央妈股票逆回购是什么意思思

央妈询量28天逆回购,大家都在说的“去杠杆”究竟是个啥?
我的图书馆
央妈询量28天逆回购,大家都在说的“去杠杆”究竟是个啥?
-云豹财熵-微信公众号ID:HI-ALOC点击上方蓝字-云豹财熵-可快速关注今年,借助央行发行的7天期逆回购,债市结结实实火了一把;借助企业发债成本低,融资成本低,“地王”也火了。昨天,央行公开市场新增28天期逆回购询量。上个月底,央行重启14天期逆回购。就是说,央行觉得一直放7天逆回购导致市场上钱有点多,要紧一紧各大金主的手头。于是,这个行为被理解为央行在为债市去杠杆。上个月底开始,二线城市重启限购,9月购房新政还未出台已经让购房者心慌慌。于是,市场预测国家要在房地产去杠杆。简直是听过“杠杆”太多次,多到都快忘了杠杆究竟是个啥。接下来,云豹要讲一个故事,主演是“杠杆”。 金融杠杆:借别人的钱来给自己赚钱。以下故事纯属虚构,以下数据纯属瞎编,不可能有现实巧合。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隔壁老王在路边摆了个摊位卖啤酒,由于这一片住宅区居民不少,但是没有便利店,超市也比较远,每天傍晚下班的人路过他的摊位,都会买一罐,图个方便。老王每天进货240罐啤酒,每卖掉一罐啤酒就能赚1块钱,240罐啤酒每天都能全部卖掉。做啤酒小生意一段时间之后,老王的供货商跟他说:“你要是每天的进货量提高到360罐,我就每罐啤酒再给你便宜五毛钱。”老王这样一算,之前一天赚240,每天都能卖完,现在进360罐应该也能卖完,进货价还低了五毛钱,每天就赚540了。于是老王每天的进货量变成了360罐。可是卖了一段时间,老王发现有时候360罐啤酒会当天卖不完,剩下几十罐,平均下来每天净利润也就450元左右。老王觉得可能大家对于啤酒的需求潜力不大了,他的摊位上出现了薯片。啤酒加薯片,他的日利润又提高了,到了800元每天。老王思量着,不如租个店铺,再增加一些种类的零食,开个小便利店吧。可是前期投资需要2万元,目前他只能拿出1万元。老王就去找这一片区最有钱的老李。“老李啊,我打算开个便利店,还差一万块,你借给我一万块,一个月之后我还给你,然后再多给你500块利息。”老李一想,这一万块也不多,每个月500元利息还高于银行利息,于是就把钱借给了老王。老王的小便利店开起来了,卖的商品多了起来,进货成本也降低了不少,每天的净利润达到了1000元,一个月后,老王赚到手的钱扣掉房租到手还有两万多,于是他还了老李一万块和利息,继续奋斗在他的小便利店。老王用一万元撬动一万元投资,杠杆1倍。通过杠杆的作用,老王扩大了的经营规模,创造了更多的收益。这样的模式让老王越赚越多,老王想,不错,以后可以继续这么干。半年过去了,老王通过开小便利店攒下了五万元,他想把便利店扩大扩大,变成一个小超市。于是他又去找老李商量了。“老李啊,我打算开个超市,还差五万,要不你入股吧,每个月给你5%的分红。”然后老王又去跟土豪老板老陈说:“老陈啊,我打算开个超市,还差五万,要不你入股吧,每个月给你5%的分红。”老李和老陈都觉得这事靠谱,于是就各给了老王五万元。老王就凑够了十五万,开了个规模不大的小超市,还请了收银员和摆货员,基本上把周围居民的日常需求都承包了,每个月到手净利润还有三万多。老王盘算着,小超市开一阵子攒攒钱再扩大点规模,生意肯定是越来越好。老王用五万,撬动了十万投资,杠杆两倍。通过杠杆的作用,收益翻倍了,同时承担的风险也翻倍了。比如说,出资人反悔了怎么办?可是这个时候老陈因为急用钱就来找老王,要求退股。小超市最需要的就是流动资金,老王于是就对老陈说:“我没有五万啊。”老陈说你不还给你我就在你超市门口堵着,搬你的货,让你不能开门做生意。老王一算这一天就要损失不少钱,于是松了口,答应一周之内还钱。可是去哪弄钱呢?一旦还给老陈五万,超市的流动资金就不多了。此时,正好银行降了贷款利息。老王想,做生意以来都没跟银行借过钱,那就去银行碰碰碰运气吧。结果银行贷款非常顺利,老王就想着要不就多借点好了。最终老王从银行借来了十万,提前扩大了小超市规模,又多请了一个摆货员和一个收银员,但是老王发现由于支出的人工费用和租金增加了,他每个月到手的净利润并没有增加。老王的超市资本结构现在是这样的:老王出五万,老李出五万,银行出了十万。杠杆三倍。杠杆效应遇到了企业经营的边际效应,规模是扩大了,但是收益并没有显著提高,杠杆对于经济的刺激效果开始减弱了。这时,老王的超市旁边开起了两家便利店,稍稍分走了老王的一些客源。于是,老王开始走薄利多销的路线,经常搞一些打折促销活动。老李这时候觉得,似乎超市生意没有以前赚钱了,于是准备撤资。老王这时候已经颇有积蓄,想着撤资之后他也不用在付给老李分红了,自己赚的钱也就会增加了。于是清点清点账目,把老李的股份清出了超市。老王之后又从银行借了20万,在其他地方的居民区开了两家超市分店,成为了当地的企业家。可是当贷款到期准备办理续期的时候,银行说由于要缩减债务,不能办理延期了。老王只能把个人的积蓄拿出来先还了银行贷款一解燃眉之急,可是超市的现金流就很紧张了,老王日夜难寐,超市的生意也在下滑。更新一下老王的超市的资本结构:老王十万,银行贷款三十万。杠杆三倍。这时超市的问题出在借款方,老王无法再拿出现金流,超市就有破产的风险了。整体经济向好的时候,会不断有出资人出钱为杠杆买单,维持着整个经济体的运营,当整体经济不好的时候,就没有人愿意继续出资了,杠杆就难以维持了,在此之上的经济体也就出现了问题。不能坐等着破产啊!老王一拍脑袋,想了个好主意。作为本地企业家,这家超市也属于优质资产,那么就新三板上市!估值八十万,先发行25%的股份,这样就能带来20万的资金流入!老李看着老王要上市了,觉得还是多年合作的老伙计还是有能耐的,于是大笔一挥就把老王超市的IPO项目收了,又成为了超市的大股东,也顺带着解决了超市的现金流问题。老王又开心地赚起钱来了。老王最后的杠杆,被股市收了。杠杆,正面是天使,反面是魔鬼。居民买房时用的贷款就是一种杠杆,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元凶也是杠杆。我们都知道,信贷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杠杆就是来提供驱动力的。杠杆力度刚刚好的时候,经济就有条不紊地向上运行,如果杠杆力度大了,那么把经济撬飞了的风险也就增加了。就比如说你用2万保证金买了100万的货,第二天转手120万卖掉,还了100万还赚了18万,50倍杠杆,800%的纯收益。但是有一天,货卖不出去了!这就连带着整个产业链崩盘了。货砸在自己手里还欠了98万的债,你破产了。供货方追着要债要不回来,财货两空,于是也破产了……因此,杠杆要悠着来。央行副行长易纲最近表示,中国总体杠杆率比较高,去年底总体杠杆率234%。政府和个人的杠杆率与其它国家相比并不高,但企业的杠杆率较高。什么意思呢?企业不要借那么多钱了,控制好风险。政府和个人可以多借点,多花点,拉动内需和经济就靠老百姓了!然后,我们老百姓今年的表现就很给力:中国央行公布的7月金融数据中:金融机构贷款增加4636亿,环比少增9164亿,同比少增1.01万亿。其中居民中长贷(主要是房贷)新增4773亿。这意味着,房贷占新增信贷的比重突破了100%,7月份银行发放的贷款全部是房贷,企业和机关团体的贷款出现了负增长!最后,我们国家现在真的在控杠杆吗?中国经济增速在放缓,全球经济都不甚明朗。我们在调杠杆,把该去的去掉,该加的加上,该保持的保持住。-END-请共同尊重并支持原创,图表研究所得盗图必究,数据来源:万德、彭博,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相关云豹原创推荐比起这些理财产品,余额宝的收益不过是个起步价从为国接盘到为国买房,这一次会不一样吧?“家族信托”是舶来品?清朝土豪们就玩得很溜了好吗关注国人资产配置,关注云豹财熵,关注你的财富!
馆藏&11462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央妈逆回购“涨价” 如果央行加息对咱老百姓有什么影响?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昨天美联储加息刚公布,这不,我们的央妈立即有所行动,央行再度上调逆回购利率十个基点,其中7天、14天、28天逆回购中标利率分别升至2.45%、2.6%和2.75%;同时,央行开展6个月期MLF操作利率3.05%,1年期MLF操作利率3.20%。小编猜测,这可能意味着中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出现明显转向。 那么,刚刚发生的美联储加息与央行上调逆回购利率有什么千丝万缕的联系呢?看到这些政策,会不会不少网友是晕乎乎一脸懵的?的确,逆回购从字面上来理解比较容易搞晕,只怪名字取得太绕了。其实呀,逆回购就是买入返售。记住买入返售!!先买入资产然后在未来某个时间在卖回去。有了人就会纳闷,买了后又卖回去,难道是吃多撑着了么?非也。因为在买入返售的过程中,央行释放了流动性呀,这个才是目的。问题中的例子,也就是下图所示的意思。在周三(比如是15日)的时候,央行进行了逆回购A,即花了100亿元,买了100亿的国债,释放了流动性。在同一天,前期的逆回购B到期,因此央行把前期买入的400亿国债,又卖回去给别人,回收了流动性。这一放一收,流动性净收回300亿元。 央行每次操作不可能正好满足市场需要,因此需要不断微调。流动性少了就多做逆回购,做大做长;多了就多做回购,做大做长。回购和逆回购相反,是收紧流动性。其实也可以看成是债券质押融资。回购时就是央行把债券暂时放商业银行那里,收紧流动性。逆回购时就是商业银行把债券暂时放央行那里,央行释放流动性。鸡年的第一天央妈照例进行货币市场操作。其实今年年初2月3日,央行已经有过一次上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和 SLF 利率了。当时不少经济学家们都觉得近期不会直接且全面加息。小编犹记得当时有一波分析是这样说的:“正是因为不敢全面加息,才走的这一步:把MLF和SLF利率相继调高。让金融机构用钱成本提升,进而影响下游的利率水平。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会对存量信贷造成过大的冲击。对于新增信贷,也放出了明确的信号:各金融机构三思而行,房地产形势这样,不要放水炒地皮了。通过SLF中标利率的提高,释放收紧的信号,但是也只敢放信号而已。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去年居民的杠杆率已经由28%升至44%。这些杠杆用来干什么,相信绝大多数都在贷款买房上。如果全面加息,很可能会有人撑不住还贷压力,抛售房产。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是跟风,虽说比例不大,但跟风的后果却是灾难性的。所以现在才不敢全面加息。”至于为什么又要间接的加息?去年底就分析过,市场其实已经有加息的诉求。一但加息就是不给去年在房地产上犯的错买单了。小编知道很多人想怼这个,其实我也买不起房,我也希望加息,可是人要理智。来说点切身相关的吧,如果央行加息会对我们普通小有什么影响?首先,就是我们的房贷利率会增加。一般来说,房贷利率是按照上一年最后一天(12月31日)的利率来计算的,所以如果加息房贷利率会显示在下一年的还贷上。不过现在央行只是释放出了加息的信号,并没有真正加息,所以大家可以早点做好心理准备,并做好应对方案。 其次,市场流动性会减弱,各类理财收益也会相应减少。贷款利率增加,各类企业和创业项目融资变难,相应的,投资积极性也会大大折扣。市场上的投资标的少了,投资理财的目标变少,幸存下来的好的项目融资成本就会相应的比之前变低,那么理财收益也会变少。再次,股市,债券,大宗商品可能会迎来短期下跌。从历史经验来看,从央行各种逆回购和SLF操作上调利率到最终居民存贷款利率上调,之间要经过大概一年左右的时间。所以金投网小编还是想跟大家说一句,咱们不用过分紧张,只要密切注意市场动向,做好心理和财务准备,坦然面对即可。央妈重启28天期逆回购,流动性趋紧成放松动力|界面新闻 · JMedia 界面新闻APP据一级交易商交易员,中国央行周二(1月19日)将分别在公开市场上进行750亿元人民币28天期逆回购,及8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央行此前进行28天期逆回购操作是在日,规模300亿元,中标利率4.8%。
另据交易员透露,时隔近一年,周一央行重启了28天期逆回购询量。28天期限逆回购覆盖农历春节,显然是为提供跨节流动性支持而增加的品种。2015年春节假期为2月18日至2月24日。
彭博数据显示,中国央行公开市场本周共计将有24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无正回购及央票到期;而19日将有8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
2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短期小升,中长期则延续跌势。其中,3个月Shibor跌近1个基点,报2.9760%,为日以来新低;且为连续第10日下跌,续创日以来最长连跌。1个月Shibor跌0.5个基点,报2.8810%,连跌五日并维持在日以来低点。
周一(1月18日),银行间市场回购利率稳中有降,但实际上资金供不应求,拆借颇为不易;央行当天宣布,开展了550亿元3天期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操作。市场人士指出,资金外流压力,叠加存准交款、转债发行、企业缴税等多种因素,致使短期流动性出现边际收紧,往后看春节长假影响将逐步显现,资金需求将继续增加,预计央行将以多种方式加大流动性投放,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
交易员表示,18日资金供给仍显紧俏,从市场上融资并不轻松。受例行存款准备金调整影响,回购市场流动性从上周五就出现边际收紧迹象,资金融出集中到少数大行,而需求旺盛,资金逐渐供不应求。尽管上周五央行开展MLF操作驰援流动性,但缴税因素又起,在多重扰动下,流动性仍未见明显松动,隔夜资金继续供不应求,7天资金受影响需求也在增多,供给逐渐吃紧,资金面紧张状况一直维持到收盘。
流动性趋紧成放松动力
央行数据显示,去年12月央行外汇占款减少7082亿元,降幅创历史新高。若央行主动的流动性投放不跟上,容易造成国内流动性收紧。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资金外流压力恐有增无减,而降准政策迟迟未至,央行流动性释放力度不大,流动性逐步显现收紧苗头。
在此情况下,存准缴款、企业缴税等季节性因素以及转债发行等时点性因素,进一步增添了货币市场波动的风险。交易员称,上周五流动性收紧,就受到例行存款准备金交款和转债发行的影响,目前转债申购资金在途,而央行18日宣布将对境外金融机构境内存放执行正常存款准备金率,由此造成一次性的存准补交,进一步增加金融机构备付压力。此外,因企业所得税清收入库,季度首月财政存款增量往往较高。临近春节,居民取现和走款,导致的节日备付压力也将逐步显现。当前金融机构超储率不高,在短期内外多重扰动因素影响下,流动性出现边际收紧的压力在加大。
流动性收紧的压力也是促使央行增加流动性投放的动力。上周央行大幅提高公开市场逆回购交易规模至2400亿元,并于上周五对部分金融机构开展1000亿元MLF操作,利率3.25%,期限6个月。周一,货币市场流动性紧张依旧,央行又宣布开展550亿元SLO操作,期限3天,利率2.1%。
分析人士指出,在短期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下,货币市场流动性出现边际收紧的压力在加大,预计央行将以多种方式加大流动性投放,逆回购可能继续提量、延期,SLO、SLF将用于流动性应急维稳,MLF有助对冲资金外流造成的中长期流动性缺口。但这些中短期流动性工具与降准在资金成本、资金期限上存有较大差异,面对资金持续外流,央行再降准的可能性依然不能排除。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相关文章界面JMedia联盟成员推荐阅读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央妈重启14天逆回购 可不止“去杠杆”这么简单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时隔半年,中国人民银行重启14天期逆回购。8月24日,央行公开市场进行500亿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2.4%,与上次持平。央行上一次进行14天期逆回购操作是今年2月6日。
  今天(8月25日),央行公开市场进行14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25%,与上次持平;此外还进行了800亿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与此前一致,即2.4%。不仅如此,央行今天还连续第三天对14天期逆回购操作进行了询量。
  另据路透报道,央行8月24日召集主要大型银行开会,讨论有关流动性管理问题。央行在会上表示,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正在试图向市场注入长期资金。希望各行认真对待流动性管理的问题,目前回购操作过度集中在隔夜期限,如果到期后的14天期逆回购需求不佳,不排除继续推出更长期限的逆回购,以引导市场;并要求银行合理搭配资金的融出期限,敦促银行增加贷款年限。
  其实,在央行早就宣布要常规化运用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谨慎降准降息的背景下,此举本来极为平常。但有意思的是,央行这一举动不仅引发债市“血案“,各种预判猜测也纷至沓来,其中不乏截然对立的观点。
  今天,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采访整合成员专家观点,为您解读央妈的心思。
  01债市烈火烹油,央妈操碎了心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特邀成员、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表示,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部分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信用违约事件不断增加,市场风险偏好下降,使得低风险的利率债成为市场资金热捧的宠儿,而渐行渐低的利率催生的债券牛市使得债券市场杠杠率不断上升。与此同时,监管趋严和宏观悲凉共同导致的高收益理财产品萎缩,也促使部分资金被迫退出高收益金融产品,转向利率债,债券市场因而再呈烈火烹油的繁荣。
  在这“繁荣”后面,央行对杠杠资金形成的泡沫担忧也在逐渐增长,截至8月25日,信用债规模近42万亿,占全部债券总额的70.13%,和6月底相比,两个月时间上升了6.86个百分点。从数据来看,8月份至年底几乎每个月都有850亿到1200亿之间的过剩产能债券到期, 这些到期信用债一旦违约事件增加,避险资金进一步流向利率债。如何防范债券市场泡沫进一步扩大引起了央行的高度关注。
  图1 不断下行的久期债券收益率
数据来源:wind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从政策意图来看,央行在公开市场重启14天逆回购希望达到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市场的资金成本,适当降低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也就是学界所称的“债市去杠杠”。
  最近半年以来,由于宏观经济预期悲观,市场风险偏好下降,理财市场再次出现资产荒,利率债成为市场资金追捧的投资品种,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债市,债券市场活跃度空前,杠杆率在不断提高;数据表明,目前隔夜拆借的交易占比已经超过90%,过度的流动性导致央行担心债市泡沫,从而祭出14天逆回购作为流动性管理的工具。
  02稳定利率和降准预期
  此外,林采宜分析认为,央行此举也意在稳定市场的利率预期,并淡化市场降准预期。
  今年以来,市场利率逐渐下行,目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降至2.73%,1个月同业存单收益率已经跌破2.5%(8月24日为2.43%),而且利率下行的预期仍然市场蔓延,这种预期部分导致了人民币资本外流的压力增大,自从去年811汇改至今,人民币兑美元已经贬值9%,人民币兑一篮子汇率走势的CFETS指数,也由年初的100左右降至目前的94附近,贬值近6%。
  目前,人民币汇率波动中枢仍然存在下行压力,美元加息预期强化的国际金融环境下,为了缓解国内资本外流的压力,必须在国内金融市场上稳住人民币利率水平,目前,逆回购利率已经是货币市场的利率风向标,14天逆回购具有稳定市场利率预期的意图;图3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
数据来源:wind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从2015年2月以来,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的存款准备率分别下降了13%和23%,目前处于17%和15%的水平,仍然远高于国际的平均水平,在宏观经济增长乏力的环境下,市场对央行进一步降准的政策举措存在比较强烈的预期,这时候,推出较长期限的逆回购,将从某种程度上淡化央行下半年继续降准的预期。
  通常而言,逆回购在释放流动性方面的功能类似于降低,只是整体规模较小,而且,通过各种期限逆回购的交替使用,还可以令资金的投放更加灵活、周期调节的节奏更加精准,比起降准这种刚性的宽松货币政策,逆回购的政策较为柔性。
  03不能简单理解为政策收紧
  CF40特邀成员、(,)首席经济学家则表示,央行此次的操作导致债市收益率的走高,不能理解为政策的收紧。对于此次展开的14天期逆回购,利率提高只是一方面,但同时也是避免流动性期限分布的单一化、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对于“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询量是在提成本降杠杆”的猜测,鲁政委表示质疑,认为短期内市场对政策的解读未必正确。
  鲁政委分析称,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均维持在6.7%;上半年全国大城市调查失业率基本上稳定在5.2%左右,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全年计划目标的71.7%;即便是在全球通缩的背景下,CPI的涨幅维持在2%左右;种种数据表明,当前的经济形势较为平稳,货币政策也是稳健的。
  “当前市场上对央行的政策认识只有‘紧’和‘松’两种刻度,第三种―― 不偏不倚、守正持中的刻度往往被忽略,而央行目前正在采取的恰恰是第三种刻度。”鲁政委总结称。
  04隔夜利率成债市最大风险点
  CF40特邀研究员、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提醒,央行一系列举动对债市有深远影响,防范“去杠杆”风险。
  邓海清发表文章称,有观点认为即使央行提高了利率,杠杆交易也不会停止,债券收益率仍将下降,这是大错特错的。
  加杠杆的本质,是资产端收益率高于负债端成本时,市场通过加杠杆来抹平资产端与负债端利差的行为;加杠杆只是实现资产和负债收益率匹配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当资产端与负债端的利差收窄到一定程度,不足以覆盖其他成本或者风险时,加杠杆就会停止,甚至进入去杠杆。
  举例来讲,目前中国债市进行期限错配,负债端主要依赖隔夜资金,隔夜资金利率是2%,假设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是2.7%,这就有70BP的加杠杆套息利差;如果央行调整资金融出结构的意图实现,则未来市场负债端变为7天,而7天的资金成本是2.25%,套息利差将直接减少25BP。
  套息利差减少,会导致两个问题:
  一是希望未来继续加杠杆的机构会谨慎,这就导致10年期国债收益率难以下行;
  二是已经加杠杆的机构会考虑降杠杆,因为本来的套息利差足以覆盖其他成本和风险,而现在利差收窄之后难以覆盖其他成本和风险。
  最终结果是,长端债券收益率下降趋势终止,而去杠杆行为一旦出现,则会给债市带来极大上行压力。更严重的是,去杠杆一旦出现,则可能出现与2015年“股灾”类似的循环:“价格下跌-去杠杆-价格下跌-去杠杆-……”,则债市上行幅度会很大。
  邓海清认为,目前长端利率债风险高于收益,仍然维持“债市防陷阱”策略,长期看空债券市场。14天逆回购重启只是引子,债市的真正的风险是隔夜资金的可得性下降、波动性增强,导致套息交易的成本上升,甚至被迫去杠杆,引发“下跌-去杠杆”循环,这将给债市带来长期的调整压力。(CF40采访并综合自林采宜、海清FICC频道、央广网等)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责任编辑:邓益伟 HN006)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央妈重启14天逆回购 可不止“去杠杆”这么简单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央妈在打什么算盘?为何是MLF+SLF+逆回购而不是降准
(原标题:央妈在打什么算盘?为何是MLF+SLF+逆回购而不是降准)
本文来自华创债券屈庆团队
近日,资金面较为紧张,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渠道向市场投放流动性,资金面紧张情绪有所缓解但仍然&饥渴&。
央行已经投放了多少流动性?
本周央行已通过逆回购、国库现金定存、MLF、SLO向市场投放资金16025亿元,除去本周到期的2400亿及550亿SLO操作,累计实现净投放13075亿元。其中7天以内到期资金1000亿元,28天跨春节资金3650亿元,3个月以上资金8425亿元。
央行还会不会继续投放流动性?
从中长期角度考虑,1月份面临外汇占款、企业缴税、准备金上缴等因素,会消耗掉1.2万亿左右的超储,目前3个月以上资金投放规模为8235亿元,缺口在4000亿左右,如果不继续投放的话,超储率会下降至1.5%的水平。
从短期角度考虑,面临春节取现因素,大概还会产生1.5-2万亿的资金需求,考虑目前逆回购已经投放的3650亿资金,目前缺口仍在1.5-2万亿的水平,这会导致超储率下降到1%以下,因此我们预计央行在下周仍会加大投放力度,尤其是跨春节资金投放规模可能仍会加大。
央行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投放流动性?
去年春节前,央行曾经进行了来对冲外汇占款下降和春节因素共同导致的流动性紧张,在今年春节前,市场降准呼声仍高,但央行最终并未降准,而是使用其他资金投放的方式来缓解流动性压力。
事实上,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357021亿元,如果剔除包括非银存款不缴纳准备金的影响,按照一次降准0.5%计算,大约等于释放流动性6300亿元,目前通过MLF+SLF方式所提供的资金规模甚至超过了一次降准。
央行在12年、14年和15年用不同方式应对过外汇占款的下降,12年是期限最短的逆回购,14年是中期资金投放,15年是降准释放长期资金,从短期投放向长期资金投放的方式转变,反映了外汇占款下降从一个短期事件慢慢演变成了一种不可逆的趋势。
现在央行重新从降准释放长期资金回到了MLF投放中期资金,并非是对于外汇占款下降的趋势判断产生了变化,而是由于汇率因素、供给侧改革因素、金融去杠杆因素,包括房价过快上涨因素都会对于央行货币政策宽松产生制约,因此央行选用了资金投放来代替降准提供流动性支持。
一方面可以为市场注入流动性,一方面也可以随时对流动性进行控制:随着MLF、SLF不断到期,如果上述因素依然可控,那么央行可以选择继续续作滚动发行,维持市场流动性。
一旦上述因素成为主要矛盾,央行可选择降低续作规模甚至暂停续作,适当从市场上抽紧流动性。16年央行货币政策限制因素变多,央行需要随时管理流动性而不是一味大水漫灌,是我们认为央行货币政策发生微调的核心因素。
对于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
从短期来看,央行加大中期资金投放规模会缓解目前市场资金面的紧张,央行放水后,市场资金面紧张大幅缓解,周四早盘债券市场收益率先上后下,尾盘在SLF和MLF操作刺激下,收益率继续下行。
但从中期角度来看,相对于降准而言,央行目前操作尽管资金投放规模更高,但对于资金利率的向下引导效应可能更差。从央行角度来看,以SLF为例,隔夜、7天、1个月,利率分别为2.75%、3.25%、3.60%,可以向市场提供足额流动性支持,但成本,也就是所谓利率走廊上限并不低。
从银行角度来看,如果是降准释放出的流动性可以肆无忌惮使用,但如果是MLF等 货币政策工具释放的流动性,由于担心后期续作问题,在使用上会有所顾忌,被动提高现金备付。从金融机构考虑,由于未来存在出现流动性阶段紧张的可能性,因此在杠杆使用上会变得更加谨慎,杠杆已经较高的机构可能会延续去杠杆进程。
因此,映射到债券市场,央行加大资金投放有助于缓解本周由于流动性紧张所带来的收益率上行压力,但由于最核心的资金利率&&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未出现下调,资金利率也很难出现明显下降,在目前收益率曲线已经非常平坦的情况下,短端利率难以下降将会限制长端收益率下行空间。
(编辑:rendi)
本文来源:财经网
责任编辑:齐栋梁_NF2865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逆回购到期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