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如何赚钱创业?

朱啸虎谈互联网早期创业 需注意这些才能拿到钱_网易财经
朱啸虎谈互联网早期创业 需注意这些才能拿到钱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朱啸虎告诫互联网早期创业者,你们可能需要注意这些才能拿到钱)
近日,曾经投出了、、ofo的“独角兽捕手”做客“真格大师讲堂”, 聊了聊关于互联网早期创业的思考。以下内容整合自真格基金。这次他讲述了关于以下问题的思考:●如何抓住下一个风口?●如何成为新的独角兽?●风口是一蹴而就,还是建立在历史的积累之上?●即使乘风而行,每一次创业的窗口期都至少有几十家、上百家公司在做,为什么是你能脱颖而出?互联网创业和投资如履薄冰,无论创业者还是投资人,必须要对这个市场有所敬畏。中国的互联网非常典型,过去15年的历史,差不多经历了五个周期。基本上每三年有一个泡沫,有一个寒冬。市场并不缺钱,而是缺优质项目这是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投资金额降低的并不多,只比去年降低10%。那为什么大家觉得这个市场很冷呢?因为投资的项目减少了很多,比去年上半年少了三分之一左右——大家都更不愿意出手投小项目,更愿意抱团。这个冬天更特殊一些,我觉得这个现象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而且因为市场上的基金非常多,今年投资项目少的话,明年的投资压力会很大——这世上钱真的非常多,但关键是这个钱能不能到你这里?这是每个创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人工智能、虚拟/增强现实是下一个风口吗?很多人都在问我,下一个风口在哪里?我一直觉得风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建立在很多历史积累的基础上。我们看历史,可以回到&PC&互联网、的原点。如果我们把&1994年的&Netscape(网景,第一个图形化的浏览器)看作是&PC&互联网的原点,再去看美国的三巨头成立的时间点:是&1995&年成立的,因为它作为电子商务,要利用很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谷歌&1998&年成立,因为谷歌是做搜索的,互联网上有了相当多内容以后,才能够做搜索;Facebook&是&2004&年成立的,这也很自然,因为&Facebook&是做人的连接,必须要等到网民数量达到足够丰富以后。中国的&BAT&基本上都是在&1999&年左右成立的。而中国的二线互联网公司,像去哪儿、58、赶集,基本上都是&2005&年左右成立的——这个时间点就是&tipping point(引爆点)。给引爆点定一个量化的指标,就是市场渗透率达到&20%。所以中国的二线互联网公司基本上都在&&年成立——那个时候,中国的 PC 互联网到了引爆点,网民的用户群占到总体人口的 20%左右。移动互联网也是一样的,2007&年第一代&iPhone&上市。如果我们把&iPhone&作为智能手机的原点的话,那么今天比较火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基本上都是在&&年前后成立,比如饿了么,陌陌、口袋购物、滴滴等——那个时候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到了&20%。作为投资人来讲,尤其是早期投资人,需要看的比这个引爆点稍微早一点。比如在&10%左右,就可以立即关注。很多人问&VR/AR&到底是不是到了引爆点,就可以看看周围朋友有没有在用。如果科技界的、喜欢尝鲜的朋友当中都很少人在用,那现在可能就太早了。千万不要去赌这次的时间点——我们要看到数字,证明这个时间点是真的快到了以后再出手。做的太早很容易成为先烈,即使你熬到了风口来了以后,这个风口也不是你的,比如很多公司做得比滴滴早,他们也熬到了风口来的时候,但思维、DNA&已经不适合那个风口。相反,人工智能我觉得可能会更成熟一些,这些算法都在五六十年前基本上就成熟了,是一个有很多年历史的东西。而它最近火起来,主要是因为计算器有了很大的改善——以前算人工智能可能都需要大批机器进行运算,而现在智能手机可能就可以实现。而且人工智能已经经历了三个浪潮,所以这次可能是“真”的。很多人工智能项目都是有非常明显的应用场景,确实能解决很多问题,这个是非常真实的一些趋势。就近,从大的风口来说,我觉得唯一可以预测的就是人工智能。但是目前大部分人工智能应用都是&to B&的。人工智能有三个关键要素——算法、大数据、应用场景。大数据和应用场景基本上都是在大公司,小公司只能在算法上去完善;只有算法的话,实际上只能做&to B&的应用。但从以前的趋势来看,任何新的潮流,可能都是先从 to B 应用开始,to C 的应用会晚一点出来。移动与PC时代的差异点很多商业模式都是在 PC 互联网上被认可的,但向移动互联网转型存在一些很微妙的点。比如映客,去年我们十月份投映客的时候,很多人都困惑为什么觉得直播还有机会?那时候 YY、9158 已经很大了,但其实这里面就有很微妙的差异点—— YY、9158 都是非常依赖于公会,成也公会、败也公会。但是映客就非常不一样,完全靠全民直播。每个素人主播上来之后,拉流量就必须先把自己朋友拉进来;而 YY 的那些主播是很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直播链接的。这个就是很大的差异点。所以映客在三个月中,一下子爆发起来,相当多的流量是从朋友圈来的。这就是一个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差异点,创造了移动直播新的风口。比如聚美和小红书。聚美优品到今天为止,可以说还是一个 PC 互联网公司。虽然陈欧尝试了无数次新的方向,但是 PC 电商的核心是无法改变的。小红书就是靠移动社区起家。这些非常典型的、非常小的差异点造成了移动互联网新的创业机会。PC 互联网公司向移动转型缓慢其实给了创业者更现实的机会所以最现实的是要想,在 PC 互联网时代,到底哪些商业机会被证明了,然后在移动端会有哪些差异点——它们是新的机会所在。而且今天这个风口的机会就是三到六个月的时间,落后了就很难再追上。把握创业的核心问题和正确节奏很多创业者一直困惑投资人问的问题每年都不一样。去年大家关心的是收入流水跟增长,今年没有这个问题——今年大家首先问你有没有毛利、获客成本多少、多长时间能赚回来……这是非常典型的现象,投资人更关心商业系统模式——这是好现象,反而会减少整个行业很多的泡沫和躁动。对于创业者来说,需要关心的是商业模式是否成立,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解决什么问题,不能只想到一个概念,而是要清楚想解决什么问题、给用户提供什么价值。如果一个&CEO 连这个问题都回答不清楚,那这个公司肯定是没有希望;同时要对创业的节奏、融资的轮次把握好。资本的寒冬期需要尽快证明商业模式在 A 轮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找到正确的商业模式,至少从逻辑的判断上,这个商业模式可能可以成立;但是在获得 B 轮投资前,必须要确立可行的商业模式,B 轮投资人不可能为一个概念买单,必须要证明一个商业模式是成立的;C 轮投资是拿了 B 轮投资以后,再证明这个是可复制的,比如说A轮是在上海或者北京证明商业模式成立,C 轮时就要再扩张到二十几个城市。创业者的几个误区公司应该怎么花钱,同样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一个误区就是很多创业者拿了 A 轮投资以后就觉得自己很牛了,开始大手大脚的花钱——这是最大的一个错误。中国互联网过去 15 年,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A轮融资都是非常非常困难、非常痛苦的。去哪儿当时见了市面上所有投资人,没有人投他,我们是他唯一的一个 TS。滴滴也是,滴滴见了二十家基金,基本上都见过了,那时候他流动的钱基本花完了。为什么这些公司能够成功呢?因为他们经历过融资的困难,他们知道融资是不容易的,所以他们的每一分钱都花的非常谨慎。证明商业模式前严格控制成本!第二点就是千万不要精益求精、闭门造车,做互联网公司一定要尽快的上线,然后通过实际的数据继续获得用户的实际反馈。传统企业的反馈周期没有互联网公司那么快,可能需要一年、两年的反馈周期;而互联网公司最好是一天、两天的反馈周期。比如当初滴滴上线的时候,只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功能:用语音打出租车,而语音是没法做大数据分析的。但是正因为滴滴及时上线,才抓住那个风口:2011 年的七八月份上线,距离北京的冬天有三四个月的时候去获取市场,到了年底每下一场雪,用户就翻一番。但是如果滴滴追求十全十美,到了冬天才上线,他们就错过风口了。而一个互联网公司创业的窗口期都有至少几十家、上百家公司在做,为什么是你能成功出来?这时候拼的不是短板,而且创业者的长板。然后把业务优势转化为融资优势,再把融资优势转化为业务优势,正向循环,就有机会进入半决赛。第三个误区就是很多创业者在初始的时候就一下去获取很多用户。但即使你有资源,即使你不用花钱去获取用户,如果一开始让大批的用户失望了,再把他们招回来,成本可能要十倍以上。所以要尽可能在小范围内去实验你的产品,先导入几千个、几万个用户,去看他们的反馈、用户行为是怎么样的,然后再去逐渐放大。不要迷信补贴!真正好的产品一定会获得强口碑传播,像滴滴、映客都是这样。早期用户不是补贴换来的,任何一个需要去补贴的用户都是伪需求,不是刚需。我们只喜欢用一种补贴,就是靠补贴来清场。当初滴滴打代驾、打拼车就非常典型的案例,靠资金优势来挤压市场,用补偿去清场。密切关注用户留存在互联网里,大部分的商业模式需要去获得用户、“管”用户,但核心问题是你能不能把用户留下来。我比较关注的是六个月的留存,一个标准是六个月能不能留下20% 的用户。而且用户留存和天花板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也就是长期用户留存行不行。GMV/流水留存提供了更多内涵信息创业者一定要密切的监视这些数字,而且互联网最好的优势就是数据可以告诉你每一个版本的更新、每一个运营的变化,用户留存是不是得到了改善。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先拼长板,再拼短板!投资人最喜欢看到的曲线就是,每一次版本的用户留存率都在提高,投资就会有很大的信心。比如一个企业三年前获取了 100 用户,这些用户当月花 100 美金;三年以后,这些留下的用户还能花 70 美金,这个数据是非常强大的。钱要花在钢刃上,投资在人才、技术和核心竞争壁垒投资人到底在关心什么事情?我觉得投资人非常关心毛利的变化趋势——毛利可以低,但是要有提高的潜力。这反映了企业到底有没有给用户提供价值,如果你给用户提供的是真正有价值的,那毛利率是可以提高的,总有一天会覆盖上你的成本。如何防御?善用兵者,未虑胜,先虑败!最后我想说,今天的互联网是年轻人的世界。今日头条张一鸣是&83&年的,滴滴程维也是&83&年的,小红书毛文超是&85&年的,饿了么张旭豪是&85&年的,OFO&戴威是&91&年的……互联网真的已经进入了年轻人的时代。现在说实话,七零后创业我们已经不太敢投了,做互联网或者金融领域的都不太敢投了,那基本上都是八零后的天下了,所以我也非常希望见到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我确实发现互联网基本都是从年轻人开始普及的,所以我现在每见一个朋友就想看他的手机,看他手机电量的消耗,他在哪些&APP&上消耗电量,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实际应用情况。像我前面讲的,最近几年资本开始越来越强大,这确实是以前没有见到过的现象。当初像,京东我为什么不敢投资,就是觉得这个商业模式非常需要钱。京东在上市前一共才融了&12&亿美金,但滴滴现在已经融了&100&亿美金了,美团融了&60&亿美金,饿了么已经融了&20&亿美金,可能还要再融,资本的力量已经非常的强大。所以对创业者来说,尽快保持速度,我觉得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你比对手晚了半年,甚至晚了几个月,你可能就没有机会了。创业者要在保持本心的同时积极地拥抱资本,能够做到把业务优势转化为融资优势,再进一步把融资优势转化为业务优势。而对于早期创业者来说,选择正确的 A 轮投资方至关重要,会对于创业公司的后期发展方向、资源等等都有很大影响。王强(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用6个词总结了朱啸虎的讲话内容:●战略:一个团队最后能从小成长,最后到大,成为“独角兽”,并且最终能够站在“独角兽”这个阵列里与正确的战略密不可分。●节奏:包括企业内部的节奏,还有企业外部竞争节奏。节奏是什么呢?不断要把业务优势转换为资本优势,然后再迅速在新的资本优势上,转化为新一层业务优势,然后不断再转化为另一个层次的资本优势。●速度:如果转型太过缓慢、太过保守,或者是太过膨胀时,回应的速度不够,就会丧失机会。●敬畏:敬,由尊重而起的;畏,必须承认对手有一个杀手性的东西是很难超越的。但是如果能把这个“畏”转化成内化的东西,让你的对手在某一个层次去敬畏的话,很可能你会最终战胜对手。●如履薄冰:当你赢得了先机,不要认为胜券在握。每天、每时、每秒、每刻,如果你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会走得长久。●团队:团队在共患难之后,能不能共富贵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难的一点。在团队中,一个最重要的 CEO 的品质就是,要不断的追问:问自己,问团队,问用户,问产品,问服务……而且这个问题追问越深,逐渐会形成 CEO 的战略思维,和分析的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最终才能在资本和企业之间构成一种游刃有余的状态。
本文来源:虎嗅网
作者:朱啸虎
责任编辑:郭瑞超_NF2003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互联网时代创业创新与转型升级就这么简单
我的图书馆
互联网时代创业创新与转型升级就这么简单
周鸿祎在《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一书中关于趋势,是这样描述的:“任何企业都可以找最强的竞争对手打,但有一个对手你是打不过的,那就是趋势。趋势一旦爆发,就不会是一种线性的发展。它会积蓄力量于无形,最后突然爆发出雪崩效应。任何不愿意改变的力量都会在雪崩面前被毁灭,被市场边缘化。”说到趋势,我相信大家已感受到“互联网 ”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两个中国目前最大的趋势了。这两年的两会,连续在提这两个方面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这两年我们也感受到成功拥抱互联网趋势的典型企业案例:海尔是最早“自杀重生”拥抱互联网转型成功的企业,其“企业平台化、客户个性化、员工创客化”和倒金字塔式“平台主、小微主、创客”的转型模式已经成为经典。正因为海尔拥抱互联网转型升级成功,才有了海尔积聚势力二次腾飞,于是也就有了最近海尔56亿美元收购通用家电的案例,国人为之欢呼鼓舞。我们熟悉的积极拥抱互联网转型成功的案例,还有TCL、美的及陈春花教授领导的新希望六和集团等。当然我们也看到否定甚至抗拒互联网,拒绝转型升级的案例企业:前段时间热炒的联想2015年财年出现巨亏一事,对此,我曾写过一篇《从联想巨亏8.4亿谈如果失去互联网,联想会怎样?》我在文章中指出,从2014年杨元庆参加的各种公开场合演讲就可以看出,他从骨子里是反对互联网的。无独有偶,还有一个典型反对互联网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即董明珠领导的格力。董明珠反对互联网,是从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现场董明珠与小米雷军10亿赌局开始的。此后,在众多公共场合,董明珠都公开抨击互联网,典型的言论包括”中国不能有太多马云,但董明珠越多越好“等。结果如何呢?根据格力电器4月28日发布的2015年年报披露,去年全年,格力电器营收977.45亿元,比上年下降29.04%,净利润为125.32亿元,比上年下降11.46%。2012年格力电器营收首度突破千亿大关,该年年报中提出:力求未来5年年均销售收入增长200 亿元,实现5年再造一个“格力”。但现实很残忍,连续高速增长了3年后,2015年营收非但没有再造一个“格力”,反倒比上一年下跌400亿,董明珠5年再造一个格力的梦想提前破灭。大环境不景气、空调市场延续去库存状态等宏观因素是导致格力电器业绩大跌的重要原因,但人们更愿意观察格力电器本身的策略是否出了问题。同样是在2015年,格力的老对手美的交出的成绩单,在“营收”、“净利”、“营收增幅”、“净利增幅”四项关键指标上均领先格力。当然,除了联想和格力,还有更多昔日各行各业的霸主,其中不乏世界级巨头,例如宝洁、娃哈哈、汇源果汁、班尼路、美特斯邦威、小肥羊等。这些没有及时拥抱互联网,不再引领趋势,甚至已落后于趋势的,如今都在迅速黯淡和快速消亡下去,让人倍感惋惜。因此我的观点是:互联网是最大的趋势,我们不能对抗趋势逆势而上,这是与时代为敌,我们应该拥抱互联网顺势而为。拥抱互联网转型不一定会成功,但不拥抱互联网转型一定会失败。因此,互联网时代,不管是转型升级的传统企业老板和企业家,还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创新者,都要提升一种能力,即拥抱趋势制定战略的能力。再回到董明珠领导的格力集团来说说战略能力的重要性。董明珠这两年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格力从此会走下坡路。比如董明珠决定不请成龙代言,改为自己代言,言下之意是自己亲自代言可以为企业省下1000万。再比如董明珠从今年开始组建了20人的微信自媒体团队,也就是未来要彻底将企业广告费给省了。其实,董明珠的这种行为大大违背了企业家的核心。企业领袖最宝贵的是时间,不是金钱。大量时间应花在学习判断未来发展趋势,思考和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上,而不是到处高调现身演讲,甚至成为高额培训课程的授课专家。这样做是节约了钱,但严重浪费了战略思考的时间。企业家不研究战略和趋势,满嘴跑火车,这个企业离死期真的就不远了:造手机分分钟灭了小米、手机销量分分钟要卖1亿部,现在又要造汽车……我估计过不久董明珠还可能会造飞机。上帝要让谁灭亡,必先先让其疯狂。我在一次微课中,分享了这样一个观点,即互联网时代转型升级与创业创新的逻辑:不管创业创新,还是转型升级,首先必须提升自己的战略能力去拥抱时代趋势,这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这点特别要提醒众多创业者,因为在辅导项目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创业项目都直接从一个ideal或者一个产品开始的,这也是创业失败率为什么如此之高的根本原因。拥有了拥抱趋势的战略能力,转型升级和创业创新就会变得异常简单!怎么提升我们拥抱趋势的战略能力?用海量的关于趋势和战略方面的精品知识、思想来喂养我们的大脑!为什么是海量?提升任何一个方面能力,都必须要经过1万小时的打磨,不管是技能还是思想。如果你只是蜻蜓点水的读一篇、两篇,你永远都不可能真正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能力,最多也只是人云亦云而已。这里,给大家推荐下载一款APP--团团创(在苹果商店和安卓各大主流应用市场都有),专门为拥抱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升级与创业创新者定制。下载后一眼就能看到”趋势与战略“,可以系统吸取互联网时代精品知识的营养,帮助我们拥抱趋势的战略能力不断成长和提升。这款APP确实是匠心制作。初心非常简单,就是帮助更多人真正弄懂互联网,帮助更多人拥抱互联网成功转型升级和创业创新。目前团团创已从50000 文献中精选出接近1500篇精品文章(数字正在不断增加),目的就是帮助大家降低搜索、过滤海量知识信息的成本,从此再也不用费时费力的到处寻找。有了团团创,可以安安心心学习互联网,拥抱互联网转型升级与创业创新。这里,我跟大家推荐两篇关于战略的精品文献:一:猎豹移动CEO傅盛的“创业公司该如何制定战略,好战略的3步曲。这篇文献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1、公司的好坏=战略*执行。战略的价值远远大于执行,好的战略本身就包括执行。战略要抽象,执行要聚焦。2、战略要升维思考,战术才能降维打击。3、好的战略三部曲:预测--破局点--all in(全力以赴)。二:阿里巴巴首席战略官CSO曾鸣的“我的战略观”。学战略,曾鸣老师是大神级的,他是马云的总参谋长。这篇文章我也是认认真真的看了多遍,收获很多,这里列举其中几点:1、说战略没用的人,是没入门的人,把战略神化上天的,基本上是书呆子。2、战略就是选择,选择就是要解决方向、路径和策略三大战略核心问题。3、企业三大基石,使命、远见(愿景)和组织。三个基石中能够做好两个的就是优秀的企业,能够把三个都做好的,那肯定是卓越的企业。4、Vision使命最核心的是什么?那就是《大学》里讲的“知止”。5、好的战略一定要取势和取实。取势就是要确定战略方向和路径,取实就是要制定策略,整合资源去落地执行。在团团创上,除了“趋势与战略”专栏,还有“科技与未来”、“转型与升级”、“创业与创新”、“资本与股权”、“组织与管理”、“工匠与产品”、“营销与运营”、“企业家故事”和“阅读与人生”等总共10大专栏。趋势是最大的敌人。认知差距是最大的壁垒。我是每天在团团创上学习两小时,只要您坚持每日使用团团创学习,我相信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一定能带领企业走的更长远。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华移支付 商家必备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
编辑热线:6-2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扫一扫关注最新创业资讯互联网时代“创业式就业”成热潮
日前,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最新报告——《互联网时代的就业重构:互联网对社会就业影响的三大趋势》,报告显示,互联网时代下的就业呈现出3个新的发展趋势,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创业门槛大大降低,“创业式就业”快速发展,已成热潮。
报告认为,互联网不仅以全新的形式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就业结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带来更加多元化的就业方式,改变了人才素质要求。总体来说,互联网时代下的就业呈现出三大新的发展趋势:互联网行业的平台效应愈加明显,在其生态圈内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平台型就业”逐渐浮现,同时“创业式就业”热潮快速发展;互联网行业人才呈现“两低一高”特征,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人才跨界流动。
2014年创造170万就业机会互联网行业规模的快速增长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报告显示,互联网行业经济规模在2011年—2014年间维持了50%的平均复合增长率,2014年已经达到8700亿元人民币,占当年GDP的1.4%。2014年互联网行业在中国直接创造了约170万个就业机会,预计到2020年有望直接为350万人带来就业机会。究其原因,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徐瑞廷解释,首先是受网民规模的增长和互联网消费习惯日渐形成的影响。其次,互联网企业的业务范围由原来传统的互联网业务,逐步渗透至线下的行业,而追求产品、服务的过程中,必然带来职能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从而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与传统就业市场不同的是,技术和运营类人才是目前互联网行业的紧缺人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徐瑞廷说:“互联网是典型的技术驱动型行业,每个重大互联网技术进步都带来新的业务发展,甚至颠覆原有的商业模式,技术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任何创新模式的落地都需要技术支持才得以实现,因此产生了源源不断的技术开发人才需求。”徐瑞廷以为例,仅从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来看,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直接服务于淘宝业务单元的工作岗位不足5000个。但把眼光放宽至整个生态圈可以看到,淘宝平台带来超过1000万个就业机会。首先,借助淘宝平台,众多个人通过自开网店实现了就业。据中国就业促进会2014年2月发布的报告,淘宝在报告调查期间共有339.71万家活跃网店,若按平均每个网店雇佣员工数2.55人计算,淘宝平台创造了866.22万个就业机会。在此基础之上,被调查网店中有30.7%在未来一年有扩招计划,平均每个网店计划招工3人。以此推算,淘宝平台在未来一年还将再增加313万个新的就业机会。
此外,围绕300多万家活跃网店,从网店经营到物流配送,以及为平台运营提供网络基础设施,淘宝平台衍生出一个完整的生态圈。这当中有根据淘宝网店发展需求不断细分的新行业,如淘女郎、网店代运营、网店装修等,也有从淘宝平台的发展中获得新发展机遇的传统行业——快递业便是其中代表。在徐瑞廷看来:“从生态圈的角度出发,淘宝平台撬动了上千万个就业机会。”
“平台型就业”和“创业型就业”
报告也显示,互联网行业对就业的影响还在于就业方式的变化。在互联网时代,就业呈现出“平台型就业”和“创业型就业”两种趋势。
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金建杭认为,“平台型就业”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平台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基础设施,可以支撑每一个个体不依赖于组织就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以阿里巴巴为例,我们创造了B2B平台,小企业即使参加不了广交会,也可以把商品卖给全世界。一个淘宝的店主在现实中开不了店,但轻轻松松可以天天跟消费者叫"亲"。阿里从第一天起到现在一直没变过,我们是服务于年轻人,服务于小微企业,服务于创业者,让他们更好的创业创新创造。但是不是有人能够利用好这个平台,这是我们今天要再一次加大力度呼吁的。淘宝那么多店里面,大学生开的网店吸纳的就业数占整个网店就业数的60%,他们有更强的能力建立一种基于互联网创业成功的概念,而且可以吸纳更多就业人数。所以,在年轻人里面更要呼吁大学生群体不等不靠不要,去发挥自己的梦想,发挥自己的智慧,去做好创业工作。”
“创业式就业”热潮也在快速发展,报告显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创业门槛大大降低。
在基础设施上,公有云服务的出现提供了极具延展性和灵活性的基础设施。对于初创团队,云计算即付即用模式,避免一次性的大投入,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创业成本。此外,伴随用户量的激增,企业可以很方便地扩展计算和存储资源,降低了过度投资的风险与系统管理的麻烦。
金建杭举例:“16年前阿里刚创业的时候是50万元人民币起步,我们不敢去租办公楼,只好在马云家里创业,我们也付不起高工资,每人每月只拿500元生活费。尽管很节约,50万元也就支撑了8个月,因为大部分钱都要去买服务器、租带宽。年底一算,也只不过服务了8万用户。1999年,一个创业者要花这么多钱,才能去启动一个网站。今天云计算的出现,很多阿里云的客户每月只花100元不到,便能轻松服务上千万用户。因为云计算大大降低了创业门槛,让很多年轻人考虑就业和创业的时候,可以不再拼爹、拼关系、拼金钱,而是拼梦想、拼智慧、拼团队,拼的是能不能做好服务和用户体验,这是平台型就业最核心的元素。”
互联网创业需政府更多扶持报告认为,“平台型就业”和“创业式就业”新方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解决就业的压力,但同时,也对政府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尽管创业门槛降低,创业企业要存活并发展仍面临很多挑战,政府应建立更为完善的扶持体系,为初创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指导。其次,不同就业方式的出现对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以确保对自由工作者群体和创业群体的覆盖率。再次,需要更好地引导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贴近市场需求,不断满足变化的人才需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