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想创业的人为何不主动型创业去创业呢

俞敏洪的成功,只是做了这两点 适合创业人士
俞敏洪的成功,只是做了这两点 适合创业人士
  俞敏洪的经历可谓历经坎坷,但他始终如一的坚持做一件事,最终将新东方做到了上市。23岁的俞敏洪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29岁的他在外做兼职收北大处分后辞职。辞职后的俞敏洪马云了收入来源,自己办过小型的外语培训班,每天半夜贴小广告来宣传培训班的他始终坚信一句话,只要努力一定会好起来的。对理想的坚持,坚韧不拔干到底的精神,在办培训班是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终于在他31岁时创办了新东方。    职场  那么,是什么信念让他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呢?  创业女成功人士的经历  职场  第一样,叫做理想,每个人都应该有的。    职场  第二种,叫做良心,现在很多人都欠缺的    职场  每个人的一生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是主动去解决问题,还是躲避问题,这会决定一个人今后的发展方向的好坏。    职场    职场  平凡还是精彩的度过这短短的一生,这取决于我们自己。不会可以学,我们不是缺乏学习的心,而是没有坚持的去做,像俞敏洪一样,锁定一个目标,坚持到底,无论碰到任何困难都不言放弃。一件事做到数量级,你就可以成为高手。
点击排行榜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罗永浩:怕麻烦、不想打工受委屈的人不适合创业
来源:作者:仲平责编:仲平
5月16日消息 今天上午,罗永浩通过其个人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其昨日首发在《得到》上的专栏文章,文章当中讲述了其在创业方面的心得经验,根据老罗所述,最简单,最赤裸,就是渴望发大财赚大钱的人以及不甘于平凡,需要获得更大的满足感、成就感的人的最适合创业。创业赚钱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通过赚更多的钱来彻底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另外一种则是胸怀大志,不甘于平凡的人。老罗认为,最适合创业的人就是结合了这两点的人,既渴望发大财,又不甘于平凡,追求更大事业上的成就感的人。以下为文章全文:欢迎来到我的干货日记,你好,我是罗永浩。离开讲台这么多年以后,我这次重新回来讲课,我们姑且叫它讲课吧,感觉非常高兴。今天我会先和你说两个话题:什么人适合创业,和什么人不适合创业。这两类人更适合创业,有你吗?● 最简单,最赤裸,就是渴望发大财赚大钱的人这就是多数创业者走出这一步的基本动力。通过赚更多的钱来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或者通过赚更多的钱来彻底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这是人类不断奋斗和进步的最古老动力之一,没有什么丢人的。某种程度上,你甚至可以认为整个人类的商业史,就是一个穷人试图通过商业经营活动和个人奋斗来改变自己贫穷命运的一部历史。● 不甘于平凡,需要获得更大的满足感、成就感的人我们小时候身边有一些人,有的是天生胸怀大志,当然也有一些是天生有幻觉,或者他们仅仅是容易被那些胸怀大志的人的故事所感染。长大的过程中,被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打击以后,多数人也就死心了。但如果你长到二三十岁,甚至更大岁数,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成长挫折和困难之后,仍然没有丧失这些东西,并且严重地不安分,时不时还想搞点什么动作,那可能是非常适合创业的人。所以简单地讲,我认为就两种人适合创业,一种是想发大财的,一种是不甘平凡的。这两种都是非常好的适合创业的基本素质。当然最完美的就是结合了这两点的人,既渴望发大财,又不甘于平凡,追求更大事业上的成就感的人。这 6 类人不适合创业,注意了!● 那些特别怕累,特别怕麻烦的人多数人对一些累的、麻烦的、不耐烦的事情,都有一个普遍的接受程度。但有些人格外怕累、怕麻烦,跟他一起工作的时候,他总是掉链子、拖延,这种人通常是不适合创业的。● 做事情没长性,容易放弃的人一定要明确创业几乎都是万里长征,不要只盯着那两个三五年上市的明星特例做判断。绝大多数企业,包括很顺利和很牛的超级大企业,走过来的历程也都是万里长征。● 抗压能力差的人创业过程中要承受的压力和恐惧是超出你的想象的,它会让大部分抗压能力正常的人都崩溃。一定要是抗压能力优于常人的人才适合创业。所以创业的本质就跟打江山打天下差不多,除了失败以后不用全家被拉出去砍头,其他所有的所有的一切,都和打江山打天下是一样残酷的。● 对要不要创业这事犹豫、困惑了很久的人如果你对创业这件事并不激动,而是犹豫困惑,那多半是不适合创业的。也许适合跟着人创业,但可能不适合自己独立出来创业。另外也不要老想着创业,现在全民创业并不是什么健康的事情。● 希望自由,不想打工受委屈的人有一些人之所以走上创业这条路,是因为觉得自己性格上不适合给别人打工,觉得自己受不得委屈,不喜欢被老板、上司安排自己的时间,希望能自由一些。如果基于这种理由去创业,是严重不提倡的。马云老讲,企业家的内心都是被委屈撑大的,你就知道一个人做老板要承受的委屈,比他打工的时候承受的委屈多无数倍。这个你一定要有清醒认知。● 对和家人相处时长很在意的人关于创业的一个最大谎言,就是所谓的平衡好家庭和工作,这件事在理论上绝无可能。一旦启动创业,就全是工作,家庭是很难兼顾的。除非你的创业项目是和老婆开一个六个月内大概率会倒闭的咖啡馆或者是书店之类的。大概就是这样。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天使投资人戴志康:创业者就是自己逼自己的人_凤凰资讯
天使投资人戴志康:创业者就是自己逼自己的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题图:天使投资人、原康盛创想CEO 戴志康先生
我当年为了磨炼自己的脾气,做了3年的客服。这3年的客服中接触了无数小白用户,每天10个客服电话里都有那么几个把我骂得狗血淋头。
有一天,我突然思考辛辛苦苦地创业不是为了自己爽,那我是来找虐的么?后来我想明白了,原来创业本身就是一场受虐,而且你被虐了之后还要感觉很有快感。
今天我们讲创业故事的时候都会讲得很美好,如何融资、如何做出用户、如何上市,但真正的创业者应该是明白,你自己创业的过程就是一个找虐的过程。只有每天心怀成就他人、成就用户、让你的用户爽歪歪的心态,你的创业才有可能成功。
当我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自创了一个虐心大法,找公司里自己最不喜欢的员工每天和他聊:你怎么每天都迟到?你怎么做出来的产品有这么多Bug?你的客户投诉率为什么会这么高?每天和不喜欢的员工去聊,这绝对是一个非常虐心的事情。但不断尝试让他讲给我听他为什么会这样,他是怎么想的,他这么想的合理性在什么地方,我会在这个过程中受益良多。
于是我通过这个逆着自己感受而为的虐心大法,发现我竟然逐渐了解市场是怎么做的、销售是怎么做的、融资是怎么做的,逐渐地我从一个技术人员变成了一个看起来像那么点创业者的一个人。怎么变成这样?就是这么虐过来的,什么不爽就做什么。恰好我感受上超级不爽的这几年,也是公司业绩提高很快,我自己成长也很大的几年。
我联系创业者的时候,经常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你觉得公司什么时候公司发展最快?大概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公司发展最快的时候就是他虐心的程度比较严重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天花板不断被打破重建。
每个创业者都有长项,都有短板,我们会认为自己将长项发挥到极致就够了,但我认为一个人的心性是需要磨炼的。成长不是靠做你擅长的事情,而是你擅长散打就和人比枪;你要是射击好就和别人比踢腿......最后你收获到的就是这样一个让自己非常不爽过程,但这对自己的成长非常有帮助。
回过头来我就想,成长和创业到底是什么关系?创业看起来是一个理想,当我们实现了这个理想我们就会收获应有的回报。
这个过程看起来很正常。但如果我们创业只是为了收获预期的回报,就把这件事看得太小了。我创业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感到无惧,因为自己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了解更多的用户需求,每天都通过产品不断满足用户,恰恰那个时候是我们融资最容易的时候。
很多时候创业者把融资理解错了,变成创业者按照投资人的要求把自己的产品包装成投资人想要的样子;创业者要给投资人更好的个人感受,所以要讲更激动人心的商业故事。
问题是我们时间都花在满足投资人需求上了,你去享受融资的结果,而享受这个结果没有意义,因为这个结果终究还是一个过程。实际上,如果你把所有的结果都看作是一个过程,那你对结果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所谓无知者无畏,当你有知的时候还能不能无畏?重要的一点就是怎么把过程做足,你自己不愿意做什么就硬做,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就是你反规律行之,这个规律就被你撼动了。创业是勇敢者的游戏,需要你不断超越自己。
*图片来源:壹伴
以前,作为投资人我以为自己要帮助创业者找钱、找人、协助做好产品、参与规划商业模式。
直到有一天,我和一个被投的创业者聊天,我问,你觉得我对你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他没有说公司的创业方向是我帮他找的、公司的哪个高管是我帮他介绍的、哪一次融资是我帮他搞定的,这些他都没说,他最后眼泪汪汪地说了一句:「你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在我最绝望的时候你鼓励我坚持了下来。」
所以这么多年来,我做投资也没干什么别的事情,就是鼓励创业者在他最难的时候,迎着困难上,你去面对它。我所能想象到的,自己对创业者真正做的有价值的事,就这么些。
很多技术性的问题创业者自己会解决的,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创业者在面对各种各样的挫败和挑战的时候,自己该以什么样的心性去迎接它。是主动迎接它,还是被动逃跑然后等到不得不面对的时候再面对,这也就是优秀创业者和一般创业者的差别。
所以当我明白这一点后,我比对原来自己创业的过程中哪几年是主动去找挑战的,哪几年是我开始贪图安逸的,哪几年是被包装的有点飞上天的,我就把这几年做了一个划分,然后我再对照了一下公司业绩,我就有一个重大发现——凡是我主动去挑战自我的、超越自我的,公司业绩都好的不得了;凡是我在包装或是我在做一些虚的事情的时候,公司业绩其实都很平淡。换一句话说,当我们开始在创业的过程享受爽的时候,其实我们真正离创业这条路就有点远了。
我经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一无所有,那又如何?我一定会不断地挖掘自己的底线 ,直到后来我发现没什么事情是不能被接受的。我的很多遭遇就是创造出来的,创业者就是自己逼自己的人。
我想了10年这个问题,创业本身到底是什么?
现在,我终于悟明白了,创业其实是为了让你的客户爽,为了成就你的客户,为了成就你的伙伴,而不是为了让自己爽,自己收获的是什么?唯一收获到的只有你自己的成长,而成长恰恰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最应该去坚守住的,而非名利。因为,你坚守住自己的成长,名利那些东西自然而然会来的,如果你坚守住名利,你的成长就会忽略了,名利也自然会远去。
很多投资人是从外在看得更多,比如学历、履历、成功经历。这些东西当然也可参考,但我觉得比较表层,我会分析他的性格产生的源头。在这一点上我时常感到孤独,因为与其他投资人共同语言比较少。
什么样性格的人我都喜欢,但唯独比较功利、比较算计的生意人我不太喜欢。
我喜欢有愿景的人,理想实现不了又能怎么样?大不了就是多亏钱嘛,但我去支持这种有理想的人,总比支持没理想的人有点意思,有些项目投进去之后就有人跟,马上就被人热捧了,但一般这样的我都不太爱进去。
因为我觉得这和投机差不多,这世界上有很多钱可以赚,但是赚了又怎么样?除了钱,我自己也没什么收获,我觉得意思不大。
因为没什么杂念,所以我能听出来创业者的愿景到底是什么,到底为什么创业。我那时候自己创业,也有愿景。但那种愿景,就像一个人的穿着,你能感觉出来他穿的是不是自己的衣服。
我还会去判断他是不是能把想法落地。比如说用户为什么用你的产品?你的产品到底在哪些地方能打动用户?产品的需求点到底是怎么来的?
有一种情况比较可怕,就是他上面的一切答案都是自己主观想象出来的,自己完全假设出一个世界。
我把所有投出去的钱都当成了交学费。很多创业者都是我的老师,我当投资是我花钱去买一个和创业者一起创造体验的过程。但是我会自己选择,将学费交给谁。如果没有什么可以学习的,那我肯定不会将钱投给他。
所以我认为创业者与投资人都是在学习路上的一帮人,互相鼓励、互相提携、互相支持。甚至用一个温暖的眼神告诉你,继续往前走,走走也许有希望,这一点就够了。
对于我来说,我现在大概已经磨炼出自己的心性了,什么东西不愿意做就主动去做。创业是一场不太爽的过程,但如果你能在这种不爽的过程中找到成长的乐趣,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优秀创业者。希望这个社会有更多优秀创业者。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571513
播放数:369702
播放数:1228578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去巴基斯坦创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