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人村那有无人村,因为本人穷,没房子,我想去住,

嵊山无人村灵异事件,一千多人全部搬迁成鬼村(图片) — 探灵网
嵊山无人村灵异事件,一千多人全部搬迁成鬼村(图片)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在深山老林交通不便的村子,都慢慢的因为搬迁成为了荒芜人烟的鬼村,但是嵊山无人村却不一样,这里的物质丰富地段临海,曾经富裕的村子却被抛弃,成为了像是一样的鬼村,甚至还有嵊山无人村传出。这里的房子都是两三层的,应该是比较富裕的,可为什么没人了呢。
嵊山无人村
嵊山是位于浙江省舟山市的一座海岛,是我国著名的渔港。在嵊山岛东北面有一个村庄,叫做后头湾村,如今是一个无人的村庄,大家看看上面的图片,就可以看到,所有废弃的房子都爬满了绿色的植物,远远望去更是被植被给淹没了。因为村落旧址紧邻着一片坟场,当地人已经习惯于把那儿叫&鬼村&。
这个村子可不像是封门村一样,破旧不堪,都是土房子。全都是两三层的小洋楼,全村都这样,在当时绝对是是一座相当富裕的村子,可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条件,却为何没有人居住呢,反而纷纷搬离了这里。难道真的像别人说的是嵊山无人村灵异事件导致的?还有人说以前有旅行者闯入这个无人村,但再也没出来过。
灵异事件是造谣,搬迁另有原因
曾经的后头湾有3个村,分别是城子村、中心村和东方村,居住人口最多时 曾有一千多人。此处原本是嵊山镇居民居住的主要区域之一。整个村子现如今人去楼空,空荡荡的,阴森恐怖,让人联想起嵊山无人村灵异事件。有不少人猜测,难道是这里真的闹鬼了,所以才搬走的?就像是网传的一样。
据老人回忆,20世纪50年代,后头湾曾是当地最富裕的渔村。后头湾的渔业资源特别丰富,小渔船走不了多远就能满载而归。1967年开始,村里有人开始造起楼房,随后一幢幢楼房都造起来,一幢比一幢高,一幢比一幢豪华。
共2页: 上一页1
相关文章:
世界上最坚信魔鬼存在的人,大多来自于梵蒂冈,因为这里存在驱魔师这种职业。而梵蒂冈承认驱魔事件也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日前,罗马的弗朗西斯教皇曾在圣彼得广场公开为教...
在2008年,上海就发生了一件极为恐怖的电梯闹鬼事件,在监控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两名男子在电梯闲聊,在离开电梯的瞬间,一位男子的背后出现了一位诡异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是...
说到彭加木事件,除了传闻中被队友背叛杀害的说法,还有就是诡异的罗布泊双鱼玉佩事件了。这已经不再是一则案件,而是上升到了灵异事件。据说这个双鱼玉佩能够复制生物,一条...
春节联欢晚会是在大年三十夜里庆祝新年最主要的晚会,也是这么多年来我们每逢过年以来必看的节目了!可是探灵网小编我发现自从2012年“世界末日”之后到现在春晚灵异事件就总是在...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故宫是明清时代历代君主所居住的地方,又被称为紫禁城。在古时候平民百姓是不可以随便就进去的,甚至是到了如今还有很多禁忌,比如故宫晚上不开,连故宫冷宫...
年代越是久远的屋子,越是有可能闹鬼,而北京四大凶宅之一的西安门礼王府也是众所周知的闹鬼之地,据说经常有人看到此地有诡异的阴风肆虐,而且此阴风十步之外根本没有丝毫的...
一位名人的居所经过历史的沉淀,同样也会变成知名的地方。据说西单小石虎胡同33号就是曹雪芹曹公曾经撰写红楼梦的地方。而据说这栋房子在古时候就已经是著名的凶宅了,纪晓岚...
自然界中有很多动物用它们独有的攻击方式,成为了动物中的佼佼者。蛇就是其中一种,它们通过喷洒毒液能够快速的将人杀死,是危害性极大的动物。相继出现的江苏射阳大蛇事件和...
蛇是极阴之物,说起它人们都闻风丧胆,不敢靠近这个看似细小,实则伤害极大的动物。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的蛇是探险人员非常喜欢研究的动物。家喻户晓的 95年安徽巨蟒渡劫事件 ,让...
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在和谐相处的人文环境下,大型生物的出现打破了生态原有的平静。95年安徽巨蟒渡劫事件的发生,让人们对蛇有了重新的认识,而不只是局限于以前的小蛇或毒...
灵异事件本月排行
灵异事件精选
灵异事件推荐
2017 探灵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 QQ:7*83*821*68
探灵网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你是该内容的作者,并且不希望本站发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尽快处理!中国那有无人村,因为本人穷,没房子,我想去住,- _新知资讯资讯
中国那有无人村,因为本人穷,没房子,我想去住,
中国那有无人村,因为本人穷,没房子,我想去住,
中国那有无人村,因为本人穷,没房子,我想去住,
打工去,赚钱,有房子住,
穷,为什么不去奋斗,选择躲起来,
打工去,赚钱,有房子住,
周围的山区,自然环境差、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村里自然就空了彝族诗人阿索拉毅:小凉山“无人村”的最后守望者&|&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侯冲 李淼 梁现瑞
满山的柳杉,是村民脱贫最大的希望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年8月至今,阿索拉毅独自面对18平方公里的土地,守望着漫山遍野的柳杉林,也守望着全村人的脱贫梦——
  四月的小凉山,雨水丰沛,草木疯长。
  日中午一点,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杨河乡茶园村“第一书记”阿索拉毅刚从山上下来,抹一把脸上的雨水,坐在路边,脱下沾满泥巴的胶鞋,攒劲一拧,袜子哗哗流出水来。
  茶园村是小凉山深处的彝族村,海拔3000多米,全村30户124人,贫困户10户。由于交通不便,生存环境恶劣,全部村民已全部自发迁出,成了典型的“无人村”。
  人虽离去,但村的建制并未取消,村民户口也还在茶园,更重要的是,村民们的“钱袋子”——2150亩的柳杉还在生长,得有人管着。
  2015年8月,峨边民宗局宗教股股长阿索拉毅被派驻茶园村扶贫。一年零八个月过去了,作为最后的守望者,他独自面对这片18平方公里的土地,守护这片空落落的村落和郁郁葱葱的山林。
  他的村:
  随着村民的自发搬离,留下裹满苔藓的残垣断壁,见不到一个人,而他的村民却散居在四里八乡。
  25日临近中午,“爬”了一个半小时山路,终于进入茶园村。
  荒草和灌木几乎将昔日的路遮盖完,阿索拉毅深一脚浅一脚,走在最前面,挥舞竹竿,打掉挡着前路的荨麻,为村主任克仁也布和记者开道。人在草木丛中钻行,衣服很快湿透,冷得打抖。
  没有遇到一个人,甚至一条狗也没有,偶有几处稍平整的院坝,也长满野草,几根坍塌的房梁斜插泥土里,漏出的半截裹满苔藓,一口废弃的大缸里,经年累月的积水浑浊不堪。寂静,死一般的寂静,除了淅沥的雨滴声和间或的布谷鸟鸣。
  克仁也布告诉记者,茶园最后一位村民9年前已经自发搬离,但村子建制一直在。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委副书记朱万春表示,未并村撤村,是考虑到村民在外打工,更换户口本很麻烦,关键是村上那片“绿色银行”,即将“丰收”。
  这座杳无人烟的“无人村”,正是阿索拉毅接手的地图上的“辖区”。而他的村民,已散居在杨河乡周边的毛坪、沙坪等三四个乡镇,最远一户甚至搬到了峨边先相邻的乐山沙湾区。
  这样的进村、巡山,过去近两年间,阿索拉毅总共完成8次,而且绝大部分是自己只身前往。
  “怕不怕?”记者问。小凉山生态环境非常好,最近几年,经常爆出老熊伤人的新闻。
  “怎么不怕?后来就习惯了。” 阿索拉毅说,他怕的不是野兽,而是孤独,进了村,几个小时巡山都碰不到一个人,嘴巴闭得酸臭也没人跟他说句话。
  这时候,他就唱歌。与其说是唱,不如说是吼,声嘶力竭,不在于表达情感,更多是壮胆,排解孤独。累了,找块石头坐会儿,渴了,鞠一捧山泉。偶尔发现一堆猴子粪便,便站在崖边远眺,捕捉枝头猴子跳跃的身形,成为难得的乐趣。
  山顶上,挺拔蓊郁的柳杉长满起伏的山峦。阿索拉毅走走停停,摸摸看看,从一个山坡到另一个山坡。克仁也布总能准确地认出来这曾是谁家的房,谁家的地,突然,他眼睛泛出光亮,“这是我家的林子!”
  柳杉是茶园村民的宝。2006年退耕还林时,村民种下这片柳杉林,再过两三年就可以砍伐,按当前市价,能值上3500万元。“满山都是钱钱!”从克仁也布不太流利的普通话里,记者感受到了爆棚的幸福感。
  他的路:
  进村路难如攀岩,扶贫路更难,他像串珍珠一样,挨家挨户走访,一点点把散落在外的村民串联起来,曾三天跑烂一双袜子。
  去茶园村的路,无法用“走”描述,只能用“爬”。一条沿山劈凿的石缝,陡峭处两石阶间几近垂直。
  25日上午10点,天空飘着雨,阿索拉毅戴上劳保手套,一手握住石壁上的凸起,一手撑住竹竿,双脚猛蹬,勉强越上台阶。这样的“攀岩”模式,他进一次村要重复十几次。
  克仁也布至今还记得,以前村民娶媳妇,全靠他背上山去,“其他人既没力气,也没那个胆量。”
  这条唯一通村的悬崖路上,四五个村民曾丢过性命。有次下山,阿索拉毅误入一处悬崖,“当时魂都掉了,回家好几天还做噩梦,那道崖直往眼前飞。”
  入村路难,扶贫路更难。想找到茶园村30户124位村民,特别是10户贫困户,并不容易,最远的赶车跑一趟都要两三个小时。阿索拉毅到任后,就像串珍珠一样,挨家挨户走访,一点点把散落在外的村民串联起来,把情况形成小册子,随身携带。
  25日下午,阿索拉毅刚下山,顾不上喘口气,步行一个半小时到李牛尔洛家家访。他要叮嘱李牛尔洛赶紧把猪圈修好,搞养殖。去年,李牛尔洛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进了新房,已与另外两户一起脱贫。目前,茶园村里还有贫困户7户19人。
  刚离开故土时,茶园不少贫困户只有租房或暂借别人旧房住。阿索拉毅走访时发现,村民阿新取哈家靠仅有的三面墙支撑,有户村民“坐在家里抬头能看星星”,有的“下场大雪或来阵风就能压倒”,回来后揪心得睡不着觉。
  2016年8月起,阿索拉毅争取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又通过彝家新寨建设和危房改造,让村民都住上了好房子。普通话不流利的李牛尔洛,指着自家整洁的厨房、装有浴霸的卫生间,“急”得连竖几次大拇指表示内心的高兴。
  阿索拉毅没车也不会骑摩托,那阵子,全靠双脚奔波于分散多处的建房工地。“最费袜子,三天就坏一双。”阿索拉毅说。
  群众都记在心头。“憋”了半天,李牛尔洛突然高声:“拉毅书记辛苦得很嘛,我们就幸福得很嘛!”村民景刘惹地有个愿望,“能把拉毅书记抱起来坐(彝语:供养、感恩)就好啦!”在克仁也布眼里,“拉毅书记,达石荷几荷(彝语:好小伙)!”
  老乡更渴望教育。克仁也布最有感触,因为不识字,有次外出给村里采购变压器,只敢吃干粮,水都不敢喝,“不认字,也不认得厕所,怕搞错了丢人。”
  为了方便娃娃上学,阿索拉毅给村民协调安排的新家,全部紧邻公路。阿新取哈的小儿子因家贫小学读完就辍学,阿索拉毅闻讯立即协调800元钱送过去;对村里唯一的大学生沙玛金枝,他也多方争取到各种支持资金24500元。
  他的家:
  大儿子的班主任是谁,至今他也不知道,怕家人担心,从不在家谈工作,妻子看电视才知道他被省上表扬。
  长着一张娃娃脸,阿索拉毅一点不像年近不惑的大叔。但,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家访完,回到家,换掉湿漉漉的衣服,阿索拉毅蹑手蹑脚地走进卧室,轻轻地亲了一口熟睡的儿子。
  由于要驻村工作,阿索拉毅回家的次数不多。为了沟通方便,他平时住在位于毛坪镇的村主任克仁也布家,六平方米的小房间,一张床,一张桌,还有厚厚的茶园村精准扶贫资料,别无他物。一两周才能回趟城里的家。
  妻子洛子支曲对丈夫的工作充分理解。其实,这份理解很大程度上来自阿索拉毅的“隐瞒”。
  为了不让妻子担心自己整天上山下乡,尤其要爬那段悬崖路,阿索拉毅回家从不谈工作。4月22日,他作为全省11501个“第一书记”的优秀代表,到成都参加全省脱贫总结推进会。妻子是晚上看了电视后才知道丈夫被全省表扬了。
  对孩子,阿索拉毅满是愧疚,“老大的班主任是谁,我至今也不知道。”他的大儿子3岁起就患有皮肌炎,不能下蹲。“以前没法在学校上厕所,都是回家,靠大人帮忙。”他说,这两年他实在没空帮娃娃,儿子对自己已不那么亲近。
  大儿子每月药费要600多元,小儿子3岁多,妻子为照顾娃娃,没出去工作,一家人全靠阿索拉毅的每月3000元的微薄工资过活。说到这些,这个彝族汉子强忍即将喷涌的泪花,岔开了话题。
  阿索拉毅从不跟组织主动提家里的困难。曾有人要送他一辆车,他拒绝。峨边县委组织部多次找他,希望提供帮助,也被婉拒。但当他得到可自由支取的5000元第一书记经费后,却用半天就换成油米面,送到贫困户手上。
  按计划,今年7月,阿索拉毅茶园驻村工作就可结束。但考虑到单位缺人手,他申请再干两年。“都选我当先进了,咱不得起个带头作用嘛!”阿索拉毅说,茶园村计划2019年脱贫,要陪着大伙一起摘穷帽。
  申请继续驻村,阿索拉毅再次瞒着妻子。“如果自家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说帮老乡脱贫,那不是笑话嘛!”他的理由似乎很充分。
  他的梦:
  往村里修条路,把木材运下山换钱,让荒山变成“金山”,是他最大的梦想。
  在山上,记者注意到,阿索拉毅不停用竹竿敲着一棵树的根部,树皮已被削去,露出淡黄色的树干。“这是当初勘测时留下的记号。”他语调提高一倍。
  柳杉运下山,是阿索拉毅心头最大的痛。在克仁也布眼里,有路,那片柳杉就是“金山银山”,没路,就只能算荒山。
  下山途中,阿索拉毅一会指着核桃树叹气,“没人采核桃了,采了也卖不出去”;一会儿指着竹子自豪地说,“这些竹笋都上过国宴呢”;一会儿对着废弃的木桶拍照,那是养蜂人留下的蜂巢,“路通了,野蜂蜜也能拿出去换钱。”
  早在阿索拉毅刚到村时,村民就表达了强烈的修路意愿。“要是能修条路,我们给你打头牛!”有村民这样许诺。
  为了路,阿索拉毅三天两头往县交通局跑,守在办公室,等着测量员得空跟他下村。一次勘测中,有台设备需要下山取电池,克仁也布二话不说奔下山去,原本40分钟的下山路,他半小时竟打个来回,“生怕晚了,耽误大事。”
  村民的执着,打动了阿索拉毅。他下定决心,实现修路这个最大的梦想。
  但据测算,茶园村8.1公里的上山公路,造价要192万元。这不是个小数目,也是勘测后却迟迟未动工的原因。
  没有路,阿索拉毅还是成了“无人村”的守村人。森林火灾高发季节他要来,陪领导视察也要来,有时来哪怕到山脚下,远远地看一眼那片撒欢成长的柳杉,心才安。
  阿索拉毅还有更远的打算:路通后,在荒山上成规模种上核桃或竹笋,继续生钱。
  目前,茶园村与相邻的仲子村已成立联合党支部,也许有一天,茶园村被撤并。但在这一天真正到来前,阿索拉毅仍会一次次进村,就像座移动的灯塔,守望着漫山遍野的大树森林,也守望着茶园村的脱贫梦想。
  把诗写在小凉山上:
  阿索拉毅还有另一个身份:诗人。
  他已在各类刊物发表诗文作品40多万字,并出版个人诗文集《诡异的虎词》。他还是《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中国彝族当代诗歌大系》等诗集的主编。
  彝族诗歌圈里,阿索拉毅已小有名气。经常有人跟他请教如何写诗,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避免让人感觉自己在教他。
  他就这样躲在诗歌后面,帮助更多人。这与他当“第一书记”一样。即便成了全省典型,他也只是轻描淡写一句“分内之事”。
  这就是阿索拉毅,他写诗、编书、驻村扶贫,别人眼里了不起的事,他却从不主动谈起。
  驻村扶贫一年多,他却没写过一首诗。因此,实在没时间,也没精力。
  纸上的诗歌他没有再写。但彝乡大地上的诗,他却写得精彩——
  8次攀过悬崖一般的山路,守护柳杉树,是诗;
  为贫困户早点脱贫,争取提前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也是诗;
  确保村里孩子不辍学,筹措资金资助村里唯一的大学生,还是诗&&
  阿索拉毅用赤子之心,把诗写在了小凉山的山山水水,也写进了茶园村贫困户的心中。
  2019年,茶园村将摘下穷帽。阿索拉毅说村里脱贫后,他再重新写诗,编诗,并发下宏愿要让更多的彝族孩子读诗。
  他认为,读书是最好的脱贫方式。
  附:阿索拉毅诗作欣赏
  【彝诗馆:一座语言的寺庙(组诗)】
  彝诗馆1号
  风雪夜里文字组合的诗歌队伍
  沒有任何征兆来到我的阅兵广场
  一支从乌蒙山上翱翔的鹰群
  一支从大凉山上啸呼的虎群
  一支从澜沧江上引吟的龙群
  一支从金沙江上突袭的鬼群
  没有发出任何征召的号令,齐整归一
  默契如千年前的约定来到阅兵广场
  没有统帅,没有起兵的号角
  就这样沉默着前进,一丝声响也听不见
  他们广大无边的沉默令人畏惧
  他们只是一支群山中微弱如烛的火把
  穿越千年万年的时光
  照耀一个深沉的民族一首深沉的诗
  彝诗馆2号
  又是一个风雪夜,一百个女神
  敲着一百面铜鼓,她们穿戴古老的民族服饰
  她们的血管里流淌祖先巫性的血液
  她们是现代民族灵动的身影
  她们在彝人黑色的土地上在梦想的彝诗馆
  密谋一场神秘的美丽暴动
  她们在峰峦的穹顶中将百褶裙轻轻摇摆
  她们在大渡河的天空将诗歌多情地呤诵
  有一只布谷鸟在夏天的尾巴叫响
  有一对鹰翅穿越灿烂如梅的冬夜
  广阔无边的雪原尽头,雪花飘飘
  诗人迎风的披毡在旷野中孤独地老去
  只有倒映一百个女神天生丽质的雪湖
  把一百部女神的诗卷封印在水底的湖心
  等待千万年后一个无心的闯入者
  彝诗馆3号
  微小如蚁的彝诗馆消失在众神的国度
  但诗集像雪花一样从四面八方涌入
  东方不亮西方亮。七月的火把
  十月的太阳除了照亮黑暗也照亮人心
  还要照亮诗人们亮堂的灵性之空
  微小如蚁的彝诗馆消失在众神的国度
  但诗人们像圣徒一样歌唱生活的苦难
  干脆而决绝。人心都是肉长
  但诗人们的心灵是一个个灵敏的机关
  轻轻触碰就像决堤的海洋淹没人类圣殿的荒芜
  【走在日常事物的枪口下】
  走在梦想生疮的土地上
  一些鸟会在风中鸣叫
  一些虫会在雨中暗恋
  恰好我可以立在风雨中
  写一首日常事物的诗
  比如喝瓶苦荞酒是伤胃的
  但友情比胃溃疡划算
  耿直比酒精肝还珍贵
  这样的生活就像每日的呼吸
  不断穿越肺叶的沼泽地
  比如春节前从老非住处离开不久
  坐上的出租车差0.01秒
  就撞上一台车道上乱转弯的三轮车
  如果四个急驰的轮胎
  与三个软绵的轮胎拥吻
  那种后果是否会打上马賽克
  其实我们
  每天走在日常事物的枪口下
  随时都被天才瞄准
  被不可预知的意外就地阵法
  【沉默的弯刀】
  反复梦见成片的森林倒下,
  反复梦见刀起树倒,
  杀人是需要诛心的,
  砍掉一棵树就不必要了,
  只需要把沉默的弯刀放在
  磨刀石上日夜不停地磨,
  磨烂一个又一个石头,
  再削平 一座又一座山的森林。
  刀由心生,刀由火生,
  一把有灵性的弯刀勿需说话,
  它躺卧在哪里都会发光,
  它会让石头们产生无由的恐惧,
  森林消失的罪证就不必找了,
  一句话就可以让它马上死掉。
  石头的硬度决定了思想的高度,
  问题是魔兽都长着天使的面孔,
  挑逗或麻痹已经麻木的众生,
  甚至会把白云改成污染之河,
  指着一群绵羊说成是嗜血的豺狼。
  沉默的弯刀必将要石头的命。
  【春天的隐喻】
  穿越四十六亿年的时光,饥肠辘辘而来,
  以吞吐一切沉睡的惰性,让生命开放色彩,
  呼吸的马蹄声踢踏欢乐的海洋,
  自由的云彩从东方的鱼肚白缓缓移动。
  周而复始,又保持日新月异的姿态,
  有点衣衫蓝缕、枯瘦如柴,却孕育绿魔的万物,
  一个村庄的人们都已被动员,
  伺机去挖空大地赋予的丰收。
  春天,哦,乖巧如花丛中跳下的猫咪,
  漫无目的、洒脱而不失优雅得体的举止,
  向人类炫耀哲学的意蕴与事物的真相,
  令所有附庸风雅的文字返回祖先的墓地。
  指挥千军万马驰骋在春天的旷野里,
  燕子在梦幻的人家屋檐下衔泥筑巢,
  三月的梨花开了,蹩脚的细雨漏了,
  啃食着荞籽的蚂蚁露出迷丽的微笑。(编辑:孙燕)[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
电子邮箱:zgmzb&#64;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热点民族文化
推荐民族文化
最新民族文化新闻
京备案号:京ICP备号&京公网安备75号
中国民族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64;2003&中国民族报社信息中心&&&ALL RRGHTS RESERVED
监督举报电话:010-&举报邮箱:zgmzbjbrx&#64;sina.com
中国民族报社&&&&&&EMAIL-zgmzb&#64;sina.com&&& &&&&让人越住越穷的8种风水 房子千万不能这么装修(三)_网易房产频道
让人越住越穷的8种风水 房子千万不能这么装修(三)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让人越住越穷的8种风水 房子千万不能这么装修)
本文来源:和讯网
责任编辑:严家森_NO4079
购房直通车
楼盘区域价格咨询热线
周末看房团
周末看房·免费大巴·独家优惠·精美礼品
意向楼盘:
首开·国风美唐
琨御府·玲珑阁
姓  名:
手  机:
看房日期:
人  数:
加载更多新闻
编辑推荐楼盘
每日成交前十
2015的中国楼市有太多标签,我们提出20个为什么,不为寻求终极答案,只为引发更多人一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那些农村的空房子:乡村最后的守望者_网易房产
外面是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荒地杂草生”——这是近年来中国一些农村人走屋空后的凋敝景象。乡村的凋敝,究其主因,与年轻人走向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方面,大部分村里15岁以上的年轻人,除少量因读书、参军外,其余皆外出务工,除了农忙、春节或者丧葬之外,村里很难看到壮劳力。另一方面,由于乡村教育日渐式微,撤校并校政策的推行,农村的造血功能也日渐丧失。
那些农村的空房子:乡村最后的守望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舟山—嵊泗无人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