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急送不能绑定邮政可以绑定微信吗卡吗上面显示是支持邮政可以绑定微信吗的 为什么扫卡扫到上边的卡号都不一样 然后输入卡号又显示不

钱急送为什么进不去?_百度知道
钱急送为什么进不去?
钱急送为什么进不去?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的电脑太卡了 关闭极速模式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移动的帝国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文章吧
当前的位置: >
  《的》是一本由曾航 / 刘羽 / 陶旭骏,浙江的平装,本书:48.00,:312,特从上的一些的,对能有。  《移动的帝国》读后感(一):有的,现在却并不  书中所列的在移动互联的,基本都采用了的。优衣库推送打折,或者在优衣库附近的推送内打折;麦当劳推送券;其他的还有各类的情况,不外乎就是收集用户的信息,对用户推送。   吐槽的就是,这些用户信息就请推送的作法,用户真的就能吗?没有人需要每天都去买,而且都去优衣库买衣服,也不需要每次店铺的时候都收到你们的推送,也不是每天都要吃麦当劳。这样的,不知道置用户于什么?是要花钱让用户下载APP,然后过两天再逼用户删除的吗?   你再精确,也还是广告,大是受大部分人的~  《移动的帝国》读后感(二):日本移动给了我们什么  回家的上在读一本关于日本移动的书《移动的帝国》,所以把的写下来。想我看到了什么,主要谈日本移动互联网的对于国内移动互联网生态的启示。   第一部分,商   1,下沉   TT的 i-mode ,该模式是一个超级的SP,横扫机,将,购物,,等一服务从运营商整合,成为一个超级大帝国。但最后败于iphone的,iphone赢在日本的最大在于用OTT了运营商,运营商做的底层,而iphone跨越了底层。   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作为一个昔日的,现在也在走下铺路,也在去“化”的。目前的NTT朝服务整系去走,做出了“去电信化”的,开始朝,用户发力。   TT走的路是正在寻找更加底层的,一言蔽之为“下沉”。   2,   KDDI,谈到KDDI,想必所有人都会想到稻盛和夫这位,起初的KDDI靠着的,在NTT的巨大优势下居然,其抓住的就是被NTT忽视的,而KDDI抓住这个从边缘起家,最后打出一片。但由于iphone的雄起,KDDI也面临了巨大的。   在iphone冲击后KDDI开始了SmartPass战略。该战略再次让KDDI,KDDI通过用户,用户的能用到的APP不超过10个,,如果KDDI为最优质的那500个应用,那么足以撑下这片市场。于是KDDI以月租费390日元的向人推出SmartPass,而用户不必再单独去购买那些优质应用,省下了,大受。   从KDDINTT再到其推出SmartPass模式,我们可以看到KDDI两次都把聚焦在了巨头不被的领域,从边缘打入,最终的活了下来。而这种的则在于其对于用户行为的研究,再利用自身的整合,倾尽的结果。   回想起稻盛和夫创办DDI时的最初最的,用其只为了能够获得更的费用。心无小我,以之心去寻求与的,会得到大众的欢迎。   3,自废   软银,这是一个非常的。孙本来就是具有前瞻的人,他的种种就不多说了。来谈软银如何的。   关键一,豪赌价格战。在日本宣布用户可以“携号转网”,号可以进入和退出任意运营商时的前一天,软银宣布入其网用户可以免费互通,互通等优惠。软银的基站就是三大运营商中最差的,政府此举一出势必会导致大量用户的流出,而软银的出击却是,让用户流向它的囊中。   此次,在价格中,往往小的一方更有的优势,而大的那一方由于各种盘根错节的,只能导致其。这和360的免费战很像。   关键二,iphone。当时iphone进入日本时,对于的运营商有的,NTT,KDDI都没有接受,但软银毫不的接受了iphone开出的,并且创新型的推出了“0”元入网,“0”元购机的,用户暴涨。   在这之中,我们越发,软银没有NTT和KDDI那种运营商的,他的起步就是“无电信化”,这种天外来物的每次行为,让。当然,这一切归功于的。关于孙正义那个的“时间”,各位有可以查看一下。   关键三,的化,软银的是三家运营商中非常差的,他并没有大量资源去基站设施,而是采取了更加差异化的做法去用户。首先软银的用户都是iphone用户,而iphone用户大多集中在,去边远郊区的一般都很少,软银抓住了这点,将城市中的基站做好,然后再通过各种,一步步的扩大基站。其次,软银并没有花大量的铺设2G网络,而常的开通了WIFI服务,在百货,在麦当劳的门口都会贴上软银的WIFI广告,此举大受欢迎。   关于软银的差异化战确实打得漂亮,在智机时代,软银的到了用户会在上有更巨大的需求,将压在了WIFI而不是更高更的上。   我所出关于的这几个字,和运营商也一定和未来的有关。   一,下沉。朝着物联网的,朝着大健康的方向去整合。   二,边缘需求,不被发现但一直的需求,只需要整合资源的去满足他们,这些边缘性的需求很会是未来的中心。   三,自废武功,软银就是不断自废武功的公司,不断在整个日本的运营市场搅局,几乎每次获胜。任何一家的公司都会有其原有的成功,而时代的注定会让这些优势的地位减弱甚至最后消失,如果公司要想不断进步,只有达到断臂求生的自我,方死方生,方能破局。   第二部分,其他领域启示   1,移动与O2O启示—合作   如果BAT或者银联想从日本的移动支付市场上寻找启示注定只能。在于日本发达的,早在这样的之前就已经进行过的血拼,导致市场的成熟,已经被各大,而这些商家拥有高度的用户服务优势,所以天然的能和移动支付的很好。   反观国内现况,国内的零售业受到淘宝京东等大冲击的原因还在于零售的不成熟,我们的情况与日本完全,日本是当零售业市场成熟后再进入互联网电商时代,而是在零售业不成熟时就已经引来了互联网电商,没有可比性。   此外,国内BAT银联都有一家独大统治游的(流,手机终端,终端,消费商家等都想),反观日本则不是如此,日本的上下游均有很好的合作互不牵扯,拥有更强的性。   所以我们目前的移动支付面临两个。   第一,零售行业的。   第二,巨头们都想的。   日本给我们的启示则有两个。   第一,互联网公司应当加强对于线下资源的挖掘,进行更加互联网化的。   第二,由于巨头们都想吃独食,不断,虽说过后一定会一个很好的生态,但长期来看这样的角逐也在拖延我们进入移动支付的大时代。更需要一个集中化,化的体验服务,这是最终的。日本的合作给了我们很好的,人吃独食的习惯或许正是之时。   2,启示—,,   第一,趋势   先谈一个败局GREE公司,让我们试着从败局中找到关键。   日本由于是一个移动发达的,所以游戏公司GREE率先在功能机上尝到了,而功能机的游戏都以为主,到了智能机时代APP游戏,而GREE公司却未在APP端发力,其的APP不过是一个中套着网页而已,相比于APP的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极差,但GREE并未引起,直到其市场下降到一定后才的APP开发。   这件事对所有公司都是的,时代一旦到来,所有仍旧想要活在成功基因里的公司都将被的淘汰然后死去。   第二,文化   日本在文化上和中很大的性,但是日本公司进军国内而国内公司进军日本时,绝司全部受挫。这之中就是一种文化因素,日本最的游戏是卡牌类游戏,而卡牌类游戏又是基于日本发达的产业才有了如此蓬勃的发展。而国内则没有如此的动漫文化,要想理解自然。   其次,日本的移动游戏行业最主要的是一族,需要日本游戏行业则需要深刻的了解到这一群地铁一族的生存。酷游的创始人通过从地铁出来的的人群后得出“日本是一个竞争及其的国家,同样,他们会在游戏中出来”。   除了动漫和地铁一族,日本还有其他独有的文化,比如日本第一的FPS美国游戏等等(但FPS射击游戏如《穿越火线》却在中国)。必须深入其中才能有。   第三,情怀   日本是一个具有精神的国家,所以他们所做的游戏都是,这是国内游戏所缺乏的。国内游戏更加于如何让付费而,但是日本游戏则更多的充满。   占领日本1/10的《智龙迷城》创始人森下一喜给出了如何做出优秀游戏的—“我们要做让玩家能够不花钱也能够玩下去的游戏。”   光这一点精神就打败了很多国内企业,速生的也速死,其创始人的短视会企业是否的。情怀是基业的。   3,麦当劳大数据闭环—未来   当我们国的大数据尚处在摸索,但是日本的麦当劳早已一马当先作出了表率。我们再看其闭环建设来找到启示。   第一阶段:优惠券。成本高,投放不。   第二阶段:2003年开始提供在手机上下载优惠券,到店出示打折。   第三阶段:要求享受优惠券服务的人注册,并搜集他们的信息。2007年9月,麦当劳手机网站的数到达500万人。   第四阶段:发展基于手机NFC支付的优惠券服务。的O2O闭环。至此麦当劳可以开始进行一系列精准化的优惠推荐,诸如给周六周日购买的用户发送兑换券,对于有没有去的发送打折券等等,营销。   目前中国的状态处于第二阶段,也就说需要拿着优惠券去购买才能打折,信息化并不高,没有精准的大数据信息可以利用。要想做到日本麦当劳的效果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习惯。   日本的麦当劳营销闭环成功,让我们看到了大数据O2O闭环营销并不是什么,而是实在已经存在的,这也是全球移动互联网未来的大趋势。要想达成则有赖于整个生态的推进。   结语:   回看日本这三大运营商,给了我们很大启示,日本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先驱之国,并且和的中国有着极其相似的文化,我们更可以从中发现未来。   最后,任何的尝试都值得,尤其是,因为他们没有活在成功的基因里,他们就连死也是光荣的死在了创新的路上。   :shouxifayanzhe  《移动的帝国》读后感(三):我们为什么研究日本移动互联网  孙正义曾经有个很的“时间机器”理论,大致是在某行业发达的国家先,成熟时进入行业发展较落后的国家,就像坐着时间机器回到若干年前的。   多年来,中国的互联网产业一直是以美国为师的。大批于美国的模式被“Copy 2 China”。美国一直是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者。   但在移动互联网,我们亚洲的日本、韩国等近邻在许多方面走在了欧美国家前面。以手机为例,日本从2005年左右就开始发展手机钱包,而在美国一直到2013年,NFC支付还迟迟打不开。   日本是目前全移动互联网运营最的国家,日本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在功能手机时代,日本曾经是全球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由日本首创的运营商——SP模式、、手机钱包等移动互联网服务,曾经深刻了世界。日本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曾经长期于美国。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运营3G网络的国家,那时候用手机联网取得互联网服务还不叫移动互联网。日本创造了第一个基于手机定制、手机的内容平台和网络服务的生态系统。很多年前,手机支付、优惠券在日本早已是平常事。日本运营商的地震预警业务给到用户几十秒时间逃命,还提供灾后在线寻人、留言等业务。   这些都是日本司空见惯的服务,由于这些服务在日本之外基本没有推广,所以中国业界并不十分熟悉。远在苹果做手机以前,日本NTT-DOCOMO的i-mode就已经是一个“网络服务-终端-平台-业务-渠道”的完美封闭体系了。这是一套和苹果的App Store+iPhone体系高度类似的封闭体系,在iPhone在全球走红之前,日本的这套体系一直是全世界最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模式。   然而在2008年,当智能手机被引入到日本后,日本原有的以运营商为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格局被颠覆,这和发生在中国的事情非常类似。   这是一场封闭与开放的战争。Web和App的对决迅速分出了胜负。日本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正在经历痛苦的转型。在历史上,日本多次被外敌打败,但是又迅速学习敌人的长处,并重整旗鼓。由于产业基础好,日本在经历了功能手机转智能手机的初期阵痛之后,其移动互联网产业又迅速爆发了惊人的活力,例如在手机游戏行业,日本的GREE、DeNA、GungHo等公司快速发力,成为全球盈利能力最强的手机游戏公司。   日本是全世界移动互联网最成熟的市场之一,日本市场的经验教训,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中国产业链各方少走许多弯路。如果抛下成见多看看日本,会发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信息通信行业,和日本这走来的一路有那么多的共同之处。   先看看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基础服务提供者,通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界,一般大家都会认同,良好的用户体验是由软件、硬件、平台和服务共同构成的。而网络基础,就像空气之于生活质量一样重要。   在主要发达国家中,还没有像日本的运营商那样影响甚至主导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现象。欧美的通信市场在反垄断、拆分重组运营商、市场自由进入和虚拟运营的背景之下已经竞争者林立,运营商管道化非常严重。   中国的移动通信行业,经过两轮重大的重组之后,也形成移动、联通、电信的并立局面。都是国有资本控制下的股份上市公司,领先企业中国移动基本上只在移动领域具有优势,市场占有率超过半壁,而另两家则是兼有固网,移动业务只瓜分余下半壁江山,但都在快速进攻并挑战着移动的用户份额。这个市场的格局中日两国极其相似。更为重要的相似点在于,这两个国家的移动运营商都对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仍将具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中国的移动梦网可以说是i-mode的翻版,一度引领了中国的手机增值服务,造就了一大批SP和互联网企业的暴富。运营商的这种地位在其他发达国家几乎没有出现过,这一点上,中国和日本很类似。   移动互联网产业的重要任务,是满足工作和生活中的需求。商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相似性,有利于我们使用“时间机器”理论,通过研究案例,分析和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一定程度上中特别是城市人的生活环境正在接近日本,虽然也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和区别,但是现在我们所观察到的很多现象表明我们正在越来越靠近日本曾走过的道路,并且很快接近。   中日两国的超大型城市比较多。经济活动也主要集中在这些超大型城市。和欧美的产业相对分散不同,上海广州北京深圳,或者东京大阪这样的一线城市,集中全国的经济活动比例是相当高的。由此,城市文化和城市购卖力的重要性对于商家来说是更为关键。中国的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越来越呈现出日本现有或曾有的一些现象:连锁百货、大卖场和便利店商业形态的急速扩展、奢侈品消费热潮、城铁轨交的兴起和区域消费拉动、手机的普及和高频度使用、对高科技产品的热爱等。   这些现象背后,实际上是两国的人文、文化、商业环境的相似经历。不同的是,日本所经历的阶段,在不同的方面,不同程度地早了我们几年。   二战之后的日本也是从劳动密集产业起步的,随后以制造业立国,在造船、金属加工、汽车、电子、化工、工程机械等几乎所有的制造行业都获得了全球范围的成功。一时“made in Japan”风行世界。制造业的成功带来了财大气粗和进一步走向世界。大型企业和财团纷纷在各国投资或收购。据说截至目前为止,日本的海外资产和国内几乎相当。在中国GDP总量反超日本之前,日本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经济体。而中国似乎正踏着影子一步步走来。   老龄化、中小企业生存、出口市场萎缩、等等,中国在经历日本不久前曾经经历的事情,中日两国具有如此相像的文化、思想,互相的经济依存度还很高,我们很有必要加强对日本的了解。   然而,中日两国的信息不对称是非常严重的。   在日本的书店,研究中国的书籍、数据白皮书、市场调查报告等比比皆是,各行各业都有。在信息通信领域,即使日本企业还没有大举进入中国,但是针对中国市场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多年以来而中国的业界却很少关心这个邻国。日本的信息通信业界曾经创造辉煌成为典范,即使后来又有所停滞,但现在仍是世界领先。即使日本企业曾经犯过的错误,中国企业也未必不会重蹈覆辙。实际上中国信息通信业的国际地位还不及日本。不久的未来,中国的信息通信行业会不会成功站上引领全球的潮头?   如果从商业故事的角度去看,过去几年发生在日本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巨变也是世界IT产业历史上的重要一幕,软银的孙正义用一系列巧妙的策略组合大大冲击了日本本来非常坚固的封闭式移动互联网体系,他将iPhone引入日本被看做是新的“黑船事件”(指19世纪时美国将军佩里率领黑船舰队敲开日本国门),其精彩犹如一部顶级的商业大片。  《移动的帝国》读后感(四):通信运营商的“去电信化”宿命征程  零. 日本移动互联网企业环境   日本由轨道交通演化出发达的移动互联网文化,中国的大城市未来会很像日本。移动互联网越往下发展,越需要社会商业环境的成熟度作为配合。高度发达的实体商业对日本的电子商务行业形成了较大的竞争,所以日本电子商务行业的增速不如中国快。   日本企业的“加拉帕戈斯综合症”:东芝、NEC、丰田、松下、索尼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公司背后都有着三井这样大财团的身影。财团的成员之间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交叉持股、互派经理、共同投资、交换情报等方式建立横向联系,于是令日本很容易形成一套独立与世界之外的体系,日本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就是最典型代表。   一. 日本三大通信运营商   1. NTT DOCOMO:坚持封闭的垂直整合路线,注重Android系统   (1). i-mode模式的成功:运营商高度掌握包括手机硬件在内的整条产业链,使用封包交换(packet switch)传输技术,速度比wap快且价格低廉。(wap采用手机拨号上网,i-mode更像专线上网,用户一开机永远在线,将原本以时间为主的计费方式,改变成为以下载量为单位。)   (2). 运营商和手机制造商间的博弈:iPhone于2012年在日本手机市场份额为23.3%,第一次夺得冠军。苹果以全球通行的手机硬件作为切入口,作为产业链的强势一方牢牢控制手机终端、服务、平台、内容、销售等主要环节,搭建了一套比NTT DOCOMO更简化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并在全球取得成功。同样是强势控制整条产业链,i-mode海外扩张失败,而苹果的ios系统全球风靡,证明了用硬件作为切入口比通过运营商服务作为切入口比简单得多。但是苹果唯一没有掌握的是网络,而只能由通信运营商来掌握。   (3). NTT DOCOMO的差异化定制:运营商掌握着别人都没有的用户行为数据,这些数据来支持运营商向周边许多产业去发展。如发行手机信用卡,提供麦当劳优惠券,老人机。   2. KDDI:开放和封闭相结合,致力于建立智能管道   (1). 给予厚望的SmartPass业务:打包出售应用。即用收月租费的形式打包向用户出售App及一些会员服务。KDDI和应用开发商合作,精选500多个应用,KDDI的用户每月交390日元可随意下载这些应用。KDDI根据应用的月活跃使用量,跟开发人员分享套餐订阅收入,按照80%-90%比例分成,高于谷歌或苹果应用商店的70%。   由于运营商的管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运营商和用户解除的点开始变得越来越少,而SmartPass这种套餐,可以让运营商得以继续维系对产业链的控制,实际上就是争取更多的客户接触点。   全球的App都日渐呈现免费化趋势,因为许多App领域的创业者按照PC互联网的玩法来运营移动互联网,即先圈用户,再找盈利模式。   (2). 投资领域:注册商业投资公司和GREE合作专攻于开发Android系统上的应用程序,目标分散在全球各地;风险投资对一些年轻人长达3个月的技术和资金支持。相较于纯粹的财务投资,更偏向于战略投资,可以与本公司的业务相结合。   3. Softbank(软银):完全开放道路,像卖软件那样经营移动互联网   (1). 孙正义投资雅虎,阿里巴巴,在多年前就奠定了国际视野,坚持在全世界范围内投资最优秀的公司,引进最优秀的产品而非都靠自己来开发。形成“时间机器理论”,即美国、日本、中国这些国家的IT行业发展阶段不同,在一些国家发展还不成熟时,现在比较发达的市场开展业务,等到时机成熟后再杀回日本,这相当于回到几年前的美国。   (2). 软银发起价格战(网内打电话免费),连续21个月保持新增用户规模第一,说明市场中较小的运营商是非常适合发动价格战的,这是快速增长的一种武器。但在KDDI也引入iPhone5后,软银的合约机价不降反升,因为市场已经几乎达到平衡,iPhone已经不是差别化的独占产品。   (3). 2008年率先引入iPhone,在日本布设最多的WiFi热点(在频谱不占优势,网络质量引起巨大投诉的时候,没有把有限的资源一味投入到网络优化中,而是提供免费WiFi)。软银成为日本第一家数据收入超过语音收入的运营商。   (4). 投资品质略低的公司,从沃达丰到现在投资Sprint:面向预付费低端用户,用价格战逐渐拉动客户增长。   二. 具有近场支付功能的手机钱包   手机钱包分为近场支付(基于NFC技术,交易量相对较低,预计在2016年进入快速增长期)和远程支付。   1. 日本独特的Felica的技术在日本的普及带来了许多新兴的应用场景(手机优惠券、手机NFC签到、手机身份识别),这种硬件上的进步大大丰富了日本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且推进O2O的精准营销。   2. 运营商发展手机支付的原因不仅在于依靠支付本身去赚钱,更主要是为了增加用户黏性。运营商仅仅控制用户手持终端(即手机),金融机构控制商家刷卡终端,支付服务由全家,日本铁路公司等商家来完成,整个产业链严格分工,不进入对方领域。   而中国手机支付发展不起来的原因:不管是运营商还是银联都希望整个产业链上下通吃,各自打造一套属于自己的生态系统,阻碍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高度发达的连锁业态是移动支付普及的必要条件,中国的连锁业态发展比较落后,所以卡仅在公共交通领域普及,却难以有效渗透待零售、餐饮等商家。   3. Felica和国家主流标准不兼容,欧美发达国家广泛使用NFC标准。Android2.3支持NFC,Nexus S(谷歌和三星联合推出)嵌入NFC功能。iPhone6和iPhone6Plus都加入了NFC功能,但是目前他们还不会向开发者开放NFC芯片的API,且NFC功能只在Apple Pay,即第一方软件环境当中运用。   4. 尽管日本的NFC普及率很高,但人们的使用频率并不高,也未能给O2O带来爆发式增长。   三. 手机社交网络   1. Mixi:从2004年上线到2010年一直坚持只有得到会员的邀请才能注册成为新会员,在智能手机时代仍坚持会员邀请制已不合时宜。   2. Facebook:于2012年成为日本最大的社交网站。实名制社交属性令Facebook后来居上(大地震的爆发是一个契机)。   3. Line:老牌即时通信软件或者SNS都是面向PC的软件,而在智能手机还上并不好用,给了Line出头的机会。营收主要依靠游戏(还可以增加用户黏性)和付费表情,是微信逐步商业化的参考对象。Line与运营商NTT DOCOMO的合作,设置专用按钮一键通话,老人机上提供去除游戏内购的专用版本。   4. GREE的兴衰:腾讯由社交发展为游戏业务,GREE靠游戏建立起社交关系网络,并不如腾讯那样牢固,在Line快速崛起并进军游戏后,GREE受到的威胁更大。   四. 移动广告:大数据为王   1. 在手机屏幕较小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大数据提高广告的精准度,才可以提升广告的价值,扩大市场规模。   2. 电视广告依旧是整个广告行业的霸主,移动广告更多只是广告主的一个补充,且日本互联网公司在互联网广告上的投放必中也不会超过30%。电视是被动收看的模式,而在手机上用户是有目的的去看一个东西,所以电视广告天然就会容易吸引用户注意力。而比起PC互联网广告,日本移动广告的价格也偏低,约1/10。   3. 日本的移动广告品牌以快速消费品行业居多,其中麦当劳是最大胆最成功的广告主。麦当劳的优惠券业务是日本公认最经典的O2O案例,形成O2O闭环,很好的采集用户交易数据,精准推送优惠券,大大提升到店率和销售额。   五. 具有日本特色的移动互联网服务   1. 日本运营商采用“双平面套餐”,即设定一个门槛很低的每月流量最低消费,再设一个最高消费,用户在两者之间的资费按照实际用量收取,而不管如何使用都不会超过最高消费。而在中国,到了月底都是用户活跃度猛降的时候,因为怕超额使用流量。   2. 2006年日本实施“携号转网”制度:用户可以在不改变电话号码的情况下更换运营商。使得移动通信市场的的价格战空前激烈。   3. “one seg”手机电视:不需要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就可以同步接收家用数字电视节目,且免费。但手机电视不仅是单向传播,还具有互动性,方便许多收费互动业务的展开。   4. “HOPE Pocket Chart”移动医疗方案:医生可通过移动终端查看患者病历(只有登记过的终端才能连接患者数据库,确保信息泄露),进行批复出院申请等日常工作,实现紧急情况下的即时通信。另一方面来提升医疗人员出诊效率,利用GPS地图等功能自动帮助医生规划最理想的出诊路线。据推测日本政府将推进“哪里都是my医院”构想,将出现“电子用药记录”以及疾病管理数据存储服务。  《移动的帝国》读后感(五):移动的帝国  http://towerjoo.github.io/blog//japan-mobile-mkt/   国内的技术或者行业观察的书籍通常质量都不会太好,所以往往市场上流行的都是舶来品; 少有的几本书当然会少不了曾航的这本《移动的帝国》,内容扎实、详尽,是难得的行业 观察书籍。   记得之前在点点互动时,老板问过日本最赚钱的公司是哪个?我们当然想到的是丰田、索尼这些, 老板摇摇头,说是NTT-DOCOMO,继而讲到了移动市场的未来,讲到了风口趋势等。当然这家公司 那时我是没有听说过的,也是兴趣不大,接着就忘了这茬事。直到读了这本日本移动市场的观察 书籍,NTT-DOCOMO又一次出现在了视野中。   书中介绍的NTT-DOCOMO,软银等通信提供商,DeNA等游戏开发公司,移动支付等,几年前日本的移动 市场大致都可以给国内以启发,就像移动联通电信的三分天下,点点互动这样的游戏开发公司,还有 逐渐流行起来的O2O,移动支付等。   作者提到的移动市场我国更像日本,而不是美国,因为日本移动的使用场景和中国很是接近;例如,早上 挤地铁用手机看新闻小说,下班用手机玩游戏,商场的各种优惠券、移动支付等;基本上,几年前在日本 流行的场景和解决方案,如今在中国都有了相应的产品和公司。   书中有问到某公司老板对于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评价,他说中国晚日本5-10年。这当然很难说的精确,不过如今 来看,中国依托人口和市场规模,已然有不分伯仲甚至超越日本的迹象。像是智能手机市场,互联网加的提出, 智能生态系统等,中国的发展健康而蓬勃地发展着。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最好是因为中国有足够大的市场,而且随着GDP的逐年增加,国内购买力 不断提升,为创业者提供了足够的市场大饼;最坏是说国内体制还不够完善,行政效率极差,市场环境有待 改善。当然,创业者在此环境下,理应有足够的可以作为的空间。   参考资料   《移动的帝国》  《移动的帝国》读后感(六):不得不说的小日本:移动帝国  读到这本书一直很兴奋,尽管很多人也在批评这本书写的不够深入,但在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中国,曾航就能以比较完整的全貌向我们展示移动互联网领先之国的发展之道,而且还不乏很多精彩的分析,特别是与中国、美国等国家的对比分析,我认为该书对系统了解日本以及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历史都很有帮助。尽管自己目前比较关心移动电商和O2O(这一章写的不好,或日本确实没太多干货可述),但就这本书而言,个人更喜欢读第一章和第四章,分别是写NTT DOCOMO发展史和NFC移动支付的。   读过这本书之后,一直在回味两个问题:日本为什么会在移动互联网上领先全球,又为什么会在智能手机时代迅速衰落?日本为什么会在移动支付普及上领先全球,而与此相伴随的移动电商和O2O却依然不温不火?   日本移动互联网的崛起:i-mode模式解析   要了解日本为什么会在移动互联网上领先全球,首先必须弄清楚由日本创造的、全球独一无二的i-mode模式。该模式是1999年2月由日本最大的运营商NTT DOCOMO创造性的推出,并获得巨大的成功。I-mode模式的推出,使得当全球其他地区的人们认识手机还仅仅是电话和短信时,日本人就已经可以使用手机发邮件、看新闻、听音乐、打游戏、买商品等等多样化的功能。I-mode模式将日本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向世界之巅,NTT DOCOMO的市值在一年之内由不到160亿美元蹿升到4000亿美元,成为全世界顶礼膜拜的对象。2006年1月,i-mode同时在线用户达4569万人,成为全球最大的无线互联网平台,日本被认为是世界上移动互联网发展最先进的国家,并在一些主要指标上被认为领先世界5~8年。   I-mode模式的推出,极大提升了NTT DOCOMO的数据业务收入。从NTT DOCOMO近10年的ARPU值变化可以看出,其语音ARPU收入一直在快速下降。2002年语音ARPU高达6370日元,而2011降到2200日元,而数据业务ARPU则由2002年的1750日元上涨到2011年的2670日元,已经超越其语音业务收入。   I-mode的运作模式:   1)运营商作为移动产业链的主导者。以i-mode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基本架构为:第三方服务提供商(SP)--i-mode移动网络平台(运营商)--手机用户(终端商);由苹果公司开创的以App Store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架构(第三方应用开发商—App Store平台—苹果终端用户)与i-mode架构如出一辙。只是在i-mode模式中,运营商是主导者,控制着移动互联网平台以及手机终端的设计、研发和销售,并决定哪些SP可以进入平台以及如何分配收益的问题,即运营商是整个系统的规则制定者,形成了相对封闭的产业体系。与NTT DOCOMO不同,苹果的移动互联网架构是以移动终端品牌商为核心的,即苹果掌控终端(即掌控用户)和移动互联网平台,系统的规则是由苹果制定的。实际上,两种不同架构体系的主导者身份不同,内在决定了两种架构体系在全球化扩张中的不同结局。   2)I-mode的收费方式分为基本费、数据传输费及增值服务费。基本费315日元,数据传输费是依传送数据量多少来计算的,每传送一个128位的封包,收取0.3日元,增值服务费则视不同服务而有不同的费用。I-mode是一种能够激发产业链各方积极性的一种移动互联网发展模式。运营商将收取的服务费和服务提供商(SP)进行分成,一般运营商留9%,SP可以获得91%的收入,这极大激发SP的积极性,使得各行各业都纷纷愿意与运营商合作推出相关服务,手机音乐、手机阅读、手机游戏、手机新闻、手机购物、手机银行等等业务都空前繁荣。   I-mode模式成功的原因:   1)I-mode之所以在日本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具有比较独特的商业环境,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运营商高度掌控包括手机硬件在内的整条产业链。在日本国内,NTT DOCOMO对商品、网络、平台、服务、内容和销售都进行着非常好的掌控。而i-mode模式在海外的失败(未能实现全球扩张)也正是在于其合作的国外运营商不能对整个产业链进行有效的掌控,包括NTT DOCOMO忠实的学生中国移动也未能将i-mode模式在中国发扬光大。   2)日本的3G网络普及要远远早于其他国家。早在2001年,NTT DOCOMO就在日本运营了全世界第一张商用3G网络。当2009年中国才刚刚发放第一张3G网络牌照时,日本的3G网络渗透率就已经达到了97%。实际上,日本是一个“现有移动互联网,再有PC互联网”的国家,由于NTT的垄断地位,使得日本的PC互联网使用成本非常之高,这就给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日本移动互联网的衰落:App Store模式的冲击   前面已经说过,实际上由苹果公司开创的移动互联网的App Store模式,实际上与i-mode模式拥有类似的生态系统,即由产业链强势的一方牢牢掌控移动互联网几乎整条产业链,但为什么i-mode海外失败,App Store却大获成功呢?   显而易见的,苹果以iPhone手机硬件作为切入口,比i-mode通过运营商作为切入口进入全球市场容易得多。   首先,苹果的iPhone手机,是一款新型的智能手机,是对传统功能手机的一种革命性变革,引发了全球手机技术的一次飞跃,是开创智能手机时代的伟大产品。   其次,苹果的移动终端拥有同样的操作系统,保证了全球一致的用户体验,而且作为第三方应用软件开发商开发一块应用后,只需简单的修改一下语言就可以通过App Store平台向全球推广,极大降低第三方的开发成本和推广成本。传统的功能机拥有不同的操作系统,甚至同一家手机公司或运营商推出的手机都拥有众多的系统版本。在i-mode的生态体系下,不管是手机厂商、SP、还是CP都做的非常痛苦。   为什么NFC近场支付能够首先在日本普及?   1)在NFC移动支付推广以前,日本国民就已经普遍使用Edy和Suica的小额支付卡,拥有移动支付的习惯(小额支付卡业务的出现是应对日本货币面额较大,小额支付找零的麻烦而出现,主要用于公共交通、便利店和自动售货机);而且小额支付卡的商户终端设备已经非常普遍。   2)一方面,日本严格的信用卡管理制度,使得在NFC推广时日本的信用卡普及率较低,这为NFC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日本对其他行业进入银行业的管制政策很松,方便了运营商进入移动支付市场。   3)作为主导者NTT DOCOMO进入移动支付领域只是为了提升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移动用户市场的用户粘性,并没有利用NFC提升收入的战略意图。因此NTT DOCOMO与发卡商(及Edy和日本铁路等支付服务提供商)以及便利店等展开了很好的分工合作,各自不进入对方的业务领域。最主要的表现是NTT DOCOMO只提供通道服务,所有与用户直接交互的工作都由第三方发卡方负责,如NFC用户的预存款都是直接交给发卡方的,运营商并不参与。   4)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的手机终端市场基本是被运营商主导的,因此,当运营商想推广具有NFC支付功能的手机时,可以很快普及。   为什么日本的NFC近场支付模式不能在中国取得成功?   1)中国的金融管制比日本严格的多。宽松的管制政策是非金融企业进入金融业的必要前提。   2)中国的连锁业态没有日本发达。日本全家、罗森、7-11等发达的连锁便利店以及遍布全国的自动售货机基本垄断了日本的日常零售,主要的小额支付也发生在这里。   3)相交日本Edy、Suica等小额支付IC卡的普及程度,中国相应业务发展十分落后,商家和消费者都没有相应的支付习惯。   4)中国运营商对手机终端的控制力较弱,因此,无法快速在手机终端上普及NFC功能。   5)移动运营商(掌握移动用户)与银联(掌握终端商户)之间的利益之争,都想成为NFC的主导者,二者不能用开放的心态,通过分工合作来推动NFC。(当然,运营商面临管道化、银联的支付市场被不断瓜分,都面临依托移动支付拓展新业务领域的需求,同时他们即有的资源基础也能够支持他们参与主导权的竞争)   移动支付主要由用户手持终端、支付服务、商家刷卡终端三大部分组成。在日本,运营商仅仅是控制用户手持终端(手机),金融机构仅仅是控制商家刷卡终端,而支付服务则由全家、东日本铁路公司等商家区完成,整个产业链形成严格分工,各自不进入对方的领域。而在中国,不管是运营商还是银联,都希望大包大揽,自己将整个产业链上下游通吃。两大阵营互不相让,这是目前阻碍中国移动支付普及的重要障碍。   未解之题:移动互联网与移动支付之发达为什么没有带动日本移动电子商务和O2O模式的爆发?   ……   创新的爆发与破坏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而在纵观日本移动互联网发展史,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创新的爆发力和创新的破坏力之间戏剧性的交替。谢幕和崛起是创新行业的基本现象,没有永恒的成功只有不断的超越。充当破坏之王的乔布斯,也是每每将目光投向东方的帝国,那个移动互联网曾经的圣地正是其创造力的重要来源。  《移动的帝国》读后感(七):以人为镜,可知己短  在书城瞎逛的时候,刚好看见这本书,从业者的习惯就顺手就拿来结账了。   起先,我看这么多大佬作序,以为是这本书都能够能够给到很多对于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思维的启发。翻开书的一刹那,发现,哟呵,这本书就是说日本移动互联网进化史啊,也就是SP一步步走的历史啊。   嗯嗯,其实SP更应该看看这本书。就如同书中经常提到的孙正义的一个观点“时间机器”,即日本现在发生的事情正是美国前几年发生的事情。他经历了2次,感觉就跟自己坐时光机器穿梭一样。   书从运营商剖析开始,再到日本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各种关键点业务逐项讲解的方式来阐述的。所以,这就是个日本移动互联网(也可以说SP)的进化史。   第一部分,完全可以套用在中国,就是移动——电信——联通的3个种方式。NTT(中移动)SP时代的如日中天,依赖于自己的强控制渠道赚的钵满盆满,被iPhone的出现洞穿了这个体系。然后软银(联通)完全开发接受iPhone,在通过打价格战,抢占市场。NTT就哭了。   不过笔者当时提出一个观点,NTT的SP模式之所以被iPhone洞穿是因为模式制度不如苹果的先进。同样是生态圈,同样是控制制造商来做手机,并强控制软件和自己的平台,SP的平台直接绑定,苹果的平台是开放下载,在于我看来没有个直观的优劣之别。其实我认为,最终就是潮流趋势而已,日本人崇拜美国文化,因此在美国盛行的文化产品,他们会照搬进自己的国家,这特么的跟生态圈先进有啥关系。   书的后半部分见到了手机钱包,这东西完全是日本经济的附属产物,而反观中国现在来推动的电子支付,最起码现在是在银行和政府的对立面,这个参考之后,还得有个好环境啊。   移动游戏,手机漫画的盛行,倒是因为日本本身的基础所致。我当时在SP时期跟老板沟通还做过跟日本手机漫画完全相同的项目。   整体来说,这本书属于一个业界阅读理解资料,对于日本移动互联网发展史有个系统的了解,对于其他的信息的话,就需要更深入的发掘了。  《移动的帝国》读后感(八):你所不知道的日本移动互联网  1、日本移动互联网领先于中国乃至西方发达国家至少5年,可以说日本是先有移动互联网后有传统的pc互联网。   2、世界第一波移动互联网是由日本企业主导的,而这波移动互联网的高潮,是由日本最大的运营商NTT DOCOMO主导。其服务模式i-mode大获成功,我们知道的中国移动的“梦网”,即是这种模式的翻版。   3、NTT DOCOMO在2001正式运营全球第一个3G网络,日本是目前全球部署4G最快的国家之一,到目前已正式运营3年多。   4、从日本的经验来看,未来中国携网转号是大势所趋。大家保留着手中的好号,等待这一天的到来吧,特别像我一样使用信号差的中国联通的同学。   5、日本人买得起车开不起车。地铁和公交系统发达,日本人花费在上班途中的时间接近3个小时,这给了移动互联网巨大的发展空间。   6、08年日本软银引入iphone,之后慢慢颠覆了由运营商主导的封闭的移动互联网模式。运营商慢慢管道化(想想国内运营商对微信的恐惧吧)。不过日本的三大运营商转型成功。   7、值得一提的是由稻盛和夫(牛人,大家可以看看其传记)的运营商KDDI转型成功。为了避免管道化,其采用了一种叫smartpass的app打包服务,只要办理其业务,就能以390日元的价格任意挑选500个收费的app。中国联通手握众多的iphone高端用户,不知为什么没有借鉴这种模式。   8、在日本,居民出门可以不带钱包,但不能不带手机。因为手机就是钱包。当中国的支付宝在大力推广其支付宝钱包时,日本的手机钱包普及程度已经甩开支付宝n条街。   9、手机支付分为两种。进场支付和远程支付。进场支付就是用手机刷卡的方式坐车、买东西(NFC技术)。日本在2004年开始大面积普及这种支付方式,世界各地到现在还迟迟打不开局面)。远程支付就是现在支付宝普遍采用的。(现在的支付宝钱包也支持声波支付和条码支付了,很方便)。   10、NFC进场支付的普及,大大推动了日本O2O的商业模式。(最近阿里内部调整策略,提出“马云”作战方针。据说马即是二维码,云是云端。可见对O2O的重视。)   11、日本NFC和O2O结合的经典案例是“麦当劳的NFC优惠券服务”。麦当劳和NTT DOCOMO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提供手机优惠券业务。用户在手机上下载优惠券,然后再麦当劳的店里面用手机完成支付——日本的麦当劳店基本都装有NFC读取装置。用户从手机下载优惠券到麦当劳用NFC支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麦当劳可以精准采集用户的行为数据,并精准的为用户推送个性化的优惠券。   12、虽然NFC在日本已经普及多年,但也并没有给O2O带来爆发式的增长。而在中国,NFC要真正普及起来,链路太长,各企业上下游想通吃,看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从目前的态势来看,真正先普及的应该是二维码支付。   13、许多日本人下班在家里习惯一边看着电视,一般拿起手中的手机在网上下单购物——许多日本人家里至今没有PC,但他们一刻也离不开手机。乐天市场和亚马逊是日本最受欢迎的电子商务网站。   14、和欧美国家一样,日本的线下零售高度发达。各类连锁店便利店星罗密布,因此日本电子商务行业的增速不并不如中国那么快。   15、虽然o2o在日本已经发展多年,但是目前整个市场也刚刚处于起步阶段。   16、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优衣库,开发了很多App,取得了不错的效果。app的主要目的还是作为客户忠诚度的管理,目的是提升老用户的消费频次,而不是单纯的用来获取新用户。   17、NTT DOCOMO 在2012年底正式进军电子商务业务。在其定制手机上提供了一项名为 D-Shopping的电子商务业务。其意图一目了然,智能手机兴起后,运营商面临着管道化的威胁。所以DOCOMO需要向电子商务这样的周边产业进军,以提升其收入。对比乐天和亚马逊,DOCOMO有其自己的优势:首先是有6000万用户,潜在用户庞大。其次是运营商的定制手机中购物非常简单,不需要注册,也不需要密码就能直接购买。此外,支付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一个优势,可以通过话费直接购买。想想国内的移动等运营商吧,这3大优势更加明显。但看起来他们至今没有作为。   18、从日本的经验来看,未来国内针对老年人的定制手机将有巨大的市场。   可以关注微信: aboutb2c  《移动的帝国》读后感(九):也许作者觉得挺深刻  总有人给你讲一些你不太知道的东西,看起来又是如此头头是道,可是知道内情的人又不愿意多说或者不暇去说,所以缪种流传。我觉得调查什么吧,还是看看第一手的资料,还是在行业内浸淫一段时间,等入了门再写东西,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看不懂的就说看不懂,别瞎分析。   人之患在于好师,今之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唉,孟子太犀利了,所以我最近一直喜欢孔子啊。   关于日本的移动互联网,我知道得也不多。这是一个拥有几亿人口的市场,它过去如何,现在如何。并非看上去的那样。遇见了很多在NTT持株工作了三十多年的前辈,他们经历电电公社的一系列变迁,参与了与邮政省(后总务省)十五年的战争,见证了信息时代的变化,见多了这么多也不觉得什么怪。只是慢慢地说,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了。  《移动的帝国》读后感(十):移动的帝国:以邻为鉴的反思  《移动的帝国——日本移动互联网兴衰启示录》:以邻为鉴的反思   软银(Softbank)集团董事长孙正义对于信息产业的发展有一套“时间机器”理论,指的是美国、日本、中国这些国家的IT行业发展阶段不同。“在日本、中国这些国家的发展还不成熟时,先在比较发达的市场如美国开展业务,然后等时机成熟后再杀回日本,进军中国、印度,就仿佛坐上了时间机器,回到几年前的美国。”他根据这一理论进行投资,成功推动了日本和美国的通讯业的发展。   中国的三大电信运营商,覆盖了全国的主要通讯业务,移动通讯技术也从3G迈向4G,虽缪赞交织,但三大运营商在争议中不断成长。如果眼前有一座时间机器,可以环顾世界电信业的发展状况,可能要先看邻国日本。   在《移动的帝国——日本移动互联网兴衰启示录》中,作者对日本三大运营商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辅以中国情况的对比。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说“中日两国的信息不对等是非常严重的”,日本针对中国市场的研究一直在进行,而中国业界很少关注这个世界领先的邻国。   日本是全世界移动互联网最成熟的市场之一,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完善的体系。日本不论从技术上还是运营模式上,可以说走在世界互联网的前面。目前它和我国一样,也有三大运营商,分别是NTT DOCOMO、KDDI和软银。   2001年,NTT DOCOMO是全球第一个3G网络的正式运营者。回溯这一年,苹果公司的主打产品是ipod,谷歌刚刚开始融资。中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普及手机,等到2008年中国大陆才开始派发3G牌照。NTT DOCOMO首创的i-mode系统,是在苹果的iTunes风靡全球之前的封闭性终端系统。它通过定制翻盖按键手机的服务按钮来实现移动数据服务,比如下载音乐游戏等,从而形成基于网络和内容的产业链。我们使用诺基亚等功能机时,能够上网但网速极慢的“移动梦网”就是对i-mode的模仿。当时的我们,还并不知怎么用手中的流量。   2008年,软银将iphone引入日本,最初i-mode已经可以满足日常人们的生活服务需要。软银通过免首付0元购机、体验试用等方式推广iphone,这样的推广方式我们也并不鲜见,现在移动和电信铺天盖地的“合同购机”,原来也有先例可鉴。而NTT DOCOMO和KDDI不甘示弱,也通过主打Android定制手机来开拓市场。   2010年,4G网络在日本开始普及,并在2012年突破1000万。而运营商在流量至上的NTT DOCOMO开始向电信以外的八大领域进军,成为发展的新动力。而同一时间,中国电信也提出“去电信化”。   我们现在的4G网络也在铺开,中日之间的差距,从3G的七到八年,到现在的一到两年,可见中国通信业发展如此迅猛。但是正如作者所言,中日的运营商都同样面对这样的困境:现在只能通过互联网公司的流量获利,以前一统天下的情况已经不再,被“管道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近来总理在提“降资费”和“提网速”,暴露了现在我国电信服务资费和服务的不对等。而在日本的通信业发展历程中,三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促使了资费的下降和服务的升级。   稻盛和夫创办KDDI的最大原因,就是想要打破NTT DOCOMO的独家垄断。1984年,日本通过法案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通信业,稻盛和夫嗅到了破除垄断的契机,率先成立了第二电电会社。   08年软银将iphone引入日本,一把将原有运营商一手把控流量和手机终端的模式打破,把封闭在i-mode模式的大门打开,跟世界移动互联网的潮流接轨。这可以说是一次通讯业的新的“黑船来袭”(1853年美国舰队登陆,日本被迫打开国门)。   邻国的两次改变,给了两个启示:一个是“电信业民营化”,另一个是“与移动互联网接轨”。   书中对于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并没有更多独到的阐释,也不再深入探索,而转向OTT和O2O的介绍。这也让这部名为“移动的帝国”本应该是鸿篇巨制的作品变得有名无实,想讲的东西太多太泛,真正实打实的分析却很少。这既有体例方面的限制,更大的原因有可能是作者常年进行科技报道,疏于整体的梳理和观点的思考。   实际上,对于上面两个启示,笔者觉得非常值得深入思考。   对于民营化,与日本不同,我国三大运营商都是国有企业,虽然都已经上市接受民间资本融资,国家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电信业,但是自有国有资本支撑,想必保证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比起用户满意度更为重要,也谈不上为了吸引用户加大广告投入,更谈不上认认真真为老百姓考虑资费问题了。   现在我国正处在3G向4G过渡的阶段,但是就笔者个人的体验,邀请升级4G短信的频繁轰炸让人实在头痛,速度提升了,流量总量没有大幅度增加,费用却增加不少,这些原因让笔者迟迟未能选择体验4G。反观日本3G和4G的套餐费用是相差无几的,加入合约计划甚至会比3G时更便宜。这种切切实实每月扣费时能够感受到的实惠,总比深夜十一点到次日早上八点的流量来得让人信服吧。   而对于移动互联网,笔者想到了最近常常提的“互联网+”,其实就是将移动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相结合。但是对于坐拥宽带数据、基站等大量数据的电信运营商来说,除了常规的数据支持,并没有看到和互联网企业更加深度的合作。   在2G时代,短信是“杀手级应用”。在3G时代,手机上网则是推动发展的重要部分。而在4G时代,日本还没有找到能发挥技术特色的“杀手级应用”,但超清视频、云服务等也是运营商极力合作开发的大方向。此时,中日电信业终于到了大致相同的发展阶段,应该如何合作才能让人们感受到最新的网络技术优势,并让自身的价值得到发挥,这也许正是中日运营商们目前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深度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邮政可以绑定支付宝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