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好玩吗含西南西北还有北的房子好吗

后使用百宝箱没有帐号?
查看: 7359|回复: 37
宣节校尉[9级], 积分 450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79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夏天,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在西北方向落下;冬天,太阳在东南方向升起,在西南方向落下;春分和秋分时刻,太阳在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西南朝向的房子,冬天下午3点以后,太阳角度低了,阳光直射入屋内,非常舒服;在夏天的下午,阳光斜射入屋内,又不当西晒之苦。对于成都的气候来说,这种朝向是最舒服的了。
买房之后基本上每个月,我都要找一个太阳好的下午,到房子里去看看日照情况,大半年来,完全验证了之前的猜想。
今天下午到装修工地上,阳光洒满了几个房间,足足射进来有4米远,妈老汉儿和工头都夸我选的好,发个帖子得意一下
12:03 上传
--------------------------------------------------------------------
高人出现在61楼,给出了成都地区太阳的轨迹。横坐标是方位角,纵坐标是仰角,相邻数据点时间间隔是40分钟。
12:03 上传
翊麾副尉[10级], 积分 514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521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没得太阳的日子就显示不出优势啊
翊麾副尉[10级], 积分 568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181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12:03 上传
12:03 上传
翊麾副尉[10级], 积分 568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181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12:03 上传
翊麾副尉[10级], 积分 5748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520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成都有太阳?
宣节校尉[9级], 积分 498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1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成都花园最巴适哈
翊麾副尉[10级], 积分 5784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152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成都什么时候有太阳哦?
翊麾副尉[10级], 积分 620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982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成都在北回归线以北。
12:03 上传
致果副尉[12级], 积分 11184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155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东南西北朝向夏天是晒得凶。。
翊麾副尉[10级], 积分 576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330 积分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太阳现在正照射在我的房间客厅!冬日暖阳,真的安逸!
翊麾副尉[10级], 积分 538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121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西南朝向的房子,冬天下午3点以前咋办?朝正南的好像冬天早上9点开始可以一直到下午3点晒、而夏天则短的多?
翊麾副尉[10级], 积分 536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364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翊麾副尉[10级], 积分 583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697 积分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0
每个方向都能接收阳光才是王道
宣节校尉[9级], 积分 496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4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感觉偏西北东南朝向的房子比较好,两面都有太阳晒。
宣节校尉[9级], 积分 476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79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今年冬天太阳多啊,茶楼经常就把桌子板凳摆在广场上,晒起安逸
宣节校尉[9级], 积分 451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19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买房子晒太阳最重要嗦?睡觉的方位不考虑哇。老祖先说了坐北朝南。
宣节校尉[9级], 积分 448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27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所以老祖先寿命短赛。
翊麾副尉[10级], 积分 550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989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朝南的要好点吧。
翊麾副尉[10级], 积分 5869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308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我家就西南朝向,下午三点以后开始太阳晒进来。
翊麾副尉[10级], 积分 575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428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我家也是这个朝向,反正现在成都的点式电梯公寓选择朝向,不要怕被晒,就怕晒不到。
快速回复主题
很多人说,三月的深圳是她最美的样子,因为这时的她被花海承包了。各位摄影爱好者赶快约起来,去拍一部深圳花海大片吧!
还在愁周末去哪儿吗?来一场深圳周边踏春游吧,图文分享踏春路线和景色,还有机会获得多特价值324元越野双肩包。
这个千万级制作的科技展,绝对前所未有,物超所值!只需100积就有机会换取价值588元的双人套票。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聊聊?
&下次自动登录
用其他账号登录:
Powered by
111返回顶部房子 西北、西南、东南、东北 缺角的房子不能买!
对于现在的单元楼来说,或多或少都存在缺角的情况,如果得不到有效化解,则会给家人带来很大困扰。这些缺角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呢?下面就由微信公众号 易经风水文化智慧 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
缺角的定义
所谓缺角,就是把家宅按照九宫格(井字)平均分成九份,当所缺部分超过平均份的三分之二才可定义为缺角。
西北缺角功名空
西北方在八卦中为乾卦,代表男主人、功名、领导力、贵人等信息。若是这个位置缺角会导致家中男主人身体虚弱,工作能力差,遇事优柔寡断,得不到贵人和领导的帮助与支持;在家庭关系上还会出现女强男弱的风水格局,对于追求功名和官职的家庭来说极为不利,需要及时作出调整。可在这个位置摆放白色水晶球、铜葫芦、铜麒麟或者悬挂八骏图来化解增旺家人的事业运。
西南缺角根不牢
西南方在八卦中为坤卦,代表女主人(母亲)、群众、下属、客户等信息。若是这个位置缺角会导致家中女主人体质较差,性格柔弱,事业缺乏拼搏精神等。家中有做高层管理或自主经营者(个体户),容易出现与下属、客户关系不和睦,得不到他们的支持和拥护,工作事宜难展开的情况;在婚姻关系中还会形成女弱男强的风水格局。可在这个位置摆放陶瓷葫芦、陶土制品,或者带有山川田园的书画来化解。
东南缺角文艺差
东南方在八卦中为巽卦(也为文曲星),代表文化、事业、利市三倍等信息。若是这个位置缺角会导致家人学习能力不佳,文化素养不高,孩子学习成绩差,事业发展不顺等。对于经商之人来说,很难赚到利润。可在这个位置摆放开光的天然葫芦,或者种植绿色植物、养风水鱼、摆放图书来化解。
东北缺角难发展
东北方在八卦中为艮卦,代表家中的少男,若是这个位置缺角会导致家中的小孩子身体素质不佳,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习,不服从管教等。对于想生男孩的夫妻来说也很难让他们实现愿望,是不佳的风水信息。可在这个位置摆放石雕、石桌等工艺品来补充磁场,也可悬挂带有三山五岳的书画来化解。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分享 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易经风水文化智慧】 风水咨询微信号:yijingfss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出自鳳凰百科
葡萄牙(Portugal)的正式名稱叫做葡萄牙共和國(Portuguese Republic),而「葡萄牙」這個名詞,則由譯音而來,那是羅馬人給古代一座叫做歐波托(Opoto)城市的命名,它的意思是指「蓋爾海港」,後來被譯成「葡萄牙」。這個地方是古代盧西塔尼亞人的發源地,在湮古時期便是一個王國。因此這個國家立國很早,不但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並且出過不少偉大的航海家。
在遠古時期,很早就有人類來到了伊比利半島。最早在葡萄牙境內發現大約100萬年前、尼安傳特(Neandenthal)人遺骸的是弗寧赫斯(Furninhas)。在太加斯河下游中石器時代的貝冢中,也發現了一種屬於公元前6000年左右的獨特文化。當時新石器文化已經傳入了,葡萄牙人已學會了種植穀物、飼養牲畜,並且開始打魚。根據考古發現,當時的葡萄牙人已經有了用石頭製作的珠子、用骨頭雕刻的裝飾品,以及粗糙的陶器。巨石文化就在這一時期形成,是葡萄牙史前歷史的最大特徵。當時的遊牧民族用石頭建屋,用巨石為他們的首領修建墓穴。這些石墓和石屋,一般是用4、5塊豎石去承托一塊橫石製成。現在葡萄牙各地仍然散落眾多的石墓遺址,尤其是在阿連特茹(Alenteyo)一帶比較集中。
公元2000年前後,早期的青銅文化開始出現,來自中歐塞爾特(Celts)人祖先的遊牧民族,也來到了伊比利半島的西部。他們身材中等,膚色黝黑,說印歐語系的話,在地勢較高的地段興建一些防禦性城堡;房屋也用石頭砌成,屋頂鋪上禾草。公元前1000年左右進入鐵器時代,塞爾特人來到加利西亞(Galicia),逐漸與西班牙西北部和葡萄牙北部的當地人混合而居,並繁殖到太加斯河流域。他們能製造鐵製的武器和農具,並係製作金銀首飾的能工巧匠,婦女們已佩帶有金耳環。塞爾特人與當地土著通婚繁衍出塞爾特伊比利人(Celtiberian),沒有和土著通婚的塞爾特人,則被稱為盧西塔尼亞人(Lusitanian)。
在公元前9世紀左右,一些具有悠久航海民族接踵而來。腓尼基人(Phonecians)在阿爾加維南部沿海建造了漁村,對葡萄牙西部海岸進行墾殖,最北端曾到過里斯本。公元前9~8世紀,希臘人曾到葡萄牙南部和西部沿海定居。公元前6世紀,迦太基人(Carthaginians)趕走希臘人,到加利西亞尋找有銀、錫和銅業礦產。
公元前140年前後,羅馬人開始進軍伊比利,很快地擊敗了迦太基人,但卻遭到塞爾特人的頑強抵抗。在反抗軍中,先後有多位酋長領導子弟抗敵,其中最出名的是維里亞托(Viriato)酋長,他領導塞爾特人抗擊羅馬軍隊長達幾十年之久,被葡萄牙人公認是第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並在維塞島為他塑了一尊雕像。他被暗剎後,羅馬人才得以逐漸控制了整個伊比利半島,直到公元前140年左右渡過杜羅河,征服加利西亞,後來在凱撒的統治下,把羅馬的語言、典章制度全部移植過來,為葡萄牙塑上了「拉丁」色彩。
在公元5世紀初羅馬衰微後,日耳曼的斯維比人(Swabians)入踞加利西亞,進而佔據盧西塔尼亞,在西北部建立獨立的國家。公元416年,西哥特人(Visigoths)湧入伊比利半島;其他日耳曼民族的汪達爾人(Vandals)和斯維比安人也開始入侵。僅用了二年時間,這些日耳曼人就推進到西部沿海,並在加利西亞和葡萄北部定居下來。公元469年,西哥特人征服了斯維比安人,佔領了盧西塔尼亞。
公元711年,來自北非的柏比爾人(Berbers)組成一支穆斯林軍隊,越過直布羅陀(Gibraltar)海峽,入侵伊比利半島,很快打敗了西哥特人的軍隊,迅速橫掃整個半島,最北曾推進到阿斯圖里亞斯(Asturias),基督徒所能夠控制的地區,只剩下葡萄牙北部的葡萄牙伯爵領地,當時在半島北部的阿斯托里亞(Astoria)地方,尚殘餘有幾個天主教王國,一直和穆斯林軍隊對抗達6個世紀之久。
公元8~9世紀,反對穆斯林入侵的戰火一直在繼續著,並蔓延到杜羅河流域以南,在阿斯托里亞國王阿方索一世(Alfonson I)的天主教軍隊所向披靡,取得了節節勝利,而伊比利島島北部,則形成了若干小王國。9世紀時,穆斯林軍隊捲土重來,直到11世紀,北方的基督徒又向穆斯林發動戰爭,並得到數支法國騎士團的幫助,戰爭不斷獲得勝生,使阿斯托里亞王國的領土和實力不斷擴張到杜羅河,並向南奪取了太加斯河岸的里斯本、辛特拉和聖塔倫,阿斯托里亞王國也改成了萊昂(Lěon)王國。
萊昂國王阿方索六世野心勃勃,試圖統一包括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內的伊比利半島。1087年,阿方索六世自封為「西班牙國全權皇帝」,1091年改稱為「西班牙皇帝」。1096年他將波多港口周圍的一片土地,賜給亨利(Henry)騎士。亨利來自法國的勃艮第(Burgundy),他曾參加過十字軍東征,並在萊昂王國與穆斯林軍隊的戰爭中立過戰功。1097年4月,亨利宣稱,自己的領地是包括米紐河至蒙德古河(Mondego River)之間的廣大平原地區。這樣,一個葡萄牙王朝的雛形便開始形成。
亨利公爵後來迎娶阿方索六世的私生女特蕾莎(Teresa)為妻,並在吉馬良斯建立了自己的領地。1109年,阿方索六世駕崩,由他的女兒烏拉卡(Urraca)繼位,不久後萊昂王國隨即爆發內戰,加利西亞和卡斯提爾(Castile)的貴族都企圖得到萊昂的王位。亨利公爵在這場內戰中保持中立,但逐漸不履行原有對國王的義務。
烏拉卡的兒子阿方索七世在萊昂王位爭奪戰中勝出,並於1126年繼承萊昂王位,且決心恢復對葡萄牙的宗主國地位,而特蕾莎在經過六個星期的反抗後,被迫再向萊昂王國效忠。但是葡萄牙貴族們對此非常不滿,因此與特蕾莎的兒子阿方索?恩里克斯(A fonso Henriques)結成了聯盟。日,恩里克斯在吉馬良斯附近的聖梅米德(?ao Ma Mede)擊敗了母親的軍隊,特蕾莎被迫逃往加利西亞,他因而得到了對葡萄牙省的統治權。
1135年,阿方索七世得到了對阿拉岡(Aragon)和卡斯提爾地區的統權。同年6月,他在萊昂的主教堂舉行極為隆重的加冕典禮,自封為「西班牙皇帝」,所有屬國的國王和伯爵全部到賀,只有阿方索?恩里克斯缺席;這一舉動,被視係葡萄牙開始獨立進程的最早和最具代表性的象徵之一。不久後,恩里克斯開始向加利西亞進軍,試圖收復在母親統治斯間被阿方索七世搶走的土地。經過數處小規模的戰役後,雙方在1137年簽訂了「圖伊條約」,恢復了和平,但是仍有小型衝突。
1143年,雙方再度締結和約,阿方索七世承認恩里克斯為葡萄牙國王,恩克里斯也宣布對前者效忠,並將像以前一樣向前者提供軍事援助。因此葡萄牙誕生了,開始勃良第王朝王朝的統治。之後,恩里克斯致涵羅馬教堂,請求教廷保護葡萄牙,宣稱他的國家只接受羅馬教皇的領導。1144年他出兵攻佔聖塔倫,1162年併吞見雅,1165年佔領埃武拉,1179年羅馬教皇亞歷山大三世(Aleyandria III),才正式承認葡萄牙的獨立國家地位。到了1185年阿方索?恩里克斯去世時,葡萄牙的邊界已擴及太加斯河。
1185年,第二代國王桑喬一世(Sancho I)繼位,他是恩里克斯的兒子,繼續向南擴張,曾向人口稀少的地區移民,建立新市鎮,重建邊境要塞和城堡,並鼓勵外國人前來定居,撥大片土地授給軍人。在阿爾摩哈德王子曼蘇爾入侵後,他利用十字軍艦隊的幫助,於1189年從摩爾人的手中奪得錫爾韋什,以後還給予許多城市以自治權。但是,在葡萄牙南部地方,還一直在穆斯林手中。
1211年,葡萄牙第三代國王阿方索二世是桑喬一世的兒子,他在京城孔布拉召開一次由貴族和高級傳教士參加的會議,仍然執行父王制定的加強王朝建設的政策。1212年,曾佔領過葡萄牙的穆斯林王國軍隊最終崩潰,葡萄牙王室再次得到路過這裡的十字軍幫助,奪回了伊比利半島西部的整片領土。由於他身體過於肥胖,不能親自率兵打仗,但是他的軍隊都是赫赫有名的,1217年曾攻佔薩爾堡。
1223年繼位的桑喬二世,治國政績平平,他於1238年攻佔塔維拉和卡塞拉,並收復阿連特茹(Alentejo)。他像父王一樣向教會的權威挑戰,不僅嚴禁教士私自購買土地,甚至不許向教會捐贈和遺贈,但是教會和貴族勢力仍然強大。1245年,羅馬教皇英諾森四世(Innocent IV)認為他沒有治國的能力,將他罷黜。1246年,由其弟阿方索三世接替王位,是為第五代國王。
1249年,阿方索三世收復了阿爾加維最南端的法魯地區,葡萄牙最終完成了全部復國任務,領土擴展到海邊,與今日葡萄牙的領土範圍大致相當,並遷都里斯本。1256年,仿效法國模式建立了議會(Cortes),由貴族、騎士、教士和平民等組成,雖然無法與今日西方國家相比,但仍是有進步的意義,對過去國王的專制,有制衡的作用。
1279年在位的第六代國王迪尼斯(Dinis)是阿方索三世之子,受法國和卡斯提爾的文化薰陶,有詩才,並開始發展教育,於1290年在里斯本創辦葡萄牙第一所大學。同時在國內極力樹立王權,掌握地方政府,消除貴族勢力,打擊教會氣焰,並開發礦山,振興農業,刺激工商業,保障文學和藝術,使得國勢蒸蒸日上。
第七代國王阿方索四世是迪尼斯之子,他在位期間曾與卡斯提爾王國之間發生衝突,但還沒有釀成戰爭。1340年摩洛哥入侵西班牙時,他與卡斯提爾的阿方索十一世聯合抗適,在薩多河畔取得勝利。
阿方索四世的兒子佩德羅一世(Pedro I)是葡萄牙的第八代國王,於1357年繼位,他在位期間努力改革司法工作,1361年使葡萄牙教會成為國家的教會。
第九代國王費爾南杜一世(Fernando I)是佩德羅一世之子,於1367年接位,他是勃艮第王朝的最後一任國王,他罷兵黷武,雖對卡斯提爾進行了三次戰爭,他也鼓勵農業,外貿、商船和軍隊的發展,里斯本已成重要的港口。
1383年,費爾南杜一世駕崩,沒有留下子嗣。王后萊昂諾爾?特利斯(Eleaaor Teles)繼承了王位,但貴族和人民多不支持她,國內爆發了農民起義,里斯本市民們也開始起來反抗王室,王位的覬覦者們也趁亂企圖爭奪王位,國內一片混亂。其中覬覦王位最有力的競爭都是費爾南杜一世的私生子若昂(Jo?o),支持者大多數來自葡萄牙南部,他們將特利斯趕出葡萄牙。她仍向女婿卡斯提爾國王的胡安一世(Juan I)求助,卡斯提爾趁亂入侵葡萄牙,若昂乃向英國求助,葡萄牙和卡斯提爾之間的戰爭各有勝負,雙方都無法取得絕對勝利。
1385年,葡萄牙議會在孔布拉召開,選舉若昂為葡萄牙國王,為若昂一世,就此結束了勃艮第王朝,開始谷阿維斯(Avis)王朝統治時期。得到這一消息後,卡斯特爾立即進軍葡萄牙。同年8月,在英國的幫助下,葡萄牙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阿維斯王朝的地位得到鞏固,並且成為世界性的強國之一。1386年與英國簽訂了溫莎條約(Treaty of Weindsor)。
1387年,若昂一世娶英王愛德華三世的孫女菲麗帕(Philippa)為王后,她將英國王室體制引入葡萄牙,使葡萄牙進入歷史上的黃金時代,也就是航海大發現時代;同時也於1411年,與多次來犯的卡斯提爾締結和約,最後終於擺脫對卡斯提爾的封建附和。
從歷史上看,葡萄牙可以說是歐洲人對外的殖民先驅。阿維斯王朝一直試圖征服非洲大陸,因為那裡的土地、黃金和奴隸一直對葡萄牙是有巨大的吸引力,若昂一世選定了北非的摩洛哥重鎮休達(Ceuta)作為征服非洲的起點。1415年春,他親自率領一支遠征軍,包括了200艘戰船,1700名海軍和1.9萬名陸軍,於同年8月一舉攻下休達,此舉使向來受穆斯林壓迫的歐洲人驚嘆不已。1419年葡萄牙佔領馬德拉群島,1431年獲得亞達爾群島。
在若昂一世的統治下,使市民階級抬頭成為支配階級,也使葡萄牙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商業帝國。他的第三個兒子亨利克親王,甚至不願繼承葡萄牙王位,但卻貢獻一生,致力於葡萄牙的海外發展事業,援助航海和探險,並獎勵學問的研究,還多次組織探險隊,到世界各地去開拓新的領域。
葡萄牙人企圖控制撒哈拉沙漠北部,藉此壟斷對歐洲黃金的供應。他們在佔領亞達爾郡島後不久,就又佔領了佛得角群島(The Cape Verae Islands),強迫奴隸在那裡種植棉花、染料,並發展了相當規模的紡織業。不久後,進一步向赤道地區推進,佔領了亞非的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群島(Islands of S?o Tome and Principé),強皇黑奴種植甘蔗。
1432年繼位的第十代國王阿方索五世,因在摩洛哥進行幾場戰役,而獲得「非洲人」的綽號。1458年,他向北征服阿爾卡塞格爾。1471年,攻佔阿爾茲拉,奪取坦克爾,再進入聖多美和普林西比。15世紀80年代葡萄牙侵入幾內亞比紹,1487年迪亞斯(Dias)航海家更發現了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到達納米比亞和南非部分海岸。同時,葡萄牙人也開始向西方航行,到達格陵蘭島,從此鱈魚就成為葡萄人的主要食品。不久後入侵資源豐富的安哥拉,並把維德角變為葡萄牙的殖民地。
年,曾被葡萄牙國王拒絕資助的哥倫布(Columbus),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成功地越過大亞洋到達美洲,這次壯舉成為航海史上的大突破,也引起了西、葡兩國的衝突。1494年,在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的干預下,西、葡兩國才簽訂「托爾德西拉斯條約」,明確界定了兩國的勢力範圍。
1495年,若昂二世駕崩,由曼努埃爾一世(Manuel I)繼位,在他主政期間,葡萄牙成了歐洲最富有的國家,在侵佔非洲大片殖民地後,又將目光投向了亞洲,計劃開闢一條通往印度的航線。
1497年,達?伽瑪(Da Gama)率領一支船隊從里斯本出發,沿非洲東海岸到蒙巴薩(Mombasa),繞過好望角,於1498年5月到達印度的加爾各荅,從而開辟了一條從歐洲直達亞洲的海上航線,這是葡萄牙帝國的擴張史,也是歐洲航海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此後,印度的胡椒和棉花、印尼的香料和調味品,以及中國的絲綢和瓷器,都源源不斷地經由這條海上航道抵達歐洲。為了保護這條海上通道的安全,葡萄牙在蒙巴薩建造了一座城堡,在果阿(Goa)興建一座殖民城市,並在中國的澳門建立了中轉港,甚至在日本的長崎組建一個由基督徒組成的社團,並且襲斷了這條歐亞海上航道達百年之久。
1500年,佩德羅?阿爾瓦雷斯?卡布拉爾(Pedro Alvares Cabral)率領一支海軍艦隊沿著達?伽馬航線航行,於同年4月12日達西亞海岸,並且得到教皇的特許,宣布巴亞永遠歸屬葡萄牙。
從1501年起,葡萄牙陸續派出數支艦隊,到達現在的烏拉圭和阿根廷,對南美洲大陸進行殖民活動,並將它在非洲的農技和統治方式引入巴西,後來又設置總督府加以管理。與此同時,又以印度為基地,加緊對亞洲進行殺削和掠奪。1503年,在艦隊的隨伴下,達.伽馬第三度前往印度,並在莫三比給到印度洋沿岸的海路上,建立了一系列具有戰略意義的城堡。1509年,由阿豐索.阿爾布奎克(Afonso Aluquerque)出任葡屬總督,他於1510年率軍佔領果阿作為大本營。1511年,阿爾布奎克攻佔馬六甲海峽,控制了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全部海上貿易。之後,又打敗了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和蒙古人,佔領荷姆茲和馬斯開特,控制了波斯灣,還在蘇門荅臘、帝汶和斯里蘭卡等地興建工廠,並且將勢力範圍擴張到渭公河三角洲。1513年他將影響力伸進廣州,後來還和日本建立了聯繫。1518年,葡萄牙佔領可倫坡。
1521年,曼努埃爾一世病故,由若昂三世繼位,是阿維斯家族第六個國王,葡萄牙已從擴張階段趨向保守,實力也在削弱中,義大利、英國和荷蘭等新興資本主義國家,很快地就進入印度洋和西非等地,打破了葡萄牙壟斷的局面。同時國內有部分貴族試圖與西班牙結盟,企圖伊比利半島統一的實現,使這個窮途末路的老殖民帝國,在國內外都擺脫不了危機。
1522年,麥哲倫完成在海上繞行世界一周的壯舉,葡萄牙勢力也到達剛果、東非和摩鹿加群島等地。1542年,葡商獲准在中國寧波定居。1557年,葡萄牙假藉景晾晒被海水浸濕的貨物為由,強行在澳門登陸,並以永久性租賃的形式霸佔了澳門,建立了澳門殖民地。但是在摩洛哥,葡萄牙勢力範圍又剩下休達和丹吉爾。同年,若昂三世駕崩,王位由他23歲大的兒子塞巴斯蒂昂(Sebasti?o)繼承。這個新王體弱多病,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滿腦子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和狂熱。1564年得到莫三比給,1575年佔領安哥拉,後來又統治了幾內亞比給。1578年,塞巴斯蒂昂親自率軍向摩洛哥進發,立志要國家「復興」,但是卻在阿耳卡薩其維爾(Alcauar Quivir)戰役中全軍覆沒,以身殉國,許多貴族成了俘虜,使國家雪上加霜。
塞巴斯蒂沒有子嗣,由叔父、里斯本的紅衣天主教亨利克(Hearique)接替王位,但這僅係權宜之計,因他年達70歲,所以葡萄牙王位繼承問題並未獲得真正的解決,並且帶了危機。因為葡萄牙王朝一向是和西班牙聯姻的,希望能藉此繼承西班牙的王位,沒想到在1580年,葡萄牙下議院通過擁載西班牙國王曼奴埃爾一世(Manuel I)的私生女安東尼奧(António)為國王,但在里斯本郊外的阿爾坎塔拉(Alcantara)被入侵時西班牙軍隊擊敗,安東尼奧逃往法國。西班牙控制了葡萄牙,亞曼努埃爾一世的孫子菲力普二世(philip II)於同年12月進駐里斯本。
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葡萄牙議會只好於1581年4月同意菲力普二世為葡萄牙國王,改稱為菲力普一世,並宣布兩個國家合併,但允諾葡萄牙保留有自治權。例如兩國合併後,葡萄牙是由6名成員組成的委員會管理,所有的民事、軍事和宗教的管理官員,仍由葡萄牙人擔任;葡萄牙的語言、司法體系、貨幣發行和軍隊等方面都保持自治權;保證一切舊有的地方權力、法律和自由不受侵犯;兩國原有各個的殖民地也分開管理;取消兩國之間的關稅壁壘。但是都要使用葡萄牙的稅收去支付西班牙的費用,也要用葡萄牙的軍隊為西班牙對外戰爭服務,因此就埋下了雙方關係上的不和諧,後繼的西班牙指派擔任葡萄牙國王的人,都違背讓葡萄牙人自治的諾言,從此使阿維斯王朝絕祚。不管後來西班牙和英國間的戰爭,或是西班牙對荷蘭的戰爭,都殃及葡萄牙。巴西差一點就落入荷蘭及英國手中,而當時荷蘭已差不多完全擁有葡萄牙在亞洲各地的殖民地。從此,葡萄牙的香料來源缺乏,里斯本的繁榮被阿斯特丹所替代;又因西班牙索求大筆的軍費,使得葡萄牙更加窮困。
1598年菲力普三紀繼承了王位,剝奪了葡萄牙人的自治權,所有葡萄牙的重要職位改由西班牙人擔任,葡萄牙人只能擔任一些無關緊要的職務。1611年開始,他還以強制「借穀」的方式強加賦稅,因此人心盡失,葡萄牙的民族意識逐漸覺醒。1620年開始,葡萄牙人紛起暴動,要求獨立的呼聲高漲,海洋詩人卡莫斯(Camoēs)藉著長篇的海洋敘事詩「Os L-usiadas」,用以誦揚昔日葡萄牙人在大航海時代的光榮,因而大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氣,終於在日,引發葡萄牙獨立黨進行民族主義革命,由葡萄牙布拉甘薩貴族的約翰公爵及其支持者,攻佔里斯本皇宮,趕走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代表。同年15日,布拉甘薩公爵被擁立為葡萄牙國王,稱為若昂四世,布拉甘薩王朝正式成立。
1656年,若昂四世駕崩,其子阿方索六世只有13歲大,因此由王后路易莎(Luisa)攝政。翌年荷蘭進攻葡萄牙本土,圍困里斯本達3個月之久,葡萄牙不得不於1661年與荷蘭簽訂協約,用民族利益換取表面的和平。
1659年,西班牙結束了30年戰爭,隨即向葡萄牙大舉進攻。在海外雇佣軍的幫助下,葡萄牙軍勝多敗少,取得了很大的優勢。1662年,葡萄牙部分貴族發動宮廷政變,推翻王太后,將國家權力移交給阿方索六世。他在位期間,國家權力實際上是掌握在卡斯特羅.梅洛(Castelo Melhor)伯爵的手中,在他的領導下,葡萄牙軍隊陣容日益精進,政府部門也得到了整頓。他還鞏固了國家的外交地位;首先與英國結盟,通過了阿方索六世妹妹與英王查理二世的聯姻關係,並讓渡大片海外殖民地給英國為代價,而獲得英國的保護。其次,通過阿方索六世與法國公主的聯姻,而結成了葡法聯盟。
葡萄牙在與西班牙的戰爭,在1665年的蒙特格拉洛大戰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雙方仍於此1668年簽署里斯本和平條約,西班牙承認布拉甘薩王朝的合法性,以及葡萄牙的完全獨立,領土和邊界也保持不變,但西班牙依然佔有休達(Ceuta)殖民,而將更重要的美洲、非洲及亞洲的殖民地讓給阿方索六世。1667年,阿方索六世的弟弟佩德羅親王發動政變,囚禁了阿方索六世,直到1683年,佩德羅仍一直用攝政王的身分統治著葡萄牙。而這時的葡萄牙已失去往日的光彩,在世界上淪落為二等國等。
1683年,佩德羅就葡萄牙國王位,稱為佩德羅二世(Pedro II)。他在位的39年中,國家體制有了重大的變化,仿效法國的王室制度,建立高度中央集權,以及高度官僚化的封建君王專制的體制,權力集中在少數幾個人手中,議會更是名存實亡。
1703年,葡英兩國簽署了麥速恩條約(Methuea Treaties),進一步鞏固了英國商人在葡萄牙的壟斷地位;同年5月簽訂的軍事條約,再次肯定了雙方以往軍事和政治同盟關係,同年12月簽訂的商業條約規定,英國不再進口法國的葡萄酒,而以葡萄牙的葡萄酒取代之,同時英國的紡織品可以自由進入葡萄牙。就這樣,葡萄牙淪為英國的附庸國。
1706年佩德羅二世病故,由其子若昂五世接替王位。在他統治時期,葡萄牙恢復獨以來前所未有的繁榮,國王從此不再召開議會,政府由國王任命的首相管理,進一步向集權化方向發展。1729年,葡萄牙在巴西發現了金剛石,再次使王室蒙歛了鉅大的財富,可以進口他們所需要的任何產品。
約澤一世(Josē I)在1750年父王死後繼承王位,將政府的管理權全部交給首相龐巴爾(Pombal)侯爵,實行了比原來呆板的專制之度要靈活得多的開明專制政治。日,里斯本被一場大地震夷為平地,加上海嘯和大火,有6萬名市名罹難,龐巴爾首相迅速恢復了里斯本的秩序並加以重建,使它成為歐洲第一座根據完整規劃建造起來的都市。1763年,他把巴西提升到總督管轄區的地位,至少有2萬葡萄牙人移民到巴西,也允許巴西對一些重要商品進行比較自由的貿易,在客觀上促進了日後巴西的獨立。但是在18世紀60年代,葡萄牙本土仍係非常落後的國家,除了王室和貴族外,廣大的農民生活還是十分悲慘,公共交通也極為落後。
1777年約澤一世駕崩,由王后瑪麗亞一世(Maria I)即位,取消了龐巴爾的首相官職,恢復了舊秩序。1793年,正值法國革命時代,葡萄牙參加英國和西班牙反對法國的戰爭,但遭到慘敗,且西班牙很快與法國講和,從而使本身笈笈可危。1801年,西班牙大舉入侵,數週內就佔領了整個阿連特茹(Alentejo)地區。盟友英國非但沒有援助,反而趁機佔領了馬德群島和印度的果阿。
1807年11月,拿破崙派于諾(Junot)將軍入侵葡萄。同月29日,瑪麗亞一世和兒子,以及王室和政府成員倉促逃往巴西,並在里約熱內盧建立流亡政府。翌年初,惠靈頓(Welington)公爵率領英軍將法國人趕出葡萄牙,其後並連續兩次擊敗法國的反撲。因葡萄牙堅持聯英反法的立場,使它的殖民地在維也納會議上仍受到保障。這些事情不但影響了葡萄牙的政治方向,更促成了國內兩大政黨的產生,一是親英國派,另一是自由主義派。
19世紀初,自由主義已在葡萄牙成為一種強大的思想力量,在巴西的葡萄牙流亡者回到祖國,積極宣傳革命,並著手建立君主立憲政權,他們並不主張與過去徹底決裂,僅滿足於建立君主立憲制度,並保留現有的教會制度。日,波圖陸軍舉行暴動,革命迅速蔓延到整個北方地區。同年9月15日,里斯本發生第二次起義,建立了臨時政府,並選舉了制憲會議代表。
1821年6月,在法國入侵期間逃亡到巴西攝政王子返國主政,稱為若昂六世,於1922年宣誓接受新憲法對國王權力的限制。在英國的支持下,若昂六世之子佩德羅宣布巴西獨立,並自立為國王,稱佩德羅一世,也保留了對葡萄牙王位的斷承權。這時在歐洲各國,多在試圖或恢復昔日的君主專制制度,而葡萄牙也分為激進派和專制尖銳對立的力量。
1826年,若昂六世病故,從而引發了葡萄牙王位繼承問題。按理說合法繼承人是他的大兒子,即巴西國王佩德羅一世,但佩德羅一世選擇巴西,而將葡萄牙王位讓給女兒年僅7歲的瑪麗亞?達?格洛里亞(Maria da Glória),其條件是她長大成人之後,必須嫁給叔叔米格爾(Miguel),但米格爾必須遵守佩德羅一世為葡萄牙所頒布的一部新憲法,即「憲章」。這部憲法是以巴西憲法為基礎,並僅鑒了法國的憲法,內容恢復了世襲貴族的利益和特權,但又竭力爭取普羅大眾的支持,因此自由派人士和專制主義者,都不滿意這部憲法。
1828年2月,米格爾回到葡萄牙,被國內專制主義者擁立為國王。不久,他就解法散了議會下院,重新恢復了傳統的三級議會制度,並宣布國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同時廢除了「憲章」。在以後的幾年中,米格爾對自由黨人進行殘酷的鎮壓,因此數以萬計的自由派人士被迫流亡國外,還有很多人被流放或被槍決。
1832年佩德羅放棄了巴西王位,領導自由黨人向米格爾開戰,並得到英、法兩國的支持。同年7月,他率軍佔領波圖。米格爾捲土重來,圍攻波圍達一年之久。翌年7月,自由黨人的軍隊在阿爾加維登陸,同年24日佔領里斯本。1834年5月這場內戰結束,自由派獲得勝利。米格爾被趕出葡萄牙。1834年9月,佩德羅病故,瑪麗亞二世開始統治葡萄牙。
經過連年內戰,國內生產力遲滯不前,使國家債台高築,政局也非常不安定,民怨難平。雖然在1851年後,國內政局在各黨輪流執政後增加了穩定度,但並沒有能夠解決葡萄牙深層的社會和經濟問題。為了解決國內的經濟危機,葡萄牙政府試圖在非洲重建「殖民帝國」,但是當時歐洲強瓜分非洲大陸的礎爭已日趨自然化,使葡萄牙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1875年,葡萄牙在非洲還保有佛得角群島、幾內亞、安哥拉和莫三比克等殖民地。1886年路易士國王在位,葡萄牙向國際提出了不切實際的殖民運動「玫瑰色地圖」計劃,企圖從安哥拉橫越非洲到英三比克進行殖民擴張,法國和德國承認葡萄牙的這項計劃,而英國因正計劃興建一條從南非的開普敦到埃及開羅、跨越整個非洲的鐵路,雙方主張發生衝突,乃於1888年向葡萄牙提出抗議。此時葡萄牙國內政爭日益激烈,民主共和思潮澎拜。
1889年路易士國王去世,王位由他的兒子卡洛斯(Carlos)繼承。這位新主沒有採取任何措施挽救國內危急的局勢,反而揮霍無度。日,英國向葡萄牙發出最後通牒,要求葡萄牙撒出希雷(Snire)河流域,葡萄牙政府被迫照辦。這一事件引起國內人民的不滿,激發了葡萄人民強烈的民族感情,導致了對王室的「信任危機」。日,波圖人民舉行起義,雖然沒有成功,但已成為日後革命的導火線。
民主共和思想在葡萄牙已深入人心,得到了軍隊絕大多數官兵的擁護,下級軍官組成祕密的燒炭黨(Carbonari),幹部大多出身低微,致力於推翻國王的殘暴統治,且極端仇視教會,實力在海軍中最強大,成員還包括了工人、部分記者和公務員。這些國內主要政黨有共和派的共和黨,以及保皇派的復興黨,兩黨充滿衝突。
1907年5月,兩黨衝突尖銳化,卡洛斯國王解散議會,任命復興黨人若昂?佛郎哥(Jo?o Franco)為首相,選擇走專制獨裁的道路,以維持行將解體的君主政體。1908年1月,共和黨領導發動一場暴力運動,但沒有能推翻暴政,反而遭到鎮壓。同年2月1日,卡洛斯國王和他的兒子路易士?菲力普(Luis Philipe)及家人,從舊屬維索扎城國到里斯本,在王宮廣場上被激進分子刺殺斃命,由年僅18歲次子曼努埃爾二世(Mauuel II)繼承王位,佛郎哥被解除首相職務,由海軍上將阿馬拉爾出而組閣,舉行新的議會選舉,共和黨人大獲全勝。
日,國王前往布薩庫,在回國時爆發了革命,由海軍士兵率先發動兵變,燒炭黨人協會主席安東尼奧率眾起義,並得到廣大民眾的嚮應,兩艘巡洋艦砲擊王宮。次日政府軍投降,國王和太后登上皇家遊艇,經由直布羅陀逃往英國,後定居於倫敦近郊。共和國宣布成立,建立了臨時政府,由特奧菲洛?布拉加(Te?filo Braga)主持工作。
日,召開第一共和第一次制黨會議。同年8月21日頒布新憲法,廢除君主制,選出曼努埃爾?阿里亞加(Manuel Arriaga)為第一任總統。1913年1月,阿方索.科斯塔出任內閣總理,翌年2月就被解散。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國內主戰和反戰兩派鬥爭非常激烈,由科斯塔再度出任內閣總理。1915年1月,由卡斯特羅將軍出而組閣,但在同年5月就被推翻,科斯塔再出組閣。同年底,英國要求葡萄牙征用被扣留在里斯本和其他港口的72艘德國商艦,1916年2月葡萄牙答應了這一要求,德國抗無效,仍於同年3月公開向葡萄牙宣戰。
葡萄牙政府於1917年初派軍開抵法國,至同年7月,在塔馬尼尼?阿布雷烏將軍統率下的葡軍實力已達4萬人,這支遠征軍是與盟軍協同作戰,但是這支軍隊缺乏正規訓練,而且裝備極差,在佛蘭德斯(Flanders)一役中潰敗,傷亡極為慘重,幸有盟軍及時採取相應的軍事行動,才堵住了這道防線的缺口。此後葡萄牙人再也沒有明顯地參予盟國的軍事行動,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一段時間內,是第一共和歷史上最為動亂的階段。1917年12月,在西多尼奧?皮亞斯(Sidótio Pais)少校的領導下,有數支里斯本駐軍發動軍事政變,科斯塔總理被捕,軍人掌握了政權,並通過直接選舉,皮亞斯當上了總統,他解散議會,實行軍事獨裁,贏得教會、保皇派和大地主的擁護,但無力解決國內的政治矛盾和經濟危機。1918年12月,終於被一位失和派士兵所暗殺,全國陷於更嚴重的政治危機中。
1919年1月,保皇派試圖趁亂復辟,在北方發動了小規模內戰,一個多月後被平息。同年3月全國舉行大選,由安東尼奧?阿爾梅達(António Alмeida)當選為共和國總統,但國內局勢仍然混亂,到處暴力血腥,僅1920年一年,就更換過9屆內閣,其中一屆只存在24個小時。
日夜發生流血政變,總理和幾位閣員一起遇害,各黨派互相指責,政亂。1922年,里斯本再次發生暴動,總統阿爾梅達等人只好逃離里斯本避難。1923年8月,選出當時駐英國公使曼努埃爾.特謝拉.戈麥斯(Manuel Teixeira Gomes)為新總統,他採取穩定貨幣等積極措施,政局有所好轉。1925年,里斯本發生兩次動亂,儘管都已平息,但政局已陷入全面危機。在第一共和存在的15年零8個月中,議會總計進行了7次選舉,相繼有8位總統在位,更迭45次內閣。
日,由布拉加市駐軍司令戈麥斯?達?科斯塔(Gomes da Costa)發動軍事政變。同月28日,他率部進攻里斯本,政府軍投降,史稱「五.二八政變」。翌日,席爾瓦(Silva)總理辭職,由科斯塔、卡爾莫納(Carmona)和門德斯等3人組成三巨頭政權。同年6月初,議會被解散,第一共和宣告結束。不久後,卡爾莫納再度發動政變,大權獨攬,自任臨時總統和軍事部長,並請出後來成為葡萄牙獨裁者的薩拉查(António de Oliveira Salazar)組閣執政。1928年4月,通過全國公民投票,卡爾莫納當選為葡萄牙終身總統,但實權卻操在薩拉查手中。
日,薩拉查組成法西斯政黨的國民同盟後,被任命為內閣總理,並於日宣布國民同盟是全國唯一的合法政黨。1933年3月頒布「新國家」憲法,宣布總統為國家元首,任期7年,但只具有底議性的職能,國家權力完全掌握在總理手中,部長只對總理薩拉查負責,而總理則不對議會負責,總理還有權要求議會休會。同年12月頒布禁止罷工法令,這個法西斯政權還建立迫害政敵的「國際衛國警察局」,大肆殘殺進步人士。但也建立了「新國家」,使葡萄牙度過了因長期內戰而遭受到的困難,大力發展增產、電子、造林和工業。此後,薩拉查曾兼任外交部長、殖民部長和軍事部長,對內推行高壓政策,對外掠奪殖民地,支持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的法西斯政權,成為實際上統治葡萄牙的獨裁者。
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葡萄牙在戰爭中保持中立,這樣即不需要投入大量財力購買武器,又可向作戰雙方出售產品獲利;但對同盟國表示友好。當時首都里斯本成為大西洋唯一重要的中立港口,也是從歐洲大陸到英國和美洲唯一可以利用的通路。尤以亞達爾群島的戰略地位至為重要,島上的奧爾塔是歐洲和北美間唯一的航空站,英、美兩國都迫切希望使用那裡的軍事基地,以防它被德國佔領,並保護海上運輸不受納粹潛艇的攻擊。
1943年10月,葡萄牙正式同意英國祖國亞達爾群島作為海、空軍基地。因為這是租借而不是佔領,因此並不影響葡萄牙的中立地位。戰後由於傳統的宗教和政治意識的關係,對蘇聯深具戒心,所以在日參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1951年卡爾莫納總統逝世,繼任人選是他所培養的軍人洛佩斯(Lopes),他堅持落伍的保守政策,對海外殖民地緊抓不放,以致連年對外用兵,軍費負擔沉重,拖垮了國家的財政,使國人生活一天不如一天。日,葡萄牙加入聯合國。
日,葡萄牙舉行戰後的第二次總統選舉,海軍少將阿梅里科?托馬斯(Américo Thómas)當選為新總統。日,印度用武力接管了原葡萄牙在印度的領地果阿、第島(Diu)和達曼(Damaō),使葡萄牙在國際地位上一落千丈。1968年9月,薩拉查總理患腦溢血病重離職,於1970年7月逝於里斯本。他死後,由托馬斯總統任命馬爾塞洛.卡埃塔諾(Marcello Caetano)繼任總理,國內形勢出現了轉機。新總理實施較高自由開放政策,放鬆了新聞檢查,給人們適度的言論自由,反對黨一度被合法化,但於同年10月議會選舉後,又被視為非法組而遭禁止。「新國家」的基本結構並沒有改變。
由於政府的保守無能和落後的殖民地政策,使連年在非洲殖民地作戰的葡萄牙士兵對戰爭深惡痛絕,也激怒了那些在非洲作戰的軍事將領。日,葡萄牙軍人成功地發動了不流血的軍事政策,佔領了里斯本,市民大眾手拿康乃馨夾道歡迎,因此「四.二五」革命又被稱為「康乃馨革命」。由中下級軍官組成的「尉官運動」推翻了「新國家」,托馬斯總統和卡埃塔諾總理都被流放到巴西去,葡萄牙第二共和宣告成立,由史皮諾拉(Spinola)將軍出任新政府的第一任總統。
「四.二五」革命勝利後,實施殖民地自治化政策,使非洲幾內亞比紹、莫三比克和安歌拉等國相繼獲得獨立,並規定其他殖民地也可以隨時脫離葡萄牙獨立。此後國內經濟雖然開始好轉,但在國際舞台上,卻仍過著寂寞的日子,昔日的海上雄風,如今已不復存在。
在新政府主政下,大規模的農業改革計劃和城市的國有化運動,均未取得預期效果,反而導致左右兩派之間的對立,分成以史皮諾拉為首的右派保守將領派和左傾的少壯軍官派,互不相容。因出於恐懼,大批企業主逃亡巴西或其他歐洲國家,帶走了大量資本和技術。結果保守將領派大受打擊,左傾的少壯軍官派勢力大舉抬頭,迫使皮諾拉在同年9月30日辭職,逃亡到西班牙去,由戈麥斯(Gomes)繼位總統。
此後葡萄牙左派政府厲行社會主義政策,實施軍事管理,土地改革和國有化,使國內經濟體系大受破壞,社會秩序也更形混亂。後來由於大多數民眾和政壇穩健派人士的努力,於日,由中右翼士兵發動了軍事政變,罷黜了左傾軍人,重採中間偏右政策,才使得政局暫時穩定下來。日,國內舉行大選,由於參加選舉時的所有政黨,都不能在議會中獲得過半數的多數票,乃於同年6月再選一次,結果由以無黨派侯選人身份參選的安東尼奧?埃亞內斯(António Eanes)將軍當選為總統,馬里奧.蘇亞雷斯(Mário Soares)擔任總理。同年9月23日,葡萄牙加入歐洲理事會為第19個會員國。
1977年12月,蘇亞雷斯少數派政府因無法推行政令而辭職,翌年1月,蘇亞雷斯與社會民主中心黨合組新的聯合政府,但半年後又告瓦解。之後葡萄牙陸續出現數個中間偏左政府,直至1980年,才由中間偏右大同盟「聯合民主黨」執政,由黨魁法蘭西斯科.薩.卡奈法(Francisco Sá Carneiro)出任內閣總理後因飛機失事而殞命,改由法蘭西斯科.平托.貝爾西摩(Francisco Pinto Balsemāo)繼任。見爾西摩修改了憲法,議會也通了一連串的改革措施,使葡萄牙過渡到文人治國的時代。
1983年4月的大選,由馬里奧?蘇亞雷斯(Mario Soares)領導的社會黨獲得勝利,蘇亞雷斯與社會民主黨組成聯合政府,成功地推動了一項歷時18個月的緊急計劃和一個為期4年的現代化計劃,作為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之準備。
1985年右派領袖阿尼巴爾.安東尼奧.卡瓦科.席爾瓦(Anibal António Cavaco Silva)成為社會民主黨領袖,他質疑聯合政府的可行性,並特別批評勞工和農業改革的內容。由於國內共產主義者聯盟領導產生和運輸工人進行全國性罷工,以及左右兩派政黨要求結束聯合政府,終於導致蘇亞雷斯的辭職。葡萄牙於同年10月舉行大選,社會民主黨得到選民的支持,成為國內最大的政黨,但是在議會中仍未過半,席爾瓦只能籌組少數黨政府,由他擔任內閣總理。
日,葡萄牙成為歐洲共同體會員國。同年的總統選舉中,蘇亞雷斯勝出,他是葡萄牙第二共和的第一位平民總統,領導全國人民施行在穩定中求發展的政策。同年6月1日,葡萄牙加入歐盟。1987年的議會選舉中,社會民主黨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其主席席爾瓦出任共和國內閣總理,這是葡萄牙第二共和的第一屆多數派政府,也是第一屆任期滿4年的政府。內部政局日益穩定,經濟發展也逐漸走上了正軌,葡萄牙從此直正融入了西方社會。1991年,葡萄牙再度舉行總統選舉,蘇亞雷斯蟬聯總統寶座,仍由席爾瓦續任內閣總理。1992年7月,我國在里斯本設立「台北經濟文化中心」,雙方加強民間合作關係。
1996年再度舉行總統選舉,由若熱.薩皮諾(Jorge Sampaio)當選新總統,並於1997年11月任命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utonio Guterres)為內閣總理。1999年成為首批加入歐元國家之一。同年12月30日,將澳門歸還給中國。2001年國內舉行總統選舉,若烈.桑帕約(Jorge Sampaio)勝出。2003年由巴羅索出任總理,2004年由洛佩斯繼任。2005年又舉行大選,由約瑟.蘇格拉底(Jose Socrates)出任新總理。2006年3月,經過選舉投票後,由席爾瓦當選為總統,並於2011年連任。由佩德羅.科埃略(Pedro Passos Coelho)出任總理。
根據2004年修訂過的葡萄牙憲法規定,這是一個主權獨立、具有民主法治素養的共和國。在國際上奉行國家獨立、尊重人權、尊重各民族自決、自主,國與國之間地位平等,和平解決國際爭端,不干涉他國內政,與其他民族共同合作以解放並發揚人性。在基本人權方面規定,人的生命不可侵犯,廢除死刑,人的精神尊嚴和身體尊嚴不可侵犯。不得對任何人加以刑求、施以殘暴、污辱或非人性的待遇。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下列權利並受保護:身分權、民事行為能力、國籍資格、個人名譽和聲望、肖像權、自我表達,和人及家庭生活受到尊重等,並有祕密通信、集合結社、言論、遷徒、信仰、旅行等自由,任何人都不能因為出身、性別、種族、語言、宗教、教育、經濟或社會狀況等享有特殊權利,或被剝奪任何權利。
這是一個民主共和國,政府為議會民主制,採三權分立,立法權屬於國會,行政權屬於內閣,司法權屬於各級法院。
總統是國家的元首,代表國家並保障國家獨立,統一及民主方式之運行,他並無實權,僅具象徵性意義和禮儀性功能,但仍擁有一些比較重要的權力,尤其是在保持國家穩定和鞏固民主制度方面。有些權力是總統專有的,但在行使時必須與其他相關機關或實體進行協商。
憲法規定,總統是軍隊的統帥,但不參與日常行政管理,在相關機構的授權後,可以任命高級文武官員、頒布法律、解散國會及政府、宣布戒嚴令或宣布國家處於緊急狀態、批准國際條約、宣布大赦或減刑、宣戰、講和、授于榮典、任命大使及特使,接受外國使節呈遞國玉、決定是否舉行全民公決、主持國務委員會議等。
國務委員會是總統的政治咨詢機構,也是一個政治協調機構,有5名委員由總統任命,任期與總統同。其他委員包括有國會議長、內閣總理、憲法法院院長、檢察總長、自治區主席及任前總統,再依據比例代表制由國會選出5位公民組成。
總統候選人由年滿18歲的葡萄牙公民通過直接、普遍和祕密投票選出,候選人必須贏得全部有效票的半數以上才能當選。如果第一輪選舉中無人能夠獲得過半數的選票,兩週後對得票最多的兩位候選人進行第二輪投票,以得最多票的候選人當選為新的總統。葡萄牙總統候選人的條件是必須年滿35歲、具有葡萄牙血統之葡萄牙國民。任期5年,可以連選連任,休息5年後還可以再選,所以同一個人擔任總統的次數是不受限制的。在總統出於特定原因暫時無法行使總統職權時,由國會議長代理總統行使職權,但是只能行使憲法賦予總統的部分權力。
一院制的國民議會(Assembly of the Republic)是代表全體葡萄牙國民的會議,簡稱國會,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共有議員230人。所有年滿18歲的葡萄牙公民都有選舉權,所有有選舉權的人都可當選為國會議員。法官、軍人和外交官等不能擔任國會議員,一旦議員被任命為政府官員,就再也不能行使國會議員的權力。議員任期4年,可以連選連任。國會的權力主要為立法權和監督權,通常包括通過憲法及修改憲法,通過自治區政治及行政法規,通過政府計劃及國家預覽,核准條約,監督憲法及法律之貫徹實施,質詢及監督政府的施政,提出對政府的信任或不信任投票。此外,國會議員在會期中有言論免責權,他在國會中所發表的言論及所為的表決,對外不負法律上的責任。除非是重罪的現行犯,非經國會的許可,司法機構和軍警單位不得傳訊及拘禁。
中央政府由總理、各部部長、國務祕書和副國務祕書組成,總理是政府的首腦,其職責是掌握政府的總政策,協調和指導各部長的行動,領導政府工作和處理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係,並向總統匯報國內外政策的執行情形,對總統和國會負責。葡萄牙的中央政府還可以在得到國會授權的情況下,在憲法允許的範圍內自行立法。
葡萄牙中央政府主要的職責在增進國際關係,保護國家的利益和保衛國防的安全,並負責國家各項建設,促使經濟繁榮,保護人民的權益,保證公權力的執行和編列國家預算等。
政府總理由國會中多數黨領袖擔任,其餘各部部長由總理提名經總統任命。新總理出爐後,必須於10日內將政府施政計劃送請國會審議。各部部長負責執行為本部門制定的政策,保障各部門的正常運轉,以及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關係。部長除對總理負責外,也要對國會負責。國務秘書、副國務祕書,則對總理和部長負責。現在內閣設有國務,內政,外交,國防,總統府,司法,財政,經濟和創新,議會事務,環境、土地規劃和地區發展,文化,農業、鄉村發展和漁業,公共工程、交通和通訊,勞動和社會團結,科技和高等教育,教育、衛生、企劃,工商,貿易暨觀光,以及交通暨運輸等部。
在行政區域(Administrative divisions)劃分上,全國分為阿威羅(Aveiro)、貝雅(Beja)、布拉加(Braga)、布拉干薩(Braganca)、布朗庫堡(Castelo Branco)、孔布拉(Coimbra)、艾夫拉(?vora)、法魯(Faro)、瓜達(Guarda)、萊里亞(Leiria)、里斯本(Lisboa)、波塔萊格里(Portalegre)、波圖(Porto)、聖塔倫(Santarém)、塞圖巴爾(Setubal)、維西納堡(Viana do Castelo)、雷阿爾城(Vila Real)和維塞烏(Viseu)等18個區(districts)。區之下共設有305個市(Municipal)和4044個鎮(Vilória)。另設有亞述爾和馬德拉群島等兩個自治區(Autonomous Regions)。
葡萄牙屬於大陸法系國家,法院是國家司法權力機構,有權以全民名義進行審判,司法獨立,不受行政的干涉,僅受法律的約束。法官不能撤換,不能因法官作出的裁決而被追究責任,除了教學及學術研究活動,法院不得兼任其他職務。
全國有六種類型法院,即憲法法院、最高法院與中級及初級法院、行政和財政法院、稅收法院、軍事法院和審計法院等。除了憲法法院外,最高法院是國家的最高司法機關。最高法院法官依法由各級法院法官、檢察官及法律專業學者中,公開遴選產生,為終身職,除了法律規定外,不得調動職務、暫停職務、免除職務或命令退休;除了法律規定外,法官對自己所為的判決,不負刑責。高法院院長,則由最高法院法官中互選產生,在國家領導人中排名第四,僅次於總統、國會議長和政府總理之後,如果前三位不在國內或無法履行其職務時,最高法院院長則可行元首職權。最高法院下轄有各區高等法院及各市地方法院。最高法院所作的判決是最後的判決,除非經由總統的特赦,不然不得更改。
初級法院、中級法院和最高法院一起構成司法法院,負責審理普通的民事和刑事案件。初級法院即鄉鎮法院,中級法院是上訴法院。最高法院是司法法院的最高一級機構,由四個民事法庭、兩個刑事法庭和一個勞動法庭組成。
行政和財政法院由最高行政法院、區級行政法院、初級稅務法院、海關行政法院和中級稅務法院等組成。最高行政法院負責處理與行政和財政事務相關的法律爭端。
審計法院是負責監督公共開支和進行財務審理的最高監察機構,隸屬於財政部,但享有獨立司法權。它每年就政府的公共開支情況,發表一份年度報告,工作效率極高,組織也非常嚴密。
憲法法院是最重要的司法機構之一,其首要工作,是保障各項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與憲法相符,有權裁定法律文件是否違返高一級法律規定。並有權確認總統的死亡、或因身體原因長期無法勝任總統職務、或因故臨時不能履行總統職責;確認政黨的合法有效性;對選舉程序的有效性做出最後的裁決,對選舉過程中出現的爭端做出最終的裁決;有權對國會通過的法令予以審查。
總檢察長公署是全國最高的檢察機關,擁有刑事訴訟的提起權、對民主合法性的辯護權,以及對受法律保護的利益之辯護權。檢察總長由總統任命,任期6年。這個公署下設檢察機關最高委員會,其成員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由國會選出,另一部分由檢察官投票選出。
國內政黨眾多,其中比較重要的社會黨(Partiao Socialista)簡稱PS,成立於1875年,1926年軍人政變後被宣布為非法組織。1975年的制憲會議選舉中,獲得議會250個席次中的116席,是當時國內的最大黨。1976年的議會選舉中,在議會的263個席次中奪得107席,又成為議會中的龍頭,乃組成包括獨立人士和軍人參加的少數內閣,由蘇亞雷斯出任政府的總理。由於官員普遍缺乏執政經驗,政策頻現失誤,「非殖民化」的政策導致約50萬人回到葡萄牙,由此引起嚴重的住屋和就業問題,招致了選民的不滿,因此在執政後不久,內部就開始分裂。1977年12月,社會黨被迫與社會民主中心黨組成聯合政府,然而兩黨之間分歧不斷,社會民主中心黨於1978年7月退出政府,蘇亞雷斯也被解除了政府總理的職務。年在議會選舉中失利,1983年4月的大選得勝利後,再成為國內的第一大黨,同年6月與第二大黨的社會民主黨組成聯合政府。1985年在大選中再告失利,退為在野黨。日國內舉行總統大選,由蘇亞雷斯出任總統,並於1991年連選連任,至1996年下台。2005年獲議會121席,再度成為國內第一大黨。現任黨魁為約瑟.蘇格拉底。社會黨有黨員約12萬人,多為律師、醫生、工程師、經濟學家、教師、農民和工人。社會黨主張適度國有化、土地改革,忠於民族獨立政策,忠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和平、自由和人權而奮鬥,實行裁軍,緩和國際緊張局勢。
社會民主黨(Partido Social Democrata)簡稱PSD,成立於日,原名人民民主黨,日改稱現名。1974年曾參加第四屆和第六屆臨時政府。創始人之一的莫塔.平托(Mota Piato),於1978年10月至1979年6月出任無黨派內閣的總理。1979年7月與社會民主中心黨組成民主聯盟,1980年1月黨主席卡爾內羅(Carneiro)出任第六屆憲法政府總理,同年7月再度主持第七法憲法政府,同年12月卡爾內羅病逝,由巴爾塞芒(Balsemdo)繼任黨魁和政府總理。1983年社會民主黨單獨參選,獲75席,為當時國內的第二大黨,參加第九屆政府。1985年10月大選,獲得議會88席,躍升為國內第一大黨,乃組成一黨少數內閣,由黨內右派領袖席爾瓦出任政府總理,連續執政達10年之久。在1995年的大選中失利。2002年東山再起,在議會選舉中獲勝。2004年7月,由於巴羅佐總理出任歐盟委員會主席,乃改由桑塔納.洛佩斯出任總理,但他的內閣表現不佳,因議會被解散,國內改選,結果敗給社會黨。此黨主張機會均等的社會,實現多元化民主,採中間偏左政策,主要的經濟部門要國有化,削減公共企業,扶持中小企業。對外主張互不甘涉國家內政,在平等與和平共處原則下發展與世界各國、特別是巴西和葡語國家。黨員主要由知識分子、自由職業者、商人和莊園主組成,大約有11萬多人。
葡萄牙共產黨(Partido Comunista Portugues)簡稱PCP,成立於日,1922年參加共產國際。1926年5月軍事政變後,被政府宣布係非法組織,並對其進行鎮壓。在1974年的「尉官運動」中開始活躍起來,並參加各屆臨時政府。1975年4月在制憲議會的250個議席中,奪得30席。在同年11月25日極左派軍人政變未遂後,被排擠出政府。1976年在議會中有40席,1979年有47席,到了2005年只剩下14席。總書記為杰洛奈姆斯(Jeronimos),有黨員數萬人,主要支持者是部分農民和工人。覺得主張是通過和平道路過渡到社會主義,對外要緩和國際間緊張局勢,支持民族解放運動,反對美國在葡萄牙布署核子彈頭飛彈。
民主改革黨(Partido Renovaciado Democratico)簡稱PRD,成立於1985年6月,由當時的安東尼奧.埃亞內斯總統領導,在議會的選舉中,獲得45席,成為當時的國內第三大黨,但從此以後,影響力便急速衰退。這個政黨有黨員數萬人,多係埃亞內斯的支持者。這個政黨主張維護葡萄牙的尊嚴,為改善人民生活條件而奮鬥,捍衛自由和公正,不僅在政治上,而且在經濟、社會和文化上也要實行民主。在對外關係上主張國際經濟關係多元化,發展及鞏固非洲葡語國家關係,也促進與西班牙及地中海地區其他國家關係,增加對東歐國家的貿易,更好地利用拉丁美洲市場的潛力。
社會民主中心黨(Centro Democrático Social)簡稱CDS,又稱為人民黨,成立於日,創始人為迪奧戈?弗雷塔斯.阿馬拉爾(Diogo Freitas do Amaral),成員多係大學教授、高級職員和企業家,在葡萄牙北部較有影響力。1975年4月在立憲議會中獲16席,1976年增至42席,成為當時國內的第三大黨。年參加民主聯盟政府。1983年在議會中擁有30個席次,1985年降為22席,之後就一直都是在野黨,並於1995年更名為人民黨。黨主席為保羅.波爾塔斯(Paulo Portas),主張國內消費者參與生產計劃,發展社會市場經濟,反對國有化和土地改革,實行真正向私人開放的政策,國營部門應向私人部門轉移資金;對外加強與美國關係,增強歐盟團結,盡一切可能鞏固西方世界的防務,發展與東歐國家文化貿易關係。
除了上述的主要政黨,國內還有幾個小黨,在葡萄牙的政治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如葡萄牙無產階級革命黨(MRPP)、人民之主聯盟(UDP)、社會主義革命黨(PSR)、綠色生態黨(PEV)和左翼集團(BF)等。
國名:葡萄牙共和國。
國旗:製訂於葡萄牙共和國成立第二年的1911年,是根據日共和革命時所使用的旗幟發展而成。這面從左到右為綠、紅兩色的國旗,綠色面積佔旗面的40%,紅色則佔60%,靠旗桿的一邊為綠色,紅綠連線的中間繪有國徽圖案。國旗上的綠色除了表示誠實和希望外,還代表宗教武士團勇敢的精神,對葡萄牙航海家和騎士勳章獲得者亨利親王的敬意。紅色家徵著為了尋找新世界而乘風破浪,不懼艱難的葡萄牙人的熱血,並表示對1910年第二共和國的成立而慶賀。整面葡萄牙國旗是象徵著共和國的主權,以及葡萄牙的獨立、統一和整合。
國徽:略呈圓形,由紅、黃、藍和白等四種顏色組成。背景圖案是一個金黃色的渾天儀,它是古老的航海儀器,也是古代測定天體位置的儀器,這意味著葡萄牙人引以為豪的航海技術和海外新航路的發現,也象徵著葡萄牙航海家在全球探險和開拓新大陸的非凡史蹟。渾天儀中央是一枚白色的盾,其中心是一個由五枚小型藍盾組成的「贖罪十字」,每個小藍盾中又各有五個白色圓斑,五枚小藍盾是為了紀念在奧利蓋戰役中擊敗摩爾人的五位君主。每組白色圓斑代表耶穌基督的傷痕,圓斑的總數和五枚小盾的總和,則代表出賣耶穌的30枚銀幣。白盾外的紅色寬邊中點綴著七座金黃色城堡,是為了慶祝葡萄牙和卡斯提爾王族聯姻而於1252年增添上去的,這也代表著再次從摩爾人手中奪回里斯本城。渾天儀周圍有橄欖枝,表示葡萄牙是個愛好和平的國家;底部有一條白色飾帶將橄欖枝捆紮。
國歌:為「葡萄牙進行曲」,產生於君主制衰落、共和制興起的新舊交替時代。1889年葡萄牙國王路易士病逝,太子卡洛斯登基後沉緬享樂,國力日衰。那時非洲大陸大片土地分被葡、西、英、法、義、德等列強所霸佔,而莫三比克和安哥拉當時是葡萄牙的海外省,葡王朝企圖把兩者連成一片,乃派兵進駐非洲南部馬科洛洛人和馬塔貝萊人聚屬的辛巴威一帶,引起美國的不滿,乃於日對葡發出最後通牒,要求葡軍於當天下午撤出莫三比克布雷河谷,否則兵戎相見,並派出一艘巡洋艦在外海戒備。葡萄牙政府被迫照辦,引起了國內人民的不滿。
這本來是一個強大的殖民帝國和一個比較弱小殖民帝國之間的紛爭,但卻激起葡人的民族感情和愛國熱情,既對英國的蠻橫感到憤慨,又痛恨本國統治者的軟弱無能,乃要求變革,建立共和國的呼聲日益高漲。舉國上下逝起了反英愛國浪潮,報界拒絕英國報刊,廠商企業拒絕與英國往來,旅館和餐廳也不為英國人服務,甚至學校不教英語,不少軍政界知名人士紛紛把英國政府授予他們的勳章退了回去,在首都里斯本不少公共場所的紀念塑像被披上黑紗,以示國喪。
為了讓民族團結的熱情冷卻下來,在同月底,葡萄牙名音樂家阿爾弗雷多.凱爾譜寫了一首戰鬥進行曲,並邀請詩人、劇作家恩里克.洛佩斯.德曼敦薩填寫歌曲,他們一邊彈著鋼琴,一邊逐字逐句推敲,終於完成了這首民族復興之歌的「葡萄牙進行曲」。1911年共和國臨時政府正式宣布它為葡萄牙國歌,歌詞共有三段,第一段為:
海上英雄,
偉大民族,
不巧的國家葡萄牙,
時候已經來到,
重放你的光華。
偉大祖先的聲音衝破了朦朧的記憶,
親愛的祖國,
它將引導你走向勝利!
快武裝!快武裝!
在陸上!在海上!
快武裝!快武裝!
為祖國上戰場!
針對著敵人的砲和槍!
國慶日:為6月10日,遠溯到1580年的這一天,是葡萄牙歷史上偉大的詩人,文學家和科學家路易士.瓦斯.德.卡蒙斯的逝世日。他才華橫溢,在艱難中寫下了不少傳世巨著,其長篇史詩「盧西塔尼亞人之歌」被稱為「葡國魂」,他本人也被視為葡萄牙語言和文化的奠基人。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每年6月10日這一天定為「葡萄牙日、卡蒙斯日、葡僑日」,也稱也國慶日。
共和國成立日:10月5日。
國花:薰衣草(Lavender)。它是唇形科(Labiatae)薰衣草屬(Lavanaula)約20種芳香植物的通稱,多產於地中海沿岸國家,有淡紫色花。這是一種常綠的小灌木,葉呈線形,不結籽,靠萌蘖和分根繁殖。
葡萄牙僻處歐洲西南端,其經緯度是在北緯37度3分~42度、西經6度~9度3分之間,屬北溫帶地區,距離赤道比北極近。在地理位置上是坐落在伊比利半島(Iberian Peninsula)西南部,約佔半島土地的15%左右,全國總面積為92151.8平方公里,約合平方哩,其中大陸面積為89045.1平方公里,島嶼面積3106.7平方公里。國土東西寬約150公里,西和南瀕臨大西洋,與摩洛哥隔海相望,海岸線為832公里,海岸平直,缺乏良港。東北面山嶽屏藩長達1209公里,構成和唯一的鄰國西班牙的天然國界線;但是兩國之間不論是自然環境或在地勢上,都沒有明顯的界限。除了本土外,還擁有西達爾和馬德拉兩個群島。
這個歐洲國家,境內群山和山谷佔去了大部分陸地面積,海拔700公尺以上的地區,則僅佔全國總面積的11.6%。全境大致以太加斯河為界,分為南北兩個部份,南部以平原、低台地和寬河谷為主,北部以山地和高原見著,海拔在400公尺以上地區佔90%。東北部和西班牙連接的地方,因為有坎塔布連、瓜達納馬和摩勒納等山脈尾端的蔓延,所以有很多高峻的斷崖,以及多峪的河道。
葡萄牙大部分的形狀類似一個不規則的長方形,長約561公里,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大致上是寬闊的坡地,只有在中央高地的邊緣地區才較狹窄,其間因受河川通過的影響而成深谷。北部近陵台地緊接著加里西亞山地,所以山比較多,但因有一連串的溪谷流過山地,所以形成杜羅河流域盆地。太加斯河南部是葡萄牙最大的平原地帶,其出海口被阿格爾貝地方的山巒所阻擋。埃什特雷拉(Estrela)山脈的埃什特雷拉峰,海拔高達1993公尺,是全國的最高點,在它的北方,有西班牙麥西達高原的西部延伸部分與大西洋沿岸向南延伸的海岸地帶相連。太加斯河以南,海岸連接內陸緩緩起伏的地形,構成低地區,平均海拔只有150公尺,超過海拔400公尺的地區只佔3%。這裡海岸外大部分是已經下沉的直布羅陀-亞述爾山脈,是葡萄牙人唯一的地震活動區。在1755年的時候,這個山脈曾經發生一次歐洲最嚴重的大地震,海嘯淹沒了里斯本,造成6萬多人的死亡。
這個國家很少有山地緊接海洋的情形存在,並且一般海岸都是低平沒有任何小山,所以海岸線單調沒有多大變化,只有大河的河口才有海灣,太加斯河和薩杜河的河口就是典型的例子,其他就是直線的沙灘或是鋸齒狀的海岸而已,懸岩峭壁非常罕見,僅在阿連太加斯(Alentejo)地區至聖維特(Sāo Vicente)和薩格雷斯(Sagtes)角一帶海岸高聳,無法停靠船集。
內陸部分,流貫中央的太加斯(Tagus)河,是伊比利半島上最長的河域,也是歐洲大河之一,發源於西班牙東部,幾乎橫貫整個伊比利半島,全長1120公里,其中在葡萄牙境內只有230公里,流域面積8.16萬平方公里,橫跨了西、葡最重要的心臟地區。河的北方是多葡萄園的山地,河的南邊則伸展著遍植橄欖樹與軟木堅樹的平緩原野地區。太加斯河流域的高地多針葉林,約有1/3的耕地種植穀物,到處可見橄欖樹林和葡萄園。沿河地區動物種類繁多,兼有歐洲和北非的種屬,曾引起博物學家和自然保護著的特別關注。20世紀70年代中期,太加斯河在水電和灌溉方面,取得巨大的進展,整個流域已達成62座欄河壩,總裝機容量電力共達120瓩。
葡萄牙境內還有許多主要的河流,是由西班牙的中央高原流入境內,然後再向西注入大西洋。其中的杜羅(Douro)河全長930公里,但是在葡萄牙境內只有265公里,是全國最長的河流,全程都可以通航,對葡萄牙北部的水路交通,發揮了關鍵作用。
蒙德古(Mondego)河發源於埃什特雷拉山脈,是發源於本土的最長河流,全長227公里,支流眾多。瓜迪安納(Guadianan)河也發源於西班牙,在葡萄牙境內長260公里,向西於菲蓋拉.達福什(Figueira da Foz)入海。還有沃加(Vouga)河,全長136公里;薩杜(Sado)河,全長165公里;米拉(Mira)河,全長130公里;米紐(Minho)河,在葡萄牙境內長75公里。一般說來,太加斯河以北的所有的河流都由東北流向西南,有加斯河以南的多數河流則由東南流向西北。境內河流雖多,但是可以通航的只有沃加流、蒙德古河、薩杜河和杜羅河。其他的河流由於流經的地段較為險峻和複雜,因此不利於通航,但是卻為農業灌溉和發電,提供了便利的自然條件。其中,蒙德古流重要支流的阿爾瓦河上,已達有多處水力發電廠。
國內已開發的土地,佔全國總面積的2/3。在人們的眼中,葡萄牙是歐幻的「海上庭園」,因為這個國家境內有90%以上的土地,是被一片紫綠艷紅參差的花樹所覆蓋,因此有人形容葡萄牙是西歐面海一幅美麗絕倫的窗簾。
這個國家處於地中海氣候和大西洋氣候之間的西風帶,一般氣候比較溫和溫潤,冬夏兩季非常分明,但氣溫高低相差無幾,是歐洲陽光最豐富的國家,冬天平日氣溫為8~18℃,夏季平均氣溫為16~30℃,南方的年平均氣溫很少超過17~18℃,夏天也很少有40℃以上的高溫;北方的年平均氣溫很少低於13~14℃,冬天的最低氣溫也很少有0℃以下,但山區及東北部氣溫可降至0℃以下。
一般人在習慣上把葡萄牙一年分為旱季和雨季。每年的5~10月為旱季,相對乾燥,而且天氣比較穩定,幾乎天天都是晴空萬里,很少下雨。每年的11月至翌年4月為雨季,整日陰雨連綿,且氣候多變,尤其是4月,更是降雨不停,全國年雨量約400~1500公釐,降雪不多。
整個葡萄牙以太加斯河為界分為南北兩個部分,氣候差異非常顯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北部氣候濕潤,全年降雨均勻、樹木常綠,氣溫要較南部為低。西北部地區年雨量超過1000公釐,有些山嶺地區甚至可以達到公釐,降雪也多,甚至使公路交通停頓。南部地區陽光燦爛,氣候溫和,降雨少,只有在冬天才會有傾盆大雨,夏季則普遍乾旱,許多城鎮居民用水需要限制。在困境的最南端,由於東部的卡爾代朗山(Serra de Caldeirāo)和西部的蒙希克山(Serra de Monchigue),將這一地區與葡萄牙的其他部分隔開,因此這個地區的氣候自成一體,與北非地區的氣候非常相似。
葡萄牙的領土除了大陸本土外,還有亞達爾和馬德拉兩個群島,都是在海外的自治區。其中的亞達爾群島(Acorense Island)在歐洲以西的大西洋上,由北緯37度、西經30度的9個島嶼和幾個小島所組成,位於大西洋離里斯本130公里處,是葡萄牙人迪奧戈.德.席爾瓦(Diogo de Silves),於1427年一次航海活動中所發現的,後來加以佔領,因群島上多蒼鷹類的猛禽,所以被命名為現在的名稱,是葡萄牙語「肉食鳥類」的意思。年,這個群島和葡萄牙其他地方一樣,曾隸屬於西班牙。它曾是運載財寶的船隊從西印度群島返航途中的集結地,因而成為伊麗莎白一世統治下的英國、西班牙和葡萄三國之間海戰的戰場。
亞達爾人是遷往當地居住的葡萄牙人後裔,所以與葡萄牙人的傳統緊密聯繫,甚其是在生活和宗教方面。在多少世紀裡,這些大西洋中孤零零島嶼飽受海盜的襲擊,造成嚴重的經濟危機,然而堅強的島民總是設法從少得可憐的土地上生產他們所以生產的一切,除了也在海上捕鯨捕魚外,還把難以攀登的峽谷上小片土地開發利用起來,堅持不懈精神值得欽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聖米蓋爾和聖瑪麗亞曾是重要的空軍基地,成為與美國及歐洲間的交通中心。20世紀70年代,當地仍保留有美國駐軍。
這個群島總面積2279平方公里,有60萬多人口,是個火山島,土地肥沃,因此利於農耕,一般耕地的海拔都在400公尺左右,其他地方的土地多係牧草地;在人跡罕見的深山裡,則為森林地帶,島上的植物,多係草類、苔蘚和蕨類;在動物方面,哺乳動物品種不多,只有野兔、黃鼠狼、白鼬和蝙蝠等。農業產品則非常豐富,主要的有穀物、小麥、玉米、馬鈴薯、甘蔗、菸葉、茶葉、水果、波菜、葡萄、甜菜和蔬菜等,有關家畜飼養也很盛行。這裡還是國內牛奶制品的主要產地,佔全國總產量的1/4左右。
亞達爾群島氣候穩定,屬溫和的海洋性氣候,氣溫從未超過30℃,也不會低於0℃。全年氣溫平均為18℃,以2月最冷,8月最逵。這裡較為顯潤,年雨量在1000公釐以上,多雨的月份是10月至翌年1月,平均濕度為77%。
由於來往於葡萄牙本土和亞達爾群島間的定期海、空航線,都能有效地維持聯絡,所以對外貿易和旅遊服務業都有成長。這裡從葡萄牙本土輸入紡織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從英國輸入媒,還有汽車、礦物油、石油產品和機器設備等。輸出商品則有手工繡製品、菠蘿、魚罐頭、葡萄酒、砂糖和鯨油等。
聖米蓋爾島(S?o Miguel)是群島中最大的島嶼,經緯度為西經25度30分,北緯37度47分處,面積746平方公里,自15世紀以來,這裡曾遭受過十多次大地震和火山爆發的破壞。現在葡萄牙冬季旅遊勝地,出產有茶葉、水果、菸葉、葡萄油、穀類和乳製品等。島上的漁業,也是要的經濟活動。此外,這裡還有豐富的礦泉,富含多種礦物質。聖米蓋爾島最大的城市為蓬塔德爾加達,也是亞達爾自治區的首府,建有機場。葡萄牙的超現實主義作家納塔利亞.德.奧利韋拉(Natália de Olveira)於1923年在島上誕生。
島上有25萬多名島民,並流傳著許多動人的神話故事,說明島民對自由和愛情的嚮往:在聖米蓋爾島的西北端有座古老的火山口,源源流出的泉水形成了巨大的火山湖,島民稱之為「七城湖」。相傳在很多以前這裡有七城王朝,國王有個美麗的公主,她厭惡宮廷的華麗和單調,喜愛大自然的優美風光,仍時常走出宮院,漫步田野,欣賞大自然的勝景。在一個晴朗的日子裡,她在田野逅遇一位年輕的牧者,兩人竟一見鍾情,天天相會,海誓山盟要互愛終生。
不久公主被父王許配給鄰邦王子,禁止他再出宮門,乃乞求父王恩准她和牧人作最後一次會面。來到田野,兩人緊緊擁抱,淚流如注,淚水在他們腳下形成兩個湖,一藍一綠,藍湖是公主的眼淚,綠湖是牧人的眼淚。他們雖然永遠分開了,但淚水匯成的湖卻與世長存。
皮庫島(S?o Pico)是亞達爾群島中的第二大島,經緯度為西經28度20分、北緯38度28分,面積433平方公里,約有5萬人口。島上的皮庫角火山(Pico Ponta do Peak)海拔2814公尺,是亞達爾群島的最高峰。島上經濟以農業為主,漁業是僅次於農業的第二大經濟產業,當地的捕鯨人仍靠無機械動力的人工小船。梅日什和聖羅克?杜皮庫,是島上的兩大城市。
特塞拉島(S?o Terceira)是亞達爾群島中的第三大島,位在群島的中部,經緯度為西經24度13分、北緯38度43分,面積397平方公里,有10萬多人口,島上主要城市為英雄港。全島經濟以農業為主,日益發展的旅遊業為輔,在島上的拉日什市有美國的空軍基地,是由美葡雙方共同管理。
法亞爾島(S?o Faial)的「法亞爾」名稱,原為山毛櫸樹林,它是一度在當地生長茂盛的楊梅樹,被這個島嶼的發現者誤認為山毛櫸,並將它作為島名。此島經緯度為西經28度42分、北緯38度34分。原來的面積只有168平方公里,因年頻繁的火山活動,使這個島嶼的面積增加了1.6平方公里,因此成為169.6平方公里。在島嶼的中心,有一座形體完整的卡貝蘇戈多(Cabeso Gordo)火山。這個擁有5萬多人的島嶼上,最大的城市叫做奧爾塔。當地主要出產穀類、水果和橄欖,也有畜牧業、乳製品業和捕鯨業。
弗洛里斯島(S?o Flores),是亞速爾群島中西北部的島嶼,它的經緯度為西經31度13分、北緯39度16分,面積142平方公里,本來是一座火山島,經濟以畜牧業和乳製品業為主,只有6000多人,法國在島的首府聖克魯茲市附近,建有探測太空的基地。
聖瑪麗亞島(S?o of the Santa Maria),是亞速爾群島中最東南端的島嶼,經緯度為西經25度10分、北緯36度58分,面積97平方公里。在它西部高原上,有一座重要的國際機場,供飛越大西洋的民航班機使用。
格拉亞塞薩島(S?o Graciosa),是亞速爾群島中,最北端的火山島。經緯度為西經38度、北緯39度4分,面積60平方公里,約有7000多名島民、屬英雄港管轄,出產釀酒用的葡萄、水果、穀類和牲畜等,這些產品均通過島北部的聖克魯茲(Santa Cruz)和普拉亞(Praia)等居民點的市場銷售。弗納.德.格立西奧薩(Furna de Graciosa)是當地著名的具有火山岩層的山洞。
科爾武島(S?o Corvo)是亞速爾群島中的一個小島,經緯度為西經31度6、北緯39度42分,面積只有17.6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數百人,島上只有一個叫做科爾武的小鎮。這個島嶼一年中有9個月的惡劣氣候,船舶難以靠岸,形同與外界隔絕。
聖若熱島(S?o Jorge)是亞速爾群島中部的火山島,經緯度為西經28度3分、北緯38度38分,在地理位置上,位於北大西洋的中東部,也屬於英雄港管轄。島上生產葡萄酒、穀類和乳酪等,奶製品和肉製品素負盛名。1980年的大地震,這個島嶼也受到嚴重的破壞。島上主要的村落,是在島西部的韋拉什(Velas),全島只有1.3萬多人口。
上述各島都有大致相同的特點,都是海岸陡峭、多岩石、地震頻繁和玄武岩熔漿噴發的火山島,因噴火的不同和後來浸蝕的差異而形成不同的地形。
作為「大亞洋脊背」山脈的一部分,亞速爾群島是火山爆發而形成的,所以地震頻繁,有時強度很大,地質活躍也表現在表面的死火山口底部所發出的硫化物,以及幾乎所有島嶼上都有的大量溫泉上,這些溫泉都含有豐富的硅、鈉、鉀、鈣和錳。
馬德拉群島(Madeira Islands)又名豐沙爾群島(Funchal Islands),經緯度為西經16度16分30秒至17度16分38秒、北緯32度22分20秒至33度7分50秒之間,具體位置在里斯本西南方約435公里處,與摩洛哥海岸、亞速爾及加納利群島遙遙相望,是北大西洋島與中最靠近非洲大陸西北海岸處,與直布羅陀海峽相望,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不僅是北約最南部的防線,還使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1419年,航海家若昂.貢薩爾維斯.扎爾科(Jo?o Cancalves Zarco)發現了這個無人島嶼,後來將其拓為殖民地。
這個群島是由3個有居民的馬德拉島、達伯(Timber)島和聖港島;以及另外兩個無人居住的德塞塔(Desertas)島和塞爾瓦任斯(Selvagens)島所組成。群島總面積7917平方公里,總人口約60萬,現在是葡萄牙的一個縣。它是亞速珊比先德角的大西洋海底山脈樑脊線突出海面的部分,由火山群所構成。
由於受到海灣暖流的影響,群島氣候非常溫和,既不太冷也不太熱,年平均氣溫都在38℃左右,冬天和夏天的溫差只有4℃左右,終年氣溫變化不大,除了冬天外,都是不下雨的溫和天氣。這裡的冬天暖和宜人,山上林木茂盛,百花爭妍,平地上的游泳池仍可游泳。
在農業方面,平地灌溉主要通過引水槽進行,水槽窄而淺,寬不到1公尺,深不及半公尺,用磚砌成,無槽蓋。狹窄的谷地上是一層層的梯田,穀物裁培不太盛行,熱帶型水果卻很豐富,主要的農作物有甘蔗、葡萄、香蔗、甘薯、芋頭、菠蘿、柑橘、蕃石榴、芒果、木瓜、無花果、檸檬、蘋果、桃和梨等。家畜的飼養係農家的副業;漁業較盛,魚獲以鮪魚和旗魚為主。由於這個群島景色秀麗,因此每年都有許多觀光客前來訪問消費,形成旅遊業的興盛。現在群島上也建有相當完備的觀光大飯店和娛樂休閒度假設施,使遊客有賓至如歸的感受。
製造業剛起步,目前有製糖、水果罐頭、魚罐頭、家具製作、軟木製作、釀酒、藤編、刺繡和花邊織品等。此外,這裡還建有一個自由貿易區。這個群島還是食糖的生產基地,1452年,這裡就建有葡萄牙的第一座糖廠。
馬德拉島(S?o Madeira)是馬德拉群島中最大和最重要的一個島嶼,面積741平方公里,人口約24萬,內地大部分地方都無人居住,山谷入口處和沿海山坡上有散落的村居,橫貫山脈上有一系列山峰,其中最高的魯依沃峰海拔1861公尺。島上有福爾摩薩、馬希庫、雅爾丁.達塞拉和里貝拉.達雅內拉等谷地,美景如畫,使這個島有「大西洋珍珠」和「大西洋伊甸園」的美稱。
此島是歐洲著名的刺繡藝術島,從100多年前開始,島民便時興自己動手發展刺繡工藝,現在島上有數千名女工,將她們所有的空閒時間用以練習圓熟精巧的手藝,在衣飾和裝飾品上繡出美麗的圖案,並且世代相傳,注意潮流的演變,不斷推出新的式樣,以刺激觀光客的購買慾。
島上的植物具有明顯的南歐特色,大約有100種植物是這裡所特有的。在動物方面,有些哺乳類動物是大陸本土上移來的;生活在島上的40多種鳥類中,只有鷦鷯是本地土生的。
聖港島(S?o Porto Santo)在馬德拉島的東北方,出產有大麥、小麥和葡萄。德塞塔島位於馬拉德拉島的東南方,土地貧瘠,草上的野山羊吸引著狩獵者前往。
葡萄牙是南歐一偶的歐洲小國,屬歐洲的落後國家,目前人均生產總值只有歐盟國家平均值的75%。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滯緩,貿易一值呈現逆差,通貨膨脹壓力大,失業率居高不下、內需萎縮,2011年經濟增長率僅有1.5%。一般說來,葡萄牙以漁、農立國,在國內勞動人口中,從事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約各佔1/3。
在農業方面,因為境內陽光充足,大部分土壤肥沃,共有可耕地164萬公頃,佔已開發利用的農業用地42%,共有農場約4106萬家,但是絕大多數規模都很小,平均每家農場的面積只有9.3公頃,大約100公頃雨上的農場只有1.4%,不足2公頃的農場有54%左右,不足1公頃的農場佔1/2,而且很多農場仍以家庭為基本生產單位。
說來也許不會讓人相信,西歐國家葡萄牙的農田仍和19世紀前的農田一樣小和一樣落後,很少看到現代化的耕耘機,田與田之間還是用石塊隔著,或者是一道低矮的石牆,遠看過去,葡萄牙的農田像是一個棋盤,散落的農村是棋子,不論是耕田或播種,很多農民還是使用幾世紀前的農具。絕大多數葡萄牙農民不知有超級市場,他們自製農具、乳酪、火腿和大多數的民生必需品。夏天時把家畜趕到山上放牧,直到秋天家畜下山時才得回家。更偏遠一點的鄉間,還沿襲著古老的部落制度,農田、收穫、牛羊、磨坊和爐火等都是公有,由村中年長者加以分配。這種很像共產黨過去人民公社的制度,是一種沒有前途、沒有發展的經濟制度,但在物慾不高而又生活艱難的農村,可能是好的,但也嚴重阻礙了農村的發展,這很可能就是葡萄牙落後的原因之一。
在葡萄牙北部的農業區,普遍五穀豐收;儘管如此,農業在國家總生產毛額中,只佔14%而已,這主要是由於政治的因素,加上葡萄牙舊有社會制度和落後的農耕技術,也限制了農產品生產能力,導致許多農地怠耕,加上時常乾旱,有20%農地需要灌溉,如今國內有1/3的糧食需賴國外供應。
主要農產品有大麥、小麥、黑麥、裸麥、稻穀、玉蜀黍、甜菜、蔬菜(含瓜類、豆類和蕃茄)、水果和香料植物等。香料植物包括了胡椒、丁香和肉豆蔻,水果包括葡萄、橄欖、柑橘、菠蘿、桃、李、蘋果、梨、杏林、核桃、無花果和橙等,葡萄牙的橙聞名於世。
葡萄牙的農業,除了一些穀物生產地帶外,其他的農地主要是屬於多品種耕作,小麥是最重要的穀物,年產量只有31萬噸,因此無法充分供應國內的消費,必須大量依靠進口。裸麥是唯一可以滿足內需的糧食作物。其中93%產於北部內陸地區。玉蜀黍種植面積較廣,除西北部種植較為密集外,其他地區也能生長,年產量約83萬噸,大部分用作牲畜的飼料。稻米年產量只有約14萬噸,主要產地在蒙德古河岸和里斯本南部平原地區,全國種植面積只有2.5萬公頃。甜菜多用於製糖,產量增長量快。蕃茄年產量達115.2萬噸,它所生產的蕃茄醬聞名歐洲。
這個國家的氣候有利於葡萄的成長,葡萄的裁培在中世紀時就大幅增加,素有「葡萄王國」的美譽,國內葡萄園面積佔全國土地總面積5%,葡萄可以釀成紅葡萄酒和烏德里酒,都是葡萄牙的名酒。全國有18萬多人從事葡萄酒的生產,年產葡萄酒10~15億公升,遠銷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今日世界上主要的葡萄酒生產國之一,也是全球第六位生產葡萄酒的國家,每年輸出的酒類,約佔全國輸出總額的13%。波圖是著名的葡萄酒產地,聖塔倫地區、蒙德古河流域和杜羅河中游地區,都是盛產葡萄酒的地區。
畜牧業已在加速發展中,一般農家也都飼養有家畜家禽,國內有永久性牧場140萬個,牧地只佔全國土地總面積6%強,埃什特雷拉山脈中,現在還有一些地區在進行遊牧式畜牧,但是在採用現代化畜牧方式的地方,其牲畜數目增加較快。現在全國有肉牛106萬頭,奶牛34萬頭,豬235萬頭,山羊80萬隻,綿羊400萬隻,家禽1800萬隻,每年可生產牛肉11萬噸,自給率63%;漁業在國民生活中地位非常重要,葡萄牙有832公里長的海岸線,170平方公里的海上專屬經濟漁區,是歐盟各國中面積最大的,但是因為漁船陳舊,捕魚設備落後,所以漁產並不豐富,2011年魚產量只有15萬噸,僅能滿足國內需求量的65%,不足之數,要靠進口。這個國家的漁獲以海洋捕撈為主,養殖漁業為輔,主要漁獲有沙丁魚、金槍魚、鱈魚、鯷魚和青花魚等,還有蟹和大蝦。沙丁、鯷和金槍魚罐頭品質優良,是爭取外匯的重要出口品。
迄今為止,在葡萄牙還可以看到一種從中世紀流傳下來古老的捕魚方法,他們先用小船拉著漁網出海,在海上兜一個大圈,然後在相距不遠的地方上岸,拉緊漁網兩端後,就可以收網了,但是漁網太大太重,拉網的人力不及,這時就需要馬來幫忙了。因此在葡萄牙漁村的海岸上常常可以看到馬拉漁網的奇景,初來乍到的外國觀光客,還以為馬也會補魚。
境內森林茂密,面積約有360萬公頃,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38%,其中以松樹最多,約佔森林總面積31%,其次是櫟樹,佔森林總面積23%,另外還有21%的棲樹。其他主要樹木還有柏、栗樹、檞木、橡樹、橄欖樹、冬青檞和山毛櫸等,每年出口10萬噸以上,使葡萄牙成為木材出國大國之一。
松樹是木材、松脂和松節油供應的來源。橄欖樹是用以製造橄欖油的,全國有一億多棵橄欖樹,年產51萬多公升的橄欖油,佔全球總產量的18%。
櫟樹又稱為栓皮櫟樹,其貌不揚,它的樹幹粗矮,枝頭彎曲,渾身長滿皺皺巴巴酷似鰐魚皮的黑色樹皮。在葡萄牙境內,幾乎到處都可以看到栓皮櫟樹,尤其是以太加斯河谷及海岸地帶為最多。這是一種歷經數千萬年滄桑的古老樹種,有極為頑強的生命力,雖不挺拔,但極為健壯,它是一種獨特而奇妙的天然木材,一般栓皮櫟樹的樹皮軟木層有4至5糎厚,有的可厚達8、9糎,每立方糎中有含有4000萬至5億個14邊形的氣泡,故一半以上的體積都充填著空氣,因而浮力輕又不透水,且富彈性,韌若橡皮,無味無毒,並且是理想的隔熱隔音絕緣體。
採剝軟木有嚴格的要求,一棵栓皮櫟樹須種25年後才能成材,因此政府要用法律去保護它的生長。成材後每隔9年才可採剝一次,一棵樹一生中最多可被剝18次,採剝的時間為6~9月,採剝時用一個特製的長柄斧,順著樹的紋路剝,每採剝一棵樹,就用顏色在橙黃色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葡萄牙语的你好怎么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