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能带着全人类移民的星际飞船造价多少钱

求一本网游小说 说的是地球毁灭了,全人类乘坐巨大的宇宙飞船在太空里寻找新的星球。_百度知道
求一本网游小说 说的是地球毁灭了,全人类乘坐巨大的宇宙飞船在太空里寻找新的星球。
地球毁灭了,全人类乘坐巨大的宇宙飞船在太空里寻找新的星球,然后人们在飞船上无所事事,就弄出了一个游戏,每个人完成采矿任务后就可以进去游戏。
我有更好的答案
楼主,主角是不是叫无悠?我也在找这本书,几年前看的了,想不起来叫什么书名了
采纳率:100%
这个我不知道,不过我可以推荐我看过的一些还算比较好看的网游给你《网游之盗版神话》  《网游之风流骑士》  《从零开始》  《猛龙过江》  《高手寂寞》  《网游之天地》  《梦幻现实》  《网游之混迹在美女工作室》  《英雄无敌之极品领主》  《网游之古剑太初》  《网游之傲视金庸》  《流氓高手2》  《网游之职业人生》  《三界》  《网游之传奇再现》  《刺绝天下》  《小偷网游行》  《网游之屠龙巫师》  《网游之天幻星辰》  《网游之紫风传说》  《网游之亡命天涯》  《网游之我是死神》  《网游之极度狂人》  《百炼成妖》  《网游之书生传奇》  《孤星传说》  《天下之弱者的反击》  《魔导之魂》  《网络重生》  《蜀山》  《终极牧师》  《牧师传说》  《网游之星际执政官》  《网游三国之城市攻略》  《欲望三国之独战天下》  《网游之全职天下》  《网游审判》  《网游之死亡阴影》  《魔法刻印师》希望你采纳下
《鲜血圣骑士》,《网游之练级专家》,这两本比较像你说的
乱世人生 求给分 注意 不是网游之乱世人生 全名就叫乱世人生
你找的小说,是不是在游戏里寻找现实的星球坐标的?
从零开始,主角类似人造人
其他9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宇宙飞船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393被浏览25,650分享邀请回答4644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02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沉睡多年的星际飞船被人类惊醒:全速推进
1977年,美国发射了第一艘系外空间探测器Voyager 1(旅行者1号),它曾到访过木星及土星。
1980年的时候,它停止服役,然后绕行在太阳系最最边缘,也就是太阳影响范围与星际介质之间,距地约130亿英里。
不过,NASA近日宣布,成功唤醒了这颗已经停用37年的探测器,算下来,它的服役时间达到了40年。
在这37年中,旅行者1号一直使用一组“姿态控制推进器”来微调自身姿态,使其天线总是对准地球保证通讯。但自2014年以来,该设备的退化现象加剧。
经过讨论之后,NASA于11月28日唤醒了4个备份的轨道校正推进器,没想到效果十分完美。
因为距离很远,这个操作从启动到最终完成用时超过了19个小时,对于结果,NASA的资深专家们也感到“不可思议”同时又很兴奋。
据悉,尝到甜头之后,NASA计划对旅行者2号做类似测试。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电动牙刷家用 ,非充电式声波自动软毛牙刷防水电池情侣牙刷 100元优惠券
ECS云服务器2折起,0.73元/天,优惠配置4选1
今日搜狐热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人类如何前...”习题详情
28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7.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人类如何前往距地4.37光年的类地行星在距离地球4.37光年外的“半人马座”,很可能存在着一颗适宜生命的类地行星——阿尔法星。人类如果想要前往这颗行星上生活,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够顺利抵达呢?或许反物质发动机可以被用来提供动力,其动力来自于反物质与物质相互湮灭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然而,这种反物质发动机的问题在于如何在航行中产生足够多的反物质并将其储存下来。科幻小说作家、美国宇航局物理学家杰弗里·兰迪斯说:“目前,所有制造反物质的方法都需要大型粒子加速器,并且产生的反物质还为数不多。此外,如果要储存一克反物质的话,则需要一吨磁铁。储存大量反物质的想法听上去非常轻松,但是实施起来却不那么轻松了。这个设想目前还未被推翻,一点反物质就可以帮我们一个大忙。”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施蒂芬·霍金此前曾表示,人类未来必将会离开太阳系寻找别的可生存行星,反物质能源将是星际旅行中飞船的主要动力。霍金说:“利用物质/反物质对冲产生的能量,可使飞船达到亚光速。这样我们仅需六年就能够飞抵最近的恒星。”反物质推进被看作是恒星际航行中极有前途的方式。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能量定律,利用物质——反物质湮没反应能把质量全部转变成动能,因此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物质的潜能。物理学家罗伯特·布沙德则提出另一个设想,就是使用电磁场,通过吸收纯氢来为核动力火箭提供燃料。把核燃料做成很多细小的颗粒——“微型氢弹”,然后通过激光或者粒子束加热到极高温度并引起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粒子流将形成反作用推力。逐个点燃“微型氢弹”可获得脉动式的持续推力。不幸的是,布沙德的这种喷气引擎可能无法工作。兰迪斯说:“星际媒介并不如布沙德想像的那么密集。到目前为止,所有尝试设计某种喷气引擎的想法产生的都是后拖力而不是后推力。况且,我们并不真正了解如何利用星际中的纯氢作为聚变燃料。这个主意虽然不错,却不现实。”光航行可能是另一种方法——依靠光束提供的轻微推力进行轻便的反射航行。光航行并不只是利用来自太阳的大量光能,它还利用了激光束提供额外推进力,尤其是在飞船航行到距离太阳较远处时。借助激光进行星际航行的问题在于,需要在很长时间中使用大量的光,以在人的寿命期间迅速抵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星,这意味着需要在整个航行过程中一直使用大量高能激光。与传统的化学推进方式相比,激光推进最突出的优点是不需携带燃料。航天器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只需对空气加热,穿越大气层后,只需少量工作物质即可工作。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出现激光器以来,由于激光推进巨大的潜在优势,美国、俄罗斯、德国等发达国家联合攻关,在激光推进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目前美、俄等国已经提出并制造出了激光光船,并把激光推进作为发展运载工具优先考虑的目标。据预测,如果新一代大功率激光器的研制能够取得突破,到2015年前后,利用激光推进系统可将数百千克的小卫星送入轨道。(选自《中国UFO资讯网》日,有删节)【小题1】下列对文中描述的星际航行方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装利用物质——反物质对冲以提供动力的反物质发动机的星际飞船,其速度可接近光速。B.因为反物质潜能巨大,反物质推进被看作恒星际航行的极有效方式。C.用电磁场吸收纯氢作为燃料的核动力火箭,其动力来源于众多微型“氢弹”的爆炸所形成的反作用推力。D.光航行,即可利用太阳光能,也可利用星际飞船上安装的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束提供的推进力进行反射航行。【小题2】下列对几种星际航行方式优劣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行同等距离的星际飞行时,安装反物质发动机的飞船所需的反物质的量远低于传统的化学推进方式所需的能源量,但反物质的获取和储存却面临着一些问题。B.使用电磁场来为核动力火箭提供燃料的方式,其优势之一在于不需预先携带纯氢燃料,而是从星际空间中吸取,但它的喷气引擎可能无法工作。C.之所以把激光推进作为发展恒星际运载工具优先考虑的目标,就是因为它不需要携带任何燃料,且极易成为现实。D.物理学家罗伯特·布沙德的设想尽管不错,但是还有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所有尝试设计某种喷气引擎的想法所产生的都是后拖力。【小题3】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储存大量反物质的设想虽然目前还未被推翻,但实施起来却不那么容易。B.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利用反物质能源的设想,遭到了美国科幻小说作家杰弗里·兰迪斯的质疑和否定。C.星际空间中纯氢的密集度并不如布沙德想像的那样,而且对利用这些纯氢作为核聚变燃料的问题,人们也并不真正了解。D.光航行式星际飞船要在人的寿命期间迅速抵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星,需要长时间地大量地使用高能激光,而现有的激光器显然还满足不了这个要求。【小题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从现有科学技术的熟练程度看,光航行是人类星际航行方式的首选,也必将是人类抵达阿尔法星的第一种航行方式。B.再过七年左右,新一代大功率激光器的研制就能够取得突破,那时人类就可以开始星际航行了。C.由于物质/反物质对冲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物质的潜能,反物质能源将被作为恒星际飞船的主要动力,所以星际飞船安装反物质发动机将是人类未来的必然选择。D.通过与文中所述的这几种恒星际航行方式的比较,可以感觉到传统火箭主要有速度和燃料两大不足。【小题】B&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0-现代文阅读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人类如何前往距地4.37光年的类地行星在距离地球4.37光年外的“半人马座”,很可能存在着一颗适宜生命的类地行星——阿尔法星。人类如果想要前往这颗行星上生活,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够顺利...”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小题】(“反物质潜能巨大”错误,是物质/反物质对冲产生的能量巨大)【小题】(“不需要携带燃料”只是其最突出的优点,而不是成为优先考虑目标的全部原因;“极易成为现实”也有错误,因为它也有难于突破的问题—“借助激光进行星际航行的问题在于……”)【小题】( A“未被推翻”的是用“反物质发动机提供动力”的设想。B没有质疑和否定 。C“纯氢的密度”错,原文是“星际媒介”。从语境看,“星际媒介”绝非“纯氢”。应大体相当于螺旋桨推动轮船前进所需要的水,喷气发动机推动飞机所需要的空气。因其“密度”太低,不能给喷气引擎提供足够的反作用力,所以产生的是后拖力而非后推力。)【小题】(从与几种“设想”的比较中可推知&&& A“必将是……第一种方式”不对,& B“研制能够取得突破”原文只是假设而不是肯定,“开始星际航行”错,人类的星际航行早在登上月球时就有了,C“反物质能源将被作为恒星际飞船的主要动力”只是霍金等人的看法,“未来的必然选择”太绝对。)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人类如何前往距地4.37光年的类地行星在距离地球4.37光年外的“半人马座”,很可能存在着一颗适宜生命的类地行星——阿尔法星。人类如果想要前往这颗行星上生活,通过什么方式...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人类如何前...”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人类如何前往距地4.37光年的类地行星在距离地球4.37光年外的“半人马座”,很可能存在着一颗适宜生命的类地行星——阿尔法星。人类如果想要前往这颗行星上生活,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够顺利抵达呢?或许反物质发动机可以被用来提供动力,其动力来自于反物质与物质相互湮灭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然而,这种反物质发动机的问题在于如何在航行中产生足够多的反物质并将其储存下来。科幻小说作家、美国宇航局物理学家杰弗里·兰迪斯说:“目前,所有制造反物质的方法都需要大型粒子加速器,并且产生的反物质还为数不多。此外,如果要储存一克反物质的话,则需要一吨磁铁。储存大量反物质的想法听上去非常轻松,但是实施起来却不那么轻松了。这个设想目前还未被推翻,一点反物质就可以帮我们一个大忙。”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施蒂芬·霍金此前曾表示,人类未来必将会离开太阳系寻找别的可生存行星,反物质能源将是星际旅行中飞船的主要动力。霍金说:“利用物质/反物质对冲产生的能量,可使飞船达到亚光速。这样我们仅需六年就能够飞抵最近的恒星。”反物质推进被看作是恒星际航行中极有前途的方式。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能量定律,利用物质——反物质湮没反应能把质量全部转变成动能,因此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物质的潜能。物理学家罗伯特·布沙德则提出另一个设想,就是使用电磁场,通过吸收纯氢来为核动力火箭提供燃料。把核燃料做成很多细小的颗粒——“微型氢弹”,然后通过激光或者粒子束加热到极高温度并引起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粒子流将形成反作用推力。逐个点燃“微型氢弹”可获得脉动式的持续推力。不幸的是,布沙德的这种喷气引擎可能无法工作。兰迪斯说:“星际媒介并不如布沙德想像的那么密集。到目前为止,所有尝试设计某种喷气引擎的想法产生的都是后拖力而不是后推力。况且,我们并不真正了解如何利用星际中的纯氢作为聚变燃料。这个主意虽然不错,却不现实。”光航行可能是另一种方法——依靠光束提供的轻微推力进行轻便的反射航行。光航行并不只是利用来自太阳的大量光能,它还利用了激光束提供额外推进力,尤其是在飞船航行到距离太阳较远处时。借助激光进行星际航行的问题在于,需要在很长时间中使用大量的光,以在人的寿命期间迅速抵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星,这意味着需要在整个航行过程中一直使用大量高能激光。与传统的化学推进方式相比,激光推进最突出的优点是不需携带燃料。航天器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只需对空气加热,穿越大气层后,只需少量工作物质即可工作。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出现激光器以来,由于激光推进巨大的潜在优势,美国、俄罗斯、德国等发达国家联合攻关,在激光推进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目前美、俄等国已经提出并制造出了激光光船,并把激光推进作为发展运载工具优先考虑的目标。据预测,如果新一代大功率激光器的研制能够取得突破,到2015年前后,利用激光推进系统可将数百千克的小卫星送入轨道。(选自《中国UFO资讯网》日,有删节)【小题1】下列对文中描述的星际航行方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装利用物质——反物质对冲以提供动力的反物质发动机的星际飞船,其速度可接近光速。B.因为反物质潜能巨大,反物质推进被看作恒星际航行的极有效方式。C.用电磁场吸收纯氢作为燃料的核动力火箭,其动力来源于众多微型“氢弹”的爆炸所形成的反作用推力。D.光航行,即可利用太阳光能,也可利用星际飞船上安装的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束提供的推进力进行反射航行。【小题2】下列对几种星际航行方式优劣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行同等距离的星际飞行时,安装反物质发动机的飞船所需的反物质的量远低于传统的化学推进方式所需的能源量,但反物质的获取和储存却面临着一些问题。B.使用电磁场来为核动力火箭提供燃料的方式,其优势之一在于不需预先携带纯氢燃料,而是从星际空间中吸取,但它的喷气引擎可能无法工作。C.之所以把激光推进作为发展恒星际运载工具优先考虑的目标,就是因为它不需要携带任何燃料,且极易成为现实。D.物理学家罗伯特·布沙德的设想尽管不错,但是还有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所有尝试设计某种喷气引擎的想法所产生的都是后拖力。【小题3】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储存大量反物质的设想虽然目前还未被推翻,但实施起来却不那么容易。B.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利用反物质能源的设想,遭到了美国科幻小说作家杰弗里·兰迪斯的质疑和否定。C.星际空间中纯氢的密集度并不如布沙德想像的那样,而且对利用这些纯氢作为核聚变燃料的问题,人们也并不真正了解。D.光航行式星际飞船要在人的寿命期间迅速抵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星,需要长时间地大量地使用高能激光,而现有的激光器显然还满足不了这个要求。【小题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从现有科学技术的熟练程度看,光航行是人类星际航行方式的首选,也必将是人类抵达阿尔法星的第一种航行方式。B.再过七年左右,新一代大功率激光器的研制就能够取得突破,那时人类就可以开始星际航行了。C.由于物质/反物质对冲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物质的潜能,反物质能源将被作为恒星际飞船的主要动力,所以星际飞船安装反物质发动机将是人类未来的必然选择。D.通过与文中所述的这几种恒星际航行方式的比较,可以感觉到传统火箭主要有速度和燃料两大不足。”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人类如何前往距地4.37光年的类地行星在距离地球4.37光年外的“半人马座”,很可能存在着一颗适宜生命的类地行星——阿尔法星。人类如果想要前往这颗行星上生活,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够顺利抵达呢?或许反物质发动机可以被用来提供动力,其动力来自于反物质与物质相互湮灭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然而,这种反物质发动机的问题在于如何在航行中产生足够多的反物质并将其储存下来。科幻小说作家、美国宇航局物理学家杰弗里·兰迪斯说:“目前,所有制造反物质的方法都需要大型粒子加速器,并且产生的反物质还为数不多。此外,如果要储存一克反物质的话,则需要一吨磁铁。储存大量反物质的想法听上去非常轻松,但是实施起来却不那么轻松了。这个设想目前还未被推翻,一点反物质就可以帮我们一个大忙。”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施蒂芬·霍金此前曾表示,人类未来必将会离开太阳系寻找别的可生存行星,反物质能源将是星际旅行中飞船的主要动力。霍金说:“利用物质/反物质对冲产生的能量,可使飞船达到亚光速。这样我们仅需六年就能够飞抵最近的恒星。”反物质推进被看作是恒星际航行中极有前途的方式。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能量定律,利用物质——反物质湮没反应能把质量全部转变成动能,因此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物质的潜能。物理学家罗伯特·布沙德则提出另一个设想,就是使用电磁场,通过吸收纯氢来为核动力火箭提供燃料。把核燃料做成很多细小的颗粒——“微型氢弹”,然后通过激光或者粒子束加热到极高温度并引起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粒子流将形成反作用推力。逐个点燃“微型氢弹”可获得脉动式的持续推力。不幸的是,布沙德的这种喷气引擎可能无法工作。兰迪斯说:“星际媒介并不如布沙德想像的那么密集。到目前为止,所有尝试设计某种喷气引擎的想法产生的都是后拖力而不是后推力。况且,我们并不真正了解如何利用星际中的纯氢作为聚变燃料。这个主意虽然不错,却不现实。”光航行可能是另一种方法——依靠光束提供的轻微推力进行轻便的反射航行。光航行并不只是利用来自太阳的大量光能,它还利用了激光束提供额外推进力,尤其是在飞船航行到距离太阳较远处时。借助激光进行星际航行的问题在于,需要在很长时间中使用大量的光,以在人的寿命期间迅速抵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星,这意味着需要在整个航行过程中一直使用大量高能激光。与传统的化学推进方式相比,激光推进最突出的优点是不需携带燃料。航天器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只需对空气加热,穿越大气层后,只需少量工作物质即可工作。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出现激光器以来,由于激光推进巨大的潜在优势,美国、俄罗斯、德国等发达国家联合攻关,在激光推进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目前美、俄等国已经提出并制造出了激光光船,并把激光推进作为发展运载工具优先考虑的目标。据预测,如果新一代大功率激光器的研制能够取得突破,到2015年前后,利用激光推进系统可将数百千克的小卫星送入轨道。(选自《中国UFO资讯网》日,有删节)【小题1】下列对文中描述的星际航行方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装利用物质——反物质对冲以提供动力的反物质发动机的星际飞船,其速度可接近光速。B.因为反物质潜能巨大,反物质推进被看作恒星际航行的极有效方式。C.用电磁场吸收纯氢作为燃料的核动力火箭,其动力来源于众多微型“氢弹”的爆炸所形成的反作用推力。D.光航行,即可利用太阳光能,也可利用星际飞船上安装的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束提供的推进力进行反射航行。【小题2】下列对几种星际航行方式优劣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行同等距离的星际飞行时,安装反物质发动机的飞船所需的反物质的量远低于传统的化学推进方式所需的能源量,但反物质的获取和储存却面临着一些问题。B.使用电磁场来为核动力火箭提供燃料的方式,其优势之一在于不需预先携带纯氢燃料,而是从星际空间中吸取,但它的喷气引擎可能无法工作。C.之所以把激光推进作为发展恒星际运载工具优先考虑的目标,就是因为它不需要携带任何燃料,且极易成为现实。D.物理学家罗伯特·布沙德的设想尽管不错,但是还有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所有尝试设计某种喷气引擎的想法所产生的都是后拖力。【小题3】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储存大量反物质的设想虽然目前还未被推翻,但实施起来却不那么容易。B.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利用反物质能源的设想,遭到了美国科幻小说作家杰弗里·兰迪斯的质疑和否定。C.星际空间中纯氢的密集度并不如布沙德想像的那样,而且对利用这些纯氢作为核聚变燃料的问题,人们也并不真正了解。D.光航行式星际飞船要在人的寿命期间迅速抵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星,需要长时间地大量地使用高能激光,而现有的激光器显然还满足不了这个要求。【小题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从现有科学技术的熟练程度看,光航行是人类星际航行方式的首选,也必将是人类抵达阿尔法星的第一种航行方式。B.再过七年左右,新一代大功率激光器的研制就能够取得突破,那时人类就可以开始星际航行了。C.由于物质/反物质对冲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物质的潜能,反物质能源将被作为恒星际飞船的主要动力,所以星际飞船安装反物质发动机将是人类未来的必然选择。D.通过与文中所述的这几种恒星际航行方式的比较,可以感觉到传统火箭主要有速度和燃料两大不足。”相似的习题。分享到微信
使用微信扫码将网页分享到微信
作者:Tim Urban 翻译:ONES Piece 翻译计划 王沫涵
译者按:继钢铁侠伊隆 · 马斯克上月公布了 SpaceX 的巨型火箭之后,Wait But Why 又发布了一篇相关长文,根据作者与马斯克的对话,讲述了巨型火箭的来龙去脉,也展望了人类移民火星的未来。
本文延续了 WBW 的一贯风格,生动幽默,浅显易懂。另外,对于 SpaceX、马斯克或者航空航天创业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听下泛科技播客“迟早更新”第 24 期节目。
昨天,伊隆 · 马斯克在 2016 年国际宇航大会(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Congress)中登台演讲,公布了有关他们正在造的巨型火箭的一手消息。
几个月前,当 SpaceX 第一次宣布他们考虑在九月下旬动手做的时候,我突然想到或许可以利用一下老交情,因为 2015 年我跟伊隆和他的公司一起共事相处得不错(这之后我写了)。所以我联系了一下,问他们我是不是可以提前了解一些有关巨型火箭的消息,然后写篇文章。
他们说可以。
过了一会儿,我跟伊隆在电话上讨论火箭、时间安排、还有包含这一切在内的宏大计划。我们按照以往的方式开始聊。
我:你是伊隆 · 马斯克。马斯克:我是。
然后我提到了火箭。
我:去火星的火箭很大啊。马斯克:是的,很大。
我:要把人带去火星呢。马斯克:是有这样的打算。
我:让我去吧因为我不是一般人。马斯克:……
后来,我们慢慢深入地展开了一段神奇的对话,谈了谈 SpaceX 正在建造的疯狂机器以及相关计划。
好了,在正式切入正题之前——
这篇帖子只是有关 SpaceX 的故事之一;SpaceX 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神奇的故事,也是我去年花了三个月四万字想要描述的传奇。如果你真的想深入了解但还没有读之前的文章,那么我推荐先看那篇。文章分为三部分、五个网页:
第三部分:如何殖民火星(本文)
1. 第一阶段:怎么把东西送到太空
2. 第二阶段:太空旅行成本革新
3. 第三阶段:殖民火星
如果已经读过那篇文章但需要复习一下,或者只想了解大火箭然后继续好好生活的话,下面简短地介绍了事情的背景:
为了明白为什么巨型火箭那么重要,你必须先理解下面这个句子:
通过在火星建造一个一百万人自给自足的文明,SpaceX 意在实现人类多行星的生活。
接下来我们一步步地说。
为什么要有多行星的人类文明?
两个原因:
好玩,有趣。(这里有一段去年我,伊隆阐明了他的观点。)
把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不是个好主意。我们现在全部生活在地球上,也就是说,不管出于自然还是我们自己的技术,一旦地球不好了,我们就全完了。好比把一个珍贵的数码相册存在了一个不一定特别靠谱的硬盘里。这时候如果是你,你会聪明地把相册备份在另一个硬盘上。其实道理是一样的。伊隆把多行星生活看作是 “地球物种的人寿保险”。
为什么选火星?
金星靠不住,表面温度高得可以熔化铅,气压大得惊人,风刮得让人难以忍受。
月球上的自然资源太少,一天等于地球的 28 天、并且没有大气层在白天阻挡太阳直射、晚间对地面保温,一整天都没法活。同样,水星也是这种情况。
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只是伪行星的巨大气团。
木星和土星的一些卫星倒是有可能适宜居住,但是比火星更远、更冷、更暗,所以自然没道理考虑它们了。
冥王星甚至更远、更冷、更暗。所以不要再问我冥王星了。
然后就剩下火星了。火星也并不好。如果火星是地球上的某个地方,没人会愿意去的。但对比其他那些选择,火星太美妙了。虽冷,但不会冻死。虽然有些暗,但不会比地球暗到哪儿去。虽远,但也不是遥不可及。
火星上的一天跟地球的一天基本一样长,对人类来说很好,并且很适宜种植地球植物。火星的表面引力不算太低也不是太高(大约是地球引力的三分之一)。火星上有大量冰冻水以及适量的二氧化碳,这一点对于早期移居火星至关重要,对于未来把火星 “地球化”、把它改造为更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也非常有用。
总的来说,我们很幸运能有“火星” 这么棒的选择——如果放在其它太阳系里,我们很可能找不到。
为什么是一百万人?
因为伊隆觉得一百万人是在火星上创造自给自足文明所需人数的粗略估计。伊隆这样定义 “自给自足”:
即使不会再有来自地球的宇宙飞船,火星殖民地最终也不会灭亡——不灭亡需要一个巨大的工业基地,比在地球上建要难得多的工业基地。
换句话说,如果二号硬盘依赖于一号硬盘才能用,那么相册其实并不是真的被备份了,对吧?二号硬盘存在的意义就是如果一号彻底坏掉了,二号还能转危为安。
虽已有很多激动人心的原因可能导致地球这块硬盘 “坏掉”,比如小行星撞击、人工智能灭绝人类、特朗普搞死我们、ISIS 弄出什么恐怖的生化武器等,伊隆还提到了一些不太戏剧化的可能性,比如不再会有来自地球的飞船,仅仅因为地球文明不再有能力发送它们了:
飞船不能从地球飞去火星还有另一些原因,可能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能是地球变成了一个宗教国家,也有可能是地球文明慢慢退化,不能再承担自己的重量。埃及人曾经会建金字塔,后来却忘了怎么建。他们也不记得怎么解读象形文字,直到发现了罗塞塔石碑。
古罗马人也是这样,他们有室内管道系统,他们有高级的高架引水渠,可后来全部毁了。中国一度有世界上最大的远航船队,一路到达非洲,然后某个傻皇帝继位,觉得远航不好于是把船都烧了。
所以,我们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现在要跨过去的最关键的门槛是实现自给自足所需的人数和大量的货物。粗略估计大概需要一百万人和一千万到一亿吨货物。
换句话说,我们不要再耽搁了。
好,但是怎么把一百万人弄到火星上去呢?
选出下图中绿色的部分:
其实不难。如果我们能挑出地球上既想去火星、又去得起火星的一百万人,这就是未来一百万的火星殖民者。
然而,目前,黄圈很小,蓝圈还没有。
伊隆认为——这里我也比较同意——如果蓝圈足够大了,就不必管黄圈了。毕竟如果火星可以负担得起、安全,你也知道还能回来,许多人都会想去的。
难的是蓝圈。问题是这样的:
之前美国国会问过 NASA,把 5 个人的团队送到火星需要 500 亿美金。每人 100 亿。伊隆觉得如果想让蓝圈足够大,每个人去火星的成本应该是 50 万美金。也就是现在成本的两万分之一。
两万分之一。
就好比盯着汽车行业说,“现在一辆新本田要花大约两万美金。为了让这个行业活起来,我们需要把新车的成本降到一美元。”
所以这是什么鬼?
这个 “鬼” 是这样的:
试想,如果飞机运营的方式是:起飞飞往目的地,不落地,而是乘客跳伞着陆,然后飞机坠入大海爆炸彻底 “落地”。所以每架飞机是一次性的,如果还想坐飞机,需要再造一架飞机出来。
一张机票票价一百五十万美金。
太空旅游现在非常昂贵,主要原因是我们让火箭自毁坠入大海(或者在大气层焚毁)。
伊隆创办 SpaceX 的时候,下定决心解决这一难题。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考虑到之前没人做成过,包括美国和俄罗斯在内的国家花了几十亿尝试但也没有搞定。但 SpaceX 年复一年地琢磨这个难题,几经失败、不断尝试之后,2015 年底,他们做成了:
然后他们成功了一次又一次。现在他们成功的概率比失败要高。这是白天拍摄到的最近一次着陆的场景:
很快,之前已使用过、着陆过、飞行测试过的猎鹰 9 号将首次为 SpaceX 执行新任务,正式使 SpaceX 的火箭可被 “回收再利用”。
发射旧火箭只需要买推进剂(燃料和液态氧)以及做一些例行维护。这就使太空旅游的成本降低了一百甚至一千倍。
这之后我们还有 19/20 到 199/200 的成本需要砍掉。如果 SpaceX 可以一次性带一百人甚至更多(而不是国会跟 NASA 问过的五个人),成本会降下来一部分。剩下的部分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创新实现,比如在轨燃料补给(成本降低 5-10 倍)、在火星生产推进剂,这样就不用携带回程所需的推进剂了(成本再降 5-10 倍)。这些等一下再细说。
突然,票价不仅降到了 50 万美金一张,而且还有可能更便宜(伊隆说有可能降到 10 万美元一张)。你可能还没注意到,SpaceX 的创新正在革新太空旅游的成本——这一改变会打开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大门。当革新足够深入,SpaceX 将一百万人送到火星的愿景也许真能实现。
我们要去火星了。这周,SpaceX 就展示了能把我们送到火星的东西。
火箭相当震撼。让我觉得特别亢奋,我每周都能看见它。
伊隆兴奋了。当你了解了他正在造的巨型火箭是什么样子之后,你会明白原因的。
首先,让我们消化一下眼前的挑战。大家都说航天很难。迄今为止,只有几百个人到过太空,只有几个国家有太空发射的能力,太空游的历史散落着各种悲剧式的发射失败。把一个超级重、又复杂、且装满爆炸性液体的庞然大物在毫不出错的情况下发射上天穿过大气层确实非常难。
但是,我们所说的人类进入太空,事实上是进入近地轨道,距离地面高度 100 至 1200 英里。通常情况下,发射高度在 250 英里,不超过国际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唯一一次人类走得更远是 1960 年代为数不多的几个美国人登月,跨越了 25 万英里。
当地球到火星距离最近时,火星离我们有 3400 万到 6000 万英里远——约为月亮距离地球的 200 倍,国际空间站距离地球的 20 万倍。
一光秒多一点就能到月球。
而到火星需要超过三光分。
火星好远。
伊隆喜欢把地球到火星之旅比作横穿太平洋,如果用这个比例衡量,去月球相当于穿过英吉利海峡(去国际空间站也就是到距离海岸 177 英尺的码头)。继续用这个比喻的话,伊隆说:
向近地轨道或甚至月球发射的火箭基本上相当于渔船,如果跟一个要飞过 1000 倍远的殖民运输系统相比的话。
除此之外,如果只把几个人或一个卫星带到近地轨道还说得过去,但如果长途跋涉一直到火星,你想携带的远不止这些。也就是说,你得携带更重的东西,走得更远。将距离因子乘以有效载荷因子,伊隆解释说火星运输系统 “准确地说相当于世界现有发射运载能力的一百万倍。必须是这样。”
同时,火箭还要特别先进超前。伊隆说:
不仅更大,还更高效。关于火箭存在一种非黑即白的错误认知:火箭要么‘小而复杂’,要么‘大而笨重’。人们说的‘大傻助推器(big dumb booster)’行不通。我们需要巨大且智能的助推器。如果想要殖民火星,没有其他选择,必须让火箭又大又高效。
如果不好从上图中理解火箭有多大,我们来放个参照物。
或者这样?
不进入观众席的话,橄榄球场的对角线很难装得下它。还有这个:
摩天大楼的大小。或者就像伊隆所说,“目前为止最大的飞行物”。
昨天的演讲中,伊隆解释说这不是第一次先瞧瞧火箭可能长什么样,也不是艺术家模糊地描述火箭也许是什么样——这就是火箭的成型。这就是他们正在建造的火箭。
然而,SpaceX 貌似在火箭取名问题上正在经历一场存在危机——一开始叫 “火星殖民运输机(Mars Colonial Transporter)”,之后(因为火箭可以去比火星还远的地方)改名叫 “星际运输系统(Interplanetary Transport System)”。
然后在昨天的演讲中,伊隆说他们其实还没有最终决定叫什么名字,但具体实践火星处女航的宇宙飞船也许会叫 “黄金之心(Heart of Gold)”——也就是说名字还没起好。
所以,除非我知道了它的正式名字,我都会用伊隆曾用过的名字叫它:巨型火箭(Big Fucking Rocket,以下简称 BFR)。
巨型火箭真的超级大。400 英尺高,相当于 40 层的摩天大楼。40 英尺的直径,一辆校车可以被毫不费力地塞进去。它的重量比三个土星五号(Saturn V)还要重,能产生超过土星五号三倍多的推力——要知道执行过阿波罗计划的土星五号仍然是迄今为止人类建造过最大的火箭。
下图是把它跟其他一些火箭放在一起对比大小的样子:
如果按照火箭能带到轨道上的有效载荷(即货物和 / 或人)的公斤数来比较,差距会更加极端:
对比一下,SpaceX 无敌的猎鹰 9 号可以把 4 吨有效载荷运到火星,而重型猎鹰(Falcon Heavy)——即将成为目前最强的火箭——可以承载 13 吨有效载荷直抵火星。伊隆相信 BFR 一开始的有效载荷为几百吨,最终将达到一千吨。这个夸张的数字真的很难消化——想一下巨大的重型猎鹰的承载能力只是 BFR 最终火星承载力的 1% 多一点。
此刻需要澄清一下:我刚刚一直在说的巨型火箭事实上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个巨型飞船安在一个巨型助推器上。
巨型助推器
先说助推器吧。25 层楼高的助推器——也就是 BFR 火箭的部分——用伊隆的话说 “的确像个猛兽”。目前为止,这应该是最大个的助推器。按尺寸来说,肯定最大;按推力来算,更是如此。
在 SpaceX 的文章中,我讲过猎鹰 9 号的九台梅林引擎(Merlin Engine),每台都强大到可以把 40 辆汽车举到空中——如果加在一起也就是说猎鹰 9 号可以同时举起 360 辆汽车。重型猎鹰装有 27 台梅林引擎,可以将超过一千辆车举起穿过云霄。
而巨型助推器配有一种不同的引擎:猛禽(the Raptor)。
猛禽引擎的外观看起来很像梅林引擎,一个关键的区别在于:通过大量加压,SpaceX 使猛禽比梅林强大了三倍以上。
一台猛禽引擎可以产生 310 吨的推力——相当于举起 310 吨货物、或 172 辆车、或一整架波音 747 飞机。这就是一台猛禽的战斗力。
而巨型推进器上安装了 42 台猛禽引擎。
加在一起,推力能达到史无前例的 13,033 吨,足可以把超过七千辆车、或 50 架大型飞机送上太空。
巨型宇宙飞船
此外还有宇宙飞船——也就是 SpaceX 所指的星际飞船(Interplanetary Spaceship),我这里延续之前的习惯,叫它巨型飞船(Big Fucking Spaceship),这样更好玩。巨型飞船就是装在巨型助推器上面的又大又酷的东西(如果你看到这里迷糊了,提醒一下:巨型飞船加上巨型助推器就是我们一直说的巨型火箭)。巨型飞船的功能是运载人和货物抵达火星。它也将在火星上独立发射,带着想回地球的人回到地球。
巨型飞船的大小相当于 16 层的高楼,直径最大 55 英尺宽。除了能运载几百吨、最终一千吨货物以外,巨型飞船最初能承载搭载 100 人,伊隆相信人数能逐渐增加到 200 甚至超过 300——就像游轮一样。
有了九台猛禽引擎,它的发射推力比当今任何火箭都更强大——包括明年问世的重型猎鹰。一艘二级运载飞船能比最强大的一级火箭产生更强的推力,这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下面是近距离的截面图:
我问伊隆,乘坐飞船的感觉如何。他说:
嗯,你是在微重力下坐在一个巨大的飞船里。我觉得应该挺有意思的。你会在飞船里面飘来飘去。
在演讲的问答环节,他补充道:“绝对是很有意思、令人激动的体验,不可能拥挤又无趣。乘员舱准备就绪,你可以在里面玩失重游戏,飘来飘去,里面还有电影院、讲堂、小船舱、餐馆——一定很有趣。”
嗯,好,如果现在我上了飞船。一个零重力的游轮。景色是这样的:
如果你要坐飞船去火星,以下是整个流程:
1. 上船。巨型火箭会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 39A 号发射台发射——这里也是阿波罗宇航员出发的发射台。选择这里的原因是它建得相当大,因为没人知道以后会发射多大的火箭。到达发射台后,上塔、过桥,进入巨型飞船。
2. 起飞。系紧安全带,巨型火箭发射。几分钟后,一期巨型助推器分离,回到地球。你身在的巨型飞船继续航行,驶入地球轨道。
3. 在轨补给燃料。着陆地球之后,巨型助推器被扣上新的巨型飞船——里面装满了推进剂(液态氧和甲烷)。它再次发射,把装满推进剂的飞船带入轨道,并与你所在的飞船汇合。这两架飞船会像虎鲸握手一般对接,与此同时完成燃料输送。
燃料补给需要重复几次,直到你所在的飞船完全补足燃料。这个环节非常关键:一方面是为了降低航行成本;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速。人们一直以为到火星的旅程需要六到九个月,但巨型飞船只需三个月就能抵达。
4. 飞向火星。微重力下度过有趣的三个月,然后看见飞船里任何一个人都觉得烦。航行中,飞船用大量太阳能电池板供能的冷气推进器驾驶。
5. 进入火星大气层。该打开隔热罩了。
6. 着陆火星。笔直着陆,就像一级助推器着陆地球一样。
7. 开始火星生活,当然现在谁也想象不出。如果是在火星殖民的早期,你需要在那儿工作,帮助建造早期工业基地。这之后,想做什么都行了——研究、创业,或者只是探险。
8. 在火星上生产推进剂。这应该是火星上最早起步的重要工业之一。推进剂由液态氧和甲烷组成,因为火星上有大量的水(冰)和二氧化碳(火星大气层中的主要气体),所以生产推进剂会很方便、简单。将你一路乘坐的飞船装满推进剂,为返回地球做准备。相比从地球携带回程所需的推进剂,这样做能节省大量成本。
永远留在火星,或者回到地球。如果选择回来,你需要登上上一批到达火星的飞船。
垂直着陆地球。就像登陆火星时那样。飞船之后会进行例行维护,准备在两年后再返火星。
变成谁也忍受不了的那种人,每段对话都费尽心机找到突破口跟别人炫耀你在火星的经历。
任务完成。
下面这幅有些乱的图总结了全过程:
此外,下面这个视频生动形象地又总结了一遍:
所以这就是巨型火箭,以及详细的运作流程。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这一切怎样才能按部就班地实现。
回到现实。所以我们如何才能从 “这个潜力满满的酷火箭五年之后有可能发射” 到“我们是蒸蒸日上的多行星文明,有一百万人在火星上生活”?
一万次飞行。伊隆认为,若想让火星上的人口达到一百万人,巨型火箭需向火星飞行这么多次。
为什么是一万次呢?因为在大部分航行中,每次至少有一百人,乘客数量也会逐渐增加——可是还要考虑到每次有人飞往火星时,就会有人想要回到地球。
每架巨型飞船的底部都有一个巨大的货舱。伊隆觉得我们需要把至少一千万吨货物运到火星,从而使火星上的百万殖民自给自足;就像 SpaceX 所期待的,如果他们可以更快地把有效载荷提高到每次一千吨,那么一万多次飞行可以更快完成一千万吨的货物运输。
这一万次飞行什么时候开始呢?
我们看一下火星与地球的会合日程——也就是地球与火星相距最短的日子(也叫做 “火星冲日”)。因为地球轨道比火星小,地球公转更快——所以每 26 个月,地球会追上火星,它们几乎挨着彼此。这也是人类在地球和火星之间迁移的唯一时机。
我们现在距离火星比较近,因为上次火星冲日发生在 2016 年 5 月 22 日。所以,如果你像我一样,心里曾傻傻地默想过 “我擦有颗超亮的星星啊我得打开 Sky Guide App 看看这是哪个星球然后告诉我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他们也瞧瞧。可是跟以前一样,没人在乎,因为他们都不是什么好人”。
你一定知道整个夏天,火星的存在感极强,在夜空闪耀。一年之后,火星将在我们的另一端、太阳的另一侧,那时晚上我们完全看不到火星。
2016 年的火星冲日很特别,因为这是最后一个没人谈起的火星冲日了。
为什么呢?因为从下一次火星冲日开始,也就是 2018 年 7 月,SpaceX 会在每次火星冲日时向火星输送货物,想必那时一定会是个大新闻。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时间表可以暂定如下:
SpaceX 如何计划安排接下来的火星冲日
2018 年 7 月:向火星发射装有货物的龙飞船(由猎鹰 9 号发射、SUV 大小的飞船)。
2020 年 10 月:发射更多龙飞船,装载更多货物。
2022 年 12 月:BFS 的火星处女航。仅装载货物。这就是伊隆想要取名为 “黄金之心” 的飞船。
2025 年 1 月:BFS 首次载人飞往火星。
我们再回去再看一遍上一行。
2025 年 1 月:BFS 首次载人进行火星飞行。
你 get 到这个点了么?
如果一切按照计划进行,八年之后人类将重登火星。
然而现在却没人讨论这件事。
图片来源:
但人们一定会的。随着龙飞船陆续抵达火星,接下来的几年里会掀起铺天盖地的讨论。而当 2022 年 BFS 发射、飞往并着陆火星时,舆论的高潮必定会到来。不会没人关心的。
之后,第一批宇航员被宣布并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从而激起更加热烈的讨论。人们欣赏他们的勇气,因为每个人都知道有可能发生意外,宇航员没办法活着回来。
然后,2024 年,宇航员们将开启三个月的旅程,每天都会登上头版新闻。当他们落地火星时,地球上所有人都会目不转睛地关注着。1969 年的那一幕将再次出现。
这一切真的正在发生。
伊隆不喜欢人们问他有关第一次航行以及人类首次登陆火星的问题。他解释说,这不是人类可以引以为豪的成就。他很快指出,“人类登月曾让我们超级振奋——但是我们的月球基地在哪儿?”
换句话说,仅仅为了有东西可以吹嘘,跟火星打个招呼就撤退并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实现整个愿景,在火星上真正建立起一个完整且可持续的文明。
是的,这些都没错。但我还是期待 2025 年。到时候会超级有意思。
总之,下一个火星冲日会在 2027 年再次来临。这一次,如果一切按计划展开,多架 BFS 将踏上飞向火星的征程,将比 2025 年时搭载更多乘客。
2025 年抵达火星的飞船——探路火星的五月花号——将返回地球,送第一批火星开拓者回家。他们是国际英雄,将享受人们热烈的庆祝和赞扬。而传奇般的飞船将在航空航天博物馆里安享余生。
同时,我们也将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见证一组飞船抵达火星。这批搭载的乘客将接过 2025 年第一批乘客的任务,继续在火星拓荒。早期的火星殖民者挑战重重,跟一般的早期殖民者没有两样,甚至比他们更加艰难。
他们不仅真的需要从零开始——比如挖矿、采石、提炼;建第一个有医院、学校、温室农场的地下村庄;建设一套庞大的管道系统,把水输送到村庄里;建立第一个生产火箭推进剂的工厂——而且这些人无论去哪里、做什么都必须穿着太空服,熟识的一切人与物都已远离他们,化作夜空中的一个暗淡的小蓝点。
虽说很难,但对于世界的开拓者来说,这些代价是值得付出的。伊隆说:
在地球上,24 小时以内你能到达任何地方。地球上已不存在有形的边界了。现在,太空就是边界,所以太空会吸引一切具有开拓精神的人。
图片来源:
2029 年 4 月,SpaceX 将向火星发射一组更大规模的飞船、乘客和货物。这一次,人们很有可能不会再那么关注了。到 2029 年,我们应该会习惯火星上有人类生活并且每 26 个月会发生一次双向的大型迁移。
逐渐发展的火星殖民地将持续吸引爱冒险的人——也就是那些通过展览了解十五、十六世纪大航海时代,并且向往参与其中的人。我问伊隆小规模的殖民地怎么发展、演变,他说:
可以把火星殖民地想象成一个从受精卵开始,一步步分裂、分化的有机体。所以它不可能始终一成不变,就像第一块殖民地詹姆斯敦不能代表现在的美国一样。同理,火星也是这样——火星会重新定义什么是‘新世界’。
、2035 年的火星冲日将会把更多人送到新新世界。到那时候,萌芽中的火星市会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会关注推特上最受欢迎的火星记者的推送,了解火星上都发生着什么。我们会追火星第一档超火的真人秀。有些人也会问:“趁着还没太老,我要不要报名去火星呢?”
2025 年,火星上会有 10 万人。
你儿子所在的公司也许会有火星分公司,他有可能跟几个同事道别,因为他们要去火星工作 52 个月。他对你说,他不想去因为他不想把上九年级的女儿从她的生活和朋友中带走。但他说,女儿在申请一个 17 岁到 23 岁去火星学城市规划的大学项目。
你有些担心,即使没有必要担心。你只是想起了最初去火星还是有风险不安全的,你还不能完全适应去火星的事。另外万一她说不回来了,怎么办?
2065 年,初到火星的日子仿佛很原始、很简陋。在最初几次火星移民中,只有几架飞船到达火星,每架只有 100 个乘客。起初去火星还贵得离谱,三个月才能到,而且火星上的工作也仅限于为数不多的几个很累人的行业。
2065 年,每次火星冲日中都有超过一千架飞船奔赴火星,每架承载超过五百人以及几千吨货物。每两年就有 50 万人去火星,不到 5 万人回到地球,因为随着飞船越来越多,每次地球到火星的移民数量也逐渐增长。
现在从地球到火星只需 30 天,以 2016 年美元的汇率只要 6 万美元——大多数人之后凭着火星上高收入的工作轻松赚回票价(火星上劳动力短缺,因为早期的火星城市仍然要扩张,此外还要建立新城市)。
大多数人记忆中的早期火星殖民地都跟 SpaceX 有关——因为迁移由 SpaceX 或它的货物客户出资实现,雄心、创新、勇气激励他们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但现在,十几家公司做着火星移民的生意,上百家公司着力于火星发展及创业。从地球去火星的交通就像现在买机票、火车票、汽车票一样轻松——乘客买票就行。十年之后,2074 年的移民使火星人口达到了一百万。两个世界简单庆祝了一下,因为取得了等待已久的里程碑般的记录。
其实大多数人都不会察觉期间的变化。
以上全部内容都是基于我跟伊隆电话聊天时他说过的话。有些是他脱口而出的数字——比如上一段,他就说过,“我希望我们开始后的 50 年里能有一百万火星移民。”
除此之外的都是基于他的预测,我推断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一切都是以现实作为依据的。说回可能会搞砸的原因,伊隆列出了一些(比如第三次世界大战),其中他最担心的之一就是如果他不幸挂了,SpaceX 可能会被某个想要榨取公司利益的人接手,而不是保持专注于火星文明这一使命。
但如果 SpaceX 可以成功地启动火星计划,伊隆觉得这件事的伟大之处不会仅限于它本身,还会为人类开创许多新的可能性。他说:
大局不只包含了像备份硬盘一样地给地球寻找候补,而是真的把人类变成多行星物种。基本上我们想做的就是打通一条通往火星的常用运货通道。因为星际商贸具有促进经济的强制作用,就会有资源和资金来显著改善太空运输科技,我觉得那时整个计划会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我所说的听上去可能真的很疯狂,但只要我们成为跨行星文明,这些只是最终结果的一小部分。
拿欧洲的海运举个例子。以前,只需要横渡地中海的时候,船都很弱——没法穿过太平洋。所以做贸易主要使用短程船舶。没有强制作用,海运技术就不可能突飞猛进——从凯撒大帝时期到哥伦布时期海运就没什么变化。
1500 年之后,还只停留在横穿地中海的水平。但只要出现一个原因需要跨越大西洋,海运技术就会有显著的进步。殖民美洲就促进了这种进步。
SpaceX 员工觉得只要我们拿下火星,太阳系其他行星也不在话下。所以,SpaceX 不仅做了 BFS 在火星骄傲伫立的图,还准备了 BFS 飞往木星:
飞往土星。
将人类探索者带到遥远的卫星。
SpaceX 一直在计划怎么能实现任何人在广袤太阳系里说走就走。各个方向都不存在有形边界,一个探索的黄金时代就要到来。
本文原载于 ,作者 Tim Urban ,由 ONES Piece 翻译计划 王沫涵 翻译。
题图来源:
全新爱范儿 App 现已适配
Android 及 iPhone
使用微信扫码关注爱范儿微信公众号
关注爱范儿微信号,连接热爱,关注这个时代最好的产品。
想让你的手机好用到哭?关注这个号就够了。
关注玩物志微信号,就是让你乱花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中移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