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死亡游戏视频南京游戏 为什么会让人自杀

为什么这种邪恶的自杀游戏能够控制青少年_网易新闻
为什么这种邪恶的自杀游戏能够控制青少年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为什么这种邪恶的自杀游戏能够控制青少年)
在5月之前,“蓝鲸”只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是一些南京人对于自己城市的昵称,是一个中国知名的财经记者工作平台,是腾讯云旗下的一个服务品牌。微信指数和百度搜索指数均显示,“蓝鲸”“蓝鲸游戏”等从5月起突然成为中国互联网上的热词。然而如今,“蓝鲸”却与死亡关联在了一起。无论是微信指数还是百度搜索指数,数据都在显示,“蓝鲸”“蓝鲸游戏”等从5月起突然成为中国互联网上的热词,与之伴随的词汇往往都是“死亡游戏”“紧急提醒”“千万留意”等。百度指数分析,“蓝鲸”“蓝鲸游戏”呈现与“俄罗斯”“死亡”等词汇的高度相关性。事实上,带有邪恶意味的“蓝鲸游戏”曾在今年3月初短暂地在中国舆论空间里呈现一个极小的波峰,当时中国媒体报道了俄罗斯等国出现了名叫“蓝鲸”的自杀游戏。但当时源自国外媒体的报道并未在中国舆论场泛起多少涟漪。直到5月以来“广东共青团”“浦东青年”“重庆网警”等带有政府属性的微博微信,如烽火传讯般不断向公众示警,警惕这个来自国外的危险网络游戏。随即各大网站均加强了相关关键词的屏蔽,截至5月12日,已很难再在贴吧、QQ群中搜索到“蓝鲸”或其变种“4:20叫醒我”。甚至连网民对于“死亡蓝鲸”游戏以二次元方式对抗的“快乐蓝鲸”游戏,也被压缩在很小的空间之内。各大媒体都在呼吁网友对“蓝鲸游戏”群进行举报。何谓“蓝鲸游戏”,简言之,该游戏以“做任务”的形式诱导参与者自杀。一般认为,它最先出现在俄罗斯。参与这款网络游戏的玩家会被配置给一名“主人”,这个“主人”每天会给玩家布置一个任务,玩家须在50天内完成各种自残任务,包括在半夜醒来然后割伤自己。该游戏的任务是不断升级的:1、每天凌晨4:20起床,2、看一整天恐怖电影,3、在胳膊上用刀刻出鲸鱼图案,……社交媒体上流传很广的一张漫画,提醒网友警惕“蓝鲸游戏”。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朱逸溪医生在了解了“蓝鲸游戏”相关信息后,非常明确地指出,该游戏确为“精神控制”。它让人联想到英剧《黑镜》,在“闭嘴并跳舞”(Shut Up and Dance)一集里,主人公在一台植入病毒的电脑上浏览了色情网站,因此为人胁迫,干下种种违法乱纪之事来。朱逸溪医生指出,精神控制不止是简单的说教,一定是通过行为模仿来达到,“行为有一个升级的过程,从低到高。低度伤害,青少年会觉得刺激、新鲜,由此打开一扇门。”当病态的“蓝鲸游戏”进行到最后一天,幕后“主人”就会命令参与者自杀。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先研究了自然界中神秘的鲸鱼自杀现象,至今鲸鱼的这种行为仍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而在多国语言里,“蓝色”含有忧郁、悲伤的意义,朱逸溪医生说,“蓝鲸游戏”植入了一个很契合的念头,“鲸鱼,一条孤独的鲸鱼,游戏名实现了群体无意识,参与者某种程度上已经被催眠了。”2015年,“蓝鲸游戏”出现在俄罗斯最大的社交网站VK上,它很快演变成多个变体,包括“4点20叫醒我”“深海鲸群”“F58”“静谧的房间”等,在俄罗斯警方对其查封前,流行于俄语网络空间的泛“蓝鲸游戏”订阅者超过20万人,参与者遍布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独联体国家,大多数均为初高中生。今年2月,两名俄罗斯少女的蹊跷死亡引发网络恐慌。15岁的俄罗斯少女尤利娅,在2月的一天,突然从一座工业园区的公寓楼顶纵身跳下。在离开这个世界前,她在自己的INS上留下了“结束”的字样,并配上了一张蓝鲸的图片。尤利娅在自己的INS上留下了“结束”的字样,并配上了一张蓝鲸的图片。 图片来自俄罗斯《西伯利亚时报》。俄罗斯警方随后发现,在尤利娅自杀前的一段时间,她总会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中发布一些诡异、阴郁的语句。“你有没有觉得自己……越来越没用了。”“我像一只鬼……”就在尤利娅自杀的同一天,她的朋友,16岁的维罗妮卡也选择用“跳楼”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尤利娅和维罗妮卡,她们长得都很美,也有些像。究竟是什么让她们选择在最美好的年龄,终结自己年轻的生命?俄罗斯警方发现,两人同属于一个名为“死亡小组”的网络社群,“蓝鲸”是这个群体的图腾,也是这个游戏的代号。据俄罗斯媒体统计,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期间,全俄境内发生的130起少年自杀事件中至少有80人的死,和“蓝鲸”有关。俄罗斯媒体在报道中描述:“这些孩子的家庭条件都不差,但生活空虚,性格较为孤僻。”这些组织者的言语充满戾气,说女孩子“肥婆”,说男孩子是“吊丝”。并质问这些青少年:“这种无聊的日子你还打算过多久?”少男少女如着魔一般的相继自杀,甚至引起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重视。由普京直属领导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
)参与了对“蓝鲸”的调查。并在去年逮捕了21岁的菲利普·布德金。他被指控在社交媒体上组织了八个“蓝鲸”组织,并诱导青年们自杀。可怕的是,布德金虽已被捕,“蓝鲸游戏”仍在继续,它像瘟疫一样,已经藉由社交网络从俄罗斯传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英国、阿根廷、墨西哥等在内的多国都发布警告,提醒家长对孩子在网络上的行动多加注意。英国媒体也开始对“蓝鲸游戏”进行报道。事实上,近年来在全球社交媒体上,与“蓝鲸游戏”类似的击鼓传花型游戏层出不穷,这些游戏往往在外界看来不可理喻,却极易受到各国青少年群体的追捧,比如同样发端自俄罗斯的喝酒点名游戏,玩家直播自己喝干一瓶伏特加的过程,然后再点名下一个玩家,该游戏同样造成多地青少年酒精急性中毒事件。朱逸溪医生分析,这种往往被冠以“勇气”“男子汉”“胆识”等字头的网络游戏,迎合青少年群体渴望群体认同的心理。细心网友发现,在中国社交网络上,也出现了类似“4:20叫醒我”的群。因为“蓝鲸”的50项挑战任务中,有一项是每天4:20起床。《北京青年报》记者此前在调查中发现多个疑似“蓝鲸游戏”的聊天群组,有昵称为“蓝鲸会长”的用户发布消息称,“这是搏命的游戏”,要“参加五十天”,但称“不用自杀”,要参与者“好好说说自己的感想”。QQ安全中心发布对于“蓝鲸游戏”的警示公告。自5月8日下午开始,腾讯QQ平台和百度方面已开始查删带有“蓝鲸”等关键词的群组和贴吧,截至8日晚,《北京青年报》此前添加的数个QQ群组中,已有4个被“永久封停,不能使用”,并通知称“系统将会自动解散群聊”,而在贴吧中检索“蓝鲸游戏”,也不再有相关显示。不过这并不代表这一游戏已被清除干净,一些组织者将群名包装成热播电视剧的名字,如“欢乐颂”等继续活动,而且还增加了群管理员认证,要求入群人员提供个人信息,比如女参与者需要发送手持身份证拍摄的裸照,男性则要发送家庭地址,并不断威胁中途退出就会公布照片或“根据地址追到家里”等。朱逸溪医生说,“裸照这种事对于这个年纪的女性足够厉害了。”他认为,在“蓝鲸游戏”的游戏过程中,“其实可能放弃的人更多,自杀还是少数。”“走到自杀这步一定已经无意识了。前期的害怕还是有的,但这个游戏巧妙的地方就在于是伤害自己而不是别人。自我挑战,感知危险的能力就会下降许多。”朱逸溪医生分析,“蓝鲸游戏”非常极端,“直接预防这个游戏有难度。而这个游戏却又特别了解青少年心理。”有关部门提醒,“蓝鲸死亡游戏”这类行为已经涉嫌组织、教唆他人自杀自残,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发现“蓝鲸”“4:20叫醒我”等字眼的社交群请报警。举报的渠道有很多,可以拨打110反映给网警,也可以投诉给网站(一般正规网站都设有投诉按钮),还可以向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12377.cn)举报,举报电话:12377。朱逸溪医生也给家长们提了些建议:“父母多与孩子互动,自然会发现问题。到了青春期,孩子会主动回避,这是难点。其实青少年大部分是小问题,完全可以比对家长自己的成长过程,什么厌学啊,早恋啊,这些都不是大问题。思想才是大问题。我自己作为父亲的感受,对孩子全接触,全了解,但不说,不让孩子知道我知道,他就不会太防着我。”他说,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突然精神恍惚,甚至失常,“最好还是要找精神科医生。”朱逸溪医生还建议,要对“蓝鲸游戏”的组织者进行管控,因为这些人都是“高级的反社会性人格”。正当全民都在抵制这款死亡游戏时,国外网友“happywhalee”在社交平台INS上发起了抵制“死亡蓝鲸”游戏的“快乐鲸鱼”(happy whale)游戏,并为游戏设置了50个挑战目标。在这个“停止死亡蓝鲸,开启快乐鲸鱼”游戏中,玩家需要完成50个与乐观和快乐相关的任务。游戏还声称,这50个任务并非需要全部完成,而且不需要按照游戏的顺序可以进行前后调整。这50个任务只是给玩家提供一个更适合自己的指导意见。国外网友“happywhalee”在社交平台INS上发起了抵制“死亡蓝鲸”游戏的“快乐鲸鱼”游戏。“你是一个极度具有创造性的人,没有什么能在快乐的路上阻止你。”国外网友happywhalee游戏声明中写道。根据“快乐鲸鱼”游戏规则,“玩家”需要完成50项任务,前10个任务如下:1、照镜子并对自己说:“我很漂亮,我可以完成任何事情”。2、和与你相遇的人打招呼。3、做一些好事。4、帮父母做家务。5、和孤独的人聊天。6、夸赞人们。7、让一个人因为你而微笑。8、给朋友画一幅画,或者为朋友做点其他事情。9、让其他人也参与到这个游戏里。10、在公开场合向别人评价一个你认为美好的东西。终极目标是:永远用乐观的态度思考问题。当你认识新的朋友时,不要聚焦他们的缺点,要聚焦他们做了什么正确的事。不要悲观思考,要思考你做了什么正确的事情,从坏事情中发现好事情。除了国外社交网站的这股清流外,中国网友也在微博上晒出了中国版蓝鲸游戏。@江苏网警称,“这才有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样子”。@江苏网警称,“这才有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样子”。这款“四点二十叫我起床”的游戏是“蓝鲸游戏”的改编版,同时也设置了50个游戏任务。1、你准备好玩这个游戏了吗,一旦确认,不得退出。2、4:20起床看语文书。3、在胳膊上画出三个反比例函数;4、做一张北京的中考卷。这是你的入门考试。5、如果你准备好成为一头鲸鱼,酒吧(应为“就把”,文中多处出现错别字,下同)送东阳马生序(初)/孔雀东南飞(高)背诵一篇(应为“遍”)。……据说全部完成,能让人成为好学生。经媒体调查,此群的群主是一名即将中考的15岁女孩,从她的“说说”中透露的信息来看,她知道这是来自俄罗斯的自杀游戏,因为身边都是即将中考的朋友,为了激励自己学习而将游戏改编成了“学习版”。由于目前QQ强制解散了含有“蓝鲸”和相关关键词的群,目前该群已被解散。
(原标题:为什么这种邪恶的自杀游戏能够控制青少年)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俄罗斯死亡游戏潜入中国 蓝鲸游戏怎么玩为什么会让人自杀?(2)_游戏花边_海峡网
您现在的位置:&&&&
但是,据都市传说、假新闻考据网站Scopes消息,这些案例暂时只能证明有自杀倾向的人们都加入了同一群组,而没有证据能直接证明是&蓝鲸&直接导致了他们的自杀行为。
据每日邮报此前报道,该游戏经网络从俄罗斯传到世界其他国家。包括英国、阿根廷、墨西哥等在内的多国都发布警告,提醒家长多多注意孩子的网络社交。
&蓝鲸&游戏的参与方式布满陷阱:参与者须将个人信息发送给&组织&,包括家庭地址、联系方式甚至裸照,发送隐私信息的目的是防止&叛徒&出现。如果将秘密说出去或者放弃完成任务,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将会被公开。
俄罗斯媒体透露:发送假地址是无效的,&组织&保留有用户原始IP,可以轻易查到真实住址。
加入后,组织会找专门&管理员&负责管理参与者,也意味着正式加入了50天挑战游戏。
每日任务通常以自我封闭、自我摧残为目的。
微信搜索并关注科技讯公众账号:kejixun 更多精彩,早知道!
责任编辑:林航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 举报邮箱: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C)2016 海峡网(福建日报主管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号-2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友情链接: |「死亡游戏」的可怕之处,在于把自杀意念一步步变成行动
回答来自:
如何看待俄罗斯死亡游戏《蓝鲸》?
简单心理,只提供高质量的心理服务
我们都知道,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远远高于自杀企图,而自杀企图的发生率又远远高于自杀死亡。「蓝鲸游戏」让人感到害怕的地方,就是很多青少年通过完成游戏任务,将他们可能存在的自杀意念转变成了行动,最终实现了自杀行为。
哪些自杀意念在什么条件下会转变成自杀企图或者自杀,哪些自杀企图在什么条件下又会转变为自杀死亡,目前相关的研究还不是非常充分。小编暂且从「自杀人际理论」出发,不成熟地解释一下蓝鲸游戏,欢迎大家来讨论。
心理学家 Joiner 最先提出自杀的人际关系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实施自杀行为需要具备以下三要素:受挫的归属感、知觉到的累赘感和习得的自杀能力。
受挫的归属感包括孤独感和相互照应关系缺失。
知觉到的累赘感是指一种认为自己给别人“拖后腿”的错觉。知觉到累赘感的人通常认为自己的存在是家庭、朋友、社会的负担,于是萌生了“我死了对家庭、朋友和社会更有利”的想法。
这前两者构成自杀愿望,习得的自杀能力包括不怕死和不怕痛(对死亡痛苦的超强忍受性)两个方面。简单的说,只有当个体同时具备了强烈的自杀愿望和习得了自杀能力的情况下,他才最可能实施自杀行为。
蓝鲸游戏通过一次次任务的发布,例如在手臂划出伤口,说出自己的死亡日期并接受它等等,一步步强化青少年的自杀意图和能力。而游戏对于死亡的浪漫化和美化(像一条蓝鲸游入深海),也同样可能会使相对脆弱的青少年产生错误的想法,认为自杀可以解决某些问题。
此外,已成功实施自杀行为的参与者,对于正在参与游戏的青少年来说,是一个模仿的对象。他们可能被给予了勇气,可能看到了可重复的步骤,从而进行效仿也实施了自杀行为。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维特效应」。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讲述了一个青年失恋而自杀的故事。在小说出版以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很多青少年都模仿维特的自杀行为。后来就将这种模仿报道的自杀行为称为维特效应。
研究数据显示,大众媒体对于自杀的报道,引发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自杀数量在 10 天内逐渐攀升。如果自杀者是名人(例如最近的台湾作家林奕含),相继报道导致的负面影响和诱导效应更加明显。玛丽莲梦露和张国荣自杀之后,所引发的多起自杀事件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
小编最早是几周前在微博上看到「蓝鲸游戏」的相关报道,之后就看到各个平台对于这个游戏的讨论层出不穷。希望大家在讨论相关事情时,尽量避免对自杀做感性的描述,理性讨论背后原因,尽可能的减少可能会存在的不良影响。
自杀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是很多因素相互作用,不断累积发展的结果。自杀行为的形成不是一时的或短暂的,而是经历了一个过程。不论是自己还是周围人出现了自杀意图,都请不要忘记求助!
参考文献:
杜睿, & 江光荣. (2015). 自杀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及研究展望. 心理科学进展, 23(8), .
李建良, & 俞国良. (2014). 自杀的人际关系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2(1), 126-131.
「知乎机构帐号」是机构用户专用的知乎帐号,与知乎社区内原有的个人帐号独立并行,其使用者为有正规资质的组织机构,包括但不限于科研院所、公益组织、政府机关、媒体、企业等。这不仅是知乎对机构的「身份认证」,更是涵盖了内容流通机制、帐号规范等全套帐号体系。和个人帐号一样,机构帐号开通不需要任何费用,同时也受社区规范的监督管理,并要遵守相关协议。目前机构帐号入驻采用邀请制。您可以通过
来了解更多机构帐号信息。
客官,这篇文章有意思吗?死亡游戏蓝鲸50个指令为何会让人自杀?
  6月5日消息,蓝鲸游是什么?死亡游戏蓝鲸50个指令为何会让人自杀?俄罗斯蓝鲸游戏,是一款名副其实的死亡游戏,参与其中的人,都会在最后选择自杀,实在是恐怖至极,到底什么是蓝鲸游戏呢?死亡游戏蓝鲸一共有50个任务,要做的事情就是逐一完成相应的50个任务,并且在最后选择自杀!
  蓝鲸,是一款俄罗斯死亡游戏,目前已经有至少80名俄罗斯青少年因此自杀,而且这个游戏还在向世界扩张。
  通过社交,它从俄罗斯传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中国、英国、阿根廷、墨西哥等在内的多国都发布警告。
  这款网络死亡游戏要求青少年在50天内完成一系列挑战,包括在半夜醒来然后割伤自己。每天完成一个任务,然而最后一个任务就是结束自己的生命。
  微信搜索并关注科技讯公众账号:kejixun 更多精彩,早知道!
责任编辑:李俊红
* 声明:本文章为网友上传文章,如果存在出处、来源错误,或内容侵权、失实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代表原媒体及作者观点,不代表比特网立场。
猜你感兴趣|||||||||||||||||
江苏少年迷上“蓝鲸”死亡游戏 从自残一步步玩到自杀
扬子晚报网
  原标题:退学少年迷上“蓝鲸”死亡游戏 从“自残”一步步玩到自杀
  “蓝鲸”游戏是源于俄罗斯的一种网络死亡游戏,要求参与者在50天内完成种种自残行为,最终完成自杀任务。日前,常熟一名17岁少年就迷上这款拿自己生命开玩笑的荒唐游戏,在他人的“鼓励”和“指导”下,一步步从自残玩到差点自杀,幸亏常熟市公安局海虞派出所民警及时发现,将其解救。据悉,这是我省第一次发现参与“蓝鲸”游戏差点自杀的案例。 通讯员赵鹤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于英杰
  17岁少年的“雨季惊心”
  父母离异,退学男生郁郁寡欢加入“蓝鲸”
  小付(化名)今年17岁,这个年龄原本是在课堂里认真学习的大好时光。可因为父母之间的关系很差,对小付漠不关心,他完全没有学习的心思,不久就退学了。退学在家的小付整天无所事事,父母也不与他沟通,他渐渐变得郁郁寡欢起来,只能通过网络聊天来寻找慰藉。
  压垮小付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家中出现了,他的父母离婚了。父母离婚后,小付跟着父亲生活,而父亲没把他带上正轨,常因一些琐事批评他。小付心中的郁闷越发加深,开始萌生了自杀的想法。
  有了这个念头,小付就经常上网去浏览关于自杀的网页。今年初,小付通过QQ搜索加入了一个相约自杀群,里面有好几百人,都是聊关于自杀自残的内容,还把所谓的自杀自残称为完成“蓝鲸”游戏任务。
  据了解,小付是以一个女性的虚拟身份加入该群并进行网络聊天的,群里其他人以为他是一名女生,甚至要看他的裸照。不过,开始小付只是跟着群里的人聊聊天,并没有理会这些,也没付诸什么行动。
  群友怂恿下,他连续10多次接受自残任务
  危险从今年4月27日开始。小付加入的群里有一个QQ名字叫“林静”的人添加小付为好友,开始私聊,并怂恿小付“做任务”。
  所谓的“任务”,就是“蓝鲸”游戏中提出的自残,用刀割自己的身体,然后定下生命倒计时,说距离自杀还有多少天。没想到,小付竟然同意了,他按对方指导开始“做任务”,第一次的任务是用刀划破左手背。小付找了一把美工刀忍痛在手背上划下,一道长约2厘米的伤口出现了,鲜血也流了出来。这时的小付感到一丝快感,完全不顾出血的伤口和疼痛,还拍了照片传给对方。就这样,小付又陆续做了10多个任务,每次都拍了照片传给了对方。
  据了解,见到小付每次做任务传来的照片,“林静”都会鼓励并赞赏他的行为。10多天时间里,小付做了很多任务,用刀在左手小臂上划出“死了”的字样,还有在右手小臂上划了“154”这个阿拉伯数字的字样。除了两只手外,他还用美工刀在右大腿正面上划出“四刀是”字样,在左边大腿上划的则是“蓝鲸”二字。
  在小付“做任务”期间,那个网名叫“林静”的QQ因为被封号,对方于是在5月16日更换了另外一个叫“请叫我54”的QQ,继续教小付“做任务”。
  “终极任务”降临,竟是让他绑上石头去跳河
  随着“任务”的步步深入,终极时刻来临。小付完成10多个自残任务后,对方通过QQ私聊下达“终极任务”:用绳子在身上绑着石头跳河自杀。
  或许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在告别这个世界的5月23日晚上,心情复杂的小付喝了不少酒,准备好绳子,打算用绳子把石头绑在身上去跳河。但是,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阻止了他的自杀行动。
  5月24日上午,当地公安机关网络巡查时,发现了小付想要自杀的线索,立即展开营救行动,并很快找到了小付,劝说小付放弃自杀的念头。在民警的耐心劝导之下,小付暂时放弃了自杀的念头。他明确表示,如果不是民警及时找到他,他当天晚上会继续自杀。
  目前,小付的思想状态暂时稳定。民警表示,要想让他彻底放弃,肯定还需要一段时间。据了解,小付的家长得知孩子的疯狂行为后非常震惊,他们感谢警方的及时出现,表示一定会加强对小付的关爱。当地公安机关也安排专人定期与小付谈心,了解他的思想动态,争取尽快解除他的“心魔”,帮助他真正回归。
责任编辑:吴章勇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死亡游戏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