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智能硬件产业联盟能成为热潮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金川集团
· 天津优量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四川四美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 德国巴斯夫· 上海中兴派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四川能宝电源制造有限公司· 安徽天翔集团
· 四川四美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 江苏富朗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
· 成都市一电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
· 无锡新光粉体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东丽化学
· 多氟多(焦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猛狮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科能锂电有限公司
·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 深圳市新嘉拓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比亚迪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深圳市德赛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猛狮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东皋膜技术有限公司· 松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G大中华地区代理)
· 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妙盛新能源有限公司
· 成都鼎恒新能源有限公司· 杭州五星铝业有限公司
· 西安物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旭龙昇电子有限公司
· 湖州创亚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广东九九华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成都晶元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重庆乌江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威海东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湖南中锂新材料有限公司· 波士顿电池公司
· 深圳市海盈科技有限公司· 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宁波麦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四川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多氟多(焦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成都兴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华西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 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省福斯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东莞市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天津斯特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华西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倍斯特电源有限公司
· 佛山市金银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沧州明珠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奥冠电源有限责任公司
无负极电池能否颠覆电动汽车及智能硬件产业格局?
【导读】未来两到三年,全球智能硬件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亿至500亿美元。同时,根据市场调研公司Juniper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仅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就可达到15亿美元以上,到2018年将达190亿美元。
& & 毫无疑问,智能硬件的热潮正在到来。倘若智能硬件必需的问题得到解决,智能硬件产业是否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苹果、谷歌到BAT,从国外到国内,互联网企业进军智能硬件市场已经成为风潮,甚至有业界人士认为,2014年是智能硬件行业的爆发元年。据预测,未来两到三年,全球智能硬件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亿至500亿美元。同时,根据市场调研公司Juniper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仅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就可达到15亿美元以上,到2018年将达190亿美元。  制约智能硬件更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电池技术,最近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取得革命性突破。新研发出来的“无负极电池”将颠覆沉寂了20多年的传统锂电池行业,并有望在未来1-2年内投入使用,使得智能手机变得薄如卡片,手机待机时间和电动车续航里程翻翻,而且电池价格变得更低。  这种第三代锂电池使用一种超薄到近乎没有的金属负极和更加安全的电解液。根据美国权威的独立电池测试实验室A123
公司今年十月份的验证,它的2Ah产品原型的能量密度达到了每升1337瓦时(Wh/L),这超过了目前苹果、三星,小米和电池能量密度的2倍,这一项成果突破了目前世界最高记录,还获得了包括美国R&D100
奖(科技创新的奥斯卡)和美国能源部清洁能源奖等一系列知名的科技创新奖项。  该技术由MIT的胡启朝博士和唐纳德.赛德维(Donald
Sadoway)教授共同研发,在学校的孵化下,两位科学家还带领一支MIT的创业团队组建了麻省固体能源公司(SolidEnergy),以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并获得了MIT相关专利的全球独家使用权。该公司2013年获得了450万美金的A轮融资,投资者包括新加坡的淡马锡等。  根据花旗银行的最新报告,2014年全球可充式锂电池市场高达210亿美元,其中120亿美元来自于消费类电子产品,35亿美元来自于  电动汽车。保守估计,2020年全球可充式锂电池市场达到350亿美元,包括147亿美元来自于消费类电子产品,100亿美元来自于电动汽车,平均每年增长10%。随着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智能硬件,实际的锂电池市场会远远大于这个保守估计。  唐纳德.赛德维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电池专家,是2012 年时代周刊评选的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0
人之一,他此前的电池项目曾经得到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的支持。胡启朝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是2012 年福布斯评选的全球30 位30 岁以下杰出科学家之一。  根据美国能源部的定义,第一代锂电池使用石墨负极,最多能达到600 Wh/L的能量密度; 第二代锂电池使用硅负极,最高能取得800
Wh/L左右的能量密度;第一代和第二代都属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而第三代锂电池将使用更高能量密度的金属负极甚至做到无负极,能超过1000 Wh/L
的能量密度。  专家表示,尽管过去20年间各类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现在新型智能手表的计算能力比阿波罗登月飞船的都要强大,然而最普遍的可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技术却一直停滞不前。  “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池技术的进步。当前全球诸多电池技术的创新预示着这个进程会加快,尤其是如果能出现颠覆性的电池技术,整个电动汽车产业格局和商业模式都有可能发生预想不到的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永伟说。  电池由四部分构成: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  大部分电池公司都扎堆在的生产上,传统消费类电子产品通常使用的是高能量密度的锂钴氧(LCO)。的研发创新周期很快,一般每年都有5%的能量密度方面的提升,但这种创新非常渐进和零散,而且不同的应用和企业会选择不同的正极。  “在负极方面,创新相对来说要困难很多,一般每10年到20年才有一次大的突破,这也是为什么电池由负极决定属于哪一代,”胡启朝博士说。  目前的负极主要是以石墨为主,优点是非常成熟和廉价,缺点能量密度很低。在负极提供商中,几乎没有技术差异,主要靠降低成本来竞争。电解液方面呈现非常多样和分散的态势,但不同产品差异很小。隔膜方面的一些核心技术主要由日本和美国企业掌握,利润很高,但是随着先进技术的推进,他们的优势和垄断地位也在逐渐消失。  为了推动电池行业的核心创新,SolidEnergy专注于开发新一代,并使之与不同的正极材料相匹配,为大规模普及投入使用奠定基础。  “未来我们希望成为一个专注于电池负极和电解液的材料提供者,我们目前已经和多个电池公司和消费类电子公司,包括苹果和三星,合作测试电池材料,”胡博士说。  “在大规模生产前,我们仍然需要解决许多制造工艺的问题,比如均匀性和纯度。主要的挑战是要确保在大规模生产时,材料仍然和实验室小规模有同样的纯度和均匀性,”他补充到。  目前SolidEnergy正在积极准备,如果一切顺利,2015年秋季将推出消费类电子产品电池材料,2016年秋季推出电动汽车电池材料,预计2016年,SolidEnergy的产量可以支持1000万部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
新闻线索:400-&&&&合作咨询: &&&&免费注册: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
下一篇:没有了
无负极电池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中国电池网手机客户端
微信号:mybattery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中国电池网手机客户端
微信号:mybattery2015年智能硬件融资热潮 小K智能插座获4000万融资
2015年智能硬件融资热潮 小K智能插座获4000万融资
[导读]从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互联网到以智能硬件为核心的物联网时代,在2014年,智能硬件行业进入爆发时期。智能硬件创业浪潮的兴起,资本市场的狂热青睐,互联网巨头的强势搅局,中国智能硬件领域已然风云变幻。
  2014年,智能硬件领域成为资本市场和互联网巨头抢夺的战略&焦点&,融资、并购频频刷新资本上限。2015年伊始,智能硬件创业公司再掀融资热潮。1月19日,控客科技宣布公司完成40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智能硬件公司Budiu紧随其后在次日宣布,已获500万美金融资。
  从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互联网到以智能硬件为核心的时代,在2014年,智能硬件行业进入爆发时期。智能硬件创业浪潮的兴起,资本市场的狂热青睐,互联网巨头的强势搅局,中国智能硬件领域已然风云变幻。
  回顾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发展态势,创新创业之势火热,其中以北京和深圳两地最为突出,杭州借电商契机异军突起。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着力搭建智能硬件生态圈,创业公司则在细分领域迸发价值。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中国在互联网时代一直落后于国外,就目前智能硬件发展来看,国内外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甚至有所领先。物联网或将成为中国反超机遇。
  再看2015年国内智能硬件领域新气象,控客科技凭4000万人民币上演智能硬件融资&开年大作&。控客科技对于大众来说,或许较为陌生。但是,其产品小K智能插座必然名声在外。据悉,控客科技是杭州一家以为核心的科技公司,旗下产品小K智能插座1代和2代都在点名世界上创造惊人预售,2代智能插座更是以539万的预售金额刷新国内智能硬件领域的最高纪录。
  据了解,控客科技此次投资方为厚持资本,经过A轮融资之后,控客科技的估值也达到4亿人民币。控客科技联合创始人林立表示,控客科技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升级,提升用户体验并希望借此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据透露,目前控客正在积极筹备新产品,具体细节尚处保密阶段。
  此前,林立就曾谈及,智能硬件最初的利润空间较大,随后进入比拼性价比的阶段,现在的控客科技着眼于未来个性化的智能家居。此外,他认为智能硬件创新领域面临需求多样化的问题,单体创业者不可能维持绝对的领先地位。因此,控客希望开放系统,资源共享,创业者抱团合作,互通有无,来寻求生存和发展壮大的机遇。
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qianjiacom),随时随地知晓智能行业天下事!
编辑:黄嘉锐
100/100字符
全部评论(0)
智客行APP下载
千家智客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智能行业!投资人说 | 智能硬件时代为什么集体踏空?
来源:创业邦
作者:九轩资本刘亿舟
原标题:智能硬件时代为什么集体踏空?#投资人说#
  硬件免费是个美丽的陷阱。从免费软件延伸过来的互联网思维在硬件领域的滥觞,打破了硬件领域原有的价值回报机制,但又未能有效通过第二场景找到盈利预期的支撑,是这几年智能硬件创业者掉进去的最大的坑。
  个人看来,智能硬件创业者至少可能面临以下六个坑:
   1、硬件本身的技术及工艺难题。很多互联网团队进入硬件领域创业,缺乏硬件行业能力,对技术及工艺方面的难度缺乏有效的估计,导致产品难产,出货期一再跳票。同时,由于技术壁垒不高,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
  2、缺乏供应链整合方面的能力和资源,初期出货量小缺乏规模效应,导致成本高居不下,同时由于供应链瓶颈,导致出货能力跟不上营销能力(如果营销能力还够强的话)。
  3、定价策略失误导致传统渠道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因而缺乏推的动力。在互联网思维的裹挟下,很多硬件产品一味地品价格,通过众筹平台实现了第一批种子用户的积累。但由于定价较低,导致后期无法通过传统渠道铺开。
  4、没有抓住普遍显性刚需,未能实现规模量级的用户积累。很多硬件产品都是YY出来的“刚需”。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其第一属性仍然是工具属性,首先要确保“好用、爱用、常用”。而很多硬件产品在内容生态和产业链生态不成熟的情况下,产品提供给用户的价值宽度和价值厚度都是非常有限的,不能持续地“钩住”既有用户,必然也不能带来持续的规模放量。产品算不上是“金钩子”,而只能算是个“泥巴钩子”。
  5、在硬件工具属性强的情况下,如何将用户引导至第二场景(内容或者数据的应用),保持用户的持续活跃,并反向发酵带动硬件本身的放量?张小龙曾说过,“好的产品应该是用了即走”,这句话从产品哲学的角度来看无疑是正确的,但对于试图以互联网思维变现的智能硬件来说,可能是一个误导。关于这个观点的论述可以参阅《九轩资本刘亿舟谈智能硬件:你找到替代性拐点和第二场景了吗?》(日文)。
  6、如何将第二场景中的用户通过“把用户卖掉或者卖东西给用户”在第三场景进行变现。如果通过“把用户卖掉”的途径变现,意味着广告模式,则必须要有足够的用户基础,同时必须把用户能够引导至第二场景(手机屏幕),而这种引导必须符合”情景相依和自然延伸“的要求,否则,强行把用户拉到手机上来既不符合”产品易用”的原则,也无法保持持续的用户黏性。如果想通过“卖东西给用户”变现,则意味着把用户倒到电商平台或者自建电商平台,前者面临转化率太低的问题,后者则面临垂直电商如何在狭窄的品类内能否立得住的问题(账算得过来吗?)。关于这个观点的论述可以参阅《九轩资本刘亿舟:从工具到社区到电商到底有多远?》(日文)。
  后面三道坎同样也适用于工具类App,只是智能硬件比软件(App)多了前面几道坎。无论智能硬件是通过产品销售盈利,还是通过“羊毛出在猪身上”赚钱,前提都是产品本身必须是个“金钩子”,否则都只能实现0到1或者1到10。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智能硬件:你找到替代性拐点和第二场景了吗?》和《从工具到社区到电商到底有多远?》这两篇文章可以被称之为姊妹篇,无论硬件还是软件App创业者,都值得一看。
  曾经宣称手机可能都要免费的周鸿t日在 奇点?极客公园创新者峰会上针对当下智能硬件行业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中谈到了目前行业中颇受关注的硬件免费的问题,周鸿t还自曝,自己做过最羞愧的事就是对NVIDIA说:你们的芯片应该免费。
  什么叫坑?无论对于创业者还是投资人,事后明白的道理就叫坑!对于过去2年这股智能硬件热潮中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来说,绝大部分都能深刻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再次推荐2年前写的这篇文章《刘亿舟谈智能硬件:你找到替代性拐点和第二场景了吗?》
  该文核心观点:
  很多人以为,互联网思维就是免费、羊毛出在猪身上,事实上,智能硬件领域的创业和纯app创业有着本质的不同,app很轻,边际成本很低,而硬件很重,边际成本高。试想,如果一款app如果免费,但是不确定对你是否有用,你会下载吗?答案可能是,不会!但如果现在有一个看上去高大上、很潮的硬件,200元要卖给你,你买吗?答案很可能是:要看对我是否有价值。如果免费或者超低价(低于成本)呢?很有可能大部分的潘慷家酪桓鲈偎怠U庋龅慕峁牵憧赡芎芸斐龌趿恳幌伦拥酱2万,而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第一,消耗了非常宝贵的创业早期的“高能货币”,第二,干扰了产品价值的市场检验,因为你不知道大家是真的觉得有价值,还是抱着尝鲜和占便宜的心态来给你面子买(或领)一个的。
  所以,我的建议是,智能硬件在0到1的阶段可以用互联网思维营销,如众筹,但没必要免费或补贴,因为这个没有太大意义,甚至可能还会误导决策。不要担心别人资本大、互联网思维强,可能抢占了市场(关于这点,要结合市场态势和投资人心态灵活把握),因为没有价值密度的产品即便攻城略地,也可能只是虚胖,产品能够为用户提供足够多的价值宽度、价值厚度和价值密度才是王道。规律可能会迟到,但是一定会到!假如在0到1的阶段,验证了产品和市场,那么在1-10的阶段,融到A轮了,可以降低价格,扩大出货量,扩大市场影响力,但这个阶段也不适宜太多补贴销售,只有当融到较大的B轮了,才可以快马扬鞭。但是,很多时候,创业者也是给浮躁的缺乏远见的投资人给逼的,没有很好的用户数据,谁愿意给你钱呢?
  以上分析也同样适用于智能家居行业。
  关于人工智能大方向
  从发展思维和终极思维的角度来看,智能化永远是个不停进展的趋势,但不能过早地消费未来,更不能肤浅地以为给硬件加个App然后以“互联网思维”获取貌似不错的用户量就是智能硬件应该有的发展逻辑,回归商业常识和消费本质才不会踏空!智能硬件如果不能产生足够替代性拐点价值,滥用互联网思维就是以麻痹自己的方式去骗取有限的几个小白用户。
  说智能硬件时代集体踏空,显然有些标题党,在上一波智能硬件浪潮中,还是有很多优秀的产品符合了以上逻辑并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我们同样也有理由相信,在即将爆发的人工智能时代,符合商业常识和逻辑的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样也会脱颖而出,一切还是看价值。
  推荐阅读以下这篇由雷锋网 谢阗地写的文章。
  ===================================
  智能硬件的时代结束了:一个行业集体踏空的教训
   谢阗地 智齿
  2014年秋天我写《众筹已死》的时候,京东与淘宝众筹刚刚火热开张。当时那个说法,正处在上升期的大平台自然是不会认可的。
  但这也恰恰是我表达“众筹已死”的核心:当以优势资源对抗劣势资源,用密集资源驱逐碎片资源的时候,众筹是不可能给中小企业、创意个人等等长尾带来任何红利的――而能够帮助中小机构和个人筹集资源,正是众筹走红的根基。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从2014年到现在,我们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产品因为众筹而获得了普世意义上的成功。 即便是第一个激活众筹市场的Pebble,在2015年获得超过2000万美金融资(与此同时他们把第三代产品放在kickstarter上“销售”了2000多万美金),在2016年3月份却宣布因资金紧张而裁员25%。
  两年过去了,当回过头观察众筹这个行业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判断太片面了―― 并不仅仅是众筹已死,有可能是整个智能硬件行业集体踏空,而众筹已死只是其中一个支线情节而已。
  * 智能硬件产业伤痕累累
  这张图片出自今天上午百度在大理的百度联盟峰会,李彦宏的《下一幕?人工智能》主题演讲。李彦宏的发言把移动互联网说得“伤痕累累”,然后互联网发展分为三幕: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互联网。
  其实这种表达我从2014年开始在很多场合的演讲中都提到过。区别在于, 我曾经说互联网从PC时代到移动时代,下一个时代是智能硬件与物联网的时代 。
  其实这个表达我想并不是完全不对。但实际情况是我所说的“智能硬件”和最终全行业踏空的“智能硬件”,并不是同一种东西。
  正如上面这张图所示,移动互联网在这两年遇到了一些问题。事实上智能硬件行业遇到的问题更大:
  1、 生产成本在有限几个环节下降幅度明显 ,但原因并不是技术的提升或者市场的扩大,而主要原因是竞争激烈削减利润。
  2、 销售成本居高不下 。感谢小米和乐视让大家知道了BOM定价这个概念,但实际情况是必须留出BOM价三到五倍的利润空间给渠道。当然大家都在努力学习小米和乐视那种渠道自己造血反过来补贴生产的模式――这对技术团队来说比开发产品难度更高。
  3、 核心技术组件的采购和生产成本走高 。华为消费者BG近两年的成功,不少人认为重要因素在于大华为自有核心技术组件,不仅不受市场变化的影响,而且还从中获利。而部分智能硬件产品,处于技术拼接的初级水平,也不受这一变化的影响,但深陷上述第二点的泥潭。
  4、 市场资源走向集中 。这也是“众筹已死”的核心逻辑,当众筹走向集中资源而不是分散资源的模式时,众筹本身的意义已经失去了。所有智能硬件产品都在争夺被集中在大平台的市场资源时,智能硬件的市场竞争就变成大平台的竞争。而在大平台竞争中,智能硬件不是关键变量。衣食住行才是。社会化媒体的发展给了智能硬件一个美丽的错觉,可以找个应届生运营微博微信就获得足够的市场资源――显然事实证明并不是如此。
  这些问题相信每个投身智能硬件行业的创业者们都感同身受。而大家的问题――也是我过去半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怎么解决呢?
  我想现在我已经想清楚了:无解。我们在两年前说的创客与智能硬件,可能真的是踏空了。
  * 为什么智能硬件是一场美丽的误会?
  智能硬件时代结束的逻辑,其实和上一节描述的市场问题是一样的。
  基于拼接已有技术组织新产品的智能硬件,是一个充分竞争甚至是过度竞争的市场。所以到最后拼杀的并不是产品水平,而是大家的商业资源能力。谁的资源多,谁的资源便宜谁胜出。
  但对于本身就着眼于资源的团队来说,同样的资源放在其他消费品上获得的利润更高,智能硬件行业整体在这方面并没有竞争力。
  所以, 如果是一个产品团队,智能硬件创业窗口已经结束了:如果是一个资源团队,在我发这篇文章之前肯定已经调整方向操办其他行业了;如果是一个上游供应商,是时候放弃成为独立平台和独立品牌,退守大客户订单了。
  而大客户们,有谁在这三年的创客与智能硬件潮流中全身而退了呢?小米、乐视、京东。
  还有当年就审时度势退而结网的阿里与腾讯。以及押注更遥远未来的百度。
  科技公司中市场资源最多的BAT,压根没有参战。所以连“资源战”、“两败俱伤”之类的说法都提不上。只能说是 “集体踏空” 。
  * 为什么这么多聪明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会集体踏空?
  而最有意思的问题在于,这样一次“集体踏空”为什么会发生。毕竟国家在提出“双创”之前,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毫不怀疑新的硬件和终端将改变一切。
  这里有很多微妙的巧合。梳理线索需要太多篇幅,我直接说结论:
  风暴眼是小米 。
  2014年移动互联网的玩法基本清晰,App和手机设备本身已经没有产生资本黑马的窗口,早在2013年站稳百亿美金的小米仍在估值狂飙。
  彼时华为消费者BG的翻身之作mate7刚刚发布,离市场发酵还有半年。而离乐视提出“生态化反”还有一年。
  而小米呢?小米手机仍在势能高位,而小米耳机和小米手环在2013年和2014年刷新了整个消费电子业的认知。“小米生态链”几乎是整个科技圈的年度话题。
  对于刚从阿里上市套现出来的大笔热钱来说,2014年没有比小米或者小米的跟随者更好的投资标的了――即便现在回看,也是如此。
  于是羊群效应出现了。投资人心态是:能投小米最好,投不了小米就投小米生态链,投不了小米生态链就投可能并入生态链的智能硬件公司,再不济也要投个跟随小米模式的创业公司。
  这些投资标的公司并不是现成的。 在没有公司生造公司也要上的资本预期下,2013年刚刚小成气候的“创客群体”被推到了创业的风口浪尖。 用不严谨的说法来总结,2014年资本的预期是这些创客们说不定就能干出下一个小米来。
  而到此时此刻,2016年的夏天,当小米遇到全行业性的增长减速,再加上美金加息、GP和LP一起退守。
  当作为头羊的小米慢下来时,跟在后面的羊群里有些抬头发现盲从跟随到了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地方;而有些还在低头赶路觅食,不管前面是不是悬崖。
  * “智能硬件”的时代结束了,智能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综上所述,这次“集体踏空”是许许多多微妙的巧合一同发生而产生的特有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中国,也发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毕竟,双方同时拥有了一批规模可观的“创客”,双方拥有的是同一笔金额巨大的游荡热钱,而且双方都在移动互联网的的冲击下寻找下一个世界级的黑马创业者――哦,他们现在的流行词是“独角兽”。
  但事实是,到2016年,全球商业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领导者,还是那一批在十年前就找对了方向的大公司。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虽然过去两年的“智能硬件”并不是什么“巨大的颠覆”,但这个颠覆一定会来。
  而走向智能这件事,现在全行业已经比过去两年靠谱多了。最起码,我们在关注过AlphaGo之后,不会以为给小电器加个App就是智能了。
  2016年我们看到的是:
  技术拼接开发新产品的浪潮已经偃旗息鼓,大家也回归到了“智能”的正途上,关注底层的感知、识别、算法等等核心技术;
  而这些核心技术研发也不再是几个互联网公司的业务前端能搞定的,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高校实验室等开始在智能领域崭露头角;
  在这些专业的学者指导下,电子世界的人工智能与原子世界的自动化技术走向了一个非常好的结合趋势。
  于是,智能硬件一波浪潮结束了,创业窗口也关闭了。而紧接的是,人工智能与的新浪潮。
  上一波浪潮的结果,是全行业“集体踏空”,那么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会不会是又一次被高估的玄幻故事呢?
  * 为什么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是“智能”的正道?
  与上一波“智能硬件”不一样,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门槛很高。当然,也不排除和智能硬件玩法一样的创业公司早就盯上了“机器人”,把一些外观特别的平板电脑称之为机器人。
  但正如前述智能硬件不会成功的原因一样,这些类平板电脑的机器人,最终会陷入市场资源竞争的泥潭中一蹶不振。
  而真正的机器人公司不会受到市场资源波动的影响。因为客观的技术门槛与人才门槛,会使得这些公司始终处于定价权的尖端。而为了维护这种定价权,有价值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公司都不难找到自己的初期客户,只要愿意,这些公司可以轻松维持舒服的利润规模。
  技术门槛与人才门槛难以企及,使得富集资源的平台必须与这些公司形成共生的生态。而不是智能硬件时代的“食物链模式”。至少在客观状态上,这样的产业模式指向的是数个资深玩家的各具特色,而不是某个产业派系一家独大。
  引用上文的羊群比喻,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启蒙的2016年,并没有“头羊”的出现,而是若干有潜力的地块分布着不同种类的羊,吃着不同的草。
  更重要的是,这不是一个热钱想投就投得进的领域。因为技术成本和人才成本太高,要投机地把股份商品化,或者技术产品金融化,都是得不偿失的。何况现在对资本机构来说是个颇不舒服的下行波段。
  种种迹象表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将是一个相对健康的长期浪潮。在智能硬件的先烈面前,技术突破的发展势头并没有减缓,而商业运营和流量运营因为热钱的退缩而相对平稳。这个领域可能很难在一两年杀出一统天下的黑马公司,但智能化的未来,我所说的“第三代网络”,李彦宏今天所说的“互联网第三幕”,终于看到有可能黎明的希望了。
  回想二十年前,中国互联网产业能够发展起来,并不是靠idea和小聪明,是权贵、商人(资本)、科学家和(改革开放后)第一代海归共同推动而成功的。而且中间还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质疑和泡沫破灭。这是一个 大时代的大运动 。
  所以,一个靠idea推起来的“智能硬件”时代,最终落得一个“集体踏空”的评价,也不奇怪。
  已经站稳的“智能硬件”们会继续下去,但不会有超出常识的增长,也不会有新的创业机会了。我相信小米手环销量一定会继续增长,也相信京东的叮咚音箱会持续热销&&
  但如果有个创业者跳出来说,要做一个手环干掉华米,或者说做个音箱一统智能家居,大家也不会相信的。
  可喜的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开始有了一点点 “大时代的大运动” 的感觉。劳动密集产业、资本密集产业、知识密集产业在同时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未知领域前进。
  这是一个会创造英雄,但不围绕着任何一个英雄展开的时代,听上去,更像是一个时代应该有的样子。
  所以,让我们用标题结尾:
  教训是什么呢?做有门槛的事,做调动最大范围社会力量在做的事情,做不以某个大佬、某个公司、某个派系为核心的事情。这样的事情,通常不会“踏空”。
  本文转载自智齿微信公众号。作者: 谢阗地。
  《亿舟微评》作者:刘亿舟,九轩资本创始合伙人, 微信:。微信公众号:liuyizhoupindao。本文由作者授权创业邦(微信公众号:ichuangyebang)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来源,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陈洋)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能硬件产业图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