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有个软件不该不该让孩子玩游戏戏的 叫家长什么平台

在这里人人都是生活达人
孩子用手机玩社交软件 都在聊些啥
记者调查发现孩子们大多谈游戏聊漫画和旅游,专家称可引导孩子适度使用。为了方便联系,越来越多的家长会给上小学、中学的孩子配一部手机,但是家长是否支持孩子用手机上微信、QQ等社交软件呢?近日,天府早报记者咨询了5位家长,其中3位家长表示可以玩QQ、微信,但是要适度;有两名家长表示坚决不能玩。而对于孩子而言,平时朋友圈、空间里面最爱发的是游戏、各种测试题以及日常旅游、玩乐照片,他们很少谈论学习。家长支持派允许玩手机但随时要检查家长们是否支持孩子平时用手机社交软件呢?近日,记者采访了5位家长,其中3位家长表示无所谓,这也是一种沟通方式。“孩子不会什么事都给父母讲,通过朋友圈和空间的分享,也能了解他们更多的心理动态。”今年孩子上初中的家长孙兰表示,孩子自从上初中后就给配备了手机,当时是为了方便放学联系,后来孩子注册了社交软件后,互相加了好友,了解孩子的心理就更方便了。孙兰表示,孩子的空间里除了互相点赞,还有出去游玩时的旅游照片和自拍照,偶尔还有@几个同学打游戏的记录,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孙兰透露,担心没有察觉到其他动向,自己偶尔会检查孩子的手机。孙兰说:“他同学很多都有早恋现象,我们也是担心他,他除了玩游戏,就是看小说,所以我们不反对他用社交软件,但我们会控制他的使用时间。”其他两位家长也表示,孩子玩朋友圈、空间这些软件并不反对。王之遥在成都某小学读五年级,她的爸爸王洪涛表示,现在大人之间都在用微信、QQ,孩子也长大了,为什么要阻止孩子使用?“她的微信里面除了家长就是同学和亲戚,我们没有管得那么严格,她总要与人交流,这只是换了种方式而已。”王洪涛说,自己家的孩子比较听话自律,所以很放心她。不过王洪涛透露,自己身边也有朋友一开始允许孩子玩微信和QQ,但是后来影响到了学习就给没收了,为了这事还在家长圈中引起一次笑话。“当时同事的孩子即将中考,他妈妈就把手机没收了,在没收的前一个晚上,孩子发朋友圈骂妈妈要把手机没收。”王洪涛表示,当时他家孩子以为屏蔽了他父母就没有事情了,但其他家长看到后,就把截图发给他妈妈了,结果引发了一场“家庭战争”,王洪涛总结说:“玩微信、QQ并没有什么,越是管得严越会反抗,只要一开始制定好规定就好了,就不用多虑。反对派常有陌生人加好友,孩子被骗怎么办?在采访中,也有两位家长表示坚决反对孩子玩手机。孙云霞的孩子今年上小学5年级,她对于孩子平时玩手机特别反对。“孩子平时不爱学习,马上要小升初了,假期天天抱着手机平板玩,微信里面的游戏下载了好几个,天天空间里面分享什么王者的战绩排名。”孙云霞说道,儿子对学习一点不着急,成绩排名靠后,但说起游戏滔滔不绝。为了让他能够专心学习,就每天早上出门上学给他手机,放学回到家立马把手机收,避免他动不动就打游戏忘了时间。另一位家长则表示,现在微信、QQ都太乱了,什么人都有,稍微不小心就有陌生人加女儿好友。“孩子比较单纯,如果有陌生人聊天,没有防范,被骗了怎么办?”该家长表示,为了避免孩子被骗,所以直接不允许孩子使用智能手机,平时就给孩子用一些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手机。“孩子没有太大要求,她也不攀比,所以给她什么她就用什么。”该家长说,孩子听话,所以也没有因为手机不能上网而闹过。虽然该家长不允许孩子使用微信等手机社交软件,但是每到周末还是允许孩子用电脑上网,用QQ聊天。该家长透露:“她QQ号我和她妈妈都有,密码我们也有,她每周就周末下午可以上网玩儿一会,空间里面大部分也是分享一些搞笑图片和一些漫画、流行语,平时也就是给空间的同学点点赞、留下言。她同学的家长我们都认识,所以也就放心她使用空间了。”学生把父母拉黑屏蔽晚上躲在被窝看小说家长不让孩子使用朋友圈和空间,为了和家长们“斗智斗勇”,00后也是各显其能。“有一次发了个朋友圈说‘笑尿了’,我妈就问我怎么回事?于是我把爸妈的朋友圈都屏蔽了。”今年上初中的林凯对记者吐槽道,还有一次他给同学空间留言“四不四傻”,回家后妈妈就教育他不能骂同学,而且还有错别字。林凯无奈地将父母的朋友圈都拉黑,避免父母经常打扰。不仅如此,有时候和父母吵架后,林凯也会将自己的心情发到朋友圈中,结果发现大部分同学都会有这种经历。林凯说:“父母不让使用朋友圈和空间,就是怕我们学坏,不好好学习,其实朋友圈和空间只是我们社交的一种方式,没有父母想的那么复杂。感觉他们天天窥探我们的隐私,我们都很反感这种行为。”孙兰的孩子汤祎表示,自己朋友圈中设置了分组,一般风景和旅行照片都是所有人可见,平时班中同学的事情大部分是所有人可见,偶尔是同学所见。汤祎说,其实大部分同学的朋友圈中,都只是分享一些搞笑好玩的视频或者自己最新拍的照片和心理动态,但是在父母眼中,就觉得孩子的朋友圈内藏着小秘密或者会学坏。“我的手机里面的聊天记录,我每次都会给删了,免得我妈每次都要检查我手机,还问东问西”。汤祎表示,也有忘记删的时候,那样就躲不过一顿唠叨。“我只是喜欢看小说,为了避免他们天天盯着我,我都是每次睡觉后,躲在被窝里面用手机看。”汤祎透露,有时候睡觉后,父母会过来看看自己,所以看小说的时候都需要藏在被窝里面。■专家关键在引导不应一味阻止对于有的家长反对孩子玩微信、QQ等社交软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专家胡光伟教授表示,微信、微博这些新的社交方式,今后也会是孩子们的生活方式,一味阻止不如适度引导。家长和老师应该达成共识,规定时间和范围,引导孩子们适度使用新社交方式,利大于弊。“而且孩子玩朋友圈也仅仅是和同学、亲戚之间沟通的一种方式,有利于表达孩子的情感,培养孩子对长辈的关心,小小的微信圈成为关爱的纽带。”胡教授表示,孩子们喜欢点赞别人的动态,其实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懂得点赞别人,得到同学们的认同,孩子心理上也会非常高兴,会更加喜欢分享一些自己的东西给别人或者家长,所以家长在关心孩子学业的同时,也可以适度地让孩子接触微信,适当地引导和教育。00后们的社交朋友:微信里面除了家长,就是同学和亲戚动态:空间里面大部分是分享一些搞笑图片和一些漫画、流行语,再给同学点赞、留言吐槽:我们没有父母想的那么复杂,感觉他们天天窥探我们的隐私,很反感这种行为斗智:将父母的朋友圈都拉黑,避免父母经常打扰;晚上躲在被窝用手机看小说(天府早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老司机大成哥带你超四川。憋说话,快上车!
成都生活,最有态度的本地生活指南
跟着帮帮超,买房不挨刀
关注热点事件,以大数据视野守望世界
传递“中国酒城-醉美泸州”正能量
提供政务资讯、党政公开、人事任免等信息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v_luyyang]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不让孩子迷手机游戏,别打骂!用这些方法!
为什么手机游戏如此吸引孩子?
游戏有很强的回应性,可以满足孩子的内心渴望
几乎所有的游戏,哪怕是低龄游戏,都有很强的回应性。不管你做任何的操作,它总是有反应的。
当孩子在操作的时候,游戏永远都能给予孩子某种回应。而这种回应的状态,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非常渴望的状态,如果他在自己的家中得不到这种感觉,游戏恰恰能满足他。但是,这一点也非常悲哀——孩子要从游戏当中去体验这种回应感,而家庭无法给予他。
很多家长沉浸在自己的手机里,当孩子试图跟家长沟通,却得不到回应。而游戏这种虚拟世界,不管他做什么都能得到一个回应,这种感觉会让他感受很好,这点是非常吸引孩子的。
孩子可以在游戏中体验掌控感和控制感
对于孩子来说,玩游戏时,他能体验到一种掌控感和控制感。很多孩子在家庭中没有足够多的自由,是被家长控制的,但是在游戏当中只要练级练得厉害,装备买得强,组的战队厉害,孩子是始终有办法去让自己体验到一种很成功的感觉。
这种因为我做了一些什么,而取得某种成就的掌控感对于孩子来说也很诱惑。如果一个孩子,他在现实生活当中没有其他的渠道去体验这样的一种掌控感。比如,有的孩子连每天穿什么衣服都不能做主;或者说他每天在家里面,总是被指令着要做这个,要做那个,在一些很基本的事情上都是家长来做主的话,这种掌控感跟容易把孩子吸引到游戏当中去。
在游戏中得到成就感,弥补现实的失落
成就感是指练级练到一定的程度,或者通关了,得分高了,或者说把一个人物养成到某个阶段了,这种成就感可能对一些孩子来说,在日常生活当中是很少得到的。这也是为什么经常会看到一些在学校里面成绩平平,没有什么特色的孩子往往非常容易迷恋游戏的原因。
因为对他们来说,如果在现实社会当中很难体验到那种自我成就感的话,在游戏当中经常可以对这一部分去进行一个弥补。但是这种弥补背后也都是有各种各样的代价的。
如何判断一个孩子是否游戏上瘾?
社会功能是否受损——学习、社交、身体状况如何
一个孩子玩游戏,但是他学习还是很好,社交功能还是很好,身体功能也很好,还是在锻炼身体,按时吃饭,按时睡觉,这种情况家长根本不用太担心。
如果一个孩子玩游戏,即使看上去玩得比较多,但是功能性没有太大受损的话,家长暂时可以不用太担心。
人际关系是否受影响——和家长、同学、老师之间关系
人际关系主要是指孩子和家长之间,同学之间,还有老师之间的。家长要重点观察,孩子在玩游戏之后,和周围人的人际关系是否是和谐的。也许有些孩子的功能性没有受损,但是家长会发现他和周围人的人际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孩子开始变得非常暴躁、易怒、没耐心、叛逆,不过这些也是青春期本身的一些特质。但是,家长需要区分,究竟这些是游戏带来的,还是因为青春期本身的特质。如果围绕着游戏这个过程本身,产生了很多冲突的话,说明某种程度上,游戏成为了家庭或者其他关系中,张力和冲突的载体,这个时候就是家长需要去审视这些关心的时候。
作息或性情突变——是否早上起不来、不吃饭、讲话烦躁
孩子是不是现在早上起不来,饭都不吃,包括性情大变,讲话很不耐烦,或者说把自己包裹起来,用很沉默的状态去进行回应,这些都是需要被注意的状态。
家长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游戏?
开当孩子开始沉迷游戏时,家长需要“闭门反思”
有些时候游戏本身是一个“替罪羔羊”,它反映的是亲子关系当中,本身就结下的一些“梁子”。通过游戏能看到,孩子在亲子关系当中所承受的,都是怎样在虚拟世界当中被满足。
所以当家长在思考自己该怎么做的时候,第一点是要关起门去反思一下,在自己和孩子的这种亲子关系中,是否出现了一些压力或者状况是需要去面对的。
家长要抓住孩子对“够酷”的需求
家长对于孩子玩游戏要持一个比较中立、温和的态度,不把游戏当敌人的话,有些孩子自动会觉得玩游戏也就这样。但如果家长非常严肃地去反对孩子,可能会适得其反。他反而就像找到了一个青春期叛逆的抓手一样,开始死死地抱住游戏不放。
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跟孩子聊关于玩游戏的语气,可以是“你玩游戏我并不会反对,但是我希望你可以自己去制定一个规则,去更好的进行自我管理”。也就是让孩子自己来说,他怎么玩游戏。规则需要让孩子自己去制定,自我管理的感觉,是给予孩子一种自我效能感和自律的感觉,这种自由度是不一样的。当这些规则被制定出来之后,家长去监督孩子从始到终的执行,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
帮助孩子认识游戏背后的东西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探索游戏背后的一些东西,一起讨论游戏究竟有哪些元素是吸引人的。家长和孩子讨论这些内容,相当于解剖这个游戏的过程,也能帮助孩子认识到游戏背后的一些东西。
当孩子游戏成瘾时,请正确对待他
如果孩子已经对游戏成瘾,有必要的话要求助专业人士,比如说一些家庭治疗师,或者一些个人的心理咨询师。玩游戏未必是一个归因,它可能是一个结果。它反映的是这个家庭当中,本身就需要被处理的一些情结,一些动力。所以这一部分家长的及时求助对于孩子和整个家庭也是非常重要的。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金立手机能家长限制吗?如果不行的话,有什么软件可以家长控制吗_百度知道
金立手机能家长限制吗?如果不行的话,有什么软件可以家长控制吗
金立手机能家长限制吗?如果不行的话,有什么软件可以家长控制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您不要侵犯孩子的隐私!!另外,如果只是控制手机!如果您这么做,反而会曾强孩子对您的不信任感与抗拒!如果真的想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隐私是每个父母应尽的责任,请和他谈谈心,交流一下,这样的软件是黑客才有的,走进孩子的心里!!中国您这样做是犯法的;ⓤ&#9404,如远程操控,甚至说是变相的控制孩子;◡-๑)۶&#9405,所以不可能的。望采纳٩(๑&#8226!我国法律规定任何人不得偷看他人的信件,邮件等,包括手机内容
😂我想你误会了,我要控制孩子的手机并不是监视,我想限制的是孩子玩游戏,而手机已经买来了,又不能换,再买一个嫌麻烦,只能这样,而苹果手机里都有家长限制的功能而金立手机里我找不到此功能,所以才问的
给孩子手机设置密码就好了,写完作业奖励看看手机就行。我就是这样对我弟弟的哦!
采纳率:81%
僧侣和说书人近千个不重复的人物均栩栩如生在画面活动着,前来观看的游客对此赞不绝叿或高举着相机手机拍照,或久久沉浸在画作的意境中不愿移动,细细地体验着..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不让玩王者荣耀,小学生写九理由怼爸妈!孩子沉迷手机?这里有10招
据余杭晨报,杭州市余杭区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因为爸妈不让玩王者荣耀,于是写出九条理由怒怼那些“不让玩王者的爸妈”
1、不可能永远没时间
2、不可能2亿人都乱来!
3、你又没玩过!
4、你已经体会不到游戏的乐趣了!
5、游戏对我们来说是极大的快乐!!!
6、既然这么火,就不可能差!!!
7、不做书呆子!!!不学游戏迷!!!
8、千万别让sa(傻)子玩王者!!!!!!!
9、游戏是一种jian kang(健康)!!!也是乐趣所在!!!!
最后强调,”小孩的世界你们不懂!!!!!!!!!!”
“孩子暑假天天玩手机怎么办?”“现在的孩子很多手机控、电脑控,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他们远离……”
每到放假,不少家长为孩子沉迷手机这件事焦虑不已。
新华书店集团去年开展的暑期生活大调查显示,24000多名学生中,每天用电子产品在1~2小时的占了63%,25%的孩子每天使用2~4小时,还有9%的孩子竟然在4小时以上。
孩子依赖手机的原因
1、社交型依赖
手机通讯录里有200个好友,微信朋友圈里有300好友,QQ各种群里面还有4000多好友,这么强大的人脉关系让孩子难以割舍。
2、游戏型依赖
手机里面的网络游戏特别多,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满足。
3、娱乐型依赖
手机里面好友不多,游戏不多,全部都是电影、音乐、照片,弄得孩子心猿意马,不想写作业总想摸手机。
如果孩子特别依赖手机,作为家长,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的,然后再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方法。
父母对孩子手机的管理,应充分尊重孩子的隐私空间和独立人格。如果管理不当,过于监控或唠叨,让孩子感觉父母控制的影子无处不在,只会引起更大的叛逆。
孩子玩手机,家长们有哪些管束方式?
给孩子买手机,不限制孩子使用,只要孩子不在闯红灯的时候玩游戏,家长就听之任之,不闻不问。
给孩子买手机,根据场合、使用时间等等因素随性管,觉得像需要管的时候就管,觉得不需要管的时候就不管。比如听说隔壁同学因为玩手机成绩下降了,回家就把孩子的手机没收了。后来听说那个同学离家出走了,又赶紧把手机还给孩子。
给孩子买手机,但是限制使用时间,时间到了即没收,或是不给钱买流量包。在非娱乐时间,孩子的手机除了打电话发短信,唯一还剩下的功能就是看时间。仅有的一个贪吃蛇游戏也被强制卸载。
不给孩子买手机,或是给孩子买一台82年的黑白屏手机,比如买个原价199元,打完折195元的诺基亚大屏老人机。只是为了随时随地可以联系上孩子。
我觉得如果能一直保持在第四种,当然会很有效果,但是实际上,许多家长是四个阶段都经历过的,基本上是从第一种慢慢变成第四种。为什么会这样呢?咱们来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一下。
家长对孩子的管束效果越来越差的原因
0-3岁,家长会因为孩子会玩电子产品而高兴。看见宝宝切水果比自己还快,而同龄的小伙伴还处在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的状态,于是我们感觉孩子终于没有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不仅不禁止,还会教孩子一些一刀切多个水果的技巧。
3-6岁,家长会想,没时间陪他们玩,就让他们玩手机呗,反正孩子也没啥事干。孩子玩手机的时候,至少不会给我哭闹。这个时候孩子已经能排兵布阵用几个豌豆射手横扫一群僵尸了,家长忙着在群里抢红包,也没有心思去管孩子。
6-12岁,家长会进行有条件的管制。我们会想,孩子这么辛苦,学习之余玩玩没问题。人呢,最重要的是开心,只要开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偶尔看见网上说有孩子玩手机玩的倾家荡产,就会心里有些担忧,不过看着孩子这么听话,也就放心了,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12-18岁,开始进行高条件的管制。因为这个时候已经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孩子看见手机两眼发直,目瞪口呆,眼睛里的光比手机屏幕还亮。孩子在跟家长说话的时候越来越没有耐心,却愿意为了一件基本上没什么用的装备耐心刷机十几个小时。这个时候事情已经不可掌控了。有些家长于是放弃了,拿起自己的手机,刷朋友圈解闷。
所以你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往往等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再去想办法,想着从源头上处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源头了。也就是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没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等到我们有时间或者有精力来处理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那我们需要怎么做呢?
家长增强管束效果的十个办法
对于咱们每一个家庭,家长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们来总结一下。
一、尽可能晚的让孩子接触和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
孩子上学前尽量不要给孩子玩太多的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当孩子上学后,有了一定的自制力,再慢慢培养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特别是两三岁以前的孩子,一定不要给他们玩,因为屏幕的刺激对眼睛的发育影响很大。
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抵抗力就像是磁铁的负极对正极的抵抗力,那是基本没有的。所以不要认为小孩子玩电子产品是在培养智力,我觉得用泥巴捏出一个球都比切水果要好。
二、尽可能隐藏家中的电子产品,不让孩子知晓。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手机、ipad这些电子产品尽可能地放到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而且告诉他这是妈妈用来工作的,不是玩的,那么孩子的第一兴趣就会减弱很多,转去关注其他东西了。
孩子对一切的东西都有浓厚的兴趣,只要你把手机收起来,他自然会找到另外一个他感兴趣的东西,比如iPad等等。当然iPad也是要收起来的。
三、家长以身作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玩游戏等。
家长要以身作则,不管多么喜欢玩游戏,只要孩子在身边,都不能玩。如果想玩,可以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单独一个人玩。法律上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自己沦为手机的奴隶也就罢了,可别影响孩子。我见有家长居然跟自己的孩子炫耀新手机的诸多游戏功能,这不是诱导孩子嘛。
四、孩子调皮时,不要把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当作奖励。
这是很多家长会犯的错误,只要孩子不听话、不吃饭时,就把电子产品给孩子玩,作为吃饭或听话的交换条件。经常这样,一旦孩子想玩了,就会闹,不吃饭,做什么都不愿意,跟你撒泼,这时候,估计很多家长都没辙了,一旦习惯养成是很难改变的。
所以,建议把握好开始的这个关,不要让孩子养成这种不良习惯。其实就像有的人听说喝酒有害健康,于是花了十年时间,终于用抽烟来替代了喝酒,这又有什么用呢?
五、多给孩子一些有趣的图书或是带孩子户外活动,参加集体活动。
一旦孩子已经上瘾了,那也不要太急,慢慢帮孩子戒掉。可以试着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譬如给孩子很多有趣的图书,带孩子一起读故事,或是带孩子到户外去活动,让孩子交朋友,慢慢培养孩子的各种其他兴趣,这样孩子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兴趣就会慢慢降下来。
有的家长跟我哭诉,作为书香人家的孩子,居然对家里的书一点都不喜欢,一本都不看,我问家长你们家都有什么书?家长说这我还真不清楚。所以只有家长真正的爱阅读,爱分享,孩子才会慢慢喜欢。
六、上学了需要使用时,控制时间与内容,避免游戏的诱惑。
等孩子上学之后,由于学习的需要,多多少少会用到这些电子产品,比如小猿搜题、猿题库、家长帮、百度作业帮、有道词典等等。那么这个时候,尽量不要在手机、ipad上面安装游戏等容易上瘾的应用,尽量多安装一些学习工具或是与学习相关的学习软件。
同时控制孩子使用的时间,每次尽量不要超过1个小时。我看见有的家长的手机吃喝玩乐的软件一应俱全,唯一的一个学习软件就是有道词典,还从来没有安装过,这样的手机落在孩子手里,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七、多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培养兴趣。
对于有的孩子来说,玩游戏也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比如爸妈特别忙,根本无暇顾及孩子,这时候孩子就会利用游戏来消磨时间,长此以往,就对游戏产生了依赖感。
如果父母能每天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看书学习,并且在孩子面前做一个严格自律的人,孩子耳濡目染之下,肯定会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花在学习上。
八、和孩子约法三章,并且依法治家。
有的孩子现在已经对手机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情感,没了手机,人也处于生不如死的状态,这时候怎么办呢?如果用枪指着孩子,残忍地把手机收起来锁在保险柜里,顺便把保险柜的钥匙也锁进保险柜里,这样可能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严重的伤害,他们盛怒之下可能会做出过激的行为。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跟孩子约法三章,每天可以玩半个小时,但是一定是在作业全都完成之后,而且如果玩的时间超过半个小时,那么下次就要相应地减少时间。
九、让孩子自己赢取玩手机的时间。
首先要说,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冒险的行为,但是对于那些短时间内确实不可能完全脱离手机的孩子来说,确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有的孩子用心经营自己的游戏账号,已经做到了在游戏世界里呼风唤雨君临天下的地步,他如果一走了之,那么江山社稷怎么办?这种家国情怀使得孩子不忍离去。
还有的孩子专业经营QQ空间好几年,认识了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和北非的诸多好朋友,如果瞬间消失,那么这些跨越国界和肤色的友谊该何去何从?所以对于这些情况,我们可以制定奖励措施,每天作业完成的好,正确率高,就会赢得半个小时的游戏时间。这样对孩子也是一种激励。
十、让孩子意识到玩手机的危害,帮助孩子增强自控能力。
有的孩子从来不觉得玩手机有什么危害,如果说考试考差了,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没有发挥好,这跟玩不玩手机没有太大关系,班上的学霸们也都是一边打游戏一边复习。
所以如果孩子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玩手机的危害,我们就得想办法跟孩子沟通,最好让孩子自己体会迷恋手机的这几年以来,自己的一些变化,比如耐性的减弱,体重的增长,成绩的下降,朋友的减少,等等,并且帮孩子来增强自控能力,比如向班里自控能力强的同学取经,制定自己的每日作息计划和每周学习目标,等等。
当然,方法其实是多种多样的,孩子们的特点也是千变万化的,所以到底需要什么方式来管束孩子,大家还需要结合自己家里的实际情况。
写作技巧: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让电脑玩游戏不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