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1的我的世界故事模式存档没有存档的吗,就是本来一个关卡通了以后给朋友重完了一遍之后原来的进度就没了

[转载]与战争有关的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素材1
与战争有关的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素材1
教授的底线
作者:张全民-
雅斯贝尔斯是德国思想家,现 代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 物。1910年他和在医院里做护士的女子结婚 ,然而
不幸的是,纳粹上台后,雅斯贝尔斯因妻子的犹太身份而受到当局的迫害,这位德国最著名的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随即失去了工作,他的著作被禁止出版。他的妻子不想连累丈夫的学术前途而要求丈夫
放弃自己,但雅斯贝尔斯尽管随时面临被一起送到波兰集中营的危险,却说:“我如果这样做的话,我 的 全部哲学没有任何意义。”
后来, 雅斯贝尔斯和妻子一起出 逃瑞士,又被纳粹发现扣留了,最终
纳粹同意他出境,但条件是留下他的妻子。雅斯贝尔斯拒绝了这个条件,又陪伴妻子一起留了下来 。雅斯贝尔斯和他的妻子约定,一旦 妻子
的生命遭遇
危险,他们就一起自杀。后来,在雅斯贝尔斯和他的妻子无路可走、几近生命尽头的时候,所幸盟军及时赶到,解放了海德堡,他们才重获生命自由。
这个貌似无关哲学的生命故事让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哲学,对所有一切的事物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
再伟大的事情一旦背离了做人最起 码的道德底线,它都将没有任何意义。
眼不眨一下
&作者:保罗科埃略-
在一次古代 朝 鲜战争中,一位将军
和他的士兵们所向无敌,占领了敌方的一个又一个城镇,所到之处烧杀掠夺,无恶不作。一座城市里的人们听说,这位将军正带着军队朝此杀
过来。人们知道这位将军的暴虐,纷纷逃往附近的山中避难。
士兵们杀进城后,发现城里的房子都已经空 无一人。不过,找了半天 之 后,他们在
一座房子里发现了一位禅师。将军命人把这位禅师带到自己面前,可禅师拒绝听命。
将军听了大怒,决定自己去见那位禅师。
“看来你还 不知道我是谁,”将军 对禅师吼道,“我用剑刺进你的胸口,眼都不会眨一下!”
禅师转过身 ,平静地回答:“看来你也不知道我是谁。即 使别人的剑刺进
我的胸口,我也是眼都不会眨一下!”
听了这句话,将军敬佩至极,他向禅师 深鞠一躬,然后从城里撤走了军队。
至高境界的宽容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发生激战,最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之所以在激战中还能互相照顾、彼此不分,是因为他们是来
自同一个小镇的战友。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 互相鼓励、安慰。
十多天过去了,他们仍未与部队联系上,幸运的是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可以艰难度过几日了。可也许因战争的缘故
,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任何动 物,仅剩下的一些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
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遇到了敌人,经过再一次激战,两人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他们自以为安全时,只听到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在肩膀上。后面的战友惶恐地跑了过
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起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赶忙把自己的衬衣撕下,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 的战士一直叨
念着母亲,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身边的鹿肉谁也没动。天知道他们怎么过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事隔30年后,那位受伤的战士回忆时说:
“我知道那一枪是我的战友开的,他去年去世了。那天,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那发热的枪管,但当晚我就宽
恕了他。我 知道他想独吞我 身上带的鹿肉活下来,但我也知道他活下来是为了他的母亲。此后30年,我装 着根本不知
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后来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
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二十几年的朋友,我没有理由不宽恕他。”
放下即宽容。一个人能容忍别人的
狂妄无知,却很难容忍对自己的致命伤害,但唯有以德报怨,回归仁慈友善,才是至高境界的宽容,才能让世界少一些不幸。&
晚年的刘伯承拒看战争片 ,他说:“我们牺牲一位战士,他的全家都要悲伤啊! 同样,
一个国民党士兵死了,也 会殃及整个家庭。 他们都是农民的子 弟…… 我就是从大 堆 大堆我们的兄弟 、父老、 亲人的尸体上爬 过来
的,我至今仍看到他们为我们铺设的一条血肉模糊的路。‘敌 人’也一 样,他们也是我们的同胞啊!”
给战争取个名字
日,美国出兵巴拿马。战前,联合参谋部指挥官托马斯·凯利中将,突然接到特种作战司令部总司令詹姆斯·林赛上将的电话,林赛说:“你该不会希望你孙子提到你的时候,骄傲地说你曾指挥了‘蓝色调羹行动’吧?”凯利不
得不承认很有道理,将行动代号最终改为“正义事业”。这也成为近20年来美军作战行动使用响 亮名字的开端。
事实上 ,作战行动代号的使用是最近100年来的事。 此前,历史上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基本
都是以地名命名,但到了一战后期,为了保密,德国总参谋部开始以宗教或神话中的圣人、战神为战役命名。
1942年,美国模仿英国的做法,从词典里选出1万多个常用名词和形容词组成行动代表号,并分发给各个战区,以供随机抽取。二战后,美军决定对作战行动代号使用双轨制,代号依然保密,用于
机密计划和作战行动。别名则是非保密的,用于公关和鼓舞士气。
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军在军
事行动代号的命名上严肃了许多。如为了给1989年入侵巴拿马取一个最佳的行动代号,美军苦思了一年多的时间,最终定名“
正义事业”,先声夺人地抢占了舆论高地,突出了美军的正当性,同时巧妙地掩盖了入侵主权国家的道德尴尬。
美 军入侵巴拿马9个月后,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美军驰援沙特阿拉伯。中央司令部在
作战行动筹划过程中,设想了很多名字,整整罗列了3页纸 , 最后批准的代号是载入史册的“沙漠盾牌”。“沙漠盾牌”的成功,使美军对进攻阶段
行动命名更是倍加上心,最后定名为“沙漠风暴”,既体现了不可抗拒的强大,又符合沙漠的自然气象特征,也充分利用了风暴的象征性含义。无疑,“沙
漠盾牌”和“沙漠风暴”堪称现代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战役代号。
作者:彭龙富-
1897年,美国陆军特级上将潘兴去视察一个炮兵营,观看实弹射击表演。
看着炮弹的炸点都能准
确地在目标区炸开了花,潘兴不住颔首,并鼓掌祝贺。没想到,跟炮兵营长有矛盾的一个军官,悄悄向潘兴告密说,营长在造假。
原来,炮兵营的营长虽然非常擅长炮击,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以免影响自己的
晋升,他想了个百分之百射中的办法:就是先在目标区预埋炸弹,然后计算出炮弹的速率以及时间差,再引燃炸弹,这样自然就发发炮弹都“命中”目标了,而
实际上发射的炮弹都是空弹。
潘兴一听,怒发冲冠,当即就撤了这个营长的职务,并告诉他:“你不适合做军官,而适合做一名演员。
战争不是演戏!”为了洗雪 耻辱,在次年的美西战争中,这位炮兵营长勇敢冲 锋,阵亡了。
此事是美 国战争中的一个经典案 例,它深深影响了
未来的一代名将巴顿。他经常对部下提及此事,告诫他们不要做演 员。
因此,巴顿一直以治军严厉著称,训练严酷得有些法西斯。不少士兵牢骚满腹,背后 对他议论纷
但是,每次训练,特别是坦克训练,巴顿总亲自参加。坦克的机器运转产生不少热量,呆在坦克里极难受,但巴顿总是和战士一起猫在里面,汗流浃背地完成训练项目。由于巴顿辖
下的部队训练有素,成了全美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在二战中战绩显赫。
战争是真刀实枪的事,训练绝不 可以有任何虚 假。如果在训练中充当演员,最终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
请停止枪声
作者:Skynet-
攻进了柏林,德军拼死挣扎,与红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突然,从一条街道中间的废墟中传来孩子的哭声,是个德国小孩。此时,苏军与德
军正在街道的两头对射,小孩随时可能丧命。这时,苏军士兵奥沙罗夫不顾 战友们的劝说,站起来径直朝小孩走去,战友们只好停止射击,把
所有火力都对准奥沙罗夫的前方,准备火力接应。没想到的是,街道那边的德军也停止 了射击。奥沙罗夫安静地走到小孩
身边,把小孩抱起来,朝街道边的一个安全掩体走去。此时,整个街道一片安静,一位随军记者完整的记录下了这个感人的瞬间。当奥沙罗夫把小孩抱进掩体,并把小孩放下时,双方的枪声再次响起,奥沙罗夫随后被一发子弹击中,被送进了战地医院。
第二天,奥沙罗夫解救小孩的全套照片被印在传
单上,标题是《柏林,请停止枪声》。许多柏林市民看到传单,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许多化装成平民的德国士兵也交出了武器。奥沙罗夫成了大英雄。当记者问奥沙罗夫,为什么敢在枪林弹雨中站起来,奥沙罗夫回答说:“爱,会让枪声停止。”然后,他流着泪
讲述了一个不为人 知的故事:
那一年,德军攻进莫斯科,同样遭到了苏联人民的顽强抵抗
。在一条小巷里,几个德国士兵正警惕地举着枪小心地向前推进。突然,前方传来一连串汪汪的叫声。他们循声找过去,一只小狗正蹲在一个受伤的少年身旁,轻轻地舔着他的
脸,然后它转过身,看着几个德国士兵,冲着他们发出急切的呜呜声,然后再转过去添少年的脸。少年惊恐的看着几个德国士兵,用手指了指小狗,然后又摇了
摇头。德国士兵明白,少年时在乞求他们不要杀小狗。小狗依然不停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德国士兵也明白,小狗是在乞求他 们救救它的主人。几
个德国士兵沉默了许久,绕过少年和小狗向 前方走去……那个少年正是奥沙罗夫。
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好事”
作者:张达明-
约翰·库赫博格生前是德国柏林大教堂的一名神父。在众人眼里,
他是仁慈善良的化身,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终生都为自己曾在儿时做过 的一件“好事”而忏悔。
小时候,库赫博格随父母住在帕绍市。那里有一条无名小河,在水性非常好的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他很小就学会了游泳。1894年1月的
一天,库赫博格的家里来了一个4岁小男孩,名叫阿道夫·希特勒。他以老练的口气对他们说:“幼儿园临时放假,我想在你们家租住半个月,希望你们能够答应。”见这个小男
孩和自己年龄相仿,库赫博格不等父母答应,就高兴地说:“好极了,这下我有玩伴了。”不由 分说就拉着那个叫希特勒的小男孩玩耍去了。
很快,希特勒就和附近的同龄孩子混得烂熟。他喜欢对小伙伴们发号施令,显示出了超强的组织和领导力,并经常将大家分成两个阵营,一个阵营扮演成牛仔,一个阵营扮演成印第安人,而希特勒则为牛仔阵营的指挥者。每当双
方进行“战争”时,最后胜利者往往属于希特勒领导的牛仔阵营。
那是希特勒儿时最开心的一段经历,当他后来成为德国纳粹头子后,还经常向属下提及小时候在那条河边扮演牛仔与印第安人的故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一个人如果具备了指挥天才,往往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会显露出来,并会由此奠定他以后的辉煌。&
转眼间,希特勒在库赫博格租住的日子即将结束 。在离开的前一天,希特勒决定再和小伙伴
们玩一次牛仔与印第安人战争的游戏,结果不言而喻,仍以他指挥的牛仔阵营取胜而告终。兴奋的希特勒一边呼喊着“我又赢了”,一边忘情地在河边狂
奔,却完全未料到危险已步步逼来。正当他一路狂奔时,竟未发现前面有一块大石头,一下将他绊倒在地,在接连翻了几个跟头后,又猛然落入了那条冰冷的小河里。突如其来的变故将从不会游泳的希特勒吓得半死,他
惊恐地一边在水里“扑腾”,一边连连狂喊“救命”。玩游戏的孩子们都被吓坏了,眼看着他在水中拼命挣扎而不知所措。这时,却见库赫博格几个箭步就冲了上去,不顾一切地跳进刺骨的河水中,奋力救起即将被淹死的希特勒。
希特勒临行前对库赫博格信誓旦旦地说:“如果我以后能出人头地,一定报答你的救命之恩。”&
然而,当希特勒成为纳粹头子后,却对库赫博格所在的柏林大教堂肆意进行破坏。库赫博格只能在深夜对天长叹:“这就是他 对我的报答。如
果当时能料到这个恶魔竟会如此灭绝人寰,我是绝不会救他的 。”
希特勒一生从未提及过库赫博格曾经救过他的事。在德国档案馆,保留有一份《多瑙河报》,上面曾有希特勒于1894年溺水险被淹死的报道。德国作家安娜·伊丽莎白·罗斯姆斯也在《离开帕绍:离开希特勒称之为家的城市》一书中,记载了希特勒几乎被溺死而被救的情节:“河流两岸田园般的美景是孩子们最爱玩耍的地方。1894年,当阿道夫·希特勒与其他孩子玩耍时,不慎掉进了河里。水流很急,河水冰冷。
幸运的是,希特勒所租住房子的屋主的儿子约翰·库赫博格及时将他拉
上来,救了他一命……库赫博格的见义勇为,可能是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仁慈之举,甚至改变了历史进程。”
战火中救书
&作者:査一路-
战火纷飞的年代,市井的人们囤积的是金银细软,书籍遭受劫难。而那些孤本善本,是民族文化的珍贵遗存&
抗战开始,上海文化人郑振铎眼见许多珍贵的图书毁于兵燹或落入敌手,心急如焚。&
而与此同时,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显露出来——一些藏书家从前不愿意出售的图书,
此时因为生计,开始将自己的珍藏抛售市场。郑振铎见此机会,向当时的重庆政府呼吁抢救图书,他把救书当做一场战争 。
当时陈立夫任教育部部长,他采纳了郑振铎的意见,拨出专款200余万元,专门用来收购流散出来的孤
郑振铎开始在战火中救书,由此记下了一本《求书日录》。《求书日录》里记了这样一件事:清初著名藏书家钱遵王《也是园书目》开列了失传的元明杂剧,郑振铎对其心仪不已,他深信它们尚在人间。果然,战火一开
,即现身苏州地摊30余册。一得到消息郑振铎马上动身前往苏州,赶到时30余册孤本已被书商孙某所购。听说政府拨专款购书,于是孙某奇货可居,标出一万元的高价,且必须在十几天内交割。后经软磨硬泡,价格降到9000元,但
在当时仍是个大数目。可是,郑振铎认为,它的文化历史价值远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
时间急迫,尽管郑振铎 多封电报催促,教育部的专款仍杳无音信。郑振铎如热 锅上的
蚂蚁,只好硬着头皮四处借 钱。等钱凑够 了,郑振铎自己的大衣和帽子都已送进了当铺。&
买下这套元明杂剧孤本的那天,郑振铎百感交集,就像一位父亲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孩子。他一遍又一遍地翻看这些朝思暮想的泛黄的书页,感觉自己赢得了一场战争。后来,经他整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孤本元明杂剧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 半年后,他竟然收到了教育部寄来的
汇款。这笔钱,其实早已汇出,只是由于战乱,在邮路上耽误了近半年才到他手中。郑振铎事后很感慨:这个民族是无法被打垮的,因为它没有因为战争而遗忘了文化。
据说,郑振铎在上海“救
书”的4年,犹如特工潜伏。他每天都像在搞地下工作,服饰打扮不断变换,居无定所,深居简出,不参加任何婚丧宴席……他为此说过一句话:“夫保存国家文献、民族文化,其苦辛固未足垺攻坚陷阵……然以余之孤军与诸贾竞,得此千百种书……则亦无悔!”
,爱书,就是爱国;救书,就是救国。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而书籍正是文化的载体。
著名照片和它们的“父亲
作者:jackob schiller-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阿富汗少女封面,罗伯特·肯尼迪暗杀现场,非洲丛林里为死去的大猩猩举行的游行……我们很容易想到这些著名画面,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
照片出自谁 手,而知道摄影师真容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了。&
蒂姆·曼托埃尼希望通过他的新书《照片的背后:存档摄影传奇》改变这种状况,他让摄影师们和他们最
具代表性的照片一起合影。曼托埃尼在过去五年中拍摄了超过150幅这样的照片 ,绝大多数都收录在这本书中。
在一个人人口袋里都有
相机的时代,曼托埃尼想让人明白,那些经典照片并不是随意拍摄的,那是摄影师们付出热情 和生命的作品。
玛丽·艾伦·马克的这张照片拍摄于印度艾哈
迈巴德市:这张照片拍摄于1990年,上面是拉姆·普拉卡什辛格和他心爱的大象夏玛。辛格是“辉煌金色马戏团”的表演指导。
道格拉斯·柯克兰说:“这来自我和玛丽莲的夜晚。”
“1974年,我在纽约中央公园附近的街头捕捉下这张照片。如今38年过去了,很遗憾我和照片中的各位都失去了联系。”
斯蒂夫·麦卡瑞拿着自己1 984年在
巴基斯坦白沙瓦的一个难民营内拍摄的照片《阿富汗少女》。“我找了这个女孩17年,终于在2002年找到了她。她的名字叫莎尔巴特·古拉。”
比尔·埃普里奇手里的照片记录下了日罗伯特·F·肯尼迪被暗杀后的场景。
没人会知道,在那样明媚温暖的一天会发生人类历史上最悲痛的事件之一。这张照片作为一条纽带,将一个巨大的事件和无数悲伤的故事和渺小的人联系起来。莱尔·欧沃克:“文字永远不可能传达这个事件的全部视角,甚至是冻结我在记忆中的那些响动、气味和声音。”
凯伦·库恩:“导演托马斯·肯尼迪要求这组照片得拍得充满乐 趣,于是我从编舞家乔治·巴兰 钦那里得到这样
一个创意:俄罗斯蓝猫和芭蕾舞者的腿。巴兰钦说有时猫就像个老师一样,教他的舞者怎样舞蹈。”
我的军旗我的生命
作者:程刚-
二战中期,英军与意大利军队在非洲战场上激烈鏖战,战争进入胶着狀态。库克是英军部队中刚到一线的排长,奉命带着30个人守卫一个废旧的野战仓库。接到命令时,他非常不情愿,这个野战仓库已经报废,并没有任何物资,根本没有守卫的价值。可没有办法,军人要服从命令,他极不情愿地带着30个人来到了这座废旧仓库,这个地方是战略后方,相对一线比较安全。
一天,通信兵报告,师参谋长将来这里视察,库克一惊,这么一个废旧的仓库,参谋长怎么会过来视察
呢?而其他战士们却都在私下议论:“这回跟库克沾光了,他爸是师长,他来这里,肯定是师长考虑他的安全才这么安排的,参谋长过来视察,估计也是师长的安排,弄不好还会带来一大堆给养呢!”战士们越是这么说,库克心里越难过,他真的想当一名勇士来证明自己的勇敢。&
参谋长如期而至,真的带来了一大批给养,并且把每个空仓库都亲自看了一遍。他看出了库克的怨气,于是,在走的时候将所有人员集合,进行了20分钟的训话:“亲爱的士兵们,军人不一定在一线作战就是勇敢,在战争年代,只要在这
片战争的土地上都是作战,都要随时准备牺牲,随时为祖国捐躯……我们安排你们守卫这里,肯定是作战的需要,你们的任务就是坚守在这里,不能让敌人把这个仓库夺去!”参谋长的训话让库克及全体士兵热血沸腾,他们从来没有这种激昂的感觉。参谋长将一面红旗郑重地交给库克,并对库克说:“这面红旗就是你们的军旗,它也是你们的生命,师长让我亲自交给你,记
住,你们的任务就是看守好仓库,保护好军旗!”在战争年代,一面军旗就是一个部队的生命,有了军旗,就说明这个部队已有编制,也就开始有了生命,库克成为这支部队的首任指挥员。
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支败退的意大利榴炮营偶然间发现了这座仓库,300多人立即集中火力向仓库猛攻。虽然战士们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仓库失陷。榴炮营营长不相信这个废旧仓库是空的,对在战
斗中被炸晕的库克及幸存的8名战士进行了非人的拷打和折磨,逼他们说出仓库的秘密,可这些人真的不知
道这个仓库到底有什么。在一个黑暗的夜晚,8名战士高喊:“打倒法西斯!”选择了结束生命。库克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中,那天晚上,他没有同意8名战士的提议,而是选择活下来。8名战士骂他是胆小鬼、孬种。然而,在库克的脑海里始终翻腾着参谋长
临陆走时特意交代的话 :“一定要保存好这面军旗,切记,这面军旗无比重要!”
榴炮营营长发现这个地方特别隐蔽,干脆切断了与上级的联系,带着全营在这里过起了安稳日子,而库克则被要求淘厕所、打扫卫生,给全营烧热水洗澡。法西斯士兵时常拿库克出气,动不动就拳打脚踢……在这种非人的折磨面前,库克几次想到了死,可想到了军旗,他又打消了念头。可他与上级完全失去了联系,这面军旗不知道还有没有用,重要性到底在哪里,
他在心中无数次地追问:“参谋长,你们在哪里。”
一年后,榴炮营被意大利收容部队发现,营长因为消极打仗被枪决,榴炮营又重新投入战场,而库克在逃跑
中双腿中枪。幸好他没有死,但却没有任何医药包扎,最后,顽强的他用匕首将已
坏死的双腿截断,就在这座仓库里坚强地活着,他将那面军旗完好地保存了下
来,相信有一天,部队会来找他。可没过一年,库克在伤痛和饥饿中走完了生命旅程,遗憾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1942年,无计可施的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做最后的挣扎,以求挽回战争的败局,非洲战场开始了更为惨烈的战斗。一天,仓库来了两位将军,带着很多士兵,急切地寻找仓库幸存下来的人,可他们只在一扇倒地的铁门板上发现了一堆白骨,并在已经腐烂的衣服中搜到了一张证件,上面写着:“库克中尉。”其中一位将军几乎站立不稳,但他又强忍泪水让大家把这堆白骨装敛。就当大家把库克的遗骨收起时
,他们发现了衣服下面铁门板上用匕首刻着的四个字:“生命之门。”将军立即命人仔细观察这个门,士兵就
在铁门板一个夹缝里发现了一面红旗:“司令、红旗找到了,您儿子保住了这面旗……”
库克牺牲了,可他至死都不知道这面军旗中的秘密。他不知道,这面军旗是由两种图纸精密缝制而成的,拆开
红旗,翻过来就是这座仓库地下武器库的分布图,将军带着士兵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将所有武器全部找到,而这些武器足足装备了英军三个师,为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立了奇功……
烽火守书人
每次遭遇战争,文化肯定会遭殃。人的生命都在战争中 丧失了,文化还能依附在什么地方?但不可忽略的
是,战火过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城市的重建却离不开文化所起 的作用。
饱受战火摧残的伊拉克,曾经是两河流域上重要的文明 古国,是人类历史文化的发源地,它有很多文化瑰宝
都在战乱中被炮火毁掉了。就伊拉克的现状而言,需要很多历史档案和资料文献让这个国家可以重建它的历史记忆和国家认同,但在这样混乱的时期,有多少人愿意去关注这些看起来非常遥远的事情呢?
《烽火守书人——伊拉克国家图书馆馆长日记》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曾在全球图书馆界引起轰动。萨德·伊斯康德是库尔德人,曾经加入库尔德游击队对抗萨达姆政权,后来到英国读书,成了一位学者。2003年美军攻入伊拉克,他回到巴格达重建自己的国家。&
他担任伊拉克国家图书馆馆长,可想而知,经过一番战火的洗劫,当时的伊拉克国家图书馆不仅馆舍毁损严重,图书馆文献也大多被烧被抢,古书、档案、文件遗失了60%,珍善本遗失90%。
这本日记于2006年到2007年在大英博物馆图书馆的网页上刊登,
引起了轰动。全世界的图书馆馆长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同行每天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每天这个图书馆大概只有一两个小时的供电时间,窗玻璃随时会破,有子弹会扫射进来。办公室随时可能被炸,昨天整理好的一柜书今天可能又在地上乱成一团,昨天还在上班的同事今天可能就不见了,你甚至会亲眼目睹
自己的同事在战火中 伤亡。
因为这个图书馆的位置 特别 险要,什叶、逊尼两派都想争夺,于是两派都跑来找馆长
商量,要在图书馆房顶上装机关枪。当时的伊拉克的局势是什么情况呢?各个部门分属不同的派别管理,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冲突。所以每天上班,都会觉得今天可能是最后一天上班了,每天都在提心吊胆中度过。
在这种情况下,萨德·伊斯康德却还要坚持做这个图书馆馆长,因为他想为自己的祖国保留一线历史文化的命脉。书里的有些记录相当震撼,比如有一天他被国民卫队的人拿枪指着头恐
吓;又有一天有人用警车送回一些馆藏来,而警车却是恐怖分子袭击的重要目标。
即使萨德馆长记录了一些自己觉得很高兴的事情,读起来也会让人觉得更加难过,因为让他高兴的事情在我们看来都是生活中最微不足道的。比如今天的供电时间是6个小时,
本月进馆读书的读者从60人上升到100人… …看到这一些,你会觉得心酸。
&而这些图书馆的馆员热心到什么程度呢?如果有读者进来说想看某本书而馆里没有,他们就会立刻派人出去,冒着炮火和被绑架的危险到市面上买回来。如果买不到,馆长就会通过国际合作寻求支持,因为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个图书馆的故事,很多人愿意帮助他们,想办法把他们需要的书籍或资源送过去。
萨德·伊斯康德馆长也因此成为了一个国际上屡获大奖的文献保护者,但他最后反而放弃了继续写这个日记。他说这会使他觉得不安,这样的日记好像是在剥削自己的同事和族人的苦难生活,拿他们的鲜血和眼泪来博取全世界的同情,而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做的是继续在战火蔓延的混乱局面下做好自
己的工作。值得欣慰的是,随着伊拉克局势的缓和,图书馆的读者人数已经在不断上升了。
作者:陶杰-
网上热 传的短 片:美国一个野生动物爱好者,在乌干达野
生动物园拍摄大猩猩,大猩猩发现了他,走过来,对他搂抱亲吻。他心头狂跳,不敢乱动,怕大猩猩兽性发作,一拳就能打死人。
但有惊无险,大猩猩很有爱心,对他吻了一通就走了。人对猩猩有偏见,以为畜生暴戾,其实,猩猩虽与人同源,人可 比猩猩更残酷。
1934年,希特勒刚上台不久,纳粹德国逮捕 了德国犹太诗人穆山。
穆山坐过几个月牢,出狱后到瑞士参加了一个艺术家的公社,素食、唱国际歌、追求理想。&
希特勒上台后,策划了国会纵火案 ,指纵火是无政府主义者与共党分子干的,全国抓人。穆山又是犹太
人,心知必死,本来想逃 到捷克,但把火车票让给了一个比他更惊慌的犹太朋友,又把妻子送去莫斯科暂避。
纳粹警察来了,把穆山抓进集中营,一顿毒打,用枪托把他的牙齿敲碎,拔光他的头发和胡子,在血肉模糊的头皮上用烧红的铁烙上
纳粹徽记,折断他的两只拇指,令他终生不能执笔写作。
最后,纳粹狱警找来一只小猩猩——是从一个犹太科学家的实验室掳来的——把小猩猩塞进他的囚室。狱警以为小猩猩会兽性大发,向他攻击。纳粹不想杀死穆山,只想百般虐待,迫他自杀。但小猩猩对他很友善,在囚室里,张臂与他拥抱,还亲吻他的脸颊。&
纳粹大怒,
把猩猩扯过来,在穆山的面前,对这头动物施以酷刑:挖出猩猩的眼睛,鞭打它,然后血淋淋地把小猩猩活生生肢解。最后,纳粹把不屈的诗人勒死,尸体悬在木梁上,对外公布:他死于自杀。
穆山的诗,在Youtube上,有德文的朗诵,点击只有几百,他的名字渐为世人遗忘。他的妻子去了苏联,被送进劳改营,关押了二十年。
人的仇恨,经过煽动,可以令一个国家化为炼狱,一个民族沦为魔鬼。]看见网 络上
那只大猩猩,我想起80年前 在穆山的 囚室里的那只抱着一个刑拷伤重的诗人亲吻的小猩猩。
&作者:[美]亨德里克·威廉·-
战争突然而止,抓到希特勒后立刻将他押解到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军事法庭判他死刑,但怎样处死他,意见有
很大分歧。枪毙他吧,让他上绞刑架吧,都未免死得太快,那大便宜他了。后来有人说出了大家的心声:这个恶魔带来的灾难惨绝人寰,烧死他才可解恨。
“但是,”一个法官提出不同的看法,“我们阿姆斯特丹最大的广场只能容纳一万人,行刑时,我们荷兰男女老少700万之众,谁不想到刑场去诅咒他一番呢?”
之后另一位法官出了一个点子。希特勒应绑在木桩上烧死,但木柴应由火药爆炸后点燃,火药的引线应该从鹿特丹开始点燃,沿着主要大道途经代尔夫特、海牙、莱顿、哈勒姆,一直烧到阿
姆斯特丹。这样,数以百万的群众拥上连接着这些城市的宽阔大道后,都可以亲眼目睹这根引线向北一路烧去,直到把烧死希特勒的柴堆点燃。
这种惩罚方式是否最大快人心,人们进行了全民公决,4981076票赞成,1票反对。提出反对的人认为,希
特勒应该被五马分尸。
最后,这个载入史册的日子来临了。死刑在6月的一天早晨4点开始。引线由一位母亲点燃,她的3个儿子由于一次莫须有的“蓄意破坏行动”而被纳粹分子枪杀。同时,唱诗班唱起了一首庄严的感恩赞美诗,接着人群里爆发出一阵胜利的欢呼声。
火慢慢地从鹿特丹向代尔夫特烧
去,一直烧到了阿姆斯特丹的大广场。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还专门为老人、有残疾的人以及被害人的亲属准备了座位&
希特勒穿着一件黄色的衬衣,已经被用链子锁在木桩上了。他故作一副泰然处之的样子,直到有个男孩爬到围着这位前 元首的柴火
堆上,在上面放了一个木牌,上面写着:鄙人乃盖世魔头。希特勒一股闷火喷发出来,他凶相毕露, 破口大骂。
观众都傻了眼:这 个阶
下囚竟敢大放厥词,活像在给他的党羽训话,真是一大奇观,荒谬至极。接着观众吼声震天,嘲笑声四起,把他吓住了。
最扣人心弦的时间到了。大约下午3点,火花到达阿姆
斯特丹的郊区。霎时间鼓声震天,接着,人们唱起了国歌。希特勒此时面如死灰,拽着身上的锁链,做最后的垂死挣扎。
国歌唱毕,火花离火药只有几米了,5分钟之后希特勒将会在恐惧中死去。人们仇恨心切,情绪一下子爆发出来,
吼声响彻云霄。一分钟,两分钟……就在此时,怪事出现了。
一个干瘪的小老头,拐弯抹角地混过执行警戒的士兵队列,来到希特勒面前。没有人不认识他。他有两个儿子,被伞兵部队用机枪扫射而死,妻子与3个女儿在鹿特丹大屠杀中殉难。从那时起,这个可怜的人一直精神错乱,他到处游荡,全靠人们的善心供养着,见到他,无人不心存怜悯。
但他眼下的举动触犯了众怒,大家气得脸发白。他竟然故意跑去踩那根引线,把火踩熄了。&
“杀 了他!杀了他!”群情激愤。只见老人面对杀气腾 腾的人群,从容不迫。他缓缓地朝天举起双臂
,然后,怒吼一声:
“咱们再从头点起!”
西方“体育”与东方“修行
作者:葛红兵-
很多人把体育当做文明的象征,但是,体育来自战争。
马拉松长跑是为了纪念一位长途奔跑报告战争消息的战士。公元前490年希腊
人和波斯人在希腊马拉松镇展开生死决战,希腊人取得了胜利,为了把胜利的消息送到雅典,希腊战士菲力比斯从马拉松一直跑到雅典,菲力比斯到达雅典时精疲力竭而死。
今天,我们在体育竞赛中依然能看到大量的战争遗迹。许多竞赛项目本身就是战争技能,比如射箭,现代射箭运动14世纪时起源于英国,完全来自战士军事技能的需要。
体育来自狩猎。比如掷铁饼、投枪等,这些来自古代人类投掷石块和梭镖。体育竞技的来源还有很多,但是主要的来源 是战争和狩猎,猎杀
动物在古代是生活技能,也许算不得什么野蛮的活动,中国传说中的英雄大都有这种特殊的本
领;水浒中,武松就是以打虎闻名,这给武松带来声誉。但是,在现代生活中,狩猎绝对不是什么文明的事情。猎杀野生动物在多数现代国家被看做是反文明的行为,多数国家禁止狩猎。至于战争是否文明,这要复杂一些,有文明的战争,也有不文明的战争,但是,战争肯定是野蛮的……
我为什么说现代西方式体育是野蛮的呢?它保留了太多“你死我活”的战争和狩猎遗存,一旦进入竞技状态,就不再是一种“游戏”,有的时候,它成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战争”、“狩猎”替代品。西方式体育超出了“锻炼身体”、“业余游戏”的范畴,就不要说是文明的。那些运动员不过
是一些现代斯巴达克斯而已。他们被训练成舍生忘死的“角斗士”,只是为了
主人的那一点虚荣、观众的那一点阴暗的快乐,他们娱乐了观众、满足了主人的同时,自己 已然被降格为“奴隶”般的“工具”。
相比较 而言,中国式的体育,以打坐、静坐、 冥想为基
本模式的健身活动,就要文明得多,它强调是心的锻造,通过对心的修炼来达到长生健体的目的。中国人以来不强调“强身”,也不强调肌肉力量,在中国人的意识里,没有单纯的身
体强健的说法,中国人的强和健都和心灵的宁静、平衡相连,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身心状态,这种体育,不会让
你大吃大喝,然后又通过剧烈运动消耗体能,而是让你复归清空虚无的大平衡、大宁静状态,通过修身达到养生的目
的。它绝不会让你试图和别人角力,试图战胜别人显示自己的强,而是相反,让你和别人平和共处,在共处共融中达到人我不分,天人不分,物我不分的大境界。
这样的人,万物
皆备于我,而无所欠缺,身体自然就能非常好了。&
——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文明的体育。
战争的必然扭曲
作者:杨 照-
1941年9月,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从
柏林搭火车前往丹麦的哥本哈根,去拜访他的老友、老同事&另外一位顶尖的了不起的物理学家波尔。海森堡启程前绝对想不到这次会面竟然会改写二十世纪的物理学史,甚至是改变了二十世纪整个人类历史。他更无论如何也
想不到,这次会面引发的效应,最终影响了远在东亚的日本的命运。
根据海森堡自己的回忆,他和波尔会谈的重点之一,是交换关于原子分裂研究的最新进展
。他特别提到了在当时已有的科学研究基础上,如果要将原子核分裂爆发出的庞大能量应用在
破坏性的武器上,必须突破几个极艰难的瓶颈。正因为困难重重,所以物理学家们就充分借口抵御政治领袖们的压力,“自己来决定要不要尝试制造原子弹。”换句话说,海森堡想要说服波尔达成默契,大家共同以技术困难为挡箭牌,阻止可怕的原子弹诞生。
海森堡讲这些话时,个性原本就比较内敛保守的波尔一语不发,所以海
森堡也无从知道波尔到底在想什么。要到多年以后,一九五七年波尔才写了一封信讲述他的记忆,然而这封要给海森
堡的信,波尔最后没有寄出,只存留在他的档案里,一留就留了将近半个世纪 ,到两人都墓木已拱的二○○二年二月才对外公布
波尔听到的,是海森堡在向他炫耀德国已经开始了原子弹的研发制造,而且已经获致了突破,所以要劝波尔,或要透过波尔劝帮助盟国工作的科学家们,不要再做无谓的挣扎努力了。波尔当时的沉默反应,其实一方面出于震惊,一方面出于谨慎警惕。在和海森堡会谈之前,波尔其实完全不觉得原子弹是可行的。有一些基本的能量公式怎么算都算不出来,也就不存在应用的问题。可是海森堡的一席话,让波尔被迫改变了最根本的物理信念,以及人生价值信念。海森堡离开后,波尔再也无法从对原子弹的执迷思考中抽身出来,他清楚意识到自己必须抢在德国之前,为盟国研发出原子弹来。他可能比任何科学家、战略家、政治领袖更早相信:战争胜负最终的关键,就在
于哪一方拥有了原子弹。
波尔后来当然成了美国原子弹计划中的核心要角。没有他的努力,原子弹不太可能会在一九四五年就用来结束太平洋战争。然而,这
一切竟然都起源于他对海森堡一席话的彻底误解!这证明了历史是偶然的吗?也许不是。也许倒过来证明了战争的必
然扭曲,对人与人之间沟通机制的必然扭曲,对感官领受的必然扭
曲。在战争的敌对紧张预期下,任何简单的话语与现象,都可以也都必然被诠释为可怕、致命的威胁。海森堡的一席话听在波尔的耳中是如此,伊拉克现在做的任何事,看在美国政府眼里也是如此。要在这必然扭曲里找到
客观事实?问问那两个 杰出物理学家就知道有多难了!
一只耳朵的故事
作者:贾永-
那还是南部边境军事对峙的时期,当 时我在广西前线服役。
一天,一封皱皱巴巴的家乡来信,送到了阵地上。打开一看,歪歪扭扭写着这样几个字:
“儿,速寄一张两只耳朵的正面照片来。妈。”&
母亲是一位几乎不识字的裁缝。看到这封信,我百思不得其解。战友们的一致判断是,家里要给我寻对象了。但那时候我才17岁
,这件事尚不在家里人的考虑范围。即便如此,我还是择空匆匆跑到离阵地足足几十里的边境小镇,正正规规地照了一张带有两只耳朵的照片,连同刊登了我的作品的《法卡山一日》,寄回了家。&
直到4年后,我第一次探亲,才破解了这封来信的谜底。没成想,那是个至今回忆起来都忍不住要落泪的故事。&
那时候国境线 上枪炮声不断,我的一位老乡,属于比较马虎的
那种,刚到阵地,别人闻知敌情通报,都钻进了猫耳洞或坑道,唯独他一个人睡在帐篷里。夜晚,敌人悄悄摸上阵地,一发40火箭筒弹射过来,将
他和他的床铺一起轰下了山。所幸
,他的身体无大碍,但右手的小拇指却永远地失去了。手上有残,戍边军人当不成了。&
战友退伍回家,很自然地去探望我的父母
。听说我的战友从遥远的广西回来,左邻右舍挤满了我家不大的房间。人们问起我在前线是否危险,战友一不留神说了实话,摇着那只缺了小拇指的手,说:“我刚上去两天就这样了,他每天在山上
跑,能不危险? ”当他意识到说漏嘴的时候,母亲的脸色早就白了。
过了几天,老家开始谣传我被打掉了一只耳朵。可以想象,母亲是最后知道这个传说或谣言的人。
母亲一边给我写了那封她平生写的第一封也是
唯一一封信,一边将信将疑地着手追查这个谣言的源头。她的办法是一个一个过问,说不出谁说的就是你说的,而你的根据又是什么?
母亲平日里助人的热心肠这时起到了作用。一个月后,这源头还 真让母亲找到 了,居然是一户和我家有些
往来的人家。
那家女人说得也似乎在理。你儿子战友上去两天就受了伤,而你儿子长年在阵地上能不受伤吗?况且你儿子寄回的照片,咋都是侧面的?
我那时候年轻,照相时喜欢摆个姿势,没想到这种照法竟惹了麻烦
。后来我才知道,很长一段日子,母亲每次梦到我,总会被少了一只耳朵
的我惊醒。从那时起,母亲患上了神经衰弱,至今每天要靠吃安定才能入睡。
母亲得了来信,自然高兴得不得了,每当家里来人,总是有意翻翻那本书,其实是让人家看夹在里面的我的那张两个耳朵的照片。日子久了,连书的封面都翻烂了。岁月匆匆,南部边境早已恢复了和平,母亲也是70多岁的人了。但每次见面,母亲都会像我初次探亲那样,定定地望着我。我的鼻子酸酸的,我知道老人是在望我的那双耳朵。
&作者:凤凰-
他百步穿杨,百发百中,人称枪王。他当上了一名狙击手,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任务,最终
,他成了队长。他有九名手下,他的手下也个个英勇无 敌。
很长一段时间,他没有任务。没有
任务,他反而很苦恼,他要上战场,要建功立业。每天他都找长官要任务。这天,长官交给他一项重要的任务,让他带领他的手下干掉敌人
的狙击手小队。
他很兴奋。他早就想去干掉敌人的狙击手小队。敌人的狙击手是他的对手,他终于可以与他们一较高低了。他带着九名手下斗志昂扬地向敌人进军。
没想到在半路他们就遇到了敌人的狙击手。尽管双方都快速隐蔽,
但双方都还是有几名狙击手倒下。他和剩下的六名狙 击手躲在草丛中,一动不 动。敌人也躲在草丛中,一动不动。谁都清楚,一动就没命。
他明白,敌人的狙击手突然出现在这里,不用说,是冲着他们来的,目的就是消灭他们这支狙击手小队。敌我双方不谋而合,因为双方都把对方的狙击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双方都躲在草丛中一动不动,等待时机。日头越升越高,砰砰砰,枪声突然响起,他和他的狙击手首先开了枪。可是他发现在枪声响过之后,他的六名手下全都倒下了。原来,双方都因为阳光下的头盔暴露了。好在,他没有戴头盔,后便紧紧地盯住前方。
过了一会儿,敌人没有见到任何动静,以为他和他的手下一起被干掉了,有一名狙击手动了一下。他果断地开了枪,就在敌人哼哼的同时,有两颗子弹从他身边擦身而过。好险!他明白,敌人还有两名狙击手。
黑夜终于来临,敌人见一直没有听到任何动静,以为他被先前的两枪给击毙了,便在草丛中轻轻地挪动。虽然伸手不见五指,但是他凭着自己练就的高超听觉,还是感到了正在挪动的那名狙击手的位置。“砰”的一声,他手中的枪一响,那名
狙击手再也没了任何声音。剩下的那名狙击手显然害怕了,没 有发出任何一点声音。
整整一夜,他没有合眼。一直等,等最后一名狙击手给他机会。可是一直等到天亮,敌人也没有给他机会。敌人一直在草丛中一动
不动。敌人很清楚,一动就没命。他同样清楚,一动就没命。
他饿,他身上有干粮,可是他不敢吃。他渴,他身上有水,可是他不敢喝。他忍着,努力忍着。他想敌人肯定也饿,也渴。只要敌人忍不住,手一伸,他就有了机会。可是,敌人没有伸手,虽然他也饿,也渴。
敌人这么能忍,这么 能等,显然不是一般的敌人。他明白了,他对面的敌人也是枪王,那是敌人的枪王,那是敌人
狙击手的队长。他想他终于找到了真正的对手。当然,他必须战胜对手。
后来的两天两
夜,他再饿再渴都没有动一下。他趴在草丛里,就像死去了一样。只有两只眼睛,不时地眨一眨。
后来,他终于支撑不住了,最后,他停止了呼吸。至死的那一刻,他也没有吃干粮,也没有喝水。但是,他的脸上带着微笑,他想在他死后,敌人还会等下去,直到同他一样死去。在百米开外,敌人同样停
止了呼吸,并且比他早了两个小时。
48小时的沉默
作者: 东方小四-
英国90多岁的女特工、二战期间功勋卓越的铂尔在回忆往事时曾提到,在接受训练时得到的指示是:一旦被俘,要保持48小时的沉默,以便同伙有时间逃脱。
心有所动。48小 时的沉默,给人性以回旋空间。&
若让有血有肉的身体忍受长时间的痛苦折磨,我个人认为,未必合人性。我想,正因为大多数人都做不到,故而那些为了理想而忍受极端苦痛的人,被我们视为英雄。
哥白尼,因提出“日心说”推翻“地心说”,教会对他施以酷刑,他的身体被拉长,但只要有一口气,他就依然不屈;如古罗马那个坚持自己
学术见解的女数学家,身体被反对者用海
贝一片片切割,连续数天,方才气绝;如赵一曼,被残忍的日本人折磨得半身炭化、指甲全无、白骨可见,也决不低头……
写下这些,我已不忍。那些亲身经历的人,是如何挨过极端难熬的每一分、每一时、每一天的?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反复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遇到“敌方”
酷刑,能持否?也许很多人都 并不 太怕丢掉性命,但非常畏惧长时间、超越常规的剧痛。
所以,看到铂尔说到“48小时的沉默”,我终于释然。原来,有一种动摇,是可以得到谅解的,只要你在规定的时间里坚守了 立场与原则,就 可
以了。酷 刑和痛楚,担心和惧怕,均有一个能够期盼的期限,有可以张望得到的彼岸。
但这不合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习惯。
热衷说“中庸”的我们,在大小争斗中,往往只看到“敌我两方”的对立存在,不宽容中间地带,不宽
容人性的极限。所以,在得势者严厉的目光里,敌人总是很多。而那些被打入另册的“叛徒”,基本上再无翻身余地。即使不能将其消
灭,得胜者也要在思想上、文字上将其处以极刑。这在清代尤甚。
就这样,在生活或工作中一有风吹草动,我们就感觉焦虑,很多人似乎已习惯了此种日积月累的紧张心境,不知快乐为何物。
什么时候,我们能够推己及人,在矛盾、困惑、对立面前,除了做简单的是非判断,还稍带考虑“48小时的沉默”?在宽容他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善待自己。
荒野里有我的战友
作者:程刚-
1942年,德国纳粹空军在莫斯科郊外狂轰滥炸,以求扫平总攻莫斯科的所有障碍。
罗斯格是纳粹空军的飞行员,这一天,正在执行任务的他被苏联炮火击中,他跳伞逃生。苏联民兵找到了飞机残骸,却没有发现飞行员,于是,他们开始在周围山林和村庄进行拉网式排查,希望尽快活捉飞行员……&
罗斯格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个破旧的房子里。拉尔盖大叔正在烧着
热水,九岁的孙子沙文托着腮注视着罗斯格。沙文看见罗斯格睁开了眼,急忙喊爷爷,拉尔盖跑过来,示意罗斯格不要动,然后端来一杯热水,扶起罗斯格让他慢慢饮下。这一幕,罗斯格激动万分,他知道苏联人民恨透了他们,可没想到这里却有这样善良的人。虽然言语不通,但拉尔盖却读懂了罗斯格的眼泪,冲他微笑着点点头……
两天过去了,罗斯格渐渐好了起来,但他心事重重。一天,门外突然传来嘈杂声。他伏门一看,几个民兵正走向这里搜查。拉尔盖急匆匆地从外面跑进来,示意罗斯格躲在吊棚上。可令他没想到的是,罗斯格突然拔出藏在靴子里的匕首,拉着拉尔盖来院子
里,并大声叫着,在拉尔盖腿上刺了一刀后,疯狂地向树林里跑 去,民兵听到了喊声,都向这边飞奔过来,很快抓到了罗 斯格。
拉尔盖倒在血泊中,一位民兵紧急为他包扎,一边包扎 ,一
边安慰着:“大叔,别怕,他被抓了,你是勇敢的。”拉尔盖没有言语 ,晕了过去。
一个星期后,一个特大
喜讯在这一地区广泛传开,纳粹两个整建制的团缴械投降,交出了大量的武器,这无疑给当地军民以巨大的鼓舞。
拉尔盖大叔因为勇斗罗斯格而受到政府的嘉奖,可他却始终高兴不起来,因为他清楚当时发生了什么,每每回忆起罗斯格刺伤
他的那一幕,他的心就郁闷无比,他对纳粹的恨简直上升到了极点。幸好,他得知了罗斯格交待了大量的事,但根本没有提他是如何藏他,帮他养伤的事,反而说出与他搏斗的事,拉尔盖的心才算放了下来。他不要政府的任何奖励,只想再见一下罗斯格,只想问罗斯格
当时到底在想什么,是不是以为是他引来了民兵?可他却再也 没有见到罗斯格。
1986年,一位德国老人来到了苏联,这个老人就是当年的罗斯格,他来找拉尔盖。可不
幸的是,拉尔盖已经离开人世二十几年了,政府帮着他找到他的孙子沙文,当罗斯格眼
泪汪汪地找到沙文,并说自己是他们曾经救的过那位飞行员时,沙文愣在了那里,继而愤怒起来,他责问罗斯格:“当初我们对你那样好,可你为什么刺伤爷爷?”
罗斯格拍了拍沙文的肩膀 ,说出了一个尘封了几十年的故事:“那一天,我和其他飞行员一起到郊外执行
轰炸任务,可苏联的炮火十分强烈,飞机很难突破火力网。我那次执行的并不是轰炸任务,而是驾驶运输机。长官要求我在其他轰炸机的掩护下,趁乱突出苏联炮火封锁,去寻找在寒冷的大山里迷路的两个团。这两个团执行的是穿插任务,根本没携带给养,我要找到他们并空投地图还有一些食品。我记住了几个团与总部沟通的方位后就起飞了,可我一进苏军炮火网便被击落……在你家养伤的那几天我越来越着急,再拖几天,两个团数千人将全部冻死在荒野里,我当时便想到了投降,只有投降,才能说出他们的方位,苏联红军就会找到他们,他们就不会被冻死。可我也不能说出你们救了我、藏了我,那样你们会很麻烦,我便造了一个假象与你爷爷搏斗,并刺伤了你爷爷……”
罗斯格因为故意暴露部队位置,被遣送回国后又蹲了15年的监狱,可他始终无悔,因为,他用自己的牺牲换回了数千条生命。可他却终生留下了遗憾,因为他一直想告诉拉尔盖大叔,在与他相处的那几天,是他一生中最温暖的时光。
不要让我的父亲听到枪声
作者:古保祥-
二十多个手无寸铁的老人闯进了格鲁吉亚军队当中,他们十分痛苦地叫嚣着,面无血色,他们甚至停下脚步,去夺军队手中的枪支弹药。格军面对这样一群老人,不敢开枪,只能节节败退。
这一幕发生在2008年9月的南奥塞梯,这座村庄叫奥尔村,村中有一千多户居民,由于躲避格俄冲突,他们举家远迁,或者投奔自己远
在异乡的亲戚,只有这二十多个住在敬老院里的老人无奈地留下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儿子叫霍斯。霍斯奉养着二十多个孤独无依的老人,平日里,他叫他们父亲,他们叫他儿子。
自从双方的军队驶入小村后,这里失去了安宁。父亲们大多有病,一旦他们听到惹人的
枪声后,他们就会选择歇斯底里的怒吼,他们会钻进双方的军队里,大声阻止他们的暴行,虽然他们的举动是无助的、无力的,但至少,他们渴望和平。
终于有一次,格军方长官生了气,他抓住一位老人的脖子,警告他说:让你的儿子接你回家,躲进防空洞里去,不要让我再见到你,记住。
霍斯将二十多个老人领回家里去,但敬老院太不安全了,双方的军队剑拔弩张着,随时会爆发新一轮的冲突。
霍斯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不让父亲们听到枪声,他用一些废弃的防弹玻璃将整个敬老院围了起来,敬老院本来就不大,再加上大街上随处都有抛弃的玻璃,因此,他的这一构想在三天后完成
父亲们躲在这个太平空间里,枪声暂时远离,“战争结束了吗?”阿大依高兴地问着霍斯,霍斯撒着谎说道:“是的,父亲,战争结束了
,枪声已经远离我们的生活 。”
父亲们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他们
开始了他们原有的幸福生活,几个老人在一起下棋,还有几位在那儿玩捉迷藏,霍斯则陪同几位父亲在那儿浇花,好一幅美丽的太平画卷。
时间没有过多久,一支俄国军队发现了这里的情景,当时,他们发现了这里不同寻常,竟然有人建起了一座玻璃式的建筑物,用枪打过去,竟然毫无作用。
阿伊果斯基领着自己的军队杀入了敬老院门口,在俄军撞破大门的一刹那,枪声又一次传入了老人们的耳膜里。
霍斯愤怒地望着眼前 的这支军队,他对阿伊果斯基说着:
“住在这儿的人都是我的父亲,请你尊重他们的幸福权利,不要破坏他 们的生活。”
“我们只是需要这些玻璃,它对我们十分重要。”
“不可 以,你们不能够得到他们,面对
战争的残酷性,也许这些玻璃是可以保证老人们幸福生活的唯一工具了,希望你们能够成全我的孝心,我们都有父亲,我相信你的父亲此时也在家中等待着时,他只希望你能够平安归来。”
霍斯的话十分中肯,阿伊果斯基想了想后,他收回了军队,并且他下了命令给俄国军队:再行军时,绕过这座敬老院,不准向里面打枪。
霍斯于第二天下午
又来到了格鲁吉亚的军队,当时他冒着被杀头的罪名。首领斜着眼睛看他,他讲明来意后,首领说道:“这根本行不通,南奥塞梯已经属于我们的领土,要知道,敬老院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宣示主权,这一点,谁也挡不住。”
“如果你们想要攻破敬老院,首先要杀掉我,如果你们不杀掉我,让我平安回去,就不要让我的父亲听到枪声,否则,我会砸破你们的脑袋。”
霍斯在众人迟疑的目光下,竟然安全地离开了格方军队。军队里疯传着这个故事,格方的军队再次路过这座敬老院
时,他们选择了绕行。
就这样,直至战争结束时, 整个小村庄虽然被夷为平地,但这座敬老院却幸存了下来,有人在敬老院
的门前发现了这样一个用俄语书写的标语:不要让我的父亲听到枪声。
伊豆的幽牢
作者:罗启锐-
每隔一段日子,便总会有几个日本首相或首相候选人,阴魂不散地非要到靖国神社参拜供奉一番。
也不知道今天的野田佳彦,会不会同样冥顽不灵,但无论如何,靖国神社的参拜,令我想起许多年前,我在日本当交换生的时候,曾经到过的一座小小的、不为外人所知的深山庙宇。
紫红色的绣球花
那是一个阴暗,甚至连空气也有点湿重的下午,大伙儿乘搭新干线火车,从东京都一直来到南部的热海,去访寻一所传说中的神秘寺庙。
在这个海浴旅游胜地——伊豆半岛的美丽山麓上,长满了大片大片茂密的百年
毛竹林,清幽寂寞。竹林旁边,混生着无数高逾人头的紫红色绣球花,哗啦啦地盛放在登山小径的两旁。
花径狭长,紧贴山势而上,两旁偶然还有一两盏古老的远年 石 灯,被风霜侵蚀
得像一具具竖立着的骷髅头骨。
小径尽处,毛竹林掩映中有一座晦暗而低调的小庙宇,庙内供奉着的,却是日本于二战败后,被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军士亡魂。
一千多具尸体,于死后集体火葬,骨灰混埋于一处军事墓地。然后,在战后萧条、一切再无人过问的沉默年代,由这批战死军人当时仍青春少艾、花样年华的妻子,悄悄把骨灰偷运出来,重新埋葬于东京都南部的伊豆半岛。转眼数十年,风寒雾湿,香火也日渐凋零。
跟其他日本庙宇
的气派比较,这庙宇有点简陋、瑟缩而寂寞,带罪地苟延残喘,半隐闭、半不安地,不让世人知道,包括大部分的日本人。
唯有每年的祭祀期 间,当日遭处死的军人家眷,才会
从全国各地,成群结队地前来拜扫,添一点人间烟火。只是拜祭的人 数,也慢慢地随着时间,而变得愈来愈少了。
知道事件真相后的年轻一代,许多都不愿意再攀山前来:背负着事件真相的年老一代,也悲哀地相继逝去。&
余下的,仅有几十个军人遗孀,如今都已风烛残年了,却仍每年相约于伊豆山麓的车站,秘密地、不光彩地、无可奈何地吃力攀山。一群七八十岁的老妇,拜祭自己当日深闺守候的
男人,那些同样于青春少艾、花样年华的岁月里,为了一场孽战,而无名地捐躯的男人。
在这 座小庙宇的旁边,除了合葬了一千多名日本军人的骨灰龛之外,还有一个相当简陋的墓穴。
墓石上,刻着“七士之碑”四个字,奇怪地苍劲朴拙。黄土之下,据说就埋葬着七名当时曾统领无数日
军将士的军官尸骨。
我走上前,本意只是好奇细看一下墓碑上的花纹,却冷不防地,为首的一个名字,已叫我措手不及——我是完全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来到东条英机的墓前。
坊间一直流传他当年在狱中秘密写成的《绝笔手札》,一直摆放在东京各大小书店的《绝笔手札》,忽然间,幽灵复活一样,显现在我眼前。
这个,就是曾经带领着千千万万
的日本青年,挥刀杀进中国,杀至天地变色、鬼哭神嚎的狂魔,他最终的墓穴,竟是如此惶惶地,躲在伊豆半岛的一个潮湿深山里。
两首中日小诗
我定一定神,再返回庙宇,心情复杂地四望,但见一条灰黑色的暴龙,绘在低
窄的天花板上;不过,也由于天花板低窄,更觉暴龙头角峰嵘,仿佛逼近在眼前,随时蓄势便破云而下、闯入人间的样子。
庙的一边,绘着一幅巨大的壁画,还题了一首日本小诗,共勉世人,诗曰:朝暮念心经,幽牢也法灯;明光天地盖,虚空可往生。
非常平和悲愿的感觉。
可庙的另一边,却又镶着一帧当时正当盛年的日皇裕仁,率领着三军,于烈日下浩荡出发的誓师照片。
照片的摄影出奇地清晰,广场上几千人的容貌,以至于坚决远征的神情,竟都可以一一清楚地辨认出来,大概是采用了旧时那些特大底片的缘故,但见几千张冷酷的脸,暴晒在当日的阳光下,再重现在今日湿冷的深山庙宇上,如不散
的阴魂冉冉不去。
眼前的一切,是如此的沉重与浩茫,叫我这个本来只是因着《伊豆的舞女》而慕名前来的人,
于百般的迷惘中,忽地想起从前看过的另一首中国小诗,诗曰:一切运无常,一切行无常;譬若碧琉璃,尽变瓦砾场。
两首叫人看破的中日小诗,就这样完了, 可千千万万叫人永远看不破的中日故事,却从来没有终结。
保守一生的秘密
&作者:毕至-
1961年,美国大兵史蒂夫当兵仅7个月,便被派往越南
。7月20日,在经历了6次小战役后,史蒂夫的身心彻底崩溃了。又一次冲锋开始了,他想到长官说的话:最好的士兵是有血性没有思想,是一台服从命令的机器。史蒂夫恰恰相反,他有思想,时刻在思考战争的目的与意义。史蒂夫站起来做了一个冲锋的姿势,旋即摔倒在土堆掩体下。他并没有受伤,是故意摔倒的。他胆怯,这么密集的枪弹,冲上去一定是死,为什么还要硬冲呢?他答应过女友,一定要活着回去。史蒂夫不想就这么死去,他退却了。
战友们像一排木偶一样冲了 上去,一颗颗炮弹在
他们身旁爆炸,子弹如同密集的雨点横扫而来。史蒂夫看到有五六个战友没跑几步就倒下了,紧接着又有几个士兵倒下了,十几分钟后,枪炮声稀少了,尘烟散尽后,战场上没有一个站立的人,一个排的士兵全部倒下去了。
史蒂夫双手握枪,此轮冲锋他没打出一颗子弹。看着血性威武的士兵一个个倒下去,他的心里有一种巨大的恨。他痛恨敌人,恨不得将他们一个个咬死;他更痛恨战争,是那些黑了心的野心家让战争穿上了合法的外衣,使人类相互残杀,牺牲的无数士兵只不过是野心家谋取资本的筹码罢了。
每次小的战役都在很短时间内结束,生或死、胜或败几分钟内见分晓。史蒂夫还活着,其他士兵都死了。“我为什么能毫发无损地活着,有什么理由活下来?”史蒂夫想到了一个可怕的实质性问题,他站立着去见长官是不可以的,长官不会原谅他,军事法庭更不会给他一个合法活下去的理由。想到这里,他再一次感到恐惧。为了活下去就必须拿出活下来的理由。史蒂夫狠了狠心,咬了咬牙,端起步枪,对准自己的右腿开了一枪。从思考到决策,再到执行,他仅用了不足10
战争结束后,史蒂夫没有死去,他的命是“白捡”回来的。在参加战友葬礼的时候,有这样一幕刺痛了史蒂夫的内心。
在一个名叫莫多拉的士兵的棺材前,他的母亲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儿子那已被炸掉了半个头颅
的脸,一边喊着莫多拉的名字,一边祷告,显得那么平静。虽然儿子已经死了,但他还在母亲的身边。将要封棺时,那位母亲推开旁边的士兵,歇斯底里地呼喊着儿子的名字,疯了一般要钻进棺材:“莫多拉,妈妈跟你一起去,上帝会同意的!”
从那时起,史蒂夫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所 为和苟且偷生
的生命。他感到自己对不起莫多拉和他的母亲,对不起所有死去的士兵和他们的母亲。他痛恨自己是一个懦夫,是一个胆小鬼。他想,死亡是永恒的,生存只是一个背负沉重的十字架的痛苦过程而已。
可战争又是什么,是让活着的人去死,让活下来的人去痛苦?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史蒂夫内心的愧疚从没有消失过,他对自己的生命很鄙视。不过,为了生存,他无论如何也不敢把这个天大的秘密告诉其他人,否则他的命运可想而知。为了弥补自己的愧疚,几十年间,他一有时间就去探望那些因战争而失去儿子的母亲们,为她们做些儿子该做的事。后来他还加入了一个公益组织,为战争
中失去孩子的母亲设立专门公益基金。
每年7月20日那天,史蒂夫会来到士兵公墓,为死去的士兵献上鲜花,并为他们祷告。这一天,他会整天守在公墓,给一个个长眠的士兵轮番敬军礼,并对着坟墓交谈,没有人知道他究竟说了些什么。
日,当初的老长官生病住院,史蒂夫来到病榻前探望。
史蒂夫觉得自己已年近七十,想把心里话跟长官说出来,卸下压得令他喘不过气来的心理包袱。他觉得,这正是上帝给自己赎罪的机会。
“长官,明天是什么日子,您还记得吗?”
“永远记得,是你为美利坚合众国光荣负伤的日子。我们的30多名士兵,是在当年的这天为国捐躯的。”老长官的眼角淌出了泪水。
“不,长官,我是说那天……”尽管长官多次要打断史蒂夫的话,但他还是不顾
一切地把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说了出来。他感到心里像打开了一扇窗,透进了
从未有过的阳光,那种清爽和纯净使他获得了新生。同时,他已做好走上军事法庭的心理准备 。
“我知道,当时我从望远镜里看到了你的一切表现,后来是我命令卫生兵把你从战场上抢回来的。”老长官很平静地说。
史蒂夫有些疑惑:“为什么后来还要嘉奖我,让我一生都罩在战斗英雄的光环下?”
“就剩你一个人了,我怎能忍心把一个为生命而自饮枪弹的士兵送上军事法庭呢?战争本来就够残酷了,我又怎能丧失人性把自己的士兵送上战后的断头台呢?况且战争是政治,政治和你无关。”老长官说。
[来源:学科网]
“这么多年,长官为什么从来没有提起这件事?”史蒂夫问。
“一些重要秘密是需要保守一生的,这是军人天职背后的人性。”
2011年6月,史蒂夫因病离开了人世,一生的愧疚画上了句号。当人们为史蒂夫整理遗物
时,发现了他的临终遗 言,才知晓了史蒂夫从枪林弹雨中活下来的秘密。不过,直到这时,老长官依旧对此事缄口不言。
&作者:马付才-
那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岁月,那时,我的爷爷
也就三十来岁,生活在一个大山里的小山村里,依靠打猎和种着东一片西一片的几块巴掌大的薄薄山田艰难度日,在他用不规则石头砌成的两间低矮小屋里,还住着奶奶和怀抱里嗷嗷待哺的我父亲。
爷爷穷的常常连饭都吃不上,却交了一个有钱的好朋友。他这个好朋友是个商人,用家有万贯来形容也许有点过分,不过,爷爷知道,他交的这个朋友绝对不是个小商小贩,他的生意做得很大。每隔一段时间,商人都要进一趟山,收一些药材和山货,顺便也会把一些动物的皮毛带到山外去。这个商人每次进山都是独来独往,身上带好多钱也不怕。那年头兵匪土匪四处乱窜,
商人的身上常常掖了两把手枪,身上还
插一把匕首。他还会使双枪,而且有百发百中的本领,商人的身子轻轻一纵,就能跳到头顶的树杈上。因为有这样的枪法有这样的轻功本领,所以才艺高人胆大。
不知道爷爷是怎么和这个商人交上好朋友的,爷爷只知道商人的名字叫张老二,还只知道张老二就住在山外一个叫张家寨的村子里。那个张家寨的村子爷爷根本就没听说过,当然他也从没去过。
有一次,商人又进山,身上仍然带了许多钱。商人低头
匆匆走进爷爷用石头砌的那两间小屋里后,就把装钱的钱袋子扔到了爷爷的 床上,商人说他进山时感觉有个
“兔崽子”在若隐若现地跟着他走了好长一段路,他出去走一趟再试 探试探。商人不等爷
爷说什么,就一拍屁股走了。结果,商人这一走,一连几个月,就再也没有他的任何音信。
有一天夜里,我父亲突然高烧不止,奶奶用了许多土方和草药,可根 本是无济于事。奶奶看着我
父亲的小脸憋得通红通红,就 愁眉苦脸地 对爷爷说:看来,只好到山下的济春堂找大夫去看了。
济春堂是山下小集镇里的一家药店,有一个方圆知名的大夫在里面坐诊。到药店看病需要花
钱,可爷爷抖遍了屋里的角角落落,也没能找到一分钱。奶奶在这个时候就提到了商人的那个钱袋子,奶奶的意思是先挪用一下里面的钱,给儿子看病要紧。爷爷的眼一瞪,拎起猎枪说:“我现在就进山里打猎去,人家的东西不能动。”说完,就急匆匆进山了。
爷爷打猎迟迟没有回来,奶奶终于等不及了,她抱着我父亲,深一脚浅一脚往山下跑去了。大夫对我奶奶埋怨着说:“这孩子再晚来一个时辰,就烧到肺部不好医治了。”奶奶买药的钱是她从那个商人钱袋子里抽出来的,奶奶想,等有了钱再还上也不迟。奶奶抱着父亲回来时爷爷也已经回来了。爷爷说:“你到底偷偷拿了人家的钱。”奶奶委屈地说:“人家大夫说了,娃再晚抱去一个时辰,烧到肺部就不好医治
了。”爷爷大眼一瞪,说:“人家凭什么敢把这么多的钱放在咱这里,说明咱的人比他的钱值钱!”爷爷伸出的手掌想拍落到奶奶身上,但终于又缓缓地收回了。
一年后,山外有个女人摸到山里来找张老二,她说她是张老二的女人。她找到我家,对爷爷说张老二以前曾告诉过她,他有我爷爷这样一个朋友。爷爷泪流满面。爷爷早就猜到了,失踪的张老二也许在那次出去后就落入了土匪的陷阱,爷爷等的就是这一天。爷爷拿出那个钱袋子,女人一见顿时泪如雨下。爷爷告诉那女人,有三块新钱是我父亲那次急病没钱医治,奶奶拿出来买药应急的,后来,他用打猎挣的钱又补上了。那女人数数钱,正是张老二出来时带的数目,一分不差,她腿一弯,给爷爷跪下了。
[爷爷到死的时候仍然是一个穷人,但他是一个响当当的穷人。
父亲把这个故事讲给我的时候,那一年我刚刚大学毕业,正准备出去闯世界,父亲已经老了,而且疾病缠身。我上大学在银行贷的一万二千元钱,如山一样地压在我们家的头顶上,父亲说,这一万二千元贷款他没
有能力帮我偿还了,以后的一切只有依靠我自己。父亲还说,他把这个故事讲给我听,是希望我能明白,一个穷人,不管他走到哪里,是应该以怎样的风骨,在这个世界上站立。
在死亡边缘呼唤生命
&作者: 马俊岩-
1968年4月,越南阿肖谷的丛林中,一个美国大兵高举双手仰望苍穹,仿佛在祈求上帝的拯救与宽恕。在他旁边,几个士兵正在帮助受伤的同伴,其中一个重伤员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着。这个高举双手的士兵隶属于美军第101空降师的A连队,此时,他正引导头顶的一架医用直升机
对伤者进行救援。
拍下这个镜头的摄影师是亚特·格林斯潘,他时年26岁,是美联社的摄影记者。这张照片传回美国,得到了《生
活》杂志著名摄影师道格拉斯·邓肯的肯定,“他的双手伸向
天堂,与越南丛林深处的战争尘埃形成强烈反差……他象征了每一场战争中的每一个士兵”,邓肯说。几个星期后,格林斯潘被飞来的子弹击中眉间,他回到纽约治疗,后又毅然回到越南战
场,最后消失在越南漫无边际的热带丛林中,成为越战中失踪的17位美国摄影师之一。&
阿肖谷位于顺化城西45英里的山中,与老挝毗邻。这
里有大片茂密的热带雨林,经常被大雾和浓云覆盖,从空中很难看清。这个25英里的狭长山谷是著名的“胡志明小道”的重要分支,可
以为顺化和岘港的北越部队提供弹药和给养。山谷的最北端是北越主力部队的控制区, 即著名的611号基地。阿肖谷因
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成为美军和北越的必争之地。美国空军和南越空军经常在山谷上空巡逻,以阻止北越的物资运输。
1968年,越战陷入僵局。虽然美军和南越军队击溃了北越在阴历新年的总攻,但在溪山,有大批的美军被围困。4月1日到15日,美方实施了解救在溪山战役中被困美军的“飞马行动”。10日,美国人和南越部队决定袭击阿肖谷。美军驻越最高司令官威斯特摩兰将军从一顶帽子上获得灵感,将此次行动命名为“特拉华行动”。美国第一骑兵师、南越陆军第一师、美国第101空降师都参与了此
次行动。从14日到19日,数量众多的B-52轰炸机在阿肖谷上空巡逻,配合美军和南越军队对北越地面部队作战。这张照片记录的瞬间就发生在这5天的行动中。
19日上午,“特拉华行动”正式开始。满空呼啸的B-52轰炸机向阿肖谷发动大规模袭击。北越没有坐以待毙,他们的高射炮密集射击,火光映红了丛林上空,两军交火十分激烈。美军直升机袭击了阿罗伊机场和阿肖谷的中部地区。24日,美军占领了距离机场南部2千米的一块着陆区。在机场南部,美军发现了一个无线电高速缓存设备以及部分电线通信设备,这表明北越的通信水平非常先进。在机场北部,美军缴获了大量的弹药、车辆和3架37毫米口径的防空武器。
到了5月,北越
的抵抗行动逐渐减少,到5月17日,“特拉华行动”停止。这一行动破坏了北越在阿肖谷中的补给站,造成北越伤亡85
0人,并使其失去了大量的战备物资。
美军也损失惨重,有86人死
亡,530人受伤,47人失踪。在救助伤员方面,第101空降师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6年,美国导演奥利弗·斯通执导的著名越战电影《野战排》上映。其中最震撼人心的镜头是美国士兵伊莱亚斯被对自己心怀敌意的战友巴恩斯枪击后,又在丛林中遭遇敌人伏击,他仰天长啸,倒下、死亡,和格林斯潘的照片如出一辙。斯通也正是受到这张照片的启发,他以这种方式向格林斯潘致敬。不过,无论是在格林斯潘的照片还是在斯通的电影中,美国人在越战中的角色都从侵略者转变成了受害者。对于单一的个体生命来说,这样的
转变触及了人的灵魂深处,促使人不断反思战争的本质。
间谍一般使用哪些暗号和密码
作者:陈荣-
2010年,美国抓获了一批俄罗斯间谍,引起极大的轰动。人们发现,那些似乎只有在战争年代才会现身的谍报人员,在和平时期竟然就有可能在自己周围活动,他们有可能是自己的同事、朋友,甚至是亲密的爱人,那么这些人在从事间谍工作时,都采用哪些密码或者暗号来传递信息呢?
在一些谍战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常用的间谍技术。
一种是常用的摩尔斯码。摩尔斯 码大家并不陌生,但由于间谍技术的隐蔽性,一
些以摩尔斯码传递出去的信息显然无法通过传
统的电台的方式,而需要经过一些巧妙的转换。比如电影《风声》中周迅饰演的女间谍顾晓梦在旗袍上缝出的摩尔斯码,吴志国在医院里哼出的小调里,都隐藏着摩尔斯码,这些都是摩尔斯码隐蔽的用法。&
另一种是密写术。密写术也是常见的一种传递秘密信息的方式,即以牛奶或者米汤等写密信,等牛奶或米汤干了之后,字迹就会消失,读信的人只有通过光照或者在信纸上涂抹碘酒才能让文字显现出来。电视剧《潜伏》中,左蓝就交给敌方
的马奎一封以隐形药水写就的落款为“峨眉峰”的信,马奎不知就里,结果因信惹
祸,被捕入狱。不过一般来说,这种方法过于普遍,容易被识别。据说,美国一所监狱曾上演现实版的“越狱”,一名囚犯通过密写术给他的接应伙伴写信密谋出逃的线路,结果被狱警识破。由此看来,密写术过于普通,并不是谍战中
传递信息的最佳选择。&
还有一种就是暗语。这是一种事先约好的用以与自己人接头或者区别敌我的隐语。在电影《风声》中,吴志国站在阳台上唱了一段山西小曲儿,这段曲子即是内部接头的暗语,听到这段曲子后,同为间谍的顾晓梦与他接上了头。据说,美国抓获的俄罗斯间谍中,也有一句接头暗号——我们在北京见过面?&
除了这些极为大众化的传递方式之外,历史上各国间谍传递情报的方式可谓五花八
门,远远超出人们的日常经验。
例如,在“二战”时期,有一位逃亡到英国的挪威人汉斯·拉尔森曾创办了一份《天体运动者》杂志,该杂志以色情著称,它宣称“男人的尊严”和“非同寻常的力量”,谁
又会把 这本开放的成人杂
志与严肃的谍战联系起来呢?不过,它可以逃脱普通人的怀疑,却难以逃过英国情报机关的火眼金睛。拉尔森和他的《天体运动者》杂志很快引起了英国军情5处的怀疑,他们逮捕了拉尔森,在审讯中得知,拉尔森是一名受过严格培训的德国间谍。他利用纸
蜡,在杂志上标注一些不会引起普通人注意的标志,只有那些知道秘密标志位置的德国间谍才会找到并阅读这些情报。后来英国反间谍人员认真阅读了某一期的《天体运动者》杂志,在一篇文章中发现了隐藏的情报。
据一些媒体公开的“二战”时期的资料显示,当时的间谍手段可谓五花八门,往往在一些看似平常的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就隐藏着巨大的秘密 。
有一份文件是当时最新款的时装模特设计图纸,时装的设计精巧,手工精致,大衣、帽子和衬衣的缝针都设计出很漂亮的图案,谁能料到,这些图案的背后隐藏着一条密码:敌军每小时都会有增
还有一种暗号结合了多种密码符号,一些纳粹分子将摩尔斯码、五线谱、国际象棋棋谱和一些速记书写的符号结合起来,产生了一种难以辨认的暗号。
中国有“藏头诗”,间谍战有“藏头信”。1942年,英国军方截获一封“休伯特”写给“珍妮特阿姨”的信,这封内容看似普通的家信引起了英军的怀疑,但他们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后来抓获了两名德国间谍后,据这两名间谍介绍,把信的每个字的首字母组合在一起,就是情报的内容。英军照间谍所说的方法读出了一条重大军情:14架“波音堡垒”战斗机昨日飞抵伦敦,准备进攻德国。
美国空军还曾出现过一名“错别字间谍”,这名受过密码学训练的空军军官因背负巨额债务,打算利用职务之便,向各国出卖国家机密换钱。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在国外的情报源接到一名不知名的情报人员的信,信中主动要求出卖情报资料。写信的人是个错别字大王,比如他把“espionage”(间谍)误拼成“esponage”,根据这个特征,联邦调查局最终把目标对准了朗读困难症患者布莱恩·里根。
当布莱恩·里根登上前往苏黎世的飞机,打算与伊朗等国的官员会面商量出售情报事宜时,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就出现在了他面前。他们从里根身上找到了一张写有伊朗等国使馆的地址,还有一个记着13个毫无关联单词的记事簿,如rocket、dove、recycle等。从里根的钱包里,特工找到了一张写着一长串字母和数字的纸,一张写着26个词的卡片,在一个文件夹中,找到了4张写满了3位一组数字的纸。&
特工很快破译了其中的三份资料,而最重要的一份,也就是写满了三位一组数字的纸上,暗藏着里根埋藏了大量资料的地址,却迟迟未能告破。密码分析员仔细分析了那些数字后,认为那可能是书籍密码,法医专家检查了里根被捕时随身携带的一本小说和一本字典,根据指纹找出了他翻得最多的那几页,但是也一无所获。不过,他们的思路是对的,只是此书非彼书,最后,还是里根本人揭穿了谜底:那些数字是依据他自己所读中学的毕业年鉴编制而成的密码。密码破译员在他的提示下,最终找到了12个埋藏着重要情报的地点,发现了那些事关国家安危的情报。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间谍们传递 情报的手段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科 技,也越不容易被识破。
母亲的信笺
&作者:莱斯利.赛佛-
在我的父母去世后,姐姐和我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看到了这些信笺。这些信笺被放在我父母卧室壁橱靠里面的一个箱子里,用一条丝带小心地捆扎着。我和姐姐从未被允许看这些信,因为母亲告诉我们,这些信是当年父亲在他们恋爱期间写给她的,属于他们的隐私。
父亲和母亲的通信是在二战的最后阶段,当时父亲在亚洲的缅甸服役。战争结束后,父亲来到母亲居住的伊利诺伊州首府斯普林菲尔德,然后他们开始恋爱。9个月后,他们结婚了,开始了长达55年的幸福婚姻。
我隐约记得,曾经有几次瞥见过这些用丝带捆扎着的信笺,当时箱子并没有锁上。可能母亲有时会解开丝带,拿出信来自己静静地阅读,重温一下她和父亲热恋时的美好时光。
让我和姐姐感到奇怪的是,小时候充满好奇心的我们,竟然从来没有解开丝带偷看过这些在母亲心中格外珍贵的信笺,就像我们曾经多次在家里四处寻找被父母藏起来的圣诞礼物一样——解开丝带,打开礼物。我从来没有这样做过,姐姐也一样。
正因为如此,我们到现在才发现,这些被母亲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信笺中,有一半竟然不是来自父亲,而是来自一个叫查尔斯·雷本的小伙子。
我们从查尔斯·雷本的信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得知,他和母亲在火车上相识,之后开始约会。那时正值二战期间,查尔斯·雷本正在国内受训。在几个月的受训时间里,他们在一起度过了4个周末。有一个周末,他带母亲去了他在芝加哥的
家,见了他的父母和妹妹。
之后,查尔斯·雷本被派往英格兰服役,军衔是中士。这些信件并没有透露出什么像时下年轻恋人之
间常有的过于亲密的事,但能看出查尔斯和母亲之间的确互相
喜欢,而且感情与日俱增。他在信头的称呼从“亲爱的”渐渐变为“我最亲爱的”;信的结尾从“你真诚的朋友”渐渐变成“爱你的人”。在后期的一封信里,他写道:
“仅仅在一年前的今天,命运老人递给了我一张车
票,这使我们有了相遇的可能,我要尽自己所能来回报他的仁慈。还记得吗?绿钻石号列车,5车厢,36号座和37号座。莱斯丽,你知道,有些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我觉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我真的认为,尽管我们不能像我
所希望的那样经常在一起,但我们已经互相了解了很多,你不这样认为吗?”&
3天后,他阵亡了。
查尔斯·雷本这个名字对我和姐姐来说,并不是从未听过。那是我们成年以后了,有一天,母亲和我们闲谈时提到
,年轻时她曾和一个叫查尔斯·雷本的小伙子约会过,后来查尔斯被派往欧洲战场作战,在一次空袭中,他的飞机被德军击落,他英勇牺牲了。
母亲起初不知道他阵亡的消息,她继续给他写信,并持续写了好几个星期。母亲写给查尔斯·雷本的大部分信件我们都没有,但是我们在里面发现了5封退给她的信,信封上印着“退还给发信人——收信人已去世。美国陆军航空队第413轰炸机中队,G.L.林特奇尼斯上尉。
在退给母亲的第一封信里,母亲感谢查尔斯寄给她的鲜花:“在我的日历中,昨天真是个美好的日子——这么多美丽的鲜花!玫瑰、鸢尾花、菖蒲,还有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为绚丽的香豌豆花!此刻,我坐在这里
,看着这些花儿,却总是看不够——这些花儿是这样美丽,查尔斯·雷本中士,我心爱的家伙,真希望他此刻就在我身旁,这样我就可以好好谢谢他了。”被最后退回的信的日期是1
944年2月28日,我们猜想她在不久之后就得到了他阵亡的通知,很可能是他的父母告诉她的,因为她去芝加哥参加了他的悼念仪式。在这些信中,有一首诗就是在那次的悼念仪式上写给查尔斯·雷本的。&
信笺里还夹着一些照片,有几张是查尔斯·雷本独自一人身穿军装的照片,有一张是他和他的飞行机组的合影,有一张是他身穿便装,躺在草地上读书的照片,还有一张是母亲和
他以及两个朋友在餐馆里的合影;此外,里面还有一张剪报,来自伦敦的报纸,描述的是他参加的那场空 袭德军的战役。
关于查尔斯·雷本,我记得有一次母亲和我讲起过一些细节,当时我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母亲似乎有些不经意地说,在查尔斯阵亡后,他的母亲曾询问过她是否怀孕了。我以为这个问题对当时的母亲来说是一种冒犯,但母亲说她不那样认为,母亲觉得
他母亲之所以这样询问,是出于爱。
看着这些信,姐姐对我说,她隐约记得当时她问过母亲关于查尔斯·雷本中士的更多细节,母亲只是微笑,并不断重复着他的名字……
母亲和父亲的通信始于查尔斯阵亡之后。在通信前他们从没有见过面。在一封信中,父亲提到,他从母亲的上司那里得知她失去了心爱的人,他能理解她的悲伤,就决定写信给她。父亲写道:
“听说了你的朋友不幸的消息,我十分难过,我想借这个机会表达我的哀悼之情。我相信他一定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军人,在他离去之前,他已经尽到了他应尽的义务。我被查尔斯·雷本中士深深感动。我想,如果通过写信能够排遣你心中的忧伤,只要
你愿意,你可以随时写信给我。”
母亲和父亲来来往往通信,持续了两年时间。我想,同样身在前线服役的父亲的信对当时刚刚失去心爱之人的母亲来说,该是怎样的慰藉啊!
母亲将查尔
斯的信笺与照片珍藏了55年,在这半个多世纪里,她的心里似乎还珍藏着对年轻的查尔斯·雷本中士的情感。此外,我和姐姐都感到惊讶的是,查尔斯·雷本的信笺和父亲的信笺是用同一条丝带捆扎在一起的!那么父亲也一
定知道这些信笺的存在,但我和姐姐亲眼目睹了他们在过去55年里的恩爱。
[我们在想,查尔斯·雷本中士年轻的、逝去的生命似乎在冥冥之中塑造了我们的父母——那用爱养育我们,对战争和生命、荣耀和失去、爱和珍惜有着最深沉理解的父亲和母亲!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ta5故事模式存档云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