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里找移动一折5元5g无虑包包?

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你们的75折限时优惠手机流量包!
很多小伙伴的流量就都用完了
瞬间感觉被世界抛弃
那一刻的自己
活脱脱一个雾都孤儿
一到月中就没!流!量!的小线
每天都活在困惑之中
流量到底去哪儿了?
视频没看游戏没打开个图片都小心翼翼
怎么还一到月中就没有?
朝充流量1个G,瞬间用完不思议
想知道流量都用到那里了
"田螺姑娘"帮我自动备份
@热心网友 Emily
作为一个90后女生,我对我的手机功能一直都没什么研究,直到有一次,我想起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把手机里的照片以及通讯录备份了。但打开我的网盘和手机云端发现里面都有我最近的照片!!赶紧查一下我的流量,当时还是月初,本月套餐内流量剩余:20.13M……
案例分析:
许多人或许不知道,手机的备份会耗费不少的流量,如果我们在无意间打开了自动备份,手机又在4G环境下进行了自动备份:一张照片2M,一个10s视频30M……你以为刚拍好就删除的照片,其实都默默地上传到了iCloud了!流量耗费超乎你的想象!!
赖上你一辈子的后台数据
@热心网友 JACK
我是一名媒体工作者,平时每当我下载一个新软件,系统总会问我“是否开启后台数据流量”,我通常都会点“是”,但后来才知道,这个会耗费好多流量。
案例分析:
很多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出去走了一天手机一下没碰,可是却发现流量少了不少,真想是微信运动在计你的步数、新闻软件在查找你附近的新闻播报、地图软件在计算你的路径,就连交友软件也在给你推送附近的好友。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气到怒关软件?
然鹅,我还要讲一个悲伤的小知识:360手机安全专家表示,安卓系统对应用权限是开放的,它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运行,即使在用户退出该程序后,该程序还有可能在后台运行并消耗流量。
小红点引发的惨案
@热心网友瞅瞅
我是一个典型的学生族,也是一个手闲不住党,只要看到朋友圈小红点我便会点进去,看看我的朋友们今天喝了什么下午茶、某某出国拍的海边风景小视频、XXX和他男朋友又在秀恩爱撒狗粮;现在的微博热搜榜又爆料出了哪些新的八卦;最近换季了,嗯……我还缺个包,我还缺件外套,我还缺……
直到我发现……怎么打不开这件衬衫的宝贝详情了……才知道自己流量已透支到欠费……
案例分析:
你造吗?根据微信每分钟消耗流量数据表明,在微信中每查看5-8张朋友圈照片,或者看两个朋友圈小视频,或者视频聊天大约30秒,就有1M永远离开了你。想想你每天有多少时间在刷朋友圈吧……
有种忧伤叫做“我以为WiFi开着”
@热心网友 Peter
之前有一次,晚上答应女朋友开黑打王者荣耀,带她上分带她起飞,虽然这个月流量剩余已经不多了,不过今天饭店里WIFI信号还不错,那就连着WIFI和她打游戏好了。游戏刚开2分钟怎么网速不好就卡,我还能愉快地补刀吗??!7分钟,不卡这一下我就四杀了!!10分钟,“啪”的一声,饭店一片漆黑,就在此时手机居然也同步欠费停机了!?我之前不是一直连着WIFI吗?打开设置看看,天哪,怎么还有WIFI连接信号弱时自动使用流量数据这种功能!!那天因为没有流量,没打到车,结果还是女朋友打车护送回家的……
案例分析:
这种没有流量还被扣费甚至停机的绝望其实不少人都经历过,不仅花费银两缴欠费还要购买价格不菲的超额流量包,所以在连上wifi之后,也要及时确认信号是否够强,否则很有可能出现wifi开着流量没了的惨案
敲黑板,划重点
现在小线来教你四个小技巧,教你从容避开流量黑洞。
小技巧一.巧用任务管理器
当小伙伴们觉得手机流量使用量莫名其妙增加时,可以打开任务管理器查看有什么程序在后台运行,结束无关进程的同时,也要在设置中将后台应用刷新关闭。
小技巧二.正规渠道下载应用
“偷吃”流量的软件大多是非正规渠道的第三方软件市场上下载的,它们很多被黑客“二次打包”写入了恶意代码,用于恶意推广的软件并同步消耗用户的流量。因此,小伙伴们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下载。
小技巧三.巧用WIFI更新、备份
首先,小伙伴们在设置-蜂窝移动数据中找到“无线局域网链接信号弱时自动使用蜂窝移动数据”,将其关闭。其次,在设置-应用商店中打开“仅在WIFI功能下使用”。最后,在设置-云端同步功能中选择“仅在WIFI功能下自动备份”。
小技巧四.上合肥无线购商城,安徽移动75折手机流量限时抢
每月流量不够的时候,就上合肥无线购商城,低价抢流量吧!
合肥无线购流量大放送
优惠价75折劲爽来袭!!
只要你是安徽移动的号码
随充随用,全国漫游
从此告别流量顾虑!
视频游戏随心享!
安徽移动流量75折抢
多种套餐任你选!
进入购买页面
随充随用,无需等待
本单详情:
安徽移动通用流量,全国可用
-商城福利多多 想抢购的小伙伴看这里-
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近几年,不管是通讯行业从业者,还是普通民众,都在不断听闻各种媒体高呼:5G来了!但5G到底意味着什么?它比4G好在哪里?它到底来没有来?其实对大多数人仍是未知数。
今天叫兽就来扒一扒5G这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奇事物最显而易见的好处——快5G核心网采用中国移动牵头。先不扯哪些眼花缭乱的技术名词,其实对老百姓来说,最直观,也最切合利益的痛点就是一个“快”字。只要能理解5G有多快,我们立马就能理解5G有多好&&
还记得上一次我们挥动手中的手机装X而并不是因为它是苹果是什么时候吗?那还是13、14年的时候,中国移动最先开始做4G,第一波换了4G卡的用户,成功找到了一条关于手机网速的鄙视链。“快”,几乎就是我们百姓心中除了“贵”以外的第一生产力&&5G网络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其最高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秒数十GB,这比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数百倍(峰值速率可达几十Gbps)。这样说更直观:有了5G,我们可能一秒就能下载一部高清电影,但4G可能需要十几分钟。5G,不仅仅是更快
当然,如果仅仅把5G想象成一个比4G更快的网络,显然是狭隘的。英特尔 5G 业务和技术部门的总经理 Rob Topol 说过:“我们经常说 5G 是后智能手机时代。除了关乎于智能手机,它更多的是关乎其他业务,智能手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他还包括无人驾驶飞机、家庭网络、AR,还有其他不但需要 5G 而且还会获益于 5G 的设备。”面对众多媒体和运营商对于5G的宣传,有网友这么吐槽过:“你TM速度再快,打死我也不敢用流量下电影啊!”“高清电影人眼都识别不了,你叫我用手机那小屏看它看啥?”这时,就立马有人会展出来反驳了:5G不一定是给你手机用的。
5G 主要可以满足三个网络应用场景:eMBB,mMTC和URLLC。如上图所见,eMBB对应的是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mMTC对应的是大规模物联网业务;URLLC对应的是如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这块业务里面5G 是各行业发展创新的底层技术,想象空间无疑最大。
无人驾驶在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无人车发展的背景下,有人预计2020年,无人驾驶车以及搭载了无人驾驶技术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亿左右。而无人驾驶技术每时每刻都在消耗大量的数据量,有人认为今后无人驾驶汽车每秒可以消耗接近1GB的数据流量,而由于无人驾驶技术的特性,无人车对于网络数据有着高稳定性、超高速率和超低延时的传输需求,这一点就恰恰是5G大有可为指出。物联网5G可以给更多联网设备和传感器提供更远距离的连接,让我们收集和捕捉到更多的数据信息,并且及时传输处理。在5G条件下,物联网的规模和范围都将大幅扩大。
离我们最近,也最容易想象到的是智能家居。比如婴儿的小摇床可以实时检测到Ta的体温、呼吸和心率等健康指标,宝宝尿床了会给父母提醒;比如空调的打开、关闭和温度模式都不需要主人操作,而是自动手机主人偏好结合气温信息来控制;比如空气净化器通过家中各处的传感器,自主选择是否需要净化空气以及在哪个房间进行净化。而智能家居也只是物联网这个庞大系统的一个细小分支。同样地道理,5G一样可以推进整个城市的智能建设,将庞大数目的设备全部连接在一起,包括交通、物流、空气等多方因素都将可在物联网的掌控下变得更加智慧。VR/AR扎克伯格说过:VR将成为5G的杀手级应用。这一说法也被多方认同。
5G的两个特点:速率快和时延低,这就是VR/AR为何需要5G的主要原因。宽带速率和高品质视频成为VR两个高级门槛。VR的各种特性,导致它成为了一台名副其实的“流量粉碎机”,用上VR,流量每一秒都在火速燃烧,它对速度的也要求超过了现有的网络条件。
现在普遍认为,5G技术会在2020年普及。2G让我们可以发短信,3G让我们能刷网,4G来了,我们能看小视频了,而5G则会带来更多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性也会远远超过我们手中的这枚手机。也许两三年后我们才会感叹,5G真的把我们生活的完全变成了另一个样子。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dingyue.nosdn.127.net/4PP3fqqLb4rch9HHTyI0dPZkXFUD1=WEK44UcDSUXt9ID9transferflag.png5G之后,再无“运营商”
摘要:5G 标准空前的统一和不限流量套餐大战宣告了网络无差异化的开始,身处行业转折点的运营商和设备商都还在不适应期。
运营商,顾名思义其核心能力是运营,差异化的运营能力毫无疑问是运营商的护城河。尤其是进入到了无线时代,运营无线网络是一项资本要求大,技术壁垒高的工作。资本和技术的双重壁垒,帮助运营赚取了高额的利润,打造了一个巨无霸的产业。这也拉开了运营商之间的差异化的运营能力,成就了一骑绝尘的中国移动。但4G之后,人口红利消失殆尽,传统电信的规模增长已触及天花板,普遍陷入“增量不增收”的窘境;加之芯片手机技术的进步和网络覆盖差距的缩小,抹平了运营能力的差异化,运营商们注定要在一片红海中肉搏厮杀。然而,5G,一开始就是一场无差异化的竞争。先来看看我们熟悉的身边的巨无霸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移动:终于降低身价,加入价格战终于中国移动低下了高贵的头,也推出了不限流量套餐,而且比友商还便宜,与中国联通的冰淇淋套餐相比,几乎便宜了50%。中国移动的177万LTE基站,全球第一大LTE网络,在中国联通(77万LTE基站)和中国电信(105万LTE基站)的网络面前,没有任何底气。曾经,几乎没有3G网络和终端的中国移动,凭借2G GSM网络抗衡中国联通的3G WCDMA网络,也未曾如此降低过身价。为何在“网络领先”的4G时代却加入了价格战?从2016年开始,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中国电信和联通的号码,如果换在几年前,这种情况几乎不可想象。2011/12年的时候,你有没有对中国移动的价格或者服务不满意过?你会怎么办?转网到中国联通的价格便宜而且还是WCDMA技术的3G网络?不去,因为经常没信号。那去中国电信吧?中国电信的覆盖好价格又便宜。去不了啊,还得换手机。最后极大的可能你还是会留在中国移动,尽管中国移动的2G网络上网慢,资费也贵。这就是中国移动定价权的体现。极好的2G网络(GSM)覆盖和丰富的终端,赋予了中国移动极强的定价权。在中国,用中频(1.8GHz或2.1GHz)部署一张全国覆盖网络,需要约75-80万站。中国联通2014年底才有43万3G基站,全国基础覆盖才完成了50%,手机经常“没3G信号”。缓慢的3G网络建设速度,让中国联通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空有先进技术,无实体网络提供基础服务。等到2015年联通的3G终于完成了初具规模覆盖的时候,移动已经部署了100万的4G基站了,让3G彻底成为了历史。进入LTE时代,2017年中,中国联通的4G基站也达到了77万个,覆盖能力已经和中国移动不相上下。手机终端几乎都是全网通,用户可以不换手机转网。中国移动苦心经营20多年的高端品牌形象,号称全网300Mbps的下载速率优势,此时在联通的价格战面前也无招架之力。尽管三家运营商的网络体验,各有不同,但不是所有的不同都能形成差异化。只有网络和终端覆盖上的差距,才是运营商最大的差异化点和定价权的来源。不限流量:最可怕的不是利润下滑,而是抹平了差异化这个并不是中国的特例,同样的故事在美国重复。美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居然只有4.5万到6万的基站站址资源。对比一下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有大约190万站址资源,站址数量是美国的30倍。消费者仍然觉得覆盖不好,想象一下美国人民享受的移动服务有多差,在美国没有低频段(低于1GHz)做基础覆盖时,那网络简直没法用。2G/3G时代,只有Verizon和AT&T拥有可以建立一张全国覆盖网络的频谱资源。Verizon是基于800MHz的CDMA,AT&T是基于900MHz的GSM。AT&T的3G网络,虽然理论速率达到了21Mbps,远远超过CDMA EVDO Rev.A的3.1Mbps,但是受限于高频段,覆盖严重受限。可怜的Sprint和T-mobile都没有低频覆盖。和中国联通的境遇相似,AT&T手握先进技术却没有良好网络覆盖,携iPhone先发优势,也未能撼动Verizon。T-Mobile的一系列的轰轰烈烈“Uncarrier”价格战,也只能从Sprint抢来用户,但都未能对两大巨头形成威胁。覆盖上的差异,成为了运营商最大的差异化点和定价权的来源,这一点在中美都适用。到了4G时代,Verizon凭借其大胆的投资,率先支持了LTE技术,并完成了全国覆盖,再次建立了覆盖优势,AT&T紧随其后。两大巨头一直保持几年的两位数的收入增长。在T-Mobile没有低频覆盖的LTE网络之前,T-Mobile的价格战也只能从Sprint抽血。然而,在2015年之后,T-Mobile在700MHz完成了LTE全国覆盖之后,无论是Verizon还是AT&T的品牌都不堪一击,T-Mobile依靠不限流量套餐的低价策略不断地吸进用户,两大巨头的收入都开始下滑。终于,Verizon和AT&T不得不低下了高贵的头,也推出不限流量套餐,期望止血。网络同质化之后,运营商谁也无法提高利润率,美国运营商EBITDA%开始趋同,Verizon和AT&T的规模优势在消失。运营商竞相推出不限流量套餐,可怕的不是增长的CAPEX、下滑的利润,而是运营商的网络已经无法差异化的事实。运营商消失的护城河从中美的案例可以看到,消费者期望的是被连接,实现这个愿望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网络覆盖和手机。做好了这两项工作,运营商可以打造自己的品牌,进而可以产生溢价。但品牌并不能成为护城河,在价格的诱惑下,品牌脆弱不堪。品牌是一个最虚弱,最模糊的垄断手段。——&PayPal 联合创始人&Peter Thiel运营商的优势无法持续。一旦竞争对手的覆盖也达到同样水平,运营商之间就进入了同质化竞争阶段。领先运营商为了避免价格战,会提前布局下一代新的通信技术,重新建立自己的护城河。同时,小运营商也希望借助优先部署新技术,改写竞争格局。韩国的LG U+正是利用Korean Telecom在4G建设和3G升级上的犹豫不决,抢先完成4G的全国覆盖,夺取了Korean Telecom的用户。运营商在3G时代建立的优势,不会延续至4G。做好网络覆盖和终端这两件事情,曾经是难度极高的。想要部署一张覆盖良好的网络,研究无线传播特性,规划网络容量,购买频谱,选择站址,测试选择无线设备和终端,开网优化,日常维护;协调芯片厂家,终端厂家,确定技术和频段,购买终端,构建生态系统。选择技术路径曾经是一项风险极高的决定,在2G时代有5种不同的技术,对于网络技术的选择,也包含了对终端和生态系统的预判。稍一不慎,百亿的投资打了水漂。3G时代,澳大利亚的Telstra,韩国的Korea Telecom,都最终拆除了CDMA网络而重建WCDMA。4G时代,美国的Sprint等待下定决心拆除WinMax再建LTE时,已经不知道被其他运营商甩了多少条街了。通信技术的统一,芯片的高度集成化,和网络建设经验的积累,大幅降低了运营商的“运营门槛”。2G和3G时代,运营商可能还会稍微摇摆一下,是用技术更先进的CDMA还是规模优势更显著的GSM。可到了4G时代,刚开始时只有零星几个运营商想试试WiMax。感谢3GPP,感谢ITU,5G时代,运营商选都不用选了,就一个标准。芯片的高度集成化,一块基带芯片可以同时支持几乎所有的技术和所有的频段。运营难度的降低,消费者的转网门槛减小,也意味着运营商的护城河越来越窄,竞争完全同质化。可悲的5G,天生同质化虽然现在几乎所有关于5G的报道,都是关于超高带宽和速率的。高频的5G可以用来提升运营商形象,运营商都清楚必须用最快的速度用中低端频谱完成5G的全国覆盖来构建竞争力,吸引消费者。其实日本的NTT Docomo已经公开宣布,5G不需要新频谱,现有的中低频段的频谱会被用来部署5G。深知覆盖重要性的美国T-Mobile更是迫不及待地要在新购买的600MHz的频谱上部署5G。专家们会争辩:这不是真正IMT定义的5G。那有怎么样呢?2008年ITU展望的4G可以提供1Gbps的能力,10年之后的今天也还没实现呢。消费者只关心屏幕上是不是显示的5G满格的信号。同一种技术,同样的终端,5G的竞争从一开始就是同质化的竞争,通信行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同质化。但是运营商又不得不投,因为5G的覆盖不能落后其他的运营商,也许5G并没有带来多大的消费体验提升,但是消费者不会选择“上一代”的技术。无论5G是否能带来百亿的IOT连接,面对同质化的5G网络,运营商只能打价格战,不可避免的结果百亿连接和数据洪流也无法阻挡运营商传统收入的下滑。如果真的如某些行业预测,5G需要上万亿的投资,比4G还要多出40%。那不但5G会成为压死运营商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通信行业的悲哀,在一个如此缓慢增长的市场,技术却没有突破,无法有效降低建网的成本。5G之后,再无“运营商”不是所有的网络差异都能形成差异化,也不是所有的运营差异都能形成差异化。在传统的建设网络覆盖和打造生态这两项差异化点消失之后,运营商之间再无“运营”差异。单单依靠运营赚取超额利润的时代已经过去。单一依靠运营的战略过于扁平,运营商的战略更需要有纵深。运营商应该有自己的“智造业”,在属于软件的未来,运营商必须有自己的软件开发。运营商需要创新,但是创新是有方向的。现在运营商最大的矛盾是技术同质化的未来,高投资(CAPEX)无法带来超额回报。运营商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在降低网络成本上创新。运营商战略上向前走,进入终端产业,已经被多次验证不可行,现在的终端已经完全是个性化的产品。向后走向更为标准化的设备制造,也许是运营商更好的选择。网络管理数字化和AI化,这都是为了精准了解自己的网络,提高投资的精确度。NTT Docomo在LTE网络上,在完成4G全国覆盖后,仅仅保持了在10%的基站上增加容量,竞争力上丝毫不输KDDI和日本软银。反观中国移动财大气粗,估计在30%基站上部署了多载波,这样的投资行为太过粗狂。任正非就提出“面对越来越庞大和复杂的网络,人工智能是我们建设和管理网络最重要的工具。”但借用供应商的能力,运营商之间仍然是没有竞争力的,运营商必须有自己的更高效的人工智能。“去电信化”,前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委主任韦乐平早在2013年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这个观点:“99.999%的可用性,来源不清,代价很高”。只是当时人口红利还在,运营商没有意识到紧迫性。2013年行业硬件水平也不足以支持“去电信化”。NTT Docomo通过引入自有研发的C-RAN技术,将4G时期的无线网络投资降低了相对于3G时期的50%。C-RAN也曾经是被看做无法满足99.999%稳定性的一种技术。网络管理的数字化和AI化,可以降低“去电信化”的风险。运营商精确了解用户的需求,可以在网络中找到对通信需求不同地区,逐步“去电信化”的同时,对用户体验的影响降到最低。硬件能力的快速提升,是白盒化或者“去电信化”的基础。除了AT&T投资白盒交换机,Verizon和NTT Docomo都开始投资白盒小基站,Facebook提出的OpenCellular计划也获得了运营商的支持。硬件同质化,运营商完全可以在软件上做到差异化。再进一步,白盒化的小基站和软件化的核心网,为运营商向IT领域扩张提供了成本优势。LTE甚至5G技术完全可以通过简化下沉到企业用户甚至普通用户,替代WIFI。基于3GPP技术的无线技术无论是质量还是安全性都好于IEEE系统的WIFI,但成本过高,无法进入家用民用的巨大市场。5G 标准空前的统一和不限流量套餐大战宣告了网络无差异化的开始,身处行业转折点的运营商和设备商都还在不适应期,不愿承认这样的现实。但未来是属于最先接受现实并积极改变者的。
您必须才能发表留言!
互联网科技公司“奇思客”获千万美元级A轮融资
企业股权方案提供商“荒草地股权VC”获800万天使轮融资
程序化邮件直投服务平台“PebblePost”获1500万美元B轮融资
科技初创企业“LeoLabs”获4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室内地图和定位平台“LocusLabs”获350万美元A轮融资
为企业提供钟点工管理软件企业“WorkJam”获1200万美元B轮融资
服装租赁平台“多啦衣梦”获1200万美元A+轮融资
共享单车服务品牌“永安行”获数亿元A轮融资
会议活动平台“31会议”获4000万元A+轮融资
房地产综合门户及营销平台“楼盘网”获千万元Pre-A轮融资
共享单车平台“百拜单车”获A轮融资
共享单车平台“ofo”获4.5亿美元D轮融资
免费资讯服务平台“奖金网”获2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居家上门服务品牌“泰笛科技”获1.5亿元C轮融资
提供会议语音助手服务企业“Workfit”获5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印度公寓租赁服务平台“StayAbode”获天使轮融资
超融合基础设施初创公司“Diamanti”获1800万美元B轮融资
B2B物流公司“ BlackBuck”获3000万美元C轮融资
广告恢复平台初创公司“Uponit”获23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在线运输及货运交易平台“uShip”获2500万美元D轮融资
仓库业务代运营服务商“鲸仓科技”获6800万元A轮融资
智能腕带品牌“GYENNO One”获数千万A轮融资
人力资源运营移动APP“职行力”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O2O汽车保养平台“车发发”获1亿元A轮融资
可视化软件平台“优锘科技”获7200万A轮融资
本地化生鲜品质电商“原谷生鲜”获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地产中介平台“我爱我家”被昆百大65亿元收购
开源代码解决方案企业“Fossa”获22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在线金融借贷平台“SoFi”获5亿美元战略融资
云通讯服务平台“Layer”获1500万美元B轮融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吃鸡5g更新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