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行业现在被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冲击冲击得不要不要的

股票/基金&
过万印刷企业濒临倒闭 互联网催生隐性冠军
作者:陈冉
  和讯网消息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传统印刷行业举步维艰;同样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印刷行业里正悄然诞生隐性冠军,并有望在未来三年内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印刷企业。
  在印刷行业浸淫了20多年后,一度转做投行的张红梅又回到了熟悉的印刷行业,不过她现在已不把自己当做印刷企业,而是互联网企业。
  10月23日,在即将进行B轮融资前夕,阳光印网创始人兼CEO张红梅告诉和讯网,目前传统印刷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恶性竞争,未来三年内,全国三四万家印刷企业至少有上万家会倒掉,而她自己会成长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印刷企业。
  “虽然书刊杂志的印刷量以每年15%的速度下滑,但商业印刷保持20%以上的增长。我们的平台有30万企业会员,他们印刷宣传单的需求很大,将他们的需求与200多家合作印刷企业对接,既为会员企业节约了成本,又为印刷企业带来了订单,我们自己的商业模式也就出来了。”张红梅说。
  阳光印网创始人、执行总裁李D告诉和讯网,全国约有5000多万家中小企业,目前的商业印刷市场规模约为1000亿元,公司通过三年努力今年将达到亿元营收规模,通过加大对市场的覆盖,未来三年将达到十亿级规模。
  “即便是十亿级,占全国的份额也仅仅1%多一点,与最大的互联网印刷企业占20%多的市场份额相比还有很大空间。”李D说。
  为实现这个目标,张红梅正着力完成三项工作,一是迅速扩张规模,二是挖掘客户需求,三是打造平台的品牌。目前,阳光印网已经在八个大城市完成了布局,未来三年内将覆盖全国上百个城市,同时建设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
  “在进一步挖掘客户需求方面我们已经初尝胜果。比如两家业务不冲突的客户,我们建议他们在相互的宣传单上印刷对方的广告,这样双方都节约的印刷费和广告费,目前我们已经将这种做法发展成了商业模式。”张红梅说。
  对于阳光印网的成长潜力,风险投资已经开始强烈关注,去年底,集富亚洲率先向其投资数百万美元,今年底之前,将有另一家机构向其投资千万美元。“我们经过三年的铺垫,现在也到了爆发式增长的阶段,像覆盖上百个城市、建设物流体系,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基于O2O模式的演进,李D对台未来的成长空间更有信心。“随着越来越多的线上企业开始做线下的营销工作,地面推广将是无法回避的宣传手段,这将为我们带来更大的印刷需求。”
  任何一个成功企业都可能会招来一堆模仿者,张红梅对此并不担心。“我原来的印刷企业是四小龙之一,我深刻了解传统印刷业弊端,所以能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方案;同时,我的合伙人李D长期从事互联网工作,对其特性有深刻理解和把握。我目前还没看到同时具备两方面特质的竞争对手。”
(责任编辑:HN022)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一位传统印刷行业从业者的互联网化碰壁
[摘要]而立之年已经拥有一个中型印刷厂的孙小龙计划把事业清零以主动拥抱互联网。
孙小龙拥有一个有四台大型印刷机、100多名员工、年流水在5千万左右的工厂腾讯科技 韩依民 11月28日报道尽管中关村创业大街仅开张几个月,但它已成为印刷厂老板孙小龙最常去的地方。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这位在而立之年已经拥有一个中型印刷厂的老板计划把事业清零,主动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印刷行业打拼十余年,孙小龙对印刷工艺、技术如数家珍,但是,在向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他变成一个十足的门外汉。尽管要接触互联网的想法已有一年多,做一个APP的想法也已经有半年多,但直到现在,他的互联网技术团队仍然没有组建起来。转型已成必选项“在我看来,现在市场上的大部分印刷厂已经站在悬崖边缘。”孙小龙如此评价当下印刷行业的现状。而让它们站在悬崖边缘的原因,就是来自互联网的冲击。书报杂志等出版物本是印刷行业的大客户,但在互联网时代,书报杂志的信息传播地位急剧下降,这一块业务因此变得不景气。而印刷需要的机器、人手及场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一句话,不接单大亏,接单也只是小亏。生于1983年的孙小龙从20岁入行,在印刷行业摸爬滚打十多年后拥有一个有四台大型印刷机、100多名员工、年流水在5千万左右的工厂,然而近年来印刷厂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到10%到15%,今年更是已经出现亏损。越来越严峻的环境让他不得不思考自己所处行业的未来。不转型就得等死,纠结了一段时间后,孙小龙计划重启创业,这一次,他要“拥抱互联网”。为此,孙小龙退出了印刷厂的所有股份。对于将要开展的新业务,他的具体策略是:做印刷厂和消费者(包括企业和个人用户)之间的中介,与客户联系的方式通过网站及APP进行,特点是网站和APP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选项,通过返点盈利。简言之就是线上下单,线下制作并配送的O2O模式。定下基本策略后,孙小龙一头扎进互联网的汪洋大海。但对一个极少触碰互联网圈子的人来说,这个过程之艰难超出了他的预期。跨界是最大难题虽然互联网在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但对于一个已在传统行业浸淫十余年的人而言,要想进入这个产业、从一个用户变成一个服务提供者却非常非常难。为了能够进入互联网圈,孙小龙开始注意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得益于北京火热的创业投资环境,孙小龙开始频繁参加各类创投活动,听创业者和投资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希望在大会上拓展圈内资源。但是到了真正组建团队的时候,孙小龙依然觉得迷茫。最初,他一直对别人说想要一个能和他沟通,能和技术沟通,能把他的想法变成产品的人。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学习几个月之后,孙小龙才知道,他想要的那个人有一个特定称谓:产品经理。在一次活动上,孙小龙认识了一个产品经理,求学心切的他与人互加微信,会后,他在微信上与人联系是否可以详细交谈,但是对方并无回应。“我们做传统行业的,找人习惯依赖熟人推荐,因为熟人推荐的知根知底,靠谱。我对互联网对编程一无所知,找人很难。招聘网站试过,但效果不理想,简单的说就是,一个技术人员坐在你面前,你不知道他的深浅。而且以后万一技术人员遇到问题,我不知道该怎么帮他。”组建团队受阻,孙小龙尝试使用外包团队。他最开始接触那种两三人规模的团队,规模不大但报价便宜,然而对方做出来的东西并不能让他满意。“一是产品体验不好,我想让用户点几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二是团队也不好,沟通有困难,不能把我的想法实现。”几次下来,孙小龙深感外包不靠谱。孙小龙把全部精力倾注于新项目上,为此配备了十余名市场、销售人员,但互联网方面的人才关却成了一道大难题。线下团队出路何方孙小龙只是传统中小型企业在O2O大潮中谋求转型的普通一员。尽管此前他们离互联网很远,但是近几年,互联网对所属行业的渗透和冲击已经让他们不得不思考自己的未来。转型之路并没有想象中容易,出身传统行业,这个群体的思维与知识结构皆有欠缺。内功不足导致新项目开局不顺,外力也在挤压着他们的转型时间:O2O的庞大前景正吸引越来越多纯互联网团队进入市场。互联网团队的技术能力以及对用户群体的敏感让他们更易于得到认可,但孙小龙对线下团队的能力保有自信,他认为,O2O毕竟要落到实体业务上,线下团队的业务能力是必需品,这一点线上团队无法代替。这个优势也是孙小龙新业务策略中的王牌,他计划产品推出后,不直接面对个人消费者推广,而是利用已有的企业用户推荐他们的个人用户使用产品做个性化定制,通过这种方式积累第一批用户后,再逐渐扩大规模。尚未成功的革命最终,孙小龙决定放弃自建技术团队的想法,使用外包方案。他给技术团队做出的预算是100万一年。“如果自建团队,至少需要一个开发、一个UI、一个产品经理吧,就算他们每个月工资给8万,三个月就要24万,还不一定能保证做出来的东西能用,外包团队可以分期付款,看效果给钱,保险一点。”出于“我虽然不懂技术,但我会比较,无非多花点钱”的想法,孙小龙接洽了十余家外包团队,报价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孙小龙选定四家,并根据他们出的DEMO(小样)来敲定合作伙伴。最后,其中一家做过类似APP的团队赢得了他的信任,报价四十万,三到五个月交付,现在APP仍在开发中,网站版半个月后将上线。为了赶上年底印制礼品、台历的高峰,孙小龙正在做最后冲刺。他计划着,到明年产品成型并积累一批用户后,他将要接触投资人,开始融资。前路似乎已经清晰,但一切仍停留在想象阶段,虽然对自己十几年积累下的客户和市场能力有信心,孙小龙内心依然忐忑:网站推出来实际效果如何,用户的反馈会怎样,外包团队救了近火,但技术团队还是要组建,100万能撑多久,他也不知道。每周,孙小龙依然要去中关村创业大街三四趟,那里有很多跟他一样的创业者,大家互相交流。他开始加入越来越多的微信群,然后又逐渐退出。过去的老路他已决心不走,这条自我革命的崎岖新路,他决定继续蹚下去,尽管他并不知这场革命何时会成功。(文中所述的孙小龙系化名)
[责任编辑:jasongwang]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以需求为导向做精互联网+印刷――访殷卫国
日14:46&&来源:
电商的基本规律就是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为客户提供好的产品,联合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供应商,为客户降本增效。
目前,大道是印刷领域第一家推出APP的电商,移动端与PC端是连线的、同步的,可以线上下单,实时交易。大道本着更好地服务客户的原则,来开发这款APP。
大道的企业精神就是厚德创新、合作共赢。厚德,是为人之道,德为先,要有责任;创新,互联网就要创新;合作,不是单兵作战,对内对外都要合作;共赢,不仅是对自己团队,也是对整个行业、对合作伙伴的共赢。
真正能把握时代脉搏,彰显社会发展价值的媒体,才有影响力和公信力。怎样把报业自身的品牌价值挖掘出来,这是报业生存的基础,也是报业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
作为印刷领域的垂直电商平台,“大道?印材城”于 日正式上线运行,短短一年来,频频发力,已经揽获新华日报、经济日报、南方日报、铁道报、苏州日报、扬州日报、宿迁日报、淮安日报等全国数百家中央、省、地市级报社成为其VIP客户,在全国建立六大仓储服务中心,实现供销一体化对接,让报业印刷降本增效。2015年5月推出的每月“特卖节”活动更是影响力巨大,重庆商报在特卖节上曾一次性订购5000吨新闻纸,单笔订单金额高达2000多万元。在中国经济整体增速放缓的2015年,大道电商平台将印刷业成功融入“互联网+”,高瞻远瞩,开拓创新,率先实现转型升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江苏大道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殷卫国服务报业印刷近20年,对中国报业近20年的发展进程了然于心,谈起报业目前面临的困局,自有一番见解。
降本增效 服务报业
记者:作为报业印刷的物资供应商,当初是怎么想到做电子商务平台的?
殷卫国:做电商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当前报业的发展情况不乐观,业绩下滑严重。在报业寒冬中,我们希望能为报业做些事情,通过降低报纸的印刷成本,实现报社收益的最大化,简单来说就是降本增效。
第二,在绿色环保方面,国内印刷行业面临着巨大挑战。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也迫使各行各业向绿色、环保方向转型。我们致力于印刷行业多年,也想抓住绿色印刷的转型关口,树立行业标杆,为绿色印刷和中国的环保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记者:大道电商平台建立以来,您遇到哪些阻力?
殷卫国:阻力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在的,一个是外在的。内在阻力是指公司整个团队的操盘能力,即公司制定的战略、布局能不能顺畅地落地、执行,这考验的是整个团队的执行能力和转化公司战略的能力。其实每个企业都会面临这样的瓶颈,需要人才的突破,大道也会碰到人才建设的问题。
外在阻力就是市场,准确来说是客户对我们的了解、认可和支持需要一个过程。当然,这也是大道电商平台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只有解决了市场的阻力,大道电商才会真正成熟,才会有进步。也正因为有各种各样的阻力和问题,才需要一家新的公司来解决这些新问题,也才有了大道电商存在的理由。
记者:看来您对大道电商很有信心,目前运营现状如何?
殷卫国: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已经实现盈利,这对行业电商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对大道电商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互联网已经深深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互联网是互联互通的世界,谁也离不开、逃不掉。尽管印刷行业目前还处于传统模式中,但电商会逐步成为主流。行业公司如何更好地融入互联网,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解决客户遇到的各种难题,获取客户的信赖,这就需要我们打造品牌,切实为客户提供便利、降本增效。
不管盈利多少,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成功的标志。因为大多数行业的电商都是在烧钱,无法实现盈利。甚至可以说,90%以上的电商是亏损的。据了解,印刷行业中几家做电商的,有的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亏了几千万,因为他们拼命做行业数据,投资的方向错了。
记者:您认为做印刷行业的电商应该把握住哪个方向?
殷卫国:我认为整个电商的规律,就是要把复杂的事情、困难的事情简单化,为客户提供好的产品、好的品牌,联合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供应商,为客户降本增效。把实现降低成本作为一个出发点。
大道电商作为印刷行业的电子商务平台,遵循化繁为简的原则,紧紧围绕降本增效这一核心开展一系列商业活动,少走了很多弯路。根据降本增效这一核心,大道电商确立了以客户需求为重点的工作原则。好的产品、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以及引入金融支持,是大道电商赢得客户的“三大战略”。
表面上看,行业电商很复杂,我们化繁为简,经过梳理后,锁定目标,以客户的需求导向来制定我们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再将其分解到团队细化执行,这个思路非常清晰。
行业电商 双屏对接
记者:结合印刷行业实际,您认为未来“大道?印材城”的交易规模如何?
殷卫国:大道电商将来会是一个年交易量过百亿的平台。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整个印刷行业目前是1.2万亿元的规模,原材料的采购量就有五六千亿元,那么按1%的占比来算就是五六十亿元,如果做到5个点的话,就是两三百亿的交易量。我想,即使行业电商将来是非主流,具体到物资供应这一块,只要把行业品牌真正做起来,有降本增效需求的印刷企业,自己就会主动上我们的电商平台。
大道现在与中国报业协会、中国印刷协会都是合作伙伴,在业内获得了广泛好评,大道电商也想为行业发展贡献我们的正能量。我们坚信,通过“大道?印材城”这个电商平台,能为整个印刷行业提供良好的服务。
我们的出发点注定了所要走的方向和成长的道路。有很多电商想做资本、做概念,而我们则是以做实业的心态,以诚信、开放的互联网精神,来运作这个平台。我们会踏踏实实地为行业提供线上交易、互联网金融,乃至于更多有价值、可增值的服务。目前,公司正在按照既定线路有条不紊地运行着。
记者:我们看到大道推出了自己的APP,当时是如何想到在移动终端发力的呢?
殷卫国:2015年9月,“大道?印材城”APP正式上线,这是电商平台发展的必然结果。虽然就现在的局面来看,PC端和移动端在传播领域打得不可开交,但将来肯定是移动端的世界,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领域。目前,大道是印刷领域第一家推出APP的电商,移动端与PC端是连线的、同步的,可以线上下单,实时交易。大道本着更好地服务客户的原则,来开发这款APP。
记者:大道电商平台上有绿色印刷耗材专区,请问您如何看待绿色印刷?设立绿色印刷耗材专区是否意味着平台会优先推送绿色印刷耗材呢?
殷卫国:绿色印刷势在必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绿色印刷非常重视,我们公司也是绿色印刷的倡导者和参与者,非常支持绿色印刷。我们在大道电商平台上推出了绿色印刷耗材专区,就是引导众多印刷企业生产国家认可的产品,这也是将来的重点工作。
现在平台上推荐的产品,都是经过严格审核的。我们的招商业务部门,对每一个供应商的产品认证、各项行业证书,都要进行严格审查。出售假冒伪劣产品是大道电商平台绝对不允许的,这既是我们的原则,也是我们的底线。
记者:当前,您认为印刷行业的电商平台整体上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殷卫国:电商是必然趋势。但是从物资供应链来看,目前还没有完全形成主流。因为传统的营销渠道还占主流,人们都习惯了传统渠道。但是每个行业发生巨变的时候都需要一个过程,快消品的电商已经常态化了,而工业品电商的常态化还需要时间。
记者:印刷行业这个过程您认为需要多久?
殷卫国:我不能用准确的数字来回答什么时候印刷行业电商会成为主流,只能说在不久的将来,大道也在为此而努力。
随着工作效率的提升,电商平台能提供给用户更多的选择。在我们的电商平台上能找到来自全世界的1000多家物资品牌,而传统销售模式中,代理商数量有限,就供应那么几家品牌,使客户的选择受到很大限制。对比来看,在电商平台上客户的选择更多。另外,与传统销售模式不同的是,电商平台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这就让平台上的产品更具价格优势。在行业电商的细分领域,大道电商平台就是印刷行业的专业物资供应商。
厚德创新 合作共赢
记者:在大道的运营过程中,品牌建设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可以跟我们具体谈谈吗?
殷卫国:大道电商的品牌建设,是从内部的上下游客商数据来进行的,通过特卖节、金融支持、团队打造等方式,全力打造品牌效应。在大道的经营中,紧紧抓住客户的需求,就抓住了经脉,这是支撑大道的一大法宝。
此外,要想促成客户的购买行为,仅靠产品和品牌效应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配备一流的售后服务能力,形成大道的商业信誉,这样才能在稳固已有客户关系的同时,积极拓展新客户,这也是大道电商运营理念的精髓所在。
记者:品牌建设应该是企业经营中比较有难度的一大板块,那么支撑大道集中精力进行品牌建设的理念是什么?
殷卫国:其实这要归功于我们的企业文化。大道的企业精神就是厚德创新、合作共赢。厚德,是为人之道,德为先,要有责任;创新,互联网就要创新;合作,不是单兵作战,对内对外都要合作;共赢,不仅是对自己团队,也是对整个行业、对合作伙伴的共赢。这八个字不仅是我们进行品牌建设的坐标,也是大道人做人做事的标杆,离开这个企业文化,就没有了主心骨。
记者:公司对员工有什么激励机制?
殷卫国:最大特色就是股权激励。要让员工把工作当事业做,真正寻找对公司有信心、对这份工作感兴趣的员工,把他们培养起来。要让员工从内心找到做事业的成就感,从工作层面转化为事业层面,那么员工就会潜力无穷,不断超越,无往不胜。
记者:您从事印刷行业20多年,也见证了报业发展的起伏,那么您如何看待报业当前的发展困局?
殷卫国:虽然我不是媒体人,但是服务报业这么多年,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由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与报业紧密相关,在国外出差时我也会特别留意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报业生存状况。在国外,并不像中国这样“唱衰”报纸,特别是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后,就把报业说得一塌糊涂。
我个人认为,现在报业同仁的信心不足是致命的,这不是一个好现象。大家都觉得报业没有出路,特别是一部分媒体人自己也这么认为,自己把自己的路给堵死了。
真正能把握时代脉搏,彰显社会发展价值的媒体,才有影响力和公信力。怎样把报业自身的品牌价值挖掘出来,这是报业生存的基础,也是报业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曾几何时,报业不仅代表党的声音、社会的声音,更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有高度的平台。现在的报业过度悲观,忽视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没有通过自身的影响力把价值最大化,没有把品牌做深做透。
当然,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面对互联网的冲击,报纸存在的形态也是多样的:一种是传统纸媒的形态,一种是新媒体的形态。但内容的质量是不变的,要把内容做成精品,传递正能量,进而吸引读者。
报业还有发展空间可以挖掘。不管是互联网还是其他各种形式的新媒体,在影响力方面都无法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真正有价值的核心内容,绝大部分是传统媒体的专业团队报道出来的。所以,报业在新的传播格局下,依然有自己的优势。
经过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不断碰撞,一段时间后,媒体可能要回归传统。互联网所擅长的碎片化、花边似的新闻资讯,在无法满足网民深度阅读的需求后,受众的阅读倾向必然会向传统媒体回归。
我个人就很喜欢看人民日报,不仅仅是因为人民日报有时政要闻和全球新闻,更因为它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这是不可替代的。我们公司也订报纸,订阅人民日报是最多的。大家现在都形成习惯了,好像不看人民日报就无法了解天下大事。我不是呼吁企业家都要看人民日报,但是真正看了的企业家一定是很有商业精神的。因为人民日报确实会给我们精神方面带来指引。
我看到一些数据,人民日报的发行量现在还在增加,这是一个好现象。至于其他商业类报纸,虽然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但依然还是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就看你怎么联动、怎么运营。有一些社区报也办得很好,关键是怎么做透内容,如何准确寻找受众,为受众量身打造个性化内容,充分发挥报纸的价值。&
(责编:王妍(实习)、燕帅)
庆祝建党95周年 走进党报历史长廊
  回首过去的95年,我们的党披荆斩棘、开拓进取,我们的党风雨无阻、成就辉煌。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风华正茂,笔耕不辍,砥砺前行。以人民日报为首的党报正是95年征程的见证者和记录者……23被浏览2,475分享邀请回答151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关于包装印刷的笑话,笑得你不要不要的
我的图书馆
关于包装印刷的笑话,笑得你不要不要的
很多人都认同工作只是方式,生活幸福才是终极目标。工作累了,不妨进来轻松一下。&误会老公的手机盒老公手机坏了,昨天去买了一个,回来把包装盒扔沙发上,今天中午收拾家。拿起盒子看了下,把发票捡起来,把盒子扔垃圾桶,突然看见发票上是个女人的名字。怎么回事?这女人是谁?怎么会送他手机?他几时在外面认识了这么一个女的?他们的关系到那一步了?越是想,越是伤心,连午饭也不吃了,就躺在床上想着过去的种种。想着未来怎么办,不知不觉眼泪长流。到了下午五六点钟也不煮晚饭,一直在床上躺着乱想。这时,老公回来了,看见我躺在床上流泪,问:怎么了,哭啥呢,别哭了,给你讲个笑话吧。昨天去买手机,营业员非得给搭个套餐,说是买手机必须要有套餐才卖。我就说不买了,她又喊住我,说重新找一个有套餐的用户挂个名在我手机上,这样就把手机卖我了,你说好笑不。我:滚,不好笑,我快饿死了,赶紧做饭去。&二货谁是那位印刷工人老师讲完了数学考试的知识点,就告诉大家要努力、认真复习并且还说了:“快要考试了,试卷已经交到印刷工人那里等待印刷,现在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一二货学生:“请问那位印刷工人家住哪里?”夫妻对白不能信包装我坐在那儿剥橘子。我问老公:“橘子你吃吗?”老公说:“甜不甜?”我说:“差不了,橘子皮上贴着蜜橘字样呢。”老公听了抬头看了我一眼,说:“咱俩认识的时候,介绍人还说你脾气好着呢。可结果呢?不能信包装。”笑晕包装箱上的酒杯  丈夫买回来一台电视机,电视机包装上有各种符号。  妻子问:“为什么包装上有酒杯?”  丈夫说:“这你还不懂,就是说,边看电视,需要边喝酒,否则会看不好电视。”这比喻绝了印刷就好比铺床万物皆有联系,宿舍空张床,为了睡双人床,俺就去拼床,用印刷原理解释下整个过程:1.检查两张床的高度,低的那张用纸垫脚(这叫垫纸片校正PS版)2.把两张床中间部分用铁丝捆起来(这叫捆扎打包)3.在捆好的床上面铺上拿来的瓦楞纸,弄平整(这叫上纸)4.在瓦楞纸上铺上垫背(这叫对裱)5.在垫背上放上床单(这叫覆亚膜)6.在床单上放上席子(这叫覆光膜)7.躺到床上去(这叫合压印刷)8.把被子盖上(这叫双面合压)9.翻个身子睡觉(这叫自翻身)10.头睡到脚那了(这叫大翻身)11.侧过身子睡觉(这叫局部压力过大)12.发现床单有个地方破了个洞(这叫橡皮布压坏)13.睡一觉起来,发现被子上的棉絮还在身上(这叫粘花)14.打个喷嚏,发现受凉了(这叫赔单)
馆藏&21233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统行业受互联网冲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