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的7月份报表,销售里利润报表模板相差5万,怎么跟6月份报表相差15万,怎么检查自己报表有没有做错

试题内容A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成立于20×6年1月1日,20×7年起执行新会计准则,该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8年2月5日,注册会计师在对A公司20×7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时,就以下会计事项的处理向A公司会计部门提出疑问:(1)20×7年1月,A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将公司所得税的核算方法自当年起由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A公司会计人员考虑到公司以前年度的所得税汇算清缴已经基本完成,因此仅将该方法运用于20×7年及以后年度发生的经济业务。20×6年年报显示,A公司在20×6年只发生一项纳税调整事项,即公司于20×6年年末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00万元。该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金额至20×7年12月31日未发生变动。(2)A公司于筹建期发生开办费用1000万元,在发生时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并将该笔开办费用自开始生产经营当月(20×6年1月)起分5年摊销,计入管理费用。假定税法规定开办费自开始经营当月起分5年摊销。(3)20×7年3月,A公司为研制新产品,共发生新产品研究期间材料费、人员工资等共计50万元,会计部门将其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并于当年摊销10万元。对于涉及的所得税影响,公司作了以下会计处理:借:所得税费用10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0(4)A公司20×7年12月31日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为1000万元,公允价值为1200万元,A公司年末未按公允价值调整。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为20×7年购入。(5)20×7年12月1日,A公司与丁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向丁公司销售一批D商品。合同规定,D商品的销售价格为500万元(包括安装费用);A公司负责D商品的安装工作,且安装工作是销售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20×7年12月5日,A公司发出D商品,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D商品销售价格为500万元,增值税额为85万元,款项已收到并存入银行。该批D商品的实际成本为350万元。至20×7年12月31日,A公司的安装工作尚未结束。A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借:银行存款585贷:主营业务收入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借:主营业务成本350贷:库存商品350(6)20×7年12月1日,A公司盘盈一项固定资产,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为100万元,A公司会计处理如下:借:固定资产100贷:待处理财产损溢100期末经过批转后:借:待处理财产损溢100贷:营业外收入100(7)20×7年末持有的当年取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为500万元,公允价值为580万元,A公司会计处理如下: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8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80对于涉及的所得税影响,A公司作了如下会计处理:借:所得税费用20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0(8)其他有关资料如下:①A公司20×7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于20×8年2月28日完成。假定经税务机关核准:对于企业发生的开办费自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分5年摊销;对于资产减值损失,只允许在损失实际发生时才能在税前抵扣;对于研究费用,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处置时计算交纳所得税;销售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在购买方接受商品以及安装和检验完毕时确认收入。对于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作为计税基础。②A公司20×7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报告出具日为20×8年3月20日,会计报表对外报出日为20×8年3月22日。③假定上述事项均为重大事项,并且不考虑除所得税以外其他相关税费的影响。④预计A公司在未来转回暂时性差异的期间(3年内)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⑤20×7年12月31日,A公司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调整前金额如下: 要求:(1)判断注册会计师提出疑问的会计事项中,A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对于A公司不正确的会计处理,编制调整分录。涉及调整利润分配项目的,合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其中涉及调整法定盈余公积的,计入&盈余公积&科目。(3)根据要求(2)的调整结果,填写调整后的A公司2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金额。(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参考答案:(1)判断A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①处理不对。因执行新准则由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时应进行追溯调整,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影响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由于当时未按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因此现在应按会计差错对其进行更正。②处理不对。按会计准则规定,开办费应于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③处理不对。因为研究期间的费用不能计入无形资产,而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不影响递延所得税。④处理不对。按准则规定年末应按公允价值调整。⑤处理不对。应在安装完成时确认收入,结转成本。⑥处理不对。盘盈固定资产应按照会计差错处理,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不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和&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⑦处理不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变动通过&资本公积&科目核算,不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同时对确认的暂时性差异调整&资本公积&,不调整&所得税费用&。(2)调整分录:①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5(100×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5②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00& 贷:长期待摊费用600(/5×2)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5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50(分析:本题假定开办费在税法上是分五年摊销的,而会计上是在发生时—次计入当期损益,到20×8年初,长期待摊费用的账面价值为0,计税基础为600万元,所以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600万元。)③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0& & 累计摊销10& 贷:无形资产50借:递延所得税负债1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④借:交易性金融资产2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00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50⑤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00& 贷:预收账款500借:发出商品35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50⑥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外收入1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0注:因为该分录借贷方均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所以该笔分录可以不做。⑦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0& 贷:资本公积60将上述调整分录中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并调整盈余公积。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1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15借:盈余公积51.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1.5(3)调整报表:
相关试题库试题
试题库 第1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按当年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甲公司2010年度财务报告于日经董事会批准对外报出。甲公司在对其2010年财务报表进行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公司会计处理中存在以下问题,并要求公司财务部门处理:(1)甲公司日以300万元从证券市场购入乙公司3%的股份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发生相关费用10万元。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400万元。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300投资收益10贷:银行存款310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2)日,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合同,自丙公司购买不需安装的设备供管理部门使用,合同价格3000万元。因甲公司现金流量不足,按合同约定价款自合同签定之日起满1年后分3期支付,每年4月1日支付1000万元。该设备预计其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假定甲公司的增量借款年利率为10%,利率为10%、期数为3期的普通年金现值系数为2.4869。不考虑此事项中增值税影响。甲公司2010年对上述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如下:借:固定资产3000贷:长期应付款3000借:管理费用450贷:累计折旧450(3)日,甲公司开始代理销售由丁公司最新研制的A商品。销售代理本协议约定,丁公司将A商品全部交由甲公司代理销售;甲公司采用收取手续费的方式为丁公司代理销售A商品,代理手续费收入按照丁公司确认的A商品销售收入(不含销售退回商品)的5%计算;顾客从购买A商品之日起1年内可以无条件退还。2010年度,甲公司共计销售A商品600万元,至年末尚未发生退货。由于A商品首次投放市场,甲公司、丁公司均无法估计其退回的可能性。甲公司确认了代理费收入,甲公司确认代理费收入的会计分录如下:借:应付账款30贷:其他业务收入30(4)日,甲公司与戊公司签订销售合同,以每台20万元的价格向戊公司销售M设备40台,每台M设备的成本为15万元。同时签订补充合同,约定甲公司于日以每台25万元的价格购回该设备。当日,甲公司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增值税税额为136万元,商品已发出,款项已收存银行。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借:银行存款936 贷:主营业务收入8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6 借:主营业务成本600 贷:库存商品600(5)日,甲公司与己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甲公司向己公司销售B产品一台,销售价格为300万元,甲公司承诺己公司在3个月内对B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不满意可以无条件退货。12月25日,甲公司发出B产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收到己公司支付的货款。甲公司无法合理估计其退货的可能性。甲公司B产品的成本为150万元。甲公司对此项业务确认了收入并结转了成本。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借:银行存款351贷:主营业务收入3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借:主营业务成本150贷:库存商品150假定:(1)有关差错更正按当期差错处理;(2)不考虑所得税的影响;(3)不要求编制结转损益及结转本年利润的会计分录。要求:根据上述材料,逐笔分析、判断(1)至(5)笔经济业务中各项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分别注明该笔经济业务及各项会计处理序号);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编制更正差错的会计分录。(答案中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涉及计算的,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解析与讨论:
试题库 第2题:甲股份有限公司(本题下称"甲公司")为上市公司,20×8年至20×9年发生的相关交易或事项如下:(1)20×8年7月30日,甲公司就应收A公司账款6000万元与A公司签订债务重组协议。协议规定:A公司以其拥有的一栋在建写字楼及一项长期股权投资偿还该项债务;A公司在建写字楼和长期股权投资所有权转移至甲公司后,双方债权债务结清。20×8年8月10日,A公司将在建写字楼和长期股权投资所有权转移至甲公司。同日,甲公司该重组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为800万元;A公司该在建写字楼的账面余额为18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为2200万元;A公司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为2600万元,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为200万元,公允价值为2300万元。甲公司将取得的股权投资作为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2)甲公司取得在建写字楼后,委托某建造承包商继续建造。至20×9年1月1日累计发生工程支出800万元。20×9年1月1日,该写字楼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办理完毕资产结转手续。对于该写字楼,甲公司与B公司于20×8年11月11日签订租赁合同,将该写字楼整体出租给B公司。合同规定:租赁期自20×9年1月1日开始,租期为5年;年租金为240万元,每年年底支付。甲公司预计该写字楼的使用年限为3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20×9年12月31日,甲公司收到租金240万元。同日,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为3200万元。(3)20×9年12月20日,甲公司决定以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和交易性金融资产与C公司交换其持有的一批库存商品和一项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12月31日,甲公司收到C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的66万元补价,双方办理完毕相关资产的产权转让手续。当日,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2300万元,公允价值为2000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为260万元(其中:成本为21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为50万元),公允价值为300万元。C公司库存商品账面余额为150万元,公允价值为200万元,计税价格等于公允价值;土地使用权资产的账面原值为2000万元,已摊销500万元,公允价值2000万元。甲公司换入的资产不改变其用途。假设相关资产均未计提减值准备,增值税税率均为17%,整个交易过程中没有发生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4)其他相关资料如下:①假定甲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均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②除事项(3)外,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影响。要求:(1)计算甲公司债务重组过程中应确认的损失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2)计算A公司债务重组过程中应确认的收益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3)计算甲公司写字楼在20×9年应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并编制写字楼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及公允价值变动的相关会计分录;(4)编制甲公司20×9年收取写字楼租金的相关会计分录;(5)计算甲公司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答案解析与讨论:
试题库 第3题:正保股份有限公司(本题下称"正保公司")外币业务采用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进行折算,假定该公司以每月月初的市场汇率作为当月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按季核算汇兑损益。20×9年3月31日有关外币账户余额如下: 长期借款A系20×9年1月1日为建造某生产线而借入的,借款期限为2年,年利率为10%,按季计提利息,每年年末支付利息。长期借款B系20×8年1月1日借入,借款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12%,每年年末支付利息。生产线于20×9年1月1日开工,并于当日开始发生资产支出,截至第1季度末,已累计使用外币借款3300万美元,预计将于20×9年12月完工。20×9年第2季度各月月初、月末市场汇率如下: 20×9年4月至6月,正保公司发生如下外币业务(假定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1)4月1日,为建造该生产线进口一套设备,并以外币银行存款140万美元支付设备购置价款。设备于当日投入安装。(2)4月20日,将160万美元兑换为人民币,当日银行美元买入价为1美元=6.77元人民币,卖出价为1美元=6.87元人民币。兑换所得人民币已存入银行。(3)5月1日,以外币银行存款向外国公司支付生产线安装费用240万美元。(4)5月15日,收到第1季度发生的应收账款400万美元。(5)6月5日以每股1.5美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B股100万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6.85元人民币,另发生佣金等1万美元,相关款项均以美元银行存款支付,不考虑其他因素。20×9年6月30日,由于市价变动,当月购入的乙公司B股的市价变为每股2美元。(6)6月10日按面值购入100万美元的债券,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购买当日的汇率为1美元=6.87元人民币。20×9年6月30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10万美元。(7)6月30日,计提外币借款利息。(8)生产线建造期间未发生中断,不考虑其他因素。要求:(1)编制20×9年第2季度外币业务的会计分录;(2)计算20×9年第2季度计入在建工程和当期损益的汇兑净损益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解析与讨论:
更多试题库
长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公司)为上市公司,所得税均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相关资料如下:(1)日,长江公司发行股票1000万股,自大海公司取得甲公司80%的股份。大海公司和长江公司不具有关联方关系。该股票每股公允价值为14元,每股面值为1元,长江公司另支付发行费用100万元。甲公司日股东权益总额为15000万元,其中股本为8000万元、资本公积为3000万元、盈余公积为26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1400万元。甲公司日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5000万元。长江公司与甲公司执行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相同。(2)2009年甲公司从长江公司购进A商品400件,购买价格为每件2万元。长江公司A商品每件成本为1.5万元,款项已收存银行。2009年甲公司对外销售A商品300件,每件销售价格为1.9万元,年末结存A商品100件。日甲公司结存的A商品的可变现净值为180万元。(3)日,长江公司出售一台自用设备给甲公司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使用:该固定资产在长江公司的账面价值为760万元,销售给甲公司的售价为1000万元:甲公司取得该固定资产后,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假定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至日,甲公司尚未支付该购入设备款。长江公司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100万元。2010年,甲公司支付购入设备款。2010年甲公司对外销售A商品20件,每件销售价格为1.5万元。日甲公司结存的A商品的可变现净值为104万元。假定:(1)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未发生减值。(2)不考虑增值税的影响。要求:(1)判断企业合并类型,并说明理由。(2)编制长江公司购入甲公司80%股权的会计分录。(3)编制长江公司2009年度合并财务报表时与内部商品销售、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和内部债权债务相关的抵销分录。(4)编制长江公司2010年度合并财务报表时与内部商品销售、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和内部债权债务相关的抵销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日,甲公司董事会批准研发某项新产品专利技术,有关资料如下:(1)2010年,该研发项目共发生材料费用200万元,人工费用500万元,均属于研究阶段支出,以银行存款支付人工费用。(2)2011年年初,研究阶段结束,进入开发阶段,该项目在技术上已具有可行性,甲公司管理层明确表示将继续为该项目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该新产品专利技术研发成功后,将立即投产。(3)2011年,共发生材料费用430万元.人工费用470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该两项费用均符合资本化条件。另发生相关设备折旧费用300万元,其中1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4)日,该研发项目研发成功,该项新产品专利技术于当日达到预定用途。(5)甲公司预计该新产品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为5年,该专利的法律保护期限为10年,甲公司对其采用直线法摊销;税法规定该项无形资产采用直线法摊销,摊销年限与会计相同。(6)2012年年末,该项无形资产出现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该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720万元,计提减值后,摊销年限和摊销方法不需变更。(7)其他资料:①按照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甲公司研究开发项目符合上述税法规定。②假定甲公司每年和、的税前利润总额均为10000元,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③假定甲公司2010年年初不存在暂时性差异。④假定该无形资产自2012年年初开始摊销。⑤假定不考虑增值税的影响。要求:(1)编制2010年甲公司无形资产研发项目的相关会计分录;(2)编制2011年甲公司无形资产研发项目的相关会计分录(3)分别计算2010年至2013年的递延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并编制相关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某企业于日对一生产用固定资产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前该固定资产的原价为2000万元,已提折旧40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200万元。在改扩建过程中领用工程物资300万元,领用生产用原材料100万元,原材料的进项税额为17万元。发生改扩建人员工资150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33万元。该固定资产于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该企业对改扩建后的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100万元。日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总金额为1702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680万元。日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用用后的净额为1450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500万元。日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340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350万元。日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080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100万元。假定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不影响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假定按税法规定,该固定资产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100万元。该企业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要求:(1)编制上述与固定资产改扩建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计算改扩建后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2)计算改扩建后的固定资产2009年计提的折旧额并编制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会计分录。(3)计算该固定资产日应计提的减值准备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4)计算该固定资产2010年计提的折旧额并编制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会计分录。(5)计算该固定资产日应计提的减值准备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6)计算该固定资产2011年计提的折旧额并编制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会计分录。(7)计算该固定资产日应计提的减值准备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8)计算该固定资产2012年计提的折旧额并编制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会计分录。(9)计算该固定资产日应计提的减值准备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10)分别计算该固定资产2008年~2012年每年年末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为了建造一栋厂房,于20×1年11月1日专门从某银行借入5000万元(假定甲公司向该银行的借款仅此一笔),借款期限为2年,年利率为6%,利息到期一次支付。该厂房采用出包方式建造,与承包方签订的工程合同的总造价为7977万元。假定利息资本化金额按年计算,每年按360天计算,每月按30天计算。(1)20×2年发生的与厂房建造有关的事项如下:1月1日,厂房正式动工兴建。当日用银行存款向承包方支付工程进度款1200万元。3月1日,用银行存款向承包方支付工程进度款3000万元。4月1日,因与承包方发生质量纠纷,工程被迫停工。8月1日,工程重新开工。10月1日,用银行存款向承包方支付工程进度款1777万元。12月31日,工程全部完工,可投入使用。甲公司还需要支付工程价款2000万元。上述专门借款20×2年取得的利息收入为35万元(含4月1日至7月31日期间的利息8万元)。(2)20×3年发生的与所建造厂房和债务重组有关的事项如下:1月31日,办理厂房工程竣工决算,与承包方结算的工程总造价为7977万元。同日工程交付手续办理完毕,剩余工程款尚未支付。11月1日,甲公司发生财务困难,无法按期偿还于20×1年11月1日借入的到期借款本金和利息。按照借款合同,公司在借款逾期未还期间,仍然必须按照原利率支付利息,如果逾期期间超过2个月,银行还将加收1%的罚息。11月10日,银行将其对甲公司的债权全部划给资产管理公司。12月1日,甲公司与资产管理公司达成债务重组协议,债务重组日为12月1日,与债务重组有关的资产、债权和债务的所有权划转及相关法律手续均于当日办理完毕。有关债务重组及相关资料如下:①资产管理公司首先豁免甲公司所有积欠利息。②甲公司用一辆小轿车和一栋别墅抵偿债务640万元。小轿车的原价为150万元,累计折旧为30万元,公允价值为90万元。该别墅原价为600万元,累计折旧为100万元,公允价值为550万元。两项资产均未计提减值准备。③资产管理公司对甲公司的剩余债权实施债转股,资产管理公司由此获得甲公司普通股1000万股,每股面值为1元,每股市价为4元。(3)20×4年发生的与资产置换有关的事项如下:12月1日,甲公司由于经营业绩滑坡,为了实现产业转型和产品结构调整,与资产管理公司控股的乙公司(该公司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达成资产置换协议。协议规定,甲公司将前述新建厂房、部分库存商品和一块土地的使用权与乙公司所开发的商品房和一栋办公楼进行置换。资产置换日为12月1日。与资产置换有关的资产、债权和债务的所有权划转及相关法律手续均于当日办理完毕。其他有关资料如下:①甲公司所换出库存商品和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余额分别为1400万元和400万元,公允价值分别为200万元和1800万元;甲公司已为库存商品计提了202万元的跌价准备,没有为土地使用权计提减值准备。甲公司所换出的新建厂房的公允价值为6000万元。甲公司对新建厂房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210万元。②乙公司用于置换的商品房和办公楼的账面价值分别为4000万元,公允价值分别为6500万元和1500万元。其中,办公楼的账面原价为3000万元。假定甲公司对换入的商品房和办公楼没有改变其原来的用途,12月31日的可变现净值和可收回金额分别6550万元和1450万元。假定不考虑与厂房建造、债务重组和资产置换相关的税费,非货币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要求:(1)确定与所建造厂房有关的借款利息停止资本化的时点,并计算确定为建造厂房应当予以资本化的利息金额。(2)编制甲公司在20×2年12月31日与该专门借款利息有关的会计分录。(3)计算甲公司在20×3年12月1日(债务重组日)积欠资产管理公司的债务总额。(4)编制甲公司与债务重组有关的会计分录。(5)计算甲公司在20×4年12月1日(资产置换日)新建厂房的累计折旧额和账面价值。(6)计算确定甲公司从已公司换入的各项首次的入账价值,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7)编制甲公司在20×4年12月31日对资产置换换入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时的会计会录。(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图片】【檀心迦叶】叶檀_微信博客 文章转载 & 2017 & 5~6月_叶檀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83贴子:
【檀心迦叶】叶檀_微信博客 文章转载 & 2017 & 5~6月
好害怕 抢房大战又开始了( 12:41:30) 微信公众号“叶檀财经”
抢房,抢房。
五一假期,笔者到、,抢房潮让人目瞪口呆。几十号人抢一套房不稀奇,几百号人抢一套房也不少见。现在已经不是日光盘,而是秒光盘,一般人递条子根本不管用。其他城市也是如此,通过调查亲戚、同事以及新闻信息,杭州滨江买不到房,在抢房,4月30号龙光楼盘抢房,4月29日,在假期开盘的多个楼盘被一抢而空,不少购房者裹着被子连夜排队。土地同样稀缺,有个朋友说,有114家开发商抢苏州的一块地,盛况前所未有。抢房潮起,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第一,房价被强行抑制,给予购房者明确的回报。我在一个城市的中环,周边的二手房交易价已经到了2万以上,开发商新购土地楼面价已经到了1.3万左右,周边新开楼盘价格被硬性压制在了1.6万左右,开发商自己也说,买此盘必涨,关键是能不能买到。现在地方政府抑制价格,相当于地方政府把开发商的部分利润强行让度给了购房者,让购房者得到了一部分几乎无风险的收益,有如此好事,购房者当然有多少买多少。价格被强行抑制,利润和收益却不会凭空消失,只不过是这部分收益归谁所有而已,以前收益主要由是地方政府与开发商所有,现在部分厚粥被投资者抢到,自然是甘之如饴。上涨,投资者抢购,房价不涨,投资者还是抢购,不是房价不管用,而是目前的房价平稳是假像,房地产的实际利润并没有降低,只不过人为控制房价,让大家抢房分享收益。让房地产回报真实下降,才能稳定,去杠杆和降货币是惟二的办法。第二,房地产市场热闹,说明货币购买力下降是共同预期,也说明目前的货币供应远远超过实体经济需求,货币被挤入投资市场。2016年之前,增速一直高于全社会固投增速。进入2016 年以来后,民间投资失速下滑,显著低于全社会固投增速,当年6月民间投资当月同比增速下滑至-0.01%。今年一季度增速回升,与基建的上升有密切关系。根据任泽平的研报,民间投资在制造业和房地产领域分别占81%和71%。由于经济转型,资金进入两大类市场,基建与高端制造业,的门槛上升,或者有大量资金,或者有技术优势,而绝大部分投资者不具备资金、技术、人才优势,这些资金离开实体经济后,转战投资市场。目前广义货币M2确实处于下降周期。2016年1月开始进入收缩周期,大当月新增信贷2.54万亿,M2年增速为14%,到了2017年3月,M2年增速已降至10.6%,分別比2017年2月和2016年3月下降0.5%和2.8%,处于历史低位。既然货币已经进入收缩周期,房地产为什么还这么热闹?问题是,我们的基数太高,即使每年增速降到最低的11%,七年之后也会翻番到310万亿。也就是说,到那时,货币购买力还会大幅下降。当货币贬值成为大众预期之后,优质资产争夺战也就随之展开。第三,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投资品具有房地产的吸引力,房地产是投资市场最有魅力的妖精。期货市场等不是普通人进得去的,股票市场作为实体企业融资平台的性质越发明显,处于震荡周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房地产成为够得着、享受得到的投资品种。当资金从实体、从银行非标产品被挤出后,房地产也就更加金光灿灿。我非常担心,越来越多的民间财富被绑定在上,房地产与地方财政血肉相联,未来剥离会更加痛苦。房地产狂欢总有结束的一天,财富总有通过房产税、遗产税解构的一天,越是疯狂的时候,高中低风险资产配置越是重要,诸位切记,在抢房的同时,切毋把资产配置抛诸脑后。
深圳留不下华为?简直是天大的玩笑( 12:31:03) 微信公众号“叶檀财经”华为不会离开深圳。最近,任正非表态,华为的总部永远不会离开深圳。任正非说,“深圳有着良好的法制化、市场化环境,在城市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都为华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深圳这几年总的各方面建设都是不错的,我天天都在看新闻,我们都很高兴。”此前有华为抛弃深圳之说,反过来威胁深圳产业空心化。仅仅因为房价,深圳就留不下华为?房价高又没资源、规则混乱的地方,才留不下企业。深圳显然不是这样的地方,华为也不是只看重成本的企业。对成熟企业来说,重要的不是成本,而是营商环境与创新能力。从市场化程度、创新力度来说,国内没有一个城市比得上深圳。深圳曾经有服务最好的银行招行,曾经有最规范的房地产公司万科,也有创新的标本公司之一大疆无人机。深圳的互联网公司与北京、杭州不同,有各类科技企业。深圳拥有腾讯、迅雷、YY和唯品会等互联网企业,它们主打电商、娱乐和平台。还有华为、中兴、OPPO、魅族、普联技术、、、、欣旺达、长盈精密等一批手机行业,以及硬件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另外深圳还拥有以比亚迪为主,一系列新能源和智能硬件企业。深圳商业氛围远远浓于政治氛围,出租车不是政治家,IT硬件,移动互联网和新能源车得以顺利发展。深圳既有完备的产业链,高端人才储备,还背靠全球发达的金融服务中心香港,并且通过嫁接的方法,迅速补上教育短板。深圳土地资源匮乏,房地产溢价极高,因此传统制造业不可能在深圳落脚,深圳是制造业的大脑,是贸易的窗口,而不是四肢。我在去年5月30日发布的《华为、中兴部分基地从深圳外迁是积极进取而非被逼》的文章里就说,华为不可能把原先的总部迁出深圳,更有可能的是为了发展的需要而成立双中心或者多中心,这是大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你不太可能让华为这样一个上下游链条一体化的企业,把总部、研发中心、生产中心放在同一个城市,而且是成本高昂的大都市。具体对于华为来说,布局落子很清楚,深圳总部包括平台支撑部门,例如总部的行政、法律、客户工程等业务部门和一部分研发人员,而各省城中心为办事处,研发人员除深圳外,主要分部在上海、杭州、南京、北京、成都、西安、武汉等城市。制造基地转移到成本相对较低、已有土地布局的地方。有个华为员工的家属说,华为公司规模越来越大,深圳总部也已经有6万多名员工,迁到东莞手机终端产业部的员工也有1.6万人,深圳土地资源如此稀缺,坂田房价已经5万了,企业运营成本越来越高,华为到东莞找块地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而东莞现在制造业萎缩,迫切需要企业入迁,突然来了个这么好的上门女婿,正好是嗑睡碰上枕头不就一拍即合?东莞是深圳的卫星城,深圳周边经济与深圳连接是题中应有之义,否则出现以前北京周边城市灯下黑,现在雄安与北京的经济、财富的距离,是地球到火星的距离,是欧洲到非洲的距离,各地经济落差太大,绝非中国经济之福。华为、中兴这样的企业把部分制造基地放到东莞、河源,珠三角经济落差缩小,这是大好事。再说,华为这样的公司缺土地吗?各个地方会不给华为土地?这又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各地政府哭着喊着给华为工业用地,热情不会比吸引万达低。华为2013年的年报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华为在全国共拥有683.3万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与房屋建筑物,其中东莞占据近1/3,为200万平方米,深圳为160万平方米。另据媒体报道,华为已拥有庞大的土地储备。截至2013年底,华为共实际支出31.33亿元,用于土地使用权的购买,并建设了11个城市的主要基地,以及其他零星的土地资产,这11个城市包括:深圳、上海、杭州、廊坊、南京、东莞、北京、成都、西安、武汉和苏州。各个城市已经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经济路径,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门槛越来越高,制造业正在转移。现在民工朋友跨地流动的数量减少,2016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171万人,本地农民工增量占新增农民工的88.2%。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核心城市成为大脑,四肢位于全球各地将是常态。制造业搬离不是深圳的威胁,如果有一天深圳失去制度与创新优势,越来越多的大脑离开,那才是真的威胁。
上市公司分析系列(二)
商赢环球:又一个万家文化?( 12:15:34)
微信公众号“叶檀财经”3月份开始,每周三,我们冒着被口水淹没的风险,分析具体的上市公司,希望能够从实践的角度帮助到投资者。“炒A股,看公司业绩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这句话是大家对不成熟的A股市场的调侃。现在,去看看贵州茅台、工商银行等绩优股的走势,再结合以后的监管趋势,A股的投资者懂一些价值投资知识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投资者看财务报表,不能不用眼角扫一下公司的盈利情况,还要看公司的毛利率、现金流等指标。但是,这还不够,我们需要从公司财务报告中看出其它信息。 以商赢环球为例,2016年公司业绩扭亏为盈,净利润由亏损6848.83万元变为盈利3195.63万元,毛利率由-8.73%飙升至34.79%,同时公司货币现金由1005万飙升至7.6亿。 一眼看去,这家公司的业绩非常不错,实际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不然上交所也不会给公司发函,要求公司披露更多经营和财务数据了。 1.圈钱的标志:频繁变更主营业务 A股市场非常多上市公司大股东最重要目的并非让经营业绩更好,而是希望通过资本运作短期内获得高回报。上市公司相当于一辆“公交车”,无论哪路资本哪路人马,谁都可以上车折腾一番,然后套现走人,任由人仰车翻。 上市公司折腾的表现之一,就是不停变更公司主营业务。 这种上市公司有很多,最近最火的就是万家文化。自上市以来,万家文化开过酒店、搞过房地产、卖过钢材、做过广告平台,现在主要做动漫。 商赢环球也是这样,卖过塑料板、PVC板和碳纤维制品、也卖过螺纹钢、金矿石和金精粉,还卖过苹果酸,现在主要卖女装。几年内,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在多个毫不相干的行业内跨来跨去。从公司经营的角度很难理解,如果从资本运作和圈钱的角度,一切豁然开朗。 折腾的结果是,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一两年盈利、一两年亏损,并且基本上都是小额盈利,大幅亏损,公司销售毛利率上下波动幅度加大。自2009年以来,万家文化净利润是这样。商赢环球更夸张,从1999年以来就出现这种现象了,看来是万家文化的老师傅。(注:2001年净利润对应右边坐标轴 其余年份对应左边坐标轴) 业绩上下折腾,是为了避免观音菩萨念紧箍咒让公司退市,大股东心里清楚,“粉饰后”的业绩导致股价过高,折腾一把走人,挥一挥衣袖,不留下一块唐僧肉。大股东心里门清,普通投资者就像那些起哄的小妖怪,能喝上一口汤,就会山呼万岁,只顾眼前涨跌,看不到公司真正的价值,“韭菜侠”一片又一片。 从去年开始,股市生态改变,A股投资者的逻辑发生了变化,壳公司价值下降,上市公司大股东操作风险增加,用越来越快的速度把“锅”甩给接盘侠。这些人都是《倚天屠龙记》里面韦一笑的信徒,信奉天下武功,惟快不破。 2.最新的主业:高利润存在破绽 不少投资者一厢情愿的认为,这次变更后的主营业务或许才是公司的未来,才是大股东的“真爱”。殊不知,多数频繁变更主营的大股东,已经失去了真爱的能力。 变更主营、做强做大,确实有一定的概率。但一个频繁变更主业、经常套现的大股东,相当于一个经常变脸吃人的白骨精,做强做大的概率较低。与其寻找白骨精,还不如从一开始就找到一个有能力又仁厚的公司,与这样的公司为伍,做强做大的概率要高得多。投资者不要盲目给一家公司“情感溢价”,上过当亏了钱更大睁大眼睛。 2016年9月底,商赢环球用增发股票获得的资金成功收购了美国环球星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95%股权,主营业务也由卖PVC板材变为卖女装,主要业务地点也由中国转到了美国。 通过此次收购活动,公司2016年业绩扭亏为盈,由亏损6848.83万元变为盈利3195.63万元。业绩主要是由子公司环球星光带来的,但是商赢环球财务报表中对子公司的经营业务和财务数据的披露非常少,因此很难判断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子公司业绩趋势。 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发现商赢环球的报表有个重要疑点。2016年,商赢环球营业总收入由上年的1486万飙升至4.3亿,营业收入的飙升使得整个财务报表看起来比较“漂亮”,但是公司的应收账款也由上年的591万飙升至2.67亿,同时公司的预收账款几乎没变,仅为27.96万。 也就是说,2016年商赢环球销售货物的62.09%都没有收回货款。根据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服装企业的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通常仅为百分之几,最高的森马服饰也才18.23%,远远低于商赢环球62.09%的数据。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所占比重过高,上市公司激进确认收入或虚构销售合同的概率也就较高。 公司 海涵之家 森马服饰 红豆股份 美邦服饰 九牧王 应收账款/营业收入 3.8% 18.23% 4.53% 5.36% 6.69% 预收账款/营业收入 5.62% 0.78% 29.67 0.9% 5.67%
另外,商赢环球进入的是一个传统行业,整个市场增长潜力非常低。根据麦肯锡的报告,2016年美国服装销量为170亿件,销售额约27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仅增长2%-2.5%。2017年,由于石油、商品价格,以及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美国服装行业也难以有多大起色。 商赢环球在一片红海中从竞争者口中夺食。目前,服装行业受在线业务影响很大,强大的在线业务或许能够短期内实现总业务大幅提升。但是,根据商赢环球财报,公司主要是线下销售,占比高达99.68%,因此短期内想扩大市场占有率确实比较困难,投资者对公司未来业绩增速还要格外警惕,尤其是财报显示的业绩增速远超行业均值的时候。 3.财报“地雷” 经营性现金流恶化 除了公司频繁更换主营业务,以及主营业务本身的问题,商赢环球的财报中还隐藏着许多“地雷”。 首先,自上市以来,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就一直是负值,仅在2009年和2010年是正值。2016年,商赢环球虽然净利润急剧上升,但是经营性净现金流不仅没有增加,反而进一步恶化,由-4195万下降至-7732万。一般情况下,经营性净现金流是负值,说明公司对上下游企业的议价能力差,经营业绩质量不高,或许还会存在财务造假的问题。 商赢环球经营性净现金流一直恶化,这是投资者需要格外注意的一个问题。另外,公司资产质量也有所下降,其它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商誉分别增加了9.96亿、2亿和13.7亿,这是并购带来的问题。未来,如果子公司业绩没有达到预期,公司很可能对它们进行减记,当期净利润也会受到不良影响。从行业趋势判断,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不小。 最后,经营性现金流恶化,但货币现金大幅增加,一方面是因为公司短期借款大幅增加了2亿,长期借款增加了5000多万,其它债务也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公司可能有其他现金来源。在主业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投资者一定要注意商赢环球的债务和现金流,借用孙悟空的话,妖怪,现出原形。 4.不要重蹈万家文化覆辙 在分析了商赢环球频繁更换主营业务、主营业务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财报中隐藏的其它“地雷”,投资者就对这家公司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对这家公司的股价心理就有底儿了。 目前,商赢环球的股价为35.73元,每股收益为0.081,即便在假设业绩为真的情况下,市场给它的估值仍然过高,达到440倍PE。通过我们对服装行业的分析就知道,市场不该给如此高的估值。在A股市场,服装行业给的估值大约40倍PE,国外同类型公司给的估值也不超过30倍PE,因此理论上商赢环球股价可以下跌到原来的1/10左右。 市场监管的逻辑变了,投资者的逻辑也要改变,去思考上市公司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投资决策不要被情绪左右,不要像万家文化投资者那样,盲目跟风,结果被套在高位,股价腰斩。
开发商拿地的热情辣么辣么滴高 你还告诉我房价平稳了 是欺负我不识字啊( 11:16:49)转 微信公众号“叶檀财经”
房价涨还是跌,看开发商拿地的热情高不高。今年以来,主流媒体一直在说房价增速下降,但我到各处转了一圈,这跟实际情况不符。目前的统计数据,一是被压制,二是样本扩张。表面上,房地产成交量是在下跌,房地产增速也在下降。中原数据统计,4月份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减少8.8%至67.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0%,是2013年以来的同期最低。据苏州房天下平台数据监控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4月,苏州六大区新房住宅成交均价为18283元/㎡,环比3月房价减少了718元/㎡,环比降幅3.78%。上海成交面积跌了,房价趋缓了,说明房地产市场被抑制了。这不是事实。上海土地基本很难拍到,所以,溢出到卫星城,上海卫星城太仓的地也被抢疯了:2017年春节后的第一场土拍,共有7宗地块出让,出让总面积约20.12万平方米,总起始价约10.3亿元,地块分布于太仓港区、科教新城和沙溪镇,7宗土地总成交金额约15.54亿元,拍卖溢价率均在50%左右。苏州的房价也跌了。据苏州房天下平台数据监控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4月,苏州六大区新房住宅成交均价为18283元/㎡,环比3月房价减少了718元/㎡,环比降幅3.78%。但开发商在苏州根本抢不到地,114家开发商抢一块地,有个朋友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疯狂,他自己也着实吓了一跳。今年苏州首宗出让的地块为苏地2016-WG-76号地块,该地块位于姑苏区劳动路以南、华亭路以西,总面积40894.4平方米,地块起报总价17.08亿元,起拍楼面价17066元/平方米。最终被龙湖地产以17.5亿元拿下,楼面价17479元/平方米,溢价率42.27%。估计龙湖现在都笑不动了。抢地风潮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卫星城市泛滥。据《北京商报》5月4日报道,4月27日,福州出让5宗位于晋安区的普通商品住宅用地,融信、世茂18.3亿元分食桂湖4宗土地,最后出让的鹤林片区地块仅在第三次举牌便达到最高限价20.28亿元,进入竞配建环节后,又在第三次被举牌至最高限度的配建面积38250平方米,最终该地块被宣布终止拍卖。4月25日,北京多宗自住房地块出现楼面价接近限价的市场表现;同天,中骏置业以10.3亿元、332轮报价、溢价率763%曲线进入青岛。碧桂园去年全年新增土地储备面积同比大增129%,今年一季度累计新增土地储备面积为2035万平方米,虽然面积下降,但投资金额达670亿元,同比大幅上升64.5%。
从今年房企拿地数据来看,年内已经有17家企业拿地金额超过了100亿元,其中有10家企业拿地超过200亿元。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显示,今年截至目前,拿地最多的25家企业合计拿地达到了4942.56亿元,相比2016年同期拿地最多的25家房企合计拿地2549亿元上涨了94%。开发商不傻,他们大规模拿地,说明开发商认为土地价格会涨不会跌。开发商对于政策,对于市场环境,有着自己的理解。普通人的理解力,不会比浸淫在市场十几年的开发商更深刻。在政策的压力下,现在开发商已经不是光有钱就拿得到地了。一些开发商转而通过股权投资获得土地,开发商合作、并购、股权争夺大年已经开始,土地二级市场方兴未艾——万科逃过一劫,其他公司未必逃得过。融创想成为金科第一大股东,融创中国是并购老虎,据媒体披露,2016年至今,融创新增土地储备5394万平方米,其中三分之二为并购拿地。 金科有地啊,截止2016年末,金科土地储备可建面积高达1846万平米。被融创盯上,主要是这块肉比较肥。还有,彪悍的保利,4月18日公布2016年年报,公司悄没声地储备了一大堆土地。去年全年拓展 112 个项目,新增容积率面积 2404万平方米,总土地成本约1214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84%和 85%,其中,通过合作、并购方式获取的土地资源面积占比达到 75%,为历年来最高比率。银行锦上添花,《澎湃新闻网》报道,4月26日,2017中国(上海)城市土地展上,来自南京、合肥、无锡、扬州、常州、南通、等近30多个国内热点城市的千宗拟上市地块集中参展。土地市场红为,银行在一旁提供服务,看来一些银行对土地的判断跟开发商一致。去年是房产大年,开发商的钱得找到出口,土地成为哄抬目标。房地产业跟娱乐业有点像,这几年有些胆子大的,从三线变成了一线。在去杠杆的背景下,土地如此大跃进,这是打谁的脸呢。
又到迷惘时刻 到底是持有现金 还是持有资产?
看看这里 把心放回肚子里吧( 13:25:23) 微信公众号“叶檀财经”姜超说,要持有现金。任泽平说,持有现金是大坑。到底是持有现金,还是持有资产?货币高发周期到顶峰,强调去杠杆,市场就会迷惘,每隔两三年,就来一次这样的周期。从长期来看,要持有资产。现金是纸币时代最大的坑,长期持有纸币的损失,是替贪婪的人性所付出的赎罪券。以美元为例,20世纪初,美元货币供应量只有70亿美元,一百年后货币供应增长约1900多倍,美元购买力快速下降,绿钞与黄金脱钩,纸币失去了定心锚。花花的绿钞是人性贪婪的代表。再以中国的广义货币为例,即使增速降到1990年以来最低的11%(2016年为11.3%),七年之后也会在155万亿的基础上翻番,达到310万亿。到时候,北京房价会到多少,和田玉价格会涨到多少?去年的贷款数据超过公布的数据。根据李迅雷的说法,去年银行新增贷款看起来只有12.5万亿,但是如果考虑到银行购买的地方政府债券,加之外汇占款的减少,估计银行向市场投放的资金要超过20万亿,洪水滔天。目前居民存款有60万亿,是30年前的200倍,而同期GDP增长只有90倍左右。如此巨量的货币投放,必然带来债务的增长与资产价格的上升。近两年房地产上升,主要是影子银行货币增长过快。姜超表示,16年银行体系增加的存款只有15万亿,只能够支撑发放至多15万亿的信贷,多出来的10万亿,实际上是通过影子银行创造出来的,大家通过各种创新的金融工具吸收货币然后发放信贷。看看这货币增速,房价能不涨吗,股市能不涨吗?虽然股指震荡,但从发新股的数量,可以看出股市的支撑力。人性不值得信任,因此,纸币也不值得信任。从任何时候来说,优质资产都比纸币要好得多。所以,我主张持有大部分资产,纸币持有10%。但是,从短期来看,去杠杆、严监管会让资产泡沫局部破灭,2012年的一线城市房地产、现在的债券市场也是如此,一个不小心,就变成韭菜侠,在去杠杆的过程中,不是什么资产都可以买的。
4月,从证监会到银监会,都在强监管、去杠杆,如果银监会七个文件落实到位,从房地产到股市,外围的资产价格会像雪崩一样下滑。投资者的心都吊到了嗓子眼,放宽心,不可能落实到位,因为现实太骨感,企业负债率太高,如果去杠杆玩真的,债务泡沫首先崩塌。这不仅是投资者不能承受之重,也是这里监管声未落,那边谩骂声响起。各方对政策的解读也不尽相同。4月25日,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提出“要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加强监管协调,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大惩处违规违法行为工作力度”。针对防控金融风险一条,很多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解读为,证监、银监的杠杆将告一段落。我的理解是,去杠杆还是要去,严监管还是得严,但不管怎么严,都得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举两个例子,股市数百家企业下跌没有关系,但绝不能发生整体市场坍塌风险; 银监会让银行资产与风险金平衡,但绝不会出现银行利润总体大规模下降的现象。一些高风险、跟系统关联性不大的资产会完蛋。比如,有人买了泛亚交易所的投资品被套其中,拿回本金的可能性很小。买了快鹿P2P产品的,也在哭爹喊娘。买了雄安概念股拿到4月底的,估计骂人的劲头还没过。现在的监管不会失去理性,是维护底线安全的基础上,逐渐去杠杆,以最小的成本完成货币、经济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资产价格直线下降,而另一些则能长期享受中国经济发展的溢价。但价值投资迎来了春天,国内的消费、高端制造股,已经抢得鸡飞狗跳,城市群中的卫星城,现在也是一房难求。我的一些朋友现在忙得焦头烂额,好资产现在都要抢的。垃圾裹上黄金也是垃圾,黄金在垃圾堆里也是黄金。专业而诚信的投资机构,就是专业的捡金人。对投资者来说,最不确定的因素,是政策。接下来,有两大关系到亿兆生民的税收——房产税和遗产税,财富税推出之时,就是中国经济转型大致告成之日。到那时,现金流不足的人光是对付这两大税种就够呛,你有十套房没有现金,怎么缴税呢?对非专业投资者,房价再高,也不要把钱放到房地产这一个篮子里。除了10%的现金外,必须持有90%的多种资产,避免货币贬值。而这些资产必须是禁得起时间考验的资产,到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的房地产,或者是“千年”不会破产、分红十年的蓝筹股,以及创新群体中未来的腾讯阿里,找到这样的资产,紧紧拿住,不要放手。
副省级城市系列(五) 彪悍的武汉( 11:48:18) 微信公众号“叶檀财经”
本次副省级城市系列研究,将目光转向那些并没有被太多关注,甚至略有些被“遗忘”的城市,寻找他们的发展潜力,正视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首先将从15个副省级城市中,挑选出此前没有写过的城市,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其发展状况:一是高铁、地铁和轻轨的交通运输规划,交通便利程度以及城市总体规划。二是人口的流入,包括回流的幅度和外来人口、务工人员占比。三是教育资源是否充分。四是财富状况,包括本外币存款和消费能力。五是GDP增长速度。 八 武汉
第一次去武汉的人,恐怕对这座城市印象不会很好。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黑乎乎的热干面、很多人说话嗓门都很大。热闹的“过早”简直是一场全城狂欢,与广州这样的慢节奏城市不同,彪悍的武汉人民选择或端着热干面,或拿着面窝烧梅,或揣着豆皮煎包匆匆忙忙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从早餐的习惯就可以看出,武汉的特点是“快”,与广东早茶文化一喝喝一上午完全不同,原因在于早茶的兴起是建立在商业贸易基础上的,其附带了社交、商业、甚至休闲娱乐的多重属性,生意还得慢慢谈,武汉的“过早文化”则起源于蓝领工人,尤其是码头文化,主要需求是速战速决,更要高热量重油重盐,工人们吃饭哪来的慢条斯理,分分钟解决早餐。两座城市的生态、产业结构和文化氛围完全不同,一个是市民文化,一个是蓝领文化与商业文化。
武汉的快文化体现在挖路、吃饭、说话等各个方面,GDP增长也快,满城挖了以后,曾经是满城赌车。整个湖北的城市集中在武汉,致力于打造昔日“大武汉”的商业荣光。年,武汉的GDP分别位于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三和第四,增速略有下滑,从2015年的8.8%下降至7.8%,排名也从第四降至第八。
作为传统的工业大市,武汉拥有一大批国企,比如武钢、东风汽车、武汉铁路局和武汉烟草等,一直是当地经济支柱。数据显示,2012年武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1.2%,比湖北省平均水平低11.9%,分别比宁波、长沙、成都、杭州这四个城市低38.8%、20%、17.1%和11.6%。而上述沿海城市中,民企已逐渐开始转向科技创新。以江苏为例,近三年54%GDP由民营企业贡献,超过70%高新技术企业为民营企业,全省三分之二企业的研发投入也是在民营企业。武汉国强民不富的问题将越来越凸显,对创新和制造业转型形成制约。
武汉民企无法快速发展原因之一,就是人才的快速流失。武汉高校数量和大学生人数,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但留在当地就业的学生数量,与庞大的学生数相比却不成比例。根据《2014年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报告》,截止至日,该校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2.07%,国内升学占比50.34%,协议就业3094人,占比40.15%。协议就业的3094人中,就业人数最多的为东部地区,其中977人前往广东就业,占总人数31.58%,东部各省就业总人数1800人,而在湖北就业的仅有721人,占比为23.3%。
毕业生不愿留在当地,一方面是因为专业与企业不对口,另一方面是缺乏互联网和中高端企业,对毕业生吸引力较小。
人才流失快,就导致产业结构快不起来。武汉的经济过于依赖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新兴领域、互联网和科技公司相对不足。近年钢铁产能过剩,去产能进行了一轮又一轮,汽车行业热度也在下降,武汉急需在优势领域培养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大企业。中国企业联合会与中国企业家协会,在2014年发布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武汉仅6家上榜。而工商联的201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武汉仅有9家。如果按营业收入,武汉仅有一家企业进入前100。
另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转化率也不容乐观,武汉2013年科技工作者报告显示,近20%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或应用于生产,77%科研成果没有转化为产品。调查指出,超过半数科技人员在转化过程中,没有获得任何收益;有收益人群主要来自于奖金,金额不大。科技成果的使用、处置和管理中,关键是如何促使知识产权流转,以及审批程序是否繁琐,现实中专利更新换代效性极高,等所有流程走完,产品出现,可能已经落后了,使学者和企业错过了机会。
实际上,武汉的高校为全国互联网企业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比如武大、华科走出了雷军、张小龙等互联网企业人才,可从全国范围来看,武汉自身却很少有知名互联网企业,除了比较著名的斗鱼、简寻和木仓科技等互联网公司,其他科技公司基本都处于初创阶段,著名二次元弹幕网站AcFun,在武汉起家却最终迁往北京。
在知乎上的“为什么武汉留不住人才?”问题下,有回答者认为,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的教育中心,国家在此开办一系列大学,起到的是为华中地区培养人才的责任。国家把大家请到武汉来读书,不是为了让大家建设武汉的,是为了让大家建设祖国的。大家都留在武汉,别的地方还怎么搞教育、农业、医学、财政、地质、测绘、水利、建材、汽车、船舶?要是大家都来了武汉就不想走,那国家就麻烦了。怎么逼大家走呢?把工资弄调低一点,把房价弄高一点,把工作弄得难找一点。市场总要出清,价格是最好的供需调节器。如果武汉的天气更好,城市更干净,武汉人民更文明,武汉房子就会更贵,工资就会更低。不然的话,武汉那100万大学生最后去哪里?最后,这位同学强调,作为一个武汉人,自己都被迫背井离乡搬砖了,都是泪。
现在,眼泪已经少多了。武汉光谷是块不错的创新园地,在全国范围内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从最初4平方公里的科技成果转化园区,扩大到占地面积512平方公里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从最初光通信产业领域的探索者,到如今激光器、面板、存储器芯片集群的国家队,生物产业链的打造如火如荼。
为了留住毕业生,武汉有宽松的落户政策,根据新政策,毕业2年内在武汉市就(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落户,可不受单位所在区域限制,在本人有房屋产权的居住地、单位集体户、亲朋好友家中或省人才服务中心、市人才服务中心集体户中落户,均为本市常住户口,可以在市内正常迁移。
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正在实行,从2013到到2016年,留在武汉的大学生人数分别为 10.4万、10.8万、12.6万、15万,这使得严重依附两湖流域人才的深圳,必须建立自己的教育体系,才能完成产业升级,人才的竞争更趋激烈。未来,就是规划、制度与人才的竞争 。作为中部最有潜力的城市之一,自贸区、光电技术、生物制药和物流行业的崛起,必将带领武汉成为下一批1.5线城市,让毕业生真正能够,并且愿意留在当地。
如果不是武汉新兴经济的崛起,类似于武钢重组这样的大事件,会给当地经济带来沉重的打击,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一现实反过来证明武汉的经济发展的弹性比东北要大得多。中部地区我们看好的城市是武汉、郑州,两者航空港等竞争白热化,但从人才、港口等角度看,武汉略胜一筹。武大的经济学改革,还曾经执全国之牛耳。
武汉缺少了一些标签和印记,提起北京就让人想起“京派文化”,上海拥有“海派文化”,重庆是码头文化,南京、苏州和成都都有独特的人文环境特点,武汉的城市品格是什么?飙悍吗?码头文化?
次新股到底是小美女还是白骨精? ( 10:58:49) 微信公众号“叶檀财经”次新股被很多人当作股市下挫的罪魁,次新股到底是美女还是白骨精?第一,次新股总体业绩还可以,个别次新股拖累了次新股的总体形象。次新股总体业绩如何?《上海证券报》5月9日报道,据记者统计,在227家(2016年上市的)公司中,有逾七成实现了业绩正增长,较全体上市公司不到六成的正增长比例高了十多个百分点;而在62家上市当年业绩下滑的公司中,并无一家出现亏损(营业利润、净利润),相比之下,全体上市公司的亏损面则约有6%。毫无疑问,新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业绩水平要好于上市公司整体。但次新股出现分化,有的次新股十分的疲软,并且占比还不低。新华社报道,2016年和今年上市的次新股中,有33家公司今年一季度出现业绩亏损,105家公司今年一季度出现业绩下降,其中业绩降幅超过50%的有26家,10%到20%左右的比例,确实比较高。次新股业绩下滑,有的是客观原因。一些行业出现周期性下滑,券商经纪业务不行,华安证券、第一创业(2016年上市),以及中国银河、中原证券(均在2017年上市)的2016年营业利润和净利润下滑幅度均在40%以上,位居业绩下滑榜单的前列。很多公司在上市之前奔跑了几年,已经精疲力尽,上市只要松口气,脸上的粉就掉了下来。我经常说,上市之前公司涂脂抹粉,就是为了洞房花烛这一刻,以最美的形象让大家出最高的价格。公司业绩有涨落,次新股也是如此,哪有“不许美人见白头”的事。这时候就需要监管,到底哪些次新股业绩下滑是造假形成的,哪些是客观原因形成的。证监会集中回应IPO政策变动传闻、次新股业绩下滑等问题时表示,如果企业上市后当年业绩下滑甚至亏损严重,但风险揭示不够充分,证监会将视情节轻重采取行政处罚或相应措施。严厉的监管还在后面。第二,次新股原有的高送转炒作套路被封堵,一大批人被堵死在黑洞里面。以前次新股的套路是,上市之后有了高公积,规模又比较小,往往是高送转的“主力军”,加上市场配合炒作,次新股会掀起一波又一波狂欢潮。高送转曾经是屡试不爽的炒作手段,高送转、套现、再融资、再高送转,这是轮回。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数据,2015年度,两市送转在“10转10(含)”以上的上市公司有345家;在“10转20(含)”以上的上市公司合计近50家。其中,中科创达、劲胜精密均为“10转30”,神州长城、辉丰股份等4家上市公司为“10转28”。10转10不稀奇,10转30也大有人在。监管层看得到很清楚。4月8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严厉批评高送转,指出“10送30”的高送转方案在全世界罕见,必须列入重点监管范围。此后,一些高送转的公司变更了高送转的方案。财路突然变窄,咒骂声因此不绝于耳。次新股在“内忧外患”中受到重创。即使如此,5月5号、8号,高送转还是掀起了涨停潮,看来高送转作为一柄双刃利器,还在斩杀千军万马。有投资者搏高送转被深套,向《钱江晚报》呼救:“钱哥,我的纳尔股份被套20%以上,怎么办?”,“抢刚开板的次新股力盛赛车,被套近10%”,上个月初抄底万集科技,被套20%以上。有业绩、有现金、可分红的上市公司,高送转才是安全的。没有业绩的上市公司,高送转必须的融资被斩断了。第三,次新股面临着解禁大冰山,解禁股一直是A股市场的洪水猛兽。第一创业5月8号、9号大幅下挫,原因是5月11日迎来小非解禁,解禁市值高达217.37亿元,第一创业的流通市值才48.57亿。《券商中国》的文章显示,2016年以来,A股上市了409只新股,累计IPO募资规模只有2426.32亿元,这些个股未来三年将陆续解禁1135.16亿股,以目前股价估算,待解禁市值合计达到2.84万亿元。去年以来上市的58只次新股已经出现了重要股东增减持记录(多为高管亲属),其中有28只次新股出现减持操作,合计净减持市值5.87亿元,其中司太立、高科石化和海顺新材的减持市值分别达到1.88亿元、1.08亿元和0.79亿元。新股上市不是问题,解禁股怎么消化?落袋为安的清仓式减持让人心惊肉跳。每家新上市公司都像一个个彗星,拖着硕大的解禁股尾巴。这是A股市场最重的担子。
商赢环球(二):好个资本运作高手( 13:28:21)三个故事了解庐山真面目(上市公司系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跟分析上市公司也有点类似,投资者不要陷入某一种逻辑,从更多的角度分析才能更加透彻的了解这家公司。上一篇文章《商赢环球:又一个万家文化?》中,我们根据商赢环球2016年财务报告,指出该公司存在的几个问题:频繁变更主营业务;净利润一两年盈利、一两年亏损,并且基本上都是小额盈利,大幅亏损等。 但是,商赢环球财务报告仍然有一些关键信息没有公布,经过上交所问询后,商赢环球终于给出了回复。 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后,也发现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东西。 一、营收的故事 故事的开始是,商赢环球在非公开发行股票时承诺,目标资产完成交割之日起连续12个月,环球星光对应的合并报表下扣非后归属环球星光净利润应不低于6,220万美元的盈利。也就是说,环球星光净利润必须达标,这是商赢环球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 2016年9月底,商赢环球完成对环球星光95%股权的收购。2016年年底,商赢环球营业总收入由上年的1486万飙升至4.3亿,公司的应收账款也由上年的591万飙升至2.67亿。 由于商赢环球是去年四季度而非年初完成并购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合并的会计处理也就不完全相同,因此跨表分析合并后的数据会存在一些偏差。上篇文章中我们直接用合并报表后的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做比较确实也有些不妥,在此提醒读者注意这个偏差。 然而,在我们对财务报表具体分项进行分析后发现,该公司的某些关联交易存在严重问题。2016年整年,公司向BIG STRIKE LLC销售商品形成关联交易,交易金额为7586.95万元,较2015年的853.69万飙升788.72%。LDLA Holding LLC跟商赢环球的关联交易更是从0直接飙升至6520.85万。当然,Big Strike LLC从2015年10月开始与环球星光发生交易的,LDLA Holdings LLC是从2016年3月开始与环球星光发生交易的。 关联方 关联交易内容 2015年交易额 2016年交易额 增长(%) Big Strike LLC 销售商品 853.69万 7586.95万 788.72% LDLA Holdings LLC 销售商品 0 6520.85万
853.69万 14107.8万 1552.57% (2015年和2016年交易额数据来自《商赢环球关于对2016年年度报告事后审核问询函回复的公告》) 更让人警惕的是,根据公司财报,2016年底,BIG STRIKE LLC欠公司货款6168.8万元,占商赢环球应收账款总额的22.22%。另外,从下图也可以看到,BIG STRIKE LLC欠款时间是1年以内,也就是说这6168.8万元欠款都是在2016年这段时间内发生的。(来源:商赢环球2016年财务报告) 直白一点讲就是:在2016年公司与BIG STRIKE LLC的关联交易中,商赢环球一共销售了7586.95万的货物,但是只收到1418.15万的货款,剩余的6168.8万元根本没有收到货款,占比高达81.31%! 另外,在2016年关联方资金拆借中,商赢环球又拆借给BIG STRIKE LLC 639.33万元资金。总结起来就是,2016年,BIG STRIKE LLC从商赢环球得到价值7586.95万的货物,但是仅仅支付了1418.15万的货款,同时又从商赢环球拆借了639.33万元资金,也就是,BIG STRIKE LLC资金只流出了778.82万元,却收到了7586.95万的货物。真实太不可思议了,不是商赢环球激进确认收入或虚构销售合同,就是BIG STRIKE LLC空手套白狼。 BIG STRIKE LLC是什么来头呢?根据官网介绍,BIG STRIKE LLC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领先的女性服装设计、制造、批发商,在纽约和洛杉矶分别有两个展室(Showroom),办公室地址(CORPORATE OFFICE)在美国加州加迪纳市西罗斯克兰斯大街151号(151 West Rosecrans Ave.Gardena, CA)。两个展室无法通过谷歌地图确认,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谷歌卫星地图看看他们的办公室地址在哪里:(来源:谷歌地图) 图中红色五角星的地方是该公司官网给的地址,然而谷歌地图上显示这个地方属于Heart&Soul Girls Clothing服装店,Space Girlz服装店和Kallie Group杂货店,Big Strike被标在大路中间,下面有一块没有建设的空地。 除了BIG STRIKE LLC的欠款外,Kellwood的欠款也非常“扎眼”,达到6059.67万元,占比高达21.83%,排名第二。虽然从会计准则看,商赢环球与Kellwood业务往来不属于关联交易,不需要披露更多消息,但是这家公司跟商赢环球的大股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下文的并购部分会详细分析。 欠款多的其它公司,如Romex Textiles、Fabric Selection和XL Fabric Inc,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继续扒,看看他们的位置和面积,你可能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来源:谷歌地图) 商赢环球与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额急剧飙升已经让人有些怀疑了,相关的应收账款也急剧飙升,并且占比很高,二者结合起来看,我不相信这些交易都是真实的。 上面从关联交易和应收账款的角度出发,对子公司环球星光营收进行了分析,接下来,我们从整体上对子公司环球星光的营收进行分析。 成衣和面料行业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近几年增长率一直在2%-5%左右。去年,美国服装销量为170亿件,销售额约27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仅增长2%-2.5%。 目前,服装行业受在线业务影响很大,强大的在线业务或许能够短期内实现总业务大幅提升。但是,根据商赢环球四季度财报,公司主要是线下销售,占比高达99.68%,因此短期内想扩大市场占有率确实比较困难。环球星光2015年和2016年的财务数据也反映了整个行业的疲软趋势,2016年公司营收19.17亿,较2015年下滑1.4%。(来源:《商赢环球关于对2016年年度报告事后审核问询函回复的公告》)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也有了一个大概认知:1.服装行业是成熟行业,行业增速非常低;2.线上业务对线下业务冲击很大;3.商赢环球主要是线下销售。 有个这个认知,我们再看看商赢环球更正后的数据:2016年,销售人员11人,与2015年相比仅仅增加了9人。(来源:《商赢环球关于对2016年年度报告事后审核问询函回复的公告》) 结合起来看就是,以线下销售为主的商赢环球仅用了11个人就完成了19.17亿的营收。2015年,商赢环球公布构成公司营业收入前五名的具体信息,分别为东营海螺商贸有限公司、大连幸福家居世界光达装饰材料商行、新疆托里县李敬致、海宁市海创塑胶电器有限公司,嘉兴禾申贸易有限公司。2016年,商赢环球没有公布具体信息。 这不算完,我们需要进一步追问,星光环球前几年的财务数据,这样才能更好的认识这家公司。遗憾的是,商赢环球并没有公布更多消息。不过,我们通过香港公司注册处综合资讯系统(ICRIS)查询到,环球星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成立日期为日。 (来源:香港公司注册处综合资讯系统) 这个日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结合营收看,有。2015年底,环球星光营收19.44亿元。也就是说,在一个成熟的、增长速度极低的传统行业内,仅仅用两年的时间,以线下销售为主的环球星光就把公司的营收做到了近20个亿。我就想对环球星光的销售人员说一句话:想跳槽么?条件你随便开! 二、并购的故事 为什么要并购?目前,大家可以暂时把商赢环球并购的动机当作“净利润应不低于6,220万美元盈利”的承诺。按照正常的逻辑,这非常容易理解:前面我们也对服装行业进行了分析,它是一个传统行业,并且商赢环球主要是线下销售,要想靠内生增长达到业绩确实很难,因此通过外延式扩张来实现承诺几乎就是唯一的选择。 况且,商赢环球在资产重组停牌公告里也明确表示:“公司 2015 年非公开发行预案中披露环球星光将通过外延并购等方式实现相关业绩承诺。因此,环球星光一直致力于拓宽销售渠道,寻求优质服装类标的,完善服装供应链一体化及集约化。” 目前,商赢环球正寻求收购Kellwood和Distinctive Apparel这两家公司。 从1月份开始就停牌,一直停牌到5月份,以前商赢环球就准备收购一家公司,现在要收购两家公司。看来,商赢环球兑现业绩承诺的压力确实不小,不然就不会一口气收购两家公司了。 接下来,我们重点分析Kellwood这家公司,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查查Distinctive Apparel这家公司。 是不是觉得Kellwood这家公司眼熟?是的,就是我们在上面营收的故事部分提到的、欠商赢环球六千多万的这家公司。收购完成后,商赢环球与Kellwood的关系就更加紧密了,所有的会计处理都完全由母公司说了算。 我们前文已经抛出了个包袱,即使在收购之前,Kellwood也与商赢环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商赢环球重组公告显示,Kellwood的主要经营场所在美国,从事纺织服装、服饰业,主要业务为休闲女装的设计、生产和销售。2016年11月份,市场传出中国企业收购Kellwood的消息。目前,杨勇剑、吴宇昌100%控股的上海创开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创开企发”)已经签署交易文件,100%控股Kellwood Apparel, LLC和Kellwood HK Limited。也就是说,现在商赢环球要通过收购创开企发来达到收购Kellwood的目的。 在这次收购完成之前,Kellwood与商赢环球的关系由创开企发的杨勇剑和商赢环球的实际控制人杨军连接起来。 首先,我们知道杨勇剑和吴宇昌100%控股创开企发。另外,根据天眼查,杨勇剑还是浙江誉融金属有限公司的股东,这家浙江公司又是乐源财富管理有限公司的股东。也就是说,现任创开企发股东的杨勇剑通过浙江誉融金属有限公司持股乐源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来源:天眼查) 其次,杨军通过上海乐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也持股了乐源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根据天眼查,前者对后者的持股达到78%。 至此,情况逐渐明朗,现任创开企发股东的杨勇和商赢环球的实际控制人杨军都是乐源财富管理有限公司的股东。 需要注意一点的是,商赢环球实际控制人杨勇是个资本运作高手。下面是他的资本帝国版图:(来源:天眼查) 最后,收购Kellwood绝对不是杨勇剑和杨军唯一一次共同参与的资本运作。2015年11月份,澳洋科技(002172)在《2015年非公开股票发行股票预案公告》中透露,非公开发行对象就有乐源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来源:澳洋科技《2015年非公开股票发行股票预案公告》) 从澳洋科技给的股权结构图,以及杨军和杨勇剑各自的资本版图中,我们就可以清晰的看出谁是主角,谁是配角。
三、资金的故事 从营收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商赢环球通过经营并不会带来可观的现金流。但是,商赢环球又在大肆并购,于是就有一个问题:钱从哪里来呢? 2016年9月底,商赢环球非公开发行269,970,000股普通股,募集资金总额2,810,387,700.00元,非公开发行股价10.41元,非公开发行对象为商赢控股有限公司、旭森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旭森投资有限公司等。(来源:商赢环球2016年财务报告) 9月底,商赢环球二级市场的价格为33.08元,远高于10.41元的非公开发行价格。股票发行后,商赢控股等定增对象账面上立刻就赚61.14亿元。 当然,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收购环球星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当时的实际控制人杨军承诺未来一年内、两年内和三年内的净利润分别为6,220万美元、8,460万美元、11,870万美元,共26550美元,折合人民币18.32亿元。 对比看一下就是,在定增完成后,商赢控股等定增对象账面立刻浮盈61.14亿元,三年业绩承诺仅仅18.32亿元。即使环球星光未来三年一分钱不赚,定增对象弥补差值后,仍然净赚42.82亿元。 另外,为了补充现金流,商赢环球还寻求发行债券,以及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根据公司财务报告,日,2016年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商赢环球关于提请公司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及其授权人全权办理本次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相关事项的议案》等;2016年底,公司短期借款2.02亿,长期借款5338.42亿。 另外,并非所有的并购都需要消耗公司的现金,比如上次收购环球星光,以及这次收购创开企发。根据公司财报,商赢环球连收购创开企发的定金也是通过短期借款获得的。 通过这些资本运作,商赢环球根本不缺钱。根据2016年公司财务报告,定向增发募集了28个亿,收购环球星光用了18个亿,大概还剩余10个亿,剩下的钱哪里去了?大部分都让公司去买理财产品了,金额9.7亿。如此巨额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商赢环球在拓展业务方面可能真的能力有限。 又有一个问题,账上不缺钱的商赢环球为啥去发债呢? 四、看见“森林” 1.
目前擅长资本运作的杨军实际控制着频繁变更主营业务的商赢环球。2.
在一个成熟的、增长速度极低的传统行业内,仅仅用两年的时间,以线下销售为主的环球星光把营收做到了近20个亿。3.
2016年,以线下销售为主的商赢环球用11个人就完成了19.17亿的营收。4.
在2016年公司与BIG STRIKE LLC的关联交易中,商赢环球一共销售了7586.95万的货物,但是只收到1418.15万的货款,剩余的6168.8万元根本没有收到货款,占比高达81.31%!5.
从谷歌地图上看,BIG STRIKE LLC官网给的办公室地址属于Heart&Soul Girls Clothing服装店,Space Girlz服装店和Kallie Group杂货店,Big Strike被标在大路中间,下面有一块没有建设的空地。6.
商赢环球目前要收购欠货款达到6059.67万元,排名第二的Kellwood,后者属于创开企发。收购Kellwood不是创开企发杨勇剑和商誉环球杨军唯一一次共同参与的资本运作。7.
香港环球星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2015年5月份解散。公司公告中称,环球星光是一家依据英属维尔京法律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登记的有限责任公司。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公司信息收到严格保护,公司股东资料是隐秘的,一般人是没有资格查询维京公司公司信息。8.
商赢环球去年8月份曾与登记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的Hugo Force Enterprises Limited、主要持有美国子公司LDLA Holdings LLC的Joyful Ocean Enterprises Limited有过并购传闻。注:这篇分析文章有很多图表,此处无法呈现。
需要的朋友请去下面网址。
特邀叶檀知名经济学家叶檀出席活动演讲-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知名学者观点,解读中国经济.特邀叶檀知名经济学家出席活动
万能的央行出手阔绰吃瓜群众看呆了 这次还能不能拯救西行取经途中的猴子?( 12:38:09) 微信公众号“叶檀财经” 去杠杆,无牛市。唐僧在西行途中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都是菩萨有意的考验。在中国的证券货币市场上,央行就相当于给磨难的那个人,当然,等到孙猴子也搞不定的时候,菩萨自然会出手相救。央行又出手安慰市场了。5月12日,央行发布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了两点:第一,
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有机衔接监管政策出台的时机和节奏,稳定市场预期,把握好去杠杆和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的平衡,为稳增长、调结构、去杠杆、抑泡沫和防风险提供相对平稳的流动性环境。第二,
中国央行“缩表”不一定意味着收紧银根,不宜简单与国外央行的“缩表”类比。公开市场利率随行就市适度上行,不宜将公开市场利率上行与“加息”划上等号。第一句话无异于向市场说,不要怕,我不会让市场崩盘的。等到市场崩得太紧的时候,我会出面让市场放松的。央行说到做到,5月12日,央行重启MLF操作,总规模达到4590亿元。有人说,一不小心,央行就撒出了单日净投放历史之最。”另一方面,4月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已重新转为“扩表”。不仅央行出面要维持基本的杠杆,一连发出了七份连环夺命CALL的银监会也表示,“绝不因为处置风险而引发新的风险”,这一刀不会马上砍下去,自查督查和规范整改工作之间安排4至6个月的缓冲期,这半年的时间,不知道有多少机构可以逃出生天。证监会仍然在发新股,在严厉监管,但话说得比较和缓了。一行三会纷纷从苦脸变成笑脸,有了刀下留人的空间,这说明此前市场真的是非常恐慌了。证券货币市场处于一片肃杀之中,股票市场下跌,债券市场下跌,各券商经济学家大写出清文章,投资者心慌慌、盼天亮。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成为对冲风险的香饽饽。我到北京、深圳,问朋友们现在到底买什么保值增值,十之八九是异口同声的房地产。最痛苦的一位朋友,2016年下半年卖了深圳两套房产,按照现在的价格已经损失了300多万。我要赚几年才有这300多万啊。城市群房地产遭遇哄抢,说明股市、债市的资金流向,也说明大家判断纸币购买力依然会下降。股市、债市与宏观经济关系不大,与金融政策关系深远。2015年股票市场,上半年的疯涨是加杠杆造成的,6月份的崩盘是去杠杆造成的。前段时间股债双杀,原因就是去杠杆。4月13号,上证综指收盘月11日,收盘于3061.50,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下跌7%。创业板指数更加可怕,从去年年底至今基本上处于下跌走势,创业板一挤泡沫,很多人痛得大喊大叫。据《寒飞论债》,2017年债券市场经历了“二次探底”,经历了3个月的震荡盘整之后,债券市场在4月份重新出现下跌。之所以如此,是实际利率上升、资金紧张。中美长期国债的利差从4月份以来扩大了近40bp,相当于中国比美国多加了“2次息”。从更为广义的视角来看,其他资产如股票、商品的跌幅都远高于海外市场。由于监管严格,2016年四季度“代持”事件爆发,债券市场“放杠杆”的微观机制受到破坏,债市微观生态遭到破坏。挥舞了几弄大棒,念了紧箍咒之后,市场目瞪口呆,央行开始恢复流动性,给了市场一颗糖。但是,别高兴得太早,九九八十一难,才度过了前十难,要恢复市场的安全,央行会坚定实行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去杠杆是大势所趋。未来市场有三大特点。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是大目标,这意味着发新股不可能停下脚步,以为大叫大嚷,监管层又会暂停发行新股,这是做梦。保持市场稳定,市场紧张得一塌糊涂,会得到一颗糖,此后该怎么着还是怎么着。去杠杆不会变,变了,就不是新市场。虽然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但市场动荡加剧,你以为股市现在就很痛苦,未来出现大规模的仙股,不专业的投资者就是仙股的接盘者。在未来数年,从监管层到投资者都会受到煎熬。不管怎么说,唐僧不会被吃,否则,西天的真经就求不到了。对于中国证券货币市场,真经就是中国特色的为实体服务的市场经济。路还远着呢。
新中产城市系列(一)海南:这是中国的佛罗里达 前景不可限量 ( 13:24:04) 微信公众号“叶檀财经”
本次的城市系列研究,将聚焦那些中产阶级较多,或者中产们最爱前往的城市,除了以往的交通、人口、教育和财富数据,还将尽可能地加入消费、旅游、个性化观察和景点数据,尤其是对当地商业生态和大众生活质量的评测。首先从以下几方面挖掘中国新中产趋势:一是交通运输、人口流入流出和教育资源分布。二是财富状况,房屋租金、新房与二手房价格。三是美女、酒吧、旅游消费和5A级景点。四是商业生态环境,以及近年当地人对政府评价。 一 海南
我到海南去的时候,有两个感受。一是各种口音,天南海南,尤其是东北口音多。海南真是全国人民的后花园。三亚一度被称为“东北第四省”,也称为“黑龙江省三亚市”。澎湃新闻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在当地养老的异地老人有接近40万人,哈尔滨籍占比接近50%。
中国旅游作出品牌的大省份是“两南”,海南和云南,这两个省份风光、气候还截然不同,真是天造地设。海南旅游、养生、消费大省已经初见雏形。 在《海南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海南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做大做强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旅游、医疗健康、互联网、会展、现代物流、高新技术和科教文化产业。
海南以旅游、生态为主导,表面上看是吃了大亏。因为旅游是轻资产,政府税收少。海南养老休闲游,有尴尬的人口流入问题,相比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确,能长期留在当地的青壮年劳动力少,同时又缺少就业机会。有当地的朋友开玩笑,到当地养老的老人不爱消费,最极端的案例是,连洗澡都在喷泉里洗完回家。
旅游发达不等于经济不发达,到海南还有一个感受,就是宾馆的服务跟发达国家没有区别,五星级宾馆就跟花园似的,服务员服务轻柔到位,又不喧宾夺主,这是非常美妙的感受。
海南在中国的位置,与佛罗里达在美国的地位有天然的可比性,在气候、产业、旅游核心区域地理环境等方面颇为类似。海南当地人热衷于学习佛罗里达的模式,如海南省旅游协会旅游推广及咨询服务中心总经理、海南旅游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孙德清在接受人民网海南视窗的采访时表示,“国际旅游岛建成了是什么样子?我设想了一下,如果达到现在美国旅游收入第一大州佛罗里达的样子也不错。”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等人都持相似意见,海南国际旅游岛定位正基于此。佛罗里达的房价成为美国房价的标杆之一,海南房价也是衡量中国房价泡沫较为准确的标杆。
经过低迷期之后,从去年开始,海南房价反弹,销售强劲,现在三亚的房地产上涨已经不是新闻。根据海南省统计局数据,2017年一季度全省房屋销售面积为692.9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3.8%;房屋销售额为819.36亿元,同比提升58.3%。今年2月2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月70城市数据显示,1月份涨幅最高的城市为三亚,环比涨幅1.7%。不到半年价格翻番的楼盘也不少见。
疯狂的投资是在为过去补课。2016年以来根据海南省政府数据,民间投资逆势上扬。2016年上半年总计完成990.45亿,同比增长20.9%,占据固定投资的62.8%,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为130%。拉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8%。
房地产业无疑是民间投资中最热的一块。这 有政策方面的原因。2016年2月以来,海南实施“两个暂停”等调控侦测,即对商品住宅库存消化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县市,暂停办理新增商品住宅及产权式酒店用地供应,暂停新建商品住宅项目规划报建审批,化解库存。并且,以前疯狂拍地,每块海景地都早早拍出,建的房产水准参差不齐。现在加强了集中管理。也与老龄化、与雾霾有关,到海南是买阳光、买绿色、买水果的。东北越落寞,全国雾霾越多,海南越受欢迎。但几次到海南,觉得天也不像以前那么通透了。
海南的高端服务业没有跟旅游、养老产业同步发展,医疗、教育被称为海南的两大顽疾,很多孩子不上幼儿园,医疗跟周边的泰国比还差得远。
政府看到了这一点,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作为国务院审批的全国唯一先行区,将医疗、旅游和健康产业发展为海南经济新增长点。琼海市副市长郑庆智表示,继博鳌恒大国际医学中心等7个“先行区”首批落地项目于去年12月集体开建后,截至目前,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共与48家企业达成57个项目投资意向,总投资额600亿元;正式受理项目36个,23个项目通过了医疗技术评估,20个项目开工建设。
不过,人才的事件不是说起来就能起来的,这两年两会,医疗、教育还是海南的重点议题,没有人才与医保制度,建医疗园很有可能变成贴上医疗两个字的房地产项目。
海南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靠的是全国的资源,从海南当地的财富基础来说,不算太好。2010前后,人均收入排名在全国靠后,2014年排名第16位,到2016年排名涨到第14位,发展得还不算太差。
从官方数据来看,海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较后,在全国3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中排名倒数第四,当地人,或者长居的养老人群不爱消费,政府消费力也不强。但当地有钱人可不少,只不过不长住而已,这些候鸟冬天一到,海南消费就狂升。日,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发布的2016年中国人全面账单显示,按人均购物支付金额计算,海南排名全国第8,移动端支付金额高居第7。另外根据阿里大数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利润报表模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