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国民经济的主体活动主体的收入增长表现出哪些特点?

赞助商链接
当前位置: >>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与经济增长模式:事实、原因和对策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与经济增长模式:事实、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与经济增长模式:事实、原因和对策 (长安讲坛总第 161 期) 白重恩 论坛成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系主任 我今天讲的内容是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与经济增长模式, 我特别希望强调对一 些事实的厘清以及对原因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所以我今天讲的内容里有很多数据 和图表,听上去会枯燥一些,在这里先给大家打一个预防针。 一、总体安排 今天要讲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向大家展示我国目前在国民 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模式这两方面的一些统计数据和相关的讨论。 我会向大家展 示很多的 数据,介绍这些数据所反映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所具有的学术和政策意义, 同时还将对目前关于这些现象的一些主要观点进行讨 论,解释这些观 点背后的含义和假设。乍一听上去,国民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 模式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密切,通过对这两方面的介绍,大家会发现它们的关系其 实非常密切。 第二个部分,在介绍上述两方面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我将向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 我们在这两方面的研究结果,一是关于要素分配研究的结果,二是关于经 济增 长模式研究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会介绍这些研究结果,还会根据这些 定量研究的结果,对我们的政策进行一些分析和讨论,最后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通过介绍这些研究成果,我想向大家传递的观点是:我国现有的低消费、高投资 的经济增长模式,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特别是要素分配有密切的关系,要扭转 这种 经济增长模式,应该从国民收入分配入手,而且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哪些方法是可行的,哪些方法可能存在隐患和弊端。 二、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 1、要素分配份额的基本数据 关于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首先要向大家展示 1978 年以来我国国民收入要 素分配的基本情况,比较不同数据来源和不同定义的劳动者报酬在 GDP 中的占 比,总结 1978 年以来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趋势;其次,我会从学术研究和政策 选择两个方面,说明研究这个问题的意义。 这个图是 1978 年以来各类收入在 GDP 中所占的比例。每一个柱状体代表一 年的情况。 柱状体的底部是劳动收入占 GDP 的比例, 这个比例从 1995 年开始逐 年 下降,从 51.44%下降到 2007 年的 39.74%,下降了十多个百分点。中间比较深颜 色的是资本收入占 GDP 的比例; 最上面是生产环节的生产税净额 占 GDP 的比例, 这部分是政府拿走的。从这幅图看到,GDP 中的要素分配格局主要是劳动力和资 本之间分配的关系产生了变化,劳动收入占比例下降,资本收入 占比上升。1978 年以来的国民收入要素分配 对要素分配情况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各省的收入法 GDP 核算数据。 为了使 我们的判断更可靠,还要看其它数据来源反映的情况。在下面这个图中,我们给 出了三 种数据来源计算的劳动者收入占比:红色线条的来源跟上图一致,是利 用各省收入法 GDP 数据计算得到的; 绿色的线条是利用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的结 果,与红色 线条有很大的差距,共同点是过去十年来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很快; 蓝色线条是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金流量表数据计算的结果,在 2003 年以前与 红色线条变化趋 势一致,但 2004 年开始出现较大的波动,结果用这个数据看劳 动收入占比下降并不严重。 哪个数据源才能反映事实的真相呢?答案是每一个数 据来源都有它的缺 陷, 但是相比之下资金流量表和投入产出表存在的问题更多, 因此今天我所讲的内容是基于各省收入法 GDP 核算数据所做的分析, 在后面大家 会看到我们对这一数 据源的计算结果也进行了修正。劳动收入份额: 劳动收入份额:不同数据来源 另外一种计算劳动收入占比的方法是将生产税净额从 GDP 中剔除掉, 直接看 资本收入和劳动者报酬的相对比例。 下面这个图给我们带来的信息基本上跟前面 的图是 一致的:从 1995 年开始,劳动收入在 GDP 的占比大幅度下降,在 1995 年到 2007 年间下降了 12.4 个百分点。总的看来, 年间, 劳动收入 占比的变化趋势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从 1978 年到 1984 年之间的改革初期,劳 动收入占 GDP 的比重略微上升;1984 年到 1995 年间,主要 是波动但有略微下 降; 1995 年之后下降的幅度很大, 自 而且下降的速度更快了。 1995 年到 2007 在 年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了很大的幅度,总共为 12.4 个百分点,其中 1995 年 -2004 年下降了 10.73 个百分点,特别是在
年之间,这个比例突然 下降了 5.25 个百分点,这是 一个非常令人吃惊的现象。年以来的国民收入要素分配(剔除生产税净额) 1978 年以来的国民收入要素分配(剔除生产税净额) 2、要素分配份额的变化意味着什么? 要素分配份额的变化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我们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特别是其 1995 年以来的下降感兴趣 呢?首先是基于国内外对要素分配问题的广泛重视。 Atkinson 曾在 2000 年做 了 一项研究,指出劳动收入占的比例比较高,收入分配就相对要比较平均一些。因 此,当一个国家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时候,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就会增加。如果 Atkinson 的观点适用于中国的话,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就可能是加深我国收入 分配不平均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因此了解为什么劳动收入占比在下降, 能加深 我 们对收入不平等问题的理解。美国的一个研究智库的一位印度研究员,在读了我 和钱颖一教授,以及加州伯克利大学的谢长泰教授合作的文章后,了解到我国劳 动 收入份额的情况,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介绍这个问题,他认为这可能是全世 界所有的收入分配格局变动中最大的甚至是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 鉴于拉美国家 劳动收入 占 GDP 的比例下降后引起了社会不稳定和政治动荡的历史经验,他提 出“中国经济中劳动收入份额的大幅下降是否潜伏着不祥之征兆?这一趋势是 否在我们的经济 体制内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通过政治格局的变化得以逆 转?”这样两个问题。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在 2007 年 11 月 1 日这一期中也 专门讨论了中国的劳 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问题,指出虽然这些年来许多国家的劳 动收入份额都有所下降,但是没有一个国家的下降幅度能与中国相比,并且猜测 其原因是我们有过剩的劳动 力,从而造成对工资的抑制。 事实上,自 2005 年开始国内经济学界的很多经济学家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个 问题。除了上面提到的各项原因,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关注还与我国的宏观需求结 构和经 济增长模式有关。按经济活动主体分,宏观需求可分成居民消费、政府 消费、投资、进出口净额。我国经济消费需求不足,经济增长长期靠投资拉动, 已经成为我国 宏观需求结构的老问题。这个问题与劳动收入占比有非常紧密的 关系。一方面,从消费需求来看,劳动收入是全部归居民所有,而且是居民部门 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劳动收入占比下降,意味着居民部门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下降,这当然会使居民消费在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因此消费需求不足与劳动收入 占比下降密切相关。另一方 面,从投资需求来看,衡量投资水平是否过高的指 标是投资回报率,我们研究发现决定投资回报率的重要参数――资本收入占比, 在这个时期大幅度上升(也就是说 劳动收入占比下降),使得中国的投资回报 率在过去十多年来保持着较高水平, 因此投资率过高与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密切相 关。因此,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问题,是 理解我国宏观需求结构,以及目前低 消费、高投资的增长模式的关键。 3、一些流行的观点和政策建议 正是因为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非常重要, 目前有很多解释劳动收入占比下降 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收入分配取决于工人和资本所有者的讨价还价机制,在讨 价还价中 谁的议价能力强,谁就能得到的更多。劳资之间的讨价还价机制对要 素分配产生影响的条件是进行有效议价, 也就是说双方同时对工资和就业水平进 行磋商,在这种 讨价还价机制下,如果劳动者的议价能力突然增强,可以保证 在增加工资的同时,迫使企业雇佣的劳动者数量保持不变,那么劳动收入份额自 然会增加,因此劳动收 入占比下降的自然解释就是劳动者的议价能力减弱了。 但是这个观点是否能站得住脚,还需要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验证和检验。 第二个观点认为中国剩余劳动力比较多, 经济增长过程中工资总是被抑制在 一个很低的水平,从而劳动收入占比会随经济增长而下降,这也是《经济学家》 杂志提出 的观点。根据这个观点,很自然地使人想到希望通过政府的法律手段 或行政手段提高工资水平。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增加工资水平会刺激企业用资 本替代劳动,因 此就业水平就随之减少。GDP 中的劳动者报酬是工资和就业水 平的乘积,每单位劳动工资增加,劳动量会减少减少,它们对劳动者报酬的最终 影响取决于各自的变 化幅度,这需要进行定量研究。按经济学术语来说,就是 要看劳动与资本之间的替代弹性,当替代弹性大于 1 时,劳动量减少的幅度大于 工资增加的幅度,劳动者报 酬将减少,当替代弹性小于 1 时,劳动量减少的幅 度小于工资增加的幅度,劳动者报酬将增加,但当替代弹性等于 1 时,两者的幅 度一样,劳动者报酬不发生变化。 而剩余劳动力太多的观点认为,工资增长慢 是引起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原因,这个观点对不对,要看资本和劳动之间的替代 弹性到底多大。 第三个观点与我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占的地位有关。这种观点认为,由于我国 出口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采用技术含量最低的劳动力,对受过很高教育的劳动力 需求很 少。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增加,我国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很可能与这种国 际分工有关。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要调整对外开放的战略。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观点。无论是对研究者还是政策制定者而言,仅仅 提出观点远远不够,观点应在数据面前站得住脚,但是认真对待数据、以数据以 及对数据进行的科学分析为依据提出的观点并不多。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定量分 析,将在后面的进行详细介绍。 三、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 高投资、高储蓄和低消费的增长模式可持续吗? 1、高投资、高储蓄和低消费的增长模式可持续吗? 我们要介绍的第二方面的问题,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的特点。我们利用支 出法 GDP,计算了国民储蓄率和资本形成率,储蓄率在改革开放后基本处于上升 趋势, 尤其是 2000 年之后以较快的速度上升,在 2007 年和 2008 年间比较平缓 了。资本形成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投资率,它在 2000 年-2004 年之间也 在上 升,后面就比较平。储蓄率和投资率的差是净出口,2004 年后两者的差距变大, 表明国民储蓄中有更多部分用于净出口,即我们的储蓄被外国人消费了。显 然, 储蓄率不断上升表明投资和出口是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的主要需求因素, 这样一 种增长模式是否可持续呢? 对净出口而言,从短期来看,我们很难保持金融危机之前的出口增速;长期 来看,在开放初期,我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很小,从这个低起点出发 我们可以 有较高的增长速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 额越来越大,要想持续保持每年 30%的出口增长速度将越来越难。投资是这些年 来我国经济增 长最重要的发动机,由于投资是逐利的,投资率是否可维持实际 上就是说投资是否有效,这由投资回报率决定。前面提到,由于劳动收入占比下 降,我国投资率上升 的情况下仍维持了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因此投资率能否保 持现在的水平,以及投资率是否有空间继续上升,与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方向关 系密切。从短期来看,如果 政府实施有效措施提高了劳动收入占比,继续维持 高水平的投资率意味着较低的资本回报率, 投资者将随之削减投资; 从长期来看, 我国迟早要进入以服务业为主的 时期,一旦进入这个时期,劳动收入占比将增 加,从而伴随着投资回报率下降,则投资率将随之下降。 以上经济发展的规律说明,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看,出口和投资都不可能 维持我国的高速增长。换而言之,即使我们不对宏观需求结构进行调整,我国现 有的宏观 需求结构迟早会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经历调整,从高投资、低消费转 变为低投资、高消费的需求结构。当这些规律发生作用的同时,如果我们的需求 仍然像现在这样 低速增长,则我国的经济增长步伐将大幅降低。因此从维持经 济增长的速度看,积极调整宏观需求结构,增加消费率,提高消费对 GDP 的拉动 作用,让宏观需求的 第三架马车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 问题。消费率对应着国民储蓄率,因此理解我国国民储蓄率为何高是我们讨论如 何改变宏观需求结构的基 础。 2、经济增长模式与国民收入分配 国民储蓄由居民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储蓄构成,而国民储蓄率实际 上就是三个部门的储蓄倾向按照各部门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加权得到的平均 值。不同部 门的储蓄倾向并不相同,企业不会进行消费(更确切地说企业的消 费都已计入企业成本或劳动者报酬),企业任何一块钱的净收入最后都会转化为 投资,居民和政府 则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消费,因此企业的储蓄倾向是百分之百, 远高于政府和居民部门。显然,政府和居民部门储蓄倾向变化,对国民储蓄率有 明显影响。更重要的, 由于企业、政府和居民的储蓄倾向不同,当国民收入分 配格局、也就是这三个部门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发生变化时,国民储蓄率会发 生变化。例如,企业的所有收 入都会用于储蓄,当企业在国民收入中有更高份 额后,意味着国民收入中更多的部分会被用于储蓄,因此国民储蓄率自然上升。 因此居民和政府部门的储蓄倾向,以 及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都可以用来 解释我国国民储蓄问题。 遗憾的是,现有大量的研究只从储蓄倾向的角度,更确切地是从居民储蓄倾 向这一角度来解释我国国民储蓄问题。 例如, 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社会保障不完善, 居民为 养老、医疗费用进行了大量的预防性储蓄,导致储蓄率上升,这个观点 引出的政策建议是加强社会保障。第二个观点是房价太贵,大家都要买房,因为 要 30%的首 付,房价这么高,30%的首付是很大一笔钱,居民要进行大量的储蓄 才能买房。这个问题的对策是什么呢?从住房供给来看,有的人说要改革住房政 策,增加廉租 房等;从住房需求来看,需要解释的是如此高的房屋价格为什么 还有如此旺盛的需求呢,有人说与人口政策有关,例如一个观点是说因为男女比 例失调,男孩只有买 了房子才能过丈母娘的这一关。所以,性别比例失调成为 了房屋需求过高的原因, 如果是这样的话, 我们在政策方面就没有什么可多说的, 因为性别比例不是短时间 能改变的。另外,还有观点是说教育费用太高,为了 孩子上大学, 要准备一大笔钱放在那儿, 要储蓄才可以, 这与住房问题是一回事。 其隐含的政策措施是通过财政 手段改革教育制度。 但国民储蓄高可能还另有原因,例如企业收入太多,或者是政府储蓄太多, 而这些变化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有关。 如果国民储蓄率的上升主要的原因 与国民收 入分配格局有关,那么上面提到的对策建议将无力解决我国高储蓄率 问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指企业、政府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 比重。国民收入 分配格局的形成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初次分配,二是再分配, 初次分配阶段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要素分配问题。 而在投资率上升与劳动收入占 比下降的关系的探讨 中,我们指出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与我国高投资率的增长 模式之间有相关关系。 这样一来, 国民收入分配与我国的宏观需求结构及经济增长模式的关系的解 释,将有赖于两个方面的答案:一方面,我们要解释劳动收入占比何以下降,这 不仅可对 我国现有的高投资、低消费的宏观需求结构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还 可找到提高劳动收入占比的有效途径,进而间接地调整投资需求,达到调整宏观 需求结构的目 的。另一方面,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 化与高水平的国民储蓄率是否有关系, 进一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为什么发生如此 的变化,怎样合理地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从而间接地调整我国的国民储蓄 率。 下面, 我将向大家介绍我们在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和国民收入分配两个方面所 做的定量分析结果。 四、劳动收入占比的研究及其结论 对于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动,我们分析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确认 1995- 2007 年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幅度;第二,它下降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这些 原因 是支持还是反驳了各种流行的观点,如劳动力议价能力降低、剩余劳动力 以及国际分工等;第三,通过分析定量结论,讨论什么是提高劳动收入占比的有 效手段,哪 些方法是无用甚至有害的。 1、劳动收入份额的真实降幅
年中劳动收入占比突然降了 5.25 个百分比,一年中降 5 个多百 分比是非常不寻常的事情,原因是 2004 年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有了变 化。 2004 年我们进行了经济普查, 普查前所有个体业主的收入都计为劳动收入, 2004 年开始部分被计为资本收入, 另外 2004 年开始国有农场和集体农场 收入不再计 入利润,全部做劳动报酬处理,相比之下影响最大的是个体业主的收入。我们利 用 2004 年经济普查年鉴的数据估计个体经业主的收入, 然后按核算方 法改变前 的方法重新计算劳动者报酬,结果发现调整后 2004 年的劳动收入份额与 2003 年相比不再下降。因此 2004 年比 2003 年下降 5.25 个百分 点,完全是因为核算 方法改变造成的。显然,这部分变化在我们分析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时,需要剔 除掉。 剔除了这 5 个多百分点的变化后,1995 年-2004 年之间劳动收入占比的变 化其实主要发生在
年间,总共下降了 5 个百分点左右,这样的 下降 幅度与其它国家相比,虽然还是比较高,但不再显得那么不可思议,也很可能不 会再引起人们如此大的关注和兴趣。 1995- 2、 年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 1995- 个多百分点的原因进行 我们进一步对
年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 5 个多百分点的原因 了分析。一般来说,研究劳动收入占比的方法 比较常用的是两个方法,一个是 分解法,一个是模型法。李嘉图很早就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要素分配份额会随 之变化。由于经济发展伴随产业结构的变 化,Solow 用分解法将劳动收入占比 分解为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和各产业内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影响。 考虑到我国这 些年来经历了明显的产业结构转型,我们用 分解法讨论总体劳动收入占比的变 化,用模型法分析了劳动收入占比变化很明显的工业部门。 (1)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 总体劳动收入份额变化:1978- 总体劳动收入份额变化: 首先看一下上图,右半图是农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工业等四个主要产业 的劳动收入占比, 它们之间有很大差异, 其中农业劳动收入占比远高于其他部门, 约为 90%左右。左半图是各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显然 1978 年以来产 业结构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农业和非农业之间,具体的说就是 1984 年前农业比重 上 升,之后农业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由于整个经济的劳动收入占比,是各产业 劳动收入占比按照各产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加权得到的平均值, 因此整个经济劳 动收入占 比变化可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各产业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从上面的 右半图看到主要是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在变化,在
年期间上升, 1998 年之后下降;二是劳动收入占比很大的产业在经济中比重发生变化,从上 面的左半图看到,主要是劳动收入占比最高的农业在 1984 年前上升,在 1984 年后持 续下降。 从上图可以直观地看到,1995 年到 2003 年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原因来自 两个方面,一是工业部门劳动收入占比下降了,二是产业结构转型的作用,是经 济 中劳动收入占比较高的农业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被非农产业(特别是服务业) 替代的结果。
年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了 5 个百分点左右, 产业结构 转 型的贡献有多大呢?根据 Solow 提出的分解法,我们计算的结果为 61%,即 5 个 百分点中超过 3 个是因为结构转型造成的。因此主要是自于结构转型,这与 我 们刚才提到的那些流行解释都无关。 除此之外, 这种分解方法也可以用来揭示 1978 年到 1995 年间总体劳动收入 份额的变化趋势, 从上图直观地看到, 1984 年前, 一方面工业部门劳动收入占 比 在上升;另一方面,经济中农业比重也在上升,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劳动收入 占比在这一时期上升;在
年间,工业部门劳动收入占比继续上 升, 而经济中农业比重开始下降,两方面的作用相互抵消,因此我们看到这个时期劳 动收入占比呈波动变化。因此,经济结构变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从 1978 年以来就一直在那儿,而且其背后的逻辑是一致的。 (2)1998 年以来工业部门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原因 产业结构转型解释了
年间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 61%, 剩下的 39% 是各产业中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结果,其中主要是工业中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 那么是否前面提到的那些观点能够解释工业的这一变化呢?我们建立了一个模 型试图对其进行定量解释。 我们考虑了几个因素:一是垄断程度,如果垄断收入都归资本所有者取得的 话,垄断程度增加,劳动收入占比将减少;第二个我们考虑要素市场的扭曲,如 果它影响 劳动收入占比的水平,当扭曲程度变化时,劳动收入占比也会改变。 过去在国有企业中,有很多剩余劳动力,即使在企业效益很差、产量大大降低的 情况下,国有企 业仍然必须支付这些劳动力的工资,因此国有企业的劳动收入 占比就比非国有企业高,这显然是一种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扭曲。随着国有企业的 改制,冗员逐渐减少, 这种扭曲会减少,劳动收入占比也会因此而降低;第三 个,我们前面提到了很多的观点,判别这些观点的可信度需要考虑生产技术中所 反映的要素替代弹性,因此在 模型中显然要引入了生产技术。 利用我们建立的理论模型,我们用统计局对十几万家工业企业的调查,建立 了工业部门劳动收入占比的计量模型,我们估计的结果发现:第一,劳动与资本 之间的要 素替代率基本上是 1,因此工资上升涨 1%,就业就减少 1%,两个效果 互相抵消,劳动收入占比不会受影响。第二,市场垄断程度对劳动收入的影响为 负,与建立 模型的假设一致。第三,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劳动收入占比不一样, 从高到低依次为国有企业,私企、集体企业、法人企业、港澳台到外资,这与理 论模型预期是一 致的。 这个回归结果表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与我们的生产技术的变化无关,与劳 动力价格水平无关, 而市场垄断程度的变化和国有经济比重的变化则是两个潜在 的原因。 这个模型能对 1998 年以来工业部门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解释 70%, 由于工业中国有经济占比一直在下降,经济中垄断程度不断增加,这两个原因是 这一时期工 业部门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它们的贡献分别为 42%和 21%。 总结一下,关于劳动收入占比我们得到了如下的结果:首先,03 年到 04 年 之间的大幅度变化,是核算方法改变造成的。第二,78 年到 04 年间,产业结构 的转 型和以工业为主的部门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同时起到作用,产业结构问题 一直都很重要。第三, 95 年到 03 年之间,结构转型解释了 61%的变化,剩下的 变化里面主要是工业部门的劳动收入占比下降, 原因是国有企业的改制和市场垄 断程度的增加。 3、提高劳动收入占比的政策选择 关于提高劳动收入占比的政策讨论观点很多, 而定量分析的好处是可以用来 分析这些观点的有效性。 第一个观点是劳动者议价权减弱是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 如果是这 样的话,我们的计量经济学分析应该发现,在企业改制和垄断程度变化之外,劳 动收入占 比还应该有较强的时间趋势,这与我们的分析结果是不一致的,所以 我们认为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第二个观点是剩余劳动力太多导致工资增长太 慢,从而导致劳 动收入占比下降,这和我们的发现也不一致,因为工资水平低, 企业会雇佣更多的劳动力,两者对劳动者报酬的影响正好抵消,因此工资水平的 高低并不影响劳动收 入占比。第三个观点,我国在国际贸易所处的位置,造成 我国劳动收入占比下降。针对这个观点,我们用省际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正好相反。对外贸易程度程 度较高的地区,劳动收入占比偏高,因此在 1995- 2003 这段时间,对外贸易增加其实是有利于提高我国劳动收入占比,只不过因 为产业结构转型和工业部门 的变化的作用太明显,对外开放的影响被彻底抵消 了。总的看来,我们的研究发现,通过非市场办法涨工资没有用,因为要素替代 弹性为 1,一定程度的工资变化, 将伴随着相应程度就业减少,劳动收入占比 不会随劳动力工资发生变化。 我们的研究还发现, 产业结构转型是解释我国历年来劳动收入占比变化最重 要的原因之一。 那么什么样的结构转型对劳动收入有利的呢?加快服务业的发展 对劳动收 入是有利的。因此我们建议要大力发展服务业,这样才能有利于增加 劳动收入。在发展服务业的措施方面,已经有很多的研究,以前我做过的一些研 究发现有两个政 策因素对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有重要的影响,一个是税负问题, 我国很多服务业是交营业税,营业税与增值税不同,它以营业收入为基数征税, 实际上是双重收税,因 此中国服务业的税收负担远远高于所有 OECD 国家的税 收, 这就限制了服务业的发展; 第二个方面, 我们发现垄断不利于服务业的发展。 而我国的服务业存在大量 行政垄断,这是阻碍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另一因素。 实际上,税负和垄断这两个因素,除了延缓我国产业结构向服务业转型的步 伐外,它们对劳动收入占比也有直接的影响:垄断增加是导致自 1998 年以来工 业部门 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另外的研究发现,由于劳动力 的供给弹性远低于资本,税负更容易地被转嫁到劳动者身上,高税负意味着劳动 收入占比低。 因此降低税负和减少垄断对改善劳动收入份额具有双重意义。 五、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 1、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与经济增长模式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与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要素 分配的变化会影响投资回报率,后者是判断投资率是否过高的依据;二是国民收 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会影响国民储蓄率。 前面的分析讨论了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现象和原因,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 下,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对应着资本收入份额的上升,意味着投资回报率将增加; 但自 2000 年来,国民储蓄率上升非常快,结果净出口和投资都有所增加,投资 率上升了很大幅度,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这将意味着投资回报率减少。投资是否有 效,还 要看这两方面因素对投资回报率的影响。下图是我们对我国投资回报率 给出的总体估计,当然资本回报率的估算是很复杂的,我们这里不介绍估计的方 法,只报告我 们计算的结果。下图是 1978 年以来的资本回报率,2004 年之后 有两个估计,蓝色是基于官方资本收入份额计算的结果,红色是利用剔除了要素 收入核算方法 的影响后计算的结果。根据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我们看到 1992 年以后投资回报率基本是在下降,这说明虽然资本收入份额在上升,但是投资在 很长一段时间中 是过多了。资本回报率 我们知道,储蓄一是形成投资,二是变为净出口。净出口增加的幅度很难持 续提高,我们的储蓄率如果继续保持现在的水平,将意味着我们的投资的回报率 将进一步 降低,投资效率会变得更糟。因此必须设法理解国民储蓄率变化的原 因,从而找到减少国民储蓄率的方法。我们知道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幅度很大,国 民收入要素分配 的这一变化势必会影响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另一方面,由于企 业、政府和居民的储蓄倾向不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很可能会影响国民储 蓄率。这激发我们从国 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角度来考虑储蓄率的变化。我们关注 两个具体问题,一是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国民储蓄率的;二是国 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的原因。 2、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及原因(1)近十年来,居民部门收入占比下降,政府和企业收入占比上升,储蓄倾向 近十年来,居民部门收入占比下降,政府和企业收入占比上升, 中分得了更高的收入比重,国民储蓄率由此上升; 较高的部门在 GDP 中分得了更高的收入比重,国民储蓄率由此上升;计算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主要数据基础就是资金流量表, 资金流量表反映了 要素分配和再分配阶段各部门的收入构成情况。但资金流量表所反映的统计关 系,与其他 的数据有很大差异。从要素分配阶段来看,资金流量表和省际收入 法 GDP 核算数据计算的劳动收入份额很不一样; 生产税净额在 GDP 中所占的比例, 资本流量 表、省际收入法 GDP 核算数据、中国财政年鉴也不一样。从最终可支 配收入来看, 资金流量表与住户调查数据反映的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差 异很大,资金 流量表和财政数据反映的政府部门最终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 差异也很大。 为什么资金流量表与其他资料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原因是国家统计局在编 制资金流量表时,要素收入的计算是按照一定的假设得到的,因此无法得到准确 的要素分配 关系。要素分配关系不准确,初次分配中政府、居民和企业收入占 比就不准确, 最终会影响了可支配收入的分配格局。 在考察了各种数据的质量后, 我们结合财政统 计数据和省际收入法 GDP 核算数据重新取得了较为合理的要素 分配份额数据,然后重新调整了资金流量表中初次分配收入在政府、居民和企业 之间的分配格局,进 一步重新计算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 利用居民和政府的消费数据和调整后的可支配收入, 我们重新计算它们的平 均储蓄倾向。在调整前,居民部门的储蓄倾向在 2000 年开始逐渐上升,居民部 门每有 1 块钱的收入中更多地被储蓄了;调整后的结果表明,居民部门的储蓄 倾向在 1993 年到 2007 年间波动,并无明显的上升趋势。而政府部门的储蓄倾向 在调整 前后都明显上升,而且调整后上升更明显。根据调整后的结果,在 2003 年之前,政府部门储蓄倾向比居民部门低一些,但 2003 年之后政府部门的储蓄 倾向超 过居民部门。 国民储蓄率是各部门的储蓄倾向按各部门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加权得到的 平均值。无论是资金流量表原始数据还是调整后的数据,都表明居民部门在国民 收入中所占 比例在
年间出现大幅度下降。根据调整后的结果,居民 收入占比的下降分别由政府和企业各取得了 50%。我们知道,由于企业部门的 储蓄远高 于居民,政府储蓄倾向也在 2003 年之后高于居民储蓄倾向。因此国民 收入分配格局在过去十年的变化, 使得储蓄倾向更高的部门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 比例更高, 从而使国民储蓄率在 2000 年开始上升。各部分储蓄占 GDP 比例国民储蓄是各个部门储蓄之和,因此各部门对国民储蓄的贡献,可用各部门 储蓄与全国国民收入的比值来表示。上图给出了原始资金流量表和调 整后数据 计算的各个部门贡献。原始资金流量表中,居民部门是国民储蓄的主要来源,在 2007 年接近 50%的国民储蓄率中,来自居民部门的为 20%,来自企 业和政府部 门的分别为 18%和 11%左右;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三个部门的储蓄贡献 都在上升。调整后的数据显示,企业部门是国民储蓄的最主要来 源,在 2007 年接近 50%的国民储蓄率中,来自企业部门的高达 22%,居民和政府部门分别 为 17%和 12%;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企业和政府部 门贡献有更明显 的上升趋势,政府部门从 1994 年接近零的水平增加到到 2007 年的百分之十几, 但居民部门的贡献变化不大。 原始资金流量表和我们调整后的结果,得到很不一样的故事,根据调整后的 结果,居民部门不是构成国民储蓄的主要力量,也不是导致国民储蓄上升的主要 原因,原 因是居民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在过去十多年中大大降低。必须承认我 们的调整做了一定假设,不能说调整结果一定正确,但如果我们相信整个调整的 结果,那么解决 国民储蓄问题就不是看居民部门的储蓄倾向,而是看国民收入 分配格局变化的原因,解释为什么居民部门的收入占比会下降,或者说企业和政 府部门收入占比会上 升。(2)居民部门收入占比下降主要发生在初次分配阶段,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经 居民部门收入占比下降主要发生在初次分配阶段,劳动收入占比下降, 济中财产收入下降及居民分得得财产收入比重下降是三大原因; 济中财产收入下降及居民分得得财产收入比重下降是三大原因;居民部门不是国民储蓄的主要力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就是居民部门收入 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在,而政府部门的收入和企业部门的收入在上升。我们计算了 居民各种收入来源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并比较了历年来这些比重的变化趋势。 根据我们调整后的结果, 年间,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中 的占比下降了近 13 个百分点,其中 85%来自初次分配阶段。剔除统计核算方法 变化的影响, 年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了 6 个百分点,由于劳动收入 报酬全部由居民所得,因此国民收入中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将等幅降低居民收入 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居民收入还有一个主要来源是财产性收入,我们发现在上 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国的财产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比重有所下降,更重要的是 由于 这一时期居民储蓄存款在各项存款中的比例大幅度下降,居民分得的财产 收入比重也大幅度下降,因此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下降了 3 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劳动收入和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下降,分别解释了居民国民收入占 比下降总幅度的 47%和 24%,是这些年来居民收入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3)调整高储蓄的增长模式,要求提高居民收入占比,调整国民收入分配 调整高储蓄的增长模式,要求提高居民收入占比, 格局; 格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向政府和企业倾斜, 居民收入占比下降是我国国民储蓄率 上升的主要原因。减少国民储蓄率的一个很重要方法是增加居民部门的收入,让 居民有钱 可花,这也是很多人持这样的观点。但由于此前关于国民收入分配的 定量分析不够,因此还有其他观点也在讨论中占据了很大的关注,仍然有人很多 人认为居民储蓄 倾向、居民储蓄的增加是国民储蓄增加的主要原因。通过我们 的定量分析,我们发现问题的重点,不在于居民部门的储蓄,而主要是政府和企 业部门,这些是由国民 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所致。 我们发现,居民收入占比下降主要发生在初次分配阶段,因此直接的办法是 要设法提高劳动收入占比,我们也讨论了如何增加劳动收入的占比,需要采取什 么样的措 施,哪些措施是没有用的。我们提出初次分配的调整应该是增强市场 竞争,通过行政和法律效果可能适得其反,这种调整过程相对比较缓慢。要进一 步加大调整收入 分配格局的力度,应该把我们的政策力度用在再分配方面。 在居民的初次分配收入的基础上, 再分配过程中, 居民部门收入要交所得税, 同时也要缴纳社保,这些其实对居民部门收入的影响很大。我们计算了社保的缴 费率, 各地区并不一样,我们根据中央的指导性规定,计算了社保缴费按照职 工工资收入为基数的缴费率,第一是养老保险,企业缴工资收入的 20%,个人缴 8%;第二 是医疗保险,企业和个人各缴 6%和 2%;另外工伤、生育、失业保险三 险相加,平均为 4%;另外还有住房公积金,各地差异很大,北京是企业和个人 各交 12%。 五险一金相加为职工工资的 64%, 这些缴费和职工到手的工资在 GDP 核算中都被记成劳动者报酬,但是由于要缴纳这五险一金,职工最后到手的可支 配 的收入就变少了。也就是说,在劳动者报酬降低 5 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劳动 者报酬中还有很大一部分通过五险一金缴掉了,变成我们无法支配的收入,因此 社保的缴 费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可支配的收入。 在经济学中,社保缴费具有跨期替代的效果,一方面是减少了当期的收入, 另一方面是增加了未来的收入,当人们确切地知道未来的收入流时,社保缴费只 是实现了 收入的跨期转移。但是如果人们对未来的收入流不清楚,社保缴费对 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就等同税收。而我国的情况正是如此,我们关于社保的规定 的消息需要花费 很大劲才能找到,而且要弄明白它的规定也非常麻烦,当老百 姓不确切地知道社保缴费对自己将来收入的影响时, 老百姓会把社保缴费看成税 收。这还带来了另外的 问题,就是老百姓对社保不信任,因此大大延缓了社保 的覆盖面。本来社保制度的建立,是为了平滑人们在生命周期的消费,但是因为 这样那样的原因,它没有实现 平滑消费的目的,反而是减少了居民的可支配收 入。 有学者做过研究,发现我国居民的储蓄行为跟其他国家非常不一样。其他国 家的储蓄是一个年轻人不储蓄,年老的人也不储蓄,中年人储蓄很高,这符合生 命周期假 说;但我们国家是反过来,年轻人和年老人储蓄,中年人储蓄相对较 少,这一方面是因为年轻人要买房、老年人要看病,而另一方面还跟收入水平有 很大关系,目前 中国的老年人收入远低于年轻人和中年人。如果考虑社保缴费 的影响, 社保缴费很可能造成居民储蓄倾向增加, 这方面还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 我们的目标之一是降低储蓄率,如果说社保缴费确实降低了人们的消费,那 么很自然地应该降低人们的社保缴费率。但是,这里又有出现了一个问题,社保 缴费少 了,社保基金亏空了怎么办?有一种建议是依靠财政支持,政府的财政 收入来自征税,这个方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进而刺激政府提高税收,但我 们也反复提到 税收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增加不利,政府为了提高居民收入应该降 低税收,而不是相反,政府更不可能能靠印钞票来增加财政收入,因此我对这个 政策手段持保留意 见。 有两个渠道可以解决社保基金不足问题:一是降低社保缴费率、加强有关社 保的信息提高后,会有更多人参保,社保基金的覆盖范围会增加;二是,政府应 该寻求其 他渠道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方法是对国企增加分红,用分红来补充 社保。我们的研究发现企业对国民储蓄率的贡献最高,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很多企 业有非常高的利 润率,这种利润率可能跟行政垄断密切相关,另一方面,这些 企业的分红又非常少。很多国有企业,由于留存的利润太多,就不断进行投资, 而这种投资往往是缺乏 效率的。我们建议要增加对这部分垄断利润的分红,这 与非流通股划给社保基金是不一样的。股权划给社保基金,如果企业仍然不进行 分红,这种股权的划拨不会立 即给社保基金产生任何的收入来源,企业的储蓄 仍然很高。刺激企业分红,还可以增加居民收入,因此这一手段能够同时达到增 加居民收入、减少企业储蓄、增加社 保收入的目的。 下面我简单总结一下, 今天我讲的主要从国民收入分配和我国的经济增长模 式的关系这个角度来分析问题。当然收入分配的问题是很多方面的,不仅仅是看 要素收入 的分配,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收入分配的问题。城乡之间的收入不均, 地区之间的收入不均,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收入不均,这些不仅是因为要素分配 的格局改变造 成的。不过,我们今天的重点是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对储蓄 的影响,对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但我们并不是说其他方面不值得关注。
赞助商链接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原因及对策_经管营销_专业...再分配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很多突出问题,如...要逐步创造条件,将个人所得税和现行分 类税制模式...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 为国民经济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创造...因此,认识我国居民收人分配格局的现 状和调整收入分配不均的对策, 有助于我们...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与经济增... 16页 1财富值 收入...论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新闻作者:管理员...产 业结构不可持续矛盾的重要对策, 技术创新也必然...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原因及对策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摘
要: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所得...论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问题_公共/行政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让你满意...原因并不是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增加, 而是企业利润增长率由于经济原因出现较大...可见,尽快处 理收入分配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当...论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及对策摘要:刚刚公布的“...建立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快推进 垄断行业改革,...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摘要】 当前...要明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现阶段国民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的原因及对策我国改革的最终...在全民共同参与改革的事实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地区和...(三)第三次分配格局没有形成 在很多国家,除了初次...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变迁和现状:原因、影响及其对策
15:21:49 王弟海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2012 年 3 期 【内容提要】改革在经济效率方面取得巨大...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受到诸 多体制性因素的推动和制约的,因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严重失衡也就有其体制性成因。 一、分权式的财政税收体制 我国财政分权改革于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tceic.com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经济法的主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