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网游之少年倾城少年,现在变成什么样了

这些游戏不知不觉中暴露了你的年龄,当年的网瘾少年早已成家立业这些游戏不知不觉中暴露了你的年龄,当年的网瘾少年早已成家立业电竞阿离百家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大家好,我是阿离。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我们都曾经是网瘾少年,而现如今大多数人也都已经成家立业。无论我们多大,心中都会有着那么一两款难以忘怀的游戏。而这些游戏也是不知不觉中暴露了你的年龄。传奇,最为经典的一款角色扮演网游,在当时真的是风靡了全中国。在电脑显示屏还是大块头的年代里,这款游戏占据了大半个网吧。直到现在,身边依旧有人会下载私服,各种通宵PK刷副本。就昨天我还在网吧看到有这么几位看似事业有成的大哥,他们坐在网吧聚集会神地玩着传奇私服。80后可能不一定都玩过,但90后绝对非常清楚。这款游戏并没有火太久,但却成为了一种难忘的记忆。也正因为这款游戏捧红了很多韩国艺人,直到现在我们还能在街头听到那些游戏中的熟悉音乐。没玩过冒险岛的玩家一定不是好玩家。这款游戏当时真的很火,我很多学长都曾经为了做冒险岛活动而选择逃课。后来,游戏外挂太多影响了游戏平衡,很多人都选择了退游。据说现在还出了一款冒险岛2,但说句心里话,制作的确实一般。梦幻西游在当时是真的很火爆,我那会还在读小学时,学校门口卖的都是和梦幻西游有关的卡片和小玩具。不过因为这款游戏点卡收费,所以我并没有过于接触它。稍微玩了一下,连长安都没有去过,现在想起来也是一种遗憾吧!跑跑卡丁车,最早接触的一款竞技类赛车游戏。那个时候比较穷,上网的钱都是吃早点省下来的。车肯定是买不起,只能开着新手车以及活动车。到至今都还记得这款游戏的背景音乐,真的很欢快。写到这也是掀起了内心很多回忆,玩过这些游戏的小伙伴,你们还好吗?现在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吗?我是阿离,爱游戏爱生活,写文不易,电费略贵,点个关注给个赞吧!(以上图片均来源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即删)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电竞阿离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游戏主播,游戏攻略视频电竞圈趣事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网络游戏真是残害青少年啊,当年马云都深受其害。。【广州fc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648,989贴子:
网络游戏真是残害青少年啊,当年马云都深受其害。。
如今终于算是大功告成了,儿子也10来岁了。或许是受了马云的熏陶,他对网络格外有兴趣,很快就学会了玩网络游戏,上瘾了,跟着同学泡在网吧舍不得回家。马云对儿子展开了说服教育,可在12岁的儿子面前,能言善辩的他败下阵来。儿子只回了一句话:“你们都不在家,我回来了也是一个人无聊,还不如呆在网吧里!”
马云妻子曾在接受参访时表示,她儿子应该算是马云创业的牺牲品。马云和他妻子一直忙于创业,疏忽了儿子的健康成长,导致他儿子沉迷于网络,身体日益不好。马云这次真急了,当天晚上就跟我商量:“你辞职吧,我们家现在比阿里巴巴更需要你。你离开阿里巴巴,少的只是一份薪水;可你不回家,儿子将来变坏了,多少钱都拉不回来。儿子跟钱,挑一样,你要哪个?”看儿子变成这样,我也着急,但是我心里却不平衡:刚结婚的时候我本来就是打算做个贤妻良母的,结果被他“骗”进了阿里巴巴;好不容易功成名就了,又让我辞职回家做全职太太。他拿我当什么?一颗棋子!
我辞职以后,对儿子的游戏沉迷阻击正式拉开,第一枪是马云打响的。那时正是暑假,他给儿子200块钱,让他去和同学玩电脑游戏,玩上三天三夜再回来,但回来的时候必须回答一个问题———找出一个玩游戏的好处。过了三天,儿子回来了,先猛吃了一顿又大睡了一觉,这才去汇报心得:“又累又困又饿,身上哪儿都不舒服,钱花光了,但是没想到什么好处。”“那你还玩?还玩得舍不得回家?”儿子没话说了。加上我的看管,儿子于是慢慢就淡出了网络游戏。
那孩子好真只是孩子,被马云偷换概念了。
小兄弟,你还年轻,你走吧,我不想打击你,整个贴吧都是我的小号,不信我换个ID还说同样的话!
你们不挣钱 那熊孩子吃什么
男人不挣钱
女人穿什么
很多女人说男人不陪她
难道他不知道 挣钱和陪伴是不能双得的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芥末堆看教育&不错过
那些沉迷游戏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那些沉迷游戏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摘要:人生不能没有游戏,人生不能只有游戏。
游戏是否真的如人所说,成瘾就毁一生?还是像支持者所说的游戏无害,只是一种娱乐方式?作为一位入行十余年的资深游戏设计师,也是一位有着二十多年“游戏龄”的资深玩家,至诺科技制作人李涛,想从一位过来人的角度,用身边真实的案例,和大家聊聊那些沉迷游戏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作为一个游戏设计师,也是一位游戏爱好者,今天,我想从过来人的角度,跟大家聊聊游戏与人生。今天的主题就是——你的人生会被游戏毁掉吗?游戏会不会毁掉你的一生?从80年代游戏机进入中国开始这30年来,我们见证了长达十多年的游戏机禁令、因魔兽世界引发的游戏瘾大讨论,出现了磁爆步兵杨永信,向网瘾宣战又代言游戏的陶宏开这样的反面人物,以及从CS、星际、魔兽开始的电子竞技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游戏在国人眼中一直是一个偏反面的形象,玩游戏玩物丧志、自毁人生的言论也一直层出不穷。游戏真的是像别人说的那样,成瘾就毁一生吗?还是像支持者所说的游戏无害,只是一种娱乐方式?我来举一个身边的例子。有这么一个年轻人,从小就爱玩游戏,但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初中时以全市前几名的成绩上了河北当时最好的高中。按正常的流程,这个孩子考上北大清华是板上钉钉的事。可接下来事情发生了变化。这个孩子以学习的名义,要求家里买了电脑,从此他就过上了每天通宵玩游戏的生活。每天晚上,他都会等家长睡着以后,堵上门缝,蒙着被子开始玩,一直玩到凌晨五点半,六点起床去上学。在学校基本上一睡就是一整天。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从学校前几名一直跌落到全校倒数。老师和父母从一开始的说服教育,到冷暴力和体罚,老师甚至曾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他中考是作弊上来的。但这都没有用处,这个孩子还是忍不住玩游戏,虽然他很苦恼,他想摆脱游戏,但他控制不住。本来,他只是爱玩游戏,但这些压力和人格上的侮辱让青春期的他非常痛苦,但又无人可以倾听他的想法,也无人能给与他帮助,他只能在游戏中寻找尊严,摆脱压力。他玩得更疯了。最后,老师和父母都对他放弃了。这个孩子第一次高考只考上了二本,家人和他都决定复课一年,他也下定决心这一年不再玩游戏,努力学习,为了他多年来上北大的目标而努力。可他只坚持了一个月,就又回到了天天玩游戏的生活。最后,他也不过是考上了一个最差的一本大学。上了大学以后,没人管的他更是放纵自己了。天天玩游戏,上过的课屈指可数。四年后,虽然没怎么挂科,但所有成绩也只不过勉强在及格线上。不是学生会干部,没有参加社团,没有实践经验,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毕业了。如果故事到此结束,这个年轻人,大家觉得他是不是游戏的受害者?算不算是被游戏毁了?我想绝大多数人都可以说,这个年轻人本来一帆风顺的人生,从某种角度上说确实被游戏毁掉了。所以,游戏会不会上瘾?一个美国儿童医学杂志的研究报告指出,游戏有明确的成瘾性,大约9%的人会有上瘾的情况,4%的人是极端上瘾者。而且强行禁止游戏会产生戒断反应,比如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所以,我希望沉迷游戏的朋友们能够了解,包括刚才所说的年轻人在内,当你把所有时间都用在游戏上,不玩游戏就浑身难受,什么都不想做时,也许你真的上瘾了。对于这些疑似游戏上瘾者,社会对他们可不会抱有善意的。从小的不理解,到责骂、体罚,甚至是送到杨教授那里电击,每个人都经历过或多或少的歧视。在很多人眼里,这些爱玩游戏的人就是被游戏毁掉了,他们的人生从接触游戏的那一天起,就不可避免的滑向毫无希望的深渊。玩物丧志、不负责任、没出息等标签一个又一个贴到他们的身上,有些时候他们自己都会觉得自己真的就是一个只会玩游戏的没出息的人。让游戏成为你成功的支点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爱玩游戏的人,人生真的被毁了吗?我们再来看刚才说到的少年,他的人生是怎么样的。刚才说到这个少年,大学时基本不怎么上课,总是在玩游戏,以一个很平庸的成绩毕了业。按道理来讲,他的这个成绩和学校,很难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可偏偏这个少年,从大二开始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那就是成为游戏设计师,要给大家做好玩的游戏。从那时候起,他玩游戏不再是只凭喜好无脑玩,而是逐步分析游戏的设计规律,学习游戏设计原理。他写攻略,写评测,写游戏策划案,一直到自己做小游戏。从小玩游戏的他,通过游戏扩展了很多的兴趣,了解了很多的知识。他知道设计游戏需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从此图书馆成了他最常去的地方,他看了很多文学、艺术、历史、心理学等不同门类的书籍,并尝试把看到的东西用到自己设计的游戏中。临近毕业,当他的同学很多还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时,他已经在北京不断面试,寻找合适的机会。最终,在一个外企的笔试中,他的笔试成绩让公司觉得他就像有过几年游戏设计经验的熟手,他多年的游戏经历让他在面试中表现出众。他成功的进入到了游戏行业,实现了他的小小目标。从那时起,他在游戏行业一干就是十多年。他待过很多大公司,带出过很多新人。他做过好游戏,也做过烂游戏。终于他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资源,可以摆脱投资人和公司的束缚,自己创业做一些自己想做的游戏。他热爱他的工作,家庭和睦,孩子可爱,他觉得很幸福,很满足。对了,工作多年以来,他每天都要玩游戏的习惯依然保持着,只是这一次,他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了。如果故事到此结束,大家是不是还会觉得他是游戏的受害者?还是说,是游戏成就了他,没有游戏的经历他就没办法达到目前的高度?我想,大家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通过这个例子,我想告诉那些沉迷游戏无法自拔的朋友们,即使很多人都说你们的人生被游戏毁掉了,你们也要相信自己。当找到人生目标时,你们自然而然就会摆脱游戏的控制,甚至让游戏成为你们的助力。如何在游戏中找到人生目标?那沉迷游戏的人该怎么找到人生的目标呢?有两点。第一,摆脱负罪感。沉迷游戏的玩家,很多都会在游戏后产生负罪感,而这种负罪感又会让人更多地倾向于用玩游戏来逃避。为什么呢?简单来说,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我们的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而我们的焦虑和痛苦都是由于超我的道德规范与自我的享乐意识冲突的结果。什么是本我?本我就是你天生的人格,本我只有一个原则,就是快乐原则,即人天生就会追求快乐与享受,躲避痛苦。什么是超我?超我就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是由社会道德规范、个体良心、自我理想组成的,它的原则是完美原则。当你玩游戏时,你的本我就一直告诉你,游戏太好玩了,别想那些劳心费力的事,爽就好。而你的超我会一直跟你唠叨,你要控制自己,你要成为成功者,不要让别人失望等等。他们两个天天打架,所以你才会产生负罪感。不过打架还好,如果其中一个把另一个打死了,那才是让人走向极端的可怕结果。我们要做的,就是协调好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人喜欢享乐是天生的,如果你觉得玩游戏是不好的,是有罪的,那这种压力反而会把你更多地压向游戏。我们要知道,玩游戏也只是我们享乐的一种方式,并不比看电影、看书、下棋之类低贱。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要知道生活在现实社会,对自己负责也是一个成熟的人应有的品质,如果享乐时间超过了一个度,就应该提起警醒。所以我们要注意玩游戏的时机和时间是不是合适,更加要关注的是除了游戏,还有没有别的事情是我们应该做?这就是第二点,你的目标。第二,从兴趣入手,寻找你的目标。我来说一个我小侄子的故事。他也是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沉迷游戏,成绩一直不太好,唯一的兴趣就是没事画画玩。家里人很发愁,也管不了。从高一开始,他突然自己就戒掉了游戏,每天自学到12点,学画画也一点没耽误。问为什么,原来是想报考中央美术学院,成为建筑设计师。几个月,从一个游戏瘾少年,变成了一个努力上进的少年。寻找到人生目标对人的影响就是这么大。很多人会说,我只爱玩游戏,没目标,怎么办?我有一个办法,从你喜欢的游戏中寻找兴趣,进而寻找目标。举个例子,喜欢某个游戏,我们可以从这个游戏中扩展出它的历史背景、画风、题材、人物等多种知识,挑一个你喜欢的去深入了解就好。比如玩战争游戏的可以去研究战史和武器装备,喜欢末世游戏的可以去看后启示录题材的文学作品,喜欢高达游戏的可以拼装模型,喜欢科幻题材的可以研究科学理论,只要抱着好奇求知的心态,你总能从游戏中找到自己的兴趣。记住,游戏是通往兴趣的最好载体。有了兴趣,就可以一步一步地建立自己的小目标了。比如从读一本书,到了解一段历史,到学习一个文化,再到分享、输出知识,慢慢你就会发现除了游戏,世上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等着你去了解和体验。目标不怕小,切忌好高骛远。和玩游戏一样,游戏中的目标一定是从小到大,环环相扣的,每一次小的成功都会带给你成就感,进而刺激你更加努力往下一个目标前进。生命是长跑,你的每个小目标的实现,都会成为自己成长不可缺少的经历。总结一下,玩游戏只是一种娱乐方式,不要为玩游戏这个行为感到有负罪感。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寻找自己的兴趣,进而通过兴趣来建立一个个的人生目标。当你找到人生目标时,游戏就不再会成你的阻力。成为游戏的主人,才能更好地掌控人生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年轻时沉迷游戏确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反正只要我最终找到人生目标,摆脱游戏的控制就好了。那咱们再来看看刚才那个少年的故事结尾吧。这个少年在创业过程中,愈发地发现自己在游戏设计上的能力、技巧与知识不足,越做越发现国外的设计、叙事、交互等理论知识已经达到了他想象不到的深度。他想提高,但年龄、家庭等现状已经让他很难再出国去深造。如果故事到此结束,大家觉得当年沉迷游戏,对他来说是正确还是错误?虽然我们看到,这个年轻人最终实现了他的理想,从事了他喜欢的工作,做了他喜欢的事情。但是,高中和大学这8年时间全部用来玩游戏,真的是完全正确的吗?他现在只是国内一个非科班出身,全靠自己摸索出来的游戏制作人,无论从技能、理论、知识储备、艺术感上,全都跟海外的明星制作人有质的差距。如果当初他能腾出些时间来学习,考上一所好大学的相关专业,毕业以后有机会去美国、英国的艺术设计或互动设计专业深造呢?如果他深造后能加入暴雪、2K呢?是不是他的成就会更高,会做出更好的游戏?这一切都说不准,也许是,也许不是。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游戏占据了他最重要的时期中,太多太多的时间,以至于他在很长时间忘记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的人生也不可逆转地发生了改变。这就是这个年轻人的故事。游戏成就了他,游戏也耽误了他。如果他能早点认识到如何正确认识游戏,也许他的人生轨迹会大大不同。游戏应该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能够掌控的娱乐方式,而不应该是诱惑我们放纵自己的理由。我一直觉得,人生就像是一个从一个起点开始,有无限多分叉的斜坡,每个分叉都是一个选择。而我们就是一个小球,从出生就一直不断往下滚,你不知道会滚到哪条岔路上,更不知道这条岔路通向哪里。如果我们只是被动地往下滚,把我们的人生交给概率,让随机性来把控我们的人生,当我们年老以后回过头来看,这一辈子未免过得太被动,太遗憾了。所以我更希望我自己和诸位,能够尽自己的努力,让我们的小球尽量往自己想要的方向滚动。也许一次不行,两次不行,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努力终究会有回报。即使最终的回报并不令我们满意,但当我们老去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不后悔”。这不是熬鸡汤,只是一个因为游戏荒废了近10年时间的游戏设计者的人生感悟。游戏就像糖,它很好,很甜,你很喜欢,但你要知道,除了糖,还有千滋百味等你去品尝,或苦、或涩、或辣、或酸,这些滋味融合在一起,才是你精彩而美好的人生。最后,人生不能没有游戏,人生不能只有游戏。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游戏的主人。与大家共勉。本文转自木果书架,作者李涛,文章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转载文章,原文:;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告诉我们。
相关专辑:
想知道谁回复了你的留言?登录后即可查看~
总共1条评论
Chuanlin_Hong
所以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只不过对大部分人不合适,对天才呢,没差啊。。。哈哈。
观察全教育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动态发展
发现业内具备创新与机遇的公司和产品
解读政府政策及市场变化
及时高质地为业内各方提供深度价值信息
手机号或者验证码错误
用户名或密码错误
获取验证码
【电脑】请您打开手机微信APP,可选择“扫一扫”识别下方二维码进行支付;
【手机】长按下方图片,可选择“识别二维码”进行支付。
请您稍等片刻,付款成功将自动关闭!
有问题请联系电话:010-网游毁一生?从《魔兽世界》到《王者荣耀》,曾被网游毁掉的一代如今怎么样了......    最近,社交媒体出现了两则关于《王者荣耀》的新闻,一则是某学校教师公开斥责《王者荣耀》这款游戏正在毁灭青少年,一则是某小学生在被父亲没收手机不让他继续玩《王者荣耀》时,转身从四楼跳下,导致骨折。
  关于《王者荣耀》这样的游戏问题或许只能只能交给时间去处理,但是如果本质上不发生观念上的改变,十年后我们可能又要讨论VR是洪水猛兽的话题。从《魔兽》到《王者》 ,游戏观念在原地踏步。
  历史总是充满着惊人的相似。
  10年之前,由于《魔兽世界》在中国大地上所引发的热潮,出现了陶教授、杨教授,出现了戒网瘾。
  然而随着我们这批所谓的“被网游毁掉的一代”长大,事实上我们并没有显现出与众不同,我们的生活同样的精彩,我们的社会价值观也没有崩塌。
  但是,就像现在科学如此发达,信息如此畅通的情况下,依旧有人会相信长生不死,相信各种网络诈骗一样,永远会有一部分把游戏当成洪水猛兽。
  最近,社交媒体出现了两则关于《王者荣耀》的新闻,一则是某学校教师公开斥责《王者荣耀》这款游戏正在毁灭青少年,一则是某小学生在被父亲没收手机不让他继续玩《王者荣耀》时,转身从四楼跳下,导致骨折。
  两则涉及未成年人的新闻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一部分人对《王者荣耀》的口诛笔伐。
  实际上,把游戏当成洪水猛兽的声音一直存在,只是伴随着这两年如电竞开始逐渐被国家层面所认可以及当年的游戏人群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力量之后,声音一直在被压制着。
  直到《王者荣耀》的出现,可以说是给了那个一直被压制着的声音一个重新发育的机会,因为《王者荣耀》具备足够的广泛性。
  这里不禁要问,是否没有《王者荣耀》,未成年人就不玩游戏了?如果是,那类似专营儿童游戏的络这样的公司早就应该被推进历史的尘埃当中,但至今这家公司依旧存在于上海滩。
  所以,之前并不是未成年人不玩游戏,而是不具备足够的广泛性,不具备引发话题的条件。
  实际上,十几年的网游发展历史早就告诉了我们,游戏和足球、影视剧一样,它只是一种娱乐方式。
  玩游戏的确有可能成瘾,但是踢足球、打篮球也有可能成瘾甚至断腿,并没有谁高尚谁低劣之分,当我们放大一个个的个例的同时,忽视的是整个样本的广泛性。
  当年那些玩游戏长大的,现在在社会当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你不要告诉我谁谁谁是高考状元,因为沉迷游戏,最后流落街头,那我会告诉你一个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最后是选择了靠打游戏做主播实现了自我价值。而这些个体案例并不能说明问题,真正能够说明问题的是整个群体。
  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正视游戏,菜刀用好了是一个做菜的工具,帮助你做出可口的饭菜,但用不好就是杀人的工具。
  我们永远不要把一个杀人犯用菜刀杀了人的最后结果归结于菜刀生产厂商生产出了菜刀,因为即便没有菜刀,只要他想杀人,他会用到一万种杀人的工具。
  之于游戏也是一样,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正视游戏这个兴趣爱好,引导青少年正确的游戏价值观,而不是将之视为洪水猛兽,只知道一味地否定这个兴趣爱好。
  这里在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日韩国魔兽选手Space去世,这位享年仅有23岁的天才亡灵魔兽选手终其一生都在和疾病作斗争——一种罕见的肌肉萎缩疾病使得他从11岁开始就成为了残障人士。
  但是他依旧靠着只有六个手指与脖子能够灵活运动的身体在《魔兽争霸》这个项目上获得了让人侧目的成绩,对于他来说《魔兽争霸》就是他活下去的动力。
  再说到《王者荣耀》上,除了娱乐之外,它也在告诉大家团队合作、竞技精神、不轻言放弃。
  游戏本无错,错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和运用游戏,你觉得它是洪水猛兽,那么它就是洪水猛兽,你觉得它不是,那它就不是。
  在知乎论坛上,关于孩子玩《王者荣耀》有这样一个高点赞的回答:
  我老公本来是个DOTAer,农药没充钱,打到铂金了。用的是那个蹦蹦跳跳的小萌妹子法师,最近想买波罗,说是快攒够钱了。
  找他辅导托福的纨绔富二代被他拿【把这套题做完哥哥就带你飞】为诱饵震住了。
  最近做题老乖了。
  据我老公表示专门用这个角色,是因为小萌妹子会说【吊车尾的家伙羞羞羞】。
  富二代的爹和我公公打牌时一直夸哎呀你儿子真是个人才,我儿子进步很大,也坐得住了,以前换什么老师都镇不住他,他就服XX。
  又慨叹说学校老师怎么不学着打游戏,打得就服了啊,多好管。
  同在牌桌上的作为名校小学老师的我婆婆闻言表示很不高兴。
  从《魔兽世界》到《王者荣耀》 ,游戏观念在原地踏步
  回到《王者荣耀》的话题上,作为一家游戏公司的热门产品,其实我们在它身上看到了一家游戏企业对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足够诚意。比如腾讯的成长守护平台,家长和孩子的账号进行绑定,以对青少年玩游戏的时间、消费进行监管。王者荣耀还于本月上线了手游防沉迷系统;腾讯可能也是国内率先做到自律规范的游戏企业。
  实际上,现在的很多游戏基本都做了关于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的系统,越是大公司,大产品,在这方面越不敢马虎。
  但是,没有用,这一次依旧引发了《王者荣耀》的舆论风波,这应该值得我们去深思,为什么在今天还会出现十年前的状况,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在我的眼中,这样的事情实际上一直没有断绝,所不同的是主体的变化,以前可能是《灌篮高手》与《火影忍者》这样的动漫、足球和篮球这样的课后运动、《魔兽世界》这样的网游,而现在只是变成了《王者荣耀》这款手游而已。
  正如我们现在可以慢慢正视青少年对动漫、足球等的兴趣爱好,关于《王者荣耀》这样的游戏问题或许只能只能交给时间去处理,但是如果本质上不发生观念上的改变,十年后我们可能又要讨论VR是洪水猛兽的话题。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cn)】
5406゜15139゜24654゜34491゜44387゜52898゜62854゜71053゜8901゜9848゜1030562゜128449゜227254゜326882゜425851゜525379゜624950゜722686゜821955゜921868゜10
A轮 金额未透露 融资B轮 金额未透露 融资战略投资 金额未透露 融资B轮 金额未透露 融资
市场及媒体合作林小姐010-10.cn投稿邮箱.cn
投资界微信
(C)清科集团版权所有京ICP备号-2形象转变 听当年的“网瘾少年”理性说网游
消费者研究
[摘要]当年被喻为“电子海洛因”的网游,随着近年人们对文娱需求的提升、玩家群体的扩大、电竞产业的兴起,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似乎已逐渐褪去“沉迷”、“玩物丧志”等负面标签。6月8日零时,《魔兽》电影在国内首映。这部基于《魔兽世界》剧情的电影,饱含着无数玩家粉丝的青春,其零点场的预售已突破5千万票房也不难理解。广州的粉丝们自然也雀跃不已。自2000年国人《石器时代》以来,16年间在国内的形象悄然改变,国家体育总局对电子竞技的认可,便是有力说明。网游的玩家群体不断扩大是不争的事实。在日益兴起的今天,广东地区移动游戏用户占比较高,其中广州游戏用户占全国玩家的2.59%,位居全国第三。当初所谓的“网瘾少年”不少已成家立业,新的玩家又源源不断地投身其中。究竟现在的网游玩家群体如何分层?“沉迷网游”的说法现在是否还成立?来听听广州玩家们的网游故事。玩家们说 街坊与网游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广州市民梁先生是《魔兽》电影票房的贡献者之一,从初中玩《奇迹MU》到最近出的《守望先锋》,十几年下来也算是资深玩家。“我是美术专业的,对《魔兽世界》中多如繁星的形象设计十分着迷,因此很喜欢收集游戏中的宠物。”梁先生说:“粗略一算,我在网游世界中投入了五六万元,仅在玩了11年的《魔兽世界》中就投入了3万元。”虽然已年逾30,如今从事广告工作的梁先生对游戏的热情仍然不减。但与当时“上班式”的打魔兽不同,现在他每天花2-3个小时玩“简单粗暴”的,梁先生说玩游戏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的工作压力很大,下班回到家很累,玩些不怎么费脑的游戏,能够发泄情绪、调整状态,这样晚上我才能睡得着。”梁先生笑说。今年28岁的广州仔小K在初中时便接触了网游。当时日韩游戏人气火爆,在国产游戏较少的环境里,身边的同学们都争相玩《》,小K也不甘落后。“当年很多网游还是计时收费模式,厂商按照游戏在线时间对玩家进行收费。当年《仙境传说》一张150点卡要10元,可玩25个小时;45元直接包月玩。压力山大,只玩了不到一个月就撑不住了。”游戏成本太高让小K很苦恼。这时“私服”出现了。有人通过模拟官方服务器的数据,克隆出多个与官方服务器(俗称“官服”)一模一样的游戏世界,虽然这是一种侵权行为,却能满足大量像小K那样不想花钱就能玩游戏的人。刚开始,小K与大部分新手一样不打算花钱,但转战“私服”的小K和同学很快发现,游戏人物变得强大仍离不开真金白银。“为了攒下一套装备的钱,那时我可以坚持很长时间不吃早餐。”在游戏里花钱的玩家被称为“RMB战士”,彼此之间差距很大。花一万元被称作“小R”,小K最多算是“中R”,再往上还有“大R”、“土豪”和“神豪”。十余年间,小K已换了许多游戏,每个游戏至少充几百元,前后加起来少则一两万元。四层划分 比照一下你属于哪个等级玩家?国内网游历经16年的发展,玩家人群数量剧增。外媒数据报告显示,在全球最大的PC游戏平台Steam上,中国用户数量已超过千万人,位居全球第四。Talking Data移动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年移动游戏行业报告》中提到,北京、和广州是移动游戏用户相对集中的城市,三者合计占全国移动游戏用户总量的11.6%。记者调查发现,根据对网游的时间、金钱投入程度,如今的玩家群体大致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轻度的玩家每天投入游戏的时间不超过2个小时,投入的金钱在一千元以下。“下班回家,或用在路上、等人的时候玩一两把放松下,没时间就不玩。”明年退休的广州市民傅女士说。多数“父母级”属于这类群体,他们选择的游戏大多为休闲、娱乐类。而中度的玩家群体则平均投入2-5小时,或金钱投入在一万元以下,如梁先生、小K,他们大多都有儿时的游戏情结,因个人喜好而倾向某一类型的游戏。“游戏对我而言纯粹是爱好,享受打怪练级的感受,也为拿到稀有物品而高兴。偶尔会有瘾,但大多数还是比较理性的。”广州某事业单位的余先生说。至于重度玩家的投入则没有上限,据悉,曾有位煤老板为广州产的某款页游豪砸800万。也有大学生一天十几个小时在电脑做任务。他们大多痴迷某一款或某一类型游戏,既有在虚拟中获得成就感的心态,也有的把玩游戏作为盈利手段。此外,还有一个群体的投入令其他人无法企及,他们便是站在金字塔尖的职业电竞选手。今年24岁的阿柱曾短暂地成为其中一员。高一时APM(每分钟有效操作的次数)达到220-240点/分钟的他,为了练习技术曾长时间翘课练习。“挑战用最差的装备打赢电脑,直到摸清电脑规律,算出对面英雄误差不超过10点的血量。金钱的投入倒不多,但时间上每天起码7个小时吧。”高考前夕,阿柱和同学翘课打起了线上职业比赛。他们曾遇到了后来的顶尖战队“7L”,被0:3横扫,最终战绩停留在华北区16强。现在的阿柱只是偶尔玩玩游戏,教教新人,全当娱乐。他认为,只有在25岁前满足“玩不腻”、“够努力”和“意识好”三个条件,才有机会走上职业道路,而真正成功者不足1%。“对网游的时间、金钱投入,职业玩家与其他玩家不能一概而论,毕竟是完全不同的。”阿柱说。重新审视 坊间对“沉迷”之说有新的思考当年被喻为“电子海洛因”的网游,随着近年人们对文娱需求的提升、玩家群体的扩大、电竞产业的兴起,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似乎已逐渐褪去“沉迷”、“玩物丧志”等负面标签。如2003年11月,中国电子竞技被国家体育局设立为中国第99个体育项目。而在主流舆论中,传奇人物(SKY)获得WCG()《魔兽争霸3》两连冠后,电子竞技一词开始在央视等官媒中出现。今年年初,《中国教育报》一项针对新生代中学生网络生活及其道德状况的调查显示,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数比例由10年前的12.6%降到10%,差异显著。那么“沉迷网游”的说法是否还成立?采访中不少玩家认为,现在的手游使游戏时间碎片化,因此没有刻板印象中的“沉迷”。而家住天河的玩家何先生则认为,网游品种增多为不同需求的玩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以前游戏少大家都集中玩某几款游戏,一有什么事都备受关注。现在玩家什么都玩,舆论自然分散了。”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直播、手办等网游相关产业的兴起,也分散了玩家对游戏本身的精力。“沉迷网游”的现象或许处于传统关注的焦点之外。关注留守儿童“灯塔计划”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广东地区留守儿童去网吧玩游戏的现象较为普遍,而家长对此基本不监管。他担心相比城市中的孩子有父母监管和同伴交流,留守儿童玩网游或受更多负面影响。广州一大型网游公司的工作人员王女士解释,网游本身作为一个商品,给玩家带来的是精神层面的娱乐,不应被特殊对待。“投几万元买装备登山和投几万元玩游戏,实际上都是个人爱好的体现。任何事情过度沉迷都不是一件好事。”王女士说,以前玩游戏前期设备投入大,而技术发展则降低了成本。至于手游将游戏时间碎片化一说,王女士认为“沉迷”是游戏娱乐属性问题的范畴,而手游则是硬件改变了玩家习惯,两者并非一码事。据悉,尽管玩家群体数量剧增,但高投入玩家的比例并无太大变化,占玩家群体比例不超过5%。目前国内网游均对玩家金钱投入进行划分,按照投入的多少分为12或15个付费等级。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责任编辑:aniszhou]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游对青少年的危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