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龙魔和龙王什么电视剧攻受是魔或仙都可以。

仙都景点排名第4
> 热门城市 > 热门城市 >
> 评论详情查看: 3791|回复: 35
观奇葩帖子 《仙族终极攻略,不能仙法狂暴100的仙都是咸鱼!》之我见。
主题帖子积分
人气1474 分
签到积分0 分
本帖最后由 殇※溪潺 于
00:26 编辑
附原帖地址:
该贴用大幅篇章论证了一个观点:天谴符文天下无敌,克符是渣。#105这个观点的本质是一个很牛逼的思路:狂暴100=一定狂暴,狂暴80=不会狂暴。(完全无视了即使吃克F也可以保持60-70较高狂暴这个事实)
天谴符文和克符文到底哪个好?笔者在此和大家一起论证以下。为了保证客观性,数据直接引用原贴中的数据。原贴提供的信息如下:
<font color="#.不吃克秒不上盘的男鬼四十五万血(不狂暴)
2.吃克秒不上盘男鬼五十六万血(不狂暴)
<font color="#.吃克秒上盘男鬼六十三万血(不狂暴)
<font color="#.吃天谴秒上盘男鬼七十五万血(狂暴)
这四条数据均为原贴中的原话,原贴共提供了5个数据,其中这4个为上克情况下的数据
(对比2和3,咦,这尼玛什么鬼,上盘以后秒的反而更多了!好吧,我先忽略这个BUG)
四条信息里分为两种情况(上盘/没盘),将两种状况分开讨论
<font color="#.没盘
根据【1.不吃F不狂暴伤害45W】&&可得出狂暴伤害为67.5W,结合【2.吃克秒不上盘男鬼五十六万血】
得出结论:克F效果为100%增加11W伤害、期望值为11W
& && && && && &&&天谴效果为33%增加22.5W伤害、期望值为7.5W
& && && && && &&&哪个效果好,一目了然。。
根据【吃天谴秒上盘男鬼七十五万血(狂暴)】可得出不狂暴伤害为50W,结合【吃克秒上盘男鬼六十三万血(不狂暴)】
得出结论:克F效果为100%增加13W伤害、期望值为13W
& && && && && &&&天谴效果为33%增加25W伤害、期望值为8.3W
& && && && && &&&哪个效果好,还是一目了然。。
这里科普一下为什么以前没人用狂暴,现在却这么有用了。-----因为残梦伤害的出现。
在残梦和金刚怒目技能出现之后,仙族的伤害公式变成了由分别计算的两部分相加组成:1.原始伤害(受忽视、强法、克、狂暴、加深影响) 2.残梦伤害(受克、狂暴、加深影响)。
残梦伤害不受忽视和强法的影响,所以以前仙喜欢炼化克加强法的武器,现在喜欢克加狂暴的武器。,
本文为方便大家理解,未使用复杂公式,全部白话文解决。如果有人想和笔者进行深入交流,欢迎一起探讨。
高狂暴确实很厉害,但那是靠自身属性。选择符文的时候,99%情况,克符优于天谴。
(克F:天谴你个渣渣,我表哥五级克F带狂暴了解一下?)
& &&&醉卧红尘:苏城月光
主题帖子积分
人气14269 分
签到积分4 分
酥胸萌萌哒
主题帖子积分
人气3010 分
签到积分0 分
经典版普遍吃天谴是因为有狂暴程度,可以提升狂暴伤害,免费版的五级克符本身就加狂暴,在不断克的情况下要优于天谴的,不过不同的尝试创新也能给pk带来新的血液
主题帖子积分
人气2758 分
签到积分0 分
这是要干嘛&&打架啊
主题帖子积分
人气1101 分
签到积分0 分
厉害了,枝丫走了你接班
主题帖子积分
人气272 分
签到积分0 分
楼主这帖子才是正理。就像我回复那个什么牛牛的那个帖子里说的一样,他好多观点都是自己意淫出来的,根本经不起很客观很严谨的推敲。
主题帖子积分
人气4647 分
签到积分0 分
节操334 斤
天谴你个渣渣,五级带狂暴了解一下
主题帖子积分
人气1474 分
签到积分0 分
黑煌之心 发表于
经典版普遍吃天谴是因为有狂暴程度,可以提升狂暴伤害,免费版的五级克符本身就加狂暴,在不断克的情况下要 ...
他这也能算新尝试,数据什么的,都是可以算的,最优解是可控的真要尝试,研发个新阵容新套路的才算本事
主题帖子积分
人气1474 分
签到积分0 分
星期五见面丶 发表于
这是要干嘛&&打架啊
我只是看不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主题帖子积分
人气831 分
签到积分0 分
天谴是经典版才好用,几十万一个爽不爽
主题帖子积分
人气1365 分
签到积分0 分
那个家伙,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认真的YY。你是看他不爽,就怼他的YY。我还是那句话,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克或狂暴,我懒得弄数据。就一句话,克低了吃克符,克高了,就弄狂暴。没有那个好坏。
主题帖子积分
人气1456 分
签到积分0 分
别扯上我,人家离队了,死活要去白竹队,不跟我们组。
主题帖子积分
人气1258 分
签到积分0 分
你要怼他他只会说,只讨论一线。让他自己意淫好了,一群人还吆喝666技术贴,
主题帖子积分
人气1930 分
签到积分3 分
苏城 发表于
我只是看不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他放了一张吾法大招秒八图,所谓的震撼输出,我想如果脸白的话吃克符也狂暴了岂不是吊打他的数据了。
主题帖子积分
人气22799 分
签到积分54 分
节操421 斤
难得看月光妹妹这么正式的发帖
Powered by从电脑找里找到的一些资料,都是很早以前收集的。【洪荒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5,843贴子:
从电脑找里找到的一些资料,都是很早以前收集的。
明素蟾序 欧阳天璹序
虚无卷第一
金丹大要序 《道德经》序 道可道章解
上药卷第二
妙用卷第三
金丹妙用章第一 药物妙用第二 鼎器妙用第三 采取妙用第四 真土妙用第五 火候妙用第六 还丹妙用第七 颠倒妙用第八 神化妙用说第九
须知卷第四
运火行符须知章第一 朔望弦晦须知章第二 防危护失须知章第三 卯酉刑德须知章第四 沐浴涤虑须知章第五 生杀爻铢须知章第六 脱胎换鼎须知章第七 七事须知章第八
积功卷第五
金丹诗 判惑歌 咏剑诗五首 醒眼诗五十首 道德经转语偈 金丹五事 与定阳子
累行卷第六
与至阳子田至斋 与初阳子王水田 与一阳子潘太初 与九宫碧阳子车兰谷 与宗阳子明素蟾 与玄阳子欧阳玉渊 与谷阳子周允中 与复阳子欧阳玉田、全阳子周草牎 与心阳子余观古 与西阳子张性初 与南阳子徐仁寿 与南阳子张彦文 与来阳子李天来 与回阳子张工部 九宫山交泰庵记 与得阳子夏彦文 与扶阳子赵仁卿 与南阳子邓养浩 与至阳子赵伯庸 与义阳子韩国仪 与真阳子 与东阳子
发真问答卷第七
生死事大一 圣人之德第二 天地之大第三 道本阴阳第四 金液还丹第五 仙佛长生第六 道非言显第七 脱胎去留第八 三教一家第九 世人皆得第十 观水得道第十一 见性成佛第十二
图像归原卷第八
一、太极图 二、太极分判图 三、先天太极图 四、后天太极图 五、金丹九还图 六、金丹七返图 七、金丹五行之图 八、太极顺逆之图 九、元炁体象图 十、金丹三五一图 十一、清浊动静之图 十二、宝珠之图 十三、金丹四象之图 十四、金丹八卦之图 十五、形物相感之图 十六、明镜之图 十七、紫阳丹房宝鉴之图 十八、悬胎鼎 十九、铁牛图 二十、偃月炉 二十一、紫清金丹火候诀 二十二、丹法参同十八之诀 二十三、林神凤金丹法象投壶图 仙派 太极先天老子(缺) 后圣玄元太上老子(缺) 钟吕二仙庆诞仪(缺) 钟离祖师贺表(缺) 仙派源流
越格卷第九
与王祥翁 普说
超宗卷第十
法器   法器是科仪中的用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专供布置科仪坛场之用的幡等物,另一类是科仪过程中使用的法剑和九节杖等。《道书援神契》和《上清灵宝大法》等书,屡有记述其制作和要义。   道教“建斋之始,近斋坛空隙地,立长竿,预期扬幡,启闻穹厚,普告万灵”,使得“显幽共睹,鬼神遥瞻”。幡的种类很多,据《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称,有引魂明光之幡、接魂洞照之幡、威灵拔度之幡。玉皇赦罪之幡等二十四种。但据南宋道士金允中称,古幡仅二种,即迁神和回耀。迁神宝幡以“绛缯七尺或四十九尺,造幡一首,以朱砂雌黄合研,书日月斗形于幡首,书幡名于幡身,左手书三天内讳,右手书三天隐讳。亡魂睹此则得罪障解脱,神迁南宫”。回耀灵幡以“白素黄缯,造幡长二十四尺或四十九尺,幡身书青玄全号。左足书太微回黄旗,无英命灵幡。右足书摄召长夜府,开度受生魂。左手书茫茫酆都中云云,右手书功德金色光云云。以长竿悬于坛下,任风吹扬,十方幽魂,睹此灵幡,一念皈依,则夙生罪障,应时消灭,以至尘劳大罪,皆得原除,上生南宫,地狱开泰,死魂更生”。但是明代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认为“世制之幡,皆以荷叶为顶,莲花为坠,鄙亦甚矣”,因此,朱权“更其古制,幡顶用桐梓之木为之,上用日月星辰云霞,内画天尊于二,以表天也。幡腹书天帝之名,脚俱用龙凤。两边带取象于手,皆以云龙飞凤为副之,取象于人也。坠脚亦用桐梓之木,画山河大地,五岳四渎,取象于地也”。不过,此幡的制作并未流传于后。   法剑:古之学道者,都有好剑随身。因为宝剑难于铸造,剑身如流矢,故传有神异。作大剑之法,要“斋戒百日,乃使锻人用七月庚申日、八月辛酉日,用好铤若快铁,作精利剑。镮圆二寸六分,柄长一尺一寸七分,剑刃长二尺四寸七分,合长三尺九寸”。剑身左右面和镮背上均以金银镂字,要求“此剑恒置所卧床头上栉被褥之间,使身以自远也”。眠卧之时,要祝呼剑之名字,则“神金晖灵,使役百精,令我长生,百邪不害,天地相倾”。道教科仪中常用法剑召遣神将。   九节杖:亦称策杖。《洞玄灵宝道学科仪》称:“凡是道学,当知九节杖,辅老救危,各有名字,不可不知。”九节各以星为名,其顺序为太皇星、荧惑星、角星、衡星、张星、营室星、镇星、东井星、拘星等。   印:科仪中的章表奏申、关牒符檄,都要用印。印者信也,因也。《上清灵宝大法》称:“隆古盛时,人鬼各安其所,阴阳不杂其伦,故道之用唯见于修真炼本,以致轻举飞升。中古以降,慢真日益,正道日晦,邪伪交驰,上下返覆,于是出法以救其弊。
  尸解   道教认为道士得道后可遗弃肉体而仙去,或不留遗体,只假托一物(如衣、杖、剑)遗世而升天,谓之尸解。《后汉书·王和平传》李贤等注云:“尸解者,言将登仙,假托为尸以解化也。《无上秘要》卷八十七云:“夫尸解者,形之化也,本真之练蜕也,躯质之遁变也。”故又喻之为“蝉蜕”,“如蝉留皮换骨,保气固形于岩洞,然后飞升成于真仙。”但《洞真藏景灵形神经》又云:“尸解之法,有死而更生者;有头断已死,乃从旁出者;有死毕未殓而失骸者;有人形犹存而无复骨者;有衣在形去者;有发既脱而失形者。”可知失去骸骨或仅留骨或衣者,皆称尸解。   尸解之说在汉代十分流行。《仙苑编珠》卷下载:“倩平者,沛人也。汉高卫卒也。得道,至光武时,不老,后托形尸,假百余年却还乡里。”《抱朴子内篇·论仙》引《汉禁中起居注》称:李少君病死,“久之,汉武帝令人发其棺,无尸,唯衣冠在焉。”葛洪曰:“按《仙经》云: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今少君必尸解者也。”又称费长房、李意期“皆尸解者也”。南北朝至隋唐亦流行尸解之说。《无上秘要》卷八十七所引《洞真藏景录形神经》《洞章琼文帝章经》《洞真太上隐书经》《洞真八素真经》《真迹经》等,即出于南北朝,书中多论尸解术。《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一《万振传》称万振“龙朔元年尸解于京师,数日启棺,惟有一剑一杖而已。”道教发展出许多所谓“尸解之方”。《云笈七签》卷八十五《太一守尸》称:“夫解化之道,其有万途。……或坐死空谷,或立化幽岩,或髻发但存,或衣结不解,乃至水火荡炼,经千载而复生,兵杖伤残,断四肢而犹活。”同卷《太极真人遗带散》称“凡夕解者,皆寄一物而后去,或刀,或剑,或竹,或杖,及水火兵刃之解。”据《无上秘要》卷八十七和《云笈七签》卷八十四至八十六所载,即有尸解法十种以上,较着者有:   (一)火解。《无上秘要·尸解品》云:“以药涂火炭,则他人见形而烧死,谓之火解。”《云笈七签》卷八十五《太极真人飞仙宝剑上经叙》也称:“以录形灵丸涂火炭,则他人见形而烧死,谓之火解。”(二)水解。《道迹灵仙记》说:“段季正,隐士也,晚从司马季主学道,渡秦川溺水而死,盖水解也。”又称:“王进贤者,王衍之女也。遭石勒略……赴黄河,自誓不受辱,即投河中。时遇嵩山女仙韩西华出游,……救而度之,外示沉没,内实密济矣。”   (二)兵解。《无上秘要》卷八十七和《云笈七签》卷八十五《太极真人飞仙宝剑上经叙》皆称:“以一丸和水而饮之,抱草(一作木)而卧,则他人见已伤死于空室中,谓之兵解。”《云笈七签》卷八十五《王嘉兵解》称,陇西安阳人王嘉及二弟子为姚所杀。姚苌“先使人陇右,逢嘉将两弟子,计已千余里,正是诛嘉日也。嘉使书与苌,苌令发嘉及二弟子棺,并无尸,各有竹杖一枝”。   (三)杖解。《云笈七签》卷八十四引《赤书玉诀》云:   “当取灵山阳向之竹,令长七尺有节,作神杖,使上下通直,甘竹乃佳。书黑帝符着下第二节中,白帝符第三节中,次黄帝符第四节中,次赤帝符第五节中,次青帝符第六节中。空上一节以通天,空下一节以立地。蜡封上节,穿中印以元始之章,又蜡封下节,穿中而印以五帝之章。绛文作韬,长短大小足容杖。卧息坐起常以自随……当叩齿三十六通,思五帝直符吏各一人,衣随方色,有五色之光流焕杖上,五帝玉女各一人合共卫杖左右。微祝曰:‘太阳之山,元始上精;开天张地,甘竹通灵。……’毕,引五方气各五咽,合二十五咽,止。行此道九年,精谨不慢,神真见形,杖则载人空行。若欲尸解,杖则代形,倏歘之间,已成真人。”此即所谓“尸解神杖法”。   另外尚有太清尸解法、太一守尸法、太极化遁法、鲍靓尸解法、太阴炼形、水火荡炼尸形、阴阳六甲炼形质法等,名目繁多。尸解术是早期道教信奉的成仙术,多遭世人非议,王充《论衡·道虚篇》即称之为“虚妄”之术。一些道士也在逐渐修改看法,隋唐道士已视之为成仙之下品,金元全真道更在基本否定肉体成仙的基础上,加以彻底摈弃。
  雷法   道教声称可以呼召风雷,伏魔降妖,祈晴雨、止涝旱的一种方术。该法将内丹与符篆咒术融为一体,既讲存思、存神、内丹修炼,又讲祈禳斋醮、符篆咒法,是道教诸方术的融合体。雷法道士根据天人感应的思想,不仅设想出人的精神可以感通天地,影响自然,而且还进一步设想可以主宰天地、创造自然。《道法会元》卷一《法序》说:“了一心而通万法,则万法无不具于一心,返万法而照一心,则一心无不定于万法。”认为只要行法者有很深的内炼工夫,就可随心所欲地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并可以自己的先天元气变现出雷神将吏来。平日工夫纯熟,至此自然而神,不知其所以神。”雷法道士所作的一切法术,有求风、云、雷、雨、晴等术的记载,如《起西北方风诀》《起云诀》《起雷诀》《祈雨诀》《祈晴诀》等。其《祈雨诀》云:“先存神,运祖气归肝宫,九周,令木气盛,运行至绛宫,生心火,三周,令火旺盛。先教阳极,庶几阴生也。然后以此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七周,要令水旺。以此水克火,五周,克得火都消灭尽浑,无一些火气。五行之气都化水,归黄庭,升上风池,透出两耳,则为风;升上山岳,透出神庐,则为云;以雷局作用,升上顶门,吸喝出,则为雷;升上泥丸,入华池,运神水喷噀,则为雨;升上绛宫,闪目出,则为电。五事都只从黄庭一个作用中化出来。”在雷法道士们眼里,风云雷电晴雨等自然现象,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存思气功制造出来。呼风唤雨、翻江倒海,似乎都在指顾之间。
  咒术   咒术是道教应用咒语祈请神明、诅咒鬼蜮的一种方术。咒语导源于巫觋。《尚书·无逸》有“厥口诅祝”,《正义》曰:“以言告神谓之祝,请神加殃谓之诅。”其书面形式,最初发现于东汉墓葬中,与符篆连为一纸,表明在东汉时符篆与咒语已经合并使用。道士作法时,符咒并用一直成为定制,创制了各式各样用于各种场合的咒语。它们散见于众多的符篆、道法书中,又有一些咒语专书加以结集。如《太上三洞神咒》十二卷,即收有长短咒语七百三十六首,数量是很多的。   道教咒语与符篆一样,使用十分广泛。有用于治病者,加《咒枣治病咒》《咒水治咽喉咒》《治寒病咒》等。有用于内丹修炼者,如《净口咒》《净身咒》《净天地咒》《安魂定魄咒》《坐炼咒》等。有用于驱逐邪祟者,如《六合咒》《役遣咒》《禳童稚多灾符咒》等。有用于雷法者,如《起风咒》《起云咒》《起雨咒》《起雷咒》等。就其语言内容而言,有向天神或大神祈求者,大多为陈述心愿、颂扬威德之词;有向一般神灵进行呼召役遣者,大多为命令之语;有向鬼蜮进行诅咒、呵责者,大多为斥责,威吓之词。其语言形式,大多为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组成的韵语(以四言为最多),少数为长短不齐的无韵语,还有一些夹有梵文译音或纯为梵文译音的咒语,如“唎吽啰吒”等。咒语的文末,一般都以“急急如律令”作结。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说:“急急如律令,汉之公移常语,犹今云符到奉行。张天师,汉人,故承用之,而道家遂得祖述”。兹举道书所载数例,以见一斑:《天蓬敕咒》:天蓬天蓬,万神之宗。威严大道,游行太空。坐南斗内,立北斗中。紫微大帅,天皇赐功。……金阙玉房,大有神功。怒动天地,日月失光。气吞五岳,倾摧四方。顺吾咒者,速来伏降。违吾咒者,倾死灭亡。急急如律令。《致雨咒》:五帝五龙,降光行风。五湖四海,水最朝宗。道士念咒,有出声的念,有不出声的默念(称心咒、密咒)。念咒时,常配合掐诀。所谓掐诀,即将手指的指根、指节、指头、指甲背等处,分别与天干、地支、五行、七政、八卦、二十八宿相配,按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作各种手势,即成各种诀。
  符篆   符篆通常表现为符号、图形,指记录于诸符间的天神名讳秘文,一般书写于黄色纸、帛上。符篆是天神的文字,是传达天神意旨的符信,用它可以召神劾鬼,降妖镇魔,治病除灾。   符篆术导源于巫觋,始见于东汉。早期道教承袭此术,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就是以造作符书和以符水为人治病来吸引信徒创建组织的。唐末宋初,天师道和上清、灵宝派分别以龙虎山、茅山、阁皂山为活动中心,形成着名的“三山符篆”。南宋金元之际,更在“三山符篆”基础上,分衍出神霄、清微等众多符篆派。可以说,宋元以前,符篆道法是道教的主流。金元之际,全真道内丹兴起,但擅长符篆之正一道仍在南方与之鼎足而立。直至明清,重符篆的正一道和主内丹的全真道一直分统着道教,史实与道教的历史相始终。作者在造作这些字时,或许曾赋予它们以某种意义,但现已难于知晓,难于认识,无非是让人产生神秘感而崇信其术而已。   云篆:据说是天神显现的天书,主要见于《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其卷五称“真文”,卷九称“天文”,卷十称“灵文”,每个云篆之下或旁皆注楷字。如卷五“东方真文”有:卷九“禹余天玉律天文一百六十一字”有:《道法会元》卷七十三至七十四所载之“天书雷篆”(数百字)亦属此类。《三洞神符记·太上敷落五篇》亦为云篆,但形体更为复杂。   灵符、宝符:由更为繁复的圈点线条构成的图形。这是数量最多、使用最广的一种符篆。其中除屈曲笔画外,又常夹有一些汉字,如日、月、星、敕令等字样。   符图:由天神形象与符文结为一体的符篆。这类符篆也很多,在古墓葬发掘中,亦曾发现过这类符篆。   道教十分重视符篆的书写方法,认为:“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主要强调两点:一是心诚。符者,阴阳符合也,唯天下至诚者能用之,诚苟不至,自然不灵矣。故曰,以我之精合天地万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万物之神。精精相附,神神相依,所以假尺寸之纸号召鬼神,鬼神不得不对。”二是运气书符。即要求书符者平时有内炼工夫,书符时发放精气于笔端,使符篆上附着气功家的精气。《云笈七签》卷七《符字》说:“以道之精气,布之简墨,会物之精气。”宋元以后诸符篆派更加重视这原则,认为:“符朱墨耳,岂能自灵;其所以灵者,我之真气也。直认符篆只是形式,起作用的是附着其上的精气。   道教符篆使用十分广泛。有用于为人治病者:或丹书符篆于纸,烧化后溶于水中,让病人饮下;或将符篆缄封,令病人佩带。有用于驱鬼镇邪者:或佩带身上,或贴于寝门上。有用于救灾止害者:或将符篆投河堤溃决处以止水患,或书符召将以解除旱灾等。至于道士作斋醮法事,更离不开符篆,或书符于章表,上奏天神;或用符召将请神,令其杀鬼;或用符关照冥府,炼度亡魂。整个坛场内外,张贴、悬挂各式符篆。   符篆术的思想基础是鬼神信仰,称其有召神劾鬼、镇魔降妖之功效者,自不可信,而用以治病偶尔称有“小验”者,也并非其驱逐了致病之“鬼”,可能别有原因。据推测,某些病本轻微的患者,因相信符篆,饮符水后,造成一种鬼已驱去、病已脱身的心理态势。这类似于医学上的心理疗法,起作用的不是符篆本身,而是符篆所引发的积极心理状态,促使人体调动防御机制克服了疾病。另一种可能是气功的作用。
五周年全新玩法等您来战! 缤纷活动海量福利!一切装备100%靠打,非RMB首选网游!
山派人物: ===== 温道乙:茅山派掌门,人称“茅山居士”。 穆朗清:温道乙嫡传弟子,陪师父隐居于茅山华阳洞中。 茅山派武**术: ======= 三清剑法:茅山派防身剑法,主要用于配合施法。
特殊功能: 〔三清化符〕:借三清剑术的法力来施展符术。 『止风符』〔perform zhifeng〕:消除祭风符。 『退云符』〔perform tuiyun〕:消除祭云符。 『收火符』〔perform shouhuo〕:消除祭火符。 『惊鬼符』〔perform jinggui〕:专用于降妖镇鬼。
谷衣心法: 谷衣心法是一门道家的内功,人食五谷,因此肉身皆带有五谷秽气, 谷衣心法能够将体内五谷秽气排除於外,以修练「谷衣」——一种护体之 气,人类所修练者称为谷衣,神仙所修练者称为「丹衣」,妖魔所修练者 称为「血衣」、「土衣」等等,谷衣心法的修练共分十层,至第五层称为 「小成」,左眼眼珠会变成金色,至第十层称为「大成」,两眼眼珠皆呈 金色。 谷衣心法的特殊功能: 『灵神诀』〔concentrate〕:将内力转化为法力。
□ 茅山道术 茅山派的法术以治鬼除魔为主,大多是攻击法术,以及一些符咒法, 只有灵性很高的人才适合修炼。 指令格式:cast &法术名& on &目标& 茅山道术的特殊招式: 『紫幽之箭』〔drainerbolt〕:射出一道紫色光气攻 击敌人,若是成功,还会从敌人身上吸取若干精力。 『青冥之箭』〔netherbolt〕:射出一道青色光气攻击 敌人,这个法术是幽冥三箭中杀伤力较高的一个,随著法力成长而增加的 威力也较明显。 『苍灵之箭』〔feeblebolt〕:射出一道白色光气攻击 敌人,使敌人产生昏眩的伤害,苍灵之箭有许多奇特的效用,只有道行高 深的法师能体会。 『天罡伏魔咒』〔thunder-bolt〕:以伏魔降妖为主 的咒法。对来自魔界与阴界的生物具有毁灭性的杀伤力。 『天兵召唤』〔invocation〕:从天界召唤一位身穿金 甲的天兵战士下凡护法,效果会一直持续到战斗结束。 『阴阳眼』〔astral-vision〕:使施法者能够看见 阴界的鬼魂类生物,持续时间视法术的熟练度而定。 『驱尸咒』〔animate〕:驱动的尸体变为僵尸,僵尸以驱 动者的灵力为食。 『天王咒』〔tianwang〕:召唤托塔李天王用镇妖塔降魔, 被施法者将被暂时封于镇妖塔中。 『五雷咒』〔thunder〕:召唤上天雷神施法,可对敌人造 成五雷轰顶的伤害。 『三昧真火』〔zhenhuo〕:施法者会喷出三昧真火烧伤敌人, 威力很大,只有茅山道士才能施用。
□ 茅山符术: 茅山派的符术和道术一样,以治鬼除魔为主,大多是攻击型符法, 需要灵性很高。 用法:先以scribe指令画符,再用burn指令施符。 茅山符术的特殊招式: 『阴界传送符』〔earth-warp〕:把施符者送到阴界。 用burn指令施符。到了阴界如何回来,请施符者自己想办法。 『天通眼符』〔far-vision〕:施符者可以看到别的玩 家或生物。先用write指令把你想看的玩家或生物的名字写在符上, 再用burn指令施符。 『僵尸追魂符』〔haunt〕:驱动僵尸去杀人。先用write 指令把你想杀的人的名字写在符上,再用attach指令把符贴在僵尸 身上。 『天师符』〔save-me〕:救命之符,若是成功,施符者召 唤到的天兵或鬼卒将挡住敌人的攻击,施符者此时可以休息或逃跑。 『跟踪符』〔find〕:将该符贴(attach)在某人身上, 便可追踪其行迹。 『休战符』〔peace〕:此符一旦施法成功,将停止所有敌人 对自己的攻击。 『降雨符』〔rain〕:天降大雨或冰雹攻击敌人,有时会将敌 人冻住。需要高深的茅山符术。 『驾云符』〔cloud〕:让施符者驾起云朵飞行,可以飞到各 主要城镇和山头。用hop指令施符。 天师正道: 这是道家的主要学问,大多数茅山派的武**术都需要以此为基 础,如果天师正道的修行不够就强自修练道家武功及法术,很容易走火入 魔或坠入魔道。
□ 炼丹术 □ 炼妖壶 茅山派镇山法宝,专用于收妖降妖。只有炼丹术很高的人才可以控制 炼妖壶,并炼出高等的妖物。 特殊指令:念咒(nian zhou)只有茅山弟子念的“无量咒”才可以驱动炼妖。 查妖(chayao):可查看自己炼妖壶中的妖物情况。 收妖(shouyao):合理使用炼妖壶可将妖物收入壶中。 炼妖(lianyao):连续放入两个妖物可炼出一个新的妖怪。 放妖(fangyao):将炼妖壶中的某个妖物放出来保护自己。 助妖(zhuyao):将自身心神输给指定的妖物助其增长法力和经验。
【截教】 **************截教概述*******************
碧游宫 教主:通天教主 镇教法宝:诛仙四剑 二代弟子:多宝道人,无当圣母,金灵圣母,龟灵圣母,赵公明,三霄,羽翼仙,乌云仙,金光仙,灵牙仙,虬首仙,长耳定光仙,毗卢仙,十天君 三霄:云宵,碧霄,琼霄 十天君:秦完,赵江,董全,袁角,金光圣母,孙良,白礼,姚宾,王奕,张绍 三代弟子:闻仲,火灵圣母
阐教与截教之争是贯穿商周战争全过程的主线,而所谓的阐教与截教这两大教派恰恰是作者的杜撰。 明嘉靖时,明世宗曾赐给他所宠信的道人龙虎山上清宫道士邵元节“阐教辅国”的玉印。可能是因为这一事件在当时影响太大了,所以《封神演义》的作者沿用了“阐教”这一名称。“阐”有阐发、阐明之意。《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韩康伯注:“阐,明也。” 阐教跟截教大抵相当于我们某个时期划分出的右派跟左派。我们知道,当时的政策是有出身论不唯出身论。但阐教的教主元始天尊认为根红苗正才能干革命,手下的玉虚十二上仙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所谓贵精而不贵多。相反,截教通天教主则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先进理念,摒弃狭隘的人本位思想,很是收了一些旁门的徒弟,所谓披毛带角,湿生卵化之辈。 这样一来矛盾就出来了。我们知道阐是阐化,也即“立”,截是截取。也即“破”,先天矛盾跟后天矛盾不断的积累积累,最后有一天爆发出来是很正常的。
**************截教主要人物****************
教主--通天教主
四大弟子:
多宝道人:(就是火灵圣母的师父)通天教主门下截教大弟子,后被老子拿下,被老子带出函谷关,化胡为佛。教主级以下人物综合实力第一人。
金灵圣母:在万仙阵中被玉虚门下文殊,普贤,慈航跟燃灯道人四大高手的围攻和夹击。如果不是超级高手,也不需要四大绝顶高手联合攻击了。
无当圣母:在万仙阵那么恶劣的环境下从容逃脱,不知所终。她是四大弟子中唯一幸存下来的一个,最后一个截教精英.在那里能逃得掉那就是最大的本事了。
龟灵圣母:通天教主四弟子,和广成子争斗时候,一念之仁没有先出法宝,被广成子占了个大便宜用翻天印打回原形,但是硬接翻天印居然不伤不死。
赵公明:云霄三姐妹的兄长,是罗浮山隐仙,成道天皇年间的截教精英,身怀二十四颗定海神珠和缚龙索,这两样都是超级法宝,特别是二十四颗定海神珠可以提升一个级别的修为,可以用来斩三尸。赵公明一人败尽昆仑十二仙,把燃灯道人打得落荒而逃。后二十四颗定海神珠被得宝金钱得去,若保留在自己身上,也不会被陆压道人所败。
云霄三姐妹:云霄三姐妹布下九曲黄河大阵,凭借教主级别宝物混元金斗先捉二郎真君,后十二仙尽数被混元金斗所擒,在黄河阵里被削去了顶上三花,算起来这次是十二仙最大的一次劫难!非元始、老子亲自出山,阐教、西周就全军覆没了。
乌云仙:通天教主门下,金鳌化身,轻松击败过广成子、赤精子,实力不在赵公明、云霄三姐妹之下,最后被西方教圣人准提道人制服。
孔宣:商朝第一牛人,单挑之王,天皇成道的孔雀妖圣,五色神光落尽万物,燃灯陆压也非对手,教主以下一概无视。最终为准提所收服。为教主级别下数一数二的人物。
毗卢仙:通天教主门下,被西方教主收复。
金箍仙:通天教主门下。
长耳定光仙:通天教主门下,截教最大的叛徒,偷走了通天最后争斗的最重要的秘密武器六魂幡。后入了西方教,成为了定光欢喜佛。
十天君之秦完:天绝阵阵主。天绝为十绝阵头阵.秦完用此阵杀玉虚宫邓华.后被文殊广法天尊破阵,死于阵内。
十天君之赵江:地烈阵阵主.地烈为十绝阵第二阵.赵江用此阵杀阐教韩毒龙.后被俱留孙用捆仙绳擒拿,被吊在西歧芦蓬上,后为子牙所杀。
十天君之董全:风吼阵阵主.风吼为十绝阵第三阵.董全用此阵杀西歧方弼.后被慈航用定风珠定住阵内狂风.阵破,死于慈航净瓶内。
十天君之袁角:寒冰阵阵主.寒冰为十绝阵第四阵.袁角用此阵杀阐教薛恶虎.后被普贤真人破阵,死于吴钩剑下。
十天君之金光圣母:金光阵阵主.金光为十绝阵第五阵.金光圣母用此阵杀玉虚宫萧臻.后被广成子穿八卦仙衣,使翻天印打碎镜子.阵破,死于翻天印下。
十天君之孙良:化血阵阵主.化血为十绝阵第六阵.孙良用此阵杀散人乔坤.后被太乙真人所破,死于九龙神火罩内。
十天君之柏礼:烈焰阵阵主.烈焰为十绝阵第七阵。柏礼此阵中被陆压所破,为十绝阵中两个没有西歧一方人死去的阵之一(另一个为红砂阵).柏礼本人死于陆压斩仙飞刀之下。
十天君之姚宾:落魂阵阵主,落魂为十绝阵第八阵.姚宾曾用草人道术拜去姜子牙二魂六魄。其后更是两次击败阐教赤精子,得到太极图。在昆仑十二仙破十绝阵时杀死方相.后被赤精子破阵,死于阵内。
十天君之王奕:红水阵阵主。红水为十绝阵第九阵。王奕用此阵杀散人曹宝,后被清虚道德真君破阵,死于五火七禽扇下。
十天君之张绍:红沙阵阵主。红沙为十绝阵最后一阵。张绍用此阵困住武王,哪吒和雷震子百日之久玉。后被南极仙翁破阵,又遭白鹤童子祭起玉如意打落在阵内。最后死于白鹤童子剑下。
十天君都为截教真仙,曾经摆下十绝大阵讨伐西歧,虽然最终这些大阵均为玉虚宫门下与陆压道人联合所破,但他们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后全部封为雷部天君,金光圣母就是俗说的电母。
火灵圣母:多宝道人弟子,法宝金霞观,用于隐身,训练的三千火灵兵战斗力凶悍,适合群战,击败过龙吉公主等西周名将,后为广成子所杀。
虬首仙、金光仙、灵牙仙:通天教主门下,狮、吼、象化身,实力强悍,后为恢复实力的文殊、普贤、慈航等三大士打败,收为坐骑。
石矶娘娘:截教门人,先是徒弟被哪吒杀死,后又被护短的太乙真人烧死,冤。
罗宣:截教门人,封神后的火德星君,三头六臂,法宝众多,总体实力高强,但可惜碰上善于用水作战的克星龙吉公主,天生相克,无可奈何。
闻仲 :商朝太师,金灵圣母门下,商朝托孤大臣,拥有法宝雌雄金鞭,在截教和商朝威望非常高,能征尚战。对商朝异常忠心,哪里有叛乱就赶去哪里平乱,连纣王这等暴君也非常害怕他。后在绝龙岭死于云中子通天神火阵内。被封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
吕岳:截教门下,瘟部正神,心狠手辣法力也较强,也能三头六臂作战,因最后被杨任所杀,其实是遇到克星杨任了,如果是别人就没有那么容易挂了。
余元:余化的师傅,金灵圣母门下,拥有金刚不坏之身,但却是封神里最没脑的代表,被惧留孙两次以同样手段擒拿,通天教主赐下超级法宝穿心锁也救不了他的命。
马元 :截教门下,绝技:神手爪,爱吃人心,后被文殊拿下,被圣人准提收去西方。
法戒:截教弟子,实力较强,靠妖幡生擒雷震子,封神榜上无名字,被郑伦以白光生擒。
魔家四将:佳梦关总兵
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魔礼寿:法宝分别为剑、琵琶、伞、紫金花狐貂。后一齐丧身黄天化钉下。 封神为四大天王,即南方增长天王魔礼青、手持青锋宝剑,以“锋”谐音“风”;西方广目天王魔礼红,手持碧玉琵琶,以琵琶之义谐“调”;北方多闻天王魔礼海,手持混元珠伞,以伞之义谐“雨”;东方持国天王魔礼寿,手持紫金花狐貂,司“顺”,连起来就是“风调雨顺”。
菡芝仙、彩云仙子: 截教门人,法宝:风袋、戮目珠,云霄三姐妹之友,法力一般。
周信、李奇、朱天麟、杨文辉:吕岳门人,行瘟使者,法宝法力一般,但是打败过金吒、木吒、雷震子与龙须虎。
余化 :截教门下,人称七首将军,拥有法宝化血刀,连伤哪吒和雷震子,实力一般,法宝比较邪。
九龙岛四圣:闻仲请来帮助张桂芳的四个炼气士。 老大王魔,老二杨森,老三高友乾,老四李兴霸,法宝法力一般。最后负于哪吒三兄弟。封神为灵霄殿四将。
洪锦 :三山关总兵,截教门下弟子,精通旗门遁等寻常道术,但是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魅力强,竟然娶得瑶池仙子为妻。看来人不是吹出来的,这凭这点就为他增色不少。做神仙也需要智慧,口才和运气。如果人又长得帅一点呢,运气好说不定还可以得到仙子的青睐。
山海经怪物列表(东方神界资料) 清学者华沅曾说道:“《山海经》作于禹经,述于周秦,其学行于汉,明于晋。” 其实此书是汉晋时人伪造的地理著作,有十八卷,记各处山川海河、奇事异俗,想象力极其丰富,既是道家著作,又被工人为优秀的散文作品。其中很多上古地形、神人物等,至今仍有许多争议。与现在的多处吻合, 是不是能证明上古曾有过高度文明?然而这种文明到底是怎么消失的呢? 《山海经》怪物、神兽名称、简介一览表: 注:“囗”指写不出来的字
南山经卷一:
1。 狌々:兽,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食之善走 2。 鹿蜀:兽,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佩之宜子孙 3。 旋龟:兽,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 4。 鲑:鱼,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冬死而复生,食之无肿疾 5。 类:兽,其状如狸而有髦,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6。 犭尃訑:兽,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佩之不畏 7。 尚付:鸟,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食之无 8。 九尾狐:兽,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比较熟悉的怪物) 9。 灌灌:鸟,其状如鸠,其音若呵,佩之不惑。 10。赤鱬:鱼,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鸯鸳,食之不疥 11。狸力:兽,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见则其县多土功 12。鴸鸟:鸟,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土 13。长右:兽,其状如禺而四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比较熟悉的怪物) 14。猾囗:兽,其状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蛰,其音如斫木,见则县有大繇 15。彘:兽,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是食人 16。患:兽,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 17。蛊雕:兽,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比较熟悉的怪物) 18。瞿如:鸟,其状如而白首,三足、人面,其鸣自号也(比较熟悉的怪物) 19。虎蛟:鱼,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20。凤凰:鸟,其状如鸡,五采而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比较熟悉的怪物) 21。鲭鱼:鱼,其状如鲋而彘毛,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 22。颙:鸟,其状职枭,人而四目而有耳,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
南山三次经过依次所见之神:鸟首龙身、龙首鸟身、人面龙身
西山经卷二
1。[左羊右咸]羊:兽,其状如羊而马尾,其脂可以已腊 2。 虫渠:鸟,其状如山鸡,黑身赤足,可以已暴 3。 肥囗:蛇,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4。 赤鷩:鸟,可以御火 5。 葱聋:兽,其状如羊而赤鬣(比较熟悉的怪物) 6。 鴖:鸟,其状如翠而赤喙,可以御火 7。 鳢鱼: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 8。 肥遗:鸟,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食之已疠 9。 豪彘:兽,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而黑端 10。嚣:兽,其状如禺而长臂,善投 11。橐[上非下巴]:鸟,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冬见夏蛰,服之不畏雷 12。溪边:兽,其状如狗,席其皮者不蛊 13。栎:鸟,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食之已瘿 14。犭婴如:兽,其状如鹿而白尾,马足人手而四角 15。数斯:鸟,其状如鸱而人足,名曰数斯,食之已瘿 16。[上敏下牛]:兽,其状如牛,而苍黑大目 17。鹦鹉:鸟,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比较熟悉的怪物) 18。鸓:鸟,其状如鹊,赤黑而两四足,可以御火 19。鸾鸟:鸟,其状如翟而五采文,见则天下安宁 20。朱厌:兽,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见则大兵 21。白豪: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兽 22。多罗罗:鸟,是食人(比较熟悉的怪物) 23。蛮蛮:兽,其状鼠身而鳖首,其音如吠犬,其状如凫,而一翼一日,相得乃飞,见则天下大水(比较熟悉的怪物)
2 山海经怪物一览 24。钦丕:鸟,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墨文曰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 25。鼓:神,兽后变鸟,其状如人面而龙身,亦化为鵕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即其邑大旱 26。文鳐鱼:鱼,状如鲤里,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 27。招司:神,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 28。天神一:神,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 29。陆吾:神,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比较熟悉的怪物) 30。土蝼:兽,其状如羊而四角,是食人 31。钦原:鸟,其状如蜂,大如鸳鸯,蠚鸟兽则死,蠚木则枯 32。鹑鸟:鸟,是司帝之百服 33。[左鱼右骨]鱼:鱼,其状如蛇而四足,是食鱼 34。天神二:其神状如人而豹尾 35。西王母:神,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比较熟悉的) 36。狡:兽,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 37。胜遇:鸟,其状如翟而赤,其音如录,见则其国大水 38。白帝少昊:神(比较熟悉的) 39。狰:兽,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比较熟悉的怪物) 40。毕方:鸟,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譌火(比较熟悉的怪物) 41。天狗:兽其状如狸而白首,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比较熟悉的怪物) 42。彳敖彳因:兽,其状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是食有 43。鸱:鸟,一首而三身,其状如乐 44。耆童:神,其音常如钟磬 45。帝江:神,基状如黄囊,赤如丹水,六足四翼,浑敦无而目,是识歌舞 46。红光:神 47。讠雚:兽,其状如狸,一目而三尾,其音如{大集}百声,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 48。鵸余:鸟,其状如乌,五采而赤文,三首六尾而善笑,服之使人不厌,是自为牝牡,食之不疽,又可以御凶 49。当扈:鸟,其状如雉,以其髯飞,食之不眴目(比较熟悉的怪物) 50。白狼、白虎、白鹿:兽 51。白雉、白翟、鸮:鸟 52。光鬼:神,其状人面兽身,一足一手,其音如钦 53。冉遗之鱼: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观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 54。驳:兽,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是食虎豹,可以御兵 55。穷奇:兽,其状如牛,猬毛,音如獆狗,是食人(比较熟悉的怪物) 56。嬴鱼: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比较熟悉的怪物) 57。鳋鱼:鱼,其状如囗鱼,动则其邑有大兵 58。[上如下鱼]魮之鱼:鱼,其状如覆铫,鸟首而鱼翼,音如磬石之声,是生珠玉 59。孰湖:兽,其状马身而鸟翼,入面蛇尾,是好举人 60。囗:鸟,其状如鸮而人面,蜼身犬尾,其名自号也,见则其邑大旱
经过西山之见神, 人面马身(十神),人面牛身(七神)、人面龙身、羊身人面
北山经卷三
1。 滑鱼:鱼,其状如鱓,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 2。 水马:兽,其状如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3。 雚疏:兽,其状如马,一角有错,可以辟火 4。 囗鱼:鱼,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 5。 何罗之鱼: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 6。 孟槐:兽,其状如貆而赤毫,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7。 习々之鱼:鱼,其状如鹊而十翼,鳞皆在羽端,其音如鹊,可以御火,食之不瘅 8。 [左鹿右霝]羊:兽 9。 蕃:鸟 10。橐驼:兽 11。窝:鸟,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12。耳鼠:兽,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獆犬,以其尾飞,食之不采,又可以御百毒 13。孟极:兽,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是善伏,其鸣自呼 14。幽鴳:兽,其状如禺而文身,善笑,见人则卧,其鸣自呼
3 山海经怪物一览 15。足訾:兽,其状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马虒,见人则呼,其鸣自呼 16。:鸟,群居而朋飞,其毛如雌雉,其鸣自呼,食之已风 17。诸犍:兽,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善吒,行则衔其尾 18。白鵺:鸟,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 19。那父:兽,其状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詨 20。竦斯:鸟,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见人则跃,其鸣自呼也 21。旄牛:兽,基状如牛,而四节生毛 22。长蛇: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比较熟悉的怪物) 23。柝鸠、尸鸠:鸟 24。赤鲑:鱼 25。窥窳:兽,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26。市々之鱼:鱼,食之杀人 27。巢鱼:鱼,其状如鲤而鸡足,食之已疣 28。山魈:兽,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比较熟悉的怪物) 29。诸怀:兽,其状如牛,而四角、人、耳、彘耳,基音如鸣雁,是食人 30。鮨鱼:鱼,鱼身而犬首,其音如婴儿,食之已狂 31。肥遗:与某种鸟同名,这次是蛇,一首两身,见则其国大旱 32。狕:兽,其状如豹而文首, 33。闾麋:兽 34。鮆鱼:鱼,其状如囗而赤麟,其音如叱,食之不骄 35。孛马:兽,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好象独角兽) 36。狍鸮:兽,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37。独囗:兽,其状如虎,而白身犬首,马尾彘鬣 38。[左冒右鸟]:鸟,其状如乌,人面,宵飞而昼伏,食之已曷 39。居暨:兽,其状如囗而赤毛,其音如豚 40。嚣:与某种兽同名,这次是鸟,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 41。[左马右军]:兽,其状如囗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善还,其名自詨 42。囗:鸟,其状台鹊,白身、赤尾、六足,是善惊,其鸣自詨 43。人鱼:鱼,其状如[左鱼右帝]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比较熟悉的怪物) 44。天马:兽,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鸣自詨(比较熟悉的怪物) 45。鶌鶋:其状如乌,首白而身青、足黄,其名自詨,食之不饥,可以已寓 46。飞鼠:兽,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比较熟悉的怪物) 47。领胡:兽,其状如牛而尾,其颈囗,其状如句瞿,其鸣自詨,食之已狂 48。象蛇:鸟,其状如赤雉,而五采以文,是自为牝牡,其名自詨(比较熟悉的怪物) 49。臽父之鱼:鱼,其状如鲋鱼,鱼首而彘身,食之已呕 50。酸与:鸟,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六足,其鸣自詨,见则其邑有恐 51。鸪[左上羽左下白右鸟]:鸟,其状如乌而白文,食之不灂 52。黄鸟:鸟,其状如枭白首,其鸣自詨,食之不妒 53。精卫:鸟,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比较熟悉的怪物) 54。东々:兽,其状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后,其鸣自詨 55。橐囗:兽 56。鹠:鸟 57。师鱼:鱼,食之杀人 58。獂:兽,其状如牛而三足,其鸣自詨 59。罴:兽,其状如麋,其川在尾上 60。蒲夷之鱼:鱼 61。朋蛇: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见则其邑大旱
三次经过北山依次所见之神:人面蛇身、马身人面(二十神)、彘身人面(十四神)、彘身而八足蛇尾(十神)
东山经卷四
1。 鳙鳙之鱼:鱼,其状如梨牛,其音如彘鸣 2。 从从:兽,其状如犬,六足,其鸣自詨 3。 (此虫)鼠:其状如鸡而鼠毛,见则其邑大旱 4。 箴鱼:鱼,其状如囗,其喙如箴,食之无疫疾 5。 鳡鱼:鱼 6。 &予予&之鱼:鱼 7。 无名兽:兽,其状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见则天下大水 8。 [左虫右庸]:鱼,其状如黄蛇,鱼翼,出入有光,见则其邑大旱 9。 狪々:兽,其状如豚而有珠,其鸣自詨 10。軨々:兽,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钦,其鸣自詨,见则天下大水
洞天福地资料篇 洞天福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为主景,或兼有山水。认为此中有神仙主治,乃众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炼或登山请乞,则可得道成仙。分而言之,“洞天”意谓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贯通诸山。东晋《道迹经》云:“五岳及名山皆有洞室。”所列十大山洞名与十大洞天一一对应。《真诰·稽神枢》谓句曲山(茅山),“洞虚内观,内有灵府,……清虚之东窗,林屋之隔沓,……真洞仙馆也”。陶弘景注云:
“清虚是王屋洞天名,言华阳与比,并相贯通也。”二书皆言句曲山又名为句金之坛,“以洞天内有金坛百丈,因以致名”,即以“洞天”指谓山洞。“福地”则意谓得福之地,即认为居此地可受福度世,修成地仙。《道迹经》云,句曲山(又为地肺山,七十二福地之一)“居月弗地,必度世,见太平”。多为山洞泉源,与风水观念不无关系。道书所列福地,多为地仙、真人所主宰,是次于洞天一级的仙境。
“洞天福地”的观念大约形成于东晋以前,编集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真诰》均已提到有“十大洞天”、“地中洞天三十六所”,《道迹经》还称引道书《福地志》和《孔丘福地》。战国以来盛传“三神山”说和“昆仑山”说,但三神山是海中仙境,昆仑山则远在西方。道教形成以后,随着道士入山隐居、合药、修炼和求乞成仙,群山壮丽的景色,奇峭的峰峦,幽奥的洞壑,从洞中涌出的溪流,和山中变化的万千气象,都足以引起共鸣并激发他们的幻想,加之原有的种种传说,从而逐渐形成大地名山之间有洞天福地的观念。早期道经如《抱朴子内篇》《真诰》等都讲到,欲求神仙,须登山请乞、入山居住或合药。葛洪按引仙经,其中提到华山、泰山、霍山、恒山、嵩山、少室山、长山、太白山、终南山、女儿山、地肺山、王屋山、抱犊山、安丘山、潜山、青城山、峨眉山、緌山、云台山、罗浮山、阳驾山、黄金山、鳖祖山、大小天台山、四望山、盖竹山、括苍山等二十余座,并谓:“此皆是正神在其山中,其中或有地仙之人。上皆生芝草,可以避大兵大难,不但于中以合药也,”而其中不少就被道教认为是洞天福地。
按照道教观点,天、地、水乃至于人皆一气所分;仙境也是“结气所成”,它们相互感通,构成纵横交织的立体网络;
但因气质清浊之异,而上下有别。故《天地宫府图序》称:
“道本虚无,因恍惚而有物;气元冲始,乘运化而分形。精象玄著,列宫阙于清景;幽质潜凝,开洞府于名山。……诚志攸勤,则神仙应而可接;修炼克著,则龙鹤升而有期。至于天洞区畛,高卑乃异;真灵班级,上下不同。”《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序》亦云:“乾坤既辟,清浊肇分,融为江河,结为山岳,或上配辰宿,或下藏洞天。皆大圣上真主宰其事,则有灵宫閟府,玉宇金台。或结气所成,凝云虚构;或瑶池翠沼,注于四隅;或珠树琼林,疏于其上。神凤飞虬之所产,天驎泽马之所栖。或日驭所经,或星缠所属;含藏风雨,蕴蓄云雷,为天地之关枢,为阴阳之机轴。”按照这一理论,不仅天上有仙境,而且地上海中皆有仙境;不仅地上海中有仙山,而且天上亦有仙山。天上仙山乃真气所化,又下应人身宫府。
洞天福地就是地上的仙山,它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构成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除此之外,道教徒还崇拜五镇海渎、三十六靖庐、二十四治等,中国五岳则包括在洞天之内。
洞天福地多系实指。历代道士多往其间建宫立观,精勤修行,留下不少人文景观、历史文物和神话传说。
《天地宫府图》云:“十大洞天者,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东晋道经《道迹经》(编集东晋上清派“仙人本业”,实为《真诰》别本)胪列十大山洞及与此相应的十大洞天,后为唐司马承祯《上清天地宫府图经》和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等道书所据。它们是:
第一,王屋山洞,号“小有清虚天”。在王屋县(今山西垣曲、阳城和河南济源等县之间);
第二,委羽山洞,号“大有空明天”(“空”,一作“虚”)。在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三,西城山洞,号“太玄总真天”。未详所在,陶弘景《登真隐诀》疑在终南太一山,杜光庭云在蜀州;
第四,西玄山洞,号“三玄极真天”。亦莫知其所在。杜光庭云在金州;
第五,青城山洞,号“宝仙九室天”。在青城县(今四川都江堰市);
第六,赤城山洞,号“上玉清平山”(《天地宫府图》作“上清玉平之洞天)。在唐兴县(今浙江天台);
第七,罗浮山洞天,号“朱明耀真天”(“耀”,一作“辉”)。在博罗县(今属广东);
第八,句曲山洞,号“金坛华阳天”。在句容县(今属江苏);系上清道坛,茅山宗本山;
第九,林屋山洞,号“左神幽虚天”(《天地宫府图》作“龙神幽虚之洞天”)。在洞庭湖口,而杜光庭则称在苏州吴县(今属江苏);
第十,括苍山洞,号“成德隐玄天”。在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主峰在临海县境内)。
三十六小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是相对于十大洞天而言。《天地宫府图》云:
“三十六小洞天在诸名山之中,亦上仙所统治之处也。”《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序》引《龟山玉经》则谓,三十六洞天“别有日月星辰灵仙宫阙,主御罪福,典录死生,有高真所据,仙王所理”。三十六洞天一词,始见于东晋上清派道书。《真诰·稽神枢》云:“大天之内,有地中之洞天三十六所。”据道书所载,它们是:
第一,霍桐山洞,名“霍林洞天”。在福州长溪县(今福建霞浦县南);
第二,东岳太山洞,名“蓬玄洞天”。在兖州乾封县(今山东泰安),自汉以来认为系考校死魂鬼神处;
第三,南岳衡山洞,名“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今属湖南),《元始上真众仙记》谓赤帝祝融氏治衡霍山。又云魏夫人(魏华存)治南岳山。按安徽霍山,古名衡山,一名天柱山。《抱朴子内篇》所谓“衡霍正岳”指此。
第四,西岳华山洞,名“总仙洞天”,亦号“极真洞天”。在华州华阴县(今属陕西);
第五,北岳常山洞,名“总玄洞天”。在恒州曲阳县(今属河北),明清以后改祀于山西浑源;
第六,中岳嵩山洞,名“司马洞天”。在登封县(今属河南);
第七,峨眉山洞,名“虚陵洞天”。在嘉州峨眉县(今四川峨眉山市);
第八,庐山洞,名“洞灵真天”。在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
第九,四明山洞,名“丹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今属浙江。山实在宁波市西南);
第十,会稽山洞,名“极玄大元天”。在越州山阴县(今浙江绍兴)镜湖中,或云为蜀郡阳平山;
第十一,太白山洞,名“玄德洞天”。在京兆府长安县(实在今陕西周至、眉县、太白等县间);
第十二,西山洞,名“天柱宝极玄天”。在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
第十三,小沩山洞,名“好生玄上天”。在潭州醴陵县(今属湖南)。按小沩山洞,一作大围山;
第十四,潜山洞,名“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怀宁县(晋置,治今安徽潜山);
第十五,鬼谷山洞,名“贵玄司真天”。在信州贵溪县(今属江西),传为张陵炼丹处;
第十六,武夷山洞,名“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阳县(今福建崇安,晋属建阳县,南唐置崇安场);
第十七,玉笥山洞,名“太玄法乐天”。在吉州永新县(今属江西);
第十八,华盖山洞,名“容成大玉天”。周回四十里,在温州永嘉县(今温州市),按此与江西华盖山同名异地;
第十九,盖竹山洞,名“长耀宝光天”。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二十,都峤山洞,名“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今广西容县);
第二十一,白石山洞,名“秀乐长真天”。在郁林州(今广西郁林)南海之南,或云和州含山县(今属安徽);
第二十二,句漏山洞,名“玉阙宝圭天”。在容州北流县(今属广西),传为葛洪炼丹处;
第二十三,九疑山洞,名“朝真太虚天”。在道州延唐县(今湖南宁远);
第二十四,洞阳山洞,名“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今湖南浏阳县西北);
第二十五,幕阜山洞,名“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县(今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境处);
第二十六,大酉山洞,名“大酉华妙天”。在辰州(今湖南沅陵)西北;
第二十七,金庭山洞,名“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
第二十八,麻姑山洞,名“丹霞天”。在抚州南城县(今属江西);
第二十九,仙都山洞,名“仙都祈仙天”。在处州缙云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青田山洞,名“青田大鹤天”。在处州青田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一,钟山洞,名“朱日太生天”。在润州上元县(今江苏南京);
第三十二,良常山洞,名“良常放命洞天”在润州句容县(今属江苏),近小茅山;
第三十三,紫盖山洞,名“紫玄洞照天”。在荆州当阳县(今属湖北);
第三十四,天目山洞,名“天盖涤玄天”。在杭州余杭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五,桃源山洞,名“白马玄光天”。在玄洲武陵县(今湖南桃源);
第三十六,金华山洞,名“金华洞元天”。在婺州金华县(今属浙江)。
七十二福地
《天地宫府图》云:“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福地”一词,其出现甚早,编集东晋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引有《福地志》和《孔丘福地》。“七十二福地”一词亦见于南北朝道书,《敷斋威仪经》有“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云云,具体名目则载于唐道士司马承祯所编《天地宫府图》等书中。它们是:
第一,地肺山(即茅山),在江宁府句容县(今属江苏);
第二,盖竹山,在衢州仙都县(按唐代衢州未置仙都县),或谓与第十九洞天同址;
第三,仙磑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按唐代温州未置梁城县,疑是唐之“乐成县”,即今乐清,其境内名胜北雁荡山有白溪镇,是否,未详);
第四,东仙源,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五,西仙源,在台州黄岩县峤岭;
第六,南田山,在东海东。传说舟船可至,据《舆地纪胜》称,在浙江青田县南田,为古称七十二福地之一;
第七,玉溜山,在东海近蓬莱岛上;
第八,清屿山,在东海之西,与扶桑仙境相接;
第九,郁木洞(“洞”或作“坑”),在玉笥山(今江西永新境内)南;
第十,丹霞洞,在麻姑山(今江西南城境内)西;
第十一,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今湖南洞庭湖)中;
第十二,大若岩,在温州永嘉县(今属浙江)。传为陶弘景修《真诰》处;
第十三,焦源,在建州建阳县(今属福建)北;
第十四,灵墟,在台州唐兴县(今浙江天台)北。曾是唐道士司马承祯隐处;
第十五,沃州,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南;
第十六,天姥岑,在剡县(今浙江嵊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人语天姥”,“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指此;
第十七,若耶溪,在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南;
第十八,金庭山,在浙江嵊县东,上有金庭洞。唐裴通记云:剡中山水,金庭洞天为最。或曰别名紫微山,在庐州巢县(今属安徽);
第十九,清远山,在广州清远县(今属广东);
第二十,安山,在交州(今广东、广西)北;
第二十一,马岭山,在郴州郭内(今湖南郴县)水东;
第二十二,鹅羊山,在潭州长沙县(今属湖南);
第二十三,洞真墟,亦在潭州长沙县,一作“洞真坛”;
第二十四,青玉坛,在南岳祝融峰西;
第二十五,光天坛,在衡山西源头;
第二十六,洞灵源,在南岳衡山招仙观西;
第二十七,洞宫山,在建州关隶镇五岭(今福建政和、周宁、屏南等县间之洞宫山);
第二十八,陶山,在温州安国县(当为安固县,今浙江瑞安)。陶弘景曾隐居此处;
第二十九,三皇井,在温州横阳县(今浙江平阳);
第三十,烂柯山,在衢州信安县(今浙江衢州市);
第三十一,勒溪,在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东;
第三十二,龙虎山,在信州贵溪县(今属江西)。系正一道坛所在;
第三十三,灵山,在信州上饶县(今属江西)。一作“灵应山”,在饶州(治在今江西波阳)北;
第三十四,泉源,在罗浮山(今广东博罗境内);
第三十五,金精山,在虔州虔化县(今江西宁都);
第三十六,阁皂山,在吉州新淦县(今江西清江)。系灵宝派道坛;
第三十七,始丰山,在洪州丰城县(今属江西);
第三十八,逍遥山,在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许逊修道处;
第三十九,东白源,在洪州新吴县(今江西奉新)东;
第四十,钵池山,在楚州(今江苏淮安);
第四十一,论山,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第四十二,毛公坛,在苏州长洲县(今江苏吴县)。或云在苏州洞庭湖中包山七十二坛;
第四十三,鸡笼山,在和州历阳县(今安徽和县);
第四十四,桐柏山,在唐州桐柏县(今属河南);
第四十五,平都山,在忠州酆都县(今四川丰都);
第四十六,绿萝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北;
第四十七,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泽县(今属江西)。晋陶渊明隐居处。一说即庐山虎溪;
第四十八,彰龙山,在潭州醴陵县(今属湖南)北;
第四十九,抱福山,在连州连山县(今属广东),或云在南海交州。一作“抱犊山”,在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
第五十,大面山,在益州成都县(今属四川都江堰市);
第五十一,元晨山,在江州都昌县(今属江西);
第五十二,马蹄山,在饶州鄱阳县(今江西波阳)。一作“马迹山”,或说在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怀宁),或说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第五十三,德山(一作“地德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
第五十四,高溪蓝水山,在雍州蓝田县(今属陕西);
第五十五,蓝水,在西都蓝田县(今属陕西);
第五十六,玉峰,在西都京兆县(今陕西西安)。或作“玉峰山”,在河中府(治在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
第五十七,天柱山,在杭州于潜县(今浙江临安境);
第五十八,商谷山,在商州(治在今陕西商县)。
第五十九,张公洞,在常州宜兴县(今江苏宜兴市);
第六十,司马悔山,在台洲天台(今属浙江);
第六十一,长在山,在齐州长山县(今属山东邹平);
第六十二,中条山,在河中府虞乡县(今山西永济)。或云在河中永乐(山西芮城县永乐镇),实指一山;
第六十三,茭湖鱼澄洞,在西古姚州(治在今云南姚安)。一作“鱼湖洞”,在四明山(浙江宁波西南);
第六十四,绵竹山,在汉州绵竹县(今属四川);
第六十五,泸水,在西梁州(指《禹贡》所说梁州,今雅砻江及与金沙江汇合后一段);
第六十六,甘山,在黔南(泛指今贵州),一说在黔州(今四川彭水、黔江等县邻近贵州处);
第六十七,王晃山(一作“瑰山”),在汉州(治在今四川广汉);
第六十八,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一说在云中郡(治在今山西大同);
第六十九,云山,在邵州武刚县(今湖南武冈);
第七十,北邙山,在东都洛阳县(今河南洛阳);
第七十一,卢山,在福州连江县(今属福建);
第七十二,东海山,在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东二十五里,即云台山。
以上据唐道士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次序排列。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和李思聪《洞渊集》所说,顺序及具体名称均多与此异。兹录北宋道士李思聪所编《洞渊集》,所列宋代七十二福地名于下,聊以备考:地肺山、盖竹山、青远山、安山、石磕山、东仙源、青屿山、郁木坑、赤水山、麻姑山顶后、君山、桂源、灵墟、沃洲、天姥岑、若耶溪、金庭山、马岭山、鹅羊山、真墟、清玉坛、光天坛、洞宫、陶山、洞灵源、三皇井、烂柯山、勒溪、龙虎山、灵山、白水源、逍遥山、阁皂山、始丰山、金精山、东白源、钵池山、论山、毛公坛、鸡笼山、桐柏山、平都山、绿罗山、彰县山、抱福山、大面山、虎溪、元辰山、马迹山、地德山、蓝水、玉峰山、天目山、商谷山、张公洞、鱼湖洞、中条山、地灵墟、绵竹山、甘山、瑰山、金城山、地灵山、北邙山、武当山、女儿山、少室山、庐山、西源山、南田山、玉溜山、抱犊山
东方青龙 关于龙的传说有很多, 龙的出处也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是由印度传入的、有的说是中国星宿变成。 印度本身是在龙神的说法的,但龙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实物的——蟒蛇。 在五行学说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开始流传著有关青龙的故事 五行家们照着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色,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 东为青色,配龙,西为白色,配虎,南为朱色,配雀,北为黑色,配武,黄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灵中,根据山海经的说法 ‘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 ‘东方有句芒,身鸟人面,乘两龙。’ ‘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两龙。’ 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在山海经中的龙都是用骑乘的,而跟他同类的蛇则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绕颈,显示出两者的不同来。 朱雀、玄武(黑色的龟蛇,武是龟蛇之意)、青龙、白虎又分别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 龙是东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 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而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 还有在龙心的部分,有人称之为‘大火’的,跟晴雨有关,又因为青龙属木,所以也是木星当年的年太岁。 而在道教兴起之后,这些四灵也被冠上了人名,便于人类称呼,青龙叫‘孟章’,白虎叫‘监兵’,朱雀称‘陵光’,玄武为‘执明’ 而在众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龙来做自己的年号,如三国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记中也有关于夏朝是属于木德的朝代 所以他有‘青龙生于郊’的祥瑞之兆的记载。 在古时后的中国,头有角的为公龙 双角的称为龙,单角的称蛟 无角的为螭,古时玉佩常有大小双龙,仍称母子螭 龙的地位远高于印度。 因在中国龙是神物、是至高无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 也是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也因青色是属木的,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们想像成为龙的形象,因位于东方,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色青,故名‘青龙’。 耽恋免费资源站 而民间又有龙性Y旳说法,和牛交时生麒麟、和猪交时生象。 所谓龙生九子,都不像龙的说法,是这样的—— 大儿是叫囚牛:它平身喜爱音乐,故常立在琴头上。 如汉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马头琴也可能是囚牛的变种。 二儿子是睚毗:它平身爱杀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摄敌军。 同时又用在仪仗上,以显得更加威严。 三儿是嘲风:是只兽形龙,样子有点像狗,它善于了望,故多安在殿角上。 据说可以威摄妖魔、消灭灾祸。 第四儿是蒲牢:喜欢吼叫,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 据说它是住在海滨的,但却十分怕鲸鱼,一但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 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 第五儿是狻猊:形似狮子。是外来品,随佛教传入中国的,所以性格有点像佛。 它好安静、又爱烟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炉上,让它为佛门护法。 第六儿是霸下:又名*屃,样子似龟。 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 治水成攻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儿是狴犴:又名宪章,样子像虎。 相传它主持正义,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狱门上下、门大堂两则、以及官员出巡时肃静回避的牌上端,以维护公堂的肃然之气。 第八儿是负屃:因它喜爱文学,故多安在石碑的两则。 么子是螭吻:又名鸱尾,鱼形的龙。 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 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西方白虎 在中国四圣兽中,另外一个常常跟龙相提并论的就是‘白虎’ 虎,为百兽之长,它的威猛和传说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变成了属阳的神兽,常常跟着龙一起出动 ‘云从龙,风从虎’成为降服鬼物的一对最佳拍档。 而白虎也是战神、杀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 而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 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 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除了道教中的四灵包括了青龙白虎之外,连在风水师探勘墓地时,在地形前方左右两 边突起的地形,可以当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独特的称号,称之左青龙、右白虎,取其 护卫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装饰,在左右堂柱上绘有青龙百虎,以其镇压邪 灵。而在道教兴起之后,龙虎被借用为道家炼丹的术语,就是指"铅汞、坎离、水火、 阴阳",等的同意词。而道家炼丹分内外(内丹炼气,外丹炼丹药,笔者才疏学浅不敢 十分确定),内丹是就阴阳五行而言,龙阳,生于离,离属火,故云‘龙从火里 出’,虎阴,生于坎,坎属水,故云‘虎向水边生’,两者结合之后,一阴一阳,互 相调和,称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种说法是,性属木,木代表东 方,于卦为震,故比为青龙;情属金,金代表西方,于卦为兑,金白色,故喻为白 虎。金能够克木,故情多损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气,使之交合为一,则金木无间,龙 虎自伏而成丹,在人体中则以肝为龙、肾为虎,而外丹则仍取阴阳之意,以龙为铅,虎为汞。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东西,又是可敬的东西。 可怕的是,它会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无比,能够避邪。 而在一些古书中,如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画虎于门,鬼不敢入’,‘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抟挫锐,噬食鬼魅。 今人卒得恶遇,烧虎皮饮之。击其爪,亦能辟恶。此其验也。’古人还认为白虎是一种祥瑞:‘德至鸟兽。’ 最初的西天星神是熊和猫头鹰,但后因古羌族的图腾在由熊变为龙的时候。 而又到黄帝的向东发展时,龙的图腾被带到东方,跟‘东方苍龙星座’合而为一,朱鸟则成了统一南方时凤图腾在天国的新居,因两大部族融合而终于成‘龙凤呈祥’。 作为古代图腾是东凤而西龙,作为星象则是东苍龙而西朱鸟。到周朝以后,封建制度正式确立,五行思想也成熟,把天像重新划分,朱鸟放到了南方,和祝融火神一起崇拜了。 而西方的就崇拜白虎。在部族斗争及迁移,西北方的龙向东移,东方的凤向南移,南方的虎向北移,全国显示一个大周转的观念运动。 到汉代五行观念成了统一的思想,再补出玄武完成‘四方之神’的配套。 在古时《史记.天宫书》‘东宫苍龙、南方朱鸟、西宫咸池、北宫玄武。’ 在这里的不是白虎,而是咸池。 而咸池是主五谷的星,主秋季,因五谷是在秋天有收成的,所以就把它放在秋季,但它不是动物,如何能和龙、鸟、龟配成四灵呢? 在《正义》:‘咸池三星在五车中,天演南,鱼鸟所扥也。’所以在宋代己提出质疑:‘苍龙、朱鸟、玄武、各总七宿而言之。 至于咸池,则别一星,自在二十八宿之外。咸池还有一个解释,就是太阳洗浴之所。在《淮南子.天文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 可见咸池原是羌人视为日出之处,咸池也就是碱水湖,应是岷山地区的芋个湖泊,或是青海。 由此可证明原始人所崇拜的星宫天象尚没有青龙白虎的观念。在《礼记.礼运》所谓:‘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把不属于动物的咸池换成麒麟。 后世有四灵有麟、四象有虎的习惯。 又由于白虎是战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将被说成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将罗成、薛仁贵父子等人。 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来,成为了各庙宇的门神。
南方朱雀 朱雀又可说是凤凰或玄鸟。 朱雀是四灵之一,也和其他三种一样,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联想起来就是朱雀了。 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也有从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 在古籍的记载中凤是一种美丽的鸟类,而以它的歌声与仪态为百鸟之王,它能给人间带来祥瑞,同时也拥有‘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特殊灵性,而由于它是‘羽虫’之长 所以和‘鳞虫’之长的龙在传说中就渐渐成了一对,一个变化多端,一个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辅相成的一对,更由于龙象征着至阳,而原来也有阴阳之分的凤(凤为雄,雌为凰)在跟龙相对之后就渐渐的成为纯阴的代表了。 而凤凰它的原形有很多种。如锦鸡、孔雀、鹰鹫、鹄、玄鸟(燕子)等等... 又有说是佛教大鹏金翅鸟变成的。凤凰神话中说的凤凰是有鸡的脑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颈、鱼的尾、有五色纹。 又请凤是有五种品种,以颜色来分的:红是凤、青则是鸾鸟、白是天鹅、另有黄和紫的。 而玄鸟的说法就是从《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 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中,就是殷商说的后代说自己的先袓-契是由玄鸟生下来的,建立强大的商朝。 因此玄鸟就成了商人的始袓了。《史记.殷本记》也记了这段历史:‘殷契、母曰简狄,有绒氐之女,为帝喾次妃...... 三人行浴,见玄鸟随其卵,简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除了殷商之外,战国时的秦,满清的始袓和朝鲜新罗的始袓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鸟卵有关的。 不论玄鸟或是凤凰,都是随道教的发展,而把它由一只雀鸟,或孔雀或山鸡等等... 先变成一个半人半禽的、传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都是随道教的发展的。 而在北京过去就有三座专祀玄女的庙宇,叫九天娘娘庙、玄女庙。 在北方和南方的地方也都有玄女庙。
北方玄武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 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 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袓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 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 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他三灵一样,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变成的:斗、牛、女、虚、危、室、壁。 而古时后的人对玄武它的解释有以下的数种,‘玄武’即龟。《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玄武’乃龟蛇。 《楚辞.远游》洪兴祖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玄武’为蛇合体、龟与蛇交。 《文选》卷十五张衡《思玄赋》曰:‘玄武宿于壳中兮,腾蛇蜿蜒而自纠。’ 李善注云:‘龟与蛇交曰玄武。’ 《赤伏符》曰:‘王梁主衡作玄武。’ 李贤注云:‘亡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玄武’为水神、北方之神。 《后汉书.王梁传》:‘玄武,水神之名。’ 《重修纬书集成》卷六&#65308;河图帝览嬉&#65310;:‘北方玄武所生,...镇北方,主风雨。’ 但玄武被后世的道士们升级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 有别于其他三灵。其他的青龙和白虎,只做了山庙的门神,而朱鸟就成了又天玄女。 玄武在宋代身价培增,并被人格化。这与宋代各帝推波助澜分不开。宋初太祖时,即有真武、天蓬等为天之大将的传说。 未真宗天禧元年,在军营中发生了一件事。在《事物纪原》卷七载:‘营卒有见蛇者,军士因其建真武堂。 二年闰四月,泉涌堂侧,汲不竭,民疾疫者,饮之多愈。’ 真宗听说此事,下诏就地建观,赐名‘祥源’。这大约是中国最早的真武庙。 真武大帝的身世,后人多说是在隋炀帝时,玉帝将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于挣乐国皇后,厌恶尘世,舍位入武当山上修行 成功飞升,镇守北方,号曰:玄武。
中国神话中的十大鬼神 月出皎兮,劳心悄兮;有意变化,君莫笑兮——狐仙狐王
月出皎兮,劳心悄兮;有意变化,君莫笑兮——狐仙狐王,出现在名著《西游记》中。而九尾狐,最早是出现在《山海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山海经·南山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山海经·海外东经》。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一个亦正亦邪的形象(按照正规说法,狐,狸是两种动物,只是人们叫习惯了,统称狐狸,而只有狐有仙气,狸似乎只是是俗物)。《山海经》中的九尾狐,乃是一个能“食人”的妖兽。到后来的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三足乌之属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九尾狐则象徵子孙繁息(见《白虎通德论·封禅篇》)。“食人”之传渐隐,“为瑞”之说渐渐出现。
东汉的《说文解字》中,解狐为“祆兽也,鬼所乘之”。可见,狐有灵气(妖气),在数千年前,已是公认。再到后来的唐宋时期,狐已经被人设庙参拜,而且十分流行。唐朝张鷟《朝野佥载》说:“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而到了明清,狐的形象就更加丰富了。九尾狐中最著名的妲己形象,就是在那时出现的(《封神演义》),而《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中,狐仙、狐妖的故事更是举不胜举。“妖媚”、“邪气”、“仙灵”、“神秘”、 “狡猾”,可以说是中国人想到“狐”后最明显的感觉。
=======================================================================
贵主还宫,洞庭凝碧;柳生不在,谁会此意?——龙女
这有一则有关龙女与王山樵的动人爱情传说,清朝同治年间,山东省有个落第的书生,由于看破了红尘,独自一个人离家远游,后搭救了龙女,随着岁月的流逝,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深,谁也离不开谁了。到后来,天从人愿,终于成了一对恩爱夫妻。两颗心贴在一起,小日子过的和和美美。想不到,这对患难夫妻没有得到善终。
=======================================================================
老鱼跳浪,瘦蛟婆娑;巡行不已,尽职尽责——夜叉
每位夜叉族人的生命平均约有五百年,扣除年幼与年老的岁月。其中大概有三百年是战力发挥到极致的辉煌时代,但是为了维持战力不坠、同时也为了防范王者怠惰或发生其它意外,所以继任仪式每百年举行一次;不管当时在位的王者是否受到族人爱戴,都不能免除每百年便可能被除去资格的危险!
=======================================================================
君貌狰狞,君心公正;青林黑塞,唯君所命——判官
判官位于酆都天子殿中,负责审判来到冥府的幽魂。最著名的四大判官为:赏善司、罚恶司、查察司、崔判官。前三位均为职位名,不可考。但最后一位崔判官,却是十分的出名。在《西游记》及各地的传说中,均有出现。相传崔判官名珏,乃隋唐间人。唐贞观七年(633)入仕,为潞州长子县令。据说能“昼理阳间事,夜断阴府冤,发摘人鬼,胜似神明。”民间有许多崔珏断案的传说,其中以“ 明断恶虎伤人案”的故事流传最广。故事说:长子县西南与沁水交界处有一大山,名叫雕黄岭,旧时常有猛兽出没。一日,某樵夫上山砍柴被猛虎吃掉,其寡母痛不欲生,上堂喊冤,崔珏即刻发牌,差衙役孟宪持符牒上山拘虎。宪在山神庙前将符牒诵读后供在神案,随即有一虎从庙后窜出,衔符至宪前,任其用铁链绑缚。恶虎被拘至县衙,珏立刻升堂讯。堂上,珏历数恶虎伤人之罪,恶虎连连点头。最后判决:“啖食人命,罪当不赦。”虎便触阶而死。崔珏死后,百姓在多处立庙祭祀。
=======================================================================
曾于法华领大车,剪尾跑蹄皈我佛,南无阿弥陀——牛头
牛头马面也是冥府著名的勾魂使者。鬼城酆都,及各地城隍庙中,均有牛头马面的形象。牛头来源于佛家。牛头又叫阿傍,其形为牛头人身,手持钢叉,力能排山。据《铁城泥犁经》说:阿傍为人时,因不孝父母,死后在阴间为牛头人身,担任巡逻和搜捕逃跑罪人的衙役。有资料说佛教最初只有牛头,传入中国时,由于民间最讲对称、成双,才又配上了马面。但也有资料说马面也称马面罗刹,同样来自佛家。但本人在查阅资料中,并未发现印度神话中有马面作为冥府差役的说法。密宗中到是有“马面明王”的形象,但那是密宗佛教中的一位大神,相传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和冥府差役相距甚远。
=======================================================================
来历不明,土长土生;傍着牛哥,冥界逞雄——马面
牛头马面也是冥府著名的勾魂使者。鬼城酆都,及各地城隍庙中,均有牛头马面的形象。牛头来源于佛家。牛头又叫阿傍,其形为牛头人身,手持钢叉,力能排山。据《铁城泥犁经》说:阿傍为人时,因不孝父母,死后在阴间为牛头人身,担任巡逻和搜捕逃跑罪人的衙役。有资料说佛教最初只有牛头,传入中国时,由于民间最讲对称、成双,才又配上了马面。但也有资料说马面也称马面罗刹,同样来自佛家。但本人在查阅资料中,并未发现印度神话中有马面作为冥府差役的说法。密宗中到是有“马面明王”的形象,但那是密宗佛教中的一位大神,相传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和冥府差役相距甚远。
=======================================================================
都江堰下,千古英风。二郎在此,波澜不惊——二郎
传说盘古开天地,天上十个太阳共存,赤日炎炎,没有白天黑夜之分。虽然后羿接连射掉九个,可一个太阳的能量仍然太强,以致寸草不生,四海皆荒田,饥馁满地,民不聊生。杨二郎毛遂自荐,主动向玉帝讨旨肩挑二山。为蔽强光昼夜追赶,行至柳洲旗山以南时因倒鞋土误了时间。为赶上太阳二郎一时性急忙中出乱,一个闪失扁担眼挑穿,两山落地,扁担脱肩,从此形成二郎山。
======================================================================= 箭攒心,心尤未死;毅魄归来,两狼泣下——七郎
杨家将事迹深入人心,民间戏曲常引为教忠寓孝的题材。例如双龙会描写辽王设计邀约宋帝相商国事,杨继业恐其中有诈,遂命长子假扮宋帝赴约,八子护驾同行,结果大郎、二郎、三郎牺牲,四郎和八郎为辽公主所擒而招为驸马,五郎出家为僧,杨继业与六郎七郎突出重围,暂驻雁门关,因无粮无援,乃派七郎至大营求救,潘仁美欲报私仇,趁机灌醉七郎,绑于芭蕉上,乱箭射死。杨继业命六郎寻弟,自己逃至苏武庙,见庙前立有李陵碑,忠奸并立,感触良深,遂撞碑而死。从此杨门只剩一家孤寡十三人,由佘太君领阵御敌,传为一时美谈。
=======================================================================
干戚之舞,猛志常在。胸腹代首,天刑何有于我哉——刑天
《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至此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干,盾牌(风神盾);戚,大斧。刑天为炎帝近臣,自炎帝败于阪泉,刑天一直伴随左右,居于南方。但刑天不甘心失败,他一人手执利斧和盾牌,直杀上中央天帝的宫门之前。黄帝亲自披褂出战,双方杀得天昏地暗。刑天终于不敌,被黄帝斩下了头颅。黄帝把它的头颅埋在常羊山里。没了头颅的刑天却突然再次站起,把胸前的两个乳头当作一双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向着天空猛劈狠砍,战斗不止。东晋诗人陶除陶渊读到此,深受感动,做诗感叹:“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刑天,象征着一种精神:永不妥协!
=======================================================================
云路万里,百邪不侵;西域来此,建旗羽林——辟邪
辟邪起源于原始宗教中的特怖符号,是禁忌的对象,与图腾相对。不同部落形成的背景不同,图腾和禁忌的对象也是不同的。
商周时期,饕餮纹饰在青铜礼器上广泛应用,是一类常见的辟邪。传说饕餮是一类猛兽,贪婪狠毒,食人未半而死。商代和西周以此为禁忌,将其图案铸在青铜礼器表面,祭祀时,下面以炭火焚烧、上面以热水蒸煮,使其倍受折磨和煎熬,以示惩戒。
东汉时,人们又常以龟为辟邪,已见有龟形炉灶、龟形水壶等文物现世。传说龟为龙之九子之一,龙生了九个儿子,但没有一个成龙,尤其令人难堪的是,其中一个竟是乌龟,是“龟儿子”。为了表示对“龟儿子”、“王八犊子”的惩治,汉人使其陷于大苦,或做成器物受烘煮,或令其驮碑负重,以示镇压。雷台汉墓中,有八只石龟分别置于两具棺椁的四角,即是“镇压”的意思,表达了雷台汉墓主人对不肖子孙的忿忿之情,其情形无异于破口大骂。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是民族英雄,但被秦桧夫妇陷害,获“莫须有”之罪而死。岳坟遂以秦桧夫妇为辟邪,铸像于岳坟旁边,以示纪念。
现代的辟邪除了保留传统之外,种类更趋于多元。在我国东北,多以日本战刀为辟邪。一件品相好、工艺精、又见过血的日本战刀特别受到收藏家的青睐,市价每每过万。厅堂之上高高悬挂杀我同胞的日本战刀,以示永志不忘,表达了东北人的勇气和尚武精神。 仙侠基础知识手册
古代官职资料 观察使 管理一道或几个州的地方行政、监察长官
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 中央禁卫军之神策军的最高将领
礼部侍郎 掌贡举、礼仪的行政长官
京兆尹 长安地区最高行政长官
防御使 负责一州或数州军事的地方长官
招讨草贼使 专为镇压农民起义或讨伐逆叛而设置的军事长官
监军判官 监军使下的副职
行营都统 为镇压和讨伐而设置的出征兵统帅
侍御史 负责纠察的官员
右卫将军 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左神武大将军 中央禁卫军之军事长官
校书郎 太子东宫所属学馆中校勘典籍的官员
尚书右仆射 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长官
率府率 太子东宫侍卫长官
金吾大将军 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尚书左右仆射 全面负责行政事务的长官
刺史 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折冲都尉 一府之军事长官。统兵两千、一千、八百不等
校尉 一团之军事长官。有兵三百
队正 一队之军事长官。有兵五十
车驾检校官 负责皇帝车驾并开路后保驾安全的安员
转运租庸盐铁使 设置造船厂,保证漕运水上工具(唐,下同)
光禄卿 主管膳食事务的长官
将作大匠 负责营造建筑事务的长官
兵部尚书 主管全国军事政务长官
司农卿 主管农业事务的最高长官
鸿胪卿 负责接待来宾事务的长官
虞部郎中 负责山林绿化的官员
民部尚书 主管财政的最高政务长官
吏部尚书 主管人事的最高政务长官
尚辇奉御 专管御用车辆的长官
中郎将 正四品
郎将 从五品,地方府兵将领
子将 从五品下
中书令 即内史,最高辅政官
右拾遗 咨询建议官员
宗正卿 主管皇族事务的官员
右补阙 咨询建议官员
前锋游弈使 前哨巡逻官
左散骑常侍 议政官之一
古代头饰 1. 1. 笄,簪,钗,擿,华胜 笄是古时用以贯发或者固定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猪猪侠四大魔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