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入个SSD,该怎么选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威锋网7月10日消锋网7月10日消息,《植物大战僵尸2》 如今...
威锋网7月10日消息,《植物大...
近日,开发商 Esquilax Games ..
说到方块游戏,相信有很多朋友应该还会记得 Gavina Games 早...
威锋网7月10日消息,《植物大...
近日,开发商 Esquilax Games ..
说到方块游戏,相信有很多朋友应该还会记得 Gavina Games 早...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您需要通过验证再能继续浏览 3秒后开始验证
威锋旗下产品
Hi~我是威威!
 粤公网安备 11号
新三板上市公司威锋科技(83655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Powered by Discuz!入门M.2 SSD选择
本来有个120G固态,做系统盘的。最近新上了败家主板,心水再折腾个M.2固态,入门款就行,专门放游戏。看了一圈,三星型号太乱,各种简包、OEM工包,完全不知道怎么下手。intel倒是有个540S的,价格还行,5年保,不知道有没有黑点?或者有什么更好的推荐,就知道你们最专业啦[s:ac:羡慕]
[img]./mon_/-7_dcb7.jpg[/img]
入门的和sata有毛区别。。
入门的跟 SATA没区别现在最便宜的 还算靠谱的是 三星PM951跟SM951
起步不买SM951买什么M.2!
[b]Reply to [pid=81282,1]Reply[/pid] Post by [uid=]坐上去自己动[/uid] ( 16:11)[/b]黑洞机箱只有一个固态仓位…反正价位都差不多,就想上个M.2吧,还不用再去接线…
[b]Reply to [pid=81282,1]Reply[/pid] Post by [uid=]流氓萌萌熊[/uid] ( 16:15)[/b]随便买个480g的固态就行了还便宜,固体要硬盘位干嘛,悬空就行
[b]Reply to [pid=81282,1]Reply[/pid] Post by [uid=]坐上去自己动[/uid] ( 16:18)[/b]那么480g的固态有哪几个便宜实在点的呢
[quote][pid=81282,1]Reply[/pid] [b]Post by [uid=1518827]幽之寒月[/uid] ( 16:11):[/b]入门的跟 SATA没区别现在最便宜的 还算靠谱的是 三星PM951跟SM951[/quote]感谢推荐,看了下pm951价格也不错,速度高好多。不过4k这个速度合适吗?[img]./mon_/-7_58.jpg[/img]
楼主,这个走的是PCIE通道么?
z97的残废m2接口…永远的痛[s:ac:怒][s:ac:怒]
PM951 好吸引人啊怎么办 我得换主板?
[quote][pid=81282,1]Reply[/pid] [b]Post by [uid=392306]窗台上的花花[/uid] ( 16:34):[/b]楼主,这个走的是PCIE通道么?[/quote]intel 540s吗?貌似是SATA3…
[b]Reply to [pid=81282,1]Reply[/pid] Post by [uid=1649446]松生空谷[/uid] ( 17:06)[/b]买买买…吃几天泡面就出来了
那么要用M.2接口必须Z170的板子?
B150的板子也是有M.2接口的虽然我也觉得将来是个趋势,但目前来说也就跑分好看点,实际使用你感受不到区别
PM951最好256G写入稍弱,预算足推荐512G起步。但一般人读取远多于写入,所以也无所谓。另外OEM产品没有保修,但PM951稳定性很高,至今还没听过有什么问题。
[b]Reply to [pid=81282,1]Reply[/pid] Post by [uid=1123452]Priest_Chan[/uid] ( 17:48)[/b]PM951的256G才499元,好划算啊是不是要把锁单的450元的arc 100 250g取消
[quote][pid=81282,1]Reply[/pid] [b]Post by [uid=]流氓萌萌熊[/uid] ( 17:12):[/b][b]Reply to [pid=81282,1]Reply[/pid] Post by [uid=1649446]松生空谷[/uid] ( 17:06)[/b]买买买…吃几天泡面就出来了[/quote]不算硬盘钱换平台的话,就得+800-1000除了硬盘 别的没提升[s:ac:衰]
[b]Reply to [pid=81282,1]Reply[/pid] Post by [uid=]GoTop[/uid] ( 17:55)[/b]你主板上是Z170,B150和X99,不在意保修,没有高强度写入需求可以入。
[quote][pid=81282,1]Reply[/pid] [b]Post by [uid=1123452]Priest_Chan[/uid] ( 17:59):[/b][b]Reply to [pid=81282,1]Reply[/pid] Post by [uid=]GoTop[/uid] ( 17:55)[/b]你主板上是Z170,B150和X99,不在意保修,没有高强度写入需求可以入。[/quote]我的主板是华硕b150m plus 有m2接口,ssd我想买来装游戏固态硬盘很重要?大学生买笔记本该如何选择
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下载客户端:
核心提示:大学生在选购笔记本电脑时,通常比较关心性能表现,而性能主要由CPU、内存和硬盘的配置来决定,随着CPU、内存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电脑速度的瓶颈越来越多的卡在硬盘速度上,学生买本往往更看中硬盘的容量,对于它的传输速度却很少问津。
大学生在选购笔记本电脑时,通常比较关心性能表现,而性能主要由CPU、内存和硬盘的配置来决定,随着CPU、内存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电脑速度的瓶颈越来越多的卡在硬盘速度上,学生买本往往更看中硬盘的容量,对于它的传输速度却很少问津。由于机械硬盘技术停滞不前,传统机械硬盘由于物理特性限制,目前已基本发展到极致,速度很难再有大的突破。不少性能优异的笔记本电脑受制于机械硬盘而无法发挥它最大优势。做未来接班人固态硬盘的五大优势而目前最佳解决办法就是采用SSD固态硬盘,目前采用固态硬盘笔记本也有很多,比如说,苹果Macbook Air和三星Notebook系列笔记本。固态硬盘有很多优势,首先是读写速度非常快,固态硬盘不用磁头,寻道时间几乎为0。持续写入的速度非常惊人,一些固态硬盘读写速度甚至超过了500MB/s。其次是具有防震抗摔性,传统硬盘都是磁碟型的,数据储存在磁碟扇区里。而固态硬盘是使用闪存颗粒芯片,所以SSD固态硬盘内部不存在任何机械部件,因此即使在笔记本在使用中倾斜或跌落,也基本不会影响数据存储,这一点也同样是数据安全的一项优势。另外一点就是,SSD固态硬盘体积非常小,因为它省去了机械构造,因此只是一组薄薄的闪存芯片,这对控制笔记本的体积和重量非常重要。除此之外,固态硬盘还具有低功耗、无噪音等特点,符合现在人们所倡导的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  苹果MacBookAir在之前,一些高端笔记本为了突破性能瓶颈和轻薄极限,开始采用SSD固态硬盘硬盘,它虽然拥有上述诸多优点,但SSD固态硬盘较高的售价却让人敬而远之。不过随着近几年闪存技术不断升级,闪存芯片的价格逐年下滑,SSD固态硬盘替代机械硬盘可以说是大势所趋,这种趋势发展也越来越明显。如三星针对学生群体,推出的全新Notebook3 300E5K笔记本就配备了固态硬盘,可以说是在中低价位主流笔记本中率先进行技术升级产品,相信不久将来固态硬盘很快就会成为笔记本中的主流标配。固态硬盘让笔记本不再“娇贵”笔记本对于大学生朋友来说,是不可或缺学习工具和娱乐设备。而采用固态硬盘笔记本对于大学生,更能满足他们平时校园生活中诸多需求。不少学生可以说是电脑重度使用者,固态硬盘超快读写速度不管是应付学习复杂大型工具软件,还是英雄联盟、刀塔这些游戏,都能提升不少效率。另外,学生活动场所不固定,经常活动于教室、宿舍、图书馆之间,这对于配备传统机械硬盘笔记本来说,防磕碰跌落是一个不小考验,而固态硬盘笔记本就不存在这样的担忧。  固态大本只卖3K 三星Notebook3笔电一名学生在试用了配备固态硬盘的三星Notebook3 300E5K笔记本一段时间后,自称不只是运行软件和游戏页面速度提升不少,而且用起来更加“皮实”,他很享受现在把笔记本电脑当成一个真正的“笔记本”,混杂在他的书包中,而不需要额外的“照顾”。鱼和熊掌如何兼得?解决存储高性能与大容量间的矛盾学生朋友可能会比较关心采用SSD固态硬盘笔记本的价格,因为对于刚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预算有限,但他们对于笔记本配置要求又很高,要能够满足大学四年学习生活,最好在刚参加工作时也不会马上淘汰,那么就需要一个大容量的硬盘,但与之矛盾的是能够带来高性能的SSD硬盘,存储容量小价格还偏高。这里建议学生朋友购买采用了双硬盘设计的笔记本。固态硬盘采用闪存技术,自身具有极高的读写速度,但是容量相对HDD硬盘低很多。因此将SSD和HDD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是未来解决电脑运行速度、存储的最佳解决方案。例如三星Notebook3 300E5K内置了一块SSD固态硬盘和一块HDD机械硬盘,完美解决了高性能和高成本之间的矛盾。两块硬盘有明确的“分工”,SSD硬盘主要作为系统盘用于存储系统文件和比较重要的资料,这样能够最大发挥SSD硬盘高性能方面的优势,而HDD硬盘主要用存储日常资料文件,这样能够发挥其大容量特点。注重延续性和前瞻性大学生该如何选本?除了硬盘方面,大学生选购笔记本时也要注意其他配件未来的前瞻性和延续性,例如目前大部分中低价位笔记本还都采用分辨率屏幕,而目前主流手机都已经升级到2K屏幕,虽然对于笔记本电脑来说屏幕升级滞后,但未来趋势肯定会是显示效果更好的高分屏。因此在购买笔记本时要尽量选择高分屏。目前也并不是所有采用高分屏笔记本价格都很高,例如,三星在3千多元价位的300E5K中加入了全高清分辨率显示屏,比同类价格产品显示效果要好的多,极大提升观看体验,这对于学生朋友视力保护也有一定正面作用。学生平时携带笔记本往返教室和宿舍之间,寒暑假期间也需要带着回家,因此对于笔记本的便携性和稳定有一定要求,除了SSD硬盘能够给笔记本带来一定便携性之外,优秀的内部做工和一体化设计很重要,目前一些知名笔记本厂商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同时在保障轻薄的同时也不损失拆装升级的便利性,三星Notebook3 300E5K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采用高品质纯铜导热管,导热性能高,搭配大功率风扇为CPU、GPU高效降温,保证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同时支持双DDR3L内存插槽,并在机身背板设有独立可拆卸挡板,方便插拔。对于大学生这个族群来说,其实对于笔记本在各个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在性能配置、稳定性、便携性这几方面,综合这样的需求,及大学生的消费能力有限,采用双硬盘设计笔记本更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因此建议大学生购买笔记本要综合多方面考虑,尽量选购技术领先、高性价比的产品,这样在未来几年都不会被淘汰,能够顺利帮助学子们度过几年不算短的大学时光。
来源:中关村在线编辑:黄茜固态硬盘选购策略 - 手把手教你选购适合自己的固态硬盘
查看: 679|回复: 0
打开某大电商网站的陈列页面,目前可以看到多种不同的品牌。这可能会让很多人困惑,怎么会有这么多牌子?到底该怎样选购合适自己固态硬盘?还有如何使用固态硬盘?小编带大家往下看……机械硬盘市场经过残酷竞争的洗礼,目前就剩下几个著名品牌:希捷、西部数据(西数)、东芝、日立。日立还被西数收购了。机械硬盘生产制造的技术非常复杂,条件苛刻,能做出有竞争力的产品的公司,就那么几家。而 不同,它还处于蓬勃发展中,远未达到成熟的阶段。SSD&&固态硬盘的主要原件是主控和闪存芯片。主控芯片类似于 CPU ,有多家公司在提供,各具特色,性能不一,相互竞争,闪存芯片也是类似。打个比方说,像是手机产品的特征:产业链上游提供芯片和原件,下游拿不同的芯片、原件进行组合,做出高中低不同档次、不同特性的产品,自行把控产品的制造质量。因此,选购 SSD 会遇到跟购买机械硬盘不同的问题:以次充好,假冒伪劣。机械硬盘就跟CPU类似,它很难造假,因为没有那技术,想仿冒也仿冒不出来。但是SSD就不一样了,一些黑心厂商,完全可以用劣质存储芯片做成价格“极具吸引力”的产品,甚至仿冒名牌,让人上当。当人发现问题的时候,它就耍赖或者玩失踪。所以,采购固态硬盘,首选正规商家,首选正规品牌,有售后保证。一分钱一分货,硬盘有价,数据无价。SSD 选购策略1、检查搜索电商网站之外的评价。如果发现某品牌、产品的价格,大大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建议去检索一下它的评价信息,特别是电商网站之外的评价。因为产品页面的评价可能是刷单伪造的。2、可以找一下网友的拆解图文。网上有不少对固态硬盘产品进行拆解查验的文章,可以看出固态硬盘使用的主控芯片型号、闪存芯片类型(细节后面再提)。这对于机械硬盘是做不到的,机械硬盘拆解需要严格的无尘环境,否则拆解即意味着报废。3、浏览产品目录,找出符合自己需要产品。浏览产品列表,你会发现即便是同样容量的固态硬盘产品,价格也差距很大。产生差距的原因,除了品牌定价策略之外,还有两个原因:采用的主控芯片(SSD 的 CPU)不同、存储芯片档次有差别。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产品里,主控芯片的供应商,常见的是 Intel、Marvell 、Sandforce、三星以及 JMicron 、Phison 等。不同公司的产品,特性各不相同,性能以及价格相差很多。一些便宜的 SSD ,基本上都使用了几款价格比较低廉的台系产品,性能尚可,仍然比机械硬盘优越的多。中高端产品,大多使用 Marvell/Sandforce 的芯片。三星公司自己可以同时设计、制造主控芯片和存储芯片,产品独树一帜。Intel 的产品价格高昂,但是综合品质超群,它是企业应用的首选。4、利用 SSD&&测试评分 和随机读写指标 找出性能差距。不同 SSD 性能差距,可以在 SSD 的测试评分中体现出来,不同产品评分能差到 40%-50% 。但在日常使用中,更看重随机读写的指标。因为 SSD 自身的性能瓶颈,是 4K 随机读写能力。所谓 4K ,是指硬盘默认存储单元大小,后面还会提及。这个参数的意义比较重要,因为日常使用随机读写小文件最多,它直接跟使用体验相关联。尽管很多固态硬盘宣称自己的产品读写分别能达到450-550 兆以上,几乎达到了接口标准的上限数值。但这是连续读写操作,并不是大多数操作状态。5、考虑的是闪存芯片。SSD 固态硬盘的性能特征主要由主控决定,而可靠性、耐久度则由闪存芯片决定,它的选材,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品牌往往会在产品介绍页面注明,这款产品使用了什么存储芯片,有什么特点。目前的闪存技术分 3 大种类:SLC/MLC/TLC。这里引用一下资料稍加解释:SLC 是单层,一个单元存储1个 bit 。MLC 是双层,一个单元存储 2 个 bit 、TLC 是三层,一个单元存储 3 个 bit 。层数越多,寿命越短,性能越差,价格越便宜。SLC 读写速度快,可靠性高,寿命长,可以达到 100,000 次擦写寿命,是 MLC 的 20 倍以上。MLC 可以擦写
次。而 TLC 则差的多了,一般只能写到 500-1000 次,至于性能、价格嘛,差的也很多。TLC 闪存大量的用于廉价U盘产品,由于 SLC 固态硬盘价格高,很少见注意,随着闪存制程的进步,擦写次数反而在下降。原因是存储密度增加了,那个“存储池子”变薄了,不耐擦。SSD 固态硬盘 MLC 类型闪存品质MLC 类型的闪存,品质是差别极大的。业内对闪存芯片有所谓原厂、白片、黑片的说法。一块晶圆生产完成后,上面有很多小块晶圆体,学名 die 。原片:质量最好;合格的die,封装后就是一个颗粒,经过切割、第一遍筛选测试,认为合格、可靠的个体分类出来留用,打原厂标,以颗粒形式流出,后面还会继续测试。白片:如果测试不过关,也不会轻易丢弃,会送到特别的工厂进行恢复处理。工厂会尝试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分类。对一些产品进行降频、屏蔽记忆单元,分成很多等级。质量等级比较低的,会降价出售。原来初步测试过关,后来发现有瑕疵的芯片,也会归到质量等级差的一类去减价销售。白片未打标,由使用者自行处理。即封装成颗粒后再检测不合格,以颗粒形式流出到下游厂商,非原厂标(下游厂商打标)。黑片:质量有明显缺陷,可靠性极差的那类,变成了黑片 。即质量最差(可靠性非常差),不能做 SSD ,不合格的 die ,以晶圆(die)形式流出到下游封装厂(当废品处理,出售价格非常低,按吨计算),非原厂封装(下游厂商封装),外观很粗糙,而且往往不打标。白片、黑片其实都可以认为是制造过程中的残次品,只是仍然有等级差别。如果 SSD 使用了白片,质量就已经面临风险,如 OCZ 曾经爆出白片门事件。如果想了解更多内情,可以自行搜索晶圆制造过程的视频。除此之外,闪存颗粒按工作模式区分有同步、异步。同步类型的闪存工作频率更高,性能更好,带宽是异步类型的一倍以上,对制造品质要求也更高,当然也更贵。通常来说,如果采用了好的闪存芯片,厂商是不会吝惜版面去宣传这个卖点的。产品介绍页面上,都会告诉你,用了某某品牌原厂闪存、某某类型的 MLC 颗粒。但实际上,没有厂商会说自己家的产品用了“白片”、“黑片”,经常是语焉不详的说一句:原厂MLC 、高速 MLC 。它没说的,往往就是没做到的。这个时刻,就是你要留神的时候。它用的芯片可能品质一般般,不好意思说了。如果你要买,建议去找找此型号产品的拆解图文。这就是上面所说的看评价和拆解的意义所在。买到黑片固态硬盘,浪费钱是小事,如果给你的数据造成损失,往往是无法挽回的,也远不是那点硬盘的价钱能换回来的。此外,一些小品牌因为没有竞争优势,有时候会采用前期好产品,后期偷换部件的卑劣手法。这类产品实在太容易作假了。这也是购买此类产品,优先选择大品牌、名牌的意义所在。价钱贵了,但买了放心。名牌产品很少干出砸牌子的事情。高质量的 SSD 产品,内部还会加 128 MB- 512 MB 的高性能缓存,进一步提升性能。但价格也会更高,而廉价 SSD 往往会在这个地方缩水。这里忍不住要提一个产品,就是三星的 EVO 系列。三星公司是固态硬盘行业的旗舰,实力雄厚。从 840 型号开始,三星在 EVO系列上,都使用了 TLC 芯片,而不是 MLC 芯片。包括 840 EVO/850 EVO 都是如此,而 Pro 系列则没有使用 TLC 闪存。三星没有在产品宣传页上标明这一点,敬请注意。不过按三星自己的说法,其 3 bit MLC&&(TLC的另一个名称,好听点)擦写次数为1200次,比普通 TLC 产品高。网上也有人做过写入测试,其产品寿命虽然短于MLC产品,但仍然可以达到官方标准。但让人疑惑的是,它是 TLC 的产品却卖了MLC 的价格,难道是其主控加分了?随着技术进步和产量提升带来的规模优势,固态硬盘近年来价格一路下滑。去年市场的主流还是 128 G 容量的产品,今年已经奔向256G容量的产品了。固态硬盘在经济可承受范围内,买大不买小。因为技术原因,大容量的 SSD 会写入更快,寿命会更长。可以预计,如果固态硬盘的主流容量能达到 512 G 以上,价格只稍高出市场主流机械硬盘一部分,即便机械硬盘的容量可能大几倍,大众选择的主机中,固态硬盘的配置比例也将大大提升。因为这个容量已经足够满足很多一般应用需求了,比起速度的提升,大几倍的容量,吸引力也将下滑。这对传统的硬盘厂商来说,可并不是好消息。选购要点总结要查看主控制造商和芯片技术特征;优选原厂、大厂同步 MLC 闪存;优选著名品牌,去大电商处购买,拒绝山寨货。SSD 固态硬盘使用有朋友会问,我想弄块固态硬盘尝鲜,提高一下主机性能,但我的电脑是几年前的,主板只支持到 SATA 2.0,安装接口为 SATA 3.0 的固态硬盘可以吗?可以,SATA 3.0 向下兼容 SATA 2.0、1.0。首先要明确的是,对于日常应用来说,最常见的硬盘动作,是随机读写,而不是大规模数据顺序读写。SATA 3.0 的理论接口速率是 SATA 2.0 的一倍,6.0 Gb/s,这个是比特值,这里换算成容易理解的兆单位,除以 10 即可,就是 600 MB/s。目前主流固态硬盘读取性能已经能够接近这个极限,但是看看上面的测试结果图吧,随机读写性能还差得远哩。别说 SATA 2,就是在 SATA 1 的主板上面用固态,应用启动的速度也会提升不少。只不过在1代上面用,感觉有些大材小用了。你完全可以采购一块最新的固态硬盘,等你的主机过了一年半载后升级,这块硬盘还可以继续留用。此外,国际标准组织已经制定出更新更快的接口标准,未来的 SSD 固态硬盘,性能还将不断提升。下面是SATA 2.0 接口上的 SSD 性能测试图,性能还过得去。固态硬盘尺寸比较小,大部分都是 2.5 寸的7 mm 超薄款式。笔记本可以即插即用,台式机使用则需要使用 2.5-3.5 的转接架,这并非难事,很容易解决。除了常见的 SATA 接口,也有其它类型的接口。比如部分 SSD 是 msata 接口的,适合部分笔记本使用。除了接口和使用场合不同,其它事项大体一致。不在这里多说了。买到 SSD ,第一件任务基本都是替换现有机械硬盘。因为目前大多数人都希望把SSD当系统盘使用。有几项准备工作要做:1、去 BIOS 里面查看,硬盘接口是否开启了 AHCI ,不能使用 IDE 模式。此项设置至关重要,关乎性能。 AHCI 模式,支持 NCQ (原生命令队列),它提高了硬盘性能和一些电源特性。如果你的主板连这个选项都不支持,说明它太老了。丢掉它,升级主板吧。否则使用 SSD 太浪费。据已有的测试,是否开启 AHCI 模式,SSD 的性能差距可以达到 50%-60% 以上,损失极其惊人。2、主板还有节能选项:C1E、C3/C6、EIST等,如果开启, SSD 会损失一定的性能,不过并不大。若想追求极致的性能,可以关闭节能选项。3、查看主板上 SATA 硬盘接口类型。有的主板,因为芯片组的限制,只提供了 2 个 SATA 3 类型的原生硬盘接口,毫无疑问要接到这个接口上面,接到其它地方,变成 SATA 2 就会降速运行。4、操作系统版本必须是 Windows 7 以上,不能使用 Windows XP 。因为只有 Win 7 内置支持了对 SSD 来说很重要的一项功能:Trim 指令。Trim 指令也叫禁用删除通知 (Disable delete notify ),技术细节在这里不描述了,就是它有效的提高了固态硬盘的读写效率,还通过减少写入而提高了使用寿命。默认是开启的。目前市场上的 SSD 基本都支持 Trim 指令。如果你原有的系统是 XP,那么赶快备份数据,安装升级为 Windows 7 。在 SSD 上使用 Windows XP,那是严重的浪费。如果原有的系统已经是 Win 7 以上,那么就要考虑一下迁移的问题。一些固态硬盘厂商,自己就提供了一些“克隆”软件,来帮助你进行迁移的工作,请查看一下使用说明。有了它的支持,迁移往往很简单。如果没有这类软件,你还可以使用 Ghost 或类似的工具,复制整块硬盘或者启动分区到新硬盘。复制整块硬盘,有时候会涉及到容量问题:SSD 比较小,无法把全部内容都克隆过来。直接克隆分区? Win 7 以上操作系统,在安装的时候会默认产生一个 100 MB -200 MB 左右的系统保留分区,用来保存启动信息。你如果直接复制 Windows 的安装分区到新硬盘,会发现根本无法启动操作系统。因为那个分区的信息没有了。Ghost 可以同时备份 2 个以上分区,但是无法同时恢复。这里提供一个方案,可能并不是最佳的办法,但反复测试过,确实可用。先 Ghost 备份原有硬盘的 Windows 7/8 安装分区到文件;拆下原硬盘,换上新的固态硬盘;使用 Windows7/8 安装盘,在新硬盘上全新安装一遍;使用第一步备份的原有Ghost镜像文件,恢复到刚才全新安装的 Windows 分区,不要碰那个小的系统保留分区,重启即可。如果你找到更好的软件或者更简单的转移方法,欢迎分享给大家,避免大家反复摸索。重新安装一遍 Windows 7 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分区自动 4 K 对齐。 这个问题稍不留神就会犯错。目前在 Windows 7 以上版本中,对硬盘进行分区,都是自动对齐的。而低版本的操作系统中就有这个问题,这是 NTFS 版本规定导致的,老版本的 NTFS 默认是不对齐的。4K 对齐就是按照规定对准整数读写的位置,它意味着更高性能的读写速度,更少的写入,更长的寿命,十分重要。没有 4K 对齐,每次读写都要跨扇区操作,固态硬盘寿命将迅速下降,性能也差距很大。如何检测?很简单,用软件查看。SSD 的寿命问题,正常使用情况下,无须多虑,它可以保证日常使用到这台计算机寿命结束。但是要留意,不要做碎片整理,SSD 是需要“碎片”的,因为要平衡写入。所以 Windows 7&&默认直接关闭了固态硬盘的碎片整理操作;正常开关机,不要随便拔电源断电。目前有测试表明,SSD 有可能在意外断电的情况下,遭遇锁死,出现故障。还有,留意一下所购产品的厂商,是否发布了新版本的硬盘固件。硬盘固件就是操纵主控的软件,它的升级优化会给你的固态硬盘带来很大的好处。固态硬盘选购、使用的常用知识介绍完毕。最后,祝大家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消灭电脑性能瓶颈,享受飞一般的操作速度,真正爽起来
我有头像!
邮件验证勋章
邮件验证勋章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79号华贸中心2号写字楼707-709室,邮编:100025
Copyright (C)
Dassault Systèmes - All rights reserved选购SSD技巧第1季 如何选择接口
我的图书馆
选购SSD技巧第1季 如何选择接口
选购SSD技巧第1季 如何选择接口.cn/271/2714234_all.html#p2714234CBSi中国·ZOL&作者:中关村在线 郑兆远
 SSD固态硬盘的性能和接口标准形影相随,SATA2.0接口盛极一时,其速率为3Gbps,最大速度极限是300MB/s;SSD固态硬盘的技术突飞猛涨,轻而易举就突破SATA2.0接口的最大速度极限。因此固态硬盘厂家推出新一代SATA3.0接口的产品,这就让广大网友为难,如何选择适合电脑接口的固态硬盘?&如何选择合适接口让固态硬盘发挥性能  SSD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的构造,顾名思义就在于他们各自的工作原理,简单来说是螺旋桨式和喷气式飞机的区别。● 机械硬盘基本参数详解:硬盘内部结构详解  硬盘的组成是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碟片组成。这些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绝大多数碟片都是固定在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  复杂的内部机械结构,数量繁多的部件需要精密分工协作,需要不断的通过磁头臂在不同的盘片移动读取数据,导致机械硬盘的读写速度和寻道时间不尽如人意。SSD固态硬盘的内部结构&&&&固态硬盘的结构却和机械硬盘相反,固态硬盘用最通俗的方式来形容,SSD其实就是一个体积更大的优盘。其内部结构简单到只有一块手巴掌大小的PCB板,上面有主控芯片、Flash闪存颗粒和体积小的电气元器件。  固态硬盘(SSD :Solid State Disk)的结构简单,但是内部的核心部件却比机械硬盘精密,它基于存储芯片阵列(NAND FLASH)技术而制造存储产品。相比机械硬盘,固态硬盘有着发热量低、读取写入速度快、防震低噪、0延迟等待等特性,一方面改变了硬盘脆弱的劣势;另一方面也摆脱了性能瓶颈的帽子,所以近段时间SSD固态硬盘的热度一度飙升,那么今天笔者就给在节后打算购买固态硬盘的用户介绍选择SSD硬盘接口该注意些什么?固态硬盘对比机械硬盘的优劣●&固态硬盘相比传统机械硬盘优劣在哪?  防震抗摔:传统硬盘(ATA或SATA)都是磁碟型的,数据储存在磁碟扇区里。而固态硬盘使用闪存颗粒制作而成,所以SSD固态硬盘内部不存在任何机械部件,这样即使在高速移动甚至伴随翻转倾斜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笔记本电脑发生意外掉落或与硬物碰撞时能够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机械硬盘和SSD内部差异明显(点击放大)  数据存储速度:在同样配置的笔记本电脑下,当按下笔记本电脑的电源开关时,搭载SSD固态硬盘的笔记本电脑从开机到出现桌面一共只用了12秒,而搭载传统硬盘的笔记本总共用时36秒。进入系统后不管是运行程序或是打开文件也可以明显感觉到固态硬盘占有绝对优势。  功耗:同样是因为少了很多机械部件,所以固态硬盘的功耗上也要优于传统硬盘。  重量:固态硬盘在重量方面更轻,与常规1.8英寸机械硬盘相比,重量轻20-30克。  噪音:由于固硬属于无机械部件及闪存芯片,所以具有了发热量小、散热快等特点,而且没有机械马达和风扇,工作噪音值为0分贝,这使得传统硬盘就要逊色很多。  价格劣势:目前市场上64GB SATA固态硬盘零售均价在600-700元,而这个价钱足矣买一个500GB机械硬盘。  容量劣势:目前主流固态硬盘的容量在30GB-1TB,和传统硬盘按TB容量衡量相比差距很大。而且机械硬盘在SSD巨大冲击下,容量增长速度更加迅猛。  其实近两年Flash颗粒价格下调速度非常迅猛,也使得固态硬盘的发展得到飞跃。不少发烧用户已经选购了小容量SSD作为系统盘,而机械硬盘则拥有较大的容量,可以作为存储盘使用,这样的组合被用户成为“黄金搭档”,既满足了系统需求,有满足了存储需求。固态硬盘的闪存工作原理  目前的固态硬盘产品均基于NAND,相对于另一种闪存类型NOR,NAND能提供极高的单元密度可以达到高存储密度,并且写入和擦除的速度要比NOR快得多。当然,更重要的是NAND的可擦写次数是NOR的10倍!对于硬盘产品来说,这非常重要!NAND的缺点之一是需要复杂的I/O,而这对一固态硬盘设计来说,并不严重。NOR与NAND闪存比较&   NAND Flash硬盘产品每个区块可以确保至少100,000次的擦写操作,这相当于普通硬盘的1,000,000小时的MTBF,已经可以满足应用需求。NAND Flash的基本结构  NAND Flash的基本存储单元结构如上图,是典型的N沟道MOSFET,几个这样的单元组成一个可以存储1bit数据的基础闪存单元,称为SLC。  ● SLC和MLC  这样在NAND Flash的底层存储上就引出了两种不同的模式,SLC(Single Level Cell)和MLC(Multi Levels Cell),它们之间各有优缺点,现在在各类产品中都有采用。Intel的X25-E应用SLC,X25-M则使用了MLC,下面这样表格可以较为直观的展示出他们性能区别。&SLC NAND FlashMLC NAND FlashRandom Read25 μs50 μsErase2ms per block2ms per blockProgramming250 μs900 μs  SLC的一个Flash存储单元只有两种电荷值,高低不同的电荷值表明0或者1,因为只需要一组高低电压就可以区分出0或者1信号,所以SLC最大的驱动电压可以做到很低。SLC结构简单,用一组变化电压驱动,速度很快同时寿命较长也更为可靠,不过这种一个Block只存储一组数据的模式无法在相同的晶圆面积上实现较高的存储密度,存储容量提高完全依赖芯片工艺的提升。  MLC故名思义在存储单元中实现多位存储能力,典型的是2bit。它通过不同级别的电压在一个单元中记录两组位信息(00、01、11、10),这样就可以将原本SLC的记录密度理论提升一倍。因为电压变化更频繁,所以MLC技术的Flash在寿命方面远劣于SLC,同时它的读写速度不如SLC,一个Block存储两组位数据,自然需要更长的时间,这里面还有电压控制、CRC写入方式等因素需要考虑。SLC和MLC电压驱动的存储能力区别  显而易见,SLC在寿命和性能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不过需要更好的工艺制程才能拥有较大的容量。而MLC虽然在容量方面有先天的优势,但在速度和寿命方面存在先天的不足。这就区分了它们的应用,SLC用在不计成本追求速度和可靠性的企业级产品中,MLC更适合在消费级产品中部署。TOP3固态硬盘主控详解  对于固态硬盘来说,影响其性能的主要有3个部分,一是主控,这也是SSD产品最核心的部分;二是NAND Flash芯片,主要分为SLC于MLC两种;还有就是缓存。&&缓存、主控、闪存芯片是固态硬盘的三大核心部件&&& 理论上闪存颗粒制造工艺越先进,读写数据速度越快和随机读写次数越多,但实际上彼此之间的差值并不大,甚至可能因为主控芯片的性能差异出现差值倒挂。因此起决定因素的依然是主控芯片。  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市面最常见的3款顶级主控芯片,分别是SandForec 2281主控;三星的最新S4LJ204X01-Y040主控芯片;和最早支持SATA3.0接口的Marvell主控。●SandForce 2200主控解决方案&&& 代表:金士顿HyperX 240GB、OCZ-Vertex 3 240GB、威刚S511&240GB、金胜SF22 240GB  SandForce 2200主控芯片采用压缩算法提高读写速度,因此最大读写速度和随机读写次数占优,并且在应对非压缩文件时读写速度优势更为明显。但采用SandForce 2200主控的固态硬盘在长期使用中,到中后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性能衰减,需要整理磁盘空间。  采用SandForce 2200主控的4个品牌固态硬盘,无一例外全部缺失16GB存储空间,相当于一颗16GB闪存芯片作为动态缓存使用,因此这4款固态硬盘均标称为240GB硬盘容量。●Marvell和Samsung主控解决方案  Marvell和Samsung两大派系的主控的算法类似,性能表现不相伯仲,其最大读写速度不及SandForce 2200,但是其持续读写速度占明显优势,并且用户在长期使用中不会出现明显的性能衰减。  而Marvell和Samsung主控解决方案均搭载有高速独立缓存芯片,因此保持完整的256GB硬盘容量。可见鱼和熊掌不能兼得,Marvell和Samsung主控解决方案拥有更大的存储空间。&&&&&&& 代表:浦科特PX-256M2P、三星830系列256GBGB、镁光Crucial M4&256GB共计3款固态硬盘  Marvell 88SS9174控制芯片作为第一家支持SATA6Gbps接口的产品,在去年确实非常火爆,比如Cruial RealSSD C300曾经在高端市场上叱咤风云,甚至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芯片。采用这种芯片的上一代产品一般都具备355MB/s的读取能力,连续写入性能也超过200MB/s,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不像SandForce标称的那样是在数据可以被即时压缩的环境下的最佳效能。&&&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Samsung S4LJ204X01-Y040 SATA3.0主控芯片为后期之秀,首度登场亮相就一鸣惊人,和Marvell并驾齐驱。它属于Cortex A9系列ARM三核处理器,具备强悍的多任务、多路数据读写传输能力。它可以媲美甚至力压Marvell 88SS9174、SandForce SF-2281主控芯片。我们从苹果iPad、iPhone就可得知三星深厚的ARM处理器设计能力。&&& 总体来说,两大阵营三大派系的主控芯片均有各自的出色产品。SandForce 2200主控解决方案的成本较低,读写速度较快;Marvell和Samsung主控解决方案则主要在读写速度的持久稳定性占据优势。消费者根据实际需要购买相应主控解决方案的固态硬盘。性能差距一倍 SSD如何选SATA接口  首先我们来看看目前市面比较火的OCZ-Vertex 3 240GB固态硬,分别搭载SATA2.0接口和SATA3.0接口在性能上有什么不同。  下面是测试硬盘磁盘性能的CrystalDiskMark软件,可以看出在单任务模式下,磁盘的最大、最小的读写速度。★SATA2.0接口OCZ-Vertex 3 240GB固态硬盘(SATA2.0)★SATA3.0接口OCZ-Vertex 3 240GB固态硬盘(SATA3.0接口)  从测试成绩上,我们看出OCZ-Vertex 3 240GB固态硬盘在SATA 2.0接口上的最大读取速度在268MB/s,而当更换到SATA 3.0接口后,最大读取速度骤然提升至491MB/s,相比SATA 2.0足足提升223MB/s的速度。  由此可见,SATA 2.0接口确实限制了SSD固态硬盘的实际性能,两种接口速度相差近一倍,所以SATA 2.0接口和3.0接口在固态硬盘身上是有明显区别的。  就目前主板市场来看,AMD的主流新品主板均配置了SATA3.0接口,比如A75/970/880G这股版;而英特尔的中高端主板主板才配备原生SATA3.0接口,并且抠搜得只有两个接口,比如H67、P67、Z68等等。像H61这样备受青睐的大众主板,竟然没有原生SATA3.0接口。&&&&所以说节后打算组装SSD磁盘性能的用户记得选择一款支持SATA3.0接口的主板,这样才能发挥出固态硬盘的最高性能。老本用户揪心 顶级SSD不如HDD!&&&&笔记本电脑大有取代台式机电脑的趋势,性能强劲、静音效果显著的固态硬盘成为这些用户的升级首选,那么笔者电脑用户该如何选择什么样接口的固态硬盘?&&& 笔者将OCZ-Vertex 3 240GB固态硬盘分别在上一代“i5-430M+HM55”平台,和“i5-2310M+HM67”平台做对比测试。下面是测试硬盘磁盘性能的HD-Tune软件,可以看出在单任务模式下,磁盘的最大、最小以及平均读取速度。★“i5-430M+HM55”平台(SATA2.0接口)OCZ-Vertex 3 240GB固态硬盘(SATA2.0接口)★“i5-2310M+HM67”平台(SATA3.0接口)OCZ-Vertex 3 240GB固态硬盘(SATA3.0接口)  从测试成绩上,我们看出OCZ-Vertex 3 240GB固态硬盘在SATA 2.0接口上的平均读取速度在153MB/s,而当更换到SATA 3.0接口后,平均读取速度高达371MB/s。 &&采用顶级主控芯片的OCZ-Vertex 3 240GB固态硬盘在SATA2.0的笔记本电脑上工作,对比希捷单碟1TB机械硬盘的平均读取速度157MB/s,OCZ-Vertex 3 240GB固态硬盘甚至不如机械硬盘。& & 因此笔记本用户需要走出误区,SATA3.0的顶级固态硬盘升级老本,其性能发挥甚至不如机械硬盘,笔者建议SATA2.0的老本用户升级速度较快的SATA2.0固态硬盘,如三星的470系固态硬盘、英特尔320系固态硬盘、OCZ-Vertex 2固态硬盘等等。SF的主控写入放大比最低,别人写1TB的数据,可能实际写了1TB多的数据,SF就不一样了,除非你专用来存入视频类压缩少的,否则写入可以不足500G(如果文件是办公文档的话可以是更少的写入量),意味着如果同闪存质量,寿命大一倍,这就是为什么档次较高的SF主控产品无故障时间多在150~200万小时,而其它同档次主控产品无故障时间多在100万~120万小时。
SSD相对于机械盘最大的优势——“4K随机读写”完全被小编忽略了,总是拿持续速度来说事,也正是拜你们这些不负责任的媒体所赐,于是造就了SF主控这个大忽悠!
纠结探讨 由宽带提速映射SSD寿命论.cn/283/2838065_all.html#p2838065CBSi中国·ZOL&作者:中关村在线 姚嘉&责
 流言终结 由宽带提速映射SSD寿命论&&& 从去年中旬开始,国内的大小城市陆续开始着家庭网络提速。以北京为例,近2个月的时间联通ADSL已将原有的2M4M免费升级为10M光钎,原有的10M则升级为20M,意味着一部1080P高清电影只需要不到2小时的时间便可以下载完毕,如此大的下载写入再次将我们不愿重复提起的固态硬盘寿命问题搬了出来。&&& 下载究竟伤不伤硬盘的故事流传至今已经有口难辩了,我们暂且就当它不伤吧。可当每个人都将拥有2MB/s的下载速度时,难免和笔者一样对于SSD的文件覆盖能力担忧起来,我们将面对的是比以往高10倍的下载速度负荷,简单的通过提高系统缓存的方式还有用吗?固态硬盘的颗粒运算方式可以承担多大的写入容量?纠结探讨 由宽带提速引SSD寿命问题&&& 关于固态硬盘的寿命问题,普通消费者的担忧主要是来自于对于写入方式的理解错误,高端玩家又是纠结于这种闪存读写方式的可靠性,NADA必须通过先擦出在写入的方式让长期使用导致性能下降的问题屡次搬上桌面。&&& 固态硬盘具有擦写限制的问题,这也是人们对于其寿命担忧的一点,目前的消费级SSD的颗粒工艺分别为32nm和25nm,官方给出的限制也在5000次(P/E)和3000次,如果每天使用SSD下载一部10GB的高清电影,你认为自己的固态硬盘多久会垮掉呢?固态硬盘能否抗住高速下载大旗&&& 纠结下载,纠结开机,纠结根本不用纠结的一系列问题,所以笔者今日也希望通过一些关键的技术点来为读者朋友打开谜团,借由下载的话题将固态硬盘的颗粒寿命进行一次剖析,用最粗暴的公式将固态硬盘的真实寿命展现出来。&&&&流言终结者焦点问题解析:寿命;极限写入;性能降低;官方MWI准确性;固件更新阴影。产品:SSD 520 Series 简盒包装(120GB)&Intel&固态硬盘&无脑纠结:固态硬盘寿命粗略估算&&& 我们看到随着固态硬盘技术发展,写入限制反而变少了,这是为什么?从表面上看,闪存的寿命的确是在减少,但随着固件算法的提升,当下的SSD采用着更为先进的写入辆计算,减少不必要的写入量从而提高产品的寿命。&&& 什么是P/E,这也是普通消费者对于固态硬盘的误解之一,多数人认为所指的一次P/E写入就是文件擦除,所以认为下载对于硬盘的读写能力损耗非常的大。其实一次完美的P/E是指产品实际容量的等量数据写入,才算消耗了产品的限制的1/0,例如一块64GB的固态硬盘,要写入64GB的容量才算是一次P/E消耗,那我们该如何通过计算写入来评判固态硬盘的寿命呢。固态硬盘寿命计算公式&&&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固态硬盘的计算公式,简单了来讲也可以认为:官标主控总写入寿命=盘片容量*PE数/写入放大系数,什么是写入放大系数,就是你需要写入一个10GB的高清电影的容量=硬盘实际写入了一个等于10GB的数据容量,这从而也将我们前面提到的问题拿了出来,固态硬盘与机械硬盘的最大的写入区别就在于:必须先擦出某索引区的文件,然后在写入操作,而机械硬盘则可以直接覆盖。&&&&&每天下载一部10GB的电影,拿一块64GB的固态硬盘举例,一周时间可以进行一次P/E写入,一年才能够消耗掉48次的写入寿命闲置,哪怕对于长期挂BT下载的朋友来讲,每天写入50GB数据,一年也只会消耗掉不到250次的P/E,对于拥有3000次限制的固态硬盘来讲,传言不攻自破。固态硬盘也是可以做数据恢复的&&& 我们都知道,当一个文件被删除后,操作系统其实并没有删除数据。事实上,它只是在硬盘前的索引区里标记这块文件占用的区域为可覆盖的,所以下次数据将要再次写入的时候,可以覆盖写入这块被标记的区域。这也就是为啥那些所谓的文件恢复软件能恢复的道理(数据依然存在)。&&& 上述的是机械硬盘的数据恢复原理,部分消费者认为SSD的数据是没有办法恢复的,其实不然,SSD的数据也是可以通过专业设备进行找回,HDD的覆盖与SSD的先删除在写入的方式在数据标记区域未被使用之前,系统都能够再次识别。产品:SSD 520 Series 简盒包装(120GB)&Intel&固态硬盘&折磨测试:极限写入容量WMI将耗尽&&& 当写入放大系数维持在1时,我们可以得到相对精确的固态硬盘寿命计算。但在实际应用中,大于1或者小于1的情况是由发生,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肯定让很多朋友想到了早些时候购买固态硬盘一定要认准支持Trim技术的产品,虽然目前这项技术在Win7下不使用raid模式都是自动打开的,但消费者对于其模糊的定义依然是固态硬盘寿命阴影下的另外一条索引。知识补充:白话Trim技术的两点意义&&& 与机械硬盘式的覆盖旧数据写入方式相比,NADA闪存可以多线程同时写入和读取数据,每一条新数据都会首先利用闪存容量中未被利用的位置(空闲容量)来进行写入,这也是固态硬盘之所以在随机读写速度上有巨大优势的原因。但当闪存空间被写满后,没有空余的位置继续被使用时,速度就会慢下来导致性能降低。&&& 这种问题厂商方面试图通过更新固件来解决,但后来发现性能降低幅度在测试中并不明显,Trim技术的应用缓解了&&& 1.定期运行垃圾回收程序(GC),简单说就是系统会利用固态硬盘空闲时将无用的数据清理掉,节约出更多空间来提供性能保障。&&& 2.当数据删除时候系统会通知SSD立即擦除掉该数据所占用的位置,换言就是让系统做为一个控制器固件来发布命令,将一些一定要做的准备提前做到,提速的同时也不会影响读写寿命。&&&&&Trim技术对于性能的提升也十分明显(点击查看大图)&&& 举个例子,假如一个128KB大小的区块内存放着一个128KB的文件,如果文件被删除并执行Trim操作,固态硬盘就可以避免把这个区块中的字节与对此区块的后续写入所需的其它字节相混合,这能大大减轻固态硬盘的"磨损"。&&& 所以Trim技术对于写入放大起到至关重要的的作用,虽然写入放大的原理不会产生小于1的比例,但Trim通过限制写入数据量的反复擦写来控制写入放大的倍数,根据不同的主控算法来减少擦写带来的耗损。折磨测试:固态硬盘的极限写入容量&&& 通过笔者查证相关信息,收集到了一份国外玩家提供的固态硬盘耐久度测试,成绩表明了目前主流固态硬盘的极限写入容量大小,从而估算固态硬盘的寿命,所收集的数据现在看来也是极少数能够证明SSD体质问题的证据。固态硬盘磁盘磨写指数耐力测试(数据来源于互联网)&&& 蓝色数值为固态硬盘在实际折磨测试中达到的寿命容量,红色区域数值为截至到测试结束所写入的容量大小。当产品到达蓝色数值容量后,官方给的MWI将耗尽,这和我们在前一页中估算的数值大体相似,一块拥有3000P/E或5000P/E的产品理论寿命值与官方给出的WMI是相符的,也可以理解为到这个容量(蓝色)后被写入彻底刷爆了。&&& 多数硬盘可以达到超过100TB的写入容量,这个数字非常可观,远远超过了我们日常使用的容量需求范围,事实证明了固态硬盘的寿命问题过于杞人忧天。产品:SSD 520 Series 简盒包装(120GB)&Intel&固态硬盘&人品因素:1700天负担连续下载&&& 我们担忧固态硬盘的写入寿命,所以笔者也通过文章开头提到的20M网速来简单分析一张64GB容量的固态硬盘被下载所搞报废要花掉的时间。十六小时不间断下载&&& 2MB/S的速度下载一部高清电影(10GB),由于硬盘的空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必须当在硬盘容量饱和时删除掉已经下载完毕电影继续使用容量;每天在线16个小时可以下载8-10部电影,写入100GB的容量。以我们前文中看到的美光M4为例,170TB的报废指标,我们需要花费1700天才能够达到上限容量…&&& 粗粗一算也可以看到,一张固态硬盘想通过下载来使其报废至少需要4年的时间,而以目前的技术发展来看,一块固态硬盘在三年的时间里被淘汰掉的可能性远比其报废的可能性要高得多。早期的英特尔X25-E固态硬盘英特尔最新款520系列固态硬盘&&& 三年的时间,英特尔旗下的产品线就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他品牌的产品也在通过提升接口和固件算法来加强产品性能,我们在纠结固态硬盘寿命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接受着新的产品技术。如今600元的价格可以入手一块60GB左右的SSD,可能三年之后我们使用同样的价钱回得到10倍甚至更高容量的产品,先淘汰还是线耗光,答案也很清晰。寿命背后的更大隐患&&&&很多关于固态硬盘的寿命传言主要还是早期的固件问题,相信目前优秀的一线厂方多多少少都在固件更新上吃过亏。这并不是产品质量本身的问题,SSD通过固件来解决问题依赖性比机械硬盘要大得多,早期很多厂商的固件更新频率非常的快,难免有差强人意的地方,伴随着黑屏,死机,卡顿等现象也是关系到固态硬盘可靠性的导火索之一。由于固件引发的产品问题&&& 固态硬盘的读取是没有上限的,而每写入一次数据并不代表着损失一次寿命。SSD的最小存取单位为“Page”,一个Page的大小约为4KB,每写入一个Page都要清除之前此位置上的数据,这也是目前其性能瓶颈的主要问题,厂商也在通过固件优化擦写的操作。&&& SSD由于固态硬盘固件更新而造成的故障多数能够直接使产品报废,国内硬件论坛内讨论最多的也是关于某品牌的产品在固件更新中出现诸多问题的讨论。接触SSD的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每一次技术厂方的固件优化,却又抱着一种忐忑的心里害怕自己的产品是否可以安全的进行更新,固件门的事件逐渐成为了一种阴影,挥之不去。产品:SSD 520 Series 简盒包装(120GB)&Intel&固态硬盘&最后:固件更新已成寿命拖油瓶全文总结&&& 我们通过固态硬盘的关键技术点,大体的估算了一块SSD的报废时间。其实从第一个官方P/E给出的写入限制已经能够看到产品的使用寿命远要比我们想像中高得多。家用消费者用户完全不用担心固态硬盘的寿命可靠性,甚至我们可以看到在极端的下载环境下产品的极限写入容量也完全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人的使用需求。&&& 似乎固态硬盘面对下载的问题比机械硬盘还要轻松,这推翻了很多我们通过虚拟硬盘来提高缓存来为硬盘做保护的必要性。有条件的朋友可以翻一翻自己的下载软件的后台计算,笔者三年的时间通过下载获得的数据容量还没有达到10TB,相信这样的存储量需求无论针对消费级用户而言,每年通过下载方式而使用的硬盘容量绝不会超过3TB。导致硬盘损坏报废的主要原因&&& 从上面的图表中我们能够得之硬盘产品报废或者损坏的原因更多的由于人为或者补丁固件更新而导致的。就算现在来看,每一次产品的固件更新想必都会有用户手里的SSD遭遇“灾难”,这主要来源于对产品信息的不了解或者跨固件升级或者重复升级导致的,关于SSD寿命的问题玩玩牵扯到产品质量上,囊括的一系列隐患均成为固态硬盘寿命难题,略显无奈。美光M4官方固件下载页面&&& 本篇文章已经从产品技术点方面彻底透析了长期以来围绕着SSD读写损耗的各路传言,用户需要分清损耗和负担是两种含义,目前的存储产品在最基本的产品质量上可靠性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完全不需要顾虑所谓的写入限制,关于固态硬盘的寿命话题也可以正式翻篇了。当然产品还不够成熟,性能瓶颈容量瓶颈等问题还需要解决,但至少在可靠性方面,目前的固态硬盘已经可以交出一份绝对令人满意的成绩了。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狼2入选五个一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