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奥制造变态关卡的财产那个第二个关卡它着需要下载是怎么搞得啊

没有什么理论一定正确,但是目前看来暗物质存在的可能性更大。最重要的观测证据有这么几个:&br&&br&&b&一. 通过多种相互独立的测量方法得到的星系(或星系团)总质量比其中普通物质的质量多出很多。&br&&br&二. 关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b&(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b&。&br&&br&三. 关于不同宇宙年龄时形成星系团数量的模拟&/b&(Structure formation)&b&。&/b&&br&&br&其实还有更多,不过从立意新颖、证据直接的角度来说,上述三个已经能包含对暗物质论证的主要几个方面。&br&&br&(这里我更新补充一句,立意新颖的意思就是这几个证据相互独立,稍微解释一下:第一条是星系星系团这个相对小尺度的证据,而后两条是宇宙整体大尺度的证据。然后二三两条也相互区别,第二条的微波背景辐射是一个时间切片不同宇宙区域的证据,而第三条结构形成是同一区域在时间上演化积分的证据。所以说它们是相互独立的。而证据直接就是说这些都是直接观测证据,不是其他理论推导的间接证据。比如大爆炸理论与暗物质理论相符,但这只是说两个理论之间融洽,要说两个理论都正确还需要扯其他很多证据,就太麻烦了。)&br&&br&首先说第一个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观测证据(后两个隔得比较远,要跳到文章三分之二位置处才会讲到),这些独立的测量方法包括了:&br&&br&1. 直接观测那些环绕不同尺度质量中心的物体的运行速度(比如恒星相对星系中心的移动速度、星系相对星系团中心的移动速度),假设绕质量中心移动的物体被引力束缚做圆周运动,根据引力定律即可得出星系或星系团的全部物质质量。&br&&br&2. 在X射线波段,可观测包裹着星系团的高温气体分子所发出的辐射,从而确定气体温度。假设这些气体目前是被稳定束缚在星系团内,那么根据其温度可得出星系团质量不能低于一定值,也就是气体温度所代表的特征速度要小于逃逸速度。&br&&br&其实对于距离比较近的星系团,你可以由不同位置的光谱特征得到相对星系团中心不同距离处的温度,由亮度(surface brightness)得到气体密度(在主要温度范围内,亮度和粒子密度关系对温度变化不敏感,因此可直接得出),根据气体压强、密度、温度三者间关系得到各处压强,再假设具有这样压强和密度分布的气体被某种质量分布束缚着,且处于流体静力平衡状态,则可以拟合出一个确定的星系团质量分布。(遥远星系团光谱比较难测,温度这一项的分辨率相对较低,是限制质量估算精度的主要因素。)&br&&br&3. 假设目前的相对论引力理论,根据目标星系或星系团的引力透镜效应,可得出目标的质量。(这是三个方法中最复杂单独成为一个学科并且出了很多书的,所以我只能提纲挈领的介绍这么一句话,要点是三种方法都有效而且相互独立。)&br&&br&同时,通过该系统的亮度,可以估算出其可见物质(比如恒星)的质量,再假设普通物质(非暗物质)质量和恒心质量有一定物理关系所成的比例(比如通过观察一些距离很近的系统来精确测量气体质量分数白矮星质量分数黑洞质量分数等等),就可以估算出普通物质质量。最后你发现总质量大于普通物质质量。&br&&br&这三种独立方法得出的目标质量不谋而合,比人类已知物质(星体质量加星际介质质量,其中星际介质的质量远高于星体质量)质量高出一个数量级左右。但是这些证据有三方面缺陷。&br&&br&1) 这些证据本身包含的假设可能不正确.&br&&br&第一个假设,目前公认的时空和引力理论,广义相对论(或者更“先进”一些的尝试把引力纳入到量子场论的框架中)是正确的,如果我们修正广义相对论引力的形式,或者干脆改变引力所在的时空性质,则可能完全不引入暗物质而完美符合上述几种观测。&br&&br&(前一种解决方案一般叫MOND,下文会讲;后一种解决方案就是传说中的十一个时空维度云云。You may want to check out Thad Roberts's TED talk &Visualizing Eleven Dimensions& or look up to his website: &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instein Intuition : Quantum Space Theory&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第二个假设,流体静力平衡(hydrostatic equilibrium)或者“束缚在系统内”等等,然而这些“发现了暗物质”的系统都是非常大的系统,以至于它们在宇宙年龄之内都无法达到所谓的相对稳定的状态,系统还在剧烈演化的过程之中。如此,即便你发现系统内物质的运动速度高于可见质量引力势的逃逸速度,也可能只是因为系统还不够稳定。&br&&br&(事实上非常巧的是,relaxation time = Hubble time 刚好是能否发现暗物质的分界线,这个界限约为10^6太阳质量,差不多也就是最大的星团和一些矮星系的质量。星团和矮星系们可以在宇宙年龄内完成至少一次较彻底的能量交换过程,它们都没有暗物质存在的证据被发现。发现暗物质的系统只有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往上等等。所以有的地方甚至把是否发现暗物质作为区别星系和星团的标准之一。详见 Dabringhausen, Hilker & Kroupa 2008 Figure 5.)&br&&br&2) 对于那些我们了解的系统,其实并没有发现暗物质存在的证据。&br&&br&如果我们把系统总质量作为横轴,系统存在暗物质的明显度作为纵轴画一幅图(打开链接&a href=&///?target=http%3A//articles.adsabs.harvard.edu//full/2008MNRAS.386..864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008MNRAS.386..864D Page 880&i class=&icon-external&&&/i&&/a& 看图12)。&br&&br&就会发现对于质量较小(小于&img src=&///equation?tex=10%5E%7B13%7D& alt=&10^{13}& eeimg=&1&&倍太阳质量)、结构简单(形状规则、没有明显的子结构)、统计清晰(观测到每一颗星)、模拟容易(&img src=&///equation?tex=10%5E7& alt=&10^7& eeimg=&1&&个点好像是现在N-body模拟的极限了)、理解充分的系统,也就是星团啦,比较小的星系啦什么的(银河系约为&img src=&///equation?tex=10%5E%7B12%7D& alt=&10^{12}& eeimg=&1&&倍太阳质量),它们都没有显示出明显的暗物质存在证据。&br&&br&图中紫色点是围绕大星系旋转的矮星系,会以特定的方式抛洒质量,所以极端不符合系统稳定平衡的假设,所以这些点是不可靠的。而其他点都是处于普通物质就能进行解释的合理范围内,也就是质量光度比为太阳质量光度比的5倍。我们知道太阳已经属于比较大的恒星,更多恒星质量只有一半太阳质量,它们的质量光度比就约为太阳的5倍,且还有很多已经演化完死亡的白矮星黑洞等等会将质量光度比提的更高,所以5倍的质量光度比是正常合理的。其实都不用这些推理,图中很明显,数据点的 intrinsic scattering 已经就大的不能给出任何科学阐释了。&br&&br&只有星系团这样大的系统才有大约一倍的质量缺失没有解释(图中没有画,它们的质量光度比大约是太阳的10倍)。但是这些质量被恒星级黑洞补偿被认为是容易达成的(虽然还未有人进行严格的计算)。&br&&br&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系统,当你真的去找暗物质的时候,它们就消失了。你只需要合理的估计黑洞等恒星残骸的质量,就可以符合光度质量比的观测(当然,得到平的旋转曲线需要 Milgrom’s dynamics)。&br&&br&对于上一段落的观点也存在反对意见:所需的暗物质不可能是恒星残骸,必须是某种新的真正的暗物质。因为形成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的过程,必然经历恒星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发生爆炸,会将大量重元素抛洒到星际间,然而我们对星际间介质金属丰度的观测较低,不能同意曾产生过如此大总质量的恒星残骸。&br&然而这种反对是源于不更改相对论且不存在任何种类的暗物质的假设。采用MOND+某种暗物质的方式原则上可以解决这一质疑。&br&&br&3) 暗物质作为一种解释有其自身的问题。&br&&br&如果假设暗物质存在,不是简简单单提供一个背景引力场就完了,在暗物质云中移动的物质都会受到引力拖曳,暗物质也会跑会跳,这就能产生各种可观测(然而并没有观测到的)效应。因此存在很多观测与现有暗物质理论假设不符,这些观测说明即使真的存在暗物质,目前的暗物质理论也需要进一步完善。&br&&br&例如,如果星系真的存在于暗物质的包裹之中,那么就应当能观测到两种行为方式不同的此星系的卫星星系(satellite galaxy)——处于暗物质云之内的和之外的。即便暗物质只产生引力相互作用,处于暗物质云中的卫星星系也会受到很强的引力拖曳作用(dynamical friction)。但是对于卫星星系的大量观测却没有任何发现(不管你如何分析,所有卫星星系的数据点都聚集为一个族群而不是两群),似乎根本就没有什么暗物质存在于那里对卫星星系造成影响。&br&&br&从另一个角度考虑相同的问题,如果存在暗物质云的引力拖曳,那么路过(passing by) 一个大星系的星团会很容易的失去能量从而被星系俘获,而如果没有暗物质,这些路过的星团就不会被俘获成为卫星。我们通过观测星系星团们的密度和自行速度等等,能估计出宇宙演化过程中星系们应该会俘获多少卫星星团,进而和现实进行比较。结果当然是,卫星星系和星团的数量 远小于 目前冷暗物质标准宇宙学模型(&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Lambda-CDM_mode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ambda-CDM model&i class=&icon-external&&&/i&&/a&)的预言。&br&&br&(2015年 Pavel Kroupa 写了一篇这方面的综述,感兴趣可以看看:Galaxies as simple dynamical systems: observational data disfavor dark matter and stochastic star formation。该文作者是提倡重新审视暗物质理论的领军人物之一。优酷还有他演讲的一个视频:&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ODkyOTY0NDY0.html%3Ffrom%3Ds1.8-1-1.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暗物质真的存在吗 标准宇宙学模型仍存在问题&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上述暗物质理论的缺陷,催生了很多不采用暗物质来解释已知观测的尝试,比如上文提到的MOND(Modified Newtonian Dynamics)也就是“被修正的牛顿引力理论”的研究,就是暗物质理论的主要竞争对手。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Milgromian dynamics 等等。下面我们主要讨论MOND与暗物质之争(高维空间那个提的人更少,虽然我认为更有希望)。&br&&br&目前的主流理论倾向于暗物质,所以关于MOND的研究相对来说是稀少的。有些MOND理论能在星系尺度下符合观测却不能在更大的星系团尺度符合,反之若要在星系团尺度符合则星系尺度符合不了,首尾不能兼顾(但是又有更新的研究说解决了这些问题)。总之这个领域做的人不多(即便不是几个人也就是几组人吧),争论庞杂不清。&br&&br&关于修正引力论的主要打击来自于著名的子弹头星系团(Bullet Cluster)的观测。其中用光学方法观测到星系的气体质量位置和引力透镜方法测量的星系质量位置不重合(记得星系中普通物质质量主要由气体构成,恒星等星体质量只占很少一部分)。&br&&br&暗物质学派认为,这是由于两个星系团相撞过程中暗物质间除了引力外没有相互作用,而气体间发生碰撞摩擦,因此气体被落在暗物质后面导致了这样的观测结果。而修改引力方程式的形式并不会改变产生引力的质量中心位置,因此对MOND学派造成重大打击(也就是申请不到什么经费了)。&br&&br&然而,暗物质派的论证实际上存在致命缺陷。因其所采用的引力透镜方法事先假设了相对论引力理论,如果假设某种修正的引力理论则可能得到不同结果。至少有一篇文章宣称,采用非牛顿引力能得到质量重合的结果。但很少人会做“修正引力的引力透镜”方面研究,两拨人没有什么共同语言,这一争论只好僵在那里。&br&&br&另一个缺陷是,这个所谓两星系团穿过对方的故事实际上并没有很好的依据,我们只看到一张照片而已。(事实上某些计算发现这个故事是不自洽的,冲击波温度差异显示的两星系团相对速度非常高,而在标准宇宙学模型中,星系团相遇合并会被暗物质晕减速,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相对速度,使得子弹头星系团成为了反对暗物质模型的证据......)&br&&br&不过做报告引用 Bullet Cluster 这个例子来说明暗物质的概念时,台下听众基本意识不到这个缺陷就完全接受了暗物质的概念,MOND 派败北无可挽回。&br&&br&况且,尽管理论上不能否决,但真要构造一个修正的引力理论满足全部已知的观测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足以令人望而却步。&br&&br&任何一个学说的发展完善都不是个人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国际科学界的共同努力。而学界主流并不是由某些绝对理性的人来决策的,一旦“暗物质”这个理论被广为流传,自然有更多的人学习和改良它,加入很多新的假设来使其符合观测,它也就看起来更完善。而 MOND 等学说没有什么人研究和教授,没有新鲜血液,缺少经费,恶性循环,不等到哪一天它突然获得重大成功是不会受人重视的了。&br&&br&除了事先假设现有引力理论成立这个致命缺陷,子弹头星系团的观测本身也造成新的疑问,因为除此星系外人们从没有观测到任何一个质量中心与气体中心不重叠的星系(团),这就显得很奇怪。试想,两个星系(团)穿插而过的事件在过去应为数众多,而每次事件都可能诞生这样的裸气体星系(团)和无普通物质的暗物质团,为什么我们做了那么多引力透镜观测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呢?暗物质的支持者辩解说这是因为子弹头星系团中的两个星系团会很快合并唯一个大星系团,暗物质与气体恒星回到一处,因此它们只是在生命中短暂的一段时间发生分离,观测到的概率很小。但是这个说法没有太大的说服力,也没有任何有力证据表明这两个星系团一定会合并而不是各奔东西。&br&&br&(我刚刚看到有一些疑似纯暗物质星系候选,但是都没有确定,在学界也没怎么听说。)&br&&br&P.S. 鸣谢 狐狸先生 评论说:“质量中心和重子物质中心不重合并非孤证。这方面文献有很多(当然怎么解释另说),希望答主不要想当然。&a href=&///?target=http%3A//arxiv.org/abs/&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rxiv.org/abs/&/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二. 关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b&&br&&br&首先要知道宇宙微波背景(CMB)的成因,就是在大爆炸模型的假设下,宇宙曾经处于非常致密高温的状态,可以发生核反应等等,宇宙膨胀之后当时极高的温度和能量密度也逐渐稀薄,但是直到今天仍能被观测到,这就是2.7K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了。&br&&br&微波背景的观测能佐证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存在也就不难理解,因为CMB辐射在宇宙中躺了这么多年,必然会被宇宙中存在的东西所影响,CMB不是完全均匀的存在于宇宙各处而是有起伏涨落的(相对差别在10^-5量级),而且涨落区域的大小存在特征尺度(就好像你在玻璃上哈气形成的水滴有一个典型直径,而不会从无穷小到无穷大的水滴都出现)。可以证明,调整暗物质(和暗能量)与普通物质的相对组分多寡,可以改变CMB的这个特征尺度。反过来,通过这个尺度也能确定宇宙中是否有暗物质(和暗能量)以及其占比多少。&br&&br&(当然了,实际做这个研究的人不会只用一个“特征尺度”,而是用整个的涨落尺度谱,即 The power spectrum of the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 temperature anisotropy in terms of the angular scale 这个谱一般分两个因素进行分析,一是CMB光子发出时刻宇宙的状态,决定了这个谱的一阶近似;二是CMB光子从发出、经过漫长的时间传播、到被我们接收这个过程也会被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影响,让谱的形态稍稍变化,这些构成了高阶近似。)&br&&br&&br&这一节最后补充一个容易说清楚的小论点,作为结构演化支持暗物质存在的证据。&br&&br&我们知道宇宙一开始是非常均匀的,比如CMB相对变化幅度在10的负5次方量级。而这个不均匀性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加强,物质多的地方吸引更多物质,物质少的地方流失更多物质,造成星系团等结构的凝聚。我们还知道这个不均匀性线性变化的速度基本是和红移成正比的,也就是现在时刻宇宙的不均匀性与红移为1000时刻的早期宇宙相比相差了一千倍。&br&&br&CMB的红移是1100,因此如果只考虑普通物质,现在时刻的宇宙不均匀性应该为&img src=&///equation?tex=10%5E%7B-5%7D%5Ctimes+10%5E%7B3%7D%3D10%5E%7B-2%7D& alt=&10^{-5}\times 10^{3}=10^{-2}& eeimg=&1&&,可是实际上现在星系团的物质密度比宇宙平均密度高了至少百倍(由于考虑的是线性演化所以只涉及这个最大尺度的结构,小尺度的如星系恒星等等都不能用线性近似了),也就是正2次方,这之间差了4次方没有办法解释。&br&&br&而且这里还隐藏了一个致命一击是,CMB谱和宇宙物质密度谱(星系团什么的观测)的谱形不同。比如你找到50年前中国各地人口分布数据和今天的做比较,你会发现过去人多的大城市现在人更多,过去人少的农村现在人口更少,这是正常的向人口多的聚集,幅度差异越来越大(我就不用个人净值做例子了......)。但是如果你发现过去人多的地方和当今人多的地方不同,说明你的模型里少考虑了一些东西,或者过去的统计数据不正确,有些人口是隐形的,你没统计到。现在CMB谱和宇宙物质密度谱形态不同,就强烈暗示你你对物质的统计出了什么问题,应该存在某种“暗物质”。&br&&br&而暗物质理论也确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释。因为CMB光子背景是和普通物质作用平衡的,暗物质并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所以CMB发出的时候暗物质的不均匀性并非10的负5次方,而是高了四个量级的,由于暗物质质量是普通物质的十倍以上,所以普通物质会加速落入暗物质不均匀性的势井里,造成结构演化速度的加快。同时暗物质的密度分布谱是贴近当今宇宙物质密度谱的。&br&&br&上面关于不均匀性变换幅度的论证虽然用了线性近似,但是论证是严格的。因为在语境下不均匀性从始至终都很小。这个论证在历史上很重要,是肯定暗物质存在的转折点。但是现在都是用计算机模拟非线性的演化情况,从而给出更精确的结果,线性计算在实际工作中不怎么用了。&br&&br&&br&&b&三. 关于不同宇宙年龄时形成星系团数量的模拟&/b& (Structure formation)。&br&&br&这个和上一种情况类似,宇宙中是否存在暗物质(暗能量)对于星系团的形成是有影响的(就好像在蜂蜜中两块磁铁吸引到一起比在水中要慢)。我们可以模拟出不同假设下星系团由少到多聚集起来的这个过程,数一数各个时期内星系团在宇宙中的密度。然后再跟我们的观测做对比,从而确定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组份。&br&&br&人们能做的实际上更好,我们不仅可以数各个时期星系团的数量,还可以将星系团划分为不同质量,数不同质量的星系团数量,这样又形成一个谱,这个谱的演化强烈受到宇宙中物质组份的影响。&br&&br&如何理论计算出这个谱比较复杂就不提了,需要知道的是,结构形成是与引力物理公式相关的,如果你这个包含了引力理论的模型推导出了正确的结构形成过程,那么就佐证你的引力理论有很大可能是正确的,这是能区分MOND与暗物质理论的方法之一,而第一章的暗物质观测证据是无法区分的。&br&&br&&br&&br&以上关于微波背景和结构形成两个方面的观测证据我都加了(暗能量)。亦即表明它们不是直接的暗物质观测证据,而是在一个包含了暗能量的系统模型(目前的标准宇宙学模型)之下的一部分。它们对暗物质理论的支持要建立在该模型正确的基础之上,而该模型是由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其他观测所佐证的,因此是间接的证据(就像是一个超级复杂的多维大拼图,现在这样拼感觉大部分位置都能吻合,但仍有一些细节吻合不了,这就很蛋疼,把整个拼图推倒重来可不容易啊)。&br&&br&这些证据只是在标准宇宙学模型的自身框架内需求某种暗物质的存在,这种需求只告诉你,原本(没添加暗物质)的标准宇宙学模型不靠谱,而不是告诉你既然现在添加了暗物质的宇宙学模型符合观测了,暗物质就一定存在。&br&&br&(打个比方说,你路上看到一个人,背影特别像某个你熟悉的人,但是转过身来发现脸不对。这时候你有两个选择,放弃这个人是那个你认为的人的理论,或者新添加一个“他”做了整容手术的理论到你原有的理论之中。这个新的加入整容元素的理论符合观测了,那么是否可以作为你认定一个路人整过容的证据呢?不靠谱吧。可是如果你又发现这个人带着刚从韩国回来的机票呢?你又又发现他刚刚花了一大笔钱的收据呢?暗物质就是如此,方方面面的证据都指向有暗物质,但就是没有直接的决定性证据。)&br&&br&而且我们还能看出一个规律,就是对于小尺度(我们理解较为完善)的系统,暗物质存在的证据消失了,而对于很大尺度(我们并没有真正理解)的系统,暗物质存在的证据才出现。&br&&br&所以怎么说呢,支持暗物质存在的人会认为这是由于暗物质稀薄且只有引力相互作用的特质,导致其在不同尺度上的表现不同,而反对的人就会说“嘿嘿,我也不说你错,但是这还不够明显么,你不懂的地方才有暗物质,那是因为你不懂啊!”&br&&br&因此,后面这些所谓的“暗物质存在的证据”,并不真的构成对反暗物质派的强烈证否,因为不能排除构建出全新的宇宙学模型,不引入暗物质而满足上述观测证据的可能(印象中MOND下什么模型曾经宣称他们可以完美符合CMB谱的观测,但不一定能符合全部其他的观测,我不是这方面专家)。&br&&br&只是目前没有人有能力有精力去做这些工作。因为这样做是有学术风险的,暗物质理论在太多相互独立的观测上展示了其优良的解释能力,暗物质理论有非常大的概率是对的。如果暗物质确实是对的,那你就白耽误一辈子,又没钱拿,何苦呢。&br&&br&而且不仅主流学界内拿不到钱,学界外也很难拿到。这些理论极难被普通人理解掌握,除了宇宙命运的理论成果以外,几乎可以肯定不会有什么能短期内产生现实价值的成果,也就不会有学界以外的人来资助这方面研究。太阳系以内的事,目前的物理理论已经解释的相当完满,不能解释的只是距离人类非常遥远非常古老非常庞大的一些东西,这些现象对人类可能永远(直到人类灭绝)都不会有影响。&br&&br&因此这些争论直到今天仍然持续,不过其实算不上争论,不管是暗物质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知道这些各有倾向的观测证据,而他们的最终目的也是一样的,就是找到一个理论能完美解释全部观测现象。只有当某一方在报告时只提及有利于他自己论点的说法时反对方才会站起来提醒他:“你这个论证有什么缺陷大家心知肚明,我可还坐在下面呢啊!”。&br&&br&总结来说,暗物质对于解释某些观测现象不可或缺,同时又与一些观测结果矛盾(&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ODkyOTY0NDY0.html%3Ffrom%3Ds1.8-1-1.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上面给&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ODkyOTY0NDY0.html%3Ffrom%3Ds1.8-1-1.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的Pavel Kroupa的视频&i class=&icon-external&&&/i&&/a&中比较有力的证否了冷或温暗物质存在的可能)。&br&&br&而MOND,以及MOND的相对论版本TeVeS,虽然在解释星系旋转曲线上展示出人们尚未理解的远超暗物质理论解释能力的巨大成功,但在星系团尺度、CMB不均匀性特征谱、大尺度结构形成、BBN、质量中心不重合的子弹头星系团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这方面的讨论参见:&a href=&///?target=https%3A///watch%3Fv%3Diu7LDGhSi1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ark Matter vs Modified Gravity | Sean Carroll (Youtube 视频 懒得转优酷了 不经常翻墙的估计也看不懂)&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最终的宇宙学理论有可能是由某种性质的“暗物质”(比如现在已经确定大部分暗物质的温度不能很高云云)和某种形式的 MOND 结合而成(好像只有这种情况还没有被证否)。到那时也许暗物质就会有新的名字,不再称为暗物质了。&br&&br&前路漫漫,同志仍需努力。&br&&br&&br&&br&最后给资源链接&br&&br&&b&Literature&/b&&br&&br&&b&Books&/b&&ul&&li&Dodelson, S.: Modern Cosmology (Academic Press 2003)&/li&&li&Padmanabhan, T.: Structure Formation in the Univers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li&&li&Peacock, J.: Physical Cosm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li&&li&Padmanabhan, T.: Theoretical Astrophysics III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li&&li&Kolb, E. & Turner, M.: The Early Universe (Addison Wesley 1990)&/li&&li&Peebles, J.: Principles of Physical Cosmology (Princeton 1993)&/li&&li&Liddle, A. R. & Lyth, D.H.: Cosmological Inflation and Large Scale Structure&/li&&li&Weinberg, 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Wiley 1972)&/li&&li&Schneider, P: Introduction to Extragalactic Astronomy and Cosmology (Springer 2006)&/li&&li&Padmanabhan, T.: Cosmology and Astrophysics through Problem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li&&/ul&&br&&b&Papers, reviews, lecture notes, etc.&/b&&br&&br&&ul&&li&&a href=&///?target=http%3A//relativity.livingreviews.org/Articles/lrr-2012-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odified Newtonian Dynamics (MOND): Observational Phenomenology and Relativistic Extension&i class=&icon-external&&&/i&&/a& (Review the
current observational successes and problems of MOND)&/li&&li&&a href=&///?target=https%3A//arxiv.org/abs/&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arxiv.org/abs/&/span&&span class=&invisible&&3&/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End of MOND? New support for LambdaCDM - Oct 2016)&br&&/li&&li&&a href=&///?target=http%3A//www.stecf.org/coordination/esa_eso/wg.php%3Fworking_group%3Dcosmolog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eport of the ESA-ESO Working Group on Fundamental Cosmology&i class=&icon-external&&&/i&&/a&&br&(Wha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s in cosmology, and how can they be solved?)&/li&&li&&a href=&///?target=http%3A//www.astro.uni-bonn.de/%7Epeter/SaasFee.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aas-Fee Lectures on Gravitational Lensing&i class=&icon-external&&&/i&&/a&&br&(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a href=&///?target=http%3A//arxiv.org/abs/astro-ph/040723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trong&i class=&icon-external&&&/i&&/a&, weak and micro-lensing)&/li&&li&&a href=&///?target=http%3A//hubblesite.org/newscenter/archive/releases/2003/01/image/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mages of A1689&i class=&icon-external&&&/i&&/a&&br&(spectacular example of galaxy cluster lensing, as promised in the lecture)&/li&&li&&a href=&///?target=http%3A//arxiv.org/abs/astro-ph/990511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istance measures in cosmology (D. Hogg, )&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a href=&///?target=http%3A//arxiv.org/abs/astro-ph/061145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ress-Schechter theory and its extensions (A. Zentner, )&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a href=&///?target=http%3A//adsabs.harvard.edu/abs/2001LRR.....4....1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Cosmological Constant (S. Carroll, )&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a href=&///?target=http%3A//arxiv.org/abs/gr-qc/971201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ecture Notes on General Relativity (S. Carroll, 1997)&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a href=&///?target=http%3A//arxiv.org/ab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ectures on Dark Energy and Cosmic Acceleration (J. Frieman, )&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a href=&///?target=http%3A//adsabs.harvard.edu/abs/2009NJPh...11j5006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ark matter candidates (L Bergstr?m, 2009)&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a href=&///?target=http%3A//adsabs.harvard.edu/abs/2009ARNPS..59..397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Physics of Cosmic Acceleration (Caldwell & Kamionowski, 2009)&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a href=&///?target=http%3A//adsabs.harvard.edu/abs/2009AmJPh..77...59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nterpretation of the cosmological metric (Cook & Burns, 2009)&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a href=&///?target=http%3A//adsabs.harvard.edu/abs/2008arXiv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ecture Notes on CMB Theory: From Nucleosynthesis to Recombination (W. Hu, 2008)&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a href=&///?target=http%3A//arxiv.org/abs/astro-ph/941004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Galaxies: Les Houches Lectures (S. White, )&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Practical statistics for astronomers (J. Wall, ): available as a book (&a href=&///?target=http%3A//adsabs.harvard.edu/abs/1977psa..book.....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977&i class=&icon-external&&&/i&&/a&, &a href=&///?target=http%3A//adsabs.harvard.edu/abs/2003psa..book.....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003&i class=&icon-external&&&/i&&/a&), or freely as two papers ( &a href=&///?target=http%3A//adsabs.harvard.edu/abs/1979QJRAS..20..138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Definitions,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detection of signal&i class=&icon-external&&&/i&&/a&, &a href=&///?target=http%3A//adsabs.harvard.edu/abs/1996QJRAS..37..519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I: Correlation, Data-modelling and Sample Comparison&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a href=&///?target=http%3A//adsabs.harvard.edu/abs/2008PASP..120..235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Beginning and Evolution of the Universe (Ratra & Vogeley, 2008)&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a href=&///?target=http%3A//arxiv.org/abs/astro-ph/010100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smological Perturbation Theory and Structure Formation (E. Bertschinger, 2000)&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a href=&///?target=http%3A//arxiv.org/abs/astro-ph/060211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dvanced Topics in Cosmology: A Pedagogical Introduction (T. Padmanabhan, 2006)&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a href=&///?target=http%3A//arxiv.org/ab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Large Scale Structure in the Universe: From Power-Laws to Acoustic Peaks (Martinez, 2008)&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Correlation functions and their estimators: &a href=&///?target=http%3A//adsabs.harvard.edu/abs/1993ApJ...412...64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andy & Szalay (1993)&i class=&icon-external&&&/i&&/a&, &a href=&///?target=http%3A//adsabs.harvard.edu/abs/1998ApJ...494L..41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zapudi & Szalay (1998)&i class=&icon-external&&&/i&&/a&, &a href=&///?target=http%3A//adsabs.harvard.edu/abs/2000ApJ...535L..13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Kerscher, Szapudi & Szalay (2000)&i class=&icon-external&&&/i&&/a&&/li&&/ul&&br&&b&Sites with N-body simulation movies:&/b&&ul&&li&&a href=&///?target=http%3A//www.mpa-garching.mpg.de/galform/data_vis/index.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PA Garching&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a href=&///?target=http%3A//www-hpcc.astro.washington.edu/&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Body shop (Washington)&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a href=&///?target=http%3A//www.cita.utoronto.ca/%7Edubinski/nbod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alaxy Dynamics and Cosmology (U Toronto)&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a href=&///?target=http%3A//imp.mcmaster.ca/image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asoline gallery&i class=&icon-external&&&/i&&/a&&/li&&/ul&&br&&b&Useful links&/b&&ul&&li&&a href=&///?target=http%3A//www.astro.ucla.edu/%7Ewright/CosmoCalc.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smology Calculator&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a href=&///?target=http%3A//www.icosmo.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Cosmo&i class=&icon-external&&&/i&&/a& interactive cosmology package (See &a href=&///?target=http%3A//arxiv.org/ab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is paper&i class=&icon-external&&&/i&&/a& from 08.10.2008)&/li&&li&&a href=&///?target=http%3A//background.uchicago.edu/%7Ewhu/&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ayne Hu's homepage&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a href=&///?target=http%3A//de.arxiv.org/archive/astro-p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stro-ph&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a href=&///?target=http%3A//antwrp.gsfc.nasa.gov/apod/astropix.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stronomy Picture of the Day&i class=&icon-external&&&/i&&/a&&/li&&/ul&
没有什么理论一定正确,但是目前看来暗物质存在的可能性更大。最重要的观测证据有这么几个: 一. 通过多种相互独立的测量方法得到的星系(或星系团)总质量比其中普通物质的质量多出很多。 二. 关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
小猴:妈妈,我要下树玩儿&br&母猴:不要去,好危险,有狮子,鬣狗&br&小猴:妈妈,我要下树玩儿&br&母猴:不要去,好危险,有狮子,鬣狗&br&小猴:妈妈,我要下树玩儿&br&母猴:不要去,好危险,有狮子,鬣狗&br&小猴:去尼玛的,劳资就要下树玩!我就赌没有猛兽吃我!&br&若干年后,人们为了纪念小猴,给她起名Lucy&br&&br&--------------------------------------------------------------------------------分割线&br&非常感谢大家点赞,一打开知乎竟然发现有八百多赞,谢谢大家&img src=&/fbc7dd5723f75dfe1fef02_b.jpg& data-rawwidth=&257&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7&&
开心地我反复查看更新,反复查看自己的回答,越看越帅自己都快受不了,是呀混迹知乎贴吧这么多年终于有人认可我的才华啦,吼吼吼,非常吼!恨不得要给麻麻打电话通告这一喜讯了!&br&
激动的我逐条查看了评论,类似作者你真牛逼这类的哈哈哈……我会虚心接受的。&br&
等等,“&b&玩儿母猴&/b&“是什么鬼?!哦这个评论好禽兽,算了不管了,继续欣赏对我的溢美之词吧~~&img src=&/649a0ce7aafdcca34dc6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3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649a0ce7aafdcca34dc6_r.jpg&&&br&&b&等等,怎么都是妈妈下树玩儿母猴!!!!!&/b&&br&&b&妈蛋的,去尼玛的排版&img src=&/dd97eddb0384f8eaeb797abbe866cb29_b.jpg& data-rawwidth=&366& data-rawheight=&26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6&&&/b&&br&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br&&br&&br&
再次感谢大家的赞,谢谢大家
小猴:妈妈,我要下树玩儿 母猴:不要去,好危险,有狮子,鬣狗 小猴:妈妈,我要下树玩儿 母猴:不要去,好危险,有狮子,鬣狗 小猴:妈妈,我要下树玩儿 母猴:不要去,好危险,有狮子,鬣狗 小猴:去尼玛的,劳资就要下树玩!我就赌没有猛兽吃我! 若干…
居然没人提城市化流?&br&&br&这是星际2最蛋疼的一种流派,顾名思义,城市化就是大搞基建,狂修各种塔,然后跟你耗到底。这种战术被真实大帝发扬光大,在SPL联赛中,真实大帝凭借城市化战术,将比赛从手速、头脑的竞赛变成了膀胱耐力的竞赛,一场星际比赛打两个小时,汝识得此阵吗!?&br&&br&真实大帝打SK打了两个半小时,最后膀胱受不了的裁判上去给大帝做心理辅导,让双方和局了事。&br&&br&大帝的城市化战术被称为毁掉星际2的战术,但是大帝也因为这横空出世的天才,被誉为使星际2完全超越了星际1的男人,是真实大帝让电竞真正成为一种考量身体素质——膀胱耐力的竞赛。&br&&br&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真实大帝大战SK的那场比赛里,SK所使用的泉水钩战术也是能让膀胱崩溃的打法……一个时代的英雄,总是有能够和他站在同一高度的对手的……&br&&br&真实大帝点化海皇&br&&a href=&///?target=http%3A//www.bilibili.tv/video/av900808/index_3.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星际老男孩】1月5日SPL职业联赛 R1(3)&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城市化与泉水钩的憋尿对决&br&&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NjcxNDQyODA4.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月10日SPL R1季后赛SKT1 vs 三星 03&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真实大帝接受采访时的回答:&br&&br&问:取得了首胜心情如何&br&答:这一胜来得比我预计的快。休赛期间我一直在玩,所以说实话我很担心自己的成绩(笑)。我以为用2周的时间集中练习就好,但似乎不是那么容易的。&br&&img src=&/1d90d93db7df9b386c7b5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5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1d90d93db7df9b386c7b5_r.jpg&&&br&&br&问:休赛期间为啥不好好练习&br&&br&答:休赛期间没了动力。心里也乱乱的。心情不好的情况下我无法专心练习。不过现在我的心态已经稳定下来了。&br&&br&问:打了一场长期战取得了逆转胜&br&答:在天梯练习后发现非机械化已经不顺手了。与其去追随其他的人族也出生化部队,还不如选择高效率一点的方法,今天就用到了机械化,从一开始我就想到要打长期战了。&br&&br&&br&问:面对Hydra你总是表现得很强大&br&答:我知道的是,算上非正式比赛我和他的交手战绩也是2:1,我赢得多些。倒不是种族常性的问题,只是在我打得好的时候常常遇到他。Hydra选手运气不好。&br&&br&&br&不过你要是以为城市化这么简单那就太图样了,之前国服的EIN大神和10X的一把城市化大战,打穿了整个午夜,整整打满七个小时 ,成为全世界历史上最长的一把星际,两个人最后都接近崩溃的状态了。&br&&img src=&/fa9ddea3eb80bba7a12c980b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fa9ddea3eb80bba7a12c980b_r.jpg&&&img src=&/8b80f6f4be807e73be3afc9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8b80f6f4be807e73be3afc9_r.jpg&&&br&最后这两位甚至开始在频道里动用各种心理战手段试图结束比赛。&br&&br&&img src=&/d684ea180b680c7e78f5c8a3bb8cc3b6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d684ea180b680c7e78f5c8a3bb8cc3b6_r.jpg&&&img src=&/daa3ca9e8ea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daa3ca9e8ea_r.jpg&&&img src=&/cfb2729dadbdd0e4e3d9e09d33547cd0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cfb2729dadbdd0e4e3d9e09d33547cd0_r.jpg&&
居然没人提城市化流? 这是星际2最蛋疼的一种流派,顾名思义,城市化就是大搞基建,狂修各种塔,然后跟你耗到底。这种战术被真实大帝发扬光大,在SPL联赛中,真实大帝凭借城市化战术,将比赛从手速、头脑的竞赛变成了膀胱耐力的竞赛,一场星际比赛打两个小…
泻药。&br&多了。给一毛钱都多了。&br&少生孩子对社会是一种损失。社会损失了纳税人、劳动力、消费者。有很多国家是制裁的。&br&比如德国就有单身税。美国也有变相的单身税。
泻药。 多了。给一毛钱都多了。 少生孩子对社会是一种损失。社会损失了纳税人、劳动力、消费者。有很多国家是制裁的。 比如德国就有单身税。美国也有变相的单身税。
10月29日补充:新华社已经播放中共允许全面二胎的公告。对于国家民族这无疑是个好消息。这是全面废除计生之前的阶段性胜利。特别感谢易富贤博士非常艰苦的努力工作,为民众对计生问题有了清醒的认识。&br&=========&br&谢邀。&br&&br&&u&主要是因为30年一胎化恶果显现,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明白计生是一个巨大的错误。&/u&&br&&br&&b&人类是一切的根本原因和最终目的。一切用危害、减少、消灭人类来解决问题方法都是最荒唐、最错误的事情。(&/b&这句话什么意思?打个比喻,有个人的小孩消化不良,去看儿科,医生诊断一番后说,你这个小孩吃不好饭,治疗得花钱,你养着也浪费钱,不过我有一个国外专家给的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接着不由分说从抽屉里拿出一把手枪把小孩一枪爆头了。医生吹了吹枪管的硝烟,接着说,你看,小孩消化不良的问题解决了,你也会更加富有,这是我们巨大的成就。不用谢我了)&br&&br&&b&1. 经济面临严重衰退&/b&&br&经济简单来说就是:劳动生产率 * 劳动力数量。&br&30年一胎化政策使得今天劳动力面临严重短缺,从2012年开始中国劳动力就开始进入快速下滑通道。中国经济随之开始不举。李开了很多药方,但是见效不大。因为经济的本质放在哪里。&br&&br&&u&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力增长。&/u&&br&&br&&b&有人说科技进步可以弥补人口减少带来的生产力下降。问题是科技靠什么增长和进步?&/b&&br&&b&仍然靠人口增长。&/b&人口增长带来&u&财富和劳动力数量增长&/u&,&u&才可能投入更多资金和人力研发科技&/u&,提高劳动生产率。美国、日本劳动生产率增长最快的年代是60~70年代,主要是战后婴儿潮人口的推动。1980年代之后随着人口增长的放缓,西方科技明显放缓了。彼特泰尔说,我们70年代相信21世纪的科技是飞行汽车,然而我们只得到了140个字而已(指推特)。&br&&br&也就是说,人口增长使得经济的两个基本因子:劳动力数量、劳动生产率同时增长。反之亦然。所以从历史来看,&br&========================&br&&b&经济增长率 = 人口增长率的平方&/b&&br&========================&br&1500年世界人口4.75亿,GDP 2470亿美元。2001年世界人口60亿,GDP 37万亿美元。500年间人口增长了12.6倍,GDP增长了149倍,GDP增长正好是人口增长的平方。&br&&br&推行过计生政策的国家都面临严重的经济衰退,比如日本。日本短暂推行非强制性的计生政策,仅限于宣传。但是日本生育率也受到极大影响,从1995年开始,日本劳动力比例开始下滑,到今日仍然在下滑,日本经济因此从来也没有走出低迷状态。日本经济在世界的影响力下降很多。&br&&br&&img src=&/ded9acdee3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ded9acdee3_r.jpg&&&b&上图:&/b&中国劳动力人口衰退趋势&br&&br&&img src=&/8fa20f14690adfe_b.jpg& data-rawwidth=&359& data-rawheight=&2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9&&&b&上图:&/b& 日本劳动力数量与世界GDP份额之间的关系&br&&br&&img src=&/b394dcb721c244ab6af2a_b.jpg& data-rawwidth=&590& data-rawheight=&3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0& data-original=&/b394dcb721c244ab6af2a_r.jpg&&&b&上图:&/b&日本总抚养比与GDP之间的关系。蓝色为GDP,红色为总抚养比。在低抚养比的两个时间段,日本经济表现都很好。1995年之后日本抚养比一直没有下降,日本GDP发展也是长期低迷。(总抚养比 =(老龄人口+未成年人口)/ 劳动力人口)&br&&br&而地球上只有中国推行过严酷的一胎化政策,其后续劳动力下降幅度非常惊人,后果要比日本可怕的多。中国由于计生带来的巨大人口危机,经济将进入长期的停滞和衰退,短期内不可逆。&br&&img src=&/5ade46e35afee08f500f_b.png& data-rawwidth=&496& data-rawheight=&3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6& data-original=&/5ade46e35afee08f500f_r.png&&&b&上图: &/b&早在中国经济还坚挺的2011年,基辛格就淡定的告诉美国人不要担心中国崛起。为何?因为他就是国际计生运动的主要策划者!基辛格现在应该如释重负了,因为他早在三十多年前就通过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怂恿资助“计划”中国的人口而将中国的崛起“计划”掉了。&br&&br&&img src=&/a99f63ba962eea5e0f92_b.png& data-rawwidth=&555& data-rawheight=&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5& data-original=&/a99f63ba962eea5e0f92_r.png&&&b&上图: &/b&我们看看问题有多严重。基辛格为何这么肯定中国竞争不过美国?2030年后,中国每年减少劳动力近千万,什么经济体能承受这种劳动力下降速度而不崩溃?(这个预测还是保守的,近年统计2012年劳动力就开始减少了,可见实际生育率比统计要低)&br&&br&&b&2. 养老问题日益严峻,老无所依几成定局&/b&&br&只生一个好,政府给养老。&br&计生干部这口号喊的很好听。但是仔细分析一下,政府是一个花钱部门,政府如何养老?还是靠收税嘛!税收哪里来?劳动者劳动。请问一个国家劳动者比例大幅度下降,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大幅度增加,那么政府哪里来的资源可以给你养老?这是不可能的事情。&br&归根结底,养老就是本质就是靠年轻人劳动,当年轻人严重不足的时候,无法提供足够的产品和服务,老人还能指望什么?&br&表现在明面上,就是养老金的巨大亏空。现在还有70后婴儿潮人口劳动支持就已经这个样子了。等30年后70后婴儿潮人口靠谁养老?我估计除了学秦始皇60岁活埋人也没有更好的出路了。当然我们可以起个好听的名字叫:计划死亡。&br&&img src=&/cf49eca592d1ed87e419cf_b.png& data-rawwidth=&497& data-rawheight=&3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7& data-original=&/cf49eca592d1ed87e419cf_r.png&&&br&&b&3. 国家安全面临挑战,独立完整受到威胁&/b&&br&一个国家人口不断减少,其结果就是经济和政治影响力不断下降。一胎化会导致一代人口减少50%, 一代也就是30年而已。计生政策已经执行了30年,之所以我们还没看到人口大幅下降是因为老人还没有死,如果一胎化再执行30年,我们国家将失去75%的人口。将成为只有2~3亿人口的国家。但是全世界可没有计生了。届时印度人口应该会超过15亿。越南人口与中国人口差距显著缩小。不要说印度,就是越南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都将能威胁中国。&br&同时,由于少数民族没有计生,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人口将占中国人口的一半以上。当一个国家主体民族没有优势数量的时候,往往就是四分五裂。科索沃就是最好的例子。&br&计生30年。汉族从98%的绝对优势比例,狂泻到现在的90%多点。中国人口占全球比例从年的22%,下降到今日的不足19.9%,这是非常吓人的减少速度。&br&50年后,中国这个国家能否保持完整和独立将是一个大大的问号。&br&&br&&img src=&/f4ff721afa3f2dcbebd79b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1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f4ff721afa3f2dcbebd79b_r.jpg&&&b&上图:&/b&世界主要文明人口相对比例的变化趋势(年)&br&注:中华文明含中国大陆和港澳台,1950年前数据来自《中国人口史》(1988),之后来自2010年人口普查的推算,假设2014年完全放开但不鼓励生育。其他国家1950年前来自Maddison(2008),之后为联合国人口署中方案预测。)&br&&blockquote&由于现在中国人口依然在增加,而且还会持续一些年,有人认为不如等中国人口停止增长再放开。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人口趋势有极大的惯性。现在人口增长的原因是,接近生命终点的老年人口也不多,只是中青年人口较多。等到60后开始老去,中国人口将急剧衰减,持续时间将持续几十甚至上百年。根据我们之前最乐观的估算,即使2014年完全放开,如果不大力鼓励生育,中国从年,每年也都将减少上千万人,40年内减少30%。这种衰减在人类历史上将是空前的。与此相比,过去20年遭受所谓人口衰减灾难的俄罗斯人口下降不过3.4%,扣除移入人口的自然下降也不过7.8%。—— 携程网主席 &b&梁建章&/b&&/blockquote&--------------&br&&br&&b&4. 最简单的算术:一对夫妇(2个人)必须生3个小孩,这个民族才能保持人口不减少。&/b&&br&任何一个文明如果不能保证平均一对夫妇生育3个小孩,这个文明必然灭亡,这只是时间问题。最简单的算术。假如亚当和夏娃只生一个小孩,人类还存在吗?但是,中国的不孕率已经高达12%,还有大量的晚婚族、丁克和同性恋,这要要求一对有生育能力的夫妇必须生4~5个孩子,我们这个民族才能延续下去(不减少而已,更不要说保持增长了),请问如果现在还坚持一胎化,那不就是自杀吗?&br&&b&全面二胎不过是由快速自杀变为慢性自杀,不会对中国今后的大衰落有太大影响。&/b&&br&&img src=&/1cd66e5f9c498bf577b716a0b70b6405_b.pn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1cd66e5f9c498bf577b716a0b70b6405_r.png&&&br&&b&5. 国际计生谎言渐渐被识破&/b&&br&许多人认为计生是中国的土政策。其实不然。计生运动的主要策划和推动者是&u&约翰·D·洛克菲勒&/u&及他的助手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u&亨利·基辛格&/u&及美国政府。&br&洛克菲勒他们早在1920年就开始对或秘密或公开的对外国人进行绝育。1970年之后,洛克菲勒财团通过其代理,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将削减第三世界人口定为一项美国国家政策(国家安全备忘录200号,简称NSSM-200)。从福特政府开始实行。迄今为止美国政府在此政策的投入已经超过173亿美元。(小布什时期迫于美国宗教界的压力美国政府短暂终止了对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资助,但是奥巴马上台之后这个政策和资助又恢复了。)&br&&br&&i&快速参考:&br&人类生命国际(Human Life International)Brian Clower博士所著的《Kissinger Report 2004》估算,1965年到2004年美国共投入了173亿美元的经费用来控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主要投入到美国国际开发署;其次是投入到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i&&br&&br&这173亿美元如何花?你直接这么搞人家没人会上当,美国政府就通过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美国国际发展署这些三方机构来进行,宣传所谓“人口危机”(人口危机快没人信了,他们下一个宣传主题是“气候危机”),渲染人口是问题,然后他们就跳出了“帮”你解决“问题”了。他们打着幌子诸如“生殖健康”、“关爱女性”、“关爱女童”这些看上去非常人性化的名字,行使绝育第三世界妇女之实。&br&同时,他们会资助和培养“人口学家”,为他们的人口政策摇旗呐喊。你去查查中国的所谓人口学家,有多少没有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背景?&br&中国的计生在1979年接受联合国人口基金会5000万美元赞助,然后大规模展开的。1979年的5000万美元是什么概念?&br&&img src=&/96ba71a4ee5aa03d31b4_b.pn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1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96ba71a4ee5aa03d31b4_r.png&&&br&我们看看从洛克菲勒资助的美国大学毕业的计生干部给大家带来什么理论:&br&&blockquote&&b&计生说辞1:&/b& “中国人口分布不均匀。西藏、新疆都不合适人住,所以没法跟外国比。”&br&&b&真相:&br&&/b&这个说辞的谬误在于:把中国人口分布不均匀及1/3国土不适生活视为特别现象,但是实际是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普遍现象。&br&全球发达国家的人口普遍居住在少数的大城市中,分布都不均匀。根据马太效应,大城市人口会越来越多,小城市或者农村人口会越来越少,因为集中居住效率更高。越是发达的国家,人口分布越不均匀。比如日本东京地区人口就占了全国人口的25%,莫斯科一个城市人口占了全国的10%,英国伦敦人口占了全国的13%,巴黎都市圈占法国人口的18%。&br&在看“西藏、新疆等1/3国土不适生活”这个说法。换个说法:中国2/3的土地都是适合人类居住的。这在全世界范围来说都是非常高的宜居水平。而中国宜居面积高达50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美国。某些国家比如埃及,96%的面积都是沙漠,以色列45%都是沙漠,可耕地不足20%。日本75%面积为山地丘陵,不适合人类聚居。整个欧洲的平原面积也不过60%,还没中国多。中国的地理环境是世界上最适合人类聚居的地方,历史上中国最多占了45%的全球人口,这就是明证。&br&&br&&b&计生说辞2&/b&&b&:&/b& “10个人可以分到蛋糕吃,想象下100个人分会怎么样?饿死了!”&br&&b&真相:&br&&/b&这个说辞的谬误在于:蛋糕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人的劳动的结果。&br&得有人种地、有人养牛、有人磨面、有人烘焙,这十个人才有蛋糕吃。假如说10个人有能力做一个1公斤的蛋糕,那么100个人将会有能力做一个100公斤的蛋糕(人的生产率增长是人口增长的指数关系)。现实情况是10个人根本没蛋糕吃,因为10个人根本达不到生产蛋糕的需要的分工数量。&br&&br&&b&计生说辞3&/b&&b&:”人多占用资源多,资源不够用了,人越多人均资源就越少了“&br&&/b&&b&真相:&br&&/b&1. 资源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产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石油、煤炭、矿石存在了亿万年,如果没有人的智慧和劳动开采利用,根本就不是资源。同样,铀矿、海水、太阳能这些之前都不是资源,但是未来人们可能从水中提取几乎是无限的聚变资源,或者利用太阳能提取不尽所谓清洁能源,只要人口在不断增长,人类的能力就会不断增长,能开发的资源也就越多。&br&2. 所以,随着人数量的增长,人越多个人能获取的资源也就越多,历史已经证明了这点;&br&3. 土地资源。有人说耕地这些资源是有限的,人越多肯定越少,一定有极限,人太多肯定喂不饱肚子。让我们看看事实:1900年小麦亩产50公斤,人口16.5亿,2000年小麦亩产已经突破600公斤,人口才只有70亿。100年中小麦亩产增加了12倍,而人口仅仅增加了4倍多点。也就是说虽然现在70亿人,但是对土地的需求反而比100年前更少了!实际上农业发展是人类所有产业中最慢的,因为土地多的是,人口增长非常缓慢,随便就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没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去增产。要知道在半导体领域每18个月性能就可以增长一番。&br&4.食物、服装、水电、电器这些产品在我们支出中所占比例越来越低,要知道,中世纪人有一件袍子都是很贵重的财产。这说明人创造资源的能力在随着人口的增加在不断增强。&br&&br&&b&计生说辞4&/b&&b&:”看看现在城市里多拥挤了、房价这么高!还要那么多人干嘛?“&br&&/b&&b&真相:&br&&/b&1. 中国城市确实拥挤,但是这并不是因为中国人太多,而是中国城市化进程非常快,大量原来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而城市建设不力,跟不上城市化发展造成的。特别是耕地保护政策,严重制约了城市向城郊扩张。&br&2. 高房价是土地垄断限量供应及禁止非房企建房造成的。实际上中国人人住别墅都没问题,我们计算下:13亿人*每人35平方/别墅0.5容积率 =9.1万平方公里。只相当于中国0.9%的国土面积即可住完,这相当于现在重庆市大小。如果你说住别墅太奢华我们住低密度小区吧,按照容积率2, 则只需要2.3万平方公里,也就是相当于二级城市大庆市的面积即可。晚上大家回家睡觉,中国其他99.7%的地方都空无一人!&br&3. 纽约东京等现代化大都市的城市人口密度平均为1.5万人平方公里,这包括了住房、休闲、工作的空间,按照这个标准计算。中国全部13亿人住在城市里需要8.7万平方公里土地,正好相当于一个重庆市的大小。&br&&br&关于中国大城市发展之怪现状和原因,我写的另外一个回答:&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我国人口预计 15 年内是会逐渐分散在大中小城市,还是继续向大城市集中?我们应留在大城市发展吗? - 臧大为的回答&/a&&br&&br&&b&计生说辞5&/b&&b&:”要怪就怪毛爷爷鼓励生育生的人太多了,现在必须计生“&br&&/b&真相:1950年中国人口5.6亿人,世界人口25亿,中国人占比22%。1980年中国人口10亿,世界人口45亿,中国人占比22%,可见所谓毛时代鼓励生育人生太多了,纯属子虚乌有,不过是跟世界人口发展同步了而已。战后30年是所谓”婴儿潮“时期,和平环境带来了高生育率,全球人口大增长,带来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史称”黄金时代“,中国生育率只不过是没有落后太多。&br&&br&&b&计生说辞6&/b&&b&:”少生快富,越生越穷“&br&&/b&&b&真相:&br&&/b&1. 经济发展的第一因素是人口增长,这学过经济学都知道。经济的本质就是:消费+劳动力数量*劳动生生产率。1500年世界人口4.75亿,GDP 2470亿美元。2001年世界人口60亿,GDP 37万亿美元。500年间人口增长了12.6倍,GDP增长了149倍,12的平方=144,&b&GDP增长是人口增长的平方!&/b&这清楚的告诉我们一个道理:&u&&b&每一个人降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增加了一份力量,我们每个人都从中获益!&/b&&/u&&br&2. 人不是猪,养猪都能产生价值,养人产生的价值更是不可限量!因为世界只有人是有创造力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纳税人,我们每个人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养活家人,还能创造产品和服务,养活和提供给其他人,我们每个人还有纳税养活政府。实在是我们每个人养活了社会,而不是社会养活了我们!&br&3. 计生30年,减少了至少1.5亿人。我们算算1.5亿人的价值,按2010年中国人均GDP 2万元,70年寿命创造人民币182万元价值。这是按照不变的GDP计算的,实际上科学不断在进步,社会也是,人民是在前人的智慧之上进行生产劳动的,所以创造价值的能力会越来越大。那么1.5亿人就是182万*1.5亿 ,273万亿,也就是说计生1.5亿人造成GDP损失总计超过273万亿元人民币。更不要谈这些人能带来的其他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了。&br&&img src=&/bc7cc9a414fcf92bdaa0_b.png& data-rawwidth=&499& data-rawheight=&3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9& data-original=&/bc7cc9a414fcf92bdaa0_r.png&&&br&&b&计生说辞7&/b&&b&:“只生一个好,政府给养老”&br&&/b&&b&真相:&br&&/b&1. 一个民族一对夫妇必须生育2.1~2.3个孩子才能保证未来不至于灭亡。如果只生一个孩子这个民族会8、4、2、1的快速衰退和灭亡;&br&2. 所以一胎化相当于一代灭绝50%前人DNA,2代灭绝75%前人DNA,3代4代下去,我们民族就比大熊猫还稀罕的物种了!这些灭绝的DNA都是5000年风雨流传下来的,岳飞、文天祥、李白、杜甫、关羽、秦琼、文王。。。。他们的后裔和基因都要消失在一胎化下了,未来的中国爱因斯坦、爱迪生、甘地、孙文也都没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每个人的基因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比大熊猫还珍贵千百倍。&br&3. 养老金的本质是用现在年轻人缴纳的资金养老人,就跟老鼠会是一样的,必须不断的有年轻人加入才能维持,计生下的中国未来年轻人将会急速下降,养老金体系必然崩溃。&br&&br&&b&计生说辞8&/b&&b&:“中国环境承载不了那么多人”&br&&/b&&b&真相:&br&&/b&1.随着人数的增加、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强,对自然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地球在人类科技的推动下,其承载力是在不断增强,而不是减弱。环境保护只在于人类的意愿,人口越多,其能力越大,保护环境、改进环境的能力就越强。举例:日本人口密度比蒙古国多200倍,但是日本的环境保护比蒙古国好的多。&/blockquote&&b&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里充分肯定了人类意识对物质世界的重要性。诚然,没有人类意识的参与,宇宙就犹如黑暗里的宝石,无人知晓、无人喝彩。而且,人类的意识是我们可感知的宇宙中唯一有创造力的东西,按照薛定谔的观点,正是人类意识的参与,才让虚空的原子变成了现实的世界。我试着这样理解: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创造了世界。正是我们人类的自主意志赋予了宇宙实在的含义。那么,越多的人类,将有越多的创造力,我们的世界将越加繁荣精彩。&br&&br&借用史蒂文·兰兹伯格在《性越多越安全》一书中,在“多子多孙多福气吗”这一章里的结尾:一个有更多人口的世界不仅会有更繁荣的景象,我们也能够有更多的朋友来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愁,陌生人之间可能会有更多的点滴感动在心头,我们也更有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爱。我们希望能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世上。&br&&/b&&br&&b&重温下国父孙中山先生的话共勉。虽然时间已经过了近百年,但是他的智慧仍绽放着耀眼的光芒:&/b&&br&&img src=&/353d7bc6d8fb9d2e57d048_b.jpg& data-rawwidth=&133& data-rawheight=&17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33&&&blockquote&我们现在把世界人口的增加率,拿来比较一比较。近百年之内,在美国增加十倍,英国增加三倍,日本也是三倍,俄国是四倍,德国是两倍半,法国是四分之一。这百年之内人口增加许多的原故,是由科学昌明,医学发达,卫生的设备一年比一年完全,所以减少死亡,增加生育。他们人口有了这样增加的迅速,和中国有什么关系呢?用各国人口的增加数和中国的人口来比较,我觉得毛骨耸然!&br&&br&从前满洲人不能征服中国民族,是因为他们只有一百几十万人,和中国的人口比较起来,数目太少,当然被中国人吸收。如果美国人来征服中国,那么百年之后,十个美国人中只参杂四个中国人,中国人便要被美国人所同化!&br&&br&百年前有一个英国学者,叫做马尔赛斯,他因为忧世界上的人口太多,供给的物产有限,主张减少人口。曾创立一种学说,谓:“人口增加是几何级数,物产增加是数学级数。”法国人因为讲究快乐,刚合他们的心理,便极欢迎马氏的学说,主张男子不负家累,女子不要生育。他们所用减少人口的方法,不但是用这种种自然方法,并且用许多人为的方法。法国在百年以前的人口比各国都要多,因为马尔赛斯的学说宣传到法国之后很被人欢迎,人民都实行减少人口。所以弄到今日,受人少的痛苦,都是因为中了马尔赛斯学说的毒。中国现在的新青年,也有被马尔赛斯学说所染,主张减少人口的!&br&&br&中国是全世界气候最温和的地方,物产顶丰富的地方,各国人所以一时不能来吞并的原因,是由他们的人口和中国的人口比较还是太少。到一百年以后,如果我们的人口不增加,他们的人口增加到很多,他们使用多数来征服少数,一定要并吞中国。到了那个时候,中国不但是失去主权,要亡国,中国人并且要被他们民族所消化,还要灭种。象从前蒙古、满洲征服中国,是用少数征服多数,想利用多数的中国人做他们的奴隶。如果列强将来征服中国,是用多数征服少数,他们便不要我们做奴隶,我们中国人到那个时候连奴隶也做不成了!&/blockquote&&b&6. 最严重的问题:30年全面系统化一边倒的洗脑式宣传和教育之下,中国人还能不能立即醒来,还是在30年后奄奄一息、遍体鳞伤之后才会醒来?&/b&&br&在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推动下,中国把计生定为国策,写入了宪法。这在全世界可没有第二家!也永远不会再有第二家了。洛克菲勒财团、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资助并培养了大量的所谓人口学家,来形成系统的思想,编织好这个理论大网,从小学到大学,到社会,我们都能感受到国际计生运动的宣传威力。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中国人均资源稀少。中国人太多。中国人太多都是废物,中国合理人口应该在xx亿,人越少,国家就会越发达。久而久之,大多数人都被成功洗脑,形成了定势思维。什么叫成功洗脑?就是提出一个问题,他想都不要想立即就给出了答案。你说给不一样的观点,他还跟你急。这是应为人的大脑是一部机器,当神经元形成永久连接之后,改变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我们面临几个问题:&br&&br&1. 由于长期宣传,大部分国民都已经失去了对计生问题的正确理解和反思能力。我见过很多人,从三轮车夫、公司白领、到资本家、领导,都很少对此问题有清醒认识和警觉的。换句话说,他们已经沉睡了,而且永远唤不醒了。&br&&br&2.计生有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这也是基辛格的计划之一。基辛格说过一句话,官僚机构一旦成了,就难以取消。出处我找不到了。但是我记得是基辛格说的。所以计生官僚机构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和权力,一定会极力保持计生持续下去。&br&&br&3. 所以我并不看好中国今后在人口问题是会迅速向好的方向发展,除非真的天开了眼,奇迹出现。中国可能会慢慢的二胎到全面取消计生在最近几年,但是中国的计生思想很难得到立即清除,毕竟30年的宣传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那么,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仍然可能会继续保持在1.2~1.3之间,不会有明显改观。并且即使清除计生思想和生活社会中的影响力真能非常神奇的成功了,中国生育率仍然不会有很大改变,应为从国家社会的经验来来看,一旦国家的总和生育率低于1.2,将进入低生育率陷阱,长期无法恢复。&br&&br&也就是说,中国今后的人口老龄化、人口衰退、经济衰退、养老问题、国家安全等由于人口减少引起的问题,已成定局,基本是无法改变的。虽然我在这来啪啪打了万把字,基本并没有什么卵用的。&br&&br&那么,我为啥还要写这么长。我只是说我们犯错了,我们固然要承受代价,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停止再犯错,至少我们可以做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们至少可以选择不再犯错,坦然无惧的积极面对前人失误带给我们的挑战。&br&&br&&b&人类是一切的根本原因和最终目的。一切用危害、减少、消灭人类来解决问题方法都是最荒唐、最错误的事情。&/b&&br&&img src=&/09ed877fdb31bc0b441c64aa0158f10b_b.png& data-rawwidth=&528& data-rawheight=&4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8& data-original=&/09ed877fdb31bc0b441c64aa0158f10b_r.png&&&i&图片来源:观察者网。&/i&&br&&br&========================================&br&生命的第一目的是让自身延续下去,让其DNA延续下去&br&国家的第一目的是其成员生存下去,让其成员DNA延续下去&br&========================================&br&&br&---------&br&参考资料及来源:&br&联合国人口基金在1979年就与中国签署了5000万美元的资助项目,资助中国计划生育。参考来源:易富贤博士《大国空巢》。中国商务部 : &a href=&///?target=http%3A//gjs./article/al/ap/.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联合国人口基金对华无偿援助简况&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计生问题启蒙学者。和平之子。人类之友。易富贤博士。&br&&img src=&/04adb74cce176_b.jpg& data-rawwidth=&466& data-rawheight=&3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6& data-original=&/04adb74cce176_r.jpg&&&b&本文图表大部分取自易富贤博士发表的文章和书籍。&br&&/b&&br&&b&易富贤&/b&博士。湖南洪江市(黔阳县)人。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学习,获临床医学学士、药理学硕士、药理学博士学位。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威斯康星医学院做博士后。2002年起为威斯康星大学妇产科“母胎医学奖学金项目”(MFM Fellowship,由“美国妇产科董事会”推进)研究员(Senior Scientist) 。&br&---------------------------&br&&br&1961年洛克菲勒三世在联合国讲演:“在我看来,人口增长是当今社会仅次于核武器控制的头等大事。”在洛克菲勒三世等人的推动下,1969年设立了联合国人口基金。&br&1969年洛克菲勒三世被尼克松总统任命为“人口增长与美国未来委员会”主席,并向尼克松总统提交了减少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报告。&br&&br&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颁布了《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 200 号:世界人口增长对美国的安全及海外利益的意涵》(1974 National Security Study Memorandum 200: Implications of Worldwide Population Growth for U.S. Security and Overseas Interests),简称《NSSM-200》。《NSSM-200》是由犹太人亨利.基辛格主导下完成,因此又称《基辛格报告》。&br&基辛格是美国尼克松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务卿。他不仅仅受雇于美国总统,他还受雇于一手栽培他的犹太裔洛克菲勒家族(这个家族从1940年代以来一直对美国中央情报局具有关键性影响力)。基辛格只是《NSSM-200》的捉刀人,站在他后面的是洛克菲勒兄弟(纳尔逊.洛克菲勒和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等人)等重量级人物。其中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br&NSSM-200 参考资料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National_Security_Study_Memorandum_20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ational Security Study Memorandum 200&i class=&icon-external&&&/i&&/a&&br&NSSM200 pdf解密档案。美国国际开发署可以下载,这是美国政府迫于压力和法律公开的文档,是不是经过修改、删减过就不得而知了 : &a href=&///?target=http%3A//pdf.usaid.gov/pdf_docs/PCAAB500.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pdf.usaid.gov/pdf_docs/&/span&&span class=&invisible&&PCAAB500.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0c97ac440fe5ac9264ff0_b.png& data-rawwidth=&915& data-rawheight=&6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5& data-original=&/0c97ac440fe5ac9264ff0_r.png&&&b&上图:&/b& NSSM200已经解密了。英语好的自己去看看上面写了什么。&br&我随便选一段:&br&&blockquote&33. We must take care that our activities should not give the appearance to the LDCs of an industrialized country policy directed against the LDCs.&/blockquote&33. 我们必须小心我们的行为,不能表现出这是一个工业国家直接反对最不发达国家的政策。&br&&br&这难道不是一个阴谋吗?难道你还要基辛格自己写上这个一大阴谋吗才能相信吗?那些整天阴谋论阴谋论的人,你们难道不睁眼看看美国政府的正式机密公文的白纸黑字上写的是什么吗?&br&&br&&br&&u&&b&难道你学会阴谋论这个词之后,世界就不存在阴谋了吗?&/b&&/u&&br&(这实在荒唐的很。我一提到阴谋,就开始有人自鸣得意的说阴谋论、阴谋论。我实在无话可说)&br&&br&《NSSM-200》制订了一个详细的控制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计划:&br&1、基辛格明确提出:美国要将政府援助作为“国家权力的工具”,美国直接通过政府援助计划,将接受减少人口计划作为得到美国援助的先决条件。对那些接受援助的国家来说,要么绝育要么挨饿。美国将告诉各国,用在发展援助和卫生项目的基金将逐步减少,而用在人口计划的资金继续增加。&br&2、人口控制的关键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br&3、鼓励堕胎合法化。&br&4、通过经济资助,鼓励这些国家增加其堕胎、绝育率,并普及避孕措施。&br&5、进行性教育,改变传统上的性的唯生殖目的论。&br&6、给儿童灌输反生育理论以改变其生育文化。&br&7、强制性地实行计划生育。&br&8、降低妇女的生育意愿(因为妇女是生育的主体):&br&1)提高妇女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现在中国计生委正在通过“关爱女孩”来贯切这一计划,并计划给女孩高考加分)。&br&2)、提高妇女就业率,从而减少她们养育孩子的时间和精力(中国妇女劳动参与率高达86%,世界罕见,高居全球17位)。&br&3)、改变养儿防老的模式,让生育与养老收益脱钩(中国计生委一直宣传“计划生育好,政府给养老”)。&br&9、给各国培训人口学家和官员。&br&&br&按照1948年联合国宪章的严格定义,这种政策是一种种族灭绝政策。基辛格自然明白,如果美国政府积极在原材料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中推行人口控制政策这一图谋一旦暴露,美国政府就会被扣上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种族灭绝甚至更难听的帽子。他耍了一系列宣传花招以掩盖真实意图,在《NSSM- 200》里说:&br&&img src=&/edbd3ac224eb16eb6e3bd2_b.png& data-rawwidth=&849& data-rawheight=&5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9& data-original=&/edbd3ac224eb16eb6e3bd2_r.png&&&br&“译文:为了有助于避免(其他国家)指责美国支持人口控制背后的帝国主义动机,美国应反复重申这一支持是源于以下关注:(1)夫妻有权自由地、负责任地决定他们生几个孩子和生孩子的时间间隔,并且有权获得信息、受教育及其手段;(2)对于贫困国家的基本社会和经济发展来说,人口的迅速增长既是普遍贫困的诱因又是其结果(中国计生委所宣传的“越穷越生,越生越穷”估计是来源于这里)。进一步,美国应该采取行动将这一信息传递出去,即控制世界人口增长代表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br&&br&NSSM200解密后,巴西议会、巴西卫生部立即就调查计生问题。巴西政府震惊地发现约44%、年龄在14~55岁之间的巴西妇女已经永久性绝育。这些都是美国各种NGO组织包括国际计划生育联盟、美国开拓者基金会、自愿外科避孕手术联合会和国际家庭健康组织搞的。&br&&br&美国所谓优生学历史wiki参考资料:&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Eugenics_in_the_United_State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ugenics in the United States&i class=&icon-external&&&/i&&/a&&br&美国优生学的主要资助者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卡内基研究所和哈里曼财团。 这三大财团也都是骷髅会成员。&br&美国对穷人绝育的罪恶历史: &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美国真的曾对穷人进行强制绝育吗? - 人权&/a&&br&&img src=&/f5fb4ba0ef118f688ec9_b.pn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10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f5fb4ba0ef118f688ec9_r.png&&&br&&img src=&/223bc90f95ece4b73c2b0418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223bc90f95ece4b73c2b0418_r.jpg&&联合国人口基金会&b&坑爹&/b&的项目之一:&a href=&///?target=http%3A///news/2014/slyw_.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合肥长丰县试点姓氏革命:孩子随母姓有奖金&i class=&icon-external&&&/i&&/a&&br&这个就暴露他的目的了:&u&把中国人后代计划了,然后移民他国人来替代 &/u&&a href=&///?target=http%3A//r.cn/dujia/737783.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为中国老龄化支招:移民他国年轻劳力&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b&后记&/b&&br&&u&尊敬的兄弟姐妹:&/u&&br&&br&兄弟姐妹,在寻找计生理论错误的证据时,我发现证据从来都是信手拈来,从来没有任何数据和事实能够支撑计生宣传的那些荒诞说法,这说明了一个问题:计生从根本上错的离谱,完全与世界的真理和良心背道而驰。&br&&br&&b&判断一件事情正确与否可以不需要任何知识,只要静下来倾听一下你良心的声音&/b&&br&最后。我还想说一句话:判断一件事情可以不需要任何知识,只要静下来倾听一下你良心的声音。面对计生带来的种种悲剧。你摸摸自己的良心,问问你的良心有没有对此感到同情、悲伤和愤怒。如果此时你的“理性”跳出来说这是活该、这违反了什么什么规定,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你的所谓“理性”和那些道理是昧良心的知识!与真理背道而驰的!&br&&br&&br&&blockquote&直觉思维是神圣的天赋,理性思维是它的忠实的仆人,而我们现在却创造了一个社会—— 它给仆人以荣耀,却忘记了自己神圣的天赋。——爱因斯坦&/blockquote&&br&&img src=&/a13fd44dfb19bd3d8b4d_b.jpg& data-rawwidth=&460& data-rawheight=&3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0& data-original=&/a13fd44dfb19bd3d8b4d_r.jpg&&&br&===============================================================&br&&b&每一个人降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增加了一份力量,我们每个人都从中获益!&/b&&br&===============================================================&br&最后我还得说一句,计生歪理邪说不彻底批判,中国人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自信。连自己后裔都是为废物、洪水猛兽的民族还有什么自信可言?!还有什么未来和前途可言!(本文可自由转载)
10月29日补充:新华社已经播放中共允许全面二胎的公告。对于国家民族这无疑是个好消息。这是全面废除计生之前的阶段性胜利。特别感谢易富贤博士非常艰苦的努力工作,为民众对计生问题有了清醒的认识。 ========= 谢邀。 主要是因为30年一胎化恶果显现,越来…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895 人关注
297 条内容
151 人关注
4516 条内容
3780 人关注
3371 条内容
245 人关注
176 条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里奥制造变态关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