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大神知道包头回收镨钕附近有收锰矿的了

  包头,源于蒙古语“包克图”,蒙古语意为“有鹿的地方”,所以又叫鹿城。地处的南端,山脉横贯该市中部,形成北部高原、中部山地、南部平原三个地形区域。居住着、、、、、等31个民族。包头是首批确定的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是最大的工业城市,是国家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地理气候&&&&&&&&&&&&& 包头市  包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处经济区与上游资源富集区交汇处,北部与接壤,南临黄河,东西接沃野千里的土和,阴山山脉横贯中部。包头的地理座标是东经109度50分至111度25分、北纬41度20分至42度40分,面积为27691平方公里。  包头境内有阴山山脉的、(以为界),山峰平均海拔2000米,最高峰海拔2324米。全市由中部山岳地带、山北高原草地和山南平原三部分组成,呈中间高,南北低,西高东低的地势。黄河流经包头市境内214公里,公路、铁路两桥并行飞架黄河南北。  包头属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这里景色宜人,气温适度。据《包头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2年包头市年均气温8.5℃,年最低气温-27.6℃,年最高气温35.5℃, 年降水总量262.9毫米,年最大风速11.0米/秒,平均风速1.8米/秒,年日照时数2806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52%,全年沙尘天气12次。夏秋之时,是包头绝佳季节,清风送爽,花香色艳,瓜果丰盛,蔬菜充足,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冬春二季,冰封雪飘,银装素裹,别具北国特色。&自然资源  包头的矿产资源具有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分布集中、易于开采的特点,尤以金属矿产得天独厚,其中稀土矿不仅是包头的优势矿种,也是国家矿产资源的瑰宝。已发现矿物74种,矿产类型14个。主要金属矿有:铁、稀土、铌、钛、锰、金、铜等30个矿种,6个矿产类型。非金属矿有:、、、、、、、、、、、、、、、、、、、、、、等40个矿种。能源矿有:煤、等。  充足的水资源是包头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条件。黄河流经包头境内214公里,水面宽130米到458米,水深1 .6米到9.3米,平均流速为每秒1.4米,最大流量每秒6400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为260亿立方米,是包头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主要水源。此外,、、、、、等河流,水流量可观,也是可以利用的重要水资源。  包头可利用地表水总量为0.9亿立方米(不包括黄河过境水)。地下水补给量为8.6亿立方米。从50年代起,包头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先后修建了黄河水源地多处,以及奥陶窑子、团结渠、民生渠、磴口扬水站、画匠营水源地等较大的黄河提水工程,先后构筑了昆都仑、刘宝窑、水涧沟等中小型水库,进行了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包头地区的生活、工业及农业用水设施已经能够满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包头土地总面积2776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14. 49%,丘陵草原占75.51%,平原占10%。 已开发和利用的土地中,市区面积为14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比重14.3%;森林面积149.2千公顷,草原面积2086.5千公顷。  包头由于具备北部丘陵草原、中部山岳、南部平川三大地貌和不同的土质条件,加之气温降雨量也各不相同,因而适于多种动植物生长和繁衍。  北部丘陵地区大都种植干旱作物,主要有(裸燕麦)、(皮燕麦)、、、等。北部草原盛产、、牛、马、等牲畜。南部平原区土质肥沃,有引黄(河)灌溉系统和地下水浇灌设施,旱涝保收,盛产、、、、、及蔬菜、瓜果。荞麦是这里的一大特产,素以颗粒大、出粉高、粉色好、味道美而驰名,是供不应求的出口产品。莜麦是包头的又一著名特产,营养丰富,且有较高药用价值。  中部山岳,据初步考察,野生植物共有88科,302属,601种。列入国家重要保护的稀有物种有,。常用的重要药材有、、、、、、、、、、等200多种,尤以黄芪、甘草、麻黄、党参、枸杞产量较大,畅销国内外。  在山岳中的次生林带和草原地区,是野生禽兽栖息、繁衍之地。有兽类21种,其中、是国家二级保护珍稀动物;、、、獾、豹、、等是内蒙古自治区级的保护动物。鸟类也很繁多,有留鸟25种,夏候鸟18种,旅鸟80种,冬候鸟7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珍稀鸟类有:、、、、等13种。&历史沿革  包头作为一个城市,形成较晚,从清嘉庆14年(1809年)设置包头镇算起,至今还不到200年。但是,由于包头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漫长的嬗变过程中,也曾几度成为演出威武雄壮活剧的历史舞台,故不应以设镇、筑城为限,可以追溯更长的历史。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经包头的地段是原始人类较早活动的地方,在这里蕴藏着大量的古人类文化遗迹,已发掘的就有10多处。在位于东河区以东15公里的阿善沟门的格膝盖沟,发掘出一处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和大量的文物。  蒙古高原位于东西上千公里的阴山山脉之北,中国古代,这里是北方少数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在与黄河流域的中原各代王朝的交往中,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加快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交往。  从战国至唐朝,包头境内曾几次建筑过一些古城。最早是赵武灵王于公元前306年(武灵王20年)筑九原城。公元前221年秦为九原郡。公元433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设怀朔镇。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时间的推移,古城被一一废弃了。  进入五代后,包头属辽统治。辽在这里设云内州,一直沿袭至金元,建制未变。元代初年,包头地区的冶炼业、纺织业、陶瓷业开始兴盛,出现了商品经济,商业活动随之兴旺起来。后来蒙古族各部落陆续进驻河套,包头地区又成为土默特部落游牧之地。  清王朝建立后,乾隆5年(公元1741年),萨拉齐建筑,设协理通判,这是包头地区最早出现的行政建制。1870年(同治9年)前后,包头修筑城墙,辟东、南、西、东北、西北5座城门,形成了近代包头的城市规模。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包头已发展成为我国西北著名的皮毛集散地和水旱码头。1923年平绥铁路通车包头,1931年,包头电灯面粉公司和永茂源甘草公司创办,包头开始有了近代工业。1934年,中德双方组织的“欧亚航空邮运股份有限公司”在包头修筑飞机场,开辟包头--宁夏--兰州航线,定期航班每周往返一次。饮食、服务业日益兴旺,市面日趋繁荣。  包头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区。革命初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领导过地下斗争。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领导包头地区各族军民,开创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与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日,绥远发动“9·19”起义,包头获得和平解放。日,包头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行政区划&&&&&&&&&&&&&&& 包头市  据《包头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包头市辖10个旗、县、区,其中:3个市区(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区)2个矿区(白云鄂博矿区、石拐区),4个农牧业旗县区(土默特右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固阳县、九原区),1个经济开发区。总面积27768平方公里。人口245.76万, 居住着蒙、汉、回、满、达翰尔、鄂伦春等31个民族。包头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是国家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昆都仑区  昆都仑区位于阴山脚下,黄河北岸,昆都仑河畔,昆都仑区因河得名,是包头市党政机关所在地,包头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中心。区内设有13个街道办事处,106个居委会。城区面积103平方公里,人口57.20万由蒙古、汉、回、满、达斡尔等28个民族构成。  昆区地理位置优越,民航、铁路及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交通、通讯十分便捷,是连接华北、西北的重要枢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绿化覆盖率达35.9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92平方米,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了27平方米,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完备。  近几年,昆区区委、区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5年,全区GDP实现287亿元,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稳居内蒙古自治区101个旗县区首位。本级财政收入完成10.5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4.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308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5亿元,均居自治区旗县区前列。整合区域资源,60万吨不锈钢、燕京(包头雪鹿)啤酒50万吨技改扩产、一电厂2×12.5万KW热电联产、包头草原200万吨水泥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实施,以不锈钢、钢铁配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和能源、新型建材特色基础产业集群为主的工业“四大产业集群”正在形成,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59.5亿元。在工业经济的强劲拉动下,以中央商务区为主的商务、商贸流通业发展势头良好,鞍山道步行街、鹿城新天地、东方明珠休闲广场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神华商务圈6大项目全面启动,北京王府井、华联、国美,上海华联、淮海集团,宁波博洋、苏宁电器等国内知名商企相继入驻,鹿畅达及周边钢材市场不断扩充,正在形成大型生产资料物流中心,以小肥羊等重点企业为龙头的餐饮、文化、房地产业等都获得长足发展,以“一线两翼”为基础框架的的商贸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对外开放成效显著,高效优质的服务作风、开放开明的投资政策、周到细致的招商服务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的进入。2005年,引进区外资金实际到位55.3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306万美元。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昆区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昆区,在包头市和自治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2006年,全区GDP要达到35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要达到14.5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740元。今日的昆区,正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向着建设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强区的目标不断迈进!&青山区  青山区位于包头市中部,北依阴山,南临黄河,西与包头市昆都仑区毗连,东与包头市东河区相邻。青山区现有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41.13万,由25个民族构成。 区内设有8个街道办事处,77个居民委员会,是一个工业发达、科学技术先进、文化教育兴旺、服务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市区。  青山区是以机械、汽车、电力、建材、纺织、建筑、安装为主体的现代化工业区,区内驻有中央、内蒙古、包头大中型企业214家,包括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厂、内蒙古第二机械制造总厂、北方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核工业部二O二厂(光华化学工业公司)、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包头第二热电厂)、包头供电局、“九九”集团、苏蒙特亚麻纺织有限公司、内蒙古电建第一、第三工程公司等骨干企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青山区的集体和街居、校办企业异军突起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区属工业已初步形成轻工、机械、化工、木器加工、电器、建材、印刷、铸造等行业。主要产品有特种钢、高低压配电柜、灯具、铝合金门窗、拖斗车、木器家具、席梦思床垫、稀土萃取剂、彩印等上百种。  青山区市场繁荣,商业、服务业比较发达,各类商业服务网点1700多个,宾馆、饭店、招待所十几处,青山宾馆、天外天大酒店、盘古俱乐部、马沃雷克大酒店、满都拉娱乐城环境幽雅,设备一流,服务周到,不仅可为人们旅行居住提供方便,还可承办全国性大型会议。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科研、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全区现有科研所11个,各类科技人员1 .2万人。有大专、中专、技校16所,各种卫生机构57个,床位近2000张。有文化宫、影剧院13座,图书馆20座,体育场地171个,其中第一工人文化宫、一机文化宫、二机文化馆、是重大演出、体育比赛的主要场所。  全区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达30%。&东河区  东河区是包头市的老城区,有200多年的历史,位于大青山南麓、黄河北岸、土默川西部。城区面积85平方公里。 东河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素以“水旱码头”、“塞外通衢”著称,昔日曾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皮毛、粮食、药材集散地。  东河区辖有12个街道办事处,94个居民委员会,人口45.90万,有蒙古、汉、回、满、朝鲜等26个民族。东河区是回族居民的聚居区,现有回族1.7万人, 大都居住在回民街道办事处辖区内。东河区有伊斯兰教、基督教、汉佛教、喇嘛教、天主教等5个宗教界别。  东河区交通发达,具有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多种运输功能,是内地连接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包头民航机场位于东河区,有定期班机可通往北京、上海、太原、西安、武汉、广州等地。  东河区是包头市地方工业的集中地,70%以上的市属企业驻在东河区。其中有包头铝厂、包头糖厂、鹿王羊绒集团等。东河区区属工业也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有机械加工、铸造、冶炼、化工、塑料、皮革皮毛、机电加工、农牧机械、造纸印刷、日用五金、服装鞋帽、食品加工等10多个行业,生产的产品有250多种,其中稀土合金暖气片、带式输送机、羊剪绒拖鞋、童皮鞋、汉宫地毯、稀土混合金属、钢锯条等在市场上深受欢迎。  东河区商业贸易比较发达,全市60%以上的物资仓库设在东河区,自治区及其他盟、市、旗、县驻东河区的转运站、采购供应站及办事机构等就有50多个,包头市与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商品物资交流相当一部分在东河区进行。东河区还被确定为包头市个体、私营经济示范区,优良的投资环境,宽松的优惠政策,吸引着方方面面的经营者。  东河区的旅游事业发展迅速。由本区出发南行,过黄河大桥,可达鄂尔多斯高原,那里有驰名中外的成吉思汗陵和妙趣横生的响沙湾;北行,顺盘山公路,可至阴山深处,那里有塞外名寺五当召。区境内还有阿善沟门新石器遗址,雕梁画栋的福征寺,清翠欲滴、群龙戏水的转龙藏,闻名遐迩的清真寺和被人们誉为“塞外西湖”的南海旅游开发区。&九原区  包头九原区环绕包头市区,北靠大青山,南临黄河,东与土默特右旗相邻,西与乌拉特前旗接壤。全区辖1个乡、6个镇,10个居民委员会,115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1700平方公里,总人口28.19万人。区政府所在地为沙河镇。  九原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较雄厚的经济基础。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黄金、粘土、铁、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长石、石墨、矿泉水等,储量丰富。九原区是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煤可采储量4800万吨,发热量4000-7500大卡;黄金远景储量50吨,平均品位5-6克/吨;铁矿石储量约1000万吨; 石墨可采储量为148.6万吨。  “八五”以来,九原区按照“主攻城乡工业,强化蔬菜种养殖业、优先发展科教事业”的方针,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九原区是包头市重要的蔬菜副食品生产基地,以蔬菜为主的副食品生产发展迅速。蔬菜年平均复种面积8万亩,不仅满足了包头市百万城市人口的供应,而且远销到北京、天津、上海、二连等地。畜牧、养殖、林果业稳步发展。家畜总头数达30万头(只),家禽存栏52万只。肉类总产量7700吨。全区林地面积达10万亩,果树面积达到1.5万亩,年提供水果580万公斤。城乡工业初具规模,已形成了煤炭、制酒、建材、黄金、包装、印刷、地毯、冶金、化工、采掘、食品加工等20余个行业,280多种产品。  九原区依托城市,交通十分便利,区内各乡、苏木、镇及较大的村庄之间都有沥青路及公共汽车相通。程控电话可直拨国内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沙河镇环境优美,街道整齐清洁,商业服务网点齐全,市政设施初具规模,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镇”。石拐区  石拐区地处阴山山脉大青山西段,座落在包头市郊区与土默特右旗、固阳县交汇处。这里群山环抱,气候宜人,在六十年代就被誉为塞外煤城。  石拐区辖1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34个居民委员会,11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619平方公里, 人口4.84万,由蒙古、汉、回、满等9个民族构成。这里是以煤矿为主体的矿区,探明储量7.2亿吨,可采储量3.4亿吨,煤质优良。包头矿务局是国家统配煤矿,生产技术先进,年开采量可达200万吨。硬质粘土是石拐的又一重要资源,杂怀沟粘土矿是包头钢铁公司的重要原料基地。除此之外,石灰石、白云岩、油页岩、石英以及铌、钽等非金属和稀有金属也是区内的重要资源。  石拐区平均海拨1450米,崇山峻岭,是狐狸、青羊、石鸡、狍子、山鹰等野生动物的生息之地。山脉绵延,孕育了针松、侧柏、柞、桑、山杏、山黄芪、甘草、地黄、远志、黄荆、百合等野生植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工业经济形成以煤炭、电子、焦化、化工、建材、机械、轻纺为主的体系。主要产品有洗衣机电机、熔断电阻、氧化膜电阻、软磁铁氧体磁芯、可膨胀石墨、精密模具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水泥、汉宫地毯、樟木衣箱、阻燃宝丽板待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石拐区商贸服务功能齐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医疗卫生设施齐全,极大地方面了生产和生活。&白云鄂博矿区  白云鄂博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地处阴山山脉以北的乌兰察布草原,面积为303平方公里, 在包头市区以北150公里处,四周被达茂联合旗所环抱。全区人口2.43万人, 由蒙古、汉、满、回等11个民族构成。白云鄂博矿区 夏秋季节气候清爽宜人,平均气温19.4摄氏度,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白云鄂博,蒙古语意为“富饶的神山”,历史上是当地蒙古族牧民的神山圣地,每年农历五月间,数百里之内的牧民聚集于此,举行盛大的“祭敖包”活动,并召开“那达慕”盛会。  1927年丁道衡先生首次发现了白云鄂博矿山。从此,白云鄂博逐渐为世界所瞩目。白云鄂博矿是一座世界罕见的多金属共生矿床,分布在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总面积4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现已探明矿体内蕴藏着160多种矿物,70多种元素。矿物种类主要有铁、铌和稀土矿物。其中铁矿储量9.5亿吨, 铌矿储量519万吨,稀土矿工业储量3600万吨,占全世界的36%,占全国的90%以上,因而被誉为“稀土之乡”。另外,还蕴藏着铜、石英石、莹石、磷灰石、软锰矿等多种矿物。白云鄂博现在是包头钢铁公司的主要原料基地,对包头市和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白云鄂博矿区以矿业、建材业为主,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和对外贸易。近年来,矿区采矿、选矿、冶炼和新型建筑材料、服装加工等地方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初步形成了矿业和建材业体系。  白云区商业服务业日臻完善,交通便利,邮电通讯方便,文教、卫生等各项事业都有较大发展。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边贸和国际贸易中,白云区已经在包头、呼市、二连浩特、满都拉、海口、乌兰巴托设立了办事处;白云鄂博和蒙古乌兰巴托市白音珠日和区结为友好区,并与蒙古金龙公司进行了经济技术协作,兴建了一批合资合作企业。为充分发挥白云区资源、地缘优势,白云区人民正在努力把白云鄂博建成包头市通往蒙古、独联体乃至东欧的经济走廊和对外贸易的窗口。&土默特右旗  土默特右旗(简称土右旗),地处呼和浩特、包头和准格尔煤田“金三角”腹地,南临黄河,总面积2368平方公里。 京包铁路、京兰公路、呼包高速公路在境内东西横穿而过。  土右旗党政机关所在地萨拉齐镇,位于包头市区以东40公里的土默川平原上,是历史悠久的“塞外古镇”,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土右旗辖5个镇、3个乡,17个居委会,298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31.64万,由蒙古、汉、回等10多个民族构成。  土右旗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为大青山中西段山地,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平原面积占全旗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全旗按地理环境分为山区、沿山区和平原(黄河灌区)区三个经济区。  土右旗境内水资源丰富,黄河流经旗内8个乡,全长106公里。旗境内还有美岱沟、水涧沟等21条季节性河流。四条引黄灌溉干渠横穿境内,为农林牧副渔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旗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分布集中,易于开采。现探明的矿藏有20多种,其中煤储量达2.5亿吨,煤种有无烟煤、焦煤、焦瘦煤等。其他矿藏有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泥炭,以及泥灰岩、白云岩、黄铜、石墨、云母、石棉、长石、透辉石等,黄河沿岸还有丰富的盐、卤、芒硝资源。  土右旗农业发展迅速,是自治区的重要商品粮基地,有可耕地132万亩,现有耕地11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3.74亿公斤。经济作物中,甜菜产量6.9万吨,黄芪1947吨,枸杞300吨。瓜类产量19857吨,蔬菜7.15万吨。油料产量跨入全国百强县之列,居第35位。  土右旗境内有草场82万亩,牛、马、驴、驼、骡、猪、羊、鸡、蜜蜂为大宗。年肉类总产量达1.9万吨,羊毛584吨,山羊绒31吨,禽蛋6356吨。境内现有林地1.8万公顷, 共有41个大中型果园,果树品种268个,年产水果4361吨。年产鱼类等水产品800多吨。  土右旗现代工业初具规模,包括以深井潜水泵、汽车配件、农机具等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以水泥、白灰、石料、砖、预制件为主的建材业;以采煤、炼焦、型煤为主的能源工业;以化肥、复合肥、草酸为主的化学工业;以地毯、梳绒、皮革皮毛为主的轻工业等。商业在土右旗有悠久历史,数万土右旗生意人活跃于全国各地和港澳地区。  全旗境内交通便利,电力供应充足。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也发展迅速。&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达茂联合旗(全称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边境牧业旗,是自治区23个牧业旗及18个沿边旗(市)之一,是包头市唯一的牧业大旗。达茂旗地处阴山北麓,东与四子王旗毗邻,南与武川、固阳两县相连,西与乌拉特中旗交界,北与蒙古国接壤,有国境线88.6公里。 全旗总面积17410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1657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89.5%。 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镇距包头市157公里,距世界稀土之乡白云鄂博45公里。  全旗辖有1个乡、7个镇、共有95个嘎查、行政村。全旗总人口10.13万人,由蒙、汉等9个民族构成。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5%。  达茂联合旗地域辽阔,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占总面积83%的可利用草场上,生长着种类繁多的天然优良牧草,饲养着148余万头(只)牲畜、提供30万头(只)商品畜、年产3800吨肉、20万张畜皮、2000吨绵羊毛、75吨山羊绒的畜牧业生产能力。  达茂旗南半部为农区,有宜农耕地120万亩,主要粮食作物的小麦、莜麦、荞麦、马铃薯;经济作物以油菜籽和胡麻为主。正常年景粮食总产有6500万公斤左右。  达茂联合旗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地下矿产种类多、分布广、储量大。目前已探明的矿床、矿点、矿化点有126处。其中已探明储量并具有开采价值的有稀土、金、铂、铁、铬、锰、铜、褐煤、萤石、沸石、石膏、大理石、花岗岩、珍珠岩、石灰石等32种,其中黄金、稀土、铁、石灰石、煤的储量尤为可观。目前全旗已形成以矿产、建材、畜产品三大行业为支柱,以黄金、稀土、铁、珍珠岩、水泥、砖和皮毛肉乳开发加工为主体的生产格局。  达茂联合旗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人文环境独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百灵庙、哈布图哈萨尔祭奠堂、花果山、希拉穆仁草原等景点。  全旗公路交通较为发达,现已形成了以百灵庙为中心、以呼--包、包--百、白--百公路为干线,辐射各苏木、乡的公路交通网络。程控电话已进入包头市话网和国内、国际长途自动网。此外,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固阳县  固阳县位于包头市正北。东与武川县交界,南和土右旗及包头市郊区毗连,西同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前旗接壤,北与达茂旗相连。县政府所在地为金山镇。  全县辖镇6个,居民委员会11个,村民委员会104个。总面积5021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7.74万,其中少数民族占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2人。农业人口16.7万人。 每年播种面积为150万亩,其中水浇地19万亩。全县有草牧场486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386万亩。  固阳交通运输条件比较便利。包白铁路和包白公路纵贯南北。县城距包头55公里,同武川县、呼和浩特、乌中旗、乌前旗、达茂旗等地均有公路相通,是公路交通的重要枢纽。在通讯方面,与包头市并网的程控电话可直拨世界各地。  固阳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活动。西汉时为五原郡北境。民国十五年(1926年)设为固阳县,隶属绥远省。一九五O年成立固阳县人民政府,一九七一年划归包头市至今。  固阳县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遍及全县,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易于开采。现已发现的矿产有五十种之多,有黄金、铁、锰、铜、铅、铌、钠、钽、镍、钴、铂金、稀土、煤、白云石、萤石、珍珠岩、长石、大理石、粘土、滑石、蛭石、磷、石膏、方解石、石墨、油页岩、石英石、水晶石、芙蓉石、沸石、褐帘石、紫金石、磷灰石等。目前已开采的无论品种还是数量,仅为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还埋藏在地下待开发利用。  农畜产品和药材资源也较丰富。主要农作物有小麦、莜麦、马铃薯和油料。荞麦和马铃薯产量颇为可观,除自食自用外,还可供出口。药材有50多种,尤以黄芪产量最大,作为正宗的“正北芪”而享誉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各国。  固阳县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以人均三亩基本田建设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明显,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以黄金、生铁、铁精粉为主的工矿业,以水泥、砖瓦为主的建材业,以造纸、皮毛、地毯加工和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轻工业以及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县滋补饮料厂生产的正北芪茶、荞麦米加工厂生产的荞麦曾荣获国际金奖。  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自治区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也是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唯一冠有稀土专业名称的高新区。  稀土高新区位于包头市区南侧,属全市规划中心,管辖面积49平方公里,其中新建区规划面积为15.53平方公里。包头"高校园区"和"科技园区"也一并纳入稀土高新区,进一步完善了"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  稀土高新区的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距火车站6公里,距民航机场16公里,区内拥有多条城市规划主干道,辅以纵横交错的区间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快捷交通网络。高新区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全部实现了供电、供热、供汽、给水、排污、道路、通讯、煤气等"八通一平"。高新区内道路纵横林立,绿化率达35.6%,绿化、美化、硬化面积达10万平方米,同时稀土高新区还建有总建筑面积39086平方米,集厂房、仓储、办公、服务于一体的黄河工业园区,创建了一个全新的投资环境。  稀土高新区逐步健全和完善了各类政策体系,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发展资金扶持力度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快创业中心建设和发展的决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和《吸引、试用、培养人才暂行办法》等政策,此外,还建立了风险投资资金、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科技创业孵化基金和扶持企业发展资金,在资金、技术、人才以及土地、厂房价格等方面享受到多种形式的优惠和服务,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  稀土高新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的特区运行模式,强化优质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建立了以企业为中心的"产业引导,政策扶持,跟踪服务"的新型政企关系。工委和管委会设办公室、综合经济发展局、土地规划建设局、人事劳动局、财政局、财务中心、招商局、农村和社会事业管理局、公用事业管理处、综合监察大队、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分局和公安分局,这些部门承担所有的政府职能,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管委会机关全部实现了现代化办公和信息化管理,平均年龄34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职工总数的97.8%。稀土高新区下属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是全国最大的国家级科技孵化中心之一,它是以科技开发和综合服务为主的社会公益型事业单位,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是一个功能齐全、政策优惠的高新技术孵化基地,进驻企业可及时得到仓储、住宿、餐饮、商务、法律咨询服务。  为了促进科技创新,扶持进区企业发展壮大,稀土高新区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稀土企业孵化器、组建自治区首家包头软件园和包头软件企业联合会,并与清华大学、中国工程院、内蒙古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互建了虚拟孵化器,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稀土专家为科技顾问和稀土企业孵化器管理委员会成员,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企业成果转化能力大幅度提升,软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稀土高新区还建立健全了金融、邮电、保险、法律、审计、财会、公证等各种支撑服务体系,拓宽了服务领域,扩大了服务职能,健全了一条龙服务工作机制。&人口状况&&&&&&&&&&&&&&& 包头市  包头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市委十届二次全委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战略思想,着眼全面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包头,坚持以人为本,把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首要任务,统筹抓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等各项工作,更加注重保障群众利益、关心计生困难家庭,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加快推进新机制建设,推动全市人口计生工作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向全国同类城市先进水平迈进。  包头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要坚定不移地改革发展,加快创建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让更多的改革成果惠及广大育龄群众;要坚定不移地加强人口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提高整体素质,打造能更优更好为民服务的人口计生团队,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包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包头市人口概况如下:  全市人口出生19119人,人口出生率7.8‰,分别比自治区、包头市下达的9.37‰、8.5‰降低1.57、0.7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99.25%,分别比自治区、包头市下达的97%、98%提高2.25和1.25个百分点;无计划外多孩生育;出生婴儿性别比103.74 ,在正常范围内;独生子女领证率25.62 %;已婚育龄妇女综合节育率 92.94 %,避孕药具使用有效率90%以上;已婚育龄夫妇人口与计生基础知识“知晓率”90%,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经济发展人民生活  2007年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城乡居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2007年预计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7500元和6000元以上,比2002年纯增10500元和3200元左右;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比2002年下降2个百分点。预计城镇就业再就业人数五年累计实现45万人以上,200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将控制在4%以内。荣获“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城乡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明显提高。2007年,按国家政策调整养老金标准后,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达到1100元,比2002年增加566元。城镇居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保障标准由156元提高到230元。2005年在自治区率先推行了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7年低保保障人数达到4.5万人,比2005年增加2.4万人,每人每天补贴金额由上年的1.2元提高到1.68元。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2005年先行试点,2007年全面推开,目前已有52.1万农牧民参加合作医疗,平均参合率达到87.3%。住房保障工作继续加强,五年累计建设经济适用住房520万平方米,2004年在自治区率先实施廉租住房租金补贴,2007年基本实现对市四区低保家庭中无房户的全覆盖,城乡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预计分别达到28.4平方米和28平方米左右,比2002年增加4.7平方米和6.7平方米左右。继续加大关注困难群体力度,2007年,筹集资金提高了农村牧区五保供养标准,增加了城区一线清洁人员工资,解决了一批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拖欠、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五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亿多元,解决了4.2万极端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0.97万低收入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同时积极创新扶贫模式,有效开展了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工作,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我市围绕改善民生,分年度组织实施了大批好事实事项目。在2006年为人民群众办好8件好事实事的基础上,2007年又组织实施了18件36项好事实事项目,目前已全部完成,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同时各旗县区、部门、单位也积极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实事,解决了一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其中包括昆区客运站、新农村道路、农村牧区安全饮水等12个拟开工项目,总投资12.1亿元;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市科技馆、村村通广播电视等16个拟竣工项目,总投资33.4亿元。&农牧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1.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5万公顷,增长2.3%。全年粮食总产量99.3万吨,下降1.3%。其中,小麦产量6.2万吨,下降17.6%;玉米产量97.8万吨,增长0.9%;马铃薯产量12.4万吨,增长1.0%。全年油料产量3.7万吨,下降54.5%;蔬菜产量82.2万吨,增长10.6%;青饲料产量96.7万吨,下降7.4%。  年末全市牲畜存栏达250.3万头(只),其中大牲畜存栏40.2万头,羊存栏183.0万只,猪存栏27.1万口。年末牲畜出栏头数达429.8万头(只),其中羊出栏351.5万只,猪出栏52.0万口。全年肉类总产量15.7万吨,比上年增长7.5%;牛奶产量155.0万吨,增长6.2%;禽蛋产量2.6万吨,增长1.2%;水产品产量7103吨,增长2.2%;羊毛产量3118吨,增长3.1%;羊绒产量145吨,下降22.5%;。  年末全市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49.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大中型拖拉机3964台,小型拖拉机29416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1566台。当年机耕面积28.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4%;机播面积24.7万公顷,增长1.6%;机械收获面积9.9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8.1%。&工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188.8亿元,比上年增长1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52.4亿元,增长20.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稀土、电力五大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81.7亿元,较上年增长23.2%,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1.4%,拉动工业生产增长16.4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26.4亿元,比上年增长34.9%;实现利税总额229.7亿元,增长94.5%,其中利润123.3亿元,增长1.8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6.9%,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建筑业  近年来,全市建筑业改革与发展成效显著,为我市乃至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全市有153家建筑业企业、8200名工程技术人员、9万多名从业人员,接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4万余人就业。2007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83.8亿元,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建筑业发展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集中度不高、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总体上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促进我市建筑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强建筑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就加快全市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全市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二次全委会精神,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整优化结构,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确保质量安全,推进科技进步,提升产业素质,促进全市建筑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主要目标。  1.继续推动建筑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至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上缴税金约5亿元,增加就业岗位3万个,基本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体系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符合工业化、现代化要求,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的建筑业体系、行业管理体系和企业运行体系;增强全市建筑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推动作用,增强建筑业在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力争实现“区内前列、西部一流”的建筑业发展目标。  2.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优势。培育发展一批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市场竞争力强、具有较强综合管理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和项目管理公司。至2010年,力争培育出1-2个年产值20亿元以上、3-5个10亿元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形成较为合理的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的总分包体系。培育甲级工程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企业15家以上,切实形成与工程建设规模、技术要求相适应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工程项目管理咨询队伍。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巩固和提高建筑市场占有率,千方百计拓展建筑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加快我市建筑业由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转变,全力拓展外埠乃至国外市场。  3.建筑市场秩序不断规范。加大对工程建设项目入场交易率、应招标工程招标率、应公开招标工程的公开招标率、应监理工程受监率等9项指标的监管力度,达到100%。完成工程款清欠的目标任务,建立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防止产生新的拖欠。  (三)工作重点。  1.加快建筑产业向其他产业的拓展。鼓励建筑业企业与勘察、设计等企业联合重组,发展一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具有设计、采购、施工等工程建设全过程服务能力的综合型工程公司。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尽快形成功能齐全、覆盖多种专业的建筑承包商结构体系;鼓励建筑业企业在发展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向房地产、新型建材、制造业、服务业、物流、能源等行业拓展,加速产业融合,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和竞争能力。  2.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国内大型知名企业(集团)收购、兼并或参股我市建筑业企业,鼓励我市建筑业企业收购、兼并或参股国内企业,实行跨地区、跨行业的资源整合。积极推进建筑业企业规模扩张与内引外联,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综合实力强、有较高知名度的大企业大集团。对于合并重组的建筑业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业在我市设立的独立法人企业,我市将在资质升级、增项和企业登记注册等方面予以扶持。到2010年,全市力争拥有特级资质建筑业企业2 家以上,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15家以上。  3.扩大市场空间。在巩固和提高我市市场份额的基础上,以自治区以及京津、东北、西部地区为重点,拓展市外建筑市场;依托国内外大承包商,以劳务合作和工程分包为突破口,以周边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开拓国外市场。包头市的建设工程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由市内建筑业企业承建。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抓大扶强,对于在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经营管理、市场开拓、社会诚信等方面业绩突出的建筑业企业,要在资质、融资、宣传、推介等方面予以扶持。  4.加快发展劳务分包企业。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培育劳务分包市场,选择培育重点建筑劳务基地,鼓励支持劳务分包企业发展,提高劳务队伍素质。  5.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完善招标投标制度,严格执行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和信用体系建设,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继续清理拖欠工程款,健全和落实预防拖欠的长效机制;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创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  二、深化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一)大力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建筑业企业改革。市内国有建筑业企业在改革中享受国家和自治区已出台的适用于工业企业的改革政策规定。市内尚未完成改制的交通、铁路、水利、电力、地矿、林业等行业的建筑业企业,要加快改制步伐。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牵头,市发改委、财政局、建委配合,负责对市内国有建筑业企业改制工作进行综合协调、指导和督促;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其直属建筑业企业的改制工作。到2008年年底完成全市建筑业企业改制。引导和支持建筑业企业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建筑业,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民营化的股份制建筑业企业。  (二)建筑业企业应当按照“突出主业、强化管理”的原则,研究和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运营效率。要进一步明确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深化企业用工分配制度改革,鼓励资本、技术、知识、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招标经营制度和项目内部管理制度。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一)调整优化企业结构。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在全市培育发展一批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市场竞争力强的骨干建筑业企业、具有综合管理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和项目管理公司。重点扶持房屋建筑、冶金、交通、水利、电力、化工、市政等行业的优势建筑业企业。力争在2008年年底前成功培育和组建5个集团企业,即冶金建设集团、包钢建设集团、电力建设集团、建工集团、市政建设集团。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和采取措施,支持发展专业承包企业,大力发展劳务分包企业,尽快形成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三个层次结构合理、协调发展、各类型企业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二)调整优化市场结构。鼓励和引导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市内优势企业开拓和巩固基础设施、大型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高端市场;引导中小型建筑业企业向专、新、特、精的方向发展,拓展专业市场;鼓励中小型建筑业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及现有的松散劳务队转化为劳务分包企业,规范建筑劳务市场;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劳务基地,发展劳务输出。到2010年,我市建筑业企业在本市建筑市场的占有量(按建筑业产值计算)力争达到60%以上。  (三)调整优化经营结构。鼓励和支持规模大、实力强的建筑业骨干企业加强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合作,提升融资能力和施工能力,拓宽经营领域,扩大多种经营,向承包商、投资商、开发商、材料供应商、设备租赁商及其他产业领域经营者相结合的多元化经营方向发展,加快产业融合。  四、提升行业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一)推进建筑业科技进步。大力推动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业的转变,制定和完善建筑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各类科技应用示范工程,加强新型建材和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大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保护生态环境技术的应用推广力度。逐步推行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要力争达到节能50%的目标。大力发展建筑标准件,提高建筑部品部件工业化生产比例和施工机械化生产水平,促进建筑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建筑业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专有技术,企业研究新产品、新技术所开发的各项技术开发费,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按实扣除。大中型建筑业企业每年可从企业利润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专项用于科技研发和奖励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因技术创新而节约投资或提高效益的,建设单位应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资质升级、增项等方面予以支持。到2008年年底,三级资质以上的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要普及计算机在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上的应用。  (三)加强对建筑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培养和引进行业人才,努力造就一支包括企业家、建造师、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内的素质高、能力强、技术精的行业人才队伍。力争到2010年培养出20名优秀企业家、100名优秀建造师、2000名优秀技术工人。加强建筑业培训机构的建设,规范培训工作,加大培训规模,加快培训速度,通过组织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建设职业岗位技能培训及其他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从2007年起,全行业每年至少培训1万名建筑业从业人员。有关培训机构应尽量降低向农民工收取的培训和鉴定的费用。建筑业企业要依法建立高技能工人培训制度,加强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并要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教育培训经费,计入成本,税前列支,专款专用。  (四)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开展创优质工程、创品牌企业活动,打造声誉良好、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建筑业企业品牌。组织开展建筑总承包企业、建筑专业承包企业评优推优以及“优秀建筑劳务分包企业”等评选活动,对业绩突出的企业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鼓励和推动全市建筑业企业和从业人员开拓进取,争先创优。  五、建立和完善建筑劳务分包制度,大力发展劳务分包企业  (一)发展壮大建筑劳务队伍。扶持建筑劳务分包企业的发展,规范建筑劳务用工,实行劳务队伍成建制、企业化管理。逐步取消无序零散用工的做法。鼓励建筑业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我市劳务队伍。力争使市属劳务分包企业的劳务人员比例占50%以上。支持建筑劳务输出量大的旗县区和大中型建筑业企业在市内外设立劳务基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旗县区,要把建筑劳务输出作为发展地域经济的重要途径,积极发展和扶持成建制的劳务队伍,主动与建筑用工需求量大的地区和企业搞好对接,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务供需关系。  (二)鼓励建筑劳务队伍向成建制企业化发展。简化劳务分包企业审批程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在规定时限内对符合条件的劳务分包企业予以注册并发放营业执照。企业资质初审部门要将定期受理改为随时受理,并在规定时限内作出相应决定。鼓励建筑业企业实行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通过剥离改制、重新整合,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劳务分包企业;鼓励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整体转型为劳务分包企业;鼓励农村集体和农民工投资入股兴办劳务分包企业,逐步将零散建筑劳务人员纳入成建制的劳务分包企业。  (三)推行建筑工程劳务分包制度。特级资质建筑业企业进行劳务分包或投资额6000万元以上建设工程项目的劳务分包,必须使用有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自日起,一级资质建 筑业企业进行劳务分包或投资额4000万元以上建设工程项目的劳务分包,必须使用有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自日起,全市所有建设工程项目的劳务分包都必须使用有资质的劳务 分包企业。  (四)建立和完善建筑劳务分包交易场所和渠道。利用现有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职业介绍所等机构,建立渠道畅通、信息公开、服务全面的劳务分包交易平台和供需信息平台,实现劳务分包交易行为规范化。  (五)落实对建筑劳务分包企业的税收政策。避免对劳务分包企业分包劳务收入营业税的重复征收。按自治区要求到2008年年底前,对劳务分包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  (六)劳务分包企业必须依法与劳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落实和完善农民工工资保障和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加强建设工程社会保障费的统一监管。劳务分包企业的建设工程社会保障费,应由工程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依据劳务分包企业按劳务合同确定的劳务费数额,参照本企业社会保障费拨付标准,拨付给劳务分包企业使用。  六、加强监管,维护建筑市场秩序  (一)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严格履行工程建设法定程序,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强化建筑市场准入退出管理工作。继续深入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竣工验收备案等制度,重点约束业主的违法违规行为。  (二)严格招标投标管理。依法应当招标的各类房屋建筑工程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必须进入当地有形建筑市场进行交易。各种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必须由建设工程市场监管部门根据工程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确定相应的投标企业资质级别。凡已取得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均可在其资质许可范围内参加建设工程投标。禁止业主自行设定投标企业资质级别,排斥潜在投标人。禁止业主、招投标中介机构、承包企业相互串通,形成人为垄断、限制公平竞争。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除采用BOT、BOOT、BOO等建设方式外,不得以建筑业企业带资承包方式进行建设。预防和严肃查处违规发包、转包挂靠、违法分包、恶意拖欠、偷工减料、商业贿赂、失信违约等行 为。  (三)实行外进建筑施工企业、勘察设计企业资质、项目经理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备案登记制度。外进建筑施工企业和勘察设计企业参加工程招投标时,须持有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印发的资质备案登记证书,并在中标后开工前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中标备案手续,到指定机构预存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快制定外进建筑业企业管理办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四)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建设工程统一纳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监管,消除监管中的盲区和死角,预防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级政府投资的各类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的监管。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专业化工程咨询、工程监理、招投标代理、质量检测认证、建筑业企业安全评价咨询机构等各类建筑市场中介组织,发挥中介组织在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中的作用。  (五)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开展“创优质工程”活动,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指导督促建筑业企业完善工程质量的自我约束和控制机构,促进工程质量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改进和完善工程质量监管体制,以抓好各类基础设施、公共工程和住宅工程质量为重点,继续对工程质量隐患和通病进行专项治理,提高建筑产品的优良品率。对在近3年工程质量方面获得国家、自治区和市级奖项的建筑业企业,在招投标中予以照顾。  (六)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严格实行建筑施工安全许可制度,落实建筑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工程造价中计提安全施工措施费用,健全企业安全生产保证和考核体系。改进对建筑安全生产的监管方式,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工地”活动和安全检查,建立安全防护用具及起重机械设备安全使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对发生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严格依法查处。对在自治区境内近3年获得“自治区级安全文明示范工地”、“自治区级安全文明工地 ”称号的建筑业企业,在招投标中予以照顾。  (七)整顿规范装饰装修市场秩序。为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规范管理,装饰装修企业资质由建设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室内外装饰装修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技术标准。未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承揽装饰装修工程。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装饰装修市场的监管,实行装修产品市场准入、室内环境检测验收制度和装修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依法查处装修过程中破坏结构安全和使用危害严重有毒有害装修材料的行为,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装饰装修工程招投标和竣工结算应按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计价定额,及时进行结算,避免拖欠工程款和工人工资。  (八)加强工程风险管理。逐步建立健全以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工程风险管理制度,推行投标担保、承包商履约担保和保修担保、业主支付担保等担保方式,增设工程质量、 意外伤害、职业责任等相关险种,扩大担保、保险的覆盖面。培育和发展工程风险管理的中介机构。  七、加强组织领导,为建筑业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加强对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要将建筑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综合协调,统筹安排,研究制定扶持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科学规划和指导建筑业发展。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协调和服务,会同统计部门加强对建筑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和分析,经常发布建筑业发展的主要经济指标。各级建设、发展改革、 财政、税务、金融、工商、国土资源、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 商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积极研究和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和促进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  (二)改进和加强税收征管。税务部门要研究实施有利于建筑业企业开拓市场的税收征管措施。进一步规范对建筑业企业的税收征管工作,避免建筑业营业税重复纳税问题。  (三)拓宽建筑业企业融资渠道。财政、金融部门要从政策、资金方面大力支持本市建筑业企业承揽施工项目。对诚实守信、经济效益好、还贷能力强的建筑业企业,金融机构应及时开具保函或适当增加授信额度。  (四)健全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在2007年年底前建立健全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和执业人员的基础数据库和信用档案,组织开展对建设单位、建筑业企业、中介机构的信用评价,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系统,健全诚信激励和失信严惩机制,逐步实现与财政、金融、 税务、保险、工商等有关部门信息共享,形成更具约束力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五)积极发挥建筑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创优质工程”、“优秀项目经理”、“优秀企业家”等企业品牌创建活动,激励企业提升行业素质,增强竞争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协会自律方面的作用。  (六)加强对建筑业的宣传报道工作。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建筑业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力度,支持其拓展市场、创立品牌、扩大影响,形成促进建筑业快速发展的舆论氛围。&旅游业  2007年,我市旅游工作全面贯彻包头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包头市十届二次全委会议精神,以旅游资源开发为重点,着力打造“草原休闲之都”旅游形象,在景区建设、招商引资、宣传促销和旅游市场规范整顿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 旅游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2007年,全市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6387人次,创汇646.67万美元,同比增长10.72%和10.9%;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18.49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2.49亿元,分别增长14.45%和31.92%。旅行社从58家发展到72家,其中有2家具有出境资格的组团社,2家国际社。星级酒店发展到32家,其中五星级酒店2家,四星级酒店1家。共有A级景区9处,其中4A级景区2处。  (二)旅游景区规划编制进展顺利  全年组织编制了10个总体规划,其中九原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已通过评审论证,五当召、秦长城、石门景区、黄河湿地4个规划已编制完成,土右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美岱召、昆都仑召、九峰山、梅力更召5个规划正在编制中。这些规划的编制对我市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将起到积极作用。  (三)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成效显著  2007年是我市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重要一年。全市共有11个旅游资源开发项目进行了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其中超亿元的项目有8个,协议引资23.5亿元,2007年实际到位资金约9.7亿元。其中总投资3亿元的包头乐园已开园经营;九峰山生态旅游区投资2亿元正在开发;美岱召水库投资1.2亿元进行建设;东河区体育休闲公园投资1亿元、乔家金街投资1.3亿元正在建设;南海湖改造项目投资1.3亿元,已经向游人开放;五当召景区投资500万元正在建设中;朝阳洞景区投资480万元进行开发;石门风景区投资350万元修建了“昆都仑国际滑雪场”;秦长城旅游区投资150万元修通了景区内6.5公里旅游环线公路。东河区仿古一条街、宗教一条街、吕祖庙、清真大寺、福徵寺、居士林的建设、修缮和扩建等项目进展顺利。我们还争取国家、自治区旅游发展资金175万元,完善了五当召、秦长城、美岱召等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协调交通部门完成了敖伦苏木古城至百(百灵庙)满(满都拉)线20公里的公路建设。  (四)旅游宣传促销有声有色  2007年,我市承办了“中国城乡和谐游”内蒙古首游式启动仪式,并指导各区旗县举办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组织和参加了云南、西安、山东等地举办的旅游交易会,广泛宣传包头旅游。举办了第二届全国旅行社协作会议。积极组织旅游企业参加了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开通了包头旅游信息网电子政务系统,制作完成了包头旅游宣传片和包头旅游交通图。开展了旅游包机活动,从7月2日开始到“十一”黄金周,包头到南京、上海、沈阳、杭州的旅游包机共对飞250架次。举办了“包头市首届旅游商品大赛”,第四届“旅游杯”摄影大赛。在移动手机网络上设置了旅游信息。通过举办和参加各类宣传促销活动,充分展示了包头的良好形象。  (五)旅游市场进一步规范  举办了全市旅游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旅游局机关及各区、旗、县旅游行政执法人员65人参加培训并通过了法律知识和旅游执法程序考试;对旅游质监人员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培训,制定了工作制度、规范了工作程序;举办了导游员培训班,对2007年考取导游资格证的97名导游员和450名导游进行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从业人员素质。  圆满完成了包头市第二届旅游行业协会换届工作,并审议通过了《包头市旅游行业协会章程》、《包头市旅游行业自律公约》,充分发挥旅游协会作用,全面推行行业自律。  针对我市旅游市场存在的违规广告、乱设门市部、超范围经营、外地旅行社在我市私设办事处等突出问题,加大了检查力度。制定了《旅游市场治理整顿方案》,采取日常检查、重点检查、联合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对违规经营的旅行社进行了处罚,共受理旅游投诉案件28件,结案率达100%。  制定了《希拉穆仁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实施方案,严格控制旅游接待点数量,开发了新的草原民族风情旅游项目,提高了希拉穆仁景区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制定了《旅游企业诚信活动实施方案》,通过诚信旅游企业的评比,形成广泛的社会舆论监督机制,逐步建立诚信体系;以使用新版《规范旅游合同》、实行IC卡网络等管理方式对旅游企业和员工进行考核,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使旅游企业管理逐步走向规范&交通邮电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和自治区交通厅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交通工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战略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二次、三次全委会议精神,创新发展理念,增强发展能力,强化行业管理,促进行业文明,交通发展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增长方式得到进一步转变,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各项工作继续保持快速和谐的发展势头。  公路交通运输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强化提高。  一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加快。共完成投资15.04亿元,实现年目标的136%,是上年同期的1.41倍。其中:干线公路改造完成投资9.95亿元,农村公路完成投资4.05亿元,客货运站场完成投资1.04亿元;争取国家资金4.1亿元,市政府投资1亿元,各级交通部门和社会筹融资达9.1亿元。全年在建公路里程1254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435公里。市质监站积极推进质量监管体系建设,确保了在建二级以上公路优良率100%。全年公路建设直接为我市提供就业岗位2.8万个,通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9万个,体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是公路养护管理质量不断提高。进一步深化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制定了《包头市农村牧区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经市政府审批,已正式启动。市养护处全面推行公路养护内部招投标和定额管理制度,将竞争、约束、激励和风险机制引入养护生产管理中,养护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各旗县区积极推行模拟市场化管理方式,九原区、固阳县设置了养护工程公司,达茂旗成立了具有施工企业资质的北通路桥公司。坚持以畅、洁、绿、美为目标,投入资金1100万元,在国省干线和重要旅游线路植树20万株,宜林路段绿化率达到74.3%。市小额征费处完成小额养路费征收2011万元,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提供了资金保障。全市公路养护质量显著提高,公路平均好路率达到80.7%,国省干线平均好路率达到90.1%。市公路局认真贯彻交通部关于开展以桥梁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投入资金696万元,集中维修、加固和改造危桥27 座,提高了全市公路安全保障能力。  三是交通综合运输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共完成客运量1.55亿人次,旅客周转量75.1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5.5%和23.4%;完成货运量2.1亿吨,货物周转量217.7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0.2%和30.3%。全市道路运输业增加值117亿元,道路运输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9.1 %,增加值对全市GDP的贡献率为6.9%,对全市GDP增长的拉动为1.8个百分点。加强运输组织和运力协调,圆满完成了春运、“五一”和“十一”黄金周运输任务,保障了重点物资、鲜活农畜产品的运输。市运管处连续五年在全区运管系统责任目标考核中被评为“实绩突出单位”。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4.0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移动业务总量16.4亿元,增长29.2%;联通业务总量10.7亿元,增长21.6%。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74.7万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48.7万户,其中住宅用户达31.2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41.5万户,增长38.3%。&金融证券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705.6亿元,比上末年增长14.0%。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28.5亿元,增长2.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50.8亿元,增长9.4%。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037.3亿元,增长27.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61.7亿元,增长10.5%;中长期贷款余额647.6亿元,增长40.9%。  全年保险业务收入33.7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其中,财产险收入15.2亿元,增长60.2%;人寿险收入18.4亿元,增长10.8%。保险赔款及给付支出8.2亿元,增长1.0%。其中,财产险赔款及给付5.3亿元,增长31.7%;人寿险赔款及给付2.9亿元,下降27.4%。&固定资产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800.5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第一产业投资43.7亿元,增长53.3%;第二产业投资918.0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投资838.8亿元,增长22.1%。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877.3亿元,增长16.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02.8亿元,比上年增长44.4%。全市房屋施工面积1621.8万平方米,增长36.4%;房屋竣工面积398.2万平方米,增长5.6%;商品房销售面积597.7万平方米,增长12.1%;商品房销售额266.6亿元,增长38.3%。&国内贸易  一、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  --服务业发展提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服务业增加值预计达到580亿元,同比增长35.7%,完成计划的116%,比计划增幅18%高17.7个百分点。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为45.3%,较上年的42.3%提高3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持续扩大,拉动作用明显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16.9亿元,同比增长19.3%,完成计划的104.2%,比计划增幅17%高2.3个百分点。  --服务业重点项目快速增长,投资成为新热点。服务业投资完成370.5亿元,完成计划的142.5%,同比增长62.5%,在三次产业中增幅最高。  二、务实创新,全力推进各方面工作  (一)突出项目建设,加大服务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以市委、市政府赴珠三角、长三角招商活动和自治区60周年大庆为契机,引进了有前景、有特色、有效益、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项目40个,投资额248.8亿元,截至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2007年初,我局安排的51个服务业重点项目,总投资154.93亿元,截至目前,开工建设48个项目,开工率94.1%,其中有23个项目已经竣工投产,竣工率48%。  一是钢铁大街“金廊银带工程”继续推进。东西走向酒店业发展迅速,大街两侧7个酒店有的已经完工,有的在明年完工,连同另外4个酒店,2007年我市共有11个酒店开工建设。其中香格里拉(投资1.5亿美元的二期工程已经签约)、青宾等4个酒店已经竣工开业,丽晶酒店、包宾西副楼 等7个酒店陆续竣工开业。南北走向民族东路、富强路、劳动路三条美食街已形成特色,客流增加,繁荣活跃。  二是包百、娜林、东百商贸区进一步提升。包百商贸区东方红CBD项目启动,东方明珠休闲广场二期主体工程完工,鞍山道步行街全线贯通。娜林商贸区王府井、华联超市青山分店即将开业,世界500强沃尔玛、麦当劳已经落户。东百商贸区东百商城改扩建工程完工,投入运营。  三是现代金融区、物流项目建设有新进展。现代金融区建设筹备工作正在进行,现已收储土地33亩。赛立特尔公司搬迁选址已经确定,落实搬迁用地400亩。公铁煤炭物流已经完工开始运营。蒙华生产资料物流4条路轨铺设完毕,正在进行周边建设。神华物流项目已签订意向,正在办理规划手续。  四是农村市场建设迈出新步伐。重点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改造、新建农家店和农资店数量125个,已经验收。呱呱叫农副产品分公司、东华货仓有限公司按照“双百市场工程”标准建设,争取申报国家“双百市场工程”农产品流通试点企业。争取资金40万元,完成了4个二级配送中心的建设。甲尔坝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佳世隆农贸市场已投入运营。  五是总部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小肥羊公司营业收入近60亿元,在国内外连锁店达366家。小尾羊公司营业收入43亿元,在国内外连锁店达612家。  (二)以扩大消费为重点,营造优良环境,拉动经济增长。  继续推进食品放心工程,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一是定点屠宰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市五区全面推行星级管理和标准化建设。到目前,市区内的生猪屠宰厂(场)由原来的27户,压缩为现在的7户。7户生猪屠宰企业共投资5700万元,按照三星级标准进行了重建和改造,6户已投入运营。新建牛羊定点屠宰场成效明显,成为标志和示范屠宰场。小尾羊投资7000万元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建设大型牛羊屠宰加工基地,现已竣工投产。推动禽类定点屠宰成效明显。投资900万元新建3个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禽类定点屠宰场,已全部竣工投产。定点屠宰工作在国家、自治区多次检查中受到表扬。二是酒类流通管理工作稳步推进。截止10月底,全市共办理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证1611户,其中,生产企业24户,批发72户,零售1088户,餐饮425户,娱乐2户,发放酒类流通随附单510本,此项工作正在深入推进。  落实肉源满足供应,营造稳定的市场环境。主要抓了四项工作。一是确定13户定点屠宰场、蔬菜副食品批发和零售企业为我市重点监控点,确定34户重点监测企业为自治区商务厅和国家商务部直报点,严密监视市场变动情况。二是市政府拨付30万元给5户屠宰企业运费补贴,组织肉源,稳定物价,满足市场供应。三是建立储备,积极申报佳世隆农贸市场列入国家和自治区冻猪肉储备企业,并已上报待批。四是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猪肉进货渠道监管,保障肉食品安全,达到两个100%,即确保县城以上城市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 确保县城以上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100%。加强对生猪、猪肉流通领域的监督检查,严厉惩治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和暴利欺诈行为。严肃查处病害肉、注水肉等违法行为,对重大典型案件进行公开“曝光”。  继续开展诚信品牌评比活动,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我局牵头会同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开展了“A级品牌店”评选活动。分两批在全市评选出111家“A级品牌店”。会同市文明办在全市积极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对外经济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实际利用外资再攀新高。实际利用外资突破6亿美元,达到6.16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完成计划的102.7%。  --对外贸易再创佳绩。进出口总额达到18.4亿美元,同比增长52.3%,完成计划的131.4%,其中出口突破10亿美元,达到12亿美元,居全区第一。  二、务实创新,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扩大对外贸易,拉动经济增长。  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进口增长166.7%,出口增长45.4%,均高于全市进出口增长幅度。今年新增对外贸易权企业100家,出口队伍不断壮大,有出口上千万美元的骨干企业11户,其中包钢集团进出口总额达到10亿美元,同比增长183.5%,包铝股份实现出口1.1亿美元,鹿王羊绒公司出口同比增长24.4%。积极落实外经贸发展资金1273万元。  满都拉口岸有新进展。口岸四次开关,进出境货运量为841.2吨,货物总值697.6万元,进出口货物主要品种为石英石、废铜、面粉、建材、家电产品等,实现关税43万元。完成了口岸建设发展总体规划,争取建设资金500万元。积极申办我市石宝铁矿集团公司和内蒙古浩通能源公司两家企业实行特定企业临时开放的报告已上报自治区口岸办,国家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国际集装箱运输有新突破。市政府与天津港集团公司合作建设包头无水港项目于12月28日正式启动,包头国际集装箱运输有限与天津港陆海物流公司的合资合作协议同时签订。这一项目的建成使包头、内蒙地区拥有了第一个自己的“国际港口”,形成“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物流运作模式,是我市口岸建设的一件大事,对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我市对外开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外经合作不断扩大。共实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7项,累计完成营业额878万美元,外派劳务53人,新签合同3项,金额1.34亿美元。批准设立境外投资企业4家,投资782.44万美元。外经合作业务主要在蒙古、韩国、日本、澳门、英国、印尼等国家和地区。争取国际多双边援助资金85677美元已经到位。  (三)发挥贸促会作用,发展会展经济。五项经贸活动圆满完成。全区金融博览会,签订银企贷款合同45.9亿元,居全区第一。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签订合作项目4个,其中投资项目1个,金额6亿元。采购项目3个,金额706万元。包头经贸洽谈会签约项目30个,签约金额200亿元,主要涉及冶金、装备制造、风力发电、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金融、物流、酒店、建材、综合体育场馆及综合服务中小建设等项目。中国草原火锅文化博览会和全国美容美发化妆品协(商)会联盟代表大会,对推动和提升包头火锅文化事业和提升包头美容美发化妆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共办理原产地证书622份,同比增长133%,出口金额31326万美元,同比增长180.7%。办理外贸单据证明65份。  国贸中心举办服装、人才交流书画、汽车电动车等各类展会14个,参展人数50多万人,带动了餐饮、住宿等消费的扩大,提高了我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社会事业城市建设&&&&&&&&&&&&&&&包头市  2007年城市综合功能日臻完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承载能力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五年来先后实施了钢铁大街、友谊大街、团结大街、建设路、210国道、哈屯高勒大街、建华南路等一批道路新建、改造工程,建设了阿尔丁植物园、包头乐园、南海生态旅游区和东河、昆河治理等一批园林景观工程,完成了北绕城、机场高速公路和机场改造等一批交通设施建设工程,以及一批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城市新都市区、滨河新区、昆区南部区建设全面启动,石拐棚户区和包钢尾矿坝周边居民搬迁工程开始实施,一批“城中村”、“城中厂”改造项目逐步推进,城市框架和建设规模不断拓展。新图书馆、新少年宫、体育中心、科技馆、会展中心等一批公益事业项目开工建设,一批供热、燃气、污水处理等公用设施项目相继完工,增强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城市管理工作不断强化,为城市安全有序运行提供了保障。我市先后获得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  2008年主要工作: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坚持规划先行、建管并重,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城市资源,促进城市建设市场化、资金筹措多元化、设施建设社会化。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建设规模,增强承载功能,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2008年,重点实施城建项目100项左右,项目总投资规模近300亿元。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大力推进新都市区、滨河新区和昆区南部区建设,加快实施体育中心、会展中心、新图书馆、新少年宫、科技馆等一批公益事业项目,力争年内竣工。继续完善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城市公用设施建设,新建续建扩建青山路、哈屯高勒大街二期、昆河东路、万青路、建华北路等城市道路;建成画匠营子水源地二期工程,日供水能力由目前的51万吨提高到91万吨;开工建设万水泉污水处理厂及再生利用工程,新建污水管网20公里;建设沼园东路、丰盈路等道路雨水管网系统,提高雨水收集利用能力;同时实施一批供气供热、城市公交和环卫建设工程。启动赛汗塔拉城中草原续建工程,开工建设锦绣公园、稀土公园、友谊雕塑公园、白银湖公园、世界鹿园、稀土高新区中心公园、昆区啤酒文化园二期、龙泉公园。推动昆河改造二期工程建设,明年继续沿河向南北延伸进行景观开发,形成我市城区西部重要的景观带。继续组织实施新亮美工程,对少先路、白云路和友谊大街等主要街道两侧的建筑物进行清洗粉刷和亮化改造。积极推进南壕村、曹家营村、西脑包新村、井坪新村、新城村、北沙梁等“城中村”整体改造工程,用两到三年时间,完成所有“城中村”改造,使城区农村全部城市化。启动、实施赛立特尔、鹿王、亚麻厂、阿东和青东热源厂等“城中厂”搬迁改造,对城区中心适宜外迁的机关、学校,要积极研究探索通过土地置换等方式,进行综合开发。加快旧城区、旧小区、小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改造,推动110国道、包钢厂前路和城区周边环境治理,对城市入口、重要节点1公里辐射区域实施综合改造,改善城区整体形象。加大城关镇建设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扩容提质,提高建设水平。  坚持“科学、严格、精细、长效”方针,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建立城区政府和城市管理部门的联动机制,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整治“六乱”现象,清理违章建筑。加强规划和建筑工程管理,从源头上治理私搭乱建。大力推进市容环境综合管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强市政和园林绿化设施的维护,进一步改善市容市貌。加强公用行业管理,保障城市客运、燃气、供热、供水等行业的有序经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和数字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推进城市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862元,增长12.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0994元,增长10.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1.6%。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8766元,比上年增长12.0%;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132元,增长11.0%;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2%。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7平方米,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29.6平方米。  年末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5.2万人,比上年增长3.4%;享受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20.9万人,增长2.7%;按时足额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44.6亿元,增长11.4%。全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人数达到31.9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2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6.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1.8万人,增长0.7%。全市参加医疗保险人数74.2万人,增长3.1%。全市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38.2万人,增长4.4%。全市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41.1万人,增长11.3%。  全年我市共有廉租住房在建建设项目12个,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计5496套,总投资3.67亿元。全年发放廉租住房租金补贴2192万元。年内全市在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1个,建设面积3.04万平方米,共计544套。&文化生活  包头地处边塞,开发较迟,清嘉庆年间,方才建镇。因此,包头地区戏剧活动的开端,较之内地要晚得多。据现存资料,包头地区最早的寺庙乐楼,是峻工于清乾隆三年----1794年----的萨拉齐观音寺乐楼,而“包头镇”的龙王庙等寺庙的乐楼,则建成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本地习俗:寺庙多建立“乐楼”,用以邀请戏班酬神演戏,这已成为定例。由此可见,包头地区的戏剧演出当在200年前---1794年前后开始。  包头地区,特别是它所辖的土默特右旗,从明代中叶起,便逐渐形成了一个蒙汉两族人民的聚居区。从那时到当代,几百年来蒙汉两族人民长期友好共处,两族的文化也长期相互交流、渗透与融会。这一特殊的因素,就决定了这一地区土生土长的戏剧具有独特的个性,不但有别于内地戏剧,而且也有别于单一少数民族(例如蒙古族)聚居地区的戏剧。萌生于这一地区的戏剧----二人台和漫瀚剧,深深地打着蒙汉两族文化(特别是音乐文化)长期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烙印。  由于地域的邻近,内蒙古西部地区包括包头市地区的内地移民,大多来自晋陕二省(其次是河北等地)。所以这一地区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晋陕方言的覆盖区,而戏曲的流入,也是从晋陕开始,山西的北路梆子、中路梆子、大秧歌和陕西的秦腔相继流入包头。尤其晋剧已成为本地群众最熟悉和喜爱的剧种之一。以后,京剧、河北梆子、评剧等,也陆续传入包头。随着包头的日益繁荣,来包演出的剧种和剧团也就越来越多。京包铁路通车后,包头便成为内地(晋、陕、河北以至京津,剧团西行的主要演出地之一。  包头建镇后,大约有十几座寺庙修建有乐楼,即敬神献戏之明台,这是戏剧演出最早的场所。至清末民初,随着餐饮业的发展,又出现了将餐饮同戏剧结合在一起的饭馆、茶肆。当时,如“信和元”、“义生泉”、“惠丰轩”、“升平”、“三庆”等字号,茶饭间演戏助兴,只收饭费茶资,实际上是把演戏当作招徕顾客的一种手段。至二十年代初,升平茶园以戏曲演出为经营主项,兼卖茶点。1923年,“开明大戏院”、“同乐茶园”等专业大小剧场相继出现,再后,又有“魁华舞台”的落成。但这些“剧场”实际上都相当简陋,设备齐全的现代化剧场的出现,则是建国以后的事了。  一百余年前,在蒙汉两族人民长期友好聚居的土默川地区,一个土生土长的新的艺术品种诞生了,这就是二人台。二人台老艺人公认的二人台艺术创始人是土默特右旗的蒙古族艺人云双羊(“老双羊”),富饶而辽阔的土默川是孕育和产生二人台艺术的摇篮。  二人台产生的初期,还是业余性的活动,其后渐有半职业和职业性的演出组织出现。相传老双羊三十岁开始组班,那么最早的职业性二人台班子出现的时间当在1889年前后。二人台演出组合叫作“小班”或称“玩艺儿班子”,一般为五六人----八九人。建国前基本上是走乡串街打地摊演出。  建国以后,大批新文艺工作者参加了戏改工作,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二人台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从五十年代初开始,零散活动的二人台艺人组织成专业的二人台剧团并进入剧场演出,成为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可以同晋剧分庭抗礼的重要剧种。  1982年,包头市创建新剧种的工作正式起步,1986年初春,新剧种的奠基剧目《丰州滩传奇》应文化部特邀晋京汇报演出获得成功,从而宣告了漫瀚剧的诞生。  漫瀚剧是在二人台艺术(以及内蒙古西部的其它民族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创建的新的地方戏曲剧种。新剧种诞生之后,“上靠好领导,下靠一班人,外靠良师益友,内靠一点精神”,不断拼搏奋进,艺术上日趋成熟,影响日益扩大。漫瀚剧的创建是我市文化艺术战线一个突出的成果,也为包头市和自治区争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  包头市的戏剧演出团体,最多时曾达七八个之多,最少时也有两三个。目前市属剧团有漫瀚剧团、青年晋剧团。市歌舞剧团、内蒙古话剧团。另外,郊区、土默特右旗和固阳县都先后建立过乌兰牧骑-----民间歌剧团。  内蒙古话剧团是原为自治区文化厅的直属单位。现已划归包头,参与包头的戏剧活动。  包头市的专业戏剧队伍,是一支强大的、人才济济的艺术群体。正是由于有这样一个强有力的艺术创作群体,加上包头市委和政府对文艺工作的重视与培育,以及市文化局的有力指导,包头市的戏剧事业才能呈现出繁花似锦的兴盛局面。中间虽遭到“文化大革命”的剧烈冲击,遭受到“四人帮”一伙文化专制主义的摧残,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包头市戏剧界又很快地整顿起队伍,恢复了活力,在戏剧创作、戏剧演出、戏剧研究等多个方面攀向了更高的峰峦,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  二人台艺术  二人台是包头市乃至整个内蒙古西部地区蒙汉人民最熟悉、最喜爱的艺术品种,它约诞生于清光绪年间(1880年前后),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包括包头市区、郊区和土默特右旗在内的土默川,是二人台艺术孕育和诞生的摇篮。这一地区古称丰州滩,远在阿拉担汗和三娘子统治这一地区时期,就有数万内地人民流入丰州滩,开垦农田,经营商业或手工业,可以说是这一地区蒙汉聚居的良好开端,至清代,据《绥远通志稿》记载:“前明所创凛不可犯之汉民出塞禁令,已渐由宽缓而日近于废驰,于是内地人民之经商懋迁者,务农而春出秋归者,亦皆由流动而渐进为定居;由孤身而渐成为家室。洎乎雍正,乾隆之间,凡经属近边诸旗地,已蔚为农牧并营,蒙汉共居之乡”。这一时期涌入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内地移民就多达数十万。几百年来,蒙汉两族人民共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并肩劳动生产,携手开发建设,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结下了甘苦与共,休戚相关的兄弟情谊。这也使得土默川的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日益兴盛,而经济的繁荣和内地文化的流入又必然促进这一地区文化艺术的发展。正是这样的地域和历史条件下,二人台诞生了。二人台从它一诞生,便是一种综合艺术。  二人台是内蒙古西部地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民间文学相融合的产物。它的音乐源于这一地区的民间音乐;它的舞蹈(以及它初期的整个“表演艺术”)源于这个地区的民间舞蹈;而它的“剧本”(唱词和宾白),也是源于这一地区的民间文学,除民歌唱词和民间故事传说之外,本地很有特色的“串话”以及顺口溜、绕口令、歇后语等,无不为二人台所吸收。  二人台又是大量内地移民带来的内地文化同塞外文化相融合的产物。二人台的剧目和音乐,大多是本地的“土产”,如《种洋烟》、《栽柳树》、《打后套》、《水刮西包头》、《压糕面》、《阿拉奔花》等等,但也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剧目,确是源于内地民歌,如《画扇面》、《卖饺子》、《小放牛》等,唱词和曲调基本上是内地的。但二人台把它发展成化妆演唱,而且经过土默川这一方水土的长期滋润,经过同塞外文化的长期交融,经过土默川二人台艺人的加工、润色,它已经有了塞外艺术的韵味,有了土默川二人台的共性。二人台已经把它吸收的内地文化“化为自身血肉”。  二人台更是蒙汉两族文化艺术长期交流,特别是蒙汉两族音乐长期交流融合的产物。两个民族的艺术长期交流融汇,使得这一地区的文化艺术,使得这一地区产生的二人台,具有极为独特的艺术特色,这是二人台特别值得珍视的艺术个性。  音乐是演唱艺术和戏曲剧种的灵魂,如果单从音乐方面,考察本地区民歌演唱,最初的阶段是原始的自由演唱;第二阶段是逢年过节“社火”活动中的“码头调”,“码头调”由秧歌或高跷艺人集体演唱,在间歇中加以简单的锣鼓伴奏;第三个阶段是“打坐腔”,也叫“丝弦坐唱”,即有丝弦伴奏的民歌坐唱;第四个阶段就是改“坐”为“舞”,化妆演唱,这就是二人台了。  化妆演唱的二人台这种形式的创始人,老艺人公认是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孤雁克力更村的云双羊(1857--1928)。区内有的专家则认为二人台是蒙汉两族民间艺人集体智慧的产物。在这方面,全无文字记载可资考证。根据现有调查材料来看,云双羊(老双羊)同张根锁(万人迷)等人的“小班”,确是最早出现的二人台班子。二人台这种演唱形式是云双羊及其伙伴首创,当无疑义。  二人台诞生的初期,仅是一种化妆演唱的说唱艺术。因演员只有二人,故称二人台。解放前的二人台演员基本上都是男性,分别化为小丑和小旦。小旦称“抹粉的”;小丑称“滚鞭的”(小丑常持霸王鞭为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包头市2016年财政收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