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救灾,人埋在地底下。可以用手机微信定位修改器找人吗?这样可以缩短救援时间

汶川地震7周年:地震参数测定从10分钟缩短到58秒
汶川映秀镇“5·12地震”纪念碑。C FP2013年雅安地震后,武警战士和蓝天救援队志愿者一起查看救助身体不适的寻亲者。 南都记者 谭庆驹 摄今年4月,中国民间救援队在尼泊尔参与救援。 南都记者 刘伊曼 摄在汶川地震中被拦腰截断的彭州小鱼洞大桥遗址。 南都记者 刘伊曼 摄“地震预报迄今为止并没有取得技术上的突破。”第一时间即时测定并发布地震参数是非常重要的。汶川地震10分钟后才发布参数;而现在,最快在震后58秒就可以测定参数,并在2到3秒内推送给6.2亿互联网用户。南都记者 刘伊曼下午2点28分,绵竹市汉旺镇那口著名的大钟永久停留在这一时刻。龙门山脚下的老城一片寂静,空无一人的“艺术长廊”旁,是在路上横亘了7年的大树躯干和斜靠在它身上的路牌。随着一辆观光车的靠近,绵竹东汽厂的铁门哐啷啷地打开,引导着游客进入空无一人的遗址,这里是5·12地震中损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共有4800多人遇难。7年过去,废墟里蓬蓬勃勃地长出了翠绿的杂草。从汶川到北川,龙门山地震带的这条绵延一百多公里的“破裂线”上,处处可见5·12的遗迹,甚至是遗址公园。那些地方附近,不仅会有纳凉的老大爷讲述亲历地震的一刻,也会有大妈大婶兜售刻录着灾难历史的光碟,以及茶叶蛋等吃食。逝者已矣,灾难留下的,除了殇痛,更多的则是成长与变化。7年来,灾后应急体系、民间救助力量、地震监测预报……它们留下了怎样的足迹?大震预测研究,必须给出的回答从7年前开始,如何认识、面对大地震并与之抗衡,突然就成为了一个公共话题。尤其是,公众的防灾抗灾意识和在灾难发生时积极参与的责任感,在2008年冲出了起跑线。日当晚,成都市的志愿者杨柳就组织了几个护士和户外爱好者朋友,一起到达了都江堰。几个人完全是自发组织到一起,没有任何专业的救援工具和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在红十字会做了志愿者登记,领取了志愿者标志,携带了一些物资药品之后,就开车出发了。“那时候我们去帮忙找人救人,都是徒手刨。”杨柳告诉南都记者,当时大家都没有什么救灾经验和专业技能,看到什么做什么,就是干粗活,帮出力。还有些十多岁的学生,凭着一腔热情也冲到前线来,要跟着他的志愿者团队一起救灾,结果“火门都摸不到”,被他赶了回去。那时候的红会也缺乏经验,大批救灾物资交由志愿者带进去之后,怎么分配,怎么监控,怎么建立台账,基本是一团乱。“后来有人调查,让我说清楚领取的那些药品、物资的流向,幸好,我自己保留了当时分发物资的所有台账记录,全部拿了出来……”当时,人们在大灾面前表现出层次极为丰富的心理现象和情感———生离死别与嬉笑怒骂、乐观豁达的段子共存;直击血淋淋的现场让人流泪,看到四川人民在余震中用麻将搭“地震仪”等“创举”又让人破涕为笑;人们为患难与共、真情流露的大爱而感动,同时又有各种抱怨、责怪和质疑的声音开始蔓延。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陈会忠告诉南都记者:“当时,我们被骂得很厉害,5·12地震的发生,促使我们必须对地震预测有个回答。”随后不久,“中国陆区大震预测途径探索战略研究”开题,课题组成员系统梳理了近代地震活动构造和时间演化特征以及世界各国地震预测预报的历史及现状,探讨中国陆区地震预测的途径和战略方向,试图找寻地震发生的机理,并系统掌握地震发生的前兆。同一时期,大量被陈会忠称作“地震预报术士”的专业或非专业人士进入公众视野,不少人声称自己已经通过某种关联体系掌握了短期临震预报的诀窍,并列举自己其实已经成功准确预报了多次地震的证据,这甚至成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兴趣爱好”。灾难中成长,救援提速“快跑”5·12汶川大地震之后仅仅3个多月,金沙江两岸的攀枝花和会理地区又发生了6级地震。虽然,这次地震的震级和影响范围都比5·12地震小了很多,但是南都记者当时在现场看到,无论是解放军部队,还是慈善组织、医疗团队,都十分迅速地到达了现场。云南军区某部的一位指导员告诉南都记者,这一次,他们在两个小时内完成集结,当天就得到救灾指令出发了。汶川地震发生后,有些极重灾区的官员向媒体宣布:当地已经积极采取救灾措施能够控制局面,却讳言当地受灾的严重性。而8月30日发生的这场地震却出现了攀枝花市与凉山州会理县“争夺震中”的局面。双方都积极向外公布灾情,期望第一时间引起各方面重视并给予及时的援助。2009年,画家出身的杨柳参加了新成立的民间救援组织———蓝天救援队,并参加了第一次专业性的培训,学会了生命探测仪、手动破拆工具、电锯、撬棍等专业救援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自我保护的一套措施。在短短的三四年时间之内,这支救援队及其各省市的“分会”迅速壮大,会员人数逐渐超过万人。在后来中国的每一次大灾之中,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同一时期,还有大量其他的民间救援队诞生,他们通常都是“自带饭票”,业余地参加培训和演练,并且自费参加救援行动。2010年4月发生于青海玉树的大地震带给了这些并不成熟的民间救援队新的考验———高原反应。在高原反应的状态下高负荷劳动是非常危险的事,参与救灾的人反而会成为需要救助的人,但这也给热心于灾难救援行动的人们累积了经验。在这一段时期,由于频繁的地震,公众对地震灾区的关注度开始下降,社会捐款的金额也同比下降。2011年1月,中国第一家民间公募基金会———深圳壹基金正式成立,这家由红十字会的下属项目机构发展演变而来的独立公募基金会在各种救灾和慈善活动越发显露头角,并在2013年4月的雅安地震中,以前所未有的募资速度和组织能力,全方位参与甚至是领导了这一次民间的救援行动。200多家救援队和公益组织成为“”成员,在一个总的指挥部协调下分工协作。时任壹基金秘书长的杨鹏告诉南都记者,雅安地震的救灾将是一个长线而系统的工程,除了灾害发生后较短时间内的紧急救援和物资发放,灾后的板块投资更为巨大。他更是认为,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雅安,原本就是地震风险较高的区域,日常的防灾备战比临场的救灾更重要,因此,壹基金引入了一套新的建筑方法和乡村重建理念,在雅安芦山的山村里做起了长达数年的实验。雅安地震,多支军警队伍都在数小时之内赶赴第一现场。四川某州市武警消防的一位队长告诉南都记者,他们当时正在雅安附近做地震抢险的演练,于是直接就把队伍拉过去投入实战。之所以如此迅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一地区已经有了防灾抗灾的意识和准备。打造监测网络,绘制“地下云图”雅安地震发生之前,中国地震局的“中国陆区大震预测途径探索战略研究”已经通过了验收,陈会忠告诉南都记者,在研究报告中,他们其实已经明确地提出了,汶川地震之后,雅安、宝兴一带还会发生7级以上的地震。国家地震局每年都会画一些“大震危险区域”的圈子,下发至各地方政府,雅安也曾被画在圈内。龙门山地震带在汶川地震中的断裂是朝向东北,西南方向的断裂并未完成。但是,这不能说是“预报”,因为谁也不能精确地知道这次大地震究竟是十年后还是二十年后发生。“比如说这次的尼泊尔地震,实际上是1934年那次大地震没有完成的断裂,大家都知道它必然会发生,但是谁也不知道它会发生在81年后。像雅安地震,大家也都无法预知它在汶川震后5年就来了。”“地震预报迄今为止并没有取得技术上的突破。”陈会忠说。原因是,我们无法连续而全面地对地下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测。虽然,根据地震带的分布和特征,人们大致能够判断哪些地方存在地震风险,或者长久以来已经形成了地震“空区”而“必有一震”,但地壳下具体的结构和发生变化的速度却很难被及时掌握。目前已有的各种手段,比如通过制造地震波的方式获得监测点位地下构造的详情,都存在各种局限性。他举例说,这就好比人体照X光筛查肿瘤一样,你没法通过连续的拍片来掌握肿瘤是如何发生的,连续拍片身体也受不了,一年拍一次就不错了。但在这过程中,如果肿瘤发生,它究竟是如何产生和演变的,你就观测不到。迄今为止,各种地震的前兆,比如说地变、地磁、地温等等方面的异常,都显示出与地震之间的关联性,但是这种关联性并没有呈现出规律。比如说,唐山地震之前有地变,但是丽江地震就没有。当然,陈会忠说,这些前兆现象没有被观测到,有可能是因为监测点的分布不足以捕捉到原本发生的改变。近年来,地震局、中科院、国土部等等单位都在加大相关研究的力度,并且连续在实施地震探测台阵工程等项目,越来越多地掌握中国主要地质断裂带的情况。另外,他们还在部分地区开展了两种动态监视的尝试,通过向地下发射可控的地震波并捕捉记录回应,试图观测到地震发生的全过程。陈会忠告诉南都记者,汶川地震发生之前,有民众反映,紫坪铺水库的水温明显升高,因此有很多鱼游了上来。很多人在那里钓鱼,所以,地震发生时掀起的库浪也让不少人遇难。但是,这一现象并没有被观测仪器发现。能够测量地温的监测站,全国也就不过百十来个,一个仪器价值十几二十万元,如果试图依赖建立密集的地温监测网来寻找地温与地震之间的关系规律,基本很难实现。“只有廉价了,才能产生大数据,只有大数据了,才有可能绘制出云图,获得准确的关联信息和规律。只是这里一个点、两三百公里之外另一个点之间的零散数据,无法得出可靠的结论。”陈会忠说,但是,他们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打造出类似的监测网络,逐步完成地下的“云图”。即时参数测定:从10分钟到58秒虽然,科学可信的地震预报的探索还在征途上,地震的即时测定和参数发布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工程师陶冶告诉南都记者,第一时间即时测定并发布地震参数是非常重要的。汶川地震10分钟后才发布参数;而现在,最快在震后58秒就可以测定参数,并在2到3秒内推送给6 .2亿互联网用户。这一方面是地震监测台站建设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依赖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提升。日,就在雅安地震前不久,国家地震局决定对社会提供自动地震速报服务,参数结果直接对社会发布——— 这对公众参与抗灾减灾而言,无疑是非常有利的政策保障。20 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 .1级强震的消息瞬间在人们手机上、各种客户端上“弹窗”,从4月26日开始,中国的国家救援队和大量的民间救援队纷纷赶赴尼泊尔;多个医疗队和慈善机构也飞赴加德满都,参与当地救灾;安平公共传播公益基金还特别组建了记者团队,并在加德满都的一家旅馆里建立了前方记者的报道支持平台。因为没有办好护照,杨柳这一次未能去到救灾前线,但是,他在成都的后方为前线的救援队提供支援,协调调度,筹备和输送装备、粮食、消毒防疫的药剂等等。尼泊尔政府、警方以及军方的发言人分别告诉南都记者,来自中国官方和民间的救援力量和无私援助让他们感怀于心。但是,也是在这样的国际援助行动中,民间救援力量与专业队伍之间的差距也越发明显地显现了出来。甚至,就在救灾前线,来自中国的民间救援力量之间也产生了不少的分歧,互相指责及质疑。卓明地震援助信息小组的负责人郝南告诉南都记者,“我们确实还很不成熟,从意识到专业能力都还有欠缺。比如说,我们的救援队,迄今为止还没有专业化的标准,我们对灾害援助的定位和分类,也还没能与国际接轨。如果汶川算是民间救灾的原点,尼泊尔也还只能算是起步阶段,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地震预报“波形图”1966年邢台地震发生后,中国开始重视地震预报,并且提到国家意志的高度。1971年国家地震局成立,预报地震是其主要工作内容。1975年海城地震,被中国地震界视为里程碑式的事件,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准确预报的强震,迄今为止只承认了这一个准确预报的地震案例。地震预报初步取得减灾实效,发动群众,群防群测,中国地震减灾在世界上领先。1976年唐山地震,虽然观测到大量信息,但最终没有形成预报意见,没有起到减灾作用。地震预报一度走入低谷。1980年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成立,期望及时汇总研究全国震情。希望为形成正确的地震预报意见打下制度基础。1986年开始有系统地总结震例。期望科学总结震例、规范地震预报方法。1998年地震预报被写入《防震减灾法》,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2004年分析预报中心撤销,分拆为地震预测研究所和预报部,后者被划归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同年,发改委批复耗资22.8亿的地震台网建设项目,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防震减灾工程。标志着地震科学从模拟化全面转向数字化。2007年通过《震例总结规范》,该标准是在三批中国震例系统总结研究基础上,历经八次修订而形成,是行业预报地震的基本技术操作依据。日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通过验收。日汶川地震发生。地震预报重入低谷。日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实施,“群防群测”被纳入。日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启动。日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国家验收。作为世界上性能指标最先进的三大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之一,这一项目利用卫星观测等高科技手段,监测地壳的微小运动,将为地震预测、大地测量、气象预报和地球科学研究等提供科学数据。2013年2月中国地震局“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已经进入发改委立项程序,计划投入20亿元,用5年时间建设覆盖全国的由5000多个台站组成的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2015年1月中国启动了川滇国家地震预报实验场建设。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表示,要将川滇国家地震预报实验场建成一个具有实验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地震预报科学实验平台,提升中国地震预测预报科学研究水平和为减灾服务的贡献力。
事实+ 地震无法预报,但能预警 地震预报是指“地震发生前发布的地震警示”,分为长期、中长期、短期和临震预报,临震预报尚无任何国家能够准确进行。而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已经在震中发生,但震灾区尚未感到破坏性地震波时,震灾区收到对即将到来的破坏性地震波的警告信号,“可靠性高”。地震预警其实是在地震发生之后才启动的,信息传递可以比地震波更快,地震预警利用的就是这个时间差。地震预警系统首先会在震中附近测到地震最初产生的破坏性小的地震波(P波),并赶在破坏性大的地震波(S波)传播到达地面和向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之前发出警报。发布警报的方式可以是电台、手机、电视等等。早在1989年,日本的铁道技术研究所就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性的地震预警系统;1996年阪神大地震后建立了高敏度地震观测网;2004年全国性的地震预警系统试运行,2006年正式运行。东京大学的地震专家目黑公郎教授曾模拟过一次东海大地震,研究显示,在地震预警100%普及的情况下,能使死亡人数减少80%。防震专家呼吁推广预警系统几乎在雅安地震的同时,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已经在计算机网络、手机客户端、专用预警接收服务器、电视台、微博等平台上都同步发出了地震预警。预警是同一时间向所有终端发出的,根据地点远近,所收获的预警时间有所不同。比如雅安接到预警的人就能赢得5秒有效躲避时间,成都就赢得了28秒。“我们在第一时间发出了地震预警,但雅安市还没有安装预警系统。雅安如果有,肯定能大大减少伤亡。”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说,因为这个系统并非强制性安装,每一家单位,都要我们研究所去跑、去沟通。有的地方政府对此也不够重视。(腾讯新闻综合新华网、人民网、中国青年报等报道)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jaycche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地震救援知识
我的图书馆
地震救援知识
河北省唐山市滦县特殊教育学校& 金泰&
看到汶川地区大地震,看到同胞的生命正在受到威胁、看到救援交通受阻。。。。。。心里万分焦急!!!作为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更是感同身受,现有几点建议,供抗震救灾工作参考。& 一、 救援队工具配备一定要合理。昨天看到坐冲锋舟赶去救灾的战士只带了简单的锹稿工具,觉得很不合理,会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建议要合理配带多种简单机械,尤其是千斤顶、倒链、滑轮、大力钳等。千斤顶可以顶起楼板,而且力量均匀,没有回劲,既可以节省人力,又可以使压在楼板下的人免受二次挤压,还可以防止楼体进一步跨塌,压伤下面人员;千斤顶还可以将挡路巨石移开,快速打通道路;倒链可以一端固定,吊起或拉动楼板,一个倒链运用得好可以胜过百人;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还可以省力,大力钳更是断钢筋铁丝的应手工具。建议赶紧收集简单机械给抢险队配备,(千斤顶在机动车上一般都有),在大型吊车等现代化工具无法开进的情况下更加重要,会使抢险工作效率更高。& 二、 建议赶快疏通排水通道,以免积水灌入地震废墟,给废墟下的同胞生命造成威胁。唐山大地震时,很多压在低洼地带的人都是被积水呛死的呀。& 三、 建议快用“人力”打通救灾通道。救灾通道被堵死,外面的救援车辆无法进入,不要坐等专业修路队,要多派人手,利用现有的交通工具和简单机械打通道路:千斤顶完全可以将巨石移开,卡车也可以用推和拉的方法移开障碍!人命关天,灾情紧急,不容等待!& 四、 建议采取多种方法,搜寻地震废墟下的生命迹象。在先进科学仪器无法运达或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可以用铁皮等物品围成大喇叭形,小口放在耳朵上,大口对准废墟,这样可以将废墟下微弱的求救声放大几十倍,对寻找生命会很有效(尤其夜间效果会更好)。& 五、 建议灾民千万别大规模外撤,这样只会使灾区人心浮动、心理崩溃、人手更缺、道路更挤、灾上添乱。对抗震救灾工作有百害无一利。地震不比洪水和战争等灾害,灾民完全可以就地安置获得安全,根本没必要大规模外撤。看到一方面很多同胞被埋在废墟下等待救援,外面救援人员无法进入,另一方面却有很多灾民(尤其是青壮年)外撤,尤其是在一刻千金的救人时刻,很多灾民占用部队冲锋舟往外跑,很不合理!建议马上稳定人心,让灾民就地安置,展开自救,给废墟下的生命增加抢救力度,给伤员让开外运通道。& 六、 建议充分利用灾区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组织灾区民众充分自救。可以把幸存者就地组织成救灾队,也可以组织轻灾区救援队赶赴重灾区,可以带领群众挖野菜补充粮食不足,采草药解决药品短缺。。。。。赶快形成青壮年抢救废墟下生命、老人给救灾队出主意、做饭的局面。所有这些方法,唐山大地震时都用到过,效果很显著。尤其对目前救援人员无法及时赶到的情况下更是必要。& 七、 建议马上印制大量慰问宣传材料,给灾民送去全国人民的关怀、增添抗震救灾的信心、平息灾民恐慌浮躁的心理、增强灾民战胜灾害的勇气、增加防灾、减灾的知识……尤其在目前通讯中断的情况下,更是重要。唐山大地震时,我们很多灾民看到党中央毛主席的慰问信都感动得哭了。这些资料曾鼓励唐山人民擦干眼泪,满怀豪情地投入到自救工作中。形成了震不跨的唐山精神。& 八、 建议马上开办广泛收集抗震救灾建议的专门网站,立即收集大量好的建言建议,集广大民众的智慧来解决抗震救灾的种种难题。& 灾情紧急,人命关天!(我网络技术不行)请广大网友将此建议广泛传播,最好能直达抗震救灾指挥部。
&&&&光学生命探测仪:把废墟看得清清楚楚 & “蛇眼”就是一种搜索仪器,它的学名叫“光学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光反射进行生命探测的仪器。仪器的主体非常柔韧,像通下水道用的蛇皮管,能在瓦砾堆中自由扭动。仪器前面有细小的探头,可深入极微小的缝隙探测,类似摄像仪器,将信息传送回来,救援队员利用观察器就可以把瓦砾深处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 & 此外,光学生命探测仪上的探头可以360度旋转,只要废墟上有一个手指粗细的眼,光学生命探测仪就可以伸入,探头在下面旋转后将图像传上来,基本确定被埋人所处的位置和被困地形,在实际救援时可以不伤着被埋压人员。 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在黑暗中也能工作 & 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具有夜视功能,它的原理是通过感知温度差异来判断不同的目标,因此在黑暗中也可照常工作。红外线生命探测仪在感觉人是否存活方面很精确,确保不错过任何仅存一线希望的生者。 & 它可以完美地帮助救援队员在废墟灾区或其周围定位遇难者的位置。它能够探测并且显示出遇难者身体的热量,从而帮助救援队员很快确定被埋在废墟底下或隐藏在尘雾后面的遇难者的位置,且能经受住救援现场的恶劣条件。 & 热红外生命探测仪还可用于检测煤矿井下隐性火区分布、火源的位置,亦可非接触性检测井下中央与采区变电所各种开关、接头、变压器的事故隐患,水泵、防爆电机及动力设备(动力电缆)的温升,运输机及运输皮带的发热状态。 声波生命探测仪:能探寻微弱声音 & 声波振动生命探测仪寻找生命靠的是识别被困者发出的声音。人类有两只耳朵,这种仪器却有3—6个耳朵,它的耳朵叫做“拾振器”,也叫振动传感器,它能根据各个耳朵听到声音先后的微小差异来判断幸存者的具体位置。 & 说话的声音对它来说最容易识别,因为设计者充分研究了人的发声频率。如果幸存者已经不能说话,只要用手指轻轻敲击,发出微小的声响,也能够被它听到。即便被埋人被困在一块相当严实的大面积水泥楼板下,只要心脏还有微弱的颤动,探测仪也能感觉出来,于是救援队员可以确定废墟下是否有人活着。 搜索犬:最“聪明”的搜索能手 & 以上搜索仪器都是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可它们还不是最“聪明”的搜索能手,在此基础上国家救援队和部分省(市)救援队还引进了一批特殊的“队员”———搜索犬。经过专业培训后,它们成了百发百中的搜索行家。 & 犬对气味的辨别能力比人高出百万倍,听力是人的18倍,不仅视野广阔,还有在光线微弱条件下视物的能力,是国际上普遍认为搜救效果最好的“设备”。用犬搜索是现场搜索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经验表明:用人工需要30—60分钟才能完成的搜索,用犬只需5—10分钟。在某一地点,如果连续用两条搜索犬都未发现幸存者,则100%可以认为该地区不会有幸存者。当然,犬搜索也不是“万能”的,在使用犬搜索时,应当注意风向。有时搜索犬只能告诉你有幸存者,而无法告诉你准确位置,此时应结合电子设备进行准确定位。另外,搜索犬对气味的要求较高,现场有化学物质、腐烂尸体、夏天的消毒杀虫剂等都会对搜索犬的工作有干扰。
原因是多方面的:很长时间在废墟下,眼睛习惯黑暗,猛的见强光,对视力有损害,甚至会导致失明(这个道理不多说了,到处都有的)。 && 另一个方面,他们被埋在地下,身体长期受挤压,还有好长时间没吃一点东西,所以内分泌的体液等等会减少,身体会减少对这些的需求,身体是很虚弱的!但如果被救出来一被活动,原本受挤压的身体会因为没有了挤压力而舒展,身体对分泌的需求迅增,体液等身体的分泌加快,人会不适,导致死亡!当然,不猛烈被活动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人如果身体素质好,也可以不出现上述情况。&& 光是一种强烈刺激身体的东西,人对它反应很大!蒙眼会不致受光刺激后激动身体迅速舒展,从而迅速的增加对体液分泌的需求!而这时虚弱的身体却不会也迅速的适应这种变化,从而出现上述情况!&&& 即使没有阳光,人也会因为受外面的刺激,生的兴奋而激动或过度放松而导致以上结果!&& 遮住他的双眼能迅速让他冷静下来!避免上述情况!&& 还有,人被长埋,不让他多喝水,大口呼吸,都有这方面的原因,这个解释了很多东西。&& 以后大家要注意了,这个道理不只是在这里有用的!生活中很多要这个道理的!
1:不是什么约法规定的·国际援助只是联合国和国际救灾组织的一个倡议。为了标榜人权,争取国际好评,一些国家都很乐意做这样的事2:震级超过8级,联合国和国际救灾组织可以申请无阻碍进行进入受灾地区进行援助救灾3:救援时间没什么规定,地震后需要发生地震该国,允许国际救援进入才能进入·因为:救援的目的不仅仅是救被埋的人,还包括地震后的防瘟疫,卫生,重建,饥饿等等·
一、发生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二、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三、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四、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五、手机和充足点的电池放在身边备用。大多数破坏性地震使人感到的地面抖动只是一瞬间,只有强烈的地震才能有长达一分钟的感觉,而绝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只延续几秒钟。为此,只有保持镇定,采取果断措施来保护自己,才能够减少你所遭遇灾害的损失。下面告诉你在各种环境下怎样防护的办法:一、地震时避验和自救互救方法 (一)地震时,在家中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当你感到地面或建筑物晃动时,切记最大的危害是来自掉下来的碎片,此刻,要动作机灵的躲避。 1.在房屋里,则赶快到安全的地方,如躲到书桌、工作台、床底下。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墙角,依靠上下水管道和煤气管道的支撑,减少伤亡。对于户外开阔,住平房的职工,震时可头顶被子、枕头或安全帽逃出户外,来不及时,最好在室内避震,要注意远离窗户,趴下时,头靠墙,使鼻子上方双眼之间凹部枕在横着的双臂上面,闭上眼和嘴,用鼻子呼吸,一般来说,不要跑出建筑物,最好就近找个安全处躲避,待地震后,如果需要疏散,再沉着离开。 2.地震时,门框会因变形而打不开,所以在防震期间,最好不要关门。夜间地震时,要争分夺秒向安全地方转移,不要因寻找物品和穿衣而耽误时间,如有可能,要立即拉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明灯。照明最子用手电筒,不要用火柴、蜡烛等明火。 3.地震时,如已被砸伤或埋在塌物下面,应先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千方百计想办法出去。若无通道,则要保存体力,不要大喊大叫,要静听外面的动静,如听到有人走过的声音,可敲击铁管或墙避使声音传出去,以便救援。同时要在狭小的空间里,寻找食物维持生命。 (二)地震时,室外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1.地震时在户外的人,千万不要冒着大地的震动进屋去救亲人,只能等地震过后,再对他们及时抢救。 2.如果你正行走在高楼旁的人行道上,要迅速躲到高楼的门口处,以防碎片掉下来砸伤。 3.汽车司机要就地刹车刹车,火车司机要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稳媛地逐渐刹车,保证列车和旅客的人身安全。 4.如果在山坡上感到地震发生,千万不要跟着滚石往山下跑,而应躲在山坡上隆起的小山包背后,同时要远离陡崖峭壁,防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威胁。 5.在海边,如发现海水突然后退,比退潮更快、更低,就要注意海啸的突然袭击,尽快向高处转移。 (三)地震时,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一旦地震发生,在工作、生产岗位上的人员,首先应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阀门,个人根据所处的环境,当机立断迅速避震。 1.地震时,在办公楼的工作人员,要赶紧躲在办公桌下面,震后迅速从楼梯撤离,千万不要跳楼。 2.在厂区上班的工人,地震时,要立即关闭机器、断掉电源,迅速躲在车床、机床及高大的设备下,绝不要慌忙乱跑。 3.井下作业工人,地震时,应立即停止生产,不要急于往外跑,地面下一般较地面上安全。避开巷道或竖井等危险地区,选择有支撑的巷道避震。地震过后,有组织、有秩序地向地面转移。 4.一些生命线工程中的在岗人员,应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规范,立即采取措施避震。如化工厂在地震时,紧急防止易燃、易爆、有毒气体和液体外溢,立即关停各种闸门和电源,关闭运转设备,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四)地震时,在公共场所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在群众集聚的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最忌慌乱,否则将造成秩序混乱,相互压挤而导致人员伤亡,而应有组织地从多路口快速疏散。 1.如果你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时,要沉着冷静,特别是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得乱挤乱拥,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2.地震时,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离出去。 3.正在上课的学习,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决不能乱跑或跳楼,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震避震。 4.正在进行比赛的体育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混乱拥挤,有组织有步骤地向体育场外疏散。 二、地震后的个人自救方法一次大震发生后,到处是断坦残壁,危楼及倒房构成的瓦砾堆。在没有外来人员援救之前,自救是一项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斗争。时间就是生命,从历次大地震的经验得知,地震发生后,一天内扒出的人,救活率可达80%,第二吞们有30-40%,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地震对人身的伤害,大部分是倒塌的房屋所造成的,一旦被埋压后,要做到: 1.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至关重要的是不能在精神上发生崩溃,要有勇气和毅力。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是自救过程中创造奇迹的强大动力。 2.被压埋后,注意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及意外事故,尽量活动手和脚,消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周围可搬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扩大安全活动空间,保障有足够的空气。条件允许时,应尽量设法逃避险境,朝更安全宽敞、有光亮的地方移动。 3.被埋压后,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设法爬出去,无法爬出去时,不要大声呼喊,当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叫,或敲击出声,向外界传信息求救。 4.无力脱险时,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寻找食物和水,并计划使用,乐观等待时机,想办法与外面援救人员取得联系。 三、地震后的群众互救方法地震后救人,时间就是生命。因此,救人应当先从最近处救起,不论是家人、邻居、工作岗位上的同事,或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只要是近处有人被埋压,就要先救他们,这样可以争取时间,减少伤亡。震后救人的原则是: 1.在互救过程中,要有组织,讲究方法,避免盲目图快而增加不应有的伤亡。首先通过侦听、呼叫、询问及根据建筑物结构特点,判断被埋人员的位置,特别是头部方位,在开挖施救中,最好用手一点点拨,不可用利器刨挖。 2.如伤势严重,不能自行出来的,不得强拉硬拖,应设法暴露全身,查明伤情,施行包扎固定或急救。 3.在互救中,应利用铲、铁杆等轻便工具和毛巾、被单、衬衣、木板等方便器材。 4.挖掘时要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压埋阻挡物,应保护支撑物,清除埋压物,才能保护被压埋者赖以生存的空间不遭覆压。 5.清除压埋物及钻凿、分割时,有条件的要泼水,以防伤员呛闷而死。 6.对暂时无力救出的伤员,要使废墟下面的空间保护通风,递送食品,静等时机再进行营救。四、成功的自救互救范例 范例1 他救活了全家五口人唐山大地震时,唐山市路北区科委主任袁云峰一家被砸埋在下。当时他48岁,他奋力自救出来后,由于方法得当,又救出了他的全家五口,他的经验是: 1.抓紧时间,分清轻重缓重。他首先扒出妻子的上半身,发现妻子还活着,又去扒儿子,当儿子的头扒出来能呼吸后又去扒共他人。由于他时间抓得紧,短时间内,全家五口人都得救了。 2.家庭应常备一些药品,以便在突发事件后应急。唐山大地震时,邻居陈某被开水烫伤,袁云峰用家里备用的獾油给他涂上,虽然烫伤面积大,因獾油保护伤口有效,终于免于死亡。范例2 一把菜刀救了一对新婚夫妻七月二十八日的强大震波,击中了唐山市所有的大目标,也毫不留情地粉碎了唐山二五五医院陈俊华、郝永云的新房。他俩最初被砸埋下去的时候,象所有被埋在地下的人一样,竭尽全力呼喊,拼命地推梁木,砸钢筋,搬石头……。然而这一切都无济于事,地下很黑、很闷,呛得难受,时间一长,体弱的妻子昏睡过去了,陈俊华四处去摸,希望找到水和西瓜,但一切都被对碎了,失望之中他意外地摸到了一把菜刀。他首先在一堵断壁上劈开了一个窟窿。他欣喜若狂地往外钻,谁知窟窿外正堵着一个坚硬的水泥凉台。他用菜刀往相反的方向劈,结果失败了,他俩暂时栖身的小小空间,真像一处严严实实的坟墓。他把四周都砍遍了。石头、钢筋、水管、暖气片……菜刀卷刃了,变成了一块三角铁,他一共凿开了七个窟窿,全都是死路,他爱人已经神智不清,生命危在旦夕,但陈俊华仍用顽强的毅力坚持用变成三角铁的散刀敲击暖气片,整整两天三夜,菜刀的敲击声也越来越弱,陈俊华也不行了,他浑身发烫,手脚绵软,眼睛也看不清了,四周是一片白色的雾。最后他也躺倒了。但是,他躺着还拼尽全力地敲,两天三夜,微弱而顽强的敲击声终于传出了废墟,他们获救了。这把菜刀给这对新婚夫妻带来了生还的希望。
参考资料:
我住六楼如果发生地震应该怎么办?
避震要点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家庭避震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内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强震过后如何自救 1、地震发生后,应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朵靠墙,听听是否有幸存者声音。 2、使伤者先暴露头部,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一旦被埋压,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 4、地震是一瞬间发生的,任何人应先保存自己,再展开救助。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震后互救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室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几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灾区群众通过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压人员重新获得生命。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震后救人时间要快震后救人,力求时间要快、目标准确、方法恰当,互救队伍不断壮大的原则。具体做法是:先救近处的,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不要舍近求远;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迅速壮大互救队伍;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可使他们在救灾中充分发挥作用;先救"生",后救"人"。唐山地震中一农村妇女,每救一个人,只把其头部露出,避免窒息,接着再去救另一个人,在很短时间内使几十人获救。救人的方法 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将被埋压人员,安全地从废墟中救出来。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其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埋压人员;二是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三是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人,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四是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过去曾发生过救援人员盲目行动,踩塌被埋压者头上的房盖,砸死被埋人员,因此在营救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分析和行动,才能收到好的营救效果,盲目行动,往往会给营救对象造成新的伤害。施救和护理先将被埋压人员的头部,从废墟中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以保证其呼吸畅通,对于伤害严重,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的人员,应该设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虚,切忌强拉硬拖。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对伤者,根据受伤轻重,采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
地震是没有办法预测的,谁都说不清楚,但是地震不会震一下就完了,还有大大小小的余震。很多余震人都感觉不到,只有地震仪才知道。最安全的办法还是保持警惕,不要站在危险的建筑物下,免得被震下来的东西砸到。另外屋里最安全的地方能够是承重墙和厕所,把老人放置靠近这些地方。
如果你在屋子里并且来不及跑出去的情况下就躲在床下或者高大不宜倒塌的家具下,以免被空中掉落物砸伤。如果你在户外,跑到空旷处,远离建筑物。不需要5条,都大同小异,比如你在开车,马上下车,跑到空旷处。意思都是一样的,就是找一个东西砸不到的地方就可
大地震时不要急 &&&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 ■人多先找藏身处 &&&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 ■远离危险区 &&&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 ■被埋要保存体力 &&&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参考资料: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用手机定位别人的手机位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