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的皮与中脉

【图文】李时珍《与本草纲目》课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课件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李时珍与三七不得不说的秘密|姚明|三七|人参_新浪网
李时珍与三七不得不说的秘密
李时珍与三七不得不说的秘密
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两位仙女下凡到人间,姐姐去了东北的长白山,她十分留恋那里风光秀美的山川水土,久久不愿离去,后来就变做了人参;小妹下凡来到南方边陲的文山,她迷醉于那里的风土人情和四季如春的优美景色,也动了凡心,后来就变成了三七。三七与人参,同为五加科人参属的植物,同样是“春苗如翠,秋实似火”。所以,它们味道相似,外形更神似,都以块根入药,都是名贵中药材。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述三七“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清代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也称:“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三七和人参,真是草药里的绝代双娇——一对美丽的姐妹花。古人把三七叫“金不换”,这的确是三七的别名之一,名字的来历非常有意思呢。据传古时三七得来不易,贵如黄金,所有的功臣武将都以能得到皇上奖赏的三七而倍感自豪。民间则有书生以三七作为盘缠,千里迢迢奔赴京城念书赶考之说。三七还被叫做田七、田三七、天目三七等。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经、胃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三七“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料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妇女血崩、产后出血、无名痈肿、虎咬虫伤诸病。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有奇功”,说明三七有非常好的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主治各种出血症候及跌打损伤、刀枪箭伤、虎咬虫伤、瘀滞肿痛等,具体的用法为将其嚼烂涂敷或研末掺散。著名的疗伤圣药“云南白药”中,三七就是它的主要成分,可见三七的神奇功效。三七的去瘀作用非常强大,传说有一个屠夫杀猪时不慎把手割伤,急忙拿三七粉敷伤口,匆忙中把一些三七粉撒落在正在凝结的猪血里。不一会儿,猪血尽化为血水。后来,凝血块化血水就成了鉴别三七真伪的方法,能化为血水的是真三七,否则是假三七。中医说三七的特点是“止血不留瘀,散瘀不伤正”,由此可见一斑。若要说三七的食疗药膳,可以从我们都很熟悉的篮球巨星姚明说起。姚明曾因受伤出现胫骨骨裂的迹象,为了促进其愈合,营养师为他定了用三七炖肉鸽的食疗配方,姚明的骨伤果然很快就痊愈了。三七炖肉鸽的做法是用三七10克、当归10克,肉鸽1只,生姜、胡椒、食盐适量备用,将上述材料一同放入沙锅内炖至熟烂,汤肉并食,每天一次,连吃7~10天。还有一味治疗妇科崩漏的经典药膳方叫三七鸡,原料为三七10克、鸡肉250克。将三七敲碎,与鸡肉一起加水适量,隔水蒸炖两小时,加盐少许即可。每天吃一次,分两次吃完。有活血化瘀、止血止崩的功效,适合崩漏、出血过多的患者。三七不但能止血,补血的效果更好,这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中医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但是要将三七加工一下,这种功效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做法是把三七泡在清水中,一两天后取出切成薄片,再晒干。把干透的三七片放入炼好的熟鸡油中炸,炸成微黄,取出放凉,研成细末,储存在密封的瓶子里备用。服用的方法很多,可以用它炖鸡,一只鸡配15~20克熟三七粉,也可以用它做成三七蛋花汤,每次用3~10克就可以了。这种食疗方法治疗血虚效果非常好,尤其适合虚寒体质的人。用熟三七治疗血虚症,效果比用当归、黄芪还要好。在民间,对三七一直都有“生打熟补”的说法,是说生三七擅长治疗跌打、出血症,熟三七则有极好的补益效果,所以又把三七称为“南方人参”,这倒是应和了三七和人参同属一个家门的渊源。近些年,随着医学水平不断发展,又发现了三七其他一些不为人知的功效。曾经有中医师在用三七治疗一位咯血病人时,无意中发现病人赘生的疣子竟“不药而愈”,这位中医师试着专门用三七治疗了很多人的疣子,效果让人非常惊奇,那些人的疣子都治好了。中医师受到启发,又开始用三七治疗肠粘连,十多例病患在服用了三七粉一段时间后,大部分都痊愈了。后来,这位中医师发现给下腹部手术患者服用三七粉,对于预防手术后肠粘连也非常有效——在拆线后冲服三七粉,每天3克,连喝3~5天,结果这些病人没有一个发生肠粘连症状。现在,经临床证实,单一口服三七粉不仅能治疗疣子和肠粘连,还可以治疗高血脂、肝硬化、脂肪肝、胃出血、脑颅外伤、心绞痛、失眠、前列腺肥大等症。而且,发现了三七和它的人参“姐妹”很多一样的功效,比如说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看样子,我们对这位美丽的三七仙子的了解还是不够呢!兰心慧质的三七仙子陪伴我们走过了几百年的时光,可我们还如懵懂的小子一般,揣摩不透佳人的心意,倘若三七仙子会说话,准会娇嗔地数落我们:“笨死了!人家从没在你们面前藏着掖着,你们怎么还是不明白呢?!”唉,无地自容啊……无以回报给三七仙子,那最起码不要浪费了三七。三七的茎、叶、花都含有与块根相同的有效成分,按照重量和含量相比,茎、叶、花的有效成分一点儿也不比三七根的含量少。三七花特别适合平日里泡水喝,如同普洱茶一般耐泡。三七花性味甘凉,具有清热、平肝、降压、降血脂、镇静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头昏、目眩、耳鸣、高血压和急性咽喉炎等症,还可以治疗牙周炎、口腔炎,既生津止渴又提神补气。难怪连牙膏里也用上了三七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李时珍与本草纲目》PPT课件下载_PPTOK李时珍与曼陀罗花故事
我的图书馆
李时珍与曼陀罗花故事
李时珍与曼陀罗花故事
掀开曼陀罗花神秘的面纱
在李时珍的故乡蕲州,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曼陀罗花。独茎直上,显得素雅端庄;花叶相间,又显得秀美清丽,不禁使人想起李时珍爬山涉水寻觅它的情景,想起李时珍献身本草的高贵品质。
“曼陀罗”,是印度佛教名词,梵文Mandala的译音。另译“曼荼罗”、“满拿啰”等。其意译应为“坛”、“坛场”,取平坦之义。所谓“坛”,是印度密教在修“密法”时为防止“魔鬼”侵入,在修法场地画上一圈或建一土坛,有时在上面画佛和菩萨像。这样以修法场地或坛场,通称曼陀罗。
曼陀罗药,是以曼陀罗命名的药物,是一种重要的麻醉药。明朝以前的医书未见记载,是李时珍第一次将其收入《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在解释这个名称时说:“法华经言,佛说法时,天雨曼陀罗花。”又“道家自来有陀罗量使者,手执此花。故后人因以此为花名。”由此可见,曼陀罗花这一名称,带着浓厚神秘的宗教色彩。
李时珍对曼陀罗花很感兴趣,他翻山越岭跑了很多地方,最后在道教圣地武当山发现了其踪迹,欣喜之余,不由得手舞足蹈。他从武当山带回了许多曼陀罗花种子,把它们撒在故乡的土地上。在研究曼陀罗花的性能和功用时,李时珍听人说:“笑采其花酿酒饮,令人笑;舞采其花酿酒饮,令人舞。”他对此半信半疑,决定亲自尝试一番。
这一天,李时珍准备了曼陀罗花酒,喊来徒弟,打算共饮。李时珍先饮了两杯,不觉已有些醉意。徒弟望着师傅醉意朦胧的样子,忍不住合掌而笑。师徒二人亦笑亦舞而不知所终。
后来,李时珍把自己亲自尝试曼陀罗花酒的情景写进《本草纲目》:“相传此花笑采酿酒,令人笑;舞采酿酒,令人舞。予尝试之,饮酒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
关于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他还介绍说:“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醉,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这是李时珍把我国劳动人民用曼陀罗花作外科麻醉的经验,第一次做了简明的阐述。
用于麻醉,只是曼陀罗花功能的一个方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第十七卷)曼陀罗花的“主治”条里,首先写道:“诸风及寒湿脚气,煎汤洗之。”于“附方”条里,还介绍了三个验方:
1、面上生疮,用曼陀罗花晒干研末,少许贴之。
2、小儿慢惊风,曼陀罗花七朵,天麻二钱半,全蝎少十枚,天南星(炮)、丹砂、乳番各二钱半为末,每服半钱,薄荷汤调下。
3、大肠脱肛,曼陀罗子连壳一对,橡斗十六个,同锉,水煎三五沸,入朴硝少许,洗之。这些单方、验方既具科学性,又简便廉验,极具实用性。
神秘的曼陀罗花,就这样被李时珍掀开了面纱。
馆藏&2423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时珍的皮是什么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