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三个字以内的直播明星粉丝团名字大全。我在NOW里面直播,直播名叫祁斌。求大家给想一个好听有诗意的名字!

丁酉年初夏,有鱼米之乡、富庶之地美称的江苏,以一场刷爆朋友圈的发展大会蜚声海内外。一股奋发图强、改革攻坚的强大气势充盈江淮大地。
  紫金山科技创新讲坛直播到此结束,感谢关注!
  陈骏:本次讲坛8位嘉宾的精彩演讲,使我们了解了国际最新、最权威、最前沿的科技创新动态;嘉宾们怀着故乡之情提出的诚恳建议,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我们相信,在海内外嘉宾的鼓励和支持下,江苏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欧阳平凯:同时还要注重生物材料在传统化工高分子加工中的应用,促进这些行业转型升级,还能大大减少白色污染。最后要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秸秆、餐饮垃圾、城市园林绿化、落叶废枝的生物加工炼制,不仅为生物材料提供资源,也将在解决气、固、水三大污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循环经济,谢谢大家。
  欧阳平凯:最后我想就江苏化工转型及材料产业升级提几点建议。我认为智能制造是中国智造2025的主体,但也应该重视不同行业先进工艺及材料技术的攻关。对江苏而言,化工行业的转型升级要发展绿色的核心技术,经过智能化发展,树立我省在微化工领域的国际地位。
  欧阳平凯:总之, 微化工技术对我省的精细化及新型高分子材料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现绿色环保,为轻工、纺织、环保、建筑机工业节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欧阳平凯:第三个就是微化工在生物材料产业中的应用。比如生物基聚氨酯材料的应用,对传统的PVC、PP进行改性,实现污染的减量化。
  欧阳平凯:通过两个技术创新和制造方面的技术创新,我们将装置缩小了上千倍以上,从一百个立方缩小到了几十升,大幅度提升了生产的安全性,反应速度提升了上千倍,使生产时间从十几个小时缩小到几十秒,并且节能达到40%以上,反应的选择性大幅度提升,三废排放量降低到50%以上。这个是在国内外工程应用实例。我们通过跟多家省内企业合作,完成了系列重大产品的绿色制造,产品转化的产值已经超过了每年30亿,其中3万吨以上的多家企业应用全部落地江苏。
  紫金山科技创新讲坛现场。
  欧阳平凯:另外,经过3D打印外围和构建创制工艺研发,大大降低了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构建了创制工艺研发与设备研制相协同的装备开发模式,使装备成本大大低于进口设备,而我们的流通量可以提高到10倍以上。
  欧阳平凯:规模化一直是微化工的瓶颈,我们通过两个技术创新,实现了微流场技术在微化工的应用,我们扩宽了流场的边界,优化了流场的零件,在保证微流场效果的前提下,每小时的连续流量做到了公斤和吨级。另外,把反应工艺和流场技术很好结合起来,突破了规模化的限制。
  欧阳平凯:化工行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国家的化工总值已经占到中国GDP的17%,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已经成了世界第一大生产国。但我们跟发达国家相比,还称不上强国。传统的化工行业现在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欧阳平凯:我大概讲四个方面,第一部分就是关于化学化工的重要性及挑战。我讲的还是传统产业现代化的问题,物质分子的化学转化是人类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转化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化工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工业方式。通过化工可以生产能源、军工、高分子材料、医药、建材及各类精细化学品,然后进入日常的生活。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南京工业大学校长欧阳平凯发表题为《微化工技术及其在生物材料中的应用》的主旨演讲。
  陈骏:最后,我们请到的是我国生物化工学科的知名专家和学者欧阳平凯院士,自1981年到南京化工学院任教至今,他一直在江苏这片土地上耕耘、奉献。
  邓中翰:在军民融合方面牵头顶层设计,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产业领域深入开展从基础研究到技术研发、集成应用等一体化设计,构建军民共用技术的联合论证和开发模式,让自主技术更好的支持国防建设。谢谢大家。
  邓中翰:建立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体系,引导建立知识产权战略联盟等组织,积极探索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管理制度。
  邓中翰:由政府出资推动区域内大学、院所和企业间的合作,缩短新产品从研究开发到投入市场的周期,推动高端核心技术高效实现产业化和应用。
  邓中翰:以政府为主导,加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合作,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加大对重点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通过精准扶持为领先企业开辟上市的绿色通道。
  邓中翰:希望政府能够设立高端的人才基金,从高校院所挖掘培养人才,鼓励企业多渠道、多途径的吸引海外领军人才和优秀团队。进一步出台江苏省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人才创业支持政策,最大限度的简政放权,千方百计的增加创新投入,着力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鼓励创业人员由学者向企业家转变,着力强化科技人员的创新动力,激发全社会的创业创新的活力。
  邓中翰:统筹协调江苏省的创新平台与优质资源,围绕国际前沿与市场需求继续完善产业链、创业链,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在现有的平台基础上,为科技企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鼓励企业特色化、差异化创新发展。
  邓中翰: 江苏作为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的聚集地之一,发展知识密集型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具有重要的优势和良好的前景。针对江苏发展,我有几点建议。
  邓中翰:江苏作为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的聚集地之一,发展知识密集型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具有重要的优势和良好的前景。据数据,2016年,江苏省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收约10500亿元,同比增长17.6%,与2010年相比翻一番。15家企业进入全国电子信息百强,17家企业进入全国电子元器件百强。沿沪宁线城市群,技术创新非常踊跃,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的中小科技企业,这一点江苏是有非常多的成就。
  邓中翰:去年的6月份,我们结合视频监控中的模式识别,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开发了国内首款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并且在我们的监控领域里面实现了规模化的应用,也标志着我们国家在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领域走在了国际的先进行列。
  邓中翰:我是早期硅谷的留学人员,有幸参与并见证了我们国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产业的进步,我是在1999年,在国家信息产业部直接投资支持领导下,从硅谷回来,承担了星光中国芯工程,在中关村组建了中芯微电子公司,组建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国家实验室,并且致力于多媒体芯片的开发和设计产业化,打造的芯片彻底改变了中国没有芯片的历史,并且两次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邓中翰:而集成电路,就是芯片,是信息产业的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基础源头。我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集成电路市场,但是我们的技术水平相对于先进国家还有一些差距。近几年来,在市场拉动和政策的支持下,发展提速。
  邓中翰:下面我谈一下第二个方面,主要是信息技术产业成为创新发展的突破口。信息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性和战略性产业,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总体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也正在推动,包括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部署,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据测算,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在2016年年底已经达到了10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增长到200亿美元以上。目前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在世界上还是走在前列的,2016年的市场规模也已超过了230亿元人民币,未来若干年的增速将超过全球的平均水平。
  邓中翰:另外也要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对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的问题,江苏过去一直解决得非常好,在未来发展中更重要,这个对我们营造创新、走向创业、宽容失败、以国外的成功机制和国内环境相结合、推动高新技术创新创业是非常有好处的。
  紫金山科技创新讲坛现场。
  邓中翰:十三五期间,我们国家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江苏省到了实施创新驱动的战略、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这个期间,让科技创新成为江苏发展的首要驱动和鲜明特色,需要加快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着力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
  邓中翰:江苏这些年来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这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多的进步。到2016年,全省的高新技术企业就已经达到1.1万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了18.5件,区域的创新能力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科技进步贡献率也达到了6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1.5%。相对于其他省份而言,占全国总量七分之一的经济实体和丰富的科研教育资源是江苏的重要优势。
  第一,谈一下科技创新驱动江苏经济转型升级。在创新驱动方面,全球迎来了新一轮的革命,各方面蓄势待发,颠覆性创新不断出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的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的时候,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们国家的创新发展给我们带来重要的战略机遇。
  邓中翰:我今天来到这里,想针对我自己在回国以后,特别是在中关村创新创业和在江苏做了一些工作以后的体会,对于江苏的转型发展各方面提一些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八届中国科协副主席邓中翰发表题为《信息技术产业为江苏创新发展添动能》的主旨演讲。
  陈骏:C919成功研制并顺利试飞,凝结着吴总及其科研团队的心血、智慧和汗水。下一位演讲嘉宾是我国微电子学、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专家邓中翰院士。邓院士是南京人,他领导开发设计的“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今天邓院士将和大家分享他的创新经历。
  吴光辉:再一个是发展和教育,中国每年需要四千名飞行员,现在只能培训两千名,所以有大量的需求,江苏可以再进一步发展。
  紫金山科技创新讲坛现场。
  吴光辉:我提些建议,我们现在在江苏的布局,整个产业链每个地方都有,而且有很多的航空产业园,市场还有足够的空间。
  吴光辉:这样的大飞机将带动很多技术,比如系统工程、计算数学、空气动力学、导航,以及人工智能中的虚拟现实技术,还有北斗的卫星导航技术。
  吴光辉:再简单回顾一下C919的特点:减阻、减重、减排。我们最早提出在大飞机里面加入减排的目标,要减排50%;飞机的拉杆也全部被电械所取代,将来还被人工智能和无线所取代;还有先进的驾驶舱、新一代的结构材料,比如我们最近发现了一个材料可能比复合材料更有潜力,再加上气动力设计,C919在先进技术和材料上面确实是世界第一。
  吴光辉:未来航空发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会有超音速客机、核能飞机,还有无人驾驶飞机。这个无人机是大的,将来可以坐几十人的。未来在系统上的发展是什么呢?人工智能,比如商飞研制的下一代驾驶舱就是语音和手势指挥飞机,现在这个属于法律法规的问题,从技术上来讲实现是没有问题的。
  吴光辉:我想谈谈航空未来的需求。未来出行40%的份额将被高速所取代,其中包括高速铁路,高速铁路。它们和航空的区别在于,在300公里或者200公里以内一般选择开车,300到1000基本上是高速铁路的区间,1000公里以上时,无论从时间和经济性来讲都是航空,这就是未来市场的需求。从航空的增长量来讲,未来20年要连续增长4.7%。从出行需求来讲,我们还有大量的飞机需求。包括未来机场的数量,到2030年规划要建到500个机场,未来对飞机的需求会到四万五千架左右。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发表题为《全球航空科技发展趋势及对江苏的启示》的主旨演讲。
  陈骏:王院士非常专业地剖析了创新与制度在生物医药和医疗设备产业发展上的作用,对我们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技术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前几天C919大飞机刚刚成功试飞,这是中国航空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今天,我们请到了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博士。吴总1982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今天将向大家介绍大飞机研制的心路历程。
  王存玉:还有一点,我们的制度和管理一定要跟上,一定要创新,有一个好的制度和体制,它是能够促进创新和发展的。谢谢大家。
  第二个,成立江苏生物医学产业国际顾问委员会,为省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还有一个,我们要对比较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有前景项目做好跟踪,打造完整产业链。再一个,北京上海正在打造国际级的创新中心,我们也要布局,在某些点上突破。
  王存玉:怎么打造江苏的“最强大脑”?第一,我建议政府与企业联合建立一个新的医学研究院,吸引世界一流的人才来江苏工作,必须是全国最高水平的。
  紫金山科技创新讲坛现场。
  王存玉:生物医药是将来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江苏是医疗设备大省,产业全面,总量规模大,发展快速,我作为一个江苏人很自豪。
  王存玉:第三,最近脸谱网说要做一个细胞图,这是一个重大的人类问题,我们注意到这些国际巨头都在做一些颠覆性的研究。
  王存玉:后互联网时代的大健康,国际上是什么趋势呢?我对比尔盖茨是非常推崇的,他在十年前就已经把大量的资源用在健康研究,特别是在传染性疾病、疫苗方面都有进展。我看沈院士的视频上讲,已经发明了一种手表,可以控制帕金森病人的手抖,现在谷歌已经开始布局研究抗衰老的机理、基因测序的平台。五年、十年以后,每个人都可以做这个基因测序,一个礼拜就可以出来基因图谱。
  王存玉:老乡们下午好。我是在加州大学,主要做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个是肿瘤,第二个是感染,第三个是干细胞,第四个是抗衰老。抗衰老是我最近想做的工作,我不一定能做出来,可以给个预测,10到20年之间可能有突破性的进展,我们期盼着。
  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王存玉发表题为《创新和制度引领江苏的生物医药医疗设备产业的发展》的主旨演讲。
  陈骏:许院士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分析非常深刻,对破解环境难题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解决策略。我们请到的第五位嘉宾是王存玉院士,他是江苏泰州人。
  许崇育:最后我对江苏发展提五点建议:第一、要增强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的科学认识;第二要加强对气候变化的基础研究了解,特别是极值对江苏的影响;第三要提升政府的灾害风险管理和应对能力;第四是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工程措施;第五是提高监测、预测、预警功能。谢谢大家。
  许崇育:近年来,长江除了洪涝以外,也已经发生了干旱、缺水的情况,这有很多因素,不光是人口和人口密度的增加,还有极端天气的变化。就是说现在极端天气变化以后,洪涝也增加,干旱也增加,气候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许崇育:江苏省经济发达、海岸线长、城市化水平高等等,在气候变化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海平面上升、平原洼地的洪涝、大中城市的暴雨内涝等情况。
  许崇育:气候变暖为何造成洪涝事件增多呢?因为气候升高,大气的持水能力就变强,就增加了暴雨的强度和机会,全球变暖会改变这些气象要素,就会影响所有的气候,包括洪涝和干旱,还有生态的变化,全球的灾害明显增多。
  许崇育:知道了过去的观测资料,如何知道将来呢?这要靠全球气候模型,考虑陆地和海洋的反馈,把气候的年周期、月周期还有日内的变化等都计算在内,同时影响结果。
  许崇育:首先来气候变化科学事实是不是可以否定的。所有的结果都显示,在将来的一百年全球气温将升高,高纬度地区升高的幅度比中纬度地区要大一些。为什么会全球变暖呢?大气层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等,可以对温度进行调节,这是我们地球和其他的行星主要的区别。但是从19世纪中期到现在的一百多年里,温室气体的增加改变了热量平衡,产生了全球变化。
  许崇育:全球气候变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包括极端气候、海平面上升、北极冰层的不断地减少和消失等等将来生存危机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共识。
  许崇育:我的专业是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战略,我们做了很多关于气候变化和水资源战略,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和珠江流域做了一些工作,我在这里向大家汇报一些工作心得。
  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挪威奥斯陆大学教授许崇育发表题为《全球气候变化与江苏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演讲。
  陈骏:感谢吴院士让我们了解了未来世界信息通信的变化。第四位演讲嘉宾是国际著名水文学家许崇育院士,许院士是江苏徐州人,今天将与我们探讨日益引起关注的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吴柯:我最后一个结论,首先,任何产业都会经过一个狂热的过程,狂热到一定时候会慢慢冷下去,然后一些技术被淘汰,但是有一些技术会继续发展,会被工业采用,最后进行大规模的社会和商业应用。对于决策者、执行者来说,我们一定要记住,对任何技术都要有清醒的头脑,一定要看清他们未来的趋势,清楚他们对工业界意味着什么。非常感谢大家。
  紫金山科技创新讲坛现场。
  吴柯:5G会带来很多新的效率,改变我们所有的经济结构,不光是宏观经济结构,还有供应链的过程,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社会。无线连接是无处不在,这里面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变化,可穿戴技术、无人驾驶,还有遥感诊断,特别是远程医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何让城市和乡村都具有同样质量的医疗,这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无线功能就三个东西:数据通讯、参量传感和无线能量传输。最后,未来无线技术在江苏如何开花,特别是我们未来的技术,如何在江苏得到大规模的发展,我们要开发大规模的、未来的、高密度、全集成的硬件技术,软硬件结合到一起,可以形成很多新产业、新机会。
  吴柯:接下来谈谈5G的展望。一个最重要的行业就是信息和通讯系统,也就是说,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很多的强项,江苏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吴柯:5G对我们的世界意味着什么?5G中每一个用户的体验是不一样的,比如说电影的下载,不像现在需要很长时间,以后一部电影可能就是半秒钟,甚至你根本感觉不到这个速度,就下载了。第二个体验,所有的通讯,包括很多的传感和环境的感知,会提醒你做什么事情,会告诉你该怎么做。
  吴柯:全球高科技革新和革命的驱动力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先进材料。如何实现未来的先进材料,能够改善我们今天做不到的事情,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先进材料涉及很多方面,有智能材料,有一些特殊的应用材料。 第二个是跨学科的协同创新,让很多不同领域的人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碰撞,最后创造更新的思想。也就是说,1+1不等于2,等于N,无限下去,这就是跨学科协同创新的重要性。 第三个部分是集成技术。什么是集成技术呢?凡是任何一样东西,体积缩小了一倍,他的应用就会增加十倍,甚至更多。集成是使得任何物体、任何未来信息产品缩小、功能加强,并且功耗更低的一种手段。
  吴柯:虚拟和增强现实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你看到这么多的数据信息量在传播的时候,就需要很大的频带、宽度来传播这个信息,如果有一点传播的限制,有一点信号的延迟,你个人应用当中就会产生图像失真,人就会头晕脑胀,这就需要大量的信息传播频带,需要硬件上没有延迟的大频带传输,就是我们讨论的第五代通信的问题。
  紫金山科技创新讲坛现场。
  吴柯:人工智能在未来的制造业会带来很多好处,比如机器人辅助制造业,会产生人类不可代替的高精度制造。在江苏这么一个制造大省,江苏这么一个制造环境,人工智能实现的制造,特别是在无线传感器方面的应用,会带来很多很多的好处。
  吴柯:第四个方面,我认为领导世界研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突然有一个大大的突破,所谓革命性的技术。比如说,我们半导体早期的晶体管出现代替了真空管,这就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很多年前,我们还用磁性储存,这个很笨,而且储存量很小,现在我们有了新的发明,使得储存信息的密集度一下子增加了很多倍,这就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吴柯:第三个是重点发展,我们今天中国发展半导体技术,为什么呢?半导体技术是未来高科技的粮食,我们发展高科技,需要一些特殊的高精密、高性能的半导体技术,我们现在中国是重点发展半导体技术,特别是发展世界一流的半导体工艺。
  吴柯:所有高科技的研发,基于四个方面,首先是全球的大趋势;另一方面是市场的需求,比如说今天我们有老龄化的问题,再比如我们的智能手机,如果有一天质的变化产生了,也许智能手机就会消失,就会有另外一种系统和形式代替,这是第二个动力。
  吴柯:我今天所讲的内容是,什么是未来无线电技术?对我们来说,这意味着什么?无线电可以说是神出鬼没,因为它是利用电磁波来传播信号、传播能量,同时也可以传播一些特殊的数据。这就是说,无线电的功能有很多很多我们今天还不是很清楚的功能。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吴柯发表题为《未来信息通信变化趋势及对江苏的影响》的主旨演讲。
  陈骏:接着我们请上的是在信息通信领域的知名专家吴柯院士。吴院士是江苏溧阳人,今天将和我们分享未来信息通信变化趋势。
  沈向洋:如果说人工智能可以创作诗歌的话,大家觉得创作诗歌是智商问题还是情商问题,或者是创造力的问题?我很高兴的告诉大家,昨天(5月19日)第一部由人工智能做的诗集出版,诗集内容和名字都很朦胧。这标志着人工智能不仅有创造能力,还是兼顾了情商和智商的综合体。人工智能的旅程才刚刚开始,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未来。我们是和人工智能共同生活在第一代人,我们必须创造世界。这是微软和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在做的事情,我们的目标就是让人工智能为每一个人服务,为人类服务,谢谢大家。
  沈向洋:我想讲的最主要的观点是,对人工智能来讲,最重要的还是计算机要理解人类,接下来很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所谓对话式人工智能,要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学习,对世界进行了解。对话式人工智能是会颠覆式的,在这方面微软进展很快,做了很多聊天机器人。
  沈向洋:通过视频可以看到,全息眼镜戴上以后可以混合现实,把虚拟物体加到现实世界中。比如宇航员在太空中戴上这个眼镜,修东西的时候可以和地面上的人配合,我们对于这个产品非常自豪。人工智能也并不是只在计算机识别这方面有进展,同时也在语言识别方面。我刚才提到,我个人的研判是十年之内计算机视觉就会超过人类,而五年之内语言识别就会比人识别的好。
  沈向洋:微软研究院有一个深度神经网,是一个巨深无比的深度神经网,传统的神经网就有三层,输入一层,输出一层,中间一层,最近的突破就是把中间的层加大了,做了七八层以后,整个概念就变了。微软研究院就做了152层的深度神经网,两年前就做到了世界第一,在一个特定的视觉识别过程当中,它已经超越了人的水准。
  沈向洋:因为有这些突破,才能够真正朝着盖茨所讲的“有一天计算机能听、会讲、能看、会想、能理解人类”的愿景。我自己念博士的时候是做机器人和计算机视觉,十年之内,计算机视觉肯定可以超过人类。
  沈向洋:第三点,最近五到七年发展非常迅猛的地方,就是最近这几年AI深度学习的算法,特别是深度神经网络,进展非常快。
  紫金山科技创新讲坛现场。
  沈向洋:为什么最近大家又激动起来了呢?大家觉得AI这件事情可以做,我觉得也可以做,AI很有希望,主要是有三大方面,它有大数据、大计算和精准的、强大的算法,因为有了互联网,有了很多的传感器,可以搜集很多的数据,数据是人工智能真正能够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首先是要有数据。
  沈向洋:创造人工智能这个领域著名的教授,六十年前提出了人工智能,而我们在微软工作,盖茨先生20年前创立微软全球研究院的时候,他就有一个愿景,希望打造一台能看、会听、能交谈,并且能够理解人类的计算机,大家觉得这件事情应该可以做,所以经历了很多AI的冬天,有人讲经历了三次,有人讲经历了四次,大家觉得应该可以做,但做了又做不出来,做了很长时间。
  沈向洋:我在这个领域已经工作了很长时间,现在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是一个拐点。我每次回顾人类创新的历史,觉得最了不起的事情是人类创造了印刷机、发动机、飞机、火箭、卫星,都非常了不起。我这里列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工艺的创新,它实际上是加速器,它是推动人类在浩瀚无穷的领域中迅猛发展的加速器,人工智能是这些所有技术加速器里面最强大的加速器。
  沈向洋:我是1980年上大学的,那个时候还没有讲计算机。我当时为什么学计算机专业?我父亲是一个中学数学老师,他拿了一本参考消息跟我说,现在有一个新东西叫计算机,计算机这个东西了不起。那时候我连计算器都还没见过,但后来我考上东南大学报了计算机,又有机会去了美国上了机械专业,才真正接触计算机。我在微软工作了二十几年,一直在做人工智能计算机方面的工作,特别是机器人、计算机视觉方面。
  沈向洋:人工智能相对于人类智能,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我们能够感受到外面的世界,而计算机能吗?第二是认知,我们要怎样建立一个世界的模型?让我来回顾一下自己走上计算机科研这条道路,做人工智能过去这几十年的经历。
  沈向洋: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现在如此重要?有什么样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到最新的产品,能够让世界上每一个人享受到AI带来的好处?谈人工智能,首先要谈一谈计算机,因为没有计算机就没有人工智能。在第一台计算机还没有被做出来之前,人们就在想出来计算机出来以后要做什么?答案就是人工智能。
  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阳发表题为《让人工智能惠及每一人》的主旨演讲。沈向阳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
  丁肇中:我最后一个结论是什么呢?科学和工业、商业不同,自然科学的研究是具有竞争性的,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谢谢大家。
  丁肇中:现在再介绍一下近代物理原定的目标和实际的发现。我刚开始做物理的时候,美国300亿电子伏质子加速器,认为可以发现原子核力的来源,实际发现2种中微子。70年代,美国4000亿电子伏质子加速器,原定发现中微子物理,实际发现第5种夸克和第6种夸克;70年代,美国50亿电子正负电子对撞机,量子电动力学,实际发现部分子、第四种夸克、第三种电子;2000年,日本地下试验室,原定是发现质子寿命,实际是发现了中微子有质量。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以后,科学才能往前发展。
  丁肇中:我们测量的结果,正电子和反质子的结果,都和暗物质的理论是符合的,但是要完全证明找到暗物质还需要几年的时间。周期表上的原子的能量分布都与现有的宇宙线理论不符合,推翻了以前所有的理论,带来了新知识。最重要的结果是探索自然界中存在我们无法想象、前所未有的现象。比如说基本粒子,电子、正电子、质子和反质子。
  丁肇中:怎么样寻找宇宙中的反物质,因为原子和反原子具有相反的电荷,我们要找反原子,就必须用磁铁来测量它在磁场中的轨道,所有的物质和反物质在大气中互相湮灭,所以反物质不可能在地球上探测到。我们AMS数据中有8亿氦原子,正在确定有多少反氦原子,我现在做的就是从1亿里面找一个,非常困难。
  丁肇中:另外一个目标,是寻找由反物质组成的宇宙,如果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大爆炸之前是真空,大爆炸以后有相同数量的物质与物质。
  丁肇中:质子是宇宙线中最多的粒子,过去一百多年来,我们这个数据是最好的结果,这些结果之间的误差也很大,所以限制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质子流强的最新实验结果和理论预测不符合,推翻了几十年来的传统认识。
  丁肇中:因为暗物质有一定的质量,就不可能产生无穷质量的正电子,所以正电子流强,因为质量能量在高能处的时候马上要下降,这是能量守恒的原理。我们实验的结果是,暗物质质量非常非常高,完全想象不到的,和宇宙碰撞的正电子不一样,可是现在误差还是很大,可能还有别的解释,所以只能到2024年的时候才能把正电子测出来,因为能量很高的时候,数字质量很少,所以还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把整个线测出来。
  丁肇中:宇宙中90%的物质是看不见的,因为看不见,所以叫做暗物质,我们的目标之一就是寻找暗物质。暗物质相碰的时候产生能量,能量就会变成物质,包括正电子和反质子,这些正电子和反质子的数量,将超过宇宙线碰撞产生的正电子和反质子。
  丁肇中:宇宙中有数以百计的带电粒子,其中电子、质子、正电子和反质子是有无限的寿命,因此可以一直在宇宙中穿梭旅行。在AMS实验之前,50年中电子和正电子流强测量结果误差很大,产生了很多不同的理论猜测。我们测量的结果是电子和正电子流强的强度不同,随能量变化不同,这是以前想象不到的结果。
  丁肇中:东南大学有AMS计算中心,对AMS数据分析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已经搜集超过了1000亿个宇宙线,得到的结果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
  丁肇中:“奋进号”起飞以后,123秒以后用完1000吨的燃料,固体火箭推进器马上离开,在飞行8分钟以后,就由航天飞机送到天上。5月18号,“奋进号”接近空间站。安装完毕以后,这六个宇航员跟我进行了很长时间的通话,我还记得第一句话就是问“你怎么头朝下”,因为这是相对的。空间上的热控制系统是很困难的,热控制系统是山东大学的教授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
  紫金山科技创新讲坛现场。
  丁肇中:这个仪器太大了,普通的747装不下,没有办法之下,只有让美国空军借了一个C5运输机,他们很快同意了,主要的原因是首席科学家是一个学物理的,他们对物理比较有兴趣。飞机特别大,降落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人把头伸出来观察,在航天中心详细检查5个月,然后上发射塔,在开始关闭舱门之前,所有人都离开。我在这儿详细想了好几个钟头,因为花了这么多时间做了这个实验,很多国家参与,每一个地方我都想,有没有错的,有任何东西有错误、有怀疑,升空以后就拿不回来了。
  丁肇中:这是一个永久设计,AMS为什么放在天上比较困难,就像指南针放在天上,很快就会失去控制,我们设计了一个磁铁,到天上是不转的,很简单的原理,花了40年才想起来。中科院电工所、高能所、航天部一院做了这个事情。穿越辐射探测器是在德国做的,体积是1个立方米,识别电子;硅微条探测器是测量电荷、动量,共9层,20万个信号通路,位置测量精度是10微米,当时中山大学的物理学家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
  丁肇中:在号,当时奥巴马竞选总统时有一个发言,他说支持增加一班航天飞机,把AMS送到国际空间站上。这个实验是5米×4米×3米,重7.5吨,30万道信号通路,650多个微处理器,这是首次在太空中进行的大型精密实验,所有的仪器探测器来自于我们发展的新技术,有穿越辐射探测器,有硅微条探测器,电磁能量探测器,磁铁、飞行时间计数器等等。
  丁肇中:制造AMS的费用比较高,所以有一个漫画说,我们把钱直接送到天上也比我们这个实验更便宜。做这个实验,不能考虑钱,唯一能考虑的就是怎么样做最精确的实验。
  丁肇中:各位来宾,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在做的国际空间站上AMS实验的最新结果。国际空间站上基本的科学研究,一个是中性的宇宙线,可以通过卫星和大型的地面及地下实验来探测,第二个是带电的宇宙线。地球的大气层厚度相当于10米的水,地面实验不能测量带电宇宙线的电荷、质量和特性,AMS是唯一能在太空直接测量带电宇宙线特性的实验。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名誉院长丁肇中发表题为《探索宇宙的结构和起源——国际空间站上的AMS实验最新结果》的主旨演讲。
  陈骏:接下来进入主旨演讲环节。第一位演讲嘉宾是丁肇中院士,他童年曾在南京市南昌路小学读书,现已80多岁高龄,仍活跃在科研一线。
  陈骏:280余位参会嘉宾,江苏省各市县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相关高校院所、高新园区、科技企业和服务机构负责同志,海内外新闻媒体记者等近800人参加本次讲坛。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陈骏主持。
  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炯,江苏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樊金龙,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阎立等领导出席讲坛。
  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强出席讲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南京工业大学校长欧阳平凯(在江苏任教36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八届中国科协副主席邓中翰(江苏南京人)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
  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王存玉(江苏泰州兴化人)
  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挪威奥斯陆大学教授许崇育(江苏徐州沛县人)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吴柯(江苏常州溧阳人)
  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江苏南京溧水人)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名誉院长丁肇中(江苏荣誉公民)
  在本次讲坛上发表主旨演讲的8位嘉宾,他们分别是:
  讲坛以“汇聚创新资源,建设科技强省”为主题,围绕“聚力创新”,通过8位国内外科技界知名人士的主题演讲,旨在为大家呈现一场具有时代意义的科技盛宴,为新常态下江苏创新发展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小流苏热情讲解
  嘉宾正陆续进场。
  江苏发展大会主论坛之一的紫金山科技创新讲坛即将于5月20日14:30开始,敬请期待。
  紫金山科技创新讲坛由江苏省委省政府主办,江苏省科技厅承办,科技界及部分教育界参会嘉宾,科技界列席代表,省有关部门及市、县相关列席人员约750人。本届峰会以“汇聚创新资源,建设科技强省”为主题,拟就“探索宇宙的结构和起源”“让人工智能惠及每一人”“未来信息通信变化趋势及对江苏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与江苏未来可持续发展”等进行探讨。
  时间:5月20日14:30-17:30
  地点:江苏大剧院国际报告厅
  嘉宾:
  【演讲嘉宾】
  丁肇中: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名誉院长
  沈向洋:
  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
  吴柯: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
  许崇育:
  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挪威奥斯陆大学教授
  王存玉:
  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吴光辉: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
  邓中翰: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八届中国科协副主席
  欧阳平凯: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南京工业大学校长
  【主持人】
  陈骏: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
&感谢五粮液集团对本次直播的大力支持!
施世奇:再次感谢各位嘉宾今天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观点。江苏是鱼米之乡,历来人杰地灵,有广大工商界人士的奋力拼搏,江苏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最后,对前来参加扬子江工商峰会的每一位来宾,表示真诚的感谢和美好的祝愿。江苏因您而骄傲、中国因您而精彩! 谢谢大家,再见!
&孙加明:我们京东发展理念就是为用户、员工、合作伙伴乃至整个社会等相关方创造价值,我们觉得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我个人认为也是承担社会责任勇于担当的责任。我们在江苏到目前累计投资将近30个亿,这其中包括了昆山运营中心,宿迁客户中心一二期,未来我们计划再投入超过百亿,计划在南京新建我们的运营中心和研发中心,宿迁的客户中心还会持续投。另外,还要在宿迁新建一个研发中心。
&施世奇:我们知道,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先生是江苏走出去的杰出企业家之一。作为一家有12万员工,成为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京东一定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如何回馈社会,关怀员工,为用户、为合作伙伴创造价值,想必也是京东面临的一个大问题。请问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孙加明先生,京东在这方面有哪些举措?在家乡又有哪些发展和规划呢?
&赵令欢:今天回到家乡,倍感亲切,我也是在南京长大的,目前在全球投资,走南闯北。这次回来,和家乡的亲人包括各个企业进行交流,我很荣幸。我们弘毅在江苏投入了十几个企业,有各种各样的类型,也是这些经验的总结和应用。我认为,打造标杆企业,或者说龙头企业。我们认为中国的发展从吸引外资到出口产品,现在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时候,可以出口我们的产品、理念、文化、资本,同时也吸引一些新的东西,把中国作为国际市场和中国作为国际工厂完美的结合起来。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教联想控股常务副总裁、弘毅投资董事长、CEO赵令欢先生。我们知道,在过去14年中,弘毅在江苏已经投资了包括中国玻璃、先声药业、凤凰传媒、常州恐龙园、苏宁云商、途牛旅游网等十个项目,不仅助力了江苏经济的发展,而且协助很多优秀的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走出去”,打造成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那么,我们如何充分运用资本,吸引全球资源,助力江苏经济发展?
&郁亮:第一点应该鼓励各类型企业多上市,凡是上市公司都经历了资本考验,我觉得上市公司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在接受考验之后可以赢得市场竞争力,成为龙头企业。第二点鼓励每家企业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把非优势企业转给别的有优势的企业做,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第三点完善机制,尤其是国有企业这块,对于一些非战略型国有企业,我建议用管资本的方式来管理,而不是管资产的方式。
&郁亮:我特别高兴今天能参加江苏发展大会,其实我18岁离开江苏,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我理解,首届江苏发展大会是江苏重新发展的号角,作为江苏人必须赶过来参加盛会,也要为江苏发展献计献策。在江苏企业组织效率提高方面,有三点可以考虑。
&施世奇:下面我们想请教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郁亮先生,作为行业领军的标杆企业、又作为深耕江苏十多年城市配套运营商,您如何评估一个地区的发展后劲和创新能力?
&周建平:我们海澜之家的成功转型主要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从表面上看是模式的创新,其实它不下于一个重要科技的发现和成功。我们希望江苏的企业走向全国、走向国际,我们有这个责任和义务,我们会把这个服装品牌在中国稳住龙头老大地位的同时向国际进军。
&施世奇:谢谢朱瑞凯总裁,让我们跳出江苏重新认清自己,理清发展方向。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金融资本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加速实体经济发展,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协助创造伟大企业等。下面我们想请教海澜集团公司董事长周建平先生,作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之一,如何从制造转型为智造,如何实现从做产品、做品牌到创立新商业模式的华丽转身?
&朱瑞凯:我建议可以建立一个规模投资生物医药的基金。省政府可以出面引导,大量吸引我们的民间资本。同时,我们还要加重引进高科技人才,特别是生物医药领军人物。我记得李强书记提到一个亿奖励资金,我认为可以再多一点。此外,我们还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他们在江苏能够生根开花结果。
&朱瑞凯:江苏省的医疗健康行业在我们全中国也是算一个领先的行业,江苏省已经出现了十几个在全国医疗健康行业占百强的行业,江苏省生物医药申请专利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的。因此,我建议江苏省政府在战略上要更加认清医疗生物医药的发展前景,在战略上制定生物医药的发展规划。
&朱瑞凯:我来自纽约,我们公司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投资及贸易方面事业。生物医药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随着高新企业的不断发展,生物医药也在不断发展。伴随着大数据、云端计算、虚拟现实,这些产业的发展都对生物医药提供了非常巨大的动力。
&施世奇:谢谢崔根良先生,实体经济一定要坚持系统创新、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才能在市场经济中永立不败之地。下面我们想请教美国环球集团总裁、美国中国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席朱瑞凯先生,从全球的视野来看,江苏有哪些具有吸引金融资本、能建成较大规模、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业?
&崔根良:亨通集团这几年每年平均有25%的增长,它主要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创新。现在确实是进入了一个人民创新大变革的时代,我认为现在的企业,你不创新就不能发展,不创新难以生存,如果你今天不创新,明天就会落后,后天就会淘汰。企业的创新是整个行动的创新,不光是技术创新,还有运营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创新等。
&施世奇:在中国经济增速较以往有所放缓,但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引擎,国际社会期待中国经济有更多作为,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希望倾听各位企业家的“最强大脑”真知灼见。首先,我们想请教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先生,近几年来,亨通集团持续保持25%以上的复合增长,你们是如何在经济转型时期打造企业发展新优势?
&主持人:大家好,我是江苏广电总台主持人施世奇,很荣幸担当扬子江工商峰会下半场主持人。伟大的时代总能造就出杰出的企业家,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在台上就座并参加对话6位企业家,他们分别是: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先生、美国环球集团总裁、美国中国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席朱瑞凯先生、海澜集团公司董事长周建平先生、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郁亮先生、联想控股常务副总裁、弘毅投资董事长、CEO赵令欢先生、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孙加明先生。
现场与会嘉宾
现场与会嘉宾
现场与会嘉宾
&周海江: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过去未去,未来已来,智慧、梦想和希望同在。在江苏经济与世界融合,“江苏智造”走向世界的进程中,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历练出前瞻的眼界、过人的胆识,并形成持续的思想力、创造力,从而为实现江苏“两聚一高”的奋斗目标贡献更强大的推动力!扬子江工商峰会上半场主题演讲到此结束,下面我们休会十分钟,之后,进行更加精彩的对话环节。
&袁亚非:此外,广大企业、商会、协会和海内外江苏人也要起到对外交流的主体作用,发挥官方外交与民间外交的“双轮驱动”,加强江苏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作为8000万江苏人的一份子,作为一名普通的江苏企业家,我也诚挚地邀请大家多回来看看、多回来投资,让我们共叙乡情、共襄盛举,共同建设一个“强富美高”的新江苏!
&袁亚非: 此外,我对江苏对外开放与合作还有些建议。首先,建议把“健康江苏”作为全省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抓手,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推动江苏从“健康大省”向“健康强省”提升。其次,发挥官方外交和民间外交的互补优势,“众人拾柴火焰高”。
&袁亚非:在国外投资中,我有三点体会和大家分享。一是协同比整合更重要。二是公益“走出去”与生意“走出去”相结合。三是在对国外企业的管理上,我们也要有文化自信。
&袁亚非: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企业家和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三胞集团是一家以信息化为特征、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集“新消费”与“新健康”协同发展的大型民营企业。
&周海江:现在,我介绍最后一位演讲嘉宾,他是全国政协委员、“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先生,他创业24载,瞄准企业国际化目标,带领集团不断转型发展、做大做强,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横跨“新消费、新健康、新金融”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
&周海江:谢谢陈其华先生的演讲。我想,当下中国经济正进入转型期,中国的实体经济如何实现坚守、创新和发展?这是许多人思考的问题。陈其华先生的观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体现了重要的价值。
&陈其华: 展望下一步的发展,我们如何能够继续在江苏做到可持续发展,如何能够在卡特彼勒全球战略中把中国把江苏作为一个能够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能力的制造基地,是我们关注的问题。我们的目标是在2025年,要实现卡特彼勒全球300台的产品和发动机能源系统全部互联网。我坚信,在江苏的产业链、江苏的文化、江苏政府的高效率工作的支持下,我们一起共同引领发展智能化的新时代,共同打造在江苏一个具有国际竞争水平的产业链。
&陈其华:尊敬的吴书记、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作为一名江苏的儿女,我也很自豪很高兴可以受到邀请参加“江苏发展大会”,我是一名南通人。卡特彼勒把徐州作为投资的家,同时在江苏成立了研发中心。
&周海江:刚才,王海澄先生有关“责任与担当”的身体力行与精彩阐述,非常感动人。我想,无论侨胞还是苏商,对祖国和家乡,肩上都扛着沉甸甸的责任。接下来为我们演讲的嘉宾,他1994年加入全球机械制造领先企业——卡特彼勒,从业近30年,见证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有请卡特彼勒公司全球副总裁,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其华先生演讲。
&王海澄:我永远记住我是江苏人,我是南京人,我做的任何生意、活动、商业,都要与家乡有关。不忘根本,才是初衷。
&王海澄:作为海外侨胞,对家乡的责任和担当,一直觉得不能忘本。任何一个海外华侨都知道自己的根,促进中加两国双边贸易和投资,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目前,我们在加拿大建造了一个海外最大的华侨养老院,上个月已剪彩入驻,而且是在市区,影响很大。在加拿大以中国人命名的公路“中山路”,就是我们集团捐建的。
&王海澄:提到苏商,感到非常自豪,走遍世界各地,觉得江苏是有水平、功底很深厚的大省。我们商会由24个加拿大中国省份华商会联合组成,是我们江苏总商会发起创办的,目前是江苏最大的华人商业机构,拥有会员达到万名会员,我代表商会在本次论坛上向我们江苏人民问好,向苏商致敬。
&周海江:谢谢殷一民先生的精彩分享!中兴通讯的发展经验对我们企业来说非常重要。面对新常态,抓住新机遇,做出新作为,需要责任与担当。接下来的这位演讲嘉宾,连续15年荣获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授予“模范义工”奖,2016年荣获联合国NGO可持续发展“杰出贡献与成就”奖。 现在,有请加拿大华商联合总会执行主席、加拿大大中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海澄先生为我们分享他的观点。
&殷一民:未来,面临行业新的历史机遇,云计算、智慧城市、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加速应用,中兴通讯在这些领域有很好的创新优势。江苏经济和社会基础雄厚、营商环境好,江苏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两聚一高”的发展导向和奋斗目标,为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和导向。中兴通讯将坚守在行业主战场,争当创新先锋,推动新产业发展,贡献社会价值,也将更好地扎根江苏、服务江苏,为江苏发展注入新动能,共同推进“强富美高”、“两聚一高”的新江苏建设。
&殷一民:很荣幸在此分享中兴通讯三十年坚守与创新的历程,借此机会与各位领导和企业界同仁共同探讨新环境、新机遇下,企业如何获取新动能、促进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中兴通讯的发展,离不开“坚守与创新”。
&主持人:谢谢张近东先生的精彩分享。他一路走来,创新相伴,作为当今中国互联网转型的引领者,相信其智慧零售的发展将开拓一个新的商业时代。接下来,为大家分享经验的这位演讲嘉宾,是1988年毕业于南邮,如今是中兴通讯“当家人”的殷一民先生。
&张近东:四是智慧零售是开放共享的生态模式。各位嘉宾,智慧零售的发展是时代的产物,也是苏宁互联网转型的必然,这七年的发展过程,对苏宁来说,就相当于一次创业,比守业还要艰难,比初创企业创业更具挑战。演讲最后,结合苏宁的互联网发展向大家分享几条建议,与大家共勉。
&张近东:结合企业的探索和实践,向大家做四方面的简要汇报。一是智慧零售打破了线上线下单边发展的局面。二是智慧零售实现了新技术和实体产业的完美融合。三是智慧零售是全球企业都可以共同探索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张近东:在历史上,江苏一直是社会经济发达、商业思维活跃的代表地之一,也正是这样的环境,使得江苏成为零售业发展的热土,这也是苏宁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第三次零售变革就是我们当前正在经历的虚实融合的智慧零售,苏宁正是创新者和引领者,这是一条前无古人的零售之路。
&张近东:尊敬的沙祖康先生,吴书记,黄副省长、各位嘉宾,各位企业家朋友,大家下午好!我非常高兴参加江苏发展大会“扬子江工商峰会”,感谢江苏省委、省政府为广大的江苏企业及江苏籍企业家朋友们搭建这样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大平台。江苏自古以来被称为“鱼米之乡”,以前是,现在更是。当前,江苏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的产业配套、广阔的市场空间、新技术的快速普及,正在成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鱼米之乡”。
&主持人周海江:接下来,演讲的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先生。近东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深耕江苏27年的重量级本土企业家,他的传奇故事一直为我们企业界所称道。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张近东先生为我们分享他的智慧。
&沙祖康:“一带一路”建设必须是绿色的。在相当长的岁月里,我国一直在探索一条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我们的企业包括我们江苏的企业,在走出国门,开展“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当中,必须坚持绿色标准,否则,“一带一路”就是不可持续的。
&沙祖康:上面风险和挑战我认为都是可以解决或缓解的,我认为外交是一门可行的艺术,但是前提是必须对我们的合作方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指导下,预谋应对之策。江苏是我国人力、技术资源最丰富的大省之一,是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大省,处在“一带一路”交汇点,理当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沙祖康:四是个别地区和一些国家的热点和乱局外溢效应逐步显现。五是一些国家对我公民出入境、居留的条件非常苛刻,影响了我们企业与他们合作的效率和积极性。六是在与发达国家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在融资条件、合作模式、环保标准、劳动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有很多繁琐的规定,客观上制约一些项目的合作。
&沙祖康: 关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我认为“一带一路”是一项世纪工程,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最大“公共产品”,对各国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弊。但在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类显形和隐形的风险。具体来说,一是大国竞争者的挑战。二是部分国家对我们期望过高。三是“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很多是发展中国家,他们对我们非常友好,但是他们各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市场不完善、管理体制僵化等问题,造成了我企业运营成本和投资风险增高,影响效率。
&沙祖康:我是一名职业外交官,在漫长的外交生涯中,我有幸涉足了中国外交和国际多边外交的方方面面,从事双边外交13年,和联合国打交道近30年。我想结合自己在联合国经社部,特别是两年负责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的经历,谈两点粗浅的体会。
&沙祖康:参会前我认真拜读了我们江苏《2017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我高兴地看到家乡人民正在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而努力奋斗。在世界经济不景气,全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的背景下,江苏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值得可喜可贺。
&沙祖康:五天前开幕的“一带一路”峰会,是新中国自建国以来在中国大地上召开的级别最高、参加人数最多、主题最重要、意义最深远的主场外交事件。正如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的那样,现在,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在这方面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有我们江苏的一份重大贡献。我作为江苏人,难以抑制自己的兴奋。当我认真聆听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峰会的发言时,我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担当而振奋。
&沙祖康:尊敬的吴书记,各位领导,嘉宾们,先生们、女士们。在这里谢谢我们家乡的领导和乡亲的盛情邀请,出席这次江苏发展大会使我感到很温暖、很幸福!多年来,家乡领导和乡亲们对我工作的鼓励、支持和褒奖,一直是我 "精忠报国"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本次峰会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场,将请6位嘉宾分别作主题演讲;下半场将请6位嘉宾以对话的形式进行互动分享。下面即将登场的6位演讲嘉宾是: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沙祖康先生、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先生、中兴通讯董事长殷一民先生、加拿大华商联合总会执行主席、加拿大大中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海澄先生、卡特彼勒公司全球副总裁、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其华先生、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先生。
&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现在,给大家介绍第一位演讲嘉宾,沙祖康先生。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对“开放与合作”,特别是对当下的“一带一路”建设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让我们静下心来一起聆听。有请沙祖康先生!
&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出席本次峰会的有:参加江苏发展大会的200多名嘉宾以及工商界知名人士。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南京市委书记吴政隆,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莉新,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史和平,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工商联主席许仲梓以及江苏省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一并参加此次峰会。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大家的光临表示诚挚的欢迎!
&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大家下午好!今天上午,备受瞩目的首届江苏发展大会正式拉开帷幕;今天下午,我们在这里举行扬子江工商峰会。本次峰会,是江苏发展大会的两个主论坛之一,主题为:“新常态、新机遇、新作为”。
&扬子江工商峰会将于日下午14:30至17:30在江苏大剧院戏剧厅盛大开启。敬请期待!
  时间:5月20日14:30--17:30
  地点:江苏大剧院戏剧厅
  嘉宾:
  【上半场:主题演讲】
  主持人:
  周海江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
  演讲嘉宾:
  沙祖康:
  联合国原副秘书长
  张近东: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
  殷一民: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
  王海澄:
  加拿大大中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
  陈其华:
  卡特彼勒公司全球副总裁、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袁亚非:
  三胞集团董事长
  【下半场:对话互动】
  主持人:
  施世奇 江苏广电总台主持人
  对话嘉宾:
  崔根良:
  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
  朱瑞凯:
  美国环球集团总裁、美国中国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席
  周建平:
  海澜集团公司董事长
  郁亮: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赵令欢:
  联想控股常务副总裁;弘毅投资董事长、CEO
  孙加明:
  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
  扬子江工商峰会由江苏省委省政府主办,江苏省工商联、江苏省发改委、江苏省经信委共同承办,预计到会海内外嘉宾近八百人。本届峰会以“新常态、新机遇、新作为”为主题,分为演讲及对话两个环节,拟就“资本与创新”“传承与发展”“开放与合作”“制造与智造”“转型与坚守”“责任与担当”等进行研讨和对话。沙祖康、张近东、殷一民、王海澄、陈其华、袁亚非等6位来自海内外的知名人士将作主旨演讲,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红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联席主席周海江作为特邀嘉宾担任主持。下半场,崔根良、朱瑞凯、周建平、郁亮、赵令欢、孙加明等6位工商界大咖将以对话的形式进行思想碰撞,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智慧。
  健康江苏高峰论坛直播到此结束,感谢关注!
  王咏红: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今天的论坛到此结束!
  王咏红:各位专家,俗话说,景是故乡美,情是故乡浓。提高江苏人民的健康水平,需要各位专家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希望我们以此次论坛为起点,联系更紧密,感情更升华,合作更深入,期盼各位专家以各种合适的形式继续关心、指导、支持江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省上下将主动加强沟通对接,积极提供交流和合作平台,做好服务保障,为各位专家施展才华创造有利条件。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常回家看看,常叙故乡情谊。
  王咏红(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各位专家,同志们,刚才6位知名专家围绕精准医疗和前沿医疗技术两个议题为我们奉献了精彩演讲,带领大家领略了精准医疗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情况,展示了肝脏移植、肺脏移植等领域前沿研究及应用成果,点评嘉宾现场给予了精彩点评,对于江苏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让我们对各位专家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时间关系,其他受邀回来的海内外专家未能登台演讲,我们将积极创造机会,邀请各位专家通过各种形式为我们授课辅导。
  陈静瑜:大概有百十万志愿捐献的名单在里面,另外一点是刚刚说的受者,假如说做了器官捐献,你这个病者可能会优先得到照顾,实际上在中国也是完全一样,长沙有一个病人他的儿子,这个病人是尘肺病人,他的儿子车祸脑死亡以后在长沙做了器官捐献,这个病人是尘肺病人,后来知道以后就把他接到了长沙湘雅医院免费做了器官移植,这个是体现了对供者家庭人文的关怀,所以我们中国每天都在进步,包括器官捐献的案例,每天一天有12-15位病人在器官捐献。刚刚告诉我天津有一个供体捐献,所以是非常快的,我导师来中国的时候,先后有三个电话告诉我有器官捐献,问我要不要去取,发展还是很快的。
  陈静瑜:谢谢您的点评,我们目前中国的器官捐献,政府是推动的非常快,你刚刚说的驾驶证,我们现在在支付宝上专门留出了一个链接,都可以进去点击,注册,申请器官捐献。
  刘仁玉(国际华人麻醉学院侯任院长、国际转化医学联盟秘书长、美国华人执业医生协会常委、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附属医院副教授):听了您的介绍,我有两点想法,第一个你们医院去年做了134例,134例占全国70%多,我们做了102例,中国器官移植的空间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当然你提到的供体和受体比例相对来说差距很大。中国医疗不管是从临床还是实验室,尖端医学发展非常顺利,但是有一点就是公众意识的提升,医疗意识的提高,和认识的提高非常非常重要。我现在也花了很多的经验做这些事情,比如说在国内推广,把公民认识疾病的能力提高。 刚刚说到先给谁移植?如果你的兄弟姐妹,家里所爱的人有一个人有器官的问题,这个病人就优先得到,甚至是这个单位,如果能募集到更多的器官捐献,可能就得到更多的器官来源,我看看我的驾驶证,我们有一个是不是器官捐献的志愿者,国内做到这一点还有一段距离,我们一起去呼吁,应该不久的将来可以做到。
  陈静瑜:最后我们中国的器官转运的最后一环,号打通,这个非常有里程碑的意义,绿色通道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对整个国际器官移植的一个贡献,因为靠私人飞机的转运要20多万,而民航高铁高速的转运普通的费用就可以了。
  陈静瑜:另外受者的选择,我们没有足够多的受者,所以说我们要宣传肺移植是成熟的技术,尤其是呼吸科的医生要有这个理念。手术技术方面,跟国外相比,实际上都是两个小的切口来完成。另外我们跟肝移植类似,一个大的肝给两个小的受者,肺移植也这样做,我们拿1.78米的人的肺给两个1.5米的受者做移植。
  陈静瑜:像这个法国病人,是法国在中国完成的第一个器官捐献,就这个肺9天的呼吸机还是取下来,成功给了中国的病人做了肺移植。
  陈静瑜:这个是器官捐献的比例,我们的团队数,仅次于美国,位于全球第二位。挑战是供体的感染,国外的供体48小时内完成了器官捐献,基本没有什么感染,所以利用率在20%左右,但是在中国,去年我们只是用了5%的供体,因为我们的肺源没有维护好。我们制订了国内供体获取的标准,我们限制在一周左右,但是也不是绝对的,很多时候甚至半个月的肺,打了呼吸机半个月还在利用。
  陈静瑜:所以说中国推动器官捐献的体系是不遗余力的,我们从2006年开始启动心脑死亡捐献的工作,到2015年中国已经把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五大体系全部做好了,只是我们五大体系当中有个别的体系没有监管,监管体系,管理体系,包括刚刚我们吴教授说的评价体系,我们还是有待进一步完善。
  陈静瑜:目前,肺移植中国和世界要接轨,我们的挑战实际上比肝和肾更大,难在什么地方呢?就是难在供体的维护选择上面。现在我们所有的供体来源都是真正意义病人心脑死亡病人器官捐献的,现在一个病人捐献成功,让他做捐献一般是一周左右,因为我们中国目前还没有脑死亡立法,所以说很多情况下ICU的医生动员病人做器官捐献,前三天说要好好抢救,抢救完以后已经脑死亡了再做抢救没有意义,这种情况下病人可能心里面有一点动摇,可能会做器官捐献,所以这个情况下感染很多的。
  陈静瑜:肝移植肾移植很成熟,对肺移植的要求比肝和肾要求更高,肺取下来,以前的教科书上就说6个小时以内,冷却时间只有6个小时,现在肺移植发展冷却时间有12个小时,就意味着飞机转运的时间只有6个小时,再花5-6个小时完成双肺移植,整个肺移植手术是争分夺秒的手术,供体在获取的过程当中,受者已经进行了术前麻醉,供体到了医院,受体的肺已经取掉了,直接就完成移植,所以说肺移植是非常紧凑的过程。
  陈静瑜:红色是无锡市人民医院做的,做了70%的,尤其是2016年,在世界上第二。我们中国发展的实在太快,国外都不相信我们中国一年有4000个病人做器官捐献。
  陈静瑜(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知名肺移植专家、江苏省“科教强卫工程”医学杰出人才):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够介绍一下肺移植的情况。我们自从2015年开始中国正式启用新脑死亡器官捐献,确实是器官移植发生了新的变化。全世界肺移植一年4000多个,6000个心脏移植,实际上美国做了2000个肺移植,因为一年有8000个病人做器官捐献,他用25%的供体做了2000个肺移植,但是肺移植又是集中在几个大的中心做的,能够做50台以上的中心,全国53个中心能做。我们中国有数据库。
  主持人 阮长耿:下面这位讲者是无锡市人民医院的副院长,肺移植专家,也是江苏省肺移植中心主任和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肺移植副主任,陈静瑜教授,给我们讲《我国肺移植现状》,大家欢迎!
  主讲嘉宾与点评嘉宾合影。
  吴幼民:要把动物,比如猪的肝脏,猪身上的病毒到了人身上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不知道。我们还在继续做研究。目前有很多的办法,其实我们从外科来讲,王院士,用肝脏,切下来良性的肝脏进行移植,这个是很好的。亲体肝移植、细胞移植,包括干细胞移植。都是可以的。还有非细胞的人工肝。
  吴幼民:我是临床医生,我在匹兹堡也做了一些试验,当然以临床为主。一个临床医生,一天不一定会有时间真正在实验室里面做,可是你必须要确定你的发展方向。因为肝脏,我们在匹兹堡做过一些试验,现在他们还在做。后来干细胞的发展,我们做支架。我们做的一些试验为什么不成功呢?后来不做呢?第一例死于脑出血,第二例死于功能障碍,为什么呢?有的问题能解释,有的问题不能解释。比如出血问题不能解释。还有动物病毒在人身上会有什么机制呢?比如会形成艾滋病。
  裴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终身教授、干细胞组织工程实验室主任):刚刚王院士对于肝移植提出了详细的解读。刚刚吴教授有个问题没有解读,干细胞再生,对于肝脏再生有什么影响?
  主持人 阮长耿:好的,下面哪位嘉宾有问题?
  吴幼民:这是一个新的机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在搞医改,给了我们新的发展机遇。我相信我们中国的移植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世界第一。大家都清楚,我们需要有新的评价,有了这个新的系统,我们才能做真正的世界级的移植。
  吴幼民:这是花的钱的多少,这个很重要,你看到美国人花钱,有56%的中心花钱超过了基准线。美国因为人才流动,只要你操作太多,就流动了。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数据。光有数据还不行,要有大数据,要有准确的数据。自己的数据还不够,要有第三方的评判,要有独立性,独立的第三方的鉴定。对于一家大型医院的管理者来说,对于大型医院的医生来说。我们有三个方面,临床、科研、教学,今天还要会管理。
  吴幼民:我们是一个新中心。这是最小的小孩移植的,只有四磅重。我离开的时候,家属都来照相了。还有一个概念,你做的病人的轻重问题,没有平等的评价性,那么你选择轻的病人,那就不准确了。最终几个数字,你们看美国的中心与中心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吴幼民:这是我在国外的手术,我在国外三十年了。这是一些指标,才能证明是好的中心。其实在讲质量的时候,如果一个病人给他两个肝脏,存活100%,可是经济上是花了两倍的钱,这个移植是失败的。
  吴幼民:从临床的角度观察肝移植、肾移植项目,从管理角度来看,它从三个层次来评判十几年前,大学里面要求,比如一个医生,开一次刀,出了多少血,手术室使用了多长时间,都有具体的指标。
  吴幼民:习近平主席今年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出席了第一次国际脏器捐献会议。这表明了我们国家脏器捐献的巨大进步。这个我不多讲了。
  吴幼民:这是我们09年的第一次DCD会议。这是在北京大饭店,我们组织了一个五人小组,由我担任这个小组的组长。到了2015年,我们国家的DCD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移植协会的赞赏。就是我们国家移植,脏器的解决,得到了世界的赞赏。
  吴幼民:很多第三世界国家都掌握了这项技术。你们看肾移植有八万例,肝移植两万五千例,心脏六千,可以看到移植在世界上已经普及了。我们如果现在还单纯的追求数量是不够的。
  吴幼民:当然一个真正大国,不仅要数量,同时还要质量。有了数量还不够,还要质量。所以我们今天想跟大家讲一下这个,在美国,它是怎么样一步一步过来的,怎么样从数量到质量。这是最近在做的,大家可以看到全世界有多少移植呢?
  吴幼民:在数量上,刚刚介绍了,我们国家从0.03到百万分之三,今年有望达到百万分之四。我们国家的规划是2020年,我们国家将达到八千例。那时候我们将真正成为世界第一的移植大国。
  吴幼民(美国纽约医学院外科终身教授):今天我们讲的是肝移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移植大国。我们技术是先进的。但是什么时候的能成为第一大国呢?今天我想探讨一下这个主题。
  王学浩:有4例病人已经停药1年多,其他的病人都是免疫制剂不同程度的减少,有的是停用了减少一半,有的是减少一半以上,这项工作还在进一步深入研究,也有可能会在实验研究方面调节细胞和临床应用方面也可能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当然我们对免疫排斥的问题认识可能还很肤浅,还要继续研究。
  王学浩:从1963年做了首例肝脏移植以后,多数病人还没有查出,到了1970年以后,病人生存率逐步的提高,部分病人获得了长期的存活。但是免疫制剂必须终身的,定时定点的服用,不可避免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受体病人处于免疫失衡状态,产生了一系列的代谢性疾病,比如说糖尿病,高血压等,还有一些新生的一些肿瘤等这一系列的问题,这就说明了我们在免疫制剂上面,如何使手术以后的病人减少,或者是停用抑制剂,使得受体病人产生耐受,这个是在近些年的研究基础上,我们已经开展了研究,得到了初步的效果。
  王学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肝脏移植跟其他器官移植,包括肾移植,肺移植比较来说,排斥方面是比较轻的,因为肝脏是特殊器官,对肝脏手术以后发生超级性排斥反应的几率比较低,当然有一部分的病人长期地,有可能发生慢性排斥。
  夏明德:目前中国的器官移植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成就有目共睹。但是移植当中比较大的挑战就是免疫排除的问题,涉及到特异性抗原要求等等,所以想请王老师讲一讲将来对于免疫排除抑制剂这一块,从临床的角度,您觉得会朝哪些方面发展?临床上面有哪些更多的要求?这样的话在做新药开发等方面有很好的指导。
  论坛现场。
  主讲嘉宾与点评嘉宾合影。
  王学浩:等待的肝移植病人大概是三种情况,一个是在家里等待,这个是相对稳定的。第二个情况是住在医院里面住院等待,病情相对重一些,第三种情况病人是住在ICU监护病房等待,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会优先考虑做肝移植,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王学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中国肝脏移植有一个注册登记系统,登记以后根据登记的次序和病情一致性情况考虑。有的是先登记先做,病情重的,尤其是急诊的病人优先考虑。
  陈端(挪威科技大学终身教授,挪威国家工程学院院士):现在主要的问题是供需矛盾的问题,手术已经不成问题了。我想如果我们在座的几位都需要肝移植,只有一个供体,究竟是谁得到这个机会呢?得不到机会的人怎么处理?怎么选择?
  主持人阮长耿:下面进行交流。
  与会嘉宾。
  王学浩:三、活体肝移植有本身的优势和特点,仍然是扩大供肝来源的主要手段,值得提倡。四、边缘性供肝新探索,使得原本应摒弃的肝切除标本变废为宝,成功实施了成人肝移植,为拓展供肝来源提供了新思路。五、抗源特异性调节性T细胞是当今研究的特点,临床应用有望取得重要突破。
  王学浩:最后我小结一下, 一、肝移植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进步,但是目前主要的问题仍然是供体来源匮乏。 二、人体器官捐献是供肝来源的重要发展方向,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关注。更需要行政部门的支持,需要广大的医务人员的支持。
  与会嘉宾。
  王学浩:最后是移植与免疫耐受就不再这里具体讲,目前是已经确定了在供体上最早开展临床实验的效果,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再详细的介绍。
  王学浩:第三方面是在边缘供肝,这项工作从2012年的10月开始,把生长良性切除的标本应用于肝移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病人,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个是手术以后的照片,有记录的已经存活将近4年的时间。关于干细胞和组织工程方面,距离临床应用还有很长时间的路要走。
  论坛现场。
  王学浩:到目前为止开展各种手术肝移植1100余例,其中活体肝移植占20%,总体生存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存活10年以上的50余例,结婚生子的有30余例,肝癌肝移植最长存活17年。这两个方面都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表现,值得提倡。
  王学浩:第二个方向是活体肝脏移植,从活的健康人身上,切取部分肝脏,作为供体。最早是1995年开展中国首例活体肝脏移植,2001年开展大陆首例成人右叶供肝活体肝移植。这项工作向全国20多个省市推广,应该说江苏南京医科大学对活体肝脏移植起到了引领和促进的作用,最近是2016年部分肝移植的患者,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王学浩:我们中心到目前已经完成了196例人体器官捐献,肝脏移植用人体器官捐赠的方法,165例最小的儿童是5岁,最大的是80岁以上,供体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还做了一些关于人体器官捐献相关的技术引进,目前众多的人体器官捐献,主要的渠道是人体提供捐献,我们简称是DCD,这个是主要的发展方向。
  王学浩:中国对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分类的标准,有1类,2类,3类,这个具体的我就不再详细讲。为什么要开展人体器官捐献捐献指标DCD?器官短缺现象严重,尤其是中国的肝脏移植,全国每年大概有30万慢性肝病,器官短缺严重制约了器官移植的发展。大家都要关注这项事业,为人体提供捐献,为器官移植,尤其是肝脏移植参考条件。
  王学浩:这次会议上我主要是宣传一下关于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的一些做法,要求是自愿、无偿。当公民心脏停跳或者是脑死亡以后,如果自愿,在完善相关的手续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器官捐献。
  王学浩: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中国对器官移植从2005年开始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2005年起开始有人体器官捐赠的方法,对于脑死亡或者是心脏停跳的病人,可以进行器官供给,2007年国务院发布了相关的条例。
  王学浩(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脏外科研究所所长):我今天跟大家交流的主要是关于肝脏移植方面的一些工作。我们知道世界上首位肝脏移植是1963年Dr.Starzl完成首例人类原位肝移植,开创人类历史上肝移植的先河。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肝脏移植技术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技术问题,主要是肝源紧缺制约了肝移植的进程。
  主持人 阮长耿:我们第二部分围绕的是器官移植,我们有三位讲者,而且我们有来参加点评跟互动的4位嘉宾。我们第一位讲者是王学浩教授,他给我们讲解的是《肝脏移植与移植免疫耐受研究》,大家欢迎!
  主持人 阮长耿:这些前沿的技术也在我们医学领域里面运用,而且这些应用对于延长我们生命,保障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 阮长耿:刚才的第一部分我们都听了精准医学最近的进展,特别是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当中,大家知道精准医学跟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紧密联系一起,当然生物精准除了这方面还有很多的精准,包括我们知道的大数据,仿生技术,3D打印等等。
  主持人阮长耿(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大学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各位嘉宾,各位教授,各位领导,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健康江苏高峰论坛第二部分。
  论坛现场。
  赵强:最后我们说心血管预防,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是心血管最主要的一些疾病,我们也知道,高密度脂蛋白跟低密度脂蛋白,老百姓说的好蛋白、坏蛋白。现在我们有充足的脂蛋白,进行临床试验,打到糖尿病病人的体内,观察动脉硬化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右边这一排是充足的高密度脂蛋白,它五年之后,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的过程。这个是精准医疗必须要做的。
  赵强:将来我们所有的心脏疾病到最后就是心衰,心衰竭到最后是细胞死掉,这是我们将来要攻克的方向。目前主要是心脏移植,但是没有那么多供体。将来转基因的脏器也好,还是自己的干细胞体外培养成生物心脏来说,都需要非常精准的手段。
  赵强:精准医疗提示,在生物标志物的转化医学方面,第一个是对诊断、第二个是发现新分子或蛋白,比如心衰,或者是心肌疾病,对这些疾病新的治疗,就像肿瘤药物,更多的是在小蛋白小分子方面做更深的靶向治疗。 为了完成这些研究,必须要从建立样本库、然后进行组织的研究,最后进行临床的验证。这样才能达到精准的治疗。
  赵强: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需要做搭桥手术的,这里面最主要的理念,什么地方缺损,血管堵塞到什么程度,我们就要3D重建。现在我们用无创的办法,搞流体力学,在预判,看动脉血流的下降,每个病人不一样。一些病人是心脏缺血,另一些病人可能并没有心脏缺血,这就要我们做精准判断。
  赵强:就冠心病来说,内科支架,未来我们需要从解剖矫正治疗转向个性化结合的精准治疗方案。
  赵强:现在上市的精准医疗的药物有一百多种,心血管领域里面,主要的是抗凝药物等。冠心病病人每年要有60万人需要做支架手术,将近7万人需要搭桥手术,这些病人都要抗凝治疗。差不多有30%的病人是有药物反应不良,其他的需要我们进行研究的,比如说支架,需要新的器械、器材方面的进一步改进,这就我们需要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赵强:第四个是药物治疗基因监测与个体化治疗,这是现在我们做的一些事情。最后我们要知道心血管疾病重在预防。
  赵强:第二是遗传性心脏病诊断,这些疾病是比较容易做基因诊断方案的,但是能不能进行分子干预,还在研究。第三个是外科的手术、介入治疗方面个体化方案是做得比较好的。
  赵强:目前来说,心血管的精准医疗我罗列了几方面,第一是先天性的心脏病的筛查、产前诊断。除了筛查,有些先天心脏病的基因诊断是明确的。对于部分复杂的先天心脏病需要中止妊娠,但已有报道给宫内的胎儿做手术,多数可以在新生儿期得到根治。
  赵强:我们心血管方面的精准治疗,主要还是体现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上,还没有任何的一个成功的靶向的治疗。对于精准医疗,肯定是要结合临床,结合多学科,结合转化。所以这个问题从什么地方开始,毫无疑问从临床,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然后发现问题,跟有关的兄弟学科和交叉学科进行联合,然后再转化到临床医学中。
  赵强(上海瑞金医院副院长):尊敬的刘院士,各位专家,各位同道,首先感谢江苏省委省政府邀请来参加江苏发展大会,本人是常州人,大学也是在南通医学院毕业的,组委会第一场讲题里面包含了肿瘤跟心血管,大家知道肿瘤心血管目前是我们国家第一第二致死的病因,心血管当中,大家讨论得也非常激烈。关于心血管精准医疗,目前来说,与肿瘤相比来说,还是比较滞后的。
  主持人刘志红:现在请上海瑞金医院副院长赵强教授做心血管疾病精准医疗研究进展的演讲。
  台上点评嘉宾。
  论坛现场。
  霍勇:实际上这个过程比较难的就是说,刚刚做了统计,我们心肌梗死,平均在家里待的时间是180分钟,3个小时不离开家,为什么?我们一般意识到病人一旦发病,另外是希望给女儿儿子打电话,或者是叫亲戚朋友,很少想到启动急救机制,所以我们每年的10月20号有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日,1120,意思是只要有胸痛,上医院打120,另外告诉医务工作者,120分钟的黄金时间。最终我们希望在政府的支持下,形成专业急救体系和社会的互助,谢谢!
  霍勇:谢谢,我非常同意你的意见,说到体系精准,如何通过我们的工作到急性胸痛的患者,还有如何有效的诊断和治疗,这个过程当中显然我们在过去的时间当中不断地推动救治,医院和院前,只要是咱们从整个的区域里面协同起来也容易,但是比较难以改变的是从发病到启动急救体系,到医院。
  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终身教授 卢山:对医生的教育应该包括对病人、对高发人群、预防教育都纳入到了整个精准医疗体系,真的是实现机制的精准,治疗的精准,治疗体验的精准,整个系统的精准,你有什么建议和看法?因为这个是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投入。
  主持人刘志红:谢谢,刚刚霍勇教授的介绍,还是请台上的嘉宾对这个话题给予一些建议和点评。
  论坛现场。
  霍勇:这些对医疗体系建设,尤其是医联体的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从慢病筛查,资源下沉分级诊疗,显然不是说我们想做就一蹴而就的,更多的是通过在实实在在的内涵的建设中,通过胸痛中心作为主要的抓手,整体地推动我们国家医疗体系的优化和进一步的完善,谢谢大家!
  霍勇:在胸痛中心体系当中,把培训、医疗教育联系在一起,同时我们把胸痛中心的体系建设进一步地往前延伸,不仅仅是胸痛中心本身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胸痛中心作为体制上的抓手和切入点,我们运用远程的监测设备、心电、血压、血脂等等,可以建立省级平台到区域联合一起的,实现了急救,院前院后患者各方面信息的互通或者是联动。
  霍勇:同时我们在胸痛中心建设当中,推出了上下联动,从省一级的医院到市级县级医院,互相协同,这个其中我们从心血管领域里面打造三张网,在胸痛中心建设的一张网中间,我们要远程教育和穿戴设备,更好地把我们所谓的培训和信息化整合医疗的体系,我们现在已经有200家的中心医院和2000家基层医院,建立中国心血管远程教育学院。
  霍勇: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我们能够从胸痛中心的模式来讲,考虑到心血管疾病当中,包括房颤中心心衰中心等等,不仅把疾病管一起,更重要的是把病人的管理从院内到院后,全程的心血管疾病的管理,多种中心以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为最终的目标,建立中国心血管疾病质量控制标准,通过培训,考核和认证,持续地提高医疗质量,这其中和我们强调的医联体的建设,和专科医疗联盟的建设,这个是我们国家保证医疗质量,提高医疗质量非常重要的形式。
  霍勇:最后胸痛中心建设和我们国家整体的医疗体系的改革非常有关系,以胸痛中心建设为抓手,完善我们国家医疗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
  霍勇:通过国家卫计委的统计,2016年改善医疗服务的10大亮点中间,胸痛中心建设作为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所以说省级胸痛中心从县级到市级,到省级胸痛中心的建设,形成各个环节不断地持续改进推动的作用,所以说胸痛中心显然成为我们优化模式、提高治疗效率、尤其是提高急救效率非常重要的点。
  霍勇:那系统化的推动胸痛中心的建设非常重要,省级胸痛中心联盟的建设,在国家卫计委文件的推动下都发动了胸痛中心的建设,江苏省非常重视这个工作,江苏省卫计委在2个月以前发布了江苏省胸痛中心的建设的文件,其中苏州市通过胸痛中心的建设,救治中心为抓手有三个协同的机制。
  霍勇:在这其中江苏是走到了全国的前面,天津是第一,江苏是第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加速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更大,中国需要远远超过美国的1000家的胸痛中心。我们去年在苏州成立了胸痛中心总部,现在接近2000家医院注册成为胸痛中心的认证单位,未来有5000家单位的培训进入建设体系,1500家医院进入现场核查,能够通过胸痛中心的认证。
  霍勇:中国胸痛中心的建设在十几年前开始起步,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都在技术引进,但是最近的5年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我们很多医院主动牵头和示范作用下,已经建立了中国胸痛中心的标准,结合欧美国家的经验,从组织体系、救治能源、院前宣教,尤其是过去三年建立了一整套的认证,培训和示范体系,全国有181家医院通过了胸痛中心的认证,但是远远不够。
  霍勇:急救转运体系和这些患者从症状发作到整个救治的时间,时间的缩短更加有意义,所以说胸痛中心的体系建设是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改善预后,把技术植入体系的体制再造。
  霍勇:我们说预防不够?显而易见,但是PEACE研究,涉及了126家医院,结果告诉我们院内的死亡率,在过去10年没有改变,显然光用技术不可能改变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
  霍勇:但是我们要问,技术真正改变了么?但是实际上答案相反,无论是冠心病的总体死亡率还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在上升,尤其是在农村,在2013年以后超过了城市,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
  霍勇:为什么是胸痛中心?首先我们看像心肌梗死这一类严重威胁人类的疾病,在过去的30年由于技术的进步,各种药物器械,使死亡率大幅度的降低,30%-40%降到3%-4%的死亡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我今天想给大家讲的题目是《中国胸痛中心体系建设的意义和未来》。
  王红阳:这些也都陆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过去是穷国,现在变的不是那么穷了,但是富的国家得的病,比如代谢性的病,非肿瘤因素的,和过度肥胖造成脂肪性的病中国也很多,这部分人也有将来潜在的趋势,会有发生肝癌的可能性。因此对这些人群也是需要进行个性化的宣教和一些体检,监控,对人群的监控,从而能够预防肝癌的发生。
  王红阳:中国也有一些高发的地区,像这些地区他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卫生习惯的改变,规模化的乙肝疫苗的接种和监视人群的流行情况,都是一些惠及到普通劳动人民群众的范畴。
  王红阳:如果是谈到了个性化的防控,我觉得对中国的乙肝病毒的携带人群,特别是肝炎的人群,他们中间有一部分人在将来可能是会发展成肝癌,对他们的个性化防控和教育,和体检的监控就是非常重要的。那中国推行的乙肝疫苗的接种,极大地控制了年轻人群的肝癌发生率,这个是非常好的例子。
  王红阳:非常好的问题,也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我想举例子说明,在座的更容易了解,在个性化的问题上如何惠及大众,举肝癌的例子,肝癌是有遗传性的发病趋势的,中国肝癌85%以上都有乙肝病毒的感染,或者是肝炎病人,或者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论坛现场。
  魏庆义:我就想请问王院士,如果谈到个体化的话,怎么样能惠及大众?不知道您有什么建议?
  杜克大学医学院教授、肿瘤研究所副所长 魏庆义:刚刚王院士讲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听的粉丝团名字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