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到大连港杂货码头公司集港,怎么证明这批货是我的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0次下载&&|&&总154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50积分
0人评价59页
0人评价18页
0人评价141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文档内容侵权
已存在相同文档
不属于经济管理类文档
源文档损坏或加密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价格:50积分VIP价:帮我朋友一个忙啊,有一些国贸的问答和计算题,跪求答案【国际贸易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56,905贴子:
帮我朋友一个忙啊,有一些国贸的问答和计算题,跪求答案收藏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三1.&& 我某外贸公司与国外B公司达成一笔出口合同,信用证规定“数量9000公吨,7—12月份分批装运,每月装1500公吨”:卖方在7—9月份每月装1500公吨,银行已分批凭单付款。第四批货物原定10月15口装运出口,但由于台风登陆.第四批货物延迟至11月2日4才装船运出。当受益人凭11月2日的装船提单向银行议付时,遭银行拒付。后来受益人又以“不可抗力”为由要求银行付款,亦遭银行拒绝。问:在上述情况下,银行有无拒付的权利?为什么?2.东华公司按CFR条件、即期不可撤销信用证以集装箱装运出口成衣350箱,装运条件是CY/CY。货物交运后,东华公司取得“清洁巳装船。提单,提单上表明:“shippers load and count”在信用证规定的有效期内,东华公司及时办理了议付结汇手续o 20天后,接对方来函称:经有关船方、海关、保险公司、公证行会同对到货开箱检验,发现其中有20箱包装严重破损,每箱均有短少,共缺成衣512件。各有关方均证明集装箱外表完好无损,为此,对方要求东华公司赔偿其货物短缺的损失,并承担全部检验费共2500美元。问:对方的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3.某农产品进出口公司向国外某贸易公司出口一批花生仁,国外客户在合同规定的开证时间内开来一 份不可撤销信用证,证中的装运条款规定:“shipment from Chinese port to Singapore in May, Partial shipment prohibited."农产品进出口公司按证中规定,于5月15日将200公吨花生仁在福州港装上“嘉陵”号轮,又由同轮在厦门港续装300公吨花生仁,5月20日农产品进出门公司同时取得了福州港和厦门港签发的两套提单。农产品公司在信用证有效期内到银行交单议付,却遭到银行以单证不符为由拒付货款。问:银行的拒付是否有理?为什么?4.国外开来不可撤销信用证,证中规定最迟装运期为口,议付有效期为日;我方按证中规定的装运期完成装运,并取得签发日为日的提单,当我方备齐议付单据于日向银行议付交单时,银行以我方单据已过期为内拒付贷款。问:银行的拒付是否有理?为什么?&&& 5&& 我某外贸公司以FOB中国口岸与日本M公司成交矿砂一批,日商即转手以CFR悉尼价售给澳大利亚的c公司,日商来证价格为FOB中国口岸,目的港为悉尼,并提出在提单上表明“运费已付”。问:日商为何这样做?我们应如何处理才使我方的利益不受损害?6&& 一份买卖日用品的CIF合同规定“9月份装运”,即期信用证的有效期为10月15日。卖方10月6日向银行办理议付所提交的单据中,包括9月29日签发的已装船清洁提单。经银行审核,单单相符、单证相符.银行接受单据并支付了贷款。但买方收到货物后,发现货物受损严重,且短少50箱。买方因此拒绝收货.并要求卖方退回贷款。问:(1)买方有无拒收货物并要求退款的权力?为什么?(2)此案中的买方应如何处理此事才合理?7.我某食品进出口公司向意大利出口3000公吨冷冻食品,合同规定月份交货即期信用证支付。来证规定:Shipment during April/July, April Shipment 800M/T,May shipment 800M/T,June shipment 800M/T,July shipment 600M/T。我公司实际出口情况是:4、5月份交货正常,并顺利结汇,6月份因船期延误,拖延到7月12日才实际装运出口。7月15日我方在同轮又装了600M/T,付款行收到单据后来电表示拒绝支付这两批货的款项,问:我方有何失误?付款行拒付有何依据?8.我某公司与美国某客商以FOB条件出口大枣5000箱,5月份装运,合同和信用证均规定不允许分批装运。我方于5月10日将3000箱货物装上“喜庆”轮,取得5月10日的海运提单;又于5月15日将2000箱装上“飞雁”号轮,取得5月15日的海运提单,两轮的货物在新加坡转船,均由“顺风”号轮运往旧金山港。试分析:我方的做法是否合适?将导致什么结果?为什么?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9.我某出口公司于9月30日接澳商来电洽购茶叶50公吨。正好该公司有现货存放在装运港仓库,并查悉lo月份有班轮直驶澳大利亚。我方于10月1日用电传向对方发盘:“茶叶现货即装50公吨,每公吨1500美元CIF悉尼,即期不可撤销信用证付款,限10月5日复到有效。”对方10月3日复电称:“你10月1日电接受,即开信用证。”接电后.我方立即组织装运,取得10月15日的清洁已装船提单,但对方的信用证一直未到.几经催促,终于11月2日收到对方10月29日电开的信用证。证中规定:装运期为“不得迟于11月16日”,信用证有效期为“11月30日”。问:根据该证的规定,我方可否顺利结汇?为什么?四1.我某外贸公司与澳大利亚某商达成一项皮手套出口合同.价格条件为CIF悉尼,支付方式为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投保协会货物保险条款ICC(A)险。生产厂家在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将手套的湿度降低限度,然后用牛皮纸包好装入双层瓦棱纸箱,再装入集装箱。货物到达目的港后,检验结果表明,全部货物湿、霉、玷污、变色,损失价值达8万美元。据分析,该批货物出口地不异常热,进口地不异常冷,运输途中无异常.完全属于正常运输。问:(1)保险公司对该批货物是否负责赔偿,为什么?(2)进口商对受损货物是否支付货款?为什么?2.我方按CIF纽约出口冷冻羊肉一批,合同规定投保一切险加战争险、罢工险.货到纽约后适逢码头工人罢工,货物因港口无法作业不能卸载。第二天货轮因无法补充燃料,以致冷冻设备停机。等到第五天罢工结束,该批冷冻羊肉已变质!问:进口商向保险公司索赔是否有理?3.某货轮在某港装货后,航行途中不慎发生触礁事故,船舶搁浅,不能继续航行。事后船方反复开倒车强行浮起,但船底划破,致使海水渗入货舱,造成船货部分损失:为使货轮能继续航行,船方发出求救信号,船被拖至就近港口的船坞修理,暂时卸下大部分货物。前后花了10天,共支出修理费5000美元,增加各项费用支出(包括员工工资)共3000美元、当船修复后继续装上原货起航:次日,忽遇恶劣气候,使船方装载的某货主的—部分货物被海水浸湿。(])试从货运保险义务方面分析,以上所述的各项损失,各属于什么性质的损失?&& (2)在投保了平安险的情况厂,被保险人有权向保险公司提出哪些赔偿要求?为什么?4&& 某合问出售一级小麦150公吨,技FOB条件成交,装船时货物经检验,符合合同规定的品质条件,卖方在装船后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运通知。但船舶在航行途中,由于遭遇触礁事件,小麦被海水浸泡,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当货物到达目的港后,只能降价出售,买方因此要求卖方赔偿其差价损失:问:卖方对上述情况下产生的货物损失是否要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5.一份CIF合同,出售大米50公吨.卖方在装船前投保了一切险加战争险,自南美内陆仓库起,直至英国伦敦的买方仓库为止。货物从卖方仓库运往码头装运途中,发生了承保范围内的货物损失。当卖方凭保险单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时,保险公司以货物末装运,货物损失不在承保范围内为由,拒绝给予赔偿。问:在上述情况下,卖方有无权利向保险公司索赔”为什么?6&& 我某进出口公司以CIF条件进口货物一批.合同中的保险条款规定:“由卖方按发票金额的130%投保—切险。”卖方在货物装运完毕以后、已凭结汇单据向买方收取了货款。而货物在运输途中遇险导致全部灭失。当买方凭保险单向保险公司要求赔付时.卖方却提出,超出发票金额20%的赔付部分,应该是买卖双方各得一半。问:卖方的要求是否合理?7.某笔业务的A方向B方以CFR条件出口散装货物共2000公吨,A方同时也以相同条件向c方出出同种货物1 500公吨,货物出运时,A方将B、c两方的货物装运在问一艘货运船只上,并与船公司联系好,在货物运抵目的港后,由船公司负责分拨,A方在货物装船后及时向B、c两方发出了装运通知。不巧,受载船舶在运输途中遇到风险,使该批货物当中的1500公吨货物全部灭失。事件发生以后,A方致电c方,告知其所进口的1500公吨货物,已也运输途中全部灭失.且风险在CFR条件下由c方承担。问:在上述情况下,A方对这l 500公吨的货物有无交货责任?为什么?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8.我某出口企业与外商按CIF迪拜港、即期信用证付款条件达成交易,出口合同和收到的信用证均规定不准转运:我方在信用证有效期内将货物装上直达目的港的班轮,并以直达提单办理了议付于续。国外开证行也凭议付行提交的直达提单付了款。承运船只驶离我国途经某港口时,船公司为接载其他货物,擅自将我方托运的货物卸下,换装其他船舶继续运往目的港,在换装的过程中造成部分货物损失。由于中途耽搁,加上换装的船舶设备陈旧。使抵达目的港的时间比正常直达船的抵达时间晚了两个月,影响买方对该批货物的使用。为此,买方向我出口企业提出索赔.理由是我方提交的是直运提单,而实际上是转船运输,是弄虚作假行为。我方有关业务员认为,合同用的是cIF价格,船舶的舱位是我方租订的,船方擅自转船的风险理应出我方承担,因此,遂按对方的要求进行理赔。问:我方这样做是否正确?为什么?9&& 某远洋运输公司的“东风”号轮在6月28日满载货物起航.出公海后由于风浪过大偏离航线而触礁,船底划破长2米的裂缝,海水不断渗入。为了船货的共同安全,船长下令抛掉A仓的所有钢材并及时组织人员堵塞裂缝,但无效果。为使船舶能继续航行,船长请来拯救队施救,共支出5万美元施救费。船的裂缝补好后继续航行,不久.又遇恶劣气候,入侵海水使B舱的底层货物严重受损,放在甲板上的2000箱货物因没有采用集装箱装运也被风浪卷入海里。问:以上的损失,各属什么性质的损失?投保什么险别的情况下,保险公司给予赔偿?10.我某公司以CIF条件出口大米1000包,共计100 000千克。合同规定由卖方投保—切险加战争险,后应买方的要求加附罢工险,保险公司按“仓至仓””条款承保。贷抵目的港卸至码头后,适遇码头工人罢工与警方发生冲突,工人将大米包垒成掩体进行对抗.罢工经历15天才结束。当收货人提货时发现这批大米损失达80%,因而向保险公司索赔。问:保险公司应否给予赔偿,为什么?六1.某公司从国外某商行进口一批钢材,货物分两批装运,支付方式为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每批分别由中同银行开立一份信用证。第一批货物装运后,卖方在有效期内向银行交单议讨,议付行审单后,即向该商行议付货款,随后,中国银行对议付行作了偿付。我方在收到第一批货物后,发现货物品质与合同不符,因而要求开证行对第二份信用证项下的单据拒绝付款,坦遭开证行拒绝。问;开证行这样做是否合理?为什么,2.某纺织品进出口公司与国外H公司按CFR条件签订一份棉织品出口合同,合同规定装运期为10月份,但未规定具体开证日期。外商拖延开证.我方见装运期快到,从9月底开始,连续多次电催外商开证。10月5日,收到开证的简电通知书(详情后告),我方因怕耽误装运期,即按简电办理装运。10月28日,外商开来信用证正本,正本上对有关单据作了与合同不符的规定c我方审证时未予注意,交银行议村时,银行也未发现,开证行即以单证不符为由,拒付货款。试分析:我方应从此事件中吸取哪些教训?3&& 我某丝绸进出口公司向中东某国出口丝绸织制品一批,合同规定:出口数量为2l00箱,价格为2500美元、箱CIF中东某港,5—7月份分三批装运,即期不可撤销信用证付款.买方应在装运月份开始前30天将信用证开抵卖方。合同签订后,买方按合同的规定依时将信用证开抵卖方,其小汇票条款载有“汇票付款人为开证行/开证申请人”字样。我方在收到信用证后未留意该条款,即组织生产并装运,待制作好结汇单据到付款银行结汇时,付款银行以开证申请人不同意付款为由拒绝付款。问:(1)付款银行的做法有无道理?为什么?(2)我方的失误在哪里?4.我某食品进出口公司向澳洲某国出口鲜活品一批,双方规定以即期信用证为付款方式。买方在合同规定的开证时间内开来信用匠,证中规定:“一俟开证人收到单证相符的单据并承兑后,我行立即付款。”我方银行在审核信用证时,把问题提出来,要求受益人注意该条款。但某食品进出口公司的业务员认为该客户为老客户,应该问题不大,遂根据信用证的规定装运出门。当结汇单据交到付款行时,付款行以开证行认为单据不符不愿承兑为由拒付。N:(I)银行拒绝付款有无道理?(2)我方的失误在哪里?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七1.我国某出口企业以CIF纽约与美国某公司订立了200套家具的出口合同。合同规定某年12月交货。11月底,我企业出口商品仓库发生雷击火灾,致使一半左右的出口家具烧毁。我企业以发生不可抗力事故为由,要求免除交货责任,美方不同意,坚持要求我方按时交货l我方无奈经多方努力,于次年1月初交货,美方要求索赔:试分析:(1)我方要求免除交货责任的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2)美方的索赔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2.我A公司与美园B公司以CIF纽约的条件出口一批农产品.订约时,我A公司己知道该批货物要转销加拿大。该货物到纽约后,立即转运加拿大。其后纽约购买方B凭加拿大商检机构签发的在加拿大检验的证明书.向我方提出索赔。问:我方公司应如何对待加拿大的检验证书?3.我方售货给加拿大的甲商,甲商又将货物转手出售给英国的乙商。货抵甲国后.甲商已发现货物存在质量问题,但仍将原货经另一般船运往英国,乙商收到货物后,除发现货物质量问题外,还发现有80包货物包装破损,货物短少严重,因而向甲商索赔,据此,甲商又向我方提出索赔。问:此案中,我方是否应负责赔偿?为什么?4.某企业以CIF条件出口1000公吨大米,合同规定为一级大米,每公吨300美元,共300 000美元。卖方交货时,实际交货的品质为二级大米。按订约时的市场价格,二级大米每公吨250美元。问:(1)根据《公约》的规定,此案中,买方可以主张何种权力?(2)若买方索赔,其提出的索赔要求可包括哪些损失?5.买卖双方以CIF价格术语达成一笔交易.合同规定卖方向买方出口商品5000件.每件15美元,信用证支付方式付款;商品检验条款规定:“以出口国商品检验局出具的检验证书为卖方议付的依据,货到目的港,买方有权对商品进行复验,复验结果作为买方索赔的依据:“卖方在办理装运、制作整套结汇单据,并办理完结汇手续以后,收到了买方因货物质量与合同规定不符而向卖方提出索赔的电传通知及目的港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证明,但卖方认为,交易已经结束,责任应由买方自负:问:卖方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6.有一份合同,印度A公司向美国B公司出口一批黄麻。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印度政府宣布对黄麻实行出口许可证和配额制度。A公司因无法取得出口许可证而无法向美国B公司出口黄麻,逐以不可抗力为由主张解除合同。问:印度公司能否主张这种权利”为什么?7&& 我方按FOB条件进口商品一批,合同规定交货期为5月份。4月8日接对方来电称,因洪水冲毁公路(附有证明),要求将交货期推至7月份。我方接信后,认为既然有证明出洪水冲毁公路,推迟交货期应没有问题,但因广交会期间工作比较忙,我方一直未给对方答复。6、7月份船期较紧,我方于8月份才派船前往装运港装货。因货物置于码头仓库产生了巨额的仓租、保管等费用,对方便要求我方承担有关的费用。问:我方可否以对方违约在先为由,不予理赔?为什么?&&&& 8.甲方与乙方签订了出口某种货物的买卖合同一份,合同中的仲裁条款规定:“凡因执行本合同所发生的一切争议,双方同意提交仲裁,仲裁在被诉人所在国家进行。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乙方提出甲方所交的货物品质与合同规定不符,于是双方将争议提交甲国仲裁。经仲裁庭调查审理,认为乙方的举证不实,裁决乙方败诉.事后,甲方因乙方不执行裁决向本国法院提出申请,要求法院强制执行,乙方不服。问:乙方可否向本国法院提请上诉?为什么?八1.我A公司向国外B公司发盘,报谷物300公吨,每公吨250美元,发盘有效期为l0天。3天后,B公司复电称,对该批货物感兴趣,但要进一步考虑。2天后,B公司两次来电.要求将货物数量增至600公吨,价格降至230美元/吨。3天后我公司将这批谷物卖给另一外商,并在第10天复电B公司,通知货已售出。但外商坚持要我方交货.否则以我方擅自撤约为由,要求赔偿。试问:我方应否赔偿?为什么?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2。我某公司与某外商洽谈进口交易一宗,经往来电传磋商,就合同的主要条件全部达成协议,但在最后一次我方所发的表示接受的传真中列有“以签订购认书为准”。事后对方拟就合同草稿,要我方确认,但由于对某些条款的措辞尚待进一步研究。故未及时给予答复。不久,该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下跌,外商催我开立信用证.我方以合同尚未有效成立为由拒绝开证。试分析:我方的做法是否有理?为什么?3.我某技术贸易公司就某项技术贸易的进口事宜与国外某客户进行洽谈,经过双方多次的函电往来,最终使交易得以达成,但未订立正式的书面合同。根据双方的函电往来表明,对方应于2000年12月前向我方提供一项技术贸易的出口,而时至2001年1月,对方仍未向我方提供该项技术贸易。我方曾多次要求对方履行合约,对方却以末订立正式书面合同为由否认台约已达成。问:(1)双方的交易是否巳达成?为什么?(2)就此案例,我方应如何处理?4&& 我某进出口公司向国外某商人询购某商品,不久,我方收到对力8月15日的发盘,发盘有效期至8月22日。我方于8月20日向对方复电:“若价格能降至56美元/件,我方可以接受。”对方未作答复。8月21日我方得知国际市场行情有变,于当日又向对方去电表示完全接受对方8月15的发盘。问:我方的接受能否使合同成立?为什么?6&& 买卖双方订有长期贸易协议,协议规定;‘卖方必须在收到买方订单后15天内答复:若未答复则视为已接受订单。”11月1日卖方收到买方订购2000件服装的订单,但直到12月25日卖方才通知买方不能供应2000件服装,买方认为合同已经成t,要求供货。问:双方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7.我某进出口公司向国外某客商询售某商品,不久我方接到外商发盘,有效期至7月22日&& 我方于7&& 24日用电传表示接受对方发盘,对方一‘直没有音讯。因该商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市价上涨,8月26日对方突然来电要求我方必须在8月28日前将货发出, 否则 ,我方将要承担违约的法律责任。问:我方是否应该发货?为什么?8.香港某中间商A,就某商品以电传方式邀请我方发盘,我方于6月8日向A方发盘并限6月15日复到有效i12日我方收到美国B商人按我方发盘规定的各项交易条件开来的信用证,同时收到中间商A的来电称:“你8日发盘已转美国B商。”经查该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猛涨,于是我方将信用证退回开证银行,再按新价直接向美商B发盘,而美商B以信用证于发盘有效期内到达为由,拒绝接受新价,并要求我方按原价发货,否则将追究我方的责任。问:对方的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
登录百度帐号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国际货运部分案例与计算题案例,货物,国际,国际货运,计算题,案例分析,案例题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国际货运部分案例与计算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钢贸的那点事
我的图书馆
钢贸的那点事
  先看一张图:
  这曾经是一个无比风光的行业,这曾经是瞬间就可以聚集百万千万甚至过亿财富的行业,然而当洪水退过,躺在滩上的几乎所有人都在裸泳——是的,几乎所有人!上面的图片我相信大家看了也都明白这个行业现在的状态了。
  事先声明,以下本人所说均为一家之言,仅为本人与这个圈子多少有些交道的经历,看到听到而已,数据、事件不一定都经过核实也不能保证准确性。但本人保证除媒体已披露的信息外,本人不会点出任何一家姓名。——起这么大的头,好像要是不暴点猛料那都对不起人似的。我的想法是把这个行业这几年的状态写写,但不保证完全写下去,请各位看官自重。
  一般模式
  1、当前市场上钢材的常规(注意是常规)销售模式是这样的:钢铁生产企业(以后简称钢厂)卖给钢材贸易商(以后简称钢贸商),钢贸商再卖给下级份销商或是终端用户。这种销售模式正为平常不过,但钢材这个行业也有其自身特点:
  A:金额高:
  举例来说,某规格热轧卷出厂价现金5000元/吨(呵,看到这个例价,想必这个行业的从业者都会记起那风光无限的日子吧),从钢厂一单要是进货3千吨的话,那就这一笔业务需要资金1500万元。
  B:钢厂的强势:
  一般钢厂与钢贸商的合作有两种模式:协议拿货和单笔拿货。
  协议拿货是指钢贸商与钢厂签订协议(一般是年度,需要交保证金),开始就规定每个固定拿货量多少吨。然后钢厂每月就往你的指定地点发货,价格是月初估的,等到月底,综合市场该品种的价格走势再定一个结算价。一般来说这个价格给钢贸商是有优势的,让钢贸商有钱赚,不然搞什么。当然最后也有钢厂坑协议商,价格不如临时拿货的强,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这里面钢贸商完全没有话语权,每个月要做的就是月初就得把全款付给钢厂,然后求爷爷告奶奶请钢厂开恩,赶快发货。因为有些从北方钢厂拉到南方还得集港等船期等一系列工作才能进自己的仓库。
  说得再细一点。比如协议规定每个月从钢厂拿货某个品种5千吨,钢厂在上个月底会告诉你预估的单价和给你发货量(比如合同规定是5千,你不可以少拿,但钢厂会根据自己的排产计划少发给你,一般不会多),然后你要做的就是准备好钱,别的完全说不上话。然后月底发完货的时候,钢厂会出一份结算单,告诉你这个月发货的结算价是多少,这个同样,你只有听得份。
  这里面仔细算一下看官就明白,比如1月1号就把全款打到钢厂,等1月末发完货的时候,你就得要交2月份的款了,而上个月的货可能才到码头等待装船或装火车拉回来,效率高的也只可能是差不多才到库准备卖,也就是说你就做这一个规格1500万的货,你最少最少得有3000万的资金,这3000万还全是给钢厂的,你其间公司还需要运营,等等。所以少则3套资金,多则4、5套资金很正常。这样一放大钢贸商压力就很大了。做企业都知道,现在社会哪个公司会放那么多闲钱来做生意,那这些资金从哪里来呢?这是后话,我们后面再讲。
  再来说说临时拿货,这种情况基本都是属于行业好,下游需要旺盛,或是钢贸商(尤其是大钢贸商)看好行情时采取的采购行为。一般这种都是锁定价格,即一次性打款,价格定死,然后钢厂发货我直接拉回来要么开卖,要么就自己屯着等卖。听起来这是比前一种好,但是你要知道一般钢厂都是这么严格对自己协议户的,怎么可能会对散户购买有好脸色?要么根本就拿不到货,你是谁,我不认识你,不卖。要么就是价格高(当然,行业涨的时候,钢贸商高买也是高卖)。再提醒下,我说的是一般中小钢贸商的情况,也不排除那些做到足够大的钢贸商可以影响到钢厂,甚至都入股钢厂的情况。
  综上所述吧,在与钢厂的交易过程中,钢厂是完全绝对的占有话语权。
  运作  前几年,行情好的时候,一吨钢材钢贸商能挣200块,什么概念?一个月做个销售个5千吨,那就是毛利100万。那钢贸商怎么运作呢,由于上海无锡最为突出,就以上海为例吧。如果从北方钢厂发货,厂钢将货物运至码头,然后钢贸商订好船,将货物拉至上海码头,再由汽车短驳至第三方仓库(没有多少钢贸商能有自己的仓库),入了库之后就可以开卖了。(有牛逼的公司货在船上就能卖,这个回说)。这其间一般来说发生的费用约在150-200元/吨左右(有时候钢厂会在政策上有所倾斜,会有一点的运输补贴。以后这种小细节我就不一一说明了,讲个大概就可以了)。但这其中牵扯的运输部门比较多,都需要自己去找,但也正是因为这里面比较麻烦,为以后银行和第三方影子银行的监管带来漏洞。如果是从中部内陆城市采购,一般路远都是火车运输较多,费用算下来也差不了多少。  前几年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机械加工,汽车等等吧都是处销售需要大户,所以那时笑称钢贸商是躺着也赚钱。而这时的钢厂,更是爷,每月先把钱收了,然后各钢贸商还跟孙子似的天天求着自己,更是培养了他们的骄横。  行业是不错,大家赚到钱了,孙子就孙子吧。这时候上面说的问题来了,资金从哪里来,毕竟做一单生意的钱,需要放大三四倍的资金量来支撑。钢厂那边更改付款方式是不可能了,还是只能从其它渠道融资。那这时候很自然就想到银行,实际上这时候银行也看中了钢贸。
  从业者  说银行与钢贸合作之前先来说说从业者。这让我想起一句广告词:我只将秘密告诉他,谁知一传十,十传百。  这里我又想起一个笑话:一个犹太人来到小镇上开了个加油站,生意很火;第二个犹太人来了,发现加油站生意很不错,想到加油站的客户需要吃饭,所以投资开了个餐馆;第三个犹太人来了,想到来小镇的人多了需要住宿,于是开了个酒店;第四个犹太人又发现住店的人需要生活用品,于是开了超市;第五个,第六个……来的人越来越多,吃饭住宿旅游经商的人又需要加油,于是加油站、餐馆、酒店、超市们的生意相继更火了,逐步小镇就成了个一个经济繁荣的小镇,很多犹太人都富裕了。  一个中国人来到小镇上开了个加油站,生意很火;第二个中国人来了,发现第一个人投资的加油站生意真令人羡慕,赶紧开了第二个加油站;第三个中国人又来了,看见前面2个同胞的加油站生意很好妒嫉得眼红,火速开了第三个加油站;第四,第五个同胞过来都是一样,开加油站还打折促销……最后恶性竞争,然后纷纷倒闭,小镇又回到原点……  总之吧,传说从事钢贸行业的百分之八十都是福建人,而这百分之八十的福建人又有百分之八十是宁德周宁人。亲戚传亲戚,朋友拉朋友,于是大家都来了。这里当然人员素质当然是参差不齐的。而这个行业跟做包子馒头不一样,我介绍个亲戚来做包子,他要是做得不好,顶多是关门回家,钢贸涉及这么高的资金量,根本不懂,那不是自寻死路么?  笔者曾经听到某位老板从某国企拿到一笔几千万的承兑,当天凌晨就让司机在机场等着,一落地直接拿着票就奔往贴现公司了。折腾了一大上午之后才明白原来承兑贴现还需要公司的财务背书。这里面可见一斑。  银行参与  最开始的商业银行在这里嗅到了商机,由于资金量大,别的业务员跑中小企业放贷款一百块,有时候还不如放给一个钢贸单位。在他们认为“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肯定是做钢贸了。  而且他们也确实设计了一套看起来风险很可控的模式。“厂商银”,或是“商商银”。大致如此运作:  银行、钢贸商、钢厂三方签订一个协议,规定该钢贸商订的货由银行来直接支付给钢厂(承兑),钢厂发货的时候货主就成了银行,包括运输到入库,该货物所有权就是银行。由于钢厂一直处于强势地位,相对来说他是风险最小的,越有底气的人才越牛逼嘛,所以银行把钱付给钢厂也很放心。货物入库后,钢贸商想要在市场上销售该批货物,只需要将出货吨位对应的钱打到银行指定账户,然后银行下一个放货手续到仓库就可以了。从表面上看来,起码银行至始至终要么把货拽在手里,要么把钱收回来,安全可控。  另外企业与银行合作,开具承兑的时候,银行还会先预收20%-50%保证金。综合下来:  钢厂:我还是收到钱了,只是发货时换个名字,没有变化;  银行:最低20%的款我先收了,我开了一张承兑付给信誉有保障的钢厂,货物出来后我100%的货权,商户要提货就得先付钱,即使货烂在我手里了,我降价20%卖出去,都不亏。所以很安全;  钢贸商:我只用20%的资金,就完成了这笔采购,除了多付一点利息,和提货麻烦一点。这不是大好事么。  于是早期的银行在钢贸这块赚得盆满钵满,放贷量大,周期快,行业集中,客户集中,所以都赚得“不好意思”了。
  影子银行  初期的商业银行尝到了甜头,于是带动了更多的银行进入钢贸圈。可是时间长了,钢贸商对银行的怨言也越来越多了。最重要的是前期放款慢,后期放货慢。一般人都明白,越大资金量交易的行业,时间差一天产生的利息等都是不小的数字。而后期放货慢更是让钢贸商痛苦。下游打了款,司机的车都在仓库门口等了大半天了,货还没放出来。更有甚更比如果从上海到无锡找船拉的,船主等不及走了不拉了,让终端客户和钢贸商苦不堪言,这船可不是说找就能找得来的。  于是迫切需要更专业一点,效率更快一点的出资方来做这个事情了。当今中国,除了银行最有钱,还有谁?  那当然就只有大型国企了。银行和国企其实性质都差不多,但区别在哪呢?  银行办事效率慢那是因为银行本身还有业务,他不可能只做钢贸这一行业,哪怕再赚也不可能,这是由于银行的性质决定的。而国企呢,开始做了之后发现在这个赚钱可以单独划一个部门来做这个事情,甚至再成立个分公司专门做这个事情。那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这里也就显得很有意思了,部分国企(我不能说全部)那完全就是钢贸商手把手教的,他们根本连螺纹和线材是什么样子,发的货需要带哪些材料完全不懂。所以相当于钢贸商教国企的那些人员怎么结算,怎么风控,需要哪些材料,你该如何监管,如何放货等等。所以后来常跟某些国企领导吃饭时开玩笑,这是钢贸商拿着钱拉着国企来赚的。  国企的操作性质与银行差不多,只是相对来说企业越做越成熟也越来越专业一点。虽然我们都骂他们,但他们毕竟不是猪……  银行虽然效率慢,但毕竟利息要低。国企即能放承兑,也能放现金,虽然利息高一点,但反应快,放货相对及时。所以在钢贸商最头疼的资金支持这块,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企和银行一起主导。
  算账  我来举个例子算算账,数字不好,或是不愿意看的可以跳过。拿钢贸商和国企之间的合作来说吧。若钢贸商需要一笔资金3千万(承兑)。保证金按30%计算,代理费用按每月1.2%计算。监管费按2元/吨计算。三个月周转一次。  流程是这样,钢贸商需要向钢厂采购一笔3千万的钢材,找到国企,上述条件都谈好的情况下:  钢贸商先向国企支付现金3千万*30%=900万;  国企业向钢厂支付现金3000万;  钢厂发货,货归该国企;  期间所发生的一切物流费用均与该国企无关,期间物流沟通均不需要国企人员出面(后来为了风险控制,这方面有所加强)  三个月到期后,若该钢贸商全部付清货款,那么该国企挣得毛利为:  1、 代采购费用:3000万*70%*1.2%*3(敞口部分的每月1.2%,共三个月)=75.6万  2、 监管费用:约1万多。  那么这笔3千万(实际是2100万)三个月时间的资金成本是多少呢?如果这笔钱放在账上不动的话,按2010年一年存款利率2.25来算的话:  2100万*2.25%/12*3=11.8万。  注意这11.81万不是指资金成本,而是指你国企拿着这钱啥也不干放在账上的利息收益。但如果你企业钱多的花不出去,那么相对来说你的资金是0成本。当然,具体怎么看仁者见仁了。  即使就按成本是11.81万来算吧,三个之后该笔业务毛利则为64.8万。有钱赚,增加了公司的销售额(这个也很重要),报表也好看了,何乐而不为?后来衍生至国企自己去银行开承兑,然后付出去,当然毛利率(注意是毛利率,不是毛利)低了点,但那是真正的空白套白狼了。这个回头有机会再说。  上面算这笔账也是解释了,后来为什么那么多国企业都相继跟进冲了进来。  发展
  我提的想法仅是我个人意愿,当然不可能全按我说的去做,但这些起码应该是大家认可的共识。就好比我们教育每个孩子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要为诚实守信等等,你总不能说要求每个孩子都如此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教都不都了,这完全是两码事。  钢贸商们已经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了,而且责任还不轻;  银行所要道歉的,何止是钢贸这一个行业。当然我承认他们不可能出一份申明说对某某行业现状负责,但起码他们这种只干锦上添花,从不雪中送碳的行为是为大众所不耻,甚至指责。这期间若有相关人员收受好处(其实闭着眼睛都知道有没有),怎么就不该付法律责任?  钢厂现在自身处于困境之中,多年来行业一直在喊产能过剩,实际上钢厂比谁都更清楚。但大家就是死撑着等别人减产、破产,然后自己存活。这种掩耳盗铃的作法连自己都欺骗不了。比较欣喜的是前几天发表了关于产能过剩的谈话,里面就重点讲到了钢铁,希望这次真能起点作用。  我说该倒倒,该停停就是指针对落后的钢厂。关于地方政府,是说正是很大部分原因就是上面兄第所说,为了GDP,为了税收,为了所谓的就业稳定等原因,一直背后顶着不让钢厂倒闭(而不是说把政府倒了,这话我敢说?)。我只是寄愿于这些地方政府的官员若真的为了行业,为了长远的GDP,甚至说大点,为了中国的经济,我要勇于断腕,不要让钢厂死撑了。  那些为国企造成巨大损失的相关责任人,没被处理?呵呵,呵呵呵~~~~
  7、发展  行业本身发展良好,钢贸商又解决了资金问题。有钱赚了那肯定是行业的大发展了。钢贸商想扩大自己的规模,钢厂想提高自己的产能,没钢厂的地方政府想引起钢厂……这又让我想起了前面提到开加油站的故事。  同时这个行业被另一个重大的问题所困扰,那就是原材,炼钢最大的原材料就是铁矿石,由于国家战略上的规划,以及国内自身源材料的质量不够好等诸多因素。当前我国铁矿石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看以下数据: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2012年中国铁矿石消费量10.5亿吨,占世界消费总量的59.4%。中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 2012年我国进口铁矿石7.4亿吨,进口金额达956亿美元,进口量约占世界贸易量的65.5%,对外依存度近63%。  一面是巨大的进口量,另一面却是耻辱的没有定价权!  08年年以前,铁矿石都是通过谈判来确定价格的,国内由几大带头钢厂成立联盟参与谈判,基本上一定就是一年。 但是09年后,就不一年一定了,而是依现货指数来定价,价格随行就市,波动频繁剧烈。   再看抄来的数据:2010年至今,铁矿石价格在600元/吨-1400元/吨波动,最大波幅超过700元/吨,年内最大涨幅超过70%,最大跌幅近40%。  自2003年至今,铁矿石价格从每吨30美元涨至目前的每吨130美元,最高一度达到近每吨200美元,涨幅超过5倍。  近十年来我们在与对外谈判中一直在败退。一直在参与谈判的中钢协处于风口浪尖,而且09年又暴出力拓间谍门事件(详情请自行百度),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尽管原材料的价格波动频繁、巨大。但是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场有一定刚性需求的情况下,这个行业还是可以做的。毕竟高成本,就是售价就是了。  但是谁都明白,危机要来临了。
时间: 17:45:58
17:26:34  请教楼主,为什么会存在这个中间环节?包销数量大价格有优势?  -----------------------------  这个不是太正常了吗,全国所有的产品销售,你能找到的直销应该都是曲指可数吧。随便说一个例子,如果你家住在安徽合肥,你想自己盖房子,需要买马钢的线材30吨,你找谁买?估计只能是二级甚至三四级经销商了吧。
  8、可怕的转变  做生意总有起伏,没有哪个行业永远都是高利润,当钢材价格低迷,钢贸商的利润没有以前那么大,甚至有人开始不赚钱或是赔本的时候,他们也在思考是不是可以有别的更好的产业。  由于钢贸商都手握巨额资金,逐步的演变之后,钢贸商把钢材作为依托,做起了资本运作。将资金投入到房地产、高利贷等其它行业。如果仅是自有资金,商业转变那无可厚非,但如果是银行的短期贷款被长投到房地产等行业,那从转变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后来的悲剧。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当程序和规则有漏洞,其中又有利可图之时,转变也是迟早的事情。  9、漏洞和危机  国家有自己的总体规划和考虑,但从我个人角度是认为08底年4万亿的出台是弊大于利的。好比一个运动员受伤了,本应停赛休养,但却给他打了兴奋剂,让他继续比赛,造成的结果只可能是当时引发不知情的观众狂呼,可是时间过后,留给运动员的只可能是更加沉重的伤痛。——个人意见。  之前钢材就有大的下跌,但当时的情况远没有现在这么严重。当救市的兴奋剂打到市场的时候,整个行业各条线上都膨胀了。钢厂再扩产,钢贸商在融更多的资金,银行拿着钱撵着商贸商,更多的大国企也参与了进来,下游需求市场也火了,房子接着盖,高铁一个个上……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之前所说钢厂、钢贸商、银行(影子银行)之间的合作方式,看看到底漏洞都在哪?——我相信有很多现在身陷泥潭的银行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细致的弄明白到底怎么变忽悠了。
22:51:42  国企的资金也是有成本的,他也是从银行贷的款,财务上不会按活期算成本,作影子银行也是挣的息差。所以资金成本应该为??现阶段按7%)2100万*0?07/12*3。最后你的月息1.2%是含税还是不含,所以中间的利润没那么高。  -----------------------------  恩,你说的的对,这个我回头我会细讲,就是谈到影子银行资金的成本。国企从银行拿到资金(绝大部分是承兑),而承兑的成本是多少呢,这些因公司而已。  上面的例子谈到的是现金,所以就没说承兑了,估且说的是理想状态下他们钱多的放账上扒着的情况。  1.2%含税,不过你要看到我算的只是其70%部分,敞口而非全额。这是前几年的价格,这两年有所下降。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之前所说钢厂、钢贸商、银行(影子银行)之间的合作方式,看看到底漏洞都在哪?——我相信有很多现在身陷泥潭的银行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细致的弄明白到底怎么变忽悠了。  开始讲了他们三方合作方式是:  1、钢贸商支付保证金给银行(或影子银行)——银行出全款直接付给钢厂——钢厂发货给银行——入库(银行的名义)——钢贸商销售对应货物之前支付货款给银行——银行让仓库放货。  商业银行一般出的款都是承兑汇票,而影子银行会根据钢贸商的需求付承兑或现金,要知道承兑和现金的收费肯定是不一样的。但与此同时钢厂也会因为收款是承兑或是现金的不同,定价也有区别。  2、由于业务的不断发展,钢贸商不满足资金直接付给钢厂,希望自己能有权力支配这些资金,于是自然想起了现货质押,这里面操作需要钢贸商起码有两家公司参与,假设钢贸商有两家公司A和B:  A公司名下有现货存在仓库里,于是B公司申请向影子银行(一般商业银行不做这种业务)支付保证金,影子银行便支付全额给A公司,相当于影子银行全额从A公司买下了这批钢材。等合同到期之后,钢贸商再用B公司将货物赎回。货还是那批货,A公司卖给了影子银行、影子银行再几个月之后卖给B公司,这样一圈就转完了,资金在A公司呆了几个月。这里面的A公司就相当于是钢厂的作用。只是货物已经在仓库里了。  不管是1还是2,要确保这种商业合作模式没有漏洞,起码要涉及以下主体都是按规办事:钢贸商(这当然是个伪命题,他们要是按规矩办,就不会有下文了)、钢厂(钢贸商自己的A公司)、集港的码头、承运的物流单位(路远的不止一个承运单位)、货物入库后长时间存放的仓库、银行(影子银行)自身。  钢厂:一般情况下钢厂的信誉确实是有保证的,而且很多银行也都执行了太小或是产量太低的钢厂,压根就不合作,不出款,表面上是回避了风险。但实际上即使大钢厂,只要发货的时候按照钢贸商的要求,在“货主”一栏里填上的名字是:“某某钢贸商(某某银行)”,这种写法很正常,大家约定这种表达的意思是说由某银行代某个钢贸商订的货,但这里面漏洞不就出来了吗?而且由于银行自身不懂钢材和怕麻烦,根本就不和钢厂联系,只是一味信任钢厂的按时发货,有时候要只要求比如45天(发货30天,运输给15天)后能在仓库见到货就可以了,其余的发货运输根本不管。  至于货主的名称,如果银行有异议,钢贸商也可以说:路上运输各单位都要花钱,如果单位抬头不写上我的,我根本没有权限运输,我没办法给承运单位付钱,那我怎么拉回来?这种要求合情合理啊,谁让你银行想图省事,不用自己的人来处理呢?  码头及承运单位:一般钢贸商都通过很多年的交道,和码头及物流公司都很熟悉,货到码头或是运输时候,需要一个装船清单,沟通一下,把货主名字换下还不容易么?把前面的例子中的括号抹去岂不是轻而易举?甚至有时候船期等不到货一直放在码头,哪天钢贸商要求承运单位出个证明说你证明下我名下有多少多少吨货放你那,你出不出?不出我几万吨的货不找你拉了,出了有风险没?没风险啊,这几万吨货确实是从钢厂拉进来,货主里就写了这家钢贸商,而且他也是一直和我在联系的,至于中间还有更深的东西,我怎么会知道?  仓库:能在钢厂和承运单位上做文章并获利的,那都是高手了,这种都是短平快。而真正大量的问题是出在仓库这里。由于钢材的价值高,一般存个十来万吨的货,即使按每吨4000元计算,那货物也有4个亿了。所以最起码的是你仓库不能把货弄丢了,或是自己把货拉去卖了。由于能做这种仓库的一般都是大国企(也有私人,先不谈),所以大家都认为这是可靠有保障的。而货物入库之后唯一能证明,注意是唯一能证明货主的是谁的,就仓库出具的仓单了。这就好比房子里住的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拥有房产证!而仓库就成了能制作房产证的唯一单位。  仓单都有什么内容?时间、货物的品种,数量、存放的库位和最重要的货主名称和盖章。  仓单谁出?仓库吗?不准确,而是在仓库的工作人员。这里面漏洞就大了去了。  银行(影子银行)自身:银行自己怎么会出问题呢?他们虽然是小白,但这几年也不是没发生过问题,行业不同不懂是正常的,但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一样的,多年业务做下来,即使是猪也能多少明白一点其中道理吧。但是有时候为了业务量,为了发展,甚至为了个人私利,都选择挣只眼闭中眼,或是心存侥幸,得过且过了。事情发展到后来银行要求加强监管,钢贸商直接理直气壮的吼:你这是要搞死我吗,你还懂不懂怎么玩?
  10、钢贸商的资本运作  前面提到了,很多钢贸商把大量的资金投到别的行业。至于去哪了暂先不说了。我们就重点看看钢贸商是如何把钱弄到的。以下的例子可能太过理想化,但我尽量用最少的例子把常见的手法都包含上,有些细节没有交待,欢迎讨论:  该钢贸商拥有A、B公司。经过多年重点经营,这两公司都是信誉良好,经营良好,起码反应在财务报表上非常好看。该钢贸商有关系良好的仓库C。  A公司与钢厂、银行签有三方购货协议。1月初需要从钢厂进货4千吨,单价5000元/吨(设月初估价与月末最终结算都是5千不变),总金额为2千万元。钢厂在北方,发完货之后需要船运至南方C仓库。  钢贸商决定这笔钱申请从银行支付,于是先支付20%保证金即400万到银行,银行出2千万承兑(6个月)到钢厂,钢厂在收款之后陆续发货至码头,这条线先放着。  1月5号,钢贸商找到某国企,要求做一笔现货4千吨的质押,但这批货的当前状态还是期货,钢厂正在发往码头,并且保证这批货最晚在2月15号之前抵达C仓库。同时还提供了钢贸公司与钢厂的合同,来证明该业务的确实存在。于是该国企同意出资(别问我为什么会同意)。于是预收20%保证金,每月1.2%的费用,现金支付,最长周期三个月,货物单价订为4800元/吨(理论角度上这个价格订多少都不重要,只是为了风险控制,一般会订的比原价稍微要低点),总金额1920万。  钢贸商以B公司名义支付384万现金给国企业,该国企收到保证金后支付1920万至A公司。  1月底钢厂发货完毕,钢贸商安排船期往南方仓库C运。船期订在2月4号,货物装船之后,物流公司会出具装船清单和仓位图。如果银行或是国企需要知道的话,钢贸商会将装船清单分别提供给银行和国企。当然在货主一栏里肯定是有区别的,提供给银行的肯定是要明确货主有银行的名字,提供给国企的只要不出现银行的名字就可以了。这还是谨慎的做法,前面说了银行(影子银行)为了图省事,或是不懂,压根就不知道或是不关注什么装船清单。  2月5号,钢贸商拿着装船清单就可以开始卖货了,于是找到多年合用的老客户,将这批货卖给客户,单价5100元,总金额2040万元。约定最晚2月10号上海某码头交货。  至此,该钢贸商共支出784万。自己账上收到现金3960万,并且其中1920万已经在一个月之前就到账了。我之前已经说过,对于这些量大的资金来说,时间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概念。
  10、续上  钱是弄到了,后面是该如何交差的问题了。分轻重缓急,2月10号般到码头,钢贸商通知客户来提货(还是要正常玩,毕竟谁也不会抱着玩一把就死的心态),于是货便没有了。  2月15号银行和国企分别催促钢贸商要验货(或是提供入库清单),钢贸商会告诉银行,货在北方码头集港,一是船期不够好,而是船不好配,干脆等着下个月的4千吨一起集完港可以不用跟别人拼船了。当然这个前提是你之前就想好,中途没有告诉银行已经在运输。一般银行也认可这种说法,毕竟也是合理啊,况且我的承兑是6个月到期的,即使我不管货,你6个月到期之后把钱还给我就成了。当然我也碰到有时候银行可能上级部门开了个风险提醒会需要去验货,那也可以,我们一起去北方码头吧,到了现场码头的人配合一下,说这堆是我的,那堆是我的,那堆也是我的货。有过现场经验的人都知道,除非是下大决心抄标牌,一圈一圈的看,盘了两三天,有时候还得靠吊机,不然你压根看不出来。那银行人的人来也来了,饭也吃了,现场的照片也拍了,差不多了,回去交差吧。  与此同时出资的国企也要货啊,有两种解决办法:一、告诉国企货刚到码头,我就不入库了,现在就把钱还给你,反正是按天收费,大家都不亏。国企也愿意,为啥,对他们来说,周转越快当然越好啊,而且资金回来了,这笔业务结束了。  或者第二种解决办法:手头上的钱都花了,现在不想还。那就去仓库开张仓单喽,告诉国企,货入库了,要不你来点货吧。注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仓库是最清楚货主是谁的单位,如果之前所做的都是打擦边球,口头隐瞒的话。这里仓库出具虚假仓单的一刻,就是明显的欺骗和犯罪了。  我之前说过,能在钢厂、物流途中就能玩文章的打的是短平快,是高高手。但大部的情况还是货物入库之后,钢贸商出具虚假仓单将货物同时抵押给多家国有企业而套取资金。  银行和国企的区别在于,银行一般出具的是承兑,他们坚定的底线是,你只要承兑到期了把钱还给我就行,中间得过且过,这期间一笔基本上是6个月;  国企在监管上要比银行严,后来发展到自己指定仓库或是派监管员现场监管,但如果钢贸商和仓库关系做通了,这根本就不是事。  上面举的例子是最高峰是“一女三嫁”,其实“一女”都算不上,因为最开始只付了少量保证金而订的货。而由于时间差,钢贸商就可以循环利用这种杠杆模式来进行操作了。事情发展到后来,所谓“一女五嫁”,“十嫁”都不是事。
  《新闻摘要》 为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国务院日前出台《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此举被视为新一届政府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一个重大举措。  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的苗头,至少在5年前便已显现,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也马不停蹄地出台淘汰落后产能的调控政策。颇为无奈的是,从这几年的实际情况看,这些过剩行业却陷入“越调控越过剩”的怪圈。  产能过剩的背后,是各路资本的盲目逐利,以及GDP考核魔咒下地方政府“有形的手”。这两股力量交杂后的能量之大,终于令国务院亲自出马。在此背景之下,我们不妨用更高的视角,选取一个样本,一探行业的产能过剩对整个产业链生态的影响;不妨在为中央治理的决心鼓与呼的同时,直视化解产能过剩可能要经历的阵痛。
  11 扭曲的钢贸商  前面提到了,由于从业人员比较集中,于是他们便成立商会,成立担保公司,其实目的很简单,给外界银行展示他们的团结,风险小。 
 在鼎盛的时期传说一张周宁的身份证就值50万人民币,因为只要拿着身份证就可以从银行贷出500万,不需要任何担保。(这个我没有考证)。但不争的事实
是商会确实起了不小的作用,他们甚至创造出因为个别老板跑路而兜下几个亿的银行债务这种业内神话。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事情,导致银行对其的更加信任。  于是事情发展到最后没几家真正做钢材,都干起了这种“刷大额信用卡”的行为。公司的业务就成了成天拆东墙补西强再找更大的强。  曾有个笑话说某周宁人开着跑车回家溅了路过老大爷一身水,大爷说了句,“小伙子别嚣张,你车是银行的,人是派出所的”。肯定没有段子手站在大爷身边,但这句话却是不争的事实。  12 空手套白狼的影子银行  如果说钢贸商还带着技术性的拿了钱享受的话,那充当影子银行这些大国企玩的就是简单粗暴的活了。  上面兄第说绕,那就直接举实例来说吧。  某北京大央企开始试水这个行业尝到甜头之后,便在华东某城市注册成立个分公司,专门做这些业务。注册资金拿个二千万根本不是个事,反正到时候再还给母公司就是了。招一两个懂行能真正做事的。其余财务,行政等各部门都配齐。招牌一挂,便可营业。  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解决资金问题了。该母公司平时主营业务就与银行交往密切,开具承兑是不需要任何保证金的,到手承兑0资金成本。话说曾经有银行行长前往该公司拉业务,在门外问话开承兑要不要保证金,回答“要的,但是具体好谈”。便直接打发人走了,门都没让进。 
 母公司前期可能拨个几个亿给新分公司周转,到期之后再归还。但分公司终究还是要自己造血。于是母公司开一张担保函,凭此保函拿到某一家银行就能拿到5、
6个亿的承兑授信。等能自己拿到第一家银行的授信之后,再去找第二家第三家都不是个事了。少说第一年总计拿10个亿的授信好了。  资金成本方面,新公司视与银行谈判的情况情况可能会支付10%、20%等不止的保证金,但这部分保证金是可以转嫁让钢贸商出的。  成本上来说银行承兑是0,而10个亿的授信,如果全部放出去,按全额0.5%/月计算,一个月就是500万,一年就是6000万的毛利。  按照承兑最长6个月到期,一般都是要求最少转2次,即三个月周转一次,那一年的销售就是40个亿。  一个新成立的公司,全凭空手道,一年销售40个亿!毛利6000万,全部打5折好了。一年销售20个亿,毛利3000万。公司员工加起来甚至可以不到20人。  而能做成这些的前提是:1、钢贸商们都活得好好的(也有把钱出给上游钢厂的,这里不说了);2、该央企的牌子够响。
  13不满足的影子银行  当市场对钢贸商的风险预警越来越大,甚至银监会都曾多次发文强调钢贸风险。影子银行也在做一些调整及转变,比如到货要求自己指定仓库,现货质押要求货物转移存放,自派监管员日夜看守,更有甚者自己买地建仓库。一边是看似越来越谨慎,而另一边却是不断的追求业务的扩张。  为了更大的收益,影子银行又把目光转移到钢铁的上游,做起了矿石矿砂,或是把钱投到钢厂。本以为钢厂毕竟比钢贸商的信用好,殊不知钢厂的资金需求量更是无底洞,钱投进去了,收益是有了,但日子过的却是提心吊胆。 
 笔者朋友曾跟我说,他们拿2个亿投到某钢厂,该企业年产量只有500万吨左右。有次吃饭闲聊该钢厂人员说,我们企业每天花出去的钱就是5000万左右。
大家都在惊叹的时候,朋友说我心里那个怕啊,本以为给你2个亿,这已经是天大的数字了,你却一天花5000万,我给你的钱只够你用4天就没了,这是什么概
念?  酒后之言可能不足以为信,但我们初步来算一下,年产500万吨,出厂价按3500元/吨计算,那即日产值为:500万吨/365天*3500元/吨=4794万元。这里也能一目了然的从一个侧面看,为什么钢厂打死了都不能停产的原因了。  再次申明,只是听到传言,不足为信。
  14、地方政府的青睐  这么说吧,当下少数地方政府优先考虑的是什么?政绩!  一个钢材市场带来的“交易额”怎么能不让地方领导心动,所以他们在招商引资的时候也是对此青睐有加……  看个新闻摘要:“2009年,上海、江苏等地着力推动钢铁物流行业的招商引资,仅无锡一市就上马了四十多家钢材市场,苏州也在3年内发展了近40家钢材市场……” 
 实际上只要懂一点点财务常识的人都知道,看上面举的例子,40亿销售额,毛利6000万,那毛利率是多少?
只有1.5%!而开40亿的增值税发票出来那是要交税的,每个行业都有最低税负率的,虽然行业不同负率不同,但基本上都是按营业额1%-4%不等。反观上
面的例子,自己的毛率只有1.5%,那不可能给你交很多税。所以这事即使政府领导不清楚,那时间一长税务部门的人肯定会发现问题。  笔者朋友曾
经说光一个税务局的办事员跑到公司来问,说他们领导让来看一下,为什么开了这么多的发票,却只交了很少的税。财务经理拿了一个2千元的红包交在办事员手
上。他看了一眼说“你这是打发叫花子吗?”扭头便走了。当天下午,该公司财务总监便带着财务经理上门再送5千块才算勉强摆平。  总之吧,不是不知道,不是不可以管,其余你们懂的。  2012年8月份,媒体报道了“中铁物流事件”引暴整个行业。虽然说之前也陆续出现过老板跑路,虚假仓单被查等事件。但此事中铁物流事件却是意义非凡,成为整个行业暴发的导火索。 
 事件大致为2012年中旬,某公司去上海宝杨仓库提货,被仓库人员以各种理由拖延不放,后来引起该公司警觉要求全部放货,后来该仓库有关人员采取过激措
施拉卡车堵大门,坐在货上等阻挠提货。8月份左右该事件被媒体曝光引起整个行业大震动。这里面尤其特殊的是上海宝杨库是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中国
铁路物资上海有限公司自己的仓库。本来“中铁”这块招牌就是行业翘楚,其仓库一直被业务公认为“最安全”,此次出事,一片哗然。  以下摘自媒体报道:  ========================================================================== 
 包括央企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铁物”)旗下子公司在内的多家企业皆未能幸免。有业内多位消息人士指称,涉事者“包括中国铁物宝杨路库、
宝钢物流五号库、上海兴扬库等在内的多家仓储公司”,与多家钢贸公司联手,以仓库名义开具虚假仓单的方式,将明知并不属于后者的钢材资源,对金融机构和民
间托盘公司向外进行重复抵押。  此轮因重复质押“受伤”的托盘者不单单是银行,还包括上海托克、上海闽路润、上海闽兴大等钢铁贸易公司,以及中国铁物上海、中国铁物哈尔滨等国企托盘者。 
 接近该次事件的消息人士告诉记者,中国铁物上海宝杨路库的某位主要经办人虚开仓单,和上海金舆商贸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金舆)联手,将一批货物托盘给托克
上海的同时,还重复开单给厦门象屿、上海闽路润等多家托盘公司,累计涉案金额共计超过5亿。后由于上海金舆托盘到期,无法回款给托克上海,后者按约到中国
铁物宝杨库提货,竟发现无法将货提出,才将事件引爆。  ===========================================================================  事后中铁对外解释为是其个别员工的个人行为,私刻公章与外人勾结等等……我愿意相信其上层领导是不知道的,但这事真的仅仅是个别员工的行为吗?当时只是听说涉事“个别员工”被立案侦查,后续消息就没有再关注了。  再分享一个前几天的相关新闻:  ========================================================================  链接:http://news.hexun.com//.html 
 8月29日上午,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铁物”)召开干部大会。国务院国资委管理二局局长宋亚晨宣布了国资委党委的任免决定。其中,任命
林万里为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党委书记,提名为中国铁物党委书记、副董事长人选;提名申兆军为中国铁物执行董事、总裁人选。  去年,上海频频爆出钢贸串通仓储监守自盗事件,中国铁物旗下子公司等多家企业“中招”。 事发后,中国铁物上海有限公司将此解释为个别员工的行为——有人私下被意图重复质押的公司所收买、操纵。  此外,本报记者掌握的一份开庭记录显示,今年5月8日和14日,中国铁物上海有限公司和中国铁物哈尔滨物流公司分别因仓储合同纠纷、保证合同纠纷公开开庭审理。而被告则包括武汉中铁伊通物流有限公司、上海宁港钢材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等。  “自己子公司状告自己子公司的案子,实际是内部混乱的现实写照。”上述知情人士称,因为中国铁物之前为了做出规模,大家都互不通气,以至于都被同一个骗子骗。  而在2012年仓库重复质押窝案爆发以后,中国铁物几大子公司甚至同时在各地仓库展开抢货大战,自己公司同自己公司抢。“他们几个不同的一级子公司,都被同一个骗子骗了,抢货是为了挽回损失。  ============================================================================  总之此事件之后各银行、影子银行都加紧了风险控制,甚至都暂停了代采购业务,在执行的业务便开始了移库抢货收钱,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120楼
12:33:30  原来核心在仓单质押~~~~~~~~~  只是中间商拿着这么多现金干啥呢?高利贷?  -----------------------------  有钱了,还愁没地花吗?买豪车,买房子,买地皮,仓库是核心就自己买地盖仓库,换豪华办公室,放高利贷,呃,不怎么合法?那成立小额信贷公司好了。总之,想挥霍,岂无路?想投资,岂无处?
  16、中材公告事件  日,中材集团发布公告,大意称:有1亿元银行承兑丢失、有价值2千万元钢材去向不明、有9840.9万承兑汇票和货物去向不明。  媒体报道如下:  =========================================================================  12月20日晚,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材国际,600970.SH)发布关于全资子公司部分票据和货物存在风险的提示公告。 
 公告称,公司接到全资子公司中国中材东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报告,该报告称,今年以来,银行加强对钢贸商融资监管,一些钢贸商资金链断裂,钢贸业务的危
机蔓延至整个上下游企业,对钢贸为主营业务的东方贸易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东方贸易现有钢贸业务涉及总合同金额21亿元左右。东方贸易近期经过核查发现
部分票据和货物存在风险。  东方贸易根据与钢贸公司签订的两份合同(采购合同号:、),通过银行向其
开具12张总计金额为1.2亿元人民币的银行承兑汇票,目前,东方贸易没有收到相关货物。经过核查发现,其中10张总金额为1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在传递过
程中丢失,目前公安机关已经立案侦查,并冻结了上述总金额1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另有价值2000万元的货物去向不清,公司正在采取相关法律措施。 
 东方贸易根据与钢厂签订的三份合同(采购合同号:RGX-99-NJ、RGX-86-NL、RGX-
25-NG),通过银行向其开具11张总金额为9840.9万元人民币的银行承兑汇票,目前部分汇票和货物去向不清,公司正在采取相
关法律措施。  ========================================================================  媒体在事后的均以:“公告含糊”、“疑点颇多”,或是其有“难言之隐”等比较委婉的说法来说述。  对于这份公告,我给的评价是:无耻!极度无耻!  分析上述公告之前再来看另一则新闻:  =========================================================================  (2012年)11月30日,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日收到副总裁方芳女士的书面辞职报告,方芳女士因工作变动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根据有关规定,方芳女士即日起不再担任公司副总裁。 
 而记者查阅中材国际此前公告发现,东方贸易主要从事工程承包和钢材贸易业务,而方芳正是东方贸易董事长、法人代表,另外,方芳还兼任中材装备集团有限公
司党委书记。方芳在日才被聘任为中材国际副总裁。对于副总裁方芳任期不到一半即辞职,中材方面表示其是退休辞职,与东方贸易事件无关。  ===========================================================================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报露实情是其义务,而不说假话则是最起码的底线。跨了这条线,其实就是……我不方便说了。  中材集团参与充当影子银行应该主要是其两家子公司,分别为“中材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国中材东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两个“中”字抬头,实际用的都是一班人马。说白了就是出款抬头不一样。而此事件事,我们看这份公告。  12张共1.2亿银行承兑没有收到货物,经查1亿元票据丢失,2千万元货物不见。 
 仔细一点就明白,上述资金相关的合同号分别是:、。啥意思?说明白点就是:日和9月3日,
中材东方分别与某钢贸商签订合同两笔,资金共1.2亿。按行业惯例,这种合同生效之后付款时间非常快,短则一、二日,多则一个星期。假如中材规定承兑需要
三个月周转一次(即把钱还回来,我重新再放给你)的话,该钢贸商第一次还款期应该是在11月中旬还第一笔合同款。(也不一定非得说是三个月周转,各家不一
样,但大理相通)——毫无疑问,这钱没还回来。而对于这种交易来说,只要到期哪怕晚一天还,那就是天大的事情了!  可以想像中材肯定催款调查,钱没还回来,发现合同承诺的货也不在仓库。慌了,再拖拖又一个月过去了,实在没办法便在12月20号发布公告称票据和货物丢失。  即使是猪脑子也得要想想,1个亿的承兑汇票放出去了,你三个月之后才发现丢失了?谁丢失的? 
 中材自己丢的,运输路上丢的?那就是说钢贸商没收到票喽。那可都是如之前例子所写派人在飞机场连夜守候等着拿票去贴现的主,或者直接派人去中材公司现场
拿票的主,即便是快递,那钢贸商可也是打了保证金给你,你开了1.2亿承兑人家没收到,三个月之后才发现。开大的笑话。  钢贸商丢的?钢贸商拿到到票了,然后又丢了,那关你什么事情?  作为上市公司,写这样的公告,这是在糊弄谁?这是不是无耻?(注意,我只说这份公告无耻,并没有针对其它)
  至于公告里提的第二部分都不用说了,这种交易实际就是中材以钢材贸易的形式将货款支付给钢贸商名下的A公司,形式为采购钢材。到期之后再将这批钢材卖
给该钢贸商名下的B公司。其中差价为这次交易中材的毛利润。而钱先付出去了,原本应该由A公司将货转给中材,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给,所以才导致了“货物
去向不明”。  本人稍微了解一点中材的做法,实际上中材名下的货一直是由“中远物流”来监管的。(呵呵,又是一个中字头的大公司),真的货物丢
了,你去找监管公司赔就是了。而中材有时候为了谨慎起见,更或者是下面的操作人员为了更好的向上级部门汇报,要求付款单位不能是该钢贸商名下的A公司,而
是要求是资历更好的大企业,甚至是央企业。  但这也不难办,该钢贸商再找另一家央企就是喽,过把账留点利润给它也不是难办的事情。于是这个货物就这样流转了:  钱是付出去了,关键是货,前期大家为了拼市场,抢份额,真的有没有货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把钱按期能还就行。可是这要是钱还不上,那……哭吧。什么国企过一手,什么专业的监管公司,都不顶用了。
  16中材公告(继上)  实际上中材开始发现出事时间应该比公告早得多,据我的信息,推测他们最早应该在8月中下旬陆续出现回
款未到位,但当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仅是个别客户。我相信他们(任何一家)这时候的优先做法肯定都是先是下面人员催款,查货,会面,硬话放点,软的
求点但都不管用。随着时间的失衡涉及款项和单位也越来越多,不报也得报了。  于是11月29日,东方贸易董事长兼法人辞职。再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无果后不得及才发布公告。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国企的作风,公告提到涉及“21亿资金有风险”……。只能说明这收不回来的资金最少是有21亿,而不是简单的“有风险”。  “***,今天早上看新闻了吗?中材发公告了。”  “看到了。”  “啥意思,这几笔合同有你们的不?”  “这个不是我们做的,我们的事还在谈,前几天我还跟他们吃饭,目前我们还算是相比良性的。”  “那他们为什么发公告,这样闹出来对他们也没好处啊”。  “他们也是没办法,听说是有几家现在完全不配合,发个公告警示一下他们,显示中材的决心。”  “这是豁出去了的节奏?这公告写的,真是太没水平了”  “呵呵,他们也是没办法交差了。”  “你们保重啊,有些单位开始准备走司法程序了。”  “我们一直积极处理,暂时应该不会吧,还有什么办法吗?”  “这能有什么办法,第一欠了钱你们认,第二还不上把态度拿出来,起码要积极配合处理。”  “恩,这个是自然。”
  17、中钢集团与山西中宇的40亿  大概介绍下,中钢集团自己的介绍里有句是:“是一家为钢铁工业和钢铁生产企业提供综合配套、系统集成服务的集资源开发、贸易物流、工程科技、设备制造、专业服务为一体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  所以中钢与钢材打交道乃是情理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即使盈亏都与其它参与影子银行的央企性质不同。 
 由于接触的面不一样,我所知道的中钢公司(下属单位)早些年是自己参与钢材贸易的,即超级大钢贸商,但由于行情涨跌起伏,赚的时候很赚,赔的时候也吐的
流血——不止是中钢,中铁也有类似经历——所以后来中钢下决心不再自己参与钢材交易。再说明一点,我不完全了解中钢集团的运作,我说的是我所知的中钢的一
些下属单位。  中钢属于在影子银行中起步非常早的单位了。  山西中宇,可能关注CBA联赛的人会熟悉这个名字,是的没错,此
山西中宇队就是彼山西中宇钢铁。山西中宇前身为山西宇晋钢铁有限公司,是一家私营企业,成立于日。其大股东兼法人为王兴江。媒体报
道:王兴江在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投资兴建山西宇晋后,中国钢铁业正迎来新一轮繁荣,此后五年,每一家钢铁生产商都赚得盆满钵满。然而,山西宇晋未及两年,
一次涉税违法案件的查处,令王兴江元气大伤。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案情,自2002年1月至2005年3月,山西宇晋与另一家都隶属于河
南仁和集团公司(下称仁和集团)——亦为王兴江投资——的山西宇进铸造冶炼公司,以低价购买当地小铁厂的生铁、铁水等产品,改变原料名称以废旧物资的名义
入账,同时取得山东、陕西、河南等七省20户废旧物资回收企业的虚开发票12741份,抵扣进项增值税税额2.25亿元。   ……  至2008年1月,山西宇晋及17名被告人触犯偷税罪、虚开用于抵扣税款发票罪,山西临汾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山西宇晋罚金约1.85亿元。王兴江的弟弟王明山与其他人共11名被告,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至2年不等,并处100万元至5万元不等的罚金。  事情发生大概如下:(以下文字大部分摘自媒体报道) 
 2007年6月份,中钢开始与山西中宇开始发生业务往来,两家公司签订协议,中钢将包销五年山西中宇的产品,包括山西中宇扩大生产后的产量。按照中钢的
想法,山西中宇每月产量为20万吨,照当时钢材价格5000元/吨计算,中钢每月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每年销售收入可达到100多亿元。  付款方式为中钢提前两个月预付货款,金额大概为20亿元。看到没有,中钢这种大手笔买货都要这样付款,而且中宇当时的年产能才300万吨左右。可以想像当时钢厂的地位。上的 兄第说远没有我说的强势,那是看时,看地方,我说的是一般情况。我也曾经有过拿着2个亿的银票,一个电话让钢厂总经理立马坐飞机过来取票的时候,正所谓风水轮流转嘛。 
 说回正题。中钢向中宇支付了首笔20亿预付货款后,就被王兴江用于偿还此前的债务,由于滚动操作,之后陆续付款,而与此同时,山西中宇的供货商紧缩了对
山西中宇的供货,导致山西中宇每月资金流达不到20亿,无法向中钢钢铁提供足够的产品。至2008年3月,中钢共计向山西中宇付款超过54亿元,山西中宇
向中钢累计发货近28亿元,拖欠中钢钢铁货款和保证金超过26亿元。但为了维系这种“全面合作”关系,中钢还得继续追加投入。  传出来的消息有
说,中钢付给中宇的预付款并未经过中钢集团总裁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但不可否认的是钱付出去了,那肯定还是有集团高层支持。另有报道说中钢的财务规定超过5
千万元以上付款需要经过董事长黄天文本人签字,可是不少资金支出金额都被有意控制成了4900多万元。  按理说中钢集团这么大,20来个亿实在
收不回来也不算特别大的事(看事情出在哪个层面,各位懂的,况且这和下游的钢贸商融资跑路还是有点区别的)。但在另一条线上中钢集团从2006年谋求部分
上市,预计2008年初完成。2007年11月中钢集团上市方案获国务院批准,毕竟这是大方向。要上市先审计,于是中宇的20多个亿的事件浮出水面。经过
调查之后中钢集团发现对山西中宇的预付货款已出现严重问题。为了快速解决这个问题,中钢于2008年实际上就接管了中宇——呵呵,我们平时说笑,千万别放
款放成了股东,哥们这事成了——为了快速甩掉包袱,中钢急于找到下家接手重组,先后接触过首钢、酒钢翼城、国丰钢铁等多家企业,但都无疾而终。(国丰曾经
托管过中宇一段时间)
  17、继上:  虽然中钢接管中宇后希望能扭转局势,但事与愿违,至2009年11月国丰钢铁离开托管中宇时,山西中宇对中钢的欠款扩大为38亿元,算上中钢通过国丰钢铁收购中宇股权支付的资金,实际中钢在中宇陷落的资金已高达近40亿元。  怎么不降反而扩大了?细节不清楚,但可以打个比方说,打麻将输了钱,还要扳本,那当然有可能越扳输越多喽。  后续:1、正是这颗越长越大的“毒瘤”,直接导致了中钢上市计划停滞。  2、日,国资委有关司局官员赴中钢集团,宣布了国资委对黄天文免职的决定。  3、国资委和审计署已于6月7日正式对中国中钢集团(下称中钢集团)原总裁兼党委副书记黄天文展开离任审计。——小道消息,黄承认其在职有工作失职,但希望国姿委在其审计报告增加“无个人无经济问题”,得到许可。  3、2014年4月,中钢与山西立恒达成托管协议,立恒钢铁将以削债方式托管山西中宇,山西中宇所欠中钢40亿元债务,削减为约10亿元;山西立恒托管山西中宇后,先支付给中钢1亿元,剩下的9亿元根据山西中宇的经营情况,每月偿还1亿元。  4、媒体此后相继以标题“中钢巨亏致30亿国资人为流失 至今无人被追责”报道此事。  4、山西立恒内部人士说,其实早就不是托管,就是山西立恒以10亿收购了中宇。
  18、抢货大战  2012年中旬中铁仓库事件爆发之后,参与钢贸各环节的单位开始大面积盘查——以前不是不知道有猫腻,现在是不同层面来关注此事了。  银行(影子银行)开始拉货(换个仓库),催款。事情发展后来都停止了放款业务;  仓库(部分领导层面认为自己没问题的)开始发函公告要求货主自己统一来盘点;  而某些钢贸商自己投资或控股的仓库则多是沉默不语;  钢贸商也盘算着能不能把漏给堵上,要么筹钱把该还的还上,或者选择性的违哪家的约;  钢厂也开始派人查货——虽说钢厂强势,但也有些钢厂把货放在钢贸商处(大钢贸商),作为前置库,即货放你在,帮我销,回了款还给我。  结果可想而知。  现在摆在各单位领导面前的就是怎么解决了。  大概可以这样分段:  第一轮:拉货  银行(影子银行)都拿着仓单要求提货,毕竟合同时间没到,你名有据可依的是仓单上的货。——尽管盘点的时候没看到。  于是什么仓库大门被堵,各大货主争相不让,部分仓库人员痛苦流涕的事情不绝于耳。更有好笑的事情,某些国企自己的货明明放在自己的仓库,有监管,有各种入库手续。突然哪天另一个国企跑上门来说,这货是我的……  第二轮:要钱  货不见了,还钱吧,这个不多说,能还上还会走到今天这地步么。  第三轮:起诉,查封 
 天天派车堵大门不是个事,况且有些有手段的货主趁着晚上把货拉跑你就追不回来了。这种一女三五十嫁的情况,货主基本上都不是一般的等闲单位。那只有起诉
了。第二条虽没写几个字,但却是经历了很长时间,要知道一旦都上法院就相当于事情没有挽回的余地了。第一是彻底翻脸,第二你要有确切把握证明货是你的,得
拿得出过硬的证据。  第四轮:抓人,逼着交资产  能这么干的,都是这些大央企了,老夫这里只能长叹,谁能玩得过**DANG啊。  第五轮:无解 
 起诉了,抓人了,反而让钢贸商轻松了。第一,公司彻底破产了,不用遮掩;第二,反正被抓了,再也不用睡不好觉,不用是想着继续筹钱,还是跑路,还是跳楼
了;第三,反正我欠了十几家,现在只被一家抓,反而轻松了……影子银行们头疼了,人是抓了,死活不交资产,肯定不能放啊,这要是放了岂不成了全中国的大笑
话了。怎么办?无解!  说点轶事。某钢贸商多年良好经营,赚到钱了自己也投资开了个仓库,且不说开始的目的就不纯,但起码以后缺钱融个
资那就方便多了。前面都顶住了,可是其亲属的公司与某国企发生业务钱没还上,该国企随后要求这个钢贸商还钱。当然被拒绝,毫无道理啊(其实肯定还是有道
理,只是背后的千丝万缕的道理而已,不好说的太细)。没过几日,该国企便找了三辆大卡车将其仓库大门堵住。  就一两日,该仓库的货主知道后,纷纷提货,毕竟你仓库存那么多货,不可能完完全全干净,哪怕只要一单被重复质押了,在所有货主都提货的前提下,你也无处遁形了。于是,该钢贸商破产了。  轶事2 
 某钢贸商也是自己有仓库,融了几个亿投到房地产了(真是找死啊),房子都快盖好能卖了……行业暴发了,天天被银行被企业逼着还款,随后表示自己有房子马
上就能卖,于是银行和企业就帮着想招——这种算是良性的了,毕竟起诉对谁都没好处——这样吧,你先把到期款给我还上,然后我再续贷给你。不同意?不信任
我?这种招被坑的太多了?那行,你先把上笔业务利息还给我,这钱让你延期再还。  于是你看到一个让人心酸又可怜的场景又无语的场面,平日里呼风唤雨,动则几亿几十亿大投资,手上还握有地皮房产的企业,却还不上一二百万的贷款利息,等着听天由命……  轶事3  这事说的不是钢贸,但这事比较有代表性,让大伙看看银行都怎么做事的。  某企业从银行贷款到期无法偿还,本来指望银行续贷还能暂时缓解,但银行的尿性都是这样,知道你无法偿还怎么可能再续贷呢。企业老板也发火了,你不续那我就不还了,反正都是死。 
 最后该银行行长亲自出面,同意续贷,但由于程序问题,到期款还是得先还上。还款期间新的贷款手续可以同时进行,最后银行拿出同意放款的承兑,甚至文件都
签好字盖好章了,拿出来安抚该企业老板。该企业便临时拆了高利贷将银行之前贷款还清,本以为第二天就能拿到新的贷款,当天夜里该行长带着老婆孩子全家外调
别省,事后该行长还受到银行内部嘉奖令。至于该企业后来……没有后来了。  跑路轶事  要说钢贸商跑路吧,那也是实在没招了,可是你见过“被跑路”的吗?  2012年初(春节附近),这时候钢贸危机还未在面积爆发,媒体报道,“有着钢贸背景的福建某县级市上海商会的名誉会长、原秘书长黄某,以及有着无锡钢贸领军企业之称的一洲集团李姓老板。”  该事件其实已经有不小的冲击力了,以前听到的都是小人物,这回可是“重量级”的人物开始跑路了。  后来有小道消息说,其老板之所以跑路是因为其内部人员告发导致资金链断裂而不得不跑路——当然,前提是自作孽。  大家再来看另一个故事:  某企业陷入困境,银行对其重点监控状态。过年的时候该老板回福建老家办事,由于手机没电导致外界一时没有联系上,就一二天功夫传其跑路的说法出来了,于是之前正常业务的债主都纷纷找上门要求还钱。身在外地还没回来的老板一看没办法应对,索性就真的跑路了……  说什么好呢?结局是有点戏剧性,但难道不也是注定的么?和很我钢贸商聊天,他们都控诉银行的种种过错。是的银行肯定有错,但若自不作孽,何来今日控诉?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港澳码头到珠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