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四渡赤水出奇兵简谱,纵犬狈为奸。猜一三国人物

第八部 兵智 1---智囊全集
第八部 兵智 1
&第八部 &兵智
兵智部 总序
冯子曰:忠武论兵曰:&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愚以为&智&尤甚焉。智者,知也。知者,知仁、知信、知勇、知严也。为将者,患不知耳。诚知,差之暴骨,不如践之问孤;楚之坑降,不如晋之释原;偃之迁延,不如菪之斩嬖;季之负载,不如孟之焚舟。虽欲不仁、不信、不严、不勇,而不可得也。又况夫泓水之襄败于仁,鄢陵之共败于信,阆中之飞败于严,河之e败于勇。越公委千人以尝敌,马服须后令以济功,李广罢刁斗之警,淮一一忍胯下之羞。以仁、信、勇、严而若彼,以不仁、不信、不严、不勇而若此。其故何哉?智与不智之异耳!愚遇智,智胜;智遇尤智,尤智胜。故或不战而胜,或百战百胜,或正胜,或谲胜,或出新意而胜,或仿古兵法而胜。天异时,地异利,敌异情,我亦异势。用势者,因之以取胜焉。往志之论兵者备矣,其成败列在简编,的的可据。吾于其成而无败者,择著于篇,首&不战&,次&制胜&,次&诡道&,次&武案&。岳忠武曰:&运用之妙,在乎一心&。武案则运用之迹也。儒者不言兵,然儒者政不可与言兵。儒者之言兵恶诈;智者之言兵政恐不能诈。夫唯能诈者能战;能战者,斯能为不战者乎!
岳忠武的兵法说:&仁智信勇严,为将用兵者缺一不可。&我个人以为,最重要的还是&智&&&智慧。
智慧是一种明澈无比的理解,由此可生发出对仁、信、勇、严的深刻理解。带兵作战能以智慧为本,则想要不仁不信不勇不严也不可能。
历史上的战争,有不战即胜的,有百战百胜的;有正大光明的获胜,也有以诈取胜的;有以没有前例的战法获胜,更有仿效古人兵法而获胜的。天时不同,地利不同,敌情不同,因此对敌作战的方式也不同。这种种应敌获胜的方法如何选择,便靠智慧。
历史上的兵书不乏,其成败得失也都有明确的记载,我这里只实录历史上一些用兵不败的故事,分为&不战&、&制胜&、&诡道&、&武案&四卷。岳忠武说:&运用之妙,在乎一心&。这些故事便是巧妙运用的真实例子,或可供做印证启发之用。
儒者不屑谈军事,这正是儒者没能力谈论兵法的缘故。儒者总说用兵不可诈胜,但真正有用兵智慧的人,正唯恐不能想出各种诡诈的作战方法来。只有能行诈的人才能作战,而亦唯有能战的人,才能消弭天下的兵灾战祸。
二十一 未战先胜
形逊声,策绌力;胜于庙堂,不于疆场;胜于疆场,不于矢石。庶可方行天下而无敌,集&不战&。
有形的武力不如无形的影响力,策谋也远比蛮力更有用;能在庙堂上折冲取胜,就不必要赴战场对决;在战场上的将帅能善谋慎断,就不必让兵卒亲冒矢石。如此,才能行遍天下无敌手。
776、荀罂 伍员
鲁襄时,晋、楚争郑。襄公九年,晋悼公帅诸侯之师围郑,郑人恐,乃行成。荀偃曰:&遂围之,以待楚人之救也,而与之战。不然,无成。&[边批:亦是。]知菪曰:&许之盟而还师以敝楚:吾三分四军,与诸侯之锐,以逆来者,于我未病,楚不能矣。犹愈于战,暴骨以逞,不可以争。大劳未艾。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乃许郑成,后三驾郑,而楚卒道敝,不能争,晋终得郑。
吴阖闾既立,问于伍员曰:&初而言伐楚,余知其可也。而恐其使余往也,又恶人之有余之功也。今余将自己有之矣,伐楚何如?&对曰:&楚执政众而乖,莫适任患。若为三师以肄焉,一师至,彼必皆出;彼出则归,彼归则出,楚必道敝。亟肄以罢之,多方以误之。既罢,而后以三军继之,必大克之。&阖闾从之,楚于是乎始病。
晋、吴敝楚,若出一辙。然吴能破楚,而晋不能者,终少柏举之一战也。宋儒乃以城濮之战咎晋文非王者之师。噫!有此议论,所以养成南宋为不战之天下,而竟奄奄以亡。悲夫!
按:吴U制金,亦用此术。虏性忍耐坚久,令酷而下必死,每战非累日不决。于是选据形便,出锐卒,更迭挠之,与之为无穷,使不得休暇,以沮其坚忍之气,俟其少怠,出奇胜之。
春秋时代鲁襄公时,晋楚争夺郑国。襄公九年,晋悼公联合其他诸侯的军队围攻郑国,郑人恐惧之余,遣使求和。荀偃(晋人,字伯游,卒谥献)说:&继续围攻郑国,等楚救郑时,就可以迎战楚军;如果与郑议和,就得不到实际的利益。&
荀罂(晋大夫,卒谥武子)却说:&不可以,应该与郑结盟引兵而归,如此楚国就会出兵讨郑。我们要先使楚军疲惫不堪,办法是把军队分成三路,联合其他诸侯军队分路迎战楚军。那么我军在未疲惫前,楚军早已疲累得不能作战了,远比现在就跟楚国一交一 战要好得多。假如现在就跟楚国一交一 战,必然伤亡惨重,所以应以不战为上策。所谓聪明的人以智慧取胜,愚笨的人以蛮力克敌,这正是先王克敌致胜之道。&
群臣都表示赞成,于是接受郑国的求和。后来楚国果然三度出兵讨郑,但是由于长途行军而一精一疲力竭,根本无法作战。最后晋国终于取得郑国。
吴王阖闾(一作阖庐)即位后,曾问伍员(字子胥),说:&贤卿曾建议伐楚,寡人也有伐楚之心,寡人想亲自率军伐楚,贤卿以为如何?&
伍员答:&楚国政治纷乱,没有真正的执政者,假如大王动员三军,徒然劳民伤财,所以不如先发一军,诱楚出兵迎战。楚国出兵,大王立即退兵;楚国退兵,大王再出兵。楚军往来跋涉,必会疲于奔命,而想放弃一交一 战的念头。这时大王再运用各种手段,使楚国的军事政治更混乱,彻底瓦解楚人的斗志,然后大王再动员三军,一定能彻底摧毁楚国。&
阖闾欣然采纳伍员的建议,从此楚军就陷入疲于奔命的苦境。
[评议译文]
晋与吴削弱楚国实力,用的都是同一手法,但是吴能在柏举大破楚军,而晋却不能在城濮灭楚。宋儒在批评楚晋、城濮之战时,竟然责难晋文公并非王者之师,不能伐楚。唉!正因宋儒有这种思想,才使南宋出现不战而和的妥协论调,终于使南宋逐渐由衰而亡,真是可悲!
按,宋将吴U对付金兵,也用这种方法。金兵的个性忍耐坚久,命令严酷,一旦令下,必誓死执行任务,因此每次决战,非得打上好几天,纠缠不清。吴U于是选择有利地形,派出一精一锐兵卒,轮番一}一扰,使金兵穷于应付,不得休息,来磨蚀他们坚忍的士气,等到金兵稍有惰怠的间隙,立刻以奇兵袭击,大胜而回。
777、高G
开皇初,帝尝问高G以取陈之策。G曰:&一江一 北地寒,田收差晚;一江一 南土热,水田早熟。量彼收获之际,微征士马,声言掩集,彼必屯兵御守,便可废其农时;及彼聚兵,我还解甲,再三若此。贼以为常,后更集兵,彼必不信,犹豫之顷,我忽济师,出其不意,破贼必矣!又一江一 南土薄,舍多竹茅,所有储积,皆非地窖,密遣行人,因风纵火。待彼修立,更复烧之。不出数年,自可令彼财力俱困。&帝用其策,卒以敝陈。
隋文帝开皇初年,文帝曾问高G(字昭玄)进攻陈国的策略。高G说:&一江一 北地寒旱,收成晚;一江一 南气一温一 高,水田收成早。我们趁陈国人忙着收成的时候,悄悄的征调少数兵马在边境集结,陈国必定会屯兵防守,如此一来就会影响陈国的收成;他们结集防备,我们就退兵。反复多次后,陈国士兵再看到我军集结,一定会一习一 以为常,不再相信我军会真的进攻。就在陈国松懈之时,我军出其不意的发兵进攻,一定能破陈国。另外,一江一 南土层薄,民舍多半是用竹茅搭建,而贮藏谷物的仓库也不习惯用地窖,我国可暗中派遣奸细,顺着风势纵火烧仓。等陈国人把谷仓整建好了,放火再烧。不出几年,陈国自然人力、财用都疲敝不堪。&
文帝用高G的计策,终于使陈国走上民生凋敝、财用困难的窘境。
778、周德威
晋王存勖大败梁兵,梁兵亦退。周德威言于晋王曰:&贼势甚盛,宜按兵以待其衰。&王曰:&吾孤军远来,救人之急,三镇乌合,利于速战。公乃欲按兵持重,何也?&德威曰:&镇、定之兵,长于守城,短于野战;吾所恃者骑兵,利于平原旷野,可以驰突。今压城垒门,骑无所展其足;且众寡不敌,使彼知吾虚实,则事危矣。&王不悦,退卧帐中,诸将莫敢言。德威往见张承业,曰:&大王骤胜而轻敌,不量力而务速战,今去贼咫尺,所限者一水耳,彼若造桥以薄我,我众立尽矣,不若退军高邑,诱贼离营,彼出则归,彼归则出,别以轻骑,掠其馈饷,不过逾月,破之必矣!&承业入,褰帐抚王曰:&此岂王安寝时邪?周德威老将知兵,言不可忽也。&王蹶然而兴,曰:&予方思之。&时梁王闭垒不出,有降者,诘之,曰:&景仁方多造浮桥。&王谓德威曰:&果如公言。&
五代十国时,晋王李存勖大败梁兵后,梁暂时退兵。周德威(字镇远,勇略多智)知道晋王想乘胜追击,于是对晋王说:&敌人气势盛,我军应该先按兵不动,等梁兵疲敝后再进攻。&
晋王说:&我率军远征,急如救人,再说我军是仓促成军,适合速战,现在将军却建议孤王按兵不动,这是什么原因?&
周德威说:&梁兵善于守城,不善于野地作战;我军仗恃的是骑兵,对骑兵而言,平原旷野是最有利的地形,可以驰骋突袭,但现在面对城门堡垒,骑兵根本无法施展,再说敌众我寡,假使让敌人摸清了我军的兵力,对我军实在大大不利。&
晋王听了周德威的解释仍不满意,就自回帐休息,其他将军见晋王一脸的不高兴,也都不敢再多说什么。
周德威知道晋王尚未改变心意,就去见张承业(字继元,宦官)说:&大王击败梁兵之后,有轻敌之心,不考虑自身的兵力,一心只想速战。现在敌我仅一水之隔,敌人若造浮桥偷袭我军,我军一定覆没。不如退守高邑,再出兵引诱梁兵离营。梁兵离营我军就回高邑,梁兵回营,我军再出,另外派一支骑兵队专门抢夺梁兵的军饷粮食。不出一个月,一定能破梁。&
张承业于是来到晋王的营帐,掀起帘帐说:&这哪是您平日安寝的时间呢?周德威是老将,深懂用兵之道,他的话可不能忽视。&
晋王突然从床 上跳起来大声说:&我正在想这件事。&
这期间梁王虽在军垒却闭门不出,后来晋兵侦讯一个投降的梁兵,他供说:&梁王正命人建造多座浮桥,准备攻晋。&
晋王对周德威说:&果然不出将军所料。&
779、诸葛恪
诸葛恪有才名,吴主欲试以事,令守节度。节度掌钱谷,文书繁猥,非其好也。武侯闻之,遗陆逊书,陆公以白吴主,即转恪领兵。恪启吴主曰:&丹一一山险,民多果劲,虽前发兵,徒得外县平民而已,其余深远,莫能擒尽。恪请往为其守,三年可得甲士四万。&朝议皆以为,丹一一地势险阻,周旋数千里,山谷万重,其幽邃民人,未尝入城邑、对长吏,皆伏兵野逸,白首于林莽;逋亡宿恶,咸共逃窜,铸山为甲兵;俗好武一习一 战,高气尚力,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林,若鱼之走渊,猿谀疽玻皇惫奂湎叮鑫艿痢C恐卤鞣ィ捌淇卟兀皆蚍渲粒茉蚰翊埽郧笆酪岳矗荒茉Χ恳病c」萄云浔亟荩庵靼葶〉一一太守。恪至府,乃遗书四郡属城长吏,令各保其疆界,明立部伍,其从化平民,悉令屯居,乃分内诸将罗兵幽阻,但缮藩篱,不与一交一 锋,候其谷熟,辄引兵芟刈,使无遗种,旧谷既尽,新田不收,平民屯居,略无所得,于是山民饥穷,渐出降首。恪乃复敕下曰:&山民去恶从化,皆当抚慰,徙出外县,不得嫌疑,有所执拘。&长吏一胡一 伉获降民周遗。遗,旧恶民,困迫暂出,内图叛逆。伉执送于恪,恪以伉违教,遂斩以徇,民闻伉坐戮,知官唯欲出之而已,于是老幼相携而出,岁期,人数皆如本规。
三国时代的诸葛恪以有才干出名。孙权想试试他的才干,就委任他出仕文官,掌管钱谷。但处理文书不是诸葛恪的专长,平日文书公文作业繁琐,令诸葛恪大有怀才不遇的感觉。武侯(官名,掌巡房执捕)听说诸葛恪的烦恼,就上书陆逊(字伯言,善军略),禀告孙权,孙权改派诸葛恪为武将。
诸葛恪说:&丹一一地方山势险阻,山民剽悍,以前虽也派兵征讨,但所平定的不过是丹一一县外围的平民而已,至于深居内地的山民,却丝毫奈何不了他们。&诸葛恪因此请求为丹一一守令,并保证三年内可招抚四万山民。
朝中官员都认为,丹一一地势险阻,山川幽谷绵长数千里,山民从不进入县城与官兵正面为敌,只是在野外埋伏,等官兵出城追捕,他们又窜逃回山区。山民们以山为屏障,民风好战,崇尚勇力,攀山涉水就像鱼、猿一般,当官兵防备松懈时就下山抢夺,每次官兵围剿他们所藏匿的洞穴,若是官兵人少,他们就蜂拥围攻,若官兵人多,他们就四处窜逃,所以从前朝到现在,一直无法使山民真正的归顺。
诸葛恪却保证一定能平服丹一一,孙权于是正式任命诸葛恪为丹一一太守。诸葛恪上任后立即下令,整编军伍,严密防守。对已归顺的山民,要他们集中耕作,集体生活,又命属下修建围篱,不可与山民冲突,等到稻谷快成熟时,就命士兵抢先收割,不留一粒谷粮,山民们在积粮吃尽又无粮可抢的情形下,只有下山投降一途。
诸葛恪又下令:&凡山民自愿归化我朝者,都应妥善照顾,进入县城不可因怀疑他们意图,而随意扣押逮捕。&
之后,长吏一胡一 伉抓了一个叫周遗的山民,周遗曾经是令官府头疼的人物,现在因缺粮而投降,但内心却仍然想伺机作乱。一胡一 伉把周遗抓到诸葛恪的面前,以为立了一功,诸葛恪却以一胡一 伉违抗军令而下令斩首。
山民听说一胡一 伉因触法而斩头,知道诸葛恪只希望他们能下山投降而已,于是扶老携幼纷纷出山,一年后,招降的人数正如诸葛恪所保证的。
780、杨侃
魏雍州刺史萧宝夤反,攻冯翊,尚书仆射长孙稚讨之。左丞杨侃谓稚曰:&昔魏武与韩遂、马超据潼关相拒。遂、超之才,非魏武敌,然而胜负久不决者,扼其险要故也。今贼守御已固,不如北取蒲坂,渡河而西,入其腹心,置兵死地,则华州之围不战自解,长安可坐取也。&稚曰:&子之计则善矣。然今薛修义围河东,薛凤贤据安邑,宗正珍孙守虞坂,兵不得进,如何?&曰:&珍孙行阵一夫,因缘为将,可为人使,安能使人?河东治在薄坂,西一逼一河_,封疆多在郡东。修义驱卒士民,西围郡城,其父母妻子,皆留旧村。一旦闻官军至,皆有内顾之心,势必望风自溃矣。&稚乃使其子子彦与侃帅骑兵,自恒农北渡,据石锥壁。侃声言:&停此以待步兵,且以望民情向背。而今送降名者,各自还村,俟台举三烽,即举烽相应。其无应烽者,乃贼一党一 也,当进击屠之,以所获赏军士。&于是村民转相告语,虽实未降者,亦诈举烽,一宿之间,火光遍数百里。贼围城者不测,各自散归。修义亦逃还,与凤贤俱请降。稚克潼关,遂入河东,宝夤出奔。
北魏雍州刺史萧宝夤(齐明帝第六子,字智亮)兴兵叛乱攻打冯翊郡。当尚书仆射长孙稚(字承业,孝文帝因他六岁时袭继爵位,故赐名稚)前往征讨时,左丞杨侃(字士业)建议说:&以前魏武帝曹操曾多次与据守潼关的韩遂(后汉金城人,被曹操所灭)、马超(字孟起,汉末将军)一交一 战。韩遂、马超的才智比不上曹操,但曹操始终不能一举击败他们,原因就是韩遂据守要塞的缘故。如今贼兵守备坚强,不如先由北方的蒲坂渡河而西,进攻敌人的腹地,若士兵们人人抱置死地而后生的意念,不仅可解华州之围,又可坐取长安。&
长孙稚说:&你的策略很好,但现在薛修义(即薛循义,字公让)包一皮围河东,薛凤贤据守安邑,而宗正珍孙则镇守虞坂,我军无法进兵,这该怎么办呢?&
杨侃说:&在宗正珍孙的军营中,有一个是凭个人关系、背景而被任命为将军的。这种人只能受人驱使,怎能指挥部队呢?河东的中心在蒲坂,临近黄河岸,而重要的城市也都集中在郡东。薛修义出兵包一皮围西部,士兵的父母妻子都留在故乡,一旦他们知道官军来到郡东,一定会担心故乡的家人,影响士气,结果就会像秋风扫落叶般不战而溃。&
于是长孙稚就派自己的儿子与杨侃一同率领骑兵,从恒农北渡黄河,据守右锥壁。杨侃下令:&军队先驻扎此地,在等步兵前来会合的期间,可先观察民心的向背。凡是自动前来投降的敌兵,一律遣返回乡;愿意投降的敌兵,可以在见到高台上燃起三把烽火时,也举烽火回应。如果见到烽火而不回应,就表示是敌一党一 ,那么我军就格杀勿论,所获得的战利品,都将做为将士的奖赏。&
村民得到消息后争相走告,虽没有明白表示要投降,但却都有举烽火表明自己非敌人的念头,因此一夜 间火光照天,几百里内一片火海。围城的叛一党一 还不知道究竟发生什么事,手下的士兵就已各自溃散回乡,甚至连薛修义也逃回家,与薛凤贤一起请降。
长孙稚攻占潼关后,就乘胜进攻河东,叛将萧宝夤只好狼狈而逃。
78!”、高仁厚
邛州牙将阡能叛,侵扰蜀境,都招讨高仁厚帅兵讨之。未发前一日,有鬻面者到营中,逻者疑,执而讯之,果阡能之谍也。仁厚命释缚,问之,[边批:善用间者,因敌间而用之。]对曰:&某村民,阡能囚其父母妻子于狱,云汝w事归,得实则免汝家,不然尽死,某非愿尔也。&仁厚曰:&诚知汝如是,我何忍杀汝?今纵汝归,救汝父母妻子,但语阡能云:&高尚书来日发,所将止五百人,无多兵也。&然我活汝一家,汝当为我潜语寨中人,云:&仆射愍汝曹皆良人,为贼所制,情非得已。尚书欲拯救湔洗汝曹,尚书来,汝曹各投兵迎降,尚书当以&归顺&二字书汝背,遣汝还复旧业。所欲诛者,阡能、罗浑擎、勾一胡一 僧、罗夫子、韩求五人耳,必不使横及百姓也。& &谍曰:&此皆百姓心上事,尚书尽知而赦之,其谁不舞跃听命!&遂遣之。
明日仁厚兵发,至双流,把截使白文现出迎。仁厚周视堑栅,怒曰:&阡能役夫,其众皆耕民耳,竭一府之兵,岁余不能擒,今观堑栅,重复牢密如此,宜其可以安眠饱食,养寇邀功也!&命引出斩之,监军力救,乃免。命悉平堑栅,留五百兵守之,余兵悉以自随。又召诸寨兵,相继皆集。阡能闻仁厚将至,遣浑擎立五寨于双流之西,伏兵千人于野桥箐,以邀官军,仁厚w知,遣人释戎服,入贼中告谕如昨所以语谍者。贼大喜呼噪,争弃甲来降,仁厚因抚谕,书其背,使归语寨中未降者。寨中余众争出,浑擎狼狈逾堑走,其众执以诣仁厚,仁厚械送府,悉命焚五寨及其甲兵,唯留旗帜。
明旦,仁厚谓降者曰:&始欲即遣汝归,而前途诸寨百姓未知吾心,借汝曹为我前行,过穿口,新津寨下,示以背字,告谕之,比至延贡,可归矣。&乃取浑擎旗倒系之,每五十为队,授以一旗,使前扬旗疾呼曰:&罗浑擎已生擒,送使府,大军且至,汝寨中速如我出降,立得为良人,无事矣。&至穿口,勾一胡一 僧置十一寨,寨中人争出降。一胡一 僧大惊,拔剑遏之,众投瓦石击之,共擒以献仁厚,其众五千人皆降。明旦又焚寨,使降者又执旗先驱,到新津,韩求置十三寨,皆迎降。求自投深堑死,将士欲焚寨。仁厚止之,曰:&降人皆未食,先运出资粮,然后焚之。&新降者竞炊爨,与先降来告者共食之,语笑歌吹,终夜不绝。明日,仁厚候双流、穿口降者先归,使新津降者执旗前驱,且曰:&入邛州境,亦可散归矣。&罗夫子置九寨于延贡,其众前夕望新津火光,已待降不眠矣。及新津人至,罗夫子脱身弃寨奔阡能。明日,罗夫子、阡能谋悉众决战,计未定,日向暮,延贡降者至,阡能走马巡塞,欲出兵,众皆不应,明旦大军将近,呼噪争出,执阡能、罗夫子,泣拜马首。出军凡六日,五贼皆平。
只用彼谍一人,而贼已争降矣;只用降卒数队,而二十四寨已望风迎款矣,必欲俘馘为功者,何哉?
唐朝时,镇守邛州的副将阡能反叛,侵扰四川县境,都招讨使高仁厚(僖宗时因讨韩秀升有功任剑南东川节度使)率军征讨。在发兵的前一天,营地中来了个卖面具的小贩,守卫的士兵觉得小贩形迹可疑,一经盘查,果真是阡能派来的间谍。
高仁厚命人为他松绑,并且问他为什么会作间谍。那人说:&我本是个安份守己的小村民,阡能囚禁了我的父母妻小,威胁我当间谍,如果所探得的情报正确,就释放我的家人,否则杀我全家,我是被迫的。&
高仁厚说:&我非常了解你的苦衷,你放心,我不会狠心杀你的,现在我放你回去,让你能救你的家人,你回去对阡能说:&高元帅不久将发兵,但士兵人数不多,只有五百名左右。&但我救你全家性命,你欠我一份人情。你回去后,暗中对营寨里的人说:&高元帅体恤你们都是善良百姓,只因被阡能胁迫,情非得已。元帅想解救你们的困境,等元帅发兵征讨阡能时,你们只要杀阡能的兵士投降元师,元帅就会派人在你们的背上写上&归顺&二字,立刻遣送你们复归旧业。元帅想杀的,只是阡能、罗浑擎、勾一胡一 僧、罗夫子、韩求这五个人而已,并不想殃及无辜的百姓。&&
间谍说:&回故乡是大伙儿的心愿,元帅能了解我们的苦衷,不追究我们的罪过,大伙儿怎会不欢欣雀跃的听元帅吩咐呢?&于是高仁厚遣送那人回阡能营地。
高仁厚翌日发兵,行军到双流(地名),把截使(检查站长官)白文现亲自迎接。高仁厚环顾军营四周的栅栏堑道,很生气的骂道:&阡能不过是个鄙贱的莽夫,手下的士兵也多半是耕田的农人,今天你率领全府的兵士,一年多来却无法擒服阡能。看到你营地重重的栅栏,难道你认为这样就能睡得着、吃得下,坐视贼寇壮大,而仍可厚着脸皮向朝廷邀功吗?&于是下令将白文现斩首,后经其他将领一再求情,高仁厚才收回成命。之后,高仁厚命人拆去所有栅栏,留五百士兵守卫,其余士兵都编入自己部队。又召集其他营寨的部队,一同出发征讨阡能。
阡能听说高仁厚发兵,就派遣罗浑擎在双流地区设立五个军寨,另在野桥菁埋伏千人迎战官军。
高仁厚得知阡能的计谋,就命人换上便服,偷偷混入敌营,暗中散布那天高仁厚曾对间谋所说的那番话。敌人的士兵听说可以回家,高兴得大声欢呼,纷纷放下武器投降,高仁厚对投降者都亲切的慰问,命人在他们背上写字,好让他们再去招降旁人。
罗浑擎见大势已去,只好由城沟中逃走,却被众人擒住,押到高仁厚面前。高仁厚将他押送督府处置,然后下令:&五军寨除旗帜留下外,其余一律焚毁。&
次日上午,高仁厚又对降兵说:&本帅本想立刻遣送你们返乡,但前路军寨的士兵并不了解本帅的心意。本帅想请各位为先锋,等大军到穿口、新津两处营寨时,将各位背上的字让当地守军看到,等到达北边的延贡,各位就可以回家了。&
于是以五十人编为一队,每队都发给罗浑擎的军旗一面,队前的掌旗官一面不断挥舞倒挂的军旗,一面大声叫道:&罗浑擎已被活捉,现已押送督府定罪,官军不久就会攻占此地,你们还不像我们一样,赶快投降,就可恢复良民的身份,平安无事。&
行至穿口,勾一胡一 僧在此设立了十一个军寨,寨中士兵争相投降,勾一胡一 僧大为震惊,拔剑想阻止众人投降,没想到众贼兵反以石块丢掷他,并且合力擒下他送一交一 高仁厚,其余五千贼兵也全部投降。
第二天,高仁厚下令焚毁军寨,又命降兵举旗为先锋,来到新津,韩求在此所设置的十三个营寨全部投降,韩求也投沟自一杀身亡。军士本想毁寨,高仁厚阻止说:&降兵还没有吃东西,先把寨中存粮运出后再焚寨。&
新降的贼兵,竟然自愿作饭与前来招降的降兵同桌共食,歌声笑语处处可闻,彻夜不绝。高仁厚命在双流,穿口等军寨投降的贼兵先行返乡,而以新津的降兵掌旗为前导,对他们说:&等进入邛州县境,你们也就可以各自回家了。&
罗夫子在延贡设置了九个军寨,在官军抵达延贡的前一晚,罗夫子寨中的贼兵,在看见新津降兵的营火时,就兴奋得整夜睡不着,准备投降了,等新津降兵到了之后,罗夫子只有弃寨投奔阡能。
罗夫子投奔阡能后,两人想尽全部兵力与高仁厚决一死战,然而计议一时未定。傍晚时,延贡降兵来到阡能营地前,阡能正骑在马上巡视军寨,见延贡降兵,想率兵攻击,哪知士兵全不听阡能指挥。第二天,官军到达营地时,众人把五花大绑的阡能,罗夫子押到高仁厚马前,一时间军士们欢声雷动。
高仁厚一共只花了六天的时间,就把阡能等五人全部歼灭。
[评译文]
高仁厚只不过是利用一名间谍散布消息,就使得贼兵争相投降;只不过是利用了几队降兵,而二十四个贼寨就已伸长脖子等待高仁厚的到来,准备投降了。这样的战功,哪里是只会以残酷手段对付敌人,以求功赏的人所能比的呢?
782、岳忠武
杨幺为寇。岳飞所部皆西北人,不一习一 水战。飞曰:&兵何常,顾用之何如耳!&先遣使招谕之,贼一党一 黄佐曰:&岳节使号令如山,若与之敌,万无生理,不如往降,必善遇我。&遂降。飞单骑按其部,拊佐背曰:&子知逆顺者,果能立功,封侯岂足道,欲复遣子至湖中,视其可乘者擒之,可劝者招之,如何?&佐感泣,誓以死报。时张浚以都督军事至潭,参政席益与浚语,疑飞玩寇,[边批:庸才何知大计?欲以闻。]浚曰:&岳侯忠孝人也。兵有深机,何可易言?&益惭而止。黄佐袭周伦砦,杀伦,擒其统制陈贵等。会召浚还防秋。飞袖小图示浚,浚欲待来年议之。飞曰:&王四厢以王师攻水寇,则难;飞以水寇攻水寇,则易。水战,我短彼长,以所短攻所长,所以难;若因敌将用敌兵,夺其手足之助,离其腹心之托,使孤立,而后以王师乘之,八日之内,当俘诸酋。&浚许之。飞遂如鼎州。黄佐招杨钦来降,飞喜曰:&杨钦骁悍,既降,贼腹心溃矣!&
表授钦武义大夫,礼遇甚厚,乃复遣归湖中。两日,钦说全琮、刘锐等降,飞诡骂曰:&贼不尽降,何来也?&杖之,复令入湖。是夜掩敌营,降其众数万。幺负固不服,方浮舟湖中,以轮激水,其行如飞;旁置撞竿,官舟迎之,辄碎。飞伐君山木为巨筏,塞诸港汊,又以腐木乱草,浮上流而下。择水浅处,遣善骂者挑之,且行且骂。贼怒来追,则草壅积,舟轮碍不行,飞亟遣兵击之,贼奔港中,为筏所拒,官军乘筏,张牛革以蔽矢石,举巨木撞其舟,尽坏,幺投水中,牛皋擒斩。飞入贼垒,余酋惊曰:&何神也?&俱降,飞亲行诸砦慰抚之,纵老弱归籍,少壮为军,果八日而贼平。浚叹曰:&岳侯神算也!&
杨幺据洞庭,陆耕水战,楼船十余丈,官军徒仰视,不得近。岳飞谋亦欲造大舟,湖南运判薛弼谓岳曰:&若是,非岁月不胜。且彼之所长,[边批:名言可以触类。]可避而不可斗也。今大旱,河水落洪,若重购舟首,勿与战,遂筏断一江一 路。藁其上流,使彼之长坐废。而一精一骑直捣其垒,则彼坏在目前矣。&岳从之,遂平幺。人知岳侯神算,平幺于八日之间,而不知计出薛弼。从来名将名相,未有不资人以成功者。
岳忠武善以少击众,尝以八百人破群盗王善等五十万众于南薰门;以八千人破曹成十万众于桂岭;其战兀术于颍昌,则以背嵬八百,于朱仙镇则以五百,皆破其众十余万。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战无败,猝遇敌,不动,敌人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其御军严而有恩,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虽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卒有疾,则亲为调药;诸将远戍,则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赏,分给军吏,秋毫不私;每有功,必归之将士。吁!此则其制胜之本也。近日将官事事与忠武反,欲功成,得乎?
南宋时杨幺(原名太,因初作乱时年纪幼少,楚人称年幼为幺,故称他为杨幺)盘据洞庭湖为乱,擅长水战。岳飞(字鹏举,曾大败金兵于朱仙镇,后以莫须有罪名被秦桧下狱死,年三十九,谥忠武)所属的部队多半是西北人,不习惯水战。
岳飞于是派人招降杨幺手下大将黄佐,说:&英雄不论出身,只要你愿意归降,本帅愿意重用你。&
黄佐暗想:&岳帅号令如山,若是与岳帅为敌,最后一定命丧岳军,不如投效岳帅,他必会善待重用我。&于是答应归降。
岳飞单身骑马来到黄佐营地探视黄佐,并且轻抚黄佐的肩膀说:&你能识时务必能立大功,日后何止是封侯拜爵而已,本帅想派你再回洞庭湖,所有那些贼众头目,如果有机可乘就活捉,或者劝他归降,如何?&黄佐被岳飞的信任与重用感动得流泪,发誓要以死报答岳飞。
这时张浚以都督军事来到此地,参政席益对张浚表示怀疑岳飞有轻敌之心。张浚说:&岳帅为人忠信诚正,再说军事机密,岂能轻易泄露?&席益听了,不禁为自己的鲁莽感到惭愧。
另一方面,黄佐袭击贼寇周伦,擒获统军陈贵等人。这时,皇帝召张浚回朝商议防秋(宋时突厥、契丹常在秋天入寇,故朝廷在此时调兵戍守边境,谓之&防秋&)。临行前,岳飞取出袖中的战略图给张浚看,想商议讨平杨幺的计划。张浚认为不妨等明年再讨贼,岳飞说:&王四厢用正规军打水寇,当然难打;末将用水寇打水寇,这仗就容易多了。打水仗不是我军的专长,以我军不擅长的水战与水寇对打,当然容易失败;若是先招降杨幺身边的大将,使杨幺孤立,再借贼将率贼兵攻打他们自家兄弟后,继之以官兵围剿,八天之内一定能擒服杨幺。&张浚于是同意岳飞出兵。
岳飞到鼎州后,黄佐已说服杨钦归降。岳飞高兴的说:&杨钦是杨幺身边的悍将,现在投顺我军,杨幺已众叛亲离了。&于是上表请求授杨钦武义大夫的官职,非常礼遇他。同样又让杨钦回洞庭湖为反间。
两天后,杨钦说服全琮、刘锐等人归降。岳飞见了他们,故意骂道:&贼人没有全部投降,你们来此地做什么?&命人鞭打他们,又命他们复回洞庭湖。这晚岳飞率兵偷袭贼营,虏获好几万名贼兵。
杨幺败得不服气,乘船从湖上逃逸。由于杨幺所搭乘的战船装有转轮,所以船行的速度好像飞一般;又因船边装置撞竿,官船一靠近,就被撞竿击得粉碎。岳飞命人砍伐巨木做成木筏堵在港口;又命人从上游抛置大量的腐木杂草,让其顺流而下;又挑选善于骂阵的兵士,在杨幺船行进到水浅的航道时,就边走边骂,让杨幺在盛怒下,顾不得水浅而下令船只追击。 
杨幺果然中计,结果船只遭到上游流放的杂草阻碍,动弹不得,岳飞立刻下令官兵攻击,贼兵纷纷窜逃入港,又遭港口的木筏所阻;官兵在木筏上架起牛皮,防止贼人用箭石攻击,一面用大木桩撞击贼船,杨幺见大势已去,投水时被牛皋擒获斩首。
岳飞进入贼营,残余的贼兵认为岳飞是神人,全部投降,岳飞亲自到各营寨安抚众人,释放老弱的贼兵回家,而年轻力壮的贼兵则编入正式部队,果然如他所说,八天内平服贼人,张浚叹服的说:&岳侯真是神算。&
[冯评译文]
杨幺盘据洞庭湖,在陆上耕种,水上作战,楼船高达十多丈,官军眼睁睁的看着杨幺横行,却无计可施。岳飞本想造大船征讨杨幺,但湖南运判薛弼(字直老,谥忠简)却劝阻岳飞说:&若要造大船,非要耗时一年半载不可;即使造好了船,水战仍是杨幺所擅长的。因此,我军只能避免水战而与杨幺斗智,才是致胜之道。现在正是天旱水枯,阻断一江一 面,不要与贼人正面冲突,再从上游流放大量杂草困住船只,使贼人无法发挥水战的优势,一面派一精一锐骑兵直攻贼营,贼人必败。&岳飞听从薛弼的建议,果然平定了杨幺,一般人都认为岳飞料事如神,能在八天之内平定杨幺,却不知是出自薛弼的计谋。从来名将名相,没有不借助他人而成功的。
岳飞擅长以寡击众。曾以八百人破贼人王善五十万人于南熏门,也曾以八千士兵在桂岭大破曹成的十万大军。以上所说的战役,事前岳飞都曾与统兵的将领商议,经过细密的计划才与贼人一交一 战,所以战无不胜,即使遭到贼人突击,也不会自乱阵脚。敌人曾叹服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带兵虽军令森严,却能以诚待兵。有一名士兵曾因偷取民家一束麻,而被军令处死,之后夜晚行军,虽民家开大门邀军士入屋住宿,也没有士兵敢接受民家招待。宁可冻死,也不强占民宅,宁可饿死,也不抢夺民粮。士兵生病,岳飞都亲自照料,如果戍守远地,岳飞一定要妻子分别到各士兵家,慰问他们家人的生活起居,凡是作战牺牲者,岳飞不但伤心流泪,并抚育他们的孤儿,或者代子求婚,每建战功,都归功所有将士。唉,这就是岳飞所以致胜的原因。
现在的将官,所言所行都与岳飞背道而行,还想成功吗?
783、李
宪宗讨吴元济。唐一邓一 节度使高霞寓既败,袁滋代将,复无功。李迩笞允裕煳嫣一邓一 节度使。逡跃跎艘模科赐辏瞬晃夂虿课椤;蛴醒哉撸逶唬&贼方安袁公之宽,我不欲使震而备我。&乃令于军中曰:&天子知迥苋坛埽饰愿а椒俏沂乱病#郾吲耗芏局荒堋#萜肴艘迕幔字
宄琉海芡瞥洗浚衾唇担浔悖蚋改赣牍挛丛嵴撸诓不梗椭唬&而亦王人也,无弃亲戚。&众愿为逅溃噬酱ㄏ找祝朐羟槲保阅芟郾吲郝苍谀恐校蝗徊磺嵴健#菥影胨辏靠捎茫饲爰檬ΑS谑巧深鞅ヂ戆吧健O轮0蔚揽谡ぃ介山,以取炉冶城,平青陵城。擒骠将丁士良,异其才,不杀。署捉生将,士良策曰:&吴秀琳以数千兵不可破者,陈光洽为之谋也,我能为公取之。&乃擒以献,于是秀琳举文城栅降。遂以其众攻吴房,残外垣,始出攻。吏曰:&往亡日,法当避。&逶唬&彼谓我不来,此可击也。&众决死战,贼乃走。或劝遂取吴房,逶唬&不可,吴房拔,则贼力专,不若留之,以分其力。&
初,秀琳降,宓テ锏终は掠胗铮资透浚鹨晕P懔瘴宀咴唬&必破贼,非李v无以成功者。&v,贼健将也,守兴桥栅,其战常易官军。搴虻v护获于野,遣史用诚以壮士三百伏其旁,见羸卒若将燔聚者,v果轻出,用诚擒而还。诸将素苦v,请杀之,[边批:能苦诸将,定是有用之人。]宀惶晕徒湔俚v及李忠义,屏人语至夜艾。忠义亦贼将,军中多谏此二人不可近。宕婧瘛D四妓朗咳唤越讨
会雨,自五月至七月不止,军中以为不杀v之罚,[边批:不通。]将吏杂然不解,辶Σ荒芏劳甑v,乃持以泣,曰:&天不欲平贼乎?何见夺者众耶?&则械而送之朝,表言:&必杀v,无与共谋蔡者。&
诏释以还澹迥肆钆褰3鋈胝氏拢鹆罕硎梗v奉檄呜咽。诸将乃不敢言,由是始定袭蔡之谋矣。
不械送v,则谤者不息。此与司马懿祁山请战奉诏而止同一机轴,皆成言先入,度其必不迕而后行之者也。辛毗持节而蜀师老,李v还幕而吴寇平,虽将之善,君亦与焉。
岳侯平杨幺,李蹇嗽茫抟徊蛔什庞诘校嘤赏潘劓冢僮菰谑止室病:笕寺谎е什欢榈兄湟樱♂怼⒎训t亡其身,俱为降人刺杀,曹瞒、苻坚亡其师,赤壁之役,操信黄盖之降以取败;淝水之战,降将朱序谋归晋,一一导晋败秦,彼皆老于兵事者,而犹如此,可不慎与?
李逯桃玻闪罡疑岬咦濉蹇淞睿磺懈е实叻葱б郧椋逡嫦ぴ粜槭怠
能用谍,不妨舍谍。然必先知谍,方能用谍;必能使民不隐谍,方能知谍;必恩威有以服民,方能使民不隐谍。呜呼,难言矣。
近有邑宰,急欲弭盗,谓诸盗往往获自妓家,必驱妓出境,乃清盗薮。夫妓家果薮盗,正宜留之,以为捕役耳目之径。若薮之境外,与薮之境内庸愈?假令盗薮民家,亦将尽民而驱之乎?不深严捕役之督,而求盗无薮,斯无策之甚者也。
时李光颜战数胜,元济率锐师屯洄曲以抗光颜。逯湎犊沙耍艘蛊鹗Γv以突将三千为前锋,李忠义副之,迓手芯В锝弦韵戮睿鑫某钦ぃ钤唬&引而东。&六十里止,袭张柴,歼其戍,敕士少休,益治鞍铠,发刃彀矢。会大雨雪,天晦,凛风偃旗裂肤,马皆缩栗,士抱戈冻死于道十一二。张柴之东,陂泽阻奥,众未尝蹈也,皆谓投不测,始发。吏请所向,逶唬&入蔡州取吴元济。&[边批:抖然。]士失色,监军使者泣曰:&果落v计。&然业从澹巳瞬桓易晕啤#郾吲菏坑斜厮乐囊印#宸智岜锨诺溃跃溃挥忠员缮降馈P衅呤铮拱耄列牵┥酢3桥越远祓统兀辶罨髦月揖T粑夥俊⒗缮绞倘晃拗撸v等坎墉先登,众从之,杀门者开关,留持柝,传夜自如。黎明雪止,迦胱ぴ猛庹汤艟唬&城陷矣!&元济尚不信,曰:&是洄曲子弟来索褚衣耳。&及闻号令,曰:&常侍传语。&始惊,曰:&何常侍得至此。&率左右登牙城。田进诚进兵薄之,寮圃们彝扔诙刂剩朔闷浼椅堪仓刮薏溃允檎僦刂剩刂室缘テ锇滓陆怠=匣鹉厦牛们胱铮荻拢魉途┦Α
唐宪宗命唐一邓一 节度使高霞寓(熟知《春秋》及兵法)讨伐吴元济(曾与董重质共剽关东,后被李迤蕉ǎ┦О芎螅置檀呦荚⑽诙仁固衷簦酝嚼臀薰Α@澹ㄗ衷保心甭裕┳栽盖敕ノ庠簦谑窍茏谌蚊一邓一 节度使。
李迦衔倬谟胛庠一交一 战失败后,士气尚未恢复,于是下令暂时停止斥堠出任务。有人对此提出疑义,李逅担&贼人已习惯袁大人以宽仁带兵的作风而松懈防备,我不想打草惊蛇。&
接着又昭告全军:&皇上知我能隐忍,所以只委派我安抚军士的情绪,至于作战打仗,这不是我的职责。&贼人也因李宓拿挪⒉幌炝粒星崾又摹
其实李逦顺廖龋芤猿洗恕S鲇性羧死唇担宥既嗡窃谟凶一由 走动,从不予以监视或限制;遇有降者的亲友死在故乡的,就致赠金帛米粮,要他们回乡奔丧,并说:&你们也是天子的臣民,不可遗弃亲人。&众人被李宓某弦馑卸荚敢馕逍烂杂泄卦羧说木榧霸粲牡匦巍⒈Σ贾茫宥剂巳糁刚啤
半年后,李寮渴科甙海龈鲅盗酚兴兀朗被墒欤突邮サ小O裙ヂ戆吧剑频揽谡ぃ介山,取炉沿城,平青陵城,擒获悍将丁士良。李辶墙牛挥猩彼6∈苛几屑ぶ啵准扑担&吴秀琳虽只有数千兵力,但官军屡攻不下,完全是因有陈光洽为他出主意,我愿意为李公擒下陈光洽。&果然,在丁士良擒服陈光洽后,吴秀琳在文城栅弃械投降。
于是李逵迷舯ノ夥浚ㄏ孛绕瞥呛蟛旁僖怨俦龌鳎耸庇腥巳袄澹&困战之兵,不可穷追。&李逅担&正因贼人以为我不会紧追,才是我进攻的最佳时机。&众军士也愿意与贼人一决死战,将士用命之下,贼兵四处溃逃。有人建议干脆将吴房夷平,以杜绝贼人再度聚集。李逅担&不可。夷平吴房,贼人的兵力就会集中,不如保留吴房,分散贼人兵力。&
当初,吴秀琳自缚投降时,李逯簧砝吹轿某钦は拢浊械匕参浚⑶鬃晕砂螅蚊臁N庑懔找蚕准扑担&要想破吴元济,非擒获李v不可。&李v是吴元济手下大将,负责防守兴桥栅,每次战役都迫使官军无功而返,不得不另行派兵进剿。李迕贸下柿烊一精一兵在李v的营地附近的郊野埋伏,另派一些老兵,假作要攻击焚烧李v的营地,李v果然中计出兵,被用诚所俘。官军曾多次吃过李v的苦头,请求李迳绷怂迕淮鹩Γ炊钥徒翊畹v,甚至屏退旁人,单独与李v、李忠义两人谈到半夜,李忠义也是贼将。军官们纷纷劝说李澹豢捎氪硕艚咏迦捶锤幼鹬乩裼龆恕
另外,李逡材技率咳宋换鞅鬃远降佳盗贰
正巧这期间,大雨不止,由五月一直下到七月。官军们传出&天雨不止是上天为责罚李宀簧崩畹v&的谣言。由于官军们不能谅解李謇裼隼畹v等人的做法,因此士气低落,而杀敌平贼又不能只靠李逡蝗恕@逦藜瓶墒┫拢挥忻税牙畹v关起来,哭着说:&难道是天意不让我平贼吗?为什么大家都反对我的做法呢?&说完,将李v送一交一 朝廷处置,并且上表奏请:&一定要杀李v,否则无法与众军士共同袭灭吴元济。&
宪宗却下诏释回李v,并命李v辅佐李迕鹞庠簟@迕畹v统领六院兵马(唐朝山南道一精一兵,每天佩着剑出入帐下议事)。李v手捧公文,不禁感动得流泪,其他官军也不敢再有反对意见。于是上下一心,共同商议袭击吴贼的计划。
[述评译文]
不把李v上刑具送往京城,毁谤的话将不会止息,这和当年司马懿祁山请战,等奉到皇帝诏令即止,所用的机略是一样的,都是先把一切利害关系计算清楚,预估&计&之可行,一定能得到首肯,才放手一搏。就如辛毗传达圣旨之后,蜀国的军队就不堪作战了。
李v重回李宓恼氏拢艨芫推蕉耍夤倘皇俏纳朴谟帽松迫蔚南途彩浅墒碌脑颉T篮钇窖铉邸⒗迕鹞庠茫涠际墙柙艚ピ羰祝彩且蛭П旧硭赜型芊谌耍辉僬咴缫颜莆涨槭疲拍芸说兄率ぁH绻笕瞬缓饬孔陨砟芰Γ换嵋姥驯2皇О堋O襻怼⒎训t都是被降兵所杀,曹操盲信黄盖之降,苻坚也是因为降将朱序谋降南朝,一一导败秦,分别败于赤壁之役和淝水之战。他们都是沙场老将,熟于军事,尚且如此,后人能不谨慎小心吗?
李遄急赶鞑讨菔保缦仍&窝藏间谍或知谍不报者一并处死&的律令,李宄废闪睿宦刹挥枳肪俊C艿诟屑は拢炊一供军情给李澹顾幽苷莆盏腥说亩残槭怠
[述评译文]
要能运用间谍,不妨让人窝藏间谍,但必须先查明间谍的所在,才能运用他们。只有能让百姓不窝藏间谍,才能查觉出他们的存在;只有对百姓恩威并济,才能使百姓不隐藏间谍。这其中的学问可大了!
有一县令想肃清境内的盗匪,认为既然以往曾多次在妓馆捕获盗匪,不如将妓一女赶出县境,那么盗匪也就自然会销声匿迹了。如果盗匪常流连妓馆,不是正好给予捕役缉捕盗匪的线索,与其让盗匪聚集县外,不如让他们留在县内,好就近监视掌握。如果照那个逻辑,如果他们盘据民家,是否也要将全县的百姓驱逐出境呢?身为县令,不督责衙役尽力拘捕盗匪,反而只希望盗匪没有落脚的地方,真是没有头脑到极点了。
早先李光颜(字光远,谥忠)一连打了几次胜仗,吴元济率领一精一兵驻扎洄曲,对抗李光颜。李逯烙谢沙耍驮诎胍狗⒈畹v率三千突击兵担任前锋,以李忠义为副将协助之,自己亲率中军田进诚所属三千人压阵、支应。
出了文城栅后,李逑麓锩钤唬&向东转,挺进六十里。&立即袭击张柴寨,彻底歼灭了防守的敌军,然后让部队稍作休息,整理马鞍,盔甲,磨利刀刃,准备好弓矢,待命出击。
这时天降大雪,天色晦暗,寒风凛烈,许多士兵都受不了严寒的气候,皮肤冻裂,连马也畏缩不前,士兵冻死在路上的也有十之一二。张柴寨之东,泥泽难行,没人走过这条路,大家都认为前途难测。
部队刚预备出帐幕,军吏前来请示目的地,李逅担&入蔡州攻吴元济。&军士们一听,人人为之失色,监军也哭着说:&元帅果真中了李v的圈套。&但话虽如此,士兵们仍抱着追随李宄錾胨赖木鲂摹@迮沙鲂〔慷悠苹登诺溃暇耐寺罚峙杀卸侠噬缴降篮螅绦蚯巴平呤铮胍故崩吹叫恰U馐贝笱┓追桑桥远际撬茄臁㈡鸬某靥粒迕司哦臁㈡穑谜谘诒砩缡氐脑舯廖拗酢@畹v等人首先率众登城,杀城门守卫后,大开城门,但仍如平常般打更报时。
第二天天亮,大雪停了。李褰胛庠猛捅耐獬牵倮舨啪值拇蠼校&城已失陷了。&吴元济还不相信的说:&也许是洄曲的子弟兵前来领取棉衣吧。&等到听了传令兵说:&常侍有令。&才惊惧的问:&哪位常侍到此?&急忙率领亲信登上牙城。此时田进诚已领兵把他们一团一 一团一 围住。
李迮卸希庠靡欢耐刂剩ㄐ院酚拢朴帽┏霰仍谑乔鬃缘蕉姨椒盟募胰耍参克遣灰牛⑶鬃孕戳艘环庹薪凳椤6刂士戳诵藕螅泶┌滓拢テ锢唇怠
田进诚于是火烧南门。吴元济见大势已去,下城梯请降,被关入牢车,押送京师。
784、赵充国
先零、罕开皆西羌种,各有豪,数相攻击,成仇。匈一奴一连合诸羌,使解仇作约。充国料其到秋变必起,宜遣使行边预为备。于是两府白遣义渠安国行视诸边,分别善恶。安国至,召先零诸豪三十余人,以尤桀黠,皆斩之,纵兵击斩千余级,诸降羌悉叛,攻城邑,杀长吏。上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无逾于老臣者矣。&充国时年七十余。上问:&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充国至金城,须兵满万骑,方渡河,恐为虏所遮,即夜遣三校衔枚先渡,渡辄营阵。及明,以次尽渡。虏数十百骑来,出入军旁。充国意此骁骑难制,且恐为诱,戒军勿击,曰:&吾士马新倦,不可驰逐,击虏以殄灭为期,小利不足贪也。&遣骑候四望中(地名),亡虏。夜引兵至落都,谓诸校司马曰:&吾知羌无能为矣。使发数千人守杜四望、中,吾岂得入哉!&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虏数挑战,充国坚守。[边批:节节持重。]初罕开豪靡当儿使弟雕库来告都尉曰:&先零将反。&后数日,果反。雕库种人颇在先零中,都尉即留雕库为质。充国以为亡罪,遣归告种豪:&大兵诛有罪,毋取并灭,能相捕斩者,除罪:斩大豪有罪者一人,赐钱四十万,中豪十五万,下豪二万,大男三千,女子及老小千钱。又以所捕妻子财物与之。&欲以威信招降罕开及劫略者,解散虏谋。酒泉太守辛武贤上言:&今虏朝夕为寇,土地寒苦,汉马不能冬,可益马食,以七月上旬赍三十日粮,分兵并出张掖、酒泉,合击罕开。&天子下其议,充国以为:&驼负三十日食,又有衣装兵器,难以追逐。据前险,守后i,以绝粮道,必有伤危之患。且先零首为畔逆,宜捐罕开暗昧之过,先诛先零以震动之。&朝议谓:&先零兵盛而负罕开之助,不先破罕开,则先零未可图。&[边批:似是而非。]天子遂敕充国进兵。充国上书谢罪,因陈利害曰:&臣闻兵法:&攻不足者守有余。&&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即罕羌欲为寇,宜简练以俟其至,以逸代劳,必胜之道也。今释致虏之术,而从为虏所致之道,愚以为不便。先零羌欲为背畔。故与罕开解仇结约。然其私心,亦恐汉兵至而罕开背之。其计常欲先赴罕、开之急,以坚其约。先击罕羌,先零必助之。今虏马肥、食足,击之未见利,适使先零得施德于罕羌以坚其约。一党一 坚势盛,附者寝多,臣恐国家之忧不二三岁而已。于臣之计,先诛先零,则罕开不烦兵而服;如其不服,须正月击之未晚。&上从充国议,充国引兵至先零,虏久屯聚,解弛,望见大军,弃车重,欲渡湟水,道i狭,充国徐行驱之。[边批:又持重。]或曰:&逐利宜亟。&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诸校皆曰:&善。&虏赴水溺死数百,降及斩首五百余人。兵至罕地,令军毋燔聚落刍牧田中。罕羌闻之,喜曰:&汉果不击我矣。&豪靡忘来自归,充国赐饮食,遣还谕种人,时羌降者万余人。充国度羌必坏,请罢骑兵,留万人屯田,以待其敝。
汉朝时,先零、罕开都是西羌种族,各有酋长,因彼此互相攻击而成仇家。后来匈一奴一联合其他羌族,互订盟约,解除仇恨。
赵充国认为到秋天马肥的时候,一定会发生羌变,建议先派使者去巡视边境的守卫部队,要他们预作防备,并监视羌族的行动,于是丞相和御史两府就私下派遣义渠安国(昭帝时官光禄大夫)去巡视羌人动一态 ,了解他们逆顺的情形。
义渠安国到了羌地,便召集先零的各酋长共三十多人,将其中特别傲慢,不顺从的都杀了,还任由军队去攻击先零人,斩杀好几千羌人,各部族的羌人都起而反抗,杀死长吏,并夺取汉军的武器装备。
义渠安国回朝奏禀昭帝,昭帝说:&现在情势混乱,有谁可以任命为将军带兵平乱呢?&
赵充国回答说:&再没有比老臣更好的人选了。&充国时年七十余。
昭帝说:&将军能否预测目前羌人的势力、打算带多少兵马去?&
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打仗的事很难凭空设想。老臣想先到金城,再计划攻讨的方略。&
赵充国到了金城,征调一万名士兵想渡河,又怕遭到羌人截击,便趁夜派三个营士兵先悄悄渡河,渡了河后,立刻扎营防备羌人来犯。到了天亮,军士们已依次全部安然渡河,羌人发觉后,派了数百骑兵,在汉军左右出没一}一扰。赵充国想羌骑一向骁勇善战,难以制一服 ,再说这也可能是羌人诱敌之计,于是下令:&我军兵马刚渡河,已略有倦意,不必追击羌骑,攻击羌人要以消灭他们为目标,区区近百羌骑,不必着意贪求。&
赵充国一面派骑兵去侦察四望和中这两个地方,发现其中并无羌人出没。于是趁夜引兵到洛都,召集各部将领说:&我就知道羌人不善用兵,如果他们调派几千人防守四望和中,我军哪能向前推进呢?&于是向西推进到西部都尉府,日日飨宴军士,士卒都希望为他效力立功,羌人好几次前来挑衅,赵充国都下令坚守。
起初,罕开的酋长靡当儿派他的弟弟雕库来告诉都尉说:&先零人想造反。&过了几天,先零人果然叛变。但雕库的族人有许多也在先零的部队里,都尉便留下雕库做人质。赵充国认为雕库无罪,便放了他,要他回去告诉各酋长:&汉朝大军是来诛讨有罪的人,并不是要对所有的羌人赶尽杀绝,犯法的人如果能带罪立功,去斩杀其他犯罪的人,不但可以免罪,另外还可依功劳大小获赏:杀大头目者赐钱四十万,中头目十五万,小头目三万,男人三千,女子及老弱各赏一千,同时虏获的女子及财物也都完全归其所有。&
赵充国想凭借威信去招降羌人及那些被劫持而反叛的人,来瓦解羌人的一一谋。
酒泉太守辛武贤上奏说:&现在羌人早晚都来一}一扰边境。羌地苦寒,汉马无法适应北地严酷的气候。不如在七月上旬,携带三十天的粮食,分别从张掖、酒泉,合攻罕开。&昭帝把奏章一交一 给赵充国计议。赵充国认为,马匹背负三十天的粮食,再加上衣服,武器等装备,行军的速度一定追赶不上羌人,如果羌人再前据险要,后守厄塞,断绝官兵粮道,情势对官军会非常不利,一定会有伤亡危险的顾虑。再说首先谋反的是先零人,其他羌族只是受到先零的胁迫才作乱,所以赵充国认为应该把罕开附和先零反叛的愚昧过失,放在一边不追究,先对先零进行诛讨,以威服其他羌人。
然而群臣却认为先零兵力强大,又依恃罕开的帮助,如果不先击灭罕开,很难平服先零。
于是昭帝下令赵充国进攻罕开。赵充国上书请罪,剖陈利害,说:&臣听说《孙子兵法》上说过,&兵力不足以进攻者就防守&,又说,&善于作战的人,能掌握敌人,却不会被敌人所掌握&。现在羌人入寇,我们便应该整饬兵马,训练战士,以逸待劳,才是致胜之道;如今放弃制敌先机,落入敌人的战术,愚臣以为千万不可。先零想要反叛大汉,所以才和罕开化解过去的仇恨,订立盟约;但是他们心里也担心汉兵一来,罕开或许会背叛他们,所以先零希望汉军先攻打罕开,他们好出兵救助罕开,表示坚守彼此的盟约。现在羌马肥壮,粮食充足,我们出兵攻击,恐怕讨不到好处,只是正好让先零有机会有恩于罕开,更坚定他们之间的盟约,先零的势力就会日渐壮大,归附的羌人也会日渐增多。老臣担心那时候,先零会成为我朝的大患,将不只是二、三年的外患而已。依老臣之见,如果能先诛灭先零,即使不讨伐罕开,罕开也自然会归顺;万一先零已被诛灭,而罕开仍然不服,那么,到正月时再进攻也不迟。&昭帝接纳了赵充国的意见。
赵充国于是率兵进攻先零,先零因居安日久,已松懈防备,望见汉朝大军,纷纷丢下装备,想渡湟水逃命,由于道路狭隘,赵充国只紧蹑溃兵之后,徐徐驱赶,并不急着追赶,又持重。有人说:&追击先零逃兵,这正是建功的大好机会。&赵充国说:&这些都是走投无路的穷寇,不可以过分一逼一迫他们。慢慢的追赶他们,他们便会没命的逃走;但是如果一逼一急的话,他们或许会回过头来拚命的。&诸将都说有理。
结果羌人被水淹死的有好几百人,投降或被砍头的有五百多人。当汉军来到罕开人居住的地方,赵充国下令:不得烧毁他们的部落,也不可以到他们田里收割农作物或放牧马匹。罕羌听说此事,都很高兴的说:&汉军果然不是来灭绝我们的啊。&
羌酋靡忘于是自动前来归顺,赵充国赐他食物后,仍放他回去劝晓其他的族人。一时之间,有一万多名羌人请降,赵充国预料羌人会自行瓦解,所以遣回全部骑兵,并请准予留下一万名兵士在当地屯田,静待其变。
785、析公
晋、楚遇于绕角,栾武子书不欲战。析公曰:&楚师轻窕,易震荡也。若多鼓钧声,以夜军之,楚师必遁。&晋人从之,楚师宵遁。
春秋时,晋、楚两军在绕角相遇。栾武子(栾书)不想与楚军正面冲突。析公说:&楚军人心浮动,纪律松弛,很容易受外界的煽动。只要我军整夜军鼓声不断,好像随时要出兵攻敌,楚军一定受不了只闻鼓声,不见敌兵的心理压力而溃逃。&经过一夜 的军鼓声,楚人果真退兵。
786、王德用
王德用为定州路总管,日训练士卒,久之,士殊可用。会契丹有谍者来觇,或请捕杀之。德用曰:&第舍之。吾正欲其以实还告,百战百胜,不如以不战胜也。&明日故大阅,士皆踊跃思奋,乃一一下令:&具糗粮,听吾旗鼓所问。&觇者归告,谓:&汉兵且大入。&遂来议和。
宋朝人王德用(字元辅,谥武恭)出任定州路总管时,每天训练士卒,一段时日后,士卒都成为可用之兵。
正巧这时发觉有契丹间谍潜人,有人建议捕杀这些间谍。王德用却说:&先不急。我有妙计,可以使这些间谍回去后,把我们的实情报告给契丹王,所谓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胜。&
第二天,王德用下令举行阅兵大典,士卒们各个龙腾虎跃,大事准备马草军粮,全体军士都照着旗鼓所指的方向,摆出一副行将出兵对外远征的姿态。
契丹间谍赶紧回去复命,说宋军就要大举攻打契丹,于是契丹王立刻遣使向宋朝求和。
787、韩世忠
广西贼曹成拥众在郴、邵,世忠既平闽寇,旋师永嘉,若将就休息者。忽由处信径至豫章,连营一江一 滨数十里,群贼不虞其至,大惊,世忠遣人招之,成遂降,得战士八万。
南宋时广西贼匪曹成在郴、邵一带聚众作乱,韩世忠在讨平福建盗寇后,立即班师回永嘉,好像不再有继续剿匪的计划。
有一天,韩世忠的大军突然由处信(地名)抄小路到豫章,在一江一 边扎营,远远望去绵长数十里,都是韩世忠大军的营寨。贼人没想到韩世忠的军队会半路折返,大感惊恐,当韩世忠派人招降时,曹成立即投降,韩军获得了八万战士。
788、程昱
程昱守鄄城,兵仅七百人。操闻袁绍在黎一一将南渡,欲以兵三千益之,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不来攻。若益以兵,则必攻,攻则必克。&绍果以昱兵少,不肯攻,操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七百与三千,均非十万敌也;而益兵之名,足以招寇。昱之见胜于曹公远矣!
程昱(三国魏人,字仲德)戌守甄城,手下只有七百士兵。曹操听说袁绍有从黎一一渡河往南推进的计划,想再增调三千人守甄城。程昱说:&袁绍有十万兵力,自认兵多将勇无敌手,现在见我兵力,一定不屑攻甄城,若增加兵力,袁绍必会出兵,只要袁绍攻甄城,一定守不住。&后来,袁绍果真因甄城兵少而作罢。
事后,曹操对贾诩说:&程昱的胆识,比起孟贲、夏育(皆古代勇士0有过之而无不及。
[评译文]
七百与三千其实都不是十万大军的对手,但增兵的举动却足以招祸,由此看来,程昱的思虑要比曹操深远多了。
789、陆逊
嘉禾三年,孙权北征,使陆逊与诸葛瑾攻襄一一。逊遣亲人韩扁赍表奉报,还遇敌于沔中,钞逻得扁。瑾闻之甚惧,书与逊云:&大驾已旋,贼得韩扁,具知我阔狭,且水干,宜当急去。&逊未答,方催人种葑豆,与诸将奕棋射戏如常,瑾曰:&伯言多智略,其当有以。&自来见逊,逊曰:&贼知大驾已旋,无所复蹙,得专力于吾,又已守要害之处,兵将已动,且当自定以安之,施设变术,然后出耳。今便示退,贼当谓吾怖,仍来相蹙,必败之势!&乃密与瑾立计,令瑾督舟船。逊悉上兵马,以向襄一一城,敌素惮逊,遽还赴城,瑾便引舟出,逊徐整部伍,张拓声势,走趋船。敌不敢干,全军而退。
嘉禾五年,孙权北征,命陆逊与诸葛瑾攻襄一一。陆逊派亲信韩扁专程持表章奏报孙权,在回营途中遇敌被俘。消息传来,诸葛瑾害怕韩扁泄露军情,于是在写给陆逊的信上说:&吴主已班师,贼人俘获韩扁,已知我军虚实,现在又逢天旱水枯,情势对我军不利,应速退兵。&陆逊得信后,并不回信,一面催人种蔓菁菜,一面如平日般与诸将下棋、射箭。
诸葛瑾说:&伯言为人聪明多智谋,他一定有办法解决困境,我这就去见他。&陆逊说:&贼人已知吴王班师,不会担心吴王来攻,现在只需专心对付我们。加上他们据守险要,我军士兵军心已见动摇,现在只有力持镇静,才能稳定军心,再计划突围;如果现在骤然下令退兵,贼人就会知道我们害怕而加紧进攻,那么我军一定溃败。&于是与诸葛瑾密商大计,诸葛瑾率军走水路,陆逊率军走陆路,同时朝襄一一方向推进。
敌人一向震服陆逊的威名,见陆逊军朝襄一一方向来,立即严守襄一一,诸葛瑾率船队由水路出发,陆逊慢慢率军一面虚张声势,一面向船队靠近,一一登船,敌人不敢进一逼一,于是全军安然而返。
790、高仁厚
高仁厚攻东川杨师立。夜二鼓,贼一党一 郑君雄等出劲兵掩击城北副使寨。杨茂言不能御,帅众弃寨走;其旁寨见副走,亦走。贼直薄中军,仁厚令大开寨门,设炬火照之,自帅士卒为两翼,伏道左右。贼见门开,不敢入,还去,仁厚发伏击之。贼大败。
仁厚念诸弃寨者所当诛杀甚众,乃密召孔目官张韶,谕之曰:&尔速遣步探子将数十人,分道追走者,自以尔意谕之曰:&仆射幸不出寨,皆不知,汝曹速归,来旦,牙参如常,勿忧也。&[边批:不唯省事,且积德。]韶素长者,众信之,[边批:择而使之。]至四鼓,皆还寨,唯杨茂言走至张把,乃追及之。仁厚闻诸寨漏鼓如初,喜曰:&悉归矣。&诘旦,诸将牙集,以为仁厚诚不知也,坐良久,谓茂言曰:&昨夜闻副使身先士卒,走至张把,有诸?&对曰:&闻贼攻中军,左右言仆射已去,遂策马骖随,既而审其虚,乃复还耳。&曰:&仁厚与副使俱受命天子,将兵讨贼,若仁厚先走,副使当叱下马,行军法,代总军事,然后奏闻,[边批:近日辽一一之役,制闲者若识此一看,何至身名俱丧?]今副使既先走,又为欺罔,理当何如?&茂言拱手曰:&当死。&仁厚曰:&然。&命左右扶下斩之。诸将股栗,仁厚乃召昨夜所获俘虏数十人,释缚纵归。群雄闻之惧,曰:&彼军法严整如是,又可犯乎?&自是兵不复出。后君雄斩师立,出降。
孙武戮一宠一 姬以徇阵,穰苴斩幸臣(齐景幸臣庄贾)以立法。法行则将尊,将尊则士致死。士有必死之气,则敌有必败之形矣。仁厚用法固善,尤妙在遣张韶一事,不尽杀之,威胜于尽杀,更驱而用之,不患逃卒不尽为死士也!
孙武子齐人,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出宫中美一女 ,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一宠一 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斧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一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齐景公时,师败于燕、晋,晏婴荐司马穰苴,公以为将军。穰苴曰:&臣素卑贱,人微权轻,[边批:实话。]愿得君之一宠一 臣以监军。&[边批:少不得下次一着。]公使庄贾往。苴与贾约,日中会于军门,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夕时贾始至,苴曰:&何后期?&贾曰:&亲戚送之,故留。&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⒐闹保t忘其身。何相送乎?&召正曰:&法期而后至,何?&υ唬&亍&Z始郑谷笋Y缶肮缶取N醇胺担刭Z以徇三。久之,公遣使者持赦Z,Y入中,穰苴曰:&⒃谲,君命有所不受。&正曰:&中不Y。今使者Y,何?&υ唬&亍&苴曰:&君之使不可亍&乃仄W,之左,R之左,以徇三。乃士卒,次舍井^食,疾t碜嵫と④之YZ士卒,而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于是病者皆求行,龈穑x。
高仁厚攻打东川杨师立。夜晚二更时分,敌将郑君雄等出动一精一兵突击,城北副使杨茂言见敌势太盛无法抵御,于是弃城逃逸,其他营寨见副使逃走,也纷纷丢下武器逃命。贼人直攻中军。高仁厚命人一大开寨门,并且点燃火炬,亲自领军埋伏两侧,贼人见寨门大开,反而不敢入寨,正准备离去时,高仁厚立即命埋伏的士兵围攻,贼人一大败。
贼退后,高仁厚顾念如果按律处置弃城逃走的军士,势必诛杀太多,于是密召张诏,对他说:&你赶快派探子数十人,分头追赶逃走的士兵。&就用你的话说:&元帅那晚不在营寨,所以根本不知道你们溃逃的事,你们赶紧回营,明天照常守卫,不要担心。&张诏一向是宽厚长者,众人都相信他的话,认为元帅真的离营外出,于是四更时分,溃逃的士兵都已回营,只有杨茂言一直追到张把这地方才拦下他。
高仁厚听到各营寨的更鼓声如平常,很高兴的说:&他们都回来了。&
第二天,各将领齐集军署,以为高仁厚完全不知昨夜的事。许久之后,高仁厚对杨茂言说:&听说昨晚副使身先士卒,逃到张把,可有此事?&杨茂言答:&听说贼人攻打中军,左右说元帅离营,于是末将才骑马追赶保护元帅。不久,发觉传闻错误,就立刻回营。&高仁厚说:&仁厚与副使都受皇命率兵讨贼,若本帅离营,副使该叱责立即命仁厚下马,以军法论处,然后代行本帅统军之职,并将事件经过呈报朝廷。现在副使逃走在先,又说谎欺骗在后,该当何罪?&杨茂言拱手说:&该死。&高仁厚说:&好。&命左右拖下斩首,其他将领不由心惊肉跳,不敢言语。
高仁厚召来前夜所俘获的数十贼兵,命人松绑,放他们回去。贼人听说高仁厚罪斩副使的事后说:&高帅军纪如此严明,怎能随意攻打?&从此不再出兵。不久,郑君雄斩杨师立后归降。
[述评译文]
孙武杀吴王一宠一 姬树立军纪,禳苴(即司马禳苴,春秋齐人,姓田,曾为大司马,故称司马禳苴)杀齐景幸臣(指庄贾)确立法纪。执法以严,将帅才能树立威信,受人尊敬;将尊,才有肯效死命的士卒;士卒有抱死一战的决心,不用一交一 战,敌人也已处于溃败的困境了。高仁厚斩副使明军纪,但最高明的地方是利用张诏传话,不尽杀逃兵,而威信更胜于尽杀;日后再命逃兵任事,不怕他们不尽力效死命。
孙武出身齐国,精通兵法,因而吴王阖庐(阖闾)特别召见他说:&先生所著的兵法十三篇,寡人已全部读过一遍了,先生能不能照兵法中所说的为寡人练兵来演示一次看看?&孙武说:&可以。&吴王说:&可以用妇女吗?&说:&可以。&于是吴王挑选官中美一女 一百八十人。孙武首先把宫女分成两队,分别任命吴王的两位一宠一 妃为队长,命每位宫女手持矛,说:&你们都知道胸部、左手、右手、后背吧?&宫女说:&知道。&孙武说:&那么当我喊&前&时,你们就看胸部,喊&左&时你们就看左手,喊&右&时你们就看右手,喊&后&时你们就回头看,都听懂了吗?&宫女说:&听懂了。&
孙武向宫女解释完了之后,就拿出刑具,随后再三令五申的告诫,于是孙武击鼓喊&右&,宫女们竟哈哈大笑起来。孙武说:&你们不明白我的号令,这是我的错。&于是孙武再度解释号令与动作,可是当他第二次击鼓喊&左&时,宫女们仍站在原地哈哈大笑。孙武说:&刚才你们不明白动作、号令,可能是因我解释得不够明白,这次你们已完全明白号令,仍不按照号令去做,这就是队长的责任。&于是下令斩左右队长。
吴王在阅兵台上观看,一见自己一宠一 妃要被处斩,就立即派人阻止孙武说:&寡人已经知道先生是位练兵的人才,请先生千万不要处死寡人的两位一宠一 妃,寡人没有这两位一宠一 妃,会寝不安眠,食不甘味。&
孙武说:&臣既受君命为将领,将在军中可以不接受君主的命令。&说完命人把左右队长处斩,另立两名宫女为队长。接着再打鼓发号令,这时再也没有宫女敢发出笑声,左、右、前、后、曲膝、卧倒都合乎号令要求,非常整齐。于是孙武对吴王说:&兵已练好,请大王校阅,只要大王一声令下,他们赴汤蹈火也无所畏惧。&吴王说:&不必再校阅了,先生辛苦了,请先回宫休息吧。&孙武说:&看来大王只是喜欢臣兵法的理论,却不肯采用这理论所表现的事实。&吴王听了,知道孙武确实是位杰出的军事家,任命他为大将,后来吴国西破强楚,进兵楚国都城郢、北服齐、晋,威震诸侯,全得力于孙武的军事天才。
齐景公时,晋燕两国大败齐军。宰相晏婴向景公推荐禳苴,景公命他为大将。禳苴说:&微
臣出身卑贱,在一朝之间拜为大将,深恐将士心有不服,而无实权指挥士兵。请大王另派一宠一 臣担任监军,借一宠一 臣权威,如此臣才能指挥自如。齐景公派庄贾为监军。禳苴和庄贾约定:&明天中午在军营会面。&
第二天,禳苴先骑马来到军营,看着日晷和水漏,等庄贾来,直到傍晚才见庄贾骑马赶来,禳苴说:&为什么这么晚才来?&庄贾说:&亲友为我设酒宴饯行,所以迟到了。&禳苴说:&身为领兵大将,接到军令就要忘家,到达军营下达军令就要忘亲,听到进攻的战鼓就要忘身,怎能参加饯别酒宴呢?&于是召军法官问说:&按军法规定,因不守时贻误军机,该当何罪?&答说:&当斩。&此语一出,庄贾才吓得全身发抖,立刻派人向景公求救。使者还没回来,禳苴已将庄贾斩首。不久,齐景公派使者令禳苴释放庄贾,禳苴说:&将在军中,可以不接受君王的命令。&说完又召来军法官问说:&军营中有不能乘坐马车的规定,现在大王使者乘坐马车在军营奔驰,按军法该当何罪?&军法官说:&处斩。&禳苴说:&大王的使臣不能杀。&于是下令砍断左驸(车夫所持之木),把车夫以及左边的副马都处斩,以维护军纪。接着校阅大军准备出征。
凡有关士兵的住宿和饮食都亲自照料,尤其对伤兵更是特别注意医疗,把自己的军粮、薪饷,全部拿出来犒赏士兵,而自己平日的伙食,却比照军中最瘦弱、饭量最小的士兵来计算。如此经过三天,当禳苴再校阅军队时,就连伤兵也都自动请求出战,甘心为他效命沙场,于是大败晋军。
79!”、李光弼
史思明屯兵于河清,欲绝光弼粮道。光弼军于野水渡以备之。既夕,还河一一,留兵千人,使将雍希颢守其栅,曰:&贼将高廷晖、李日越,皆万人敌也,至勿与战,降则俱来。&诸将莫谕其意,皆窃笑之。既而思明果谓日越曰:&李光弼长于凭城,今出在野,汝以铁骑宵济,为我取之,不得,则勿反。&日越将五百骑,晨至栅下,问曰:&司空在乎?&希颢曰:&夜去矣。&日越曰:&失光弼而得希颢,吾死必矣!&遂请降,希颢与之俱见光弼。光弼厚待之,任以心腹。高廷晖闻之,亦降。或问光弼:&降二将何易也?&光弼曰:&思明常恨不得野战,闻我在外,以为可必取。日越不获我,势不敢归;廷晖才过于日越,闻日越被一宠一 任,必思夺之矣。&
《传》云:&作事威克其爱,虽小必济!&然过威亦复偾事,史思明是也。
唐朝时史思明在河清屯兵,想阻断官军李光弼的粮食供一应。李光弼得悉敌情,陈兵野水渡,以备应变。
夜晚,李光弼回到河一一,只命雍希颢率领一千多名士兵防守野水渡,交代他们说:&贼将高廷晖、李日越虽都是力敌万人的勇将,一定坚守营寨,不要同他们作战;但若他们来投降,可以一起来见我。&众将官不理解李光弼的意思,暗自窃笑。
不久,史思明果真对李日越说:&李光弼善于城市防守作战,今天他移师郊野,正是生擒他的大好机会。你带五百骑兵,替我把他抓来,抓不到不准回来见我。&
第二天,李日越带了五百骑兵来到野水渡,大叫说:&司空在吗?&
雍希颢说:&元帅昨晚已离营回城去了。&
李日越暗想:&用雍希颢代李光弼,回去史思明一定会杀了我,我还是投降算了。&
于是与雍希颢一同去见李光弼,李光弼待他如心腹,非常礼遇他。高廷晖听说李日越受到李光弼的重用之后,也主动投降。
有人问李光弼,用什么方法,这么容易就让两名贼将投降,李光弼说:&史思明常埋怨没有与我野战的机会,听说我移师郊野,心想终于等到可以生擒我的机会,李日越抓不到我,就一定不敢回营见史思明,只有投降;高廷晖的才略胜过李日越,听说李日越投降后仍受到重用,一定心有未甘,想取代李日越,所以也一定会投降。&
二十二 制胜有道
危事无恒,方随病设。躁或胜寒,静或胜热。动于九天,入于九渊。风雨在手,百战无前。集&制胜&。
兵事变化无常,犹如医生为病人开处方时,必须依据不同的病情,以躁制寒,以静克热;兵家论战也一样,必须根据现场急剧变化的战况,拟订最有利的战略。
792、孙膑
孙子同齐使之齐,客田忌所。忌数与齐诸公子逐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乃谓忌曰:&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忌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五千金。
唐太宗尝言:&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奔逐不过数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阵后,反而击之,无不溃败。& 盖用孙子之术也。
宋高宗问吴U以胜敌之术。U曰:&弱者出穑者^之。&高宗亦曰:&此OR之法。&
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以刑余辞,乃将田忌,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救赵,孙子曰:&夫解纷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兀慌旱沸椋胃袷平蜃晕舛=窳骸⒄韵喙ィ岜褡浔鼐∮谕猓先醢沼谀冢蝗粢沧叽罅海迤浞叫椋郾吲褐氯恕#荼吮厥驼远跃龋俏乙痪俳庹灾В毡子谖阂病&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边批:致于人。]大破梁军。
孙膑(战国齐人,与庞涓一起在鬼谷子门下学兵法)与齐国使臣一起回到齐国,成为齐国大将田忌(战国齐将,曾大败魏军于马陵,杀魏将庞涓)门下的宾客。田忌生性好赌,经常和齐国公子们赌赛一马 。
孙膑发觉双方出赛的马匹分上、中、下三级,而同级的马匹彼此间差别不大。于是对田忌说:&将军再赛一场,我有绝对的把握能使将军获胜。&田忌一听这话非常高兴,因此不仅与诸公子对赌,也邀请齐王下一注,赌金高达千金之多。
正式比赛那天,孙膑对田忌说:&将军用下等的马,跟对方最好的马配成一组比赛,然后再用跑得最快的马和对方中等马比赛,而将军中等马跟对方下等马比赛,这样一来,将军就能以二比一获胜。&
果然,三场比赛中,田忌输了一场,胜了两场,获得奖金五千金。
[述评译文]
唐太宗曾说:&为了保家卫国、拓张疆土,使朕颇知用兵之道,每次察看敌军阵势,就知道对方兵力的强弱。我经常先以弱兵御强,再以强兵攻弱,敌人趁我兵弱追击,不过只能向前推进数百步,而我以强兵攻敌之弱时,往往出现在敌军阵势之后,突袭敌军,所以敌军没有不溃散的。&这就是运用孙膑的战略。
宋高宗也曾询问大将吴U致胜的战术,吴U说:&我先以弱兵诱敌,等敌军疲惫气衰,再以强兵攻敌。&这也是运用孙膑的战术。
魏国大举攻赵,赵国急忙派使者向齐国紧急求援。齐王本打算派孙膑为主将,可是孙膑却以&刑余之身&为由谢绝,于是齐王改派田忌为主将,任命孙膑为军师,让他坐在车中谋划指挥。
田忌本想立即率兵救赵,孙膑谏阻说:&用兵有如解乱麻,不可一胡一 扯硬拉,援兵救赵有如劝架,不可鲁莽持戟与人搏斗,只要攻击敌人要害,自然会出现有利我军的形势。现在魏、赵两国互相攻伐,强兵劲卒必定倾国而出,留在国内的只是一些老弱残兵,将军不如发动大军攻击魏国首都大梁。蹈其空虚,魏军一定会停止攻打赵国,班师回国救援,这样我们可以一举解除赵国的围困,又可坐收魏国兵疲力竭的利益。&
田忌采纳孙膑的意见,不久魏军果然自邯战退兵,在仓皇中回国救援魏都,和齐军在桂陵发生激战。魏军大败。
793、赵奢
秦伐韩,军于阏与。赵王问廉颇:&韩可救否?&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问乐乘,如颇言。及问赵奢,奢对曰:&道远险狭,譬之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乃遣奢将而往,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边批:主意已定,不欲惑乱军心也。]秦军军武安西,鼓噪勒兵,屋瓦皆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边批:坚秦人之心。]秦间来入,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奢既遣秦间,乃卷甲而趣之,一日一夜 至。[边批:出其不意。]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奢许诺,许历请就诛,奢曰:&胥后令。&至欲战,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遂解阏与之围。
孙子曰:&反间者,因敌间而用之。&又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为争地。&阏与之捷是也。许历智士,不闻复以战功显,何哉?于汉广武君亦然。
秦国为攻打韩国,先进占赵国的阏与。赵王首先召见廉颇,问:&寡人想派兵救援阏与,依贤卿看能否救得了?&廉颇回答:&路途遥远再加上道路艰险陕隘,难以救援。&赵王又问大臣乐乘,他的意见也和廉颇相同。最后赵王再问赵奢(战国赵人,因破秦军,赐号马服君),赵奢回答说:&阏与确实离国都很远,地势也确实艰险狭隘,派援军与秦军一交一 战,就好像是两只老鼠在洞穴里打斗,不过大王如能派一员勇将,仍旧能击溃秦军获得胜利。&于是赵王命赵奢率兵营救阏与。
赵奢率军行进到距邯郸三十里的地方时,突然下令:&凡敢以军事进谏者,不论官阶高低,一律处死。&当时秦军驻扎在武安的西方,战鼓响彻云霄,士兵喊杀的声音,几乎把武安城内的屋瓦都震落下来。有一名斥堠建议赵奢:&请将军发兵救武安。&赵奢立刻将他处死。下令全军加强防御之事,一连二十八天按兵不动,只是一味加强整饬防备。
秦军派间谍混入赵营,赵奢招待他吃喝后,又送他回去,间谍回到秦军后据实以告,秦将十分高兴的说:&赵军刚离开国境三十里,就畏惧不敢前进,只是筑垒挖沟,看来赵国是要把阏与拱手送给我国了。&
赵奢在送走秦军间谍后,却突然下令士兵整装疾速向阏与推进,仅一天一夜 ,大军就在距离阏与五十里处扎营,部署阵势。秦军接到情报,下令全军进攻。军士许历请求发表意见,赵奢答应他的请求。许历说:&秦人绝对料想不到我军兵马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到达此地,他们此次的攻击一定来势凶猛,将军一定要严阵以待。否则,这一仗必败。&赵奢说:&你这话很有道理。&许历请处以死刑,以明违令进谏之罪。&赵奢说:&听候命令即可。&
到快要开仗前,许历又说:&两国军队谁能先占领北山头,谁就胜利,谁迟一步谁就失败。&赵奢认为许历的见解很高明,就派一万士兵占领北山头,秦军也想攻占,却迟了一步。这时赵奢下令全面攻击,秦军大败,成功的解除了阏与之围。
[评译文]
孙子说:&反间的意义,是在善于利用敌人派遣的间谍。&又说:&所谓兵家必争之地,就是我军占据对我有利,敌军占据对敌有利的地方。&阏与大捷,就是体现上面两句军事原则的实例。
许历是一位智谋之士,后来再没有立功的消息,这是什么缘故呢?汉代的李左车(广武君)的遭遇也一样。
794、李牧
李牧,赵北边良将也。尝居雁门备匈一奴一,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日击牛飨士,一习一 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一奴一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如此数岁,匈一奴一以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一奴一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乃复请李牧。牧固称疾,赵王强起之,牧曰:&必用臣,臣如前,乃可奉令。&王许之,李牧如故约。匈一奴一终岁无所得,然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一习一 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一奴一小入,佯北,以数千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一奴一十余万骑,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不敢近边。
厚其遇,故其报重;蓄其气,故气发猛。故名将用死士之力,往往一试而不再、亦一试而不必再也!今之所谓兵者,除一二家丁外,率丐而甲,抖⒄叨N睾簦兑玻ひ玻侄嗪踉眨
李牧(战国赵人,以功封武安君)是赵国戌守北方边境的大将。
他曾经驻守雁门,防御匈一奴一。他有权依现实的情况设置官吏,租税都缴入幕府,做为犒赏士兵的费用。每天宰杀牛只为士兵加菜、又加强训练士兵骑马射箭的技巧,留心敌人动向,常派间谍刺探军情,并与士兵约法:&匈一奴一即将入侵,要加紧保护牲畜,但不可与匈一奴一人正面冲突,违者斩首。&因此每当匈一奴一人侵扰边境,李牧的兵士就驱赶牲畜回营,不肯作战。如此过了几年,匈一奴一人都认为李牧胆子小,不敢与匈一奴一人一交一 战,甚至连赵国本身镇守边境的士兵也这么看。
赵王下令责备他,李牧仍一如往昔,赵王终于生气,派其他的将领取代他。经过一年多,每次出战都失利,损伤众多,边境多事,根本无法耕种、放牧,不得已赵王只有再度任命李牧。李牧称病推辞,赵王再三的请托,李牧说:&如果大王一定要用臣,必先请大王准许臣如昔日一样的做法,臣才敢受命。&赵王答应他。
李牧来到边境,又如以往般和士兵约定不可与匈一奴一冲突,匈一奴一虽几年间都一无所获,但始终认为李牧胆怯,边境的士兵每天都得到李牧的赏赐,却没有立功报答的机会,都希望能上战场作战。
李牧见时机成熟,就挑选坚固的战车一千三百辆,良马一万三千匹,能擒敌杀将的勇士五万人,神箭手十万人,要求他们加强训练。一面又任意放牧牲畜,要百姓四散于郊外,当前来侵扰的匈一奴一人少时,就装退败让数千人被擒,单于听到消息,以为良机可趁,遂率领大军入侵,李牧排列许多奇阵,指挥左、右二军夹攻,大破匈一奴一十多万大军,单于奔逃而去,往后十多年间,不敢再侵犯赵国边境。
[评译文]
对待部属愈是仁厚有如自家人,部属报答之心也愈是深切,能凝聚士兵奋勇作战的士气,才能一发而气势威猛。古代名将往往只须一次的战役就能定胜负了,不必一战再战。反观今天所谓带兵的将领,除了拥有一两名亲信部属外,其余的士兵都是带人不带心,有如外借之兵。唉,兵多又有什么用呢?
795、周亚夫
吴、楚反,景帝拜周亚夫太尉击之。既发,至霸上,赵涉遮说之曰:&吴王怀辑死士久矣,此知将军且行,必置人于淆、黾厄之间。且兵事尚神密,将军何不从此右去,走蓝田,出武关,抵洛一一,间不过差一二日,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太尉如其计,至洛一一,使搜淆,黾间,果得伏兵。
太尉会兵荥一一,坚壁不出。吴方攻梁急,梁请救,太尉守便宜,欲以梁委吴,不肯往。梁王上书自言,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亦不奉诏,而使轻骑兵绝吴、楚后,吴兵求战不得,饿而走,太尉出一精一兵击破之。
吴王之初发也,其大将田禄伯曰:&兵屯聚而西,无他奇道,难以立功,臣愿得五万人,别循一江一 、淮而上,收淮南、长沙,入武关,与大王会,此亦一奇也。&[边批:魏延子午谷之计相似。]吴太子谏曰:&王以反为名,若借人兵,亦且反王。&[边批:何不谏他勿反。]于是吴王不许。少将桓将军说王曰:&吴多步兵,利险;汉多车骑,利平地。愿大王所过城不下,直去疾西,据咸一一武库,食敖仓粟,阻山河之险,以令诸侯,虽无入关,天下固已定矣,大王徐行,留下城邑,汉军车骑至,弛入梁、楚之郊,事败矣。&吴老将皆言:&此少年摧锋可耳,安知大虑。&吴王于是亦不许。假令二计得行,亚夫未遽得志也。
亚夫之功,涉与吴王分半,而后世第功亚夫,竟无理田、桓二将军之言者,悲夫!
李牧、周亚夫,皆不万全不战者,故一战而功成;赵括以轻战而败,夫差以累战而败。君知不可战而不禁之,子玉之败是也;将知不可战而迫使之,杨无敌之败是也。
汉景帝时,吴、楚等国谋反,景帝派太尉周亚夫(周勃的儿子,平七国之乱后,官至丞相,后因景帝听信谗言,绝食五日,吐血而死)带兵平乱。
大军来到灞上,赵涉(周亚夫攻吴,楚,任命赵涉为护军)暗中游说周亚夫说:&吴王一向以怀柔的方式招抚敢死之士,这次他知道将军率兵而来,一定会在ァ诺认涟纳降兰渎穹鸦鳌⒆髡剑蛘探睬蟮氖浅銎洳灰猓裁床挥纱说爻医短铩⑽涔氐铰一一,其间不过相差一两天的路程,将军直接率军入军械库。诸侯们听到将军部队所发出的军鼓声,会以为将军是从天而降呢。&
周亚夫接纳赵涉的建议,等到了洛一一后,派人到ァ诺壬降浪拇λ巡椋淮兜轿馔醯姆
太尉在荥一一会兵,正碰上吴国攻击梁国,情势危急。梁国好几次派使者向周亚夫求救,周亚夫却坚守营垒不出兵。梁国又派使者向景帝求救,景帝命周亚夫出兵救援,周亚夫却不接受诏命,只派人率领轻简的骑兵,把吴、楚等军的后路绝断了,阻断吴、楚运粮的粮道。吴军粮食一被断绝,士卒饥饿,好几次向周亚夫挑战,周亚夫都不出兵应战,吴楚的士卒中有许多人因饥饿而死,不得已吴王只好退兵,这时周亚夫才出动一精一兵追击,大破吴、楚军。
[述评译文]
吴王在刚开始发兵时,他的大将军田禄伯建议:&屯聚大军一起向西推进,若是没有奇妙的战略,是不容易战胜成功的。臣愿意率领五万士卒,另外沿着一江一 、淮上游前进,收复淮南、长沙,进入武关,再和大王军队会合,这也算是一支奇兵呢。&吴太子劝阻说:&父王出兵已有谋反的罪名,在这情形下不能轻易的把军队一交一 由他人,因为别人也有谋反父王的可能,那时怎么办?&于是吴王没有答应田禄伯的要求。
吴少将王将军游说吴王说:&吴国多步兵,步兵擅长在险地作战;汉多骑兵,骑兵擅长在平地作战。希望大王不要攻占沿途所经过的城市,直接向西攻占洛一一的军械库,夺取敖仓的粮食,凭恃山河的险阻号令诸侯,如此则虽还没有入关,但已能完全掌握天下的形势了。但如果大王因攻占城市而沿途逗留,汉军的骑兵一到,快马进入梁、楚的郊野,那大势就不妙了。&
吴王征询老将们的意见,老将们都说:&这只是年轻人为求表现而随口说说,怎知道如何考虑大局呢?&于是吴王也没有采纳少将的意见。
假使当初吴王能接受田禄伯以及少将所提的看法,或许周亚夫也不能顺利的平定乱事了。周亚夫平乱的事功,严格说起来,赵涉与吴王要占一半的功劳,但后世仅只推崇周亚夫,却遗漏田禄伯、王将军的建言,令人觉得遗憾,可悲!
李牧与周亚夫都是没有十足致胜的把握,不轻言出战的人,所以每战都能成功。赵括轻敌而败,战国时代吴王夫差因长期征战而亡。君王明明知道不能得胜的战争,却一定要打,这是当年楚国大将子玉失败的起因;为将者,明知不可以战,强行出征,杨无敌的失败,就是一个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
796、周访
贼帅杜曾屡败官军,威震一江一 、沔,元帝命周访击之。访有众八千,进至沔一一,曾等锐气甚盛。访曰:&先入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使将军李常督左甄,许朝督右甄,访自领中军,高张旗帜。曾果畏访,先攻左右甄。曾勇冠三军,访甚恶之,自于阵后射雉,以安众心,令其众曰:&一甄败,鸣三鼓,两甄败,鸣六鼓。&赵胤兵属左甄,力战,败而复合,胤驰马告访,访怒叱,令更进,胤号哭复战,自旦至申,两甄皆败,访闻鼓音,选一精一锐八百人,自行酒饮之,敕不得妄动,闻鼓响乃进,贼未至三十步,访亲鸣鼓,将士皆腾跃奔赴,[边批:出其不意。]曾遂大溃,杀千余人。访夜追之,诸将请待明日,访曰:&曾骁勇善战,向之败也,彼劳我逸,是以克之,宜及其衰,乘之可灭。&鼓行而进,遂定汉、沔。曾等走固武当,访出不意,又击破之,获曾。
先委之以两甄,以敝其力,以骄其气。卒然乘之,乃可奏功。然兵非素有节制,两甄先不为尽力矣。
晋朝时贼帅杜曾(初为镇南参军,永嘉之乱杀一胡一 亢,兼并一胡一 亢部众作乱,后被周访平定)屡次打败官兵,威名震惊一江一 、沔等地。晋元帝派周访(字士达,谥庄)出兵清剿。
周访有八千部众,进军到达沔一一。杜曾军队士气十分旺盛,周访说:&善谋者的第一步,是先一步鼓舞起部队必胜的意志力和决心。&
周访命将军李恒指挥左军,许朝指挥右军,周访自己亲自率领中军,高举旗帜,杜曾果然畏惧周访的声势,先攻打左,右两军,锐不可当,周访见杜贼气势勇猛,亲自在阵后射箭来安定官军的心理,下令说:&一军败,击鼓三次;两军败,击鼓六次。&
赵嗣居于左军,奋力作战,阵势被贼人冲散了,又立即会合在一起继续奋战。赵嗣骑马驰告周访战况,周访生气地大声命令他再进兵,赵嗣哭叫着应战。战事从早到晚未曾停歇,左右两军都战败了。
周访听到鼓声,挑选一精一兵八百人,亲自倒酒请他们喝,严格要求不可轻举妄动,只有在听到鼓声后才能前进,贼人进一逼一到三十步距离外时,周访亲自击鼓,将士都奋勇杀敌,于是杜曾大败,死了一千多贼兵。
周访下令趁夜追击,其他将领却请求等到天亮再追。周访说:&杜曾勇敢善战,刚才他们战败,是因我军以逸待劳,所以才能战胜。现在更是机不可失,应该趁着他们士气衰微的时候,一举消灭他们。&于是击鼓前进,平定了汉沔地区。杜曾往武当,周访出其不意又攻武当,擒获杜曾。
[评译文]
周访先以左、右两军消耗杜曾的战力,使杜曾因胜而骄,再出其不意的以一精一兵迎战,于是建功。但若不是军士们平日训练有素,左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守望骑兵地狱恶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