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西方经济学数字排序列号平台版序列号,可以有偿购买。

 上传我的文档
 上传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19
一线文档收藏者,本人所上传的东西均来自网络,版权等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下载此文档
西方经济学(上下册)书后习题参考答案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西方经济学(上下册)书后习题参考答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138|
上传日期: 23:41:1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西方经济学(上下册)书后习题参考答案
关注微信公众号谁有西方经济学的东桥头复习资料?急求,可有偿【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0,754贴子:
谁有西方经济学的东桥头复习资料收藏
谁有西方经济学的东桥头复习资料?急求,可有偿
上海大学上海金融学院国际本科3+1/2+2全国招生,成绩中等,
回去我找找
登录百度帐号适用课程:&微观经济学(b0221146),宏观经济学(b0222126)【访问量:2132】
西方经济学
一、理性成就快乐:学习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其实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着经济学知识。比如在自由市场里买东西,我们喜欢与小商小贩讨价还价;到银行存钱,我们要想好是存定期还是活期。经济学对日常生活到底有多大作用,有一则关于经济学家和数学家的故事可以参考。 & & & &故事说的是三个经济学家和三个数学家一起乘火车去旅行。数学家讥笑经济学家没有真才实学,弄出的学问还摆了一堆诸如“人都是理性的”之类的假设条件;而经济学家则笑话数学家们过于迂腐,脑子不会拐弯,缺乏理性选择。最后经济学家和数学家打赌看谁完成旅行花的钱最少。三个数学家于是每个人买了一张票上车,而三个经济学家却只买了一张火车票。列车员来查票时,三个经济学家就躲到了厕所里,列车员敲厕所门查票时,经济学家们从门缝里递出一张票说,买了票了,就这样蒙混过关了。三个数学家一看经济学们这样就省了两张票钱,很不服气,于是在回程时也如法炮制,只买了一张票,可三个经济学家一张票也没有买就跟着上了车。数学家们心想,一张票也没买,看你们怎么混过去。等到列车员开始查票的时候,三个数学家也像经济学家们上次一样,躲到厕所里去了,而经济学家们却坐在座位上没动。过了一会儿,厕所门外响起了敲门声,并传来了查票的声音。数学家们乖乖地递出车票,却不见查票员把票递回来。原来是经济学家们冒充查票员,把数学家们的票骗走,躲到另外一个厕所去了。数学家们最后还是被列车员查到了,乖乖的补了三张票,而经济学家们却只掏了一张票的钱,就完成了这次往返旅行。 & & & &讨论题: 1、为什么学习经济学? & & & &2、如何学好经济学? & & & &案例点评:在包括经济学初学者在内的大多数人看来,经济学既枯燥又乏味,充满了统计数字和专业术语,远没有这则故事生动有趣;而且经济学总是与货币有割舍不断的联系,因此,人们普遍以为,经济学的主题内容是货币。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经济学真正的主题内容是理性,其隐而不彰的深刻内涵就是人们理性地采取行动的事实。经济学关于理性的假设是针对个人而不是团体。经济学是理解人们行为的方法,它源自这样的假设:每个人不仅有自己的目标,而且还会主动地选择正确的方式来实现这些目标。这样的假设虽然未必总是正确,但很实用。在这样的假设下发展出来的经济学,不仅有实用价值,能够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这样的学问本身也由于充满了理性而足以娱人心智,令人乐而忘返。尽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有意无意地运用了一些经济学知识,但如果对经济学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就容易在处理日常事务时理性不足,给自己的生活平添许多不必要的烦扰。 经济学的理论告诉我们:资源是稀缺的,时间是有限的,选择是有代价的。我们要学会放弃一些眼前的利益,而选择机会,选择未来,坚持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适应新的变化。如果你能多懂得一点经济学,就会多一点机遇,少一点风险。 & & & &&二、关于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占座”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无论是三九严冬,还是烈日酷暑,总有一帮“占座族”手持书本忠诚地守侯在教学楼前,大门一开,争先恐后地奔入教室,瞅准座位,忙不迭地将书本等物置于桌上,方才松了一口气,不无得意地守护着自己的“殖民地”。后来之人,只能望座兴叹,屈居后排。上课的视听效果大打折扣,因而不免牢骚四起,大呼“占座无理”。 & & & &笔者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指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既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即是一项合理的制度。下面笔者将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占座行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 & & &占座——理性人的选择 & & & &“占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可以不必伸长脖子穿过重重障碍捕捉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可以不必端起眼镜费神地辨认黑板上的板书,可以不必伸长耳朵生怕漏听了什么,而这一切都意味着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而这一切都仅仅是因为你占了个好座位。 & & &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代价。你可能无法在床上多躺一会儿,可能无法吃顿悠闲的早餐,它们是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而上述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这么看来,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那么占座无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 & & & &替他人占座——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 & & &我们发现那些占座的同学往往不仅为自己占座,还会为自己的室友占座。当然,这可能声明这些同学比较细心周到。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里包含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的原理。 & & & &当你已经提前赶到了教室,多占个座儿对你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在这里边际成本几乎不存在,而这一行为将带来怎样的边际收益呢?首先,你的室友可能会认为你很体贴,并因此提高对你的评价;其次,即便是你所服务的人不认为这是美德的表现,而将之视为一项投资,那么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在适当的场合下,他也必定会为之付出某种程度的报酬。 & & & &这种情况,民间叫做“顺水人情”,本小利大,何乐而不为呢? & & & &固定占座人——发挥相对优势使交易群体获利 & & & &如果说,你们寝室每天需要有一个人负责占座,那么是每天轮流由不同的人充当占人好呢,还是固定专人占座好呢?答案是后者。这体现了人们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创造价值,并将之与具有其他相对优势的人进行交易,从而使得交易各方从中获利的经济学原理。 & & & &规定轮流占座并非不可,大家的收益并未改变,问题在于,不同的人在这件事情上的机会成本是不同的。小王习惯晚睡,因此早起半个钟头对他来说无异于酷刑加身,勉强爬起来完成“神圣使命”,可能将导致一天的无精打采,哈欠连天。相反,小李习惯早起,占座对他来说不费吹灰之力。而小张不仅可以早起,而且拥有先进的代步工具-自行车,占座对他来说更加容易。三者在占座这一行为的相对优势比较中,小张》小李》小王。那么当在三人中作出选择时,小张无疑是最合适的,而小王也许可以利用晚睡的时间为大家提水,小李也许可以利用早起时间去买早餐。于是各自发挥相对优势,结果使整个交易群体从中获利。 & & & &座位轮换制——另一种制度设计的优劣 & & & &抨击“占座”的人,往往会指出占座违背了公平的原则,每个人都应当平等的拥有占有好座位的机会。于是他们提出他们认为公平的制度-座位轮换制,即每人编号入座,每周逐排调动。 & & & &这种制度的优越性在于,首先它的操作性较强,同时它为人们提供了明确的预期。你可以不必为占座操心,因为座位就在那里等你,因此你可以更灵活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其次,正如它的支持者所言,在长期内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好位子(当然也必然获得坏位子),于是实现了一种表面上的公平。 & & & &而这种制度的弊端在于其极有可能引发不效率的结果,因此从实质上背离了公平原则。首先,由于它是强制性的而非建立在个人意志自由选择的基础上的,于是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方面,那些给予某些座位最高评价的人得不到该座位,而另一方面,某些人可能由于对这门课不感兴趣而对这些座位评价很低。于是这些座位无法在他们身上发挥最大效用,甚至还会由于他们的缺席而导致资源的无谓损失。这种趋势的出现,正如一方面穷人食不裹腹,一方面富人挥霍无度的反差。你能说这是公平的吗?其次,座位轮换制显然使前面论及的种种占座所带来的好处都无法实现。 & & & &综上,不难发现,座位轮换制弊大于利,而导致其不效率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违背了竞争原则。考察“座位轮换制”,我们会发现他与计划经济思维模式何其相似,而几十年单一计划经济带来经济落后的教训告诉我们,竞争观念必须加强。 & & & &运用“行政”手段——对占座不效率的克服 & & & &至此,我们已经看到了占座带来的种种优越性。但是这一制度在具体实施中,由于运用不当也可能造成不效率的出现。因此,我们还需进一不讨论对这种不效率的抑制。 & & & &比如说,如果8点上课,而楼门6点就打开了,由于竞争的存在,意味着占座人必须6点前赶到,这便加大了占座的机会成本,而影响人们的获利。于是,在一定情况下,当人们认为机会成本超过了其收益时,便会退出竞争,而使得占座带来的优越性得不到发挥。更严重的是,由于必定有人坚守阵地,而这个坚定者作为一个理性人,为了弥补这部分增加的机会成本必定会努力扩大收益。由于此时不存在其他竞争者,他想占多少座位都不受限制,于是便形成了其对座位的垄断,那些对座位高评价的人仍无法得到座位,从而导致不效率,不公平。那么是不是需要对占座的数量加以限制呢?答案是不需要,也不可能(因为没有人可以监督其占了多少座位)。事实上,只要将开门时间做一调整即可。当调整到上课前半小时时,由于大量竞争者的介入便有效地遏制了这一情况。 & & & &再如,有人长期以本占座,妄图一劳永逸,对付这一行为的措施是开门前将本收回,以保证每个人有平等竞争的机会。 & & & &总之,正如政府在市场中对“市场失灵”的干预,用“行政”手段调整占座制度,同样可以发挥积极功效。 & & & &——原作者:张莉鑫,来 源:北京大学法学院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在传统上经济学领域被分为两个领域。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它们在某个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一个微观经济学家可以研究租金控制对住房的影响,外国竞争对本国汽车行业的影响,或者接受义务教育对工人收入的影响。一个宏观经济学家可以研究政府借债的影响,经济中失业率随时间推移的变动,对提高生活水平增长的不同政策。 & & &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密切相关的,但是微观行为与宏观结果甚至可能是背离的。对此,萨缪尔森在他经典的教科书上曾打过一个精辟的比方。他说,好比在一个电影院看电影,有人被前面的人挡住了视线,如果他站起来的话,他看电影的效果将会改善。因此,站起来就微观而言是合理的。但是,如果大家都站起来的话,则大家看电影的效果都不能得到真正的改善,站着和坐着的效果是一样的,不过是徒然增加了一份“折腾”的成本而已。这个例子足以说明,在微观上合理的事情在宏观上未必合理,在个体是理性的事情在总量上未必理性。 & & & &另一个例证是金融危机。当有人发现银行不稳,他的最佳办法就是将存款取出,以保全自己。但是否会导致全体的安全呢?恰恰相反,如果所有人都这么做的话,金融危机就会发生,个人也将受损。亚洲金融危机就是这样,有人看到本币不稳,纷纷抛售本币,购买外币,其结果是本币一落千丈,而且引发金融危机,全国人民都受损。在北京坐车,我经常发现个体最优与集体失败的例子。前边有堵车现象,有的司机看旁边还有一条路,就闯了进去,结果这条路也被堵上,最后堵得严严实实,连清路的交警车也挤不进来。这就是个人最优让集体彻底失败。 & & & &因此,我们无法从微观现象简单推导出宏观结论。在宏观经济学方面,所谓“观一叶而知秋”的说法是靠不住的。 & & & &讨论题: & & &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 &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 & & &案例点评: & & &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最大化行为。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故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但在微观上合理的事情在宏观上未必合理,对个体是理性的事情在总量上未必理性。上述例子说明了这个问题。 & & & &由于整体经济的变动产生于千百万个人的决策,所以,不考虑相关的微观经济决策而要去理解宏观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例如,宏观经济学家可以从个人所得税减少对整个物品与劳务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为了分析这个问题,他必须考虑所得税减少如何影响家庭把多少钱用于物品与劳务的决策。又如,失业现象严重时,作为个人,除了一些佼佼者能谋到职业外,总有人没有就业岗位,作为厂商也不能无效率的吸收工人,所以失业问题是宏观问题,解决就业是政府的责任。 & & & &尽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存在固有的关系,但这两个领域仍然是不同的。在经济学中,也和在生物学中一样,从最小的单位开始并向上发展看来是自然而然的。但这样做既无必要,也并不总是最好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进化生物学建立在分子生物学之上,因为物种是由分子构成的。但进化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是不同的领域,各有自己的问题和方法。同样,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探讨不同的问题,所以,它们有时采用相当不同的方法,并通常分设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课程。 & & & &&四、从买车看需求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近十年了,随着汽车销售市场的竞争加剧,不少汽车厂都在忙着降价,关于汽车进入家庭的话题又多了起来。笔者有两个朋友,一个是蓝领朋友,一个是教授朋友,这两个朋友的实际情况很不相同,但在汽车进入家庭方面却颇为一致,那就是近期不会拥有汽车,尽管这只是同果不同因。 & & & &先说蓝领朋友。蓝领朋友是一家公司的职工,公司离家很远,工作节奏又很紧张。每天坐公交车上班,得起大早,太辛苦。从蓝领朋友内心来讲,能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但即使考虑到降价的因素,蓝领朋友盘算一下自己的收入,还是养不起一辆汽车。因此,购车计划只能作罢。而教授朋友则是一所高校的知名学者,改革开放所启动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运动,给这位教授朋友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经过几年的讲学、办班,教授朋友也成了有钱人。对教授朋友来讲,买车和养车的费用问题早已不在话下,但教授朋友仍然没有买车的意思。据教授朋友自己讲,我大部分的活动是在家与学校之间,活动半径不超过一公里,即使外边有事,也总有专车接送。所以,对我来讲实在没有必要买车。鉴于以上情况,汽车销售公司在开发这两类市场时,必须区别对待了。蓝领朋友虽然有强烈的购买意愿,但却受制于支付能力不足,汽车公司要想满足这部分需求,就要解决这部分消费者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比如开发经济适用车型以及实行汽车消费信贷等;教授朋友没有形成需求主要在于其购买欲望没有被刺激起来,汽车公司可以考虑通过广告攻势和营销策划来改变他的消费观念,使这部分潜在需求得到开发。 & & & &问题1:形成需求需要哪些条件? & & & &问题2:开发需求的方法有哪些? & & & &案例点评: & & & &在经济学中,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从需求的定义中可看出,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是一种有效需求,即构成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消费者愿意购买,也就是有购买的欲望;二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也就是有购买能力。缺少这两个条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算作需求,而只是潜在需求。围绕构成需求的两个条件,可采取相应措施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 & & & &&五、从捕鱼话供给 海南为期两个月的伏季休渔解禁开捕,海南市场上又恢复了海洋捕捞产品的供给。从休渔到解禁,影响最大的当然是海洋捕捞产品的供给问题。根据经济学的分析,要形成有效的供给,必须同时具备供给的愿望和供给的能力这两大条件。 & & & &影响供给愿望的因素主要有:供给品的价格,投入品的价格以及预期等。实际上,供给品的价格越高,投入品的价格越低,预期赚到的利润越多,生产者就会越倾向于多供给。因为生产者的供给愿望主要来源于追求利润的动机。以海南海洋捕捞为例,虽然海南四面环海,海产资源十分丰富,但在改革开放之前,也很难见到大量的海洋捕捞产品供应市场,其原因就是那时海洋捕捞产品价格很低,而且定得很死,渔民也就没有生产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后,海洋捕捞产品价格放开,渔民出海的积极性提高了。从投入品的角度来看,使用以风力为动力的帆船作渔船的主要投入就是人工和设施的费用了,但在使用机动渔船的情况下,还要考虑燃料消耗的费用。在海洋捕捞产品价格一定的前提下,渔民出海捕鱼所需投入品的这些费用越高,渔民就会越倾向于少出海;这些费用越低,渔民就会越倾向于多出海。 & & & &哪些因素影响供给的能力呢?主要有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等因素。任何供给行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水平的基础上的,只有掌握了某种产品的生产技术,生产者才有可能向市场提供该种产品。不同的生产技术所能生产的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也是有很大差别的。以捕鱼为例,用帆船作渔船只能捕到数量不多、种类有限的海鱼;而使用大吨位、适航性能好的渔船进行捕捞就是另一种概念了。比如,在海南省护渔行动中,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了大吨位、适航性能好的渔船结帮开赴中、深海区作业,探索中深海捕捞的组织方式,提高捕捞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在技术一定的前提下,生产者的经营管理知识也能影响供给,科学的经营管理使资源的配置更有效。所以,一个管理有方的船队要比一个管理混乱的船队更有生产效率。 & & & &政府政策可能是既影响到供给愿望又影响到供给能力的一个因素。比如,政府对某种产品征税,如果税收不能完全转嫁出去,就会影响该种产品供给的积极性,同时也削弱了该种产品的供给能力。政府有些政策可能是禁令,即不准做什么,比如禁止供应毒品;或在规定时间内不准做什么,比如规定时间内休渔。以休渔为例,休渔期内海鱼的供给就中断了,但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定期休渔是完全必要的。据“世界鱼类中心”和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称,由于世界人口的急骤增长和无节制的滥渔滥捕,未来20年内发展中国家的10亿人将无鱼可吃。按全世界现有的人口增长速度和人类消费鱼类数量要翻番来计算,50年之内海洋的鱼类储量将无力满足人类的消费。可见,如不采取措施,海洋鱼类的市场供给将会出现危机。 & & & &通过一定时期的休渔,实现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供给。据了解,海南在今年休渔期间,海洋渔业部门认真落实各项休渔措施,加强监管,使休渔工作落到实处,全省3279艘休渔渔船全部入港,违规作业渔船明显减少。从休渔的效果来看,海南省休渔4年,效果十分明显,渔业资源得以迅速恢复,捕捞产量连年递增。南海水产研究所提供的资料表明,近几年开捕后的平均鱼获率比休渔前提高1.5倍,鱼的个体增大一倍以上。在品种方面,马鲛、乌鲳、蓝圆鱼参、带鱼等鱼汛旺发。通过休渔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发展。现在,休渔在海南已变成渔民的自觉行动。通过休渔,实际上是提高了渔民海洋捕捞产品的长期供给能力。 & & & &——摘自:李仁君《从捕鱼话供给》,《海南日报》日 & & & &问题1:海南渔业部门为什么要出台休渔政策? & & & &问题2:形成供给一般需要哪些条件? & & & &六、“逆潮流的白圭”战国时代,有位商人名叫白圭。白圭的经营方法与众不同,总是逆潮流而行。有一次,别的商人都在一窝蜂地抛售棉花,拼命地大减价。白圭却拼命地买进棉花,甚至花钱租地方存放棉花。卖完棉花,别的商人都抢着购进皮毛,白圭却打开仓库,把库存的皮毛一下子卖得精光。没有几天,有消息说今年棉花严重歉收,商人们心急火燎地到处寻找棉花。白圭高价卖出全部库存棉花,发了一笔大财。又过了一段时间,由于某种原因,满街的皮毛突然卖不出去了,价格降得越来越低,其他商人后悔不迭、血本无归。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白圭的事迹,赞扬了白圭“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经营手段。 & & & &思考:分析商人白圭的赚钱技巧。 & & & &案例分析: & & & &其他商人拼命抛售棉花,使棉花供给大增,价格下跌。白圭趁机低价大量收购棉花。后棉花歉收,意味着供给大幅度减少,棉花价格自然大幅度上扬,白圭因此而发了一笔财。当其他商人拼命收购皮毛时,皮毛需求大增,皮毛价格必然上升。白圭抛出皮毛当然是有利可图的。后来皮毛突然卖不出去了,表明需求大大下降,与此同时其他商人手中的皮毛却大大增加,即供给大大上升。因此,皮毛价格大跌,其他商人从而血本无归。 & & & &七、歌星的高收入合理吗? 某歌星一场演唱会的出场费的收入是几十万元人民币,是普通人几年或几十年的收入,老百姓难免有不平衡之感,歌星的收入主要来源是门票的收入。我们时常能听到歌星对听众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大家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所以我要好好谢谢你们,谢谢大家”。我们分析演唱会门票的价格,如果想听演唱会的人增加了,而歌手的供给不变,则门票的价格就会上升,由于演唱会举办方与歌手都能从高价格的门票中得到更多的收益,他们还增加演唱会的场次;同理可以推出,如果没有那么多歌迷,需求减少,门票的价格必然下降,他们会减少演唱会的场次。如果歌手增加,门票的价格也会下降,演唱会的场次增加;同理可以推出,歌手减少,门票的价格也会上升,演唱会的场次会减少。这就是经济学分析的供求规律。 & & & &思考题: & & & &1.什么是供求规律? & & & &2.为什么歌星的高收入是合理的? & & & &案例分析:歌星的高收入是由歌星的供给和公众的需求决定的,这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既然对歌星的消费需求如此之大,而供给方又稀缺,也就是说在市场上少数著名歌星有完全垄断地位,因此他们的高收入不仅是合理的也是公正的,少数歌星是竞争出来的。当看到一夜走红的歌星收入高于我们这些十几年寒窗苦读的教授许多时,难免有不平衡之感,但从经济学的理性来看,歌星的高收入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因此歌星的高收入是合理的。其实不仅如此,从网络股票到钻石,再到土地,几乎每个市场的情况都是如此:供给和需求的变动势必导致产出和价格的变动。如果你能理解供给和需求是如何变动的,那么,你就已经朝着理解市场经济机理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 & & &&八、天下有没有“吉芬商品”?——评张五常、汪丁丁需求定律之争 2001年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就需求定律问题展开了一场争论,参战高手之多,讨论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极为罕见。而今,尘埃似将落尽,但这场争端并无结果,对于广大读者或经济学界人士而言,还是一头雾水:需求曲线是否必定向右下角倾斜?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吉芬商品”? & & & &张五常和薛兆丰等坚持认为,需求曲线必定向下。例如在某大学的演讲中,张五常表示:“我知道汪丁丁对这个需求曲线的说法,我知道黄有光对它的说法。可是,你们听我说:第一,需求曲线和需求定律是不一样的,曲线走哪个方向都可以。需求定律呢,也就是说需求曲线一定是向下倾斜,这是第一点。第二,这条需求曲线可不可以向右上升,逻辑上,可以,绝对可以。但是呢,那就不是需求定律了。” & & & &黄有光、汪丁丁等则认为存在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例如,汪丁丁认为,在特定的成本分摊方式和激励机制下,确实可以出现“越贵越买”的现象,如对“文凭”的需求,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可以出现“向上倾斜”的情况。 & & & &到底谁对谁错?似乎很难判断,一是双方都有似乎很有说服力的论证;二是双方的学术背景都不容小觑,如张五常是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主要开创人物之一,而且,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尔钦等也赞同这个观点;黄有光在国外很有名气,是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之一,汪丁丁是北京天则经济所的学术委员会主席。 & & & &其实,吉芬商品是否存在,一直是经济学上没有解决的难题。即使在美国学术界,也一直存在争论。如2001年华夏出版社出版的中译本《经济学的困惑与悖论》,就有专文讨论这个问题,但依然没有定论。在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学教科书上,“吉芬商品”都是作为需求定律的例外存在的。 & & & &在笔者看来,现实世界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当学者研究问题越深入,浅显的问题越难把握。实际上,上述双方乃至古今中外所有学者所争论的问题,解决起来非常容易——他们在处理逻辑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上陷入泥潭,所以都出现了偏差。 & & & &从标准教科书看,需求定律指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需求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比。用坐标图表示,若用横座标表示需求量,纵座标表示价格,那么需求定律就可以描绘成一条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曲线,就是“向右下倾斜”。这个定律应该是很好理解的,但出问题的往往在我们最容易忽视的那个前提,即“其他条件不变”。这很关键,只所以说“需求定律”,而不说是“需求公理”,就在于“定律”是有条件的,“公理”是无条件的。比如,几何上有个公理,说的是“两点之间直线的距离最短”,这个描述之所以是“公理”,就是因为无论我们在北京还是纽约,在地球还是月球,这个规律都是成立的,不必去证明了。但定律就不一样,必须依托一定的前提条件,没有前提条件,得出的结论必然是错的,比如牛顿定律,如果在极微观和极宏观的条件下,都不成立。所以,瓦尔特尼科尔森在《微观经济学原理与应用》一书的第一章,反复强调注重前提条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 & &回过头来分析“需求定律之争”。如果其他条件都不变,则该定律100%成立(鉴于各种教科书论证得很详尽了,此不赘述)。但是,应用在实践中,则需要考虑“其他条件”了。比如,用张五常在其连载的《经济解释》中的一个例子:如果大雨连天,雨伞的价格上升,而其需求量也增加了。从现象看,这显然是与需求定律不容,这是否意味着需求定律是错的?不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考虑“其他条件”。张的解释是:“雨伞的需求量上升,不是因为其价格上升,而是因为连天大雨”。汪丁丁的观点,其实也没有推翻需求定律,他说的是考虑了“质量”这个“其他条件”后的情形。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其他条件不变,则需求曲线必定向右下倾斜;(2)如果考虑其他条件,则需求曲线不一定向右下倾斜。雨伞的例子就是铁证。依次类推,股票价格上涨,买的人反而多了,是因为存在“其他条件”,如投资者预期该股票的价格还会上涨,有钱可赚(有人用数学公式推导,计算结果是每股价格实际上是降低的,纯粹属于异想天开)。同理,土豆价格上涨,需求量反而上升,是因为消费者收入较低,买不起其他食品,或者说,消费的主食因收入的限制而只好采用土豆,当土豆价格上涨时,他们预期价格还会涨,于是就去抢购了。其实,在我国短缺经济时代,就存在商品价格上涨,百姓抢购的事实。在抢购这些事例中,也是因为存在“其他条件”在变化的事实。文凭问题,同理。从以上事例看,如果剔除“其他条件”,则这些产品的需求曲线必定向右下倾斜,但考虑“其他条件”后,需求曲线就向右上倾斜了。而考虑了“其他条件”,并不等于推翻了需求定律。 & & & &分析到这里,那些学者们所争论的问题的答案再也清楚不过了。黄有光、汪丁丁等所说的情况,是考虑了“其他条件”的,但错将这些情况当“定律”或者说,是把“事实”当“理论”了。张五常等坚持认为不存在的“吉芬商品”,之所以存在(不仅仅是逻辑上的存在),是因为张五常等人将“其他条件”忘记了,将“定律”当成了“公理”,极端化了。但既然张五常教授承认“雨伞问题”的存在性,为什么就不承认“吉芬商品”?天下竟然有如此自相矛盾的! & & & &原作者:刘正山 & & & &来 源:《国际金融报》 & & & &九、价格政策的利与弊支持价格也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的价格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实行这种价格,使他们的农业非常发达,以美国为例。日上午,布什总统在白宫正式批准了当月上旬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新的农业政策。根据新法案,美国政府将在今后6年内为农业和畜牧业提供517亿美元的补贴,每年的补贴幅度在64亿美元。我国现在对农业实行的“保护价敞开收购”实际也是一种支持价格。 & & & &支持价格的作用,以农业为例,从长期看支持了农业的发展,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使农产品的供给大于需求,对过剩的农产品政府只有大量收购,使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靠保护成长起来的事物是缺乏生命力的,加入WTO后我们还有几年的减缓期,如果仍用这种支持价格,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的落后状况。另外,政府解决收购过剩的农产品方法之一就是扩大出口。这就引起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争夺世界农产品市场而进行贸易战。 & & & &限制价格也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很多生活必须品都实现限制价格,小到材米油盐大到住房都有补贴。限制价格有利于社会平等,但从长期看,价格低不利于抑制需求,也不利于刺激供给,使本来就短缺的商品更加短缺。为了弥补供给不足部分,政府往往会采取配给制。例如我国住房长期以来实行配给制和低房租,这种政策固然使低收入者可以有房住,但确使房屋更加短缺,几十年住房问题解决不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随着我们逐步的放开公产房的房租和住房分配政策的不断改变,商品房的价格由市场调节,调动了开发商建房的积极性,解决了多少年来住房需求的短缺局面。 & & & &限制价格是一项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失败的制度安排,经济学家不主张利用限制价格,因此,最终要被设计者放弃也就是必不可免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消大量的限制价格政策,无论是商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由过去的卖方市场到今天的买方市场,商品由过去的短缺到今天的过剩。 & & & &思考题: & & & &1.分析两种价格政策的含义。 & & & &2.评价两种价格政策的利与弊。 & & & &十、需求价格弹性在航空运输中的应用 对于美国航空公司来说,弄清乘客的需求弹性相当于每年可带来数十亿美元的利益。在理想的情况下,航空公司希望向商务人士要求尽可能高的票价,而向闲暇游客提供足够低的票价以填补飞机上的空座。这是航空公司为增加总收益,追求利益最大化所希望采取的措施。 & & & &但是,航空公司要想对缺乏价格弹性的商务人员和富有价格弹性的闲暇游客收取不同的票价,它们必须解决一个大难题——识别两种不同类型的乘客。它们如何组织缺乏弹性的商务人员购买为闲暇游客准备的便宜机票?有如何避免富有弹性的闲暇乘客占用了商务人员本来愿意付费的座位? & & & &航空公司通过对不同的乘客采用“价格歧视”的措施解决了上述问题。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是指同一种服务对于不同的顾客收取不同的费用的策略行为。航空公司通常会对有计划并希望选择低价位的游客提供折扣。同时,航空公司也许会要求该乘客等到周六晚上之后才能拿到打折的机票,这条规定会使给予回家度周末的商务人员望而却步。另外,最后的时刻通常不提供折扣,因为许多商务往来事先并不计划,而是为了处理以外的事件——这是另外一种缺乏弹性的情况。航空公司已经设计出及其复杂的计算机程序来管理机票的销售,从而确保缺乏弹性的乘客无法从折扣中获益。因此,尽管用有预算约束的旅客填补空位,航空公司仍然有利可图。 & & & &——资料来源:交通与运输,2008年第z2期,作者:邹丹,蒋军。 & & & &思考题:如何理解薄利多销? & & & &&十一、弹性理论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 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在经济决策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生产者收入,往往对农产品采取提价办法,而对一些高档消费品采取降价办法。同样,在给出口物资定价时,若出口目的主要是增加外汇收入,则要对需求价格弹性大的物资规定较低价格,对需求价格弹性小的物资规定较高价格。 & & & &各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也是经济决策时要认真考虑的因素。在规划各经济部门发展速度时,需求收入弹性大的行业,由于需求量增长要快于国民收入增长,因此发展速度应快些,而需求收入弹性小的行业,发展速度应当慢些。 & & & &此外,研究商品需求的交叉弹性也很有用。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时,应考虑到替代品和互补品之间的相互影响。否则,变动价格可能会对销路和利润产生不良后果。 & & &&十二、幸福方程式 对于什么是幸福,美国的经济学家萨谬尔森用的“幸福方程式”来概括。这个“幸福方程式”就是:幸福=效用/欲望,从这个方程式中我们看到欲望与幸福成反比,也就是说人的欲望越大越不幸福。但我们知道人的欲望是无限的,那么多大的效用不也等于零吗?因此我们在分析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时候我们假定人的欲望是一定的。那么我们在离开分析效用理论时,再来思考萨谬尔森提出的“幸福方程式”真是觉得他对幸福与欲望关系的阐述太精辟了,难怪他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 & & &在社会生活中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政治家把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报复作为最大的幸福;企业家把赚到更多的钱当作最大的幸福;我们教书匠把学生喜欢听自己的课作为最大的幸福;老百姓往往觉得平平淡淡衣食无忧作为在大的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自己认为幸福就是幸福。但无论是什么人一般把拥有的财富多少看作是衡量幸福的标准,一个人的欲望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越大,他就越痛苦。反之,就越幸福。从“幸福方程式”使我想起了“阿Q精神”。 & & & &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是用来唤醒中国老百姓的那种逆来顺受的劣根性。而我要说的 是人生如果一点Q精神都没有,会感到不幸福,因此“阿Q精神”在一定条件下是人生获取幸福的手段。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如果穷人欲望过高,那只会给自己增加痛苦。倒不如用“知足常乐”,用“阿Q精神”来降低自己的欲望,使自己虽穷却也获得幸福自在。富人比穷人更看重财富,他会追求更富如果得不到他也会感到不幸福。是穷人幸福还是富人幸福完全是主观感觉。 & & & &思考题: & & & &1.什么是欲望?什么是效用? & & & &2.为什么欲望越大越不幸福? & & & &案例分析:我们消费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幸福方程式”就是:幸福=效用/欲望,从这个方程式中我们看到欲望与幸福成反比,也就是说人的欲望越大越不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自己认为幸福就是幸福。但一般把拥有的财富多少看作是衡量幸福的标准,其实不尽然,一个人的欲望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越大,他就越痛苦。因此,“知足常乐”“适可而止”“随遇而安”“退一步海阔天空”该“阿Q时得阿Q”,这些说法有着深刻的经济含义,我们要为自己最大化的幸福作出理性的选择。 & &&&十三、手机款式为什么变化这么快 在通讯市场上,各商家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以获取市场的占有率不断的提高手机的功能、款式和型号。我身边很多赶时尚的人,也经常的变换手机。 & & & &从经济学的理论看消费者连续消费某一款式的手机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如果企业连续只生产一种型号的手机,它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就在递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低了。因此,企业的产品要不断创造出多样化的产品,即使是同类产品,只要不相同,就不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 & & & &讨论题: & & & &1.如何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 & & &2.企业如何阻碍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消费者的影响? & & & &案例点评: & & &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告诉我们,企业要进行创新,生产不同的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减少和阻碍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购买物品是为了效用最大化,而且,物品的效用越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越高。根据效用理论,企业在决定生产什么时首先要考虑商品能给消费者带来多大效用。要分析消费者的心理,能满足消费者的偏好。一个企业要成功,不仅要了解当前的消费时尚,还要善于发现未来的消费时尚。这样才能从消费时尚中了解到消费者的偏好及变动,并及时开发出能满足这种偏好的产品。比如,同类服装做成不同式样,就成为不同产品,就不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如果是完全相同,则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不会多购买。这就是手机型号为什么变化这么快一个经济学道理。 & & & &&十四、从春晚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大约从20世纪的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老百姓在过春节的年夜饭中增添了一套诱人的内容,那就是春节联欢晚会。记得1982年第1届春节联欢晚会的出台,在当时娱乐事业尚不发达的我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晚会的节目成为全国老百姓在街头巷尾和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题材。 & & & &晚会年复一年地办下来了,投入的人力物力越来越大,技术效果越来越先进,场面设计越来越宏大,节目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但不知从哪一年起,人们对春节联欢晚会的评价却越来越差了,原先在街头巷尾和茶余饭后的赞美之词变成了一片骂声,春节联欢晚会成了一道众口难调的大菜,晚会也陷入了“年年办,年年骂;年年骂,年年办”的怪圈。 & & & &春晚本不该代人受过,问题其实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关。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当一个人在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他(她)从中得到的效用是越来越少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就被视为一种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虽然是一种主观感受,但在其背后也有生理学的基础:反复接受某种刺激,反应神经就会越来越迟钝。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让我们欢呼雀跃,但举办次数多了,由于刺激反应弱化,尽管节目本身的质量在整体提升,但人们对晚会节目的感觉却越来越差了。 & & &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时时在支配着我们的生活,尽管有时我们没有明确地意识到。在大多数情况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了第一次最重要。难怪人们最难忘的是自己的初恋,最难忘恋爱中第一次约会的地点。 & & & &——摘自:李仁君,《吃苹果与看晚会》,《海南日报》日 & & & &问题1:举例说明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 & & &问题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启示是什么? & & &&&十五、把每1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假定一元钱的边际效用是5个效用单位,一件上衣的边际效用是50个效用单位,消费 者愿意用10钱购买这件上衣,因为这时的一元钱的边际效用与用在一件上衣的一元钱边际 效用相等。此时消费者实现了消费者均衡,也可以说实现了消费(满足)的最大化。低于或大于10元钱,都没有实现消费者均衡。我们可以简单地说在你收入既定商品价格既定的情况下,花钱最少得到的满足程度最大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 & & &通俗地说,假定你有稳定的职业收入,你银行存款有50万,但你非常节俭,吃、穿、 住都处于温饱水平。实际上这50万足以使你实现小康生活。要想实现消费者均衡,你应该用这50万的一部分去购房、用一部分去买一些档次高的服装,银行也要有一些积蓄;相反如果你没有积蓄,购物欲望非常强,见到新的服装款式,甚至借钱去买,买的服装很多,而效用降低,如遇到一些家庭风险,没有一点积蓄,使生活陷入困境。 & & & &还比如你在现有的收入和储蓄下是买房还是买车,你会作出合理的选择。你走进超市,见到如此之多的琳琅满目的物品,你会选择你最需要的。你去买服装肯定不会买回你已有的服装。所以说经济学是选择的经济学,而选择就是在你资源(货币)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消费满足的最大化,使每1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这种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 & & &讨论题: & & & &1.什么是消费者均衡? & & & &2.为什么说货币的效用与物品的效用相同时消费者得到的效用最大? & & & &&十六、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肯德基 很多人都对街头随处可见的有白胡子老头的招牌不陌生,人们知道,肯德基快餐店到了。近年来,肯德基在亚洲各国的业务量都在不断增长,在中国、韩国,肯德基已经成为快餐业的老大。在2000年,肯德基在中国国内的营业额大约为20亿元人民币。在最繁忙的天安门广场分店,701个座位每年会接待250万人次。然而,在美国,肯德基的销量相对其他快餐业竞争者却在萎缩。在1991年,它在美国的销售甚至下跌了5%。 & & & &为什么肯德基在亚洲和美国的业绩回报出现如此的不同呢?其秘密就在于亚洲人和美国人在饮食偏好是不同的。我们用下图来表示这两种偏好。 & & & &0 & & & &炸鸡 & & & &汉堡、皮萨 & & & &(a)亚洲人的饮食偏好 & & & &汉堡、皮萨 & & & &炸鸡 & & & &0 & & & &(b)美国人的饮食偏好 & & & &大家都知道,肯德基的特点在于它提供一系列的炸鸡类食品:原味鸡块、上校鸡块、香辣鸡翅等等。这类炸鸡很符合亚洲人的胃口。亚洲人本来就有吃鸡的传统,没有哪个民族或宗教是反对吃鸡肉的(当然有的宗教反对吃所有动物的肉)。因而相对于其他的快餐类食品,譬如汉堡类、比萨类,肯德基就以其符合亚洲人偏好而大行其道。如上图1(a)所示是亚洲人的偏好。在图中,炸鸡对汉堡、比萨的边际替代率特别大。 & & & &然而在美国,由于富裕的美国人越来越注重建康,他们担心炸鸡类食品会导致心脏病,因而对肯德基的需求不断降低。如上图2(b)所示,在美国,人们更偏好汉堡、比萨类食品。 & & & &——摘自:张卫东,《微观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 & &问题1:边际替代率体现了两种商品之间的什么关系? & & & &问题2:为什么肯德基在亚洲国家比在它的发源地——美国,更受欢迎? & & &&十七、消费者剩余的故事 我在海口时很想买一个电子辞典,逛了数码商城之后,相中了一款叫“名人310”。逛了几家发现这一款价格都在600元以上,而且打折的余地很小。我虽然很喜欢这部电子辞典,但由于价格不够理想,所以还不能下决心购买它。 & & & &到上海学习期间,我住的地方不远处也有一家数码城,有一天下午我逛街时就进去了,在电子辞书的专售柜台果然有“名人310”在出售,标价580,比海口便宜一点,看了机器之后我便开始了讨价还价,售货员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姑娘,人虽然很热情活泼,但价格却咬得很死。我坚持的底线是530元,当我最后报出来后,小姑娘的态度有了一定的变化,她说:“这个价格实在太低了,我得请示一下”。她打电话不知跟谁说了几句之后就对我说:“好了,就做给你吧!” & & & &小姑娘态度的突然转变反使我产生了一丝犹豫。因为一是我还没有货比三家,二是根据买东西的经验,小姑娘有故弄玄虚之嫌,就像有些卖主嘴里说着“您再添点吧,这价钱实在太低了,没法卖!”,但手里已经在给你整理东西的时候,他已经向你发出了想卖的信号一样,都是想让顾客感到自己得到了很大便宜的一种姿态而已。但我不会上当。正在不想买的当头,商场看门的大爷不耐烦地嚷嚷到:“早就下班了,要关门啦!”我正好顺水推舟地说:“唉,时间来不及了,明天再说吧!”却见柜台里的小姑娘面露遗憾之色,嘴里还说着:“不要紧的,我马上给你开票,很快的!”但我已溜之大吉。 & & & &第二天一大早,我坐公交车到比较远的地方多看了几家数码商城,发现价格和昨天那家都相差无几,还有个别商场的价格赶上了海口的水平。最后我来到了一家叫“大润发”的规模很大的超市。一进超市,首先看到了一条很醒目的提示标语:“如果您在周边地区购买了比我处更便宜的同类商品,请持有关证明,大润发无条件为您补差!”看到这条承诺,我心里一下子轻松了,看来可能不虚此行。 & & & &找到了数码柜台,果然看到了“名人310”。更使我惊喜的是,上面赫然标价378元!这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低价,而且是在一家有信誉的大超市。物美价廉,我还犹豫什么?立马决定买下。当售货员拿出机器后,我发现这不是我喜欢的颜色,而且再没有别的颜色了。我问售货员:“下午还会有别的颜色吗?”她说不清楚,因为下午不是她的班。我只好遗撼地回去了。中午休息后,我突然萌生了再去一趟“大润发”的念头。到了“大润发”后,我发现柜台换了一位小伙子,我问他:“名人310有没有淡绿色的?”“有啊!”果然他拿出了我最喜欢的那一色调。这回大功告成,我终于如愿以偿。那天我很快乐,因为通过购买“名人310”,我得到了(530-378)=152元的消费者剩余。 & & & &——摘自:李仁君,《消费者剩余与买东西的乐趣》,《海南日报》日。 & & & &问题1:什么叫消费者剩余? & & & &问题2:为什么卖者与买者总是争相要对方先出价? & & & &&十八、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好消息!现在可口可乐便宜了,我们收入的购买力增加了。实际上我们的收入相对增加了,我们比以前更富了。我们可以买更多的可口可乐和其它商品”(这是收入效应)。还比如这几年我国物价整体水平(生活资料)在下降,据有关专家估算2002年比三年前生 活资料价格平均下降0.3,也就是说,1999年满足一个家庭消费支出假定是1000元,三年后只需要700元,我们的收入变相增加了300元。 & & & &“现在可口可乐的价格下降了,我放弃雪碧可以得到更多的可口可乐。”(这是替代效应)你发现哪一种说法更有说服力?事实上,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可口可乐价格的下降使消费者状况变好。可口可乐与雪碧都是正常商品,消费者把购买力的提高用于这两种商品。但同时可口可乐消费比雪碧的消费变得更便宜了。这种替代效应使消费者选择更多的可口可乐和更少的雪碧。 & & & &思考:如何理解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含义? & & & &十九、从“大跃进”到“杂交水稻” 大跃进是发生在我国上一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一种“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激进运动。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还记得这种运动的极端性和破坏性。而袁隆平则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也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这项技术因大幅度地提高了水稻的亩产量,而对全球的水稻供应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这两件事能联系在一起,主要是与经济学上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有关。 & & & &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当使用多种投入,但只有一种投入是可变的,来生产一种产品时,随着这种可变投入的增加,得到的产量也是增加的,但超过一定限度后,这种增加的产量就会越来越少,甚至使总产量绝对地减少。这一现象普遍存在,就被称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当这一学说在十八世纪被提出之后,曾发生了两种观点的争论。一种观点从递减性出发,引伸出了资本主义的利润趋于下降的趋势,从李嘉图以后的众多西方学者据此为资本主义抱以同情;另一种观点通过强调技术进步的作用,而强烈批判了这一规律,认为它抹杀了技术进步对收益递减的反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从列宁开始就非常强调这一批判性的结论。 & & & &实际上,技术进步因素在产量变化过程中到底重不重要?这主要与我们要考察的时期长短有关。假设我们是在一个充分长的时期内考察某种产品的生产,那么技术进步的因素很难不发挥作用;而在一个短期内假设技术水平没有发生变化可能会更现实一些。这样,在短期内边际收益递减应该被当作一个客观的规律来看待。说它是客观的规律,主要是因为这一规律是由生产的技术特征决定的。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产量先递增后递减,递增是暂时的,而递减则是必然的。边际产量递增是生产要素潜力发挥,生产效率提高的结果,而到一定程度之后边际产量递减,则是生产要素潜力耗尽,生产效率下降的原因所致。 & & & &规律既然是客观的,就必须得到尊重,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由于大跃进时期的舆论导向把人定胜天的思想拔高到了让人头脑发昏的地步,当时的人们错误地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超限度的强行“密植”必然导致了粮食产量的大量减产,结果“人祸”加“天灾”,在当时的中国造成了饿死了上千万人的灾难性后果。 & & & &按照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连续追加投入,得到的产出的增加却越来越少,这似乎很可怕,但从长期着眼却也没什么了不起。我国从建国以来,一方面人口翻了一番还多,而另一方面可耕地的面积却一直在减少,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并没有出现所谓的“粮食危机”,这多亏了农业科技进步所发挥的作用。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角度来看,我国没有发生“粮食危机”的后果,主要是因为在长期中,这一规律的前提条件——技术水平不变——发生了变化。以袁隆平的事迹为例,为了提高水稻亩产量,他几十年如一日蹲在田间地头,经过无数次艰苦的试验和研究,终于将水稻种植技术推进到“杂交水稻”时代,在袁隆平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我国科学家通过联合攻关,现在已全部破解了水稻的基因密码。这对我国今后大幅度提高水稻亩产量提供了美好的前景。 & & & &从大跃进运动到袁隆平的成就,给我们展示了如何对待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正反两方面的例证。在短期,我们必须尊重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确定合理的投入限度;但在长期,通过积极地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打破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限制,可为人民谋取更大的福利。 & & & &——摘自:李仁君,《从“大跃进”到“杂交水稻”》,《海南日报》日。 & & & &问题1:什么叫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 & & &问题2:袁隆平的成功说明了什么道理? & & &&二十、中国人养活自己靠的农业技术进步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早在18世纪就由经济学家提出,有人把这一规律应用到农业领域确描述出一幅人类前景悲惨的画面来:因为耕地等自然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要增产粮食最终只能依靠劳动力的增加,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表明,劳动力投入带来的边际粮食产量递减,于是人口不断增长的必然结果是,人类不能养活自己。无独有偶,1994年,一位叫莱斯特?布朗的人重复类似悲观的预言,发表了一本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小册子,宣称人口众多的中国将面临粮食短缺,进而引发全球粮价猛涨的危机。杞人忧天的布朗是否知道袁隆平的名字,他利用科学技术发明了杂交水稻,是每亩单产达到了405公斤,小麦从50公斤提高到目前的700公斤。中国有出色的农业科学家,中国人养活自己靠的农业技术进步。布朗先生实在是用错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要记住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有条件的。 & & & &著名经济学家克拉克较早地发现了这一规律,他曾指出,“知识是唯一不遵守效益递减规律的工具”。如美国微软公司为开发第一套视窗软件投入了5000万元美元,其额外生产上千万套只需复制即可,成本几乎可以不计,但仍能以与第一套同样的价格发行,这样,在新经济部门,就出现了不同于传统产业部门的“边际效益递增”的情况。 & & & &讨论题: & & & &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适用的条件是什么 & & & &2.去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边际产量递增的事实,是否违背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 & & &案例分析:边际产量递减规律适用的条件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其他条件不变)随着这一可变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其边际产量开始会出现递增的现象,但在达到一定数量后,会呈现递减现象。如果技术等其他条件发生了变化,由于信息等高科技产业以知识为基础,而知识具有可共享、可重复使用、可低成本复制、可发展等特点,对其使用和改进越多,其创造的价值越大,“边际效益递增”。这一观点是对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巨大挑战。 & & & &二十一、铁路业的规模报酬 20世纪以后,尽管遇到不少资金问题,铁路运输仍不断发展。规模对铁路运输业有无影响?要研究铁路运输业是否存在规模经济效应,需要一系列指标。首先可以用运输密度来度量投入。运输密度指的是在一特定线路上每单位时间内铁路可以承运的货物吨数。产出以沿着该线路在特定时间内运输的货物总重量计。产出与投入之间的规模报酬关系如何?大量研究表明,起初,在运输密度值较小时,存在着规模报酬递增效应,因为在运输密度增加以后,铁路管理部门可以统筹规划,制定出适宜的、富有效率的运输方案。但是,当运输密度的增加超过某一值(这一点称为有效密度)后,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因为超负荷的运输量已经多得难以规划,运输速度也将有所下降。这种现象只有在运输密度值很大时才会出现。 & & & &思考题:规模报酬变动规律是什么? & & & &二十二、上大学的成本 从支付能力看,中国现阶段大学支出是世界最高的3倍以上。现在在居民的收入中教育支出占的比例是越来越多。计算一个大学生上大学四年的会计成本是上大学的学费、书费和生活费,按照现行价格标准,一个普通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的这三项费用之和是4万。大学生如果不上学,会找份工作,按照现行劳动力价格标准假如也是4万,也就是说一个大学生上大学四年的机会成本也是4万。大学生上大学经济学概念的成本是8万。这还没算上在未进大学校门前,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从小学到中学的择校费用。 & & & &上大学成本如此之高,为什么家长还选择让孩子上大学,因为这种选择符合经济学理论,收益的最大化原则。我们算一下上大学与不上大学一生的成本与收益。不上大学18岁工作,工作到60岁,共42年,平均每年收入是1万,共42万。上大学22岁工作,工作到60岁,共38年,平均收入是2万元,共76万,减去上大学的经济学成本8万,剩下68万。与不上大学收入比较上大学多得到的收入是26万。这还没考虑学历高所带来的名誉、地位等其它效应。为什么家长舍得在子女教育上投入,就在情理之中了。这里说的“选择”是有两种机会,你能考上大学的情况下。另外我们说的只是一般情况。 & & & &但对一些特殊的人,情况就不是这样了。比如,一个有足球天才的青年,如果在高中毕业后去踢足球,每年可收入200万人民币。这样,他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就是800万人民币。这远远高于一个大学生一生的收入。因此,有这种天才的青年,即使学校提供全额奖学金也不去上大学。这就是把机会成本作为上大学的代价。不上大学的决策就是正确的。同样,有些具备当模特气质与条件的姑娘,放弃上大学也是因为当模特时收入高,上大学机会成本太大。当你了解机会成本后就知道为什么有些年轻人不上大学的原因了。可见机会成本这个概念在我们日常生活决策是十分重要的。 & & & &讨论题: & & & &1.什么是会计成本?什么是经济成本? & & & &2.如何理解机会成本? & & & &3.用学过的理论分析你自己上大学成本? & & & &案例分析:经济学所说的成本有两种一是实际发生的成本,即会计成本;另一个是机会成本。会计成本是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一切费用,这些费用一般均可以通过会计账目反映出来。机会成本是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之一,机会成本是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概念,它有助于我们在几种选择中作出理性的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讲会计学是算账的学问而;经济学是决策的学问。 & & & &二十三、大商场平时为什么不延长营业时间 节假日期间许多大型商场都延长营业时间,为什么平时不延长?现在我们用这一章学习到的边际分析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从理论上说延长时间一小时,就要支付一小时所耗费的成本,这种成本即包括直接的物耗,如水、电等,也包括由于延时而需要的售货员的加班费,这种增加的成本就是我们这一章所学习的边际成本。假如延长一小时增加的成本是1万元,(注意这里讲的成本是西方成本概念,包括成本和正常利润)那么在延时的一小时里他们由于卖出商品而增加收益大于1万,作为一个精明的企业家他还应该再将营业时间在此基础上再延长,因为这是他还有一部分该赚的钱还没赚到手。相反如果他在延长一小时里增加的成本是1万,增加的收益是不足1万,他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情况下就应该取消延时的经营决定,因为他延长一小时成本大于收益。 & & & &讨论题: & & & &1.什么是边际收益?什么边际成本? & & & &2.为什么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最大? & & & &案例点评: & & & &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成本。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收益。无论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还是小于边际成本,厂商都要进行营业时间调整,说明这两种情况下都没有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MR=MC),厂商才不调整营业时间,这表明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即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节假日期间,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旅游购物,使商场的收益增加,而平时紧张工作繁忙人们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购物,就是延时服务也不会有更多的人光顾,增加的销售额不足以抵偿延时所增加的成本。这就能够解释在节假日期间延长营业时间而在平时不延长营业时间的经济学的道理。 & & & &二十四、大型养鸡场为什么赔钱? 为了实现“市长保证菜蓝子”的诺言,许多大城市都由政府投资修建了大型养鸡场,结果这些大型养鸡场反而竞争不过农民养鸡专业户或老太太,往往赔钱者多。为什么大反而不如小呢? & & &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首先在于鸡蛋市场的市场结构。鸡蛋市场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市场上买者和卖者都很多。没有一个买者和卖者可以影响市场价格。即使是一个大型养鸡场,在市场上占的份额也微不足道,难以通过产量来控制市场价格。用经济学术语说,每家企业都是价格接受者,只能接受整个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第二,鸡蛋是无差别产品,企业也不能以产品差别形成垄断力量。大型养鸡场的蛋与老太太的鸡蛋没有什么不同,消费者也不会为大型养鸡场的蛋多付钱。第三,自由进入与退出,任何一个农民都可以自由养鸡或不养鸡。第四,买者与卖者都了解相关信息。这些特点决定了鸡蛋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即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 & & & &在鸡蛋这样的完全竞争市场上,短期中如果供大于求,整个市场价格低,养鸡可能亏本。如果供小于求,整个市场价格高,养鸡可以赚钱。 & & & &但在长期中,养鸡企业(包括农民和大型养鸡场)则要对供求作出反应:决定产量多少和进入还是退出。假设由于人们受胆固醇不利于健康这种宣传的影响而减少鸡蛋的消费。价格下降,这时养鸡企业就要作出减少产量或退出养鸡业的决策。假设由于发生鸡瘟,供给减少,价格上升,原有养鸡企业就会扩大规模,其他人也会进入该行业。在长期中通过供求的这种调节,鸡蛋市场实现了均衡,市场需求得到满足,生产者也感到满意。这时,各养鸡企业实现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在内的经济成本)与收益相等,没有经济利润。 & & &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完全受市场支配。由于竞争激烈,成本被压得相当低。生产者要对市场供求变动作出及时的反应。换言之,在企业一点也无法控制的市场上,成本压不下来或调节能力弱,都难以生存下去。大型养鸡场的不利正在于压低成本和适应市场的调节能力远远不如农民养鸡者。在北京鸡蛋市场上,大型养鸡场就斗不过北京郊区和河北的农民。 & & & &大型养鸡场的成本要高于农民。在短期中,养鸡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鸡舍、蛋鸡、管理人员等)和可变成本(鸡饲料、劳动等人大型养鸡场的固定成本(现代化养鸡设备和从场长、党委书记到职员的众多管理人员)远远高于农民(农民养鸡的固定成本除蛋鸡外其他很少)。甚至农民的可变成本也低(用剩饭菜等代替部分外购饲料,自己的劳动也可忽略不计)。这样,当价格低时,大型养鸡场难以维持或要靠政府财政补贴,而农民养鸡户却可以顽强地生存下来。长期中,大型养鸡场每个蛋的平均成本也高于农民,因为现代化大量养鸡带来的好处并不足以弥补巨额投资和庞大管理队伍的支出。农民则以低成本和低价格占领了鸡蛋市场。 & & & &大型养鸡场的市场适应能力也不如农民。当供大于求价格低时,农民可以迅速退出市场,不会有多大损失,大型养鸡场停产则很困难。现代化养鸡设备闲置下来比不用鸡窝的损失大得多。解雇管理人员比老太太不养鸡有多难?在供小于求价格高时,大型养鸡场的产量要受设备能力的限制,但有什么能限制农民多养鸡呢? & & & &在鸡蛋市场上需要的是“造小船成本低”和“船小好调头”。庞然大物的大型养鸡场反而失去了规模经济的好处。而且,即使就是将来农民养鸡也现代化了,也仍然是农民养鸡业的进步,难以有大型企业的地位。这是行业生产技术特点决定的。你听说过美国500强企业中有养鸡公司吗?或者说,你听到过什么有名的养鸡场吗?这类企业本来就应该是“小的是美好的”。 & & & &摘自:梁小民《微观经济学纵横谈》,生活o读书o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 & & &问题1:同样是养鸡,大型养鸡场为什么养不过老太太? & & & &问题2:大型养鸡场应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 & & & &二十五、生意冷清的餐馆和淡季的小型高尔夫球场 你是否曾经走进一家餐馆吃午饭,发现里面几乎没人?你会问为什么这种餐馆还要开门呢?看来几个顾客的收人不可能弥补餐馆的经营成本。 & & & &在作出是否经营的决策时,餐馆老板必须记住因定与可变成本的区分。餐馆的许多成本——租金、厨房设备、桌子、盘子、餐具等等都是固定的。在午餐时停止营业并不能减少这些成本。换句话说,在短期中这些成本是沉没的。当老板决定是否提供午餐时,只有可变成本——增加的食物价格和额外的侍者工资——是相关的。只有在午餐时从顾客得到的收入少到不能弥补餐馆的可变成本时,老板才会在午餐时间关门。 & & & &夏季度假区小型高尔夫球场的经营者也面临着类似的决策。由于不同的季节收入变动很大,企业必须决定什么时候开门和什么时候关门。固定成本——购买土地和建球的成本——又是无关的。只要在一年的这些时间,收入大于可变成本,小型高尔夫球场就要开业经营。 & & & &摘自: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三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 & & &问题1:什么是停止营业点? & & & &问题2:你能举出更多的生产经营方面的开门与关门的例子吗? & & & &&二十六、“价格歧视”重新解释 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服务,但针对不同的顾客,价格却大不一样,这种现象无处不在。你可以说这是“价格歧视”、“不公平”、“不正当竞争”、“欺骗顾客”、“倾销”,也可以说这是“让利”、“优惠”、“补贴”、“扶持”。 & & & &需求定律说,价格越高,需求量就越小,价格越低,需求量就越大。所有市场需求,都符合这个规律。有所差别的是,不同的顾客对不同的产品价格,具有不同的敏感程度。有时候,价格稍微下降,需求量就显著上升;但另外一些时候,价格即使出现较大的变动,需求量却停滞不动。 & & & &美国的机票价格变化多端,不要说头等仓、商务仓和经济仓座位标价悬殊,就是相临的两个座位也照样可以相差一倍,有时候经济仓的座位就比头等仓的还贵!这种现象,什么“价值决定价格”理论,什么“成本决定价格”理论,都是根本没有解释力的。 & & & &从需求原理出发的经济分析是这样解释的:航空公司根据各种“线索”,将乘客加以甄别(即“歧视”),根据乘客对飞行服务的不同需求,制定完全不同的价格,从而在不同类别的乘客身上分别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 & & &还有一些“线索”是顾客不由自主表现出来的,比如顾客是否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报纸和旅行社之间搜寻,是否愿意提前两个星期甚至半年预定机票,是否愿意耐心填写“里程奖励计划”的表格并随时留意各种优惠活动等等。航空公司根据这些线索,把“闲人”(也就是时间的成本较低的乘客)甄别出来,用低得多的价格吸引他们,从而创造本来不会发生的营业额,增加公司的总收益。 & & & &日本生产的汽车,运到美国后价格比在日本本土更便宜,因而被指责为“倾销”,那是两国政治首脑谈判的重要议题。有人说日本厂商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美国倾销汽车,占领美国的市场,同时在日本本土用高价索取利润,补贴倾销的损失。 & & & &可是,这样的观点怎么能说得通呢——日本人怎么会用自己的钱补贴美国人呢?你说扩大市场,可是亏损的市场,谁愿意扩大?越扩岂不越亏? “低于成本,占领市场”的倾销阴谋理论不堪一击,不过至今仍然深受欢迎。 & & & &问题在于怎样定价才能多赚。在日本,价格定得较高,才能使总收益达到最大;但在美国,价格得定低一点,才能使总收益达到最大。显然,“价格歧视”的目的是增加交易,这对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都是有利的。 & & & &经济学可以拨开修辞的迷雾。“歧视”、“倾销”似乎不光彩,“让利”、“优惠”似乎符合消费者利益。然而,它们所指的都是同一种行为,就是厂商区分不同的需求,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反暴利法,反倾销法,都是经济学无知的经济法。如果法令强行禁止价格歧视,那么大多数人都会蒙受损失,且以对价格变化更敏感的穷人为甚。 & & & &二十七、铁路部门的垄断定价还能掌握多久 近20多年的中国季节性大迁徙——“春运”,已成为中国特色。“春运”市场提供了世界上罕见的爆发性最大的商机。国家铁路部为了缓解春运的高峰,在春运期间火车票的价格上涨,有关人士解释,涨价是为了“削峰平谷”,以达到“均衡运输”的目的,但我们看到的是涨价后,铁路并没有减少乘客,达到“均衡运输”的目的。因为对于中国大多数老百姓而言,出门坐火车是首选交通工具,无论火车票涨不涨价,该回家的还得回家,涨价根本无法削峰平谷,只能是让铁路部门狠狠赚一笔。据北京一家报纸报道,节前15天,北京西站和北京东站客票收入增长了50%,收入近3亿,只是在15天取得的。春节给了铁路部门一个极为厚重的大礼包。有舆论指责,这是“垄断行业大发横财”。我们的政府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对垄断性企业的垄断利润进行干预,我们可喜的看到在2007年的春运铁道部已经明确春运期间不涨价。 & & & &讨论题: & & & &1.垄断的含义与形成的条件? & & & &2.简述垄断存在的利弊? & & & &二十八、七省劳动合同签订状况调查农民工不敢提签合同 一、甘肃 农民工不敢提签合同 & & & &日中午,甘肃省兰州市又遭遇“桑拿天”,街道上行人稀少,但在城关区雁滩桥头招工点,一些人毫不在意天气的闷热。十几名农民工团团围住一个建筑工地老板,老板承诺管吃管住,月工资六百元左右,双方已经初步达成了意向,但始终没人提出签订合同或协议。当记者提醒他们应该签个合同时,一位农民工满不在乎地说:“要签那,人家就找别人干去了。” & & &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小企业,甚至一些比较正规的单位,往往以试工名义拖延签订劳动合同,逃避承担责任,拒绝缴纳“三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 & & & &来自皋兰县的小伍在兰州市安宁区一家小面馆当服务生,他私下对记者说,按照国家规定应签订劳动合同,但老板从没主动提出签合同,“他不提这事,我敢说什么?” & & & &在兰州一家劳务市场,记者看到多家企业正忙着招工。前来招工的某餐饮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想招一批厨师、大堂经理、服务生等,每月工资800元至1500元不等。“我们开的这个工资在兰州已经相当高了,不用签合同,在招聘上就会吸引很多人。有这么好的工作,够让人知足了,他们还敢提签合同的事?” & & & &据甘肃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最新统计,截至5月31日,甘肃省国有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9%,集体企业为90%,私营、个体经济组织为73%,建筑行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87%。 & & & &对于私营、个体企业,特别是建筑、餐饮行业农民工合同签订率普遍较低的原因,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认为,这是劳动合同管理水平不平衡所致。一些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认识不到签订劳动合同对和谐劳动关系、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 & & &二、河南 企业主担心授人以柄 & & & &赵先生的企业做得红红火火,用他的话说,他有一个患难与共的团队。“员工们都非常卖力,我也从来没有亏待过他们。我觉得,签不签劳动合同,对我的员工并不重要。说句心里话,我也不知道企业能存在多久,我与员工多签几年有啥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我总有一种授人以柄的感觉,如果有员工拿着这个合同去告我,我还咋在圈里混?” & & & &赵先生说,一旦签订了劳动合同,就要负责缴纳员工的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金。做这些事,既费时又费事。他宁愿每年给员工发五千元左右的红包,这样做员工们都很高兴。据赵先生讲,像他这样做的企业并不在少数。 & & & &“以往我们也接到过企业经营者拒签劳动合同的投诉,每次一接到这样的投诉,我们就感到很头痛,调查取证也比较困难。”郑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一位劳动监察人员说,“劳动合同法颁布后,我们处理这些问题就有了执法依据。” & & & &7月3日,记者从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劳动合同签订率在私营企业里最低,建筑、餐饮等行业的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不超过40%。 & & & &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一位负责人表示,河南将从解决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最低这个现状入手,使今年私营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九成以上,对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将依法予以处罚。 & & & &三、 广东老板想签,可工人不干 & & & &“从我2006年入行,一到公司就办理了劳动合同、社保等手续。”7月3日,广州的出租车司机郭师傅对记者说,在广州,除了一些小公司和个人承包的司机外,大部分出租车司机都签订了劳动合同。 & & & &据记者了解,在广东,用工单位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率普遍较高,但在一些小工地、小作坊、小工厂,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就不那么高了。一些包工头、小老板对记者说,他们雇请的工人流动性十分大,有的只干了几天,连姓名都还不熟悉就走了,有时想跟他们签合同,他们还不干呢。 & & & &据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吴晖介绍,该局在去年开展的专项执法检查中发现,广州市的民营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仍非常低,特别是建筑行业、出租车行业、饮食服务业、微型个体工商户、生产不是很正常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5大行业。 & & & &记者了解到,广东省出台了多项措施,解决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问题。如在“劳动合同与税收挂钩的政策”中规定,未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不能列入企业税前扣除计税工资人员基数,以此促进各类用人单位与职工普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 & & &讨论:农民工个处于什么样的劳动力市场?他们为什么不敢向用人单位提签合同的问题?他们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什么样的? & & & &案例分析:农民工数量众多,提供的劳动相差不多,故农民工处于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中。由于竞争激烈,向用人单位提出签订合同单位可以不用你,所以农民工处于被动地位,对给定的工资也无讨价还价的资本,因此他们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是由既定工资水平出发的一条水平线。 & & & &二十九、汽油价格与小型汽车的需求 如果市场对某几种产品的需求相互影响,可能出现什么情况呢?其中一种情形就是, 导致一种产品价格发生变化的因素,将同时影响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举例而言,在70年 代,美国的汽油价格上升,这一变化马上对小型汽车的需求产生了影响。 & & & &回顾20世纪70年代,美国市场的汽油价格两次上升,第一次发生在1973年,当时石油输出国组织切断了对美国的石油输出;第二次是在1979年,由于伊朗国王被推翻而导致 该国石油供应瘫痪。经过这两件事件,美国的汽油价格从1973年的每加仑1.27美元猛增至1981年的每加仑1.40美元。作为“轮子上的国家”,石油价格急剧上升当然不是一件小事,美国人面临一个严峻的节省汽油的问题。 & & & &既然公司和住宅的距离不可能缩短,人们只好继续奔波于两地之间。美国司机找到的 解决办法之一就是他们需要放弃自己的旧车、购置新车的时候,选择较小型的汽车,这样每加仑汽油就可以多跑一段距离。 & & & &分析家们根据汽车的大小来分类确定其销售额。就在第一次汽油价格上升之后,每年大约出售250万辆大型汽车、280万辆中型汽车以及230万辆小型汽车。到了1985年,这三种汽车的销售比例出现明显变化,当年售出150万辆大型汽车,220万辆中型汽车以及370万辆小型汽车。由此可见,大型汽车的销售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迅速下降;反过来,小型汽车的销售却持续攀升,只有中型汽车勉强维持了原有水平。 & & & &造成这种变化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假设你每年需要驾驶15000英里,每加仑汽油可供一辆大型汽车行驶15英里,如果是一辆小型汽车就可以行驶30英里。这就是说如果你坚持选择大型汽车,每年你必须购买1000加仑汽油,如果你满足于小型汽车,你只需购买一半的汽油,也就是500加仑就够了,当汽油价格处于1981年的最高点,即每加仑1.40美元的时候,选择小型汽车意味着每年可以节省700美元。即便你曾经是大型汽车的拥护者,在这种情况下,在每年700美元的数字面前,难道你就不觉得有必要重新考虑一下小型汽车的好处吗? & & & &讨论题: & & & &1.什么是局部均衡?什么是一般均衡? & & & &2.案例中什么是局部均衡?什么是一般均衡? & & & &3.联系实际说明我国汽油价格的上升对整个市场均衡的影响? & & & &案例分析:局部均衡一般是指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均衡状态。一般均衡是指在承认供求与市场上各种价格存在相互关系和互相影响条件下,所有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的关系。案例中价格上升,一种产品价格发生变化的因素,将同时影响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汽油价格上升,这一变化马上对小型汽车的需求产生了影响。大型汽车的销售量迅速下降;反过来,小型汽车的销售却持续攀升。也就是说,汽车它的互补产品之一就是汽油。汽油价格上升导致小型汽车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与此同时大型汽车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 & & &目前在我国由于受国际原油价格上升的影响,我国汽油的价格几次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养车成本就更高了,消费者为节约成本,选择了节油的小排量汽车,也是这个道理。因此在汽车销售排名榜上领先的始终是小排量车。 & & & &三十、假如由别人来买单 生活中有各色人等,但经济分析中只承认两种人,消费者和生产者,而且每个人都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作为消费者,每个人通过物品的消费从中获得满意感,也就是效用。在正常情况下,你的满意程度只与你消费的物品和你自己的行为有关。但市场经济有时也会意外地使你的效用与别人消费的物品和别人的行为发生了联系,这就是消费的外部性。消费的正的外部性将使别人消费的物品和别人的行为提高你的满意程度。比如,邻居养在阳台上的鲜花,也同样给你带来了心旷神怡的美感,你既无需告知对方,更不需付费;而消费的负的外部性将使别人消费的物品和别人的行为降低你的满意程度。比如,你是一个不抽烟的人,却偏偏和一个嗜烟如命的家伙住在了一个房间,虽然你也没有说什么,但被动吸烟给你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为此你受害匪浅,却又无处诉说。 & & & &作为生产者,每个人都要与成本和收益打交道,这是在市场经济中没人能够例外的。而且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结果必然是,每个人的成本都是他自己的行为必须付出的代价,每个人的收益也都是他自己行为的收获。但市场经济有时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的成本不光是你自己的行为引起的,还有别人的行为给你引起的成本;你的收益也不只是你自己的行为带来的,也还有别人的行为给你带来的收益。这种情况就是发生了生产的外部性。发生外部性以后,你的成本就包括了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你的收益也包括内部收益和外部收益。 & & & &如果你作为一个生产者,你的成本等于内部成本加外部成本,这就说明发生了负的外部性。一个自来水厂通过对一条河的河水进行净化而向居民供水,其投入设备折旧和员工的工资构成了其成本,其向居民供水所得构成了其收益。这时其成本和收益都等于内部成本和内部收益,没有发生外部性。后来,在这条河的上游又开了一家造纸厂,造纸上厂生意非常好,但自来水厂发现,造纸厂的生意越好,自己的效益就越差。原来造纸厂向河里排污给自来水厂对河水的净化带来额外的负担。自来水厂的成本除了来自自己的行为之外,还要承担来自造纸厂的行为引起的成本。也就是说,自来水厂无故地为造纸厂买了一部分单,这就是生产的负的外部性。对于这种负的外部性问题,起初经济学家认为应该对制造外部性的一方予以制裁,比如罚款或迁停关转等等。后来经济学家则认为,制裁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害,而通过明确地界定产权,使市场机制自己解决这一问题,也许会更好。 & & & &正的外部性的情形正好相反,即你的收益等于内部收益加外部收益。正的外部性存在表示你免费搭了别人的便车。比如,一个苹果园主通过出售他的苹果而获得收益,他除了给果树施肥、除草和剪枝之外,就能靠老天的恩赐收获苹果了。可忽然来了一个养蜂人,结果由于一大群蜜蜂给苹果花充分授粉的缘故,那年苹果园主的苹果获得了大丰收。而这一切并没有花费苹果园主丝毫。这正是生产的正的外部性。在这个例子中,生产的正的外部性似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苹果园主获得了丰收,养蜂人采到了蜜。但生产的正的外部性也并不总是这样尽如人意。在有些情况下,正的外部性导致的搭便车效应将极大地损伤生产的效率。比如,在我们传统国营企业中,由于体制的原因,虽然两个人能力和努力不同,因而对生产的贡献不同,但只要两个人资历相同,那么他们得到的报酬就基本相同,这样,干得差的就搭了干得好的便车,于是谁也不愿干了,国营企业的效率就必然会江河日下。所以,现在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就是要建立一个能消除外部性而充分体现效率的企业制度和企业治理结构。 & & & &摘自:李仁君《假如由别人来买单》,《海南日报》日。 & & & &问题1:什么是外部性? & & & &问题2:外部性对人们的经济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 & & &&三十一、从电池回收看外部性“忽如一夜春风来”,在北大的各个宿舍楼及教学楼内,出现了一个个朴素的纸箱,这是环境发展协会的同学为回收废电池、减少环境污染特意设立的。这一举措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而且也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出了力,可谓一箭双雕。废弃的电池污染环境,具有负外部性。于是,生产单位电池的社会成本加上受到污染影响的不利影响的旁观者的成本,成本总额加大。此时,电池的消费者的价值大于生产它的社会成本;电池的最适当的数量,即最优的数量,小于均衡数量,既市场量。这时市场无效率。 & & & &面对这种负外部性,我们并非束手无措,既可私人解决,也可设立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 & & &环发的电池回收箱就是私人解决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为回收提供了外部条件。但他们的宣传力度还是不够,很多人对回收箱眼至心不到,视若无物。这时,通过发传单、搞演讲等活动来扩大它的影响,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即利用外部性的内在化。 & & & &对于生产电池的厂家,政府应进行管制或征收庇古岁。如国家环保局可以告诉每家工厂每年的排污量减少为50吨,或指定某些厂商生产环保型电池。当然,政府也可以用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提供符合社会效率的激励,如可以对每个厂家每排出一吨废物征收一万元的岁收。 & & & &若想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还需要政府投资科研领域,使环保型电池的成本降低,使之趋于完善。这才符合市场规律,才能赢得消费者。 & & & &三十二、我国开始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 一个企业节约下来的污染排放指标,可以作为商品出售给其他缺少排放指标的企业。目前,我国正将市场机制引入污染防治领域,着手建立和推广排污权交易制度。 & & & &国家环保总局自2002年起在全国部分省市开展了排污权交易的综合试点工作,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经济杠杆的作用,充分调动企业主动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积极性,以最小成本实现减排目标。 & & & &据专家介绍,所谓排污权交易制度,是指在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及排放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鼓励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和污染治理节约污染排放指标,这种指标作为“有价资源”,可以“储存”起来以备自身扩大发展之需,也可以在企业之间进行商业交换。那些无力或忽视使用减少排污手段、导致手中没有排放指标的企业,可以按照商业价格,向市场或其它企业购买指标。在世界发达国家,排污权交易制度对排污总量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 & & &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并不意味着企业只要有钱就能无所顾忌地扩大排污。无论“买”“卖”双方,其交易都只能在满足国家总量控制的前提之下进行,并且不能使当地环境质量恶化。 & & & &根据我国环保“十五”计划,到2005年,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三分之二的地区,其排放量将在2000年的基础上减少两成。专家认为,实行排污权交易这种市场化手段,将有效地促使排污者以有利自身发展的方式主动排污,削减排污总量。 & & & &三十啊三、鲸肉市场 人们每天都要消耗掉大量猪肉、牛肉、羊肉,却未引起猪、牛、羊的灭绝。虽然人们很少吃鲸肉,但是在某些国家,如日本,鲸肉被视为美味佳肴。1986年,由于担心鲸类因遭滥捕而灭绝,国际社会通过了一项禁止一切商业捕鲸的国际公约。为什么市场能够确保足够的猪、牛羊,却使某些种类的鲸濒临灭绝呢? & & & &经济学家从产权的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猪、牛、羊为养殖者所有,因而养殖者有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供给的激励。然而,没有一个国家或个人拥有海洋或生活在海洋中的鲸类。因此,虽然有捕鲸和出售鲸肉的经济激励,却没有一个人或公司具有直接的经济激励来帮助饲养和增加鲸类的总数量。结果,海洋中的鲸类越来越少,某些种类的鲸濒临灭绝。 & & &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公地的悲剧”。当某一区域(如海洋)为人们共同拥有时,每个人都有开发它的激励(因为开发者几乎全部享有开发的好处),却没有关心它是否可持续开发的激励(因为开发者仅承担很小一部分过度开发的后果)。 & & & &当然,公地的悲剧远不只鲸,20世纪90年代,我国藏北高原上疯狂盗猎藏羚羊,致使藏羚羊濒临灭绝是另一个典型例子,共同拥有的大气和水域的污染也是公地的悲剧。 & & & &在禁止商业捕鲸国际公约(1986年)被批准之后不久,几个国家突然感到急需为科学目的而捕鲸。例如,在1987年,日本宣布迫切需要捕鲸用于科研,但其数量仅近该国原来用于商业目的数量的一半。冰岛宣布它将把大部分“科研用鲸”的鲸肉运往日本,在那里,鲸肉以高价售出。近年来,由于严格限制捕鲸的几项国际协定的签署,小须鲸的数量得到迅速恢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scs6序列号6个数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