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练习中打空拳和打实物的练习有什么区别吗?

关于各个流派的基本功力训练
我的图书馆
关于各个流派的基本功力训练
标签: & 分类:
这是一篇转帖,所以以下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里面除作者叙述外还有不少人的补充和评论(稍有些乱)。
观点1:我认为空手道在世界格斗史上的地位是很重要的.不是在于它技术体系多么优秀,而在于它的传播方式和影响力. 以下是我看到的训练内容极真空手道 跑步(基础)马步冲拳(基础) 练习者肩扛一位伙伴练习进退桩功(不错的练习)两人对顶练习对抗的力量两人动作击打动作对抗练习(保持轻强度,练习动作适应性) 击靶(活动)陪练浑身带满护垫喂招拳腿绑上皮筋,一端系在固定物上,练习抗阻打靶 扛棍蛙跳跳台阶持哑铃高速抬腿(肌肉耐力和爆发力练习) 所有人仰卧成一排,让人从腹部踩过(脚踩腹部)仰卧举腿,同时接受棍棒击打小腹 拳撑地俯卧撑(练习拳面硬度)持轻哑铃出拳 练习者跪地,陪练使用低扫和膝法,练习手部防御技巧引体向上\卧推(半程)\推汽车(小)(特地说明一下,没什么了不起的,听起来吓人)卷木棍(挂铁片)练习碗力 步法移动训练:双脚并拢,利用前脚掌和脚趾的力量以身体重心为圆心跳圆圈.动作很想跳绳.空练拳腿组合最后再说一下我对极真的看法.个人对于极真空手道并不反感.我认为它的规则很人性化(不许上肢击打面部,保护了选手,去除拳套使双手更灵活,等等)它使练习者能最大程度上的克服内心恐惧,不断强化自身.它的训练也很科学. 事实上,我一直对于极真很感兴趣.主要是对于他的训练方式,和他作为打击系推崇的一击必杀的观念. 稳重,锐利,动作与其说是快不如说是流畅无阻,象流水般不浪费一丝力量.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极真时,别人告诉我的话.我很喜欢的理想的武道境界.当然并不一定是理想的打斗境界.
极真训练分两种,一种是传统空手道训练,模式和TKD差不多,开始结束都有礼仪,教练用日语发出口令,练习分 热身,基本功,套路,实战四部分.我们俱乐部是练习时间是周1,2,4,周1注重套路,基本功, 周2注重拉筋和柔韧技术训练,周4注重格斗技术.另外一种是针对比赛的训练是针对比赛的练习,和散打,泰拳的练习模式差不多,打沙袋,双人互打靶,实战等.极真的比赛模式是一本制,所以无氧体能训练非常重视,几组2,3分钟的打沙袋冲刺是训练开始和结束必不可少的项目.我们俱乐部训练时间是周3,5,日,周3是技术和实战,一般要打每轮90秒的60轮,分10次打,周5是混合型练习,周日是体能练习,打沙袋没完,中间要要做俯卧撑深蹲什么的. 极真训练特点是没有人掉队,统一行动,偷懒特别显眼,不容易偷懒
深蹲和卧推不是身体训练的最合理的方式,但他是检验训练成效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在练习这两项时,速度和频率是关键。作半程动作也很有效果。因为练习的是爆发力,重量不用太在意。抡大锤的训练,我也见过。是从以前的劈柴练习演变而来的,以前有的职业拳手喜欢进行这项练习。
绝大部分国家的绝大部分的极真选手都是业余的,所以说练习时间有限,器械和体能只能自己练习.我是学生,大部分的学员都是体力劳动者. 我们俱乐部有不少器械,一个桑那房,一个围着沙发的电视.我们学费是一个月250人民币.交400块钱押金可以有一把俱乐部的钥匙可以在任何时间自己去训练,但带一个陌生人交50人民币. 极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参加比赛训练必须参加传统空手道训练,这也是极真界与擂台搏击和传统武术的重要标志.国际比赛的强者一般来说大部分是黑带,极真的黑带怎么定义那?很简单,就是一个能当教练的人,而能成为教练的人不但要能打,而且要精通所有的套路,基本功,日语口令和课堂礼仪..
(泰拳的训练条件非常简陋,比较适合普通人的条件)打沙袋跑步 & 打靶仰卧起坐爬绳索(练习背力和上肢力量的好方法)叼挂着重物的绳索抬头(练习抗击打能力)杠铃弯举(自制杠铃,用水泥块)在轮胎上练习步法(步距和弹跳力)握小哑铃打拳拖轮胎跑步端一盆水,双手打水花,低头保持睁开双眼(听说是练眼力,遇到攻击不眨眼)打用绳栓的柠檬,练习距离感和反映.防守陪练的大杆攻击陪练拖住练习者的一条腿跑,练习者努力保持平衡(出腿的平衡性)还有肘砸椰子,腿踢芭蕉树段(非大树)等等 泰拳手特别注意击影练习(出空拳腿,练习发力)泰拳手赛前会在身上涂上一层药油,可以让肌肉松弛,同时有火辣辣的感觉. 题外话:我听说以前有一种泰拳师叫做巫拳师,平时神神叨叨,比赛时,口含药草,赛前身泡怪药澡,比赛时如金刚身.(官方记载).联想到东南亚的降头术等传说,真是觉得世界的广大.
观点2我曾经所在的泰拳的训练和经营模式应该是大多欧美国家泰拳馆的缩影,窥豹一斑.首先我要说的是,绝大部分的中国武术爱好者误解泰拳了,好象练泰拳早死,练泰拳的踢铁棒等都是极其荒谬的谣言! 泰拳对练的时候腿上的护胫包的很厚,水平越高的人越注重保护.泰拳训练相对极真训练就显的无组织无纪律性.并且练泰拳的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厉害的很厉害,弱的非常弱,看样子弱的人永远也不可能变强,除非他哪天打算参加比赛,俱乐部会培养他,是否参加(或打算)比赛成了水平的分水领,这条放逐四海而皆准的鸿沟是不太可能逾越的.俱乐部的高水平选手是没有义务帮助新学员的,他们的训练目的只有一个"比赛",这相对极真的确没人情味. 我当时的训练是开始条绳20分钟热身.拉筋.打空拳组合.俱乐部有个报时器,每3分钟响一次,响的时候每个人忽忽哈哈的练箍脖子膝撞.两人一组,打双靶子两人一组实战练习打沙袋放松活动
针对比赛的训练,大家都差不多.我这里所说的还是业余爱好的泰拳练习,同学的没有职业拳手,所以不能做泰拳专业训练的参考。 观点3
我们的泰拳老师是Cru Chavet,Cru相当于我们“先生”的意思,我们称呼他Cru Chai。我们学拳的地方在洛杉矶泰国城的一个寺庙里。每个人到和离开时都要对大殿合十敬礼。见到老师和其他人也要行礼。每周六早上6点多开始,Cru Chai总是最先到,到了就拿了扫帚拖把清洁地面,我们都曾试图帮他他却从不让我们动手,只有庙里僧人需要人手的时候才打发我们去帮忙。 我们到了先热身,可以先跑几圈,也可以练步法,跳绳,或者就是放松的在墙上正蹬。平时我们自己也有晨练,试过两个人抢箍颈膝撞的位置做热身效果好像也挺好,但在他那儿从没这样。他说自己热身是要跑个10000米的。 然后他拿靶每人踢四分钟一局,时间长的学生要连打两个四分钟,中间没有休息。泰拳比赛是三分钟一局,训练时就长一点留出余量。旁边有学生看表,每分钟报时,到三分半时叫“加速”,最后半分钟是要全力打的。 如果是Cru Chai拿靶练下来四分钟还能走路就不错了,所以人少的时候基本上就是轮流上去和他练,下来就举着手深呼吸边走边休息。人多的时候还是一个人看表,其他人两人一组互相踢靶。就轻松多了。也可以踢墙,互相打实战。都听读表人的统一口令。 我说的踢靶包括扫踢,正蹬,膝打,撤步回踢,左右轮踢,以及这些的连续踢法和膝撞,拳肘比起来基本不费力,练的也没有腿这么多。 差不多每人打过三四局,我记得最多也只有六局,他就指墙说“Go to the wall”,开始的意思是一局对墙的正蹬,正蹬同时可以随意的加进拳脚膝肘的组合。后来“Go to the wall”变成背靠墙和他实战的意思,他进退自由我们没有退路。 The wall完了大家排成一行,统一听他的口令上步拳脚肘膝的击空练习,然后就结束了。 一些老的学生可以打实战,Cru Chai也会自己来打。 所有这些练习都是以局为单位,每四分钟的最后半分钟加力加速。而且有时Cru Chai会在一局结束我们已经筋疲力尽后要求我们再踢10腿到30腿,最多一次踢过50腿,我现在想起来腿还在发抖。 整个训练的时间一般也只有两个多小时,但每个人都有体力不支的感觉,第一次练的常会因为体温升得太高呕吐出来。即使是冬天大家也还是都穿短裤在室外练,也不会冷。
我接受过泰拳训练某天计划 泰拳业余训练跳绳15分空踢15分技术配合联系30分条件对抗30分沙袋踢打40分抗打和素质训练20分放松泰国按摩10分 下午午睡1个半小时踢靶40分拆招40分身体素质训练20分听音乐放松15分
散打国家队的集训内容是一\打靶,2分钟一组打10组,一分钟一组打十组,中间没休息.二\拉体力,一天 800米,冲5次,400米,冲5次(是限定时间的冲)三\对战,进行特定的战术组合和打击对抗练习. "摸摸拳"李杰,每天训练完毕减轻4公斤体重.考虑到他6%的体脂指数,流的都是水份,其他人训练后流汗更多.可见强度之大. 我见到平时训练时,散打选手练器械和力量,一人一个杠铃,教练一声令下,一个个都发疯一样推举,频率快到不正常.更是哇哇怪叫不停.整齐谈不上,但如果谁的频率慢了,一定会被扁(现在很多地方还是棍棒教学法) 爆发力练习,训练条件落后的产物.但效果应该非常好.(顺便一提,我看到的是女队员,恐怖吧)&跆拳道
说说我练过的跆拳道吧,卧练的是业余的,所以强度一般。 开始是柔韧性训练,主要是拉筋,从脖子到脚腕。(我觉得这很重要!)然后是套路训练 (没啥意思)单项训练:一种腿法连续踢靶一分钟左右,讲究速度和频率。腿法共有下劈、高低侧踢、前蹬、侧踹,后旋、后蹬等。组合训练:几种腿法的小组合,一般一天练一两种。也是踢靶一分钟左右。拳卧撑:手间距与肩宽,手肘尽量靠近肋部。每组15下做3到4组。模拟实战:基本每周一次。最后是放松训练。 如果个人在家训练,可以有个很简单的办法,我以前用过,就是把跆拳道服的腰带系在阳台上,空踢垂下的腰带。那样即可练发力,又不会到处尘土飞扬。
&个人认为,武术练习者最重要的练习部分是1、手腕(同时可以练习前臂力量)哑铃腕弯举。手腕是击打的主要受力部位,打过拳的都知道,拳手手上的绷带主要作用是固定腕部,而不是保护拳面。2、膝盖的强韧性(发力的主体部位,也是很容易受伤的部位,强韧的膝盖也是有力踢腿和跳越的保证)。练习时正好可以练习大腿力量(全身最有力的肌肉)。蛙跳,深蹲(半程),坐姿抬腿。3、背部力量。打拳时的重要参与部位,有话说“拳脚打人,臀背发力”。方法前面说的抡大锤的训练,和简单的引体向上就可以做到。
馆藏&13721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点击上方“悦太极”关注微信
悦太极投稿接受邮箱:
国人对中国功夫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影视与武侠小说,以至于国人对中国功夫普遍持有两种看法。一种讲中国功夫无限制的神话,认为中国功夫天下无敌,世界无双,可以瞬间致人于死地,可以高来高去。中国乡村城市隐居着无数的武林高手;另一种则是无限制的贬低中国功夫,认为中国功夫是吹出来的,认为不如拳击、泰拳、柔道等技击流派。前者是梦幻派、爱国派,人们总是期望着武林高手,侠客义士挽救世界,击败其他国际流派,扬我中国人志气,可惜总是事与愿违。而后者则是现实派。而现在可以说,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真正的中国功夫——中国古武术已经趋近于没落,许多功夫已经面临于失传,反观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柔道,相扑,泰国的泰拳蒸蒸日上,难道这不是一种中国功夫的悲哀么。当然,中国武术界人士一直在努力,比如商业化的散打比赛,深圳电视台的中国功夫大赛等等。可惜,这些努力都没有把真正的中国功夫发扬光大。所以个人认为,要想发扬中国功夫必须揭开中国功夫表面神秘的面纱,让人们认识中国功夫。中国功夫不应该是秘而不宣,而是应该创造一种途径,使普通人也可以接触到真正的中国功夫。以我的资历、见识、文笔而言,这篇文章本不应我来写。我一直等待高人写写中国功夫,用最直白的语言描述中国功夫,让大家认识真正的中国功夫。不过一直没有出现,俺是属于比较性急的人,实在等不及了,只好抛砖引玉,先试着写写。其中肯定有不少疏漏,往前辈、高人不啻指教。
整劲、根劲、寸劲、鞭劲
一般说来,中国功夫分为外家功夫与内家功夫。其中数内家比较神秘,尤其是金庸等武侠小说作家写的武侠小说,将功夫无限制神话(这里不禁腹诽两句,这些小说家写的小说虽然很是引人入胜,但是却给人们带来了对中国功夫的不正确认识),什么神功秘籍,丹田气海,打通任督二脉,高来高去,很是令人向往惊奇。不过真正的内家功夫不是这样的,也没有这样令人惊奇。当然,什么丹田气海,打通任督二脉,导气还虚等“武功”是道家练气等气功,气功能不能练的像小说那样神奇,我不知道。但是可以说道说道我理解的内家功夫(中国功夫博大精深,理解的不一定正确,就算抛砖吧)。
按照个人理解,内家功夫的核心是劲力的运用,什么是劲呢,拳经有云“练劲不练力,劲力打拙力”:凡能抬举、提拉重物而不能运力达于四肢者,武术称之为有“力”,但叫它为死力、拙力。而能将全身之力运送于一拳一脚甚至一指之端而后放出者,称之为有“劲”,也叫劲力。“劲”有透力,可由表及里;“力”无透力,仅及于表面。“劲”有爆发力,但不能持久;“力”能持久,但无爆发力。武林高手能以手掌击石成块,以指钻砖成洞,足见透力之强,力大者不能。力大者可日负百斤,往来百里,持久力强可见一斑,武林高手不能。武林高手可一拳跌人丈外,一脚致人非命。可见“力”与“劲”是不大相同的。练武讲究练的是“劲力”,而不是“死力,拙力。”如果只想练出力量,那还不如去抡大锤。而个人认为劲就是肌肉收缩,舒展,所爆发出来的力量。大家可能笑了,这么简单啊。那么你们内家练了几十年就练这个?我也笑了,说得对,练内家功夫的练家子练的就是这个。不要小看这个肌肉收缩舒展,这里面技巧可大了。下面听我仔细说说。
练功夫的目的是为了打人,而要想对人造成足够的伤害,必须有足够的力量才行。而内家功夫就是挖掘人体潜能,从而爆发出最大的力量来。怎么才能爆发出这样的力量来呢,按照现代科学理论得出,人的肌肉潜能非常的大,全部肌肉像一个方向使劲,可以发出20 吨的力量来。但是由于人体结构的限制,肌肉是不可能像一个方向使劲的,但是可以调动尽可能多的肌肉像一个方向使劲。按照中国传统内家拳理论,有寸劲、整劲、根劲、鞭劲等等。而整劲,根劲就是如何调动更多的肌肉参加到攻击与防御中的技法。比如,内家拳每一重拳打出,每一实掌击出,都是尽可能多借助人体其他部位的力量,而不是单单靠着胳膊上的肌肉。中国拳法讲究架势,每一拳打出,总有步伐,身形相配合,比如常用的弓箭步,马步,每一拳打出,除了胳膊,肩膀的肌肉要参与运动以外,背部,腰胯也要相应扭动做功,而腿部也要用力,最后力量作用在脚上,脚要抓地。换个角度来看,每一拳打出,力量从大地而来,节节贯通,脚、小腿、大腿、腰胯、背部、肩膀、胳膊等各处肌肉均要做功。而防御时,接住对手的拳,不是硬搪,而是相应的后撤,同时借助全身的肌肉,均匀做功,最后外来力量通过躯干作用于大地。就仿佛你的身体是对手与大地之间的一根弹簧一样,一拳打在练家子身上,最终力量被传递到地面,而练家子的身体不过是这个打击力与地面的缓冲而已。这就是为什么和练内家拳的练家子交手,打在他们身上的拳要么仿佛打在陀螺上,吃不住力,力量往往偏转,结果本来力量很大的一拳,反倒成了最大的破绽,给对手创造了机会(这是内家拳的卸力,通过旋转偏转对手的力量),要么仿佛打在了棉花堆里,使不上劲的缘故(就是因为对手的的身体仿佛像一根弹簧,一边接住你的拳,通过躯干将力量作用在大地上,全身所有肌肉均匀用力,消解了你的力量,同时他也完成了压缩蓄劲的过程,当你的拳伸展到极致,或者力量用尽,就是反击的时机)。比如太极拳有一个经典的表演项目,就是太极拳拳手,低弓箭步站好,然后五人,甚至十人,二十人排成一排来推,一般说来是推不动的(废话,推动了还用得着表演么)。这并不神奇,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不管五人、十人还是二十人来推,所用力量总是柔性的(缓慢用力,而不是爆发力),这些人用力不一,要调整到最大力量需要很长时间。另一个就是,太极拳手摆出低弓箭步,用肩膀受力,这个姿势,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全身肌肉力量,然后力量最终作用于地面。所以在多的人来推,不过是通过太极拳手身体推大地罢了,所以推不动。当然,拳手借助全身肌肉来作为推力与大地的缓冲,虽然力量很大,但是还是有一定限度,所以当推动的人力量越来越大的时候,只要用根劲卸力,力量就卸走了,造成排列为一排的人用力方向变化,不一致,就纷纷跌倒。再比如形意拳,当一位形意拳手三体式站好,你用大力突然猛推,他不是像普通人那样向后倒,而是向前趔趄。这就是因为你推他的时候,他躯干与腿部用力,将力量作用地面上,当推的力量突然回收时,由于反作用力,身体反倒向前倒。
对于中国传统拳法来说,力量就像希腊神话中的安泰巨人一样,力量来源于大地,站在地上力量无穷。所以,中国拳法与拳击不同,当打斗时,总有一只脚脚踏实地,而不像拳击、泰拳、李小龙的截拳道那样不断的跳跃,形成跳跃步。原因在于中国拳法的需要从大地借力。当然,这不能说跳跃步就不好。跳跃步可以使双脚保持足够的热度,与活跃性,这对于闪避,后退,进攻均有极大的好处。至于二者优劣,则不好说,因为其配合其他技巧自成体系,所以不能单独比较。
光能全身肌肉,参与发力是不成的,还需要大量训练在做功时,全身同时肌肉发力才行,这样,才可在某一时间点上形成最大的打击力量。这就是整劲。要想控制全身肌肉同时收缩发力,就必须让全身肌肉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因为全身肌肉同时放松,才能同时收缩发力。一块松,一块紧,是不可能同时收缩发力的,即使力量发出去了,力量也不大。全身肌肉放松是练整劲的基础。这就是内家拳中强调的“大松大散”。有人说,放松还不容易。说句老实话,你要想把全身肌肉放松,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是所以,你越想松,肌肉就越紧。肌肉放松必须是在潜意识中才能松。但是光是“松”还不行,因为打斗中,你还要控制身形,蓄劲,都要作出相应的动作。所以做到“大松大散”的同时,还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有些练家子作了一个比喻,松的是肌肉,但是筋和骨架子不能散,练成了“形散而神不散”就好像肉挂在了筋骨构成的架子上一样。许多内家拳法中,都有让全身肌肉放松的练习方法。比如说站桩,静功都是为了练“松”。而有些拳法使用类似于“禅”的方法来练“松”,让精神达到一个无思无想的玄妙的,快乐的境界来放松身体。而光是能进入到这一层次是不行的,要想实战中发挥整劲的威力,必须无时无刻不松,即使在打斗中,生命危急的情况下,也能做到“大松大散”,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这也是为什么内家功夫实战高手很少的缘故。不经过大量实战训练是很难在实战中发挥内家功夫的威力的。
而根劲则是躯干与脚借助地面的力量。传统内家功夫训练根劲的办法有“压顶”,徒弟马步站好,双手交叠举过头顶,掌心向上。师傅通过向下按压徒弟手掌,根据徒弟手上力度大小,师傅提醒“软了”“硬了”。让徒弟体会根劲的奥妙。但是,这只是一种让徒弟加快理解根劲的办法,只能算作刚入门而已,即使理解了根劲,要想灵活利用根劲到格斗当中,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根劲由于是靠着躯干的力量来增强攻击得力道。但是,限制也很大。比如武当的沾衣十八跌,就是利用根劲的典范。沾衣十八跌动作不大,全靠躯干用劲,有丹田劲、顶劲、踵劲、起劲、落劲、抑劲、沉劲、催劲。手不能伸的太长,离躯干过远,手也不能抬的太高,不能过胸。无论是抬的太高,还是伸的太长,都会借不到躯干的力量,也就是借不到根劲。沾衣十八跌动作不大,如果拍古装戏,白衣飘飘,闲庭信步之间将对手放倒,很是潇洒。但是,这不是为了摆酷,而是为了借根劲,而不得不如此。所以,练内家功夫除了一个好师傅用心教,还要看悟性,悟性低了,练的就慢。就拿练内家拳入门的“松”来说,悟性一般的要几个月,悟性高的可能几天就可以体会,而悟性差的,可能几年也摸不到门槛。
力量大统一调动肌肉收缩舒展还是不够,还必须速度快,在一刹那间,将力量放出去,才能给人造成严重的伤害。在现代拳击理论中,叫做爆发力。比如练健美属于有氧运动,缓慢做功,一般说来,练健美的体形很好看, 但是缺乏足够的爆发力,不过抗击打能力很强。而最南练的一块肌肉当属腹肌,而腹肌是中国武术极其重要,腰承上启下,根劲整劲的发力源均在此,腰练活了,腹肌有了足够的爆发力,才能使全身劲力圆转如意,混为一体。练不成腹肌的爆发力,内家功夫很难大成。而在有的拳法中,将腹肌爆发力称为丹田力,少林拳有“千金难买一战抖”,说的就是要练成腹肌爆发力非常困难的。现在还没有比较有效的练习办法。太极拳中的起手式,外行看来没什么,实际上这个起手式个人认为是最难练的。因为,这个起手式真正的意图是,力从地面升起,节节贯通,利用丹田力将双臂弹起,双臂与肩膀是处于“松”的状态下。可能大家一直有所疑问,格斗中应该只有快才能站得上风。太极拳慢腾腾的,怎么能够取胜?实际上,真正可以用于打斗的太极拳打起来并不慢,而是有快又慢。太极拳套路是从实战中总结的最常用的招式。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各种蓄劲发力方式。一套拳打完了,全身上下,该锻炼的地方也都锻炼到了。所以可以实战的太极拳打的时候应该是有快又慢,快的时候应该是向外发力的过程;而慢的时候则是处在“松”的状态,不断的变幻姿势,以利于下一次的发力。真正会练太极拳的,打完一套拳非常的累。如果能坚持连续打上个八套九套的,那么功力是相当深厚的,年纪不超过40,练拳不超过20年很难完成。。实际上,我国古时武术套路是和现代广播体操类似的一种东西,从实战中总结出各种招式,编排起来,来锻炼各种发力运劲的技巧,中国传统武术的最终着眼点在于实战,而套路不过是锻炼的一种方式罢了。而现代有些人不理解,把武术套路这种锻炼方式变为目的。武术套路不追求功力的积累锻炼,而是追求动作的“高、难”,而外行则是喜欢看摔,看腾空飞踢等炫目动作。如果那样的话,个人认为不如去看体操更能赏心悦目。
而寸劲也是爆发力的一种,所谓寸劲,就是指发力的距离非常的短,按照现代拳击泰拳等格斗理论,拳要想获得足够的速度与力量,必须要有一个用于加速的距离。但是在中国传统内家功夫中,当爆发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很短的距离内就可发出足够的速度与力量,这就是寸劲。甚至达到手贴住目标,只要一抖,就可将人“放”出。然而,寸劲有姿势的限制,虽然爆发力练到一定程度,可以在任何姿势下发出寸劲(比如手臂伸直的状态),但是在特定的姿势下发出的力量确是不一样的。在特定的姿势下可以借到更多的劲力,使更多的肌肉参与到蓄劲发力的过程中。由于全身肌肉的在刹那间统一发出巨大的力量,虽然力量很大,可以将一个成年人轻松“放”四五米远。所以,中国内家功夫虽然威力巨大但每一个实招往往孤立的。而且发力的范围距离有限。而不像拳击组合拳那样进行连续的不断的进攻。但是,在实战中,不会平白无故的给你发力机会,而且需要面对敌人的进攻。所以,纯粹的内家功夫往往是以防御为根本,先立于不败之地,在敌人进攻中找出破绽,加以反击。这样的难度很大,练习内家拳的拳手,往往体格较为单薄,这更为防御造成了困难。所以内家拳必须学会卸力、引力。以瓦解敌人攻势。但是卸力、引力必须学会如何“听力”,只有“听”到了力,把握到了力的大小走向,才可发力。但是,不经过大量实战训练这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太极拳就发展了推手这一练习方式。
有一些内家拳法中还是有连续进攻的方法的。比如弹簧劲,左右两只胳膊交替出击,就是以腰为轴心,不断的利用腰劲扭动,在上半身形成整劲出拳,利用双脚踩位的过程来平衡上肢出击产生的力矩。当一拳击出,另一拳后撤完成了蓄劲过程,如此反复,就好像拨浪鼓一样,一转动小鼓的底下的把手,小鼓两侧的绳子就左右旋起。这样就形成了反复连续打击的态势。虽然拳借不到腿部力量,但是借助腰劲快速出击,威力也很可观。反观现代拳击也有类似理论,可谓是殊出同归。
而鞭劲,则是当肩背肌肉,上臂肌肉爆发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将拳头胳膊,像鞭子一样甩出去攻击敌人。这样的所发出劲力速度快,力量大,回撤快。而且在末节有杀伤巨大的“抖弹力”。而腿也有类似踢法,比如说鞭腿,就是以支撑腿为轴,提膝、摆胯、出腿,将小腿“甩出”。这种攻击方式是将肢体当作武器来攻击对手。实际上,这种劲力无所谓内外家,实际上,只要有了足够的爆发力,都可打出鞭劲。比如,拳王泰森他的拳在末节就有“抖弹力”,这就是鞭劲。
说句老实话,现代拳击理论,与中国传统功夫相比,是相当粗糙的。原因在于规则的限制。比如说拳套,限制了许多内家功夫的发挥。比如说,厚厚的拳套就把寸劲“抖弹力”吃的干干净净。打在对手身上根本不造成伤害。所以,拳击技术完全忽视了人体内部劲力的产生。而借助于所谓现代科学,通过扭腰等动作加强拳头动能。大家知道。决定动能的因素不过两个,质量和速度,质量是一定的了,那么拳击手不断的提高拳头的速度以增强杀伤力。
内家与外家
个人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内外家的分类标准是,外家通过击打实物等方式来进行练习,不但锻炼了力量与速度,还锻炼了肢体的强度。按照这个定义,泰拳,拳击,跆拳道都是属于外家功夫。而我国的外家功夫也有铁砂掌、鹰爪功、二指禅等。练习外家功夫极为讲究。像鹰爪拳需要练抓坛子,铁砂掌要打铁砂袋、二指禅(点穴术)要挫软泥。我国正统的外家功夫注重于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其间对饮食,性生活,行动均有严格要求。往往练习期间有药物辅助。比如铁砂掌练习完毕就有地骨皮药水、铁锈水洗手。而传统练习泰拳则需要进行对利用腿拳肘对芭蕉树干进行击打。而芭蕉树干外软内坚,实在是个练拳的好靶子。我甚至想说,如果世界上没有芭蕉树,那么就没有泰拳。练外家拳,选择合适的靶子极为重要。比如,前一阵子见一小孩戴拳套击打墙壁,经过询问知道此孩子从小挨欺负,结果他的父亲就让他击打墙壁,经过经过察看,双臂的臂窝比常人要靠后。在继续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而内家拳则是以打空拳为主。
前面说过,中国内家拳法是通过全身的肌肉发力打出去的,如果练到一定程度,这个力量足有几吨,可以把200斤的人体放出去四五米甚至更远。但是,如果是纯粹的内家功夫,而没有进行外家的练习, 那么肢体的强度是有限的。比如说用拳,其手腕是很薄弱的。按照这样的威力击出,那么估计手腕也会折断了。伤人不知道伤没伤,自己倒先伤了。所以纯粹的内家功夫往往用掌而不是用拳,比如口诀“打放人全用小天星”,就是指攻击时,要用掌根部下端发力。而像有些拳法是内外家兼修的。那么威力就要大得多,限制也要少很多。
内家拳由于攻击方式极为特殊,攻击方式受到限制很大。所以内家拳比其它拳法更加需要实战来培养。而现代社会的环境根本不允许内家拳的实战发挥。这也造成了内家拳的没落。内家拳光有功力是不行的。要想成为格斗高手必须经过大量的实战。而由于内家拳威力巨大,实战中往往会造成损伤。而就目前的社会环境而言,实战仿佛比较困难。而许多商业比赛,由于规则、护具的限制,限制了内家拳的发挥。也许这正是内家拳没落的原因。个人认为,内家拳要想在今天发扬光大。必须有以下前提。
一、内家拳的出路在于对战;二、内家拳必须商业化比赛;三、必须设计出一套符合内家拳比赛的规则;四、内家拳必须打破门派秘而不宣的限制,向广大渠群众推广,其中又以第三、第四点最为关键。
有人说,既然内家拳这么多限制,又要悟性,又要长期训练。那么有什么好处呢?也有人说内家拳、外家拳、拳击、跆拳道、柔道、散打、无限制等等这么多格斗流派,到底哪一个更强呢。实际上,个人认为没有更强的功夫,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功夫。比如你身高腿长,就适合脚上功夫。而你体格单薄,就适合连内家功夫。如果反过来,即使你努力了,你的成就也会有限。有的时候,一个正统的拳师控制不住一个狂挥乱舞的疯子。那么我们就要说,狂挥乱舞、没有章法就是适合疯子的打法。但是我们正常人不会去学的。
催眠与功夫
我国古代拳法还有利用催眠或者潜意识来锻炼的。比如,经常有拳法讲道,当你想击破某一块木板时,你就要默想你如何神勇无比,一拳将木板击碎。人的潜意识是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当你击打木板砖头时,即使你有能力将其打断,但是由于自我保护意识,所以每一次力量总是保持在一个限度内而不能突破。默想就是为了催眠自己意识,突破潜意识的阻碍,而在中国古代还有一种很神奇的术法——神打,曾经在义和团中普遍应用过。就是通过某种仪式降神,使受术者认为神灵附体,其中最常降的是关老爷、孙大圣。这今天看来是迷信,是封建活动。不过个人认为,这不是没有科学道理的。通过仪式将人催眠,使其发挥出超出人体本身的巨大能力不是不可能的。
中国功夫与医药毒药
中国功夫往往避免不了伤亡。所以中国功夫与医药十分不开的。在许多流派和武林世家,均有独传秘方。比如,云南白药就是某一武林世家的秘方。而许多人练武也从打打杀杀向着强身健体,悬壶济世发展。比如现代太极拳也失去了以往以打斗伤人为目的。现代练太极拳的大都是为了活动活动筋骨,不再有发力。更像一种缓慢的体操,是和中老年人练习。而中医中的针灸点穴,也是从点穴术中发展而来。有些中国功夫在练习过程中还需要药物辅助。更为可怕的是,有些功夫练毒掌。比如五毒掌,五毒掌又分为“死五毒”,“活五毒”。就是利用五种矿物或者活物的提炼的毒汁调配成毒剂,涂抹在掌上,一般和铁砂掌同时练习,长时间练习后,其掌带有极大的毒性,当击中对手时,对手会因为中毒而死。听起来仿佛匪夷所思,不过,人体带毒而不死时有科学依据的。比如现在有一些在剧毒环境下工作的工人,人体含毒,当毒蛇咬中之后,结果人没砟地,蛇却死了。在古意大利,也有让继承人服用少量木番薯、砒霜等毒药,以提高抗毒性,避免被人毒死。所以,通过某种方法锻炼人体带毒是可能的,不过,当命中对手时,通过肌肤将毒传递给对手体内值得怀疑。另外,这办法也太笨啦!用涂了毒药的匕首或者手枪岂不是效率更高?用几十年练这玩意,损己不利人——太不值。所以奉劝大家千万不要练,就是练了和我也没关系。
李宁牌 秋冬季太极鞋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