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为什么会被忽悠买房子为什么要购置税

老人被忽悠卖房子 百万房产遭贱卖精神崩溃当场昏迷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张爷爷住在大兴黄村长丰园一区14号楼。他的外孙王先生说,今年8月10日,老人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让他接份传真。于是,老人赶紧来到附近的一家打印店,让对方把传真发过来。
  老人收到的传真一共三页,两张盖着“北京平谷区公安局”的“公章”,称他涉嫌一起“特大网络诈骗案”,要逮捕他,另一张则盖着“国家保密局”的章。这三张骗人函件上还印着老人的身份证号码和照片。这下,老人当场就蒙了,对方随即让他缴纳80万元的保障金来自证清白。
  张爷爷住在大兴黄村长丰园一区14号楼。他的外孙王先生说,今年8月10日,老人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让他接份传真。于是,老人赶紧来到附近的一家打印店,让对方把传真发过来。
  老人收到的传真一共三页,两张盖着“北京平谷区公安局”的“公章”,称他涉嫌一起“特大网络诈骗案”,要逮捕他,另一张则盖着“国家保密局”的章。这三张骗人函件上还印着老人的身份证号码和照片。这下,老人当场就蒙了,对方随即让他缴纳80万元的保障金来自证清白。
  随后对方不断打电话催促张爷爷交钱,今年10月份,一位自称“王伟”的人突然找上门,问老人是不是缺钱,称自己可以为老人贷款。张爷爷就这样糊里糊涂的和对方签了一份抵押合同。
  最终钱是成功的给了对方,但是随即而来的却是几名壮汉,称这已经不是他们的房子了,已经过户给他们了,此时一切都已经晚了,在白纸黑字上是明确的写清楚了。
  目前张爷爷一家能做的就只有请警方介入了,骗子诈骗集团简直就是令人发指,连老人的钱都要骗,导致房子也没了有家也不能回,要是稍有不慎分分钟都有生命的危险,奉劝这些诈骗人员积点德,不要再去骗老人了。[老年感悟]:(656)为什么有些老年人容易被忽悠
(656)为什么有些老年人容易被忽悠
常有老年人被忽悠的案例见诸报端,大多数被忽悠者的醒悟是以财产损失为代价的。为什么那些社会阅历颇为丰富的老者却被一些初出茅庐的年轻后生所忽悠呢?笔者也经历过几次被忽悠,从中悟出一些道道,写出来与老年朋友分享。大忽悠们常用的手段如下:
&一、节日送礼。一些机构或商铺在节假日期间打着向老人赠物慰问的幌子忽悠。比如中秋节期间,一家机构许诺慰问老教师老干部,免费给他们体检并赠送价值数千元的治疗仪,甚是诱人。一些老人去了,在接受了一至二分钟的所谓体检、听了一个二三十岁的所谓“亚洲首席专家”一番云山雾罩的“讲座”和耸人听闻的病情分析后,几个老人当场“晕呆”。此公最后拿出几盒不知印有哪国文字的药,告诉大家赠送的治疗仪需配合此药才有效,该药价值数万元,今天优惠一半。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
&二、手机中奖。手机时常收到中奖或免费赠物的电话。一些人急匆匆喜洋洋地赶去领取,在对方花言巧语的蛊惑下,他们自愿高价购买了忽悠者推荐的物品,做着将来升值的美梦。我的一个朋友意志坚定,除了接受赠品外一分钱也不花,觉得自己不吃亏,很是得意。但受赠登记时留下的个人信息,让他很长一段时间不断地接到骚扰电话。前不久,赠品被揭露是镀银的,价值仅几元,我那位朋友简直懊悔死了。
&三、健康体验。常见街边摆着免费测血压、免费体验的招牌。在一些小姑娘的推拉下,一些老人走进去体验。躺在热炕上接受按摩仪的按摩确实舒服,加上姑娘们的忽悠,一些老人掏钱购买了那些所谓红外线治疗仪。回家子女们一看,不就是商场卖的电热按摩毯吗?——退货可就难了。
&四、电话恐吓。时有恐吓电话,言法院传票、银行欠款、亲友病重急需用钱等,一些人被吓晕头脑,急忙汇款,待明白过来时钱已经被划走了。
&五、新款试用。一些骗子打着检修煤气、查电表、查水表等幌子,向老人推销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或是能使电表水表气表走慢的什么仪器,一些老人缺乏相关科学知识,轻信掏钱购买,结果上当受骗。
&当然,骗子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让你掏出口袋里的钱。
&上当受骗的根本原因是贪心。切记别贪心,天上不会掉馅饼,也没有免费的午餐。而且要相信科学,相信正规的医疗机构,不要被那些所谓新技术、新发明所迷惑,尤其对那些号称包治百病的保健品、药物、医疗器械,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此外,社会及子女也应多关注一下老人的生活,主动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也许这样,被忽悠的人会越来越少。
年12月13日《今晚报》】作者:孙洪文
背景制作:林林总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老人被忽悠卖房子:5纹身壮汉强行轰人 价值200万房子只卖了150万
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下载客户端:
核心提示:老人被忽悠卖房子,5纹身壮汉拿房产本挥拳赶人,价值200万的房子只卖了150万。85岁的张爷爷没有想到,在接听了一个诈骗电话后,他被人忽悠着将房子以低价卖给了一家公司。现在,自称是买主的人拿着房本,闯入老人家里,催他赶紧搬走。
 老人被忽悠卖房子:5纹身壮汉强行轰人价值200万房子只卖了150万签订的是抵押贷款还是售房合同?今年10月份,一位自称“王伟”的人突然找上门,问老人是不是缺钱,称自己可以为老人贷款。在“王伟”的不断游说下,老人和他来到了一家投资有限公司,准备贷出款来交那80万元的保障金。“老人说没有签订什么卖房合同,他一直认为自己签的是抵押贷款合同,而且按理说,签订这样的合同,应该是买卖双方各持一份才对。”老人的外孙王先生说。但是无论是抵押贷款合同还是卖房合同,对方都没有给老人。在老人的外孙提供的一份银行清单中,记者看到,11月26日当天,老人的银行卡上突然汇入了近300万元的巨款,其中有213。6万元随即转账给了一位名叫“吴春男”的人,还有80万元转给一位名叫“张进华”的人。王先生告诉记者,吴春男他们并不认识,而汇给张进华的80万元就是那笔所谓的保障金。还有4万块钱,老人直接取出来付给了当初介绍他去做抵押贷款的中间人“王伟”。这一切,老人都是瞒着家人偷偷进行的。王先生说,直到12月10日,冒充公检法的骗子继续给老人打电话,让他再交50万元的保障金,老人又一次想到了抵押房产。而这一次,他在签订一份卖房合同时,因为房屋是央产房,无法进行网签,老人的单位给家属打去了电话,家人这才察觉到了老人的异常。但是,为时已晚,老人虽然说自己从未签署过卖房合同,可这套位于大兴黄村长丰园一区14号楼的房屋,却以150万的价钱卖给了一家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老人的这套房屋面积是114平方米,周边房屋的均价已经接近每平方米两万元。“很明显,房屋的售价低得不合理。”老人的外孙说,卖房合同是在11月17日签订的。老人被忽悠卖房子:5名壮汉闯入房中强行轰人还没等老人的孩子们厘清思路,前天晚上8点,5名壮汉来到老人家中,拿出房本称房屋已经过户,让老人赶紧搬走。“他们并没有动手,但是却虎视眈眈地盯着你。”王先生说,老人吓坏了,为此,家人们也都赶来,生怕对方发难老人遭遇不测。就在记者和老人交谈时,守候在客厅里的5名壮汉不耐烦了,他们不顾老人孩子的阻拦,强行进入老人的卧室。记者随即询问对方能否出示一下房本,一名壮汉却撸起袖子,露出满是文身的胳膊,他一边挥拳一边骂骂咧咧,称这是他的家,让记者赶紧走:“到门口再给你看房本。”不过,当记者走到门口时,他却改口:“你管不着,赶紧出去!”老人易受骗与大脑退化受损有关人老了较糊涂,还更容易受到误导性信息影响而被骗。研究发现,这与老年人大脑的特殊部位退化受损有关。近日,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研究者在人类大脑中确定了一个部位(大脑正中前额叶皮层),该部位负责大脑信任和怀疑功能的形成。发表在《神经科学前沿期刊》上的这项研究成果确认了大脑正中前额叶皮层受到损害后,人们就容易上当受骗的结论。即使是一些智商水平非常高的人,如果他们的大脑正中前额叶皮层受到了损伤,也会成为显而易见的骗局的受害者。对于老年人来说,该部位更易受损,因为大脑正中前额叶皮层会随着年龄的老化而丧失结构的完整性,其功能也会出现衰退。研究团队选取了18名大脑正中前额叶皮层受损的病人和21名该部位以外区域受损的病人,让他们看了一些虚假性的宣传广告。结果发现前一组病人相信虚假广告的可能性约是后一组病人的两倍,即使在有提示的情况下,前一组病人也更有可能购买虚假商品。这种强烈的购买意愿使他们成为最容易受骗上当的人群。神经学家和心理学家希望这项研究成果能帮助医护人员和亲属能理解老年人做出的决策,对他们采取适当保护措施,不要轻易对老年人进行责怪。老年人为什么更容易受骗为什么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容易受骗?究其原因,大部分老年人对社会信息摄入较少,特别是对一些新鲜事物的认识会相对片面。手段高明的骗子们常常会利用老年人更关注健康,更容易相信、崇拜所谓权威的心理特点,而请君入瓮。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老年人为了满足自我的心理需要而上当受骗。比如,一些老年人虽然与子女同住,但因为他们工作繁忙对老人关心较少;或者子女远在他乡,这类老年人内心对亲情充满了渴望。这时候如果有个人像亲人一般地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老年人的心理防线会被轻易攻破,掉入骗局而浑然不知。还有一些老年人,虽然退休多年,但是又碍于面子,不想被后辈们说他们老无所用,内心对自我价值感的追求丝毫不逊于年轻人。于是,想用自己的积蓄通过小投资赚点生活费以满足成就感的心理,也成为骗子们的一个目标。同时,老年人普遍不太理性,虽然年纪一大把,可有时候又偏偏像个孩子似的存在比较心理。看着别的老人搞投资,内心极度不平衡,便产生从众行为,最终掉进一个接一个的陷阱。因此,晚辈们对老年人的关心是不可忽视的。同时,当面对类似这样的骗局时,老年人自己要学会放下面子,保持清醒的头脑。老年人也可以通过参加娱乐活动或者一些健康积极的社会团体以及学习科学知识、掌握实用信息来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让骗子们无可趁之机。老年人家庭防骗技巧揭秘老年人被骗,谁才是最需要反思的人?很多人会认为是老人,其实不然。老人作为家庭的一份子,作为子女应该主动承担责任。对于家中的老人,不妨不时作以下防骗知识教育。对自己不认识的、找上门来的家庭成员的关系人,切不可轻易将钱财交给来人捎带,要认真了解来人身份,索要家庭成员亲笔信件,或向家庭成员单位进行必要的核对,以确定家庭成员是否在外遇到困难或伤害假。如您没办法了解情况,那就干脆别让来人捎钱带物。这时候,您不妨来个“以老卖老假装糊涂”。对上门来推荐日用产品的不要轻易购买(因这类推荐的产品往往是没有上市的产品,没有质量保证),对推荐的医疗用品更不能购买。对推荐医疗各类的“卡”也不能相信,因为按有关规定,医疗用品及各类收费办卡,不能采取走门串户的方式。对上门“化缘”的不要轻信。即使真是僧人“化缘”,你又有意捐款,也不要将大量钱款交其个人带走,应通过正规渠道联系捐款。对上门来以“贵重物品”抵押,借钱“救急”的人,可以直接告诉她:“我对你的抵押品没有鉴定能力,你到典当行去吧”!对不懂的东西,坚决不做。如果有个人突然拿一块金表对你说:“看看,这是劳力士表,在商场要卖万呢,如果你要,千块钱卖给你。”因为你不知道这块表的真假,就可以说:“我不懂,不买。”或者你问他敢不敢和你一起到劳力士的专卖店去检测真假。如果他以任何理由推托不去,你就不用想了,表肯定是假的。对于要掏钱的事情,坚决缓做。骗子总是急着让你掏钱,这时候你别着急,冷静一段时间,推迟决断。比如说我在潘家园那件事,如果当时掏钱了,就上当了,但不掏钱,再往前走,不用多远,就真相大白了。其实,作为子女,平时除了要提醒老人多注意外,还应该多关心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老年人一旦受骗,往往十分后悔和自责,要多点耐心来安慰老人,减轻老人的精神压力,钱财乃身外之物,看开点。6种老人防骗的方法1、老年人在家时间居多,要熟悉邻居的家庭成员、常来常往的亲戚。有可疑人或陌生人经常观望、敲门等,必要时拨打“110”报警。2、当有人打电话问您家中是否有其他人时,可回答“要不让我儿子来听电话”等。对上门维修、送货、送礼等身份不能肯定的人员,要查明其身份。3、老年人家里不要存放大量现金、首饰、存折和其他贵重物品,不要将存单、账号、密码等记在本子上。4、老年人大多住在小院的一楼,门窗一定要牢固,墙外不要有可攀爬、攀登的东西,如树木、砖墙等。5、老年人外出乘车或购物时,可将钱包放入裤侧袋,并在外衣口袋放一些糖果、纸巾等物品,增加窃贼下手的难度。6、老年人大多喜欢助人为乐,在遇人问路,特别是在偏僻的地方不要理睬。公安部门支招:一、老年人独自在家时,如果有人敲门,不要轻易开门,更不要让陌生人进入家里。二、户口簿、身份证、房产证等重要证件不要轻易示人,更不能外借,以防被复印备份,用作抵押或是开办信用卡等。三、不要轻易相信向你兜售古玩字画的人,不少骗子利用老年人辨别力差、贪图小便宜的心理进行欺诈作案。四、不要轻易相信自称是你子女的朋友的人,更不要不经确认就给钱对方。五、不要轻易相信低息贷款,更不要把资金投到所谓的社会募资中。专家支招:老年人的心理比较脆弱,容易受“心理暗示”的影响。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强大的,老年人由于心境困惑或健康情况不佳,容易接受暗示,对某人有高度信仰或崇拜。骗子就利用老人这种心理施展骗术,不是用甜言蜜语,就是危言耸听,严重混淆是非,诱使老人上当。要克服这种心理弱点,有关转家认为,老年人要常学习、增见识,形成对于外界的科学认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也就是平常要多听、多看,多了解社会上的人和事,老人遇到大事要多和子女沟通、商量,遇到陌生人的花言巧语也要多打几个问号,这样,防骗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网友支招:一要守住本分,不要贪图意外之财,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遇事多动动脑子,切莫轻易相信不认识的人;二在花大钱之前须与亲友商量,不要草率作出决定;如果是脑筋糊涂的老人,经济上的事最好由亲人代管。三是在涉及证券、股票、保险、银行等金钱交易时,应向正规工作人员咨询,切勿听信外人游说。
来源:新华网编辑:夏赛丽
  老人被忽悠卖房子:5纹身壮汉强行轰人价值200万房子只卖了150万老人被忽悠卖房子,5纹身壮汉拿房产本挥拳赶人,价值200万的房子只卖了150万。85岁的张爷爷没有想到,在接听了一个诈骗电话后,他被人忽悠着将房子以低价卖给了一家公司。现在,自称是买主的人拿着房本,闯入老人家里,催他赶紧搬走。  老人被忽悠卖房子:5纹身壮汉强行轰人价值200万房子只卖了150万张爷爷住在大兴黄村长丰园一区14号楼。他的外孙王先生说,今年8月10日,老人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让他接份传真。于是,老人赶紧来到附近的一家打印店,让对方把传真发过来。老人收到的传真一共三页,两张盖着“北京平谷区公安局”的“公章”,称他涉嫌一起“特大网络诈骗案”,要逮捕他,另一张则盖着“国家保密局”的章。这三张骗人函件上还印着老人的身份证号码和照片。这下,老人当场就蒙了,对方随即让他缴纳80万元的保障金来自证清白。4年前,老伴去世后,老人因为生活可以自理,一直独自居住。平时,孩子们会回家探望。老人的退休金有限,听说要交那么多钱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老人真是着急上火。就这样,从8月到10月,老人不停地接到“公安机关”和“法院”的电话,催促他赶紧交钱,并承诺事后会将钱如数返还,同时骗子还威胁老人不能跟家人提及此事。 老人被忽悠卖房子:5纹身壮汉强行轰人价值200万房子只卖了150万签订的是抵押贷款还是售房合同?今年10月份,一位自称“王伟”的人突然找上门,问老人是不是缺钱,称自己可以为老人贷款。在“王伟”的不断游说下,老人和他来到了一家投资有限公司,准备贷出款来交那80万元的保障金。“老人说没有签订什么卖房合同,他一直认为自己签的是抵押贷款合同,而且按理说,签订这样的合同,应该是买卖双方各持一份才对。”老人的外孙王先生说。但是无论是抵押贷款合同还是卖房合同,对方都没有给老人。在老人的外孙提供的一份银行清单中,记者看到,11月26日当天,老人的银行卡上突然汇入了近300万元的巨款,其中有213。6万元随即转账给了一位名叫“吴春男”的人,还有80万元转给一位名叫“张进华”的人。王先生告诉记者,吴春男他们并不认识,而汇给张进华的80万元就是那笔所谓的保障金。还有4万块钱,老人直接取出来付给了当初介绍他去做抵押贷款的中间人“王伟”。这一切,老人都是瞒着家人偷偷进行的。王先生说,直到12月10日,冒充公检法的骗子继续给老人打电话,让他再交50万元的保障金,老人又一次想到了抵押房产。而这一次,他在签订一份卖房合同时,因为房屋是央产房,无法进行网签,老人的单位给家属打去了电话,家人这才察觉到了老人的异常。但是,为时已晚,老人虽然说自己从未签署过卖房合同,可这套位于大兴黄村长丰园一区14号楼的房屋,却以150万的价钱卖给了一家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老人的这套房屋面积是114平方米,周边房屋的均价已经接近每平方米两万元。“很明显,房屋的售价低得不合理。”老人的外孙说,卖房合同是在11月17日签订的。老人被忽悠卖房子:5名壮汉闯入房中强行轰人还没等老人的孩子们厘清思路,前天晚上8点,5名壮汉来到老人家中,拿出房本称房屋已经过户,让老人赶紧搬走。“他们并没有动手,但是却虎视眈眈地盯着你。”王先生说,老人吓坏了,为此,家人们也都赶来,生怕对方发难老人遭遇不测。就在记者和老人交谈时,守候在客厅里的5名壮汉不耐烦了,他们不顾老人孩子的阻拦,强行进入老人的卧室。记者随即询问对方能否出示一下房本,一名壮汉却撸起袖子,露出满是文身的胳膊,他一边挥拳一边骂骂咧咧,称这是他的家,让记者赶紧走:“到门口再给你看房本。”不过,当记者走到门口时,他却改口:“你管不着,赶紧出去!”老人易受骗与大脑退化受损有关人老了较糊涂,还更容易受到误导性信息影响而被骗。研究发现,这与老年人大脑的特殊部位退化受损有关。近日,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研究者在人类大脑中确定了一个部位(大脑正中前额叶皮层),该部位负责大脑信任和怀疑功能的形成。发表在《神经科学前沿期刊》上的这项研究成果确认了大脑正中前额叶皮层受到损害后,人们就容易上当受骗的结论。即使是一些智商水平非常高的人,如果他们的大脑正中前额叶皮层受到了损伤,也会成为显而易见的骗局的受害者。对于老年人来说,该部位更易受损,因为大脑正中前额叶皮层会随着年龄的老化而丧失结构的完整性,其功能也会出现衰退。研究团队选取了18名大脑正中前额叶皮层受损的病人和21名该部位以外区域受损的病人,让他们看了一些虚假性的宣传广告。结果发现前一组病人相信虚假广告的可能性约是后一组病人的两倍,即使在有提示的情况下,前一组病人也更有可能购买虚假商品。这种强烈的购买意愿使他们成为最容易受骗上当的人群。神经学家和心理学家希望这项研究成果能帮助医护人员和亲属能理解老年人做出的决策,对他们采取适当保护措施,不要轻易对老年人进行责怪。老年人为什么更容易受骗为什么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容易受骗?究其原因,大部分老年人对社会信息摄入较少,特别是对一些新鲜事物的认识会相对片面。手段高明的骗子们常常会利用老年人更关注健康,更容易相信、崇拜所谓权威的心理特点,而请君入瓮。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老年人为了满足自我的心理需要而上当受骗。比如,一些老年人虽然与子女同住,但因为他们工作繁忙对老人关心较少;或者子女远在他乡,这类老年人内心对亲情充满了渴望。这时候如果有个人像亲人一般地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老年人的心理防线会被轻易攻破,掉入骗局而浑然不知。还有一些老年人,虽然退休多年,但是又碍于面子,不想被后辈们说他们老无所用,内心对自我价值感的追求丝毫不逊于年轻人。于是,想用自己的积蓄通过小投资赚点生活费以满足成就感的心理,也成为骗子们的一个目标。同时,老年人普遍不太理性,虽然年纪一大把,可有时候又偏偏像个孩子似的存在比较心理。看着别的老人搞投资,内心极度不平衡,便产生从众行为,最终掉进一个接一个的陷阱。因此,晚辈们对老年人的关心是不可忽视的。同时,当面对类似这样的骗局时,老年人自己要学会放下面子,保持清醒的头脑。老年人也可以通过参加娱乐活动或者一些健康积极的社会团体以及学习科学知识、掌握实用信息来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让骗子们无可趁之机。老年人家庭防骗技巧揭秘老年人被骗,谁才是最需要反思的人?很多人会认为是老人,其实不然。老人作为家庭的一份子,作为子女应该主动承担责任。对于家中的老人,不妨不时作以下防骗知识教育。对自己不认识的、找上门来的家庭成员的关系人,切不可轻易将钱财交给来人捎带,要认真了解来人身份,索要家庭成员亲笔信件,或向家庭成员单位进行必要的核对,以确定家庭成员是否在外遇到困难或伤害假。如您没办法了解情况,那就干脆别让来人捎钱带物。这时候,您不妨来个“以老卖老假装糊涂”。对上门来推荐日用产品的不要轻易购买(因这类推荐的产品往往是没有上市的产品,没有质量保证),对推荐的医疗用品更不能购买。对推荐医疗各类的“卡”也不能相信,因为按有关规定,医疗用品及各类收费办卡,不能采取走门串户的方式。对上门“化缘”的不要轻信。即使真是僧人“化缘”,你又有意捐款,也不要将大量钱款交其个人带走,应通过正规渠道联系捐款。对上门来以“贵重物品”抵押,借钱“救急”的人,可以直接告诉她:“我对你的抵押品没有鉴定能力,你到典当行去吧”!对不懂的东西,坚决不做。如果有个人突然拿一块金表对你说:“看看,这是劳力士表,在商场要卖万呢,如果你要,千块钱卖给你。”因为你不知道这块表的真假,就可以说:“我不懂,不买。”或者你问他敢不敢和你一起到劳力士的专卖店去检测真假。如果他以任何理由推托不去,你就不用想了,表肯定是假的。对于要掏钱的事情,坚决缓做。骗子总是急着让你掏钱,这时候你别着急,冷静一段时间,推迟决断。比如说我在潘家园那件事,如果当时掏钱了,就上当了,但不掏钱,再往前走,不用多远,就真相大白了。其实,作为子女,平时除了要提醒老人多注意外,还应该多关心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老年人一旦受骗,往往十分后悔和自责,要多点耐心来安慰老人,减轻老人的精神压力,钱财乃身外之物,看开点。6种老人防骗的方法1、老年人在家时间居多,要熟悉邻居的家庭成员、常来常往的亲戚。有可疑人或陌生人经常观望、敲门等,必要时拨打“110”报警。2、当有人打电话问您家中是否有其他人时,可回答“要不让我儿子来听电话”等。对上门维修、送货、送礼等身份不能肯定的人员,要查明其身份。3、老年人家里不要存放大量现金、首饰、存折和其他贵重物品,不要将存单、账号、密码等记在本子上。4、老年人大多住在小院的一楼,门窗一定要牢固,墙外不要有可攀爬、攀登的东西,如树木、砖墙等。5、老年人外出乘车或购物时,可将钱包放入裤侧袋,并在外衣口袋放一些糖果、纸巾等物品,增加窃贼下手的难度。6、老年人大多喜欢助人为乐,在遇人问路,特别是在偏僻的地方不要理睬。公安部门支招:一、老年人独自在家时,如果有人敲门,不要轻易开门,更不要让陌生人进入家里。二、户口簿、身份证、房产证等重要证件不要轻易示人,更不能外借,以防被复印备份,用作抵押或是开办信用卡等。三、不要轻易相信向你兜售古玩字画的人,不少骗子利用老年人辨别力差、贪图小便宜的心理进行欺诈作案。四、不要轻易相信自称是你子女的朋友的人,更不要不经确认就给钱对方。五、不要轻易相信低息贷款,更不要把资金投到所谓的社会募资中。专家支招:老年人的心理比较脆弱,容易受“心理暗示”的影响。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强大的,老年人由于心境困惑或健康情况不佳,容易接受暗示,对某人有高度信仰或崇拜。骗子就利用老人这种心理施展骗术,不是用甜言蜜语,就是危言耸听,严重混淆是非,诱使老人上当。要克服这种心理弱点,有关转家认为,老年人要常学习、增见识,形成对于外界的科学认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也就是平常要多听、多看,多了解社会上的人和事,老人遇到大事要多和子女沟通、商量,遇到陌生人的花言巧语也要多打几个问号,这样,防骗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网友支招:一要守住本分,不要贪图意外之财,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遇事多动动脑子,切莫轻易相信不认识的人;二在花大钱之前须与亲友商量,不要草率作出决定;如果是脑筋糊涂的老人,经济上的事最好由亲人代管。三是在涉及证券、股票、保险、银行等金钱交易时,应向正规工作人员咨询,切勿听信外人游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被借身份买房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