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频对南北桥芯片的杀害到底有多大

CPU超频会伤到北桥吗?_百度知道
CPU超频会伤到北桥吗?
CPU超频会影响哪些芯片的温度 要注意安全的我用的技嘉P965 DS3.3
U是:EGCPU超默认频多少%不会对其它配件有太大的影响?
今天我超频无意用手摸了下北桥 感觉把我手烫得有点痛,正常情况下的北桥我也没摸过. 一般北桥是多少度.我感觉我北桥至少有50-60度以上我是333默认外频,无加电 超的417 一般北桥温度是多少左右我北桥是主板自带的铜散热.机箱风扇有 前后各一个 和 电源风扇 我机箱比网吧那种箱机宽1/3左右,CPU一般不会上40度 显卡在室温10-15度左右 空载也就35-38度 50%风扇转速但是我的主板是P965 本应该是1066 因为能支持E6550,官方让他自动超到1333 这主板再继续超是不是很危险
我有更好的答案
大部分CPU超频都是超外频, 外频是北桥提供给CPU的,超外频显然也要超北桥(的一部分晶体管) 在不更换散热器的基础上,超15~20% 一点问题也没有, 当然夏天如果没有空调的话20%可能也有过热的危险。P965 工作在 1333外频这已经是超频了,你要是担心北桥过热就买一个小风扇,用于显卡或者北桥加强散热的那种,固定在北桥散热片上。你看高档主板北桥都是热管一体化散热或者有散热风扇的,低档只有散热片。
采纳率:62%
与北桥没有太大关系,不过北桥降温有助于稳定性 主要看CPU的质量 ,主板设计 (去查下看你主板适合超频不)注意散热加只风扇把
不会的啊放心好了啊超频多少要看你的cpu的身体状况呢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cpu超频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查看: 6584|回复: 21
超频的时候要注意北桥温度
用了2块主板,一个P45,一个750I,把外频调高后北桥温度都会增加,用外置温度探头测量发现温度都会超过70,自己加了2个小风扇压下来了.
超频并不是弄个体制好的U,一个YY的U散热器就好,很多主办北桥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散热片,超频后是满足不了北桥散热的需要的,这方面往往会被人忽略。
那南桥重要吗,
南桥一般温度不是很高,主要自己没碰到过。一般摸着烫手都可以加风扇了
这个大多数老鸟应该还是知道的
南桥也要注意,现在也是一发热大户
个人还是喜欢四周吹风散热的散热器,类似U12P、南海的散热器必须配合设计合理的机箱风道才能达到整体散热的目的。
实在不行就开箱用电风扇吹,最经济。
哇,竟然要两个小风扇才压的下来啊?楼主是怎么做到的?
C51的北桥和南桥都很烫。。。。
我用的是技嘉P965的主板,南北桥都比较热,北桥还好,可以加个风扇压制一下,但是南桥加不了啊,显卡刚刚挡住了
南桥温度不低
我主板是680i sli lt&&北桥风扇都上4k多转了&&可温度还是往70奔
很多缩缸都是先缩主板,特别是一味给CPU加压跑高频的更要注意了,注意北桥散热
如果CPU不加压,主板会缩么?
有什么静音的北桥风扇推荐吗
超频三北海。
我的板子北桥南桥都热啊~650I
是啊,北桥暴热。。。现在我电脑里最热就是北桥。。。显卡玩WOW的时候也就48度,北桥开机就50度了,看来要换个散热了,不知道冰桥9和北海比怎么样呢,北海不加风扇的话,我主板估计没地方装
估计大家超频的时候北桥都是默认电压吧,AUTO??? 主板会自动调整电压保持稳定,呵呵,不知道多少V去了,所以最好还是设置一个电压比较安全
N记的芯片组最好加风扇,呵呵
我的8400&&4G&&P5Q-E&&成都20多度吧,主板的温度现在是34-36,满载游戏就36度。跑500外,NB电压1.34才能稳,不知道是我没有调好,还是主板比较了雷,问了些朋友,都说上500北桥压力大,有的居然1.4X去了,呵呵
Powered by Discuz! X3.4北桥发热严重怎么办
按时间排序
可以确定楼主说的那个是南桥!有多热,稍热正常,可能是其它问题,甚至是BIOS;过热就可能是南桥损坏或1.5V输出过高,比较危险!(ICH4由于USB2.0的问题烧到的不少 )
查看原帖&&
主要还是搞好机箱散热。还在如果侧重游戏性能的话,还是买独立显卡吧。这样,北桥芯片也会降一些温度。
如果是两条不同品牌的内存,可能组不了双通道,但不会出现发热很厉害的情况。可以同时用。
把频率恢复到默认,看北桥是不是温度高,如果不高就是超频引起的了。如果想超频用,可以给北桥加个风扇加强散热。
1、主板散热器硅脂重新涂过2、另外检查下CPU风扇硅脂转速等,特别是CPU风扇,用手试试,有时候看着风扇转挺快,就是没风
软件一般都不太准,我自己用的是微星的785G用手摸北桥是烫手的,南桥就一般不太烫手,只要超频不厉害一般没事!
感谢您为社区的和谐贡献力量请选择举报类型
经过核实后将会做出处理感谢您为社区和谐做出贡献
确定要取消此次报名,退出该活动?
请输入私信内容:Intel/AMD 10大主流CPU超频后功耗实测_网易数码
Intel/AMD 10大主流CPU超频后功耗实测(全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们在评测CPU时都不可避免地提到一些“硬指标”,比如说性能、超频潜力还有功耗、发热量等等等等。 用这一堆数字加上价格基础我们就能轻易地得到一款CPU的大致轮廓。不过就凭这点东西是没法满足狂热玩家和“认真”的用户们的——还有很多有趣的问题。因此我们我们决定跳出传统,来一场“非传统”的CPU测试。换句话说,这回我们要把价格和绝对性能放一边,只看超频和功耗。
这次测试会很有趣吗?当然,因为超频如今已经成了一种现象,只有满腹经纶的电脑大牛们才能去超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如今绝大多数的电脑都允许我们进行超频——而你只要在BIOS里面修改几根简单的参数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如今的CPU超频潜力更大了,你甚至不需要掌握什么技巧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主频提高20%~30%,要是运气好,没准还能超过50%。
这一切的一切,要感谢CPU生产商们,现如今同一系列的产品从最高型号到最低型号都是一起生产的,所以最低级的型号运行在高端产品的主频上也不是稀罕事——超频玩家们占这个生产工艺上的便宜已经二十年了。不过技术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现如今情况有所不同,以往最高频率受限于半导体电路的频响特性,而现在随着CPU越来越复杂,功耗与发热越来越成为瓶颈。
比如说,目前市面上CPU的TDP一般为:高端产品为130W或95W,主流以及低端产品为73W或65W。所以尽管这些CPU的电路都有在4GHz下工作的潜力,但是我们还没见到过默认频率为4GHz的产品,因为发热量不允许,TDP的限制是合情合理的:首先TDP的制定要考虑到附送的散热器;另一方面,TDP的制定还要考虑到广大主板制造商的供电模块成本。
说到这里,我们的脑海中闪过了两个结论:第一,作为一种提升性能的手段,超频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有效而省钱的。如今的CPU超频潜力那么大,不用白不用。而当下的主板设计也使得我们可以不用花太大力气;第二,如果你要超频的话,你就得做好应对高发热量和高功耗的心理和物质准备——散热器得够用,主板的供电模块也得够彪悍才行。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就是功耗与发热量随超频的变化关系。你需要多好的主板,多好的散热器,多好的电源呢?超频时系统的效能又如何改变?在本文中这些都可以找到答案。
我们的测试平台
为了让本次测试更有趣,能惠及更广大人民,我们决定在多款基于不同架构的CPU展开测试。因此我们就需要测试四种当前流行的平台:LGA775,LGA1156,LGA1366和Socket AM3。因此我们本次测试的平台清单看上去很充实——注意,我们没把CPU写进去:
-Mainboards
ASUS P5Q3 (LGA775, Intel P45, DDR3 SDRAM);
ASUS P7P55D Premium (LGA1156, Intel P55 Express);
Gigabyte EX58-UD5 (LGA1366, Intel X58 Express);
Gigabyte MA785GT-UD3H (Socket AM3, AMD 785GX + SB750, DDR3 SDRAM).
2 x 2 GB, DDR3-1333 SDRAM, 9-9-9-27 (Kingston KHXK2/4GX);
-Graphics card
ATI Radeon HD 5870.
Western Digital VelociRaptor WD3000HLFS.
Tagan TG880-U33II (880 W).
-CPU cooler
Thermalright Ultra-120 eXtreme.
-Operating system
Microsoft Windows 7 Ultimate x64.
Intel Chipset Driver 9.1.1.1020;
ATI Catalyst 10.1 Display Driver.
我们仍然沿用以前的测试工具。我们在这里就不再赘述它的设计细节了,它相比于各种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电流钳优势显著——不仅仅能提供更加精确的读数,还能够清晰地显示不同供电线路的电流变化。我们
不仅能得到平均值,还能得到最大值,我们能获得的数据可远远不止12V的CPU供电,还可以得到整个主板24针接头中各条线中如12,5以及3V的数据。这些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处理器的组合式供电线路不仅仅包括那个专门的12V。
需要注意,今天我们提及的总系统功耗并不考虑电源的转换效率,也即直接从电源的输出读数。
在开始分析不同CPU在不同操作负载下的功耗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参加本次测试的主角们。在这部分中我们会对它们进行超频并且看看最大功耗的变化。
AMD 速龙II X2 255
AMD Athlon II X2 255是Regor系列双核产品的顶级型号。Athlon II X2是Socket AM3平台最廉价的选择。Athlon II X2 255默认频率3.1GHz,每个核心带有1MB二级缓存。其CPU-Z信息如下图所示:
AMD 速龙II X2 255
X2 255的默认电压为1.4V,而内建NB电压为1.175V。其TDP为65W。在默认模式下搭配这款处理器的平台功耗为111W,此时其12V供电上的功耗为63W,与标称TDP非常接近。
在不加压超频时CPU在达到3.6GHz之前一直很稳定。更高的频率就需要通过提高电压来实现了。当核心电压提高到1.5V时,Athlon II X2 255可以稳定地工作在3.8GHz。
要说的是在超频过程中提升的不仅仅是主频,内建北桥的频率也在提高。不过这对我们的超频影响不大:Athlon II没有三级缓存,因此相比Phenom II来说对于超频不那么敏感。
在下表所示的几个点我们进行了数据记录:
表中未提及的其他电压都保持在默认值。
以上的几个点的系统总功耗如下图所示。所有的数值都是在满载条件下通过LinX 0.6.4 utility记录的。
显而易见,功耗的提升主要归功于Vcore电压的改变。在此之前功耗值始终变化不大并且随频率线性提高:从3.1GHz到3.6GHz频率提高了16%而功耗只提高了8%。然而从3.6GHz到3.8GHz的电压仅仅提高了0.1V,功耗就上升了17%。
由上图可见,供电负载主要集中在12V CPU供电上。因此在超频对24针主板供电影响不大,而12V独立供电的功耗从62W提高到了91W。另外从3.6GHz到3.8GHz(也就是提高了Vcore的部分),CPU功耗提高了二十多W。
AMD 速龙II X4 635
第二款是Athlon II X4 635,同样属于Athlon II家族,不过实际上同X2系列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这款处理器基于不同的Propus核心。从消费者的角度这款X4 635很值得关注因为它是目前市面上可以买到的最便宜的四核处理器之一。Athlon II X4 635的默认频率为2.9GHz,与Phenom II不同,Athlon II X4没有L3缓存,每颗核心提供512KB的L2缓存。
AMD 速龙II X4 635
Athlon II X4 635的默认Vcore电压为1.4V,而内建北桥为1.175V,都与Athlon II X2相同。635的TDP为95W,而高负载情况下我们测得的整机功耗为146W,比相同配置采用双核的Athlon II X2 255多耗电35W。12VCPU供电中测得的功耗为96W。
应该说Propus是最难超频的主流CPU。跟其他系列都可以冲击4GHz相比,我们手上的这颗Athlon II X4 635只能冲到3.5GHz。而且,为了确保稳定工作,我们还得把Vcore提高0.1V。默认电压我们能达到的最高主频大约为3.4GHz,跟前面一样我们改变的是外频,因为倍频被锁定了。
我们记录数据的结点以及数值如下:
这个结果跟Athlon II X2没什么两样,当我们没改变Vcore电压时,功耗伴随着主频以严格的线性关系提升并且幅度不大,而一旦电压有了改动,功耗便迅速上升——1.4V到1.5V之间功耗提升了25W,尽管主频仅仅提高了100MHz。
而从第二张图,我们可以看出主板和CPU电流的变化。
从上图可以看出超频对24针的主板供电影响微乎其微,而12V CPU则“狮子大开口”,从2.9GHz到3.5GHz,该路功耗从96W上升到了137W,主要的上升来自于3.4GHz到3.5GHz,也就是改变电压的部分。
AMD 羿龙II X2 555
除了Athlon II系列的AM3处理器之外,我们还选取了更高端的Phenom II参加本次测试。Phenom II同样有双核到四核的多种产品。双核部分我们挑选了Phenom II X2 555——AMD的顶级双核产品,带有三级缓存。Phenom II X2 555默认频率为3.2GHz,每颗核心具有512KB的二级缓存并共用6MB的三级缓存。
AMD 羿龙II X2 555
由于AMD各款处理器都采用了相同的45nm工艺,所以可以预见它们的特性都差不多,比如说我们手中的Phenom II X2 555默认电压也是1.4V。但是由于三级缓存的加入,它的NB电压为1.2V。
三级缓存的存在使得Phenom II X2的TDP比Athlon II X2要高。X2 555的TDP为80W。实际使用中,我们的Phenom II X2 555满在功耗为74W,而系统功耗为123W。
Deneb是AMD目前最好超的核心。基于这样核心的AMD处理器通常都有在风冷下冲击4GHz。我们的Phenom II X4也不例外:我们同样达到了4GHz,但是我们付出了0.15V的电压代价。不过即便不改变电压我们的超频成绩也不错:3.8GHz@1.4V。
由于Phenom II X2 555属于黑盒产品,支持倍频调整。因此我们可以不改变外频。而在我们的测试中我们也当然采用了这种方式。
调节倍频很方便,但是并非最节能的方式,因为在超频过程中我们需要将倍频设定在固定值,这样就关闭了Cool'n'Quiet节能技术。因此,如果希望提升系统性能还不希望降低效能的话,那我们不建议你利用黑核处理器不锁频的特性。
这款处理器的特性跟前两款处理器仍然差不多,从3.2GHz到3.8GHz,系统功耗小幅度线性增长,每200MHz大约2-3W。而提升电压后功耗上升明显——3.8GHz到4.0GHz的200MHz间提高了37W,相当大的数字。
电压提高以后我们只发现了一条线路的电流升高——12V CPU独立供电,其他线路中的电流均为发生改变。此外我们应该注意到超频对功耗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即便是双核的Phenom II X2 555,在4GHz下工作时也有120W的功率,是其TDP的1.5倍。然而如果不提高电压,处理器的电流上升幅度不会超过10%。因此,这样的超频是非常安全的:即便是没有加强供电的主板也可以轻松应对。
AMD 羿龙II X4 965
我们引入的最后一款AMD处理器是Phenom II X4 965——AMD目前最快最昂贵的AM3处理器产品。与Phenom II X2 555类似,这款处理器基于45nm的Deneb内核,每颗核心带有512KB的二级缓存以及共享6MB三级缓存。Phenom II X4 965默认频率为3.4GHz,也是目前AMD所达成的最高主频。
AMD 羿龙II X4 965
从上图可以看出,X4 965的默认电压同样是1.4V——AMD 45nm工艺下最流行的电压。而内建NB的电压为1.1V。
AMD标称X4 965的TDP为140或者125W。我们手中的这颗处理器为C3步进,因而TDP为125W。这样高的TDP所代表的远没有数字那么简单:当我们将它装上测试平台后,我们很明显地感受到了它的高功耗——满载时,平台功耗达到了186W,仅12V CPU一路检测到的功率就达到了137W。
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Phenom II X4 965的功耗几乎是Phenom II X2 555的两倍,这意味着CPU中消耗电能的主要是运算核心,而共享的部分,如三级缓存和内存控制器对总功耗的影响微乎其微。
如上文所说,基于Deneb核心的产品超频潜力很不错。Phenom II X4 965同样不负众望,在默认1.4V电压下我们可以冲击到3.8GHz的高度,而将Vcore提高0.1V后我们又提高了100MHz。但是,我们没能超到4GHz——系统可以启动并且完成部分测试,但是无法通过完整的LinX稳定性测试的考验。
Phenom II X4 965同样属于黑盒系列,因此我们也采用了改变倍频的方式:
测试结果非常“典型”——不碰电压就是小系数线性增长,改了Vcore就会急剧上升,0.1V的电压提升“成就”了40W的总功耗增长。
要注意这40W的负担全部加在12V CPU供电上,此时该路电流达到了惊人的16A。
将X4 965超频至3.9GHz后,12V CPU功率达到了190W,这个数字很好地向我们展现了此时主板CPU供电模块超载到了什么地步。因此,如果你想加压超频的话,一定要确保主板供电模块可以胜任,否则后果自负。
Intel 酷睿2双核 E7600
与AMD旗下主流产品都统一到AM3平台不同,Intel的产品更加多样化。目前Intel旗下的CPU涵盖了三种不同的平台:LGA775,LGA1156以及LGA1366。我们还是从最老的开始。我们要测试的第一款Intel处理器是基于45nm Wolfdale核心的Core 2 Duo E7600。目前同系列的产品都已经被下放到低端市场,但是由于出色的超频性能,他们仍然为不少爱好者所追捧。与Wolfdale的高端产品相比E7600在规格上有所缩水:它的主频为3.06GHz,前端总线仅为266MHz,带有3MB共享二级缓存。
Intel 酷睿2双核 E7600
尽管Core 2 Duo E7600采用的也是45nm工艺,但它的默认电压要比AMD的要低不少。我们手中的这颗默认电压为1.275V,而其他个体的电压也不会超过1.3625V。正如我们前面已经看到的,电压对功耗影响明显,因此对于这款处理器的TDP只有区区65W我们“纷纷表示情绪稳定”。在实际使用中我们测得系统整体功耗不高于96W(CPU满载,但不意味着5870那个怪物也满载)——这表示它比Athlon II X2 255还要省电。另外,从12V CPU供电处我们测算的功率不超过45W。
别忘了Core 2 Duo E7600的默认外频仅为266MHz,所以它应该很容易超频,即便Intel把除了顶级型号以外的所有产品全部锁了倍频。保持默认电压,我们将主频提高到了3.6GHz,而我们获得的最高主频为4.0GHz。
这个时候的局势应当与AMD不同——我们更早地开始提高电压了,而不是像超AMD的CPU一样在最后才提高电压。我们大胆地猜测,功率曲线会出现两个拐点:
结果的确如此。如上图所示,采用默认电压超频时每200MHz只会带来2-3W的功耗代价。LGA775在这一点上与AM3没什么不同。
然而,在电流的分配方式上,LGA775则完全不同:
可以说如果我们换一块采用不同供电模块的主板的话,上图又会是另一番景象。不过在本次测试中我们还是发现主板3V供电线中的电流随着超频而有一定的增幅。符合逻辑的解释就是这条线路用于供应LGA775平台中包含内存控制器的北桥的电能。而12V CPU的供电方面,由于超频它内部的电流增加了超过一倍。尽管默认条件下12V满载功率只有45W,但是只需30%的超频就可以让这个数字变成94W。12V CPU的功率曲线同样有两个拐点——当我们需要提高电压以保持稳定性的时候。
Intel 酷睿2四核 Q9505
我们测试的第二款LGA775产品是四核的Core 2 Quad Q9505,这款处理器没有专门设计的内核,只是将两颗Wolfdale拼接在一起,因此它的二级缓存是Wolfdale的两倍(2 x 3MB)。Q9505的默认主频为2.83GHz,FSB为333MHz。
Intel 酷睿2四核 Q9505
按照常理推算,这款四核处理器的TDP应该是Wolfdale双核产品的两倍才对。但是事实并非如此:Core 2 Quad Q9505的TDP实为95W而非130W。诚然较低的主频和生产工艺都有助于降低功耗,但最本质的原因还是Intel在制造四核处理器时选用了功耗特性更好的核心——发热量和功耗不太好的核心都被阉割成了双核产品。因此在默认主频下Core 2 Quad Q9505的满载功率仅有70W,系统功耗仅有125W,我们对此并不惊讶——这同样是LGA775比AM3更省电的例证。
然而超频LGA775四核处理器并不简单。因为它们的风冷极限大约在450-475MHz,不过还好我们的处理器有着相对比较高的8.5x倍频,因此我们可以轻松地达到3.9GHz。与E7600相似,在默认电压1.275V下我们能达到的最高值也是3.6GHz。
介于Q9505超频表现良好,我们在画功率曲线时选取了7个节点。因此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观测到功率随频率、电压的变化规律。一开始同前面类似,在不改变Vcore时功耗随频率小幅线性增长,而一旦超过3.6GHz,每200MHz带来的功耗增长大约相当于之前每600-800MHz带来的增加。从2.8GHz到3.6GHz,频率增长了27%而功耗增加了19%。而超频到3.9GHz后功耗则相比TDP增长了50%。
而不同的供电线路中的功耗与E7600类似,12V CPU供电的电流增长明显,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是为北桥供电的3V主板供电。
默认主频时Q9505要从12V CPU消耗71W的电力,而在3.6GHz下则要消耗89W。超频至3.9GHz后则上升到136W,这个增幅不小但是还是比不上Phenom II X4。因此我们完全有十足的信心得出结论:LGA775无论在默认还是在超频状况下都要比AM3省电。
Intel 酷睿i3-540
我们的测试当然不能只有LGA775。接下来我们将看到的便是采用32nm工艺,基于Clarkdale核心的双核产品。Clarkdale内建了内存控制器和集成显示核心,因此相信在特性上会与Core 2有很大不同。
Intel 酷睿i3-540
本次测试我们选用了主流型号Core i3-540。它支持Hyper-Threading超线程技术,但是另一方面它却不支持Turbo Boost睿频自动加速,从某种程度上对超频造成了负面影响。i3-540的默认主频为3.07GHz,带有2 x256KB的二级缓存以及4MB的共享三级缓存。
32nm的制造工艺带来了极低的核心电压。我们手中的这颗CPU默认状态下只有1.125V。但是基于45nm工艺制造的内建北桥却需要独立的供电,电压为1.1V。i3-540的标称TDP为73W——尽管采用了最新的制造工艺,在功耗上并没有多大进展,73W的TDP甚至比同价位的基于45nm工艺的LGA775双核产品还要高。不过实际测试给了我们不小的安慰,搭配i3-540的平台满载总功耗仅为86W,比基于E7600的平台还要低一些。我们可以给出的解释就是:其实北桥的功耗已经被算进CPU的功耗了。平台的功耗只需要算南桥的就可以。
超频i3-540需要我们修改BCLK(默认133MHz)。32nm工艺让我们信心满满,但是这颗处理器在超频中的特性与我们的预期大相径庭。在不向电压妥协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冲击到3.2GHz的水平,要想更高我们就必须提高Vcore了,而为了使它稳定工作在4.2GHz的高频下我们还得提高内建北桥的电压。下表反映了我们的超频过程: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样的超频对功率的影响有何不同:
终于,曲线与前面不一样了,没有很平稳的“平原区”,最终也没有飙升到很高。37%的频率提升带来了50W的平台总功耗增长,这与E7600以及Phenom II X2 555的增长接近。
第二张反映各线路供电情况的图表就更加“面目全非”了:
别忘了LGA1156处理器的供电可不是靠12V CPU一路独立完成的——只有运算核心才是与其相连。内存控制器等机构都是从主板24针接口中的12V直接取电。另外,有趣的是在一些情况下,如默认主频下,耗电最多的线路不是12V CPU,这是Clarkdale处理器的共性。不过由于LGA1156采用了“分布式”供电设计,因此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CPU功耗。最后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从3.07GHz超频到4.2GHz的过程中总功耗提高了不止一倍。
Intel 酷睿i7-860
Intel在LGA1156平台上提供了从双核到四核Lynnfield多款产品,因此我们的测试当然不能只有i3-540那么简单。接下来我们来看看Core i7-860。i7-860与Core i5-540同样基于Nehalem微架构,但是采用45nm工艺制造。另外,i7-860还带有8MB的三级缓存,我们选择的i7-860定位于高端,因此支持超线程和睿频自动加速。所以尽管默认主频仅有2.8GHz,但可以通过自动超频的方式最高提升至3.46GHz。
Intel 酷睿i7-860
通俗点讲,Turbo Boost就是在不超过TDP(i7-860为95W)的情况下处理器的主频会自动提高。当四个核心都满载时,频率被限定在2.93GHz。
与Core i3-540类似,由于采用了分布式供电,我们无法测得Core i7-860的功耗是多少。基于i7-860的平台在满载时功耗为155W。这个数字比搭配LGA775四核处理器时要高很多。因此我们可以猜测在接下来的测试中Lynnfield会非常耗电。
在Core i7-860的超频中我们首先关闭了Turbo Boost,因为自动提高的倍频可能会导致不稳定。但是关闭了Turbo Boost之后最高倍频可以比平时高出一档,我们在超频中先利用了这一特性调高倍频,再进行BCLK的调校。我们在默认电压(Vcore=1.125V)下最高只能达到3.4GHz。不过Lynnfield对于电压很敏感,因此我们可以将其超频至45nm处理器的典型值4.0GHz。
这幅图片很值得琢磨。在3.4GHz之前,系统功耗也是小幅度地循序渐进,每200MHz提高4-6W。这再一次证明了默电超频对系统功耗影响不大。但是超过了3.4GHz以后,每200MHz带来的确是30-40W的增长。我们仅仅是每200MHz提高了约0.1V电压而已。
电流分布图可以给我们一个更生动的图景:
当我们超频至4GHz时,12V CPU的功耗达到了180W!另外由于处理器还要从另一路12V取电,所以Lynnfield在超频后功耗方面轻松干掉了Phenom II X4 965。而CPU的总电流也远远超过了15A。
Intel 酷睿i7-950
Intel在更高的价位上还有一种接口——LGA1366。LGA1366接口的处理器同样基于Nehalem微架构,但是考虑到其不同的特性我们仍然将其中相对廉价的Core i7-950加入我们的测试。Core i7-950具有四个核心,带有三通道DDR3内存控制器以及QPI总线控制器。与LGA1156处理器内建PCIE控制器不同,LGA1366平台的PCIE控制器仍然集成在芯片组北桥内部。
Intel 酷睿i7-950
Core i7-950默认主频为3.07GHz,而Turbo Boost可以将其主频提升至3.33GHz。i7-950支持Hyper-Threading,每颗核心带有256KB二级缓存,共享8MB三级缓存。
我们一上来就注意到Core i7-950的默认电压为1.2V,比基于同样架构的Core i7-860要高。内建NB的电压同样要高:1.2V而非1.1V。LGA1366处理器的TDP为130W,这意味着更加耗电。在默认主频下装备Core i7-950的平台满载功耗为190W。
尽管功耗与发热量都很高,Core i7-950仍然表现出了不错的超频性能。我们最终可以让它稳定运行在4.2GHz而在默电下我们依旧可以让它达到3.6GHz的水平。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们采用的超频方法跟i7-860基本一致,先关闭Turbo Boost,倍频调高一档,然后升高BCLK。
从上表可以看出LGA1366不仅默认条件下很耗电,在超频的时候更加严重,因为在超频时我们还要提高电压以确保工作稳定。超频至4.2GHz时这颗i7-950比默认电压时功耗上升了127W。
12V CPU中的电流翻了一番,同时由于集成的内存控制器要从主板取电,因此我们可以认为5V MB电流的升高正是由此造成的。不过我们注意到在3.8GHz以下12V CPU的负载增幅不大,这进一步向我们展示了电压对于功耗的作用。
我们如何完成这次测试
介绍完了本次测试的参测CPU,我们要为大家介绍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功耗表现。我们在集中典型的应用环境下进行测试:
待机模式:无系统操作,在此状态下CPU的节能技术会发挥作用使功耗最小化。
CPU满载模式:采用LinX shell version 0.6.4中的Linpack 64 bit工具让所有的核心都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下。
系统满载模式:除了使用LinX 0.6.4让CPU满载以外,还使用Furmark 1.8.0使显卡也进入高负荷状态。
图形处理模式:运行Adobe Photoshop CS4,执行脚本处理多张千万像素级图片。
视频编码模式:使用x264编码器,对一段分辨率的HD MPEG2视频进行两次4Mbps H.264编码。
图形渲染模式:使用Autodesk 3ds max对一段的动画进行最终渲染。
游戏模式:运行射击游戏Far Cry 2约5分钟,游戏设定为,4xAA,最高画质。
而对于每款处理器我们测试三种不同的频率:
默认频率:开启全部节能措施以及Turbo Boost,CPU工作在默认频率下。
默电超频:根据我们的预测,CPU在该方式下的表现会最受爱超频又爱环保的玩家关注。
“极限”超频:处理器在风冷条件下,在安全电压(加0.1-0.2V)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高频率。
需要声明的是在这部分超频测试中我们只会修改外频而固定倍频。之所以如此是为了确保Enhanced Intel SpeedStep以及Cool'n'Quiet等节能技术能够正常工作,基于同样的理由我们的电压也采用了相对增幅而非设定固定值。在超频时我们仍然关闭了Turbo Boost以提高稳定性。
通过以上设定,接下来我们要测试的CPU工作点如下表所示:
除单独说明的以外,下文的图表所示功耗均为不同工作状态下整机功耗的平均值(包括主板、处理器、内存、显卡、硬盘以及散热器)。
待机模式(功耗)
待机模式下的功耗数据很有意义,因为现在大多数电脑的大多数时间都处于此状态。你在专心读这篇文章的时候系统也十分接近待机状态。很多时候系统都是空闲的,尽管还运行着少量程序,但这些程序只会在用户有操作时才工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办公软件。尽管待机工作对你的电源和散热器不会提出什么要求,但是此时的功耗水平仍然会如实地反映在你的电费单上。
如果我们先不看超频,那么功耗与架构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LGA775和LGA1156最省电,AMD次之,而LGA1366的耗电量差不多是LGA775的1.5倍。总体而言超频后的情况大同小异,只有四核的Core i7-950和Core i7-860表现异常——它们超频后的功耗要高出不少。
图形处理模式(功耗)
图像处理测试的负载呈现多样化,因为Photoshop中的滤镜等操作都针对多核专门优化,而且对于内存总线的调用也各有千秋。因此在本环节中处理器会在节能与负载状态之间频繁切换,而Turbo Boost也会间断性地工作。
从上表可见,平台的整体负荷并不高,即便是超频后的系统功耗也没有超过200W。在本环节中效能表现最好的当属Clarkdale平台。但是不要忘了论性能双核产品是无法匹敌四核的,所以在选购时不要只盯着Core i3-540,Core 2 Quad处理器尽管具有四个核心仍然表现出了出众的功耗特性。
视频编码模式(功耗)
在以往的性能测试中我们已经了解到视频编码是对核心数目最敏感的应用之一,而且视频编码对CPU的负荷很大。
将上面的因素考虑在内,超频后的系统功耗比默认状态下高得多也就很顺理成章了。我们仅仅将电压提高了一点就带来了30-40W的提升。而四核的Nehalem处理器——i7-950和i7-860则更加严重,超频带来的功率提升达到了80-90W。
图形渲染模式(功耗)
渲染3D模型的负载与视频编码类似,同样很好地支持多核,同样可以让CPU处于高负荷状态下。
正因如此,图形渲染的结果也理所当然地跟视频编码差不多。电压的改变带来了功耗的显著提升,而Core i7系列的双雄仍然是最凶猛的电老虎。
游戏模式(功耗)
之前的测试都仅仅关系到CPU,而没有牵涉到显示子系统——此时的显卡虽然负责在屏幕上显示东西但只是2D模式,而我们的这块Radeon HD 5870在2D模式下还是非常省电的,功耗不超过25W。而一旦进入3D工作模式,情况可就大不相同了,此时显卡也加入了耗电大户的行列。
此时CPU的平均功耗比视频编码或者图形渲染要低一些,但是远不足以抵消显卡功耗的增加,耗电中心的转移使得超频对系统整体功耗的效应小了一些。当然,超频仍然会导致耗电量的增加,但是我们发现在游戏模式下即便加压超频,系统总功耗也不会上升超过20%。总体来说,超频后的平台在游戏时的功耗基本位于200-250W。
CPU满载模式(功耗)
游戏、3D建模、图像处理以及视频编码这样的应用对CPU是很大的考验,但是我们手中还有更严苛的应用。比如说接下来我们用来让CPU满载的LinX。
本测试中的功耗相当高。比如,超频后的Phenom II X4 965、Core i7-960以及Core i7-860平台功耗都在250-350W,而在不超频时只有100W左右的大背景下,这些数字的确让我们“印象深刻”。
系统满载模式(功耗)
不过LinX测试的结果距离巅峰还早得很呢,因为它只动用了CPU。为了让GPU也热起来,我们又采用了大名鼎鼎的GPU测试软件Furmark。双管齐下,定能带来新的“惊喜”:
对于这个结果没什么好说的,与前面的游戏测试结果轮廓差不多,只不过是绝对数字更高了——显卡同样消耗了大量电能。尽管我们试图进一步让总功耗更高一些,结果还是要让电源生产商们失望了——即便是最耗电的LGA1366平台,耗电量也没有超过500W,而其他的平台也从来没有超过350-400W。
峰值模式(功耗)
尽管我们在之前的测试中一直尝试着提供更高的负载,但是我们仍然不能用这些数据来评价平台对电源的要求——毕竟这是平均值,与某些时刻下的峰值仍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我们决定在测试中再加入一张峰值功率的图表,便于我们评价超频后需要多大功率的电源。
从表中看出当前装备单GPU的非超频平台需要一款优秀的300-400W电源即可。而400W也仅仅是为了最耗电的Core i7和Phenom II X4处理器准备的。400W对于默电超频而言也应该足够。但是,如果你决意要压榨平台更多的潜力,那么即便是500W电源也会显得不够。例如,如果将Core i7-950超频至4.2GHz,峰值功率达到了530W,甚至会超过这一数值,因为这个时候我们还没有超频显卡,如果这样,平台功耗又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图形处理模式(效能)
当我们对不同处理器在不同时钟频率下消耗不同的电能评头论足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它们的性能也是不同的。例如,一款处理器非常省电,但是又慢得要死,即便处理最简单的系统操作都要等半天。因此,CPU生产商们都会极力游说自家产品的“每瓦性能”如何如何。
考察超频后的效能同样是有趣的命题。超频不仅仅提高了性能,同样也影响到了功耗。不过我们并没用采用“每瓦性能”的评价标准,而采用了另外一种尺度:完成给定测试项目所消耗的总电能。事实上,这与“每瓦性能”标准从某种意义上是相通的,测试结果有助于我们在性能和功耗之间做出选择。
出乎意料,不是吗?尽管超频会导致功耗的增加,但是得大于失。超频提高的课不仅仅是功率,更重要的还是性能。因此超频后的平台可以更快地完成特定任务,从而节省了总消耗。不过,图表也告诉我们,如果要将效能作为第一要务,那么就不能太超频上纠结太多——加压超频会使功耗剧增,得不偿失。
视频编码模式(效能)
对于视频解码的结果无需惊讶,默认电压下,功耗随频率线性增长的系数很小,而系统完成特定任务的时间也在降低。由于平台其他部件的功耗几乎不变,因此性能比功耗增长得快得多。可见,默电超频对于降低系统能耗大有裨益。
图形渲染模式(效能)
在模型渲染中我们得出了几乎相同的结果,默电超频反倒可以省电,而加压超频会增加总功耗。
注意到在总能耗方面四核处理器一直领先双核,不过也仅限于针对多核优化的应用环境。另一方面,此时的天平向Intel发生了倾斜:无论是上一代的Core微架构,还是新的Nehalem微架构(Bloomfield除外)。而Socket AM3产品距离“最佳效能”的头衔还是显得有一些遥远。
游戏模式(效能)
3D游戏的情况有所不同。此时CPU的超频并不能对降低游戏时间有明显帮助,因为此时的总时间取决于玩家的游戏水平,而非fps帧数。于是此时超频与功耗的关系与之前的全然不同。
CPU超频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升fps,这意味着相同时间内显卡要渲染的画面增加了,于是不仅仅是CPU,显卡的功耗也得到了提高。与其他应用可以通过超频降低运行时间不同,在游戏中超频能带来的仅仅是更好的画质以及游戏响应速度。
在以往的文章中我们往往讨论的是处理器的超频潜力甚至测试超频后的性能。但是我们并不满足于此。尽管超频如今越来越平民化,并不需要有太高深的电脑知识,在简单的BIOS设定背后仍然存在很多潜在的障碍。而今天我们挖掘出了其中的一个:CPU超频导致功耗的增加。超频后的CPU很容易超过其TDP,而用户需要为此做好准备——散热器要够强劲,供电模块也要足以应对翻番的电流。
所以,超频不可能没有代价,这些是我们不能忽视的,超频总会带来功耗的增加,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平台。如测试结果告诉我们的,总有更“便宜”的方法。
超频后的功率曲线可以明显地分为两部分:第一段增长缓慢,而第二段很快。拐点的分布不是随机的,而恰恰是我们需要提高Vcore电压的频率。因此默电超频时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功耗问题。默电超频尽管不能冲击极限,但是也不是一无是处。本次测试的多数处理器都可以在默电下达到3.6-3.8GHz的高度。默电超频对散热器和电源没有特殊要求,但在实际应用中反而会帮助我们节省一些电力。
本文来源:IT168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桥北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