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听爵士的耳机不管用重启就好了,价格在2000以下就好,谢了

拖延了2个月之久的设备篇...
这一篇的目的既不是为了晒设备装逼,也不是为了给某厂商做广告,主要是我经历过刚入门时挑选耳机的困惑,希望给新手一个入门级的听爵士乐的设备参考,大方向别错就好。
但当我问了一圈才发现,爵士乐迷可能是最不在乎设备的一群人了,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手机和买手机送的耳机啊……”
还有,你们拍照片的时候能注意点背景美观度么,实在看不过去的还有没发图的我只能帮你们网上找些图片了(其实绝大多数都没有发图……)。
操师傅的设备情况在最后。
P.S. 赖子黄赖兄提供的信息由于换手机遗失了,甚为抱歉。
“Sony D50直推宇音pk1,价格大概三千块,老爵士乐一般太暖而且底噪比较大,好阻抗耳机降噪,这套设备可以中和一下,听感不会跟听收音机一样。”Боонио:
“前端是飞傲X3,即使无损跟aac也并没什么卵区别,耳机才是硬道理。”
“随身用创新in ear3,乐器定位清晰,动态好,低频少了点,动铁的通病吧;还有一个akg k242,开放式的声场好,温暖有味道,平常都听三重奏。”
“我现在用的前端是手机,主要是因为方便省钱!也不必费力找无损音源。用的是森海ie60小耳塞,1600人民币。买这款耳机的时候大部分听金属,现在主要听爵士。头戴式耳机效果不错,只是手机都驱动不了,所以作罢。ie60除了小巧方便,基本素质也还不错,音色真实自然少润色,缺点是高频稍暗,声场有所欠缺。作为普通的音乐爱好者,对我来说听什么似乎比用什么听更重要。所以对这样手机加耳塞的组合还是比较满意。不过有钱有闲的话,豪无疑问我会立马配置一套音响。”
“我用一个二十年前的aiwa的大的那种CD机,听起来非常有味道。”
(这图片快找死我了)蓝:
“ipod classic+舒尔425,ipc放现在算是古董了,不过我还是一直在用,毕竟容量大,虽说比不上那些hifi砖机,但是表现力还是可圈可点的。舒尔是今年才入的,现在网上价格大概两千左右,这款耳机中频表现不俗,尤其适合听爵士女声,能抓住微小的声音细节,加上降噪功能优异,即使外界再嘈杂我也能舒舒服服地享受音乐~”
“用歌德系列耳机听爵士人声,拜亚耳机听器乐爵士。”
“试过爱丽丝m1,不合适,没有声场;试过erp4,不太合适,太薄没有味;试过ie8,感觉可以,声场大定位准低音足;试过sr225i,配一个稍微清淡点的前端,听哭不少人,摇滚和爵士都好。目前听音响 jbl4312e,功放hk990,稍重的美式音,听爵士定位很好,上次听个三重奏,效果喜人,John Coltrane之类也好听。”JBL 4312e
Harman Kardon HK990
“iPhone+sony ex1000 (日行2000), 乐器定位准, 高音区有良好的表现,氛围感不足。”
“耳机是森海塞尔的mx985,因为我不大习惯入耳…后来入手了bose的qc20,开降噪和不开降噪天壤之别,有一种小酒馆和大街上的感觉,前端是bose的wave iii,效果一般,胜在方便。出门用iPod video听。”
bose的妙韵iii,在家用很合适,海螺小音箱带来的低音和中频不错bose的降噪耳机qc20,一个字,贵“声音不如B&W的C5,但是舒适性一流。开了降噪之后展现出神器实力。小耳塞的隔绝效果都不好,主动降噪真是迅速提升听感上的空间感。在地铁中也和在卧室一样。”
森海的mx985,最后一款小平头(未确认),声音各方面都不错,比较均衡,做工一流,俗称小饭盒
FaithAndMisery:
“这是我用来听爵士的耳机,铁三角ATH m50x,900人民币左右。理论上是监听耳机,各种细节听的很清楚,调音也很均衡。我一般都是MacBook pro接Apogee Duet声卡来听。有时候懒就直接接电脑或者手机了,也是可以推动的。”
当民工的邦肖:
“马兰士cd6003、惠威x4、耳机hd650,入门听,选择原因: 穷,不敢烧。”Gizmo:
“耳机用的是Monster的Miles Davis Trumpet,这个设计灵感很吸引爵士乐迷,好像是二千多,耳机线控侧看就是小号的活塞,听歌的感觉也不错。”Ego.:
“我因为是学生只是初烧,用过的耳机是ath的 Ckm300、Ckm500,然后拜亚的 DT235、 DX120。前端一直用的Sansa Clip,我这个群体主要考虑的是听感前提下的性价比吧。前段的Sansa,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价位没有能比的,主要是能刷Rockbox,提升很大。”DT235DX120
Sansa“然后,耳机的话,我个人偏爱入耳,ckm500煲好了是很舒服的,三频是我听到的比较均衡的,低频的量很合适 。不会量很大,加之其中频的人声表现力很强,所以很舒服。然后拜亚是我最喜欢的品牌,外形丑看上去下潜也不足,但听感是最细腻的,会有一种帮助你听清楚整个乐队的所有配器之前融合演奏层次的感觉。关于拜亚,我没有什么具体的数据或者感觉,就是因为舒服。”
CKM500美 康:
“我之前用惠威mkii音箱听,听小号这类管乐的时候会被惊艳到,音色很暖,而且会有腔体共鸣的感觉出来,整个箱子解析、声场都非常不错啊,我像mkiii会更好吧,家里有条件的话花个1000多弄个音箱我感觉会很好啊。最近又新买了个monkey banana gibbon air,偏监,四寸,也就1300,解析不错,低音扎实,音色偏冷,但也有味道。我有连铁三角lp120黑胶听…感觉用箱子听味道会很好啊。”
“耳机也有用过…拜耳动力dt1350我很喜欢,也是千元直推型的,也是解析清楚低音扎实声场又不错的,有点偏冷,听爵士不错。现在就用飞利浦fedelio M1,戴着舒服,开放式耳机但隔音挺好,声场好,挺不错的,还便宜,又好看。”
Fedelio M1Hans:
“如果有人问起百元左右的耳机,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出她的名字。他没有Beats大叔那么会打扮,也没有小米同学口才好,然而每每在深夜里,她总能干净利索地把管弦乐符丝丝抽拨出来,黑白键的起伏也绝不拖泥带水,一盘盘原声带在她的指引下,纷纷找回了自己的家。”
AKG 神器之一K420
最后说说我日常在用的设备,按场景来算基本是四组。客厅:Crosley的便携手提箱式黑胶唱机(搬家或者携带确实方便),基本属于入门级大玩具,美亚购入,到手应该在1K左右,因为是朋友送的,所以意义就不仅仅是物品本身那么单纯了。表现倒是一直很稳定,自带扬声器,一个客厅的大小声音足够了。夏天有风的晚上倒在沙发上发呆听听黑胶唱片挺舒服的,但使用频率其实比较低。在数字化的时代,听完了还要去翻面的仪式感挺有趣的。我的黑胶唱片没多少,来了成都之后更找不到买的地方了。
猫王收音机+华硕平板,加一起3K多,卧室相对更密闭一些,空间也小,猫王收音机是一个很适合放在床边的蓝牙/NFC音箱,声音很暖,华硕平板既耐操又不怕偷(小偷发现不是iPad会主动还给你),而且安卓系统简单粗暴用起来也方便,关键是不仅能用来听收藏的精选集和专辑,也方便看网上的live视频。
床上&便携:
Sony D100+歌德SR80,加一起5K左右。对,这两个笨重的东西,我不仅在床上用(睡觉前听只能平躺,无法侧卧),而且还经常带着出街(虽然非常不方便……前端巨沉,耳机线又粗又长),是利用率最高的一个组合了。外貌上两个很配,都是反虚拟按键和现代感设计,有种二战通讯兵的感觉,有些人可能觉得非常丑。
D100听感很少电子味(这么说很奇怪,但确实是),我与Sony的旗舰播放器ZX2对比过,ZX2的数码味很重,D100的味道醇厚和原生态很多,这个很难形容,不过真的是一耳朵的区别,可能听流行或者电子ZX2会好一些吧,爵士乐迷应该都有点复古的倾向。D100支持DSD格式,这在音质上基本是碾压级别的优势,录音效果超级赞,即使我这种白痴选手,录出来的现场演出效果也不会差。如果对录音没有需求可能觉得性价比不高,不过真的很适合我。
我比较不习惯入耳耳塞,之前用过AKG的K314P,低价神器,随便推荐一下。SR80其实从绝对值比较并没有非常非常出色,但性价比应该是很高的,在1K以下的大耳机里,算是爵士乐迷比较好的选择,声音比较暖和厚,低频给力,听器乐爵士比较适合,大编制的时候声场差一些。当然技术上肯定跟森海之类品牌的高端产品没法比,毕竟是千元产品。
曾经看到一个问题挺有意思,问歌德这个家族小作坊企业,没有什么核心技术和研发力量,是如何与森海、拜亚以及AKG这些巨头抗衡的,有一个人贴了这样一张图来回答,所以你基本懂歌德的路数了。
现在想起来,我当时之所以会买歌德,其实也是中了“相对来说冷门和有调调儿”的毒,确实我从来没有在路上遇到一个戴歌德耳机的活人,也有可能他们都不会像我这么二逼像天线宝宝一样戴出来。不过这么想来,我的这种心态和那些专门买2B牌,拼命怕别人认不出来自己戴了Beats的人好像也没什么区别。
该升级耳机了,不过还是不后悔当初买了歌德,应该是我买过的1000块钱以内的东西最有性价比的一个了。
工作环境:
B&O的烂大街款,这耳机完全是悲剧啊,倒不是产品本身,是经历比较曲折,送人没送出去,又被我踩断线,好在后来接上了,现在基本扔在公司听歌用。当时是英国一个网站打折的时候买的,到手才500多,后来在成都IFS看到专柜1380……店员都一副哎呀我好高端的样子(当然人家确实也有高端系列)。
不过其实这款耳机在入门级别里面算是音质还及格的啦,三频都说得过去,产品本身没什么错,即使B&O是个消费类品牌。售后服务也算蛮通情达理,不能因为sales不懂事就连产品一起黑了。
再次感谢所有提供信息的秃顶们,祝早日出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要回复文章请先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高人推荐一款2000左右性价比高降噪好不用耳放可以出街全包耳朵的耳机谢谢。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高人推荐一款2000左右性价比高降噪好不用耳放可以出街全包耳朵的耳机谢谢。
拇指医生提醒您:以下问题解答仅供参考。
那就是魔声录音师了,满足你的要求,亚马逊的价格在2000左右。
顺时达电子专业的降噪耳机 JH-301和JH-309主动降噪耳机 价格中等,降噪水平达到20DB
能降低噪音对我们耳朵的冲激,保护听力。
AKG K490 NC
效果非常好,可以出街价格也不错
K480NC性价比超级高
看看索尼mdr-1rnc或者ue9000和ue6000
民用降噪耳机Bose是老大,买QC系列。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向医生提问别听“大神”扯玄学 选耳机知道这几点就足够了
每当我们要拿到一款耳机,要写评测时,总是最头痛的。它不像手机,拍出的照片可以看,屏幕的色彩可以比,续航可以测,性能可以跑。
耳机的音质,我们听到的,别人听不到,说出来的都是主观的感受,人云亦云。今天我们换种方式,尽量简单用地给大家科普一下耳机知识,教你如果选择一款好耳机。
综合来看,你听一首歌,决定它好听不好听,能多大程度上还原现场的感觉,取决于这三个方面:音源、前端、后端。
现场录的音乐体积很大,需要进行压缩,常见的MP3压缩的比较狠,音源就变成了有损。Wav、ape、Flac都是无损格式。但是这些音源的体积也不小,一首歌都上百MB,非常占用空间。
另外,无损音频比较难搞到,你可以买CD,可以去各种无损音乐论坛找歌,有些播发器里也支持一些歌的无损下载。但是,想要把你曲库都变成无损音质就很难了,有些小众的歌你实在不好找,而且费时费力。
现在比较流行流媒体,比如国外的Spotify、Apple Music、网易云等。用户每个月付点钱,所有的音乐都能在线听。网易云音乐上下载的就是MP3,但是可以选择编码率,编码率越大,细节保留的也就越多(CD编码率1411kbps)。
苹果的Apple Music用的是256 kbps的AAC格式,它也是一种压缩格式,但是无大碍。
我个人比较没有追求,觉得听高编码率MP3就够了,实际上,很多时候你听不出无损音源的区别。如果能听出,也得是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中。
国外有一个有趣的网站,里面有不同的歌,每首都有3种不同的格式,你按照音质进行打分,如果你的得分较高,那么你适合听无损。如果你压根听不出来,奉劝一句:咱就别折腾了。
现场的声音被采集后变成数字信号(计算机能识别),然后变成模拟信号(耳机能识别),这就需要数模转换芯片(DAC)。
和独立显卡一样,独立的DAC效果一般要更理想,转换成模拟信号后,为了能驱动更大的耳机,需要将信号进行增强,这里就需要另外一个芯片:运算放大芯片。
那些高端的播放器,就有独立的DAC和运放芯片,比如七彩虹C4、HIFIMAN MegaMini、Ipod classic都属于这种产品。它们一般有个屏幕,里面可以放很多歌,续航也不错。
还有一个前端叫做耳机放大器(耳放),它没有屏幕,被戏称为砖头。比如便携式的索尼PHA-2A,它可以连接手机和耳机,增加手机的推力,来驱动那些大单元耳机。
现在的手机集成度已经很高了,有的手机拥有2个DAC芯片,3个运放芯片,但堆料不意味着音效就好,对芯片的调节也是关键。比如对不同频段的放大,对细节的保留,对于人声的处理等等。和相机镜头的调教一样,调节的不到位,再好的芯片也是白搭。
前端的价格一般都比较高,上探到2000元非常正常,个人不太建议选择传统的前端,特别是那些体积大的,需要插很多线的前端,真的看着就烦。在移动听音的年代,一部手机足矣,轻便、便携,你不用出门额外带个“砖头”。
对于预算有限的小白而言,开始并不需要一个好的前端。一个不错的后端:耳机,能最直观地提升听音体验。
那么耳机怎么选呢?首先你要确定好耳机的类别,按照佩戴方式不同,有大概这么几种:平头式、入耳式、贴耳式、包裹型、挂耳式耳机。按功能分还有蓝牙耳机和降噪耳机等。按照发声类型来分还有动圈、动铁、圈铁。
平头耳机的佩戴应该是最舒适的,轻便小巧,不夹耳朵,不塞耳道,也是最常见的耳机类型。但是它最大缺点就是漏音,外面的声音会比较大,带着它出街,耳机里的音乐都会成为背景乐。
入耳式耳机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塞进耳朵里,也有人称之为塞子。它一般会配一个硅胶或者海绵的耳罩,声音直接作用于耳道,密闭性就好了很多。但是由于人的耳道不同,无论是怎样人体工程力学的耳机,都不可能完美适配所有人,戴久了可能会掉,或者觉得耳孔发胀。
专业歌手带的耳返一般都是入耳式,但是那些耳机的模子都是根据明星的耳道定做的,在舒适度和密闭性上都能做的最好。
另一种就是头戴式耳机,分为贴耳式和耳罩式。贴耳式的要更轻,价格通常也更便宜,耳罩式的耳机能形成很好的声场,声音不是直接入耳,而是经过耳廓,声音更加自然饱满。但耳罩式耳机一般比较闷热,也不够便携,而且不容易推动。
蓝牙耳机主打便携,没有线缆的不方便,而运动耳机的佩戴稳定性非常优秀,在跑跳中都不会掉落。消噪耳机可以抵消外部的噪音,音量不用开很大就能听清楚,可以保护听力,在飞机等交通工具上格外好用。
选耳机前一定要考虑自己的使用场景,比如你出去逛街,带一个2000块的平头,听感依然和20块的地摊货差不多。如果你经常在地铁公交上听歌,或者学外语,那么一个带降噪功能的耳机就是首选。喜欢边跑边听?一个耳挂式的蓝牙耳机更适合你,还能防汗水雨水。
耳机的发声靠振膜的震动,它是一个机械部件,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煲耳机。煲耳机是个长期的过程,你平时听歌也是在煲耳机,除非你觉得耳机声音特别涩,声音紧,高频有毛刺感,可以刻意煲一下,一般顺其自然就好。
耳机的调校一般都是纯手工的,腔体的结构、材质,线材的用料、粗细,振膜的大小、涂层等等都会改变音乐的效果。各个耳机厂商一般都有自己的调音师来控制耳机的表现,根据地域文化的差异和技术的积累,不同品牌的耳机往往会有一种风格的传承,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美国Grado、Beats的品牌偏重于流行,欧洲的森海塞尔、B&O偏重古典,日本的特三角在人声方面表现出色。
音质差,只会出现在便宜耳机的身上,昂贵的耳机,区别体现在风格的不同。这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问题了,所以在选择好耳机类型后,可以考虑不同的品牌,根据自己听歌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耳机。
选好了耳机,后面就可以进入听音的过程了,听音尽量选择你熟悉的音乐,在对歌曲更熟悉的条件下,容易听出更多的细节。判断一款耳机的标准很多,有很多专业的名词,我们挑几个有代表性的歌曲,并配合手上的一些耳机,希望能把这些词解释清楚。
注意,我们这里做的不是横向对比,只是指出歌里面要听的点,你可以按照我们的指标,测一下自己的耳机能听出多少细节。
我们使用的前端是锤子M1,开启了内置HiFi,测试的几款耳机:
飞利浦SHP元)
锤子S-100(99元)
AKG N28(貌似600元)
1MORE四单元圈铁耳机(1299元)
魅族Flow三单元圈铁(599元)
简单来说就是能把细小的声响听出来,在乐器杂乱时,依然能把不同的乐器分辨出来。
《Fletcher's Song In Club》是电影《爆裂鼓手》中,在酒吧里非常温情的一段爵士。现场是四重奏,钢琴是主旋律,轻柔飘散,显得漫不经心。旁边的大提琴在稳着节奏,一名乐手在架子鼓后面,左手摇着沙锤,右手有节奏地敲着铜钹,还有一个人在敲着低音鼓。
SHP9500表现最好,大提琴的声音足够清晰,你能明显听出琴弦的撩动。锤子的S-100压根就听不出来,1:04秒时大提琴有一个明显变奏,S-100只听出了这一个音符。AKG好不到哪去,大提琴的声音犹如蚊子叫。1 MORE能听出来,但变成了低频的背景噪音。魅族的Flow变成了嗡嗡的震动声。
有的耳机振膜尺寸太大,单靠手机的推力无法驱动,如果你不追求HiFi(高保真),选择一个容易推的耳机就比较重要。
推力对瞬态的影响至关重要,瞬态这东西怎么讲,你可以理解为声音的力道。比如雷声、鼓声,瞬态足的情况下,这些声音不会失真,干净利落,高频也上的去,你听歌手飙高音的时候不会有嘶声力竭的感觉。
一般来讲,拿手机听小耳塞都没问题,但遇到那种大振膜的头戴,虽然能推动,但发挥不了它的全部潜力。如果把手机开到80%的音量,依然觉得欠点意思,就是典型的推不动了。
来自Steve Miller Band的《Rock 'N Me》,一首70年代的老歌,没有什么电子音效,非常美国味的摇滚。
有动铁单元的两款耳塞在瞬态上表现的更抢耳,18秒有连续的5连击,听着相当干脆利落,28秒以后鼓声的节奏就平稳了,但两款耳塞依然力道十足,整首歌都是收放自如的感觉。
另外还可以看耳机包装上的参数,阻抗低,灵敏度越高,耳机一般就越容易推。但这也不是绝对,数值只能参考,比如AKG N28,32欧姆阻抗,115dB的灵敏度,看着是轻量级选手,但声音听着还是发紧。
3. 频响范围
声音有不同的频率,人耳能听到的频率在20Hz-20kHz之间
低频声音低沉。什么鼓啊,大提琴等属于低频
中频蕴含的范围最广,人声、钢琴、吉他等都是中频
高频有三角铁,小提琴高音,短笛等
所以以后听别人说,这个耳机低频量感足,你也知道它在说的是哪一部分了。
一般的人,不太可能听到30Hz以下的声音,但好的耳机能将人耳听不出的频率通过升频转换的方式,模拟低频,转化成能辨别的声音,这就是低频下潜。
测试曲面是Jai Wolf的《Indian Summer》,这首歌是典型的电子音乐,充满了合成器合成的音效。富有节奏感的旋律让它成为很多影片中的背景音乐,我们这里主要测的是低音下潜能力。
22秒有一个很强的低音,然后随着鼓点不停下沉,从45秒之后,一直有一个位于低频上的背景噪音,好的耳机应该能很好地反应出这种低频的震动,让你心口发闷,有种在电影院体验低音炮的感觉,一直到1分05秒才结束,
1 MORE,没有很强烈的感觉,从22秒的强低音就没有震撼到我。Flow的表现超越了SHP9500,不用仔细听就能听到,还能在45秒后,听到额外的低频声线上的震动。
简单来说就是你能够感觉到的演奏范围
声场是对于范围的判断,你能听出录音是在多大的录音棚,还是在室外,还是一个酒馆。当然,要感受耳机的所谓“声场”需要你的一点想象力,毕竟它们的发声单元实际上离你是很近的。
这里还涉及了“定位”,就是耳机能展现不同方向的声音,也就是所谓的环绕立体声,一个直升机飞过,你得感觉它是从前方来,经过你头部,从后脑勺远去,能听出这个过程,那耳机的定位就相当厉害。
《Love Of My Life(Live At The Bowl)》,被认为是皇后乐队最经典的现场之一,演唱于1982年,22年后才被数字拷贝。
除了主唱和一把吉他外,这首歌没有任何伴奏,有一半的时间龅牙叔都在指挥场下的观众合唱,真的是温柔到骨子里的摇滚乐。
SHP9500听上去确实是在一个万人体育场,观众的掌声、欢呼声、口哨声、合唱声此起彼伏,感觉你处在人群的中央,与主唱保持着距离。1 MORE听着主唱离自己很近,吉他也不够悠扬,主唱的声音在人群中并不突出。
Flow里主唱的声音最为清晰,1:18秒,“you stole my love”的love有一个很高的上扬,紧接着一个低音,瞬间觉得顶棚的空间很开阔,但是群众的声音听不出排山倒海的感觉。锤子和AKG在一个水平上,声音是平的,整个声场都在一个二维平面上,鼓掌的声音也好像没吃饱饭一样。
就空间的广阔程度上,SHP9500这种头戴式耳机更具优势,毕竟声音不是直接灌进耳朵里的。另外它是开放式的耳机,发声单元与外界相通,包围感没有那么强,声音不会显得很拥挤。
实际上,由于构造上的先天优势,一款几百块钱的头戴,可能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不输上千元的耳塞。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点,比如耳机的冷暖、层次、余音,还有一些大神在讨论的什么“顺滑度”“弹性”、“轮廓”,反正我是听出来。基本上,能掌握以上4点就够了,其它的东西,听听就好,说多了那都是玄学。
哪怕上面的几点,你会发现用的最多的词也是“感觉上”,一首歌,我觉得飞利浦表现好,同事可能觉得魅族的更好。而那些所谓“高人”,也就是给你点到为止,听不出来是你的悟性不够,还需要去修身养性。
高端的耳机难道不好么?肯定好,但是我认为没必要,就好像热爱摄影的人,一味买器材,玩花样不一定能拍出好的照片,更重要的是一双欣赏美,和发现美的眼睛。当年烧耳机的器材党,到最后可能还会“退烧”,从最开始的新鲜感、虚荣心、被洗脑,到最后返璞归真,回归到了最根本的东西,就是音乐本身。
你听一首歌,不是为了听歌手的口水音、电流的底噪、鼓面的震动的余音。一首歌就是一首歌,你沉浸的可能是往昔的回忆,可能是演唱会的气氛,可能是边听歌边咂摸着啤酒的慵懒心情,亦或是让你摇头晃脑的精神刺激。
寻找喜欢的耳机,听好听的音乐,这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久而久之,会丰富一个人的内心,让他变得与众不同。Listen to the music, is a good thing to do。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查看: 3944|回复: 41
主听爵士器乐演奏,买什么耳机好?
入耳动圈IE80? 头戴HD650? 动铁单元入耳? 大家有什么好建议。
我比较推荐AKG系列的大耳机,有耳放的话 702 65th 或者812
单喜欢爵士的话,个人推荐DT1990,非常过瘾的。自己有空试试吧……
th900,th600
耳机 AD2000X听爵士不错
推荐HD650/600
爵士无脑强推歌德,lz没注价格就无脑首推gs2000e
然后二手收的到rs1i最好
我两个耳机,DT880,听现场录音那种爵士,空间感很真实,就像你坐在现场听似得
歌德225,声音暖厚,听爵士那种氛围也非常好,但空间感表现不出来
耳朵上正戴着歌德sr225e,听得就是爵士乐器,声音透明干净。虽然后面不断入了rs1e, t90, k701也各有特色, 但还是觉得225真是一只好耳机
LCD全系列 有钱就买lcd4没有就lcd3 再差就lcd2 反正lcd就听爵士
不行再歌德……
我就用HD650听爵士乐,不过要是女声的爵士乐就不行,要听男声的爵士乐。650不太适合听女声。我一般拿来听路易斯的爵士专辑。
爵士无脑强推歌德,lz没注价格就无脑首推gs2000e
然后二手收的到rs1i最好
必须歌德 225 325 都行 支持支持 拳打650 脚踢701 再就不负责的推荐各家旗舰
必须歌德 225 325 都行 支持支持 拳打650 脚踢701 再就不负责的推荐各家旗舰
楼上那个啥都推荐k702,爵士也推荐我真是看不下去了,德奥系都正儿八经的严谨风格,整个就是表情僵硬的既视感然后这家伙在上贴人家初烧表明听流行也推荐k702,还管弦乐呢
婶可忍叔不可忍,akg爱屋及乌到这份上了
建议上静电或平板耳机,动圈的还是算了
听某位老烧说听爵士乐,hd650吊打800
本帖最后由 _天行健 于
21:21 编辑
楼上那个啥都推荐k702,爵士也推荐我真是看不下去了,德奥系都正儿八经的严谨风格,整个就是表情僵硬的既 ...
哪个说的德奥系都正儿八经的严谨风格、表情僵硬的?推荐K702我觉得蛮好的,当然我会更推荐K701(K702TH没听过,但看评价应该也很适合),HD650也不错,不过650听感容易沉重严肃,感觉耳机本身的味道略浓了些~
当然预算高的话直接K812或是男人家的EDX~
三大品牌里AKG基本上是人声表现最具感染力的,另外AKG的耳机从来都不是严谨风格,而是浪漫典雅的风格,而且表情也是很生动的,听爵士是很不错的选择,
如果要说严谨,那拜牙和森海更接近~
至于歌德耳机,空间感太差、人声过于贴面,而且也容易刺激,其实是很偏科的耳机,这种风格的最好亲自听过再决定~
本帖最后由 夕阳山下 于
06:22 编辑
哪个说的德奥系都正儿八经的严谨风格、表情僵硬的?推荐K702我觉得蛮好的,当然我会更推荐K7 ...
你听欧美流行么?你听黑人音乐么?你听蓝调么?你…你见过有人听着hd650和dt880、k701跟着音乐扭起来么?跟你说akg就是这个味不对!
akg气质优美典雅,但是爵士乐这么风情万种啊怎么典雅?你这爱屋及乌成这样啦,我喜欢歌德但不带你这样的,有人想2k的耳机听交响我从没推荐过歌德啊
我开始接触古典不久我就不跟你扯了,但是欧美音乐你没怎么听就别下什么结论了哦~因为你不懂就别装懂
本帖最后由 夕阳山下 于
05:55 编辑
你听欧美流行么?你听黑人音乐么?你听蓝调么?你见过有人拿hd650和dt880、k701跟着音乐扭起来么?
有人咨询喜欢徐小凤、邓丽君…日系女声之类,大部分亚洲流行女生我一般推荐akg k701碧昂斯、阿黛尔这类女声还有霉霉、小混混、五美,hiphop、r&b、摇滚、电音、trap、爵士、歌剧种种,这不是akg擅长的,这是豪放的风格
akg这样的气质格格不入,歌德懂这些音乐,有人会说lcd,当然这都是美国的土特产,川菜还是得北方人炒,粤菜只有广东人能干明白吗?
就像王菲和碧昂斯比较,akg和歌德比较,区别在哪里呢,他们的演唱会你不如去对比研究下这两人是什么风格,王菲能唱碧昂斯的歌么,不行啊!碧昂斯唱王菲的歌就根本没压力
然后你说akg 感染力?不是吧,我看是“动人”比较贴切和实际
DT1990p,爵士宝器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交响乐和爵士乐耳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