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公司年华为2016销售额利润100万!支出80万,利润20万需要交多少税?

首先,一家公司的报表如下:    收入:300万    成本:150万    工资:5人,共18万    费用:32万,其中业务招待费10万元    利润=300-150-18-32=100万    那么他要缴纳多少税款呢?    请看下面计算:    -------------------------------    1.增值税:(300-150)*17%=25.5万元    2.所得税=100万*25%=25万元    3.所得税调增事项:(10-1.5)*25%=2.125    3.城建(7%)教育附加(3%):25.5*10%=2.55    最终该企业纳税为:55.175万元    -------------------------------    假设该企业的300万元收入,其中有100万元应收账款,    那么该企业今年的现金实际上一分没赚到,现金流入为0,    企业拿什么去交51.75万元的税款呢?    生产型企业的盈利,很可能不是以现金形式体现在账面的,    利润往往体现在存货的增加上面。    如果交上去这么多现金,明年就无法经营了,甚至借钱去交税,    所以,不偷税行吗?    地方政府近日在媒体大吐财困苦水。国务院去年11月宣布4万亿元刺激经济,中央实质只保证其中的1亿左右,其余由地方政府、国有银行与企业填补。同时,各地政府还计划推出二十多万亿元的投资项目,庞大资金来源尚未落实。虽然中央政府安排今明两年发行国债1万亿元,其中一部份的国债实际为代地方发,(即中央发地方还),不过资金缺口依然庞大。    不久前,上海市长对《21世纪经济》表示,为服从中央扩大投资促进内需的要求,上海市安排了86个重点专案,涉及总投资达5386亿元;但市政府收入骤减无力应对激增的支出。韩正称,上海基建投资资金缺口超千亿,即便透过举债,他亦不知道“借的贷款拿什么钱还。”报导表示,目前上海、天津和深圳三地在申请中期票据融资平台试点,并希望将中期票据发行期限从3至5年延长到8至10年,以解决刺激计划资金来源的问题。    中央官员不断在各种场合表示,对4万亿刺激方案充满信心,而地方却持态暧昧而且毫不隐讳,不仅告诉了人们刺激方案执行将困难重重,而且反映出中央与地方政府日趋激烈的财政矛盾。    内地于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该制度提高了中央财政的分配收入比例。分税制之前,地方财政收入占整个国家财政收入超过七成,实行分税制后,地方财政收入比例下跌至五成,但支出的比重没有改变。许多原来须由中央政府提供的项目,如基础教育、公共安全、卫生逐渐由地方政府承担,令地方财政压力倍增,地方官员们因此将许多精力投入如何“生财”,而不是提供公共服务,加之制度性缺陷导致监管不力与官场腐败风气,其多地区出现严重的政商勾结、权钱交易。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争利,地方转而与民争利。地方政府于是成为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这正是内地宏调政策一直未能为房地产市场成功降温的一个关键原因。即便中央频频出招打压节节高升的房价,地方却阳奉阴为不予真正配合,宏调成空调。人们有理由担忧,宏调失灵一幕将在今次救市行动中重演。    其实,中国的税赋已是世界上最沉重的。过去14年,财政总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长约一倍。2008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长更是经济增长的3倍。据经济师推算,2008年财政总收入6万多亿,加之财政外收入2万多亿,还有超过1万5千亿元的国营企业盈利,政府去年金库入账近11万亿,占折旧后净GDP 的一半。对于福利开支很小的中国政府来说,这笔收入庞大得惊人。然而即使经济高速成长,政府收入以更高速度增加,中央及地方财政仍然出现赤字,令人深思。    中国的税收与其经济结构一样扭曲和缺乏公正性。十多年来,财政总收入增长一直快于GDP增长约一倍。其实除了“税”之外,还有各种“费”,另外就是来自国企的利润。2008年全年政府总收入预计高达11万亿,占折旧后GDP约一半,其他各国仅能望其项背。中国公民人均收入排在世界100名以外,税负却名列前茅,同时他们缴纳的税为自己带来回馈亦是最少,内地政府实际支出中,只有约两成用于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公众福利等。更令人不安的是,很多内地居民竟不知自己是纳税人,也不了解多少钱由自己银包流入政府金库。    庞大的收入,相当低的福利开支,中央及地方财政仍然出现巨大赤字。收入去了哪里?赤字从何而来?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税收的利用。有报告显示,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3年的25年间,行政管理费用激增87倍。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曾撰文指出,2004年,内地公车、干部出国以及全国一年的公款吃喝三项总开支,高达9000亿元以上,接近当时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北京检察院官员曾透露,自90年代中期以来,近2万贪官外逃,携带赃款达8000亿元,赃款主要来自土地开发、税收、城建工程、金融机构贷款等。另外,用以维持xx管制的隐性行政开资亦庞大得惊人。例如用以监视网络,连接全国和地区保安机构的JIN盾工程,耗费至少60亿。Dang务活动的大部份经费亦从国家金库中支出。这些额外开支令财政不堪重负。    其次,征收过程中消耗巨大。中国是全球税收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1992年,美国的税收征收成本占税收收入总额的0.58%,日本为1.13%,中国这一指标近年来已接近8%(实际恐怕还不止这个数)。换言之,去年的6万亿税收中,约5000亿还未到国库已经被税收机关消耗。这个数字尚未包括民间为缴税付出的高额成本。权斗之下,1993年政府分设国税与地税两套征税机构,浪费大量资源,而且由于制度与人为的因素,两套机构相互抢税、重复征税情况严重。    还有,经济畸型发展,投资决策失误也令国库大量失血。世界银行估计,“七五”到“九五” 期间,政府投资决策失误率在30%左右,资金浪费及经济损失大约在4000亿至5000亿元。在追求数量、追求表面政绩的经济模式下,许多重要建筑和公众设施普遍只能使用30年左右,距离中国民用建筑设计所要求的“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建筑为50到100年”相差很远,耗费了大量的资金与环境资源。    中国财政预算的制定和执行都是财政部门,毫无监督和制约可言,财政支出无需向任何人交代,极不透明。对于民众纳税人的身份也尽量“低调处理”,导致许多内地居民对自己究竟交了多少税,作为纳税人有什么权利,了解很少。个人所得税是由企业直接从薪水中扣除,不再另行核算,而购物收据鲜有将政府所征收的那部份金额单独列出。纳税人税务知识的薄弱,无形中也增添了政府挥霍资源的空间。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纳税,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纳税人的权利,清楚所交税项的去处。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深入骨髓  
  一针见血。
  这帐不是这样算的。你找个财务人员再算算。  
  是啊,错误了  当然税也是非常重的.  中国制造业已经到头了
  深入菊花,有点痛。  
  朋友增值税是要用销项税减进项税滴,所以你的算法稍有问题哦。一百五十万的毛利扣除经营、财务和管理费用后缴三十七八万的税款应该是有的,另外的类税(各种行政收费、罚款)大致也会相当于应缴税款吧,这样算来政府在这个企业一年拿走的大概有个七十多万吧(或许少点?我只是大概估算)。我想说的是:在这么高税和类税收的情况下,投资拉动经济是必然的,消费拉动经济,呵呵呵,歇菜吧,社会上除政府之外,其他经济部门哪有余钱消费?
  共产党万岁
  @hzj9918 5楼
21:07:27  深入菊花,有点痛。  -----------------------------      
  @programer1 3楼
21:03:06  这帐不是这样算的。你找个财务人员再算算。  -----------------------------  你说的太对了,增值税就不对,外行!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开家便利店注册公司的话,交增值税或者交营业税,哪种交的多,是怎么计算的?比如年营业额100万,利润率15%,按两种方式各交多少?还有其他什么税种? - 知乎10被浏览2206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销售额 利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