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陕西省破解八大难题“三高”并存难题

产品中心PRODUCT CENTER
三高 粮食烘干机 烘干一斤粮
玉米烘干机 采用热空气作为
三高 水稻烘干机 (稻米干燥
三高水稻烘干机对症解决爆腰破损头疼难题-三高粮机
了解水稻烘干的朋友都应该有所了解,水稻烘干中的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爆腰率和破损率这两个方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讲解下我们的设备是怎么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
首先要治病我们就需要知道病因才可以对症下药,水稻烘干中的爆腰率是怎么形成的,其实原因简单,受热不均匀,在水稻烘干机工作时,由于水稻的颗粒相对较小,所以就增加了其与热风的接触面积,使其吸热率相比较其他作物比如玉米要高很多,一旦我们以烘干玉米或者其他粮食作物的烘干温度去烘干稻谷时必定会造成水稻受热过高出现爆腰,另外如果水稻受热过高,水分散失过快,就易造成其表面开裂,其其他水稻摩擦时就容易破碎,带了破碎率高的情况,知道了原因我们就可以通过对传统的粮食烘干机进行改进从而使其可以烘干稻谷,改进主要针对烘干机的电控部分和温控,数显三方面,首先我们要有几个高精度的测湿探头,然后是温度探头,这样可以方便我们了解水稻烘干机体内的温度以及原料的湿度,当水稻进入烘干机体内时,要缓慢送风,并且以较低的温度,一般在38到40度,然后再逐步增加温度,最高不要超过70度,水稻烘干需要循序渐进,不可干燥过快,要根据测湿探头测到的湿度选择烘干程序,一般我们厂家建议水稻稻谷烘干的干燥速率不要大于1.5%。
早期的水稻烘干机由于上面的操作都是需要人工去控制的,所以操作难度和易用性欠佳,现在我们三高机械研制的水稻烘干机设备,在电控部分进行了改进有多套烘干程序供烘干人员选择,根据不同物料选择不同的烘干程序,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工微调,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解决稻谷烘干机的水稻爆腰问题和破碎率问题,需要了解更多水稻烘干机设备相关详情的可以参看我们的专题网站:,上面有更多的参数。粮食流通:如何破解“三高”并存难题-光明日报-光明网
您想去哪里?
08版:综合新闻
&& 往期回顾 & && &
粮食流通:如何破解“三高”并存难题
作者:本报记者 李慧
《光明日报》( 日&08版)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徐鸣日前在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透露,在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我国粮食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尚不完善,资源要素配置扭曲,“高库存、高进口、高成本”的“三高”压力沉重。
&&&&如何有序推进粮食“去库存”,如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亟待在实践中破题。
“三高”问题凸显粮食结构性矛盾
&&&&作为全国最重要的小麦主产区,2016年河南省小麦总产量达693.2亿斤,再获丰收。然而,连年丰收的背后,种粮人和粮食加工企业却“两头发愁”。农民发愁粮食价格低、不好卖,不少面粉加工企业却难以买到符合要求的优质高筋小麦。
&&&&小麦市场“卖难又见买难”的窘境凸显了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结构性矛盾。
&&&&“从当前看来,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较好,但也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情况,粮食的‘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并存,部分粮食品种出现阶段性过剩,一些优质粮食品种供给不足。在库存高企和国际市场供大于需的情况下,国内粮价面临很大压力,粮食收储矛盾比较突出。”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指出。
&&&&“品种上,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产需缺口巨大。布局上,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徐鸣指出,在产量与效益的关系上,高产量与低效益并存,特别是去年种粮纯收益开始下降,有的经营主体已经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
&&&&一方面是粮食“高库存”,另一方面是“高进口”,特别是大豆和玉米替代品进口大幅增加。此外,受流通现代化水平低等因素影响,我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加快粮食流通改革,有效化解“三高”并存问题,非常紧迫。
用市场化理念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专家指出,我国粮食“三高”问题症结在政策的顶层设计上,关键出路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目前国内粮食流通存在的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在于供求结构性失衡。由于粮食的需求弹性很小,简单地采取扩大需求的办法行不通,必须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改革的办法解决结构性矛盾、破解难题。”徐鸣指出。
&&&&2016年,我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开始起步,改革的内容是取消玉米临储政策,改为“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目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改革成效明显。
&&&&徐绍史表示,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不能动摇,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多地采用市场化手段,深入研究粮价形成机制、粮食流通和收储的体制机制改革,从而引导农民更好地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有效供给,形成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未来要进一步推进粮食价格和收储制度改革,这是使市场在粮食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徐鸣指出,要探索建立“优质优价”的粮食流通机制。优质,满足城乡居民日益提升的中高端粮油消费需求;优价,让种粮农民通过市场增加收入,从而实现由保障“种粮卖得出、吃粮买得到”转到推动“种粮能赚钱、吃粮促健康”。
在改革中完善粮食市场调控体系
&&&&随着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深化,粮食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更多粮源将由政府的粮库转到社会主体手中、转到市场上,粮食宏观调控迫切需要逐步由依靠直接调控,转向以政策引导为主的间接调控。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我们要牢固树立粮食安全底线意识,深化粮食流通改革,以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徐鸣表示,改革不仅要完善粮情监测预警系统,还要完善储备粮吞吐调节机制,建立市场化收购资金保障机制,建立粮食运输协调机制。
&&&&2016年,东北三省一区在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中,分别设立了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对解决多元主体入市收购的融资发挥了作用。
&&&&专家建议,未来要以此为基础,探索形成市场化收购资金保障的长效机制,还要探索“粮食银行”等粮食金融以及粮食保险等多种模式,为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提供机制保障。
&&&&(本报记者&李慧)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光明网版权所有您当前的位置: 资讯首页 & & > 破解垃圾围城难题
破解垃圾围城难题
时间: 9:14:58 &
在国外,垃圾回收和再资源化利用通常被称为“静脉产业”。就像人的血管分为动脉和静脉,在动脉中,流淌着含氧量较多的血液;而静脉中,则是含较多的代谢废物的血液,人体通过静脉回收陈旧血液并再造新鲜血液。它所相关的经济业态,也被称为“静脉经济”。
杭州天子岭静脉小镇因此得名。在2015年,浙江省提出要在全省范围内打造100个特色小镇,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境集团)借此契机,在原天子岭静脉产业园的基础上,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元素和业态,打造天子岭静脉小镇。静脉小镇是如何实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如何破解垃圾围城这道难题?垃圾“遇见”特色小镇会迸发出什么样的“火花”?天子岭静脉小镇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小镇?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环境集团总经理姜俊,请他为我们揭开谜底。&
问:垃圾问题已成为城市治理的一个顽疾,您是怎么看待垃圾处理的,怎么才能破解垃圾围城的难题?
姜俊:垃圾处理是一个关系民生安危、社会稳定和环境友好的公益性、基础性事业。垃圾处理需要我们更多地针对当下的实践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人人都成为从言语到行动的巨人,才能真正有效应对垃圾围城的困局。
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诸多原因,杭州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难、基础设施建设落地难、齐抓共管系统配套难、末端处理设施安全运营难“四难”问题依然存在,垃圾城市病治理任重道远。我们意识到,最小的事是最大的事,最脏的事也是最难的事。垃圾处理这个世界性难题要真正抓好,需要系统治理,需要领导重视、财政投入、技术支撑、文化引领、公众参与,需要凝聚共识、下决心、有机制、抓系统。
为此,我们提出要坚持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社会协同力、媒体传播力“五力合一”的发展理念;坚持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教育“五管齐下”;坚持环节上匹配、管理上统一、政策上配套、空间上保障、方法上协同“五方协同”;坚持党政界、学术界、媒体界、企业界和市民界“五界联动”。
在此基础上,我们以绿色化为引领、以无害化为基础、以减量化为手段、以资源化为方向,继续创新创优,确保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落地,平稳运行,为美丽杭州样本建设而不懈努力。&
问:您刚才也谈到,垃圾处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杭州在这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
姜俊:是的,垃圾处理已成为世界性难题,也是很多城市发展短板中的短板,亟须解决。
面对大量的垃圾,我国普遍采用传统的垃圾填埋和焚烧方式,杭州亦是如此。为解决垃圾问题,杭州1991年建成了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填埋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始于1991年,一期填埋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并在2007年全部填满,共计填埋垃圾900多万吨。
&第二个阶段始于2007年,我们在一埋场的基础上建成了二埋场。那时整个环卫体制在改革,全国对垃圾的认识也进一步提升了,认为垃圾其实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可以将它资源化、循环化,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为此我们成立了城市物废综合处置中心。
第三个阶段是在2009年,国家发改委力推循环产业、静脉产业发展,我们顺势而为,建设了天子岭静脉产业园。
第四个阶段即静脉小镇阶段。2015年浙江省提出特色小镇的规划部署,我们积极申报,并在今年顺利进入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坦率地讲,按照目前垃圾年增长率9.01%的增长速度计算,天子岭二埋场的寿命只剩4年。
垃圾围城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我们紧紧抓住省级特色小镇建设的契机,并通过其来破解垃圾处理难题。可以说,静脉小镇将是垃圾处理的最高阶段,也会是效果最好的阶段。静脉产业园虽然比较先进,但还是以产业为主导,而特色小镇的特点是三业叠加,除了产业之外还有旅游、文化,这个标准更高。随着小镇的全面建成,我相信杭州垃圾围城的难题将迎刃而解。&
问:在我们的印象中,垃圾场总是与臭气熏天、苍蝇满地有关。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植入旅游和文化元素呢?
姜俊:我们以“跟着垃圾去旅游”为主题,并结合实际,围绕特色,以中国首条生活垃圾处理“集、疏、运、填、复、用、观”环境教育旅游线为主线,以中国固废博物馆为载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观光、垃圾文化实践、主题论坛和会议、科普实习等深度体验项目。
我们做了一个统计,目前每年的游客量都有10万余人,今年尤其多,截至目前已经有15万游客了,预计将会达到二三十万人次。今年游客量猛增主要是受小镇创建的影响,很多外省的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兄弟单位纷纷组织人员过来考察学习。&
问:每天要处理几千吨的垃圾,这种压力可想而知,能否介绍一下垃圾处理的难度在哪?
姜俊:天子岭是杭州唯一一个填埋场,承担着杭州主城区98%的垃圾末端处置工作。今年1月~6月,杭州垃圾日均产生量是5600多吨,7月1日~24日,垃圾日均产生量是6400多吨。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我们的填埋处置能力是2671吨/日,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承受力。市政府规定垃圾填埋量4500吨/日是红线,我们天天超红线。同时还面临着高填埋量、高含水率、堆体高水位及超垃圾量、超警戒水位、超承载能力的“三高三超”的问题,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有一种说法是香港24小时垃圾不清理就会变臭港,而天子岭48小时不清理的话杭州就会变臭城。杭州之所以会存在垃圾危机,主要是邻避效应产生的。据统计,目前垃圾填埋场周边5公里有83个楼盘,超过17万居民。如果我们垃圾没处理好,就会造成老百姓群体性事件。说实话,垃圾场布局到哪个点,哪个点都是排斥的;建在哪个老百姓边上,哪个老百姓都不同意。这就是垃圾处理厂的特点,也是最大的难点,导致垃圾场规划难、选址难、征地难。而随着小镇的创建,空间保障就有了,难题就可以很好解决。
我认为,破解垃圾危机还是要通过规划加减量方法。减量主要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前端垃圾分类,另一个是末端处置能力。前端垃圾分类工作难做,主要是大家对垃圾分类的意识要有个适应的过程,需要加大宣传力,提高市民的自觉意识。前端工作做好了不但是对市民生活习惯的改变,也是城市现代文明的标识之一,更重要的是能减轻末端处置的压力。末端技术也是个难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创建小镇来治理垃圾难题,实施产业化、资源化、高端化,提升我们垃圾处置的能力。&
问:应该说,通过小镇的创建,很好地解决了垃圾处理的空间难题。小镇的创建目前带来了哪些变化?
姜俊:解决垃圾围城问题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工作,也是我们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所以我们在小镇规划的时候就提出了“用特别的办法,解决特别的难题,创建特别的典范”的理念。特别的办法就是通过特色小镇这个载体来破解垃圾处理难题,我想这也是静脉小镇能够通过省级小镇创建的重要原因。
同时,静脉小镇是省级特色小镇中唯一一个主导发展环保产业的小镇,也是唯一一个市属企业为主体创建的特色小镇。和其他小镇相比,我们有很多的优势,一是按照省里的规划小镇是由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创建格局,这非常符合我们的特点,我们本身就是企业,在决策上会比较灵活自由;二是垃圾处理作为环保产业,带有一定的公益性,政府在这方面的政策方面会有一定的倾斜,扶持力度也更大。
解决空间难题只是解决垃圾处理难题的一个方面,更主要的还是要通过“引智、引资、引技、引才、引文化”的方式来破解,目前小镇已经吸引了以中科院院士为首的九家单位入驻。我们计划建设五大类共24个项目,包括建筑垃圾、污水处理厂二期、餐厨垃圾、厨余垃圾等,其中核心是通过资源循环利用总部区、静脉产业典范区的建设,智能、科学、绿色、生态、有序地处理垃圾,破解垃圾处理难题。&
问:垃圾无害化、绿色生态处理是个系统工作,在这方面你们做了哪些有效的工作?
姜俊:我们一直秉承着“治好垃圾,才有绿水青山,变废为宝,就是金山银山”的信念。目前我们重点推进天子岭厨余垃圾分选减量暨生化利用项目、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等资源循环利用类项目建设,引进资源循环利用关联产业的研发、设计、分销、中介服务机构,搭建环境交易市场平台。
回收居民厨余垃圾、酒店餐厨垃圾,将其资源化利用,分选、制浆、高温提炼出粗油脂,将提炼出的1.5%的油进一步提取为航空工业用油,剩余的浆料进入沼气罐进行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沼气用于发电。餐厨垃圾如果不资源化利用就会变成地沟油,经过循环利用减量率达到70%~80%以上。垃圾产生的气体如果不处理好就是臭气,严重污染空气,甚至会引发安全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1998年就开始了沼气发电,是全国最早使用填埋气发电的地方之一。那个时候只有两台发电机,每台0.97MW。目前有12台发电机,规模大,技术先进,环境效益非常明显,一天的发电量达到27万度左右。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分拣机破碎处理,将建筑垃圾转变成可用于混凝土p抹灰砂浆等新型建筑材料。我们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一个专门处理建筑垃圾的项目,可以循环利用,今年年底可以投入营运。另外就是中水利用。垃圾中平均每天有3000吨污水流出,经过处理中水回用后,可以用来洗垃圾车、冲洗马路、浇花、养鱼,可以节约很多水资源。&
问:垃圾在经过你们的处理之后彻底变成了宝贝。能否谈谈小镇最终的目标和愿景?
姜俊:我们的愿景是想通过小镇的规划、资源的循环利用、合理的空间布局,破解邻避效应,解决垃圾围城难题。根据小镇规划方案,我们还要打造永远填不满的天子岭,保障杭州主城区及余杭区生活垃圾产生量100%解决,塑造“美丽杭州”新形象,成为全球城市固废处置的典范,世界最美“城市出口”。
本文出处:http://www.feijiu.net/
Feijiu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Feijiu网资讯/报价/市场行情,获取独家信息。
更多及时资讯、最新报价请登录官方微信平台查看。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推荐优质商机
中废通Feijiu网您好!欢迎访问宜兴市粮食局!&&&&
政府信息公开
2017年粮食工作会议报告
浏览次数:
来源:本站
网站,文件
面向全社会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农业、林业、水利
主题(二)
2017年粮食工作会议报告
坚定信心 克难求进
为实现粮食事业新发展合力奋斗
——在全市粮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7年2月23日)
这次全市粮食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省粮食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总结2016年粮食工作,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安排2017年工作任务。下面,我代表局党委,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积极应对,合力拼搏,“十三五”实现良好开局
2016年,全市粮食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全力化解困难挑战,合力攻坚,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一)收购矛盾有效化解。去年,两季收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坚持超前谋划,果断决策,直面并化解多重矛盾。全市两季收购继续实现“零投诉”与“零上访”。1、多措并举备足仓容。直面仓容紧缺且区域间极不平衡矛盾。一是抓“销”。一方面加快库存商品粮食的销售与出库,另一方面加大地储粮轮换力度。二是抓“并”。为有效利用仓容,并解决区域不平衡性,第一次试行全市库点集并工作,全年备足夏收仓容10万吨,秋收仓容12万吨。申报夏收托市点17个,秋收托市点15个,为确保农民就近售粮、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夯实基础。三是抓“建”。加快杨巷库建设,确保5.75万吨仓容在去年夏收投用。对多年闲置尚可利用仓房进行维修改造,新增有效仓容近1万吨。2、有的放矢注重宣传。一方面直面夏粮托市启动时间比往年延后的实际,通过报纸、网站、微信推送、发放告知书、现场公告等形式,让收购政策家喻户晓。另一方面针对结算方式变化,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宣传解释,还在收购前夕的电视黄金时间档,持续多天在多个电视频道播放游动字幕,让广大农户在“一卡通”结算更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上形成广泛共识。3、千方百计助农增收。直面收购期间连续阴雨、粮食质量不佳的实际。一是引导农民适时售粮。协调媒体专题来局采访,讲明相关政策,引导农民科学应对。落实专人主动与收购库点周边大户对接,引导他们克服恐慌情绪,合理安排。二是高峰期间,全系统烘干设施开足马力,日夜作业,为农户提供代烘干服务,尽最大努力让收获的粮食提级进等,争取入托。三是积极开展等外粮收购。一方面鼓励引导经营能力强的企业发挥优势,开展对等外粮的收购,另一方面帮助联系加工企业,推动等外粮的加工转化,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全年共收购等外粮食超8万吨。
(二)保供能力不断增强。1、强化政策性粮油管理。一是强化对库粮的安全管理。确保政策性粮油数量真实、储存安全、质量过硬、进出正常。二是高效做好地方储备粮的轮换。把握时机,采取公开销售和包干轮换的方式,适时、灵活、高效地做好地方储备粮的轮换工作。抢抓进度,克服夏秋粮质量差、符合标准粮源少、价格高、数量大等不利因素,及时做好补仓到位工作,保质保量完成轮换任务。2、做好流通统计工作。进一步扩大统计范围,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全覆盖,其他企业基本覆盖,全市纳入粮食统计范围的企业68家,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30家,非国有和转化企业38家,经营量上报比重占到全市95%以上,统计对象囊括粮食收购、销售、储存、加工、转化用粮等多个类型企业。3、健全应急保供体系。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全市成品粮油供应体系,确定粮食应急加工企业3家,应急运输企业1家,应急供应企业21家,并且统一挂牌。抓住省军粮供应统筹安排的契机,力争大米公司成为无锡大米供应企业,福新面粉成为苏州、常州、无锡三市的面粉供应企业。优化军粮供应服务水平,确保全市军粮供应安全稳定满意。
(三)产业发展持续向好。1、坚持不懈实施品牌引领。重视特色和知名品牌培育,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目前全市共有无锡市级以上品牌和著名商标10个,其中“金像牌面粉”为中国名牌,“隆元牌大米”被评为“中国米业十大品牌”,“隆元有机大米”获第八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富硒米越来越被消费者认可,公司通过江苏省大米出口基地的认证,成为全省唯一一家通过CIQ考核认证企业,连续五年保持“中国大米加工50强”。精心打造田雀、泥蛙等品牌,引导粮油精深加工迈向价值链高端。2、一着不让推进重点项目。一是强势推进长三角精品产业园建设。目前,集港口物流、高端油脂及杂粮深加工、仓储等于一体的粮食产业园已完成投入5亿元,20万吨仓储建设已投入使用,日处理能力超600吨非转基因高端粮油生产线已投产。二是南顺日处理小麦300吨的“长路粉”、日生产50吨特别粉两条生产线(搬迁)项目顺利签约,建成后将成为南顺集团最先进的样板工厂。三是重点库点建设有序推进。加快“十三五”规划库点的建设步伐。宜兴国储库杨巷分库建设项目顺利完工并正式投用。闸口粮管所1.5万吨仓储改造项目主体已竣工,川埠军供站改造项目、西渚粮管所1.56万吨、鲸塘粮管所2万吨拆除重建项目已立项,今年将开工建设。致力搭建全市粮食智能监管平台,打造“数字粮库”。完成杨巷粮库、新庄粮管所的智能化粮库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全市共完成“数字粮库”建设项目6个。四是成功推进宜兴粮油集团大米公司与太华镇近200亩富硒米基地合作项目。3、持之以恒加强安全监管。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责追责”要求,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加强监管,确保全系统安全生产稳定有序,去年获评“全省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
(四)依法管粮扎实推进。1、营造依法治粮氛围。修订《宜兴市地方储备粮管理实施办法》。强化粮食机关人员自身的学法用法,提升粮食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粮食法规、粮油质量标准普及宣传。积极开展粮食收购政策和业务的培训,主动宣传,营造法治粮食环境氛围。2、规范行政执法检查。坚持“双随机”执法机制,抓好两季粮食收购监管工作。顺利通过无锡市级“双随机”抽查验收。认真抓好“粮食收购许可证”核查,做好食用油脂清查工作,开展粮油储藏技术规范专项检查。加大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力度。做好超期储存稻谷专项治理工作。严格对政策性粮食销售及出库政策的监管。全年开展各类监督检查执法活动75批次,其中联合执法专项检查15批次,检查企业320个次。3、加强质量监管工作。严把收购质量关。做好政策性粮油的质量监管工作。推进放心粮油进社区、进农村,加强日常监管,定期进行抽查,强化年度复审。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放心粮油”企业1家,无锡市级以上“放心粮油”企业7家,宜兴市级“放心粮油”示范企业26家。积极开展粮油市场食品安全专项工作。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开展粮食经营者诚信评价工作,全市共有16家企业通过省A级信用资质企业验收,15家企业通过B级验收。
(五)抗洪保粮取得胜利。去年,我市遭遇特大洪涝灾害。面对形势急、库点多、人手少的实际,全系统上下众志成城,严防死守,夺取抗洪保粮攻坚战全面胜利。1、强组织,重绸缪。入汛后,高度重视,及时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及早做好防大汛的各项准备。成立局防汛领导小组,组织成立50人的防汛抗灾应急抢险队,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值守,密切关注传达各类情况,细致排查存在隐患,做好抢险物资和设施准备。2、强措施,汇合力。去年7月2日起迅速启动防洪抗灾工作,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确保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全市粮食安全。局机关所有人员到各自所联系库点参与救灾。各基层企业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迅速制定抗洪救灾方案。在防汛关键时刻,及时向市防汛指挥部汇报,调集驻宜武警官兵360名、人武部民兵应急连30人协同作战。据不完全统计,全系统投入抢险人数8100人次,投入水泵375多台,投用蛇皮袋35000多只,挖取泥土黄沙300多车。面对历史罕见的汛情和灾情,全系统广大干群自觉投身抢险保粮第一线,涌现出了手腕骨折不离一线和心系粮仓、不顾自身安危参加多处抢险的一大批模范典型。3、强检查,快理赔。加强检查,及时发现存粮异常,加快完成受灾粮的转仓翻仓。细致做好防汛抗灾的统计汇总与图片收集存档工作,及时真实准确提供防汛抗灾的第一手资料,积极配合苏州直属库和保险公司,确定受损的最低保护价收购粮理赔方案,完成理赔工作。
(六)行业队伍担当有力。1、作风效能建设有效推进。进一步增强机关干部的责任意识,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全系统上下继续保持团结奋进、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2、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深化。认真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争做合格党员”的氛围日益浓厚。强化两个责任,健全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化。3、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实施“人才兴粮”战略,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和竞争制度,提升行业整体素质。注重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培训机制,举办粮食流通统计等各类培训班。
回首过去的一年,我们风雨同舟,砥砺前行,积极有效推进了各项工作,形成了宜兴粮食工作的特色与亮点。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谋划大局。近几年来,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使命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提倡低头做事,更要抬头看路,不断谋划,统筹推进粮食流通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担当创新。面对粮食工作出现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始终坚持担当作为、创新突破、破冰前行,调动起全系统上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力为发展扫清障碍。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团结奋进。粮食行业是老行业,粮食人思想朴实、吃苦耐劳,我们用发展点燃干事创业的激情,着力打造风清气正、团结奋进的行业发展环境,形成了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高度重视,离不开上级粮食部门的关心支持,体现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凝聚着全市粮食系统上下同心和奋力拼搏。在此,我谨代表市粮食局,向为全市粮食工作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向给予我们鼎力支持的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粮食事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收购压力前所未有。仓容严重不足,持续短缺且短期内难以解决。部分农民对粮食收购政策,特别是托市收购政策理解存在误区。二是粮库条件仍然薄弱。库点“多、小、破”现状未能根本改变,设施“缺、旧、低”现象依然存在。三是行业人才依然短缺。近年来,人才问题虽得到广泛重视,但队伍老化、人力不足的情况依然突出;等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解决。
二、认清形势,准确研判,把握粮食发展新要求
当前,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流通能力显著提升,为粮食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宽松环境,但粮食高库存、供需结构的不匹配对粮食行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一是从生产看,粮食生产连获丰收,但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二是从流通看,粮食供应充足,但“高库存、高进口、高成本”的“三高”压力沉重;三是从消费看,城乡居民粮食消费需求加快升级,但绿色优质粮油供给不足;四是从改革看,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但与保障粮食安全的要求相比依然任重道远;五是从开放看,国内外市场加速融合有利于我们利用国际资源,但外部压力和挑战也越来越大。我们要认识粮食流通工作的新形势、新特征、新要求,并把对形势的准确把握转化为全面推进粮食流通改革发展的正确理念和自觉行动。
(一)清醒认识形势与特征。
1、清醒认识“两聚一高”要求责任重大。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明确要“走出一条符合宜兴实际、具有宜兴特色的‘两聚一高’发展道路”。农业是聚力创新的基础领域,农民是聚焦富民的重点群体,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粮食作为重要农产品,种粮收入是农民的基础收入,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粮食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粮食市场价格低迷,高产量与低效益并存,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特别是去年由于天气原因,农民收益严重受损,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种粮农民增收是粮食部门的重要职责,但在新形势下支撑农民通过售粮增收的动能减弱。如何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处理好农民种粮与增收的关系,让种粮农民“口袋”更加充实,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2、清醒认识满足粮食需求任重道远。我市粮食生产从2004年到2015年十二连增,2016年尽管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但仍为全市粮食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对绿色优质、质量可靠的中高端粮油产品的消费需求增长,绿色化、特色化、优质化特征明显。但目前,粮食产品仍低端“大路货”多、高端精品少,名特优产品不足,不能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升级的要求。粮食流通方式粗放,与“盯人定量”的柔性精准流通方式相距甚远。同时,粮食质量卫生安全形势严峻。如何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提高供给质量,实现从解决“吃得饱”到满足“吃得好”的“华丽转身”,我们任重道远。
3、清醒认识保障粮食安全义不容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粮食生产了,国家粮食安全什么时候都要绷紧,一刻也不能放松。”由于粮食连年丰收、种粮效益下降,粮食生产有出现放松的苗头。从长远看,粮食供需仍是紧平衡态势,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仍有待增强。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同时,粮食调控体系和监管体系尚不健全,去库存、降成本任务艰巨,国内外粮食市场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如何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式保障粮食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4、清醒认识粮食“三高”压力沉重。由于当前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尚不完善,资源配置要素扭曲,粮食“高库存、高进口、高成本”问题较为突出。2017年国际粮食供需仍将保持宽松的局面,由于国内粮食生产成本偏高,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倒挂,粮食进口压力很大,在全国粮食供大于求的形势下, 外销依然存在较大困难,粮食调控压力巨大。虽然去年去库存力度空前,但目前全市粮食库存仍创历史新高,政策性粮食近40万吨,去库存任务艰巨,收购仓容不足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如何有效化解“三高”并存问题,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牢牢把握方向与重点。
应对粮食流通的新形势、新挑战,必须贯彻落实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改革创新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全面提升粮食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1、牢牢把握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主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当前粮食流通发展中的矛盾,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在于供求结构性不平衡,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尤其是粮食供求弹性不大,简单地采取扩大需求总量的办法不可行,必须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改革的办法解矛盾、破难题,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促进更高层次的粮食供需平衡。
2、牢牢把握创新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发展主题。创新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是一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的工作,也是粮食供给侧改革“补短板”的主要抓手。针对粮食行业的“短板”,今后“粮安工程”建设,主要在质的提升上做文章,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积极实施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战略,提升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为加快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3、牢牢把握守住粮食安全风险底线。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底线思维,坚持四个确保、牢牢守住四条底线,及时有效化解行业风险:认真落实收购政策,确保农民“种粮卖得出”,守住不发生“卖粮难”底线;强化库存监督检查,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守住不发生大的粮油储存事故和安全事故的底线;进一步健全应急供应机制,完善应急供应网络,落实成品粮储备,优化军供服务,确保粮食市场供应,守住不断档脱销的底线;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确保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守住不发生大的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的底线。
4、牢牢把握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工作重点。粮食产业经济涵盖一、二、三产业,对保障粮食安全、实现产业富民、促进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义。要紧紧围绕“两聚一高”,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推进粮食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促进优质粮源转化为优质产品,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三、咬定目标,狠抓落实,推动产业发展更健康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改革的深化之年和推动宜兴粮食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从制约粮食工作发展的主要矛盾入手,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精准发力,推动粮食产业发展更健康。
今年粮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时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国、省粮食流通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的部署要求,以保障粮食安全为中心,守住不发生“卖粮难”底线,确保库粮和生产安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实现粮食行业健康发展,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宜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严守底线,切实维护售粮农民利益。当前,政策性粮食库存居高难下,粮食收购压力空前,特别是夏粮收购,小麦商品率高,农民售粮意愿强烈,售粮时间集中,极易引发“卖粮难”。作为粮食部门,要把抓好粮食收购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善预案,未雨绸缪。1、多管齐下备足仓。切实抓紧抓好仓容准备,确保农民种粮卖得出,粮食收购稳定有序。加快腾仓并库,促进粮食销售和出库交割进度,争取加大政策性粮食的竞价销售力度,安排好地方储备粮的轮换销售,加快企业自营粮销售。加快新建仓容建设,扩大收储能力。2、强化宣传重引导。坚持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运用多种宣传方式,全方位加强对收购政策的宣传,使党的惠民政策公开透明,深入人心,做到执行国家惠农政策不走样。一方面,加强系统内的政策培训和业务操作指导,另一方面,广泛加强对售粮农民的宣传解释,使广大农户听得懂、能理解、好接受,做到自觉加强整晒,确保质量,并形成合理、稳定的价格预期,做到丰产又增收。3、优化服务惠民生。不断强化服务保障意识,自觉积极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不断强化便农服务措施。始终坚持需求导向与问题导向,主动对接种粮农户,超前思考等外粮的收购和转化,努力提供更加及时、精准、有效的为农服务。4、破解难题作探索。面对“三高”沉重压力,破解难题、顺应百姓期盼、落实政府要求、确保粮食安全,是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必须用创新的思路和举措,积极探索优质优价收购,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基地、收储、加工优势,实施订单农业。调优品种结构,拉长产业链条,拉开消费层次,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
(二)坚持不懈,积极开展安全粮食建设。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全力筑牢安全这道防线。1、确保库粮安全。加强在库粮食保管和粮情检查,确保各类储粮,特别是政策性粮的安全。把握市场行情,完善地方储备粮轮换机制,优化节奏,提高效益,全面落实地方储备粮计划。2、加强执法监管。认真执行粮食收购证的审核、发放规定,定期核查管理,加强粮食流通统计检查,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管理。继续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提高监管效能,维护良好市场秩序。3、实现生产安全。坚持规范操作、落实末端责任,持续加强动态排查,及时整改存在问题,全力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努力实现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4、落实责任考核。围绕粮食安全责任考核指标体系要求,在政府领导下,切实担负起粮食部门的责任,发挥牵头和示范作用,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高标准高质量通过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
(三)狠抓落实,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1、推进规划库点建设。按照“十三五”期间全省统一规划,进一步集并壮大规划库点,按10个规划库点的整体格局有序推进,建立适应现代粮食流通需要的新的仓储体系。全面完成杨巷库、闸口库建设,全力推动军供站改造、西渚和鲸塘拆除重建项目建设,力争今年完成,积极推进周铁异地重建项目论证立项。2、推动“智慧粮库”建设。完成全市粮食智能监管平台的搭建。3、推进南顺特种粉项目建设。争取新工厂早立项、早施工、早建成、早见效。
(四)多措并举,实现粮食产业健康发展。支持产业加快发展,努力为产业培育保驾护航。1、培育骨干龙头企业。树立“不进则退、不发展就被淘汰”的意识,引导企业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提振企业信心,增强企业创大业的积极性,推动粮食企业做大做强。培育骨干重点“大粮商”,实现年销售突破50亿元。2、加强风险管控。受当前经济下行的持续影响,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社会环境,在支持企业发展的同时,坚持以风险为导向,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确保企业发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3、放大品牌效应。明晰产业定位,优化发展路径,发挥“隆元”等品牌的引领带动作用,重点打造“田雀”、“泥蛙”等品牌,推动我市粮食产业挺进高端、打响品牌,积极培育市场占有率高的优质品牌,鼓励企业从品牌价值中实现量价齐升、营销增值的目标。
(五)探索完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围绕顶层设计,立足宜兴实际,抓住全市粮食国有企业第三轮改革租赁即将结束契机,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1、实施兼并重组。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对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抓大放小,逐步形成“总公司+子公司(直属库、骨干库、区域公司)+收储库”的总体格局。2、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稳妥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断增强产业发展新活力。3、创新投融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规模种植、仓储建设、产后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收储企业积极吸收农民以土地经营权等方式入股,形成风险共担、收益共享、长期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提升企业竞争力。
(六)加强管理,努力打造一流行业队伍。1、强化党建责任。进一步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向深入。不折不扣把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要求贯彻到粮食工作当中,推动党建工作与粮食工作深度融合,促进权力公开、公正、规范、透明运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立足行业实际,建立反腐败长效机制,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监督管理和廉洁风险防控。2、强化队伍建设。狠抓队伍建设和管理。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新常态下粮食流通规律的学习研究,组织专业人才培训。加强对外宣传,善解政策,善用新媒体,营造粮食行业发展的良好氛围。3、强化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精神,以铁的手腕严肃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在全系统形成学比赶超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推动宜兴粮食发展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时不我待。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系统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埋头实干,努力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保障全市粮食安全,为全面落实“两聚一高”新要求、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宜兴作出更大贡献!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破解八大难题内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