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鞍股份为什么大跌A股一IPO就大跌

A股大跌后 最先哭的却是在香港上市的富力|界面新闻 · 地产图片来源:CFP期望借牛市契机回归A股的富力地产万万没有想到,好日子又一次说走就走了。
6月29日沪指巨幅震荡3.34%后,市场恐慌到极点。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称,中国考虑暂停IPO应对股市大跌。这一消息暂未得到官方证实,但惨淡的市场行情给富力地产重回A股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
也是在A股出现罕见暴跌的6月26日,富力地产(02777.HK)公布了回归A股的最新方案。他们向中国证监会及其他相关监管机构申请在上交所或深交所,发行不超过10.8亿股每股面值人民币0.25元的A股。这是八年来这家在香港H股上市的房企,第五次向A股发起冲击。
在几轮宏观调控当中,张力和李思廉创办的富力似乎都不巧地错判了局势。这家曾经风光的地产公司如今正面对重重质疑。但过往的屡战屡败,和中国股市股灾般的行情,都未动摇这两位创始人的信心。
这家总部位于广州的房企,在发行规模和融资规模上有着难以想象的胃口。按照富力地产的计划,发行A股将募集的金额尚未能确定,但他们预期是不超过350亿元。
如果最终成行,这个募资规模将超过券商巨无霸国泰君安300亿的募资额度。国泰君安是自2010年7月农业银行上市以来A股最大规模的IPO项目。
富力地产拟将募集的资金用于北京富力新城、天津富力新城、上海虹桥项目、梅州富力城、哈尔滨富力城、北京富力通州运河十号、南京富力尚悦居、无锡富力十号以及佛山富力广场等9个项目,这些项目整体资金需求约350亿元。
这次A股发行对富力地产的意义不仅仅是这350亿元。他们期待能找到比H股形式更好的融资渠道。
10年前富力地产选择以H股形式在香港上市显然是失败之举。他们这些年一直饱受H股流通性不足、融资受限的困扰。其自身坚持的高杠杆周转战略,也在数次楼市调控里踏空,这家一度位居&华南五虎&之首的地产商,财务状况已变得不能再糟了。
2014年,富力地产没能完成全年600亿元的销售目标,这是过去7年内他们第三次面对如此尴尬的境地。他们甚至还决定不派发2014年末期股息,这也令投资者失望不已。
更为重要的是,巨大的债务负担在今年正向富力地产袭来。这家公司截至2014年末的负债比率已高达177%,位居所有国内房企的高位。今年到期的债务规模为259亿元,未来两年需到期偿还的债务规模也将分别达到229亿元和244亿元。
富力地产在香港的融资全赖高息债券。如此单一的渠道也让这家极具实力的华南房企掉队了。如今借着A股牛市回归,改善紧张的财务状况和寻求融资通道,是富力地产的主要目的。
与回归A股计划相伴的是,中国监管层对房地产融资放宽了。富力地产在6月26日已经收到了中国证监会对其发行境内公司债的批复,这次计划发行不超过65亿元公司债券,并由招商证券作为发行主承销商。
不过相比公司债发行的审批通过,富力地产回归A股之路还有很多关卡要闯。其申请发行A股的计划还需要在8月份的特别股东大会上通过,并需获得监管部门批准&&目前而言他们A股上市之路刚刚迈出第一步。
自2010年4月国务院发布禁止证监会批准囤房囤地房企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的通知后,A股房企上市被叫停已超过5年。虽然从去年开始监管层已逐渐放开A股房企融资渠道,但对于房企IPO依然严格把控,绿地借壳金丰投资在A股上市则被看做是&曲线救国&的典范,但这种国资改革的案例并非一般企业可以复制,此次富力地产计划回归A股必将面临更严格的审查。
房地产企业想要成功登陆A股,需重点考虑几个问题,一是企业的盈利状况,二是自身的发展前景包括土地储备等,另外财务状况需良好,债务结构要清晰。
但由于过去在数次楼市调控里踏空,富力地产不仅财务糟糕,还进入了多个被称为房企滑铁卢一样的二三线城市。富力地产深陷这些供应量庞大、销售艰难的市场难以脱身。
虽然自2014年以来,央行已先后三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四次下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使楼市出现复苏。但在市场一片回暖涨声中,富力地产的表现依然令人失望。今年前5个月,这家公司仅实现合约销售额约164.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还下降了24.63%,仅完成600亿元销售目标的27.3%,如果不改善销售状况,或许将再一次面临销售不达标的尴尬。
东方证券分析师竺劲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如果暂时不考虑暂停IPO等市场因素是否属实,富力地产这次回归A股的难点还在于其过高的负债水平,包括永续债这类债务问题是否能够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查,这些都将决定其回归A股之路能否顺畅。为缓解去年上半年融资条件受限背景下维持运转所需资金,富力地产曾发行了高达150亿元的永续债。
同时富力地产将业务重点一部分放在商业地产上的运营模式,能否被A股投资者认可也需要考量。富力地产创始人之一张力对广州市场熟稔,他们在珠江新城早期的开发中占据先机,拿下多幅廉价地块,奠定了珠江新城&地主&之名。如今富力在珠江新城的各种商业项目已经超过20个,包括超甲级写字楼、酒店、国际公寓、商场、商铺等。
但类似酒店、国际公寓等持有型重资产比例过高,极大制约了富力地产的流动性。其资产周转期相对较长且去化率较低,这与当下轻资产运营模式备受推崇的市场观念已形成鲜明对比。
发轫于今年年初的A股牛市,是富力地产回归的动力之一。但如果这波牛市不再,同时其自身财务状况和销售没有改善,他们的A股回归注定又是一次坎坷之旅。
更多专业报道,请
0界面资深记者界面地产记者,常驻广州,关注华南地产圈有趣、有味、有料的事儿。相关文章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新股IPO或成A股下跌罪魁祸首? IPO将何去何从?
上周末,证监会再次核发9家IPO批文。在此前的两周证监会核发IPO批文均是6家,即使是在过去的整个6月份,IPO也呈放缓的节奏。而现下IPO的加速是否会给市场带来影响,又有何影响呢?
IPO的市净率和市盈率直接影响着股票二级市场的表现。IPO与市场下跌到底有没有关系?这个问题一直是投资者心中最大的疑惑,今天我们就从多个方面来说明ipo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变动是市场最基本的定律
一级市场IPO是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最重要渠道。但IPO被二级市场的价格涨跌所挟持,屡屡沦为稳定资本市场价格的工具。IPO是增加股票供给,改变了市场供求关系,在市场资金不变的情况下,增加IPO必然导致股价下跌。但是因为市场资金是个变量,增加IPO的同时,市场资金可能也在增加,有时增加的资金量可能超过增加的股票量,因此也可以看到IPO增加时市场反而上涨的现象。
逢新股发行股市下跌的问题,不是只靠停止IPO来解决,从长远来看,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培育市场主体的风险意识,形成不同层次的市场风险偏好,使新股发行时由风险偏好引导不同的投资需求决策,改变新股发行中市场羊群效应带来的影响,破解IPO带来市场下跌的魔咒。 第一,任何时候都保持正常的IPO,只要符合上市条件企业都应该有上市融资的权力,不能人为改变IPO的节奏。但是准上市企业要充分披露发行人风险,不但是定性的风险披露,还需要披露风险大小,要给出在相对确定的时间范围内风险爆发的概率。引导投资者按照各自风险偏好做出投资决策,这意味着新发行股票的投资需求减少,进而逼退上市圈钱的发行人,股票供给随之减少。第二,各方面不能给发行人风险提供任何背书,允许发行失败,使发行方和投资者都要为忽视风险的盲目行为付出代价,有利于培育新股发行市场上的风险意识。第三,加大退市力度。目前,退市制度一直不能严格执行,上市公司只生不死,鼓励了无风险发行圈钱行为。无退市风险也怂恿了逢新必炒的盲目投资行为。只有加大劣质公司的退市力度,而且加大退市成本,才能有效遏制贪婪的圈钱公司的股票上市,也能有效改变盲目炒新股的行为。只有提高IPO供需双方的风险意识,才能打破新股定价的弊端和新股必炒的非理性行为,才可能打破IPO打压二级市场价格的魔咒,使IPO直接融资功能不会成为价格炒作的牺牲品,也改变IPO长期沦为二级市场调控工具的局面。未来资本市场必须强化市场风险意识,转变资本市场长期被扭曲的现象,才能推动资本市场的理性发展。
培育真正的长期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是时候停止IPO调控股市的闹剧了。
分享一下最近一分钟选出法讲解分析:
6.20号案例分析的西部资源,两个交易日上涨达到16%。
6.22号案例分析的二三四五,三个交易日也有12%的涨幅
6月23号早盘案例分析的万科A两个交易日两个涨停板。
6月25号案例分析的万家乐4个交易日也有10%的涨幅
6月28日早盘案例分析的弘信电子三个交易日上涨非常客观达到16%
7月4号案例分析的西水股份,两个交易日上涨达到20%。
7月5号案例分析的翔鹭钨业三个交易日上涨达到20%。
股市也是公平的,有人赚就会有人赔,在一个本身不会创造财富的市场想要获利,除了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外,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个过人的眼光往往是胜负的关键。
老梁财经V(laoliang946)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何火新:A股IPO加速被骂翻了 该为股市下跌背锅?
资深投资人
关键字: A股股市大跌股市中国股市IPO加速
从2009年上证指数的3478点算起,直到2014年中期牛市来临,熊市持续时间之长,与2001年的2245点跌至2005年的998点基本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三高”(高发行价格,高发行市盈率,高超募比例)IPO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以2010年第一季度招股的77家IPO为例,IPO的算术平均市盈率高达56.6倍(表3)。而目前的IPO普遍都被限制在23倍以下。这就相当于目前同一家上市公司IPO,“永久”地“圈”走的资金,比起老的IPO规则,要少了近60%。因此尽管新股发行数量最近保持在一天3只的频率,但市场因此承受的压力,要比2010年和2011年时小得多。
表3 2010年第一季度IPO名单
目前的IPO制度之下,低估值的公司上市,不仅为二级市场的投资人带来无风险的打新收益,而且为未来的市场增加了廉价的筹码,虽然对市场有压力,但也要看到积极的一面。
事实上前几个月股市出现较好的上涨行情,也和网下打新收益率较高,不少投资人在市场上增持大盘蓝筹股,达到2000万元或更高的门槛有关。
还要强调一点,就是经常有人强调IPO的市场化,似乎只要IPO市场化定价,上证指数重回2000点以下都不要紧,投资人亏再多的钱也不叫事;而如果按目前的限定发行市盈率的“行政化发行”,则说明中国股市制度上有重大的缺陷。
这种思维表面上看起来冠冕堂皇,实际上片面代表了券商投行的利益,甚至要将数千万普通投资人当作牺牲品。如果不能改变A股市场上长期存在的追捧新股的状况,片面强调市场化发行,只能显著恶化市场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却批量造亿万富翁(上市公司大小非股东)。一切伪市场化,将IPO当作财富剧烈再分配手段的IPO制度,都是错误的。
第四,IPO加速发行,有利于缓解小盘垃圾股的估值泡沫。最近A股市场的下跌,主要是小盘股跌幅较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如果保持一天2只甚至3只的IPO速度,则小盘股的供给增加后,一些估值高高在上,经营乏善可陈的小盘股的相对投资、投机价值就下降。
自从2009年以来,多数小盘股股价早就超过了2007年的高点,不少小盘股业绩很烂,但股价涨得可谓惊天动地,每讲一轮故事,股价就大上一个台阶。一些机构在其中运作,一些投行人士在其中配合。股价累计涨5倍而业绩倒退的也并不少见。最终总要有人接盘的,不幸的是,最终接盘的,多数是输不起的中小散户。
申万宏源公司在1999年末编制的申万风格指数的起点是1000点,最近的16年的表现,非常明确地提示了高估值公司的泡沫整体上必然破灭(表4)。16年以来,估值最低的低市盈率指数累计涨幅在5倍以上,而估值最高的高市盈率指数仅上涨25.81%,连银行存款的收益率都不如。
虽然IPO速度加快导致小盘高估值股票下跌较多,投资人损失不少,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或许能让市场逐渐重视价值投资,而不是参与垃圾股的炒作这种负和博弈。
第五,股市比IPO更大的压力是定向增发。
不少评书故事中,都有用千钧闸把起义军领袖一网打尽的情节(《隋唐演义》中的雄阔海就死于千钧闸)。相对于IPO加速,实际上增发才是压向A股市场的千钧闸。为什么很少有媒体把矛头指向增发融资,也是颇令人费解。
去年12月开始出现1天3个IPO的现象,但当月IPO总额也不过244亿元,而增发融资(绝大多数是定向增发)则高达2770亿元,后者是前者的10倍以上,并且单月超过了IPO全年的融资总额。2016年增发总额(16943亿)是IPO总额(1388亿)的14倍之多(表5)。
不仅是2016年,最近几年,增发融资都几倍,甚至10倍于IPO的融资额。即使在IPO暂停的2013年,增发融资都比2011年以来任何一年的IPO融资要多(表6)。
前期IPO高估值融资的政策偏差已经被纠正,IPO向市场提供的绝大多数是市盈率不到23倍的新股,而增发融资的股份一般只较市价有10%左右的折扣,估值普遍在50倍以上。
最关键的是,参与增发的投资人,在股份解禁后,是要减持卖出的,需要有资金接盘。定向增发一般是1年以后进入解禁期。
2016年完成增发的多数公司仍未解禁,据WIND的数据显示,2016年的近1.7万亿元定增,1月17日市价相对于定增价格,算术平均的涨幅是29%,即需要有2.2万亿的资金来接盘这些定增退出的资金。
显然,相对于1天3个IPO,对市场压力更大的是增发融资。限制增发融资,才是有利于未来几年市场行情的政策重点。令人欣慰的是,今年以来,IPO虽然保持1天3只的高频率发行,但截至1月17日,增发融资只有44.6亿元,只有IPO总额(163亿)的近四分之一,打破了近一年前者是后者近10倍的“常态”。如果未来限制增发融资成为一种明确的政策安排,实为A股市场投资人之福。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规模相对较大,实力较为雄厚,因此是银行资金比较满意的发贷对象,真有比较好的投资项目,多数是可以通过银行融资解决的。从这一点来看,证监会也应该把限制增发融资,当作股市长期健康发展的核心政策。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原标题:IPO是把双刃剑,增发才是千钧闸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苏堤阿里巴巴股票在 IPO 首日的 12 点为什么会从近 100 块突然大跌至开盘价以下?承销商一般这个时候会做什么? - 知乎127被浏览11903分享邀请回答51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天股票为什么大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