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魂魄妖梦本子,魂入什么经,魄入什么经,魂魄妖梦本子能调合吗?

中医解读三魂七魄|中医|魂魄_凤凰星座
中医解读三魂七魄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人有多少魂、多少魄?道家认为人有三魂七魄。那是哪三魂?哪七魄?我们经常说,“这孩子丢了魂了”、“这个女人的眼睛勾魂摄魄”、“某某又被那狐狸精给勾走魂了”……这些说法只是开玩笑还是有它的生理、病理意义?这就是我们接着要谈的内容。
中医解读三魂七魄 人有多少魂、多少魄?道家认为人有三魂七魄。那是哪三魂?哪七魄?我们经常说,&这孩子丢了魂了&、&这个女人的眼睛勾魂摄魄&、&某某又被那狐狸精给勾走魂了&&&这些说法只是开玩笑还是有它的生理、病理意义?这就是我们接着要谈的内容。 人有三魂,三魂的名字分别是胎光、爽灵、幽精。三魂是神的三个组成部分。人若丢一个魂还可以,丢两个魂还能活着,若丢三个魂人就成了行尸走肉了。 中医判断人生死的标准是什么?现代医学在二三十年前判断人生死的标准是看心脏,有没有心跳,有没有呼吸。但是后来发现好多没有心跳、呼吸的人过了很长时间又被抢救过来了,所以就把判断死亡的标准改成脑死亡。但是被他们判断为脑死亡、植物人的人又被很多中医给抢救过来,所以他们现在还在纳闷怎么判断人的生死。而中医认为,当一个人失神以后,尽管他的肉身还在走,还在动,还在吃,还在喝,但是他已经死了。就如臧克家的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三魂中最重要的是胎光,这是生命之光,如果它没了,这个人也就没了。大家有兴趣可以搜一部电影或者小说,叫《黄连厚朴》,写这本书的人文学、医学功底都很深。里面描写一位老中医给一位老总看病,号完脉以后说:&你准备后事吧。&那人一听:&你这中医,说你神,你也太神了。那你说我哪天死?&这位老中医就告诉了他死的具体日期。那人当场就说:&到那天,王府饭店我摆几桌,请你吃饭。&这位老中医的儿媳妇也是学中医的,中医学院毕业出来的,就跟这个老总解释说:&我爸这人老派,说话您别介意,他这是胡说八道呢。& 最后这个老总要给老中医钱,老头说:&我不收死人的钱。&结果那老总真的就没活过老中医说的那天,还没摆什么宴席就死掉了。我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已经中医学院毕业参加工作了。当时心想:&这有点太玄了吧?我是学中医的,我就不信。&10年以后,我再看这个片段,就真相信了。也就是说,古代的中医就是这么看病的。他先看一个人的神在不在,胎光还在不在,通过这个就能判断人的生死。第二个魂叫爽灵。&灵&是由&靈&简化而来。大家要学中医或学古代的道家思想,还需要把繁体字捡起来。&靈&是什么意思?底下一个巫,通过念咒语、动嘴来与天地沟通。这种仪式古代叫祝由。我们现在还在说&祝你生日快乐&,还在用这个&祝&字,但是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它最初的意思了。祝,然后乞求下雨。念的咒跟天地沟通了,下了雨了,这就叫靈。每个人都有爽灵,这个灵是很快的。 爽,就是快的意思。很多人有心算的本事,包括一些白痴天才,随便告诉他一个日子,他能告诉你那天是星期几。这是无法用逻辑推出来的,是一种天赋的本能。爽灵决定了人的智力、慧力以及反应的快慢。我接触的孩子很多,有天生呆、傻、痴的,也有生而神灵的,每个人的禀赋都不一样。禀赋来自于哪里?魂的一部分--爽灵。所以孔子说&生而知之为上,学而知之亚之&。而那些弱智的孩子或自闭症的孩子丢了个什么魂?就是因为丢了个爽灵。 还有一个魂叫幽精。它决定了人的性取向和性能力,决定人将来会爱什么人。我们常说的&被什么人勾去了魂&,这里的魂指的就是幽精。同性恋的性取向也是由它决定的。同性恋能改吗?不可能,因为幽精决定了人的性取向。很多人失恋以后痛不欲生,看谁都不顺眼,再也没有爱的欲望,那是因为幽精丢掉了,其实就是伤神了。我们说某个人&黯然销魂&、&黯然神伤&、&魂飞魄散&,这里的魂都是指幽精。 以上是我们说的&神&的组成。那么当人睡觉以后,这些魂,特别是胎光,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它们本来照耀着全身,这时候就开始把光调暗了,人就开始睡觉了。但是谁还在工作呢?是魄。 学过中医理论的人都知道,肝藏魂,肺藏魄。人死的时候魄也会离开人体,那魄从哪儿离开人体?中医认为人体有一个门,叫魄门,它是魄离开人体的门。魄门就是肛门。所以古代人抢救快死的人,第一件事是塞住肛门。很多人死的表现也就是屁滚尿流,大小便失禁。 下面我们说一下七魄的功能。 第一个魄主宰人的呼吸。那些睡着了以后打呼噜的人,就是因为这第一个魄有问题。我们经常说&这人真有魄力&,有没有魄力要看睡着之后的那个样儿。睡着了之后像个婴儿一样,呼吸均匀,不翻身,不扭动,一觉到天亮,那才叫有魄力。呼吸有问题,不是被憋醒就是被痰堵得闷醒,或者是在睡觉的时候老是咳嗽、喘,不能平卧--有些人睡着了就得垫高,不能平卧,都是这个魄有问题。那治疗这个魄我们主要治哪儿呢?主要调整肺和大肠的系统。 第二个魄主宰心跳。睡眠当中,心跳突然加剧,血压突然升高,或者心动过缓,甚至干脆有间歇停跳的人,就是这第二个魄有问题了。 第三个魄主宰消化。假如晚上吃完饭,第二天早晨又饿了,因为吃的东西都被消化掉了。这说明主宰消化的魄没问题。那些早晨起来一刷牙就恶心、满嘴口臭、不想吃饭、昨天吃的东西都顶在嗓子眼或者搁在心口窝的人,就是主宰消化的魄有问题了。 第四个魄控制水液代谢。假如晚上喝了水,第二天早晨起来撒一大泡尿,挺痛快。这说明控制水液的魄力很强,不仅能把水消掉、化掉,而且能憋得住。魄力不强的人就得起夜了,晚上喝点水就得起好几趟夜。起夜还算好,有的人干脆做梦找了个厕所,&哗哗哗&一尿,结果尿一床。这是控制水液代谢的魄有问题了。 第五个魄修复生殖功能。假如晚上有性生活,累了,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又&性致&勃勃。这说明主宰生殖功能修复的魄很好。假如晚上有了性生活,第二天累得腰酸腿疼起不来,&从此君王不早朝&,这说明这个魄用得过多或者恢复能力太差。 第六个魄知冷知热。人睡着了之后还有觉,如果很冷的话,在睡梦中也会盖上被子。知冷知热的魄如果出问题,会怎么样呢?很容易第二天就感冒。好多孩子都是吃多了蹬被子,第二天流稀鼻涕、着凉。还有些人该热的时候不热,该冷的时候不冷,睡着了以后出一身汗,起来以后褥子上都是一个汗水湿透的人形。更年期后的人和那些患有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人,都容易在夜里憋出一身汗。这都是因为这个魄有了问题。 第七个魄具有警觉功能。魄过于警觉的人,有点风吹草动就紧张,睡觉得开着灯关着门,老公一出差就睡不着觉。还有的人因为魄过于不警觉,睡着了跟昏过去一样,小偷把家搬空了都不知道。无论太过于警觉还是太过于不警觉,都说明魄出了问题。 对于一个有魄力的人来说,比如第二天早晨要6点钟起床,住在家里不用靠闹钟叫,住在宾馆的不用morning call,只要睡觉之前跟自己说一声:&明天6点得起。&到第二天5点55分,他就能醒了。谁在帮他看表算时间呢?谁在睡着了还在照顾他呢?那就是他的魄。我们如果想提高自己后天的我和先天的我的交流能力,就要从这些小事上去锻炼。
[责任编辑:麻晓超]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星座官方微信
播放数:1444182
播放数:136033
播放数:49706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设为首页||||
还没帐号?
微信号:daoisms
您的位置: >
热门搜索: |
陈撄宁关于《黄庭经》的讲义
来源:《中国道教》&&&&&作者:陈撄宁&&&&&时间:&&&&&
《黄庭经》不著撰人姓氏,也不著年代,世传由晋魏夫人流传下来,当是魏晋间道流所作,隋唐时出现《黄庭内景经》,由此原《黄庭经》称为《外景经》,而《黄庭经》之名成为内、外两篇的总称。其后又有《中景经》,宋郑樵《通志》中曾有著录,《道藏》中收有李千乘注本。但通常所说的《黄庭经》不包括《中景经》在内。
《内景经》从《外景经》推演而出,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但两篇内容都是讲述道教养生修持的方术,宣扬神仙信仰,理法贯通,无分内外。《黄庭经》文字多术语,辞意隐约,不易了解。种种注本,各有师承,说法不同,大致而言,北派重在清净,南派重在阴阳。先生在辛酉年撰有《黄庭经讲义》,对其中玄理和方法择要解说,宣通疑滞,浅显明白,有助于初学者理解《黄庭经》的主要内容。
陈撄宁 (),近代著名道教学者。安徽怀宁人。清末秀才,毕业于安徽高等政法学堂,无意仕途,转而学道,历游各地道教名山,寻师访友,穷研仙道之学。早年寄居,通读明刊《道藏》,因其旧目录体例混乱,乃按各书内容,改订为十四大类。中年居住上海,任仙学院教授,主编《扬善半月刊》、《仙学月刊》,注释、校订道书多种。1957年后曾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会长,主持道教研究工作。晚年研究静功修持,主张由后天神气合一,返还先天性命,再使先天之性命合一,归本于清净自然。从事道教研究六十多年,治学精勤,通晓道教内、外丹经及养生修持之道,对中医理论也有湛深研究,在道教界有广泛影响。著作有《黄庭经讲义》、《女丹诗注》、《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太平经的前因后果》、《静功疗养法》等。
现将《黄庭经讲义》校订后刊出,表示我们对陈撄宇先生的怀念。
一九八零年二月王伟业校订
《黄庭经》不著撰人名氏及时代,惟陶隐居《真诰》云: &上清真经,晋哀帝兴宁二年南岳魏夫人授其弟子,使作隶字写出,数传而后,为某某窃之,因济浙江,遇风沦漂,惟《黄庭》一篇得存。&然考魏夫人为晋之任城人,司徒魏舒之女。名华存,字贤安,幼而好道,摄心夷静。年二十四,适太保椽刘文(字幼彦),生二子,长曰璞,次曰瑕,其后幼彦物故,夫人携二子渡江。璞为温太真司马,至安成太守。瑕为陶太尉从事,至中郎将。夫人在世八十三年,晋成帝咸和九年化去。以时推之,兴宁二年较此尚后三十年,则魏夫人辞世久矣。《真诰》所谓授其弟子者,或是夫人生时诸弟子得其口授,后始笔录,否则早有隶字写本秘藏,至兴宁二年,方传世耳。
《黄庭》旧有《内景》、《外景》二篇,《真诰》所指,殆《内景》篇也。晋王右军有《黄庭经》楷书,历代传刻,以为珍宝,即《外景》篇也。当右军时代,《内景》尚未行世,自无所谓《外景》之名,故右军所写,祇称《黄庭》。后人据《真诰》之言,遂滋疑义,盖未知此经原有先后之分,内外之别也。两篇文字未必出于一手,而精理贯通,体用相备,真知个中消息者当不复存歧视。故吕纯阳真人《题宿州天庆观诗》云:&肘传丹錄千年术,口诵黄庭两卷经,鹤观古坛槐影里,悄无人迹户常扃。&又陆放翁《道室杂兴诗》云:&身是秋风一断蓬,何曾住处限西东,棋秤窗下时闻雹,丹灶崖间夜吐虹。采药不辞千里去,钓鱼曾破万年功,白头始悟颐生妙,尽在黄庭两卷中。&又《书怀诗》云:&早佩黄庭两卷经,不应灵府杂膻腥,凭君为卖金鸦嘴,归去秋山剧茯苓。&所谓两卷经者,非即《内景》与《外景》乎 ?东坡尝书《黄庭内景》,复仿其文体而为之,备极推崇。世儒狃于晋帖,漫谓《内景》非真,其识讵出苏、陆二公之上耶。
又,从来著丹经者多言男子之事,女丹诀自有别传,而《黄庭经》则历代女真以之得道者,颇不乏人,是尤属丹家之要旨,为玄门之总持矣。第是经文义曼衍,多立名词,设譬语,虽无奥赜隐密之谈,然学者读之,罕能知味。余承同志之勖,就两篇文蕴,沈潜探索,择其精要,分类诠释,务使辞皆能解,理尽可通,庶几玄圃丹台资为先路云尔。
第一章 黄 庭
欲读《黄庭经》必先知 &黄庭&二字作何解说,&黄&乃土色,土位中央,&庭&乃阶前空地,名为&黄庭&,即表中空之义。吾人一生,自脐以上,为上半段,如植物之干,生机向上。自脐以下,为下半段,如植物之根,生机向下。其生理之总机关,具足上下之原动力者,植物则在根干分界处,人身则在脐。婴儿处胎,鼻无呼吸,以脐带代行呼吸之功用,及出胎后,脐之功用立止,而鼻窍开矣。修持口诀重在胎息。胎息者何?息息归根之谓。根者何?脐内空处也。脐内空处,即&黄庭&也。
引证《黄庭经》本文:
&上有魂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阴,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内景经》第二章)
&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阙前命门。&(《外景经》)
&黄庭真[中]人衣朱衣,关门牡籥闔两扉,幽阙使[侠]之高巍巍,丹田之中精气微。&(《外景经》)
魂灵即心神。关元在脐下三寸,左阳右阴,言其理耳,若必求藏府经络部位以实之,恐近于穿凿。密户在身后腰部。生门即脐。涵虚子云: &合上下前后左右,暗藏一个中字,此中乃虚无窍也。外日月一往一来,内日月一颠一倒,绵绵呼吸,均在此虚无窍中。&今按呼为出,吸为入,出为辟,入为闔,辟为阳,闔为阴,阳为日,阴为月,故曰&出日入月呼吸存&。黄庭之下即是关元,关元之上即是黄庭,故曰:&上有黄庭下关元&。《内景经》云&上有魂灵下关元&,则谓黄庭之上有心神,黄庭之下有关元耳,辞虽异而义同。幽阙即生门,生门即脐,针灸家名为神阙,又名气舍。命门即密户,在背脊骨第十四椎下,即第二腰椎骨之部,修炼家以心神注守黄庭,名曰黄庭真人。心色本赤,故曰衣朱衣。神入气中,气包神外,如牝牡之相衔,故曰牡籥。闔两扉者,喻阴阳相纽。高巍巍者,即《参同契》所云&先天地生,巍巍尊高&之意。丹田者,乃结丹之所,如播种子于田中,自然生苗结实,成熟可期,故名曰田。精气微之微字,最宜领会,如易教之洁净精微,老氏之微妙玄通,方尽其用。盖丹道虽不外乎积精累气而成,然徒知执著精气之粗迹,将何以臻神化哉。
附注:后世丹书所言黄庭之部位,与本经微有不同,然大体无妨,可不具论。
第二章 泥 丸
泥丸即上丹田,在头顶中,针灸家名百会穴,乃脑也,为修持最重要之关键。当行功时,运周天火候,必后升前降,升到泥丸终,降自泥丸始,所谓还精补脑也。
夫脑髓之体极精,脑髓之用至灵,其成也,乃间接由元气化生。其亏也,非物质直接所能补足。人当中年以后,每患脑力薄弱,常欲求助于助于药,然药无补脑之效。惟有修持功夫借阴阳升降之机,化生灵质,日积月累,方可使脑髓渐充,回复原状,或更觉超胜,于是性有所寄而命有所归。
引证《黄庭经》本文:
&至道不烦诀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 &一部[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园一寸处此中。& &但思一部寿无穷,非各别住居脑中。&(《内景经》第七章)
&琼室之中八素集,泥丸夫人当中立。& (《内景经》第二十一章)
&保我泥丸三奇灵,怡淡闭观内自明。& (《内景经》第二十一章)
&问谁家子在我身,此人何去入泥丸。& (《内景经》第十九章)
道法以简要为贵。口诀虽多,重在存真。存即存想,真即真人,言存想吾身真人之所在也。真人即神。虽周身百节皆有神,惟泥丸之神为诸神之宗。泥丸一部,有四方四隅。并中央,共九位,皆神之所寄,而当中央方园一寸处乃百神总会。修炼家不必他求,但存思一部之神已可享无穷之寿。因此一部之神非散居别处,而居脑中。脑为人身之宰,得其之宰,则易为功也。琼室即脑室。八素即四方四隅之神。泥丸夫人即脑室中央之神。名为夫人者,谓脑属阴性,宜静不宜动。静则安,动则伤,本于老子守雌之义也。三奇即三元。三元即元精、元气、元神。恬淡谓节嗜欲,少谋虑。闭视为闭目返观。此言保养脑中精、气、神之法,惟在返观内照也。谁家子乃内丹之喻名。内丹既结于下田,是不可不迁。迁将何去 ?即上入泥丸。盖返观内照,乃静以养性之功,丹成上迁,乃动以凝命之术,作用虽异,道理则同。
第三章 魂 魄
自来言魂魄者,理论至赜,不可毕陈,挈其大纲,约有十说:
一、以阴阳论魂魄者。《礼祀》陈氏注曰: &魂者阳之灵而气之英,魄者阴之灵而体之精。《淮南子》高诱注曰:&魂者阳之神,魄者阴之神。&
二、以五行论魂魄者。《朱子全书》曰: &魂属木,魄属金,所以说三魂七魄是金木之数也。&
三、以五藏论魂魄者。《内经》云: &心藏神,肝藏魂,肾藏精,肺藏魄。&&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此言魂与神为一家,魄与精的一家,正合丹道东三南二,木火为侣,西四北一,金水同宫之说。
四、以鬼神论魂魄者。《礼 &祭义》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气即魂意。魂与气古人常合为一谈,如&延陵季子骨肉归于土,魂气无不之&之语,可见。
五、以动静论魂魄者。《性理大金》引宋儒说,云: &动者魂也,静者魄也。&动静两字括尽魂魄。凡能运用作为皆魂使之尔,魄则不能也。
六、以升降论魂魄者。《朱子全书》曰: &人将死时热气上出,所谓魂升也,下体渐冷,所谓魄降也。&
七、以志气论魂魄者。《朱子全书》引苏氏《易解》曰: &众人气胜志而为魄,志胜气而为魂。&
八、以思量与记忆论魂魄者。宋儒黄勉斋曰: &人只有个魂与魄,人记事自然记得底是魄,如会恁地搜索思量底便是魂。魂主经营,魄主受纳。&
九、以知觉与形体论魂魄者。《礼 &祭义》陈氏注曰:&人之知觉属魂,形体属魄,如口鼻呼吸是气,那灵处便属魂,视听是体,那聪明处便属魄。&
十、以生成之先后论魂魄者。《春秋左氏传》云:&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后儒为之解曰:始化是胎中略成形时,人初间才受得气,便结成个胚胎模样是魄,既成魄,便渐渐为动,属阳曰魂。
以上诸说,各有不同,合而观之,或可于中取得一较为明确之印象,至其相互之关系则犹有说焉。《内经》曰:&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薛生白注曰:&气形盛则魂魄盛,气形衰则魂魄衰。魂是魄之光焰,魄是魂之根柢。魄阴主藏受,故魄能记忆在内。魂阳主运用,故魂能动作发挥。二物本不相离,精聚则魄聚,气聚则魂聚,是为人物之体,至于精竭魄降,则气散魂游,而无所知矣。&又,朱子曰:&无魂则魄不能以自存,今人多思虑役役,魂多与魄相离,老氏便只要守得相合。老子云,载营魄,是以魂守魄。盖魂热而魄冷,魂动而魄静,能以魂守魄,则魂以所守而益静,魄以魂而有生意。魂之热而生凉,魄之冷而生煖,惟二者不相离,故其阳不燥,其阴不滞,而得其和矣。不然则魂愈动而魄愈静,魂愈热而魄愈冷,二者相离,则不得其和而死矣。水,一也。火,二也。以魂守魄,以二守一,则水火因济而不相离,所以永年也。&朱说颇合于丹家魂魄相拘之旨。
引证《黄庭经》本文:
&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返老得还婴,三魂勿勿魄糜倾,何不食气太和清,故能不死入黄宁。&(《内景经》第三十章)
&玄元上一魂魄炼,一之为物最罕见[叵卒见],须得至真乃顾盼,至忌死气诸秽贱。&(《内景经》第二十七章)
&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返魄道自然。&(《外景经》)
&垂绝念神死复生,摄魂还魄永无倾。&(《内景经》第十一章)
&和制魂魄津液平。&(《内景经》第十一章)
&高拱无为魂魄安。&(《内景经》第二十三章)
人赖百谷以养身,调五味以悦口,而大患即由此而生。荤腥臭气足以秽乱吾人之神明,致使胎中所受之先天元气彫零殆尽,如何能得返老还童之效?魂飘魄丧,后悔何追。若能渐绝谷食,专心食气,保养太和,则可长生。然修持之道至为玄妙,阴阳不可偏胜,魂魄必宜合炼。魂魄合炼者,即是由后天之阴阳复归于先天之一气。但此气最不易得,有真有伪。真者纯是清灵生气。伪者中含秽质死气,乃大忌也。道家所以贵乎魂魄相拘者,因魂之性每恋魄,魄之性每恋魂,不忍分离。不幸以人事之逼迫,使魂不能不升,魄不能不降,魂魄分离则人死矣。返还之道亦是顺其魂魄自然相恋之性而已,夫人当生命垂绝之时,苟一念至诚,存想吾人身中元神,尚可多延残喘,况知魂魄相拘之道者,岂有倾危之患乎。夫摄魂还魄,虽有作用,惟贵在和平,而不可偏激。偏则不和,激则不平。苟魂魄能和,则气可化津,津亦化气,周身津气润泽流通,自无不平之患矣。修炼之术先有为而后无为,和平之极,归于静定,魂魄自然安宁。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org(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会喜欢
最近更新热点推荐
《玉枢宝经》全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说玉枢宝经》,约出于宋代,是著名的道教经典。 按道经记载,九天应元...[]
摘要:《历代神仙通纪》收入《四库未收书辑刊》,内容庞杂,举凡神仙传记、灵验事迹、传奇故事、善书序跋,以...[]
摘要: 近年来,清代全真道传戒历史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产生了丰硕的成果。但也还存在一些疑难问题有待解决。本...[]
信奉六十太岁神,礼拜本命太岁和值年太岁以求消灾赐福,是今日华人社会的一个重要习俗。台湾学者萧登福先生认...[]
降圣节是道祖太上老君降圣成人,救度兆民的开端,自大唐开元元年年开始,玄宗皇帝便将这一天提升为国家级庆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魂魄唔齐 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