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发电的前景今年的前景好吗

免费服务热线
当前位置:
2018年太阳能发电站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规模将持续增长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956
太阳能发电站行业发展现状
太阳能发电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然后按常规方式发电,称为太阳能热发电;另一种是通过光电器件利用光生伏打原理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称为太阳能光伏发电。
&十二五&时期,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光伏产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光伏技术取得显著进步,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同时,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和装备实现突破,首座商业化运营的电站投入运行,产业链初步建立。太阳能热利用持续稳定发展,并向供暖、制冷及工农业供热等领域扩展。
具体数据来看,截至2017年底,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到了130.25GW,而此前太阳能&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仅105GW,已经提前并超额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
图表1:年我国太阳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单位:GW)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前瞻经济学人APP
新增装机规模方面,2017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为53.06GW,同比增加18.52GW,增速高达53.62%,再次刷新历史高位。从新增装机布局看,由西北地区向中东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明显。华东地区新增装机1467万千瓦,同比增加1.7倍,占全国的27.7%。华中地区新增装机为1064万千瓦,同比增长70%,占全国的20%。西北地区新增装机622万千瓦,同比下降36%。
图表2:年太阳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量(单位:GW)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前瞻经济学人APP
在装机格局上,受补贴拖欠、土地资源和指标规模有限、分布式光伏的爆发式增长等多重因素制约,光伏电站增速开始呈现放缓迹象。2017年,中国光伏电站新增装机33.62GW,同比增加3.31GW,增幅仅有11%,而此前2016年的增幅却高达121%,2015年增幅也超过了60%。
图表3:年光伏电站累计及新增装机量(单位:GW)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前瞻经济学人APP
相比之下,分布式光伏装机则出现爆发式增长。2017年,中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19.44GW,同比增加15.21GW,增幅高达3.7倍,占总新增装机的比重为36.64%,较2016年提升24.39个百分点,并刷新创历史新高。
图表4:年光伏电站累计及新增装机量(单位:GW)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前瞻经济学人APP
太阳能发电站行业未来趋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对太阳能发电站未来趋势作出以下判断:
首先,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根据《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1亿千瓦以上,其中,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05亿千瓦以上,在&十二五&基础上每年保持稳定的发展规模;太阳能热发电装机达到500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集热面积达到8亿平方米。到2020年,太阳能年利用量达到1.4亿吨标准煤以上。
图表5:&十三五&太阳能利用指标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前瞻经济学人APP
其次,整体成本不断降低。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光伏产品的单位成本已明显的降低,这加速了光伏产品的普及。另一方面,未来太阳能电站的日常运营维护将由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特征的智能化监控替代传统的人工巡线检测, 进而实现提升运维效率, 进一步降低运维成本。
第三,综合利用方案受青睐。供给侧改革带来的产业升级的正面效应,未来光伏产业将从当前产品生产、电站开发建设等相对分割的市场业态,逐渐过渡到业务的复合化,即对包括原料初加工、元器件生产、电站开发与并网方案设计、场地资源储备与整合、后期运营维护管理等在内的产业要素进行资源整合,并最终向用户或开发业主交付太阳能综合利用解决方案。
最后,分布式光伏加速普及。布式光伏电站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弃光率低,大部分电量可实现就地消纳。该种模式能够对局部区域用电压力起到较好的缓解作用,经有效调度调剂,能够降低区域电网的运行压力。随着太阳能消费占比的逐步提升,结合分布式光伏电站在开发建设上的优越性,未来分布式电站项目将加速铺开建设。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本文相关报告 REPORTS
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太阳能发电站建设环境与必要性;国际太阳能发电站建设情况;中国太阳能发电站建设情况;太阳能发电技术;太阳能发电站建设企业经营情况;太阳能发电站...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转载请注明来源。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相关阅读RELEVANT
文章评价COMMENT
还可以输入<em class="orange" id="emCmtLen" maxlen="个字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咨询·服务
研究员周关注榜
105161医药、医疗
13674能源,环境,自助服务
订购热线:400-
售后热线:8
项目咨询:5站内检索:
&&&&&&要&&&&闻
太阳能发电前景广阔
来源:中国建设报&&&&
面对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全世界的有识之士都在呼吁大力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让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众多的可再生能源中,以太阳光能的资源数量最丰富、分布范围最广泛,而且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技术已相当成熟,适宜推广普及。太阳能是一种具有明显优越性、值得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
我国太阳能发电现状
太阳能发电是一种直接把太阳能辐射转换成电能的发电技术,这项技术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已开始发展,自90年代以来进入了较快发展的时期。
然而,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太阳能开发利用水平目前只能说是刚刚起步,无论在制造技术、建设规模,还是推广普及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小差距。
随着国民经济蓬勃发展,我国能源不足也成了不争的事实。虽然太阳能热水器已开始被人们逐步接受,但是远远不能在民用热水器市场争得一席之地。在每家居民的屋顶上建一个小小的“发电厂”——安装一个太阳能发电装置还是一个遥远而美好的憧憬。
以上海为例。一方面上海地区没有油田、煤矿,能源匮乏,每逢盛夏或隆冬便处于“电荒”之中;另一方面上海又以科技教育为兴市之道,经济和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由于市区建筑物密集,拥有2亿平方米的屋顶,家家户户屋顶上建个小小“发电厂”成为了上海市的美好愿望。据了解,“上海市10万个太阳能屋顶计划”正在可行性研究当中。
太阳能发电不仅在缺乏能源而又十分需要能源的大城市中可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在我国一些边远地区,也是解决当地居民尤其是牧民用电问题的最佳途径。我国幅员辽阔,一些边远地区人口稀少、村落分散,还有一部分群众过着游牧生活,我国的电力网络无法覆盖到那些地方。这些远离电网的人民群众大约有3000万人。要解决他们的用电问题,推广普及太阳光能发电,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经济上分析,都是最佳的选择。
现在影响太阳能普及的难题是太阳能发电成本偏高。在日本功率为1000瓦的住宅太阳能电池板,购置加安装费用总计约60万日元~70万日元,功率为3000瓦~4000瓦的装置约250万日元,正常使用寿命一般不低于20年,其间不必作任何维修。以一次投资20年返还计算,太阳能每度电的成本接近50日元,而日本居民用电仅为23日元,价格高了一倍。目前阻碍我国发展太阳能发电的“瓶颈”同样也是成本过高的问题,而且相对于发达国家成本更高一些,因为我国有些零件或材料还有赖于进口。
降低成本普及太阳能发电
如何才能把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成本降下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要解决太阳能发电系统核心部件——太阳能电池板的原材料价格过高的问题。目前,太阳能电池板的原材料是晶体硅,90%需要进口,如果能够国产化并能大批量生产,可以大大降低成本。现在我国的太阳能发电屋顶造价大约为50元/瓦,而国际上约为3~4美元/瓦,存在着一定的价格差距。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据欧美以及日本科学家预测,2012年太阳能发电屋顶的成本可降至1美元/瓦。我国加大研发力度,实现国产化和批量生产后,其成本也能达到这一水平。由于屋顶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寿命至少二三十年,一次投入后,使用维护费几乎为零。经科学家折算:成本为1美元/瓦的光电转换系统生产的电能,单位电价大约是每度电6美分,也就是说每度电约0.3元~0.4元人民币,这与我国火力发电的电价基本一致,可见太阳能发电前景广阔。
其次,寻找新材料、研制更先进的光电产品,以此来降低光电转换成本。据了解,最近一种新颖的“色素增感型”太阳能电池在日本问世,其原料是氧化钛,价格是硅太阳光能电池板的1/2至1/5。虽然目前技术上还有一些细节有待进一步完善,但科学家已经从中看到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光电转换技术的美好前景。
再其次,研究新技术、提高光电产品能量转换的效率也是降低太阳能利用成本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据了解,目前市场上一些产品的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效率只有15%~17%,假如能通过技术进步而提高几个百分点的能量转换效率,太阳光发电的成本就会大幅度下降。最近,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传出了喜讯:该所利用某些半导体新材料研制的光电板的能量转换效率有了显著提高,加上对整个系统进行精心整合,在模拟空间的环境下,能够实现26%的转换效率,而在地面环境下,其转换效率可能超过30%。这样,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无疑会大大地降低。
最后,提高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产品质量,延长其正常使用的寿命,减少使用期间的维护保养费用,真正做到一次投入长期使用,也能有效地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25期
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光伏发电技术逐渐步入正轨,同时电能是其他能源不可替代的能源,且我国电能的需求量在逐渐增加,而传统的发电能源燃料资源正在大幅度减少。文章对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作者单位】:
【分类号】:F426.6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瑞;;[J];电子世界;2014年10期
吴国;吴江四;王维;;[J];科技与企业;2014年09期
徐一卜;;[J];科技创业家;2013年14期
程泽;韩丽洁;李思宇;巩力;;[J];电力建设;2014年07期
贾雪艳;曹金良;;[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04期
常学飞;杨薏霏;王志煜;李德鑫;袁野;;[J];吉林电力;2014年03期
谷延霞;谷艳云;;[J];山西建筑;2013年03期
陈颂;丁玉珏;熊岳岚;;[J];科技传播;2013年08期
张作宇;王景燕;李燕青;;[J];科技信息;2010年17期
陆文敏;;[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26期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刘汉元看好太阳能发展前景(组图)_网易新闻
刘汉元看好太阳能发展前景(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刘汉元中国新能源产业再传利好消息。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周喜安22日在科博会“中国能源高层战略论坛”上透露,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已结束在能源局讨论,即将上报国务院。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内容将以核电及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他还透露,2020年,争取使我国除水电以外的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从目前的1.5%左右提高到6%以上。此外,财政部近日在全国财政新能源与节能减排工作会议已经明确表示当前财政将重点支持新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
  就此,曾多次上书建议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常务副会长、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昨天向本报表示,“我坚定认为,太阳能光伏产业将是带动经济走出危机的最大火车头!”
  光伏产业是拉动经济走出危机的最大动力
  问: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虽然具有巨大经济价值,但是是哪些因素让你坚持认为,太阳能光伏产业将是带动经济走出危机的最大火车头?
  刘汉元:纵观近现代历史,每次经济萧条后的复苏,都会出现一些新技术、新产业和新观念,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继续发展。在本世纪,光伏技术基于其技术先进性、资源无限性和绿色环保性等特征,无疑是下轮产业技术革命的核心。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的700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中,把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国家战略。
  我国光伏产业自2002年以来,年平均增长高达191.3%,2008年太阳能电池产量已突破2000MW,继2007年后继续保持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多晶硅产量已突破了4000吨。中国在2007年是7.13亿千瓦的装机容量,即全国人均0.5千瓦的发电能力。2008年装机容量提升到8亿千瓦。经测算,此发电能力的10%如果用光伏发电来取代,就将形成2万亿的市场规模,这仅是狭义的发电消耗。据此测算,去年我国人均耗电是2500度左右,美国的人均消耗是13000度,将近我们的5倍半。
  从目前可查数据,美国2007年仅煤炭消耗为10.24亿吨,如加上其他相关能源,折算成电能消耗,将达29.77万亿度,人均接近10万度电。因此,如果以此方式计算广义能源消耗,包括我们的天然气、煤炭等,燃烧下来以后,简单测算,中国去年一年烧掉27.4亿吨煤炭、3.6亿吨石油,还有720亿立方米天然气,算下来后,
  仅煤炭一项,我们人均就是9000度电的能耗,加上其他石油、天然气,算下来就是人均15000度电,这包括了工业、农业、商业、生产等所有能耗的折算用电。
  这些用电,如果在未来的20—30年,用光伏发电来取代其中的10%、30%,甚至50%,只算其中30%,用20年到30年的时间来实现,这个过程就会支撑中国未来20年到30年,每年超过房地产业年度规模的这样一个大的新兴产业的形成。对美国、欧洲也一样,能源消耗的升级换代同样支撑它们20—30年以上的发展。
  问:也就是说,这种经济带动作用将是相当长时期的?
  刘汉元:是的,上一轮全球经济更多靠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推动整个人类进步了30年,本轮经济走出困境,以及未来20—30年靠什么来拉动,我们认为,无论西方还是东方,无论是发达还是不发达经济体,太阳能光伏产业一定是最大一个发动机,是形成支撑经济未来20—30年发展的最大火车头。从此角度,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新能源产业成为刚刚上任的奥巴马乃至欧洲政府、社会拉动经济复苏的不二选择。
  因此,我们看好这个行业未来10-20年,甚至更长时间,每年将以30%—50%,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长。光伏产业也必然会在替代传统能源的过程中,加快我国光伏产业整合、优化、提升的速度,加速光伏产品应用的速度和规模,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制造机会、建设机会。同时这也是一个现有的、成熟的、功在千秋的产业拉动和新的增长点,其必然加快推动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复苏。
  太阳能是最经济、最清洁、最环保的可持续能源
  问:根据报道,这次讨论的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内容,将以核电及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这几种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带动的优势应该说各有千秋,你为什么最为推崇太阳能?
  刘汉元:通过对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几种常见新能源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太阳能发电所具备的独特优势:
  1、从新建电站所消耗能量与电站运行周期内的发电量之比,即能量的投入产出比看,目前光伏发电可达到10~15倍,在光照良好的地区高的可达到15-20倍。其中生物质能、水能和风能本质上都是太阳能的某种转换形式和转化环节,其本质上还是来源于太阳辐射产生的能量;
  2、从光伏电站建设成本来看,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应用和推广,尤其是上游晶体硅产业和光伏发电技术的日趋成熟,建筑房顶、外墙等平台的复合开发利用,每千瓦光伏电能的建设成本在2010年前后可能达到7000元—1万元,相比其他可再生能源已具有同样的经济优势;
  3、从我国可开发的资源蕴含量来看,学者和专家比较公认的数字,生物质能1亿千瓦,水电3.78亿千瓦,风电2.53亿千瓦,而太阳能是2.1万亿千瓦,只需开发1%即达到210亿千瓦;从其比例看,生物质能仅占0.46%,风电占1.74%,水电占1.16%,而光电为96.64%;
  4、从目前各种发电方式的碳排放来看,不计算其上游环节:煤电为275克,油发电为204克,天然气发电为181克,风力发电为20克,而
  太阳能光伏发电则接近零排放。并且,在发电过程中没有废渣、废料、废水、废气排出,没有噪音,不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不会污染环境;
  5、从能量转换路线来看,太阳能发电的能量转换路线,是直接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电能,是所有可再生能源中对太阳能的转换环节最少、利用最直接的方式。一般来说,在整个生态环境的能量流动中,随着转换环节的增加,转换链条的拉长,能量的损失将呈几何级增加,并同时大大增加整个系统的运作成本和不稳定性。目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实用水平在15%—20%之间,实验室水平最高目前已达35%;
  6、从资源条件尤其是土地占用来看,生物能、风能是较为苛刻的,而太阳能则很灵活和广泛。如果说太阳能发电要占用土地面积为1的话,风力则是太阳能的8—10倍,生物能则达到100倍。而水电,一个大型水坝的建成往往需要淹没数十到上百平方公里的土地。相比而言,太阳能发电不需要占用更多额外的土地,屋顶、墙面都可成为其应用的场所,还可利用我国广阔的沙漠,通过在沙漠上建造太阳能发电基地,直接降低沙漠地带直射到地表的太阳辐射,有效降低地表温度,减少蒸发量,进而使植物的存活和生长相当程度上成为可能,稳固并减少了沙丘,又向自然索取了我们需要的清洁可再生能源。
  由此可以看出,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我们目前可以使用的能源中最经济、最清洁、最环保的可持续能源。
  我国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具有独特优势
  问:从自然资源和全产业链分析,我国要大规模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能够带来怎样的经济竞争力?
  刘汉元:我国幅员辽阔,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国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每平方米太阳能年辐射总量达兆焦,平均为5860兆焦(相当于199kg标准煤),每年我国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2.4万亿吨标准煤的能量,相当于2008年全国能源消耗总量28.5亿吨标准煤的842倍。其中西藏西部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每年最高达2333千瓦时/平方米(日辐射量6.4千瓦时/平方米),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非洲撒哈拉沙漠。我国现有沙漠化土地面积100多万平方公里,且呈逐年扩大趋势,主要分布在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的西北和西南地区,假设将这些沙漠化土地的1%,用来安装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按目前比较保守的100Wp/m技术水平计算,装机容量即可达到10亿千瓦,而2008年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仅为8亿千瓦。
  近年来,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应用、快速发展和巨大前景,其上游的多晶硅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应用技术已日趋成熟,尤其是从国内及全球现有生产工艺看,已可实现整个多晶硅生产产业链和系统内部的封闭运行,从而接近零排放水平。近10年来,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平均年增长率为41.3%,太阳能电池产业规模扩大了35倍。我国2008年太阳能电池产量已突破2000MW,占全球产量的36.7%。但国内太阳能发电市场发展却极为缓慢,截至2008年底累计装机不足全球的2%,产业和市场发展不平衡。
  鉴于光伏产业在我国资源上的独特、巨大优势,长久、安全、方便和维护简单,运行成本低等显著特点,国家应进一步配套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处于发展初期的光电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参加全球经济竞争。
  据调查,欧盟将在2010年安装3GW(百万千瓦)的
  光伏发电装置,在2030年增加到200GW左右,全世界可能会达到1000GW。建筑并网光伏系统和大规模光伏荒漠电站这两种形式,将逐渐成为中国光伏市场主流。同时,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继续在解决中国偏远地区老百姓用电和脱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问:从目前国家已经出台和可预期的政策措施看,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什么样的促进阶段?
  刘汉元:据各国政府及专家较为公认的统计数字,目前全球石油已知储量大约可开采40年,天然气可开采约50年,原煤可开采约200年;而我国可采储量的原煤为115年,原油仅20年,天然气仅49年。地球上超过50亿年积累的能源,在几十上百年间即将被人类耗尽,能源危机正逐渐蔓延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尤其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和生存延续必须回答的问题。
  率先迈入清洁能源的时代,既是缓解资源的压力,又是中国能源战略安全的唯一选择。
  可以看到,今年3月26日,我国财政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文推行太阳能光伏计划,对符合条件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最高给予20元/瓦的补贴。同时,继迄今国内最大的太阳能电站——甘肃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特许招标项目招标后,4月15日国务院发布《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光伏产业被列入其中,而中科院的“太阳能行动计划”也早已启动。
  所有这些政策和措施,也许比部分人士期望的更慢,也许比大家预期的还要快。我们完全可以展望,太阳能发电的大规模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将得到充分遏制,那时候汽车不排或少排尾气了,烟囱不冒烟了,青山绿水,鸟鸣山涧,湖光山色,整个地球将是一个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童话世界。
  记者罗曙驰
本文来源:华西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2017年中国电力行业发展概况(一)
作者: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电力行业是生产和输送电能的行业,可以分为发电、输电、配电和供电四个基本环节。其行业简图如下: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src="http://www.solarpwr.cn/upload_files/article/61/_nzlgb.png" border="0" title="2954412.PNG"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电力行业中的发电环节,其工作原理是将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转化为电能,通过升压变电站升压后输送至电网,完成发电的过程。
  流程示意图如下: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src="http://www.solarpwr.cn/upload_files/article/61/_vyq6e.png" border="0" title="3049999.PNG"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电力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行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必然产生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我国中长期电力需求形势依然乐观,电力行业将持续保持较高的景气程度。
  2016 年全社会用电量5.92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全口径发电量5.99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截至2016 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6.5 亿千瓦,同比增长8.2%。2005 年至2016 年间,受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推动,全社会用电量保持了8.28%的年化复合增长率。
  我国2005 年至2016 年全社会用电量及年增长率变化情况如下: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src="http://www.solarpwr.cn/upload_files/article/61/_gzqvz.png" border="0" title="3032433.PNG"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大部分发电装机容量由采用煤作为原材料的火电发电机组组成,其余为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和核能作为能源来源的发电项目。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稳步推进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为实现2030 年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奠定基础。着眼于提高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消费比重,控制煤炭消费,提高清洁化用能水平,加快推进浙江清洁能源示范省,宁夏新能源综合示范区,青海、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支持四川、海南、西藏等具备条件的省区开展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坚持集中开发与分散利用并举,调整优化开发布局,全面协调推进风电开发,推动太阳能多元化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发展质量和在全社会总发电量中的比重。
  我国风力、光伏等新能源发电行业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从2010 年的3131 万千瓦增长到2015 年的12671 万千瓦,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从2010 年的86 万千瓦增长到2015 年的4318 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和年度新增装机容量均居全球前列。
  “十三五”期间,我国新能源发展规划主要聚焦在优化能源开发布局和提高电力系统消纳能力两个方面。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发送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关注我们的微博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目前最好的太阳能发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