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1tb fusion drivee和SSD差别真的很大吗

|版面-苹果(Apple)主题:imac 27中配可选的1tb fusion drive里的ssd是多大rt。谢谢。--FROM 60.247.125.*24G2T的是128G【 在 cosun (航天局) 的大作中提到: 】: rt。谢谢。--修改:laputa2013 FROM 123.125.125.*FROM 123.125.125.*不是32的?那我记错了正在用,使用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 在 laputa2013 的大作中提到: 】: 24G: 2T的是128G: : ...................--FROM 114.254.44.*缩水了,之前5k第一代是128 1t,256 2t,现在新的24 1t,128 2t--FROM 202.140.108.*Fusion Drive跟市面卖的那种SSHD有啥区别?是一个东西么?【 在 GoogleNexus4 的大作中提到: 】: 缩水了,之前5k第一代是128 1t,256 2t,现在新的24 1t,128 2t--FROM 221.218.157.*不太一样【 在 iamtaoke 的大作中提到: 】: Fusion Drive跟市面卖的那种SSHD有啥区别?是一个东西么?:--FROM 202.140.78.*工作在操作系统层面,掌握的情报显然比硬件级的要多很多,实际体验也更好【 在 iamtaoke (taubau) 的大作中提到: 】: Fusion Drive跟市面卖的那种SSHD有啥区别?是一个东西么?--FROM 60.10.71.*24G, 感觉要比外置的USB SSD要快【 在 pptan (我就是我) 的大作中提到: 】: 不是32的?那我记错了: 正在用,使用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FROM 211.99.222.*那必然的,苹果的ssd一向都是毫无必要地快。【 在 atIE (a neck tie) 的大作中提到: 】: 24G, 感觉要比外置的USB SSD要快--FROM 60.10.71.*是啊 对于fusion drive的ssd部分要这么快还不如多点容量呢&&&&【 在 CCAV () 的大作中提到: 】: 那必然的,苹果的ssd一向都是毫无必要地快。: : 【 在 atIE (a neck tie) 的大作中提到: 】--FROM 61.48.180.* 选择讨论区&BYR-Team2010. KBS Dev-Team2011&&苹果Fusion Drive混合磁盘方案深度解析
腾讯数码讯(编译:金鑫)当效果可观、价格适度的SSD在2008年首次出现时,人们觉得这个技术相当神奇。随着时间的推移,NAND和SSD的性价比提高了,但机械硬盘的价格还是比它低一个数量级。AnandTech的Anand Lal Shimpi表示:我一直主张把SSD和HDD相结合的解决方案。你可以买一块足够大的SSD来装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甚至再装一两个游戏,然后把其他一切放在HDD RAID-1阵列中。这种方法用在台式机上效果很好,但你必须手动管理文件去向。OEM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我一直都感到好奇。因为教育用户自己动手,把较大的、不经常使用的文件放在一个驱动器上,把其他东西放在另一个驱动器上,似乎不太可行。英特尔6系列芯片组采用了Smart Response混合硬盘技术,将一块20GB SLC SSD作为传统硬盘的缓存,希望实现速度的提升。自那以后,其他一些SSD缓存解决方案也纷纷出现。然而,它们中的大多数采用的是便宜的、小容量、效果不佳的mSATA SSD。近来,OEM跟SSD缓存供应商合作,以勉强满足超极本认证的最低要求。一般说来,这种方式带来的体验非常差。HDD制造商也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它们的方式是添加少量NAND到机械硬盘中。这通常会让HDD的速度变得更快,但跟SSD还是相去甚远。实际上NAND存储设备的容量已经大到足以容纳你的所有数据,所以上述做法就好像是:你坚持使用8MB L3 缓存,其实你本来可以多加几百美元,买一个16GB。一旦你了解后者的好处,前者似乎就是毫无意义的妥协了。是最早意识到这个问题的OEM之一。该公司所有主流移动设备都只用NAND(,iPad和MacBook Air)。最近,苹果的专业笔记本电脑甚至也开始朝着纯SSD的方向迈进了(配Retina 显示屏的MacBook Pro)。苹果Mac确实有不参与低价竞争的资本,因此要抛弃HDD 也容易了很多。即便如此,苹果现在出货的6款Mac(MBA、rMBP、MBP、Mac mini,iMac和Mac Pro)中,也只有两款的默认配置不带HDD 。其余的都配备了老式机械硬盘。把iMac这样的设备改成纯SSD比较困难。虽然笔记本电脑用户(尤其是超极本用户)已经习惯了没有太多存储空间的设备,用惯台式机的人并不一定受得了有限的存储量。对于这个问题,苹果的办法跟其他SSD / HDD混合解决方案也没有太大不同。区别只是在SSD组成部分的大小以及软件层上。初识Fusion Drive全新的Mac mini和iMac可以选择苹果的混合硬盘解决方案Fusion Drive。它只有两个版本:1TB和3TB。 1TB仅适用于iMac和升级的Mac mini(799美元),3TB只适用于27英寸的iMac。Fusion Drive是一块1TB或3TB HDD(2.5英寸或3.5英寸)跟一块128GBPM830 SSD的组合。在测试中,我使用的是一台27英寸iMac,1TB的 Fusion Drive。苹果Fusion Drive中SSD的容量远远高于一般的缓存方案(大多数OEM都采用8GB到24GB的NAND)。而且苹果Fusion Drive选用的三星PM830,是我们测试过的SSD中性能和可靠性的最佳组合之一。虽然我个人更喜欢Link A Media 或者Intel S3700,毕竟它们拥有出色、稳定的性能,但对于苹果来说,PM830可能是一个更加实惠的选择。当然Fusion Drive与以往的混合/缓存解决方案不同,但它真正的与众不同之处是软件部分。Fusion Drive没有简单地借用英特尔Smart Response 技术,它涉及到OS X逻辑卷管理器Core Storage的虚拟化存储问题。Core Storage最早出现是在狮子版本中,它可以让操作系统把多个物理磁盘当做一个逻辑卷来对待。苹果最初用Core Storage来加密整个磁盘,但现在,Core Storage的使用已扩大到美洲狮的Fusion Drive中。创建Fusion Drive十分简单。如果你有多个驱动器,你可以自己使用一些简单的终端命令来创建一个Fusion Drive。如果你购买了一台带有Fusion Drive 的Mac,苹果就自动为你做好着一切了。跟传统的SSD缓存架构不同,Fusion Drive不是真的缓存,它会根据访问频率和可用空间,在SSD和HDD之间移动数据。一个Fusion Drive的容量,实际上是其组成部分的总和。也就是说,一个1TB的Fusion Drive容量实际上是1TB + 128GB;一个3TB 的Fusion Drive容量则是3TB + 128GB。最新版本的“磁盘工具”(Disk Utility)把 Fusion Drive 显示为一个驱动器,标签为Macintosh HD。但是苹果并没有试图隐藏它的Fusion Drive属性:在系统报告中,或者使用像iStat Menus这样的第三方工具,你可以看到两个驱动器的状况:128GB的SSD显示容量为121.33GB。 注意:自OS X 10.6后,苹果公司开始以10为基数显示容量。算一下你就会知道有多少空间被用作了备用区:这个128GiB NAND中约11.7%被预留作为备用区,标准Mac中的128GiB SSD也是一样,但这个比例比通常的6.7%要高。增加备用区比例有助于提升性能的一致性,我个人希望三星SSD能有25%的备用区。你可以在Fusion Drive上创建Boot Camp或其他额外的分区,不过这些分区都是在HDD上。Fusion Drive揭秘我测试用的是一台新的27英寸iMac。最开始,我用了一个128KB的顺序写入操作(队列深度为1),并使用iStat Menus 4来监测两个驱动器的状态,我发现只有SSD接收了最初的写入操作,HDD上没有活动。 SSD的写入速度是322MB / s。但在写入117GB之后,HDD接管了写入活动,最初速度大约为133 到175MB / s。初步测试证实,Fusion Drive确实使用了两个驱动器。最初117GB写入到了SSD,接下来的1TB直接写入到HDD。我觉得它排定优先级的方式是:Fusion Drive假设SSD上有足够的可用空间(后面将详细讨论),首先尝试写入SSD。接下来,我想进行随机IO测试,因为这才是SSD在性能方面超过HDD的地方,通常也是SSD缓存或混合方案功亏一篑的地方。我首先尝试了最糟糕的情况:涵盖所有的逻辑块地址的随机写入测试。鉴于Fusion Drive的总容量是1.1TB,从这个测试中,我们可以了解苹果如何在这两个驱动器之间映射LBA(逻辑块地址)。结果很有趣的,不过也不算意外。 SSD和HDD都有写入活动,但HDD更多一些(消耗了更大比例的可用LBA)。普通的4KB(QD16)随机写入测试结果大约是0.51MB / s,它受到了Fusion Drive中HDD部分的限制。但在随机写入任务结束之后,HDD和SSD之间出现了直接的数据移动。因为LBA是随机选择的,一些(相同或只是空间上相似的)地址可能被挑选了不止一次,这些逻辑块立即被标记为提升到SSD。这是我第一次看到Fusion Drive主动在驱动器之间移动数据。对于消费级SSD来说,进行全覆盖的随机写入测试可能有点不公平,对SSD / HDD混合方案来说就更不公平了。要了解Fusion Drive处理随机IO的能力有多强,我把随机写入测试限制在LBA的第一个8GB之内。结果有很大的不同。在第一轮中,平均速度大约是7 到9MB /s,IO绝大部分都发生在SSD上,一小部分在HDD上。 3分钟的测试后,我等着Fusion Drive移动数据,然后又重复了一遍。在第二轮中,速度跳升到了21.9MB / s,更多的IO发生在SSD上,尽管HDD上仍然看得到写入活动。图:大部分的随机写入都发生在SSD上,但仍然有部分到了HDD,移动了一番数据和重映射LBA之后,几乎所有的随机写入都到了SSD上,速度也快了很多在第三次尝试中,几乎所有的随机写入发生在SSD上,速度达到98MB / s的峰值,碎片增多时,速度下降到最低35MB / s。我认为,苹果似乎依据访问频率,把LBA动态地映射到了SSD上,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性能提升方法。归根结底,这是通常的SSD缓存方案和Fusion Drive之间存在的重大区别。大多数SSD缓存方案似乎都以读取频率为基础,而Fusion Drive看似(至少部分是)考虑了哪些LBA被频繁写入,并把它们映射到SSD上。要注意的是,随后的随机写入测试产生的结果大不一样。当我用更多的数据和应用程序填充Fusion Drive(用真实的数据和应用程序填充到80%)时,我没有见到随机写入性能能再次达到这样高的水平。在每次运行中,我看到有很短的时间数据到处移动,但随机IO发生在HDD和SDD的比例约为7:1。鉴于这两种驱动器之间的容量差异,这个比例具有很大意义。如果你的工作负载包含大量的随机写入,涵盖所有可用空间,Fusion Drive可能就不太适合你。不过这样的工作负载大多出现在企业用户中,所以对你来说这应该不是问题。数据精细度探究苹果公司在宣传Fusion Drive时,谈到了文件和应用程序级别的数据移动,但在现实使用中,数据可以以128KB的文件块在SSD和HDD之间移动。使用fs_usage工具,你可以看到苹果Fusion Drive的内部工作原理。 文件以128KB的文件块在驱动器之间移动,这也是由文件块的使用频率来决定的。由于客户工作负载往往是顺序的(在最糟的情况下也是伪随机),我们可以比较有把握地说,如果你在一个 128KB的文件块中访问一个LBA,你实际上会访问同一空间中更多的LBA。数据迁移过程似乎主要是发生在闲置期间,虽然我也看到,在IO负载较轻的时候,驱动器之间也有迁移活动进行。迁移的快速触发机制十分有趣。一旦文件被复制或者创建出来,应用程序启动,或者其他IO活动完成时,SSD和HDD之间立刻开始进行数据迁移。当你填充Fusion Drive时,在SSD和HDD之间移动的数据量就大幅收缩了。事情本来就应该是这样。不常访问的数据应该放置在HDD 上,真正重要的东西会留在SSD上。当Fusion Drive在写入时,苹果就不会那么积极地释放SSD上的数据。数据迁移过程本身是非常简单的,数据被标志为promotion和demotion,它被物理复制到新的存储设备上,然后它才移走。在迁移过程中,如果出现电源故障,Fusion Drive不会造成任何数据丢失,只有当一个128KB文件块的两个副本就位之后,源块才会被移除。苹果去年就告诉过我这件事了,但我现在才亲眼看到。用128KB的文件块在HDD和SSD之间移动数据,苹果可以在写入SSD的时候进行部分碎片整理。尽管Fusion Drive 的所有写入首选目的地都是SSD(可以包括小于128KB的文件块,随机和伪随机写入),任何从HDD到SSD的迁移却都是大块顺序写入的,如果驱动器中有大量碎片,这就会触发垃圾块回收过程。SSD的性能肯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但是这个过程有助于保持它的性能,因为SSD几乎一直都是在充满的状况下运行的,而且它会接收各种不相关的写入。我前面提到过,我希望苹果把更多的PM830 NAND空间预留为备用区。我怀疑苹果没有预留更大的备用区是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应用体验在现实使用中,Fusion Drive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体验呢?简单说来,它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我之前使用过的SSD缓存方案全部都更像是HDD而不是SSD,不过苹果公司的Fusion Drive体验则是几乎处于HDD和SSD的正中间。它在安装几乎所有程序时,都是先用SSD,因此Fusion Drive感觉真的像SSD。不仅是在安装应用程序的时候,复制任何东西时,一般也是先去SSD。似乎到了4GB之后,它才开始用HDD。不过稍加努力,你可以让Fusion Drive仅在1 到 2GB之后就开始写入到HDD。我用Iometer创建了一个顺序测试文件,监测Fusion Drive什么时候停止将文件写入到SSD,在这时停止这个进程,重新命名这个文件,并再次开始创建文件。结果如下图:可以看到,如果你的速度够快,你可以在低于2GB的时候就让HDD接管写操作。我不知道这是不是SSD上的可用空间量,但很有可能就是这样,因为显示121GB的SSD又不充分使用它实在说不通。在大多数时候,当你不那么积极地写入SSD时,Fusion Drive可以保持至少4GB的SSD可用空间。需要注意的是:当你第一次使用它时,Fusion Drive大部分都是空的,你写入的几乎任何东西,无论大小,都会直接进入SSD。然而,当容量承受一定压力时,苹果就会改变方法:让任何文件最多写入4GB到SSD,其余部分则放到HDD上。通过安装苹果的OS X开发者工具以及Xcode本身,我证实了这一点。后者接近于4GB大,但默认状况下,它的很大部分都到了SSD上。应用程序生成的数据也是如此。我用Xcode创建Adium,一个682MB的项目,整个编译过程都发生在SSD &#8212;&#8212;机械硬盘一直都没有活动。我试图创建一个更大的项目,近2GB的Firefox。这时出现了短暂的HDD活动,但绝大多数活动都是在SSD上。我复制了一个很大的视频文件(>10GB)到这台iMac上,现在我把它复制到一个新的位置上,并密切注意Fusion Drive的动向。最初的2GB是从SSD传输到SSD,接下来的2GB是从HDD读取,写入SSD。大约4GB被复制之后,源驱动器和目标驱动器都变成了HDD。在我看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默认情况下把所有的大文件都放入HDD ,除非它们被频繁访问。苹果的做法似乎是一个合理的妥协,但它把文件块放入SSD的方式比我以为的更加积极。我重复了这个测试,用另一个我从来没有访问过的视频文件,得到的结果完全不同。整个文件都存在HDD 上。我又重复一次这个测试,用我访问了好几次的iPhoto图库,令我惊讶的是,这个iPhoto图库的大部分都在HDD上,但也有一些少许读取来自SSD。但在这两种情况下,复制的目标驱动器当然都是SSD。我Anandtech文件夹的大小超过32GB,含有文字、照片、演示文稿、基准测试结果,以及我做过的几乎所有评测。虽然这个文件夹非常重要,但它其中大部分都没有经常被访问。我在复制这个文件夹时,发现几乎全在HDD上。38GB的“我的文档”文件夹也是如此,这个文件夹中的大部分也是未读过的。另一方面,应用程序几乎总是放在SSD上。之前我经常手动把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放在SSD,大的媒体文件放在HDD上,Fusion Drive把这个过程自动化了,而且效果还相当不错。我手动整理资料和Fusion Drive自动化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我把“我的文档”和Anandtech文件夹默认放在SSD。这样做不只存在性能方面的考虑,也是为了可靠性,因为硬盘比SSD更容易出毛病。Fusion Drive的性能对Fusion Drive进行基准测试有点困难,因为它总是写入到SSD。如果你不把Fusion Drive填满,你写入的大量数据可能全部会到SSD上。如果你确实填满了它,但测试的数据集<4GB,那你测量的仍然是SSD性能。我想出了一个相对简单的用例,可以涵盖两个驱动器。现在我的Fusion Drive已经填充了70%,这意味着SSD的容量快要到顶了(除了其4GB的缓冲)。我把含有703张照片的iPhoto图库导出为TIFF格式的照片。生成的文件相当大,当达到297张照片时,4GB的SSD写入缓冲区已经满了,所有后续导出的照片都到了HDD 。我给这个过程计时,然后把它跟iMac上的一个HDD分区做对比,也跟通过USB 3.0连接的一个三星PM830 SSD对比。结果有点偏向于纯HDD 配置,因为这个写操作基本上是顺序的:上图准确地总结了我的Fusion Drive 体验:它差不多处于HDD 和SSD的正中间。在这个测试中,速度提升不是很大,但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使用了相对低的队列深度顺序传输。对于比较随机的工作负载,Fusion Drive和HDD差距将拉大。可惜的是,我无法找到好的应用程序用例来生成4GB +的伪随机数据,使其可重复性高到可以进行基准比较的程度。如果我一直对Fusion Drive进行非常大的顺序写操作(一个文件就高达260GB),最后它会傻掉,不再迁移数据到SSD了,除非你重新启动机器。我怀疑这个bug不是由正常的自动测试触发的,但它确实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状况,我可以利用它来开展测试。启动我频繁使用的iMac预装应用程序,它们仍在SSD上,但一些后来安装的程序却不是这样。特别是Photoshop CS6,它部分在SSD上,部分在HDD上。对于工作负载太大,SSD无法单独处理时的Fusion Drive 伪随机读取性能,这是一个很好的基准测试。我测试Photoshop在Fusion Drive上的启动时间,跟在纯HDD 分区上,以及通过USB 3.0连接的PM830上的情况相比较。比较结果再次反映了我的体验:相对于纯HDD ,Fusion Drive有明显的改善,启动时间快了40%。然而,纯SSD也快了一半以上。请注意,如果Photoshop是最常用的应用程序之一,它会被完全移动到SSD上。性能跟在纯SSD上差不多。测试中没有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我的1.1TB Fusion Drive 驱动差不多充满了80%。Fusion Drive的实际限制苹果Fusion Drive在写入SSD是非常积极的,但你的数据越多,它的算法似乎就变得越保守。这倒并不是很让人震惊,但需要指出的是,在驱动器总使用量较低时,我需要做的几乎一切都是使用的SSD,但当应用程序的需要超过了Fusion Drive 可以轻松应付的范围时,这个平台对于“什么东西可以被移动到SSD”就变得更加挑剔。要记住的是,如果128GB的存储空间不够存储你所有的常用应用程序、数据和操作系统,你的Fusion Drive体验就更像是HDD了。为了模拟和证明这一点,我把我200GB +的MacBook Pro映像移动到了iMac上。请注意,这200GB中的大部分是我经常使用的应用程序和数据。测试到最后,我觉得我需要更多的SSD。 Spotlight搜索花费的时间比纯SSD多,并非所有的应用程序都是瞬间启动的,将照片从Safari添加到iPhoto需要的时间也长一点儿…… Fusion Drive 可能是很好,但它不是魔法。如果你确实需要超过128GB以上的SSD,Fusion Drive可能并不适合你。结束语苹果Fusion Drive可能是我用过的最好的SSD / HDD混合解决方案。这不是前沿科学,它所做的就是把一个很好的SSD(三星PM830),大量的NAND(128GB)和一些非常积极、聪明的软件(苹果公司的 Core Storage LVM)结合起来。 Fusion Drive 可能算不上具有革新性,但它的方法肯定是正确的。如果你没有大量应用程序和数据,媒体文件也不太大,那么对于你来说,Fusion Drive 驱动器应该是一个合理的SSD加HDD 配置,媒体大文件放到HDD,所有经常使用的东西都在SSD上。我虽然很想要更大的缓存,但我相信,对于如今的大多数工作负载和使用模式来说,128GB也已经够好了。对我个人来说,Fusion Drive可能需要有256GB缓存才能赢得我的心,但我也明白,我不一定就是它的目标受众。真正的问题是:它是否物有所值。我个人当然希望全部都用SSD,手动把媒体大文件放到HDD阵列上。Fusion Drive没有做任何事情来减小“HDD可能会早于SSD出毛病”的可能性,如果使用内置的SSD和(通过Thunderbolt或USB 3.0)连接的HDD RAID阵列,你将会掌握更大的灵活性。可惜的是,苹果并不总是提供纯SSD版本的iMac。苹果的iMac限制了你的选择。对于21.5英寸机型,你既可以购买纯HDD版本,也可以购买 Fusion Drive版本 ,但是没有纯SSD版本。我觉得你当然应该选Fusion Drive版本。如果你不打算自己购买SSD来更换它内置的HDD ,Fusion Drive绝对是一个正确选择。对于27英寸的iMac来说,苹果提供了一个纯SSD版本,但它的容量只有768GB,升级价格1300美元。突然之间,250美元的 Fusion Drive 升级听起来就合理多了。下图中黑体部分,是我推荐的选配方案。请注意,前提是你不打算自己DIY(如果你决定DIY,那就买你能找到的最大SSD,用外部大容量存储器来放那些不常用的东西):当NAND变得够便宜够大的时候,iMac会彻底抛弃HDD吗?或者我们电脑上最终会有足够多的NAND,可以存储除了大型媒体文件以外的一切东西吗?在一年之内,苹果可以把Fusion Drive中的NAND翻一番,而成本保持不变。如果看得更远一些,在后NAND时代,存储层次(memory hierarchy)可能会出现一些真正具有革命性的东西。来源: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oliverli]
还能输入140字
3次转播/评论 |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苹果的fusion drive和SSD差别真的很大吗_百度知道
苹果的fusion drive和SSD差别真的很大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差距大概是百分之二十这样,因为Fusion Drive是由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组成的,相比纯固态某些地方是不足的,但它提供了更大的容量,并且综合性能上相差不多因此被标为了性价比的首选也更能被市场所接受。
采纳率:88%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fusion drive 如何?有在用的吗?好用吗,对比SSD速度差别大吗?_百度知道
fusion drive 如何?有在用的吗?好用吗,对比SSD速度差别大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Fusion Drive 是苹果在最新的 Mac mini 以及 iMac 上采用的一种硬盘技术,Fusion Drive 如果直译成中文的话,可以称之为“融合驱动器”,它由一块传统的机械硬盘和一块采用闪存芯片存储的 SSD 固态硬盘组成。百度百科
没问你是啥,问你这玩意儿好用吗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ssd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责编:王力
1Fusion Drive是简单的硬盘混合吗&#160; &#160; 如今,处理器性能早已不再是PC的瓶颈,而致使机器运行缓慢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硬盘。传统机械硬盘(HDD)数据存储在不同的扇区,读写时又需要磁头不停的移动去寻找相应数据,而当数据量加大之后,寻道时间又会加长,因此才让我们感觉到比较缓慢。 &#160; &#160; 而我们时下所熟知的固态硬盘(SSD)之所以快的原因,是因为它在读写过程中并不需要磁头与盘片来完成,而是通过电路来传输信号,也就是说,用户在向固态硬盘发出搜索数据指令时,其工作方式与机械硬盘大为不同,并且效率更高。 &#160; &#160; 不过,固态硬盘目前容量较小,大容量产品价格过高,而机械硬盘目前容量也仅仅在600元上下,相当于一块儿128GB固态硬盘的价格,因此,如何将两种产品结合起来应用,就是一些厂商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们也看到,时下很多笔记本、超极本都采用了混合硬盘的方式,一块儿小容量的硬盘做系统盘,或者做数据缓存空间,而搭配一块大容量机械硬盘来获得更多的数据存储空间。可以说,在固态硬盘成本依旧较高的今天,这种混合式的解决方案,无疑在机器运行速度与数据存储空间之间找到了平衡。 Fusion Drive详解 &#160; &#160; 但是,它们中的大多数采用的是便宜的、小容量、效果不佳的mSATA SSD,虽然速度上有明显提升,但是依然不能反映出固态硬盘的真正实力,相信这一点很多朋友也有体会。此外,还有一些厂商的做法是将NAND添加到到机械硬盘中。这通常会让HDD的速度变得更快,但跟SSD还是相去甚远。 &#160; &#160; 说了这么多硬盘的事儿,下面就回到我们今天的主角身上。苹果可以说是最早意识到上述问题的厂商之一,比如iPhone、iPad、MacBook产品都使用到了NAND来提升运行速度,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使用苹果产品的时候,通常很少会遇到卡顿的情况。而当固态硬盘出现之后,苹果也在第一时间引入了固态硬盘到其设备中,最典型的就是MacBook Air,完全采用了固态硬盘的解决方案,而像MBP、Macmini、等也采用了固态硬盘加机械硬盘的方案。 &#160; &#160; 不过,对于iMac这样的而言,使用纯固态硬盘的方案就比较困难了,一方面成本太高,另一方面也难以提供更为庞大的数据存储空间,正是因为如此,苹果才在iMac上推出了Fusion Drive方案,这与其它厂商的SSD/HDD混合方案有何不同呢?接下来,我们就详细来了解一下。产品:
2苹果Fusion Drive究竟是什么·苹果Fusion Drive究竟是什么&#160; &#160; 如果关注苹果官网的话会发现,在购买Macmini、iMac的时候,用户可以选择Fusion Drive,有1TB和3TB两种解决方案,分别需要多加1940元和3104元。其中,1TB仅适用于iMac和升级的Mac mini(799美元),3TB只适用于27英寸的iMac。苹果官网购机时会提示选配Fusion Drive&#160; &#160; 那么到底什么是Fusion Drive呢?它与其它混合硬盘解决方案有哪些不同呢?&#160; &#160; 首先,Fusion Drive其实是一块1TB或3TB机械硬盘跟一块128GB三星830固态硬盘的组合。我们都知道,很多超极本同样采用了混合型硬盘,但是固态硬盘部分的容量大都只有8GB到32GB之间,这个区间无法作为系统盘来使用,只能作为数据缓存空间,Fusion Drive与其它方案相比容量更大。&#160; &#160; 其次,Fusion Drive与其它方案最大的不同在于方面。一般大都采用英特尔的Smart Response技术,这是英特尔6系列芯片组提供的混合硬盘解决方案,而Fusion Drive与其不同,它涉及到OS X逻辑卷管理器Core Storage的虚拟化存储问题。Core Storage最早是在狮子版本中出现,它可以让操作系统把多个物理磁盘当做一个逻辑卷来对待。英特尔的Smart Response技术&#160; &#160; 苹果最初使用Core Storage来加密整个磁盘,但现在,Core Storage的使用已扩大到美洲狮的Fusion Drive中。创建Fusion Drive十分简单。如果你有多个硬盘,你就可以使用一些简单命令来创建一个Fusion Drive。如果你购买了一台带有Fusion Drive的iMac或Macmini,那么就不需要自己动手去组建。&#160; &#160; 与传统固态硬盘缓存架构不同,Fusion Drive并非真正的缓存,它会根据访问频率和可用空间,在固态硬盘与机械硬盘之间智能的进行数据移动。一个Fusion Drive的容量,实际上是其组成部分的总和。也就是说,一个1TB的Fusion Drive容量实际上是1TB加上128GB,一个3TB的Fusion Drive容量则是3TB加上128GB的总和,并没有将固态硬盘与机械硬盘完全分离开来。Fusion Driveb显示为一个磁盘硬盘(图片来自anandtech)&#160; &#160; 从最新版本的磁盘工具Disk Utility可以看到,它把Fusion Drive显示为一个硬盘,标签为Macintosh HD。但苹果并没有隐藏它的Fusion Drive属性,在系统报告中,或者使用像iStat Menus这样的第三方工具,你可以看到两个硬盘的状况:系统报告中依然是两个硬盘(图片来自anandtech)&#160; &#160; 值得注意的是,Fusion Drive中128GB固态硬盘容量被显示为121.33GB,这是因为自Mac OS X 10.6之后,苹果开始以10为基数显示容量,从这一点出发,只需要计算一下就可以知道这128GB容量有多少被用作了系统预留区域,而预留区域也有助于提升性能的一致性,从而获得更好的体验。&#160; &#160; 此外,你也可以在Fusion Drive中创建Boot Camp或其他分区,不过这些分区都会被智能的分配到HDD上。&#160; &#160; 由此可见,如果把其它大多数混合硬盘方案描述为“拼凑”的话,那么苹果的Fusion Drive则充分体现了“Fusion”的含义,具备智能化的融合方案在对于性能提升有着更大的助益。产品:
3Fusion Drive到底是如何工作的·Fusion Drive到底是如何工作的&#160; &#160; 那么Fusion Drive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呢?它的原理究竟是怎样的?固态硬盘与机械硬盘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通过小实验来了解这一点。&#160; &#160; 测试所选用的是一台27英寸iMac,首先,使用128KB的顺序执行写入操作,队列深度为1,使用iStat Menus 4来监测两个硬盘的状态,可以从下面左侧图片中看出,只有Fusion Drive中的固态硬盘部分接收了最初的写入操作,而机械硬盘没有动静。固态硬盘的写入速度是233.7MB/s。不过在写入117GB数据之后,我们可以从下面右侧图中看出,机械硬盘接管了写入操作,速度在146.6MB/s左右,而且较为稳定。&#160;&#160;Fusion Drive写入数据时的工作状态(图片来自anandtech)&#160; &#160; 从上面的测试中可以初步看出,Fusion Drive确实使用到了两个硬盘,并且其机制很有可能是先将固态硬盘部分的空间填满,之后再使用机械硬盘部分接受剩余的数据,固态硬盘的优先级更高一些。&#160;&#160;移动了一番数据和重映射LBA之后几乎所有的随机写入都到了SSD上,速度也快了很多(图片来自anandtech)&#160; &#160;&#160;固态硬盘是一种由闪存作为存储介质的数据库存储设备。由于闪存和磁盘之间物理特性的巨大差异,现有的各种系统无法直接使用闪存芯片。因此,为了提供对现有软件系统的支持,往往会在闪存之上添加一个闪存转换层来实现此目的。固态硬盘就是在闪存上附加了闪存转换层从而提供和磁盘相同的访问接口的存储设备。&#160; &#160; 接下来进行的IO测试,也就是固态硬盘在性能方面超过机械硬盘的地方,通常也是SSD缓存或用作混合方案功亏一篑的地方。首先我们尝试了最糟糕的情况,进行涵盖所有逻辑块地址的随机写入测试。从这个测试,我们可以了解苹果如何在Fusion Drive两个硬盘之间映射LBA(逻辑块地址)的。&#160; &#160; 从测试结果来看,SSD和HDD都有写入活动,但HDD更多一些(消耗了更大比例的可用LBA)。普通的4KB(QD16)随机写入测试结果大约是0.51MB/s,它受到了Fusion Drive中机械硬盘部分的限制。&#160; &#160; 但在随机写入任务结束之后,HDD和SSD之间出现了直接的数据移动。因为LBA是随机选择的,一些(相同或只是空间上相似的)地址可能被挑选了不止一次,这些逻辑块立即被标记为提升到SSD。&#160; &#160; 对于消费级SSD来说,进行全覆盖的随机写入测试可能有点不公平,对SSD/HDD混合方案来说就更不公平了。要了解Fusion Drive处理随机IO的能力有多强,把随机写入测试限制在LBA的第一个8GB之内无疑是很合适的做法。&#160; &#160; 测试结果有很大的不同。在第一轮中,平均速度大约是7MB到9MB/s,IO绝大部分都发生在SSD上,一小部分在HDD上。3分钟的测试后,Fusion Drive进行移动数据,之后又重复了一遍测试。在第二轮中,速度跳升到了21.9MB/s,更多的IO也发生在了SSD上。碎片增多之后速度明显下降(图片来自anandtech)&#160; &#160; 在第三次测试中,几乎所有随机写入都发生在SSD上,峰值速度达到98MB/s,而碎片增多时,速度下降到最低35MB/s。由此可以猜测,苹果似乎依据访问频率,把LBA动态的映射到了SSD上,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性能提升方法。&#160; &#160; 这是也是普通的SSD缓存方案和Fusion Drive之间的最大区别。大多数SSD缓存方案似乎都以读取频率为基础,而并非访问频率,而Fusion Drive至少是考虑了哪些LBA被频繁写入,同时把它们映射到SSD上。也正是因为这样,Fusion Drive对于性能的提升效果要好很多。&#160; &#160; 此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用更多的数据和应用程序填充Fusion Drive(用真实的数据和应用程序填充到大约80%)时,随机写入性能能无法再次达到这样高的水平。在每次运行中,数据移动时间变短,随机IO发生在HDD和SDD的比例约为7:1。&#160; &#160; 鉴于Fusion Drive中两种硬盘之间的容量差异,这个比例具有很大意义。如果你的工作负载包含大量随机写入,并且涵盖所有可用空间,那么Fusion Drive可能就不太适合你。不过这样的工作负载大多出现在企业级用户中,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家庭用户而言,以及普通办公用户而言,这应该不是问题。产品:
4Fusion Drive性能探秘&#160; &#160; 了解了Fusion Drive的工作方式之后,其实际性能表现也就成为下一个需要了解的地方。一般的混合型硬盘之所以使用小容量SSD,原因就在于节约成本,但正如我们之前说过的,小容量SSD只能用作数据缓存空间,一般是无法把系统、安装在其中的。而Fusion Drive大容量固态硬盘的优势则非常明显。·iPhoto导出TIFF格式图片测试&#160; &#160; 其实想要测试出Fusion Drive的性能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因为它总是默认先写入到SSD。如果不把Fusion Drive填满,那么你写入的大量数据可能全部都会到SSD上。但是如果你完全将其填满,那么测试的数据集小于4GB,测试结果依然是SSD方面的性能。简而言之就是,常规测试方法难以对整个Fusion Drive性能给出测试结果。&#160; &#160;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使测试结果表现出来覆盖两个硬盘呢?。首先,我们把Fusion Drive填充70%容量,这就意味着除去4GB缓存空间之外,SSD的容量快要满了。之后把含有703张照片的iPhoto图库导出为TIFF格式的照片。&#160; &#160; 导出生成的文件相当大,当达到297张照片时,4GB的SSD写入缓冲区已经满了,所有后续导出的照片都会转到HDD上。我们为这个过程进行计时,然后把它跟iMac上的一个HDD分区做对比,也跟通过USB 3.0连接的一个三星830 SSD对比。下面我们来看看测试结果:在三种硬盘方案中使用iPhoto导出TIFF格式图片&#160; &#160; 上图比较准确地给出了Fusion Drive的实际性能表现,它的性能要高于HDD且小于SSD。整个测试中,其速度提升不是很大,但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使用了相对低的队列深度顺序传输。对于比较随机的工作负载,Fusion Drive和HDD差距会不断拉大。&#160; &#160;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我们一直对Fusion Drive进行非常大的顺序写操作(一个文件就高达260GB),最后它就不会再迁移数据到SSD了,除非你重新启动机器。· 启动速度对比&#160; &#160; 固态硬盘与机械硬盘以及混合型硬盘相比,在实际使用时的最直接感受就是软件的启动速度,相信用过这三种方案的朋友对此感受更加深刻。一般来说,把软件安装在固态硬盘之后,启动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像Photoshop、这种需要加载很多插件的软件,表现更为明显。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Photoshop CS6在三种硬盘方案下的启动速度有何不同?&#160; &#160; iMac预装的应用程序,很多都默认在SSD上,但是一些后来安装的程序却不是这样。特别是Photoshop CS6,它有一部分在SSD上,而另一部分则在HDD上。对于工作负载太大,SSD无法单独处理时的Fusion Drive伪随机读取性能,这是一个很好的基准测试。下面我们看看Photoshop CS6在Fusion Drive上的启动时间,与在纯HDD分区上以及通过USB 3.0连接的三星830固态硬盘上的情况有何差异:Photoshop CS6启动速度对比&#160; &#160; 相对于纯机械硬盘而言 ,Fusion Drive启动速度有明显改善,大约快了40%。然而,Fusion Drive的性能依然不及纯SSD。不过Fusion Drive的机制,如果Photoshop是你最常用的应用程序的话,那么它会被智能化的完全移动到SSD上。启动速度与在纯SSD上就会相差不大。这也是Fusion Drive相对于普通混合型硬盘方案的最大优势所在。产品:
5Fusion Drive有哪些不足之处&#160; &#160; 说了这么多,虽然Fusion Drive性能不及纯SSD,但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缺点。但在实际体验过程中发现,Fusion Drive是有一定限制和缺点的。·Fusion Drive有哪些不足&#160; &#160; 比如,Fusion Drive写入SSD是非常积极的,但你的数据越多,它的算法似乎就变得越保守。这倒并不是很让人震惊,但需要指出的是,在硬盘总使用量较低时,几乎一切都是在使用的SSD,这种过分的智能化使得用户本身失去了自由度。&#160; &#160; 但是当应用程序的需要超过了Fusion Drive可以轻松应付的范围时,Fusion Drive对于“什么东西可以被移动到SSD”就变得更加挑剔。如果128GB的存储空间不够存储你所有的常用应用程序、数据和操作系统,那么你的Fusion Drive体验就与单纯的HDD相差不大了。&#160; &#160; 在实际体验过程中,笔者使用Spotlight搜索花费的时间比纯SSD多,同时,并非所有的应用程序都是瞬间启动的,将照片从添加到iPhoto需要的时间也更长一些,Fusion Drive虽然还不错,但如果你确实需要超过128GB以上的SSD,Fusion Drive可能并不适合你。·结语&#160; &#160; Fusion Drive虽然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但是相对于普通的SSD+HDD混合方案而言,其实际体验还是要更加优秀一些,毕竟其SSD部分拥有128GB的容量,这就使得固态硬盘的区域能够干更多的事情,远非几个GB到20多GB容量可比。&#160; &#160; 再者,Fusion Drive除了在硬件方面拥有优势之外,与之相配合的Core Storager赋予了其更高的智能化,虽然这种智能化在特定情况下有些过分,但这也可以说是苹果历来的特点。&#160; &#160; Fusion Drive更适合没有极大量数据、应用程序需求的普通用户,经常使用的程序会自动放到SSD上,而不经常动用的一些数据资源,比如电影片源、音乐文件、图片文件等都会保存在HDD上。就笔者个人而言,目前在使用的80GB SSD空间已经足够,128GB会更加充裕,但是如果你真的需要更大的空间的话,Fusion Drive的体验并不那么好。&#160; &#160; 再一个就是,Fusion Drive到底值不值。苹果官网给出的方案是1TB+128GB为1940元,我们从天猫可以看到,128GB三星830硬盘的售价大致在800元左右,如果从普通商家处购买大约为600元左右,而一块儿1TB机械硬盘的价格为600元左右,两者单买的话大致为1200元左右,多出的700多元作为Fusion Drive的“技术费用”,这个到底值不值,就看大家的不同理解了。&#160; &#160; 随着固态硬盘的价格不断下降,容量不断加大,未来机械硬盘很可能只作为数据存储媒介而存在,甚至会完全被淘汰,而且可以预见的是,作为领域里的高端产品,iMac肯定会率先走上这样的道路。
6苹果iMac详细参数
现在混合硬盘技术有很多种,包括存储厂商本身所推出的混合硬盘或者OEM自行研发的SSD HDD方案等,相比之下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苹果Fusion Drive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本文着重对Fusion Drive进行了专项的介绍,是一篇非常不错的科普性文章。
产品类型 CPU系列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4¥58995¥158886¥39997¥79888¥69999¥399910¥479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mac fusion drive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