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 复利实际利率计算公式式,为什么上面的式子是粗略计算,下面的精确? 见图。

金融学计算题复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金融学计算题复习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金融学 精编版 (第二版) 黄达 课后习题答案.doc 11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金融学 精编版 (第二版) 黄达 课后习题答案整理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1.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
答:(1)钱、货币、通货、现金不是一回事,虽然其内容有所重叠,但这几个概念之间是有区别的。
钱是人们对货币的俗称。经济学中被称为货币的东西,就是在日常人们生活中被称为钱的东西。
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在商品劳务交易中或债务清偿中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东西。
通货即流通中的货币,指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货币。
现金就是指家庭个人、工商企业、政府部门所拥有的现钞,包括纸币现钞、硬币现钞。现金是货币的一部分,这部分货币的流动性强,使用频率高,对人们日常消费影响大。
(2)银行卡亦称“塑料货币”,是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等业务的新型服务工具的总称,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记账卡、自动出纳机卡、灵光卡等。各种银行卡是用塑料制作的,可用于存取款和转账支付。现在,特别在西方发达国家,各种银行卡正逐步取代现钞和支票,成为经济生活中广泛运用的支付工具。因此,在现代社会银行卡也属于货币。
2.社会经济生活中为什么离不开货币?为什么自古至今,人们又往往把金钱看作是万恶之源?
答:(1)社会经济生活离不开货币,货币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客观必然性。物物交换的局限性要求有某种商品充当共同的、一般的等价物,而金银的特性决定其成为货币的天然材料。作为货币的金银等贵金属,便于携带、铸造和分割,大大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经历了实物货币阶段、贵金属货币阶段、代用货币阶段和信用货币阶段。当今货币正朝着专门化、无体化、扩张化、电子化的趋势发展。但不管货币的具体形态如何,都是媒介商品经济所必需的。货币节省了社会劳动,促进了市场经济的有效率的发展。对货币的使用是实现市场对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条件,也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一种货币经济:货币方便了市场交换,提高了市场效率;货币保证了社会需求的实现,促进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从交易成本上看,节约是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规律。经济行为的演化与交易成本有紧密的联系:演化的方向总是从交易成本较高的趋向交易成本较低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活动方式之所以这样演化而不是那样演化,最终都可以从社会费用、社会成本的节约找到解答。人们不论怎样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营造一个经济理想国,其成败利钝最终取决于是否合乎这样的规律而不取决于主观愿望。通过货币的交易取代物物交易也同样是如此。
(2)货币原本同斧头、猪、牛一样是商品,但由于固定充当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一般等价物,因此成为了社会财富的一般性代表。货币并非财富本身,但有人将其夸大为“唯一的”财富,为了获得它而不择手段,甚至谋财害命,因而货币被看作是万恶之源。其实货币本身是中性的,它只是交换其他商品的媒介,由于人们对其态度不同,而被赋予了感情色彩。
3.货币种种形态的演进有何内在规律?流通了几千年的金属货币被钞票和存款货币所取代,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
答:(1)当货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强时,一般说来,作为货币的商品就要求具有如下四个特征:一是价值比较高,这样可用较少的媒介完成较大量的交易;二是易于分割,即分割之后不会减少它的价值,以便于同价值高低不等的商品交换;三是易于保存,即在保存过程中不会损失价值,无须支付费用等;四是便于携带,以利于在广大地区之间进行交易。事实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就在不同程度上具备这样的特征。
随着交换的发展,对以上四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世界各地历史上比较发达的民族,先后都走上用金属充当货币之路。充当货币的金属主要是金、银、铜,而铁作为货币的情况较少。金属货币流通及其以前货币形态的演变基本上遵循了上述四个特征的要求,随着商品交换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其形态越来越先进。
(2)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相比,有很多优点,但最终还是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信用货币,之所以说这是历史的必然是因为:
①金属货币的产量跟不上经济的发展,币材的日益匮乏使人们开始寻找可以适应成倍增长的经济量的货币形式。
②金银的国际分布极不平衡,动摇了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和自由兑换等贵金属流通的基础。
③在金银复本位条件下,金贵银贱引起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极大地撼动了复合金本位的根基,随后的金本位制虽然克服了“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后果,但因银退出了主币行列,所以使得原来就不足的货币金属量更显匮乏。
④货币信用理论的发展和奥匈帝国打破“黄金桎梏”的实践使各国商业银行开始大量发行银行券,公众则因金属货币流通、携带及保存的不方便而逐渐接受了银行券。同时各国都意识到金属货币在流通中不断磨损是一种社会财富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蚂蚁借呗的实际利率到底是多少? - 知乎2156被浏览753656分享邀请回答4051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7K33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2 个回答被折叠()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计算
【教材解读】
一、名义利率的计算所谓名义利率r是指计息周期利率i乘以一年内的计息周期数m所得的年利率,即:r=i&m通常所说的年利率都是名义利率。二、有效利率的计算有效利率是指资金在计息中所发生的实际利率,包括计息周期有效利率和年有效利率两种情况。(1)计息周期有效利率,即计息周期利率i的计算:&
&(2)年有效利率,即年实际利率。若用计息周期利率来计算年有效利率,并将年内的利息再生因素考虑进去,这时所得的年利率称为年有效利率(又称年实际利率)。三、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见表1-2。&&【命题考点】名义利率;计息周期有效利率;年有效利率;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分析预测】(1)基本上每年会单独考核一道有关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换算的题目,而且在其他的计算题中也会涉及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换算的问题。(2)考生要根据表中的换算公式总结出规律来记忆,基本换算公式中的两个m的含义不同,考生一定要区分。
【考题回顾】
【2010年度考试真题】年利率8%,按季度复利计息,则半年期实际利率为()。A.4.00%B.4.04%C.4.07%D.4.12%【答案】B本题考核的是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换算。
。提示:r/m中的m等于一年计息的次数(本题中,一年有四个季度,就计息四次),公式中的指数m等于所求实际利率的周期与计息周期的比值。【2009年度考试真题】已知年名义利率为10%,每季度计息1次,复利计息,则年有效利率为()。A.10.47%B.10.38%C.10.25%D.10.00%【答案】B本题考核的是年有效利率的计算。
【2007年度考试真题】已知年利率12%,每月复利计息一次,则季实际利率为()。A.1.003%B.3.00%C.3.03%D.4.00%【答案】C本题考核的是季实际利率的计算。有效利率=r/m=12%/12=1%,则季有效利率=(1+12%/12)3-1=3.03%。【2006年度考试真题】年名义利率为i,一年内计息周期数为m,则年有效利率为()。
【答案】B本题考核的是年有效利率的计算公式。年有效利率的计算公式为F=(1+i/m)m-1。
【典型习题】
1.若名义利率一定,年有效利率与一年中计息周期数m的关系为()。A.计息周期增加,年有效利率不变B.计息周期增加,年有效利率减小C.计息周期增加,年有效利率增加D.计息周期减小,年有效利率增加2.某笔贷款的利息按年利率为10%,每季度复利计息,其贷款的年有效利率为()。A.10.38%B.10.46%C.10.00%D.10.25%3.年名义利率8%,按季计算,则利息期有效利率和年有效利率分别是()。A.2.O0%,8.00%B.2.00%,8.24%C.2.06%,8.00%D.2.06%,8.24%4.现在存款2000元,年利率10%,半年复利一次,则第6年年末存款金额为()。A.1254.23B.2543.12C.2865.14D.3591.71【答案】1.C2.A3.B4.D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求过任务呀给你唱歌呀?
忧伤的我快来安慰我
尴尬尴尬啊啊啊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金融学 利息和利息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金融学 利息和利息率
&&本文档的介绍是大学本科金融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分别介绍了金融学的各个不同组成部分。适合于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基础入门和对金融及经济有兴趣的人阅读~~
大小:541.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