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财政收支平衡分配都是收支活动来进行的,是对还是错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2017届高考政治总复习配套练习:必修1
经济生活 第3单元 收入与分配
2017届高考政治总复习配套练习:必修1
经济生活 第3单元 收入与分配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36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2.50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运用三种手段 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解决六种收入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记牢知识]
1.生产决定分配
(1)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
性质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须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客观必然性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作用或意义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地位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特别提醒]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当中,但并不是公有制经济中的所有分配方式都属于按劳分配。
3.按生产要素分配
(1)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2)意义: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练通小题]
一、判断题
1.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都是按劳分配。(×)
纠错: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当中,但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不都是按劳分配。
2.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纠错: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提高效率,但也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二、选择题
3.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有(  )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②农民王某承包村里的集体土地获得的收入 ③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福利性分配收入 ④孙某在国有企业中工作获得的工资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
解析:选D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指在公有制范围内以劳动为尺度分配。①私营企业属非公有制,排除;承包村里的集体土地获得的收入及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都属按劳分配,②④符合题意;③虽属公有制但收入不是以劳动为尺度,应排除。
4.下列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中,正确的有(  )
①它只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 ②它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分配方式 ③它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配方式 ④它是凭借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解析:选C 按生产要素分配并非只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①错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②错误。③④正确。
[记牢知识]
1.收入分配的公平
(1)主要表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必要性: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2.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1)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2)重要举措
①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②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技巧点拨] ①记忆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可以归纳为“一个保证”“两个同步”“三种手段”“四项收入”。
②不能简单地认为提高“两个比重”均属于初次分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既涉及初次分配的问题,也涉及再分配的问题。
3.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练通小题]
一、判断题
1.收入分配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不能存在差距。(×)
纠错:收入分配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而不是不存在差距。
2.效率是公平的保证,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前提。(×)
纠错: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二、选择题
3.下列关于收入分配公平问题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使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B.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差别
C.平均分配,不能有收入差距
D.只要是合法所得,不管差距多大,都是公平的
解析:选A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表述错误。
4.有人说:“缺乏公平的分配机制也是没有效率的。”其合理性在于(  )
A.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的
B.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D.没有效率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解析:选B 题干旨在强调公平对提高效率的意义,B项正确;A项错误;C、D两项不符合题意。
1.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目的在于(  )
①消除我国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 ②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③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④使我国居民实现同步富裕
A.②④          B.①②
解析:选D 缩小收入差距,不是消除收入差距,①错误;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④错误。②③正确。
2.下列所得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是(  )
①出租房屋的收入 ②私人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 ④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解析:选B ①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④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排除。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3.“科学种田提单产”取得的收入与“流转土地赚租金”的收入(  )
A.属于同一种分配方式
B.都是按劳分配
C.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D.前者是按劳分配,后者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解析:选D “科学种田提单产”取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流转土地赚取的租金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D项正确。
4.经济发展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下列措施中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是(  )
①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大 ②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③鼓励人们创业致富,倡导先富帮后富 ④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打造创业环境
解析:选A  ④是促进就业的具体措施,与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无关,故排除。①②③正确。
5.亚当·斯密说过:“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并且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这句话强调的是(  )
①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的利益关系 ②分配不合理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③分配方式有时对生产起决定作用 ④收入分配要注重公平原则
解析:选D 材料没有体现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排除②;生产决定分配,③错误;①④正确。
6.“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们俩一起出门,你去买苹果六代(iPhone 6),我只能去买六袋苹果。”这启示国家要(  )
①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③缩小收入差距,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 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盲目攀比
解析:选B 材料主要说明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因此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要缩小收入差距,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②③符合题意。①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不选;④与题意不符,排除。
7.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1)“靠承包土地致富”,体现了什么样的分配方式?“靠科技入股发家”和“靠投资获利”在分配方式上有何异同点?
(2)“靠科技入股发家”和“靠投资获利”体现了什么样的分配制度?确立这一制度有什么意义?
解析:该题要看懂几种分配方式,特别要注意提示语,从而把握我国现阶段分配方式的多样性。该题还考查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重要性。
答案:(1)分配方式:“靠承包土地致富”体现了按劳分配。异同点:“靠科技入股发家”属按技术要素分配,“靠投资获利”属按资本要素分配,二者都属按生产要素分配。
(2)分配制度:二者体现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意义:它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一)考点研究——往年考过什么(找规律) 按生产要素分配
[高考题组]
1.(2015·江苏高考)据统计,2014年全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40%来自房地产,17%来自银行理财,16%来自存款,12%来自股票,其他来自信托、基金、保险等。对该经济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
①体现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居民投资风险不断降低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④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
A.①②           B.①④
解析:选B 本题的题眼是新增财产性收入来自房地产、银行理财、存款、股票、信托、基金、保险等。通过房地产、存款等获得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体现,①说法符合题意;新增财产性收入来自多方面,表明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④说法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提到投资风险,②不符合题意;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属于投资收入,是初次分配而不是再分配,也没有体现更加注重公平,③说法不符合题意。
2.(2014·天津高考)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承包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 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她的收入(  )
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③属于按劳分配 ④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解析:选A 程秀把土地流转给该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故其800元租金、1 200元工资收入、15%的分红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而不是按劳分配所获得的收入,①应选,③不选;15%的分红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②应选;该公司不是股份有限公司,不能发行股票,因此不涉及股票价格的变动,④排除。
[必备知能]
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各种形式及表现
按资本要素分配 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按劳动要素分配 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等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 企业管理人才凭借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
等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  科技工作者、信息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的收入(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等)
按土地要素分配 凭借土地取得的收入(土地的租金、出让金、房屋租金等)
2.正确区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存在范围 公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地位 主体地位 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 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地位 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分配依据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比例和 分配原则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促进社会公平
[高考题组]
3.(2015·山东高考)国务院决定,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2014年的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下列选项中,对国务院的这一决定理解正确的是(  )
A.提高医疗补助标准,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
B.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C.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D.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
解析:选C 本题的题眼是国务院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提高这项补助,能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故C项正确;医疗补助与居民消费结构无关,故A项不符合题意;财政补助不属于初次分配,故B项与题意无关;财政补助是财政政策,D项“增加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排除。
4.(2015·广东高考)基尼系数是判断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该系数介于0~1之间,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表明收入差距越大。国际上通常把0.40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年,中国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481、0.477、0.474、0.473和0.469。对比下图,不考虑各国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推断出(  )
①近年来,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且高于图中发达国家②法国收入再分配政策对贫富差距的调整效果比英国更明显③中国应运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强化再分配功能 ④发达国家依赖以市场为主导的收入分配机制实现社会公平
解析:选B 本题的题眼是“基尼系数是判断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中国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对比下图”。由材料可知,年中国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数值越来越小,说明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小,①错误;法国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小于英国,表明其再分配政策的调整效果好于英国,当选②;③是再分配的方法,符合题意;再分配主要是依靠政府进行的分配,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而不是以市场为主导的,④排除。
5.(2014·广西高考)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是(  )
A.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B.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
C.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解析:选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设问中“初次分配”这一限定。A、C两项都属于再分配过程,排除;上调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不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B项舍去;D项正确。
6.(2013·海南高考)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 809.78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6 977.29元,两者之比为3.13∶1。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我国政府可采取的再分配措施有(  )
①提高农产品的补贴标准 ②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最低工资标准  ③增加对农民的专项贷款  ④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保障水平
解析:选B 再分配是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再次分配,①④体现了财政的作用,属于再分配范围,并且具有缩小城乡差距的作用,当选;②③为初次分配,不符合题意,排除。
[必备知能]
1.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的原因
(1)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2)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劳动效率的积极性,才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4)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体现,也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
(5)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
2.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的措施
根本措施 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提高效率 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奠定物质基础
两大举措 举措之一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举措之二 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方法
(1)初次分配是在直接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的。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这些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这种报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在企业中工人的工资、企业的利润和上缴国家的各种税收大都属于初次分配。
(2)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对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主要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之间、城乡之间、地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关系,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考向研究——明年将考什么(明热点)
2015年上半年居民收入数据
[热点材料]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69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 55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在城镇居民收入方面,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广东、天津、福建、山东这8个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在农村居民收入方面,上海、浙江、北京、天津、江苏、山东、辽宁、广东、福建、海南、安徽、河北这12个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而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来看,与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83相比,新疆、贵州、甘肃、云南、内蒙古、青海、宁夏、陕西这8个地区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超过了全国水平。
[考题预测]
1.2015年上半年,我国城乡居民、地区居民收入还有较大的差距,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居民收入存在差距表明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不公平 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③城乡、地区间收入存在较大的差距,表明我国城乡、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④应把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
解析:选C 收入分配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能过大,不是没有差距,①错误;当前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④错误。②③是对材料的正确认识。
2.下列有利于解决城乡、地区居民收入存在较大差距的措施是(  )
①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②降低城镇和发达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 ③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④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解析:选D 降低城镇和发达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不符合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目标,也不利于提高效率,因而该措施不可取,②错误。①③④切合题意。
3.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如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个人收入分配公平?
解析:本题侧重于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难度较小,结合材料并依据课本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和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3)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一、选择题
1.下面内容为甲乙两位同学对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前提和原因的辩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国现实的生产力状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③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本原因 ④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A.②④         B.③④
解析:选A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故②正确,③错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故④正确;我国现实的生产力状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①错误。
2.王某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66 000元,奖金7 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4 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7 000元。去年,王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
A.73 000元 11 000元
B.66 000元 18 000元
C.48 000元 18 000元
D.48 000元 11 000元
解析:选A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条件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题干中王某的工资和奖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即66 000+7 000=73 000(元),个人专利和出租房屋所得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即4 000+7 000=11 000(元),故选A项。
3.2016年春节过后,河北某村17户村民将自己承包的土地以每亩800元的价格租给当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们由此获得的收入属于(  )
A.转让土地所有权收入
B.按劳分配收入
C.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
D.承包经营收入
解析:选C 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不是按劳分配和承包经营收入,而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中按土地要素获得的收入,故选C项,不选B、D两项。农民转让的是土地承包权而不是土地所有权,A项错误。
4.要解决下面漫画《相形见绌》中反映的问题,必须(  )
A.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B.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C.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D.进一步拓宽居民就业、创业渠道
解析:选C 漫画《相形见绌》反映的问题是收入增长赶不上GDP的增长。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增加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C项正确;A、B、D三项与解决漫画反映的问题无直接联系。
5.2015年,土地流转制度已在山东、安徽、四川全省铺开。根据这一制度,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实施这一制度的直接意义在于(  )
A.巩固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B.激发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活力
C.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生产积极性
解析:选B “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是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方式,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6.实现薪酬水平适当、结构合理,从收入分配改革方面,需要(  )
①将按劳分配的原则落实到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 ②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③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④加大税收的调节作用,防止出现收入差距
解析:选A ①说法错误,因为按劳分配只适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故不能运用于所有领域;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利于实现公平,故②正确;需要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故③正确;④说法错误,因为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不是要防止收入差距,而是收入差距要合理。
7.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在完善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取得诸多成绩。下列能够体现通过初次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做法是(  )
A.南京市政府积极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
B.民间公益事业团体组织慈善救助活动
C.江苏省提高城乡居民年度基本医保补贴标准
D.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由1 820元提至2 020元
解析:选D 南京市政府积极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江苏省提高城乡居民年度基本医保补贴标准属于再分配,与题意不符,排除A、C两项;民间公益事业团体组织慈善救助活动,慈善事业是一种有益于社会与人群的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必要的补充,与题干要求的初次分配不符,应排除B项;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D项符合题意。
8.近几年来,某公司的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左右,企业利润平均每年增长20%左右;与此同时,企业职工的工资增长缓慢,平均每年增长5%左右。改变这种状况要求企业(  )
①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②健全以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③合理调整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④在减少国家税收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工人的工资
解析:选C 本题考查促进初次分配公平的措施。①③是改变该公司职工工资增长缓慢现状,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应入选。②中机制的健全要依赖政府而不是企业,不选。依法纳税是企业的义务,④说法错误。
9.某市村民老王算了一笔账:自家有40亩地,以前以种玉米为主,遇到顶好的年景,纯收入也就3万多元;2014年以土地入股一家农业合作社后,自己除了不用再费劲种地、可以坐享股金外,还能分红4万多元。下列对此经济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老王入股前后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取得的收入
②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实现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转移
③农业合作社模式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规模经营水平
④农业合作社模式能促进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增加农民收入
解析:选D 老王入股前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取得的收入,入股后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且入股后收入大幅增加,①观点错误,④符合题意;农业合作社变分散经营为集中统一经营,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③符合题意;转移的是土地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②观点错误。
10.贫困经济学有一个规律:今天的收入差距+今天的人力资本差距=明天的收入差距。(注:人力资本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据统计,未来20年我国新增劳动力的1/3将来自贫困地区。为缩小今后的收入差距,当前需采取的措施有(  )
①坚持并完善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 ②消除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 ③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解析:选B 为缩小今后的收入差距,我们必须消除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促进就业,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减轻负担,②③正确;①材料未体现;缩小今后的收入差距要靠国家的宏观调控,不能靠市场,故排除④。
11.有人说,收入分配的城乡差距、行业差距、职位差距三把“剪刀”剪掉的是一些居民的幸福感,剪出的是不公感。下列措施有利于改善这种情况的是(  )
A.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
B.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C.加大财政税收等政策对垄断部门的支持力度
D.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
解析:选D A、B、C三项所述措施均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不可取,排除。D项正确。
12.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其中收入分配改革涉及千家万户的“钱袋子”。要让人们普遍有“获得感”而不是“没底感”,首先是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的力度。下列改革措施中能体现我国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是(  )
A.出台实施《存款保险条例》
B.提高进城农民工的最低工资标准
C.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并轨
D.通过《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
解析:选C A选项与促进社会公平无关,故排除。提高进城农民工的最低工资标准、通过《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是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体现,故排除B、D两项。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围绕“如何实现收入倍增”问题,网上网友的两个帖子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和思考。
针对网友的观点,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别跟帖分析。
网友“风轻轻”:经济发展了,居民收入自然也就上去了。
跟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雨霏霏”:他年收入100万元,我年收入2万元,人均年收入51万元。几年后他年收入202万元,我年收入还是2万元,人均年收入102万元。我的人均收入不是“倍增”而是“被增”了。
跟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生产与分配的关系、社会公平的措施等。要根据材料观点从正、反两方面逐一分析,前者看到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加的关系,但没有看到分配制度、分配政策的作用;后者看到了经济发展带来收入差距拉大,没有看到国家分配政策可能进行的收入分配调整。把握了总体思路,依据相关知识,逐一分析即可,要注意全面。
答案:跟帖一:①生产决定分配,经济发展是居民收入提高的基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发展,才能为“收入倍增”奠定物质基础。②还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跟帖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政府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1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S省年居民收入情况表
时间 基尼系数 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
6 958 22 365
7 926 24 520
8 566 26 378
9 873 28 869
注: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1)根据材料,分析上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从“收入与分配”的角度谈谈,如何才能解决表格中所反映的收入分配问题?
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要对表格中所列项目的数据进行纵横比较,找出各自的变化趋势,并对相关项目进行有意义的比对并揭示出所反映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反映“注”的信息;第(2)问要针对前一问暴露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可从分配制度、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财政作用等方面回答。
答案:(1)年,S省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但城乡差距巨大,近年来基尼系数有所下降,差距有所缩小,但贫富差距仍然严重,居民收入的相对公平还有待提高。
(2)①完善我国分配制度,坚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增加农民收入;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调动农民积极性,同时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发展成果人民共享;③发挥财政作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社会公平。
财政与税收
[记牢知识]
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 含义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构成 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因素 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反映了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②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要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能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财政支出 含义 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种类 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收支关系 财政收支平衡 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财政盈余 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财政赤字 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特别提醒] ①财政收入并非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财政收入的多少必须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②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有弊还是有利,关键要看财政、信贷能否实现综合平衡。如果银行信贷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财政、信贷能够实现综合平衡,财政赤字就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危害。
2.财政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支持某些行业或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针对不同时期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同状况,政府灵活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练通小题]
一、判断题
1.财政收入越多越好,能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
纠错:财政收入多能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但并非财政收入越多越好。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国家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纠错: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决定性的作用。
二、选择题
3.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影响,对财政收入发生基础性影响的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财政政策
C.分配政策
D.税收政策
解析:选A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故选A项。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 提出:各地根据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情况,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资助的资金属于(  )
A.科教文卫事业支出
B.财政收入
C.经济建设支出
D.社会保障支出
解析:选D 抓住材料中资助的对象“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不难看出资助的资金属于社会保障支出,D项正确。
[记牢知识]
1.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的含义: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特别提醒] ①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国家不直接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但作为权利主体,每位纳税人都享受到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
②税收的固定性不等于税收是永远不变的。税收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可以对税种、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及具体征管制度进行调整。
(3)税收种类: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①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收对象的一种税。该税种只对增值额征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②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征收的一种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2.依法纳税
①从我国税收的性质看,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质决定了公民必须依法纳税。
②从税收与国家财政的关系看,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③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看,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④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偷税、骗税、欠税、抗税等违反税法的现象和行为。
①自觉履行依法诚信纳税义务。
②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练通小题]
一、判断题
1.税收的固定性就是指税收绝对不变。(×)
纠错:税收具有固定性,但不是说税收是绝对不变的。
2.经济发展过热时,可以通过减少税收来刺激社会总需求。(×)
纠错:经济发展过热时,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来抑制社会总需求。
二、选择题
3.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了11项收入须计入征税范围。下列属于征税范围的是(  )
①小明出版著作所获的800元稿酬 ②孙某获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收入 ③蔡某购买彩票获得的50万元奖金 ④国有企业的利润
A.①②④        B.②③④
解析:选C 题干讲的是征收个人所得税,④排除;①②③均属于征税范围。
4.依法纳税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这是因为(  )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②税收是国家财政支出的基础 ③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④税收具有无偿性和固定性
解析:选A 题目考查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的原因,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不是原因,不选。
1.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因素有(  )
①经济发展水平 ②财政支出 ③消费水平 ④分配政策
A.③④         B.①②
解析:选D 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①④符合题意。
2.一般来说,当有效需求不足、一定时期内物价持续下降时,政府为扩大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所采取的财政手段是(  )
A.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
B.扩张性财政政策,减少信贷规模,提高税收
C.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信贷规模,下调利率
D.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提高税收
解析:选A 扩大社会总需求应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此时应该增加财政支出,降低税收,因此A项说法正确,D项错误。信贷属于货币政策而不属于财政政策,B、C两项不符合题意。
3.要实现漫画所反映的双赢目标,最直接的措施应当是(  )
A.提高税率
B.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C.大力发展经济
D.扩大财政支出
解析:选B 国家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才能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又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选B项。
4.消费税征税范围和税率的适当调整体现的是税收的(  )
解析:选C 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的适当调整体现的是税收的固定性,C项正确。
5.“你有情,我有情,依法诚信纳税献真情;你出力,我出力,促进民生发展齐努力;你受益,我受益,共享和谐社会最美丽。”这条税收宣传短信告诉我们(  )
A.国家税收越多越好
B.纳税越多者权利越大
C.税务机关依法征税
D.要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解析:选D 这条税收宣传短信告诉我们要自觉履行纳税义务,D项正确;C不符合题意;A、B两项观点错误。
6.漫画《脑筋急转弯》启示我们作为社会公民(  )
①依法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②承担社会责任
③依法征税,诚信文明纳税
④与偷税行为做斗争
解析:选C 
7.2015年全国财政收入预算15.43万亿元,支出17.15万亿元;全国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 700亿元。
运用财政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如何用财政政策给民众带来更多实惠?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结合财政支出的种类和财政的作用组织答案。
答案:(1)合理安排经济建设支出,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经济平稳运行,为民众获得实惠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合理安排科教文卫事业支出,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合理安排社会保障事业支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
(4)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国强民富。
(一)考点研究——往年考过什么(找规律)
财政的作用
[高考题组]
1.(2015·福建高考)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近年来,某省财政用于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长,2014年达到75.6%。这些支出(  )
①能够有效促进财政收支平衡 ②强化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③有助于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④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A.①②           B.①③
解析:选D 本题的题眼是“立国之道,惟在富民”,民生支出大幅增加。民生支出的财政资金大幅增加,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故当选③④。财政支出的大幅增加,可能会出现财政赤字,不能有效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排除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②错误,排除。
2.(2015·浙江高考)为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进程,我国将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这表明(  )
A.加快技术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B.财政政策可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C.国家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D.货币政策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手段
解析:选B 本题的题眼是“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材料强调了国家运用财政政策促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表明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C项强调了财政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与题意无关;材料体现的是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D项不符合题意。
3.(2014·山东高考)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11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坚持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这些补贴政策的实行有助于(  )
A.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居民同步富裕
B.提高粮食市场价格,扩大粮食种植规模
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
D.增加种粮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解析:选D 坚持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有助于直接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从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D项符合题意;A项错在“同步富裕”上;实行这一政策与提高粮食市场价格没有直接联系,B项应排除;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不属于社会保障体系,C项应排除。
4.(2013·全国卷)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  )
A.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
C.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
D.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财政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作出正确判断和推理的能力。适度财政赤字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因此A项符合题意,D项予以排除;财政赤字与企业减负无关,排除B项;一般来说,财政收支平衡是最佳状态,财政赤字打破了收支平衡,因此排除C项。
[必备知能]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比较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区别 含义 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内容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有关政策,如调整税收、发行国债等 由银行系统发布并执行,如利率的调整、货币的发行等
制定者 国家制定,经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中央银行直接制定
2.比较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实施条件 经济滞缓、需求不足 经济过热、供给能力不足
措施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 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目的 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联系 都是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方向与结构的变动来控制经济运行
如何区分财政的三大作用
(1)凡是看到国家在民生领域的投入,如社会保障类的材料基本上都可以认定材料体现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凡是看到工程建设类、支持某些产业发展等的材料基本都可以认定材料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凡是看到增加或减少税收类的材料基本都可以认定材料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税收的作用
[高考题组]
5.(2015·江苏高考)日起,卷烟批发环节从价税税率由5%提高到11%,并按照每支0.005元加征从量税。此举有利于(  )
①规范市场秩序,提高经济效率 ②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 ③减少香烟销售,倡导绿色消费 ④增加财政收入,优化资源配置
解析:选D 本题的题眼是“批发环节从价税税率……提高”“加征从量税”。卷烟行业的税率提高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并引导企业调整生产经营,从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④符合题意;价值决定价格,卷烟成本增加,会导致香烟的价格上涨,促使消费者减少香烟消费,有利于倡导绿色消费的理念,③符合题意;此举起不到提高经济效率和调节个人收入的作用,排除①②。
6.(2014·北京高考)“自动稳定器”是一种经济调节机制,具有自动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功能;在经济繁荣时会自动抑制经济增长,在经济衰退时会自动促进经济增长。下列选项能够体现“自动稳定器”功能的是(  )
A.税务总局实施部分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降低企业税负
B.因经济繁荣职工收入提高,个人所得税税率进入更高等级
C.政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D.中央银行为应对经济下行,降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政府宏观调控的知识,题眼是“自动稳定器”“具有自动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功能”。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职工工资不断提高,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就会由低一级提高到更高等级,个人所得税税率自动调节收入分配,故选B项;A、C、D三项都不能自动稳定宏观经济运行。
7.(2013·四川高考)S市是我国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试点城市。截至2012年底,该市共有15.9万户企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其中有九成企业税负减轻。2013年1月,国务院决定选择交通运输业和6个现代服务业在全国推广“营改增”。 “营改增”的积极效应是(  )
①优化国家税种结构,拓宽财政收入来源 ②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有益于经济结构调整 ④完善国家财税制度,强化财政支出约束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增值税的作用、财政政策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显示S市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的企业中,九成企业税负减轻,这有助于企业的发展,②正确;“营改增”把交通运输业和6个现代服务业列入推广范围,有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③正确;“营改增”把原来征收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并没有拓宽财政收入的来源,①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对财政支出的约束,④排除。
[必备知能]
1.全面把握税收的作用
(1)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经济发展过热时,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来抑制社会总需求;经济发展过冷时,可以通过减少税收来刺激社会总需求,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2)可以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通过调节税收,可以调节居民的消费行为。
(3)维护社会公平。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
(4)引导企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调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环保税等,可以引导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2.深入理解和把握税收的作用与财政的作用的关系
(二)考向研究——明年将考什么(明热点)
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促进“一带一路”建设
[热点材料] 2015年,备受关注的“一带一路”战略从顶层设计和规划走向逐步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西部9个省区市和东部5个省。为了实施这一构想,国家加大了对上述区域内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改善民生,促进区域、城乡均衡发展,推动区域内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国税总局也积极研究和认真落实服务“一带一路”等三大战略的税收措施。
[考题预测]
1.国家用于加大对上述区域内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的支出属于(  )
A.经济建设支出
B.社会保障支出
C.国防支出
D.债务支出
解析:选A 国家用于加大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的区域内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的支出属于经济建设支出,故选A项。
2.税收在“一带一路”构想的建设过程中将发挥重大作用。下列对税收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
①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②引导居民合理消费 ③消除收入差距 ④引导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解析:选B 消除收入差距的说法错误,排除③;①②④均切合题意,当选。
3.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国家财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阐释建设“一带一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要分别从财政的作用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个角度回答意义。
答案:(1)有利于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们生活的作用。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2)有利于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促进了城乡、区域均衡发展。
(3)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推动了区域内经济的转型升级。
财政转移支付: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由于中央和地方财政之间的纵向不平衡和各区域之间的横向不平衡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国家为了实现区域间各项社会经济事业的协调发展而采取的财政政策。它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上能够转移和调节区域收入,从而直接调整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不平衡状况。
[考题预测]
为支持民族地区发展,中央除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外,中央财政还专门设立了相关转移支付资金,不断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在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经济作用有(  )
①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②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加强民族团结 ③有利于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同步发展 ④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解析:选D ②是政治意义,不选;③“同步发展”说法错误,不选。①④正确。
一、选择题
1.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坚持依法治税更好服务经济发展的意见》,要求税务机关积极探索支持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新兴业态、新型商业模式发展的税收政策措施,特别是对处在起步阶段、规模不大但发展前途广阔、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经济形态,要严格落实好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等税收扶持政策,坚决杜绝违规收税现象。国税总局的要求表明(  )
A.国家通过财税政策引导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企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B.国家通过减少税收,刺激社会总需求,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C.国家通过税收政策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的平等竞争地位
D.税务部门依法加强对税收的征管,坚决杜绝偷税漏税现象
解析:选A 国税总局的要求旨在通过财税政策引导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企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故选A项。
2.下列措施中符合“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是(  )
①中国人民银行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100亿元 ②广东省财政将投入212亿元,加强环保和节能 ③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免税额提高至3万元 ④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A.②③         B.①③
解析:选A 中国人民银行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属于货币政策,①④不符合题意。②③正确。
3.2015年入春以来,潍坊市各级财政部门迅速行动,采取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解决农户购置化肥、地膜、农药和良种等春耕物资的资金问题,全力支持春耕生产。这表明(  )
A.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
B.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C.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D.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解析:选C 各级财政部门解决农户购置化肥、地膜、农药和良种等春耕物资的资金问题,全力支持春耕生产,这表明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C项正确;其余选项材料未体现。
经国务院批准,自日起至日,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免税额提高至3万元。据此回答4~5题。
4.在税种上,营业税、增值税分别属于(  )
A.流转税、流转税
B.流转税、行为税
C.流转税、财产税
D.所得税、流转税
解析:选A 流转税是以商品交换中的交易额和劳务收入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以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增值税,按营业额征收的营业税等,都属于流转税,故选A项。
5.增值税改革是我国政府为实现“扩内需,保增长”目标而推出的一项重大改革。增值税起征门槛再提高,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将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有助于保持经济增长。增值税起征门槛再提高(  )
①会大幅度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 ②会增强生产投资者的信心 ③会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④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解析:选C ①错在“大幅度”,③不是增值税起征门槛再提高的作用。②④切合题意,当选。
6.为了促进节能环保,经国务院批准,自日起将电池、涂料列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在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环节征收,适用税率均为4%。日前对铅蓄电池缓征消费税;自日起,对铅蓄电池按4%征收消费税。对这些消费品实行较高的税率是(  )
①国家以经济手段对这些行业生产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②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③国家采取行政规定的方式对铅蓄电池生产进行宏观调控
④调节消费结构,促进合理消费
解析:选D 为了促进节能环保,经国务院批准,对某些特殊商品征收消费税,这是国家以经济手段对这些行业生产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体现,有利于调节消费结构,促进合理消费,①④正确;②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③说法错误,材料说的是经济手段。
7.国家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以下对财政收支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财政赤字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②财政收入越多越好,所以,要争取更多的盈余
③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属于收支平衡
④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属于收支平衡
解析:选B 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都属于收支平衡,所以③④正确。财政赤字或财政盈余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要根据具体的经济状况而定,不能简单地认为财政赤字或财政盈余好或者不好,所以,①②错误。
8.科技人才是国家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有效提升我国综合创新能力,必须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为此应该(  )
①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 ②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③运用市场机制缩小社会收入分配差距 ④加大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
解析:选C 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需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加大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②④正确;①说法错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运用市场机制不利于缩小社会收入分配差距,③错误。
9.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从2011年试点到现在,已进入收官之年。这意味着,进入2015年下半年后,中国或将全面告别营业税。关于营业税改增值税,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减少税收种类,完善国家财税制度 ②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③助推第三产业,形成良好产业导向 ④减少财政收入,最大限度还利于民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税收的作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主要在服务业实行,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故②③正确。营业税改增值税并非取消营业税,所以没有减少税收种类,也不一定会减少财政收入,故①④错误。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将车船税分7个梯度按照排量进行征税。按照不同排量实施阶梯式征税主要是为了(  )
①增加财政收入,刺激经济增长 ②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③抑制汽车消费、缓解资源压力④引导消费者节能减排、绿色消费
解析:选D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车船税分7个梯度按排量进行征税的理解,小排量车船税少,排量越大缴纳的车船税就越多,所以②④正确;①③不符合题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人在网上开店和网上购物,但是却没有人为网上经营缴税,而按照我国税法,不管通过何种形式,只要是发生交易行为就应缴税。据此回答11~12题。
11.网上经营者不向国家缴税的行为,属于(  )
解析:选A 这些网上经营者属于有意违反税法不缴应纳税款的偷税行为,故选A项。
12.解决上述问题,必须(  )
①加强教育,提高公民履行纳税义务的自觉性 ②税务机关要针对新情况,积极加强税收监管③取缔网上经营活动,杜绝网上购物 ④提高网上经营的纳税税率
解析:选A ③中“杜绝”说法错误,排除;税收具有固定性,④说法错误,排除;①②均是正确的应对措施,当选。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S省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的支持保障力度,增加财政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市县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切实加强民生保障,把保障就业放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格外关注低收入人群、失业人员、残障人群等的基本生活保障。
材料二 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变调,保持公共支出力度,继续减轻企业负担,引导和撬动更多民间资金增加投入。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合理的流动性,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
(1)材料一中体现了财政支出的哪些形式?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财政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解析:回答第(1)问,要先找出材料中有哪几项财政支出,然后再把财政支出的形式同材料挂钩进行分析;解答第(2)问,要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与财政的三大作用有效对接,分析时切忌观点材料“两张皮”。
答案:(1)对“三农”、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等的投入属于经济建设支出;对科技、教育、卫生、文化、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投入属于科教文卫事业支出;对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的支持是社会保障支出。
(2)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大力支持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就业、扶贫开发等体现了这一点。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把支持“三农”作为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重点,增加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体现了这一点。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起大落,体现了这一点。
14.当前,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如何提高服务水平推动科技创新,成为一道彰显政府智慧的考题。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科技创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成立科技服务中心,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取消和下放科技类行政审批项目,简化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向社会力量购买科技服务,扩大科技服务覆盖面。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财政是如何支持科技创新以适应经济新常态的?
解析:首先要了解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其次要知道财政支持科技创新就要加大财政投入,减免科技创新企业的税费;最后一定要把财政政策与经济新常态联系起来。
答案:(1)国家减免科技创新企业的税费,有利于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加大科技创新财政投入,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成面——对知识面的辐射要“宽”]
[抓点——对易错点的理解要“明”]
1.(2014·天津高考1)农民承包的土地入股流转给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的租金属于按劳分配。(×)
纠错:农民承包的土地入股流转给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的租金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2.(2013·海南高考4)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最低工资标准属于我国政府采取的再分配措施。(×)
纠错: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最低工资标准属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措施。
3.(2014·全国卷16)增加财政收入的合理措施是大幅度提高税率。(×)
纠错:增加财政收入的合理措施是大力发展经济以及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4.(2014·山东高考24)坚持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有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
纠错: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有利于增加种粮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无关。
5.(2013·四川高考2)“营改增”积极的效应是拓宽财政收入来源。(×)
纠错:“营改增”不是增加新的税种,而是已有税种之间的替换,并没有拓宽财政收入的来源。
[串线——对知识线的归纳要“清”]
1.维护社会公平的经济意义
角度 经济意义
公平与效率关系 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推动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分配与消费 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科学发展观 维护社会公平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经济发展方式 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内需拉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分配制度改革与社会公平的维护
(1)我国收入差距的表现及国家采取的对策
收入差距的表现 国家采取的对策
区域收入差距,主要指东、中、西部收入差距 统筹区域发展
行业收入差距,主要指垄断行业收入过高 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改革
城乡收入差距 统筹城乡发展
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过低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财政对保障人民生活的支出力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行业内部差距较大,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的比重过低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2)维护和实现公平的具体措施角度 具体措施
一个根本措施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物质财富
一个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一个大力提高 提高经济效率,奠定物质基础
一个科学发展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发挥一个作用 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提高两个比重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实现两个同步 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1.日,国务院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破除养老保险“双轨制”,逐步建立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这一决定体现了(  )
①劳动报酬比重的不断提高 ②初次分配能提高效率③社会保障制度的日趋完善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A.①②          B.①③
解析:选D 这一《决定》使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体现了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③④当选。该《决定》与①②无关,排除。
2.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下图是2015年部分地区对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情况。这一举措的主要意义在于(  )
地区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幅度
北京 1 560 1 720 10.3%
上海 1 820 2 020 11%
内蒙古 1 500 1 640 9.3%
A.贯彻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B.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维护劳动者权益
C.发挥再分配机制的调节作用,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D.实现居民收人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完全同步,促进社会和谐
解析:选B 最低工资标准涉及的不仅仅是公有制经济,还有非公有制经济,而按劳分配原则必须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故排除A;最低工资标准是初次分配,而不是再分配,排除C;D中“完全同步”说法错误,排除。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举措的意义在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维护劳动者权益,B当选。
财政与社会公平、人民生活水平 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与资源配置 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支持某些行业或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财政与经济运行 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针对不同时期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同状况,政府灵活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财政与物价 实施稳健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能够抑制流动性过剩,调节货币流向,稳定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财政与宏观调控 适当的财政政策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和不足,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财政与转方式调结构 适当的财政政策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财政与科技创新 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
财政与“三农”问题 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扶持,有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
财政与消费 财政支出和减税可以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提高消费水平
财政与企业发展 减免税费可以减轻企业税负,促进企业发展
财政与就业创业 财政支出可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减税可支持自主创业等
1.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量入为出”作为安排财政收支的原则。但在实践中,有时必要的支出无法压缩到收入能力之内,仍然会出现财政赤字。改革开放以后,财政赤字成了我国经济建设中常见的经济现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  )
A.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
C.抑制通货膨胀,扩大消费需求
D.扩大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解析:选D 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扩大有效需求,进而刺激经济增长,D项符合题意。“增加社会总供给”、“减轻企业的税负”、“抑制通货膨胀”与财政赤字无关,A、B、C三项排除。
2.目前,全国楼市普遍处于低谷,成交量大幅下滑。针对这一情况,地方政府发放购房补贴、减免契税等“救市”手段再次登场。政府采取购房补贴、契税减免等措施救市(  )
①说明财政政策是平衡供求关系的重要手段
②说明市场解决不了住房等公共产品的供给
③是通过刺激市场供给来满足人们购房需求
④是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引导市场行为
解析:选C 政府采取购房补贴、契税减免等措施救市属于运用财政政策这一经济手段对楼市进行宏观调控,旨在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引导市场行为,①④正确;商品房不属于公共产品,②错误;楼市处于低谷,不是供不应求,③排除。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关注民生,稳定增长
[热点缘由](为何考)
财税体制在国家治理中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深刻影响着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等领域。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以改革促发展,让改革的成果惠及民生,这是近几年高考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
[考题印证](怎么考)
(2015·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财政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财政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材料 2013年我国GDP增速为7.7%,2014年为7.4%,2015年我国GDP增长目标调低为7%。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其中,2015年财政预算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 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财政赤字率指财政赤字与GDP之比。国际上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
[审答规范](怎么答)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回答方向(问什么,答什么)
知识限定:《经济生活》知识
主体限定:国家
客体限定: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
角度限定:为什么
第二步:析材料,对接教材知识(有多少,答多少)
有效信息 对接教材
从2013年至2015年,我国GDP增速放缓,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加财政赤字 在经济增长滞缓时,要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积极性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增加财政赤字,有利于扩大财政支出),刺激总需求增长
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低于国际安全警戒线 我国财政赤字率低于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是适度和安全的
第三步:组答案,条理严谨作答(用术语,加材料)
[答案] 财政赤字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手段,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增加财政赤字能够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我国目前财政赤字率虽然在提高,但低于3%的警戒线,是适度的、安全的。
[考题预测](这样练)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离不开财政制度的现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支情况
支出 财政支出(部分项目)
教育 文化体育与传媒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 社会保障和就业 农林水 节能环保 交通运输
增幅(%) 6.6 11.8 13.2 7.2 18.3 20.9 13 19.9 18.7
金额(亿元) 79 600 77 288 11 228 1 038 5 801 10 432 6 833 1 487 5 226
注:2015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自2014年起适当提高央企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其中国有独资企业应缴利润收取比例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
结合材料(含注),分析当前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的原因,并说明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的作用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准确与课本知识进行对接。
答案:原因: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②分配政策影响财政收入。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提取比例适当提高,也是国家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原因。
作用:①增加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方面的财政支出,为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②农林水、交通运输、节能环保等方面财政支出的增加,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③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经济运行主要受到有效需求不足制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刺激总需求增长,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一、选择题
1.如今,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上半年王先生一家收入中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  )
①购买基金获利8 000元 ②单位发奖金3 000元 ③大儿子在外资企业工作收入10万元 ④大女儿领取失业保险金4 000元 ⑤出租房屋获得租金2万元 ⑥二儿子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获利2万元
A.①②⑤          B.②③④
解析:选C 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本题中购买基金获利、出租房屋获得的租金、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注册商标获利均属于财产性收入,①⑤⑥正确。
2.为了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图中组合正确的是(  )
解析:选D 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能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正确;对垄断行业的高管人员限薪,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⑤正确。①②④组合不正确,排除。
3.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们追求的社会不仅是一个经济发达的社会,而且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应该(  )
①着重理顺国家和企业间的分配关系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③合理调整投资、消费和出口的比例④健全税收、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分配调节机制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如何实现个人收入分配公平。①③与该问题无关,排除;②④符合题意。
4.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实行的“土地换股权”模式得到有关部门、专家肯定。“土地换股权”模式的实质在于,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对该模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 ②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③改变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 ④有利于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解析:选D 通过“土地换股权”模式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收入而不是按劳分配收入,该模式没有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有利于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因此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5.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就要求(  )
①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②贯彻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规范分配秩序 ③以富民促进公平,以公平促进富国 ④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解析:选A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①观点错误;④中“消除”说法错误,②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6.右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解析:选D 在X1之前,收入差距拉大,效率提高;在X1之后,收入差距拉大,效率降低。因此,②④正确;①说法错误;③片面夸大了收入差距的作用。
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决定将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样做能够(  )
①推进城乡的均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②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城乡收入差距
④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镇化建设
解析:选C ①夸大了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作用,排除;③中“消除城乡收入差距”的表述错误;②④是对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用的正确认识。
8.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改革的内容涉及预算编制、执行、公开和监督等各个方面。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有利于(  )
①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加速释放改革红利 ②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③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④规范地方债务管理,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解析:选A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有利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加速释放改革红利,有利于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故①②正确;③中“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的认识片面;④规范地方债务管理正确,但不能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9.结合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标价格制度违背了市场供求规律
B.补贴生产者避免了农产品价格的下跌
C.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发挥了财政改善民生的功能
D.目标价格制度使农产品价格在目标区间内波动
解析:选C 目标价格制度没有违背市场供求规律,A项错误;补贴生产者不可能避免了农产品价格的下跌,B项错误;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有时高于目标价格区间,有时低于目标价格区间,D项错误。C项正确。
10.财政部、国税总局宣布,自日起至日,享减半计征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微企业范围上限由年应纳税所得额6万元扩至10万元。这一优惠政策对小微企业必将产生积极影响,其合理的传导顺序是(  )
①生产成本降低 ②扩大再生产 ③企业利润增加
④税收负担减轻
A.④—①—③—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④—③—①—②
解析:选A 税收优惠——税收负担减轻——生产成本降低——企业利润增加——扩大再生产,故选A项。
1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下发《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宣布从日起到日,购置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这一税收政策的调整(  )
①说明税收的固定性是相对的 ②说明税收具有无偿性③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④有利于引导消费方向
解析:选B 购置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说明税收的固定性是相对的,有利于引导消费方向,①④当选。②与题意不符;这一措施会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③错误。
12.为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发展,自日起至日,国家对月销售额2万元至3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月营业额2万元至3万元的营业税纳税人,免征营业税。这表明(  )
A.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B.增值税可以避免对营业额重复征税
C.国家调整税收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D.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解析:选C 材料主要表明国家调整税收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A、B、D三项与题意不符。
二、非选择题
13.“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进入“十三五”历史新起点,党和国家将“民富”目标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也是确保社会能够充满活力与和谐有序的要求。就业、教育、医疗、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依然是“十三五”期间改革难啃的“硬骨头”,要平衡好不同层次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让公平公正的阳光照到社会每一角落。“十三五”规划侧重点将会放在调整中国的社会结构,注重打造“橄榄型”社会,增强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培养强大的中产阶层。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打造“橄榄型”社会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从根本措施、制度保证、两个重要举措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作答。
答案:(1)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3)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实现公平分配。
(5)充分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区域收入差距。
14.国务院决定自日至2017年底,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进口)的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支持新能源汽车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于实施创新驱动,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拉动国内市场需求、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具有重要价值。
根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免征新能源车辆购置税的经济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阐释问题的能力,可从价格与需求、消费与生产、财政的作用、宏观调控、落实科学发展观等角度作答。
答案:(1)价格影响需求。免征车辆购置税,有利于降低购车成本,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免征车辆购置税,有利于通过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带动新能源汽车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3)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免征车辆购置税,有利于优化汽车的动力资源配置,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
(4)国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经济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免征车辆购置税,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5)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免征车辆购置税,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政收支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