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先进美国制造业计划国家战略计划 为什么

浅析:德国、美国、中国三个“工业4.0”有何不同? - 欧洲市场 -
福步外贸论坛(FOB Business Forum) |中国第一外贸论坛
积分 1502269
帖子 115070
福步币 799118 块
阅读权限 150
浅析:德国、美国、中国三个“工业4.0”有何不同?
普华永道思略特对德美中三国的工业4.0规划进行对比,以对工业4.0在全球范围内的最新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制定相应行业和公司发展策略。
& & 普华永道思略特对德美中三国的工业4.0规划进行对比,以对工业4.0在全球范围内的最新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制定相应行业和公司发展策略。
& & 最早由德国提出、现在已经在世界上几个工业大国开始进行实施的、通过信息技术与工业相融合以提升工业水平的国家产业战略,正在深刻影响今后的全球工业产业布局。德国将之称作“工业4.0”,美国定义为工业互联网,中国或沿用德国的定义,或称作互联工厂。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
& & 工业4.0将整体提升企业、行业、国家的竞争优势,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 & 1)互联。除了基础层面的生产设备之间,设备和产品之间的互联外,虚拟和现实之间的互联等更深层次的概念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
& & 2)集成。这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端到端的集成,也包括一个产业链及其相关行业的纵向和横向集成;
& & 3)数据。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大类的发展将使得工业领域实现对产品、运营、价值链等一系列内外部数据更为科学的管理和把控;
& & 4)创新。由技术创新所引领的一系列产品、模式和业态的创新将形成大规模的良性创新循环,带动相关各工业链条内的技术提升;
& & 5)转型。在前述的各项变革基础上,工业领域内也将实现若干转型,比如从大规模生产向个性化定制的转型,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等。
& & 我们在此将对德美中三国的工业4.0规划进行对比,以便相关机构和企业对工业4.0在全球范围内的最新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制定相应行业和公司发展策略。
& & 德国的工业4.0规划
& & 德国提出并实施工业4.0战略,是其应对最新技术发展,全球产业转移,以及自身劳动力结构变化的国家级战略。历史上,在工业2.0及之前的世界工业变革中,德国一直是作为世界工业化领导者、行业游戏规则制定者的姿态出现。然而从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工业3.0以来,美国在新产业发展上独占鳌头,德国等欧洲国家在其中的表现却乏善可陈。面对着美国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制造业回归政策并提高其产品和技术在高端工业市场竞争力的局面,以及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通过成本优势和技术升级从低中端开始向上对全球市场的蚕食,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欧传统工业国面临着巨大压力。
& & 因此,由德国默克尔政府发起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的工业4.0,希望重塑自己在工业领域的全球龙头地位,并解决老龄化等问题的积极应对战略。在这一高度下,德国本身的工业4.0规划,非常侧重借助信息产业将其原有的先进工业模式智能化和虚拟化,重视智能工厂和智慧生产,并把制定和推广新的行业标准,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即德国的工业4.0的产业集成。
& & 以在其规划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智能工厂战略为例,其设计中,人、机器和资源将会如同在一个社交网络里自然地相互沟通协作;生产出来的智能产品能够理解自己被制造的细节以及将如何使用,并积极协助生产过程。这种设计集中体现了德国的变革思路:将信息技术引入其有着传统技术优势的“刚性”工厂,通过大数据和虚拟化等工具增强其产品的柔性,也就是生产过程适应变化的能力和定制化的程度,来达到以信息技术的“器”为其制造业所用的目标,并将此模式标准化,加以推广。
& & 美国的工业互联网规划
& & 近年来,虽然美国依旧在航空航天、芯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但其制造业内部空心化的局面,和在全球市场份额中的丢失已经很难通过简单的政策调整或商业方式加以扭转。与德国渴望利用新的变革重塑领导地位类似,美国亦认为,更有效的方法是一场具有变革性的制造业模式转变,这样才能使其从本质上突破现有的国际行业格局,再次实现在新的制造业中的复兴。与此同时,美国同样面临类似的人口结构问题,和国际消费者对产品定制化多样化的要求也从内外部促使美国利用其在信息产业的优势对制造业加以改造。
& & 美国于2012年启动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中,这一被称为“再工业化”的思路得到全面阐释。其中提出要发展包括先进生产技术平台、先进制造工艺及设计与数据基础设施等先进数字化制造技术,其核心是鼓励创新,并通过信息技术来重塑工业格局,激活传统产业。这种从CPU、系统、软件、互联网等信息端,通过大数据分析等工具“自上而下”的重塑制造业,与德国的从制造业出发,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造制造业的“自下而上”的思路完全不同。近年来GE等制造业公司倡导的将重心放在互联网上的“工业互联网”策略,以及谷歌等高科技公司向机器人、汽车等制造业领域的渗透,可以说是美国工业4.0思路的一种体现。
& & 中国的工业4.0规划
& & 异于德美,身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目前尚未进入世界级的制造业强国,在发展时期上也处于西方国家已经经过了的工业2.0和3.0并行发展阶段。既没有德国在传统工业领域的雄厚基础,也缺乏如美国般引领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的先进技术。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还要解决产品质量提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制造业升级转型等基本问题。这种“边跑动边调整”,最终达到工业4.0的理想水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挑战性非常大的课题。
& & 因此,中国的规划思路是在继续大力发展先进工业技术的同时,紧盯新的信息产业发展动向,实现二者共同进步,推进二者的深度融合。我们看到中国领先的家电企业、电子类高科技企业正在对工业4.0进行布局,一个切入点是“智能工厂”或是“互联工厂”。在企业内部统一的信息管理体系基础上,集成MES系统,计划、调度、生产,做到人和机器的高度匹配,从而可能在较低成本下实现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但是中国距离全面有效的管理信息和综合使用信息、大数据还有相当的差距。
& & 中国制造2025的九大任务和三步走战略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 & 除了单个企业之外,行业也正在开始建立一些联盟,进行产业集成。工业4.0的产业集成要求企业横跨设计、制造、物流、环境、人的活动等产业链要素,通过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加以控制:收集所有数据,通过控制技术和相关环节实现互动、组织生产。通过产业集成,未来整个产品需求、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等链条中捕捉到的数据都可进行实时分析,帮助决策,而且在发生故障时,系统将自动发送警告并协助处理。这些技术在中国都是相对薄弱的,单个企业无法实现这些革新性变化,需要跨行业乃至政府的力量加以推动。
& & 在实现工业4.0的进程中,德美中三国均希望借此推进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融合,并且上升到国家战略,在政策和资金层面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但在战略理念和操作方式上,德美等制造业强国或者将传统工业进行智能化信息化升级,或者以信息技术带动传统工业,渐进式的进入工业4.0时代;而在制造领域相对落后的中国,则需要实现从工业2.0到4.0的跨越式发展。这一进程既面临着更多的技术和管理上的挑战,同时又能够给广大相关的行业和企业带来西方国家当下所缺乏的大量商机和快速发展前景。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内众多利益相关方对这一重要的时代机遇的把握能力,将决定这一个新的工业时代的经济版图。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Powered by D1scuz! && 2001-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他们不想告诉你的美国制造业真相都在这里了【制联网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29贴子:
他们不想告诉你的美国制造业真相都在这里了
2015年,中国制造业的日子不好过。有人会说,废话,别说2015,这几年的日子都不好过。曾有学者大声疾呼:“假如没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服务业和金融业将崩溃。中国不能再听任制造业的沉沦而强调虚无缥缈的服务业了!”这个道理我们懂,领导人更是深知,美国人有句话:“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制造能力,它也不可能会有创新能力。”在主流媒体的报道中,美国制造业一片萧条,要么是工会罢工,要么的人工成本太高,或者干脆连续专题报道整个城市的制造业倒闭破产,似乎美国这个超大经济体,完全就是靠金融和到处压迫搜刮其它国家的资源而撑起来的.其实真相是,美国靠的就是制造业立国起家,并且最近几年的制造业回归政策也卓有成效,最可怕的是,美国制造还在不断地进行产业升级,优化成本,到2018年,美国制造的成本将比中国还要低2-3%。没有制造业就没有今天的美国近年来,美国大张旗鼓要重返制造业;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中国则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些战略的背后意图是实现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美国制造业首次问鼎世界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巨大的丰富资源,土著和欧洲移民的资本供应,廉价的移民劳动力的涌入,西进运动形成的广阔市场,迅速增长的人口需求为美国制造业的辉煌发展创造了条件。与过去的制造业相比,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洗礼的美国制造业进行了全方位升级。一方面,传统制造业的生产动力由蒸汽机械转变成为电和内燃机,另一方面,大量生产的科学方法在美国纷纷涌现。这样的升级加快了了美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以制造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步完成。在1851年伦敦水晶宫展览会上,美国制造业产品造成了轰动。亚美利加游艇、麦考密克收割机、辛格缝纫机、霍布斯锁,特别是柯尔特连发手枪,充分体现着美国制造业的技术成就,英国的《时代》杂志当时做出“谁第一?”“美国。”“谁第二?”“根本没有!”的评论。自年间,美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日益攀升,到1890年为止,美国制造业总产值已经上升到15.8%,成为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制造大国,形成了史上公认的“美国制造体系”。此后的数十年里,美国制造业一直在世界舞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使是在 年大萧条时期,美国的制造业产值仍维持在全球总量 1/3 的水平。二战结束后,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对手都受到重创,急需战后经济恢复。以此为契机的美国制造产业再次以惊人的速度占据人类世界的半壁江山,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总和的40%左右,贴有“美国制造”的产品行销海外,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美国的制造业再次迎来发展的巅峰时期。制造业回归本质是产业升级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琳赛.奥顿斯基撰文《别想当然以为美国制造业回流了》,文章认为,尽管美国一些公司转变了以前将制造业务外包到其他国家的做法,但并没有证据表明美国制造业回流是普遍趋势,全球供应链依然欣欣向荣,短期内不太可能会改变。奥顿斯基的说法,很显然和很多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同,也和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奥巴马政府在制造业回归上的高调政策相悖。但是,如果仔细读奥顿斯基的文章,的确有严密的逻辑以及数据做支撑。比如,在新增就业的贡献上,奥顿斯基认为制造业回流所带来的就业只占美国新增就业的4.6%;回归企业的数量尽管2014年有300多家, 2013年有210家,2012年是104家,2011年为64家,2010年仅有16家,增加的趋势似乎很明显,但和数量超过了25000家外国子公司、全球雇员超过3600万人的美国跨国企业比,这些数字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特别是,尽管有一些企业似乎回归美国建立新的工厂,但同时,他们也在海外建立新厂。尽管奥顿斯基的文章有理有据,但是,在笔者看来,讨论制造业是否回归美国本来就是个伪命题。奥顿斯基也好,奥巴马作为特大政绩吹嘘也好,在“制造业回归”这个问题上都犯了咬文嚼字的错误。应该看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奥巴马大力推行的“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的国策本质上是检讨美国产业的空心化,以及争夺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特别是高端制造业的竞争制高点。我们看到,为了强调制造业的重要性,2009年12月公布《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2011年6月和2012年2月相继启动《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2013年发布《制造业创新中心网络发展规划》,推动所谓的“制造业回归”,奥巴马的努力,相对于过去似乎取得了成效,2011年美国制造业新增23.7万名就业岗位,制造业投资的增速也高于同期美国GDP。但很显然,这只是问题的表象。表象背后的实质是美国政府看到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心仍然在制造业,制造业将成为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奥巴马政府强调“再工业化”,目的是为了保持美国在全球制造业竞争方面的领先地位,并为新一轮产业革命进行充分的准备。在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美国更是浓墨重彩的规划,2009年出台了《美国创新战略:促进可持续增长和提供优良的工作机会》和《重整美国制造业框架》,重点在纳米技术、高端电池、生物制造、新一代微电子研发、高端机器人、清洁能源、航空产业、电动汽车等产业布局。2012年美国财政年度增加了国家科学、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实验室等重要科学部门预算,开发先进制造技术,并启动先进制造技术公会项目。因此“再工业化”也好,“制造业回归”也好,本质上是实现美国产业的升级,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美国制造业成本很快将比中国更低在美国启动“再工业化”的过程中,外界将美国启动“制造业回归”的动机归因于美国制造业成本的下降。比如,近10年来美国制造业人力成本的下降,页岩气革命给美国带来的能源成本的降低,以及美元作为全球储备给美国制造业带来的优势竞争力。比如,有人认为,如果考虑到制造业的各种成本,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估计,现在在美国制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在中国高5%,更令人震惊的是:到2018年,美国制造的成本将比中国便宜2-3%。到2015年下半年,就多数面向北美消费者的商品而言,在美国低成本州生产将会变得和在中国生产一样经济划算。由此认为,大量的制造业在中国失去成本优势之后而回归美国。其实,这是一种极其肤浅的解读。因为不管美国如何节约成本,新兴市场国家的成本比较优势仍然很明显,从全球“产业飘移”的基本规律看,制造业的全球产业链的分工和外包仍然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美国制造”最突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承载的科技含量与创新能力。美国强调制造业回归,是重视制造业的重要性。这是我们才真正应该学习的。而不是担心产业真的会全部回到美国去。对于中国而言,是要认识到全球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也好,产业洗牌也好,产业的基点都是制造业。制造业过去是,现在是,而且未来仍然是强大经济的基础。在美国的产业部门中,制造业所占比重一直在所有行业里排第一,没有其他产业可以取代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没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服务业和金融业将崩溃。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制造能力,它也不可能会有创新能力。基于此,中国应该把制造业放到产业复兴最重要的位置,把《中国制造2025》视为中国最重要的国家战略予以重视,而不是听任制造业的沉沦而强调虚无缥缈的服务业。要知道,美国人从来没有放弃制造业,美国制造业一直是美国国民经济强有力的支柱,2005年之前,制造业一直都在美国的GDP中占有最高的百分比。2006年,房地产业上升到首位(14.9%),制造业屈居第二(13.8%),但是在2008年之后,制造业再次跃居首位。不要忘了,中国只是在2010年在制造业规模上超过了美国,美国仍然是全球制造业大国、强国,它就从来没有抛弃过制造业,这才是美国制造业的真相。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股票/基金&
美国重振制造业,我们怎么办?
  决策视野  今年2月,美国制定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一时间,引爆美国舆论。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美国政府出台的战略举措,还是美国民间的研究报告和媒体文章,都把中国作为其制造业发展的假想敌,对中国制造业发起挑战。目前,我国虽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总体上大而不强,面临着多重压力:工业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制约着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发展,越南等发展中国家以更低成本成为产业转移新阵地,国内少量资本“抽逃”实体经济。在此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该如何突围?  近年来,为应对国内产业空心化、失业率居高不下等问题,美国发布了制造业强势回归的信号。2009年4月,在乔治敦大学的演讲中,首次提出重振制造业战略构想,并于同年12月公布《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日,颁布《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制造业促进法案》等系列法案,搭建起重振制造业的框架。2011年6月和2012年2月,又相继启动《“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与《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将智能电网、清洁能源、先进汽车、航空与太空能力、生物和纳米技术、新一代机器人、先进材料等作为重点发展领域,抢占21世纪先进制造业制高点。  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已连续31个月保持增长,2012年第一季度的PMI一直保持在52以上。从2010年到2011年底,美国制造业新增了40万个工作岗位。汽车、科尔曼、NCR、ET水系统、AmFor等制造企业,已开始将生产线或工厂从中国转移到美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南部地区。这些从中国回归的制造企业带动了美国制造业的复兴势头。  美国重振制造业威胁到中国了吗?  制造业全球分工格局难以根本逆转,美国劳动力成本并无绝对优势。即便如此,美国重振制造业频出的系列举措,仍对处于工业转型升级关键期的中国制造业构成了严峻挑战。  1.美国重振制造业,提高了我国制造业高端化难度。  我国制造业附加值不高,仍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下游,出口的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单价较低、附加值较低的“三低”产品。急需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并以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美国一方面凭借领域的基础研究能力、强大的高新技术和创新优势,率先抢占制造业制高点,加紧从技术、标准、规则和市场等方面设置门槛,使我国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升级的难度增大。另一方面,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投资及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在华高端制造企业回归,使对外直接投资实现“逆转移”,减少了高跨国公司在中国技术溢出的机会,使得我国与美国高端制造技术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2.美国重振制造业,削弱了我国制造业的传统优势地位。  我国凭借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在2010年超越美国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但随着我国低成本制造优势的不断削弱,我国制造业开始面临来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双向挤压”:一方面,美英法等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给我国制造业在承接产业转移、技术进步与产品出口等方面带来新挑战。另一方面,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开始以更低成本优势成为接纳发达工业国家产业转移的新阵地。与此同时,我国少量资本“抽逃”实体经济的迹象开始初步显现,加剧了这一态势。  美国此番重振制造业的系列举措,不仅要在高端领域抢占优势地位,还要在中端领域夺回被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占据的市场份额。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0年的国情咨文中提出,5年内要实现出口翻一番的目标,将通过对出口企业给予援助、大幅提高中小出口企业贸易融资水平、有条件放松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迫使贸易伙伴扩大市场开放等手段,增强美国企业在中高端产品方面的出口竞争力,占领更多的国际市场。  3.美国重振制造业,加大了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及出口压力。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制造业的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制造业的竞争及出口压力进一步加大。自2012年起,PMI连续环比放缓,央企三年来首次利润下滑,近三成制造业上市公司裁员。  美国通过采取各种显性、隐性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加强进口控制,并在一些关键领域加大技术输出控制,希望把“美国制造”的竞争者彻底挡在国门之外。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大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及出口压力。  我国须重塑制造业新优势  在警惕美国重振制造业对我国形成严峻挑战的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国低成本制造业在逐渐削弱,但我国制造业综合成本优势仍将保持5―10年,而且要素成本的上升也给我国制造业升级形成“倒逼效应”,我国制造业依然具备强大的产业基础和技术基础,有着巨大的内需市场、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等优势。为此,我国制造业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第一,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破除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解决制约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深层次矛盾,加速制造业市场化,激发制造业市场活力。  第二,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制造业自主化发展,改变制造业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  第三,发展先进制造业是美国重振制造业的战略核心,我国也应在继续推进战略性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制造业高端化。  第四,未来二十年,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化制造将引发制造业革命,重塑制造业的未来。我国需要制造智能化为导向,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  第五,我国是一个消费大国,具有明显的大市场优势,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考量之一就是接近中国消费市场。我国应发掘大国大市场优势,加强制造业本土化。  第六,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制造业绿色化,破解我国制造业面临的能源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程度较重等难题。  第七,我国制造业主要停留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设计和销售环节较为薄弱,急需加快拓展制造业价值链,推进制造业服务化。  第八,鼓励支持企业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平台,积极探索各种合作新模式,融入全球制造产业链,推进制造业国际化。  (作者单位:赛迪智库)
08/07 08:2008/06 04:4307/10 07:0907/09 01:2307/04 17:37
科技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美国“再工业化”之路——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评析--《装备制造》2012年06期
美国“再工业化”之路——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评析
【摘要】:正如何看待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的真实意图并从中获得启示,以加快我国制造业升级,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2012年2月,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发布了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的研究报告。该报告从投资、劳动力和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美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五大目标及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分类号】:F471.2【正文快照】:
如何看待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的真实意图并从中获得启示,以加快我国制造业升级,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CHINA EQUIPPMENT年2月,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发布了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的研究报告。该报告从投资、劳动力和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美国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侯芙蓉;[D];吉林大学;2013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唐志良;刘建江;;[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赵文成;赵红;;[J];中国工程科学;2008年09期
宾建成;;[J];国际贸易;2011年02期
孙立坚;;[J];国际市场;2011年03期
田力华;;[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05期
王硕;;[J];财经界;2012年05期
金碚;刘戒骄;;[J];决策;2010年Z1期
陈鹏;郑翼村;;[J];市场论坛;2006年11期
赵彦云;秦旭;王杰彪;;[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02期
王展祥;王秋石;李国民;;[J];现代经济探讨;2010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岩;[D];吉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龚唯平;;[J];经济前沿;2007年11期
吕红;王芳;;[J];统计与决策;2010年18期
于波;范从来;;[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陈宝明;;[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6年05期
向丹;;[J];广东造船;2009年03期
陈峥嵘;;[J];上海国资;2009年10期
赵优珍;;[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01期
胡蝶;张向前;;[J];经济地理;2011年06期
胡兴军;;[J];装备机械;2006年01期
杜琦;姚波;解芳;;[J];现代管理科学;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汉川;郭巍;;[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张曙;;[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钟宜菲;;[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翟立功;;[A];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杨叔子;;[A];首届湖北科技论坛主体报告及专家建议书[C];2001年
路甬祥;;[A];2010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主旨报告[C];2010年
崔焕金;曾蓓;李旗纲;;[A];决策与管理研究()——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邬贺铨;;[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李海涛;;[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范道东;王玉明;施庆华;;[A];2002年十一省、区、市机械工程学术年会暨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志强;[N];南昌日报;2007年
刘晓;[N];南京日报;2006年
本报记者  何晓晴;[N];民营经济报;2005年
郑杨;[N];经济日报;2008年
黄勇娣;[N];解放日报;2008年
陈惟;[N];文汇报;2004年
冯建松;[N];嘉兴日报;2007年
刘晓 王馨;[N];南京日报;2007年
王春明;[N];江苏经济报;2007年
钟慧;[N];文汇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松兰;[D];武汉大学;2005年
田红云;[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袁开洪;[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张少兵;[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张会清;[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张孝锋;[D];南昌大学;2006年
杨磊;[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田敏;[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喻美辞;[D];厦门大学;2009年
张冀新;[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震;[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乐鹏;[D];武汉纺织大学;2013年
徐亚辉;[D];广东商学院;2010年
原鑫;[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任秋芳;[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范磊;[D];郑州大学;2003年
贠雅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王业祥;[D];扬州大学;2007年
薛育芬;[D];厦门大学;2008年
杨祎;[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制造业计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