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了一个北京买翡翠手镯去哪里,总质量42.3克,密度3.33g/cm3,请大师给我看看是真否?价值多少?

我买了一款翡翠手镯A货,证书号,浅绿色,镯形状,总质量 59.59g,密度3.33g/cm3,_百度知道
我买了一款翡翠手镯A货,证书号,浅绿色,镯形状,总质量 59.59g,密度3.33g/cm3,
特殊检查:见437nm吸收线,回来看一块绿色处有杂质小碎纹折射率1.66(点测),纤维交织结构,价值挺昂贵的。请帮我验证。帮我估估价,谢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片看,天然翡翠A货没有问题料子是糯种,水头短在灯光下呈现粉紫色,颜色深,近黑颗粒也略显粗,棉重而且在飘花的部分隐约有石纹影响品相不知你入手多少,但比较淡,略有飘花,卖家应该说的是春带彩吧不过这蓝花飘的死板,不活
采纳率:92%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翡翠手镯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我有个A货的翡翠手镯,总质量为62.5g。密度3.33g|cm3。吸收光谱437nm。请专家帮鉴定下能值多少钱?请高手_百度知道
我有个A货的翡翠手镯,总质量为62.5g。密度3.33g|cm3。吸收光谱437nm。请专家帮鉴定下能值多少钱?请高手
我有更好的答案
汗!翡翠密度3.33g|cm3。吸收光谱437nm 都差不多的 有图没?必须见到真品才能准确的估价。欢迎追问!
达到二级才能发图,图片加不上去,那能请你把你的邮箱告诉我,我把照片发到你邮箱里,请你帮我看一看,还行啊
我看了下每个地方的价格不一样
第一只 商场价 1.5-2万左右 展会价 6-8千左右 行家拿货价 2000左右第二只 商场价 5-6千
展会价 1-2千
拿货价 50至150元 什么时候买的也很重要 翡翠价格不稳定
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望君采纳!
采纳率:27%
需要看图片的,图片不能发给个链接也行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前两天买的这个翡翠手镯,总质量+70.83克,密度3.33g/cm3,折射率1.66,A货,请问值_百度知道
前两天买的这个翡翠手镯,总质量+70.83克,密度3.33g/cm3,折射率1.66,A货,请问值
折射率1.66.33g&#47,密度3,A货,请问值多少钱前两天买的这个翡翠手镯,总质量+70.83克;cm3
我有更好的答案
啊?我不懂玉,前几天去旅游,13600元买的。
旅游买的价格肯定贯了
这图片是?
一万多的品质
那我被坑了8000多
我这个戴久点儿会不会更漂亮
不会的,硬度太好,没那么容易带亮的
亲,给个好评吧
采纳率:36%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我的图书馆
先从成品说起吧: 看图学懂翡翠的价值 第一阶段:细腻程度:翡翠的种、地      这是指构成翡翠的硬玉矿物颗粒大小粗细,在岩石学中称为结构.翡翠的细腻程度可分为五级:      极细粒:在10倍放大镜下不可见.      细粒:在10倍放大镜下隐约可见.      中粒:在10倍放大镜下易见,肉眼隐约可见.      粗粒:肉眼可见.      极粗粒:肉眼极易见      矿物的粗细程度直接影响到翡翠的透明度和打磨光洁程度.颗粒越细,透明度越高, 透明度指翡翠的透光程度.可分为:微透明,半透明,微半透明,不透明等几个档次.      裂绺,杂质的多少      裂绺,杂质过多会影响颜色,透明度和打磨光度.裂隙.特别是贯穿性裂隙的存在将会大大降低翡翠的价格.      质地    质地是指翡翠绿色周围环境的质量.包括矿物的细腻程度,裂绺和杂质的多少,透明度,颜色以及总体与绿色的协调程度.质地实际上是一个综合评价标志,又一种直观感觉的印象.质地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翡翠的质 第二阶段:      颜色,细腻程度,透明度,裂绺,质地及加工工艺水平是评价翡翠的主要因素.      颜色: 翡翠的颜色千变万化,以浓艳的绿色,亮红色和紫罗兰色为佳,其中以绿色为贵.绿色优劣评价以“浓,阳,俏,正,和“五个字来衡量.其含义是:      浓:翠绿,深绿,绿色浓得发乌但不带黑色调.      阳:鲜艳明亮,不灰不暗.      俏:美丽晶莹,带有青春之意.      正:绿得纯正,绿中不带蓝,青等杂色调.      和:绿色均匀,和谐,不花不乱.      绿色品种的优劣顺序为绿色,微带灰的绿色,黄绿色,微带灰的绿色,灰绿色.      注意:评价绿色不要在强光下,不要在透射光下,要在自然反射光下进行. 在商业上把翡翠分为三级:      特级:又称帝王翡翠,颜色翠绿(祖母绿色),色纯正,浓艳,均匀,透明度高,质地细腻,无裂隙.这种翡翠十分难得,价格极为昂贵.      商业级:又称商业翡翠.这种翡翠的绿色中常夹杂有其他色调,绿色浓淡帆布不太均匀,半透明--不透明,质地致密细腻,色较艳,透明度较高者为上品,价格也较为昂贵.      普通级:又称普通翡翠,颜色多呈淡绿色,豆绿色,菠菜绿,油绿色等不鲜艳的绿色.浓淡不一,分布不均,大多不透明,结构较粗,常有裂.优质可用于首饰,大多用于制作工艺品.
(42.92 KB)
翡翠色的多样性
翡翠色的多样性
翡翠色的多样性
翡翠色的多样性
翡翠色的多样性
翡翠色的多样性
翡翠色的多样性
翡翠色的多样性
翡翠色的多样性
翡翠色的多样性
翡翠名词解释集纳 【什么是砖头料、花牌料、色料】   砖头料是指一些透明度差、杂质多、有色有绿或无绿的翡翠原料,砖头料通常以公斤只能做一般的旅游工艺品的低档原料。   花牌料是指一些点绿、花绿、有一定的水头或无绿但水很好的中档翡翠原料。色料是指高档特高档的翡翠原料。能做高档戒面、手镯等饰品。有大块正绿的巨形翡翠原料也称色料。砖头料或花牌料、色料在赌切割的过程中会有变化,有时一块不显眼的砖头料,切开后出现团块状饱绿,一块色料看似很好,但切开后不能做高档首饰,这也是常有的事。 【什么是春带彩?】   春指紫红色的翡翠。紫色翡翠也称紫罗兰。彩代表纯正绿色。春代彩是指一块翡翠上或一件翡翠首饰上有紫有绿。目前春带彩的翡翠料已十分稀少。在年出的高等级凯苏原料上,见有紫、有绿、水好的原料,但半年就挖完了。好的春带彩翡翠价值很高。 【 什么是五彩玉?】  五彩玉就是在一块翡翠原料上或在翡翠饰品上有四种以上颜色称五彩玉。如绿、紫、蓝、白等,在评价时,除其它条件外,主要看绿色的多少及水的好坏为主要条件。若绿占大比例且水好,此五彩翡翠是非常值钱的。 【 什么是八三玉?】 八三玉是指1983年在缅甸翡翠产地出现的一种新厂翡翠。是一种水干、底差、结构疏松结晶粗大的一种最低档的砖头料。全部用来做翡翠的B货或染色翡翠,若不进行人工处理是毫无用处的翡翠原料,它是翡翠的一个品种,其矿物成分及物理光学三要素均同于正常翡翠。因其结构疏松,结晶粗大故用酸处理后易改变它的透度,并容易充胶增色。处理后水较好,变废为用,价格低廉,应正确对待八三玉。 【 什么是翡翠的A、B、C货?】 翡翠的A货,为纯天然翡翠。只经过传统温和的表面酸或表面墩蜡处理,其翡翠的结构到腐蚀和破坏。翡翠的B货,国家颁布的珠宝玉石标准,优化翡翠为加工过程中,经过了酸浸漂白,墩蜡处理的翡翠。根据酸浸漂白的强弱,还可分为强腐蚀与弱蚀腐两种,强腐蚀优化翡翠相当于市场所称无胶B货。其内部己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充胶处理翡翠在加工过程中,经过了强酸腐蚀漂白、去劣存优处理,其翡翠内部结构受到严重破坏,然后注入增透固结的胶质聚合物填补称充胶货。不管优化翡翠还是充胶处理翡翠,实际上应定为破坏性处理翡翠即B货。而弱腐蚀翡翠,因对其内破坏性不大,应称优化翡翠。充胶加色处理翡翠及无胶力日色处理翡翠,通过酸浸漂白注胶或不注胶,并加入染色剂的翡翠饰品称B+C货。翡翠的C货,为染色翡翠。不管酸浸漂白与否,充胶与否,凡人工加色的翡翠称C货。目前翡翠处理的新动向,强酸处理后,不充胶,而是充蜡。充蜡为优化,充胶为处理(B货),故钻了国家法律的空子。另外,很早就有用水玻璃(硅质物)充填翡翠,效果很好,目前尚无人知晓。还有用纳米级的铝质物、硅质物充填翡翠的,均称为高级B货。 【什么是翡翠的物理学三要素?】   世界上所有的宝玉石,都有能说明其身份的数据,这些数据锁定了它们的身份,这就是它们的物理学三要素。世界上所有贵重宝玉石很少有相同的物理学三要素。这就是硬度,比重〈密度〉及折射率。翡翠的硬度为6.5~7,比重(密度)为333,折射率为1.66。其次还有韧性,解理、断口、颜色、色散、透明度、光泽、发光性等特征加以区分。 【什么是铁龙生?】   主要指以络为致色元素的正绿、结构致密、水头差的一种翡翠,由富铬硬玉矿物集合体组成。矿物主要为硬玉占95%以上,次为铬、镇、钙、铁等。使度、比重、折射率均与翡翠同,实为翡翠的一个品种。当它的比重、硬度及折射率与翡翠不同时,说明其内其它矿物含量增多,己不属翡翠品种了。古时己用它来做薄的饰品,十分美丽。 【什么是油青?】 油青为一种质地细腻、通透暗如油的翡翠。分两种,其一为暗蓝色调,水很好,灯光下观察为蓝灰色调,不带绿色调。其二为蓝绿色调,灯光下为绿色调,水好。通过分析前一种油青翡翠不含铬而含1%以上的二价铁离子。后一种油青翡翠含微量铬及铁。另外,还有一种称油青的"翡翠",它的色调同前面讲的油青一样为暗绿水好,但硬度只有5.5~6,比重、折射率均与翡翠差别很大,经研究其内主要含绿辉石,次为硬玉,不含铬,但含铁,应称绿辉石玉或称绿辉石翡翠。 【什么是翡翠龙种或神种?】   龙种或神种是指翡翠的绿色完全溶化于”地”内,绿色均匀,色”地”配合协调。色调不浓不淡,不见色根。从翡翠的”地”内显露出艳丽润亮的华贵美,是翡翠最高质量的品种。 【 什么是赌石?】   赌石或赌货是指翡翠在开采出来时,有一层风化皮包裹着,无法知道其内的好坏,须切割的翡翠称赌石。老厂产的翡翠都有皮,但产在河床中的水石翡翠也为老厂玉,皮很薄或无皮。新厂产翡翠大多无皮,但产在坡积层内的有皮。皮的厚与薄主要取决于风化程度的高低,风化程度高皮就厚。一块翡翠原料表皮有色,表面很好,在切第一刀时见了绿,但可能切第二刀时绿就没有了,这也是常有的事。离开翡翠矿山的地方,赌涨的只占万分之一(指色料〉,在翡翠矿山赌涨的机会率要高得多。赌涨一玉,一夜暴富,但绝大多数以失败而告终。忠告玩玉者赌石要慎重。 【 什么是翡翠的色根?】   在一件全绿翡翠饰品上,见一点或一细条略深一些的绿,这略深一些的绿为渐变过渡到相对而言较浅的绿内称色根。色根是判断翡翠绿色真伪的一个标志,但高档特级翡翠,绿非常均匀,没有深浅之分,是没有色根的,色根多了还影响它的质量及价格。故在鉴定评价时应综合考虑。 【什么是开门子?】   也称开天窗。因为翡翠原料是被一层皮包裹着,不知其内好坏,故须在原料上切割一片下来以供观察,称为开门子。擦口指在翡翠上用锉刀或砂条把皮擦掉,露出翡翠来,以供观察它的质量。但切口或擦口处,均为翡翠的局部地段,不能说明翡翠的全部,有很大的风险性。从局部开口处来估计推测其内的好坏,是否有绿等,是一门很高的技术。 【 什么是翡翠的场口?】   场口就是翡翠的产地。缅甸翡翠产地也称矿区或场区,共分六个场区,每个场区又分许多场口。各个场区所产翡翠,外观、质量、颜色都有各自的特点。根据场区场口所翡翠的特殊性,来观察判断这块翡翠是否可赌。场区又分老场区、新场区及新老场区。六个场区分别为:老场区,(也称老坑老厂〉 ①怕岗场区,著名场口有灰卡、木那、大谷地、四通卡、帕岗等28个以上场口。 ②木坎场区,著名场口有大木坎、雀丙、黄巴等14个以上场口。 ③南奇场区,著名场口有南奇、莫罕等9个场口。 ④后江场区,著名场口有后江、雷打场、加莫、莫守郭等5个以上场口。 新场区,(也称新坑新厂〉 ⑤新场区,著名场口有马萨厂、凯苏、度胃、目乱岗等11个以上场口。新老场区,(也称新老厂) ⑥新老场区,著名场口有龙塘场口等。 【 什么是翡翠的新坑老坑?】   老坑也称老厂,新坑也称新厂或新厂玉等,在玉石矿山,凡通过河水冲涮搬运而又沉积堆积下来的翡翠称老坑老厂。那些"原岩"也称生根石称新坑新厂。在矿山一般称新坑老坑而在矿山以外的内地也称新种或老种等,肉眼可准确识别。老坑质量佳,新坑质量差。 【什么是马来玉?】   也称马来西亚玉,吕宋玉等。是一种人造仿翡翠制品,主要矿物为石英,为纯石英或石英晶体熔化加入着色剂而制成。硬度6.5~7,比重2.65,折射率154。是1988年在泰国、缅甸及我国云南边境一带开始流行。开始时许多人上当受骗,有些人为马来玉倾家荡产。销路不错,到中后期不法商人把绿色石英岩、澳洲玉、东陵玉及绿色玻璃通通称作马来玉了。用肉眼可准确判断。 【什么是水沫子?】   中缅边境经常见到白色、透明度很好的玉,它常带蓝或蓝绿花。水沫子的致色物是按一定方向排列的阳起石、绿帘石。白棉多,水很好。总体色彩为灰白或白色。矿物成分主要为纳长石,可称纳长石玉,次要矿物为硬玉、绿辉石、透辉石等。硬度55~6,比重2.56~2.64,折射率1.52~1.53。 【 什么是沫子渍?】   产于缅甸,在云南边境常见的一种灰绿色、水头差的石头。人们称沫子溃。因颜色深浓被做成薄片饰品,沫子溃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纳铬辉石,次为硬玉、绿辉石、铬硬玉、蓝闪石等,实为纳铬辉石。其中有一定透明度的具玉感的才称纳铬辉石玉。硬度5~6.5,比重3.14~3.17,折射率1.63~1.66。 【什么是不倒翁?】   产于缅甸北部葡萄地区,因地名而得名。绿色呈条带状、斑点斑块状,一般透明度较好,少数较差。主要矿物为水钙铝榴石,次为黝帘石、符山石及闪石类等。滤色镜下变深紫红色为主要特征,实为水钙铝榴石玉。硬度6.5~7,比重3.41~3.44,折射率1.71~1.72。葡萄地区还产一种在滤色镜下也显紫红的石头,此种玉透明度较好,呈蓝色蓝绿偏蓝色,主要矿物为蛋白石、石英、玉髓。实际上应称蛋白石英玉。硬度5.5,比重213,折射率1.45,应与水钙铝榴石严格区别。 【什么是困就?】   产于中缅边境一带,透明至半透明,灰蓝或蓝灰色,颜色呈国束状、带状。主要矿物为透闪石、阳起石占绝大多数,少量铬铁矿等。硬度6,比重2.96~3.02,折射率1.60~1.61。实为软玉。 【什么是翡翠的种? 】        是指翡翠的结构和构造。是翡翠质量的重要标志。新“种”(也称新坑新厂等)的翡翠,质地疏松,粒度较粗且粗细不均,杂质矿物含量较多,裂隙及微裂隙较发育,但不一定透明度就差,比重硬度均有下降。老“种”(也称老坑老厂等)的翡翠,结构细腻致密,粒度微细均匀,微小裂隙不发育, 它的硬度比重最高, 是质量较好的翡翠。但不一定透明度就好。新老种翡翠介于新种和老种翡翠之间, 是残积在山坡原地的翡翠, 未经自然搬运或短距离自然搬运的翡翠。新种翡翠是制作翡翠B货的原料。 【什么是翡翠的地? 】   “地”的含义是翡翠的绿色部分及绿色以外部分的干净程度与水(透明度)及色彩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种”、“水”、“色”之间相互映衬关系。民间称“地”为“地张”或“底障”等。翠与翠外部分要协调,如翠好必须翠及翠外部分水,要好才映衬协调,若翠很好但翠外部分水差杂质脏色多,称“色好地差”。翠的“水”与“种”要协调,如“种”老色很好,水又好,杂质脏色少,相互衬托,强烈映衬出翡翠的情丽,润亮及价值来。“地”的结构应细腻,色调应均匀,杂质脏色少,有一定的透明度,互相照应方能称“地”好。好的“地”称玻璃地,糯化地,蛋清地。不好的“地”称石灰地,狗屎地等。水不好的翡翠称“底干”。 【什么是裴翠的水?】   翡翠的水是指它的透明度,也称水头。翡翠的水与翡翠的结构构造有关,也就是说与“种”有关。还与杂质的含量有关,那些“种”老,杂质少,粒度大小均匀,纯净度高的翡翠水就好。 【什么是翡翠的雾? 】   翡翠的雾是指翡翠的皮(己风化或氧化)与翡翠内部(无风化或氧化)或称肉之间的一种半氧化微风化的硬玉。实质上它也是翡翠的一部分,是从风化壳到未风化的肉(翡翠)的一个过渡带。雾的颜色和存在能说明翡翠内部杂质多少,“种”是老是新,透明度的好坏及其内部的干净程度等。但它不能说明其内是否有绿,与绿无关。雾分白、黄、红、灰、黑等。如把外皮磨去,露出淡浅的白色称白雾,说明其内杂质少“地”干净,有一定的透度,若白雾之下有绿,就是非常纯净的翠绿,与地互相搭配价值连城。白雾也说明“种”老,一般人都喜欢赌白雾。黄雾显示其内的铁元素和其它元素正在渐渐氧化,但还没有严重氧化。若为纯净的淡黄色的雾,显示杂质元素少,常出现高翠,但有时因铁离子产生的蓝绿色调可能进入翡翠的晶格,也出现微偏蓝绿色调的绿。红雾说明其内所含铁元素己严重氧化,可能翡翠内部出现灰“地”。黑雾主要为大量杂质元素氧化所致,显示翡翠内部杂质多,透明度差。个别黑雾也会出现高翠,但有时水很差。   并非所有翡翠均产生雾,有些玉石场所产翡翠并无雾。一般来讲能产生雾的翡翠原料多产在老厂及新老厂的矿山上。 【什么是翡翠的癣? 】        癣是指翡翠表皮或内部见有黑灰黑色的斑块、条带等,癣的形状大小各异,这些黑色癣的主要矿物为角闪石、兰闪石片岩、铬铁矿及一些氧化物组成,因为这些黑色矿物与致色的铬离子有亲源关系,以及黑色矿物一一一癣内的铬铁矿源源不断地释放出致色铬离子,在适当的条件下使翡翠致绿。故癣与绿关系密切。民间称“黑随绿走“、“癣吃绿“等。但有癣不一定有绿,有绿不一定有癣,要看癣的生成环境与时间,与癣内是否有铬元素的存在等因素。故民间又有“死癣“与“活癣“之说。在生成翡翠的过程中及以后的多次地质运动、多次的热液活动中,有铬元素释放的地质环境,可使翡翠致绿。这时不一定有癣,癣与绿关系不大。若癣与翡翠共生,有利于铬元素释放的地质条件、热液活动,癣内的铬不断释放致色,当地质环境改变时不利于铬元素释放致色时,终止致色,就会产生黑随绿走的现象,称活癣。生成翡翠以后,产生的“癣“,没有铬元素释放的地质条件产生的癣称死“癣“。根据翡翠原料上的绿与癣,小构造与瘤,翡翠矿物与癣的穿插关系,可准确判断活“癣“与死“癣“。癣与绿之间的关系可分,癣与绿相互包容不易分离,癣与绿逐步过渡或界域分明,绿与癣相隔一段距离、各方单独存在的三种。有时癣旁有“松花“显示,这指示其内有绿,但其内绿有多少、形状实无法判断。 【什么是翡翠的松花? 】        翡翠表皮隐约可见的一些像干了的苔藓一样的色块,斑块、条带状物称“松花“。是指原来翡翠原料上的绿,经风化己渐失色留下的痕迹。根据松花颜色的深浅、形状、走向、多寡、疏密程度,可推断其内绿色的深浅,走向,大小,形状等。观察时要上水于原料上仔细研究。 【什么是翡翠的绺? 】   也称裂绺,裂开的称裂,复合或充填了物质的称络。裂绺分为原生裂绺,即与原石同时生成。后期裂绺,即成岩后生成的。原生裂绺有些已被后期热液活动修复,有些其内充填了后期矿物。后期裂绺大多肉眼明显可见,对翡翠原石整体性破坏很大。裂绺可分大裂绺、小绺、井字绺、细绺等。有些裂绺会把绿色条带切断,错位。有些绿色条带本身就是裂绺,后被绿色充填了的。要根据裂绺的分布频率估计做什么来估价。在原石上那些低凹部分就是裂绺存在的部位。    【什么是翡翠的白棉? 】   白棉是指翡翠内部见有斑块状、条带状、丝状、波纹状的半透明、微透明的白色矿物。白色矿物的主要成分为纳长石,次为霞石,方沸石等及一些气液态包体组成。是翡翠内的杂质物,严重影响翡翠的质量与美观。它的存在将大大影响翡翠的价格。还有绿与绿之间的白棉。也可能是硬玉本身,这属于绿色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    【什么是翡翠的皮? 】   绝大多数翡翠原料均有皮,特级翡翠也有皮。翡翠的皮是翡翠原料在搬运过程中的风化作用而形成。皮的颜色有,黑、灰、黄、褐、浅黄、白等色,皮的颜色的形成是两种地质作用的综合,即由翡翠外部氧化作用使铁的氢氧化物渗透到翡翠皮面的细小微裂隙中,再与表皮下正在氧化的杂质元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皮的颜色、致密程度、光润度、凸凹度大致可估计出翡翠原料内部的色彩、水头好坏、地的好坏、种的老嫩及裂结的多少。如皮上表现致密细润,通常显示其内部透明度好杂质少,皮表面表现为不明显之苔状物,常反映显示其内可能有绿,皮面凸凹不平粗糙者,显示其内裂维多,质地疏松、水差。再如翡翠皮上颜色变化大,且有黑癣之类的条带斑块者,就应注意有绿出现的可能。黑皮乌砂含铁等杂质很多,即使其内有绿,绝大多数为偏蓝的绿。黄白沙皮上水后有手感细沙脱落者、一般水头足。褐色皮称之黄鳝皮,一般种很老,若皮细嫩并见苔辞状及黑色条带盖其内水好可能有高翠。翡翠的皮学问很多,要综合判断估计其内情况。 【什么是翡翠的翠性? 】   翠性也称“苍蝇翅膀“。是翡翠的特有标志。是指组成翡翠的矿物晶面及解理面在翠面的片状闪光。当组成翡翠的矿物颗粒粗大时,特别明显。这就是翡翠的“翠性“。若翡翠的矿物颗粒显微粒状时,少见“翠性”,这是因为双晶面.及解理太小所致。如玻璃地的翡翠肉眼难见“翠性”。
翡翠比较全的介绍 翡翠 翡翠一词由来已久,汉朝许慎编著的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中就有了这个词:“翡, 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它所表达的内容是一种鸟类。后来人们就用“翡翠”一词表述这种色彩艳丽的宝石。清乾隆之后,翡翠开始了大规模的使用。 翡翠在华人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翡翠通灵欲滴的绿色是一种极具生命力的颜色;翡 翠品种的纷繁多样;翡翠赌石的神奇;翡翠价值的巨大差异,这一切都使得人们感觉翡翠变 幻莫测、奥秘无穷。加之翡翠细腻润透的特性又极其符合华人的审美观,所以在这300多年 之中,中国人对翡翠形成了浓厚的情结,无论是灵秀精美的首饰,还是大气磅礴的玉雕山子, 无不融入了炎黄子孙的情感、华夏文化的精髓。 一、翡翠的基本性质 (一) 矿物组成 翡翠是以硬玉为主的由多种细小矿物组成的矿物集合体。它的主要组成矿物是硬玉 (Jadeite),次要矿物有绿辉石、钠铬辉石、钠长石、角闪石、透闪石、透辉石、霓石、霓辉石、沸石,以及铬铁矿、磁铁矿、赤铁矿和褐铁矿等,其中绿辉石在有些情况下会成为主要组成矿物。 法国矿物学家德穆尔1846年、1863年分别对和田玉及翡翠进行了化验分析,第一次 从现代矿物学的角度指出了和田玉与翡翠在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和物理性质上的区别。德 穆尔根据和田玉与翡翠硬度的不同进行了分类,称和田玉为软玉(Nephrite),指出和田玉 的矿物成分属闪石类,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和阳起石;称翡翠为硬玉(Jadeite),在矿物 学上属于辉石类。 从岩石学角度来看,翡翠是一种岩石,它是由硬玉、绿辉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辉石族矿 物组成的矿物集合体,是一种硬玉岩或绿辉石岩。在商业中,翡翠是指具有工艺价值和商业 价值,达到宝石级硬玉岩和绿辉石岩的总称。“翡”单用时是指翡翠中各种深浅的红色、黄色翡翠;“翠”单用时是指各种深浅绿色的翡翠,高品质的绿色翡翠一般称之为“高翠”。 (二)化学成分 翡翠中主要矿物硬玉的化学成分为NaAlSi206,可含有Cr、Fe、Ca、Mg、Mn、V、Ti、 S、Cl等元素。翡翠的矿物组成不同,其化学成分亦有较大的变化。 1.硬玉 硬玉的化学成分是NaAlSi206,可有少量的类质同象替代(Ca2+替代Na+;Mg2+、Fe2+、Fe3+、Cr3+替代A13+)。硬玉中若Cr Cr3+替代了A13+,会产生绿色;Cr3+替代量变化幅度较大,从万分之几到百分之几,直至形成钠铬辉石。 以硬玉为主的翡翠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翡翠。市场中绝大多数翡翠均属此类。 2.钠铬辉石 钠铬辉石的化学组成是NaCr Si206,与硬玉构成完全类质同象系列。钠铬辉石在翡翠中以三种形式存在:一是呈黑色小粒状内含物,Cr3+的含量可达百分之十几;二是与硬玉共生,组成钠铬辉石硬玉岩,整体呈黑绿色,不透明;三是主要由钠铬辉石组成的钠铬辉石岩,也称之为干青种,不在传统翡翠之列。 3.绿辉石 绿辉石的化学组成是(Ca,Na)(Mg,Fe2+,Fe3+,A1) Si206,介于硬玉及透辉石之间,当Na/(Ca+Na)≥0.8时为硬玉,Na/(Ca+Na)≤0.2为透辉石。绿辉石是翡翠中一种重要的共生矿物,常以不同比例形成含绿辉石硬玉岩型翡翠或含硬玉绿辉石岩型翡翠。绿辉石矿物含量可高达百分之百,如油青种翡翠,也是传统意义上翡翠中的一种,只是数量较少。 (三)晶系与结晶习性 翡翠为晶质集合体,其中主要的组成矿物硬玉、绿辉石属单斜晶系。常呈柱状、纤维状 或粒状集合体。 (四)结构 结构是指组成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相互关系。 翡翠是原岩经变质作用重新结晶而成的。固态下的重结晶是一种比液态结晶作用更复杂 的过程,它既与原岩物质成分、结构和构造有关,同时又与变质作用过程中温度、压力、溶 液性质及应力有关。 翡翠常见的结构有:纤维交织结构、粒状纤维结构等。在宝石学中翡翠的结构统称交织 结构,这是因为在肉眼观察、手持放大镜观察或宝石显微镜的观察中,可以发现翡翠组成矿 物全呈柱状或略具拉长的柱粒状,近乎定向排列或交织排列。翡翠的“交织结构”在鉴定中 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结构特征明显有别于其他玉石的结构特征。如果有条件对翡翠作薄片鉴 定可以发现翡翠的“交织结构”可包含以下几种类型的结构特点。 1.纤维交织结构 纤维交织结构在地质学中又称为纤维变晶结构,纤维状的硬玉等矿物近乎定向排列或交织排列在一起(见图3—2—1)。它是翡翠的一种最常见结构,形成了翡翠硬度高、韧性强等特点。 当翡翠受到剪切作用的影响时,较大颗粒碎裂成细小颗粒;当剪切作用足够强烈时,则 发展成糜棱一超糜棱结构,矿物颗粒通常高度亚颗粒化,颗粒极细(d&O.05mm),因而透 明度高,致密而细腻。高档翡翠多属于此。 2.粒状纤维交织结构 翡翠中粒状、纤维状的矿物颗粒近乎定向排列或交织排列在一起。通常颗粒较粗,边界 平直,没有遭受明显的动力变质和蚀变作用(见图3—2-2)。根据矿物颗粒粒度可以分为:显微粒状结构(d&O.1mm);细粒结构(d=0.1~1mm);中粒结构(d=1~3mm);粗粒结构 (d=3~10mm);巨粒结构(d&10mm)。 3.其他结构 翡翠的结构除了以上常见的两种之外,还可能出现斑状变晶结构、塑性变形结构、碎裂 结构、交代结构等。 翡翠的结构决定了翡翠的质地、透明度和光泽。一般来讲,矿物颗粒越粗、颗粒间 结合越松散,则翡翠质地就松散、透明度和光泽也差;相反,矿物颗粒越细、结合越紧 密,则翡翠质地细腻致密、透明度好、光泽也强。纤维交织结构者韧性好,而粒状结构 者韧性差。 (五)光学性质 1.颜色 翡翠的颜色多种多样,是翡翠的价值所在。翡翠常见的 颜色有:白色,无色,各种不同色调的绿色、红色、黄色、 紫色、黑色、灰色等几种(见图3.2—3)。翡翠的颜色按其呈 色机理可以分为原生色和次生色。原生色是翡翠形成过程 中由致色离子所致;次生色为翡翠成岩之后外来有色物质 浸染所致,如黄色、红色等。 (1)无色 也就是无色透明(见图3—2-4.)。此种翡翠成分单一,由纯的NaAl Si206。组成,并且矿物颗粒细腻,结构紧密,矿物颗粒光性趋于一致,透明度好,如无色老种玻璃地翡翠。 (2)白色 白色翡翠组成的成分单一,由NaAl Si206。组成,但结构松散,硬玉矿物颗粒之间有一定的空隙,残留空气或其他物质,降低了透明度,使得硬玉岩不透明,显白色(见图3—2—5)。 (3)绿色 绿色是翡翠的常见颜色,所说的“翠”就是指绿色翡翠(见图3—2.6)。翡翠的绿色由浅至深分为:浅绿、绿、翠绿、深绿和墨绿,其中以翠绿色为最佳。大多数绿色翡翠或多或少地含有杂色,呈黄绿、灰绿、蓝绿等色。如果黄绿色中黄色调很浅,成为黄阳绿,仍不失翡翠的艳丽,而灰绿及蓝绿则影响翡翠颜色的品质。 翡翠的绿色主要由微量的Cr、Ti、Fe等元素类质同象替代所引起的,含量越高,颜色越深。类质同象替代有三种情况: 当硬玉分子中Al3+被适量的Cr3+ (以及Ti4+)替代时,则翡翠呈诱人的翠绿色(研究表明这种高档绿色还与翡翠中微量的S2-、F-和Cl-有关);但若Cr3+的含量很高时,则翡翠的绿色变成墨绿色甚至是黑色。 当硬玉分子中Al3+主要被Fe3+替代时,翡翠呈灰绿色,不如含Cr翡翠的颜色那么鲜艳、明快,油青翡翠属于此类(见图3—2—7)。 当硬玉分子中Al3+同时被Fe3+和Cr3+替代时,则翡翠颜色介于前两者之间,视Fe3+和Cr3+的比例而定。 (4)紫色 紫色翡翠也称紫翠(见图3—2—8),按其深浅变化可有浅紫、粉紫、紫、蓝紫,甚至近乎于蓝色。传统观念认为是由微量的Mn致色,也有人认为是由Fe2+和Fe3+离子跃迁而致色,或与K+离子的存在有关。 (5)黑色 翡翠的黑色有两种,一种在普通光源下为黑色,强光源照射则呈深墨绿色的翡翠(见图3-2-9),主要是由于过量的Cr、Fe造成的。此种翡翠的折射率和密度比—般翡翠高,折射率为1.67~1.68,密度为3.4g/cm3左右。另一种是呈深灰至灰黑色的翡翠(见图3—2—10),这种黑色是由于含有角闪石等暗色矿物造成的,看上去很脏,是较为低档的翡翠。 (6)黄色和红色 黄色和红色是次生颜色,商业中称之为“翡’’(见图3-2-11、图3-2-12)。当白色、紫色或绿色翡翠形成后,由于受风化作用,形成赤铁矿或褐铁矿沿翡翠颗粒之间的缝隙或解理慢慢渗入而成。一般黄色多为褐铁矿所致,红褐色为赤铁矿所致。 (7)组合色 在珠宝界,对翡翠的一些颜色组合给予了一些特定的名称,如春带彩、福禄寿等。春带 彩:紫色、绿色相间,有着春花怒放之意(见图3-2-13)。福、禄、寿:绿色、红色、紫色同时存在于一块翡翠上,象征吉祥如意,代表福禄寿三喜(见图3—2—14)。 翡翠的颜色丰富多彩,其色的形状与组合、色的深浅与分布千变万化。有时同一块料上 可有五种颜色,又称为“五彩玉”。 2.光泽及透明度 翡翠的光泽为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极少为透明(见图3-2.15)。在商业中,翡翠的透明度又称为“水头”。 一般来说,翡翠组成成分越单一,矿物颗粒越细,结构越紧密,则透明度越好,光泽越 强;组成成分越复杂,颗粒越粗,结构越松散,则透明度、光泽越差。另外翡翠中含有过量 的Fe、Cr等微量元素时,透明度变差,甚至不透明。 3.光性特征 非均质集合体。 4.多色性 无。 5.折射率 翡翠的折射率为1.666~1.680(±0.008),点测法常为1.66。 6.吸收光谱 437nm吸收线是翡翠的特征吸收谱,是铁的吸收线(见图3-2—16)。630nm、660nm、690nm 吸收带或线是铬的吸收线,绿色越浓艳铬线越清晰(见图3-2.17)。如果绿色很浅,则630nm 就不易观察到。染绿色的翡翠在660nm处可有一条明显的宽带(见图3.2.18) 7.发光性 天然翡翠绝大多数无荧光,个别翡翠有弱绿色、白色或黄色荧光。翡翠中若长石经高岭 石化可显弱的蓝色荧光。 早期充填处理翡翠可有弱至中等的黄绿、蓝绿色荧光;近期充填处理翡翠无至弱的蓝绿 或黄绿色荧光。染色的红色翡翠可有橙红色荧光。注油翡翠有橙黄色荧光。 (六)力学性质 1.密度 翡翠的密度为3.25~3.40g/cm3,几乎等于二碘甲烷(3.32g/cm3)的密度。翡翠密度随其中Fe、Cr等元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2.硬度 摩氏硬度为6.5~7。 3.解理 组成翡翠的主要矿物硬玉具有平行于{110)的两组完全解理,并且可有平行于{001)和 {100)的简单双晶和聚片双晶。解理面和双晶面的星点状、片状、针状闪光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翠性”,俗称“苍蝇翅”或“沙星”,是鉴别翡翠的重要标志。但是“翠性”并不是在所有的翡翠表面都能见到,如老种玻璃地的翡翠就看不见“翠性”。 (七)放大检查 可见“翠性”,纤维交织结构至粒状纤维交织结构。 (八)特殊光学效应 未见。 二、翡翠原石特征 翡翠原石分为原生矿和次生矿两种。其中原生矿又可称为新坑无皮石;次生矿是指翡翠 成矿后经过长期风化作用,与各种外界应力作用形成的形状各异,带皮的翡翠原料。 翡翠原石常有一层风化壳。由于风化壳的存在,以致无法观察到翡翠内部。而对翡翠原 石的鉴定则主要是通过观察风化壳表面出现的各种现象,推断该翡翠原石内部质量的优劣。 在翡翠原石表面常出现以下现象。 (一)皮壳 绝大多数翡翠原石有风化壳,即翡翠原石在地质搬运过程中经风化作用形成的产物,称 为“皮壳”。如果皮壳比较粗糙、有沙粒感的翡翠原石,称为砂皮石。根据砂皮的颜色可分为:白砂皮、黄砂皮、铁砂皮、黑乌砂皮等。其中白砂皮翡翠内部往往没有颜色,如果有也是淡淡的绿色或紫色,但一般透明度较好(见图3-2—19);黄砂皮的翡翠原石内部可能有较多的绿色,但多数颜色不均匀,有时也可能有较浓艳的色根(见图3-2-20),一般认为铁砂皮的皮壳很薄,内部品质较好,可出高档料;黑乌砂皮为颜色较深的黑色、绿色,一般认为内部会有较深的绿色部分,甚至可出现满绿的翡翠(见图3-2-21),但是黑乌砂皮翡翠原石变化非常大,有的里面绿中带黑点、有的里面是很干的绿、有的里面绿很脏;石灰皮呈灰白色,皮较软,可用铁刷子刷掉石灰皮层,多数是高岭土化所致,内部一般种质较好。此外,还有经过水的冲刷,外皮光滑,手摸上去没有砂的感觉,很细腻的水石皮。这种皮很薄,颜色也有多种,有褐色、青色、淡黄色等。由于水皮石的皮很薄,强光可以透过,较容易判断里面的情况。水皮石的翡翠一般都经过较长距离的搬运,较致密、细腻的部分保留下来了,所以一般品质较好。 总之,可根据翡翠皮壳的颜色、致密程度、光润程度、厚薄等,推断翡翠内部颜色、透 明度、净度、结构等优劣程度。 (二)松花 “松花”是指翡翠皮壳上绿色的表现,也就是翡翠内部或浅层绿色在皮壳表面的一种表 现。由于致色离子的种类、浓度和空间分布在一定的成矿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稳定的,所以根 据松花颜色的浓淡、数量的多少、形态的变化,可以推断翡翠内部颜色的变化和分布。如果 松花的颜色浓而鲜艳,价值就会高;如果翡翠皮壳上没有松花,内部可能很少会有色;而皮 壳上多处有松花,则内部可能存在颜色或者仅仅存在于表层。另外,松花是否渗入翡翠内部, 渗透的深度等,也是推断颜色好坏的依据之一。 (三)蟒 “蟒”是描述翡翠原料的术语,是指翡翠中的绿色条带在风化壳的表现形态。一般呈凸起的曲折细脉状分布在风化壳表面,犹如一条蟒蛇盘卷,是判断有无颜色及颜色分布状态的一种依据。翡翠的成岩成矿有着不同的世代,形成了结构、成分上的差异,这就导致了硬度不同,在风化过程中产生差异风化。一般细粒致密结构比粗粒疏松结构抗风化能力强,绿色部分比无色部分抗风化能力强,所以与无色、浅色粗粒疏松结构的基底相比是细粒结构的绿色部分凸出来,形成蟒带。翡翠的绿色条带多是成岩期后改造的结果,成岩期后改造首先是在应力作用下硬玉岩变形、破裂,而后含致色离子的热液侵入,进行离子交代,形成绿色条带。所以说有色条带多是变形破裂带,而这一破裂带又继续在应力和热液作用下发生了揉皱和重结晶,形成了一条结构致密的弯曲翡翠色带,反映在风化壳上。蟒带的形态、颜色、走向、倾向是判断翡翠绿色变化的重要标志。 四)癣 “癣”是指在翡翠原料皮壳表面上出现大小不同、形状各 异,呈黑色、深绿色或灰色的印记(见图3-2-22)。是一种与 翡翠绿色有关联的表现特征,是铬离子的提供者,俗称“癣 吃绿”或“绿随黑走”。癣的主要矿物成分是碱性角闪石,通 常呈柱状、纤维状集合体,呈靛蓝色、蓝黑色,往往围绕辉 石、尤其对硬玉呈边缘交代或完全交代,与皮壳周围的物质 有明显的颜色变化。如果在一个面上出现有大量的片状癣,而另一个面上有大量的点状癣, 那么内部可能含有太多的阳起石等产生癣的矿物;如果有一些癣仅仅在一个面上有表现, 而且都是片状癣就有可能仅仅在表面有一点“脏”,不会产生很大影响;如果在二个面甚至 三个面上有癣时,有可能内部很脏。 (五)雾 “雾”是指存在于外层风化壳与内部翡翠之间的一层雾状不 透明物质(见图3-2-23),实际上是一种硬玉矿物退变质作用的 结果。由于温度的降低及压力的增加,原生矿物硬玉发生退变 质,形成新的次生矿物包裹在硬玉岩外部,形成了中心部分是硬 玉岩,外面是次生矿物层,最外层是风化壳的格局。这些次生矿 物主要是钠长石和霞石。雾有厚有薄,颜色有白雾、黄雾、黑雾 和红雾。雾的有无及雾的颜色反映的是原岩的信息,雾的出现是 有翠色的一种预兆,不同颜色的雾具有不同的指示作用,—般红 雾和黄雾是由于含铁量高而引起的,而高铁又使得翡翠绿色发 暗;白雾表明含铁不高,是较纯的硬玉岩,可能出正绿色高翠。 三、翡翠的鉴定 (一)观察“翠性”和结构 “翠性”多出现在粒状纤维交织结构中,在白色团块状的“石花’’或“石脑’’附近较易观察。矿物颗粒越粗大“翠性”越明显,颗粒细腻越不易观察。 颗粒较粗的抛光良好的翡翠表面常出现“微波纹”(见图3-2-24)。这是由于长柱状、束状略具定向分布的硬玉颗粒闻 硬度差异所造成的,是翡翠内部结构的外在反映。 在阳光或灯光下,借助反射光在翡翠的表面寻找“翠性”以及“微波纹”;在透射光下注意观察翡翠特有的(粒状)纤维交织结构。 (二)颜色 翡翠的颜色丰富多彩,不仅要观察颜色的色调,也要注意观察颜色的组合和分布(俗称“色根”),是否为翡翠的正常颜色,是否是翡翠经常出现的颜色,以区别于其他相似玉石;还要观察颜色的分布,是否呈丝网状、沿微裂隙分布,以此来判断颜色为原生还是次生或经人工染色所致。 (三)光泽 由于翡翠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和较高的硬度,所以其光泽强于其他相似玉石。 (四)密度 翡翠的密度为3.33g/cm。左右,大于多数绿色玉石。用手掂量,翡翠较重,有“打手”的感觉,而石英岩质玉石等则较轻。 (五)折射率 点测法翡翠的折射率为1.66左右。很少与其他玉石折射率相混。 四、翡翠与相似玉石的鉴定 与翡翠相似的其他玉石主要有:软玉、蛇纹石玉、石英质玉石、水钙铝榴石、钠长石玉 等,详见表3.2—1。 (一)软玉 与翡翠相比,软玉具典型的毛毡状结构,颗粒更为细小,外观更为细腻,油脂光泽,无 “翠性”,颜色分布均匀。此外密度、折射率、吸收光谱也与翡翠完全不同。 软玉在缅甸和云南地区又称为“昆究”。 。 (二)蛇纹石玉 蛇纹石玉的绿色以黄绿色为主,色较浅淡,均匀。蜡状至玻璃光泽,硬度、密度、折射 率均低于翡翠,无星点状闪光。蛇纹石玉与翡翠同为纤维交织结构,但前者的结构更为细腻, 不易观察,以此可以与翡翠相区别。 (三)石英岩 常见的石英岩为无色,也有些石英岩为浅绿色。石英岩的特点是粒状结构,无“翠性”, 密度、折射率均低于翡翠。含有铬云母的东陵石在石英颗粒之间有绿色铬云母呈片状闪光, 并且在滤色镜下变红,以此区别于翡翠。 染色处理的石英岩俗称“马来玉”,绿色染料沿颗粒之间呈网状分布,吸收光谱可具明显的650nm宽吸收带。 (四)玉髓 绿色玉髓又称为澳玉,为隐晶质集合体。颜色均匀,为典型的苹果绿色。密度、折射率 均低于翡翠。 (五)水钙铝榴石 水钙铝榴石集合体有人称之为“南非玉”、“特兰斯瓦尔玉”、“青海翠”、“不倒翁”。特 点是粒状结构,均质集合体,常见暗绿色或黑色斑点,密度和折射率平均高于翡翠。滤色 镜下呈红色。 (六)钠长石玉 钠长石玉又称为“水沫子”(见图3-2-25),颜色常为无色、 白色、灰白色,“白棉”多,可有蓝绿色“飘花”,透明度好, 与冰地翡翠极为相似。但钠长石玉为粒状结构,光泽弱,密度、 折射率、硬度均低于翡翠。 (七)独山玉 独山玉是一种黝帘石化的斜长岩。颜色以不均匀的白、绿 色为主,纤维粒状结构,透明度低,绿色在滤色镜下为红色, 密度、折射率变化范围大。 (八)符山石 符山石又称为“加州玉”,具纤维状或放射状纤维结构,颜色主要为绿和黄绿色,密度 3.4g/cm3,与翡翠极为相似,折射率1.71左右,远高于翡翠。 (九)葡萄石 具放射状纤维结构,纤维构成球形的集合体,形状如葡萄。密度、折射率、硬度均低于 翡翠。 (十)玻璃 玻璃是市场上最常见的翡翠仿制品,主要有:“料器”、脱玻化玻璃。 1.“料器” 玉器行业把早期仿翡翠的玻璃称为“料器”。特点是绿色半透明,具大小不等的圆形 气泡,肉眼即可辨别。颜色不均,常见旋涡状搅动纹,贝壳状断口;折射率1.4~1.7不 等;荧光可有可无。在许多祖辈留下的遗物中,绿色仿玉的戒面、帽扣、簪针等大多属 于此类。 2.脱玻化玻璃 大约出现在20世纪70~80年代,国外称这种仿玉的玻璃为“依莫利宝石”(Imoristone)或“准玉”(MetajIade)。经脱玻化作用,使非晶质的玻璃部分“重结晶”,肉眼看上去类似绵状物,形如晶质集合体(见图3-2-26)。但这种脱玻化玻璃的折射率仅为1.50~1.52,密度为2.40~2.50g/cm3,硬度为5,贝壳状断口。 五、翡翠的优化处理及其鉴定特征 翡翠的优化处理方法可分为两类。优化的方法主要有:浸蜡和热处理,这种优化处理过 的翡翠与未经处理的天然翡翠一样,可以视为“A货”翡翠;处理的方法主要有:漂白、浸 蜡,漂白、充填等,这种优化处理的翡翠俗称“B货”翡翠,而染色处理的翡翠则俗称“C货”翡翠。 (一)热处理 1.目的 加热的目的是促进氧化作用的发生,使黄色、棕色、褐色的翡翠转变成鲜艳的红色。 2.方法 将体积相近的翡翠清洗干净后放在炉中加热。样品最好包上,悬空吊在炉中。升温速度 要缓慢,当翡翠颜色转变为猪肝色时,开始缓慢降温,冷却之后翡翠就呈现红色。为获得较 鲜艳的红色,可进一步将翡翠浸在漂白水中,氯化数小时,以增加它的艳丽程度。 3.耐久性 与天然红色翡翠具有同样的耐久性。 4.鉴定特征 因为与天然红色翡翠的形成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通过加热加速了褐铁矿失水的过程, 使其在炉中转变成了赤铁矿。从外观而言,天然红色翡翠稍微透明一些,而加热的红色翡翠 则有干的感觉。经热处理的翡翠其基本性质与天然翡翠基本相同,常规方法不易鉴别。 通过红外光谱仪进行鉴别可以看出,天然翡翠在cm-1、cm-1附近表现出较强的吸收区,为结晶水和吸附水的吸收区;经热处理的红翡翠在上述两个位置没有强的吸收区,说明烧制翡翠中没有水的存在。 (二)浸蜡 1.目的 掩盖翡翠的裂纹,增加透明度。 2.处理方法 将翡翠成品放入蜡的液体中,稍稍加温、浸泡,使蜡的液体沿裂隙和微小缝隙渗入,再 抛光后可增加透明度,掩盖原有缝隙。 3.耐久性 这种处理方法只是暂时掩盖了较为明显的裂纹,增加了光的折射和反射能力,同时使透 明度有所提高。如果遇到高温会使蜡质溢出,耐久性差。 4.鉴定特征 浸蜡处理是翡翠加工中的常见工序,轻微的浸蜡处理不影响翡翠的光泽和结构,属于优 化。严重浸蜡的翡翠缓慢地在酒精灯上加热可使蜡溢出。在紫外荧光灯下可能见到蓝白色荧 光。有机物峰明显,具有2854cm-1、2920cm-1特征谱。 (三)漂白.充填处理 1.目的 翡翠的颗粒常因存在着一些铁、锰等元素的杂质,而产生黑、灰、褐、黄等杂色,影响 了翡翠的美观程度,降低了翡翠的价值。为了去掉这些杂色,人们常用化学的方法给翡翠漂 白,俗称“洗澡”或“冲凉”。 漂白是传统玉器加工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称之为“过酸梅”。目的是去除表面层杂色,不影响翡翠的耐久性,属于“优化”,目前仍在应用。而通常意义上所指的漂白是将翡翠放置强酸中,破坏翡翠的原有结构,并有物质带进带出,此种漂白属于“处理”。 充填是指对经过严重酸洗漂白的翡翠进行充填固结 处理。在漂白过程中,去除杂色和脏色的同时也破坏了 翡翠的结构,造成翡翠颗粒之间出现较多较大的缝隙,有 的甚至呈疏松的渣状。这样的翡翠不可能直接使用,所 以必须用一些能够起固结作用的有机聚合物(如树脂或 塑料)充填于缝隙之间,既固结了翡翠又加强了透明度 (见图3-2-27)。 2.选料 漂白充填翡翠通常选用未抛光、结构不太紧密,且又基 底泛黄、泛灰、泛褐等脏色调的翡翠成品或小块的原石,块大者可切成片状。油青翡翠就不适于进行漂白充填处理。 3.漂白充填处理翡翠制作方法 早期“B货”翡翠做法很简单,先挑选好料或成品,然后用酸浸泡,直到腐蚀掉表层的 杂色和污点后,涂上一层蜡,填平缝隙。这种表层涂蜡的早期“B货”翡翠,肉眼极易识别, 因为蜡的光泽明显低于翡翠的玻璃光泽,蜡遇热后会变软、脱落;用普通的针尖也可轻试。这种粗糙的早期“B货”翡翠即使不经加热,过几个月就会出现许多微小裂隙,裂隙中常析出(氧化)褐色粉末。目前,这种翡翠市场上已不多见。 近期的翡翠优化处理技术有了很大提高,通常经过选料、强酸浸泡(又称为“白渣化”)、 弱碱中和、清洗、烘干、填充、抛光等几个步骤来完成处理的全过程。 4.耐久性 漂白充填就会使翡翠的结构受到一定的破坏,并且胶质固结物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老 化现象,翡翠的光泽、颜色、“水头”等均会发生变化,影响了翡翠的耐久性。 5.鉴定特征 (1)常规鉴定 1)光泽 翡翠经强酸碱浸泡处理后,结构疏松,没充填之前表面见溶蚀凹坑,使之产生 漫反射,光泽变弱。加人树脂或塑料等有机充填物后,翡翠常有树脂光泽、蜡状光泽或者是玻璃光泽与树脂光泽、蜡状光泽混合。 2)颜色 由于翡翠结构被破坏,内在原有的光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所以“B货扩翡 翠的颜色分布无层次感。虽然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的绿色仍为原生色,但经过酸性溶液的 浸泡,基底变白,绿色分布较浮,原来颜色的定向性也被破坏了,看起来很不自然。(见图 3—2—28)。 3)结构 翡翠受到强酸强碱浸泡腐蚀后,有部分物质带进带出,在表面及内部沿矿物晶 体间形成溶蚀,产生内部的连通式裂隙。在透射光照射下,可见内部纵横交织的裂隙。在反射光条件下,表面的溶蚀凹坑或蛛网状网纹清晰可见。 4)表面特征 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由于充填物与翡翠本身的硬度差别较大,在原生的裂 隙处呈较明显的凹沟,充填物明显低于两边,许多绺裂组成了纵横交错的誓沟渠”(见图3.2. 29)。较大的“沟渠”中可见胶结物或残留气泡。近期加工技术较好的漂白加充填处理的翡翠表面非常光滑,无上述现象,须更加仔细地观察和测定。 5)密度、折射率 漂白充填处理的翡翠多数密度、折射率略低。密度为3.00~3.43g/cm。,折射率为1.65左右(点测)。但是由于翡翠的矿物组成复杂,某些天然翡翠的密度和折射率值也可能偏低,所以密度和折射率只能作为参考数据,通常不能作为判定翡翠是否经过充填的依据。 6)荧光性 无或弱至强的紫外荧光,荧光分布均匀或呈斑杂状。早期“B货”翡翠绝大 多数有荧光(见图3-2-30)。短波:弱,黄绿或蓝绿(蓝白);长波:中至强,黄绿或蓝白色。但近期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通常荧光强度较弱或无荧光。 7)放大检查放大检查是鉴定这种处理翡翠的有效方法。分为表面观察和内部观察。 用反射光观察样品的表面,通常可见到三种情况:①表面明显可见分布较均匀的“蛛网” 状或“沟渠”状裂纹。这是确定无疑的漂白充填翡翠。但要注意与抛光不良造成麻点状表面 相区分。漂白充填处理翡翠裂隙边缘较为圆滑,“翠性”不明显;而抛光不良所形成的麻点状凹坑多呈三角形,边缘较尖锐,分布不均匀,多出现于颗粒粗大处,“翠性”明显。②表面抛光较好,但局部可见细小裂纹相对集中。这是因为翡翠经漂白充填处理后又经过较为细致认真的再抛光,使得表面较光滑,局部细小裂纹是被破坏的翡翠颗粒间的极细小缝隙未被完全充填的表现。③表面极为光滑,细小的裂纹很少,但在表面出现很多类似“翠性”反光的亮点。亮点往往是在较粗大颗粒的表面或内部重叠分布,而不似解理面的片状闪光。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见许多小亮点为小的气泡,这是由于在充填处理时未能把缝隙里面的空气全部抽空而保留下来的气泡。 用透射光观察翡翠的内部结构。经过漂白充填处理的翡翠结构松散,颗粒边缘界限模糊, 颗粒破碎,解理不连贯(见图3-2-31)。 8)热反应 “B货”翡翠加热200~300℃后胶质发生碳化。 9)敲击反应 经过漂白充填后的翡翠,其结构被破坏,矿物颗粒间被胶质充填。因此 轻轻敲击后发出沉闷的声音,与天然翡翠清脆之声有明显的区别(此法主要适于翡翠手镯的 鉴别)。 (2)大型仪器鉴定方法 1)红外光谱仪 红外光谱仪是鉴别翡翠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大型仪器。天然翡翠在 cm-1区间透过率好,多不存在吸收峰。 漂白充填处理翡翠其特点是成分中含有机物,而且不同的充填物羟基的结构不同,呈现 不同的吸收谱带。翡翠常见的红外吸收光谱如图3-2 )激光拉曼光谱仪 硬玉的拉曼光谱具有四个特征谱带(375.5cm-1、699cm-1、1039.9cm-1,和1992cm-1),其中属于Si-O-Si的弯曲振动的375.5cm-1、699.9cm-1两个谱峰较明显(见图3-2—33)。 因为漂白充填翡翠中所使用的充填物一般为环氧树脂,所以B货翡翠中1100 cm-1以上有六条强拉曼谱带,分别是1114 cm-1、1183cm-1、1606 cm-1、2869cm-1、2905cm-1和3070cm-1 (见图3—2—34)。 3)阴极发光显微镜 阴极发光显微镜下(50×),在高能电子束的轰击下,翡翠的主要 组成矿物硬玉等矿物可呈现出不同颜色不同强度的荧光特征。晶体结晶较为完好,形态完整, 以自形、半自形柱粒状为主;荧光颜色丰富,具有四个系列,即红色系列、黄绿色系列、蓝 紫色系列以及不可见光系列;生长环带发育且闭合程度较高,环带的荧光颜色由中部向边缘, 总体为蓝紫(暗绿)一蓝(黄绿)一红(黄)色变化,发光强度也由弱变强。 漂白充填处理的翡翠荧光颜色以黄、黄绿、蓝绿色为主,颜色分布相对均匀,边缘环带 由于溶蚀作用,表现为凸凹不平或残留不全等。在柱、粒状矿物晶体的表面,清晰可见呈细 小弯曲状或不规则状延伸的溶蚀纹,或切穿整个晶体,或沿颗粒边缘向内部延伸直至尖灭。 溶蚀纹和溶蚀裂隙中充填有发暗绿色、深蓝色的物质(胶体)。 (四)染色处理 1.目的 使无色或浅色翡翠的颜色变成绿色、红色或紫色,是最原始、最易制作的处理方法。 2.选料 用于染色的翡翠要有一定的缝隙,也就是颗粒较粗者比较适宜。 3.染色方法 染色的方法很多,但基本上大同小异。首先将选好的待染色的翡翠用稀酸漂白、清洗,干燥后放人准备好的染料(如氨基染料)或颜料(如铬酸盐)的溶液中,稍微加热,浸泡的时 间视翡翠的大小和质地而定。 炝色是先将翡翠加热,使翡翠颗粒之间产生微裂隙,然后迅速放人有色的染料或颜料溶 液中。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浸泡时间,但颜色沿裂隙分布会更加明显。 已染色或炝色的翡翠需烘干上蜡,为的是增加透明度,掩盖缝隙。 部分染色或炝色翡翠需要充胶处理,起到提高透明度,掩盖裂隙及固结的作用;部分 漂白后的翡翠直接充填有色胶结物,也可起到同样的作用,即所谓的“B+C货”翡翠(见 图3-2—35)。 4.耐久性 染色翡翠的耐久性较差。因为着色剂没有进入晶格,而是存在于颗粒之间的缝隙中。当染色翡翠受到光线的长期照射、酸碱溶液的侵蚀、受热,甚至空气的氧化作用时,原本鲜艳的颜色会褪色,甚至变为无色。 5.鉴定特征 (1)放大检查 利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颜色的分布,由于染料沿颗粒或裂隙进入翡翠,所以看到染色 的颜色呈丝网状分布,在较大的绺裂中可见染料的沉淀或聚集(见图3—2—36)。这是鉴别染色翡翠最直接的证据。炝色翡翠可以看到清晰的炸裂纹。 (2)光谱特征 铬盐染色处理的绿色翡翠常出现650nm宽吸收带。特征的吸收光谱是鉴定染色翡翠的有 力证据。 (3)查尔斯滤色镜 由于着色剂的不同,染色翡翠在查尔斯滤色镜下的反应也不同,既可以无变化也可以变 红。但如果绿色翡翠在查尔斯滤色镜下变红,则表示该翡翠经过染色处理。 (4)紫外荧光 有些染色翡翠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会发黄绿色或橙红色(染红色翡翠)荧光。 (5)红外光谱 经有机染料染色的翡翠在红外光谱中出现2854cm-1 ,2920cm-1的吸收峰,表示存在有机物。 (6)阴极发光显微镜 荧光颜色主要为蓝绿、黄绿等色,裂隙中充填有发暗绿色荧光的物质,发光强度与“B 货”翡翠的大体相近。少见生长环带,环带的完整程度和闭合程度更低。染色翡翠裂隙发育, 结构疏松。由于染料的类型不同,裂隙充填物可不发光或发蓝白色、暗绿色荧光等。 (五)覆膜处理 1.目的 改变翡翠的颜色。 2.方法 在翡翠的成品表面覆着一层有机膜,又称为“穿衣翡翠”(见图3-2-37)。 3.耐久性 覆膜翡翠的耐久性较差,薄膜容易脱落。 4.鉴定方法 覆膜翡翠的颜色均匀;折射率偏低,点测法为1.56左右(薄 膜的折射率),放大观察可见表面光泽弱,多为树脂光泽?无颗 粒感;局部可见气泡;可见薄膜脱落,多出现在边缘部位,针触 之感觉较软;手感较涩。 (六)翡翠拼合石 将两块或两块以上翡翠经人工拼合给人以整体感觉是常见的翡 翠原石作假行为。制作过程为,在没有颜色、质地较差的翡翠原石 上切下一薄片,将切下的薄片涂上绿色颜料或植入绿色胶块后,再 粘贴回去。然后再在其外部用粉碎的翡翠皮壳混合石英砂用胶粘 结,目的是掩盖拼接缝。有时也将无皮壳的翡翠表面做皮,仿带皮 的翡翠。但是经过这种方法拼合的翡翠原石皮壳质地较软、有胶 感,缺少天然翡翠原石皮壳的结构(见图3-2-38)。 六、合成翡翠及其鉴别 1984年12月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翡翠。方法是用粉末状钠、铝和二氧化硅加热至2700℃高温熔融,然后将熔融体冷却,固结成一种玻璃状物体。再将其磨碎,置于制造人造钻石的高压炉中加热。为了获得各种颜色的翡翠可以加入一定的致色离子.加少量的铬变成绿色;加多些铬就成黑色,加少量锰可以得到紫色等。这种高压下加热结晶的产物就是合成翡翠。 合成翡翠的成分、硬度、密度等方面与天然翡翠基本一致。但是合成翡翠颜色不正,透 明度差。其物质组成主要是晶体粗大、具有方向性的硬玉矿物和玻璃质,两者的化学成分基 本一致,接近硬玉矿物的组成。 由于合成翡翠的技术目前尚不成熟,针对合成翡翠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比较欠缺,所以合 成翡翠的鉴别相对比较容易。合成翡翠的透明度差,发干;颜色不正,比较呆板;不具有纤 维交织结构,无“翠性”。
翡翠比较全的介绍 ----续
七、翡翠的质量评价 翡翠的质量评价可以从颜色、结构、透明度、净度、切工、重量六个方面进行,其涉及 到行业中常提及的“种”、“水”、“色”、“地”、“工”等俗称。 1.颜色 颜色是翡翠质量评价的关键。商业上经常从以下几方面对翡翠的颜色进行评价。 浓:是指翡翠颜色的饱和度要高。同一色调的饱和度越高颜色就越深,饱和度越低颜 色就越浅。翡翠有许多种颜色,绿色是最主要的色彩,好的翡翠要求是浓淡相宜的翠绿色。 阳:指的是翡翠颜色的亮度要高。颜色鲜艳的翡翠给人以青春勃发的感觉。 正:指的是翡翠的色调要纯正,不含其他色调。正色翡翠的色彩饱和度可高可低,也就 是颜色可浓可淡,但色彩的主色调一定要纯正,也就是纯的光谱色。如纯正的绿色翡翠应为 正绿色或翠绿色;紫色翡翠要求是纯正的紫罗兰色。 翡翠通常会有偏色,一般是偏蓝色、偏黄色或偏灰色。如有偏色现象出现,则宁可偏黄 不可偏蓝。如果翡翠绿色中含有黄色调(即偏黄)则称为“色阳”或''色嫩”;如果绿色中含 有蓝色调(即偏蓝)则称为“色老”或“色硬”;如果翡翠的色调中含有蓝灰或黑灰调,使得 翡翠的绿色变得阴暗、不通透,则称为“色阴”。 匀:指的是翡翠颜色分布的均匀程度。翡翠是同种或不同种矿物的集合体,颜色多呈点 状、丝状、团块状分布,很难达到均匀。所以翡翠的颜色越均匀,其价值越高。 和:指的是翡翠不同颜色分布的和谐与否。翡翠经常出现不同颜色的组合,如“春带彩”、 “福禄寿”、“刘关张”。不同的颜色搭配为翡翠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想象。 2.结构 翡翠的结构是指其矿物颗粒的大小、形态及颗粒间结合方式,它直接影响翡翠的“种质”、 “水头”、光泽和硬度等。颗粒细小,结合紧密的翡翠则显得温润细腻,是高档翡翠的必备条件;反之,颗粒粗大,结构松散的翡翠质量将明显下降。 3.透明度 . 翡翠的透明度又称为“水头”。透明度的好坏在行业中常用“长”、“足”和“短”表示, 称之为“水头长”、“水头足”或“水头短”;也可用“一分水”、“二分水”来表示。绝大部分翡翠都是不透明至半透明,透明者极为罕见。翡翠越透明表明其品质越高。 4.净度 净度是指影响翡翠美观程度的因素,包括脏色和裂隙等,即所谓的“绺裂”。这些“绺裂”的存在将影响翡翠的美观,净度越高则翡翠的品质越高。 5.切工(雕工) ’ 翡翠的切工是指翡翠的选材设计、切割比例、雕刻工艺及抛光工艺等几个方面。对于素面翡翠要求切割比例适中,抛光优良,而对于玉雕制品的质量评价来说,工匠们的巧妙构思、娴熟技艺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6.重量 翡翠制品的价值不受重量的严格限制,但是在颜色、质地、透明度等质量相同或相近的 情况下,体积越大也就是重量越大,则其价值越高。 商业中常用“种”和“地”对翡翠进行综合质量评价。 “种”是指翡翠的矿物组成、颜色、结构、透明度等对翡翠品质的综合影响,又称为“种 份”或“种质”。翡翠的种质按优劣程度常分为“老种”、“新老种”和“新种”。 “地”是指除去翡翠颜色之外的质量状况,也就是对翡翠颜色所附着的基质状况的描述,又称为“底子”或“地张”。翡翠的地子按优劣可分为:“玻璃地”、“冰地”、“糯化地”(“藕粉地”)、“豆地”、“瓷地”等几大类。但有时“种”、“地”的概念容易混淆,也有人称为“玻璃种”、“冰种”、“糯化种”、“豆种”等。 一般可称翡翠为××色××种××地翡翠,如“阳绿色老种玻璃地翡翠”、“紫罗兰色新 种豆地翡翠”。 八、翡翠的产地简介 翡翠的主要产地有,缅甸北部克钦邦的帕岗—道茂一带;危地马拉的Motagua谷地的中 央;日本;俄罗斯Borus山和Sayan西部;哈萨克斯坦靠近巴尔喀什湖Itmurunby山等地。 世界上有95%以上的商业翡翠产于缅甸。缅甸翡翠的成因现仍存在争议,有区域变质成因说、岩浆成因说和交代成因等学说。 大约3500万年前(相当于第三纪),印度板块沿东北向与欧亚板块相撞,并俯冲于欧亚 板块之下。这一碰撞不但使得缅北及滇西地区更加向东东北向挤压,而且还使青藏高原及云 贵高原逐渐抬升,从阿帕龙到密支那形成一条弧形90°转弯折曲的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并造成滇西地区的横断山脉的形成,同时侵人了大量碱性玄武岩和超基性岩。 缅甸翡翠矿床位于缅北抹谷西北的雾露河中上游地区。主要分为三个矿区:后江矿区、帕岗—道茂矿区、抹岗矿区,其中帕岗—道茂矿区是最大、最著名的矿区,也是最古老的矿区。 翡翠矿床类型分为两大类四种类型:原生翡翠矿床,次生翡翠矿床。次生翡翠矿床又可 分为:第四纪砾岩层翡翠矿床、残坡积层翡翠矿床、现代河床翡翠矿床。 (一)原生翡翠矿床 原生翡翠矿床产出于道茂岩体的蛇纹石化橄榄岩之中。道茂原生矿床包括了四条矿脉, 矿脉由硬玉和钠长石矿物组成的硬玉岩、钠长石硬玉岩和钠长石岩,呈脉状在蛇纹石化橄榄 岩内产出。另外原生矿脉还见于格地莫、散卡、隆肯等地,这些矿脉被称为新场区,。新场区的翡翠多为中低档次。 (二)次生翡翠矿床 次生翡翠矿床主要分布于钦敦江支流雾露河的冲积层,雾露河上游有两条东西流向的支 流发源于翡翠原生矿分布地区。道茂矿山即为南支流的源头。这两条支流汇合于隆肯北边, 并折向南流,河流冲积层发育,形成不同类型的次生翡翠矿床。 1.第四纪砾岩层翡翠矿床 此类矿床属次生矿床,是原生翡翠矿床经构造运动、风化剥失、搬运分选沉积而成。 雾露河流域第四纪巨厚砾岩层是主要的翡翠矿床赋集层,分布在帕岗一道茂矿区的中南 部,矿体呈长条状分布,长达几十千米,北北东走向,最宽处在麻蒙一带,宽6km,砾岩层 的厚度可达300m,组成雾露河高层阶地。含硬玉岩的砾岩层为最底层,厚约15m。第四纪 砾岩层的翡翠以砾石体积巨大为特点,是玉雕用翡翠的主要来源,底层砾岩中也含有优质翡 翠。第四纪砾岩层翡翠矿床主要产地有次通卡、大谷地、灰卡、香拱等地老场区。 在第三纪砂岩、砾岩的沉积层也发现有硬玉的漂砾,只是这些矿床的规模较小,如仙洞 场区。 2.现代河流冲积型翡翠矿床 现代河流沉积型矿床是最有价值的翡翠矿床,它是由流经第四纪含翡翠砾岩层的雾露河 及其支流搬运分选而成,与第四纪砾岩层翡翠矿床同属次生矿床,并且在成因上具有连带性。 矿床主要分布于雾露河及其支流的河谷中,集中在散卡村到蒙麻地区雾露河下游约30km长的河床中,优质翡翠矿床更是集中在帕岗和蒙麻一带。现代河流沉积型翡翠矿床所产翡翠具有比重大、硬度高、质地均匀、结构紧密、裂隙少等特点,多为高档首饰级翡翠,是老场区集中开采的矿床类型。 3.残坡积翡翠矿床 残坡积翡翠矿床主要产出在山坡上,也属次生矿床,一般是原生矿床剥离后,经洪水或 重力的搬运作用而成,砾石有了一定的分选性和磨圆度,但保有更多的原生矿床翡翠的特点。 雾露矿区以龙塘矿床为代表,属新老厂,翡翠的质量介于原生矿与砂砾矿之间,产量较少。 另外,后江矿区、抹岗矿区与帕岗一朵莫矿区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地质产出条件,也是两 个非常重要的矿区。 后江矿区位于帕岗矿区的西北部。包括后江和雷打场两个采区。后江采区翡翠矿床沿 后江分布,长约3km,宽100~200m,属现代河床沉积矿床,此采区出产的翡翠具有产量 高、品种多、质量好等特点,属老场区。雷打场采区位于后江上游的一山坡上,为残坡积 型矿床。翡翠矿床赋存于第四纪砂土层中,翡翠具有种干、硬度低、裂绺多、难以取料等 特点,因其裂绺呈树枝状分布,像天空打雷时闪电的形状,故称之为雷打石,属新老厂,多 为中低档翡翠。 抹岗矿区位于帕岗矿区南部,北邻恩多湖,属砾岩层沉积型翡翠矿床,有较悠久的开采 历史,1910年王正坤所购正坤玉就产在其矿区。 【翡翠阁】 关于83玉的解释 八三玉是指1983年在缅甸翡翠产地出现的一种新厂翡翠。是一种水干、底差、结构疏松结晶粗大的一种最低档的砖头料。全部用来做翡翠的B货或染色翡翠,若不进行人工处理是毫无用处的翡翠原料,它是翡翠的一个品种,其矿物成分及物理光学三要素均同于正常翡翠。因其结构疏松,结晶粗大故用酸处理后易改变它的透度,并容易充胶增色。处理后水较好,变废为用,价格低廉,应正确对待八三玉。 我再补充一点,83玉中硬玉含量一般为80%,所以也是算是翡翠的.但一般来说83料都做B货,但也有不做B的 83料由于硬玉含量稍低,其他成分如长石等密度较硬玉低,所以83料密度也比普通翡翠低,约为3.25-3.30,而翡翠一般为3.30-3.35来个图文并茂的吧,这是最近缅甸公盘(明标和暗标,价高者得,所以原料是每况愈高了)的料子情况~
这些就是行内所说的色料了
这些就是行内所说的色料了,己是明料了,但还是有赌性,赌什么呢?赌成品的出水(即抛光)效果
下载次数:6
这是近年才出的新坑老种的代表
这是近年才出的新坑老种的代表,这就是带子绿的代现之一了,别看绿得都黑了,成品出来可是6位数一个蛋面啊~(木拿场口的代表)
再说说翡翠的远近亲戚及外观相似物
分两部分讲,现讲翡翠的一些亲戚,包括墨翠,铁龙生,干青,猫色色,辉石,辉透石,水沫子。 很多人认为翡翠是一种矿物,成分为硬玉。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正确。不管是翡翠也好,白玉也好,水沫子玉也好,只要是玉就不是一种单纯的矿物,只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物的集合体才能形成玉,才会具有玉的韧性。很多人认为羊脂玉就是纯度很高的透闪石。这也是不对的,你去看看透闪石矿石吧,其中也有纯度很高的,不光无韧性,发脆,也无油性可言。 翡翠是一种以硬玉为主的辉石类的矿物的集合体。翡翠中除了硬玉外,还含有少量的绿辉石,霓辉石,钠铬辉石及钠长石。但真正意义上的翡翠是以硬玉占主导地位(〉80%)的集合体。其中硬玉比例较少(象干青,猫色色,水沫子及部分的墨翠,我们就把它们称为翡翠的亲戚。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下面的贴子会逐一讲解
再说说翡翠的远近亲戚及外观相似物 2
随着翡翠的铁含量逐渐增多,翡翠就会出现偏兰的底色。如水头好的话,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晴水,蓝水,和湖水绿。随着铁的进一步增加,翡翠会逐步偏灰偏油,这是就成了油青。如铁进一步增加,翡翠中绿辉石的含量就变高了,这就成了绿辉石类油青。 忘了说明一下,晴水,蓝水,和湖水绿和一般的油青可是标准的翡翠。而绿辉石类油青就已处于翡翠的边缘了,它的物理性能和翡翠有些细微差别了,比如硬度会略低些。 绿辉石类油青中的绿辉石比例再高些,就成了墨翠的一个分支---绿辉石类墨翠。这类墨翠水头较好,透光见绿。但硬度较翡翠低些。这类其实较深色的油绿。已处于狭义翡翠的边缘。 请注意,现在更多的墨翠(后面会有成品和重点说到)是另一种辉石类翡翠。它较干些,水头较绿辉石类墨翠差些,但硬度较高,有的比翡翠还高些。折射率与翡翠接近,但略高些。成份较接近霓辉石,但不完全一样。这类墨翠其实已不在狭义的翡翠范围中了---硬玉含量低于80%,物理特征已与翡翠有一些差异了。 当翡翠中的铁和铬都增加,翡翠中的镁和铝部分被铁和铬取代,这翡翠颜色浓艳,水头略差些,就是我们所说铁龙生。铁龙生是属于翡翠的,因为其中80%以上还是硬玉,只是其中一部分硬玉由于铬和铁的置换而成了钠铬辉石。 当钠铬辉石的含量进一步增加,钠铬辉石占了主导,比例反而高于硬玉,这是会变得很干涩。那就是平时所说的干青。干青已经不属于狭义上的翡翠了。但和部分墨翠一样属于广义上的翡翠---辉石类玉。 说到干青,就提一下与水沫子一块同为翡翠杀手的沫子渍。 干青中的硬玉比例进一步下降,主要就钠铬辉石,变得无玉性可言。这就是沫子渍。沫子渍常被做上假皮露出一些很绿的部分,当翡翠来骗人。 图1 猫色色的成品 图2 猫色色的原石,看看无水头但颗粒并不粗。
再说说翡翠的远近亲戚及外观相似物 3
猫色色是钠长-钠铬辉石玉。随着钠铬辉石比例降低,钠长石比例增高,猫色色的水头就会出来。像这块石头。抛光会挺漂亮的。 忘了说一下,猫色色还有紫色和蓝色。其中蓝色的很漂亮。但都不常见,就不细说了。 当猫色色中的钠铬辉石降到几乎没有的时候,占主导的就是钠长石,就成了水沫子。水沫子是以钠长石为主含有少量硬玉及辉石。随着硬玉及辉石含量不同硬度有差别,少量硬度也很高可刻动玻璃。但密度都较小,折射率都较低。水沫子大家都很熟悉了就不多说了。 翡翠除了缅甸有,其他地方如哈萨克斯坦翡翠和危地马拉等地也有产出。但辉石占的比例稍高些。下图是哈萨克斯坦翡翠,颜色是哈萨克斯坦翡翠特有的很浓苹果绿色。水头稍差些但颜色很棒的。 图二为哈萨克斯坦翡翠的红外光谱。437nm吸收明显,同时还可见600-700nm 的铬吸收线。 主题: 这是危地马拉特有的蓝翡翠。
这块也是,水头很好。注意翡翠中的一点点的并不是翡翠的颗粒,而下面石头映上来的。
讲完了翡翠的亲戚,讲一下翡翠的相似物。
1。石榴石大类中,与翡翠相似的有: 水钙铝榴石玉(即不倒翁),锰铝榴石,翠榴石集合体。 不倒翁产于缅甸北部葡萄地区,因地名而得名。条带状、斑点和斑块状的绿色分布为主要特征,一般透明度较好,少数较差。主要矿物为水钙铝榴石,次为黝帘石、符山石及闪石类等。滤色镜下变深紫红色为另一主要特征,实为水钙铝榴石玉。硬度6.5~7,比重3.41~3.44,折射率1.71~1.72。 市场上目前出现了一种很像黄翡的东西,水头很好,颜色有棕红色,黄色,黄褐色等,特点是由黑色的点状包裹体。其实它是锰铝榴石。 翠榴石集合体也与翡翠很象,但好的翠榴石集合体价格也不菲,市场上就不太能见到。 这块翠榴石集合体带黄味,色浓,水头好,漂亮吧。
翡翠的远近亲戚及外观相似物 4
图1。喜欢兰味的,这个不错吧。用它切蛋面肯定会很漂亮的。 图2。相对来说橄榄石和翡翠的差别就大一些了,但还是有人把色浓些的大颗粒橄榄石当成翡翠。 图3。这种上好的绿玉髓也很象翡翠的
翡翠的远近亲戚及外观相似物 5
图1。这是紫玉髓。有点像玻璃中紫罗兰翡翠。 图2。有些其他地方产的软玉也很象翡翠的。 图3。看看这个蛋面,镶在戒指上,有些人会把它当冰红翡的。其实它是一种墨西哥产的特殊欧珀叫Mexican Cherry Opal,和平时见得不大一样。
翡翠的远近亲戚及外观相似物 5
图1。这个是前面讲过的锰铝榴石。 看到上面这个锰铝榴石的戒指,我想起了符山石。符山石有黄色和绿色两种。其中黄色的和锰铝榴石有点像,在黄点。 图2。看看这个是翡翠吗?这个是菱锌矿石做的。 图3。这个是菱镍矿石,不如菱锌矿透。
翡翠的远近亲戚及外观相似物 6
图1。来几个蛋面。是翡翠吗? 是铬辉透石。 还有葡萄石与翡翠也较象。特点是透度特别好,同时颜色浅些。 图2。最后来一块祖母绿的糖果,请大家尝尝。
再说回翡翠了~-----缅甸翡翠原石产地“十大名坑”
缅甸翡翠原石产地“十大名坑” 缅甸翡翠 矿区主要位于缅北孟拱西北部的乌龙河上游,长约250千米,宽约15千米,面积三千余平方千米。各个矿山不同坑口所产 翡翠 各具特色,质量好坏不同,因而识别赌石场口(即采坑口),对推断赌石质的好坏,有很大的帮助。行业 有一句名言,即“不识场口,不玩赌石”。故在选购 翡翠 原石时,一定要懂得料的产地和特征,否则就无条件做赌石生意。现据几种有关资料,对缅原石产地的十大名坑所产 作一简介,以供参考: .后江 (也称坎底): 分老后江与新后江,均产于河床冲击砂中。其中,老后江产自冲击层之底部。皮薄呈灰绿黄色,个体很小,很少超过0.3千克,水好底好,常产满绿高翠,少雾,多裂纹,做出成品的颜色比原石变好(即增色),且加工性能好,是制作戒面的理想用材。新后江的皮较老后江厚一些,个头较大,一般在3千克左右,水与底均比老厚江差,密度极硬度也略小,裂纹多,成品抛光后不及原石色彩好,即使满绿、高翠,也难做出高档饰品 。 2.帕岗 : 属历史名坑,开采最早。帕岗皮薄,皮以灰白及黄白色为主, 结晶细,种好,透明度高,色足;个头较大,从几公斤到几百公斤,呈各种大小乐石。一般以产中低档砖头料为主。老帕岗以产皮壳乌黑似煤炭的黑乌砂著名,但已全部采完,目前市场所见乌砂均产自麻蒙。 3.灰卡 : 皮壳杂色,以灰绿及灰黑色为主,透明度好坏不一,水底好坏分布不均,但有绿的地方水常较好。 个体大小悬殊,大件的可达几百千克至上万千克的。 4.麻蒙(也称乌砂): 黑乌砂黑中带灰,水底一般较差,且常夹黑丝或白雾,绿色偏篮。 5.打木砍 (也称刀磨砍): 皮壳多为褐灰色、黄红色,一般水与低均较好,但多白雾、黄雾。个头较小,一般1--2千克。此地还产如血似火之红翡 ,也较名贵。 6.抹岗 (也称抹岗): 皮较粗,皮色灰黄或灰白; 水与底均较好,裂纹少,为绿或满绿夹颜绿之高翠品种,很少含杂质,玻璃底较常见,但产量少。 7.自壁 (又称次卑): 皮壳以黄灰为主,水底均佳,裂纹少,但有白雾,其产品以蓝花水好闻名,有少量做高档手镯的绿花料产出,腾冲有名的绮罗即产于此坑。 8.龙塘 (也称龙坑): 以黄砂皮或灰白鱼皮为主,皮壳较粗。大部分水与底均好,绿色很正,常出高翠料。 9.马萨 : 属新厂,无皮或少皮,绿较浅淡,水与底有好有差,主要用作低档手镯料或大型摆件料。 10.目乱干 : 为新厂,无皮,水好底好,有白雾。以出产紫罗兰及红翡为主,一般在一块料上有紫、红及淡翠并存,但裂纹多。 来几块现在流行的MOCISA(音)原石和黄沙皮的原石
&我觉得翡翠跟白玉最大的不同点就是,翡翠是玩料。要想对翡翠有更深刻的认识,看懂料是必须的。|翡翠|玉石|宝石|原石--jadewd.comG'CV(M'F:| 比如大家都关心的价格问题,如果你知道什么料在什么阶段是什么价钱,那你估出的成品价格就比较准确。因为翡翠工钱比较低。对于高档货来讲往往可以忽略不计。翡翠,玉石,翡翠论坛%Gzro_#h-[ 这是一件比较大的白玻璃,料很整齐,从皮上看我估计棉略重。这种石头就是赌棉,别的不用考虑,没什么大事的。我以前说过,玻璃种的料是最好赌了,让我培训10分钟都可以上战场的。其实就说的这种皮。 8aiWw |H翡翠世界JadeWD另外大家可以估算一下镯子的成本。一公斤可以按俩只镯子核算。所以现在在揭阳上那种白玻璃,还是有些棉的镯子,成交价普遍过3万了就好理解了吧,因为石头的成本在那摆着那。
在很多人喜欢的颜色。木那的料。
现在很多人喜欢的颜色。木那的料。
现在是有绿的就贵死。颜色还是比较正的。底子很粗。
现在是有绿的就贵死。颜色还是比较正的。底子很粗。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翡翠手镯有石纹能买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