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亿是130万的100倍对吗

查看: 632|回复: 0
沈南鹏和马云谁有钱 他比马云有钱100倍,睡过100多个好莱坞女星,狂砸12亿没想到赚翻了
沈南鹏和谁有钱 他比马云有钱100倍,睡过100多个好莱坞女星,狂砸12亿没想到赚翻了:沈南鹏和马云谁有钱 他比?马云?有钱100倍,睡过100多个好莱坞女星,狂砸12亿没想到赚翻了,他是世界上第一位身家超过10亿美元的富翁,50年代身家达到25亿美元,约合现在的850亿美元,而马云现在“只”有430亿美元,只有他的一半。,沈南鹏和马云谁有钱,郭台铭和马云谁有钱,马云和比尔盖茨谁有钱,曹德旺和马云那个有钱,马云和马化腾谁有钱,王健林和马云谁有钱,迪拜首富和马云谁有钱,马化腾和马云哪个有钱,马云和李嘉诚谁有钱
& && &&&今天早上,办公室小美女感慨马云爸爸真是厉害,荷兰梵高博物馆都能支付宝支付了,真是有钱!
可是有一个人,比马云有钱任性100倍!
他比马云有钱:
他是世界上第一位身家超过10亿美元的富翁,50年代身家达到25亿美元,约合现在的850亿美元,而马云现在“只”有430亿美元,只有他的一半。
他比马云任性:
马云能做的,只是请来十多位明星来陪他拍个过过瘾,这位大哥干脆自己当导演,第二部电影拿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第三部电影狠砸了400万美元,等于现在的12亿美元!
他比马云风流:
他身高1米93,是公认的美男子,几乎和当时所有好莱坞女星有过一腿:凯瑟琳·赫本、英格丽·褒曼、伊丽莎白·泰勒...曾有八卦杂志统计,他一生中曾有164个明星女朋友。最夸张的是他晚年居然买下了拉斯维加斯一半的脱衣舞俱乐部。最后连美国司法部都受不了了,警告他不许再买,这样他才罢手。
但“有钱、任性、风流”远远不能描述他的传奇一生,他是钢铁侠的原型、世界上最牛X的败家子、飞行家、航空工程师、企业家、电影制片人、花花公子、患强迫症的疯子...
他就是霍华德·休斯,一个幸运与悲情交织一生的传奇男人。
5a43c.jpg (123.6 KB, 下载次数: 0)
21:59 上传
18岁继承家业
却只想把身家挥霍一空?
有人说,霍华德·休斯的一生就是流线型机身,零阻力,要钱有钱,要名有名,想干什么都行。
1905年,休斯出生于美国,他爸是石油大亨老霍华德·休斯,哈佛高材生,早年做石油生意没有赚到钱,后来,他从一个朋友那里买下了一种新型的钻井机械。这种钻井机具有特殊的空气压缩式回转锥,可以穿透坚硬的岩层,这对于石油开采业有着巨大的意义。为此,他取得了美利坚合众国国内和海外13个国家的专利,成立了“休斯工具公司”,专门生产这种钻井机,并获得了巨大利润。
老爹这么厉害,儿子也不是孬种,休斯11岁就组装出休斯顿第一个无线电台;12岁发明一辆助动自行车;13岁就组装出一台摩托车;14岁就开始驾驶飞机。
5a43c907054bf.jpg (210.56 KB, 下载次数: 0)
5a43c907054bf.jpg
21:59 上传
12岁时,休斯和他的助力自行车
但休斯的愉快生活到18岁就结束了,因为这一年他的父母先后因病去世,不过他也继承了父亲的公司和所有遗产,立刻成为当时全美国数一数二的大富翁。
年仅18岁就身家丰厚,身边又没人管,任谁都会任性一番,休斯也不例外,他订下三个目标:成为世界上最好的高尔夫球手、最有名的电影制片人和最优秀的飞行员。
没错,他对老爹做的石油开采行业一点兴趣都没有,他花几个月时间给公司找了新的管理层,然后就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去了。老爹留下的遗产,就是他挥霍的资本,那就拼命花呗,反正有钱。
首先是成为高尔夫球手,休斯对自己的球技很是自信,和高尔夫巨星老虎伍兹齐名的高尔夫大师Gene Sarazen和他是发小,两人经常一起打球,休斯偶尔还能赢几把。
5a43c9076eb78.jpg (250.76 KB, 下载次数: 0)
5a43c9076eb78.jpg
21:59 上传
休斯在打高尔夫球
不过和真正优秀的职业球手相比,休斯的球技还是差很多,所以当他准备撸起袖子参加职业巡回赛时,朋友纷纷劝他别丢人现眼。于是,休斯的高尔夫球梦想还没开始就破灭了。
第一个梦想落空,那就开始下一个吧,可能休斯自己都没想到,不是头号梦想的电影和飞机,开启了他的传奇一生。
狠砸12亿拍电影
最后居然大赚24亿?
有钱就是好办事,休斯砸了8万美元,约合现在的2400万美元,开拍了自己第一部电影,在片场里,所有工作人员都被他的无比龟毛给搞崩溃了。大家本以为这个年轻的石油土豪只是来玩票的,没想到他不但每个镜头都要亲自过问,还三更半夜偷偷拆开摄影机,研究它的工作原理。
磕磕绊绊地拍完之后,休斯把他的作品拿给他叔叔——著名编剧鲁珀特·休斯看。鲁珀特看完后就说了一句话:“这玩意要是上映,整个好莱坞都会嘲笑你的。”
休斯这个人最爱面子,听到伯父这么说整个人都不好了,你猜他怎么做的?
他一把火把这部片子的所有胶片烧了个精光,8万美元就这样打了水漂。
但休斯一点都不心疼,虽然片子没了,这一年多的拍摄可不是白费的,他算把电影这个行业摸了个门清。接着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天才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
两人在两年内合拍了3部电影,部部好评如潮,让休斯赚了一大笔钱,其中《两个阿拉伯骑士》还拿下了首届奥斯卡的最佳导演奖。
5a43c9079c9fd.jpg (74.2 KB, 下载次数: 0)
5a43c9079c9fd.jpg
21:59 上传
《两个阿拉伯骑士》剧照
一举成名后,休斯开始膨胀了,原来拍电影也不是很难嘛,那就再玩大点。过完21岁生日不久,他就决定:拍一部大制作电影!
这部电影,就是以战斗机飞行员为主角的战争片——《地狱天使》,休斯亲自担任导演和编剧。
那么,休斯眼中的“大制作”,究竟有多大?
要知道,那时候可是1928年,没有什么特效,所有大场景都是用白花花的银子砸出来的。
为了拍一个战斗场面,休斯找来1700多个群众演员,这个场景就花了他30多万美元,这是当时一部正常电影的预算。
既然是空战片,肯定得有飞机——电影开始拍摄前,他通过各种门路搞来87架飞机,为了安置这些飞机,他又花40万美元建了个机场。
5a43c907b31e8.jpg (102.27 KB, 下载次数: 0)
5a43c907b31e8.jpg
21:59 上传
《地狱天使》剧照
1928年的87架飞机是什么概念?4年后的一·二八事变,中国政府翻箱倒柜,也才凑出25架飞机和日本打。
可以说,休斯拍一部电影用的飞机,都够武装几个国家的空军了。
这还不算,休斯对拍摄的要求到了几乎变态的程度。为了真实,他要求飞行员做出各种危险的机动动作,结果摔死了3个飞行员,自己也在一次意外中摔了个重度脑震荡。
电影快要拍完时,有声电影《爵士歌手》成功上映,休斯立马把女主角炒了,换成19岁的珍·哈露,并重拍大部分镜头——原因是他也想把《地狱天使》拍成有声片,而女主角格丽塔·尼森的挪威口音和片中英国贵族的身份不符。
5a43c907eb260.jpg (150.1 KB, 下载次数: 0)
5a43c907eb260.jpg
21:59 上传
19岁的珍·哈露(左),因为此片一举成名
这样来回折腾了3年,用掉了1000公里长的胶卷(最后搬上银幕的不到1%),这部电影终于要上映了,休斯前后花了400万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现在的12亿美元!12亿美元拍一部电影,你见过这样的疯子吗?
5a43c.jpg (171.36 KB, 下载次数: 0)
21:59 上传
霍华德·休斯在片场
休斯再有钱,也顶不住这样的挥霍,拍摄期间他甚至一度把老爸留给他的公司作为抵押贷款。
大家也等着看休斯倒霉,因为当时正是大萧条时期,大家连饭都吃不起,哪里有钱上影院,有人甚至预言:这部电影能卖200万美元就不错了!
但当《地狱天使》上映时,片中空前的大场面让每个观众都疯狂了,大家连饭都不吃都要看这部电影,最后《地狱天使》的总票房达到了800万美元,是休斯投资额的两倍!
5a43c9084fd27.jpg (118.37 KB, 下载次数: 0)
5a43c9084fd27.jpg
21:59 上传
《地狱天使》首映礼
这一年,休斯才刚刚25岁。
然而,当大家都等着这位脾气古怪的好莱坞大佬拍下一部电影时,休斯却突然人间蒸发,这个富二代跑到哪里去了?
“我要开人类历史上最快、最大的飞机!”
原直到两个月后,美国航空公司发现有个新来的驾驶员的证件全都是伪造的,派人一调查才知道,这家伙居然就是休斯。
顶着CharlesHoward的化名,休斯在美国航空公司干了3周。
消息一传出去又是举国轰动。每个美国人都想知道,这百万富翁到底脑子出了什么毛病,要跑去干一份月薪1000美金的工作。
正当这场全民大讨论如火如荼的时候,休斯这家伙却买了架水上飞机,飞到欧洲风流快活去了。
当然即使在异国他乡,他也不会忘了败家大业。在游山玩水的同时,休斯花了80万美元,买下了当时全球第五大的游艇,还在上面安了张无比巨大的床。至于用它来干什么你懂的。
就这么瞎折腾了一年半,休斯终于想起来得办点正事了。于是他回到美国,买了一架美军的主力战机P-12,和手下的工程师一起对它进行了全面改造。
随后他驾驶着这架飞机去参加国内的飞行比赛,分分钟就拿到了冠军,但这满足不了休斯的胃口。他要开最快的飞机。
问题是,去哪里找最快的飞机呢?休斯的解决办法也很简单,砸钱成立休斯飞机公司,网罗当时最顶尖的工程师,开始研发飞机。
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休斯和工程师们终于研发出一款竞技飞机——休斯1号(H-1)。
5a43c.jpg (164.35 KB, 下载次数: 0)
21:59 上传
这款机型身上体现了休斯作为一名航空工程师的天才之处:突破性的流线型机身,可收放起落架,平面的铆钉和接头以减少空气阻力,因其优美的造型被称为“银色子弹”。
5a43c.jpg (78.01 KB, 下载次数: 0)
21:59 上传
开着这架飞机,休斯打破了当时所有飞行记录,首飞每小时352英里,3天完成了环球飞行,将世界记录缩短了整整一半。在打破飞行记录的同时,休斯的身边也汇聚了一大批顶级的航空工程师。他的小作坊扩张成了休斯飞机公司,并成了二战中美国国防部的重要供应商。
当他完成环球飞行,降落在纽约后,整个城市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游行。
5a43c.jpg (142.33 KB, 下载次数: 0)
21:59 上传
为此,美国政府还特地给他颁发了最高荣誉——国会金质奖章,但这家伙连领都懒得去领。过了几年,下一任总统杜鲁门偶然知道了这事,才把奖章给邮寄到他家去了。
整个20世纪,休斯飞机公司先后发明了第一个实用激光器、第一颗同步卫星、第一台登月探测器。
2000年时,全球 40%的在役卫星都是休斯的公司生产的。
5a43c908902fa.jpg (52.73 KB, 下载次数: 0)
5a43c908902fa.jpg
21:59 上传
伽里略木星探测器,休斯公司的杰作
为了飞,休斯心脏移过位,肋骨、锁骨、头骨都裂过,嘴唇受伤永远破相,全身都被严重烧伤。确实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对飞行的向往。当别人说他是疯子时,他会用这句话来回答——“我可不是脑子有病的百万富翁,我他妈是亿万富翁。”
留胡子就是为了遮住疤痕
5a43c908a964a.jpg (191.06 KB, 下载次数: 0)
5a43c908a964a.jpg
21:59 上传
休斯也不是只会挥霍钱,靠着在飞行、航空、卫星、通信等领域的突破,休斯积累了大量财富——1923年他只继承了父亲75万美元的遗产,到了1946年,他的身家已经突破1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首位身家过10亿美元的富翁!
到了1954年,他的身家更是达到了25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850亿美元!
在美利坚合众国乃至全世界,休斯是航空航天领域的先导。1965年,休斯飞机公司开发出85磅重的商业通信卫星,这种卫星具有6000条线路的往返电话功能,以及12种彩色电视的机能,从而开拓了联结欧美大陆的电视电话网络。
1966年6月,美利坚合众国的无人太空船首次登上月球,引起全世界瞩目。登月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神话,而今成了现实,人们不禁要问:这只太空船的制造者是谁?不是别人,正是休斯飞机制造公司。休斯没有后人,他去世后,休斯飞机公司价值52亿美元的股权全部被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这笔钱归于休斯飞机公司的持股财团——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财团,该财团成了世界最大的基金财团。
5a43c908cca62.jpg (207.38 KB, 下载次数: 0)
5a43c908cca62.jpg
21:59 上传
睡遍好莱坞所有女星
曾有164位明星女友
有钱有名声有才华,休斯还有一个让人特别嫉妒的地方,他长得特别帅,身高还有1米93。
5a43c908ef925.jpg (136.96 KB, 下载次数: 0)
5a43c908ef925.jpg
21:59 上传
这样的人,身边自然少不了各种美女,休斯就有个称号,“全世界最伟大的好色之徒”。不过他非常专一——只喜欢好莱坞女明星。
在他那个年代,休斯在女人身上花的钱更是不计其数。他曾经同时和80多个妹子交往,当时的美国女星几乎个个都和他有一腿。下面随便让你看几个。
爱娃·嘉德纳,被认为是美国40年代最美丽性感的女星。
5a43c9090cf40.jpg (87.38 KB, 下载次数: 0)
5a43c9090cf40.jpg
21:59 上传
凯瑟琳·赫本,美国的艺术瑰宝。
5a43c.jpg (102.73 KB, 下载次数: 0)
21:59 上传
简·拉塞尔,好莱坞传奇巨星。
5a43c.jpg (232.21 KB, 下载次数: 0)
21:59 上传
英格丽·褒曼,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4名。
5a43c9096540b.jpg (89.41 KB, 下载次数: 0)
5a43c9096540b.jpg
21:59 上传
贝帝·戴维斯,百年来最伟大的银幕传奇女星第2名。
5a43c.jpg (105.33 KB, 下载次数: 0)
21:59 上传
哈维兰,两次获得奥斯卡影后,有史以来不多的“双冠后”之一。
丽塔·海华丝,被称为美国爱神。
苏珊·海华德,美国影坛最伟大的女星之一。
唯一的例外可能只有伊丽莎白·泰勒,当时休斯直接找到她妈,说“我要娶你女儿,这事能成的话给你100万(相当于现在的3亿人民币)。”
没想到泰勒她妈也是牛人,张口就问:“税前还是税后?”不过由于泰勒本人强烈反对,最后泰勒没有嫁给休斯。
泰勒和父母在一起
被强迫症折磨得苦不堪言
死时仅有83斤
说完这一切,或许你会很羡慕霍华德·休斯,但唐一可以告诉你,他这一生,有多幸运,就有多悲惨。
说幸运,是说休斯拥有了每一个男人能拥有的极限:英俊的外表,数不清的财富,有才华有名声,还睡遍了好莱坞每一位女明星。
说不幸,是说休斯这一切来得太容易了,他想要什么都能得到满足,到最后发现世界上没有什么是自己得不到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空虚感能把所有人击倒。
而且,双亲的过早离去,也让他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他只能靠酗酒、女人和毒品来振作。
所以说,做一个有钱人,既是祝福,也是诅咒啊!而我们这些平头百姓,虽然赚的钱不多,但总有个奋斗的目标,日子过得照样有滋有味。
从60年代之后,就没有人见过霍华德·休斯了,据说他隐居在家中,饱受精神强迫症的折磨。
他不能穿衣服,因为皮肤即便和衣服接触都会疼痛,管家说他用餐巾纸作衣服,纸巾盒作鞋,每天宅在家里看电视看电影。
而且,他每年只剪一次头发和指甲、喜欢尿在牛奶瓶里、不与任何人身体接触,长期注射可卡因、强迫自己记笔记……由于失眠,他还收购了几家地方电视台,这样在凌晨的时候他就能看想看的节目。
1976年4月,这位拥有传奇一生的亿万富翁,死在了去医院途中的飞机上,死时仅有42公斤,胳膊上还有4根折断的针头,人们怎么也没法相信这就是曾经英俊帅气的霍华德·休斯。
Powered by中国人口为13亿6782万人 日网友“还有3亿没有算上吧”
附耳先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讨论人口密度时请只讨论能住人的地区。
中国的平原面积只占国土的11%,西部大片的沙漠戈壁高原都是不 ...
是啊,难怪日本愿意待在自己的小岛上几千年不动。
可我就奇怪了,既然日本国土比中国还优越,他入侵大陆干什么,有什么动力让他入侵比自己还差的土地吗?
东京都有2200平方公里,人口1260万。深圳2000平方公里,人口1400万。
日本的大都市已经逆城市化了,核 ...
噗,那也是东京有神奈川+琦玉+千叶+自己的东京市部四大睡成啊,难道深圳关内人口密度超高的?东莞是深圳睡城?
你要是非这样比的话,你就要把口径统一。核心区比核心区,广域范围就广域范围。
东京23区848万人,621平 ...
有干货,赞
加上日韩台也不够三亿啊,不要日韩台直接加美国的吧,这样就够了
美国3.5亿了
3亿,你以为人口是什么···
他们以为中国人都是猪下崽儿的节奏
讨论人口密度时请只讨论能住人的地区。
中国的平原面积只占国土的11%,西部大片的沙漠戈壁高原都是不 ...
地球上不只有日本这一种发达国家模式,你叫加州怎么活
中国不是么?北上广多少人?
日本好歹全国都是湿润地区,他们要是愿意降低70%的森林覆盖率还是可以辟 ...
阿联酋上来就要和你拼命,我们的迪拜和阿布扎比那么高大上你个中国通说不能住人,对你发动圣战你信不信
噗,那也是东京有神奈川+琦玉+千叶+自己的东京市部四大睡成啊,难道深圳关内人口密度超高的?东莞是深圳 ...
深圳还没有发展到需要卫星城的那一步。
上海我不是很熟,但北京有点儿这意思了。
不止,日本全国耕地面积只有4万平方公里,江苏省起码耕地面积有8万多平方公里,是日本的两倍,人口才日本 ...
你和他说不通的,江苏几乎可以拿荷兰来比,荷兰可都是小城镇集群呢,荷兰动不动人均gdp比美国高的国家,人口密度和善于规划,即使使用的人口密度稍微低一些的小城镇集群摊大饼战略,荷兰还是农业生产大国
不过我觉得里面肯定有很大水份,从我小时候开始就说人口是13亿多,都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13亿多。。。。。。 ...
你是95后吗,我小时候都是12亿人,到了千禧年才开始有13亿人的讲法,2000年人口五普,数据比预想的低,那时候就出现了我国人口增长减速超预期的说法,真正第13亿人的到来是2005年,比当年计生委自己推算预测的1999年还慢了好几年,顺便说下计生委成立之初预测的一胎化成功中国将在2020年迎来老龄化社会,实际大大早于预期,中国人口寿命不断增加,新生儿数量不断低于预期的降低,导致1999年提前21年迎来了老龄化
但东京仅有一个区人口密度超过3万,而上海是4个。上海核心市区的人口密度比东京大,这是没问题的。
以前老上海南市区很可能人口密度上10万,上海老城区人口密度过大一直是老问题,难道你不知道?
以前老上海南市区很可能人口密度上10万,上海老城区人口密度过大一直是老问题,难道你不知道?
中国城市的老城区人口密度大,不只上海一家。每个都是这样。
日本以前也是这样,最近一段时间逆城市化了,核心区人口密度降低了。
没错,还有有三亿在日本,所以,赶紧到碗里来,东夷四行省的位置虚位以待。
中国城市的老城区人口密度大,不只上海一家。每个都是这样。
可是日本并没有出现你说的逆城市化啊,或者说实现的法则和中国截然想反,中国是小高层大房子,日本是底层小房子,看人均居住面积就知道了
中国城市的老城区人口密度大,不只上海一家。每个都是这样。
日本都心人口密度下滑很简单,人家吧那些小低密的住宅片拆了,换成了办公大楼,那人口居住量马上下来了,这就是日本的都市更新
日本都心人口密度下滑很简单,人家吧那些小低密的住宅片拆了,换成了办公大楼,那人口居住量马上下来了, ...
当郊区居住面积大、环境好又不失便捷时,谁要挤在市区啊?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阶段。
你拿一个省和一个国比真的是蠢到家了,先不说浙江只有四千万人,就算江苏八千万人,你知道仅仅一个东京市 ...
蠢货,知道东京都市圈多大吗?这种比较要和上海直辖市比才对。
本帖最后由 etaku 于
00:05 编辑
虽然在那说风凉话很讨厌。
但是人口确实是太多了。
中国社会很多问题都是人口过多造成的。但偏偏还有脑残的叫嚣需要增加人口来抵消老龄化。
典型的杀鸡取卵的做法。医疗条件越来越好,人越来越长寿,你要增加人口抵消老龄化,什么时候是个头,只能无限的加加加。
超出环境承载范围了,就是系统瞬间崩溃。
中国的人口规模7亿左右是最合适的。
劳动力优势是指劳动力数量多和劳动力成本低。这两个基本条件不动摇,才能保证所谓的劳动力优势。
除非你愿意接受中国永远不涨工资,永远做最低等最苦最累的工作。否则无论你有多少人,成本上去了,毫无劳动力优势可言。就算你有100亿壮丁,还是要看这些人的工资。
只能通过经济转型,把人口红利向技术红利上转移。原先10个人一起做的工作,通过技术升级,1个人就能搞定,就等于增加了10倍的劳动力。
消费也是,原先10个人一起才能完成工作,10个人分钱,现在1个人搞定,1个人分钱。收入自然上去,收入上去,消费能力就不可同日而语。原先10个消费者又怎样,10个穷光蛋,现在一个人消费力也超过那10个人。
而至于老龄化的问题,转变观念才是重要的。30年前说谁60岁了,真的感觉就是个老头老太太了。
现在你看看身边60岁的人,有那么老么?好多60来岁的人,放30年前,跟五十出头的人似的。
观念转变了,划分老年人的标准线自然也会上提,原先认为60岁算老年人,逐渐就觉得过了65岁的才算老年。
而且中国的老龄化和日本的老龄化,都叫老龄化,但是完全不一样。日本已经发展透了,没有新的科技革命根本难以提升生产力,所以没辙了。
中国的生产力水平,都知道什么状况吧。释放空间非常大。
所以在那鼓吹要增加人口的,务必消停点。别妖言惑众了。
生存空间不够就去抢去骗
任何生命都懂的事你不懂
你想要谁去死或绝后?&
本帖最后由 云汉梵拓 于
06:44 编辑
虽然在那说风凉话很讨厌。
但是人口确实是太多了。
7亿合适论,是拍脑袋出来的?
中国什么问题是人口多造成的?
生产力提升辅以劳动力多,为什么不好?合着你以为社会总财富是一块固定的蛋糕,人越少每个人分的越多,而不是人越多社会总财富越大?
盯着动态图看了半天
是啊,是啊,还有三亿隐藏的总动员能力,怎么着!
低技术产业转移出去,中国不需要那么多人,让凌云星滚蛋
龙腾移动网页版
我倒是觉得就算加上黑户也不会超过15亿的吧……
本帖最后由 etaku 于
22:47 编辑
7亿合适论,是拍脑袋出来的?
中国什么问题是人口多造成的?
亲。能带脑子出来么?
社会总的生产力=劳动者个数 x 单位劳动者的生产力
明白?现在7个中国人一起干活的生产力等于1个美国人的生产力。
换言之,现在7个中国人做的蛋糕的大小,等于一个美国人做的蛋糕的大小。所以我们7个人分吃这块蛋糕,而美国同样大小的蛋糕1个人吃。
原因就是,中国生产力水平低,单位劳动者生产力只有美国的7分之1。
生产力水平如果追上美国,还是7个中国人,做的蛋糕是原来的7倍大,而并不需要多增加一个劳动者。
13亿人的产出现在是10万亿美元,如果生产力提升一倍,7亿人就足以创造现在的产值。
而目前中国同发达国家的生产力差距是5-7倍。
人口优势只是在发展起步阶段是红利。
发达国家之所以无法应对劳动力数量减少,是因为他们的单位劳动者生产力已经逼近目前科技水平下的极限,没法提高了。只有劳动人口增加,社会总生产力才能继续上升,但对中国而言,下面公式右边的单位劳动者生产力还差得远,在目前科技水平下可以提升7倍。
社会总的生产力=劳动者个数 x 单位劳动者的生产力
中国不是么?北上广多少人?
日本好歹全国都是湿润地区,他们要是愿意降低70%的森林覆盖率还是可以辟 ...
沙漠戈壁?大哥,中国最主要没住人的地方是山地和丘陵,哪来这么多沙漠戈壁。中国是地广,开发山地丘陵完全划不来,除了像重庆那样的山城,其他都基本上在平原地带比较多。
其实西部很多地方可以住人,生活也不错,就是其他资源很欠缺&&比如教育,交通便利等等,并不是不适合人住,只是社会资源很不丰富,人们只想着往东部跑& & 新疆156万的面积才和上海差不多人口,去过新疆的人哪个不说那是个好地方,好吃的多玩的地方也多就是缺各种社会资源
本帖最后由 云汉梵拓 于
02:04 编辑
发重了,删掉
本帖最后由 云汉梵拓 于
02:01 编辑
亲。能带脑子出来么?
社会总的生产力=劳动者个数 x 单位劳动者的生产力
呵呵,亲,既然如此,那中国继续提高生产力就是,为什么要降低人口?合着你以为降低人口可以提高生产力?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当中国人均生产力是美国1/4的时候就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你非要推迟到1/2时,这就是你的目的?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计划生育会有美国基金会的支持………
想过没如果中国人口不是这么多也就是5亿的话,那就是个两倍印尼,能取得现在这样的话语权吗?
这就是你带了脑子的思考结果?还是别带了~~~~
是啊,难怪日本愿意待在自己的小岛上几千年不动。
可我就奇怪了,既然日本国土比中国还优越,他入侵大陆 ...
这个不好比了,日本三次染指大陆,前两次是农业社会时期,这个好理解,农业社会耕地是第一生产资料,这个他现在都缺;
第三次入侵大陆,是典型的帝国主义输出危机,意大利还入侵埃塞俄比亚呢。
另外对于日本来说,缺少耕地一直都是个大难题,而且山地多可利用的领土面积小。但是,从农业社会步入工业社会,耕地短缺的问题不是那么严重了(单产提高和国际贸易),很多过去不能用的山地现在可以开发利用。
Powered by Discuz!X3.2
Comsenz Inc.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恭喜华为,重大突破!苹果傻眼,13亿人的大利好!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恭喜华为,重大突破!苹果傻眼,13亿人的大利好!》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恭喜华为,重大突破!苹果傻眼,13亿人的!》 精选一刚刚,华为宣布重大突破(9月2日)晚上8点:华为在德国柏林IFA2017大展上,正式发布麒麟970芯片。目前手机处理器市场除了苹果A系列芯片外,另外两个是高通骁龙芯片和三星的Exynos芯片。麒麟怒吼,一代神机诞生麒麟970芯片采用台积电10纳米工艺制成,包含55亿晶体管,面积约100平方毫米,差不多是一个指甲盖的大小。这是什么概念?目前全球芯片业老霸主骁龙835的晶体管是31亿颗,苹果A10是33亿颗,跟麒麟970的55亿颗相比,可谓是相形见绌!无数晶管体更高的集成度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发热量,只有换装上台积电10纳米工艺的麒麟芯片才有资格跟世界上的顶尖芯片叫板,而麒麟970做到了。世界首个AI芯片,真·智能手机如果说,集成度提高还只是量的提升,还有一个更牛逼的质的飞跃,那就是:麒麟970是全球首款内置神经元网络单元(NPU)的处理器。手机人工智能处理器有多牛?归根结底,人工智能处理器与一般手机芯片比,就牛在它能够高效率地支撑。深度学习,说白了,就是机器像人脑一样学习,从数据中自发总结出规律,自动更新优化。但这对手机处理器的计算能力要求非常高,属于暴力计算范畴。这时候,就需要人工智能服务器。人工智能服务器有一个庞大的计算矩阵,支持对深度学习至关重要的并行计算能力。人工智能处理器的研发,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世界的高科技公司,正在攻关。估计全世界都没想到,是中国公司华为,第一个拿出了人工智能处理器的手机芯片。华为AI芯片有多牛?之前华为曾经放出预热视频为这次的重点智能AI处理器预热,然而到了发布会我们才发现,原来这块AI芯片并不是单独推出,而是集成在麒麟970之中。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麒麟970可在特定任务下,比规模类似的CPU快25倍,同时功耗效率降低50倍。例如在NPU的加成下,拍摄1000张照片仅仅消耗手机0.19%的电量,十分爆炸。此外,同样在拍摄场景下,麒麟970的拍摄速度也要比普通CPU快得多。手机处理器集成NPU是大势所趋,因为NPU给手机带来的提升或许比手机处理器本身的进步还要明显。华为作为NPU先行者,将被历史铭记!5G时代,唯快不破另外不得不提的是,麒麟970具备世上首款准5G网络基带,最高支持到LTE Cat.18,移动网络的传输速度至少是高通芯片的两倍。虽然目前5G网络还没有商用,但是麒麟芯片的超高规格则可以展现华为在网络建设方面的实力。这颗强大芯片如无意外将会在下个月的华为旗舰手机华为Mate 10上首发,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切切实实地知道麒麟970的真正实力了。世上武功,唯快不破。特别是在高科技方面,谁先占据了先机,谁先成功商业化,谁就将占领更广阔的市场,立于不败之地!恭喜华为!芯片规格参数详情台积电10纳米工艺,约100平方毫米的芯片面积内建有55亿晶管体ARM的big.LITTLE多核架构,八核心芯片。其中4个A73大核心(2.4Ghz)+4个A53小核心(1.8Ghz)内置神经网络单元(NPU),运算能力达1.92TFP 16 OPS内置双ISP:动态监测功能和相机低光成像增强首次支持HDR10功能,4K下60帧摄影和4K下30帧摄影集成ARM Mali-G72 MP12十二核GPU全球首款配备4.5G(准5G)基带移动芯片,支持LTE Cat.18,最高下行1.2Gbps支持LP**R4X内存、UFS2.1闪存麒麟发威:骁龙胆怯、三星暗淡这绝不是吹牛,就目前的规格而言,麒麟970芯片比高通骁龙835和三星Exynos 8895都要厉害一些。总的来看,得益于10纳米工艺,麒麟970的性能会超过高通骁龙835和三星Exynos 8895一小些。同时GPU部分的短板也得到补足,麒麟970是一款比较均衡无短板的优秀旗舰芯片。而麒麟970的NPU,才是真正的制胜关键。曾经,美国的苹果在中国牛得一发不可收拾,每次发布新款,躺在苹果门前过夜也要买。曾经,我们国产手机的核心灵魂——芯片,一直被一家叫高通的美国企业垄断着。多年以来,高通一直是手机芯片市场的霸主,地位之高,仿佛魔教教主西方不败。曾经,因为没有自己的芯片,中国每年生产全球77%的手机,但面对美国高通的时候,却没有发言权、议价权,不得不向高通低头支付高昂专利费。然而,今天这一切正在改变!昨天(9月1日),中国工商总局正式评估对苹果涉嫌垄断的举报,以确定是否启动正式立案调查!目前已有14家企业加入举报苹果的行动。打破遏制,中国崛起!终于,破天荒的逆袭要来了:打破遏制,中国崛起!2017年,因为任正非、马云、马化腾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从未如此之强,这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不再被人压制、被人唾弃,而是被敬畏、去引领。团结奋斗,为中华而为之!延伸阅读:有数据显示:2016年,华为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费用为941.79亿元,除以18万名员工,平均每人年薪所得为523216元;加上净利润379亿,每人大概分红得210555元。计算得出:2016年华为18万员工的年均总收入为73.3771万元!折合到每月的薪水,华为员工月工资约6万,这个数字够惊艳吧!但是,华为员工的顶头上司——任正非,从来都不是一个宽容的领导,他给员工提出了16项高标准,否则也培养不出拥有狼性文化的团队。任正非算是业界里脾气很大、对待下属很严厉的企业家,即使是对待高层干部,态度上也绝不宽容。有一次,有干部准备了第二天的汇报提纲。任正非拿起几个副总裁准备的稿子,看了没两行,就啪的一声扔到地上:你们都写了些什么玩意儿!于是骂了起来,足足有半个小时,总裁办的主任严慧敏当时就哭了。上司不宽容,多少有点很铁不成钢的味道,如果你理解了,并把握每次精进的机会,便是迈入高薪行列的第一步。所以,要感谢那些对你不够宽容的上司,是他们让你无惧于年龄危机,无惧于职场前路的未知,毕竟,职场冷酷,它遵循适者生存。而那些对你很宽容的上司,你要同样报之以感谢,工资卡里那个数字,每次都扎心,你该知道,是时候醒悟了。?苹果8史上最贵算什么?我只要2017年中秋博饼活动礼物!?请注意手机丢了,第一时间不是报警!?“我月薪一万,娶个保姆怎么了?”?地震中房子成了废墟,房贷还要继续还吗?答案令人意外!?1号投“”曝光,有你认识的吗??无豪礼,不激情!1号投中秋博饼挑战豪礼赛开始啦!!!?够黄够黄.够刺 激...!!!?1号投,这次真闹大了....《恭喜华为,重大突破!苹果傻眼,13亿人的大利好!》 精选二[摘要]:中国的经济升级,最大的两个领域是汽车制造工业和集成电路工业。反过来说,我们要实现最终打垮西方列强,也就是要在这两个超级产业完成逆袭。中国的经济升级,最大的两个领域是汽车制造工业和集成电路工业。反过来说,我们要实现最终打垮西方列强,也就是要在这两个超级产业完成逆袭。未来的十年,我们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 如果我们成功了,那中国就是真正的超级大国。如果这两个领域我们失败了,中华民族复兴就不能称之为成功。这个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它有哪些百亿美元利润级别的公司?除开能源和行业以外,有大约17家左右。Facebook,通用电气,IBM,思科,英特尔,宝洁,强生,微软,苹果,沃尔玛,迪士尼,通用汽车,甲骨文,Alphabet(谷歌母公司),Verizon,ATT,Comcast再具体一点,零售业1家,日化业2家,娱乐业1家,汽车业1家,其他制造业(通用电气)1家。总共6家ICT领域呢,11家!17家百亿美元净利润公司有11家在ICT领域,因此可以说,ICT产业已经成了美国的立国之本了。谷歌,亚马逊,脸书,思科,IBM,英特尔,微软,甲骨文,Verizon,ATT为美国贡献了巨大的利润。美国的强大是什么撑起来的?是这些伟大的公司。反过来说,这些公司没有了,强大的美国也就不存在了。1945年,日本和德国都还有几千万人,日军在战场上不过阵亡了二百多万人,为什么完全无力抵抗了?因为本土的工业公司都被摧毁了,工业生产持续不下去了,强大的力量也就不存在了。我们可以看到,在美帝立国之本的ICT领域,非常显然中国是美国的最大挑战者,中国移动,华为,中兴,阿里,百度,腾讯,网易,小米,浪潮,紫光等不仅在中国本土获得了优势,而且在对外扩张中,同时这些公司大多数净利润超过,要知道全球净利润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全部算在一起也就是三四百家。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如此关注的原因。集成电路是ICT领域的上游技术,是硬件的基石,如果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也起来了,受到冲击最大的还是美国,而这是美国的核心领域之一。看下图,世界集成电路三强:英特尔,三星,高通。光是高通和英特尔两家,每年就能带给美国八九百亿美元的营收,养活数万美国工程师,还能带来一百多亿美元的净利润。除了英特尔和高通,美国还有德州仪器,Nvidia,博通,美光等一大票半导体公司。这个产业对美国的重要可想而知。中国目前每年进口的工业品,只有两个大类超过了,一个是汽车和零部件,我们每年进口746.。另外一个超过500亿美元的进口工业品,就是大家熟知的集成电路了。中国每年进口的工业品,集成电路进口遥遥领先所有其他工业品,排在第一位,其进口金额2271亿美元,是第二名的汽车及其零部件74的三倍。当然其实中国曾经有个工业品每年进口超过了500亿美元,那就是液晶面板,例如仅仅5年前,进口液晶面板就有大约510亿美元多点。但是随着以京东方为首的国产巨头相继崛起,在中国市场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液晶面板进口反而不断下降,2016年已经下降到了318.。随着今年所有国产面板厂家都在疯狂提高份额和利润,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几年,液晶面板进口还会持续下降。战场转移到OLED面板领域,竞争对手只有韩国。回到集成电路,我们看看下面一组数字,在过去的七年,我们的进口替代进行的如何?答案是令人遗憾的。和其他行业我国制造能力逐渐上升,逆差逐渐减少不同,集成电路的逆差在过去七年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从2010年的1277.4亿美元上升到了2016年的165。2010年集成电路进口1569.,出口292.5亿美元,逆差1277.4亿美元;2011年集成电路进口1702亿美元,出口325.7亿美元,逆差1376.;2012年集成电路进口1920.6亿美元,出口534.3亿美元,逆差1386.3亿美元;2013年集成电路进口2313.4亿美元,出口877亿美元,逆差1436.4亿美元;2014年集成电路进口2176.2亿美元,出口608.6亿美元,逆差1567.6亿美元;2015年集成电路进口2307亿美元,693.1亿美元,逆差1613.9亿美元;2016年集成电路进口2271亿美元,出口613.,逆差1657.2亿美元;到2017年,这个趋势仍然没有扭转,1-5月中国集成电路(芯片)进口额为954.8亿美元,同比上涨17.9%,出口256.6亿美元,同比增长11.3%,逆差继续拉大。今天我们来探讨下,本文今天的核心是,要看到差距,也要看到进步。首先我们要知道集成电路这个产业,全球市场容量有多大?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数据,都稍微有误差,我们就以IHS的数据为例子, 2016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3389.3亿美元,同比小幅增长1.1%。当然,全球市场规模的数据各家机构不一样,有的是3300多亿美元,有的是3400多亿美元,不过基本是在这个区间。各位把这个数字,和我国每年进口2271亿美元集成电路的数字对比下,我国一年的进口额是全球市场的67%,这并不奇怪,因为全球90%的笔记本电脑,90%的智能手机,还有其他的大量电子设备,都是在中国制造,中国世界工厂的名称,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因此,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世界份额达到全球70%之前,我们都是要进口集成电路的。我国进口集成电路多,并且还在不断增长。一方面固然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比起美国,欧洲,韩国,日本差距巨大。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下游的制造业和自主品牌发展太迅猛,世界市场份额不断向中国品牌集中所致。以2017年为例子,中国品牌智能手机已经占到世界份额50%左右,而苹果和三星手机也大多是在中国制造。基于这个现实:中国不仅是世界制造中心,而且在下游的消费电子品牌的份额也在呈现向中国品牌集中的趋势,所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还会维持集成电路高进口额的趋势。所以中国国务院在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的报告里面说,2020年中国芯片自给率要达到40%,2025年要达到50%,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高的目标,因为这意味着2025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到全世界35%,也就是超过美国位列世界第一。当然这个是指总体产值,就产业结构而言,仍然是美国在高端,中国在中低端和部分高端。如果按照工信部的规划更激进,2025年要达到70%芯片自主化,也就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要占到全球49%, 这意味着什么呢,2025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从产值来说将是世界最高的国家,不仅能够供给全中国的需要,而且还要抢占相当一部分的世界市场。不过我们也要注意,不管是国务院还是工信部的规划,都是把在华外资企业算到国产里面的,也就是说,即使2025年完成了70%自主化这一目标,我们占到了世界的49%,其中仍然有一部分是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完成的。那么我们能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或者说,现在处于什么什么水平呢?下图是IC insight发布的2016年全球半导体20强,竟然前20位都没有中国公司,这是非常罕见的现象。在其他几乎任何一个地球上存在的大型产业,世界前20位都没有中国公司的,几乎找不到。有9家公司营收超过,前20强的门槛是44.。不过大家也不要灰心,我国半导体产业销售额最大的公司是华为旗下的海思半导体,2016年销售额为303亿人民币,折合美元也是大约44.5亿美元,刚好和第20名的44.55亿美元几乎不相上下。所以不出意外,今年海思半导体将会中国第一家冲进全球20强的半导体公司。这将是历史性的突破。当然,这意味着会有一个倒霉蛋被挤出全球20强,没办法,人生就是这么的残酷。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达到4335.5亿元,同比增长20.1%。集成电路分成三个部分,设计、制造、封测三个产业销售额分别为1644.3亿、1126.9亿及1564.3亿,增长速度分别为24.1%、25.1%及13%。这里面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增速20.1%,这是非常快的,四年翻一倍,8年后就是现在4倍的规模,这是非常惊人的。坏消息是什么呢,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这个4335.5亿元销售额是包括了在华外资企业的。所以要摸清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真正实力,还是要看血统纯正的中国公司。我们从设计,制造,封装三个环节依次谈起。本文先只看设计部分。首先是芯片设计,大家都知道,在PC机的时代,Intel和AMD垄断了电脑CPU市场,中国公司和他们的差距可以说隔着一个银河系,只能站在地球上仰望外星文明。在21世纪初,可以说中国唯一像样的芯片厂家是珠海炬力科技,做出了mp3芯片,成为世界最大的两家mp3 芯片供应商之一,我们看下当年新闻的原文:“2005年炬力的SoC芯片出货量达到了4980万片,比2004年的1220万片增长了308%。该公司的MP3播放器SoC芯片的销售额也从2004年的5410增长到了1.479亿美元。”一家中国芯片公司,在十几年前能够做到这个水平是相当不容易的,然而炬力科技当然崛起的前提,也是国产MP3品牌在市场上占据了大量份额,那个时候mp3播放器非常昂贵,不要说苹果,三星的MP3了,我在2004年购买的北京爱国者公司生产的mp3播放器,价格高达900元人民币,为此省吃俭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消费电子领域无法和美国竞争,中国芯片产业却意外的从电信产业发展中受益,由于巨大中华(巨龙,大唐,中兴,华为)在电信产业的崛起,中国逐渐开始实现了通讯设备制造的自主化。通信设备制造产业的崛起,却意外的给中国带来了一个没有料到的结局,那就是中国的芯片产业开始伴随着中国通信产业崛起开始萌芽。华为的海思,中兴微电子,大唐都成为中国最大的芯片厂家之一。到了手机和平板电脑时代,由于中国本土手机厂家和平板电脑厂家的崛起,中国的展讯,全志,瑞芯微等公司也获得了发展机会。下图是IC insight的报告,全球纯芯片设计公司50强,2009年中国只有一家,也是中国第一家闯入世界50强的是华为旗下的海思公司,2016年增长到了11家,包括海思,展讯,中兴,大唐,南瑞,华大,锐迪科,ISSI,瑞芯微(Rockchip),全志(All winner),澜起科技(Montage)。可以看到前面九名,海思,中兴,大唐都是电信产业出生,南瑞是为智能电网提供芯片,全志,瑞芯微,展讯等是为手机,平板电脑等提供芯片。可见中国在通信,电网,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对上游的带动作用。所以一个国家产业的发展,必然是整体性的,下游发展不起来,上游也一定发展不起来,中国芯片产业不可能脱离中国整体产业升级的大环境而独立发展。2016年,中国已经有了160家芯片设计企业销售额超过了1,可以说芯片设计正在中国全面开花。中国最大的两家芯片设计公司海思和紫光展锐都已经跻身世界前十,2015年海思是世界第六,紫光展锐是世界第十,而且在前十名里面,海思和紫光展锐增长速度最快。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芯片设计产业整体增长高达23.8%,销售额达到351.6亿元,中国自主设计芯片全球市场占有率已经高达全球8%,中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3%以上。按照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中国芯片前十名,和IC insight的有所不同,下图是2016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公布的中国IC设计公司排名,可以看出,通过紫光集团对展讯和锐迪科的整合,中国已经出现了两家金额超过的本土IC设计巨头,海思和紫光展锐。我们看下这个榜单,相信前三名大家都耳熟能详了,第一名的海思,各位用的华为手机里面就有大量的海思处理器和海思基带芯片,另外买的智能电视,安防系统也有海思的芯片,海思在长时间内将是中国最大的芯片设计公司,未来将随着华为集团的增长而上升。全世界做手机处理器的厂家,苹果,三星,华为,小米,高通,联发科,展讯七家而已。海思目前是中国企业里面最有希望登顶世界第一的,其目标应该是瞄准三星,英特尔,高通世界三强,挑战他们的地位。当然差距还是非常大。世界纯IC设计公司第一名是高通,2016年营收154亿美元,是海思的3.5倍当然从长期来看,海思超越高通,我认为问题并不大,毕竟苹果,三星,华为这些公司都在实现芯片自主化,小米也在自己搞处理器,高通的空间是在不断缩小的。第二名的紫光展锐是展讯,锐迪科合并之后成立,目前是三星手机处理器和基带芯片除自家产品之外的最大供应商,展锐的任务是战胜联发科。展锐是海思之外国内唯一一家营收超过100亿人民币的公司。请注意,你买的三星手机,主要是中低端系列,里面的芯片是紫光展锐的,我们还是芯片出口国,紫光展锐的芯片伴随三星手机销售到了全世界,是不是觉得有点小激动呢?另外,紫光展锐在印度是份额最大的手机芯片厂家,因为中低端手机大量使用展讯的芯片,在非洲同样是这种情况。第三名的中兴微电子主要是自家的通信设备用的部分芯片,手机芯片也还是外购第四名的华大半导体就有点意思了,公众平时很少听到这个名字,居然是中国芯片设计公司的第四名。华大半导体是中国IC设计的国家队,隶属于CEC(中国电子信息集团产业集团),CEC是世界五百强,是中国电子产业的国家队,是中国大陆唯一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EDA工具等积体电路完整产业链的企业。当然还是要说,CEC看起来每样都做,但是每一样都做的不怎么样,规模不大,不过CEC的存在是从国家层面保障国家的集成电路能力。华大半导体的产品有哪些呢,既然是国家队,那么跟国家安全相关的基本都承包了,包括我国的第二代居民身分证、中石化加油卡、社保卡、税控IC卡内都有该公司设计的芯片。另外就是一个卫星芯片,包括北斗系统在内。网上有人散布谣言说中国二代身份证技术来自日本,笑笑就好,二代身份证的芯片都是中国自主设计,制造和封装。由国家队主导。另外非常值得一提,华大旗下有全球排名第四的EDA设计软件提供商——华大九天,EDA工具是进行集成电路设计所需要的软件,目前国内主流还是用国外的EDA来进行芯片设计,比如Protel什么的,但是华大九天的EDA至少也有一席之地,这是保留中国的自主能力。第五名的北京智芯微电子国人也很少听说名字,这家公司隶属于国家电网,我们智能电网里面设备用的各种芯片,包括以后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充电桩的芯片等,智芯微电子都有涉及,当然这家公司也不愁没有订单,毕竟电网是自家的产业。第六名的汇顶科技我之前的文章也提到过,该公司在指纹识别芯片领域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二,中国芯片公司在细分领域做到世界第二,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我们手机上的指纹识别模组想必很多人已经在用了。汇顶科技2016年其营收是30.79亿元,同比上涨175.04%,归属是8.56亿元,同比上涨126.46%。其指纹识别芯片营收是23.12亿元,同比上涨788.66%,占其总营收比例高达75%。汇顶科技在2017年第一季度已经彻底超越了老对手瑞典FPC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给苹果提供指纹识别芯片的AuthenTec。第七名的杭州士兰微电子,这家公司LED照明驱动IC是其主要业务收入之一,另外杭州士兰微是国内为数不多的IDM企业,也就是设计,生产,封装都做。除了主要的LED照明驱动电路IC业务,士兰微还给家电企业提供变频电机控制芯片。另外MEMS传感器和IGBT产品也研发成功推向市场。第八名的大唐微电子是国家队,现在的主要产品方向是身份证卡和保卡芯片和解决方案,大唐的金融社保卡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二位,大唐微电子的金融IC安全芯片出货量大约有2亿只。”除此外,大唐微电子也提供行业证卡,如居民健康卡、交通卡、市民卡、教育等方面的安全芯片和解决方案。另外大唐还和荷兰恩智浦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汽车半导体公司大唐恩智浦,开发新能源汽车电源管理芯片,电机MCU等。所以说白了,大唐是国企,也是做国家的生意为主。第九名敦泰是台湾的设计公司,就不提了。第十名的中星微,主要是做图像处理芯片,摄像头芯片等。看完了我国IC设计的前十名有什么感想?这10家公司里面真正算有前途的就五家:海思,紫光(包括展讯,锐迪科),汇顶,中兴,士兰微。例如杭州士兰微2017上半年财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98亿元,同比增长22.90%;实现净利润8442.55万元,同比增长243.77%。保持了高增长的势头,利润也开始逐渐恢复。其他五家:华大,大唐,智芯就是吃国家的饭。敦泰是台企,中星微主要做监控安防摄像头之类的图像芯片,技术水平一般,发展前景不明。十强以外,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中国IC设计公司。首先是存储芯片领域,中国每年进口的集成电路之中,存储芯片和CPU占了大概75%. 可见存储芯片的地位。在存储芯片领域,有两家中国公司在试图进击,一个是兆易创新,一个是长江存储。目前全球存储芯片主要有三类产品,根据销售额大小依次为:DRAM、NAND Flash以及Nor Flash,其中Nor Flash尽管排名第三,但与前两者相比,市场规模仍然较小,仅为30亿美元,而前两者大致在级别和级别。这三个究竟有什么区别呢?DRAM就是我们手机里面的1G,2G…..内存,NAND Flash就是我们手机里面的32G,64G,128G….Nor Flash虽然也是存储,但是容较小,一般是64Mb以下,用于存储一些驱动电路的算法和代码之类,手机,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都会用到,因为很多电路的算法和代码相对复杂,难以全部集成到IC里面,需要用nor flash来进行存储。在Nor flash这个仅有三四十亿美元的小市场里面,我国的兆易创新是世界主要玩家之一,当然这个主要玩家,也就是世界第五,世界第一到第四分别是台湾旺宏,美国Cypress,美国美光,台湾华邦。兆易创新2016年8月上市后,应该是半导体存储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2015年、2016年度兆易创新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89亿元、14.89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1.42亿元、1.51亿元。到今年,由于nor flash多次涨价,兆易创新一季报业绩增长迅猛。公司一季度营收为4.52亿元,同比增长46.61%;净利润为0.69亿元,同比增长94.20%。涨价原因呢,主要还是Nor flash行业的大佬在逐渐退出,排名第三的美光退出NOR Flash业务,有可能被排名世界第四的台湾华邦接手,排名第二的Cypress关闭中小容量的Nor Flash生产线,加上AMOLED面板对nor flash有需求,因此带来行业景气。另外,兆易创新还做MCU(单片机)产品,用于汽车和,2016年兆易创新的MCU销售收入为1.97亿元,同比增长55.2%。在内存和闪存领域,韩国拥有绝对的优势,而我国的长江存储担负起了打破韩国垄断的使命。存储器领域,DRAM和NAND FLASH,韩国三星和海力士都绝对的霸主,尤其是三星。韩国人在2017年的存储器涨价中大赚特赚,三星电子2017年第一季度净利润高达67.8亿美元,增长竟然高达46%,接近50%的疯狂增长。到2017年第二季度,三星营收猛增19.8%,净利润增长89%,高达99亿美元,不仅打破了自己的最高单季度净利润记录,还首次超过了苹果公司。SK 海力士在2017年第一季度营收38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2%,净利润达116亿人民币,同比增涨324%华为上半年的闪存门事件,反应出中国在这方面的绝对弱势地位。DRAM是最大的存储器领域,目前全球DRAM存储器价格在疯长,韩国人同样在大赚特赚。2017年第二季度,三星电子、SK海力士、美光科技三家业内巨头DRAM销售额达44.3亿美元,比上季度增长了30.1%。其中三星电子销售19.8亿美元,比上季度增长36.5%,SK海力士销售13.7亿美元,增长28.2%,两家企业市场份额合计占到全球的75.9%。美国美光销售10.6亿美元,增长22.0%。下图是2017年第一季度的全球市场份额,三星+SK海力士份额为73.5%,美国美光为21%,三巨头为94.5%,剩下的台湾三家厂商南亚科,华邦,力晶占了4.6%. 全球其他公司占了0.9%。全球六强之外,在这个仅仅0.9%的市场份额里面,有一家中国小公司,北京矽成控股的ISSI,这是一家设计公司,在全球DRAM市场排在第八位,不过这个第八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兆易创新曾经试图收购ISSI,进入DRAM领域,毕竟Nor flash市场还是太小,不过根据2017年8月的消息,收购没有成功,原因为两个,一个是价格没有谈拢,另外一个是台湾人的阻挠,排名世界第四的DRAM厂家台湾南亚科是ISSI的代工厂,如果ISSI被兆易创新收购,南亚科将会停止提供服务。不过在DRAM领域,ISSI太小了,即使兆易创新收购ISSI成功,也不可能对抗韩系厂家和美光。而在NAND Flash市场,DRAMeXchange的数据显示,三星、东芝、闪迪、海力士、美光和英特尔几乎垄断了全球100%的市场。尤其是三星和海力士,合计占了全球几乎一半的份额。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在DRAM和NAND FLASH领域,中国几乎没有存在感,在这个领域要突破,还是需要靠国家队。之前谁说国企没有用,只会搞垄断来着?要是能在存储器领域搞成垄断,我看是好得很。2015年7月,中国紫光集团曾经向全球第三大DRAM厂商,美国美光科技,提出23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结果被拒绝,背后就是美国**的阻挠。为什么要收购美光呢?韩国太强大了,不管是DRAM领域还是NAND FLASH,美光相对于韩系的三星和海力士,都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在DRAM领域,美光的市场份额在韩国竞争下呈现不断下跌的态势,从2016年的28%下降到2017年上半年的18%左右。从营业利润率来看,三星DRAM的营业利润率高达40%这个水平,美光只有20%这个水平,三星只要一降价,美光就是生死存亡,可以说三星完全掌握了美光的生死。其实紫光和美光联手研发,一边有钱,一边有技术,是中美双赢的局面,奈何遏制中国的技术进步是美国更高层面的战略,注定双方联合困难重重。虽然紫光至今没有放弃和美光合作,但是目前已经被逼迫走上自主研发制造的道路,没有别的路可以走。目前存储器自主研发的国家队是紫光集团控股的长江存储。日,长江存储公司成立,紫光集团拥有51%的股份,另外的股份由国家大持有25%,湖北省地方**的基金持有24%,武汉新芯公司为长江存储的全资子公司。武汉新芯公司是湖北省和武汉市**2006年为了进军集成电路制造领域而成立的研发+制造一体的企业,实际上武汉新芯2014年底已经和美国的Cypress半导体公司开始联合研发NAND Flash技术,但是业界并不看好,因为NAND Flash被三星,海力士,东芝,美光四家垄断,不要说新芯公司研发实力不足,Cypress实力也不够。因此通过和Cypress和共同研发,武汉新芯已经有一部分的自主研发力量,只是非常弱小,这是中国自主研发存储器的火种。长江存储成立之后,由于大量资金注入,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开始大量从台湾和韩国挖人,如果留意最近的台湾和韩国的科技新闻,会发现他们的媒体经常抱怨半导体人才被中国以高薪诱惑流失。紫光从台湾挖了多少重量级人才过来呢?紫光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高启全,他是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2015年10月亲自从台湾挖过来的重量级人物,高启全被称为台湾DRAM教父,他是本文前面提到的世界第一大NOR flash公司旺宏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台湾第一,世界第四大DRAM公司南亚科的总经理。同时还是南亚科和英飞凌的合资公司华亚科的董事长(华亚科目前已经被美国美光并购)。是台湾半导体产业的重量级人物。很多台湾媒体把高启全和梁孟松相比,梁孟松从台积电跳槽去了三星后,三星的代工制造业务突飞猛进,对台积电造成了很大威胁,制程竟然反超了台积电,优先量产14nm,一度还分食了台积电的苹果芯片订单。2015年高启全宣布退休后,加入紫光担任全球执行副总裁。被台湾媒体视为和梁孟松一样的叛将。事实是,高启全此人有无大中华情节不得而知,但是从他担任紫光副总裁只有接受记者采访的言论来看,他更多的是不满在台湾发展空间狭小,根本不可能对抗一生的敌人韩国三星。高启全今年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媒体说,“1985年,英特尔正式退出DRAM领域,在经历了日本、韩国积极投入,后来者居上,韩国最终坐稳了第一把交椅。台湾在 2008 年成立台湾创新内存(TMC/TIMC)计划集中发展 DRAM 产业资源,但终究因为资金问题未能如愿,原本 5000 亿新台币的资金需求,台湾**仅提供了 80亿,远远达不到。他强调,“现在唯一有机会成为全球抗衡三星势力的只有大陆,紫光会把这梦化为具体的实践!”一定要有人扮演在全球平衡三星的势力,目前只有大陆有能力有资金投入进来,长江存储就是基于这个出发点而诞生,也是大基金唯一真正存储器企业。”从高启全的话可以反应出他内心的想法,就是要在产业里面做出一番事业,所以,只要我们提供的平台够大够好,不管他是什么**立场,一样可以为我所用,台湾的舞台太小了。除了高启全,紫光集团还挖来了晨星创办人杨伟毅出任紫光旗下长江存储公司CTO,又延揽晶圆代工厂联电前CEO孙世伟,担任全球执行副总裁一职。这两位都是台湾半导体业界鼎鼎有名的大佬级人物,像晨星,当年就是和联发科并列的台湾两大芯片研发企业之一,后来晨星被联发科吞并。台湾联电更是台湾仅次于台积电的是第二大集成电路制造厂,2016年销售额44.5亿美元,对比下中芯国际2016年的销售收入只有29亿美元多点。目前长江存储在同时进行NAND FLASH和DRAM的研发,根据2017年4月高启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长江存储的研发团队里面,美国人、日本人、南韩人都有,绝不是只有挖台湾工程师,长江存储内部是规定要用英文沟通,因为外籍主管很多,以国际化的规格在打造企业。”现在的武汉新芯约1,200人,另外,长江存储成立至今也招募将近700人,共计1900人左右。长江存储目前研发人员总共约500人,其中台湾人约50名。根据2017年9月的消息,长江存储将会在美国设立研发中心,并且趁着日本东芝在处于出售状态的机遇,挖角日本的存储器研发人才,日本很多年轻的工程师,受制于日本职场论资排辈文化的压制,薪资和发展通道上本有很多不满,加上东芝已经风雨飘摇自顾不暇,在中国高薪诱惑下,必然会有人加盟。目前长江存储的重心放在3D NAND flash的开发上面,同时也在推进20/18nm的DRAM开发。NAND Flash肯定是长江存储最先量产的产品,因为传统2D转3D NAND技术后,半导体机台设备几乎都要换新,所以这时候投入是对的,每一个存储器阵营都站在同一个出发点。而DRAM技术,每转进新一代制程技术仅增加20%的半导体机台设备,意思是,既存的半导体大厂的多数机台设备都已经折旧光了,新加入DRAM技术的人去买新设备来生产,成本非常贵,竞争力会很差。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要做好在存储器领域长期烧钱的准备。长江存储现在研发进度如何?根据长江存储 CEO 杨士宁介绍,其 32 层 3D NAND 芯片顺利实现了工艺器件和电路设计的整套技术验证,通过电学特性等各项指标测试,达到预期要求,2017年底将提供样片,继续向64 层 3D NAND 发展,乐观估计2019年量产。目前韩国三星已经在2017年量产64层 NAND,可以看出中国和韩国的技术差距在2年,2年看似很短,其实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市场,已经是极大的差距了。抗韩将是长期的进程。但是,大家也不要觉得韩国半导体不可战胜,事实上,韩国人在半导体领域表现强势的也就是NAND FLASH和DARM存储器领域,以三星为首的韩国公司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存储器的研发,早了我们二十年,我们要想超过他们,当然必须付出时间的代价,这个时间不是三五年,能够十年追上就已经非常了不起。另外,韩国虽然存储器强大,但在存储器以外的其他领域,除了三星手机自产处理器和基带芯片外。由于都不是大集团研发,韩国的芯片设计产业在中国的冲击下衰退非常严重。以2017年上半年为例,根据韩国媒体Business Korea的报道,在韩国上市的韩国前15大IC设计公司中,有10家上半年营业利润出现下降,50%的企业出现亏损,营收和利润都增长的只有两家。原因就是中国冲击,例如液晶面板上面的驱动芯片,例如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触控芯片,以及摄像头等用的中低端图像传感器。我在上一篇文章写过,全球显示面板向OLED转移的趋势已经不可逆,我国有一家做OLED驱动芯片的公司就在高速增长,那就是中颖电子,2017年上半年,中颖电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2亿元,同比增长30.65%;净利润为6208.01万元,同比增长61.8212%;为0.30元。因此,全球目前只有中国的疯狂的投入存储器的研发和制造,韩国人在存储器领域未来被颠覆,只有可能是被中国,确切的说的是长江存储公司。未来的希望:寒武纪为什么要特别提一下寒武纪,人工智能是人类所有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这个领域,专用芯片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几乎所有的ICT科技公司,不管是国内的百度,阿里,腾讯,华为,还是美国的谷歌,facebook,亚马逊,微软,都在朝人工智能方向发展2017年8月,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所)**霁、陈天石两兄弟创立的寒武纪科技(CambriconTechnologies)宣布完成阿里巴巴领投的1亿美元A轮,此轮融资令寒武纪估值达到10亿美元。这也是中国第一家集成电路产业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这可以算作一个里程碑。值得一提的是,寒武纪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5岁,很多骨干成员在校期间已开始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创始人**霁和陈天石是兄弟俩,都是学霸。**霁14岁进入中科大少年班,在创立寒武纪前,**霁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就参与了中国第一块通用CPU芯片龙芯1号的研制项目,2002年,**霁来到了中科院计算所,跟随现在的龙芯公司董事长胡伟武研究员硕博连读,成为当时龙芯研发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博士毕业后,他留在了计算所。25岁时,**霁就已经成为8核龙芯3号的主架构师。他在2015年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的全球最佳35名创新人士。非常有意思,寒武纪推出的人工智能芯片型号名字叫DianNao,也即是中文电脑的拼音,目前DianNao已衍生出1A、1H等多个型号。DianNao这个型号名字来自寒武纪研发团队里一位法国人,这个法国人叫OlivierTemam,来自法国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Inria),他建议说,与其取一个平淡的英文名字,还不如反其道而行用中文的拼音来命名,这样对外国人来说是“外语”,他们反而会觉得十分“洋气”。最值得一提的是,DianNao芯片不仅是寒武纪的自主架构,而且是寒武纪自主开发的指令集,名字也很有意思,叫DianNaoYu(电脑语), 这是世界首个深度学习指令集,DianNaoYu指令集的论文在2016年的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顶级国际会议ISCA2016(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Architecture)所接收,其评分排名所有近300篇投稿的第一名。具有突破性的意义。之前中国自主研发的龙芯芯片,也是使用的MIPS指令集免费授权的形式,虽然可以自主修改,也不会被限制,但是使用指令集还是来自国外。用中科院计算所的话来说意义是这样的“指令集是计算机软硬件生态体系的核心。Intel和ARM正是通过其指令集控制了PC和嵌入式生态体系。寒武纪在深度学习处理器指令集上的开创性进展,为我国占据智能产业生态的领导性地位提供了技术支撑。”寒武纪人工智能芯片和传统的通用处理器如何比较?寒武纪是人工智能的专用芯片。请注意专用两个字,因此寒武纪的芯片和通用处理器并非替代关系。由于CPU和GPU基本框架结构都不是为人工智能设计,如果要用通用处理器搭建一个人脑规模突触的神经网络,可能需要建一个电站来给它供电。AlphaGo下一盘棋动用了1000个CPU和200个GPU,每分钟的电费就高达,而网络规模只有人脑的千分之一。”寒武纪AI芯片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能在计算机中模拟神经元和突触的计算,对信息进行智能处理,还通过设计专门存储结构和指令集,每秒可以处理160亿个神经元和超过2万亿个突触,功耗却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未来甚至有希望把整个AlphaGo的系统都装进手机。其他的FPGA方案虽然迭代快,但从计算速度和能耗比来说,和专用的人工智能芯片相比仍然有差距。因此除了寒武纪以外,其他国外公司也在跟踪寒武纪的研究成果,比如谷歌的TPU。寒武纪的AI芯片在两个大型产业都可以有广泛的应用,一个是云端,一个是终端。在目前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云端服务器面临更大的计算压力,AI芯片逐渐必不可少。另外终端的智能化程度和计算要求不断提升,也需要使用AI芯片。日,华为在德国IFA展上发布麒麟970处理器,首先用于华为Mate 10智能手机上,虽然没有公开宣布,但其背后的AI芯片就是来自寒武纪,麒麟970整合的人工智能芯片,华为称之为NPU(NeuralProcessingUnit,神经处理单元)。搭上了华为这条大船,寒武纪的销售额将会迅速增加,目前猜测,华为和寒武纪采取的是IP授权的形式,寒武纪作为全球第一家人工智能芯片公司,也是全球第一家大规模量产人工智能芯片的公司,同时芯片架构和指令集完全自主,在未来大有可为。我现在就盼着寒武纪什么时候上市了,人工智能会是有一个超级产业,理论上所有的硬件都会需要实现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功能。半导体行业,美国超级强势,韩国在存储领域优势大,欧洲有三家一流的半导体公司,NXP,英飞凌和意法半导体,其中NXP在和高通谈并购,如果高通并购NXP并购成功,那么欧洲只剩下两家了。日本有三家一流半导体公司,瑞萨电子,索尼的CMOS图像芯片和东芝半导体。这其中索尼的CMOS图像处理芯片是近年来日本公司几乎仅有的实现大逆转的产业,索尼凭借图像处理芯片**提升了市场份额,获得了大量利润。东芝在寻求出售,等东芝出售成功,那么日本也只剩2家半导体公司。我们可以看到,美国超级强势,中国,韩国都在上升,欧洲和日本在小幅衰退。除此之外,另外一个衰退比较严重的是台湾了,台湾半导体协会预估2017年台湾半导体产业整体产值较2016年小幅成长1%,而2017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较2016年成长9.8%,也就是台湾“生命线”半导体产业世界份额在不断下降。以整个半导体产业的产值比较,2017年上半年台湾为新台币11440亿元,大陆约新台币9900亿元,台湾半导体产业险胜,但大陆在整个半导体产业发展速度明显超过台湾,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月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2201.3亿元,同比增长19.1%,而台湾呢,以2017年第二季度为例子,是衰退4.8%。半导体的设计,制造,封测三大部分,设计和封测大陆均已经超越台湾,台湾在IC产业唯一有优势的还是制造业,台湾GDP 2016年大约为5600亿美元左右,而台积电的半导体制造一年贡献100亿美元净利润,另外提供数万个年薪40的岗位,以及大量税收,以台积电为首的半导体制造业不愧是台湾经济的基石。台湾有三家半导体公司进入全球20强,和日本,欧洲并列都是3家。其中2家是制造(台积电,台联电),1家是设计(联发科) 2017年上半台湾IC设计的产值为新台币2904亿元、大陆为新台币3735亿元,大陆已经在IC设计产业追过台湾;IC制造业领域则是台湾半导体的大本营,比较2017年上半两岸的情况,台湾IC制造的产值为新台币6268亿元、大陆产值为台币2570亿元,台湾守住优势,
在IC封装和IC测试方面,2017年上半年台湾的IC封测产值为新台币2268亿元,大陆产值为新台币3600亿元,这部分大陆也已经超越台湾。从以前的仰望,到现在超过台湾,并且在追赶日本,韩国和欧洲的路上,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进步有目共睹。2017年上半年,中国大陆芯片设计业同比增长21.1%,销售额为830.1亿元,继续保持世界最快增长速度。对中国的芯片发展要抱有信心,未来海思,紫光,寒武纪三大势力将成为中国芯片产业的主力军,寒武纪虽然现在销售额不多,也还没有开始盈利,但是这家公司必将崛起成为一方诸侯。寒武纪需要解决的是商业经验问题,创始人是中科院搞技术出身,在商业市场搏杀,需要有商业经验积累和助阵,这是寒武纪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三巨头以外,很多专业领域的中国芯片供应商也会崛起,例如提供显示面板驱动芯片的中颖电子,提供指纹识别芯片的汇顶科技等等。另外呢,在国有企业大军里面(不要鄙视国企,紫光也是国企),也会有很多像大唐微电子,华大这样的芯片公司来保证国家安全,比如下面这则日的新闻,华大发布的北斗导航定位芯片。北斗产业以后会是一个大型产业。再比如应用于超级计算机的申威芯片等等。实事求是的说,这里面大多数企业商业上不会很成功,例如像大唐这样的国企,主要做各种金融和社保的芯片,虽然公司一直亏损,国家也得养着。当然北斗芯片可能是个例外,因为北斗未来会成为一个大产业。还有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下面的中科芯公司,这家公司2008年在无锡成立,我们最近天上在对接的天舟一号飞船的电子控制防辐射芯片,就是来自中科芯公司,这也是为了保证自主化和国家安全,但是航天飞行器在产业规模上注定不会像海思,紫光,寒武纪的市场那么大。另外网友比较关注的我国超级计算机上用的国产芯片,例如全球速度最快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芯片就是国产化的申威,指令集和架构都是在美国DEC公司的Alpha架构下扩展而来,但是这款芯片只适用于超算领域,在民用市场由于生态问题和性能问题,不会有竞争力。因此也是小众芯片。另外就是龙芯了,胡伟武博士是个坚持自主研发的人,他也培养出了寒武纪创始人**霁,培养出了一批自主研发芯片的人才,我觉得这才是龙芯的最大贡献。至于在商业化上面,龙芯几乎没有什么希望,建立生态必须要有强大的商业实力和地位,目前龙芯芯片只能在一些专业领域,例如北斗卫星上用的防辐射芯片,或者一些专用领域比如服务器,工控,嵌入式控制等等。龙芯能在这些领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就是一种成功了。龙芯2015年销售首次过亿元人民币,是一家非常弱小的公司,2016年相信销售额也是1亿元多点的规模,而2016年中国销售额过的芯片设计公司有160家,龙芯在里面毫不起眼。 胡伟武是个技术人才,龙芯现在的待遇,以及类似科研院所和国企的运行体制,也暂时无法获得优秀的高端商业人才。龙芯在未来十年能够做到,20亿人民币就很不错了。即使到2027年能做到100亿人民币的规模,10年增长100倍,到那个时候龙芯也进不了中国芯片的第一集团。中国芯片产业的未来必须要走商业化可盈利的路,从这条路来看,只有以海思,紫光,寒武纪为首的国产芯片公司,以及华大,大唐,士兰微,汇顶科技等第二梯队,以及未来可能成长起来的第三梯队才是中国芯片设计产业的未来。而芯片设计这个产业,从中国,美国,欧洲,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六强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保持现状20%的发展速度,每四年翻一倍,到2025年将是现在的4倍,是未来美国最大的挑战者,韩国依靠对存储芯片的高强度,将保持世界列强地位。中国紫光的存储芯片2019年才能够量产64层的NAND Flash,那个时候距离三星和海力士还是有技术差距,所以短期内韩国存储芯片产业是打不垮的。DRAM目前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量产。而欧洲,日本,中国台湾,由于其下游消费电子品牌的衰落,不可避免会影响到上游芯片的产值,这其中最危险的是台湾,因为欧洲和日本还有蓬勃发展的汽车电子产业,消费电子这边衰落了,还可以从汽车那边来弥补。例如日本,虽然东芝在衰落,但是瑞萨电子的汽车业务发展就挺好。台湾就比较危险了,芯片设计业不断下滑是大趋势,因为消费电子品牌不断往中国大陆集中,而大陆的自产芯片占有率在不断提高,而台湾又没有汽车品牌产业来弥补损失,设计业下去了,保住台积电的制造业是台湾面临的首要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展中芯国际抵消台积电的发展,就是促进两岸统一。作者:宁南山来源:宁南山(ID:ningnanshan2017)《恭喜华为,重大突破!苹果傻眼,13亿人的大利好!》 精选三苹果凭借着iPhone一个系列的手机产品,便获得了全球手机市场份额的第二名,虽说与庞大的安卓机型相比,苹果在绝对的数量下甘拜下风,然而其获得的利润同样让一众安卓品牌羡慕不已。而在手机的设计和新功能方面,苹果则肯定是智能手机的风向标了,一项新技术、新设计或新功能,若是苹果采用过后,那么它肯定会招致大量的跟风者,反之若是苹果没有使用的话,大家就会谨慎。苹果如今在手机市场的江湖地位,显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形成的,它是经过了乔布斯时代与库克时代长达近10年的积累而成的。手机集成度高,涉及领域广泛,单一的一家公司,基本不可能去完成一部手机从设计到发售的全过程。别的不说,即使是手机的所有零部件,就足够让单一品牌崩溃了,即使是号称可以完全自给自足的三星,在自家的手机上,也是经常使用别家的零件。iPhone 7的主板上 基本没有苹果自己的东西对于苹果来说,硬件自然就更是个难题了。苹果可以设计处理器,但是其却没有自己的工厂来制造处理器,在其它零部件上,苹果干脆就全都交给了各种供应商来解决了。苹果在进入到手机市场之前,可以说根本未曾涉足过通信领域,它所擅长的是各种设计独特的PC产品。对于手机这种集成度极高的高科技电子产品来说,其设计难度肯定是要超越PC的,在iPhone成功的巨大光环之下,也自然有着不为人知的幕后功臣。AuthenTec苹果近些年来,所引领的最大手机潮流,无疑就是指纹识别了。在苹果iPhone 5S使用过后,指纹识别便逐渐成为了手机的标配功能。时至今日,没有指纹功能的手机少之又少,在千元以上价位机型中,指纹功能更是成为了标配功能。苹果是指纹识别功能普及的牵头者,是指纹功能普及的功臣,而成功让苹果iPhone搭载该功能的幕后功臣,用户对其可就知之甚少了。苹果的指纹方案来自于AuthenTec,该公司目前已经被苹果收购,成为了苹果独家的技术支持。自2013年开始,AuthenTec便不再向其他品牌提供技术授权了。苹果收购AuthenTec这手玩得相当出色,在当时市场中并没有其它可替代方案,这就导致了其它手机品牌匆忙的寻找其它可用方案,然而匆匆忙忙所寻找的替代品,却根本达不到接近苹果的使用体验。其中最明显的就要属三星Galaxy S5了,滑动识别的指纹方案,在使用体验上简直就是一坨翔。三星/台积电苹果iPhone手机的硬件规格,与同时期的安卓手机相比,肯定是处于绝对的下风,但其总是能靠优秀的处理器单核性能与iOS系统的优化,来获得更优秀的流畅体验。处理器对此显然是功不可没,而处理器背后的功臣,则是三星和台积电。苹果自己从来不生产处理器,早期的iPhone所使用的处理器,全部来自于三星代工。近几年苹果开始寻求更多的供应商来解决供货问题,因此台积电逐渐的出现在的A系列处理器代工的名单之中。三星作为苹果手机市场上的最大竞争对手,在元器件上却是在紧密合作,即使A10处理器完全被交给了台积电代工,苹果依然离不开三星的内存。高通高通作为安卓手机的最常用处理器,被广大安卓手机用户所熟知,不过它跟苹果又有什么关系?其实目前所有手机,都与高通存在这关系,毕竟高通坐拥2G/3G/4G等众多通讯技术的核心专利,并且其基带的性能表现,是行业中的顶尖者。一部手机想要进行通讯的话,是无法绕过射频和基带的。射频部分一般是信息发送和接收的部分;基带部分一般是信息处理的部分。基带芯片就是用来合成即将发射的基带信号,或对接收到的基带信号进行解码。具体地说,就是:发射时,把数字信号编译成用来发射的基带码;接收时,把收到的基带码解译为数字信号。同时,也负责地址信息(手机号、网站地址)、文字信息、图片信息的编译。由于基频是手机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全球只有极少数厂家拥有此项技术,高通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家。不过随着2G向3G的发展,基带芯片的市场重新进行了洗牌。苹果在iPhone 4之前,曾经使用过英飞凌和博通的基带芯片,然而现在的基带市场中,二者基本销声匿迹。苹果在iPhone 4之后,开始使用高通基带芯片。高通掌握着3G/4G通讯的核心专利技术,说明白一点就是,只要你去使用,那么必然会利用高通的知识产权。不过苹果也打着自己的,其供应商基本杜绝了单一,各个部件都有多家供应商来保证供货,苹果出货的量级大,这样的想法是没错的。但多个供应商的元件,是无法保证规格上的高度一致的,其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A9处理器了。A9处理器为三星与台积电共同代工,三星采用14nm工艺,台积电则是16nm工艺,二者虽然是同一代工艺,但其中细微的差异,导致三星版A9处理器,在功耗上与台积电版本存在差异,二者最终的续航表现,能有3%的差距,这就导致了用户感觉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而苹果在基带的使用上同样如此,在iPhone 7上,基带芯片的供应商有高通和英特尔两家,而两款芯片的性能表现,我们只能表示,英特尔在4G时代依旧是追赶者。苹果方面为了追求所谓的公平性,并没有发挥出高通调制解调器的潜力,而英特尔则默默的背了黑锅。苹果和高通之间的针锋相对,倒是便宜了英特尔。小道消息称,iPhone 7S系列中,英特尔基带芯片的占比会达到50%,到了2018年,这个数字更是可能会上升到70%。看似这是苹果和英特尔的双赢,然而在关键的iPhone X上,苹果还是要使用高通的基带,至于为什么?显然是英特尔基带还存在着很大的限制因素,无法与高通芯片达到同样的高度,各种客观的测试也表明,高通在上网通信这方面,完全领先于英特尔。我们来看看iPhone X的主板,注意橙色与黄色区域的这几块芯片。橙色的是高通WTR5975千兆LTE收发器,黄色的两颗分别是高通MDM9655骁龙X16 LTE基带和PMD9655电源管理IC。再看苹果官网的iPhone X网络技术数据,这其中的规格其实比较简略,不过我们也能看出不少功能点。首先就是的支持;802.11 ac无线网络支持意味着支持2.4G/5G Wi-Fi,具备MIMO技术基本等同于Wi-Fi极限速度为867Mbps,而蓝牙5.0的支持也是骁龙X16所提供的,显然iPhone X的网络方面根本离不开高通方面的技术支持。不过另一家知名拆解机构TechInsights则拆了一台英特尔基带版本的iPhone X,它使用的是英特尔PMB9948基带处理器,也就是Intel XMM7360,这款基带的下行速率最高为450Mbps,比起骁龙X16的1Gbps差距超过50%,另外该基带采用28nm工艺制造,单从工艺技术上,直接就落后骁龙X16三代。选用不同的基带芯片,苹果在iPhone 7上就这么干过,但是为了不造成消费者使用上的差异,认为的将高通版本进行了限速,这实在是一种自废武功的做法。而从iPhone 7上的实际测试来看,即使是被限速的高通基带,在信号覆盖、网络支持、相应速度等方面的表现,也均超越英特尔基带。作为用户来说,其实对于这种技术性的问题不感兴趣,关键是使用上别出什么麻烦就好了。但若是在某个信号弱的地方,你的英特尔版本没有信号,而你朋友的高通版本有信号的话,那场面就十分尴尬了。最后我们提一下iPhone X的基带使用,国行版本全部都是全网通支持,使用的全部都是高通版本,这点我们无需担心。而一些不支持CDMA网络的iPhone X,几乎全都是英特尔版本的重灾区了。 热门推荐:选股太难?送你3只盘前热门 《恭喜华为,重大突破!苹果傻眼,13亿人的大利好!》 精选四iPhone X,苹果史上最贵的手机,世界上唯一一款拥有刘海的手机。上市过去一个多月,已经跌破首发价格了,如今很多电商网站已经降价超过500元了,其实仔细分析也知道,自从苹果iPhone X上市之后,就被爆料各种问题,比如:掉漆,屏幕绿线、屏幕遇冷失灵、扬声器杂音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也直接导致苹果iPhone X上市不久跌破首发价。而最近,也有权威外媒对苹果iPhone X各种吐槽,在近日,美国权威机构《消费者报告》今天分享了最终的 iPhone X 测试结果,令人意外的是,苹果iPhone X 的竟然落后于自家的 iPhone 8 和 iPhone 8 Plus。尤其是对于苹果iPhone X的电池续航,《消费者报告》抱怨到,苹果iPhone X的续航不如三星 Galaxy S8。在电池续航测试中,iPhone X 的最终续航时间为 19.5 个小时,而 iPhone 8 Plus 为 21 小时,三星 Galaxy S8 达到了 26 个小时。这就让苹果iPhone X很难堪了,并且由于采用了OLED全面屏,在翻滚测试中,有一台 iPhone X 的后壳出现了碎裂,其他两台的屏幕出现了问题。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苹果iPhone X也成为迄今为止遭遇退货最多的一款苹果手机,也是短时间内就跌破首发价格的一款手机,说到底还是产品质量不过关,售价太过昂贵,而在国产手机当中,目前3000元以上档位卖的最好的就是华为Mate 10系列了,那么这两款手机质量如何呢?2017年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发布了《中国移动2017年终端质量报告》,从多个角度披露了终端质量数据。华为手机在整机性能、芯片、拍照等均表现出色,一举夺得两项第一。其中,商务旗舰华为Mate 10 Pro占据《手机综合评测排行榜》3000元以上价格段排名第一的位置,人工智能芯片麒麟970则拿下芯片评测第一,华为手机的产品口碑与影响力再次攀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芯片的AI性能也成为今年评测的重点。在手机芯片评测部分,麒麟970在AI性能、通信性能和AR性能全部三项评测中均排名第一。报告中,中国移动选取图像识别作为典型场景,采用两个神经网络模型,来评价主流芯片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性能。其中,麒麟970创新性设计了HiAI移动计算架构,集成NPU专用硬件处理单元,在不同神经网络图像识别的性能和能效比整体领先,展现了强劲的AI实力。在拍照上更是与徕卡再次携手进行合作,致力于为用户打磨更好的拍照成像效果。华为Mate 10 Pro拍照上的主要优点是极佳的曝光,尤其是室内条件下。可能这与大光圈密不可分,营造出一种温和有吸引力的散景效果。在拍照参数上,搭载的是1200万彩色+2000万黑白,f/1.6超大光圈、2倍双摄变焦、光学防抖,而且还首次加入了4K视频录制功能。这也让华为Mate 10 Pro成为目前最为强悍的拍照手机。自2015年起,中国移动每半年就会发布《中国移动终端质量报告》,每次报告都会从各个角度权威披露终端质量数据,是各大移动终端厂商和消费者参考的重要依据。从2015告发布开始,华为麒麟芯片曾多次在报告中名列前茅。而这次2017年的报告,麒麟970更荣列多项第一,性能全面领先,这充分展现了麒麟芯片在创新突破方面的强劲实力。此外,华为Mate 10 Pro正面采用全面屏,配合背部撞色横条纹设计,既有和谐设计之美,又以全新玻璃机身材质呈现出手机产品的科技质感,并以流动光影带来全新视觉体验,这些都得到了中国移动终端实验室和用户的一致认可。当然,华为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不仅登上了中国市场第一的宝座,更在高端旗舰、手机芯片等最难攻坚的领域持续突破,源自于华为对产品质量和研发上的务实投入。华为手机不仅在产品研发、品控和上下游供应链方面建立了立体、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更是在技术开发上持入。无论是用户好评度、西欧市场的大卖还是中国移动的综合评测结果,华为Mate 10 Pro的确正在引领新一轮手机市场风暴。《恭喜华为,重大突破!苹果傻眼,13亿人的大利好!》 精选五大家都在关注↑↑↑↑↑01华为又爆出大新闻了。早些时候,华为创造出全球首款人工智能手机芯片的消息刚刚刷爆朋友圈,最近,华为流出的内部邮件,又引起了强烈反响。先是“华为员工因敢说真话连升两级”的新闻在微博被刷了一波屏之后,紧接着有关华为致歉一名离职员工的新闻“你回来吧 是公司错了”直接被顶上了微博热搜第一。这事还得从9月4日,一份名为《要坚持真实,华为才能更充实》的内部邮件说起:邮件内写道:“我们要鼓励员工及各级干部讲真话,真话有正确的、不正确的,各级组织采纳不采纳,并没什么问题,而是风气要改变。真话有利于改进管理,假话只有使管理变得复杂、成本更高。因此,公司决定对梁山广,工号,晋升两级,到16A。即日生效。并不影响其正常考核与晋升。根据其自愿选择工作岗位及地点,可以去上研所工作,由邓泰华保护不受打击报复。”紧接着,9月6日,任正非又转发了名为《寻找加西亚》的帖子,内容上十分动情:“加西亚,你回来吧!孔令贤,我们期待你!...是公司错了,不是你的问题。回来吧,我们的英雄。”对此,任正非还作了点评:“我们要紧紧揪住优秀人物的贡献,紧紧盯住他的优点,学习他的榜样,这要成为一种文化。”据说,有的华为员工表示看的激动的想哭,网民们也炸了,很多人说了:这件事将载入华为史册。02任正非一声棒喝之后,讲真话、多举报,在华为居然还是升官发财的好机会!这实在让人佩服!反对弄虚作假,鼓励实事求是,这是任正非一再强调的华为企业文化。早在日,华为举行了首次《EMT自律宣言》宣誓大会,就要求高管要宣誓做到: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不作为,反对文山会海,反对繁文缛节。绝不搞迎来送往,不给上级送礼,不当面赞扬上级,把精力放在为客户服务上。“你们脑袋要对着客户,屁股要对着领导”,这是任正非反复不断对底下人说的话。他认为,大部分公司会腐败,就是因为员工把力气花在讨好主管,而非思考客户需求。因此,他明文禁止上司接受下属招待,就连开车到机场接机都会被他痛骂一顿:“客户才是你的衣食父母,你应该把时间力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万亿对房价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