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排放到大气中的cfcs能破坏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

三、名词解释;环境效应污染物迁移干沉降优先污染物;土壤缓冲性能汞的生物甲基化离子交换吸附生物富集;被动易化扩散环境容量生物放大半衰期;环境背景值拮抗作用分配系数生物积累;协同作用共代谢温室效应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大气污染大气圈水体;化学需氧量断裂波长生化耗氧量;光化学烟雾电子活度湖水的热成层作用;氧垂曲线大气气溶胶温室效应生物富集;被动输送拮抗作用酸沉降;
三、名词解释
污染物迁移
优先污染物
土壤缓冲性能
汞的生物甲基化
离子交换吸附
被动易化扩散
环境背景值
二次污染物
光化学烟雾
化学需氧量
生化耗氧量
光化学烟雾
湖水的热成层作用
大气气溶胶
六、问答题
1. 试述酸雨的主要成分、成因及危害,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
2. 写出光化学烟雾的链反应机制。
3. 为什么排放到大气中的CFCs能破坏臭氧层,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
4. 简要叙述用富集因子法判断气溶胶粒子污染来源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
5. 试述大气中CO2等气体浓度上升,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
6. 试比较伦敦烟雾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区别。
7. 说明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机理。
8. 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9. 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10.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水体中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
11. 某冶炼厂含铅废水经处理后排入河水中,测得排污口附近河水中铅的含量为0.4~0.5mg/L,而在下游500 m处河水中铅含量仅为3~4 μg/L,请解释其原因。
12. 试述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途径。
13. 试述水体中汞甲基化的途径及影响因素,写出有关反应式。
14. 为什么水体pH较低时,鱼体内积累的甲基汞含量较高?
15. 试解释用BOD5、CODCr评价水环境质量时会掩盖有毒有害有机物污染的风险。
16. 什么是土壤污染?如何判别?农药等污染物进入土壤后是怎样自净的?
17. 进入土壤的农药是怎样迁移转化的?
18. 举例说明影响土壤中农药残留量的因素。
19. 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的主要转化途径。举例说明其原理。
20. 试说明化学物质致突变、致癌和抑制酶活性的生化作用机理。
21. 为什么Hg2+和CH3Hg+在人体内能长期滞留?
22. 简述多氯联苯在环境中的主要分布、迁移与转化规律。
23. 表面活性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什么?
24. 请写出生成PAN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5. 土壤系统的复杂性包括那些内容?
26. 诱发沉积物中重金属离子释放的因素有哪些?
27. 检测水质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28. 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29. 某种物质的基态分子吸收光能后转变为激发态分子,激发态分子有哪些衰变过程?(写出这些过程的反应式)
30. 什么是土壤的缓冲性能?产生土壤缓冲性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1. 根据腐殖质的结构特点,说明其环境意义。
32. 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有哪些迁移转化途径?
33. 氮氧化物(NOx)进入大气环境,将对环境造成哪些危害?
34. 重金属汞进入水体,根据其迁移转化途径预测其环境风险。
35. 土壤中存在哪些主要污染物?它们对环境有何危害?
36. 试述酸雨的主要成分、形成机理及环境危害。为什么重庆地区酸雨频率高,而北京地区酸雨频率低?
37. 什么叫水体的富营养化?说明其主要危害和防治方法。
38. 试述光化学烟雾的特征、形成条件和环境危害。
39.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水体中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
40. 说明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特征及形成条件,并解释污染物与光化学反应产物的日变化曲线。
41. 环境化学研究具有哪些特点?
42. 重金属Pb在水体中有哪些迁移转化形式?
43. 用化学方程式说明Al3+是土壤潜性酸度的主要来源。
44. 我国酸雨的关键离子是什么?并简述酸雨形成的原因。
45. 什么是化学物质的联合作用?联合作用存在哪些类型?
46. 什么是环境化学?它的特点、研究对象和范围是什么?
47. 结合国内外环境现状,论述环境化学的研究任务和发展动向。
48. 简述光化学烟雾的形成特征和环境危害,并解释污染物与产物的日变化曲线。
49. 大气中SO2转化为H2SO4或硫酸盐有哪些机制?
50. 确定酸雨pH界限的依据是什么?目前对这种规定又有什么异议?并说明原因。
51. 简述酸雨的成因及其环境危害。
52. 大气颗粒物的源与汇有哪些?
53. 20世纪80年代初,经研究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试从环境化学的角度分析,哪些因素可以造成“臭氧空洞”现象?
54. 为什么重庆出现酸雨的频率比北京高?
55. 某水系水质分析结果如下:请判断该水系属哪种类型水?
含量(mg/L) K+ 1.34 Na+ 28.5 Ca2+ Mg2+ 39.3 11.6 HCO3- 168 Cl- 12.3 SO42- 6.91 CO32- 0
56. 试说明臭氧层的作用和位置。
57. 何谓酸雨以及酸雨的危害。
58. 如果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将对地球表面的生物产生何种影响?
59. 什么是溶解氧下垂曲线,并举例说明。
60. 试述水体中汞甲基化的途径及影响因素,写出有关反应式。
61. 当前人类生存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62. 试述光化学烟雾的特征、形成条件。请以CH3CH=CHCH3为例,参考下面的光化学烟雾形成示意图,写出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有关反应式。
63. 为什么排放到大气中的CFCs能破坏臭氧层,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
64. 简要叙述用富集因子法判断气溶胶粒子污染来源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
65. 什么排放到大气中的CFCs能破坏臭氧层,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
七. 计算题
1. 若一个天然水体的pH为7.0。碱度为1.4 mmol/L,需加多少酸才能把水体的pH降低到6.0?
2. 含镉废水通入H2S达到饱和并调整pH为8.0,计算水中剩余镉离子浓度。(KspCdS = 7.9 ? 10-27)
3. 一个有毒化合物排入pH = 8.4,T = 25oC水体中,90%的有毒物质被悬浮物所吸着,已知其KA = 0,KB = 4.9 ? 10-7 L/(d?mol),KN = 1.6 d-1, 计算化合物的水解速率常数。
4. 在厌氧消化池中和pH = 7.0的水接触的气体含65% CH4和35% CO2,计算Pe和Eh。
5. 根据Streeter-phelps定律,计算20oC和29oC时,水体中需氧有机物分解掉50%所需的时间(已知,k20oC = 0.1)。计算结果说明什么?
6. 某废水中Cu2+含量为5.0 mg/L, 经EDTA处理后,未络合EDTA为200 mg/L, 体系pH = 11,计算后回答反应平衡时,Cu的存在形式。(已知 Cu2+ + Y4- = CuY2-, K = 6.3 ? 1018, EDTA分子量为372)
7. 已知空气中的CO2含量为0.0324%(体积),水在25℃时的蒸汽压是0.03167 × 105 Pa,CO2的亨利定律常数是3.34 × 10-7 mol/(L?Pa)(25oC),求CO2在水中的溶解度。
H2CO3的Ka1 = 4.45 × 107
8. 用Langmuir方程描述悬浮物对溶质吸附作用,假设溶液的平衡浓度为6.00 × 10-3 mol/L,溶液中每克悬浮物吸附溶质为0.50 × 10-3 mol/L;当平衡浓度降为2.00 × 10-3 mol/L,溶液中每克悬浮物吸附溶质为0.25 × 10-3 mol/L,问每克吸附剂可以吸附溶质的限量G0和常数A是多少?
9. 某河段流量Q = /d,流速为48 km/d,T = 15oC,耗氧系数K1 = 0.96 d-1,复氧系数K2 = 1.84 d-1,BOD沉浮系数K3 = 0.18 d-1,起始段面排污口排放的废水约为/d,废水中含BOD5为480 mg/L,DO = 0,假设上游河水BOD5 = 0,溶解氧为8.56 mg/L,求排污口下游12 km处河水的BOD5和亏氧值。(15oC时的饱和溶解氧为10.48 mg/L)
10. 已知某耗氧有机物在水体中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25?C时测得其降解半衰期为10 d,试计算该有机物在25?C时降解90%需要多少时间?
11. 过多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将对生物产生有害作用,试通过计算说明310 nm的紫外光能否破坏C-H键?已知C-H键的键能为344.8 KJ/mol,阿佛加德罗常数为6.023 ? 1023,普朗克常数为6.626 ? 10-34 J?s,光速为2.998 ? 108 m/s,并进一步说明臭氧层在大气层中的位置和对生物的保护作用。
12. 在25?C条件下,某胶体对持久性有机物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当吸附达平衡时该有机物的浓度为5.62 ?g/L时,吸附量为5.25 ?g/g;当吸附达平衡时的硼浓度为
6.78 ?g/L时,吸附量为6.21 ?g/g。试求该土壤在实验条件下吸附该有机物的有关常数。
13. 某封闭水体碳酸形态的总浓度CT = 1.0 ? 10-3 mol/L,试计算pH = 9.0时该水体中的CO2(aq)、HCO3-和CO32-的浓度。已知H2CO3的Ka1 = 4.45 ? 10-7, Ka2 = 4.69 ? 10-11
14. 已知某有机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速率常数k = 0.005 d-1,该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半衰期是多少?降解75%需要多长时间?
15. 在25?C条件下,某土壤对硼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当吸附达平衡时的硼浓度为0.78 mg/L时,吸附量为0.89 mg/kg;当吸附达平衡时的硼浓度为6.35 mg/L时,吸附量为4.60 mg/kg。试求该土壤在实验条件下吸附硼的有关常数。
16. 对海水中汞的形态进行分析,假定汞可形成如下配合物:HgCl+、HgCl2、HgCl3-、HgCl42-、HgOH+和Hg(OH)2,已知上述配合物的累积稳定常数分别为?1、?2、?3、?4、?1’和?2’,海水的pH值、总汞浓度和Cl-的平衡浓度可通过实验测得,请给出计算海水中各种汞存在形态的表达式。
17. 某一土壤样品对某污染物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当吸附达平衡后,平衡液中该污染物浓度为30 mg/L,土壤污染物的吸附量为50 mg/kg;而当平衡液中污染物浓度为10 mg/L,土壤污染物的吸附量为25 mg/kg。
(1)求此土壤对该污染物的最大吸附量。
(2)相似条件下的实验中,另一土壤样品对该污染物的最大吸附量为70 mg/kg,问哪一种土壤更容易受该污染物的污染?
13. 有一股20?C的生活污水,其耗氧反应速率常数k = 0.23 d-1,求经过3、5和20天后水中有机物剩余量的百分数各为多少?
14. 已知干空气中CO2的含量为0.0314%,25?C时水的蒸气压为0.0317 ? 105 Pa,CO2的亨利常数为3.34 ? 10-7 mol/(L?Pa),H2CO3的一级离解常数为4.45 ? 10-7,试根据亨利定律和电离平衡估算未受污染的天然雨水的pH值。
15.已知某需氧有机物在自然降解过程中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在25℃时,测得降解半衰期为3 d,试计算该有机污染物在25?C时,降解80%需要多少时间?
16. 光化学烟雾形成过程中强氧化物是O3和PNA,如果以产生O3的量作为衡量光化学烟雾的严重程度时,试从反应机理方面论述,当大气中CO含量增加时,对光化学烟雾污染程度的影响。(要求写出有关反应式)
17. 在容积为50 m3、25?C的密封房间内,有一个盛有1 L浓度为1 mg/L DDT的敞口容器,求达到平衡时房间内DDT浓度为多少?已知25?C时在水-气两相间的分配系数KD = 6.2 × 102。
18. 某水体pH = 7.00,碱度为1.00 × 10-3 mol/L,计算水体中H2CO3、HCO3-、CO32-和OH-的浓度。若水体pH = 10.00,碱度仍为1.00 × 10-3 mol/L,上述各形态物质的浓度又是多少?假设其它各种形态对碱度的贡献可以忽略。已知碳酸的 Ka1 = 4.45 × 10-7, Ka2 = 4.69 × 10-11。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应用写作文书、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57环境化学试题库等内容。 
 环境化学一试题及答案_院校资料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国石油化工 《环境化学》2015 年春学期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单选题 多选题 ? ? 1. 在烷...  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环境化学》 (A) 1. 环境问题是在 和过度开发资源 工业化 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污染物 ;协调 承载力 排...  一.填空(每空 1 分) 得分 1.环境问题是在 工业化 过程中产生的, 具体原因...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26页 2下载券 2011环境化学专业试题及... 暂无评价 5...  环境化学考试题题 号得 分 评卷人 4、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___A、B、C、D A风 B 湍流 C 天气形式 D 地理地势 一 二 三 四...  腐殖质 二、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 ___ 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 c.土壤的盐碱化 d.噪声 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  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1、何谓环境问题?何谓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分别举例说明?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力或人类活动所导致的...  环境化学专业试题及答案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2011 环境化学专业考研试题及答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大气稳定度:指大气的稳定程度,或者说大气中...  一、选择题 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 C。 A 热岛效应 B 温室效应 C 土壤的盐碱化 D 噪声 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A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  环境化学试题及标准答案_工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考生姓名:___ 学注:答案一律写在答提纸上 一、选择题(1×15=15 分) 号 ___ 专业班级 1. 光化学烟雾是...环境化学作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环境化学作业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
和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
、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
和生物迁移
三种方式。
、人为污染源可分为工业
、交通运输
二、选择题
、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C土壤的盐碱化
、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三、问答题
、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毒性极强;
极难降解;
滞留时间长,能导致全球性的传播;
沿食物链浓缩放大,产生致癌、致畸、致突
对人类的影响会持续几代,对人类生存繁衍和可持续发展构成重大威胁。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能干扰机体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结合或清除的外源性物质,具有拟天然激素或抗天然激素的作用。比如,邻苯二甲
酸酯,酚甲烷等,广泛存在于塑料玩具、奶瓶、化妆品和其他塑料消费品中。前者危害男婴的的性征发育,引起生殖系统的癌
症,后者可导致女性患上乳腺癌。邻苯二甲酸类衍生物多为酯类,不易溶于水,但能溶于加温过的或者脂肪性食品。
化学污染物
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排入水体中的无机汞,经水体微粒物质的吸附、凝聚后很快淀积在沉积物中,并在微生物参与下转变成剧毒的甲基汞再溶于水
中,被水生生物吸收和转移,经排泄或腐烂分解后再归还水体,形成一个
的生物地球化学流。
1、大气中的
可以转化成硝酸盐
和亚硝酸盐
、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
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
和化学性质
有关,去除方式有
、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温室效应
、臭氧空洞
、光化学烟雾
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许多大气污染事件都与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辐射逆温
、平流逆温
、地形逆温
、大气中的重要自由基有
、温室气体主要包括
等,其中对温室效应贡献最大的是
、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风
和大气湍流
、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取决于三个因素,即风
、浓度梯度
、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
、热层和逃逸层。
、硫酸型烟雾为还原
型烟雾,而光化学烟雾为氧化
、导致臭氧层破坏的物种主要有
、目前地球上南极
等地方上空已经出现了臭氧层空洞。
、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起的两个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辐射
二、选择题
、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
自由基的来源有
的光离解。
、烷烃与大气中的
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
、酸雨是指
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
、辐射一定时间产生的
量可以衡量光化学烟雾的严重程度。
、大气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
寒冷而晴朗的夜间
、大气中微粒浓度为
时,大气能见度约为
、大气中还原态气体(如
的三模态模型,粒径小于
的粒子称为爱根核模。
的液相氧化有多种途径,其中
的效果最好。
、气溶胶中粒径
________um
的颗粒,称为飘尘。
三、问答题
、试述酸雨的主要成分、成因及危害,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
主要成分: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以硫酸为主
成因:酸雨的形成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包括污染物迁移过程、成云成雨过程以及在这些过程中发生的均相或非
均相化学反应等;
使水体酸化,造成江河湖泊的生态环境紊乱;
使森林大片死亡。酸雨侵入树叶气孔,妨碍植物的呼吸;
造成土壤矿物质元素流失,导致土壤贫瘠化,使农作物大面积减产;
使土壤的有毒金属溶解出来,一方面影响植物生长,另一方面造成有毒金属迁移;
腐蚀建筑物、文物等。
有关方程式:
的排放是形成酸雨的主要起始物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40225',
container: s,
size: '910,250',
display: 'inlay-fix'
该用户的其他资料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40180',
container: s,
size: '250,200',
display: 'inlay-fix'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0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HO和HO217
时间: 18:41:04
&&&&&&&&一、填空题1、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2、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潜在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征、行为、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3、能引起臭氧层破坏的物质主要有NOx、CFCs、哈龙类。4、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减少,因而表层呈氧化环境,其决定电位的物质是溶解氧。5、在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水-固体界面的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和生物富集和降解作用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6、金属离子与腐殖质的作用有配位-螯合和吸附分配两种方式。一般认为,当金属离子的浓度较高时,金属离子与腐殖质的反应以吸附分配为主;当金属离子浓度降低时,则以配位螯合为主。7、适用于水体颗粒物对污染物吸附的等温方式有Langmuir吸附方程、Freundlich吸附方程、两种方式;其中Langmuir吸附方程可求饱和吸附量。8、在旱地土壤中,镉对植物的危害增强土壤处于淹水状态时,砷对植物的危害增强。9、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通过扩散和吸附两种方式进行;其在土壤中的降解过程主要包括水解作用、光化学降解、生物降解。10、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生物的三分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11、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12、环境中污染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三种方式。13、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和化学性质有关,去除的方法有干沉降和湿沉降。14、许多大气污染事件都与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乱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15、SO2的催化氧化速度与风速、温度、和体积分数有关。16、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HO和HO217、燃烧过程中NO的生成量主要与燃烧温度和空燃比有18、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最主要的有CO2、CO、氟氯烃类化合物、碳氢化合物。19、CFC-11和Halon1211d分子式分别是CFCl3和CFCl2Br。20、大气扩散的能力主要受风速和大气湍流的影响。21、按污染成分,气溶胶可分为烟和黑烟。22、根据温度的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逸散层23、伦敦烟雾事件是由燃煤和低温引起的。24、大气中的CH4主要来自煤、石油、天然气的排放。25、降水中主要的阴离子有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硝酸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26、大气中HO自由基的来源有H2CO的光高解。27、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R自由基、H2O28、酸雨是指PH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29、辐射一定时间产生的O3、NO2、碳氢化合物是可以衡量光化学烟雾的严重程度。30、大气逆温现象出现在寒冷而晴朗的夜间。31、大气中的颗粒浓度为50ug\m3时,大气能见度约为24km32、天然水中的总碱度=[OH-]+[HCO3-]+2[CO32-]-[H+]33、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的吸附作用有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专属吸附34、天然水中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降低,因而表层水呈氧化性环境。&&&&&&&&&&&&35、环境中的某一重金属的毒性与其游离金属高于浓度、配合作用和化学性质有关35、一般认为,当浓度较高时金属离子与腐殖质的反应以配合反应为主,浓度较低时则以螯合反应为主36、正常水体中其决定点位的物质是溶解氧37、当水体条件处于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汞的甲基化合物是CH3HgOH.当处于偏酸性条件下产物为CH3Hg38、TN、TP和COD常衡量水体富营化指标。39、碳水化和物生化水解的最终产物为丙酮,在氧气充足的时能进一步分解为CO2和H2O40、影响胶体微粒的聚集因素有电解质的浓度、微粒的浓度、水体温度水体PH及流动情况、带相反电荷颗粒间的相互作用。41、溶解态金属的形态可通过实验测定和模式计算两种途径进行研究42、适用于水体颗粒物对污染物吸附的等温式有G=KC、G=G°C/(A+C)两种方程。其中G=G°C/(A+C)可求饱和吸附量。43、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常用Kow表示。44、水体自净的指标有水中溶解氧含量、温度、营养物质的碳氮比例45、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度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称为土壤的缓冲性能。46、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两者占土壤总量的91%~100%。47、在旱地土壤中,镉的主要存在形式是CdCO348、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过程与重金属的种类及土壤的类型、施肥、植物种类有关。49、土壤对农药的吸附作用可分为静电吸附、离子交换吸附和专属吸附。50、土壤中铬是以CdCO3、Cd(PO4)2、Cd(OH)2、Cd四种形态存在51、土壤中农药的残留量受到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紧密度、吸附及生物、化学降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52、土壤淹水条件下,镉的迁移能力增强。53、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通过扩散和质体流动两个过程54、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可以诱发重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55、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有树脂、腐殖质、腐黑物56、在土壤中,三价铁离子的交换吸附能力最强。57、环境污染中的重金属“五毒”是指Hg、Cd、Pb、As、Cr58、光化学烟雾污染的主要表征物是:O3和PAN59、一般情况下,当水体DO<4.0mg/L时,鱼类会死亡。60、两种毒物死亡率分别是M1和M2,其联合作用的死亡率M<M1+M2,这种联合作用属于:拮抗作用61、一般可根据土壤的En值判断其养分供应情况,若En=200~700mv,表示养分充足En<200mv,表示硝酸根开始消失,出现大量的铵根。62、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有益和有害两方面我国受酸雨影响比较严重的地区主要是西南、华南以及东南沿海63、氮循环主要通过同化、氨化、硝化和反硝化等四个生物化学过程完成。64、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65、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氢氧自由基&&&&&&&&&&&&66、CFC-112的分子式为C2F2Cl467、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环境大会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68、2009年12月举世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召开69、高龄石类矿物晶层叠加时通过氢键连接70、污水二级处理工艺中处理的对象是废水中的胶体物质和溶解态有机物,工艺上主要采用好气生物处理流程,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过滤法71、写出大气中CH4的主要去除过程的游离基反应:CH4+·OH→CH3·+H2072、腐殖酸中可溶于NAOH,不溶于酸的部分称为胡敏酸73、土壤的可交换阳离子包括致酸离子和盐基离子两类离子74、某分子的键能为598.1,用波长低于200nm的光照射时,则可能发生光解反应。75、大气污染研究中通常把碳氢化合物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76、降水中的离子成分: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氯离子和铵根离子、氢离子、钙离子二、名词解释1、土壤活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土壤活性酸度是自由扩散到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直接反应出来的酸度;而土壤潜性酸度是由于土壤胶体吸附的氢离子和铝离子,由于离子交换和发生水解等作用后,所表现出来的酸度。土壤的活性酸度和潜在酸度是同一平衡体系下的两种酸度。如果土壤溶液浓度和组成发发生改变,它们就可以相互转化,重新达到新的平衡。土壤活性酸度是土壤酸度的根本起点和现实表现,土壤胶体是氢离子和铝离子的贮存库,潜性酸度则是活性酸度的贮备。2、土壤背景值\环境容量环境背景值是指自然环境在未受污染的情况下,各种环境要素中的化学元素或化学物质的基线含量;而环境容量是指一个特定的环境或一个环境单元所能容纳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二者都可以用作为判断环境污染的依据。环境容量是以背景值为基础的,为规定的环境标准值与环境背景值之差3、干沉降\湿沉降干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的过程;湿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降水的方式,迁移到地表的过程。干沉降中酸性物质是通过重力作用或与植物植物建筑物碰撞沉降的,湿沉降中酸性物质是通过降水作用沉降的。干湿沉降是酸沉降的两种重要方式。迁移的物质都是酸性物质,迁移的目的地都是地表。4、酸度\电子活度酸度:是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全部物质,即放出H+或经水解能产生H+的物质的总量。总酸度=氢离子浓度+碳酸氢根离子浓度+2碳酸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写的时候要用化学式!!!)电子活度:是在氧化还原半反应中,电子作为反应物质时所具有的活度,通常用电子活度的负对数(pe)表示,数学表达式:pe=—lg[e]二者关系:酸度应用在中和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而电子活度应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二者的计算都运用了负对数表示5、浓缩系数\分配系数浓缩系数:水生生物体内某种化学物质的浓度同它所在的水环境中该物质的浓度的比值,表示为:浓缩系数=有机体内浓度/环境中浓度;分配系数:在一定的温度下,溶质以相同的分子量(即不离解、不缔合)在不想混溶的两相中溶解,即进行分配,当分配作用达到平衡时,该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严格的说是活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就是分配系数,用kp表示:kp=cs/cw(p、s、w是下角标!)!6、环境效应:由自然过程或人为活动所导致的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称为环境效应。可分为环境物理效应、环境化学效应、环境生物效应&&&&&&&&&&&&7、水体富营养化: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8、土壤环境容量:一定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在既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又使环境不至于被污染的条件下土壤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9、二次污染物: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相互作业,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大气污染物,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不同于一次污染物,毒性比一次污染物更强10、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高活性自由基、醛类、酮类、有机酸等二次污染物,这些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11、拮抗作用:环境中一种污染物被另一种污染物抑制,使其效果相互抵消或减弱的现象12、EC50:半最大效应浓度是指能引起50%最大效应的浓度。13、生物浓缩系数(BCF):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的浓度同他所生存的环境中该物质的浓度比值可用于表示生物浓缩的程度。14、决定电位离子:吸附在胶粒表面,决定胶粒电荷正负及大小的一层离子15、生物富集:是指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积蓄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16、生物修复:指一切以利用生物为主体的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它包括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吸收、降解、转化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也包括将污染物稳定化,以减少其向周边环境的扩散。17、被动扩散: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即顺浓度梯度扩散通过有类脂层屏障的生物膜18、半数有效计量(浓度):在化学物质的毒性实验中能引起50%水生生物产生某种效应的药物浓度。19、助致癌物:是本身无致癌活性,在遗传毒性致癌物之前、同时给予,或当致癌物引起的DNA损伤仍存在给予,能增强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20、促癌物:某些化学致癌物的致癌性可由于其它本身无致癌性的物质的协同作用而增大。这种增加致癌效应的物质叫做促癌物,如巴豆油、激素、酚和某些药物。21、酶抑制剂:酶抑制剂是一类可以结合酶并降低其活性的分子。由于抑制特定酶的活性可以杀死病原体或校正新陈代谢的不平衡,许多相关药物就是酶抑制剂。22、温度层结:在气象学上,通常把静大气的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称为大气的温度层结23、生长代谢:指微生物利用某些有机物作为唯一碳源,达到有机物较彻底降解或矿化的过程24、温室效应: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和CO2量增加,它们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在近地面和大气之间形成一个绝热层,使近地面的热量得以保持,从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安全,这就是温室效应。引起物质主要有:CO2、CH4、N2O、CFC25、专性吸附:在水环境中溶质离子以配位离子的形成与胶体物质进行作用,从而被吸附的过程称为专性吸附26、酚酞碱度:如果滴定是以酚酞为指示剂,当溶液的PH降到8.3时,表示OH-被中和,碳酸跟离子全部转化为碳酸氢根离子,作为碳酸盐只中和了一半,这时所得碱度称为酚酞碱度酚酞碱度=[碳酸根离子]+[OH-]-[H2CO3]-[H+]27、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的提高而增大的现象&&&&&&&&&&&&28、原生矿物:指那些在风化过程中未改变化学组成的原始成岩矿物29、空气动力直径Dp:具有相同终端降落速度且密度为1的粒子的直径30、总碱度:水中各种碱度成分的总和,即加酸至HCO3-和碳酸根全部转化为CO2,总碱度=[HCO3-]+2[碳酸根]+[OH-]-[H+]31、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及成土过程中新生成的矿物32、共代谢:指微生物不能以目的有机物作为唯一碳源,而由另外的化合物为其提供碳源或能源条件下,目的有机物才伴随着被降解的过程。33、土壤潜在酸度:由于土壤胶体吸附H+和Al3+所造成的,这两种致酸离子只有在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时,产生了H+才显示出酸性,它们是土壤酸度的潜在来源,故称为潜性酸度34、标化分配系数:Koc以固相有机碳为基础的分配系数,可消除各类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对有机化合物溶解的影响更准确地反应固相有机物对有机化合物的分配特征,亦称有机碳分配系数35、间接光解:通过光敏物质吸收光量子而引发的反应36、辛醇---水分配系数:有机物在辛醇中的浓度和水中的浓度的比例37、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以相同的分子量在不相溶的两相中溶解,即进行分配,当分配作用达到平衡时,该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一定律为分配定律,分配定律在数学上的表述为分配系数,用kp表示38、水解速率:某些化学物质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是水分解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氢氧根离子,单位时间内水分子的分解的物质的量即为水解速率39、直接光解:水中污染物分子吸收太阳光辐射并跃迁至某激发态后随即发生离解或进一步通过次级反应而分解的过程40、土壤的自净作用:土壤利用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通过吸附、分解、迁移和转化等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数量、浓度&&&&或毒性、活性降低的过程。41、优先污染物:也叫优控污染物,由于化学污染物种类繁多,世界各国都筛选出了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称为优先污染物。42、汞的生物甲基化:金属汞和二价离子汞等无机汞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的作用下会转化成甲基汞和二甲基汞,这种转化称为生物甲基化作用。这种转化的逆过程称为生物反甲基化作用。这两种作用构成了微生物的汞循环。43、半衰期:施入土壤中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使其浓度减少至50%所需要的时间。44、土壤的缓冲性能:把少量的酸或碱加到土壤中,其pH的变化不大,土壤对这种酸碱度变化的抵抗能力,称为土壤的缓冲性能或缓冲作用45、离子的交换吸附:土壤胶粒带有电荷,其可以吸附土壤溶液中的离子,土壤吸附的离子又可以被其他离子交换出来,这一过程称为离子交换(或代换)吸附46、生化需氧量(BOD):表示水中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时所需要的氧量,用单位体积的污水所消耗的氧量(mg/L)表示。BOD越高,表示水中需氧有机物质越多&&&&&&&&&&&&三、简答题1、某种物质的基态分子吸收光能后转变为激发态分子,激发态分子有哪些衰变过程?(写出这些过程的反应式)设该种物质的基态分子A,吸收光能后转变为激发态分子A*,激发态分子有如下的衰变或成:(1)射跃迁:A*→A+hv(2)碰撞失活:A*+M→A+M(3)光解离反应:A*→B1+B2+....(4)与其他分子反应:A*+B→C1+C2+...2、什么是土壤的缓冲性能?产生土壤缓冲性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当少量酸或碱进入土壤中,土壤PH值的变化很小,土壤这种对酸碱度变化抵抗的能力,称为土壤的缓冲性能。产生原因:1土壤溶液的缓冲作用:土壤溶液中含有H2CO3、H2SiO3、H3PO4、腐殖酸和其他有机酸等弱酸及其盐类,构成一个良好的缓冲体系,对酸碱具有缓冲作用2土壤胶体的缓冲作用:土壤胶体吸附有各种阳离子,其中盐基离子对酸起缓冲作用,致酸离子对碱起缓冲作用。3、根据腐殖质的结构特点,说明其环境意义。1、腐殖质分子中含有可与金属离子配位的基团,如-COOH、Ar-OH、R-OH、C=OH和-NH2等活性基团。从碱土金属到过渡金属,都与腐殖质有很强的结合力,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和螯合物,从而影响金属离子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分布、迁移、转化和归宿。2腐殖质分子中的活性基团,能以氢键组成网络,这种结构孔洞很多,具有很好的吸附表面,使得腐殖质分子具有收缩性和膨胀性,是很好的吸附载体。腐殖质能够吸附重金属离子、水和氧化物,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能控制水体和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和有毒元素的迁移、富集和固定、造成环境中重金属常常在河口、海湾、湖底的沉积相中富集;腐殖质还能吸附和溶解农药、肥料,形成一种加成配合物,对于稳定和延长肥料的肥力、农药的药性有重要意义3腐殖质能够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起到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能与实际上不溶于水的高分子量的烷烃、脂肪酸、邻苯二酸二烷基酯等有机物作用,这种性质对疏水性有机物,特别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农药的毒性、迁移、积累和降解过程等有密切的关系。4腐殖质的缓冲作用:腐殖酸及其盐可构成弱酸-弱酸盐缓冲体系,对水体和土壤的酸度变化起缓冲作用。4、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答:有元素、无机物、有机化合物和烃类、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含氧有机化合物、有机氮化合物、有机卤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5、试比较伦敦烟雾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区别。伦敦型:概况较早(1873年),已多次出现;污染物为颗粒物,SO2,硫酸雾等;燃料为煤;季节为冬;气象条件气温低温度高日光弱臭氧浓度低;出现时间白天夜间连续;毒性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严重时导致死亡洛杉矶型:概况较晚(1946年)发生光化学反应;污染物为碳氢化合物、NOx、O3、PAN、醛类;燃料为汽油、煤油、石油;季节为夏秋;气象条件气温高温度低日光强臭氧浓度高;出现时间白天;毒性对眼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臭氧等强氧化剂有强氧化破坏作用,严重时导致死亡6、试述大气中CO2等气体浓度上升,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答:CO2允许太阳的可见光射到地面,也可以阻止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留在大气之中,此外CO2等气体可以强烈的吸收红外辐射,进一步使大气温度升高,引起温室效应。7、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是?举例说明水体中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致毒机理是什么?目前人们关注的有哪些?答:特点——难分解、易富集、植物对各种金属的需求的差别很大、生物效应明显、污染危害与存在形态有关。影响因素:悬浮物对金属的吸附作用、金属化合物的溶解度、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水体&&&&&&&&&&&&PH。致毒机理:1水体中的某种重金属离子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转换为毒性强的金属化合物,如汞的甲基化2生物从环境中摄取重金属可以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在较高级生物体内4万倍的富集起来,然后通过事物进入人体,在人体的某些器官积蓄起来造成中毒3在天然水体中只需要的金属如汞、镉等产生毒性的质量浓度范围在0.01-0.001mg\L之间,如日本发生的水俣病8、试述水体中汞甲基化的途径及影响因素,写出有关反应式。为什么水体PH较低时,鱼体内积累的甲基汞含量较高?答:汞甲基化主要是通过微生物作用生成,通过一种叫甲基钴氨素的细菌作用变成毒性十分强烈的甲基汞.汞的甲基化产物有一甲基汞和二甲基汞[CH2Hg+]+[cl-]→[CH2HgCl][CH2HgCl]+[H2O]→[CH2HgOH]+[Cl-]+[H+]汞的甲基化在好氧条件下主要转化为一甲基汞,在弱酸性水体中二甲基汞也可以转化为一甲基汞,他为水溶性物质,易被生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根据生物放大效应,鱼体内积累的甲基汞含量较高9、什么是土壤污染?如何判别?农药等污染物进入土壤后是怎样自净的?答: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容纳和同化能力,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性状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土壤污染的明显标志是土壤生产力的下降。自净:土壤对农药的吸附;土壤对农药的降解;农药在土壤中挥发、扩散和迁移。4、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的主要转化途径,举例说明其原理。答:①有机磷农药的非生物降解过程(吸附催化水解);光降解,比如辛硫磷在紫外光下的降解产物辛氧磷②有机磷农药的生物降解,如马拉硫磷在微生物下可降解为羧酸衍生物。5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从源头上控制N、P等物质流入水体1工业废水:改进生产工艺,降低含量,废水中氮磷达标后方可排出2城市生活污水:提高生活污水自理率增加除N、P的工艺3农田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和推广生态绿色农业4养殖业:推广沼气池的应用,避免饵料浪费6、试述环境化学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任务。答: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科学,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性质、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7、写出光化学烟雾的链式反应机制链引发①NO2+hv→NO+O·②O·+O2+M→O3③O3+NO→NO2+O2自由基传递RH+0·→R·+HO·RH+HO→RO2·+H2O(条件氧气)RCHO+HO·→(条件氧气)RC(O)02·+H2ORCHO+hv→(条件2个氧气)RO3+HO2+COH20+NO→NO2+HO·RO2+NO→(条件氧气)NO2+R’CHO+HO2·RC(O)O3+NO→NO2+RO3·+CO2终止HO·+NO2→HNO3RC(O)O2·+NO2→RC(O)O2NO2RC(O)O2NO2→RC(O)O2·+NO28、为什么排放到大气中的CFCs能破坏臭氧层,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CFCs在对流层中稳定存在,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CFCs不溶于水,稳定性高,被热空气带到平流层,CFCs在平流层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而分解出氯,而氯会和臭氧反应生成氧化氯自由基(clo)Cl+O3—ClO+O2ClO+O—Cl+O2即O2+O—O3由此可见氯在分解臭氧的反应中作为催化剂以促使臭氧反应成氧,而氯在反应中循环出现,因此少量的氯在重新分配中,就能造成大量的臭氧分解。9、简要叙述用富集因子法判断气溶胶粒子污染来源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基本原理:表示大气颗粒物中元素的富集程度,并判断和评价颗粒物中元素来源(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的因子。当EF≈1时,则该元素主要来源于地壳或土壤。当某一元素的EF值显著大于1时,可表明与地壳平均组份对比,该元素在大气中已被富集.如果EF&&&&&&&&&&&&值小于1,则表明该元素在气溶胶中贫乏,或表明所用参比物质不属于气溶胶的直接来源.方法:1它选择满足一定条件的元素作为参考元素(或称标准化元素)。2样品中污染元素浓度与参考元素浓度的比值与背景区中二者浓度比值的比率即为富集因子,计算公式为EF={(X/Y)颗粒}/{(X/Y)地壳}式中EF为X元素的富集因子值;Y为参比元素;(X/Y)颗粒为颗粒物中X元素与Y元素之比;(X/Y)地壳为地壳中X元素与Y元素之比。10、试述酸雨的主要成分、成因及危害,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11、主要成分:酸雨中绝大成分是硫酸和硝酸,以硫酸为主。成因:酸雨的形成包括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包括污染物的远程运输,成云致雨过程以及在这些过程中发生的气相,液相和固相等均相或非均相化学反应等,是大气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综合效应。危害:1对地表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酸化,盐基粒子流失等2酸雨直接干扰植物生长3森林系统退化4使湖泊水体酸化,导致水生生物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5腐蚀建筑材料,破坏金属结构,油漆及名胜古迹。SO2SO2+[O]→SO3SO3+H2O→H2SO4NOxNO+[O]→NO22NO2+H2O→HNO3+HNO211、说明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机理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一些物质进入平流层与那里的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臭氧耗损,是臭氧浓度减少的现象被称做臭氧层破坏或臭氧层损耗,消耗臭氧层物质,在大气的对流层中是非常稳定的,因此这类物质可以扩散到大气的各个部位,但是到了平流层后就会被太阳的紫外辐射分解,释放出活性很强的游离氯原子或溴原子参与导致臭氧损耗的一系列方程式,产生氯或溴的一氧化物,使臭氧变成氧分子。氯或溴的一氧化物与游离的氧原子反应释放夺来的氧原子,形成更多的氧分子和游离的氯原子和游离的溴原子,新的游离原子再同臭氧反应形成氧分子,这样循环下去破坏臭氧可表示为:O3+Cl→ClO+O2ClO+O→Cl+O212、什么是电子活度Pe?它和PH有何区别?电子活度是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作为反应物时所具有的活度,通常用电子活度的负对数表示,水的氧化还原反应与酸碱反应有类似之处。氢离子活度用来表示水的酸碱度。氢离子活度高的水称为酸性水,低的为碱性水,电子活度高的水称为还原性水低的称为氧化水实际上,在水环境中氧化还原反应通常伴随着水的酸度变化,因此水体PH和pe在一起能更好的反应水体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情况,是水体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表征性质13、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特点:毒性很强2极难降解3滞留时间长,1能导致全球性的传播4沿食物链浓缩放大,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5对人类的影响会持续好几代,对人类生存繁衍和可持续发展构成重大威胁b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干扰机体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结合或清除的外源性物质,就有抗天然激素的作用c“三致”化学污染物14、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污染物可在单独环境要素圈中迁移和转化,也可超越圈层界限实现多介质迁移,转化而形成循环,排入水体中的无极汞,经水体微粒物质的吸附,凝聚后很快淀积在沉积物中,并在微生物参与下转变成剧毒的甲基汞在溶于水中,被水生生物吸收和转移,经排泄或腐烂分解后再归还水体,形成一个Hg的生物地球化学流。15、汽车尾气的成分有哪些?分析各成分具有的潜在危害成分:CO、CHx、NOx、SO2、烟尘微粒(重金属化合物、铅化合物、黑烟及油雾)、臭气(甲醛)等。最主要的危害:形成光化学烟雾,CO导致组织缺氧,引起头痛等;NOx进入肺泡形成亚硝酸和硝酸,造成肺气肿,亚硝酸盐造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阻值缺氧;CHx多环芳烃、笨并芘等致癌物,离高速公路越近,汽车流量越大,肺癌死亡率越高;铅化合物:干扰血红&&&&&&&&。&&&&&&&&&&&&素的合成,引起贫血,损害神经系统,引起脑损伤;影响儿童生长和智力发育16、什么是逆温现象?有何利弊?SO2地球上空有厚厚的云层,那是被称之为逆温现象利:①可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使飞行平稳,同时万里高空提高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弊:①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②阻碍空气的垂直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使大气污染更为严重17进入土壤的农药是怎样迁移转化的?农药在土壤中迁移主要有扩散和质体流动,扩散是由于分子的热能引起分子的不规则运动而使物质发生转移的过程,污染物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迁移,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扩散的主要因素,土壤水分含量、吸附、土壤孔隙度、温度、农药本身性质等。质量流动是由水或土壤微粒或者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农药在水体中的溶解度大,或能悬浮在水中或以气态存在则迁移距更大。农药在土壤中降解:主要有光化学降解,化学降解,微生物降解18、举例说明影响土壤中农药残留量的因素土壤的污染程度可用残留性来表示。农药的残留性主要与其理化性质、药剂用量、植被以及土壤类型、结构、酸碱度、含水量、金属。离子及有机质含量、微生物种类、数量等有关。19、溶解氧下垂曲线表示水中溶解氧含量沿河道的分布呈下垂曲线。在排污口下游河水中,溶解氧含量有机物生物氧化的脱氧作用而显著下降,又由于下游大气复氧和生物光合作用等而使溶解氧含量增加,下垂曲线的临界点(氧垂点)其溶解氧含量最小。20、我国酸雨多发生于南方和西南地区的原因1北方干燥,含水少,酸性气体溶解在水体中的几率小;南方水汽多,加上沿海工业发展迅速,排放的酸性气体并不比只有重工业的北方少2西南地区,因为西南方的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拦,北方南上的空气停留在那里,积少成多再加上当地产生的和别处随空气带来的酸性气体,因而多酸雨出现3北方空气颗粒物中的碱性物质较多,缓冲作用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氟利昂破坏臭氧层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