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永丰金融集团实时行情行情如何?

李稻葵:未来5年金融行业大变局!如何才能理好财?(附2016全年经济走势预判)
我的图书馆
李稻葵:未来5年金融行业大变局!如何才能理好财?(附2016全年经济走势预判)
-?--- ↑ 点击蓝字,轻松关注?---?--编者按: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认为,2016年的中国经济增长走势恐怕是前低后高。当前经济的下滑趋势在2016年中可能有所逆转,年底有所回升。2015年是6.8%,因为四季度会略有下降,2016年略有回升,2017年还是这样的格局,6.7、6.8或者更高一点!文 / 李稻葵(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一中国经济目前处于“深秋”  中国经济目前的发展态势,我个人喜欢用的一个形容词是“深秋”,我不认为我们是寒冬,但都感受到了深深的凉意。为什么说中国经济处于深秋?下一阶段到底怎么发展?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我的观点是中国经济这一轮的下降,其幅度或者是深度,或者对经济的冲击力,可能比统计数据来得更严重一点。对此,我觉得还是应该有一定实事求是的认识。因为这次官方统计数据是2015年1月份到9月份,前三季度累计GDP增速是6.9%,政府的目标是7%左右,6.9并不是太差。但要仔细分析,6.9的背后是什么?如果刨除金融业绩,增长速度只有6.2%。这是根据官方统计数字测算,如果只有6.2%,对实体经济而言,是相当低的,很多企业家也很不习惯,我们习惯于两位数的增长。  再看一下,在6.2%的实体经济增长速度后面又是什么数据?首先工业增加值是6%左右,还可能低于这个数字,因为工业物价的增长速度是负的,还在跌。所以给企业家们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三个季度累计增长6.2%还要严重一点。  最近我做了简单的测算,按照国际标准测算的工业增长速度,可能比官方的数字还要低一点,可能还低0.3%、0.4%,这是比较准确的工业部门增长的实际速度。这就是当前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我们不要回避,不能说6.9%已经不错了。  二新陈代谢放缓是最值得强调的因素  原因何在?为什么当前中国经济的速度在不断下滑,当然我们想提的问题是为什么实体经济的增速比较慢?原因何在?未来会怎么演变,政府会出什么政策?我们反复探讨,企业家怎么调整,个人怎么理财?  我个人观点,三个因素导致一到三季度中国经济实体部门增长速度在下滑。  第一个因素,很简单,房地产。房地产仍然在调整之中,房地产这个行业已经调整了将近两年,2014年全国总体房价和交易量是负增长,是负的8%到10%的增长,房价下降了8%,交易量下降了10%。在交易量和价格萎缩的过程中,我谈的是全国平均,不是个别地区,房地产的投资开发速度当然在放缓,它还是正增长就已经非常幸运了。  所以,2014年房地产的投资开发增长是12%左右,已经相当不错了。但这个12%比前面的15%、16%明显下降。2015年上半年继续下滑,2015年上半年的投资开发新房子的增长速度,累计到9月份已经降到了3%了。从2014去年的12%到今年的3%已经是巨幅下降,经济不下滑才奇怪。  好在从2015年5月份开始,房地产行业已经出现了拐点,从5月份开始,房地产行业的交易量和房价,全国总体上看开始回升了。但交易量还有房价的整体上升,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传递到房地产新开发的投资增速回升。清华大学发了一份报告,经过分析,2016年五六月份才会出现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回升,从目前的3%往上走,所以这是第一个因素。  房地产这个行业在深度调整,当然现在已经出现了回升的迹象。从目前情况来看,大中城市、大型城市回升比较好,包括北京、深圳、上海,交易量在回升,中部城市安徽、武汉恢复得比较好。因为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马上带来原材料、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的下降,产能过剩进一步严重。  第二个因素,不可否认,是国际因素。全球经济除了美国和英国之外,经济增速都在下滑,下滑到3%。一般世界经济正常的增长速度是5%,尤其和中国经济密切相关的经济体,比如说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经济不景气,第二大贸易伙伴东盟,增长速度也下滑,这是国际因素。  只有英国、美国增长速度基本上是正增长,但购买力没有上升,消费并没有上升,工资率并没有进一步上升。英国和美国为什么恢复得比较好呢,是因为美国和英国的经济政策是最老道、最务实的。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英国第一个提出必须救市,不是买股票,是政府直接拿出财政的钱或者是印制钞票去救助金融机构。  就是因为这样务实的方法,英国和美国帮助了金融经济。但是整体的世界经济恢复比较缓慢,也拖累了中国经济。比如说今年整体上讲,我们的出口将是负增长。非常少有。  好在中国在经济不利的情况下,进口原材料价格也在下降,国际收支没有影响。2015年中国的国际收支将会出现创纪录的6000亿贸易顺差,恢复到6%。浙江的企业家很多在国外,可能最有感觉。  第三个因素,我觉得恐怕是最重要的因素,最值得强调的因素,中国经济出现了新陈代谢放缓的现象。经济和人一样,要新陈代谢,什么意思呢?不符合中国经济的企业要被干掉,新企业要加速,这才是经济发展之道。但现在的情况是钢铁企业严重产能过剩,但还在苦苦挣扎,就为了挣几毛钱还在生产。所以,我们的钢铁应该退出一部分,应该让更多高效的企业进来。退出太慢了,现在称之为“僵尸企业”的太多了,现在退不出来,还抱怨政策不对、经济不好。  三2016年的增长走势恐怕是前低后高  中国经济在未来五年将会有什么样的发展?企业应该怎么做?投资理财应该怎么做?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我相信未来这一两年,尤其是2016年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力点还是稳增长和保增长。按照目前的态势,经济下滑还要持续至少一个季度或者半年,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往下滑,对“十三五”的执行非常有挑战性。所以,我个人观察2016年的经济工作重点还是想方设法调动一切积极性稳增长、保增长。  所以,2016年上半年,我的预计是将会有一系列的政策出台,调动地方积极性,包括给地方政府、地方官员正面激励,树榜样,破格提拔,鼓励创新,鼓励多试。通过这些办法把已经批准的、已经立项的项目落实下去,这些事在明年一季度会密集布局,到2016年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会逐步发力。这是会导致明年的增长前低后高的一个因素。  第二个因素,房地产。刚刚已经讲过了,2016年上半年或者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开发的速度上不来,但到2016年下半年开始,全国范围内,房地产的投资开发速度应该是逐步往上走了。所以,房地产这个行业就会转换到成为中国经济的拉动力,这是我们非常需要的。  第三个因素,影响明年经济走势或后年经济走势的,可能是已经出台的、还没有完全落地的计划生育改革政策——二孩政策。我看了很多人口专家的各种预测,他们的普遍预测是二孩政策按全年算,将会多出生200万到300万的婴儿,2016年下半年就算一半,也是150万,那也是比较大的数字。  这200万到300万的婴儿对2016年、2017年经济有什么影响呢?我的分析是,首先一批能够享受计划生育改革红利的人口,应该集中在城市。所以,城里人、公务人员、大学老师到目前为止生一个孩子的,会首先响应计划生育改革政策。  第二批是想生二胎,想了很多年了,但一直受政策影响,不愿意生、不敢生的这部分人群,生育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家庭。能够首先享受到计划生育政策改革实惠的一定是这些人,1300万人0.23%左右。这0.23%左右新增婴儿,会比正常全社会的平均消费量多一点。  更重要的是很多家庭生了二胎之后,还必须增加其他的消费,比如房子适当要扩大,如果买不了第二辆车,车要换成七座。我初步测算,至少会带来额外0.5个人的消费。所以二孩政策,如果能带来300万新出生的婴儿,对GDP的拉动是0.2%。主要是城里人,一个孩子的消费带来额外的消费,而且平均消费比全国多一点。  所以,这几个因素告诉我们,2016年的增长走势恐怕是前低后高。当前经济的下滑趋势在2016年中可能有所逆转,年底有所回升。2017年稍微远一点,不太好预测,但基本上和这个是一样的格局。2015年是6.8%,因为四季度会略有下降,2016年略有回升,2017年还是这样的格局,6.7、6.8或者高一点。我还要说一下,这是官方统计,并不是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实体经济增长的速度比这个数字多一点,所以这是2016年、2017年的基本格局。  四金融行业未来五年可能会有格局性变化  对个人,对家庭,大家关心的是理财,在经济变迁时代,在金融变革时代,理财应该怎么做?孩子们的教育应该怎么做?我也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现在中国金融正在经历大的变革时期,金融行业未来五年可能会有格局性的变化,未来会有几件事将改变我们的想法:  一是金融产品越来越丰富,对冲基金、私募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对个人也开放了,也可以投资了。还有基于互联网的产品,比如说蚂蚁金服、陆家所等等,就以某种形式开放。以后你们不是买股票的概念,以后你们可能到互联网上买一些金融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买信托,买理财,买其他各种各样比较复杂的产品,这是第一个变化。  二是国内国外将会打通,以后的金融业将会更加的国际化。五年之内,我相信如果不出重大意外的话,一定会有一些境外的公司来境内上市,我指的不是阿里、京东、百度回归A股,更重要的是还有100%的纯外国公司,苹果电脑、微软来我们A股上市,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可以完成。这就形成了境内境外打通,可以不出国门就可以投资股票,以后沪港通会变成深港通。  这两个变化之后,给大家带来几个启示。首先是更多地去研究专业化的投资机构,而不是单打独斗凭着个人的喜好理财,我建议理财要找更加专业的公司,因为金融产品越来越复杂了,形势越来越复杂了,你没办法盯着它了。但不是说盲目地选择金融机构,你应该花更多的精力从研究股票转向选择投资机构,你选对了专业机构就成功了一半,让他们帮你做。  第二个建议是更多的分层次、多元化。今后一定要理财多元化、分散去投,这是未来五年给我们提供的机遇。股市经过大调整,今后还会进一步波动,但就目前经济来看,不是所有企业都是阿里、京东,所以传统行业产能还是过剩,所以不要有过多的股市上升的期望值,要谨慎,但要利用好专业机构。  最后,我们还要共同关注一个话题,就是如何关注下一代。我的建议,首先当然是要国际化,未来中国不断国际化,人才培养也要国际化,孩子的培养也要国际化。但我要特别强调一点,作为最后的接引,中国文化是中国的根基,所以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不要让孩子丢失了国际化的根基,可以适当地推迟孩子们出国的时间,即便是出国读书,也要利用寒假、暑假等一切的机会回到国内接触一线的经济、金融、社会,甚至政治。通过这样的研究,通过这样的培养,才能让下一代有更扎实的根基,最宽广的国际视野,把我们的家庭、事业不断的传承下去。  (本文整理自李稻葵在“聚焦G20-经济新形势城市新机遇”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馆藏&9088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2016年金融市场大事记 你把握住行情了吗?【投资理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8,655贴子:
2016年金融市场大事记 你把握住行情了吗?收藏
今年金融市场跌宕起伏——新年大跌,英国退欧公投,“特朗普通胀效应”,中国债务累积,人民币贬值,接连登场……新年大跌今年1月份对投资者来说残酷无比。仅仅在10个交易日后,全球股市就损失了逾4万亿美元市值,对中国经济放缓和货币贬值的担忧重创了市场情绪。同时,债券市场遭受了两股彼此冲突力量的冲击:一边是各国央行出售储备以支撑本币汇率,另一边是投资者竞相买入安全资产。导致新年大跌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油价暴跌。到1月份第三个星期,布伦特油价格触及每桶27.10美元,事实证明,这是本年度最低水平,它加剧了投资者对能源领域股票和债券的抛售,尤其是美国页岩油生产商的垃圾级债券,并促使沙特将每桶30美元的油价描述为非理性水平。随后到了1月底,日本央行宣布采取负利率政策,又一次对市场和银行造成重大冲击。影响立竿见影,投资者抛售银行股,同时日本投资者纷纷买入收益率较高的欧元区、英国和美国债券,这帮助压低了发达世界市场利率。“英国脱欧”市场的新年大跌尘埃落定,投机的投资者开始逢低买入。在英国就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公投之前,战鼓已经敲响了。由于公投前投资者一直坚信英国将会留在欧盟,因而英国退出欧盟对市场来说是真正的冲击,英镑暴跌超过10%。“特朗普通胀效应”在英国脱欧的冲击过后,投资者带着几分惶恐关注着美国大选周期,但赌注是下给希拉里克。虽然最终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但其胜选对市场的冲击是短暂的——仅仅持续了几个小时,因“特朗普通胀效应”的概念很快深入人心,即财政政策将会为经济提供动力并培育通胀。突然之间,超低债券收益率时代受到了质疑,负收益率债券规模本月下降至不足11万亿美元。华尔街股市进一步上涨至创纪录水平。本月中旬,在美联储推高借款成本并暗示明年加快政策收紧步伐之后,投资者加快抛售债券。欧佩克的回归美国大选后股市上涨也反映出人们对石油产量协议的预期,11月欧佩克维也纳会议最终也确实达成了石油产量协议。随后非欧佩克产油国在12月签署的减产协议也帮助大幅推升油价。推动减产协议达成的一大因素是油价下跌对产油国(尤其是沙特)经济造成的痛苦。沙特正在谋求到2018年让沙特阿美公司上市,保持油价稳居每桶50美元上方是关键目标。中国的债务累积和人民币贬值近期人民币贬值加剧了对中国庞大债务负担的担忧。美联储在2017年有可能更加活跃,这会加大新兴市场以及它们的美元计价债务的风险。美元进一步走强,加上美国可能会提高短期借款成本,将会阻碍中国稳定人民币汇率和限制资本外流的努力。
很有道理!
微盘投资,如何有效控制风险,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现货白银投资者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方向判断出现了偏差,市场也给了自己机会认错
投资者就是不甘心、没有及时的纠正错误或者及时折行最初定好的应急预案,只等到最后损失触及了自己的底线才会平仓退出。
聪明的白银投资者一定要准备好预备应急预案,聪明且及时执行。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2016年金融市场大事记 你把握住行情了吗? - 金十新闻大金融大行情到底如何看?
大金融大行情到底如何看?全球路演总结
—知心分析师系列第二卷
我们从13年6月1847点成为热血分析师,怒推《热血分析师》系列1-5卷,而在15年8月2850点又以知心分析师,出品《为什么我现在推荐金融股?-说一说我的心里话》,到现在股市尤其是大金融行业的股价已经明显走出低谷,但出门路演,质疑声还是不少。还是有很多专业投资者想移民,认为中国要崩溃,于是我觉得自己有义务认真总结下当前投资者的疑虑,一条一条耐心解释,这也是一种历史使命感。
先说个结论:市场跌到2850后会真正进入长牛,市场风格会切换,但不是很多投资者说的小票和大票的切换,而是从伪成长,伪价值向真成长,真价值切换。因为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会取得重大突破,而这些改革都会使我们的资本市场更加健康,这也是我一直在资本市场努力的最关键原因。
下面依然采取和投资者Q&A的模式来跟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
1. 投资者:美国要加息了,新兴市场要崩盘,所以不买金融股。
我们回答:美国已经比最初计划加息时点(15年6月)有了不少推迟,最快也是要到15年12月,而在这推迟的时间中,实际上加息的预期已经逐步被全球主流资本消化,海外投资者已经没那么恐惧美联储加息,反而有可能借着加息靴子落地,视为加仓中国的机会。
这是有先例的,有点类似于当年退出QE的节奏,14年美国退出QE,我们可以看到最怕美国退出QE的时间点是在13年6月底,当时全球一片恐慌,各种中国崩溃论最盛之时,而真到14年正式退出QE的时候,反而中国的股市走出了一轮波澜壮阔的行情,这就是明显的利空释放是利好。所以不要太纠结于美联储加息与否,而更应该关注中国的改革开放。
我们始终认为15年8月市场跌到2850附近时,这种市场的情绪和13年6月底跌到1847点附近时很类似的,而国际政治金融,国内政治金融都很相似,具体可以看看下图,同时也回顾下我们在《说一说我的心里话-为什么我现在推荐金融股》中的核心逻辑。
2. 投资者:经济增速不行,所以看市场不行,市场不行所以金融更不行,坚决不买金融股。
我们回答:第一:经济增速与股市不是线性相关关系。我们看从13年一季度以来,经济增速是一路往下的,从高点7.8%,到最新的6.9%,但是上证指数从2000多点,现在涨到3400多点,里面翻倍的股票比比皆是。如果看着经济增速来投资,那么应该完全不要参与股市,错失黄金建仓期。货币基础知识告诉我们,经济变化落后于货币变化,这是著名的货币时滞效应,一般在6-12个月。而有句经济学定理:任何价格变化本质上都是货币现象,所以如果要投资,明显盯住货币增速比盯住经济增速更有意义的多。所以我们在09年底写《M1定买卖》就是说要看货币增速来进行提前判断行情。
第二:经济也没想象那么悲观。记得每年都有经济学家说中国经济要崩溃,但每年中国经济的增速都在超出预期,现在确实降到6.9%,但我们也要看到通过改革,很多领域已经在出现触底回升的现象,例如高端制造,互联网创新,中产消费领域等等,这跟股市也比较类似,改革带来机遇。因为改革开放,我们认为未来经济维持在6.5%以上还是可以的。如果再有崩溃论,就回忆下自己在13年6月底,15年8月中自己到底是如何的悲观?之后市场和经济又是如何走?如果能在投资者都这么悲观时,反手重仓优秀的金融股,收益都不会差。如果想看改革如何带来中国的希望?可以翻查热血分析师1-5卷。
3. 投资者:金融股的基本面都在恶化,证券为国护盘买了一堆股票,可能会导致大量亏损,保险由于费率市场化,成本大幅提高也会亏损,而银行坏账率也在逐步提高,所以不能买。
我们回答:其实金融股的基本面也是落后于股价的,货币是非常聪明的,如果预判金融基本面有问题,又何必必须要等到年报出来才卖出呢?
其实过去几年,针对金融的担忧一直没有停过,但是如果看回股价,真正下跌的时点是在09年底到13年中,这段时间很多金融股,尤其是银行股的基本面在向好,利润大幅增长,但是股价反而在不停的创出新低,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主流投资者认为由于08-09年的货币体系大放水,银行及金融体系在未来是要出大风险的,那要赶在出风险前撤离,所以即使利润增速很高,股价还跌。反而从13年中开始到现在,银行的不良率不断提高,利润增速在下滑,但是股价却在不停向上,而且个别银行都快创出历史新高,这就是由于现在中国通过改革,很多主流与先知先觉的资金已经看到中国的曙光,已经在不停的抄底了。
所以真正影响金融股股价走势的不是滞后的年报数据,而是金融改革的实质推进,因为改革带来希望。
证券行业:
1、自营盘亏损问题。确实有激进的公司亏损较大,为国护盘有浮亏。但如果买的是优秀大金融,大部分应该都在成本线以上了,不存在很大的亏损风险。
2、不要忽视资本市场的挑战。目前佣金费率在降,通道业务盈利越来越难,牌照红利正在消失,但是证券行业为国护盘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来资本市场改革带给证券行业的红利会很惊人。
(1)注册制。绝对不会大幅推迟。预测12月证券法2读,明年4月以前3读会通过。所以明年年终之前注册制很大可能会推出。
(2)新三板分层。预计年底之前会推出,这是我最期待的一点。主流的机构投资者现在没有办法投资新三板,如若分层机制推出,那么新三板顶层的企业将可以享受主流资本的关注。
(3)投行定价与配售自主权。现在券商内部正在改革,市场化力度加大,而风控也在加强,监管层在处罚、反腐之后,相信券商在资本市场的定价与配售权利会相应提高。
(4)PE直投。去年PE监管权从发改委手里到了证监会。证券行业在这个领域扩张行业地位,未来可以贡献很大收益。
(5)新资本工具。股指期货、个股期权不一定会推很快,但优先股可能会大幅推进,新三板公司和主板公司都已经在发优先股,能为证券公司带来新增盈利,因为承销商只能是证券公司。
(6)资产证券化全面松绑,财富管理和委托理财将有改革的细则,证券公司的杠杆在合适时机会提高。基本面利好会源源不断,不过证券行业分化会加大,不改革的公司盈利会下降,而能够布局全产业链、利用互联网把客户圈进来的会是比较优秀的证券公司。
这里我继续推荐光大,招商。
亮点是蓝筹股的崛起。在3000点附近时,大保险公司接受窗口指导买入了很多金融蓝筹股。所以若本轮金融股崛起,保险股也将大有收益。
其次,养老险税延、养老金的入市、国际大资金的进场也会极大提高保险行业的估值。保费端,人身险费改落地,带来16年保费的高增长。投资端,深化险资市场化改革,可以带来额外的投资红利。但这些市场化措施也会拉大保险业的分化。
这里我们首推新华保险。新华保险是混合所有制的标杆,我们从去年4月份就开始主推。另外就是平安、国寿、太保。尤其是有国企改革概念的。
未来三年银行将经历艰难的转型期,但贷款整体的增速还是有10%以上,不会陷入流动性陷阱。但银行由于不良贷款的压力,利润的压力不会小。但也不用对全行业特别担忧,不良贷款率在09年-13年前向下走的时候,银行的股价一直在跌,大家就是预期09年大放水后不良会释放。然而13年中期到现在,很多银行股价已经比当时涨了一倍多。因为很多有先见之明的投资者已看到中国不会硬着陆,且部分银行已进行员工持股开始改革。
银行股内部的分化也会很大。有些银行可能回到2倍PB,但有些银行也就0.8倍PB附近。银行是否好,需要深入银行内部去看。比如今年招行、浦发、南京从低点向上,涨了不少,因为内部改革力度大。如果长期来看,改革力度大,可以使利润增速回到15%-20%的水平。但若某些银行滞足不前,利润在长期来看负增长也是可能的。整个行业在中期来看,PB应该会稳定在1.5倍附近,股息率应该保持在5%-6%。
精选个股:宁波、光大、华夏、招商、浦发、北京。光大特点:混业,金控集团爆发力种子公司。华夏特点:将会有比较牛的资金来接德意志的出售资产,且明年是换届年,可能会有些变动,可能会变成一匹黑马,如同当年的平安银行。宁波、北京亮点:由于自身的改革和良好的机制,在两年后可能会进入大并购时代。
4. 投资者:金融反腐进入深水区,所以风险很大,所以不买金融股。
我们回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反过来作用于生产力。改革就是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还要促进生产力。而要改变生产关系,又谈何容易?因为这要突破固有利益,光靠说教是不够的,一方面要反腐突破,另一方面也要抓紧改革,这样才能使改革真正的推进下去。所以金融反腐与金融改革是同步的,也正因为此,我们不要过度担忧反腐对股价的影响,因为反腐后,往往改革加速,可能行业与公司会发展的更好,因此不要过度担忧金融反腐的负面影响,确实短期可能给个股的股价带来一定的压力,但中长期来看,或许是很好的买点,这在历史上多能得到验证。
5. 投资者:历史上金融股没有超额收益,所以不买金融股。
我们回答:这个判断是没有数据依据的,我们拿股市最低点1847到现在,金融指数是能跑赢指数,而如果选择我们核心的优秀金融指数,那更是可以远远跑赢指数,而且往往金融每年在最后一季度都有很强的超额收益。
6. 投资者:到底金融股是谁买的?为什么我们没有怎么加仓,却有那么多钱买入?
下面做个简单的分类:金融股里面要分银行,保险,证券等多元金融。而投资者也要分海外对冲基金,海外公募和保险,本土神秘大资金,本土公募,本土私募,本土个人投资者。
我们回答:由于做了12年的金融研究,优势就是可以预判各类资金的想法和流向,所以在合适的位置,我们总能找到最好的标的。不同投资者喜欢的股票和运用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海外对冲基金
这是全球最敏锐的资本,一般都很神秘,但是做为大卖方,优势就是可以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这么多年的经验,实际上觉得海外对冲基金顶层的最大优势主要有两点:
1. 对全球金融政治体系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力。因为这些对冲基金的顶层往往和政治联系很紧,经常可以和各国精英有相互交流的机会,自然能明白全球的政治金融风向,而且对各国金融体系与规则十分熟悉。
2. 自身交易系统很优秀,很多可以做到大象无形,利用各国监管规则,可以隐秘的渗透进金融体系。这种资金是大金融股中短期暴涨暴跌最主要的发起方。因为对冲基金对流动性要求很高,进出必须自由,而且往往还要结合衍生品来放大杠杆,要达到一击必中的效果,乐观时要制造亢奋氛围,这样才能吸引大量资金进场,悲观时也要制造恐慌,吸纳足够筹码。由于与政治相关度很紧,虽然赚钱是其主要目的,但同时个别也承担使命。
例如这次6-8月股灾,按照公安部的说法,确实有海外对冲基金是参与做空,我们也确实看到这次股灾之后,我们的资本账户开放速度在加快,这就是我一直说的,这部分海外对冲基金看空做空中国并不是真心认为中国不行,而是要逼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真开放后,反手做多自是必然,对冲基金的特点就是策略变化很快,而且他们对顶层政治金融看的很清晰。
为什么他们要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因为如果中国加大开放,由于外资整体在全球金融系统中积累的技能,经验和声誉,自然可以在中国庞大的经济增长蛋糕中拥有更大的份额。但是,我们也不要民粹主义,过度阴谋论看待这批资金。因为过度保护是无法让我们自己的金融体系取得长足进步,必须要以开放促改革,向外资让利和开放,是要学习他们的长处,反过来促进自身的改革,谁让我们自己现在还不够强大,只有加大改革力度,结合我们自身的本土化优势,我相信中国金融的主导权还是会握在自己手中的。所以,真正大金融中的最大发动行情的主力,是这些海外对冲基金。
为什么海外对冲基金相比H股,更喜欢A股的市场?简单归因两点:第一就是这里钱多,130万亿的M2,第二就是A股个人投资者比例很高,这种投资者结构决定了投资者更加喜欢追涨杀跌,也因此海外对冲基金更容易赚钱。能不来吗?
如果比喻的话,这类资金才是真正的鲨鱼,而鲨鱼能让你平时见到吗?感觉上来说,这种鲨鱼在这轮行情中更喜欢券商,因为券商估值弹性极大,非常适合做波段,而且往往激活A股人气后,由于券商基本面能跟上,估值反而合理还显得低估,此时本土大资金再跟上,那么鲨鱼也能做到从容撤退。
海外公募和保险资金
这类资金的特点是长期大资金,也是国内投资者比较了解的外资,因为他们往往通过正规渠道进入或离开中国资本市场,例如QFII,RQFII,沪港通等,由于可以清晰看到痕迹,这些资金不会采取对冲基金式的暴涨暴跌,制造波段策略,而他们确确实实最在乎的是估值和长期基本面,如果估值很便宜,而长期基本面又不错,确实会买入并长期持有,反过来说,如果短期个股涨幅过大,也确实会卖出等待估值合理再重新进场,这类资金是市场的中流砥柱,也是促进估值合理化的主力。所以会出现当A股暴涨时,反而看到沪股通的资金是在流出的,而且这类资金整体交易是比较平缓的,很少会短时间集中买入卖出。
这类资金我比喻为海外的鲸鱼,体量大,速度慢,只能靠长期研究获得自己的竞争优势,而且由于账户都在明处,一般不会和监管当局直接面对面抗衡。而这类资金更喜欢的是银行与保险,因为估值最低,长期也有不错的利润增长,而且本土公募基金不喜欢这些行业,反而给这些海外长期资金可以不断低位吸纳筹码,满足自身长期收益率的要求。
本土神秘大资金
本土大资金指的是真正从房地产,民间高利贷,互联网金融等相关金融领域转移出来的资金,这些资金是去年底大金融行情,尤其是12月后面接力上攻的主力资金。这类资金的体量远超海外对冲基金,也远超QFII,RQFII等外资,是真正的本土资金中的主力。这类资金在去年底由于股市的财富效应,房地产,信托等影子银行领域等相关出路收窄,在海外大资金激活市场后,蜂拥至股市,导致股市出现了史无前例的井喷,而且由于进入的速度太快,不可能去买炒作型小股票,因为这些流动性承载力太弱,所以只能拼命冲向大蓝筹,而且这批资金也是国内两融业务的主力,又有杠杆,可以想象下,能带来股市多大幅度的上涨?
但是由于15年1月底,国家限制两融业务的过大过快上升,这些资金又开始出现分化,一方面重回房地产,民间高利贷和互联网金融,所以可以看到深圳的房价在15年2月后房价出现暴涨。另一方面,转移到Homs系统或者私募手中,开始步入炒作型股票行情,因为存量博弈,必须要对个股有较强的控制力。
但是现在一线房地产已经明显开始出现颓势,同时Homs系统已经被封,私募也正在清理整顿,金融反腐也在推进,这批资金我相信会重演去年底的方向,就是来到股市,而且主买的标的很可能又是金融大蓝筹,尤其是弹性更大的券商股,理由和前面对冲基金一样,基本面,估值是属于越买越合理的状态。所以我们在15年11月1日,11月4日,两次电话会议中重点提示券商股爆发机会。这波资金的规模要按照数万亿体量来算,最少可以将券商从底部带起50%以上。
其实本土公募本来应该跟海外公募和保险做一样的事情,就是重点研究宏观,行业,公司基本面,然后买入并长期持有,因为公募的特点是信息公开,考核机制也很透明,如果和其他主力资金玩短期博弈,那很容易就被人把底牌猜透,基本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可惜在近5年,本土公募除了少数还能坚持基本面研究和估值敏感之外,确实大部分已经和本土私募的风格相似,如何相似我们就不多说了,但是回头看,这五年,本土公募确实可以大幅跑赢市场,跑赢估值敏感性投资者,理由主要还是国内个人投资者太多,而机构还是拥有专业和各种优势,想赚钱并不难。客观说这也是国内资本市场机制使然,不应该怪公募,未来随着资本市场市场化,此时希望公募能看清未来的大格局,资本市场的风格真的会切换,从伪成长伪价值向真成长真价值切换。
客观说,从业这么久,本土公募想在大金融股票上赚钱是很难的,所以也可以看到每次大金融的行情,基本本土公募很少参与,而真的参与多的时候,我还比较担心,会担心是不是行情要见顶了。如果阴谋些的想法,就是因为信息太透明,所以真正其他主力资金往往会选择本土公募很少金融股的时候发动行情,而在公募参与度提高时,选择撤离。是不是阴谋?确实过去金融股走势和基金仓位的关系就是如此。未来本土公募可以选择配置大金融到标配,而其他个股要发挥本土化优势,选择真成长买入并长期持有。
实际上接触这么多私募,本土私募对个股的挖掘能力往往很强,而这种挖掘有时也显得过于简单粗暴,有时甚至会陷入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但不管如何,本土私募的本土化确实应该鼓励,因为这是相对外资的优势,要鼓励,但是也要进一步合法化,少操纵,多做真正的基本面研究。至于本土私募的宏观政治视野,全球交易系统,则离海外顶级对冲基金差距还有很远。而本土私募由于机制灵活,也有不少能在大金融行情中做跟随者,也能赚到钱,但是一般不会是主力。而当市场进入震荡,本土私募往往会更喜欢自己能有控制力的小股票进行投资。
所以从12年底到现在,每次大金融行情到底是谁买的?这个问题总算可以解答了:海外对冲基金往往是行情的发起者与控制者,外资公募和保险等大资金是定海神针,本土大资金是体量最大的主力,而本土公募一般参与度较低,本土私募往往是金融行情跟随者。
7. 投资者:金融行业催化剂到底是什么?个股的催化剂又是什么?
大金融从年的大行情,我相信最大的主题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这个主题不会错,人民币国际化代表的中国大金融体系将和世界主流金融体系相互融合,最终成为金融强国。所以从13年到现在,每次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带来的都是大金融很强的走势,例如14年年底的沪港通,15年年底的人民币加入SDR,基本都是大金融行情点火时刻。就算从基本面来说,人民币国际化代表的是用人民币交易投资的份额会大幅提高,也因此金融企业的也能赚取更多收益,同时由于中国金融企业在全球地位提高,有很多难得的投资机遇也是可以分享和参与的。
为什么人民币加入SDR重要?这是一个国际认证,就像是银行贷款,国开行给这家企业贷款,那么其他银行就敢于认可。如果IMF认可,说明国际主流资本是认可人民币资产的,万亿美元会配置人民币资产,万亿人民币配置到股票是问题不大的。
为什么说外资要进来?我们认为人民币是稳得住的,如果人民币贬值控制在2%以内,外资进来的动机是非常强的。中国GDP增速能维持在7%附近,有哪些大国能有我们这种承载力,回报方面我们无风险理财产品回报率几乎5%,而放在美国银行里是几乎没有利息的,所以人民币无风险利率将近高于美元4个点,有相当多的套利动机配人民币。
为什么要配金融股?外资进来是要赚钱的,不需要买小股票,金融股的回报就够,证券,保险,银行从2013年到现在每年复合30%是有的,这种回报率没有别的地方给得起。05年外资买我们的银行时,我们自己的资本是不要的,而05年7月份我们正式开始人民币汇率改革,当时有一句话是人民币升值就买金融地产,外资通过人民币汇率升值收获颇丰。而这次人民币加入SDR,外资一定会加紧对中国金融资产的配置。金融股的特点是体量大,估值低、回报高,资源牛,而太小体量的股票对大资金来说,是很难入其法眼的。而且真正看看巴菲特等投资大师,长期来看,对金融行业的配置比例一点都不低,这是因为金融行业一直在与时俱进,培养出的品牌,机制,系统,客户资源,是有较深较厚的护城河,不是那么容易可以被颠覆的。
为什么我们看到有外资在卖银行股权?因为中国更加开放了,外资应该是卖掉参股的金融股权,成立自己可以控股的金融企业。我们的看法是只有外资参与进来才能更加有效促进金融体系变革。没有竞争,没有鲶鱼,谁又愿意自我变革呢?
人民币国际化在2020年以前会加速推进,所以大金融整体的走势应该是持续上升的趋势,只不过其中个股分化会加大。那么金融个股到底看什么?
国企改革是金融行业内部走势分化的最大因素。回顾这三年,我们可以看到国企改革中的三大催化剂: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子公司分拆挂牌上市。
金融个股的催化剂:国企改革
混合所有制:例如13年-14年的民生银行,15年的浦发银行
员工持股:15年的招商银行
子公司分拆:光大系
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些个股在公布改革方案后,走势明显强于其他个股,而我们判断在十三五期间,金融国企改革会大幅加速,所以这个催化剂应该是持续的,但是也要保持跟踪,因为改革力度的区别,是未来金融行业内部个股走势最大的不同。
8. 投资者:金融股投资的节奏到底应该如何把握?
我们回答:金融股的投资节奏其实挺好把握的,但是很需要勇气。当国内主流资金不配置金融股的时候,往往大金融的短期机会就到了,这个方式屡试不爽,之前说过,本土主流资金想在金融股上赚钱难度很大,由于机制使然,当本土主流没有的时候,外资主力会选择发动行情。而长期的节奏来看,大金融行业催化剂是源源不断的,所以应该做好基本面研究,选择出内部加速改革的公司,然后长期持有也是很好的策略,又或者当每次市场暴跌,周围人对股市绝望时,也是加仓大金融的好时机,因为根据我们的研究,中国不会崩溃,人民币国际化必定会成功,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也必须成功,所以,每次投资者悲观时,恰恰是中期的股价低点,可以考虑加大配置。
当前金融股排序:我们多次强调在15年下半年要重视大金融。三季度的排序是银行,保险,证券,而四季度的排序是证券,保险,银行。相信现在已经验证了,但是未来还有空间,可以等回调时,选择优秀个股买入并持有。
(责任编辑:DF010)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银行情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