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单反初学者用什么镜头小白关于镜头的问题

当前位置: >>
数码摄影镜头
数码相机镜头 DB:大白 指 Canon EF 100-400 f/4.5-5.6 L 体积大。 XB: 小白 指 Canon EF 70-200 2.8 L. 和大白形成对比。 XXB: 小小白 指 Canon EF 70-200 4.0 L 体积小,和 XB 同焦段。99 年出来之后广受好评, 成为价格最便宜的 L 头。 XBIS:爱死小白,指 Canon EF70-200 2.8 L IS 比 XB 多个图像稳定器。 以上几个镜头都因为镜头是白色的而得名。 扫街:街头摄影 亮骚:显摆器材 PS: photoshop C 家:用佳能器材的橡友 大兔子:佳能 EOS 1Ds MARK II 小兔子:佳能 EOS 1D MARK II 小兔妞:佳能 EOS 1D MARK II N 五弟:佳能 EOS 5D 大白:佳能 EF 100-400mm f/4.5-5.6L IS USM 小白:佳能 EF 70-200mm f/2.8L USM 爱死小白:佳能 EF 70-200mm f/2.8L IS USM 小小白:佳能 EF 70-200mmL f/4 USM 百威:佳能 EF 100mm f/2.8 Macro 小痰盂:佳能 EF50mm f/1.8 塑料痰盂:佳能 EF50mm f/1.8 II 老黑:佳能 EF80-200mm f/2.8L 大眼睛:佳能 EF85mm f/1.2 狗头:价格便宜的镜头 牛头:高级镜头 L 头:佳能的顶级镜头 红圈头:佳能的顶级镜头 绿头:佳能的顶级镜头,DO 技术 小黑: 也叫 XH, 适马 70-200mm f/2.8 EX HSM 大黑:适马 100-300mm f/4 APO EX IF HSM 大大黑:适马 300-800mm f/5.6 EX IF HSM 小黑马:适马 70-200mm f/2.8 DG Macro 相机 一、入门级 尼康: D3000 或者 D5000 套机,配 18-55 VR 镜头,视情况可加 35 F1.8G 定焦;或者 55-200 VR 小 长焦。 佳能: 550D 套机,配 18-55 IS,或 18-135 IS 视需要加 50 F1.8 定焦;或者 55-250 IS 长焦。1 二、进阶级 尼康: D90 套机, 18-105 VR 镜头, 配 或者换 16-85 VR; 35 F1.8G 或者 50 1.4D, F1.8D/F1.4D 加 85 定焦;70-300 VR 长焦;或者 18-200 VR(旅游,一镜走天下) 佳能: 50D,配 17-85 IS,或者 15-85 IS;加 50 F1.4 或 85 F1.8 定焦,70-200 F4L(小小白) ;或者 18-200 IS(旅游,一镜走天下) 三、准专业级 尼康: D300S,配 16-85 VR,24-85 F2.8-4D 或者 24-120 VR;有米的主,则直接上 24-70 F2.8G, 以及 70-200 F2.8G VR 佳能: 7D,配 15-85 IS,24-70 F2.8L 或者 24-105 F4L;70-200 F2.8 IS 四、全画幅 尼康: D3S、D700、D3X,配 14-24 F2.8G、24-70 F2.8G,70-200 F2.8G,加 85 F1.4D,加 135 F2D 佳能: 5D2、 1DS M3, 16-35 F2.8L, 配 24-70 F2.8L, 70-200 F2.8 IS, F1.2L, F1.2L, F2.8L, 50 85 200关于单反相机镜头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佳能篇)“三大纪律” 1。镜头是用来摄影的,不是用来烧钱的。“器材派”使摄影变成镜头的鉴赏与收藏的艺术, 本末倒置,不可取。然而,谈论器材,交流心得,也是一种乐趣。乐趣并非在于拥有。2。那怕有再好的镜头,最重要的是镜头后面的那颗头。镜头是手段,不是目的。更多的精 力应该放在如何用好镜头,拍出好片。这里有很多镜头使用上的讨论供参考。3。镜头的测试,见好就收。为了测试拍片,可以永无休止。砍柴磨刀,磨起来容易上瘾, 但别误了砍柴的大事。2 “八项注意” 1。镜头比机身重要。有限的资金,应该投资到无限的镜头。最终镜头决定一切。镜头的成 像,差别可是明显的。买机身的终极问题,是如何省下机身钱买好镜头。今天最低档的 DSLR 机身, 已经足具专业摄影的基本要求, 从品质上讲可拍出完全专业的图片。 对于非专业人士, 某些特殊功能以及全金属防水机身完全多余。机身发展太快,切不可当作耐用品。18 个月 推出一代,淘汰很快。在成像,打印,大屏幕显示技术的驱动下,要有三五年换机身的思想 准备。好的镜头则不同,可用“一辈子”。此外,好的镜头在二手市场也比较保值。2。Canon18-55mm 套头只是个入门用的过渡教练头,普通随便用用,焦段非常实惠。没好头 时,可以暂时用它顶着。如有可能,最好借一个或买个二手的,能省就省。人们对它的持有 期较短。如果还在频繁地使用,说明使用者尚未脱离 DSLR 入门阶段,没有充分了解镜头对 摄影的重要性。Canon 的营销策略就是让你迟早抛弃这个套头。再看看 18-55 二手的价--没 人要的破烂(很新的在 ebay 只能卖到一半价)!所以,第一头选了 18-55,等于收了个鸡 肋。3。Canon 50mm/F1.8II 是个性价比优异的好头。成像质量可与专业 L 头比拟。省下套头的 钱刚好可以买下这个标准镜头。如果手头不宽裕,暂时买不下较好的变焦头,用这个标头可 以拍出 DSLR 味道十足,非常专业的好片。人像和花花草草草,偶尔风景:就用 50mm/F1.8, 好好钻研大光圈的运用(多观摩),很快可以拍出好片。4。“一镜走天下”没有好结果。光学工艺限制了好镜头的变焦比为三到四倍。18-200mm 用 起来很方便,但出片很软(不清晰),尤其在长焦段。毕竟,DSLR 的功能和乐趣也在于能 够更换镜头。5。光圈越大,镜头越贵。F2.8 比 F4 价高一倍,但光圈开到 F2.8 时,镜头的成像不可能保 证与 F4 一样出色。选择镜头要考虑特大光圈是否真的常用,以避免浪费。如果只是想过一 把大光圈的瘾,廉价的 50mm/F1.8 比 F2.8 痛快!6。相对便宜的镜头,光圈收小二到三档,通常在 F8 和 F11,解像力会接近好镜头。但使用3 者失去了好镜头在较暗光线, 较高运动速度, 较小景深拍摄条件下的技术保障。 即便好镜头, 光圈收小二到三档,通常会有最佳表现。7。防抖的 IS 镜头很实用,没有它时,三脚架或独脚架则很实惠。8。慎重考虑价格较高的 EF-S 镜头(只能用于 APS-C 幅面)。 如果要买, 也不建议长期持有。 机身过渡到 5D 那样的全幅是大势所趋。待到升级,EF-S 就成了废物。看看今天,还有多少 人在使用只能手动对焦的 A-1 和它的镜头?在这里我建议大家多考虑二手器材, 二手器材是省钱的最佳途径. 350D/400D 以及 20D/30D 的差别, 我认为绝对没必要走新型号.400D 多出来的那 200W 像素有多大价值?? 自动除尘有 多大价值???记住一个规律: 数码单反淘汰周期是 16 个月甚至更短,也就是说你手中的像机 从买了那天起,就已经离淘汰不远了,那就干脆买淘汰了的算了, 还便宜佳能镜头讲解: AFD:Arc-Form Drive 弧形马达,早期的 EF 镜头都搭载 AFD 马达,对焦速度不如 USM 马达, 对焦声音也比后者大。 AL:Aspherical 非球面镜片。 DO:Multi- Layer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 多层衍射光学镜片,佳能于 2000 年首次 将它应用到镜头上, 它同时具有萤石和非球面镜片的特性, 能有效抑制色散和校正球面以及 其他像差,目前主要用在长焦镜头领域,共有 3 只镜头:EF 400mm F4 DO IS USM、EF70-300mm F4.5-5.6 DO IS USM、EF800mm F5.6 DO IS USM。 EF: Electronic Focus 电子对焦,佳能 EOS 相机的卡口名称,也是佳能原厂镜头的系列名 称。 EF-S:APS-C 画幅数码单反相机专用电子卡口。这是佳能专门为其 APS-C 画幅数码单反相 机设计的电子镜头,它只能够应用在 APS-C 画幅的佳能 DSLR 上,其显著特点是在接口处 有一个白色方形用于对准机身卡位。 EMD:Electronic-Magnetic Diaphragm 电磁光圈。所有 EF 镜头的电磁驱动光圈控制元件, 是变形步进马达和光圈叶片的一体化组件,用数字信号控制,灵敏度和精确度都很高。 FL:Fluorite 莹石,一种氟化钙晶体,具有极低的色散,其控制色差的能力比 UD 超低色散 镜片还要好。4 FP:Focus Preset 焦点预置。 FTM:Full-time Manual Focusing 全时手动对焦。 IS:Image Stabilizer 影像稳定器,即镜头防抖系统。佳能第一只防抖镜头是 1995 年发布 的 EF 75-300mm F4-5.6 IS USM,这也是世界上首款防抖镜头。 L: Luxury 豪华, 佳能高档专业镜头的标志, 也是众多摄影爱好者为它不惜倾家荡产的镜头, 其标志为镜头前端的红色标线。 MM: Micro-MOTOr 微型马达, 这是传统的带传动轴的马达, 比较费电, 不支持全时手动对焦, 多用于廉价的低档次镜头。 SF:Soft Focus 柔焦。 S-UD:Super Ultra-low Dispersion 高性能超低色散镜片 ,光学性能接近萤石镜片。 T-E:Tilt Shift Lens 移轴镜头。移轴镜头主要用在建筑、风景和商业摄影领域,目前佳 能的 TS 镜头共有 3 款:TS-E24mm F3.5L、TS-E45mm F2.8 和 TS-E90mm F2.8。 UD: Ultra-low Dispersion 超低色散镜片,两片 UD 一起用大体与用一片萤石镜片的效果相 近。 USM:Ultra Sonic MOTOr 超声波马达,它分环形超声波马达(Ring-USM)和微型超声波马 达(Micro-USM)两种。目前 USM 超声波马达在佳能的镜头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即使是最 低端的业余镜头。 实例说明:EF70-200mm F4L IS USM 镜头表示采用佳能 EF 卡口、焦距为 70-200mm、最大光 圈恒定 F4、具备 IS 防抖系统和 USM 超声波马达的 L 级别专业镜头,俗称“爱死小小白”。 佳能镜头镜头配置 P:优点 C:缺点 二、双镜头选择 (一)变焦+定焦 变焦+定焦有一个好处,你可以获得足够的焦段和一个很大的光圈,价格也便宜。这类组 合最便宜的莫过于 EF-S 18-55/3.5-5.6(II、USM)+ EF50/1.8II,前面也点评过这两个镜 头。如果你希望享受点定焦品质的话可以选择这些: 1. EF50/1.4USM¥2920 P:如果哪个品牌 50/1.4 的标头做不好,它就该去死 号称最贵的标头 2. EF85/1.8USM¥2920 P:不错的人像头,由于前面介绍的好几款标变都缺乏长焦,这个头是个很好的补充 C:比较一般 没办法,它完全被 85/1.2L 的光辉掩盖了。其实细细想来,也是不尚佳的选择。 3. EF-S 60mm/2.8USM macro¥3360 P:APS 版百微,微距首选5 C:当然是不如百微的 4. EF100/2.8USM Macro(百微)¥4300 P:1:1 倍率,微距首选 C:在 APS 上 160mm 的等效焦距有点尴尬 Canon 头号微距镜头,想拍摄微距题材必选。 如果你只选择一个变焦和一个定焦头, 我认为不必去选择 L 级定焦头。 有钱更应该先配齐焦 段。定焦我还想留待后面说呢。 (二)变焦*2,广角+长焦 选择两个变焦镜头就可以焦段整齐,有向“长远”发展的条件。 EF28-105/4-5.6 USM、EF28-105/3.5-4.5USM II、EF24-85/3.5-4.5USM、EF 28-200/3.5-5.6USM 甚至更早的 EF28-90/4-5.6 III 这几个镜头应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没有 镜头的,不要为 APS 画幅选择它们,焦段太不适用;以前有 EOS 相机,已经买了一个又不想 淘汰,问题也不大,只需要再补充一个广角。Canon 似乎没有便宜广角可以和这个档次的镜 头相配。其实选择很简单,就是那个 EF-S 18-55。如果能够淘到 18-55 一代,等于花零头 添置了可用的广角,对于手头拮据的朋友是最廉价选择。 用 EF-S 18-55 搭配经济的双镜头组合,拍档可以是: 1. EF75-300/4-5.6 USM III¥1670 P:便宜, “很长” C:便宜得有道理,焦段也不足 最长焦距达到 300mm,但 75-200 这一段成像可以接受,300 端就算了。从第一代开始就被叫 狗头,成像做工都一般,但却是穷人最摸得着的小炮。已经和副厂价格产不多了! 还有个 EF75-300/4-5.6 IS USM 版本,成像做工类似,加了 IS 就涨到¥3780,不说也罢。 2. EF55-200/F4.5-F5.6 II USM¥2110 P:专门搭配 18-55,焦段太合适了 C:除了焦段,没有任何突出之处 怎么说呢,就算那么看重焦段,也可以选择副厂的。 3. EF28-135/3.5-5.6 IS USM¥3750 P:胶卷时代 Canon 经济镜头的中坚力量 C:焦段浪费点,长焦不够长 这个头在说 EF-S 17-85/4-5.6 IS USM 时夸过,配上 18-55 全焦段都有了,USM 和 IS 也有 了。与 17-85 IS U 相比焦段更广,而且经济实惠。对长焦没有特殊要求的话,135mm 焦距 足以应付一般场景。别忘了,用在 APS 画幅上等效于全幅的 216mm!再次推荐。 例如用 EF-S 17-85/4-5.6 IS USM 搭配 1. EF70-300/4-5.6 IS USM¥5350 P:成像好,具备 IS、USM C:目前 300 端成像有问题 05 年出的头,300mm 焦距、IS、USM 的搭配很相当诱人。已经有人为它放弃小小白。要知道 焦距 200mm 往上,IS 和 USM 已经变成了切实的需要。 2.EF70-200/4L USM¥5580 P:要相信 Canon 的红圈和白筒 C:缺少 IS 曾经看到一句话: “要信任 Canon 的 L 头,一如不信任 Canon 的非 L 头” ,这话说得太极端, 但 L 的优势是明显的。70-200 本来就是你争我夺的焦段,Canon 在这一段很下工本,小小白 虽然和小白和爱死小白尚有差距,但成像无疑还是优秀的,而且是最便宜的 L 头。选择小小6 白不会有错。问题是做出这个选择很难,一则有副厂大光圈的威胁,再则有 70-300 的 IS 诱惑。我个人建议:如果不是特别看重 IS,应该入小小白。至于大光圈,如果你真想虚化 背景,应该选择定焦。用过就会发现,小小白优点很多,非常好使。对于这点操纵性优势, 我很看重。提醒一下:小小白的价格里可不包含脚架连接环,买的时候别忘了配一个。 当然,EF-S 17-55mm f/2.8 IS USM 也可以搭配小小白。焦段差一点(70-55) ,看上去不舒 服,用起来没感觉,向前一步就行。价格达到一万四,和三个镜头的组合相比,优势不大, 只是轻便而已。 三、三镜组合 好头成三 这个话题写到这儿就比较好办了。首先,你可以从前面说的那些镜头中挑选拼凑出变-定变的三镜头组合,我不用再赘述;其次,说完双镜组合,已经可以不再受数目限制了;最后, 便宜镜头说的差不多了,可以恣意防毒啦! 三镜组合是 Canon 的基本镜测。Canon EF 镜头基本变焦倍率是 3 倍。很多情况下,好的镜 头倍率略小于 3,而且广标长焦之间都有一定重合。所以三镜组合能够保证从广角到长焦大 约 12 倍左右的焦段上一直能有较好的成像和舒适的操作体验。 (一)小康之选 EF17-40/4L USM EF50/1.4 USM EF70-200/4L USM ¥80=14500 P:这套组合可以说是既有里子又有面子,还对得起口袋里的票子,实在是中资(中产、小 资)首选 C:两个红圈,另一个不是;小小白缺 IS Canon 没有 35-70 这样的镜头来弥补 17-40 和小小白之间的焦段差, 50/1.4 不失为一个好选 择,在 APS 上可以客串拍肖像,又为两个 F4 组合添了大光圈。这套组合任何题材都适用, 哪里都能去,用于 EOS-30D 或者 EOS-30v 都没问题。 小小白没有 IS 是太大的缺憾。假如 Canon 真的了解客户需要什么,在不久的将来推出一款 爱死小小白,把 200 段成像再稍稍提高,售价¥8000 左右,必舍小白而娶之。 (二)烧得过火 EF16-35 /2.8L USM EF24-70/2.8L USM (非内变焦) EF70-200/2.8L IS USM ¥+ P:F2.8×3,L×3,恭喜登顶 C:贵就一个字 背着这三个镜头,即使抱着 30D 的机身,别人看了也会把口水滴到脚面上。只是跟 XX 社、 XX 报业的同志们就不用秀这个了,人家都有的用。所谓大款斗不过公款嘛。 只有一个问题,小白还是爱死小白,因为省得可不是一星半点,足足查了¥5200。有同志指 出这两个 Canon 镜皇分量上都不是随手型镜头,需要三脚架支持,IS 的作用不值¥5200。 这个选择可不好做,我的唯一建议是你看看口袋有多鼓决定吧。顺便说一句,小白 1995 年 出的,爱死小白 2001 年出的,算是两代了。 如果对于 F2.8 没有那么着迷,那么这个顶级配置可以有两个变化:一是用轻便的 EF 70-300/4.5-5.6 DO IS USM 替换 EF70-200/2.8L IS USM;二是舍弃昂贵的 EF16-35 /2.8L USM 选择价廉物美的 EF17-40/4L USM。7 1.红与绿 EF 70-300/4.5-5.6 DO IS USM 三镜组合¥+ P:轻便;300mm 长焦;IS 性能 C:光圈和成像略有些对不起它的身价 这个绿圈只比小小白重一点点 (三两) 比 EF24-70/2.8L USM 还要短小, , 却又是 300 的长焦, 又有 IS。据说这个头 IS 性能相当不错,不过成像和机械能性比红圈略差些。坊间一个玩笑 说法是:身体不好就 DO 吧。DO 的便携性确实出众,可以和普通的标变放进同一个单肩包, 换成小白还是用背包吧。另外,DO 还有一个“优点” :毫不张扬,适合远程偷拍。 2.质优价廉 EF17-40/4L USM 三镜组合¥+ P:价格优势太明显了 只有 EF16-35 /2.8L USM 一半的价钱!对于广角镜头来说小一级光圈不算什么大问题,况且 如前文所述,有些测试表明 EF17-40/4L USM 在 17 端成像还略好于 EF16-35 /2.8L USM。 EF16-35 /2.8L USM 确实非常优秀,但与 EF17-40/4L USM 的性能差距没有价格差距那么大。 (三)远程 EF17-40/4L USM EF 24-105/4L IS USM EF100-400f/4.5-5.6L IS USM ¥780=28540 P:突出长焦 这个配置近处可以观河马,远处能够打蜂鸟。400mm 长焦已经是 Canon 变焦之最了。05 年发 布的 EF 24-105/4L IS USM 补足了 70-100 之间的空当,体现了 IS 向标变发展的趋势,虽然 不如 EF24-70/2.8L USM 强悍,却实用。问题是经历过最初的成像问题,最近又供货不足, 和 EF70-300/4-5.6 IS USM 一样,先作介绍。 四、广交变焦 广角变焦的选择没那么多,前面说过的 EF16-35/2.8L USM 和 EF17-40/4L USM 即在此列,用 在 APS 上却接近标变。剩下两款如下: 1. EF20-35/3.5-4.5USM ¥3550 历史地位尴尬。在 APS 上算不得广角变焦镜头,全幅上也不好搭配。 2. EF-S 10-22/3.5-4.5 USM ¥5660 用 APS 又对广角有特殊爱好的考虑吧, 不错的广角变焦头。 除非你有钱到买 EF14/2.8L USM, 否则也没有什么其他选择了。 五、怪兽 EF 28-300/3.5-5.6 L IS USM¥20500 Canon 变焦头之最,无论是变焦范围、分量还是价格。具备这样的超级变焦能力,光学性能 多多少少会有所妥协。 目标用户群大抵是体育记者之类需要及时拍摄但来不及迅速更换镜头 的人, 恐怕也只有他们有这样的特爱。 某些野外旅行摄影者可能会用它取代三个镜头的组合。 其他人用这个镜头,似多多少少有点“傻小子认大个”之嫌。 Canon 目前产品线上的变焦镜头就算说得差不多了,所余的 EF90-300f/4.5-5.6 USM、 EF100-300/4.5-5.6 USM 分别是搭配 EF24-85/3.5-4.5 USM 和 EF28-105/3.5-4.5 USM II 的8 廉价长焦,基本和 EF75-300/4-5.6USM III 类似。 定焦 与变焦镜头不同,选择定焦镜头无需考虑焦段整齐与否。每一个焦段都独当一面,主题明确 的话,焦段之间的可替换性不大。前面讨论镜头搭配的时候已经说过几个定焦镜头了,这里 主要从拍摄主题角度讨论定焦镜头的选择。 关于 Canon 的定焦镜头还有一个问题:每个焦段都有高档低档两个镜头供选择。问题不大, 留在最后再说。 一、人像摄影 1. EF50/1.4 USM ¥2920 P:用在 APS 上焦段合适 C:不是 L 头 在 APS 画幅上拍摄人像,50mm 焦段是最合适的,拍摄距离正好,出来的人像既不变形也不 平板。早先颇受争议 EF50/1.0L USM 不再,EF50/1.4 USM 毕竟不是 L 头。话说回来,APS 画幅拍人像,配 EF50/1.4 USM 也差不多。虽然号称最昂贵的标头,但和 L 头比起来还是便 宜,成像素质也不错。再说任何时候留一个优秀的 50 标头都不是一件坏事情。 2. EF-S 60/2.8 USM 微距 ¥3360 P:人像、微距兼顾 C:光圈略小 百微深得大家喜爱原因之一就是微距人像兼顾,APS 版的 EF-S60/2.8 USM 当然也是如此。 焦距也合适, 只是 60mm 配合 F2.8 的光圈在景深控制方面不占优势。 这个镜头还是以微距性 能为主,人像性能为辅。 3. EF85/1.2L II USM ¥16850 P:几近完美的光学和机械素质 Canon 新一代全幅人像镜皇。老款 EF85/1.2L USM 唯一的缺憾是用 20 年前的 USM 技术驱动 的对焦系统。Canon 今年终于拿出了装备最新型的环形 USM 的 EF85/1.2L II USM,巩固了 85mm 的人像镜皇地位。光圈超大、色彩柔和逼真、质感强。在 APS 画幅上拍人像焦距偏长, 限制了题材,但决不会限制发挥。 在全幅上,85mm 的人像镜头中坚地位无可动摇。100mm 和 135mm 也是人像镜头的范围,选择 100mm 可以兼顾良好的微距性能,135mm 则兼顾一点长焦。在 APS 画幅上这两个焦段拍人像 都偏长,留待微距和长焦摄影再讨论。 二、微距摄影 1. EF50/2.5 小型微距 ¥2470 P:价格低廉 C:无 USM,成像倍率低 这个镜头以前是翻拍利器,现在翻拍这个行当为扫描仪抢占。50mm 拍摄全幅微距的时候, 图像畸变是比较明显的。使用 AFD 马达,对焦速度慢。如果不介意光圈和对焦速度,这个头 尚可客串传统标头,APS 画幅上拍人像也凑合。总的来说,不算什么好选择。 EF50/2.5 小型微距镜头本身的放大倍率是 1:2,在微距镜头中只能算一般水平。Canon 提 供一种叫做原尺寸转换器 EF(Life Size Converter EF)的东西,专用于这个镜头。接上 后无限远不能合焦,光圈减小一级,但是可以实现 1:1 的放大倍率。听说过,没见过,报 价也吓人。 2. EF-S60/2.8 Macro USM ¥3360 P:微距兼顾人像 C:拍摄距离近9 我再说估计大家都要烦了: “EF-S 版百微” ,而不是某些人所谓的“EF-S 化的 EF50/2.5 小型 微距” 放大倍率 1:1, 。 成像和机械性能都不错,拍人像也挺好用。 不过 60mm 镜头要达到 1: 1 的倍率,对焦距离大约在 20cm 左右,而且还是物体到焦平面的距离。这个距离拍摄昆虫 怕是困难,还可能影响布光。这个问题不算太大,离远点拍摄就是。反正同样是 1:1 倍率, 全幅能拍 4cm 大小的东西,APS 画幅就能拍 2.5cm 的。 3. EF100/2.8 Macro USM ¥4300 P:王牌微距镜 C:在 APS 画幅不能再继续其人像镜头的使命 在 APS 画幅上 100mm 拍微距有点长,但绝对可以接受,何况可以用三脚架辅助。实现同样的 放大倍率时对焦距离比 60mm 远 2/3,容易布光,在户外拍摄昆虫也没问题。成像令人满意, 值得考虑。 4.EF180/3.5L 微距 USM ¥11680 P:L 级微距头,兼顾长焦 C:还是那个 APS 画幅的等效焦距问题 绝对是顶级微距头,户外拍摄昆虫的首选。以它的分量和焦距来说,三脚架是必不可少了。 用在 APS 画幅上实在是太长了,微距操作性不如百微,似乎更因该归入长焦镜头。 5. MP-E65/2.8 1-5x 微距 ¥7130 最大 5:1 的放大倍率,只能手动对焦。这个玩意简直不叫镜头,恐怕只有专业人士会用。 微距镜头虽然有以上五个选择,但最值得考虑的是 EF-S60/2.8 Macro USM 和 EF100/2.8 Macro USM。在这两个兄弟镜头之间作选择有点为难,纯粹看你对焦段的偏爱了。考虑通用 性和人像的,用 60mm;喜欢虫虫或者考虑全幅的,上百微。 三、长焦镜头 1. EF135/2.0L USM ¥7370 P:红圈的信誉保证 C:又是因为 APS 画幅缘故,失为优秀的人像镜 全幅上是极好的人像头,与 85mm 是绝配。有人用它担纲 70-200mm 之间的长焦段,在它和小 小白之间作取舍。有小白的大多不会考虑了,虽然 EF135/2.0L USM 成像优于小白,也比较 轻便,但毕竟比不上小白远近通吃,而且价格优势也不大。 2. EF200/2.8L USM ¥6430 P:最便宜的 L 级定焦长焦,轻便 C:没有 IS 以前有 EF200/1.8L USM 时,它是 200mm 焦段的低配。如今没有了 F1.8 光圈,200mm 这个焦 段深受小白的影响。EF200/2.8L USM 成像肯定比小白的 200 端好,但小白的通用性太吸引 人了,所以境遇和 EF135/2.0L USM 有些类似。其实无论有没有小白,常用 200mm 的都可以 考虑一下这个长焦。 3. EF300/4L IS USM ¥11070 P:红圈、白头、USM、IS C:奢侈的玩具 我没在这里说 EF300/2.8L IS USM 是因为虽然按照 Canon 的分类,300mm 依然属于长焦,但 我怎么看怎么觉得 F2.8 的头是属于“超长焦”那个变态阵营的。还是 F4 版本比较像普通镜 头。300mm 上,定焦拥有无可争议的领先优势,有钱就大胆的追求吧。 四、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原本包含 24、28、35mm 三个焦段,用在 APS 画幅上,28、35mm 基本上变成了标头。 14、20mm 这样的超广角也变成了广角,这儿就一勺烩了。10 1. EF35/1.4L USM ¥10800 P:成像优秀,焦段容易控制,APS 画幅优秀的标头 C:标头难用 在全幅上 35mm 是不少人喜爱的焦段,脱离了标准视觉的限制,构图轻快自然,又不必担心 透视畸变。EF35/1.4L USM 是一只成像、机械性能都没得说的好镜头,算 Canon 数得上的定 焦镜头之一,值得追求。 用在 APS 上,35mm 视角又靠回标头了,常有人慨叹“标头难用” ,决定购买 EF35/1.4L USM 之前还须先问问自己能不能用好标头,要知道这只“标头”性能价格可都是重量级的。 2. EF28/1.8 USM ¥3750 P:也算是 APS 画幅的标头 C:在全幅和 APS 画幅上焦段都尴尬 全幅上处在 24、35mm 之间,毫无特色;APS 画幅上算是小标头,成像一般,地位不明确。 3. EF24/1.4L USM ¥10070 P:成像优秀,用在全幅、APS 画幅上焦段都不错 全幅广角用 24mm 也就差不多了,超广焦实在难控制。EF24/1.4L USM 是广角段的主力。 APS 上用 24mm 既避开了枯燥的标头视角,图像畸变也不太大,易于构图,也是很好的选择。 性能好,价格高,爱好可以,有钱的上,没别的道理可说。 4. EF20/2.8 USM ¥3630 P:广角与超广角的黄金分割 C:已经不好控制了 变焦广角相比眩光控制好,畸变小,但颜色平淡,F2.8 成像差。很多人推崇,但我觉得除 非特别感兴趣,觉得自己能用好,否则选用含 16、17、18mm 的广角变焦镜头也就差不多了。 五、高低搭档 以上分焦段说定焦,选的都是“当家”镜头,价格常常不同凡响。定焦镜头不都是奢侈品, Canon 在多数焦段都提供了低价位的定焦镜头。 低价位并不代表低性能, 用料节省是肯定的, 成像打的折扣却没那么大。 以较低的价位获得比变焦大得多的光圈和更好的成像, 这是定焦 镜头的重要卖点之一, 所以不妨首先在此列挑选适合自己的镜头, 直到自己确信还有更高的 追求。 EF24/2.8(¥2830)――对应高配 EF24/1.4L USM(¥10070) 没有 USM,作为定焦光圈小点;成像和 F1.4 的 L 头相比差距不算大,价格相当低廉,非常 吸引人。 EF28/2.8(¥1xxx)――对应高配 EF28/1.8 USM(¥3750) 高配都不算什么上选,这个镜头就算了吧。现在卖的也少。 EF35/2(¥2190)――对应高配 EF35/1.4L USM(¥10800) 没有 USM 有些不爽;成像很不错,如果喜欢这个焦段,完全可以上。 EF50/1.8 II(¥750)――对应高配 EF50/1.4 USM(¥2920) 没有 USM, 做工外形备受非议; 但成像一点不差, 是性价比极高的一个头, 没有 EF50/1.4 USM 的话就算买回来当玩具也值。 EF85/1.8 USM(¥2920)――对应高配 EF85/1.2L II USM(¥16850) 非常好的非 L 镜头,直追 F1.2 的 L 兄弟,价格连 F1.2 版的 1/5 都不到。只是常常被镜皇的 光辉所掩盖,细细想来绝对是不错的选择。 EF100/2 USM(¥3630)――对应高配 EF100/2.8 Macro USM(¥4300) EF135/2.8 柔焦(¥2xxx)――对应高配 EF135/2L USM(¥7370)11 超长焦镜头 Canon 400mm 以上的镜头被归为超长焦镜头,我认为 EF300/2.8L IS USM 也在此类, EF400/5.6L USM 却不是。这不光是由于价位的差别。 EF400/5.6L USM ¥9460 价格“平易近人” 没有 IS 化,仅有 6 组 7 个镜片,重量轻直径小,依然可以使用镜前滤镜。 , 最大光圈再小一级,恐怕非顶级机身就得放弃自动对焦了。也许有人会问都有 EF100-400/4.5-5.6L IS USM 了,谁还会用 EF400/5.6L USM 这样的非 IS 镜头?我们说大白 只是有 400 端而已,400 端远不如 EF400/5.6L USM。毁誉参半的一个头。 EF300/2.8L IS USM ¥38040 EF400/2.8L IS USM ¥61280 EF500/4L IS USM ¥57800 EF600/4L IS USM ¥68850 之所以把 EF300/2.8L IS USM 和其他三个超长焦镜头归入一类,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他 们的光学结构是一样的! 这四个头都不是一般人买得起用得找的。 不得不说的就是 EF400/2.8L IS USM 和 EF600/4L IS USM,这两个镜头绝对算得上 Canon 的当家大镜,为 Canon 称霸长焦赢得无数荣誉。 曾经见过一个娇小玲珑的女摄影借独脚架扛着 EF400/2.8L IS USM,巨大白色遮光罩和镜体 上贴满了五颜六色的美少女贴画?? EF400/4 DO IS USM ¥44480 Canon 另一个绿圈头,与 EF400/2.8L IS USM 相比算是极其轻巧了(1830g:5300g) ,但始 终不是随手镜头,而且 F2.8 那个头太杰出了。 增倍镜 对于大多数普通摄友,超长焦镜头可望而不可及,增倍镜则是负担得起的廉价替代方案。不 说说增倍镜,就不算挑完了 Canon 镜头。 Canon 增倍镜共有两款 EF1.4x II 和 EF2x II 价格是 2260,获得 1.4 或者 2 倍焦距看上去非常吸引人,但要考虑的事情很多。 首先,增倍镜通俗一点说来就是一个“放大镜” ,原镜头的成像“放大” ,效果理当比原镜头 差。但使用增倍镜后原镜头成像只有中央部分被留用,Canon 增倍镜本身边缘成像也很好, 因此增倍效果常常相当不错, 以至于有人认定增倍镜可以改善原镜头光学性能, 提高成像质 量。我以为这个说法讲不通,否则 Canon 早就把这个镜片组固化到原有镜头后面去了,何必 单拿出来卖这点小钱。真刀真枪较量,增倍镜既比不上原镜头,也比不上 2 倍焦距的那个 Canon 镜头。 其次,EF1.4x II 和 EF2x II 镜片都向前突出,进入镜头尾部,所以只有最后一个镜片在卡 扣以内的镜头能使用 Canon EF 增倍镜,Canon 的广角和标准镜头是无法接上增倍镜的。其 实也没有这个必要,200mm 以下的中长焦镜头都不贵,成像也必然大大好于广角之类接上增 倍镜。 再次,就是光圈等问题。光圈叶片围成一个通光孔,F 光圈值等于其孔径(等面积圆的直径) 与镜头焦距的比值。 现在焦距增倍了, 光圈孔径可还是原来的, 所以使用 EF1.4x II 增倍镜, 原镜头光圈减小 1 级,使用 EF2x II 增倍镜,原镜头光圈减小 2 级。而如果镜头最大光圈小 于 F8, 除了 EOS-1 和 EOS-3 系列的中央对焦点, 其他的机身将无法自动对焦! 也就是说 F5.6 的镜头接上 EF1.4x II,F4 的镜头接上 EF2x II 将基本无法自动对焦。即使光圈够大能自动 对焦的,对焦速度也会打折扣。12 再说说哪些镜头适合配用增倍镜。受尾部镜片位置限制,能够使用 EF 增倍镜的镜头有十几 款。本着为买得起而买增倍镜的原则,我推荐: EF135/2L USM EF200/2.8L II USM EF70-200/2.8L (IS) USM EF200/2.8L II USM 加 EF2x II 的成像比大白的 400 端好得多;小白加上 EF2x II 都完全可 以取代大白;小小白 200 端成像稍差,而且光圈太小,不太推荐;考虑到孱弱的 400 端和可 怜的光圈,大白就算了。超长焦镜头加 EF 增倍镜的做法无疑是为了特殊需要,没啥好讨论 的。 我辛苦这么多天, 也没见 Canon 公司为这篇软文给我点好处, 现在是时候说 Canon 的坏话了: 贵得不讲道理!如果你真的想买增倍镜,先考虑考虑 Tamron、Kenko 之类,便宜 1 千块。这 种光学结构简单的东西, 副厂做出来的不见的比主场差。 Tamron 的 2x 增倍镜前镜片不突出, 可以用于所有的 FE 镜头,更绝妙的是用 EF2x II 不能自动对焦的镜头,用 Tamron 的 7MC 却可以自动对焦。Tamron 可不用理会 Canon 对光圈的限制,而 7MC 号称是 2x,实际上大约 1.8x,比较合理。只是现在这些副厂产品好像不容易买到。 移轴镜头 TS-E24/3.5L ¥9730 TS-E45/2.8 ¥9330 TS-E90/2.8 ¥9330 T(ilt)――摇头晃脑;S(hift)――移形换影;有 E 没 F:电子镜头,但只能手动对焦。这 类镜头可以平行移动(Shift)使得被摄物体与焦平面平行,拍摄建筑物之类时消除建筑物 下大上小的透视畸变;摆动(Tilt)可以改变镜头与焦平面的角度,创造倾斜的景深。 TS-E24/3.5L 拍摄广角建筑、风景是可以完全消除畸变,成像极佳;TS-E90/2.8 拍摄广告或 人像可以创造特殊的景深效果;TS-E45/2.8 也可以拍出远近皆倾清晰的神奇照片,所以移 轴镜头深得很多商业摄影师的喜爱。 曾经不止一次听人说:有钱我也不买变焦,只买成像最好的 TS-E24/3.5L 和 TS-E90/2.8。 超角、广角、风光、建筑、微距、小品、人像全齐。不能说这种想法不对,但放弃所有操作 上的便利,选择主要功能不常用的镜头,这更像一种个性张扬和摄影态度,而非普遍接受的 理智的选择。对于这三个移轴镜头,我觉得需要的应该买,有钱想玩的可以买,想用它代替 普通镜头就不必了理想的镜头。 对于 135 规格的数码单反而言,我们通常把焦距在 24mm 以下的镜头称为超广角镜头, 24mm~35mm 的镜头称为广角镜头,50mm~85mm 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85mm~135mm 的镜头 称为中长焦镜头,200mm 以上的镜头我们称为长焦镜头,如果焦距达到了 400mm 以上,那就 是超长焦镜头了。 各个焦段的镜头究竟该如何使用呢?广角镜头的视角宽, 所以适合拍摄风 景,尤其是超广角镜头,视野宽广,拍摄出来的风景特别有气势。标准镜头的视角跟人眼的 视角接近,因而得名。标准镜头的应用十分广泛,风景、人像都可以胜任,但也相当难以驾 驭。 普通人用标准镜头拍摄出的照片可能千篇一律, 但是有经验的摄影师完全可以利用标准 镜头跟人眼视角类似的这种特点,拍摄出很多具有现场感的照片。85mm~135mm 的中长焦镜 头一般用来拍摄半身人像, 利用这种镜头很容易拍摄出背景虚化的照片, 看上去比较有艺术 感。200mm 以上的长焦镜头通常就用来拍摄昆虫、生态、舞台和体育等。因为焦距长,可以 把很远的物体拉近到我们的眼前, 所以不必离被摄物体很近就能拍出来清晰的画面。 在拍摄13 昆虫、生态、舞台和体育的时候,我们显然很需要这样的能力。当然,各个焦距段镜头的使 用场合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我们也可以用广角镜头去拍摄一些人像作品,达到一种夸 张的效果。 也可以用长焦镜头去拍摄一些风光作品。 这就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去获得经 验了。我们已经知道了,不同的焦距对应不同的拍摄场合和题材。但是,如果对于不同的拍 摄题材,我们就要更换不同焦距的镜头,这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有没有一种镜头,可以兼 顾多种场合的拍摄呢? 当然有!变焦镜头就可以满足我们的这种要求。变焦镜头的焦距可 以改变,所以,拍摄的自由度自然扩展了。比如,一支 24~70mm 的变焦镜头,除了可以拍 摄风景,也适合拍摄人像。而焦距固定的定焦镜头则做不到这一点那么,我们怎么去衡量一 支变焦镜头的使用场合呢?和定焦镜头一样, 我们也是通过焦距去考察的。 只不过对于变焦 镜头,就有两个焦距了。一个是广角端(Wide)的焦距,一个则是长焦端(Tele)的焦距。 一支变焦镜头的焦距,就可以在这两个数值内连续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数码单反的镜 头来说,我们通常不提“几倍变焦”这个概念。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相信大家就明白了。一 支焦段为 24~70mm 的变焦镜头和一支焦段为 70~200mm 的变焦镜头,都可以称为是 3 倍光 学变焦(几倍变焦的计算方法是:长焦端的焦距除以广角端的焦距,得到的数字就是几倍变 焦。70/24 和 200/70 都略等于 3,所以我们都可以将其视为 3 倍光学变焦) 。但是很显然, 两者的应用范围完全不同。24~70mm 的镜头适合拍摄风景和人像,而 70~200mm 的镜头则 更适合拍摄生态、体育、舞台等题材的作品。所以,对于数码单反的镜头而言,谈几倍变焦 意义不大,我们更看重的是它的焦段是多少。不过,另一方面,必须要承认的是,镜头的变 焦倍数越大,那么这支镜头的应用范围也就越广。比如,一支 18~200mm 的镜头,焦距涵盖 了从广角到长焦,所以几乎什么样的拍摄题材都适合,带上这么一支镜头,就可以“一镜走 天下”了,使用十分方便。 数码单反摄影镜头之一:佳能镜头谱 玩摄影也有多年, 目前是双修(D700+40D), 对佳能和尼康的镜头库有一些自己的体会。 佳能作为数码单反行业当之无愧的老大, 在镜头库这一项上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经典的红 圈 L(Luxury)镜头显示了它尊贵的地位, 而针对 APS-C 单反的 EF-S 镜头中也不乏精品; USM 超声波马达保证了对焦的迅速和安静;独有的 IS 防抖技术则提供了更高效稳定的拍摄。 摄影爱好者中有句俗语:“佳能的定焦,尼康的变焦;佳能的长焦,尼康的广角”。这也在非 严格的层面上, 反映了佳能和尼康在镜头研发设计上的侧重点。 无疑在当今所有单反镜头中, 佳能的定焦镜头都是最耀眼的成员,部分镜头更是达到了德系镜头的水准,甚至有所超越。 在 200 端和 85 端的 AF 镜头中,更是拥有了具备了世界独一无二水准的 218L 和 85L。庞大 的镜头库和卓越的素质,让佳能的用户能更容易的选择合适的镜头,甚至可以仅考虑焦端, 而不用过多考虑画质,因为每一枚镜头,都具备了相当高的水平。 闲暇之余,针对一些用过的佳能镜头和一些 Photozone 的参考,对佳能当前 55 枚市售的镜 头做了一个非严格排名。 仅仅表达自己对佳能镜头的一个主观的分析和评判, 定有不妥之处。 如须专业测评,请参考 Photozone 网站和赵嘉的《佳能镜界》《兵书十二卷》等书。 、 排名标准: 1.仅针对原厂镜头, 限佳能 EF、EF-S 镜头。部分移轴镜,增距镜及少数微距不在内。 2.焦段覆盖:10mm-400mm。 3.按成像,色彩, 焦段,便携性,口碑综合评估。与价格、性价比无关。 4.停产镜头仅部分经典镜头入选(如 218L)。14 5.若为二代镜头,以二代头作为标准(如 ISXB II 代,替代 ISXB 和 XB)。 第一档(十二枚镜头): 1.EF 200mm f/1.8L (220L) 2.EF 85mm f/1.2L II 3.EF 400mm f/2.8L IS II 4.EF 14mm f/2.8L II 5.TS-E 17mm f/4L 6.EF 35mm f/1.4L 7.EF 300mm f/2.8L IS 8.EF 180mm f/3.5L Macro 9.EF 24mm f/1.4L II 10.EF 50mm f/1.2L (50 f/1.0) 11.TS-E 24mm f/3.5L II 12.EF 135mm f/2L 点评: 这十二枚镜头无疑代表了佳能镜头的最高素质。其实个人感觉,严格来说它们其 中还可以划分两个档次,前六枚素质更高一些,后六枚略低一些。由于这种综合实力上的差 距微乎其微,所以把它们都集中在第一档次。佳能公认的最好的三枚镜头:218L(现在已经 停产, 替代者为 220L),85L 和 428L, 能最大程度的体现佳能在镜头设计上的统治地位, 218L 和 85L 更是把最大光圈做到 1.8 和 1.2, 这在 AF 镜头中是独一无二的。 218L 更是停产已久, 也许现在无论你想花多少钱,都已经买不到了。 除了上述三巨头之外,超广角 14L,移轴“镜皇”17L 在风光摄影和建筑摄影中,体现了 无与伦比的实力。如果真要苛刻的评判,也许只有尼康的广变“镜皇”14-24/2.8G 和蔡司的 Distagon T*2.8/21 能与之抗衡。 EF 35/1.4L 无疑是最受欢迎的佳能镜头之一。在四大主流厂商 Canon、Nikon、Sony 和 Pentax 中,35 焦端 AF 镜头,也仅有佳能做到了 1.4 的光圈。不是别的厂家不能够做到,而 是这枚 1998 年生产的镜头素质之高,让很多德系镜头如蔡司 Distagon T*2/35 也望尘莫及。 当然对于徕卡的 R 系镜头来说,可能更具备摄影粉丝口中的“德味”,不过 EF 35/1.4 无疑是 很多人选择佳能的一个原因。 EF 135/2L 是最平民 L 镜头之一, 但它的成像甚至不输于 85L, 价格确连其一半都不到! 135L 也是焦外最好的镜头之一,在佳能镜头中算是相当明星的一个,玩佳能的人几乎都有 选择它的想法。也许成像和 Sony 的 135ZA 还有一些差距,不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135L 也是我用佳能以来,感觉最好的一个镜头,如果佳能在更新这个镜头的同时加入 IS 技术, 也许它会变成人手一枚的镜头吧! 至于 180L 微、50L、24L,不想多说,都是各个焦端顶级的水准。 第二档(十三枚镜头): 13.EF 200mm f/2.8L II 14.EF 100mm f/2.8L Macro IS 15.EF 300mm f/4L IS15 16.EF 400mm f/5.6L 17.EF 70-200mm f/2.8L IS II 18.EF 28-300mm f/3.5-5.6L IS 19.EF 70-200mm f/4L IS 20.EF 16-35mm f/2.8L II 21.EF 85mm f/1.8 22.EF 100mm f/2 23.EF 50mm f/1.4 24.EF 100-400mm f/4.5-5.6L IS 25.EF 24-70mm f/2.8L 点评: 第二档次的每一枚镜头都体现了极高的素质, 包含是十三枚镜头的原始是其相互 之间的区分度不足以让某一枚镜头划分到第三层次去。 其中 16-35/2.8L、 24-70L、 70-200/2.8L IS II(“IS 小白兔”)、70-200/4L IS(“IS 小小白”)在佳能数码单反用户中拥有极高的人气,甚至 可以说这四枚镜头的占用率超过了 50%。优异的成像和恒定光圈,这四枚镜头代表了佳能 变焦中顶级地位。“大三元”指的就是 16-35L、24-70L 和 70-200/2.8L 三枚恒定光圈镜头。说 实话我对各厂家的“大三元”并不感冒(吾乃定焦之坚定拥趸),其中对 24-70L 的成像不想多 说,的确和尼康的 24-70/2.8G 有一定差距。不过 2010 年更新的“IS 小白兔”的素质还是无需 质疑的。 EF 100/2、EF 85/1.8 和 50/1.4 的排名谁前谁后都没有关系。不过个人倾向是 85/1.8,因 为其更好的焦外。相对色彩更好的 50/1.4(这也是 ICC 国际色彩联合会推荐的色彩还原参照 镜头)来说,85/1.8 的优势是人像成像不输 85L,和它更迅速的对焦。85/1.8 也是我拥有的第 一枚定焦镜头,现在已经出了,很是后悔... 100/2.8L Macro IS(“IS 百微”)绝对能用一整篇文章介绍它的特性。它的上一代老“百微” 是佳能最好的微距之一,也是我拥有的第二枚定焦镜头。它的特点是虽然是微距镜头,但人 像的表现不输很多专门的人像镜头。“百微”是公认的色彩和锐度达到相对统一的好镜头,二 代在一代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研发的双重防抖技术。据说很多人用它拍人像的频率,要超过 拍摄微距。感觉二代相对一代唯一的缺点,是做工似乎有所下降(塑料感严重)。 第三档(十枚镜头): 26.EF 24-105mm f/4L 27.EF 80-200mm f/2.8L 28.EF 28-70mm f/2.8L 29.EF 17-35mm f/2.8L 30.EF 20-35mm f/2.8L 31.EF 17-40mm f/4L 32.EF-S 17-55mm f/2.8 33.EF-S 15-85mm f/3.5-5.6 IS 34.EF 35mm f/2 35.EF 135mm f/2.8 soft focus 点评: 第三档次的十枚镜头是最难选择的。这里拥有口水仗打的最厉害的几枚镜头。有 人说 24-105L、17-40L 是伪红圈。个人感觉这么说的人也许并没人真正体会过这两枚镜头。16 17-40L 是当前市售最便宜的红圈 L 镜头,不过它的成像素质在某些时候相当高。可能锐度 和反差的确是它的弱点, 但作为全画幅超广角来说, 它的用武之地自然在于小光圈的风光的 拍摄。这个镜头在光圈 F7 之后成像相当好,色彩反差都不错,如果用 CPL 等滤镜的帮助, 其成像堪比 16-35L。这也是我玩数码摄影所拥有的第一枚镜头,对它有很深的情感。至于 24-105L,作外 5D2 的挂机镜头,在易用和方便性上,它是作为旅游镜头的唯一选择。成像 在 F5.6 之后就能达到很好的素质,锐度超过同焦段的 24-70L。 EF-S 15-85/3.5-5.6 是 2009 年佳能随 7D 推出的两枚镜头之一。作为 7D 的挂机镜头,它 的出现就是为了取代已有的 17-85/4-5.6。个人使用的感觉,这个镜头成像甚至超过 17-40L, 锐度和解像力都不错,F4 之后就有很好的品质,焦段也比较宽广,是 APS-C 单反的第一选 择。 第四档(十枚镜头): 36.EF-S 60mm f/2.8 Macro 37.EF 15mm f/2.8 fisheye 38.EF-S 10-22mm f/3.5-4.5 39.EF 20mm f/2.8 40.EF 28mm f/1.8 41.EF 24mm f/2.8 42.EF 28mm f/2.8 43.EF 50mm f/1.8 44.EF 70-300mm f/4.5-5.6 DO IS 45.EF 28-80mm f/2.8-4L 点评: 这些镜头与第三档次差距并不大,特别是几枚定焦:28/1.8、60/2.8Macro、28mm f/2.8 和上一档次的差距太小,几乎可忽略不计。把它们划分到这一挡的原始或许因为其在 数码时代的解像力不如其在胶片时代, 知名度和持有量也是一个考虑的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 50/1.8,作为佳能镜头库中最具性价比的镜头,我觉得它不输于任何变焦镜头的成像,即使 是 L 镜头。700RMB 的身价能有这样的成像,实在对得起它的素质。或许最大光圈锐度相 对较低,不过收两档之后能明显改善,影响它的原因或许是二线性的焦外和反差,不过对于 摄影初学者来说,完全可忽略不计。50/1.8 是绝对值得推荐的镜头。 EF 70-300/4.5-5.6 DO 是个异类,我不清楚“小绿”在摄影圈中的持有量。这个镜头是佳 能仅用的两枚 DO 镜中的一枚(另一枚是 400 f/4 DO IS)。衍射光学元件对于成像能够提供一 定帮助,也能缩小镜头的体积,不过成像上,它不如 ISXXB 等远摄变焦,昂贵的价格让很 多人对这个镜头并不太感冒。 第五档(十枚镜头): 46.EF 70-300mm f/4-5.6 IS 47.EF 17-85 f/4-5.6 IS 48.EF 28-135mm f/3.5-5.6 IS 49.EF 28-200mm f/3.5-5.6 50.EF-S 18-200mm f/3.5-5.6 IS 51.EF 24-85mm f/3.5-4.517 52.EF 55-250mm f/4-5.6 USM II 53.EF 28-105mm f/3.5-4.5 II 54.EF-S 55-250mm f/4-5.6 IS 55.EF-S 18-55mm f/3.5-5.6 II 点评: 把这十枚镜头放在第五档或许会招来不少口水, 毕竟这是最具性价比的一些镜头, 它们的价格大多在 2000RMB 之下。其中 17-85 已经停产,18-55 作为低端入门单反的挂机 镜头,拥有不错性价比的同时,能满足一般的使用,成像在某些场景下,可以和第三档的镜 头相媲美。至于 55-250F/4-5.6,个人感觉是 APS-C 单反入门用户在长焦端的第一选择,除 了价格的低廉外,它能满足对长焦的一般要求。 总述:佳能的每一枚镜头都能用大量的篇幅去详细介绍它的特性及成像素质。本文也仅 仅是概要的根据个人体会进行的非专业排名。仅是自娱自乐,有无参照性,看者自知。其实 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素质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价格也不是恒定一枚镜头好坏的标准。 用摄影 圈的一句名言来说,“关键还是看镜头后面的那个头”。这话说的其实很难听,但反映了一个 事实是:技术是检验摄影的标准,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器材。对刚入摄影圈的爱好者来说, 更重要的是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和反复的练习, 至于选择器材并不是最主要的。 器材对成像一 定有所影响,但技术往往更具有决定性。也许以后有时间会写写尼康的镜头谱,待续吧... 三个顶级玩家点评佳能 L 镜头 一、EF16~35/2.8L 点评 A:EF16~35/2.8L:在广角的世界里它并不算强悍,但在佳能内部,它仍然是个巨 人。 EF16~35/2.8 二代:为这个硕大的 82 口径即使配一块“非球面”UV 都是值得的,佳能的 广角新标准也许从此被它改写。 点评 B:16~35L F2.8,此头表现也非常不错,个人认为入此头不是非常值得,虽然此 头也是镜皇之一, 因为有 20~35L 头可收, 如不是有全新镜头情节的玩家完全可以忽略此头, 此头表现虽说优良,但总体不如 20~35L 头,而且价格要高不少。缺点,逆光会出眩光。价 格 10000 左右,二手 8500 左右。 二、EF17~40/4L 点评 A:EF17~40/4L:带着红领巾的小资镜头,某些方面的妥协正好迎合了西平老先生 的所谓性价比,估计此镜推出后笑的最开心的不是广大人民群众,而是佳能老总。 点评 B:17~40 F4.0L,此头争议也非常大,是支成像水准最不象 L 头的 L 头,此头最 大的有点是有红圈,防尘防水。最大的缺点是成像对不起这个价格,佳能做广角确实存在些 问题的。17 广角段畸变严重,有较明显暗角,逆光尚可,色彩还原佳,镜头分辨率低,比 起 18~55MM 的头优点不多,只是方便加滤镜,遮光罩,能上全幅,逆光表现好些,入光量较 大,个人不建议入,因为此价位上有支比这支好很多的头可选(不过只有二手卖,新的绝种 了) ,光圈位 5.6 可用,8~16 最佳,也有人认为 4.0 可用,5.6~16 为最佳,各家看法不同, 有差异是正常的。颜色饱和,价格 5000 左右,二手 4300 左右。 点评 C:最便宜的一只 L 级专业镜头,做工不错,具备防水防尘能力,锐度尚可,分辨 率过关,畸变略大,颜色不如其他 L 镜头,由于使用了 UD 低色散镜片,在数码相机上紫边 较小。浮动双光圈的新设计,抗眩光能力非常好,可以直接对着太阳拍摄而没有眩光和鬼影 最大问题是光圈小,弱光下难于使用。F4 全开中心锐度已经可以一看,F5.6 后迅速上升, F16 后达到最高。上架子拍风光很适合。 购买建议:对于使用非全幅相机的朋友来说,选择此镜作为标准变焦比较合适,全幅上不一18 定需要。 三、EF20~35/2.8L 点评 A:我一直保留的一只红圈变焦,为了怀念曾经留着口水的过去,为了那些为之点 点德味而倾倒的岁月。 点评 B: 20~35L 头, 刚入单反的玩家可能没听说过此头, 此为老头, 中广角的绝对镜皇, 各焦段出色,畸变小,逆光表现优异,广角端暗角不明显。只有二手可买 5000 左右,完全 超越 17~40L 头的表现,光圈 F2.8 位起便可用(印象中 L 级头,最大光圈均为可接受光圈, 偏偏 17~40L 头不是,有些郁闷)喜欢中广角的色友快想办法去淘一个吧。 四、EF24~70/2.8L 点评 A: 争议最大的镜头往往就是最有个性的, 独自承受生命之轻的标变王者 24~70/2.8 需要你用心去体味。 点评 B:24~70L 头,佳能镜皇之一,各个焦段表现优异,焦外中等可接受,色彩油润, 逆光表现良好.常用标变头,有米就入吧,表现相当不错,如能淘到上一代镜皇 28~70L 头也 非常超值,价格在 5800 左右,两个头几乎在伯仲之间。光圈 F2.8 可用,F5.6~16 最佳,价 格 9500 左右,二手 8200 左右。 点评 C:这只镜头是 Canon 在标变焦段砸下的一颗重磅炸弹,无论焦段还是成像都很吸 引人, 价钱和 Nikon 的类似焦段镜头比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色彩很浓郁, 接近 L 定焦的色彩。 F2.8 全开中心锐度可以接受而分辨率已经难以置信地好,收缩光圈至 F5.6 后很难看出和同 焦段 L 定焦的差别。由于使用了 UD 低色散镜片,在数码相机上紫边很小。近摄能力极强, 可以充当半个微距头使用。由于新的圆形光圈设计,焦外成像很理想。对焦速度是 Canon 所有镜头中最快的,暗部对焦丝毫不犹豫。由于标变的定位是日常题材拍摄,中近距离内拍 摄分辨率非常高,远处成像下降较为明显,适合拍摄人像而非风光。另外,这个镜头镜片较 多,抗眩光能力很一般,建议一直搭配遮光罩使用。24mm~28mm 焦段畸变比同焦段定焦大不 少。分辨率也不如 35、50、70 焦段。我的个人使用感受是此头侧重望远段的成像,50 之后 的焦段全开可放心使用,24、28、35 需要收缩一档光圈和 50、70 全开差不多。不过一个镜 头可以代替那么多定焦镜头,也是可以理解的。很多人说这个镜头锐度一般,其实此头不以 锐见长,分辨率却非常高,据专业测试,足以满足 1Ds MKII1670 万象素的考验,要知道, 这时候很多 L 定焦镜头已经败下阵来――随着象素的上升, 细节却没有增加。 如果你看见这 只镜头在 F2.8 的成像足以和 EF50/1.2L@F2.8 一拼的话, 估计就不会再有任何抱怨了。 由于 焦段覆盖了大广角、小广角、标准镜头、中焦镜头,透视和景深变化相当明显,有些难用, 不是每一个人都用得顺手。购买建议:个人感觉是 Canon 所有镜头中最值得购买的镜头,比 它再好一点点就要再多付出好几倍的银子了。镜头中的多面手,一镜走天下的最佳选择。个 体差异比较明显,建议购买时候认真挑选,多试几只。 五、EF28~70/2.8L 点评 A:仿如你失去已久的珍贵又重现眼前,这只镜头用时光证明了自身的魅力。 六、EF24~105/4L IS 点评 A:如果只能选择一只镜头而又要保证拍摄质量,只有这只头能满足你的需求,它非常 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原则 点评 B:无 七、EF70~200/2.8L 点评 A:XB 的魅力在于你可以失去它,但是一定要曾经拥有过。 EF70~200/2.8L IS:我从 XB 换成 XBIS 的最大感受就是:我总以为自己手上装了三角架。19 点评 B:无 点评 C:外型极骚,此头一装上机身没人会认为你不专业,简直是拍 MM 泡妞的最佳利器, 不过此头价钱也颇为惊人,成像究竟如何呢? 在架子上我做过个测试,小白 IS 135 段和 EF135/2L 进行对比,小白 IS 颜色比较清淡些, 没有 EF135/2L 那么浓郁, 颜色也偏冷一些。 发现小白 IS 全开素质非常不错, 甚至比 EF135/2L 全开还好一些, 这点让我很意外。 不过在 F2.2 后, EF135/2L 的成像素质改善极其明显, F2.8 的成像比小白 IS/F4.0 还好,F5.6 后趋同。但最大好处就是有 IS 防抖功能,可以抵消三档 快门速度,弱光下优势比 EF135/2L 明显得多。很多 EF135/2L 无法手持的场合下,小白 IS 还能手持拍摄,这无疑大大增强了它的拍摄用途.焦段上的优势,使得无论舞台、人像、风 光、运动、新闻都有它发挥的余地。不过就是有些重,时间长了比较累?? 购买建议:预算充足的话,值得购买,非常多用途的一只镜头。 八、EF70~200/4L IS 点评 A:对于这只镜头,我只能说:佳能,你太有才了。 点评 B:性价比非常高,表现优异,虽然比 XB 小一级光圈,平时使用完全没有障碍,个头 小, 便与携带。 焦外中上, 色彩佳, 70 焦段, 除 其他焦段表现优异。 F4.0 光圈位可用, F5.6~11 最佳。色彩饱和,价格 4400 左右。 九、EF14/2.8L 点评 A:超广可以容纳更多的世界,但是人若没有胸怀,再明亮的眼睛也会失明,看的更远 的你一定需要这只 14L。 点评 B:佳能最好的超广角镜头了,当然价格也相当不菲,畸变控制非常好,片子有极强冲 击力,是专业色友的利器,抗逆光好,色彩通透,中性偏饱和。缺点:不能上滤镜连 UV 也 不能上,要相当爱惜才是,价格 15000 左右。 十、EF24/1.4L 点评 A: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曾对这只镜头不敢兴趣,直到第三次拥有之后才发现原来我如此 肤浅,品味这样独一无二的美人真的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点评 B:无 点评 C:这只镜头是 Canon 全力打造的大光圈镜头,24mm 做到 F1.4 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锐度过关, 分辨率很好, 畸变很小, 颜色偏冷而内敛含蓄, 有德国镜头的味道层次异常丰富。 作为风光焦段主力镜头, 抗眩光能力可能是所有 Canon 广角镜头最好的, 实拍测试中满足了 最苛刻的眩光要求。由于使用了 UD 低色散镜片,在数码相机上紫边几乎没有。顺带一提的 是,对焦速度非常快,F1.4~F2.0 锐度一般但分辨率不低,F2.0 后迅速上升,F8 左右达到 最高。但请注意,弱光下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在全幅相机上,24mm 相当广,构图有一定难 度,有些难用。非全幅相机没有此问题。 购买建议:广角大光圈定焦 24/1.4L 和 35/1.4L 两者选一个就可.主要看使用者习惯焦段和 拍摄题材。 十一、EF35/1.4L 点评 A:35L 的重大意义并在于它是 L,它的全开很锐,它的象质很德味,重要的是在佳能 广角普遍疲软的情况下,它的鹤立鸡群挽回了不少颜面。 点评 B:351.4L,扫街利器,表现相当完美,缺点,逆光表现一般,价格偏高,色彩饱和, F4.0~F16 光圈位为最佳,有米的人完全有理由去入此头,米相对少的,可用 20~35L 的头来 替代此头.价格 8800 元。 点评 C:王牌镜头,大光圈,高分辨率,精细研磨非球面镜片的运用使得 F1.4 全开就足以 满足最苛刻的摄影者的要求,拍摄时只需要考虑景深,不必考虑为了改善成像而收缩光圈。20 颜色艳丽却不俗气,有点类似蔡斯镜头的感觉。焦外很漂亮,对焦速度飞快,除了紫边问题 之外简直无可挑剔,畸变极其微小,除非拍摄建筑,否则实际拍摄中很难感受到。可惜由于 此头定位于人文和人像题材拍摄的设计,抗眩光能力略差,无穷远成像不理想,拍摄风光的 效果与其昂贵的身价完全不符。还是一句话:弱光下体现它的价值。在全幅相机上,35mm 是黄金焦段,结合大光圈优势,基本谁都能拍出不错的照片。非全幅上,焦段有点尴尬。 购买建议:人像和人文题材的 35mm 黄金焦段最昂贵的镜头,能不好吗? 需要考虑的只是你 口袋里的银子是否充足。 十二、EF50/1.0L 点评 A:想知道现实中的梦幻,就一定要尝尝 1.0 的滋味,在这个光圈的世界里,描写的是 另一种童话。 点评 B:无 十三、EF50/1.2L 点评 A:85L 缩小版的 50L 的表现让人很怀旧,一幅幅颇带忧郁的画面就是一段中古时代的 诉说。 点评 B:无 十四、EF85/1.2L 点评 A:如果可能,我愿意把门牌号改为 8512,并建议把门口的路改为 8512 大街。上班时 间改为:8 点 51 分零 2 秒?? 点评 B:无 点评 C:无可争议的顶级镜头,成像之好另人吃惊,当之无愧的人像镜皇。中等反差,极高 饱和度,颜色带有德国镜头的感觉,层次让人赞叹。全开分辨率已经可以接受,拍摄人像尤 其是皮肤的效果丝丝入扣,而此时背景的虚化的柔美没有其他镜头可以比拟??虚而不散, 润而不腻,背景的光斑虚化成美丽的椭圆,犹如电影中的场景。整个画面充满了一种润润的 感觉,犹如可以感受到画面中的空气一般。F1.6 后成像迅速改善,F2.2 就基本达到最佳, 此时细节极丰富,除非改善景深,否则没必要继续收缩光圈了。 最大问题就是对焦慢,不过瑕不掩玉,在出色的成像面前简直不值一提。它的成像是如此的 出色, 其他任何 L 变焦和 85/1.2L 成像差距就如同非 L 头和 L 头那样巨大, 也许你用了这只 镜头后,会对数码相机的成像有一个新的认识:原来,原图可以那么漂亮的! 购买建议:当你犹豫花那么多钱买一只人像镜头值不值的时候,我和你明讲,买了绝对不会 后悔。值得为了此头进全幅。 十五、EF135/2L 点评 A:也许是这个焦段,这个光圈太容易做出惊世骇俗的作品,135L 的素质真是太对得起 它得价格了。 点评 B:135 2L 头,此头个人非常喜欢,相信拍半身人像的色友几乎都钟情此头,焦外好得 一塌糊涂,有人甚至认为比 85 1.2 的都要好,只是透视角度不适合拍全身,不如 85 1.2 的方便,此头几乎没有缺点,都是优点,强烈建议有些米喜欢人像的色友购买。价格 5800 左右。 点评 C:和 EF85/1.2L 一样,都是顶级人像镜头,解析力无与伦比。色彩明快,有些偏暖, 拍摄人像效果很讨好。客观地讲,135 焦段作为人像焦段优势不如 85,主要是构图方面的限 制以及拍摄距离的增加导致和模特交流的困难。但好处就是畸变比 85 更小,虚化程度也比 85/1.2L 还厉害。EF135/2L 全开锐度就已经相当高,收缩到 F2.8 锋利无比,解析度实在是 让人吃惊, 锐利的同时, 却没有 85L 那种润润的效果, 导致很多人批评它成像有点 “干” 我 。 认为, 这实在是求全责备, 要求过高了。由于焦段不同,设计不同,成像风格自然不会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价格很有优势,是最便宜的一只 L 定焦镜头了,但成像效果却是顶级的。也许21 135 焦段设计实在是成熟,不需要高昂的成本就能打造出一只惊世骇俗的镜头。 个人感觉:EF135/2L 和 EF35/1.4L 的成像风格类似,追求全开的锐利;EF85/1.2L 和 EF24/1.4L 成像风格类似,全开不那么锐利,层次更丰富一些,在实际拍摄中,很难说哪种 风格是更好的结果,关键还是个人喜好。 购买建议:最值得购买的一只 Canon 定焦镜头。 十六、EF180/3.5L 点评 A:拥有了 180L 之后,才发现金属情节是一种难解的毒,它很容易让你想起远古的铮 鸣与硝烟,在 AF 和塑料横行的年代,180L 的存在就是最后的救赎。 点评 B:无 十七、EF200/1.8L 点评 A:XP 老大说:我用 218 可以把空间给你切出来;我说:我用 218 还你一个人生梦。 点评 B:无 十八、EF300/2.8L IS 点评 A:像剃刀一样锐利,像猎豹一样快速,像磐石一样稳定,即使加了两倍增距,它还固 执保留自己的优点。 点评 B:无 十九、EF 28~300mm f/3.5~5.6L IS USM(有必要了解的一镜走天下的 L 头) 虽然佳能 EF 28~300mm f/3.5~5.6L IS USM 一直保持着 18000 元以上的不凡价位,但对 其趋之若鹜者却大有人在,除了那些新闻记者和体坛摄手等速拍人士对他表示出由衷青睐 外,许多严谨的风光大师也对其兴趣浓厚。不仅暗角校正和畸变控制堪称完美,在影调保真 度和细节刻画能力方面,EF 28~300mm f/3.5~5.6L IS USM 也具有专业品质的表现,当然, 无所不能的适用性和功效显著的防抖机制也是其主要的魅力所在。 这是一支踏实而严谨的光 学产品, 虽然采用了胶片时代常见的单环推拉式变焦设计, 但周密的防尘防滴渗设计却能确 保他无忧地应对任何严酷驾驭环境。您可以想象一下,在 C 家的长枪短炮丛林里,能同时得 到战地记者和 T 台时装摄影师垂青的光学镜头会是谁?答案只有一个, 这个既能徜徉枪林弹 雨又能在 T 字舞台下舒展闲情逸致的光学宠儿,就是严谨而无所不能的佳能 EF 28~300mm f/3.5~5.6L IS USM。 变焦倍率高达 11 倍,他体积为 184×92mm 是个典型的大块头,重达 1670 克。要保证大焦比 镜头的结像素质就必须借助复杂的光学结构,由此该镜头的光学构成亦达到了 23 片 16 组, 其中有 2 片是铸模非球面镜片,3 片是 UD 超低色散镜片,另有 1 个大尺寸复合型非球面镜 组。他可以配用专业级别镜头常见的 77mm 口径滤色镜片,难能可贵的是,其最近对焦距离 竟然能保持在 0.7m 的位置。 发烧友最爱的佳能 5 支红圈头 红圈镜头也称 L 镜头,其中的 L 是英文单词 luxury 的缩写。镜头命名中的“L”字样表明 了这款镜头采用了佳能最先进的技术和昂贵的材料,镜筒上醒目的红圈是 L 镜头最为明显 的标志。由于具备极佳的成像素质,L 镜头受到了摄影发烧友甚至职业摄影师的喜爱。本 期《数码摄影》从众多红圈镜头中精选了 5 支最为脍炙人口的产品,并邀请了 5 位著名的 摄影师逐一点评。这 5 位摄影师无一例外,都是佳能 L 镜头和 EOS 数码单反相机的忠实 用户。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专业摄影师眼中的红圈镜头。 佳能 EF 16-35mm F2.8L II USM――这支镜头画面非常理想,优化的镜片镀膜有效提 升了在数码单反机身上的表现。 佳能 EF 16-35mm F2.8L II USM 镜头是佳能 EF 镜头的第22 三代镜王,也是 EF 16-35mm F2.8LUSM 镜头的全面升级版。该镜头使用了两片 UD 超低色 散镜片以及 3 片非球面镜, 优化的镜片镀膜和镜片位置有效抑制鬼影和眩光。 圆形光圈带来 出色的焦外成像, 环形超声波马达、高速 CPU 和优化的自动对焦算法使对焦安静快速准确, 实现全时手动对焦功能。EF 16-35mm F2.8L II USM 镜身具有出色的防水滴、防尘性能,光 学系统全部采用无铅玻璃,并装备了最新开发的 82mm 口径保护滤镜。 焦距: 16-35mm 最大光圈: F2.8 最小光圈: F32 光圈叶片: 9 片 镜头结构: 12 组 16 片 最近对焦距离: 28c m 最大放大率: 0.22 倍 视角: 108° - 63° 10' 滤镜口径: 82 mm 尺寸( 最大直径× 全长): 88.5mm × 111.6 mm 重量: 635g “EF 16-35mm F2.8L II USM 这支镜头已经伴我征战了多年,至今是我最喜爱的镜头之 一。 在运用在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上时, 这款镜头比佳能另一只经典镜头 EF 17-40 F4L USM 表现更好,画面均匀性非常理想。此外,优化的镜片镀膜和镜片位置有效抑制鬼影和眩光现 象, 三片非球面镜片和两片 UD 镜片更是很好地保证了成像素质。在拍摄长城这类的风光照 片时,经常会遇到恶劣的天气,EF 16-35mm F2.8L IIUSM 出色的防水、防尘设计可以让我 专心于摄影创作。这张《龙腾云越》就是我使用 EF 16-35mm F2.8L II USM 和佳能 EOS 5D Mark II 拍摄的。现在的情况仍然记忆犹新,当时天空的云彩变化得极快,正是 EF 16-35mm F2.8L II USM 帮我快速对焦,抓住了这个最佳时刻。” 佳能 EF 24-70mm F2.8L USM――无论人像还是风光,此镜头都非常适合,可以胜任 商业摄影师对画质苛刻的要求。 佳能 EF 24-70mm F2.8L USM 是为适应数码单反相机而设计 制造,同样也适用于传统相机。这支镜头采用 2 片非球面镜片,以及超低色散镜片和优化 的镜头镀膜,在全焦距范围内均可达到极高的成像质量、更快的自动对焦速度,并具有良好 的防尘、防潮性能。虽然 950g 的重量有些偏重,但是不错出色的分辨率和艳丽的色彩还是 令人愉悦的。 焦距: 24-70mm 最大光圈: F2.8 最小光圈: 22 光圈叶片数: 7 片 镜头结构:13 组 16 片 最近对焦距离:38cm 最大放大倍率: 0.29 倍23 视角: 84° -34° 滤镜口径: 77mm 尺寸( 最大直径× 全长):83.2mm× 123.5mm 重量: 950g “佳能 EF24-70mmF2.8L USM 是我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支镜头。在全画幅相机上, 24-70mm 是最为常用的焦距段,无论是人像还是风光,这支镜头都非常适合。对于商业摄 影师来说,我对画质的要求非常苛刻,而佳能 EF 24-70mmF2.8L USM 完全可以满足我的需 求。在略微缩小光圈后,这支镜头就可以进入最佳成像状态。此外,即便是在环境光线极弱 的条件下,EF 24-70mm F2.8L USM 的对焦速度和对焦准确性都非常不错。当然,如果可以 加入防抖功能,那就更加锦上添花了。” 佳能 EF 70-200mm F2.8L II IS USM――和前作相比, 这支镜头在长焦端的表现更为出 色,成像非常锐利。佳能 EF 70-200mm F2.8L II IS USM 仍然延续了前作的外形设计,并保 持了出色的防尘、防水设计。在体积和重量方面,EF 70-200mmF2.8L II IS USM 略有增加, 三围尺寸增大到 89× 199mm, 重量也增加了 20g, 达到了 1490g。 在光学结构上, 70-200mm EF F2.8L II IS USM 不惜工本,采用了 23 片 19 组的镜片结构,较之上一代的 23 片 18 组有了 一定的变化,特殊镜片也由 4 枚 UD 镜片进化为 1 枚萤石镜片和 5 枚 UD 镜片,技术含量大 大提高。此外,这款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调整到了 1.2 米,放大倍率也由前作的 0.17 倍扩大 到了 0.21 倍。当然,EF 70-200mm F2.8 L IS II USM 最大抖系统,最高可以提供 4 档快门的 防抖效果,比起前作的 3 档防抖效果提升了不少。和前作 EF 70-200mm F2.8 L IS USM,这 支镜头在长焦端的表现更为出色,成像非常锐利。” 焦距: 24-70mm 最大光圈: F2.8 最小光圈: F32 光圈叶片数: 8 片 镜头结构: 19 组 23 片 最近对焦距离: 120cm 最大放大倍率: 0.21 倍 视角: 34°-12° 滤镜口径: 77mm 尺寸( 最大直径× 全长): 89mm × 199mm 重量: 1490g 佳能 EF 100mm F2.8L IS USM 微距――新百微成像素质优异,不仅锐度表现极佳,对 焦速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百微(EF 100mm F2.8)是佳能旗下最著名也是最受欢迎的镜头之 一。2009 年,佳能终于在摄友的翘首期盼中,推出了新一代的百微――EF 100mm F2.8L IS USM 微距镜头。新版百微不仅“戴”上了红圈的桂冠,而且还内置了佳能最新的双重 IS 影像 稳定器。最新的双重 IS 影像稳定器不仅可以对倾斜抖动很好地补偿,还可以有效地抵消微24 距拍摄时产生的平移抖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抖动),使得拍摄的成功率大大提升。而 EF 100mmF2.8L IS USM 也是佳能第一款配备这一防抖系统的镜头产品。 作为一款红圈镜头, 镜片用料与整体做工当然是关键。 100mm F2.8L IS USM 与前代 EF 产品相比改进较大:由原有百微镜头的 8 组 12 片的光学结构增加到 12 组 15 片。它内含 1 片对色像差有良好补偿效果的 UD(超低色散)镜片,并对镀膜进行优化,拥有极佳的抗眩 光能力。焦距: 100mm 最大光圈: F2.8 最小光圈: F32 光圈叶片: 9 片 镜头结构: 12 组 15 片 最近对焦距离: 30cm 最大放大率: 1 倍 视角: 24° 滤镜口径: 67mm 尺寸( 最大直径× 全长): 77.7mm × 123mm 重量: 625 “我是一直是佳能百微的忠实用户,在得知佳能推出了新款的 EF100mm F2.8L IS USM 微距镜头之后,我就一直跃跃欲试,想体验一下这支搭载了双重 IS 影像稳定器的微距镜头 和老版镜头相比有什么不同。 在使用新百微进行了多次微距和人像题材的试拍之后, 我明显 感觉到了这支镜头的优异成像素质: 不仅锐度表现极佳, 对焦速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此外, 大光圈下漂亮的焦外成像更是令人赞叹。 而优化后的镜片位置和镀膜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地抑 制鬼影和眩光现象的产生。 由于首次采用加入了三组透镜双向浮动内调焦技术, 镜头的镜片 组始终处在最佳光学位置, 并且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近摄对微距端产生的像差, 给予同步补 偿校正。” 佳能 EF 300mm F2.8L IS USM 这款镜头对焦速度快、成像极为锐利,和 1.4 倍增距 镜搭配使用时,仍然保持较好的画质水平。佳能 EF 300mm F2.8L IS USM 是具备 IS 影像 稳定功能的远摄镜头。它采用萤石及两枚 UD 镜片,可以有效矫正色差现象, 提供高解像 及高反差的影像。USM 环形超声波马达的采用,更能提供快速地 AF 速度。 在众多长焦镜头中,这款镜头可以算做多面手。它不仅可以适用于体育、人像和风景题材的 拍摄,还可用在 APS-C 画幅的机身上提高长焦端,成为拍摄野生动物的利器。并且在加配 1.4 倍或 2 倍增距镜后仍然可以保持相当的锐度。 焦距: 300mm 最大光圈: F2.8 最小光圈: F32 光圈叶片: 8 片25 镜头结构: 13 组 17 片 最近对焦距离: 250cm 最大放大率: 0.13 倍 视角: 8° 15’ 滤镜口径: 52mm 尺寸( 最大直径× 全长): 128mm× 252mm 重量: 2550g 在 300mm 焦距以上能够长时间手持拍摄的定焦镜头中,佳能 EF300mm F2.8L IS USM 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配合佳能 EOS-1D Mark III 或者佳能 EOS-1D Mark Ⅳ机身使用, 可以提供最快的 AF 速度。不过在特殊环境下的鸟类摄影中,这款镜头的焦距有时还是会略 有局促,所以使用者往往还会结合增距镜头来使用。所选择的增距镜头通常有 1.4 倍和 2 倍 两种。配上增距镜之后,整机的重量几乎到达了手持拍摄的极限,通常会配合三脚架共同使 用。 这支镜头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不加增距镜时,对焦速度快、成像极为锐利; 和 1.4 倍增距镜搭配使用时, 虽然对焦速度和成像质量有所下降, 但仍然保持在较好的水准; 而配备了 2 倍增距镜后,可以明显感到对焦速度和画面锐利度的降低,但在光线条件好,空 气透射度高的天气下,最终的成像质量仍然是可以接受的。” 尼康镜头讲解: AI:Automatic Indexing 自动最大光圈传递技术。尼康手动镜头,发布于 1977 年,识别它 的方法是最小光圈数字采用绿色数字。 AI-S:Automatic Indexing Shutter 自动快门指数传递技术。尼康手动镜头,发布于 1981 年,光圈环上最小光圈数字采用橙色数字。 AF-I:内置马达及内含 CPU 接点的镜头,尼康称为“I”设计,1992 年推出,主要用在专业 长焦镜头上。AF-S 推出后,AF-I 即退出历史舞台。 AF-S: S 即代表 Silent Wave MOTOr 静音马达,等同于佳能的超声波马达,可高精确和宁静 地快速聚焦。不过,尼康目前的 AF-S 镜头数量远远不及佳能,总数只有 20 余款。 ASP:Aspherical 非球面镜片。 CRC:Close Range Correction 近距矫正系统。 D:Distance 焦点距离数据传递技术。D 型镜头与非 D 型镜头的最大区别在于 D 型镜头支持 3D 矩阵测光。 DC: Defocus-image Control 散焦影像控制,尼康公司独创的镜头,可提供与众不同的散焦 影像控制功能, 其最大特点在于容许对特定被摄体的背景或前景进行模糊控制, 以便求得最 佳的焦外成像。26 DX:DX 系列镜头是尼康专门为 APS-C 画幅的数码单反相机设计的镜头,不可以使用在全画 幅机型上。 ED: Extra-low Dispersion 超低色散镜片。 G:G 型镜头与 D 型镜头的最大不同是 G 型镜头无光圈环设计,现在尼康有将 G 型镜头推广 的趋势。 IF: Internal Focusing 内对焦技术。 M/A:Manual/Auto focusing,手动/自动调焦切换。 Micro:微距镜头。 N:New 新型,尼康一些改进型镜头的标志,如三代“小钢炮”AF 80-200mm F2.8D ED NEW。 NIC:Nikon Integrated Coating 尼康集成镀膜。 IF:Inter Focus 内对焦。 P:P 型镜头,带有 AF 型镜头的 CPU 和电子触点的手动聚焦镜头。目前尼康只有 3 只 P 型镜 头:500mm F4P IF-ED、mm F5.6-8P IF-ED 和 45mm F2.8P。 PC-Shift:移轴镜头。 RF: Rear Focusing 后组对焦技术。 S:Slim 轻薄,尼康一些薄型镜头的标志,例如 AIS 50/1.8S。 SIC:Super Intergrated Coating 超级复合镀膜。 TC:Teleconvertor 增距镜。 VR: Vibration Reduction 电子减震系统,与佳能的 IS 镜头防抖系统类似,目前已发展到 第二代,大约可以降低 3-4 档快门速度。 实例说明:AF-S VR 70-200mm F2.8G IF ED 镜头表示采用内对焦设计、焦距为 70-200mm、 最大光圈恒定 F2.8、使用了 ED 超低色散镜片、具备 VR 防抖系统和 AF-S 超声波马达的尼康 G 型镜头,俗称“小竹炮”。 单反使用“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 尼康) 单反使用“三大纪律” 1。镜头是用来摄影的,不是用来烧钱的。“器材派”使摄影变成镜头的鉴赏与收藏的艺术, 本末倒置,不可取。然而,谈论器材,交流心得,也是一种乐趣。乐趣并非在于拥有。 2。那怕有再好的镜头,最重要的是镜头后面的那颗头。镜头是手段,不是目的。更多的精27 力应该放在如何用好镜头,拍出好片。这里有很多镜头使用上的讨论供参考。 3。镜头的测试,见好就收。为了测试拍片,可以永无休止。砍柴磨刀,磨起来容易上瘾, 但别误了砍柴的大事。 单反使用“八项注意” 1。镜头比机身重要。有限的资金,应该投资到无限的镜头。最终镜头决定一切。镜头的成 像, 差别可是明显的。 买机身的终极问题, 是如何省下机身钱买好镜头。 今天最低档的 DSLR 机身, 已经足具专业摄影的基本要求, 从品质上讲可拍出完全专业的图片。 对于非专业人士, 某些特殊功能以及全金属防水机身完全多余。机身发展太快,切不可当作耐用品。18 个月 推出一代,淘汰很快。在成像,打印,大屏幕显示技术的驱动下,要有三五年换机身的思想 准备。好的镜头则不同,可用“一辈子”。此外,好的镜头在二手市场也比较保值。 2。AF-S DX Nikkor 18-55 套头只是个入门用的过渡教练头,普通随便用用,焦段非常实惠。 没好头时,可以暂时用它顶着。如有可能,最好借一个或买个二手的,能省就省。人们对它 的持有期较短。如果还在频繁地使用,说明使用者尚未脱离 DSLR 入门阶段,没有充分了 解镜头对摄影的重要性。尼康的营销策略就是让你迟早抛弃这个套头。再看看 18-55 二手的 价格 基本惨不忍睹(很新的在 ebay 只能卖到一半价)!所以,第一头选了 18-55,等于收 了个鸡肋。 3。Nikkor AF 50mm/F1.8 D 是个性价比优异的好头。成像质量可圈可点。省下套头的钱刚好 可以买下这个标准镜头。如果手头不宽裕,暂时买不下较好的变焦头,用这个标头可以拍出 DSLR 味道十足,非常专业的好片。人像和花花草草草,偶尔风景:就用 50mm/F1.8,好好 钻研大光圈的运用(多观摩),很快可以拍出好片。 这里需要注意 编者按:原文作者是写的佳能 没考虑 尼康为了节约成本 低端机器 D40 系 列 D60 系列 以及最新出的 D5000 是不具备机身马达的 也就是没法再使用尼康 AF D 型号 自动对焦 只能当手动镜头用 这时候的问题就来了 这几个型号机器 只能在 AF-S 系列镜头上实现自动对焦 这里推荐这些机型用户 考虑一下 AF-S DX Nikkor 35mm f/1.8G 4。“一镜走天下”没有好结果。光学工艺限制了好镜头的变焦比为三到四倍。18-200mm 用起 来很方便,但出片很软(不清晰),尤其在长焦段。毕竟,DSLR 的功能和乐趣也在于能够 更换镜头。 编者按 有兴趣可以对比一下 18-200VR 和 70-200VR 同样的 200 端 会发现焦段也有缩水 5。光圈越大,镜头越贵。F2.8 比 F4 价高一倍,但光圈开到 F2.8 时,镜头的成像不可能保 证与 F4 一样出色。选择镜头要考虑特大光圈是否真的常用,以避免浪费。如果只是想过一 把大光圈的瘾,廉价的 50mm/F1.8 比 F2.8 痛快! 别忘参考 3 的编者提醒 6。相对便宜的镜头,光圈收小二到三档,通常在 F8 和 F11,解像力会接近好镜头。但使用 者失去了好镜头在较暗光线, 较高运动速度, 较小景深拍摄条件下的技术保障。 即便好镜头, 光圈收小二到三档,通常会有最佳表现。28 7。防抖的 VR 镜头很实用,没有它时,三脚架或独脚架则很实惠。 副厂也有防抖技术 适 马脚 O.S 腾龙叫 V.C 8。慎重考虑价格较高的 DX 镜头(只能用于 APS-C 幅面)。如果要买,也不建议长期持有。 机身过渡到 D700 那样的全幅是大势所趋。待到升级,DX 就成了废物。看看今天,还有多 少人在使用只能手动对焦的尼康大 F 和它的镜头? 在这里我建议大家多考虑二手器材, 二手器材是省钱的最佳途径. D40/D40x 以及 D3/D3x 的差别, 我认为绝对没必要走新型号. 多出来的那 200W 像素有多大价值?? 自动除 尘有多大价值???记住一个规律: 数码单反淘汰周期是 16 个月甚至更短, 也就是说你手中的 像机从买了那天起,就已经离淘汰不远了,那就干脆买淘汰了的算了, 还便宜! 一:低端选择: 单镜头 1 18-55(1450)套头和 Canon 的差不多,就不多说了 2 AF 50/1.8D(800) 标头成像没有差的,又享受了大光圈,很超值很严谨的选择 优点:做功比 Canon 50/1.8II 好,成像也差不多,都属于很好的镜头,便宜 缺点:跟其他 Nikon 定焦比做功稍微差点 双镜头: 1 AF 70-300/4-5.6G(900) 后者是一个便宜的长焦,非常适合入门 优点:便宜,成像不赖,对得起价格,送遮光罩 缺点:做功稍差,对焦慢,长焦比较肉 2 AF-S DX ZOOM ED 55-200/4-5.6G(1700) 数码头,小巧轻便 优点:小巧轻便,对焦安静 缺点:做工稍微差,价格高 18-55 + 70-300 的组合不到 2400 元,能得到常用的焦距是很经济的选择,低端选择余地很 少,N 的 70-300 比 C 的 70-300 还便宜 二:中端选择: 单镜头 1 AF-S DX 18-70/3.5-4.5G IF ED(2480) D70 的套头,成像及做功比那些 18-55 之类的强不少 优点:成像好,对焦速度快,内对焦适合 PL 使用 缺点:价格稍贵,光圈小 2 AF 18-35/3.5-4.5D IF-ED(3300) 银广角,原来的廉价广角 优点:不次于金广角的中心成像,逆光表现也不错 缺点:焦段稍短,畸变大些 3 AF 50/1.4D(2000) 没得说,1.4 标头哪有差的 优点:最便宜的大光圈,成像很好 缺点:相比 50/1.8 价格高不少,有点中庸 下面 3 个 24mm 开始的头用的人不多,刚入门就不要购买了,价钱合适进个二手还凑合29 4 AF-S 24-85mm f/3.5-4.5G IF ED(2900) 优点:超声波对焦,在胶片时代 24-85 是个非常有用的焦段 缺点:焦段有点尴尬,成像和微距性能不如下面的那只 5 AF 24-85/2.8-4D IF(4180) 优点:光圈大,微距性能好,成像很好 缺点:焦?a href=&.cn/price/pb74/& target=&_blank&&无限危? 鄹窆?/font& 6 AF-S VR 24-120/3.5-5.6G IF ED(3900) 优点:有 VR 功能,变焦比大,对焦安静 缺点:焦距尴尬,成像不是很好,感觉不如 C 的 28-135IS,价格贵 7 AF 24/2.8D(2550) 单头扫街绝配 优点:在数码上视角合适,大光圈,成像好,小巧方便携带 缺点:不适合所有人,属于个性镜头 8 AF 20/2.8D(3880) 和上面的 24mm 一样,适合抓拍和人文扫街 多镜头: 1 AF 70-300/4-5.6D ED(2550) 一个老头,性价比不高 优点:比 70-300G 成像稍好一点,做工好不少 缺点:对焦慢,贵,不伦不类的定位 2 AF 85/1.8D(2980) 85/1.8 是很好的人像头,成像没得说,单用这一个可能不太方便 优点:大光圈景深很浅,价格相对不很高 缺点:在数码上显得有点长 3 AF 80-200/2.8D ED(6500) 广为人知的小钢炮,廉价的大光圈长焦选择 优点:在 NCM 中最便宜的 80(70)-200/2.8,成像很好,大光圈,做工好 缺点:对焦慢,据说 A/M 切换容易坏 4 AF 60/2.8D Macro(3000) 60 微距,在数码上视角小了,锐度非常好 优点:成像锐度高,成像很好,做工好 缺点:最近对焦距离短,不好补光 推荐这么几个组合: 人像:18-70 + 85/1.8(平时 18-70,人像 85) 全焦距:18-70 + 80-200/2.8(9000 拿下,焦距全了,方便好用) 最推荐:18-35 + 50/1.8 + 80-200/2.8(11000 不到的全配置,还有大光圈) 高级配置: 单镜头: 1 AF-S 17-55/2.8G IF ED(11400) X 头,不过 Nikon 也没全幅倒不担心??数码版的 28-70,不过这个头有点尴尬,钱少买不 起,钱多了不买它了 优点:不用说了,大光圈,超声波,良好的画质 缺点:有点贵,要是有 IS 就更好了30 2 AF-S 17-35/2.8D IF ED(10100) 三牛头之广角牛头,没的调 优点:成像很好,畸变小,手感没得说,对焦快速安静 缺点:贵,性价比不高,跟佳能的那个 16-35 类似 3 AF-S 28-70/2.8D IF ED(11200) 三牛头之中焦牛头,极好的人像头 优点:同焦段中最好的,成像没得调,对焦快速安静,手感好 缺点:要是 24mm 开始就更好了 多镜头: 1 AF 28/1.4D(13500) 传说中的王者,没用过 优点:超大光圈,F1.4 时成像就很好 缺点:基本上见不到,价格非常贵 2 AF 85/1.4D(7400) 非常好的人像头,亮骚用极佳 优点:超大光圈,焦外成像很好,景深浅,做工很好 缺点:相比 Canon 那个 1.2 的,总觉得差那么一点 3 AF 135/2D DC (7700) Nikon 最好的人像头,尤其是特写 优点:焦外非常好,柔和的过渡,锐度很好,大光圈 缺点:希望是 AF-S 的?? 4 AF-S 105/2.8G IF VR Macro(6790) 全球唯一的防抖微距 优点:成像没得说,锐度高,VR 功能 缺点:在近摄时候,VR 效果要差不少,因为微距对抖动要求更高了 5 AF-S 70-200/2.8G IF ED VR(12700) 众所周知的小竹炮 优点:成相比 XGP 更好,有 VR 功能很实用,售价比 Canon 的 XBIS 便宜 缺点:不好看?? 6 AF 80-400/4.5-5.6D ED VR(9800) Nikon 第一个防抖镜头 优点:VR,大变焦比,成像还不错 缺点:对焦非常慢 7 AF-S DX 12-24/4G IF ED(8380) 数码超广角头 优点:广角大,恒定光圈 缺点:贵,比 Tokina 同规格贵了不少 推荐的组合: 17-55/2.8 + 70-200/2.8VR 数码时代的绝配,全 F2.8 组合,成像和方便性俱佳 17-55/2.8 + 85/1.4(135/2) 日常偏人像的组合,有超大光圈 12-24/4 + 85/1.4(135/2) 纯人像组合,超广角人像和标准人像,避开了平庸的视角31 12-24/4 + 28-70/2.8 + 70-200/2.8 全焦距覆盖的组合,贵 17-35/2.8 + 28-70/2.8 + 70-200/2.8 三大元,全 F2.8 组合,贵就一个字 28/1.4 + 50/1.4 + 85/1.4 这个??夜猫子适合 超高级配置: 1 AF-S 200/2G IF ED VR(30400) 大炮?? 优点:大光圈,长焦,防抖,成像好,都是好词 缺点:贵,重 尼康镜头评测--传统广角篇 1.AF-S 17-35mm f/2.8 ED 售价:10100RMB 优点:畸变控制优秀,中心和边缘锐度平均,做工精致,操作手感便捷舒适 缺点:在数码上使用有一点“水土不服” 著名的“金广角”,不可否认这支做工精美的合金镜头,刚一上市就把小编彻底迷倒了,不 论是使用性能还是操作都属于我可挑剔的那种,尼康在这支广角上给足了分量,ED 镜片和 非球面的使用,有效控制了色散并提高了成像质量,镜头对畸变的控制也是很让人称道的, 另外这支镜头的售价在同级别的尼康恒定 2.8 产品中是最低的,现在二手市场上 8200RMB 就可以找到 2.AF 18-35mm f/3.5-4.5D IF-ED 售价:3300RMB 优点:抗眩光能力惊人,价格实惠,在数码和胶片上都有不错的发挥 缺点:边缘锐度一般,畸变相对明显,光圈小 在“金广角”之后,当然要看看著名的“银广角”,这支镜头是尼康 1999 年推出的,但是 直到 d70 的上市这支镜头才进入了他的黄金期, 这支镜头的抗眩光能力大有超越老大哥 AF-S 17-35mm f/2.8 ED 之势,让任何使用过的人过目不忘 3.AF 24-50 f/3.3-4.5 售价:不详 优点:很方便喜欢风光和纪实使用,在数码时代在焦段上有一定的优势 缺点:对焦慢,镜头的成像素质有限 这是一支年代相对就久远的镜头,放在这里似乎“旧事重提”,AF 24-50 f/3.3-4.5 显然 是老当益壮的那种,焦段在 NIKON 的 APS-C 的状态下为 36mm-75mm,仍然是一支使用方便的 镜头,现在这支镜头在市场上很难看到新的,只能在二手市场上寻觅踪迹了 4.AF-S 24-85 f/3.5-4.5 售价:2900RMB 优点:在焦胶片上是最合适的中焦镜头,对焦迅速(属于第一代超声波产品) 缺点:85 端素质偏软 总体上这支镜头是尼康 AF-S DX 18-70mm f/3.5-4.5G 的上一代产品,这支 G 口的镜头在行32 业内的评价优秀,超声波马达提供超高速,超宁静的自动对焦操作 ED 玻璃镜片混合式及模 压玻璃非球面镜片 M/A 模式可以快速切换自动对焦及手动对焦操作 IF(内部对焦)技术 7 片圆形开放光圈叶片,正是这支镜的诞生标志着超声波技术武装了尼康的普及型的镜头产 品,但是给人的感觉的有一点生不逢时,尼康一直在数码单反上使用小像场,让这支优秀的 普及型镜头在广角端的优势消耗殆尽 5.AF 24-85 f/2.8-4 售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死小小白镜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