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三国全集下载的MP3在哪里下呀

分享者信息
黄四岗最新分享
热门搜索词
百家讲坛 易中天品三国 全集MP3下载 和视频下载.rar
已下载:68次
好用,静默无打扰
相关说明:
资源:百家讲坛 易中天品三国 全集MP3下载 和视频下载.rar 相关文件均存储在百度网盘。
盘找找为您免费提供强有力的网盘资源搜索,建议使用前选用百度杀毒 金山杀毒等杀毒工具通过后再使用。当前位置:&>&&>& >
作为民间形象,曹操与诸葛亮,一个是奸诈阴险的小人,一个是纯粹正直的君子。作为历史形象,曹操与诸葛亮却不乏相似之处,比方说都生活简朴、执法严明。但在人们的心目中,曹操始终被看作是白脸的奸雄,诸葛亮始终是正义和智慧的化身。那么为什么曹操与诸葛亮的民间形象和历史形象有这么大的差别?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千古风流。
  曹操和诸葛亮是三国时代两个最重要的人物,也是后世人们谈论最多的两个人物。在很多人看来,曹操和诸葛亮不但代表着两个不同的政治集团,而且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在戏剧舞台上和文学作品中,他们是针尖对麦芒,汉贼不两立的。然而易中天先生在上一集却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他认为诸葛亮很像曹操,那么易中天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呢?曹操和诸葛亮到底有哪些相似之处?为什么民间形象和历史形象的曹操与诸葛亮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大结局之“千古风流”。
日期: 16:22:37 | 下载:
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形象,然而这又一个最另人琢磨的人物。他是忠诚的典型、智慧的化身、人臣的楷模,在他身后也留了一个个未解之谜。如果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会出山吗?刘备称帝以后,他为什么还承认孙权称帝?刘备死后,他是否大权独揽,架空刘禅?种种猜测莫衷一是,我们该如何看待诸葛亮?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百年孤独。
  三国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焕发人性光辉的时代。诸葛亮就是一个典范。他二十六岁出山辅佐刘备,在隆中决策时已经预见到刘备后来可以三分三下有其一。三足鼎立之时,他对内依法治蜀,对外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直到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这就是诸葛亮传奇的一生,他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诸葛亮同样也引起了后人很多的争论,三顾茅庐被认为是摆足架子、不肯出山,代行君权被认为是效法曹操、架空皇帝。那么诸葛亮留下了一个个未解之谜,易中天先生如何评价?诸葛亮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百年孤独”。
日期: 16:22:06 | 下载:
公元263年魏灭蜀,公元265年晋灭魏,公元280年晋灭吴,三家都归于西晋,天下重归一统,中国历史在全国范围内进入了士族地主阶级的时代。最终,“三国”作为一个历史的插曲结束了。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标准来评价这段历史,以及其中的历史人物呢?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历史插曲。
  上一集讲到,魏、蜀、吴三国在短暂的三足鼎立之后,又重新归于晋朝,三国的历史大幕最终以士族阶级重新获得统治地位而徐徐拉上。然而我们不会忘记,在汉末的历史舞台上,有多少英雄人物潮起潮落、意气风发。想当年,曹操以阉竖之后首倡义军,毅然举起了匡复汉室的大旗。刘备为了兴复汉室,是四处奔波。孙权据有父兄留下的基业,对未来也是踌躇满志。曹操、刘备、孙权最终都站在了自己的人生制高上,建立了自己的霸业,令后世人钦佩不已。
  然而在三国中,有个令人回味的问题。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最终没有称帝,却留下了篡汉的历史骂名;而一直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的刘备最终自己称了皇帝,却还留下了仁义的历史美名。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方法来看待这段历史中的人物呢?谁是三国时期真的英雄?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客讲坛》,为您精彩讲述品三国之“历史插曲”。
日期: 16:21:37 | 下载:
三国的历史已告一段落,我们的疑团却依然存在。三国,究竟是一段什么样的历史?从本期开始,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将站在科学历史观的角度,运用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为我们理性地反思这一段历史。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天下大势。
  《百家讲坛》从2006年2月开始推出《易中天品三国》节目,到上一集共播出了四部分,分别是“魏武挥鞭”“孙刘联盟”“三国鼎立”和“重归一统”。易中天先生在这四部分共48集中,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讲述了魏、蜀、吴三大集团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最后同归于晋的原因。
日期: 16:21:05 | 下载:
汉末大乱之际,在英雄辈出的历史舞台上,曹操、刘备、孙权最终异军突起,分别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然而,在风起云涌之后,魏、蜀、吴三国最后又悄然地同归于晋朝。那么如何揭开这段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迷雾呢?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殊途同归。
  上一集讲到,陆逊之死深层的原因是孙权与士族的矛盾冲突所致,这种情况在曹操、刘备、诸葛亮那里同样存在,因为魏、蜀、吴三国都是由非士族出身的人建立的,曹操、刘备、孙权也无意于建立一个士族地主阶级的政权,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建国之路都是逆流而上。那么同样面对士族阶级的抵抗,曹操、刘备、孙权在建国的道路上有什么不同吗?魏、蜀、吴三家最终又为什么会同归于晋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品三国之“殊途同归”。
日期: 16:20:39 | 下载:
陆逊作为江东四英将之一,曾因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而声名远洋。孙权认为陆逊有超世之功、文武之才,对陆逊是推崇备至,所以陆逊才得以出将入相。然而在陆逊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却突然被孙权逼死。孙权为什么要逼死他一手栽培起来的陆逊呢?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逆流而上。
  在陈寿的《三国志》中,除了三国各主之外,将相大臣们一般都是几个人物合为一卷,只有诸葛亮和陆逊每人独占一卷,可见陆逊在三国史上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陆逊作为孙吴政权“江东化”的代表人物,是江东众多优秀人物中出将入相的惟一一人。然而,就在他人生旅程达到顶点的时候却被孙权逼死。
  历史上关于陆逊之死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是因为卷入了太子与鲁王之争而死。而易中天先生认为陆逊之死有着更深层的原因,而且正是这个原因才导致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那么,这个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陆逊之死的背后与曹操、刘备、孙权的建国之路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品三国之“逆流而上”。
日期: 16:20:09 | 下载:
张昭和陆逊是孙权的两位重臣。张昭以托孤之重辅佐孙权,帮助孙权坐稳江山。陆逊是上游统帅的后起之秀,为孙权立下了盖世之功。然而这两个人的晚景却十分凄凉,张昭被冷落,陆逊被逼死。那么孙昭为什么被冷落,又是谁逼死了陆逊呢?请敬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冷暖人生。
  公元200年孙策猝死,十八岁的孙权接管了父兄的基业,但此时孙权面临的情况是,外有强敌曹操的威胁,内有江东士族不肯臣服的忧患,孙权接手的政权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前景并不乐观。然而就在孙权惊魂未定、一筹莫展之时,孙策的旧臣张昭犹如擎天巨柱,为他撑起即将塌陷的天空。张昭鼎立支持孙权,心甘情愿地拥戴和辅佐孙权,帮助他建立威望,稳定民心士气,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大功臣,在孙权称王之后却倍受孙权的冷落,这是为什么呢?孙权与张昭有什么矛盾吗?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冷暖人生”。
日期: 16:19:43 | 下载:
孙权十八岁接受江东基业,是三国时代主要领导人中最年轻的一位。但英雄出少年,孙权以他的稳重和韬略,坐稳了江东第一掌门人的位置。孙权的成功除了他的英武豪雄、韬光养晦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的用人。那么孙权的用人有什么特点?他的这种风格是怎样形成的?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情天恨海。
  公元200年,历史把一个只有十八岁的年轻人推到了群雄逐鹿的风口浪尖,他一手接下父兄开创的基业,并把它发扬光大,这个人就是孙权。从接手江东基业开始,孙权表现出的个人素质和政治策略让其他军阀都不敢轻举妄动,易中天先生认为孙权的成功要素之一是他胸怀大志、不露锋芒,在关键时刻能够审时度势、能屈能伸。但仅有这些还不能让孙权独据江东,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易中天先生认为孙权还有不同于曹操和刘备的其他魅力,这就是他的用人。那么孙权是怎么用人的?他的用人和曹操、刘备、诸葛亮又有什么不同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情天恨海”。
日期: 16:19:17 | 下载:
孙权在十八岁的时候接手了父兄留下的江东基业,并得到旧臣拥戴、新人辅佐;但孙权的江东夹在了曹魏和蜀汉之间,当时实力并不强大。那么孙权为什么能够坐稳江山,并最终称帝?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为您精彩品三国之――坐断东南。
  在上一集易中天先生讲到,尚未成年的孙权接手了父兄留下的江东基业,但夹在了曹魏、蜀汉之间的江东当时实力并不强大,而且曹魏对江东虎视耽耽,蜀汉对江东不怀好意,孙权也缺乏安全感。所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孙权上表称臣;半年以后刘备称帝,孙权不为所动。
  但在曹丕称帝八年以后,孙权坐稳了江山,发展了实力,最终在江东登基称帝。他是怎样做到这一步的?他究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坐断东南”。
日期: 16:18:41 | 下载:
孙坚、孙策父子开创了江东基业,然而两人都英年早逝,接班的孙权只有十八岁。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孙权不但站稳了脚跟,还将父兄未竟的“霸业”发展为“帝业”,与曹魏、蜀汉鼎足而立。那么孙权究竟是如何渡过难关的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为您精彩品三国之――风云际会。
  在上一集易中天先生讲到,公元263年,刘禅君臣不战而降,蜀汉灭亡。从这一集开始,我们将把目光转向东吴。和刘备开创的蜀汉政权一样,孙坚、孙策父子建立的也是一个外来政权,在江东立足未稳,然而两人却都英年早逝。孙权接班的时候只有十八岁,他接过的是一个初具规模的地方割据政权,他能不能镇住那些旧臣老将,他能不能发展父兄的基业,这在当时都是一个个问号。
  但孙权不但很快站稳了脚跟,还将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未竟的“霸业”发展为“帝业”,与曹魏、蜀汉鼎足而立,建立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东吴政权。那么孙权究竟是如何渡过难关的?他的成功之路又是怎样的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风云际会”。
日期: 16:18:09 | 下载:
刘备死后,诸葛亮对内依法治蜀,做事公平,把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然而,在他死后二十九年,一位有职无权的大臣谯周,竟然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把蜀国给说降了。那么诸葛亮创下蜀国大业,为什么经不住谯周的三言两语呢?这里面究竟有着怎样的玄机?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无力回天。
  公元263年,在曹魏军出兵两个月之后,原本经营不错的蜀汉政权被刘禅拱手送给了魏国,成为魏、蜀、吴三国当中最先灭亡的。这让许多历史学家感到困惑。刘禅君臣的不战而降,是蜀汉史上最后一个不解之谜。回溯蜀汉政权危机存亡之秋,大敌当前,没有人能够提出退敌良策,朝臣们是投降声一片。然而蜀汉一把手刘禅第一个反应是不想投降的,想逃到南方去避避风头。就在刘禅犹犹豫豫的过程中,有职无权的光禄大夫谯周在朝廷上侃侃而谈,竟然把刘禅说得心服口服,最后不战而降了。
  那么谯周为什么要极力主张投降曹魏呢?谯周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刘禅又为什么要听他的呢?在蜀汉迅速灭亡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深层政治背景?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无力回天”。
日期: 16:17:38 | 下载:
北伐是诸葛亮最后岁月的重要事业之一,魏延则是蜀国后期勇冠三军的猛将之一,而且魏严是坚决主张北伐,坚决主张消灭曹魏的。然而诸葛亮在临终前却没有把北伐的接力棒交给魏延,是诸葛亮不信任他,还是其中另有隐情呢?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以攻为守。
  在上一集讲到魏延谋反一案有三种说法:一种是《三国演义》的说法,诸葛亮料定魏延会反;一种是张作耀先生说的,诸葛亮就是要逼反魏延;第三种说法就是杨仪等人假传丞相遗命。然而这些说法要么是小说家之言,不足为信,要么是没有足够的证据,因此魏延一案显得更加扑朔迷离。魏延谋反一案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还得把视线再次回到诸葛亮的遗命上。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下达一个让魏延断后的遗命呢?在诸葛亮遗命的背后,到底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隐情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品三国之“以攻为守”。
日期: 16:16:54 | 下载:
魏延谋反,这是三国时期的一大疑案。对于这段历史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魏延忠心耿耿,无端受害;也有人说魏延是乱臣贼子,死有余辜;更有人说,这是诸葛亮一手策划的圈套。那么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的真实?魏延究竟有没有谋反?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祸起萧墙。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宫。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死后,蜀汉政权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首先是马谡被斩,然后是李严被废,接下来的魏延谋反更是震动了蜀汉当局。魏延是蜀汉中后期屈指可数的勇将,深得刘备器重,屡次委以重任。关于魏延谋反,人们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描述,说他是一个脑后长有反骨的人物,因此谋反也在预料之中。
  那么魏延谋反是子虚乌有,还是确有其事?诸葛亮和魏延谋反有什么关系吗?魏延谋反为什么会涉及到诸葛亮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祸起萧墙”。
日期: 16:16:12 | 下载: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然而,这又是一段疑云重重的历史。马谡是马良之弟,是蜀国有名的人才,深得诸葛亮的赏识,但最终却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马谡该不该杀?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马谡,他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难言之隐呢?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痛失臂膀。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攻打曹魏。深受诸葛亮器重的参军马谡,被派往驻守战略要地街亭。而马谡在街亭违背诸葛亮的部署,不听从副将王平的劝告,主观武断,在远离水源的山上安营扎寨。结果曹魏大军蜂拥而至围困孤山,蜀军大败,马谡失魂落魄、灰头土脸地逃回大营,致使街亭失守,这就是著名的马谡“失街亭”的故事。事后诸葛亮上表刘禅,免去自己的丞相职务,降级三等,并且处斩了主要责任人马谡,这就是有名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
  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当中却折射出众多复杂的问题。马谡该不该杀?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马谡?仅仅是因为他丢失了街亭吗?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痛失臂膀”。
  易中天:
日期: 16:15:31 | 下载:
刘备在永安托孤之前曾精心安排了一个“亮正严副”的辅臣结构,也就是托孤于诸葛亮,并以尚书令李严为副。但刘备去世以后,李严不仅没有起到辅臣的作用,相反还在八年后被废黜和流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为您精彩品三国之――难容水火。
  易中天先生在以前的节目中曾经讲到,刘备为了给关于报仇,发兵攻打吴国,结果在夷陵之战中大败而归,不久病逝于永安。在病逝之前,刘备精心安排了后事,留下了一个“亮正严副”的辅臣结构,也就是以诸葛亮为正,尚书令李严为副,共同辅佐幼主刘禅。
  从这个安排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刘备的心目中,李严也是蜀汉的重臣。但李严在刘备死后,不仅没能起到辅臣的作用,在八年之后还被废黜和流放。在上一集易中天先生讲到,蜀汉的军政大权掌握在诸葛亮手中,幼主刘禅只是名义上的皇帝。那么,我们就面临一个尖锐的问题: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是想独揽大权、排除异己,还是另有原因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难容水火”。
日期: 16:14:58 | 下载:
在三国历史上,蜀汉政权在刘备死后就进入了诸葛亮时代,继位的刘禅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实际的军政大权掌握在诸葛亮手中。那么,刘禅和诸葛亮的关系究竟如何?在这种特殊的关系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历史隐秘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为您精彩品三国之――非常君臣。
  《百家讲坛》从2006年2月开始推出《易中天品三国》节目,到今天一共播出三部分,分别是“魏武挥鞭”“孙刘联盟”和“三国鼎立”,易中天先生在这三部分共36集中讲述了魏、蜀、吴三大集团的形成和斗争过程,刻画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三国人物群像,正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三国最终被晋朝统一。那么,曾经人才辈出的吴、蜀两国究竟是如何灭亡的?强大的魏国又为什么被司马氏家族改朝换代?易中天先生将为您一一揭开这些谜团,《易中天品三国》的最后一部大戏“重归一统”从今天开始将正式与广大观众见面。
  首先,易中天先生从刘备死后的蜀汉入手,带领我们一起去感受诸葛亮和刘禅这一对关系特殊的君臣。刘禅继位,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诸葛亮辅政,却是大权独揽。在他们这种特殊的关系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历史隐秘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非常君臣”。
日期: 16:14:11 | 下载:
刘备在弥留之际把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这就是著名的“永安托孤”,后人常把这看作是刘备的忠厚和对诸葛亮的信任。可是也有人认为,这是刘备的狡诈,是为了防止诸葛亮专权、篡权,而给诸葛亮套上的一副精神枷锁。那么刘备的托孤究竟是体现刘备的仁义,还是刘备的诡诈呢?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永安托孤。
  上一集讲到,公元222年陆逊在V亭大败刘备,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致使刘备狼狈逃到永安。此后,刘备再也没有回成都,最后在忧愤之中染病不起。公元223年,刘备召诸葛亮到永安宫安排后事,其核心问题就是蜀国的江山该如何更好地传承下去。关于这个问题的交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永安托孤”。
  刘备托孤是三国史上一件大事,就是这件事把蜀国政权一分为二:前期领导人是刘备,后期的主心骨是诸葛亮。那么在这个重大历史时刻,刘备究竟是如何把蜀汉政权平稳过渡的呢?刘备托孤的目的和真实想法究竟是什么呢?后世人对刘备的托孤又是如何解读的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将为您精彩讲述《易中天品三国》之“永安托孤”。
日期: 16:13:30 | 下载:
刘备占据荆州,却最终被孙权夺了回去,还搭上了左膀右臂――关羽的一条性命。这对于正打算大展鸿图的刘备,无疑是沉重打击。不肯善罢甘休的刘备随后发动了意在夺回荆州的夷陵之战,那么刘备究竟是如何指挥这场战争的呢?面对来势汹汹的刘备,东吴孙权一方又是如何应对的呢?《易中天品三国》之――夷陵之战,正在播出,敬请关注。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以后,辖有长江南北八郡的战略要地荆州,为曹操、刘备、孙权三方所瓜分。荆州对于刘备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基地,从荆州北上可以经襄阳攻打许昌,东下则可以直捣吴国的腹地,使蜀汉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然而,孙权一直对刘备不还荆州之事耿耿于怀,终于在公元219年觅得战机,夺回了荆州,杀死了刘备的左膀右臂关羽。既失荆州又失爱将的刘备当然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在公元221年七月亲率蜀汉军队数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
  那么,刘备究竟是如何指挥这场战争的呢?面对来势汹汹的刘备,东吴孙权一方又是如何应对的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将为您精彩讲述《易中天品三国》之“夷陵之战”。
日期: 16:13:03 | 下载:
这是一个侠义英雄的结束。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被杀,刘备集团不但痛失一员猛将,还永远地失去了荆州。那么,一个曾经威震华夏的虎将,为什么会一败涂地?在刘备方面,谁该为关羽的死负责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为您精彩品三国之――败走麦城。
  在上一期节目中易中天先生讲到,由于曹操和孙权两个集团暗中勾结,使关羽处于一个非常困难的境地,关羽只好从襄樊前线撤退,败走麦城。结果是关于被俘,然后被杀。
  关羽之死,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的遗憾。一个曾经是一等一的英雄,最终却是这样的下场。那么,在刘备集团当中,到底谁该为关羽的死负责任?刘备和诸葛亮对关羽的死有没有责任?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败走麦城”。
日期: 16:12:34 | 下载:
关羽大意失荆州,多少年来一直被后世遗憾。在关羽身上,曾有“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的传奇,那么为什么关羽这一次会输得如此惨?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孙权和曹操又在背后做了什么动作,致使关羽大败?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为您精彩品三国之――白衣渡江。
  在上一期节目中易中天先生讲到,孙权集团曾多次派人向刘备讨回荆州,但都无功而返。但事实上,荆州是曹、孙、刘三家都想要的兵家必争之地,谁都不会放弃对荆州的争夺。在孙权集团这边,原来极力主张联合刘备的鲁肃去世了,接替鲁肃的是新一代的领袖吕蒙,而吕蒙是主张吞刘自大的。因此,吕蒙接任后,孙权集团吞刘自大的呼声日益高涨,荆州的问题也就显得非常紧张。
  吕蒙一上任就向孙权提出了夺回荆州的战略方案;而镇守荆州的关羽也决非等闲之辈。那么,吕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能够从关羽的手中夺回荆州吗?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白衣渡江”。
日期: 16:12:03 | 下载:
赤壁之战,孙权和刘备结成了联盟才打败了曹操的进攻,但来自曹操的威胁暂时缓解之后,孙权和刘备各自的利益发生冲突,孙、刘两家表面友好的“蜜月”期也就成为充满阴谋的蜜月期。那么,孙刘联盟在蜜月中究竟有哪些阴谋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蜜月阴谋。
  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可以说是三国史上的分水岭,赤壁之战后,曹操南征的脚步被迫停止,三国鼎力的局面基本形成。但曹操、孙权、刘备三大集团的力量对比,曹操的力量最为强大,孙、刘两家只有结成联盟才能抵抗曹操的进攻,在这种情况下,孙权集团和刘备集团继续维持表面友好的“蜜月”期。但在“蜜月期”中,双方在共同抵抗曹操的大前提下依然小动作不断,孙刘联盟的“蜜月期”可以说是充满了阴谋的“蜜月期”。那么,孙刘联盟在“蜜月期”中究竟有哪些阴谋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蜜月阴谋”。
日期: 16:11:24 | 下载:
赤壁之战后,曹操、刘备、孙权三大集团基本形成了鼎足而立的局面,为了扩充实力,三大集团都把目光盯上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地――益州。在这场争夺中,刘备集团实力最弱,为什么在争夺中最终胜出了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乘虚而入。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和刘备、孙权逐渐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为了扩充实力,三大集团都对益州虎视眈眈。益州是东汉十三州当中最大的州之一,土地肥沃,人口众多,而且益州的拥有者刘璋生性柔弱,缺乏谋略。而此时的曹操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北方,实力强大;孙权依靠父兄留下的基业,也称雄江东;只有刘备,这时的实力最弱小。那么,在三大集团对益州的争夺中,刘备为什么最终得到了益州呢?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乘虚而入”。
日期: 16:10:01 | 下载:
在曹操的晚年,接班人的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曹彰、曹植、曹丕等人的夺嫡之争也异常激烈。为此,曹操甚至不惜采取非常手段,三兄弟之间为了太子之位也是勾心斗角、各显其能。那么曹操选择接班人的标准是什么呢?太子之位究竟会花落谁家?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夺嫡之争。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和刘备、孙权逐渐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了。公元213年,曹操被封为魏公,随后又被封为魏王,此时的曹操一切待遇与皇帝无异,只不过无皇帝之名而已。这时,不少官吏都劝曹操自立为帝,曹操处于政治上的考虑没有这样做,他采取了听天由命的态度,但到手的权利却必须代代相传。
  在这种情况下,立谁为王太子,也就是基业的继承人,成为很重要的问题了。而在曹操的众多儿子中间,最有希望继承曹操权利的,就是曹彰、曹植和曹丕。于是,为了太子之位,他们凭借各自优势,开始了明争暗夺的斗争。那么,曹彰、曹植和曹丕究竟谁会最终胜出呢?这胜出的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玄机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夺嫡之争”。
日期: 16:09:05 | 下载:
崔琰是三国时代一位非常值得敬重的名士,曹操对他的一身正气都颇有忌惮,而崔琰却因为一封信被曹操冤杀。
  杨修则是出身名门,博学多才,多次在曹操面前展示聪明才智,却因一个莫名其妙的罪名被曹操所杀。
  那么曹操为什么要杀崔琰和杨修呢?他们究竟触动了曹操哪根敏感的神经?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命案真相。
  从前面两集讲到的荀之死和孔融之死可以看出,曹操决不允许别人在政治上和他作对,尤其是不能允许公开作对。但是,在此之后,曹操又杀死了不曾与他作对的崔琰和杨修,这更是为曹操留下了“无端杀人”的千古罪名。
  崔琰是三国时代一位非常值得敬重的名士,他的德行操守令曹操都非常敬重,却因一封信被曹操冤杀,连《三国志》的作者陈寿都为崔琰喊冤。而杀死聪明的杨修,更是为曹操留下了“妒才”的坏名声。那么曹操为什么要杀崔琰,又为什么要杀杨修呢?崔琰、杨修被杀的背后究竟隐藏了曹操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命案真相”。
日期: 16:07:58 | 下载:
三国时代,口若悬河的祢衡,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都是才华横溢的人才,但最终的结局都很悲惨。祢衡被黄祖所杀,孔融被曹操所杀,其中,祢衡的死还让曹操背负了一个骂名。那么在曹操唯才是举的观念里,为什么容不下这两个一等一的人才?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借刀杀人。
  在上期节目中易中天先生讲到,二十年来,为曹操看家护院、出谋划策、尽心尽力的荀因为与曹操政见不同而翻脸,最终忧郁而死。荀的死没能遏止曹操野心的膨胀,因为此刻的曹操已经走火入魔,为了最高权力,他一直在继续杀人,而且,早在荀之前他就杀过人。那么,曹操还杀过谁,又为什么要杀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借刀杀人”。
日期: 16:07:20 | 下载:
推荐资源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易中天品三国音频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