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工业4.0战略机遇期给中国带来什么机遇

“工业4.0”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什么机遇
作者: ■唐志强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为企业智能生产提供了庞大的用户基础
■在市场体量和跨越发展的可能性上,中国具备德国无法比拟的优势
近年来,主打智能制造的“工业4.0”不仅在德国也在中国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基础、实现大规模生产与个性化定制相结合的智能制造被认为是未来工业生产发展的方向。
业界人士认为,紧跟这一发展趋势、实现智能升级是中国制造由大到强转变的必经之路。在此过程中,中国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市场优势,与德国有较大合作空间。
智能升级具备后发优势
德国近年来一直积极推动“工业4.0”发展,其目的是抢占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主导权,以应对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以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传统制造领域快速赶超的双重挑战。
同样将制造业作为经济支柱的中国也面临“双向挤压”:一方面,发达国家纷纷凭借“再工业化”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正凭借低廉成本吸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转移。
在此背景下,中国于2015年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其中将互联网和传统工业行业的融合、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主攻方向,与德国“工业4.0”有一定相通之处。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副干事长哈特穆特·劳恩说,智能制造可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生产过程中材料及电力消耗,作为全球人口最多且有着广泛制造业基础的国家,中国有必要发展这项战略。
业界人士认为,中国制造在产业发展、市场体量等方面具有良好基础,有助于实现智能升级。首先,中国制造业已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在电子通信领域,中国也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集群,中国企业已从传统的设备提供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具备较强竞争力。
其次,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为企业智能生产提供了庞大的用户基础,是企业根据用户需求改进生产技术的优势所在,有利于适应与智能生产伴生的各种新商业模式,也有利于吸引外部资源,找到合作机会。
此外,中国制造水平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在智能升级中具备后发优势。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长孔翰宁说,在市场体量和跨越发展的可能性上,中国具备德国无法比拟的优势。
共同构建全球产业链
德国总理默克尔去年10月访华时表示,德方愿将德国“工业4.0”对接“中国制造2025”。本月默克尔再次访华,与李克强总理共同主持了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在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两国重申将继续落实在“工业4.0”领域签署的协议,就“工业4.0”进行跨议题交流,推动合作产生协同效应。
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主席胡贝特·林哈德说,德中两国都在发展智能制造,是竞争者,但双方也有很多合作的可能和机遇。
德国信息技术与电子通信行业协会“工业4.0”部门负责人沃尔夫冈·多斯特表示,发展“工业4.0”仅靠德国自己无法成功,需要寻找合作伙伴,构建全球产业链,中国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目前,中德双方正在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框架下就“工业4.0”领域的标准化议题进行讨论。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信息通信领军企业正积极在欧洲参与智能生产的解决方案开发。
与此同时,西门子、博世力士乐、库卡机器人等力推“工业4.0”的德国企业也在中国大力开拓市场,针对中国客户需求推广智能生产相关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
汉诺威信息通信展负责人奥利弗·弗雷泽表示,德国在机械制造、工业自动化等领域是全球领军,但信息技术是其相对弱项,因此必须与外国开展合作。而中国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产品生产基地、增长最快的消费和应用市场。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副干事长劳恩说,很多德国企业已经在华运营多年,与中国伙伴建立紧密联系。在发展“工业4.0”的过程中,德中合作必不可少。
仍面临投资收益之忧
近两年,“工业4.0”在中国的热度持续升温。一些业内人士提醒,“工业4.0”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在技术研发、标准化制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安全保障、专业人才培训等多个方面扎实推进。
201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实施“工业4.0”所需大量投资以及不明确的收益前景让将近一半的德国工业企业有所顾虑。目前,德国政府和财力雄厚的大企业是推动“工业4.0”的主要力量,而德国中小企业大多持观望态度。
为此,德国政府与企业界、工会及科技界代表组成“工业4.0平台”,通过协调“工业4.0”标准化、技术研发、数据安全、人才培养、法律框架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德国工业数字化进程。
为鼓励中小企业也参与实施“工业4.0”,德国政府正在全国建设十余个“能力中心”,组织科研和商业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升级、商业模式转变等方面的咨询和支持。去年11月,德国“工业4.0平台”还推出了首份“工业4.0地图”,介绍德国各地200余个“工业4.0”应用实例和可供中小企业开展应用研发的试验点。
专家认为,中国发展智能制造也需要加强平台建设,让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各方广泛参与,共同谋划如何具体落实中国制造智能升级的路线图。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科德投资:工业4.0将带来历史性机遇
作者:苏海彦&&&
中金在线微博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工业4.0计划是由德国政府提出的一工业智能化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
  虽然这一计划是由德国提出,但是随着中国制造不断升级,这一思路也被应用到中国国内的工业发展当中。涉及到“智造”升级的个股在A股当中向来比较容易受到青睐,那么工业4.0相关的个股未来会有好行情。
  去年已经公布的《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已经明确提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未来要体现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高度融合。北京智能制造产业装备展览会将于下周召开,智能制造设备和技术的展出预计将会成为智能制造个股再度腾飞的一个重要契机。
  说道智能制造,互联网和传感器技术是首要的技术基础。基于互联网和传感技术基础上的技术革新是实现智能化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国内上市公司当中,沈阳机床已经发布了“i5”战略,这一战略的基础就是互联网平台和云制造。沈阳机床具有高端高精度机床的研发和生产能力,而高端机床在工业智能化升级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极为重要。与沈阳机床相似的还有昆明机床,但是后者的研发能力知名度相对滞后。
  从互联网的角度来看,国内有两大公司是值得关注的,一是东土科技,目前东土科技已经加入了国际互联网联盟。而且公司已经开展军用通讯设施生产建设,这一点具有较高的技术和竞争壁垒。二是海得控制,海得控制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遴选确定的2015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另外海得控制indusCloud工业私有云荣获Inte l授予的“可信工业私有云行业突破奖”。这两家企业具有较好的技术基础,未来在工业4.0升级的过程中,雄厚的技术优势以及云平台所能带来的潜力是比较大的。
  若从工业园区的角度去精选个股,那么同济科技是最为受益于工业4.0的。同济大学已经与德国公司成功筹办了国内首个“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同济科技是同济大学下属的工业园区企业,智能工厂技术有望率先获得推广。
  结合目前A股市场的状况来看,高科技股吸引了市场很大的注意力。从细分环节来说工业4.0既符合国家发展趋势,又能够迎合A股投资者的喜好,是很好的投资标的。
责任编辑:cnfol001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泰国奋力追赶工业4.0呼唤中国高科技企业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本报记者 郑青亭 曼谷、罗勇、春武里报道编者按
“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提出3年多时间,中泰两国正努力抓住“一带一路”的合作契机,以期实现双赢。目前,泰国政局恢复稳定,新一任国王顺利接任,泰国政府终于可以腾出精力,为国家长期发展谋篇布局。为推进4.0战略,泰国正在向中国巨头企业发出热情的呼唤。中国在泰投资也相当给力,已成为泰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国。华为已经在曼谷设立地区总部,中泰铁路项目预计也将在今年开工。可以想见, “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两国带来实效和红利。
中国在泰投资增长迅速,已成为泰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国,仅次于日本。“最初,中国投资者主要对矿石、橡胶感兴趣,后来,拓展到太阳能行业。”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副秘书长阿查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未来,我们希望在高科技领域看到更多中国投资。”
泰国政局恢复稳定,新一任国王顺利接任。泰国政府终于可以腾出精力,为国家长期发展谋篇布局。他们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是难得的战略机遇。
“过去,泰国经济模式不断发生变化,经历了1.0的传统农业、2.0的轻工业、3.0的重工业。然而,泰国却不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让经济持续地迅猛增长。”
“泰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也是吸引外国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但光发展传统贸易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新的经济模式,提高经济的附加值。”
2月15日,泰国总理巴育在“泰国机遇2017”研讨会上做出上述表述。面对台下2500名国内外企业代表,他表示,泰国将要启动20年的国家发展战略——“泰国4.0”,向高附加值产业全面进军。这是新国王登基后该国举办的最大规模投资论坛。
对于泰国政府的改革计划,泰国首富、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表示“非常兴奋”。“第四代工业革命刚刚开始,各国基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如果国家领导人抓住机遇,将可以领导泰国进入4.0。”他说,“颂奇副总理说,十年之后,泰国人均收入可能赶上甚至超过新加坡。”
在泰国4.0战略下,有十大目标产业已被确定为泰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其中,既有五大泰国原有优势产业,包括新一代汽车制造、智能电子、高端旅游与医疗旅游、农业和生物技术、食品深加工,还有五大未来产业,包括工业、航空和物流、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数字经济、医疗中心。
在很多人看来,“泰国4.0”可能是一个过于宏大的愿景。但泰国工业部部长邬达玛却强调,“我们并不是站在全新的起点上,泰国已经拥有很好的工业基础,如汽车、电子、纺织等行业。我们需要的是,提高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同时推动新型工业的发展。”
以汽车行业为例,2015年,泰国的汽车产量为191万辆,其中,商用车33万辆,是东盟国家中汽车产量最多的国家,比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三国总和还多,也是国际上商用车产量第六大国。除此之外,泰国还是世界第二大硬盘出口国、第七大橡胶出口国,以及第五大亚洲石化中心。
在“泰国4.0”战略下,泰国政府正在优先推动东部经济走廊项目,计划在东部沿海的春武里、罗勇和北柳三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希望将这里打造为东盟工业、基础设施和城市发展的龙头经济区。
东部经济走廊5大核心项目今年启动
“东部经济走廊具有东亚最好的战略位置,不仅与柬老缅越四国(CLMV)相邻,能辐射整个东盟地区,还能连接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甚至通往美国、大洋洲等更远的市场。”泰国工业部部长乌达玛说。
目前,东部经济走廊已经确定了5大核心项目,包括乌塔堡机场、廉查邦国际航运码头、连接三大机场的高铁、新城开发以及目标产业投资,预计将在2017年启动。
泰国政府预测,东部经济走廊全面推开后,泰国经济增速将从目前的3%提高至5%,每年新增1000亿泰铢(430亿美元)的税收,每年降低4000亿泰铢(115亿美元)的物流运输损耗,并每年创造10万个工作岗位。
泰国准备在五年内为这条走廊投入1.5万亿泰铢(430亿美元)。巴育强调,国内外投资和私营企业参与对这个计划来说至关重要。为此,泰国政府修订了投资促进法,并制定了东部经济走廊法和竞争力增强法。新的法律将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优惠权益,包括100亿泰铢的竞争力基金、更长的免税期、投资税收补贴、用于研发的进口材料免税等。
“我们相信,这些新措施将能够帮我们吸引到所需的资金,推动本国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变,”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秘书长希兰亚说,“只有政府与私营部门能够长期地积极合作,泰国才能够沿着‘泰国4.0’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开泰研究中心预期,中短期内东部经济走廊对北柳、春武里和罗勇三府的现有投资者的利好甚于新投资者。预料大部分投资将来自希望扩大五大原有优势产业的现有投资者,而对五大未来产业的投资仍将有限,因为这些是泰国的全新产业,投资成本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泰国唯一被中国政府批准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泰中罗勇工业园就位于东部经济走廊内,园区面积12平方公里。已有80家中资制造业企业入园,总投资超过20亿美元,累计已实现销售总额65亿美元,雇佣当地员工超过2万人。
“东部经济走廊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鼓励政策将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出台。据说,企业所得税会有很大优惠。这将给园区的中国企业带来更大的福音。”该工业园的总裁徐根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华为、阿里进军泰国 中国成为第二大外资来源国
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副秘书长阿查林·帕塔娜攀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泰国从去年开始推进“泰国4.0战略”,希望让国内的产业从人力驱动转向高科技驱动并实现相互联通。“在这次转型过程中,外国投资将发挥重要作用,给我们带来产业升级所需的资金、技术、知识和经验。”
为了向全世界发出泰国经济改革的声音,BOI从十多个国家邀请了70多名外国记者来曼谷与会报道,并邀请他们在会后前往东部的罗勇府和北柳府考察。BOI工作人员称,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次特别增加了来自亚洲的记者比例,特别是中国和日本。
阿查林说,中国在泰投资增长迅速,已成为泰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国,仅次于日本。“最初,中国投资者主要对矿石、橡胶感兴趣,后来,拓展到太阳能行业,”她说,“未来,我们希望在高科技领域看到更多中国投资。”
泰国正在向中国巨头企业发出热情的呼唤。2016年6月,华为在曼谷设立地区总部,称这是该公司在东南亚的第一个科技和创新中心。颂奇在当天的揭幕仪式上表示,要邀请华为担任泰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伙伴,希望华为帮助泰国发展成为区域内的ICT中心。
同年12月,颂奇率团造访阿里巴巴杭州总部,与该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共同见证双方全面合作的开启。泰国商务部与阿里巴巴签署一系列协议,宣布在电商发展、电商人才培训、物流和供应链系统等众多领域展开合作,支持“泰国4.0”及泰国数字经济战略的推进。
“目前,在中国企业中,仅有华为在泰国设立了地区总部。”阿查林说,“这说明中国投资者还没有把泰国视为进入东南亚的理想之地。但这正是我希望向他们传达的。”世界经济论坛《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泰国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14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32位。
她指出,为提振投资者信心,BOI将给予东部经济走廊投资者更大的优惠权益,包括土地租期、免签政策、税收优惠和财政鼓励措施等。同时,泰国政府将投入大量资金提升该地区的内部与对外交通基础设施,让该地区成为整个东盟中心的研发、加工和物流中心。
此外,BOI还放宽了对外商持股比例的限制,对于工业企业投资,无论工厂设在何处,允许外商持大部分或全部股份,如果有适当理由,BOI可规定外商在某些受鼓励的行业持股比例的限额。
泰国经济回暖 人才是最大挑战
近几年来,受国内政治动荡和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影响,泰国经济形势并不理想,占GDP总量2/3以上的出口连续多年萎缩。再加上2011年曼谷近50年来最严重的洪灾,泰国GDP增速在年间一直不到3%,远远逊色于本世纪初的抢眼表现。
不过,颂奇却给出了一串“泰国经济基础已达到令人满意程度”的信号:2016年GDP增速达到3.2%,2017年预计将达到3.5%至4%;公共债务只占GDP的40%,可以发债来发展基础设施;外汇储备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的2000亿美元。“现在的增长势头良好,我们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趋势。”
尽管如此,“泰国4.0”战略依然面临高素质人才不足的尴尬。泰国暹罗水泥集团董事会董事Kan Trakulhoon就毫不客气地说,知识是“泰国4.0”战略的核心,这正是泰国目前的短板。“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知识基地,而不仅仅是从国外购买技术。”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指出,在72个国家和地区中,泰国学生的阅读水平从第51位下滑到第64位;数学水平从第50位下降到第55位;科学水平从第50位下降到第54位。
该报告还指出,仅有1.4%的泰国学生展现出了出色的问题解决和分析推理能力,而新加坡则有35%,35个OECD国家平均有15%。另外,泰国功能性文盲(注:缺乏生活工作常识的)的学生比例从2012年的33%上升到2015年的50%。
泰国政府已经开始想办法提高劳动力水平。在罗勇,泰国政府与德国政府合办了一间职业培训学校,授课内容包括生产自动化、数字工程、电子控制系统、质量检测和焊接工艺等。每门课只有几天,力求实地操作、迅速上岗。每年能培训3000人。
“不用担心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我们可以从国外引进高素质人才,”谢国民说,“在世界范围内,这样的人才有很多。只要泰国可以为这些人才打造舒适的环境,提供有吸引力的待遇。”
对此,泰国总理府部长素威(Suvit Maesincee)表示,已经为引进外国专家和人才制定了便利措施,如简化工作签证和许可证的申请。此外,泰国财政部正在考虑减免外国专家个人所得税,特别是针对泰国亟需的行业。
不过,泰国科技园总裁贾内奎师那(Janekrishna Kanatharana)却没有这么乐观。“实事求是地说,对那些海外人才来说,如果他们追求的是最高的收入,那么泰国可能并不是理想的地方,但如果他们想要的是轻松惬意的生活,那么我们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编辑:赵海建)面对工业4.0 中国企业在汉诺威把握机遇
 来源: 
  【特别关注】
  2016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29日在德国汉诺威结束。来自世界各国的产业龙头企业齐聚此地,展示最新技术,特别是在工业自动化、数字工厂、能源、工业供应商、研究与技术等5个方面的最新工业发展成果。
  中国以630多家展商的规模再次成为仅次于东道主德国的最大参展国。去年五月中国正式推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在此次工博会上,中国企业展现了其不断提高创新水平、升级装备和制造模式,并在打造德国“工业4.0”的对接模式等理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成为欧美企业的有力竞争者。尽管工博会上许多参观者和专家认为,大部分中国企业仍处在“工业2.0”阶段,但中国企业已经缩小了与国外企业的差距,正待实现一个大的变革和提升。
  “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走进现实
  今年工博会的主题是“工业融合——发现解决方案”。“工业4.0”自2011年工博会首次提出以来,已经逐渐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本届展会上,各国参展商展示了百余项工业4.0的实际应用,提供工厂与能源系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在德国提出的“工业4.0”概念中,“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是政府和企业研究的基础领域,前者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后者则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供求分析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是“工业4.0”概念在工业生产上最为直接的体现。记者发现,以西门子、大众为代表的国际龙头企业在实现“智能工厂”上已经驾轻就熟,而“智能生产”更是中小企业在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方面有所成就的有效出口。
  深圳中海通机器人有限公司是国内一家专业从事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全套智能化、自动化解决方案的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在此次工博会上,这家企业展出HABA自动焊锡机器人、温控器自动组装机器人等,均得到欧洲客户的认可。
  该企业人员告诉记者,“智能生产”环节给了像他们这样专注于机器人生产的国内中小企业许多机会,使得更多中国中小企业能够专注于材料技术创新和开发销售智能机器人,掌握一到两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做顶尖的细分行业机器人公司。
  中国参展商更明确“比较优势”
  在汉诺威工博会上,几乎每个领域的展厅内都能见到中国展商的身影,产品涉及动力传动与控制、新能源技术、环保材料、工业自动化等不同工业领域。记者总体感觉是,虽然中国已经诞生了一批全球领军企业,以华为公司为代表,在工博会上展出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引来世人瞩目,但大多数中国参展商都是与机械相关的小型传统工业企业,仍然只是从事贴牌代工,其竞争优势来自廉价劳动力而非创新能力。
  一些前来参展的中国中小企业坦言,由于进取精神缺失、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职业培训不合格等方面的问题,他们的创新动力不足,此次参展只是为了寻找出口或者贴牌商机。一家来自深圳的机器人企业老总对记者称,他想利用此次工博会的机会,将该公司制造的机器人销往欧洲各地。但记者发现,该企业实际上只是利用意大利的技术,进行贴牌生产,并没有任何创新和研发机制。此次中国参展商中,像这样的企业还有许多,其展台前往往参观者寥寥。
  值得欣喜的是,此次630家中国参展商虽然在数量上较去年1100家有大幅下降,但是越来越精简和尖端,他们对于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理念也比往年明确,而且还有中德工业城市联盟这样的机制专门帮助他们进行融合和对接,他们无论是参展力度还是展出效果其实都有不小的提高。一些德国企业表示,他们更希望看到中国企业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理念,这样才能继续洽谈进一步合作的空间。
  例如,上海易城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关于工业4.0智能城市建设的展台就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该公司联合南昌市临空经济区,携手德国企业,打造中德工业4.0产业园,这是把“工业4.0”成果运用到我国智能城镇化建设的一次积极尝试。该公司提出将城市研究、规划、运营、设计和运营招商同大数据结合到一起,打造“工业4.0”智能城市。
  中德制造业的对接与难题
  中德城市工业联盟项目负责人指出,推进世界先进制造的“质”和中国制造的“量”的结合,深化中德产业合作,打造中德工业服务区,促进德国技术理念与中国市场资本的有效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是我们企业的发展理念之一。
  汉诺威工博会新闻发言人布里吉特·曼肯对中国企业参展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说,可以看出中国企业有信心参与全球竞争,其创新能力也正逐渐增强。如今,中国政府推出了适合本国制造业发展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该战略的核心是工业自动化和数字化。德国的工厂设备、企业软件和系统集成产品具有领先优势,和中国形成优势互补。中国企业在工业机器人、云计算等工业领域投资巨大,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具备很高的竞争力。德中两国在未来工业合作领域拥有巨大潜力。
  2013年以来,汉诺威工博会主旨始终围绕“工业融合”理念,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路和步伐保持连贯对于工业升级有着重要意义。不过,基础设施落后、数字化转型瓶颈仍待突破、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仍是包括德国和中国在内的制造业大国未来工业升级面临的难题。希望此次工博会能够推动“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实施更加有效、互补、共赢的对接。中国已经错过了三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将属于有准备的国家。
  (光明日报柏林4月28日电 光明日报驻柏林记者 田 园) [责任编辑:李国强]
十八大以来,200多名中管领导干部因腐败问题被审查,100多万人因违纪违规受到组织处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艺创作欣欣向荣、气象万千,文艺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2017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在厦门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2017“金砖峰会”的东道城市厦门担负“承前启后”重要使命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11和中国战略机遇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