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的慢门拍摄怎么设置用长焦好还是广角好?谢谢!

流水的慢门拍摄用长焦好还是广角好?谢谢!_百度知道
流水的慢门拍摄用长焦好还是广角好?谢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拍摄水流使用多长的焦距要看你拍的场景了,大场景就用广角中景用中焦,远景用长焦。
采纳率:66%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主题:刚才在公园里,看到一个老人用尼康D500+长焦,打鸟,用的慢门
泡网分: 2.313
帖子: 1630
注册: 2013年02月
拍出来的鸟都是虚的,他觉得很有意境,指点周围的人也用慢门拍鸟。。。。。 本帖最后由 newbird007 于
09:20 编辑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10110&&回帖:214 &&
泡网分: 1.118
注册: 2009年09月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0.851
帖子: 2565
注册: 2009年03月
不要嘲笑老法师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7.943
帖子: 1115
注册: 2003年09月
自己设想下,长焦慢门,慢到一定程度出来的是怎样的片子就好。有没有意境还要视当时的光线背景色彩。
泡网分: 2.313
帖子: 1630
注册: 2013年02月
izualx 发表于
有想法真的太有想法了,而且固执啊,楞是教导旁边一起拍摄的女摄友用M档慢门,简直是毁人不倦,我真是。。。。
我想说什么又怕引来争执,只是夸了句D500很不错,就走了。。。
还有一个老人,用A模式拍鸟,快门一二百,我提醒了他说用S,快门得1250左右,iso1000左右,别怕暗,可是人家不听啊。。。
我提醒一次,人家不听,我就走了。。。。
泡网分: 2.313
帖子: 1630
注册: 2013年02月
XAQHJ 发表于
不要嘲笑老法师确实是法术无边。。。。毁人不倦。。。。
泡网分: 2.313
帖子: 1630
注册: 2013年02月
bay 发表于
自己设想下,长焦慢门,慢到一定程度出来的是怎样的片子就好。有没有意境还要视当时的光线背景色彩。背景很差,小破水沟,拍白鹭。慢门导致白鹭过曝,还发虚,我都不敢想象。。。。
泡网分: 37.63
帖子: 7568
注册: 2004年05月
现在的老鸟都是玩M档,A档和S档早就过时了
ISO打到自动,曝光补偿调合适了
newbird007 发表于
真的太有想法了,而且固执啊,楞是教导旁边一起拍摄的女摄友用M档慢门,简直是毁人不倦,我真是。。。。
我想说什么又怕引来争执,只是夸了句D500很不错,就走了。。。
还有一个老人,用A模式拍鸟,快门一二百,我提醒了他说用S,快门得1250左右,iso1000左右,别怕暗,可是人家不听啊。。。
我提醒一次,人家不听,我就走了。。。。
泡网分: 1.015
注册: 2015年04月
楼主坚持1/1250s, 跟老法师坚持1/125s, 而且心里都有一种非得说服对方的想法,可见是一路人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055
帖子: 1039
注册: 2017年04月
XAQHJ 发表于
不要嘲笑老法师这种人只不过年岁大了,没事才买个相机拍鸟,怎能叫老法师,顶多是老年爱好者!
泡网分: 17.561
帖子: 1049
注册: 2008年04月
就怕自以为是的。
泡网分: 17.561
帖子: 1049
注册: 2008年04月
慢门追拍,关键是追,不练是不行的,呵呵。
泡网分: 96.797
帖子: 28914
注册: 2006年03月
无忌交流论坛版主
泡网分: 147.672
精华: 14帖子: 53308
注册: 2000年06月
刘小眯 发表于
就怕自以为是的。
这张照片一看,就一下子全明白了!
泡网分: 1.055
帖子: 1039
注册: 2017年04月
没想到很快就有“老法师”来打脸了!!
泡网分: 11.331
帖子: 11245
注册: 2012年10月
artyou 发表于
没想到很快就有“老法师”来打脸了!!老法师和老年摄影爱好者是不同概念
泡网分: 0.652
注册: 2016年03月
都以为自己是大师,你们用1/8000也好,几分之一也罢,有拿得出手的大片吗?一个搬砖的大学生有什么资格嘲笑搬砖的农民?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162
注册: 2014年03月
法无定法。
泡网分: 7.939
帖子: 1256
注册: 2011年08月
看楼主也是喜欢拍鸟的大师,我这张是1/4秒拍的白鹭,能入你的法眼吗?
泡网分: 12.013
帖子: 7267
注册: 2011年09月
要表达鸟飞的意境,用慢门有什么不妥?一定要定格,把鸟拍呆了才好看?观念未免太死板……我看楼上那几张就比很多高速定格放大数毛的飞鸟有意境!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7.561
帖子: 1049
注册: 2008年04月
谁都比俺强,自以为是的别说照相,干啥都没戏,呵.
泡网分: 11.331
帖子: 11245
注册: 2012年10月
笨鸟一只 发表于
要表达鸟飞的意境,用慢门有什么不妥?一定要定格,把鸟拍呆了才好看?观念未免太死板……我看楼上那几张就比很多高速定格放大数毛的飞鸟有意境! 最烦标本鸟
泡网分: 17.561
帖子: 1049
注册: 2008年04月
现代器材,是人就能拍出快门飞鸟来,呵呵
泡网分: 3.057
帖子: 3083
注册: 2016年12月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只有管理员和版主可见
泡网分: 0.166
注册: 2010年09月
都只是玩儿摄影,可别犯了教条。。玩儿的人有自己玩儿的道理。。
[本版禁言]
泡网分: 3.923
精华: 1帖子: 3836
注册: 2017年03月
有名气的人拍虛了── 那是意境
没名气的人拍虛了── 那是废片
泡网分: 0.117
注册: 2011年05月
看来还是低调点好啊!
泡网分: 0.568
注册: 2017年03月
不一定是打鸟,拍运动的动体都可以这样拍。这张是入门机加狗头变焦50焦距1/5秒追着拍。
泡网分: 0.881
注册: 2017年03月
老来光影 发表于
看楼主也是喜欢拍鸟的大师,我这张是1/4秒拍的白鹭,能入你的法眼吗?...
蛮有意思!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5/5s iOS10.3.2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881
注册: 2017年03月
追焦追好了就是杰作!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5/5s iOS10.3.2 客户端发布
&版权所有:&&&&作为摄影新手,面对摄影难免有许多疑问:焦距、光圈、景深、快门如何把控?怎么拍才不跑焦?如何掌握构图、用光?一天中最佳拍摄时间是什么时候?无需上网逐个搜索这些问题,在本篇文章中为你整理了摄影新手最想知道的10件事,简单易懂,赶紧马住。
镜头的焦距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镜头能拍多远或者多宽。数字越小,焦距越短,视角也就越广,反之,数字越大,焦距越长,视角就越窄。例如300mm的超远摄镜头,只有8°的视角,而8mm的超广角镜头,则拥有180°的视角。在拍摄不同题材时选择不同的焦距,一般来说,24mm以下的广角镜头多用于拍摄风光,而50mm、85mm则更适合拍摄人像。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光量的装置,光圈我们一般会用f来表示,像f/1.4、f/8等,f数值越小,则光圈越大,进光量就越多,照片会越亮;f数值越大,光圈越小,进光量较少,照片会较暗;另一方面,光圈的大小还会影响景深。大光圈景深更浅,拍摄人像背景更虚化更加梦幻。用小光圈背景会更为清晰,拍摄风景能保证捕捉清晰的大画面。
景深是指在相机镜头前沿能够取得清晰成像时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通俗来说,就是相机对好焦之后,在最近和最远有两个清晰临界平面,这一前一后两个平面的距离就是景深。
那么景深有什么用呢?它的意义取决于作者的表达意图。浅景深有助于虚化不必要的元素,使画面更简洁有层次感,更易突出主题;深景深则可以涵盖更多的画面细节(常用于风光和纪实)。杂乱背景前拍摄人像,开大光圈,缩窄景深,虚化背景,能让人物更鲜明。
除了开大光圈外,若想制造浅景深,还可以通过缩短相机与被摄者的距离,增加主体与背景的距离,来达到更明显的虚化效果。当然,使用长焦镜头,也能压缩主体和背景,达到虚化的效果。
顾名思义,快门速度的多少就是指的传感器暴露在光线中的时间长短。较低的数字就表明较慢的快门速度,如1/3秒就是曝光三分之一秒的意思,此时的曝光时间就比较长;较高的数字就表示较高的快门速度,此时传感器的曝光时间就比较短。快门速度越高,就越能够将快速的动作定格,捕捉犹如凝固的效果。快门速度越低,捕捉到的动作将会模糊,使用慢门长时间曝光的话,更会令拍摄的运动对象变得朦胧。
一般情况下,当我们在拍摄静止的动作时,只要保持安全快门值,就能拍出清晰的画面。(安全快门:1/镜头焦距。假如你使用的是50mm的镜头,快门值达到1/50便可以拍到不手抖,不模糊的照片了。)
对焦也叫对光、聚焦。通过相机对焦机构变动物距和相距的位置,使被拍物成像清晰的过程就是对焦。相信对焦大家都懂,但如何正确对焦、不跑焦,才是让人苦恼的问题。那么如何避免跑焦?在排除器材本身的问题外,记住以下几点:
1)保持安全快门拍摄(至于什么是安全快门,上面有提到)
2)保持相机稳定(利用三角架或是身边的倚靠物,避免相机抖动)
3)对焦对在眼睛上(在拍单人照,特别是半身特写时,一般都是把焦点对在眼睛上)
4)弱光环境下,采用手动对焦(环境光线太暗时,采用自动对焦,经常无法对焦,甚至莫名其妙地跑焦)
5)尽量不使用最大光圈(这一点关系到镜头的质量问题,普通的镜头,如果将其光圈全开的话,成像往往不够锐利,甚至会出现跑焦的情况)
构图是表现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它是确定并组织元素以产生和谐照片的过程。作为刚入门的新手,不必把几十种构图都谨记于心,只要记住以下这几种最常用、最简单的,再搭配使用,便也能拍出不错的作品。
1)三分法:构图时用两条竖线与横线将画面等分成三分,犹如书写一个「井」字,将拍摄主体放在四个交叉点上,是最稳的拍摄位置。
2)对角线构图:由画面的一个角延伸到另一角,这样的构图可以给画面添加动态的张力,让照片看起来更活泼。
3)居中构图:把主体放在画面中心,画面看起来平衡、稳定、相呼应。
4)框式构图:选择框架式前景,能把观众的视线引向框架内的景物,突出主体,同时也能制造出纵深感。
都说摄影是光的艺术,用光既是一种基本功,又是体现摄影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内容。无论你多会摆弄相机,多会构图,最终在完成的影像上,你会发现,还是光起到了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摄影本来就是用光在绘图。光源主要分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光质则分硬光和软光。而光位,最常见的有以下4种:
1)顺光:顺光是摄影时最常使用的采光手法,是从被摄体正面照射过来的光线。它的特点是能把被摄体的形态和颜色表现得非常到位。
2)侧光:凡是从被摄物的左右侧面45度-90度角打来的光线,都可以泛称为侧光。侧光千变万化,只要在拍摄时稍微改变光源角度,就能为整张照片营造出截然不同的效果,增添戏剧性。
3)逆光:从被摄体后方照射过来的光线,从被摄体正面看,被摄体轮廓光显得非常明亮,闪烁的光辉很漂亮。这是最具戏剧张力的用光方式,可以创造富有戏剧感或意境的影像。
4)顶光:从被摄体顶部往下照射的光线,在户外,最常遇上顶光的时刻大约在上午11点到下午3点左右。在顶光下拍摄,人物的鼻下人中处和脖子处容易产生阴影,显得不怎么好看。
很多人都会问,一天中什么时间最适合拍照呢?
一般来说,避开中午12点-3点这个时间,其余时间都比较适合在户外拍摄。当然,最佳的拍摄时间还要数一天中的“黄金时间”。所谓黄金时间,指的是日出后、日落前1个小时左右。黄金时间阳光的照射角度下降,不会从人物正上方垂直投射,而且傍晚相对于中午阳光柔和,避免了在人物面部形成强烈的阴影。
除非是拍摄强烈明暗对比、剪影等风格化的作品,此外都尽量选择黄金时间进行创作拍摄,光质更柔和,夕阳呈现的暖调和人物肤色也更为相衬。
阴影能突显立体感,但出现在人物的面部的光照阴影过强,导致「阴阳脸」出现的话,此时的阴影是应该规避的。恰当使用闪光灯以及反光板,对人物的背光暗部进行补光。闪光灯避免直接闪光过硬,可以使用柔光罩调整闪光灯,这就是比较高级的操作了。
要想拍出好的作品,除了熟练掌握相机,学会用光、构图这些基础技巧外,提高自身的审美更是重中之重,毕竟,想法是复制不来的。我们只有看过看更多优秀的作品,从中获取更多灵感和创意,日积月累,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才真正能拍出属于自己的好作品。
您还未添加分享代码,请到主题选项中,添加百度分享代码!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用慢门拍桥,除了光绘你还有多少种方法
对于拍桥最熟悉的方式就是慢门拍摄车流,不管是用长焦还是广角总是想把桥的车流或者对面的城市拍清楚,但是在秋天这个多雾的特殊季节,却忽略了另外一种出大片的方式,殊不知加入雾景,大片的气势就来了!
对于初学者来说不论是拍建筑还是拍桥最喜欢借助广角的张力表现主体的气势,但是在这个朦胧的季节,使用长焦拍摄,就可以借助雾气表现气势了,这样巧妙的借助前景,人物与桥的大小对比步突出了桥的气势。
欠爆和雾气有利的避开了杂乱的背景和前景,用大长焦突出局部,桥墩在雾气中若隐若现营造气势!
光线方位的选择特别重要,以日出日落或城市灯火为背景灯光,就能拍出纵深感了,光线让迷雾有了色彩有了质感。
这个角度拍摄是不好掌控的,桥身的坚硬最容易破坏画风,但是选对了时机、巧妙的利用慢门和前景,整个片子便深邃而有意境了。
然而错过了这些低角度和前景,大片也就与你无缘了!
所以拍摄的最佳时期还是日落时分,在太阳落下去的那几分钟也是最美的,而城市的灯火也是最亮丽的时候。
长焦、低角度、竖构图,构成了别具一格的逆光剪影,太阳恰好落在桥的中心,对称构图使整个画面极为和谐。这种低角度前面在讲前景光斑时用到过,除了这样拍桥以外,如果把背景变成城市,即使像重庆这样的山城也能拍出水上城市的感觉。
如果有漂亮的云层,一定得抓住机会了,如果此时为了把桥拍清晰,角度低一点或者高一点,就不会有这种灯火阑珊的感觉了。所以光线决定了一幅作品表现的层次和美感。
如果有大雾天气,登高拍日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一定得提前踩点,盲目的拍摄,恐怕等你准备好,已经烟消云散了!
湛蓝湛蓝的天空流水,充满了诗意,关键是用对了白平衡。
构图是没有法则的,但能够拍摄这样的动态画面,首先作者的基本功是比较扎实的,所以倾斜构图也是一种艺术。
这样的排山倒海之势,非这个季节莫属!
这样用广角拍摄,虽然主题被缩小,但是突出了流水和天空的广阔,让整个城市仿若在天际,而这座夜空下的桥也有了深意,可以理解为通向彼岸或梦乡的桥。
月亮拍出这样的光芒可以借助星光镜也可以用小光圈。
天空中加入太阳、月亮、飞鸟这些元素后,就会使整个画面活跃起来,所以在拍摄的过程中除了考虑精简构图以外,要考虑如何领画面更加生动。
本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摄影的技法训练(摄影知识.上集)】
我的图书馆
【摄影的技法训练(摄影知识.上集)】
我用了近三年的时间,从网络、书刊和自己摄影探索,收集整理了摄影有关的知识与技艺资料,全集约15万余字,分三集逐步发帖与众摄友分享,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本人摄影知识肤浅,错误与笔误在所难免,不妥之处还望众摄友斧正!
1、怎样在摄影中正确运用色彩
自然界中各种物体的色彩,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物体上,经过物体选择性吸收和反射形成的。光和色是密切联系的,可以说有光才有色。摄影时要掌握光和色彩的知识,能辨别不同的色别,观察不同颜色的亮度和纯度,才能在彩色摄影中拍好照片。
色彩又能反映人的感情,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色彩被赋予了感情,成为代表某种事物和思想情绪的象征。不同的色彩能给人以心理上的不同影响,能激发人们情感,在心理上情绪上产生共鸣。同时拍摄照片时,要研究色彩与人心理的关系,发挥色彩的作用。如红色象征喜悦,黄色象征高贵,绿色象征生命,蓝色象征宁静,白色像征纯洁,黑色象征恐怖等。在摄影中必须懂得色彩与感情的联系,有目的的运用色彩,进一步表达好作品的主题。
色彩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光谱中所表现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光及中间色,能用肉眼辨别出来的大约有180 余种。通过观察测试,各种色外,还有色彩给人的一般感觉是:
红色:热烈、喜庆、温暖、奋进、热情。
绿色:生机、和平、凉爽、平静、希望。
蓝色:广阔、清新、冷清、宁静、静寂。
黄色:高贵、庄重、光辉、温顺、光明。
青色:坚强、圆顺、冷清。
橙色:华美、丰硕、甜蜜、享乐。
紫色:深沉、稳重、神密、寒冷。
白色:神圣、纯洁、素静、稚嫩。
黑色:神密、悲哀、稳重、力度、死亡。
灰色:平和、浑厚、温存、稳重。
褐色:沉稳、淳厚、严密、深沉。
金黄色:贵重、高雅、华丽、正统。
银白色:高洁、素雅、柔软、明亮。
品红色:温柔、朴实、坦率、平和。
摄影中对色彩的应用,要合理、确切,强调与人的感情相吻合,强调对主题的衬托。
如拍结婚照片,红色越多,气氛越浓。而丧事照片,则正好相反,应以素白为主,出现几个穿红衣的人,就会破坏气氛。同时处理色彩,要符合人的心理状态,符合人的生活习惯和欣赏习惯,就能提高色彩的表现力。对摄影中色彩的配置,要按照艺术规律要求进行。色彩的配置,要烘托气氛,突出主题。严格的取景构图,巧妙的运用光线,合理的配置色彩,达到以色传神,以色写意,以色抒情的目的。
在彩色摄影中,画面上不一定色彩越多越美,切不可堆砌罗列,给人以杂乱无章的感觉。必须有所弃才能有所取。要善于在色彩运用中敢弃敢取,善于对色彩提炼,概括和加工,把色彩处埋得艳而不俗,雅而不凡,寓秀美于平淡之中,使摄影照片达到绘画着色的艺术效果。
2、怎样在摄影中测定镜头视角
在拍照时,我们肉眼所见的是三维的物体,但在相机取景器中所见到的却是平面的图象,视角还受到一定的限制。人眼的视角比较广阔,其透视感相当于装在35毫米相机上的85-90 毫米的中焦镜头透视感。人们在怀有特定的兴趣时,由于将注意力集中到关心的要点上,忽略了要点以外的物体,这样,肉眼所见的景物有时就相当于焦距较长的镜头视角范围。
人的视角从整体看,近似于150°广角镜头的视野,如果视线中有物体出现,其所占视角约为50°,接近于标准镜头的视角,如果我们发现这个物体有部分细节,则肉眼的视角就迅速地变成2.5°左右长焦距镜头的视角。
对应肉眼观察物体的视角,有很多焦距不同的镜头供我们使用,有定焦镜头,也有变焦镜头,每只镜头有各自的视角。哪个镜头是多大的视角,要全部记住是困难的,许多镜头只有装到相机上才知道。这里我们可以用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作标准,来大概了解镜头的视角。举例来说,将两臂伸直,手掌向内侧变曲。包括手指在内的两个手掌覆盖范围,就相当于35 毫米相机100毫米焦距镜头的视角范围;摊开的一只手,相当于35毫米相当200毫米长焦镜头的视角范围;摊开手掌的一半,相当于300 毫米长焦镜头。
3、怎样选择拍摄角度
拍照片的角度,不仅对表达拍摄内容起重要作用,对形成优美的构图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不同的拍摄角度,拍出的照片差别很大。变换一下角度,能直接影响画面结构。例如,在同一距离、同一高度、用相同焦距的镜头,采用仰角、平角、俯角拍出三张照片,虽然前后景物没有变化,而画面内包括的内容就不同了。如果采用不同的高度,在同一距离,用仰角、平角、俯角再拍出三张照片,就会发现前景和后景的变化很大。这就说明相机与被摄物体的角度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镜头角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画面中的水平线和空间深度的改变。现在分别说说俯视、平视和仰视几种角度的使用效果。
俯视,即拍照时相机的位置高于物体,从上向下拍摄。其特点是视野辽阔,能见的场面大,景物全,可以纵观全局。这种方法多用于拍大场面,比如拍摄粮食大面积丰收,草原及成群的牲畜,交通枢纽,水面等。如果俯角较大,虽没有广阔的场面,拍摄特殊题材时也有其独特效果。
平视,即相机与被摄物体大致在一个水平线上。这种角度接近人眼的习惯印象。平视构图的特点是透视效果好,一般不易产生变形。这种方法顺手、方便,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但拍出的照片很少有变化,也不新颖。初学摄影者习惯用平视角度拍照。
仰视,是从下向上拍摄,相机低于被摄物体,拍出的照片地平线低。仰角拍摄的特点是,可使景物拍得宏伟、高大。如拍建筑物,有直插云霄之感;拍高台跳水,以蓝天作背景,显现出运动员的凌云之势,腾空飞翔之感。低角度拍摄,还可舍弃杂乱的背景,使画面简洁,主体突出。选择高低角度的同时,还要对景物的横向角度加以选择。以拍建筑物为例,是拍正面、侧面还是拍背面,要多方观察。定好角度后再进行构图。再如拍摄人物头像,不妨围绕被摄人物,结合光线、脸形等特点,细心观察,在最美最理想的角度进行拍摄。选择角度,主要服从于内容的需要,哪一方面最能体现被摄物体的特征,最富有表现力,就在哪个位置拍摄。
正面、侧面、背面拍摄,各有特点。正面构图,线条结构对称、稳定,有庄重、威严的气氛。但正面构图缺少透视感,容易呆板。侧面构图,立体感强,能产生空间感和线条透视的效果。如用侧面拍摄人像,能充分显示优美姿态和面部表情。利用光线的明暗的反差,可增强立体感。这是通常使用较多的角度。采用斜侧面拍摄,景物在画面中有一部分正面,还有一部分侧面,可以突出被摄物体的整个轮廓。背面构图,绝大多数是为了内容的特殊需要而采用的,能显示出特殊的效果。背面拍摄,也有许多印象深刻的好作品,这要靠在实践中去体会摸索了。
4、怎样在摄影中运用线条
一切物体都是由线条构成的,如房屋由纵横的线条构成;山峰、河流由曲线线条构成;树木由垂线条构成;圆球由弧形线条构成;物体运动时,线条就发生变化,如人站立时是垂线条而跑步时就变为斜线条。掌握线条的结构变化,对照片的画面构图有重要作用。水平线条,能够使人的视觉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观察,从而产生广阔、平静的感觉。大海、草原、秧田、麦地其线条结构都是水平型线条。看了使人心胸开阔。
垂线条。能够使人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感觉景物的形象,给人以庄严、伟大的感觉。如粗壮的大树,矗立的烟囱,巍巍的井架,高大的塑像等,都在画面上呈垂直线条表现。
斜线条。景物在画面上如呈现斜线结构,画面的空间一端就会明显地产生扩大或缩小,给人们以动的感觉。斜线条可以把人们的视线引向空间深处,形成近大远小视觉。飞机的起飞、运动员的迅跑、炮火射击等都是用斜线线条表现的。
曲线条。曲线条能给人以曲折、跳跃、激烈的感受,增加画面的美感。起伏的群山、奔腾的大海、蜿蜒的小道、弯曲的河流都是曲线结构。曲线能生动的反映出景物的特征。
拍摄照片时,要善于运用线条。每一幅画面,都应有一条主线,把周围分散的线条统一起来,形成画面的中心,把人的视觉引向主体。同时运用线条的变化,表现照片的透视效果与空间感。我们在拍照时,一定要善于抓住主线,同时利用线条粗细,深浅的变化,经过组合形成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给人以轻重、快慢、强弱的感觉。表达摄影者的思想感情,揭示照片要表现的主体。如正面构图的线条对称、稳定,就能给人的庄重,威严的气氛。又如轮廓线具有表明物体形态、姿态的作用。尤其是人物的身影,山峰的岩石,舞蹈的身姿等都是曲线线条的运用。利用好轮廓线,可以真实、生动的反映事物本来面貌,达到以形传神的拍摄目的。
画面上的线条,有无形与有形两种,有形线条是画面上看得见的。无形线条是由照片中景物的内在意向引伸的。如运动的方面,人的眼神视线方向等。运用时要兼顾两种,使之都得到满意的表现。
5、拍摄中怎样虚与实并用
人的眼睛在观看近处物体时,远处物体是虚幻的。在观看远处物体时,近处物体是虚幻的。这种现象不被人们所注意,是因为人的眼睛有迅速变换焦点的能力。照相机虽然不能象人的眼睛一样灵敏,却具有同样的功能,拍摄时能适应人体的这一个生理需求。照相机是通过调整光圈的大小确定景深范围,使处于景深范围内的物体清楚、景深范围之外的物体虚化,从而获得不同的虚实效果。
实践证明,一张照片把所有的物体都合盘托出,赤裸裸地展现出来,会使照片画面形式活泼不足,生硬有余。照片的内容也会让人一目了然,缺乏蕴意。还会形成琐碎的细节,斑驳的色彩、点滴的趣味,与家庭生活照片的主体——人物平分秋色的局面,不利于突出表现人物。有经验的摄影师在拍摄时,总是精心设计,仔细安排,把人物之外的陪衬物忍痛割爱,大胆虚化。“易实难虚,易取难舍。”家庭生活摄影如果能从难处着手,再多一些地运用虚化的表现手法,将使照片有一个新的更美的面貌。
家庭生活摄影最多运用前景的虚化。前景的虚化适应了人的眼睛在观看物体时近虚远实的生理机能,为欣赏提供了一个顺呼自然的欣赏过程:当欣赏者的目光投入到照片上的时候,虚化的前景不会产生视线干扰,目光会自然而然地落在较远处“实”的人物身上,形成明确的视觉中心,人物突出悦目。前景的虚化造成的物体近距离存在的感受,很容易使欣赏者把前景、人物、背景物联系起来,形成三者的比较,加强空间纵深的感觉。人物和景物的立体印象也会随之鲜明、清晰。虚化的前景还能够使色彩得到柔化。前景的虚化使照片上一部分物体的色彩模糊,出现柔合的混合色调,焕发出奇光异彩,使照片的内容有含蓄朦胧的寓意。同时还美化了照片的形式,为照片增添了柔化的色彩装饰。
在艺术摄影创作中,常常利用大面积的物体虚化创造意境。家庭生活摄影一般情况下虚化的物体不宜太多,尤其是为摄取某一个美丽的背景物时,不应当使背景物虚化。近景拍摄重在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背景的虚化,使人物衬托在清朗,含蓄的背景上,照片的形式美和内容的蕴意都会随之增强。因此近景拍摄的家庭生活照片,运用大光圈使背景虚化,常常是必不可少的。近景拍摄还可能使人物的身体某些部位虚化,以此来突出表现某些重点部位。多数情况是人物的面部清晰、陪体——如头部的装饰物、手的动作等虚化。虚化的部位并非是可有可无的,它起到从侧面表达照片内容,暗示人物的整体形象,强化照片形式感的作用。
一张照片有虚有实,实的物体越加鲜明突出,虚的部分在实的比较之中显其美妙之处。人物和景物相衬相映,色彩浓淡相间相成,即统一又变化,即对比又和谐,使照片的内容气韵相通,虚实相生,化平凡为神奇,艺术意味十分浓郁。
家庭生活照片虚化物体主要是通过运用照相机光圈大,景深小,虚化面积大;光圈小,景深大,虚化的面积小这个原理,来达到不同的虚实效果。长焦距镜头的运用对于塑造物体虚化效果有其独到之处。
除上述照片形式上的虚与实关系之外,还有内容上的虚与实,影调上的虚与实,色调上的虚与实以及人物情感表现上的虚与实等。内容上的虚与实,是指照片上所展示的形象是实,由形象使欣赏者产生的联想与想象则为虚;影调上的虚与实,一般是指明暗影调不同面积的比例关系;色调上的虚与实,一般是指颜色的冷暖关系,照片上以暖色调为主则为虚,冷色调为实。以冷色调为主则为虚,暖色调为实;人物情态上的虚与实关系,是指照片流于表面的情态为虚,发自于内心的则为实。这些都是家庭生活摄影可供借鉴的。
6、怎样虚化景物
A.巧用慢门。用1/30 秒以下的快门速度拍摄动体,在拍摄过程中,动体的像在底片上移动,产生了虚影,给人以动感。快门速度低于动体速度,就可留下虚影。
B.开大光圈,缩短景深。当被摄物体的背景或前景杂乱元章,影响突出主体时,得用光圈和景深的反比例关系,放大光圈,把背景或前景置于景深范围之外,使其模糊,给人以空间深度感。
C.追随主体。拍运动中的物体,要使相机追随动体向运动方向移动中拍摄,所得的结果是动体清晰,背景或前景流动模糊,可增加动感,渲染气氛,表现主体的动态和速度。追随的方法除了平行追随,还有纵向追随,弧形追随,圆形追随,效果也各具特色。
D.利用云雾等自然现象。清晨、傍晚或阴雨天,天空云雾较浓,远景一般被云雾笼罩,只显景物轮廓。特别是在风光摄影中,利用云雾,远山疏林,近深远淡,有势有情,虚中有神,显得山川既宏远深逢,又空灵隽秀。
E.应用变焦镜头。变焦距镜头是一种新型镜头,它可以变换多种焦距,人们利用镜头焦距的可变性,在曝光过程中推拉镜头,底片上可形成重叠虚影,用来衬托主体,制造气氛。
7、怎样表现摄影画面的深远
在照片上表现深远感,并不是主体延伸到远方就表达了深度感,因为任何画面都是由长度和宽度(两度空间)构成的平面,画面上见到的深度感,是由于人眼的错觉所造成的。一张平面的照片,加上利用人眼的错觉,出现了三度空间,照片上就有深度的感觉,增加了画面的表现力。欲要较好的表现深度感,除刻意构图外,还要使用一些特定的拍摄方法。一般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A.使景物重迭的拍摄方法:将几个开头相似的景物或几个同一种物体重迭放置(前后重迭),从透视出发,景物近大远小,明显地出现了前后分离的情况。特别是在用远摄镜头拍摄时,使用重迭方法来表现深度感是最有效的方法。
B.利用透视比例:一般物体的视觉都是近大远小,物体离人眼逾近愈大,愈远愈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很自然地运用这一习惯去判断物体的远近,相机镜头表现的近大远小的透视比例更为明显。因此,在拍摄照片时,运用这种透视原理,就可表现出景物的深度感。一般使用广角镜头拍摄时,因使前后景物的距离增大,特别是接近主体拍摄时,可有意识地增加深度感,且广角镜头摄入的景物也多。
C.利用引导线增加深远感觉:如在拍摄街道、林荫道、河岸、铁路时,拍摄者找出合适的位置,让一些起直线作用的景物从接近镜头处开始,逐渐进入镜头中心向远方延伸。如拍摄前述的街道或林荫道、河岸、铁路等景物时,不能站在它们的正中,而是靠在一边蹲下拍摄,使一边的建筑物或林荫道、铁路旁的树木在照片的上角开始形成对角线,逐渐延到画面的中央向远方伸去。标准镜头和广角镜头都有这种效果。
D.利用空气透视来产生深度感:大气中都含有不同程度的小蒸汽、尘埃、烟雾等飘浮物(杂质),这些是产生空气透视的物质基础。空气透视可造成距离感觉,因光线穿过空气时被雾汽、尘埃等扩散,距相机近的扩散不明显,色彩也接近物体本来的颜色,距相机愈远的地方,扩散现象愈明显,物体的色彩也就愈浅淡。经常扩散效果后,只有光谱中的蓝光能透过空气中的杂质,因而看远山时,都呈现出蓝色或蓝紫色,空气透视的效果就变得特别明显。
8、怎样在构图时运用黄金分割法
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不仅要有深刻的主题思想和内容,同时还应具备与内容相一致的优美形式和协调的构图。初学摄影,在取景时了解和掌握黄金分割法。对于提高作品美学价值很有帮助。黄金分割法,就是把一条直线段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对全部的比等于其余一部分对这一部分的比,常用2:3,3:5,5:8 等近似值的比例关系迸引美术设计和摄影构图,这种比例也称黄金律。在摄影构图中,常使用的概略方法,就是在画面上横、竖各画两条与边平行、等分的直线,将画面分成9 个相等的方块,称九宫图。直线和横线相交的4 个点,称黄金分割点。根据经验,将主体景物安排在黄金分割点附近,能更好地发挥主体景物在图面上的组织作用,有利于周围景物的协调和联系,容易引起美感,产生较好的视觉效果,使主体景物更加鲜明、突出。另外,人们看图片和书刊有个习惯,就是由左向右移动,视线经过运动,往往视点落于右侧,所以在构图时把主要景物、醒目的形象安置在右边,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初学摄影取景,可选选用“黄金分割法”的练习构图,经过多次实践,有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以后,就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己进行创作了。如果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这一种形式,也不可取,时间久了反而会束缚自己的创作思想,使拍出的照片四平八稳,缺乏变化,贫乏无味,就谈不上有什么艺术性。
用黄金分割法确定主体的位置,并没有完成构图的整个过程,还应注意安排必要的空间,考虑主体与陪体之间的呼应,充分表达主题的思想内容。同时,还要考虑影调,光线处理,色彩的表现等等。为了提高基本功,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认真学习美学知识,加强美学修养,并通过拍摄实践,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多拍出一些有较高艺术水平的照片来。
9、拍摄夜景时怎样进行局部遮挡
在拍摄夜景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准备拍摄的画面中,有的地方灯光明亮,有的地方灯光昏暗,或者是灯光少而亮,场景大而暗。遇到上述情况,要拍摄出反差适中、明暗部分都有较好层次的照片,可以采取措施,运用局部遮挡控制曝光的方法,以减少明亮部分的曝光,增加昏暗部分的曝光。
所谓遮挡拍摄法,就是在长时间的曝光过程中,用手或其他物体有目的地遮住画面中的某一部分(一般是明亮部分),减少它的曝光量,并使其余的昏暗部分得以较充分的曝光。就象放大照片时的局部遮挡一样,以求达到理想的效果。遮挡时,一定要视光线情况,不断地晃动,切不可固定不动地挡住某一部分,以免出现感光过度或不够均匀的现象。
10、怎样运用对角线构图
横画面、竖画面或正方形画面都有四个角,假若使画面主体和重要陪体分别部署在斜对的两角部位,或者画面主体本身占据画面斜对的两角部位,这种布局就称为对角线构图,具有协调对应,活泼生动,自然优美等特色,是画面构图统一之中有变化,变化之中有统一的一种体现。这种构图适用于多种拍摄内容,可使布局灵便,易于掌握,取得较好效果。其运用要领举例如下:
A.画面按“井”字分割,分割线产生4 个交叉点,同时,画面分割成比例相同的9 小块,使画面主体和重要陪体或者画面主体本身分别部署在左上与右下,或者右上与左下对角点甚至对角的小块内,譬如,画面左下是坐在水边的一位垂钓者,右上是一座远山;或者左上是一群飞鸟,右下是一丛灌木林;也可以是舞双剑的一位姑娘作雄鹰展翅的蹲身造型姿式,展直的双臂及所握的双剑,处于画面对角的交叉点;或者侧面拍摄席地而坐,正在系鞋带的运动员,其头部至脚部处于对角位置。
B.分别处于对角位置的画面主体与陪体可以具有内在联系(譬如一个人仰首观赏一幅图画),也可以彼此并不相干(譬如画面左下角是正在打盹的一只懒猫,右上角是一盆吊兰)。但与主体对角的必须是重要的、醒目的陪体,假若与主体对角的陪体不明显、不生动,而与主体不对角的陪体却很明确、夺目,就不成其为对角线构图。
C.对角的主体与陪体一般情况下须保持彼此呼应的方向性或视觉效果,画面主体本身形成对角线构图布局时,动向、倾向、趋向的前方须有适当的空间。
11、怎样运用对称式构图
摄影构图的布局结构主要有对称式和非对称式两大系列。所谓对称式构图,是指所摄内容,在画面正中垂线两侧或正中水平线上下,对等或大致对等,画面从而具有布局平衡、结构规矩,蕴含图案美、趣味性等特色。这种构图形式的运用举例如下:
A.在现实生活和周围环境中,有许多情景和物体本身往往是左右对等的,譬如举重运动员举重,游泳运动员的蝶泳、集体舞蹈表演、图案样式的灯组、中国式古建筑以至某些器皿用具等等,从其左右对等的角度居中取景拍摄,即可形成左右对称的画面布局。
B.飘荡在平静湖面的天鹅,趴在台桌玻璃板上凝思的少女,在铮亮的水磨石地面表演艺术体操的运动员,由于所倚托的光泽面的反映,被摄体都会产生明晰的倒影。把实体连同倒影一起摄人画面,就成为上下对等的对称布局。
C.对称式构图不可机械地单纯对等,而必须生动,在对等之中有所变化,或者蕴含趣味性,装饰性,否则就会流于平淡乏味。譬如两个人各坐一只沙发相对交谈,由于姿势相仿,因而左右对等,但显得拘谨、机械。假若表现两个天真的孩子在“顶牛”玩耍,或者拍摄一对情侣默默相对的剪影,画面表现就显然具有对称的趣味性和优美的形感。
D.左右对等又加上下对等,虽有图案形式的对称效果,但一般不可取,譬如迎面拍摄一只天鹅,原本左右对等,如果又加倒影,成为“十”字形对等,就并无美感而只有呆板感——过于统一,缺乏变化。
12、怎样突出主体
人物,人群或景物都可以作为照片画面的主体。
主体是画面内容和结构的中心,是画面上用以表达内容的主要对象,是摄影者最感兴趣的,吸引它举起相机的拍摄对象。所以摄影构图时必须利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去突出主体。一般突出主体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A.动用特写形式,将主体置于距离镜头稍近的适当位置上拍摄,使主体的尺寸比例显得比周围相关景物的大些,占据较大的画幅面积,以从形体大小的对比上突出主体。
B.利用虚实变化,即动用光圈的变化改变景深,使主体清晰,陪体或背景模糊。在周围景物都模糊的情况下,清晰的影像会显得很突出,夺人视线。
C.运用线条的引导作用突出主体。画面线条的汇集点或交叉点,一般是人们视线的集中点,主体安排在这个位置上,就可以引导观者的视线落在主体上。
D.动用明暗对比,突出主体。在用光上使主体光线明亮、陪体暗淡,达到以暗托亮的目的。
E. 运用色彩的对比,突出主体。例如,在大片的绿叶衬托下,红色的花朵会显得鲜明夺目。
F.运用滤光镜的作用,调整画面影调,也可使主体突出出来。
13、怎样恰当利用前景
但凡比画面主体离镜头更近的景物,一般都可以称为前景,它与背景一样,都属陪体。就对于加强画面主体的表现来说,两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譬如虚化前景,通过以虚托实可以突出表现主体;夸张前景,使之充满画面周围而形成封闭式构图,具有犹如集中目光观看主体的明显效果;裁切前景,凭借画面边框的局限,对近镜头而显得较大的陪体适当删削,使其形体不完整,以反衬形体完整的主体??不过,所谓恰当利用前景,通常主要指能使前景在画面上发挥如下三个作用:
A.形成视沉空间——拍摄雨景,雾景等朦胧的景色,往往缺乏纵深感,即使拍摄远山近水、深宅大院,在画面上的远近纵深也可能不明显,如果结合近景,那怕仅仅是一块山石、一丛小草、一支树桠,就可反衬出画面其它景物的远。
B.均衡构图布局——画面需要一定的空白,这可以是白、灰、黑单一色调背景的无景物处,也可以是天空、水面、地面等同一色调的空旷处,用以调节画面结构,使布局疏密有致,甚至可以蕴蓄意境。但若空白太多,不仅有空旷感,还会导致画面失重,因此须适当摄入某些前景,用以填补空白,使构图布局均衡协调。
C.具有装饰美感——如表现春耕场景,在画面一角摄人一枝甚至一树桃花;拍摄静悄悄的湖光山色,摄人几枝芦苇作为前景;或者透过喷水池美妙的水柱拍摄城市建筑??,类似这种利用前景,虽属点缀性质,但也如锦上添花,往往可以起到美化画面的作用。
适合作为前景的景物不胜枚举,但若有碍画面主体的表现,而且又不具备上述任何一个作用,这样的前景须慎用,或者干脆不用,以免得不偿失。
14、怎样妥善处理背景
画面主体并不充满画面时,一般都有背景。画面的背景可以是一片空白(表现为白、灰、黑等单一的色调),也可以是人、物、景等各种有形的影像。背景同前景等陪体一样,首要的职能应是有助于突出表现画面主体,在这个前提下,为使画面造型具有艺术化的特定效果,背景的处理可以根据需要而变化:
A.净化背景——拍摄人物、静物、花卉等特写,衬以天空、白墙或白布,形成白净的背景;也可衬以黑色、灰色以至其它任何单色的背景。背景部位没有其它有形的影像,仅是空旷的单一色调,都属净化背景。
B.淡化背景——背景部位的人、物、景呈现为浅淡的影调,这种效果的取得,可以借助空气透视作用;也可以实行遮挡曝光,使背景影像曝光不足而淡化;如果在拍摄人像、静物、花卉等特写时,利用白或浅色纱幕遮住陪体,也可取得淡化背景的效果。
C.暗化背景——背景部位的人、物、景呈现为黝暗、浓重的影调,处理方法是使画面主体照明充足(在亮处),背景陪衬照明不足(在暗处)。
D.虚化背景——通过景深控制,使背景部位的人、物、景影像虚化。
E.美化背景——选择图案形的或者蕴含节律感的景物为背景,例如,利用层层台阶或体育场的看台衬托人物特写,利用粼粼波光衬托一叶轻舟,或者利用码放整齐的产品衬托工人形象的写照,也可以利用一枝花的投影或者仅仅打一束光美化背景,虚光放大照片的虚光效果,也是一种美化的背景。
15、怎样在摄影中表现景物的立体感
摄影是一种平面造型艺术,只表现长宽两度空间,容易形成画面呆板,要便画面表现有生气,必须运用摄影技巧,使景物的立体形象在画面上表现出来。常用的方法有:
A.调整拍摄位置表现景物的立体感。从正面拍摄时,看不到景物深度,立体感不强。从侧面拍摄时,可以表现景物的正侧两面,立体感强。
B.调整拍摄距离表现景物的立体感。拍摄距离近时,画面上的景物远小近大的对比强烈,空间感立体感强。拍摄距离远时,前后景物大小对比弱,空间感立体感会减弱。
C.调整拍摄角度表现立体感。高角度拍摄时,镜头摄取范围广,画面上包括景物多,则近大远小,使画面立体感增强。低角度拍摄时,前景高大突出,后景相对缩小或被遮住,对比不显著,立体效果也会减弱。
D.调整影调对比表现立体感。影调缺少变化时,感觉会平淡。影调反差大时,立体感就突出。被摄主体影调明亮时,背景深暗,立体感就强。主体深暗,背景明亮也会增加立体感。顺光照射时,被摄对象获得相等的照明,就缺乏立体感。逆光或侧光照射时,会出现鲜明的轮廓线条,立体感就增强。
E.调整光圈大小表现主体感。光圈小时,景深范围大,使得远近不一的景物都十分清晰,照片就缺乏立体感。如果光圈适当开大,控制景深范围,使主体物的轮廓细节清晰,而背景远景虚糊,就有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感。
F.调整焦距镜头表现景物立体感。使用短焦距镜头时,画面包括了前景也包括了广阔的后景,形成了强烈的影像大小对比,立体感就会强烈。使用长焦距镜头时,压缩了前后景之间的距离,画面不能形成强烈对比,就会失去立体感。
G.使用不同的滤光镜表现景物立体感。不同的滤光镜可以增强或减弱透视效果。如蓝滤光镜可以加速透视感,有助于形成立体效果。浓雾天使用黄滤光镜,晴天使用青滤光镜,都能巧妙的减薄底片,使一部分影调突出,一部分影调减弱,从而加强照片景物的透视效果与立体感。
16、怎样获得较大的景深
首先简单解释一下什么叫景深。当我们拿起相机对焦距时会发现,在取景器里不仅我们用来对焦距的那一景物是清楚的,而且那一景物前后各有一段距离内的景物也是清楚的。这个能成象清楚的,距相机最近的景物到能够成象清楚的,距相机最远的景物之间的距离,就叫作景深。换句话说,景深就是景物纵深的清晰范围。
对同一台相机来说,景深范围大小是由光圈和拍摄距离决定的。光圈大、摄距近,景深范围小;光圈小,摄距远,景深范围大。当将光圈由大调小,摄距由近变远时,景深范围随之增大。
17、怎样对运动物体对焦
在体育比赛,抓拍等动体摄影中,被摄主体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给拍摄者的精确对焦带来困难。能否找到一些捷径呢?答案是肯定的。超焦距法:把镜头对焦环调到超焦距处拍照。当使用短焦距镜头时,这一方法可以获得十分满意的效果。
预定参照物法:把镜头对准运动物体要经过的区域对焦,可分为预定景深法,区域对焦法和预定目标法。
A.预定景深法:这一方法适用于运动速度不太快的动体摄影。先根据现场光线选好光圈,快门速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用小光圈,以确保有足够的景深。镜头调到一个预选的距离,当被摄体进入景深范围,立即抓拍。
B.区域对焦法:按动体活动的区域对焦,为了获得足够的景深,最好距被摄体5 米以外,并用小光圈拍照。对活动范围有限的动体可采用这种方法。如舞台演出,体育比赛中的平衡木等。
C.预定目标法:如被摄主体运动中要经过的地方有固定目标,可事先对此目标聚焦,一旦动体进入这一领域,即可按动快门。这种拍摄方法很适合撑杆跳、跳高、跨栏、终点冲刺等体育摄影。
18、怎样采用AF对焦方式摄影
这种自动对焦方式的工作过程是:当半按下快门钮时,伺服电动机驱动镜头对焦,对焦准确后,电动机停止工作。锁定机构将焦距锁定。如果此时不继续往下按快门,就将保持这种状态。从而可以调整构图,这是它的优点。它适宜拍摄一般的人像,静物或慢动作的题材。
当半按快门钮时,自动对焦系统就能保持连续动作,紧随被摄体调整焦距。这样,摄影者能以取景器中央的对焦区载随心所欲地追踪一个不确定目标,并能满足在原跟踪焦点之外,快速转移聚焦点的要求。这种AF 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只要按下一半快门钮,自动聚焦系统自动跟踪被摄体聚焦。一直到全部按下快门。它最适合新闻、动物、体
育等题材的拍摄。
19、怎样校正色温
校正色温滤光镜有两种:一种是能使色温上升的蓝色镜,一种是能使色温下降的橙色镜。校正色温滤光镜虽然有转换色温的功能,但如果遇上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光源的混合光,无论哪一种滤光镜也元济于事了。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拍摄过程中,除了有意追求某种特殊的效果之外,应尽量选择色温统一的光源。否则,拍出的片子不是局部偏红就是局部偏蓝,或者在一张片子上出现两种严重的偏色现象。
20、彩色摄影怎样掌握色温的变化
在室外自然光下拍摄,一般情况是,在晴天,日出后和日落前,直射阳光的色温较低,接近中午,色温逐渐升高,色温为5500K,就是中午直射阳光的色温;这个色温,一般要在日出三小时后,到日落前三小时为止的时间内比较稳定。实际上,室外自然光是由直射阳光和天空漫射光组合而成;中午单纯阳光的色温仅为5000K 左右,天空漫射光的色温约为K,按这两个光源亮度比例组合后的色温才5500K。薄云遮日的天气,直射阳光被薄云部分遮盖,色温比晴天高,约为K;阴天的光线,全部是云层的漫射光,色温约为K。至于灯光的色温。主要视灯的种类而定,但比较稳定;不过,供电电压的波动也会使灯光色温变化,例如,夜间电压上升,色温就随之升高,必须注意。
21、怎样使拍摄中的光源平衡
大部分照片是用单一光源——如日光、灯光或闪光灯作为照明拍摄的。只是在遇到两种光源混合在一起的时候,不论这种情况是一时不可避免的,或是有意安排的,必须使两种光源得到平衡,否则事情就比较复杂了。首先遇到的是日光与闪光灯光源的混合使用,我们在日光下使用闪光灯一是因为光线不足,其次是减弱阳光投下的阴影。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因为,电子闪光灯的设计色温与日光(早夜除外)色温是非常接近的,都在5600K左右,所以,日光与闪光灯混合使用时,不用特意考虑色温方面,也就是说
光源平衡方面没有什么值得特别注意的。
钨丝灯与闪光灯混合使用,是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在拍摄静态的物体时,房间里的光线一般说来是足够的。因为电子闪光灯的设计色温是5600K,而一般摄影用钨丝灯的色温在3200K,如果同时使用,色温不统一,色彩也就无法平衡,没有一种彩色以能同时适用于这两种不同色彩的光源。所以,一般不混用钨丝灯和闪光灯,要么全部用钨丝灯,要么用闪光灯,反射直射都行。
室外阳光与其他光源混合使用,与上面出现的问题类似。在黑白摄影中,可以把室外投射到室内的阳光当做主光,室内的灯光做辅助光,色温对黑白照片没有多大的影响,彩色片就不能这样,任何滤色镜也无能为力。如果一定要这么做,可以提高室内灯光的色温,再与室外阳光配合使用,即使是用闪光灯,也可以在灯头上加用转换色温滤色镜,以适应该灯光片的色温要求。
22、怎样在摄影中掌握光线变化规律
摄影要正确的掌握曝光,正确曝光就要掌握光线的变化规律。摄影的光源分为自然光和人造光两大类。自然光主要是指日光,根据日光照射的特点又可分为直射光,投射光和反射光。直射光是太阳直接投射过来的光线;投射光是阴天或多云天或阳光阴影下的投射光线;反射光是指光线照到某一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
由于地理纬度不同、海拔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不同以及室内外不同,光照的亮度也不同。一般说,南方纬度低光照强,北方纬度高光照弱;纬度每差10°度左右,光圈应差半级到一级。海拔越高的地方,大气越洁净,太阳光线被吸收的越少,光照度越强,到高山摄影,所需曝光量要少。一般说,海拔1000米处,应缩小1-4级光圈,
海拔2000米处,应缩小1-3级光圈。
季节的不同,对光线影响也很大,夏季光线最强,冬季光线最弱,春、秋介于两者之间。夏季光线比春秋约强1—2 倍,比冬季约强3—4 倍。如夏季用1/250秒的速度拍摄,春秋季用1/125秒,冬季只有1/60秒。
时间的不同,光线变化也很大,中午光线强,早、晚光线变化最大。一天中阳光最强和最弱的差别,夏季约差5 级光圈,春秋冬季的约差4 级光圈。
天气变化,对光线影响最大,一般分为四类,晴朗天气,强烈日光,光照最大;薄云遮日,物体投影不明显,光照次之;多云蔽天,物体无投影,光照又次之;浓云密布,景物阴暗,光照最差。上述四类,每类曝光各相差一倍。如晴天用1/200 秒,薄云天则用1/100 秒,多云天用1/60,阴雨天用1/30 秒。
此外被摄物体的反光程度不同,也影响曝光速度。如白色物体反光强,深色物体反光弱,光洁平滑物体反光强,表面粗暗物体反光弱,江河湖海反光强,树林草地反光弱,远处景物反光强,近处景物反光弱。在这些不同亮度情况下,曝光往往要差一级至三四级光圈。
室外直射光与室内散射光差别也很大。室内自然光是由门窗射人,因此,距离门窗远近,亮度差别很大,室内墙壁反光程度也有很大影响。一般说,光源与被摄物体距离增加一倍,感光要增加四倍。
人造光主要是灯光,室内摄影一般要使用灯光,灯光有闪光灯、钨丝灯、碘钨灯、溴钨灯等。要根据拍摄需要,设置人造光源。有的单灯摄影,双灯摄影、三灯摄影等。使用最多的是闪光灯。
23、怎样根据闪光灯的曝光指数确定闪光摄影的正确曝光
无论闪光灯泡或是电子闪光都有规定的感光指数。各类中小型电子闪光灯的产品说明书上都印有曝光指数, GN24 或GN32 等。GN 曝光指数是由感光片的感光度(通常以ASAI00 作为标准),闪光灯的照射距离和光圈的F值大小而定的。例如有的电子闪光灯标着GN32,就是说使用ASA100 的感光片,在光圈Fl的情况下,拍摄距离32 米处的景物,能得到准确的曝光。相反,如果用F32光圈拍照时,被摄体就应放在1米处。曝光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曝光指数=光圈×闪光灯照射距离
这里可以把曝光指数看成是一个固定值,当光圈放大或缩小时,摄影距离(亦即闪光灯照射距离)就要随之作相应的调整;反过来,当摄影距离改变时,光圈也必须作相应的调整。这样,又可以得出下列计算公式:
光圈=曝光指数÷距离
距离=曝光指数÷光圈
例如,闪光灯指数为GN24,已知拍摄距离为3 米,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出光圈=24÷3=F8。但必须注意,国外有些产品的指数是以英尺来计算距离的,就应该换算成英尺作为计算标准,才不致产生错误。
电子闪光灯的灯罩背后或者灯柄上一般都刻有光圈F系数表,根据闪光灯和被摄体的距离,便可很容易地查出应该使用的光圈系数。这种感光表一般都按ASAI00 的感光片制定的,如果改用较快或较慢的感光片时,必须相应缩小或开大光圈。
24、怎样排除闪光摄影人像后面出现的黑影
在室内拍摄人像,如果从正面闪光的话,就会在人物背后的墙上等处出现一个黑影,实际上这个黑影就是被摄者自己的投影。人物距离背景越近,黑影也就越明显。这种黑影又浓又深,十分生硬,往往破坏了画面的和谐。
排除黑影的方法,最简单的是使人物远离背景,使影子投射到地上,免除黑影紧附在人物背后。如果环境不许可这样,可尽量选择暗色的背景,使黑影看不出来。也可使用分灯,从侧面照射背景,达到消除黑影的目的。白昼摄影,可把人物的位置安排在敞开的门窗前面,黑影也就不会出现,但曝光时必须把室外的亮度同时估计进去。
25、怎样进行多次闪光摄影
不少摄影爱好者面对有趣的题材,比如隧道、山洞或很长的围墙等等,想拍摄,但光线太暗,或长围墙,在晚上拍摄,效果奇特,但不好解决光照问题,加一个闪光灯,又不可能燃亮那么大的面积,因而常常是束手元策,只好望洋兴叹。
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办法了,当然不是的,一个闪光灯如何能够均匀地照亮很大的面积呢?那就是利用闪光灯作多次闪光法拍摄。也就是说,用闪光灯做“画笔”,用它在被摄物体上画画儿。实施这种照明方案不需要特殊技术,也不需要特殊的器材和设备,而是需要仔细地设计。为了使景物各部分受到均匀的照明,每次闪光时,灯至物体的距离应大体相等,闪光的次数和灯的位置也要在事先计划好,不要在照片上出现光线没有照射到的空白。由于闪光灯要移动,而且可能是离相机很远的地方,所以通过脉冲线与
相机同步是不可能的了,必须采取相当慢的快门,这就是说需要多次打开相机的B 门或T 门,同时也意味着必须使用三角架,如果你的相机不具备多次曝光装置。那么你不能反复使用B 门或T 门,而只能从始至终开着B 门或T门,每次闪光的间隙,可以用卡纸、镜头盖之类的东西挡住头镜。
闪光灯照明的范围和闪光灯到被摄体的距离成正比,与曝光量成反比。曝光的计算倒很简单,按照常规以灯到物体的距离去除闪光灯的指数就行了。当然这里还有一个与在室内闪光不同的是没有四壁的掺射,又是在全黑的情况下,所以实际曝光时应开大一级光圈,也有在同一位置多闪几次的。这往往是在灯光上加色片的情况下,说到加色片,它会拍出五彩缤纷的美丽画面,比不加色片拍出的照片漂亮多了。象上面说的,只是增加点儿曝光就行,当然色块儿的安排要适合创作意图,不可弄巧成拙。
26、怎样进行反射闪光摄影
反射闪光拍摄有很多优点,尤其是拍摄人像,静物。它能使反差降低,避免直射闪光所造成的明显的摄影。但在使用中如果操作不当,反而会造成不好的结果。所以,掌握反射闪光需要有一定的要领。
A.摄影者站在被摄者不太近的位置上,因为光线从天花板上向下反射的角度大小,使被摄者的脸上照不到光,或者仅能照到极弱的光,并且在被摄者的双眼和鼻子底下产生难看的阴影。
B.调整闪光灯的角度,防止被摄体或是靠近被摄物的配景部分受到闪光灯的直接照射,这样拍出的照片是很不好看的。
C.在较小的房间里,闪光灯发出的闪光只有打在墙壁上才能有好的效果。但墙也很白才行,否则,反射回去的光是带有不同程度的颜色的。用这种方法比从天花板反射闪光可以获得更多的光线和变化更多的光照角度。
D.假如天花板太高,或者天花板不是平展而是有装饰花纹的,你只能利用四周的墙壁了。在许多场合,可以利用白色的墙壁做为反射面。如果房间较大,可以用大功率的闪光灯做两次以上的反射,使光线更均匀,照射面积更大。
E.如果被选作反射面的墙壁或天花板不是白色而是其它颜色的,那照片上会显示出各种颜色。所以,最好是自己设置一个反射面。可以把一张普通白纸板固定或是放在闪光灯的上方,调整到反射光所需要的位置。
F.在与被摄物较近时,在反射光中采用一个或者若干个白色纸板做反射面能够得到极好的光线效果。
G.作为在肖像摄影中的另一种布光方式,许多人越来越多地利用白色或银色的反光伞来做反射光,静物也大量运用。
不论什么方式的反射光,对曝光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果有能测闪光的测光更好。没有,就要多拍几张不同曝光的照片,多积累经验。
27、怎样用闪光灯补光摄影
我们在室外拍摄逆光像,尤其是逆光人像时,如果不用反光板补光,或从背光的暗部曝光,由于高光部分曝光过度而效果欠佳,层次、颗粒等方面的理想程度也不尽人意,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对暗部补光。反光板补光比较麻烦,闪光灯补光相对优点多一些。闪灯体积小,光亮输出均匀,色温标准。
28、怎样运用反光板摄影
无论从经济角度讲还是从使用角度讲,反光板是我们最有用的摄影辅助器材之一。它制作方便,成本低,使用灵活。反光板能把“流失”的光线反射到被摄体上。从而能使一盏灯的光量起到二至三盏灯的作用。它还能揭示被摄体的层次和细节,使强烈的光线变得柔和,而一般的用光技术是起不到这种作用的。无论是在家里,在摄影室里,还是在其它什么场合摄影,也不论是自然光、钨丝灯或闪光灯照明,反光板所起的作用都是相同的。反光板可以灵活地控制其尺寸,大到犹如墙壁,小的可以作成巴掌大小,可以根据被摄体大小的需要来制作。拍摄彩色照片时,一般需要使用表面为中性(白色、灰尘色或银白色)的反光板,以确保由反光板反射出来的光具有原来光源的同样色质。金色和其他鲜艳色彩的反光板只用于需要特殊效果的场合。拍摄黑白照片时,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反光板,还可以使用黑色材料作为一种吸收光线的“抗反光板”,以防止不需要和无法控制的反光效果。
事实上不存在万能的反光板,根据不同的题材选择不同大小、色质的反光板。因此,在决定拍摄题材和使用反光板后,在选择反光板时,需要重视反光板的表面、大小、色质和重量以及与其他摄影器协调等问题。当然,供选择的反光板范围很广,上至专业的大型的,带支架的折叠反光板,下至自制的,甚至是一张白纸。
白色反光板一般是用纸张、硬纸板或聚苯乙烯材料制作而成的。这种无光泽的反光板能够漫反射光束,从而产生非常柔和均匀的照明效果。但这意味着许多光线都浪费掉了,为造成有效的照明强度,需要把白色反光板置于被摄体附近。当需要使用精细的、低强度的反光板时,反光板表面最好是灰色的。表面无光泽的银色反光板可使用涂有银粉的纸张。纸板、纤维布和金属片制成。自制的反光板也可以用香烟包装的锡箔纸,先弄皱,然后均匀地贴在支撑物上。无光泽的银色反光板表面反射出来的光线呈半漫射状态,与白色反光板相比。银色反光板所反射出来的光线强度较大,反射角较窄。表面平整的镜子反射出来的亮光接近于主要光源的光质。它不同于白色或无光泽银色反光板,在拍摄静物时可以利用镜子反光,以便取得可以严加控制的照明效果。
使用反光板有两种方法:被动式和主动式。最常用的是被动式,主要置于主要光源的对面或接近对面,以便把流失的光线反射到被摄体上,这种反光通常是对主体阴影部位起“补光”作用。既然反光板是起辅助作用的。那么它可以使用多块进行辅助拍摄。在人像摄影和静物摄影,尤其是玻璃或金属器皿的拍摄中,需要有细致的光线变化。为了营造气氛,就要使用处于不同角度的、不同质地的多面反光板。总之,反光板与闪光灯作为补光用设备相比,有随时观察、预知效果的优点。缺点是反光强度相对小,不易携带等。
29、怎样灵活调整光位
光位即光源所在位置,关系着摄影形成顺光、侧光、逆光或平射光、高位光、低位光等不同光影效果。所以,摄影者在拍摄前总要注意光位,根据光线的投射方向来斟酌拍摄位置,以取得理想的光影效果,这就是摄影中常说的选择光线角度。怎样才算理想的光影效果?概括而言,应是有助于良好地甚至美好地表现画面内容尤其画面主体(主要拍摄对象或画面的主要部分),否则就被视为光影效果欠佳、用光不当。因此,摄影行家,摄影书籍或有关的摄影文章常常告诫说,“拍摄人像忌用顶光、脚光”、“顺光摄影的光影过于平淡”,“侧射光,半明半暗,机械对等而又难看”??。然而,光源所在位置有时是不可变动的,譬如现场光摄影,现场固有的灯光不可由摄影者任意布置或挪动;尤其是自然光摄影,光源——太阳的所在位置是不以人的意愿改变的。在这些情况下,怎样避免顶光。顺光等不良的光线角度,取得良好的光影效果呢?
其实从摄影用光来说,光位的形成与物位(被摄人物或景物所在位置)、机位(照相机所在位置)直接有关,所以,即使是自然光摄影,很多情况可以通过巧妙利用光位、物位、机位三者相处关系,使由于光线投射角度造成的不良的光影效果变为优良效果。例如:
A.在顺光条件下,被摄人、物、景大面积受光,缺乏必要的光影明暗对比,因而影调板平,对于人物特写尤其雪景的表现效果必定欠佳。如果以被摄者为中心,拍摄位置左移或右移45°,就可形成明暗对比协调。美观的前侧光效果;如果由顺光角度转过身来拍摄雪景,形成为逆光或侧逆光,雪景的影调层次就显得悦目、丰富。
B.正午阳光下拍摄人像或人物特写,由于顶光,脸面光影效果很难看——额头白亮、眼窝深凹、颧骨突出、鼻下浓黑。不过,大多数正午阳光并不是呈90°投射地面,总是略有偏斜的,因此可以利用顶光的偏斜角度,使被摄者背光,脸部完全处于暗面,形成高逆光;或者无论顶光垂不垂,使被摄者仰面(形成前侧光)或稍低头(形成背光)之际拍摄,避免不良的光影效果。
C.日出后或日落前一小时左右,太阳角度不高,被摄者在这时如果处于侧射光角度,脸面必定半明半暗,光影反差较大,成为很难看的“阴阳脸”。因此不宜从其正面而应从侧逆光位置,或者选择略为居高临下的取景角度逆光拍摄;当然也可使被摄者稍为改变面向,正对或斜对太阳拍摄。
30、怎样恰当掌握光比
所摄人、物、景明面和暗面由于受光程度不同而构成的亮度比值,称为光比。假设光比为2:1 或3:1,即明面与暗面的亮度比值相当于用200W:100w,或300W:100w 灯光的不同照明程度;按曝光量比较,前者的明暗相差1 级(1 挡光圈),后者相差1.5 级(1.5 挡光圈),两者的明暗光亮对比效果显然是不同的,影调黑白对比(或色调浓淡对比)的反差也就不同。被摄体直接受光或受光量较多的部位为明面,间接受光或受光量较少甚至未受光的部位为暗面。明面与暗面受光量差不多、亮度相近,光比就小,影调(或色调)表现的反差也小,看来就觉得柔软(若运用不当,会觉得平淡);明暗面的亮度相差较多,光比就大,影调(或色调)反差也大,显得刚强(若运用不当,则会觉得僵硬);光比很大,影调以黑白两极为主,中间的灰度很少,即为高反差效果;光比很小,影调以灰为主,缺乏必要的黑白反差,就流于严重偏灰的不良影调。光比的掌握是进行摄影用光造型的一个重要手段,恰当的光比所产生的好的影调(色调)反差效果,有助于大大加强画面的艺术表现力。所以,在摄影实践中应该恰当掌握光比,譬如直射阳光下拍摄人像,脸部的暗面虽然接受天空散射光的一定照度,但仍嫌暗,若加用反光板反光或闪光灯闪光辅助照明,就可使脸部光比适度改良。此外,进行灯光摄影,除了靠主灯照明,还加用副灯;闪光摄影中实行的多灯闪光或采取反射闪光等措施,都具有形成恰当光比的作用。至于光比的掌握怎样才算恰当,按通常情况概括举例如下:
A.为表现儿童,少女肌肤的柔润感,或者拍摄以白和浅灰为基调的高调照片,光比应为2:1-3:1。
B.拍摄稍软调的照片,或者通常的彩色摄影,光比应为2:1-3:1。
C.一般的人、物、景摄影,影调反差适中的通常照片,光比大多为3:1-4:1。
D.拍摄稍硬调的照片,或者逆光、侧逆光摄影,光比应为4:1-5:1。
E.表现青壮年粗犷的形象和刚毅的气质,或者拍摄以黑和深灰为基调的低调照片,光比应为5:l-6:1。
F.形成轮廓光亮线的逆光人像或逆光静物等摄影,光比可达6:1-7:1。
31、怎样利用室内灯光摄影
室内灯光摄影,可利用原有的吊灯、台灯、壁灯等条件,为了增加亮度,可去灯罩,更换乳白色灯泡,用150w—200W 的灯泡照明就可以了。在室内拍摄较大场面时,灯光位置应适当地拉开距离,假如配用门窗的散射光,亮度会大一些。室内灯光摄影,由于面积小,拍摄对象多,如将灯光移向主体太近,主体明亮了,背景又暗淡了,造成光线不匀。因此室内灯光摄影在拍摄较多对象时,注意安排灯光不宜太靠近人体,使每一个被摄对象都能均匀受光。
下面将室内灯光摄影的布光方法简单介绍一下:
主光:主光是照明景物的主要光线,对物体的形态、轮廓质感起主导作用。作为主光的照相灯具,要有足够的亮度,使感光片能够有充足的感光,主灯的布置要高于被摄物体,以保证照片的真实感和取得具有明暗对比的效果。在无其他光源的情况下,一盏主灯也可以进行摄影,但反差较大,加配用反光板来协调某些光亮不足的阴暗部,效果会好些。
辅光:辅光的作用是辅助主光照亮被摄物体的阴暗面,使阴暗面也显示出亮度和质感,缓和主光造成的投影,获得柔和细腻的效果。用作辅助光的照明灯具,光亮强度应低于主灯,如果亮度过强,会给被摄物体形成另一个投影。辅灯的高低可与主灯一样,或略低于主灯。辅灯的位置,不可距离被摄物太近,它可以直射物体,也可以照射白色墙壁,再反射回来,使光线更加柔和。在主灯位置确定后,移动辅灯。观察被摄物体,待主光的投影冲淡,反差协调时即可。主灯和辅灯,同时使用,有利于摄影造型,缓和反差。辅灯的位置,应随主灯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轮廓光:轮廓光是用来勾划景物轮廓的光线。它能在物体上形成光亮的边缘,产生与景物分离的清晰轮廓,可增加景物的立体感。轮廓光大多用逆光,布置在被摄物体背后。轮廓光的亮度一般高于主光,否则显示不出轮廓。
背景光:背景光的主要作用是衬托被摄物体,渲染环境气氛。在人像摄影中,为了消除在背景上的投影,或使人像与背景不致混淆起来,往往另用一盏散光灯直接照射背景,这样可以使背景与人像形成较强的明暗对比,增强照片的空间感。
脚光:光线从被摄物体下部向上照射称为脚光。单用脚光,物体下亮上暗,给人的感觉奇特而怪异,脚光在室内摄影中可作一种配光使用。
32、怎样运用室外自然光摄影
室外自然光摄影,所采用的照明光源主要是太阳光。自然光分直射光和散射光两种:直射光是指太阳直接照射到物体上的光线,这种光较强,明暗反差大,有浓重的投影;散射光是指太阳透过云雾照射到物体上的光线,比较柔和,没有显著的明暗反差和投影。
室外摄影,自然光的照明是多变的,诸如天气的变化,拍摄方向的不同以及太阳与地平线构成的角度大小等,都直接影响着自然光的照明效果。一般将一天的自然光分为四个照明时间:
早晨与傍晚:太阳初升或太阳将落,即太阳在15°角以下时,光线比较柔和,光调悦目。潮湿的空气常常形成晨雾或幕霭,空气透视现象明显。太阳照射角度低,景物可以形成长长的投影。这种光线条件,适宜于拍摄表达情绪气氛的内容。用逆光或侧逆光拍摄大的场景,容易获得明显的空气透视效果,如遇有早霞、晚霞更能增添情趣。还可以把太阳拍人画面,将地面景物处理成剪影或半剪影,会使画面的气氛更加浓烈,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觉。正常光摄影时间,太阳与地面成15°-60°角的这段时间,通常称为正常光摄影时间。这时的太阳入射角度适中,地面景物垂面和水平面都受光,阴影部分也能得到地面反射光的辅助照明。因此,这时拍摄的景物清晰、明朗、层次丰富,有利于表达立体感、空间感和质感。这时拍摄人像,造型效果较好;如拍摄风光和情节性的主题,能获得色调分明,层次丰富,线条刚劲的效果。
顶光时间:太阳与地面成60°-90°角,也就是中午太阳当顶的时刻。此时阳光近乎垂下射,光线生硬干涩,景物明暗反差极大。一般来说,这时不宜拍摄人物照片,因为顶光不利于形象的表现。若拍风光,因反差大,空气透视效果不好,景物不滋润,画面层次也不丰富。所以,人们常称顶光是摄影的死角时间。但是,也有人利用顶光的强反差,来刻划人物的刚毅性格,用稍仰一点的角度,拍摄出了典型的人像照片。
天光摄影时间:黎明日出之前和黄昏日落之后,这段时间为天光摄影时间。这时地面上无直射阳光,日出或日落的一面天空很亮,地面景物由天空光照明。这种光线条件,不宜拍人像、风光等,可以用地面景与天空的亮度对比来拍剪影。黄昏,还是拍夜景的大好时机,因此时天空还有一定亮度,能把地面景物的轮廓淡淡地勾划出来,这样拍的夜景,气氛比较真实。另外,天光照明,色温偏高,拍彩片环境偏蓝,加上暖色调的灯光,可以呈现冷暖相间的夜景效果。
33、怎样利用月光摄影
月亮具有永恒的魅力,那明净柔和的月光,使万物融进了梦幻般的世界。月夜的景色令人神往,使人陶醉。对于摄影者来说,利用月光摄影是十分诱人的。利用月光摄影,最好是把月光下的景物和月亮拍摄在一起,以充分表现出月夜的景色。要拍这样的照片,用一般的拍摄方法是很难完成的,因为月光亮度很低,拍摄月景必须长时间曝光,而月亮和景物的亮度又相差很大,以同样的曝光根本不行。另外,月亮的高度和位置有时也很难和地面景物安排在一起,勉强凑合,也难得到和谐的画面构图。
如果想把月亮拍大一些,在拍摄月亮时可换上长焦镜头。这样既解决了曝光时间长短不一的矛盾,又可把月亮安放在理想的位置,还可把月亮拍得大些,从而缩小了月亮和景物的空间距离,给人以“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的艺术感受。
拍摄月夜景色,正确曝光很重要。而月光下景物亮度又很难用测光表测出来,只有通过试验来获得比较准确的曝光量。这里提供一个参考数据,可作为试验的起点,在拍摄月光下的景物时,用f4 的光圈,曝光100 秒左右;而拍摄月亮时,可用f8 的光圈,以1/250 秒或1/125秒的快门速度曝光。效果究竟如何?不妨试试。
34、在工厂车间内的自然光下怎样拍照
在生产车间里拍照,所遇到的问题,一是景物亮度偏低,反差偏大,二是生产机器震动大。三是工人操作动作有时较快。根据这些特点,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作。
A.在用光方面,车间内虽处于散射光照明,无明显投影,但从车间天窗的位置及景物的亮面,与暗面仍可区分出顺光、逆光来,为防止画面效果灰暗平淡,宜使用侧光或侧逆光。
B.当使用侧光或侧逆光时,可用机器上的照明灯或其它光源,作辅助照明,但辅助光的强度,不可超过原自然光的强度。
C.在曝光量不足的情况下,应选用大光圈,以取得较高的快门速度。
D.在光圈大、景深小的情况下,可使用俯视角度拍摄,或加大拍摄距离,以增大画面的清晰范围。
E.在景深小的情况下,应以中、近景上的主体调对焦点。
F.当工人操作动作过快时,应视其动作处于缓慢或转换动作的停顿瞬间,抓紧抢拍。
G.当车间机器震动量大时,不宜使用三脚架固定相机,而应设法提高快门速度,用手持相机拍摄。
35、怎样涂布用光
在很暗或全黑的环境拍摄静物、花卉,尤其拍摄机器设备、石窟佛像等较大的物体,实行涂布用光,可以简化照明用具而又可取得理想的照明效果。所谓涂布用光,是仅用人工光的一个光源(如一只普通电灯或发光较强的碘钨灯,或一支发光很弱的蜡烛),在慢曝光的过程中移动光源位置,改变照明角度,用光对所摄物体进行涂布照明。涂布用光的操作方法及应有要求是:
A.用灯照明拍摄对象,仔细斟酌取景角度;把照相机装于三脚架,固定拍摄位置,而后构想整体的用光效果(包括照明角度、光比、基调等等),确定用光方案。
B.根据用光构想进行试照明、试涂布,以便进一步确定或修正用光方案;与此同时测定并记住被摄体各部位应有的曝光量。
C.用快门线打开照相机B门并锁定,适当收小光圈以使整个曝光过程时间相应拉长,便于从容进行涂布用光。由于是打开B 门曝光,光源在某一位置的照明时间就是曝光时间,因此曝光量的多或少,光比的大或小,全在于掌握照明时间的长或短,例如,对被摄体作前侧光照明6秒钟,移动光源至正前位置作顺光照明2秒钟,即形成3:l光比的主光与副光效果;若再移动光源作稍近距离的逆光照明10 秒,则可对被摄体涂布出轮廓光,取得逆光摄影特有的亮线效果。
D.被摄体处于黑暗空间,可以拍摄成黑背景;若被摄体处于白墙前或衬以白纸,对被摄体涂布用光之后,再专门对白墙或白纸加以照明,可拍摄成白背景。据此,可根据被摄体本身颜色的深浅,结合相应的背景,可以拍摄成以黑为主的低调或以白为主的高调效果。
E.涂布用光时,如果在背景出现不良的投影,或者要求被摄体本身(例如机器设备)凹部明显表现出内在细节,可专门予以涂布补光,以消除投影,或使凹部有适当的照明。
F.实行涂布用光改变光源位置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临时熄灭光亮,也可以边移动光源边涂布照明,但无论如何必须随时注意,切不可使光线直射镜头,否则会功亏一篑。
36、怎样消除反光
许多物体表面由于光洁度较高而具有相当强的反光率,拍摄的结果往往严重影响画面质量。在各种摄影实践中怎样消除或避免不良的反光?有关措施举例如下:
A.拍摄玻璃橱柜、深色的小轿车、塑料面的电冰箱等物件,由于被摄体的光泽面较大,不仅会有许多杂乱的反光,甚至会把摄影者本人以及照相机都反映出来,因此应在照相机镜头上加戴偏光镜(一种灰色的镜片,又名偏振镜)拍摄。单反相机加戴偏光镜以后,通过取景屏边观察、边旋转偏光镜,旋转至反光消失或不明显时,即可拍摄。
B.拍摄商店橱窗内的商品、展览会橱柜内的陈列品、方形玻璃鱼缸内的金鱼,玻璃面往往有很强的反光,甚至加用偏镜都难彻底消除。遇到这类情况时,可在玻璃面一侧或两则45°角的位置,用闪光灯近距离照明其中的拍摄对象,以便利用闪光同步快门和尽可能收小光圈,使玻璃面曝光不足甚至严重不足,从而得到反光自然消失的效果。
C.既无偏光镜又无闪光灯,而橱窗或橱柜玻璃面的反光却又很强,拍摄其中的物品时,可索性将照相机镜头靠近甚至紧贴玻璃面拍摄,从根本上避开强光。
D.偏光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玻璃、瓷器、油漆、塑料、皮革、丝绸、玉石以及冰、雪、水甚至蓝天等多种反光(偏振光),但对消除金属的光泽和反光却几乎无能为力。因此,拍摄光泽的金属制品时,须采取一定措施柔化照明光线,不良反光和光斑才有可能消除。
E.有些光泽的物件,即使采取种种消除反光的措施拍,物件的凹部,凸部或棱角部位仍可能存在难看的光斑、光点,对这些部位可薄薄地涂一层肥皂,光斑,光点就会消失。拍摄完毕,擦洗掉所涂的肥皂,即可恢复物件的光泽原貌。
37、怎样发挥光斑在画面中的作用
光斑又称耀斑或亮斑。是光线照到物体表面后出现“定向反射”而形成(如水面和镜面物质等)。在有抛物线型的光滑表面上,光线产生集中的“漫反射”,也能形成光斑(如灯光、陶瓷、玻璃器皿、人的眼球等)。光斑的特点面积小,相对亮度强,一般有明显的方向性。因此只有在投射光的入射角较小时,在某一个方位上才能看到。
光斑是整个画面中最亮的部分,但它的绝对亮度并不一定很高,因为与周围环境的亮度差大而显得很亮,因此能吸引观众视线,注意到那里的情节。从整个画面看,光斑所占面积虽然很小,却可以产生某种情趣和艺术效果。
眼神光是人物眼球上所反射出的自然光或人工光而成的光斑,两个微小的光点,使眼睛富有神情,人物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
光斑可以使处于画面边缘的一些物体保持均衡。还可以为画面中各部分之间起到积极的联系作用。光班有助于表现物体的表面结构。物体表现光洁、滑润的程度愈高,光
斑也愈强烈,令人从中感知不同物体的表面结构和质感。明亮的光斑可以丰富画面的影调(色调),使画面生动,活泼。
但是,如果摄影者对光斑处理不当,也会产生不良的作用。如光斑面积过大和过亮会使画面失去平衡,物体的质感也难以表现。可以通过改变拍摄角度或加用偏光镜以及采用透明的涂附剂涂在物体反光处等办法,来消除不必要的光斑。
38、怎样使太阳产生光环
在有些摄影作品的画面上,所摄的太阳带有或大或小的美丽光环,这除了机遇难得的日晕现象以外,通过摄影的一定措施,也可以人为地使太阳产生光环,在摄影画面上显现出来:
A.恰当选择取景角度,利用树杈、枝叶甚至古建筑飞檐的尖端挡住太阳中部;或者趁小朵云霞处于太阳中部之际拍摄,可产生带有光芒的光环。
B.通过拍摄位置的调整,对着镜头前方有一个孔眼的物体取景,使这个物体从透视关系看来小于太阳的面积,并且使其孔眼处于太阳正中,拍摄的结果可在这个物体的外围产生大于太阳的光环。
C.用中焦距变焦镜头逆光拍摄一座远山,当山峰挡住太阳下半部时,将可产生很大的光环,而且奇妙地绕过挡太阳的山峰——太阳在山峰之后,却在山峰之前环绕太阳。
D.为了有效地显现太阳光环,应选择蓝天晴空,加黄滤色镜(用黑白片)拍摄,根据太阳临近的天空亮度曝光,曝光量要注意“宁略欠,勿过度”。
E.使用单反(尤其是带有景深预视装置的)相机,可从取景屏观察并调整取景角度,以便更有效地表现太阳光环。因为,往往难免照相机镜头的视角左右高低有些微变动,通过取景屏可以矫正太阳光环忽而形成,忽而消失的角度误差。
39、怎样使灯光产生光环
拍摄城市、机场、工地以至生产车间的夜景照片时,现场必定有各种照明灯光,经过摄影表现,往往可使灯光产生光环,对所摄场景起到美妙的点缀作用,使灯光产生光环的现场条件以及拍摄措施是:
A.形成光环的条件,在于现场必须存在适量的空气介质,诸如薄雾、烟雾、蒸汽、水气粉尘等等,直观灯光时,可以看出围有轻微的弥漫状散光。
B.电灯、油灯等灯具未加灯罩,或者即使有灯罩但可以直接看到光亮的灯泡、灯芯,由于发光部位露出,光点周围的空气介质折射来自中心的光线,方能形成光环。
C.发光很强聚光灯、探照灯,被某种物体适当遮挡,逆光摄入光源,可以产生光环。
D.灯光的背景应是黑暗的空间或深色的景物,借助背景的黑暗尽可能充分衬托光环的微弱亮度:假若灯光后面是浅色的建筑物,或者有其它强光,光环就很难明显表现。
E.由于灯光光环的亮度微弱,在衬以黑背景的情况下,曝光量不妨充足些,以使光环充分显现,因此可在准确曝光的基础上增加0.5-1级曝光量;切忌曝光不足。
40、怎样拍摄出轮廓光的效果
摄影布光有两种目的:一是确保正确曝光而照明被摄体;一是安排照明来美化被摄体。前者是摄影的根本,对于后者,虽然大多数摄影者忙于构图,聚焦和选择色彩而忽视了它,但它却能把平淡的被摄体表现得不同凡响,揭示出主题的内蕴。
虽然使用正面光是确保被摄体受到均匀,全面照明的最佳方法,但是它会使被摄体显现不出轮廓。而对于一个多维的被摄体,需要利用亮部和阴影部的对比,把被摄体的形状和质地表现出来。要达到这个目的,在拍摄时,可以移动光源和控制光的大小和形状。如果是在室外拍摄时,需要等到光线合适或施用一些技巧来控制现场光。
由此可见,强调被摄体的质地和形状,要使用强烈的定向光照明,通常它是来自侧面,或接近逆光的侧面光。这种“轮廓光”能投下浓重的阴影。不过,光线照射的角度要根据被摄体的实际形状而定。因此,可以随意控制的摄影室光源对于表现这类被摄体是很适用的。
拍摄表面有细致图案的被摄体,需要相当低的照明角度。象拍摄硬币或木板上的纹路时,光线与水平线形成一定的角度。这样,最细小的部分都会投下阴影,硬币上铸造的图案和其它物体上不平滑的表面都会明晰的再现出来。在室外,即便是难于拍摄的物体,比如一块多皱的金属,或一堆圆木,用这种照明方法拍摄也可以取得效果。但在室外拍摄,当你不得不照顾构图时,你又如何取得合适的定向光呢?如果你既不能挡住强烈的阳光,也不能通过改变拍摄地点来取得合适的照明,那么你只能有三种选择:一是等待阳光移到合适的位置;一是移动被摄体,以适应阳光的角度;一是控制现场光,以求达到你所需的效果。
在摄影室中,不仅要对光的方向,而且要对光的强度进行控制。让光线从上、下部还是侧后,还是完全的逆光照射,全取决于你的创作意图。对于轮廓光照明的被摄体曝光很容易,按高光部分曝光,可以加深阴影效果,如果希望暗部层次丰富一些,可以增加一些曝光。
41、怎样巧用混合光
光线的色温直接关系着彩色摄影的色彩效果,所以在彩色摄影中,总要想方设法平衡色温,采用加戴升、降色温的滤色镜,选择理想的照明光线,因此在拍摄时,十分忌讳不同色温的多光源混合光照明。然而,若根据摄影创作需要,巧妙运用混合光,也会取得良好的色彩表现效果。例如:
A.在黑暗的环境,用闪光拍摄侧人像,加电灯光逆光照射被摄者,可取得整体色彩正常而有金黄色轮廓光的装饰效果;反之,若碘钨灯或乳白灯光为主光,如闪光逆光照射,则可取得鲜蓝色轮廓光效果。
B.在白天室内自然光条件下,拍摄两个孩子兴致勃勃地观看花灯的特写镜头,加普通电灯光辅助照明孩子的脸面,可形成犹如花灯发出的火红色光的效果;傍晚在室内拍摄倚窗仰望的抒情侧面人像,以碘钨灯或电灯光为主光,在被摄者面向或视向角度用闪光辅助照明,则可取得宛若明月洒下一片银辉的清幽夜色效果。
C.拍摄特定场合,特定情趣或舞台形象的人物,一正一侧施以混合光照明,可产生色彩夸张的或者强烈对比的效果。
42、怎样在散射光条件下摄影
散射光,是太阳光线被云层或雾气所挡,而形成的散射光线。散射光的天气,是经常遇到的,如薄云遮日、阴天、雨天、雪天以及日出前、日落后等天气,都会出现散射光。在散射光条件下,景物影调容易显得平淡,色彩比较灰暗。但在散射光条件下摄影,有时会取得独特的色彩效果。
在散射光条件下拍摄,色彩处理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被摄物体的色彩饱和度。要尽量选择深色和色彩鲜艳的景物做前景,以提高画面影调反差的对比度,力避景物影调平淡。
如果在阴天或细雨天,天空出现大面积的铅灰色云层,取景时要尽量少取或不取天空部分,以免拍出照片后天空呈现死白。
在散射光条件下拍摄距离的远近与色彩饱和度的再现是成正比的。拍摄距离越近,景物的色彩越鲜艳,距离越远,色彩越淡,因此应尽量选择一些中景。近景或特定景进行拍摄。不宜拍摄一些全景的大场面。
散射光摄影的曝光控制应以地面景物亮度为准,而景物较深的前景又是主要依据。不要用远景或天空作为曝光依据,否则就会因曝光不足而失败。曝光应控制宁多勿少的原则。但也不宜太过度。
43、怎样在拍摄中预防红眼
红眼是闪光摄影中经常遇到的极其普遍的、令人讨厌的现象。照片使人像看上去令人哭笑不得,画面上的人物的眼睛都变成了可怕的红眼。红眼是任何一种相机在使用闪光灯时都会遇到的一种现象,其形成的原因十分简单。由于闪光灯打出的光射入了人眼的瞳孔,照射到眼里的血管,从而就产生了红眼。在闪光灯离相机的镜头越近,红眼往往越明显。反之,闪光灯越离镜头远产生红眼的机会就越少。根据这一情况,解决红眼现象很有效。把分离式闪光灯移开一定的距离,这样它既能为拍摄提供足够的光量,同时又不至于产生红眼现象。
但是,对于那些袖珍式的内藏闪光灯来说,上述办法就行不通了。在人像摄影中,如果被摄对象占据绝大部分画面时,红眼现象就更引人注目了。因此,在拍摄这类照片时,应注意让被摄影对象尽量往后退,红眼就不会那么明显了。另外,应提醒被摄对象,让他们的眼睛不要直接看着镜头。另外,还有一种预防红眼的办法,就是要求被摄对象靠近或者注视着一个光源,这样会导致被摄对象的瞳孔收缩,从而使红眼现象不太明显。
带有内藏闪光灯的袖珍相机出现红眼现象的可能性比其它相机多。这是因为闪光灯离相机镜头太近的缘故。
装在普通单反相机顶端的闪光灯同样会产生红眼。尤其是闪光灯直接对着被摄对象时,情况更为严重。许多大中型闪光灯都能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旋转。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进行反射闪光。这样绝对能防止红眼现象的发生。即使必须直射,也最好使闪光灯离镜头光轴远些,带托架的用脉冲线或带感应同步器的闪光灯最理想。
44、怎样根据镜头焦距选择快门档次
现代照相机的镜头,尤其是用于单反相机可以更换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佳能慢门拍摄怎么设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