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到库布齐沙漠多远来电”如何走得更远

“沙漠来电”如何走得更远——访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京陆
“沙漠来电”如何走得更远——访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京陆
——访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京陆 中国有8大沙漠、4大沙地,一直以来,沙漠地区恶劣的气候使沙漠治理成为难题。利用种植沙生植物发电为治理沙漠提供了一条新思路。通过发展生物质能和治沙减排相结合、沙漠生态恢复和沙区群众致富相结合,让人们看到了“沙漠来电”的前景。针对目前沙漠发展生物质能的问题和障碍,记者采访了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京陆。
&&访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京陆
  ■李京陆  我国沙区生物质发电推进的速度远远比不上农区,最重要的原因是沙漠生物质能源的创新与国家现有的产业支持政策难以匹配。
  中国有8大沙漠、4大沙地,一直以来,沙漠地区恶劣的气候使沙漠治理成为难题。利用种植沙生植物发电为治理沙漠提供了一条新思路。通过发展生物质能和治沙减排相结合、沙漠生态恢复和沙区群众致富相结合,让人们看到了&沙漠来电&的前景。针对目前沙漠发展生物质能的问题和障碍,记者采访了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京陆。
  &沙漠来电&与沙漠治理有机结合
  中国能源报:沙漠是地球最荒凉、最原始的地域,为何选择在沙漠地区发展生物质发电项目?&
  李京陆: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巴丹吉林、腾格里等五大沙漠和毛乌素、科尔沁五大沙地中,沙漠化土地达4153.3万公顷,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35.16%。我们在内蒙古调查发现,富含地表潜水而可治理的沙漠约有6亿亩。可治理沙区不仅面积广,而且集约度高,尤为适宜大面积种植沙生灌木,发展成为生物质能源林基地。
  通过种植沙生植物,我们发现了&沙漠来电&与&沙漠治理&的内在统一关系:一是&沙漠来电&需要有充足的生物质储备,灌木治沙和抚育经营恰恰能产生大量可利用剩余物;二是可持续的防沙治沙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供应,&沙漠来电&恰恰成为沙漠治理获得稳定资金的产业来源;三是&沙漠来电&需要稳定而低廉的燃料保障,沙区高集约度和低成本的土地资源,为建立规模化的灌木能源林基地提供了可行性;四是沙区对产业的环境容量相当有限,生物质发电恰恰是一种最洁净的生产方式;五是&沙漠来电&因沙区综合条件极其恶劣,拉高了成本,而沙漠提供的高热值、高灰熔点、高集中度、低残留物的生物质燃料,抵消了一部分高成本压力。
  因此,我们通过营造沙生灌木能源林,利用灌木定期平茬抚育生物习性,于2005年在内蒙古乌审旗乌审召建立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发电公司,&沙柳发电&、&沙漠来电&在能源大市鄂尔多斯乃至内蒙古各沙区被广为传播。
  &沙漠来电&优点和困难并存
  中国能源报:在沙漠利用沙生植物发电厂有何优点?
  李京陆:毛乌素生物质热电项目于2006年申报,2009年2月正式进入商业运行。四年来,企业投资8000万治沙造林33万亩;投资2.7亿元建成世界首个沙漠生物质电厂并投入运行;支付9000余万元用于收购、加工、运输沙生灌木30万吨,为当地农牧民提供了治沙造林、育林护林、加工、运输工作机会7000多个,人均收入逾万元;2009年上网电量9896.15万度,减排二氧化碳10余万吨,基地植物固碳10余万吨。实践证明该项目具有独特的社会综合效益。
  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发电项目运作三年证明,该项目已经起到治沙、富民、绿电、减排的显著作用,并兼有治理灌木灾难性病虫害、支撑沙棘产业持续发展等多项重大社会公益功能。更为重要的是这个项目具有三碳经济(吸收二氧化碳、减排二氧化碳、捕获二氧化碳)的典型特征,其发展能以较低成本拉动生物柴油和碳酸钾制取等下游产业链。
  中国能源报:在沙漠利用沙生植物发电厂有何不利条件?
  李京陆:该项目在沙区面临的不利条件也很突出:一是沙漠地区气候非常恶劣。沙尘暴、常年大风、严寒、沙漠无路等导致生物质物流难度极大;二是沙生灌木每年只有70&80天的有效抚育收集时间,并且是在严冬零下20℃至零下25℃最低气温时段,冬季必须收购全年发电所用燃料,流动资金占总收入达40%以上;三是沙区项目风险很高,资金难筹,人才难聚,队伍难稳,且该项目横跨三种产业&&大规模治沙种树、新颖的生物质发电和大规模沙地物流(相当于两个半月运输150万吨煤),导致有效组织管理难度极大。
  与此相对应,中国荒漠化问题的解决依然不容乐观。中国荒漠化问题日趋严重,在实际治理中,在机制上确实存在着暂时无法逾越的障碍。
  &沙漠来电&亟需国家政策扶持
  中国能源报:目前,我国对实现&沙漠来电&和&沙漠治理&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怎样的政策支持?有什么不足?&
  李京陆:我国沙区生物质发电推进的速度远远比不上农区。除了地理偏远、气候环境恶劣、沙区没有现成足够的生物质燃料等原因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沙漠生物质能源的创新与国家现有的产业支持政策难以匹配。
  在电价政策方面,我国生物质电价是地方火电上网价加统一补贴制,沙区火电上网价比农区低0.2元/度左右,按一年正常上网1.8亿度计算,沙区生物质电厂收入比农区的电厂收入少3800万元。电价差别太大。
  在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方面,生物质发电在现阶段因燃料收集复杂、经营风险大,导致项目贷款难度极大。我国税收政策对生物质发电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等政策,但仅限于农秸秆生物质发电项目,沙生灌木未列入名录。同样生产规模的生物质电厂,沙区电厂要多承担1500万元税赋。因此,在国家政策全面支持下出台支持生物质能源强有力的倾斜金融政策和税收政策是必要的。
  在补贴方面,我国对建设能源林有明确的补助政策。目前沙生灌木不在能源林补助政策名录;我国的农机林机补贴政策是对农牧民进行直补,由于当地农牧民即使享受补贴也无力购买农机设备,电厂投资3000余万元购置设备全部配置给当地农牧民为电厂供应燃料进行生产谋利,却因政策不对口不能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中国能源报:除了加大现有的政策支持之外,您认为沙漠生物质能发电还有哪些发展瓶颈?
  李京陆:首先是交通规划,按我国现行交通运输管理办法,运输燃料产生的过路费和罚款使发电成本陡增,在专项规范前提下,应对生物质燃料全程实行绿色通道政策。此外,沙漠交通对生物质电厂庞大物流影响巨大,应把把沙区交通建设规划与生物质发电规划结合在一起。
  其次,目前买沙治沙局面和企业林权问题需要解决。由于沙漠基本分到农牧民家户,导致企业只有向农牧民家买沙才能治沙,这在许多人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在林权问题上,国家规定治沙造林,谁治谁有,一个生物质电厂需要治沙造林100万亩才能实现其燃料平衡,几个亿的生态建设投资需要长期林权保障。事实上是,我们投资了8000万治沙33万亩,却只有能源林的18年租约,不能拥有林权。很显然,治沙造林的林权政策落实对发展沙区生物质发电意义重大。
  最后,从产业治沙全局来看,目前在可治理沙漠中,现在可供生物质能源产业起步的生物质存量是有限的,而对有限存量的生物质资源的利用必须秉承生态第一的原则进行利用。沙生灌木从种植到资源化利用的初始期为7至10年,如果不按此规律谋划并严格实施,沙漠一旦被二次、三次圈占,后续资本进入沙漠的可能性就很小了。沙区农业的不当开发和畜牧业过载已有极其深刻的历史教训。因此,必须严禁一哄而上的做法,当地政府应按照需求量和供给量平衡且供大于求的原则设置区域规划。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应按&先治N亩沙,再用一吨生物质&的要求设置准入门槛,这样就可以通过规范把生物质能发展和生态建设统一起来。
  6月23日,“2010年第八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于日在大连拉开帷幕
目前,随着社会科技技术的不断上升,如今选择地暖 作为冬季采暖 方式的业主越来越多,大部分业主对于采暖还是停留在散热器上,而对地暖的认知程度寥寥无几。
  ?集中供热通进农家,许玉芬擦拭着新安装的暖气片。  本报记者 陶相银 摄  本报记者 陶相银 通讯员 张起帅 林永波  近年来,荣成..
新闻中心图片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供热中国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来函与供热中国联系。
我要留言:
通用版权(0622)椤圭洰鐐硅瘎瑁曟簮閼?數瀛愬姞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通化市离沙漠多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