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sh很多人在卖仿品担心未来领到的养老金不够花,怎么办

您的位置:>>>正文
专家谈养老金改革:既要“摸石头”,也需“一揽子”
养老金改革:既要“摸石头”,也需“一揽子”  去年3月,国务院批准广东试点将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存的1000亿元资金委托给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今年地方“两会”期间,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欧真志就千亿养老金入市的回答引发关注。他在强调养老金市场运作“总体良好”的同时表示,自去年委托投资运营养老金结余部分至今已有大半年,但中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暂时还没有通报运营情况,“运营到一段时间之后,他们会向我们通报。”  其实,去年关于养老金能否进行市场化投资的话题就曾经众说纷纭:有学者支持通过投资实现保值增值;但也有学者反对,认为环境不好,投资会打水漂;有的百姓则担心投资有可能导致自己的养老钱蒙受损失。这场争论与其后的“要不要实行弹性延迟退休年龄”、“养老金是否存在隐性债务”等一起,构成了去年关于养老金制度讨论的三大焦点。  讨论虽热烈,参与也众多,但问题常常不聚焦,很多内容至今未有共识。养老金制度改革如何在众说纷纭中求得最大公约数?本报记者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  改革是世界各国福利制度大势所趋  中国目前尚无养老金支付压力,但不能把未来财务风险一股脑推给子孙  本报记者李小佳 (以下简称记者):2012年出现了三场与养老金有关的讨论,其数量之多、参与人数之众,在以往是没有的。这似乎意味着人们对于未来养老金的关切正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敏感度。对普通百姓而言,人们最担心的无外乎是,未来能不能拿足养老金、养老水平如何。去年的这三场讨论背后,都牵连着人们的这一潜在担心。例如,一说养老金有巨大债务,人们就很容易联想到未来领不到养老金;就弹性延迟退休年龄而言,很多人也觉得肯定是钱不够了,所以需要更多的年龄段缴纳,并要养老金入市以保值增值。请问,把“钱不够了”与弹性延退和养老金入市挂起钩来有道理吗?  郑秉文:我国养老金制度建立至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养老保险实现了制度上的全覆盖,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快速增长,这几年每年增长率都在30%以上,2012年底累计结余高达2.37万亿元。养老基金支付能力大大加强,但风险仍然存在。比如,每年的当期结余里有一半是财政补贴;制度各项参数存在不足,但调整起来又有很大阻力;人口老龄化来势汹汹,老年赡养率提高不利于社保制度的财务平衡等。这些问题说明,养老金制度目前不存在支付能力问题,但我们不能把财务风险一股脑推向未来和子孙后代。  因此,该不该把“钱不够”与弹性延退和养老金入市挂起钩来,这要从两个层面来分析。  第一层含义,它们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钱够不够”与退休年龄和投资体制都高度相关,调整制度参数和提高收益率有利于提高和加强制度的支付能力。对这个话题,我们不应犹抱琵琶半遮面,遮遮掩掩。全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提高退休年龄,很多国家都在改革投资体制,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应对老龄化和提高财务可持续性。很显然,提高退休年龄和改革投资体制在我国提出来,也是一项调整制度参数、适应社会发展、顺应人口结构变化趋势的正常改革。寿命的延长是医疗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养老制度支付压力是世界各国福利制度普遍面对的一个问题。如果不做参数调整,任凭国家财政来兜底,制度本身就容易丧失自我平衡能力。像欧洲有些国家那样,企业税收负担和国家财政负担都很重,竞争力很差,最终买单的还是广大纳税人,受损的还是广大百姓。  第二层含义,完全可以把“钱够不够”与制度改革分开讨论,看成是两回事。以弹性提高退休年龄为例,为满足养老基金的需要而提高退休年龄,只是一个浅层次的问题。更为深层次的问题是,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唯一源泉,社保制度应该能够促进提高劳动供给,对劳动参与率具有激励作用。劳动得越多,获得的养老金就越多,社会的财富总量也就越多,这个国家也就越富裕。就是说,这个制度是一个于民于己于社会都有利的制度。试想,很多国家人口都在老龄化、寿命在延长、受教育的期限在延长、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点在后移,如果不相应地、适当地、及时地延长法定退休年龄,那么这个国家与其他改革国家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这就不只是养老金够不够、养老制度要不要创新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未来前途和竞争力的问题了。  养老金模式与国情和制度追求相关  几乎由国家全包的制度难以向转型,美国人也不喜欢希腊式福利  记者:有学者说,虽然现在养老金制度广覆盖了,但支付水平较低。也有网友担心,随着物价的上涨,未来的养老金不够花。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应该说比较成熟,但欧债危机让其养老制度也蒙受阴影并遭到质疑。这是不是说明福利并非越高越好?如何在福利水平和支付能力之间保持平衡?  郑秉文:福利多高算好,并没有一个完全绝对的标准。它主要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首先,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有关。有些国家养老金水平很低,但是可以承受,人们有劳作到最后的传统。可有些国家就不行。  其次,与国家的福利制度结构有关。如果一个国家的福利来源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国家给的那一块就可以低一些,市场那一块可以补上去;在金融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还可以通过个人持有的金融资产等渠道增加养老收入。但如果一个国家的福利来源比较单一,国家提供福利的压力就很大。例如,希腊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国家提供的退休金替代率很高,将近100%,企业年金起步较晚(2001年才建立),个人金融资产比重也不是很高,财政压力很大,一旦出现财政危机,就易导致福利问题,并引发社会动荡。  再次,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追求有关。世界上有好多福利模式,有欧洲模式也有美国模式,欧洲还分北欧模式和南欧模式等。而选择哪种福利模式又与经济制度相关。例如,美国模式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是40%左右,来自市场企业年金替代率也是40%,加在一起达到80%;希腊国家提供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高达97%,企业年金的替代率则是零。可恰恰是看似福利水平较高的希腊出了问题。然而,一旦制度确立,就有路径依赖,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文化传统,难以改变。希腊的制度难以向美国模式转型,美国人也不喜欢希腊式的制度。  说到这,大概答案自然就出来了。对中国而言,多层次和多元化的制度显然更符合具体国情和文化传统,完全依赖国家大包大揽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给出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标准是50%,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与此差不多,但上调空间也不是很大。重要的是,中国的企业年金20多年来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所以现在的问题并不是确定一个多高的福利程度,而是作出一些重要抉择:或是尽快发展第二层次的企业年金和第三层次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或是完全依赖单一的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这一个层次,所有压力放在国家身上;或是维持目前的现状,采取拖延的态度,仅保有第一层次的替代率,但这显然不利于拉动内需和转变发展方式。  需要试点首创,也需“一揽子”设计  自上而下确立总体目标和路线图,可以避免制度之间的重复、矛盾与浪费  记者:有人称,养老金制度设计是一项相当专业的工作。但在去年的三场大讨论中,参与者可远不止于专业人士。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利益感受出发来发表意见。同时,中央政府对于养老金制度改革这样一项密切关系民生的大事,也是基本采取了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再行推开的策略态度。进一步深化养老金制度改革,您认为,如何在“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中找到平衡?  郑秉文:现在社会舆论关注养老金有三个特点:一是恰好这些问题在去年比较集中地提了出来。二是养老金问题的确越来越敏感了。因为我国养老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它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对其中涉及社会分配差距的一些问题,部分舆论还带有群起而攻之的性质,如企业与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金水平存有差距等就是这样。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的话题其实跟普通百姓并没有直接关系,如制度的隐性债务、保值增值方式等,但也由此变得“敏感”了起来。  三是人们更多关心与个人具体利益相关的内容,而较少关心养老制度的可持续性和其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之间的深层关系。例如,美国75岁的老年人中有7%仍在工作,人数高达130万;到2020年,这个人数比例将升到10%。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2010年,有31.5%的65岁―69岁美国人仍然在工作,在1990年这个数字是21%;2010年,70岁―74岁的美国人有18%在工作,而1990年仅是7%。对此应者寥寥。但我的另一条微博,南京从今年1月开始取消全部公费医疗,机关事业单位全部加入职工医保,则有大量的支持声音。这种反差说明,大家还是比较关心具体的与个人利益取向较为一致的内容,与个人利益取向不一致甚至相反的内容就没人关心了。  养老金制度设计的确有很强的专业性。有观点认为,中国的各级地方领导在世界各国中可以说是最懂经济、最好学的,但还是有两件事容易搞不清,一是金融,一是社保。但同时养老金制度也是一个民生工程。在国外,可以常常看到因为设计问题,养老金制度没能成为稳定器,反而成为一个“火药桶”,引发社会动荡。可见,养老金制度设计既是科学问题,又是民生问题,既是专业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其科学设计的部分做得好,其民生问题就容易解决得好。  养老保障制度还可分为前台、中台和后台三个部分,越是靠近中后台的制度环节,就越显示其较多的科学性,而越是靠近中前台,民生色彩就越浓厚一些。例如,类似养老基金投资入市,就是典型的后台制度设计。诸如养老基金的增值模式如何,是买国债、存银行,还是买股票或实业投资等,资产配比怎样,债务与资产的匹配如何,各类资产持有最高比例限制是多少,等等,越是后台的细微之处,专业化程度就越高,需要专业人士去打理。而前台工作主要指养老金的发放公示、跟踪记录、社会化发放程度、异地转移的便携性、发放的可及性等,所有这些几乎都是窗口服务的内容,跟参保人直接发生关系,参保人看得见、摸得着。这些前台工作,需要更多的是以人为本和体贴入微的甚至是一对一的登门服务等。  既然养老金问题兼具民生性和科学性,那么就应该既需有“一揽子”的顶层设计和路线图,也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和地方各级政府甚至是县级政府的草根首创精神。  我国现行的养老金制度从计划经济脱胎而来,在改革开放之初,更多地是靠地方首创精神和各地自发的试点获取改革的灵感,然后是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由下自上。这是中国改革成功的一个法宝,而“摸着石头过河”是在当时没有任何前人现成经验可资借鉴的情况下一个最好的方针,这样的改革方针当时起到了正能量的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渐渐发现,仅仅靠“摸着石头过河”的自下而上的改革不够用了,同时也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追求和自上而下的“一揽子”的设计方案,否则制度之间容易出现重复、矛盾的地方,在执行中也容易出现浪费。就养老金问题而言,“一揽子”改革方案是指要像设计“神七”那样有图纸规划,对接十分精准,要倒计时按电钮启动等。这不仅是完全可能的,也是现实的,现在看来也是十分需要的,更是必须的。1997年,养老制度改革就是先进行完整的案头设计,然后再按电钮启动,由此一举成功。(郑秉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
环球时报系产品2017养老金各省市排名,标准上调5.5%后你能领多少?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182.202.86.*
请答:选择题。为什么年年为退休人员涨工资?1.平衡双轨制(雪中送炭);2.孕育壮大啃老族;3.讨好退休人员(人人高兴);4.国家钱多(锦上添花);5.拉动贫困地
世界银行组织建议,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替代率需不低于70%,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养老金替代率最低标准为55%。而今年我国的养老金替代率可能下降到40%
182.202.86.*
少的不满意,多的还是不满意。能摆平吗?为什么不能发明高工资的、带头降?多少钱是多,够用就可以!
不交一分一厘的机关事业单位享受人均6000元左右养老金,企退交了几十年社保险费却只有人均2350元左右了呢?如此哪有体现多交多得养老金呢??如此公平了吗???
1.202.13.*
老弄这百分比就是想蒙混过关,干脆就直接说每人涨几百。
115.194.220.*
我本金已经两万了,再百分之五点五,是多少啊???两万一千一百元。
社保、医保、养老金,对一些人是真金白银;对另一些人则是大山小山。
强坛小左的养老金不能涨了,越涨他们胃口越大,越是具有破坏性。
27.23.207.*
为什么人社部要将养老金(保命钱)压得这么低?!
121.27.207.*
百分之5.5至今没见长,不能光说好听的
27.23.207.*
数据显示,我国养老金替代率由2002年的72.9%下降到2005年的57.7%,此后一直下降,2011年为50.3%,2014年的45%,而今年可能下降到40%
27.23.207.*
养老金替代率的高低决定了退休职工晚年生活水平的高低,如果养老金替代率能维持在70%~80%的水平,那么退休后的养老金和退休前的工资水平差距就不会很大,生活水平也
27.23.243.*
养老金与人社部门的利益有直接关系吗?
183.208.208.*
在江苏苏南地区,为什么二十几年事业单位的工龄,转制几年后,每月退休工资才拿2000多元,同样的工龄在每月转制之前退休的,每月退休工资是6000多元,地方承认转制
183.208.208.*
为什么二十几年的事业单位工龄,退休后每月才拿2000多元?
图文编辑模式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养老保险改革18年:为什么钱不够花?
聚焦“十三五”&&&&人社部将多措并举增强基金的支撑能力。继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提高统筹层次,实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进一步拓宽基金筹资渠道,启动实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此外,还将采取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等方式增强筹资能力。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推动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展。&&&&特约记者&张梦洁&北京报道&&&&新一轮养老保险改革大幕徐徐拉开。&&&&按照今年全国“两会”定下的时间表,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年内出台;延迟退休方案今年制定,明年上报,2017年正式推出;加之现已发布的养老金投资运营方案、机关事业单位并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合并等三项方案,这五项改革构成了未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框架。&&&&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济研究中心教授胡继晔将这一揽子改革视为继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的新阶段。&&&&然而,自1997年我国正式确立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至今,去年出现了当期缴费收不抵支,而且按照去年1.9万亿的支出来测算,若不注入新的资金入池,以目前3.5万亿养老金存量,十几年后就会用光。&&&&并轨冲击&&&&2004年,由于当地国企改制,李莉(化名)从已工作了16年的缫丝厂下岗,进入一家民营企业再就业。她只记得当年退休时领出了一张社保单,但到自己退休时究竟能换出多少钱,她也摸不着头脑。&&&&李莉只是制度转型浪潮中的一个个体,但不清楚这笔账该怎么算的人绝非她一个。上世纪90年代,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导致大量国企倒闭,所谓“单位”不复存在,原有依靠单位保障的制度难以为继,养老保险制度便从单位保障转为社会保障,并由此建立了我国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简称统账结合)的制度。&&&&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在《中国通胀结合养老保险现状、问题与出路》一文中将现行制度建立的原因总结为,正是“国企改革催生了中国社保体系的诞生”。&&&&当时,通过个人缴费的引入,建立了养老保险三支柱模式;并通过其后1995年、1997年的两份文件,正式确立了单位缴纳20%、个人缴纳8%的统账结合制度。&&&&按照制度设计的预想目标,社会统筹部分是要体现公平,实行现收现付制;个人账户部分是要体现激励,实行积累制。&&&&“一个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了20年目标都没达到。”郑秉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评价说,因为看不见个人账户的影子,实际个人账户也变成了社会统筹的一部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由国企改革而建立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后加入体系的私营企业等非国有部门,以及处于流动状态的农民工来说,适应性较弱。&&&&隐形缺口有多大?&&&&李莉在临退休之际也陷入了困惑:企业和自己已经缴纳了养老保险,大家都在说财政每年还会补贴养老保险,既然这样为什么还会不时有资金缺口这一说法?&&&&来自人社部公报等资料显示,自1997年统账结合制度确立以来,国家财政就开始补贴养老保险,从当年的2亿,到1999年的168亿,再到2007年的1157亿,截至2014年的这18年内,各级财政共为养老保险补贴了近2.2万亿。&&&&另一端,在账户的收支结余上,截至2014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存量为31800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存量为3845亿元,两者共计约3.5万亿。&&&&总盘子似乎结余很多,但从当期收支来看,实际2014年拐点已经出现,当期养老金首现收支赤字(详见21世纪经济报道11月19日5版《养老金年度收支现赤字,不改革十几年后耗尽结余》)。这昭示着当期收支渠道已枯竭,是依靠部分存量资金运行。&&&&然而,更令学者们担心的是,养老金明账之外的隐形债务问题。所谓隐形债务,意味着真正的支付压力只是被延后了而已,尤其是当扩面征缴的人群进入退休阶段时,支付缺口将更加显现。&&&&中国社科院2014年发布的《现行统账结合模式下隐形债务预测与测算》报告显示,以2012年为基准,社会统筹账户的隐形债务为83.6万亿元,个人账户的隐形债务为2.6万亿元,合计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下的隐形债务为86.2万亿元,占2012年GDP的比率为166%。&&&&“不管怎样,一个事实是现有隐形债务依然很大。”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这么大规模的缺口偿付不起的话,只会导致“大规模违约”,要么就是延迟退休,减少领取养老金年限;要么就是通胀,拿到手的退休金缩水。&&&&在他看来,之所以会存在隐形债务问题,一方面是待遇确定型支出所带来的新成本,简单理解就是不管当期收入结余多少,但养老金支付还是要以即期社会平均工资为发放基准。这也就带来了退休金支付单位金额上的增加;此外,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领取养老金人数增加,相应领取水平和领取人数双双增长,无疑加大了总体支付压力。&&&&而在聂日明看来,另一个更深层次问题,则是1997年制度转轨时的历史遗留成本,拖到了现在。&&&&企业员工在制度转轨前,养老保险采用现收现付模式,单位和个人都未曾缴纳养老保险,当从企业支付养老金向统账结合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并未补偿这部分钱。&&&&国家一度试图解决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先后在13个省市试点做实个人账户,但是效果甚微。&&&&多措并举筹资金&&&&原本寄望历史转轨成本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缩减,然而,随着新进入养老保险体系缴费人群增速放缓,目前来看,隐形缺口在不断膨胀。&&&&这一点在省份结余上更为明显。财政部2009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报告显示,当年在扣除财政补贴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年收支出现赤字的省份为13个;转眼到2014年,赤字省份增至22个。这意味着,全国近七成省份已出现亏空预警。&&&&在聂日明看来,之所以资金吃紧问题现在越来越严重,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错过了改革时机。&&&&按照胡继晔的分析,从1997年一直到现在,养老保险都处于扩大征缴面的过程,现在基本覆盖了劳动人口。&&&&扩面意味着当期养老保险收入的来源增加。尤其是对于尚未消化转制成本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而言,在2002年-2011年内,参保人数基本每年以5%的增速在增加;同时相应的当期结余每年也都稳定在以10%的速度增长,其中在这10年中更是有6个年头结余增速在30%以上。&&&&“在社保黄金期,有源源不断的缴费人进来,这为养老保险提供了稳定的收益;而且当时正处于‘入世’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国企效益也很好,恰是改革的好时机。”聂日明说。&&&&他认为,反观现在,过去10年带动职工参保人数快速增长的农民工,现在进城速度已开始放缓。&&&&近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回应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和部分省份养老金发放问题时表示,2014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当期养老金支出大于基金征缴收入的省份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养老金待遇水平连续上调,基金支出增加;人口老龄化效应逐步显现,参保人员中退休人数增速高于缴费人数;部分地区抚养比较高,负担较重。&&&&在浙江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何文炯看来,要按照公平的原则和“抑峰填谷”的思路,严格控制高保障人群的基本养老金标准,稳定中保障人群的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低保障人群的基本养老金标准,并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形成理性的预期。&&&&据悉,人社部将多措并举增强基金的支撑能力。继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提高统筹层次,实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进一步拓宽基金筹资渠道,启动实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此外,还将采取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等方式增强筹资能力。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推动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展。&&&&(编辑:耿雁冰,如有意见建议请联系:;)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为职工点亮“心灯” 金华市总工会为职工搭建心理疏导平台
为职工点亮“心灯” 金华市总工会为职工搭建心理疏导平台
心理健康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现,如何加强职工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服务,成为现实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金华市总工会充分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在提升企业职工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注重为企业职工打造“心灵驿站”。从2014年第一家“心灵港湾工作室”成立以来,全市共有153家企业完成了“心灵港湾工作室”创建,年平均服务职工1.2万人次,使职工忧愁有地方排解,烦恼有地方释放,不但大大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获得感,而且有力提升了职工的幸福感。
搭建心理疏导平台,增强职工归属感
“总经理是你最忠实的听众。”近日,金华市山山烘焙公众微信号推送了这一主题,小编还在正文配了各种可爱的卡通插图,告诉山山烘焙的员工这条热线的作用:可以给总经理提意见;可以反馈工作中遇到的上级难以处理的问题;工作中感觉受委屈可以倾诉;如果觉得总经理很棒,也可以点赞。“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如果你有什么想告诉我的,给我打个电话吧。”末了,小编还模拟总经理的口气来很了一个很煽情的结尾。
山山烘焙总经理王平告诉记者,她以及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与职工传递信息的渠道有多种,如公司的微信群、内部客服等,“心灵港湾”的“总经理热线”开通后,发现可以方便地听到一线员工的心声,也更密切了与员工的联系,及时处理一线员工的情绪心态。7月13日开通以来,王平接听了10多个来自最基层的电话,最近距离地了解了员工的思想情绪动态。山山烘焙的“总经理热线”只是“心灵港湾”工作的载体之一。据悉,全市“心灵港湾”除了电话咨询外,金华市总工会还组织企业,搭建心理疏导平台,开展“面对面”服务。
2014年,金华市总工会曾对50家企业的2000名职工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26%的员工心理压力大,2%的员工心理问题严重,75%的员工认为他们需要心理帮助。但在现实中,很多职工一听到心理问题就以为是有“精神病”,不敢咨询,讳莫如深,怕旁人以有色眼光看待,更怕影响就业、升迁。在如此背景下,金华市总工会推出了在企业中创建“心灵港湾工作室”的举措,为职工搭建心理疏导平台,做职工心理的“减压阀”,让他们更健康地投入生活与工作。
为保障给职工提供优质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服务,一方面,“心灵港湾工作室”按照“有场地、有制度、有人手、有活动”要求建立。金华市总工会每年都会召集基层工会干部、心理辅导员开展2期业务培训,并鼓励有能力有意向的职工参加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符合条件的给予一定补助。另一方面,金华市总工会通过购买服务,委托情感护理中心为已设立“心灵港湾工作室”的单位开放“情感热线”电话咨询,提供预约面对面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讲座、危机干预等服务,并对主要活动在金华日报做相关报道,宣传金华市总工会“心灵港湾工作室”项目,提升单位和企业形象与知名度。
倾听员工内心声音,增强职工获得感
“只要有机会聊,效果都很好。”每周一,是浦发银行金华分行的“行长接待日”,从7月4日开通至今,已经有20多人找负责接待的副行长兼工会主席吴深海谈心聊天。在接待倾听的过程中,吴深海很有感触。从竞聘、换岗,到结婚生孩子,员工遇到压力和苦恼时,通过“行长开放日”找领导聊聊,有时候仅仅是换一个视角,改变一下想法和方法,思想就豁然开朗了,工作生活也心情愉快了。
提起浦发银行“心灵港湾”工作室,已经离职一个月的小俞深有感触。今年3月,小俞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向吴深海提出辞职的想法。当时,吴深海真心挽留,并提出给她一些时间再好好思考选择。其间,吴深海主动与小俞家人沟通,全面了解小俞的思想状况。多次沟通谈话后,吴深海告诉小俞,首先欢迎她留下来继续工作,另一方面,如果她对自己未来的生涯规划已经考虑清楚,做出的决定是成熟理性的,无论去留,银行都会支持。
经过3个月的冷静思考,小俞还是决定换一种生活状态。6月,她提交了辞呈,并答应做好交接工作。“行长开放日”开通后,吴深海找机会又与小俞沟通了一次,小俞也很尽心,利用各种时间传帮带,她推迟了一个月离职,直到等新员工熟悉了工作流程。“这是一次愉快的离职经历,使我的这段人生留下美好回忆,不后悔,没遗憾。”小俞这样说。
据了解,金华市总工会以实现“倾听员工心声、改善员工感受、引导员工行为”和“传播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服务企业愿景”两个基本目标,来打造“心灵港湾工作室”。一方面,重点针对基层高管、一线员工,通过心理讲座、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方式,推动职工以正确合理的态度认知事务,增强职工应对各种压力、调节释放情绪的能力。另一方面,及时帮助职工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引导职工在发展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向。
在金华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80、90后职工占大多数。最初抽查80名职工,有59.3%的受调查者出现了轻微的职业倦怠;有27.5%的人出现了中度职业倦怠;还有3.2%的人因为感到工作压力过大,呈现出极度厌倦工作的精神状态。“科技园”的“心灵港湾工作室”成立后,立即对筛选出来的其中42名工作人员开展心理测评,主要包括艾森克人格测验、家庭教育方式综合测验等,对无法自我疏导的员工提供咨询服务和疏导服务,使不少年轻职工及时调整心态,安心工作。
市区一家民营企业新设网络营销部,从客服骨干中提拔了一名部门经理。虽然职位和薪水都提高了,但初建一个全新的部门,不知怎么开展工作,半年下来,工作开展有难度,也没地方学习,因为担心影响年底考核,感到前景迷茫。这名经理工作多年,对企业有感情,很想长期发展,如今工作遇到瓶颈,辞职的心都有了。
经过心理疏导和职业生涯分析,这名部门经理感悟到,要学会角色转换,站在部门负责人的高度看待工作、人际关系,评估网络营销的未来趋势、成长性,与企业发展同进退,新领域的挑战就会成为个人职业生涯的机遇。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疏导,这名部门经理释然了,表示不再要求调岗,安心工作,好好发展。
立足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职工幸福感
“心灵港湾工作室”在为职工开展心理帮扶的同时,也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发挥“娘家人”作用。去年1月份,金华市直某企业女职工自杀未遂。“心灵港湾工作室”心理咨询师在经过详细了解后发现,该女职工自杀是因为丈夫和闺蜜出轨等家庭问题。心理咨询师在疏导中留意到,只要提到孩子,女职工就会哭。于是心理咨询师以孩子为切入点,对其开展了细致的心理辅导,使女职工最终打消了再次自杀的念头,并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重新燃起希望。
同时,心理咨询师还了解到,该女职工想换个工作环境,以便安心地工作,挣钱持家养孩子。于是,企业工会及时出面协调,帮助女职工调换了岗位。就这样,心理危机干预和企业工作密切配合,可谓“生死边缘的心理援助”,避免了当事人再次自杀的可能性,化解了家庭和企业危机,避免了悲剧的再次发生。
今年3月份,义乌某企业发生一起跳楼事件,两百多人目击到整个过程,出事宿舍楼的员工不敢回宿舍住,有些目击员工晚上不敢单独在室外走路,市总工会及时派出工作人员和心理咨询师到该企业进行了危机事件处理指导,并提供了心理帮扶。
山山烘焙是金华首家设立“心灵港湾工作室”的单位。如今,每月一次的心理咨询师上门服务日,已成为一项惠及职工及其家属的福利,深受员工欢迎。遇到工作不适应、人际关系挫折、职业发展迷茫、家庭情感困惑、子女教育问题等,山山烘焙的员工有一个共识,在自我调节的同时,找心理咨询师。单位也特别支持,为需要咨询的职工调班。对即将离职或辞退的员工,山山烘焙也会请心理咨询师沟通一次,评估其走上社会后的生存能力和心态。
通过“心灵港湾工作室”,山山烘焙有了企业心理顾问。职工学会用积极心态对待问题,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员工心情好了,把快乐传递给身边的人,企业和家庭都受益。金华市总工会购买服务,企业职工免费享受心理呵护,这项福利提高了职工的“幸福感”。绿源电动车、东晶电子、金华公交公司、金华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兰溪人民医院等单位都积极参与点单,让更多职工受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很多人在成语是 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