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富豪转移资产卷家产设慈善基金是为了转移财产吗?

欧美富人为何热衷慈善
刚喜得千金、年仅31岁的美国富豪马克?扎克伯格向世人宣告,将成立有限责任公司(LLC),以非传统基金会的模式进行股权捐赠。
腾讯财经智库特约 陈思进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深风险投资顾问最近,刚喜得千金、年仅31岁的美国富豪马克?扎克伯格向世人宣告,他将以另一种方式来庆祝他女儿的来临,并且也是以另一种方式来改变世界,将成立有限责任公司(LLC)――陈-扎克伯格计划”(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以非传统基金会的模式进行股权捐赠。扎克伯格和妻子刚宣布此决定,立刻引来各种评论和质疑,其中不乏羡慕嫉妒恨者,就连美国财富网(FORTUNE)也形容此次裸捐并不简单,加拿大环球邮报更阐述归纳了六点,直指小扎夫妻涉嫌避税。然而,此次扎克伯格选择的慈善模式,并非传统的慈善基金会,也非家族信托的慈善年金信托,而是有限责任公司(LLC)。基于LLC慈善公司可参与政治筹款、募集天使投资,同时进行对营利或非盈利集团的投资行为。更重要的是,在LLC慈善公司的构架下,允许操控者在第一时间完成决策转换,使扎克伯格全权控制450亿美元,明确资金的流向,确保投资效益最大化的二次投资,这些优势是传统慈善组织无法做到的。举例来说。传统的慈善基金是为了慈善事业,而非财富传承。每年须将不低于其总资产的 5%,投入符合其宗旨的慈善事业,不得向基金会内部人士支付过高的薪酬,更不得利用基金会为自己谋利。每一笔开支都将由联邦税务局和各州税务局严格审查,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州检察长有权对基金会及其人员采取法律措施。比如,比尔、梅林达盖茨慈善基金会,是全世界最大、操作最透明的私人基金,截至 2009 年底,基金捐赠规模达335亿美元。基金会有三个受托人:比尔盖茨,梅林达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其主要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提高医疗保健和减少极端贫困,在美国扩大教育机会和获得信息技术。为了保持慈善基金的资格,基金会每年至少必须捐出其资产的5%,也就是说每年起码得捐掉 15 亿美元。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善举啊!充分肯定了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人格魅力。 巴菲特庆生 捐赠30亿美元宗教信仰和“被”交税当然,话又说回来了,任何举动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背后总有潜在的动机,伟大的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也不例外。首先,富人捐赠巨额财富与他们的宗教信仰有关。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都把赚钱作为上帝赋予他们的责任,但同时又相信富人进不了天堂。《圣经》说道:“富人进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要困难”。与进天堂之永生相比,在临死之前将身外之物――金钱都捐掉,又有什么舍不得的呢?最为典型人物当属洛克菲勒。洛克菲勒可谓人类史上最伟大的企业家,富可敌国,而他设立的洛克菲勒基金是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之一。他的每篇日记几乎都提到上帝,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我相信赚钱的能力是上帝赐予的……我的职责就是赚钱。赚更多的钱,然后听从良心的差遣,用我所赚的钱,为我的同胞的利益服务……我距离见上帝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在剩下的时间里,我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慈善事业,把上帝给我的财富与更多的人分享。”除了坚定的宗教信仰之外,富人们捐赠巨额财富,与我们普罗大众一样,是不喜欢“被”交税。巴菲特自己曾透露,他每年缴给政府的个人所得税(Income tax)比他的秘书还要少。不喜欢缴税这一点,从比尔?盖茨基金的类别上得到了印证――非经营性慈善基金会。这是美国国税局( IRS)为富人制定的一条税法条律,普通收入者永远无法触及。这个条例是 501c(3)条款。根据此条款,美国富翁建立的非经营性私人基金,可以完全免税。这种即可免去重税赋,又可获得社会声誉之善举,何乐不为?众所周知,比尔?盖茨拥有的绝大部分财富是微软的股票,市值已经超过了800亿美元。百年之后,如果他将财富作为遗产传给儿女,按美国法律需要缴纳遗产税。税率多少知道吗?50% 上下!当以转移产权生效之日的收盘价来核算税额,当日纳税。也就是说,按800亿计算的话,在他的儿女接受遗产的当日,必须缴纳400亿现金的遗产税!比尔盖茨哪有这么多现金,他也无法出售股票。按照惯例,大股东出售股票必须经由董事会同意。如果比尔盖茨一意孤行,为了儿女抛售股票,那么微软的股价就将狂跌,变成垃圾股也是可能的。那么他的儿女所持有的股票还有何价值?聪明的做法,就是把股票转增给一个以他命名的基金。从扎克伯格的表述来看,他将做的是一个 LLC 架构的公司制法人慈善组织,而非家族信托基金,未来他的女儿无法获得财富传承。对于慈善事业来说,哪怕他做慈善年金信托,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总之,但凡有异议者,请不用多说了,无论如何,请扪心自问,您自己是否也能照样来做,好吗?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财经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深风险投资顾问
微信扫一扫,每天收获财经新资讯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5位热心慈善的美国富翁的故事 少了财产却更富有_网易新闻
5位热心慈善的美国富翁的故事 少了财产却更富有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美国钢铁巨头、公认的私人慈善事业奠基者之一的安德鲁·卡耐基1889年说过,致富的目的应该是把多余财富回报给同胞,以便为社会带来最大、最长久的价值。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卡耐基的理念在5位美国百万富翁的生活中得到完美体现。他们或出身豪门,或赚钱有方,却都追求“金钱的价值在于你能用它做些什么,除此之外则毫无价值”的信条。他们乐于助人,甚至不惜生命。他们因为施舍而变得更加富有。
  卡伦·皮特尔曼
  21岁之前不识穷滋味
  卡伦·皮特尔曼在纽约曼哈顿富人区的一幢高级公寓内长大。终日养尊处优的生活让她对贫穷毫无概念,父母对财富只字不提使她从不了解自己家庭是多么富有。
  直到21岁成为布朗大学大四学生时,皮特尔曼才得知外祖父莱昂纳德·利特温曾在她名下建立了一份价值约300万美元的基金。她现年90高龄的外祖父曾被《福布斯》杂志列入最富有的400名美国人行列。
  “我被吓了一跳,”现年29岁的皮特尔曼接受新一期《人物》周刊采访时说,“我感觉自己似乎无法把握自己的价值观,也无法驾驭这笔财富。”
  除了父母用作储蓄的部分基金,皮特尔曼把大多数钱都投资创建“茶原基金会”。她曾在马萨诸塞州的多切斯特志愿照顾过一个名叫茶原的孤女。“茶原基金会”是一个服务于低收入妇女的非盈利机构,为她们提供就业机会,或把她们推荐到基层政治机构工作。
  面对种种不理解,皮特尔曼反问道:“为什么只有我得到安全感,而其他人没有呢?”
  皮特尔曼如今与男朋友居住在纽约市,加入马萨诸塞州一家慈善机构。那些富有的年轻人可以从这里得到如何为解决社会问题投资的建议。“我认识到,实际上我能提炼出金钱背后的价值,”皮特尔曼说,“这是一堂深奥的课程。”
  乔·特莱茨克
  “叫花子”捐出140万美元
  在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民的印象里,乔·特莱茨克是一个孤苦伶仃的穷酸老头。他经常去慈善机构吃救济餐,为了省钱就在报刊亭读报纸。“你还以为他是个乞丐,”特莱茨克的私人律师威廉·旺根斯廷说。
  2001年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后,旺根斯廷彻底改变了对特莱茨克的看法。特莱茨克在电话中告诉律师,他要把遗嘱中关于自己房地产的内容修改为“无偿捐赠给纽约市”。一个月后,86岁高龄的特莱茨克告别人世。旺根斯廷惊讶地发现,他的遗产总额竟然多达140万美元。
  原来,波兰移民特莱茨克以前在埃利斯岛的自由女神像工作,一生节衣缩食,好不容易积攒下百万家产。“9·11”恐怖袭击引起他对遇难者的无限同情,于是他决定把所有资产捐给世界贸易中心的重建项目。
  纽约市政府把特莱茨克的钱用作修缮曼哈顿区的破败花园,并在市内种植了遍地的水仙花,以此缅怀“9·11”恐怖袭击死难者。曼哈顿唐人街的社会活动家保罗·李说:“这项遗产的确是一项美好而慷慨的馈赠。”
  旺根斯廷则领会到特莱茨克生前对纽约深沉的爱。“他对纽约怀有一种温柔的感情,”他说,“因为那里是他对美国的第一印象。”
  杰西·奥尼尔
  “富贵病工程”
  她有一个鼎鼎大名的祖父——通用汽车公司前总裁查尔斯·威尔逊。她从小锦衣玉食,仆人对她言听计从。
  现年54岁的杰西·奥尼尔很早就懂得金钱“能使鬼推磨”的魔力,同时也发现金钱好比咒语,能让拥有它的人生活糜烂、心情压抑,甚至失去奋斗目标。
  在年少不羁的年代,奥尼尔把家族财富当成一种负担。她一度酗酒成性。
  然而,奥尼尔在不惑之年第一次感受到金钱带来的快乐。她邀请10个朋友登上自家的豪华游艇,一起在加勒比湾欣赏海上风景。“那是一次有意义的经历,”她说,“我打算把更多的钱分给别人。”
  如今,成功走出财富阴影的奥尼尔忙于很多社会公益活动。她为“富贵病工程”建立了工作室,在各地发表关于如何避免遭受财富之累的演讲。她还毫不吝惜地从祖父遗产中拿出千百万美元,捐献给各种环保项目和政治活动。
  奥尼尔更愿意把自己的所作所为看作一种使命。“我觉得我生来就应该做这些事情。追求金钱并非一个有价值的生活目标”她笑着说,笑容中凭添了几分睿智与淡泊。
  哈洛·菲尔伍德
  住在老公寓里的大富翁
  哈洛·菲尔伍德小时候家境贫寒,1959年凭借弗吉尼亚联合大学的橄榄球奖学金才跨进大学校门。“直到进入大学我才意识到我很穷,”菲尔伍德说。后来他在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中崭露头角,受到校长的厚爱。
  校长临终之言令菲尔伍德终身难忘:“我要你立下一个诺言……尽可能地帮助别人,就像我所做的一样。”
  菲尔伍德没有辜负校长的期望。他经营两家肯德基连锁快餐店,并因此成为百万富翁。菲尔伍德用绝大多数积蓄创建了一项家庭基金,帮助出身贫困的孩子交纳高额学费。
  迄今为止,菲尔伍德家庭基金交纳的学费累计约500多万美元,当地500多名儿童从中受益。有些人考上了哈佛大学、朱莉亚音乐学院等全美名牌学府。
  依旧住在20年前购买的普通公寓,依旧坚守诺言。“别人过得幸福,我也开心。我经常告诉学生,‘你们不要考虑回报我什么,只要帮助其他人就行了’。”无疑,菲尔伍德应该让校长感到骄傲。
  采尔·克拉温斯基
  除了捐钱还捐了肾
  采尔·克拉温斯基的朋友分为两类。一类人对他的仁慈之心崇敬不已;另一类则认为他大脑有问题。
  克拉温斯基上世纪90年代通过投资费城房地产业迅速聚集起数千万美元的财富。但他随后把几乎全部钱财都投入了公益事业。
  他为美国疾病防治中心捐款620万美元;为一项公益基金会控股的房产项目投资3000万美元,其盈利都捐赠给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公共医疗学院。他还为一所残障儿童学校修建了一幢300万美元的校舍。
  也许,很多有钱人都有能力做到这些事情。然而克拉温斯基2003年的一项决定却是大多数富豪想都不敢想的。他为一名正在接受透析的病人捐献了自己的一个肾脏。
  为了不让妻子艾米莉担心,他做手术当天早晨都没有坦白真相。
  他们一家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詹金敦继续过着平凡的生活。从不断给予和分享财富的过程中,克拉温斯基享受到一种独特的平静。作者:马晓燕(来源:新闻晚报)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美国富豪捐家产设基金的“小算盘”
自己建个非营利的基金会然后把自己的钱捐给自己的基金会。捐款不用
上税,资产圆满无缺地转到基金会,然后自己或者子孙“管理”基金,所有的钱还是在自家控制之下,合法地做到“富可以过三代”。更有甚者,由于基金会属于非
营利性质,资金再投资的收益也不用上税甚至可以达到资本更快增值再生。因此判断一个富翁捐款是不是纯做好事要看他的后代对基金会的控制有多大
  美国的税收制度恐怕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税的种类繁多:有联邦政府收的社保、老年医疗、个人所得税、遗产税,有州和城市收的
地方个人收入税,有地方政府收的地产税、销售税……各人该交什么样的税收该交多少也非常不同:和本人收入多寡、收入种类有关,也和居住地点有关。美国税收
制度还每年稍有调整,经常让人觉得没法“与时俱进”变得手足无措。
  由于税收制度复杂,每年报税是很多美国人头疼的问题,很多人必须请人报税。关于美国税收以及它对社会的影响的论著可以说是文山书海、数不胜数,绝非本文可以涵盖的。由于地方税收各地区别太大难以统一讨论,为了简单起见,本文仅简单讨论几个联邦税收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在美国只要有工资收入,社保和老年医疗基本都得交。目前个人应该交工资的4.2%给社保(但每年最多交大约4500美元)、交
1.45%给老年医疗(没有封顶);所在单位要交同样的比例;给自己发工资的个体户,单位个人两笔都要自己交。这两项税收主要用于发退休金和付退休后的医
疗费用。如果收入超过起征点,必须交个税,按收入高低比例从35%到10%。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此税率仅对工资、小费等“传统”收入有效;长期投资收益的
税率低很多:不用交社保老年医疗,而且个税最高税率仅有15%。
  这个区别就造成第一条大影响:很多人不愿意领工资。经常有新闻说美国某某公司的领导每年只领1美元的工资,此类新闻在中美都会有人
讨论,但意见却大为不同。中国网友一般讨论激烈并且称赞该领导并把他当做人类楷模;美国人大多数习以为常不太在意,如果真正讨论多半将他骂个狗血淋头。因
为很简单,他不领工资大多数情况下不等于不领报酬,他领的是股票!领股票做收入不用交社保和老年医疗,大多数情况下不用交个税,如果卖了股票有收益个税最
高税率也仅仅是15%,而且还是不用交社保和老年医疗,远比工资合算。单位也喜欢这么做,因为不发工资单位也省了本来需要负责的那部分社保和老年医疗。
  也许有人要问,普通人难道不能也领股票不领工资么?不行,低税率只对超过一年的长期投资才有效,拿到股票短期内卖掉需要按正常收入交税。
  大公司的领导合算就等于社会其他人不合算,这是明摆着合法逃税逃避社会责任,难怪美国民众不开心;加上这么做的大多数是社会上最富有的人,为富不仁的帽子总是免不了的。
  提到为富不仁很多读者也许不同意,因为经常听说某个美国富翁把全部家产都捐出去。应该说,不少人确实是捐款做好事。但是在美国捐款是不是在服务社会完全看捐款过程是什么样子的,最终款项怎么处理、管理和使用,但这个问题的水分比不领工资还要深。
  如果富翁不选择把财产捐出去而且留给子孙要交遗产税,税率长期在50%左右、最高曾经达到77%。当然读者可能有更大的疑问,就算
收了税好歹还有剩余,捐了不是全部没了吗?对于普通人是这样子的,但是富翁经常自己建个非营利的基金会然后把自己的钱捐给自己的基金会。捐给自己的基金会
有何不同呢?捐款不用上税,资产圆满无缺地转到基金会,然后自己或者子孙“管理”基金,所有的钱还是在自家控制之下,合法地做到“富可以过三代”。更有甚
者,由于基金会属于非营利性质,资金再投资的收益也不用上税甚至可以达到资本更快增值再生。因此判断一个富翁捐款是不是纯做好事要看他的后代对基金会的控
制有多大。
  很明显,这些都是富人的游戏,普通人是玩不起的。普通人没有那么多存款可以完全用股票换工资,普通人更没有经济实力建个自己的基金会把遗产传给后代。也因为这个原因,美国人对很多富翁的意见是很大的,不少中国人心目中的美国“慈善家”在自己的国家面目很是狰狞。
  从这些例子倒也得出一个道理:要了解其他国家一件事情一个现象非常难,经常是粗看是一回事,但是详细了解后发现其中奥妙无穷,有时结论完全相反。国人喜欢讨论的美国现象很多属于这一类,不可不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谭睿涵:美国富豪是怎么玩转信托的?
编者按:近期“贾跃亭被指利用美国信托转移资产”一事引发投资者关注,乐视控股随后辟谣,不过对于美国信托这一资产管理品种,国内投资者仍然陌生,腾讯“证券研究院”特约业内资深人士,推出“解密信托”系列,意图立体全面让投资者了解信托产品。腾讯“证券研究院”特约 谭睿涵 Horizon Family Office联合创始人往期回顾: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在美国,却能有诸多屹立百年不倒的大家族,例如范德比尔特家族(Vanderbilt)、肯尼迪家族(Kennedy)、洛克菲勒家族(Rockefeller)。这些大家族代代皆有传奇人物,并且家族资产传承多代,却从未引发过争产的问题。这几个美国大家族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其秘诀就源于信托对资产的传承和保护作用。信托在美国已经拥有几百年的历史了。通常来说,美国的高净值人士建立信托有三种目的:一是财富传承,将资产转移给指定的受益人;二是资产保护和债务隔离,设立信托可以保护部分资产不被债权人追溯,同时,在很多离婚案例中,信托还被用于保护资产不因离婚而遭到分割;三是税务规划,通过设立信托,可以减少资产增值或传承资产时可能产生的税务。盖茨会2000年,创始人比尔·盖茨及妻子梅琳达·盖茨创建了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2006年以前,基金会在开展慈善事业的同时也进行了投资。2006年,“股神”沃伦·巴菲特向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捐了巨款。同年,基金会的组织构架发生较大的调整,转变成双实体结构,包括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和比尔及梅琳达盖茨信托基金(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Trust)。盖茨基金会负责慈善项目的捐助,比尔及梅琳达盖茨信托基金负责运营信托资产,实现增值保值。基金会和信托基金是两个独立的法律实体,信托基金定期向盖茨基金会拨款以开展慈善项目。截止2016年第四季,信托基金的总规模达到了403亿美元,盖茨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已向社会捐赠超过410亿美元。这是典型的“基金会+公益信托”的模式,在美国富豪圈中被普遍运用。那么,公益信托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富豪会选择这种形式?除了通过慈善事业实现更高的社会目标和造福社会,公益信托还能为富豪们带来什么?公益信托是私人基金会的一种,负责管理捐赠人的财产资金,并根据捐赠人的意愿分配资产。一般来说,公益信托分为两种类型:公益先行信托(Charitable Lead Trusts)和公益剩余信托(Charitable Remainder Trusts)。公益先行信托是在一定年限内将固定年金或固定比例的信托资产交付给慈善机构。支付终止后,剩余资产转移给非慈善受益人。公益剩余信托则相反,先在一段时期内将特定金额支付给非慈善受益人,再把剩余资产永久性地交给慈善机构。目前较多富豪选择公益先行信托。下图是公益先行信托的运作流程图。委托人先设立一个公益信托,并向信托捐赠资产。公益信托由指定的受托人管理和投资,为信托资产增值保值,并定期把固定金额或者固定比例的资产捐赠给慈善机构。在指定支付年限结束后,信托剩余的资产转移给指定的非慈善受益人(通常是委托人的后代)。公益信托模式图公益信托的一个显著优势是税收优惠,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富豪选择公益信托作为财富传承的手段。税收优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公益信托资产增值的部分免收资本利得税。(2)可获得部分所得税抵扣。(3)减免遗产税。富豪们在进行财富传承规划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规避高额的遗产税。在美国,美国税务居民享有549万美元的遗产税终身免税额度(2017年),超出549万美元的资产在传承的时候需要缴纳高达40%的联邦遗产税。通过设立公益先行信托,在支付给慈善机构的指定年限结束后,信托内剩余的资产分配给指定非慈善受益人,受益人无需支付遗产税。默多克的两段婚姻鲁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世界传媒大亨,美国著名的新闻和媒体经营者。他所创建的(News Corporation)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传媒公司之一。除了新闻大亨的身份,默多克还有一个更为中国人所知晓的身份——邓文迪的前夫。1999年,默多克与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离婚时,这位新闻大亨花了17亿美金来结束这段长达31年的婚姻,堪称史上最贵分手费。不仅如此,外界对于默多克资产分割的担忧,也使得默多克旗下的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和21世纪福克斯(21st Century Fox)的运营受到了影响。默多克和邓文迪吃一堑,长一智,这位新闻大亨随后立即将自己的大部分资产放入信托,实现了资产的隔离和保护。同时,在信托合约里明确规定了两类股权(A类和B类)——A类股权没有投票权,而B类股权拥有投票权。默多克家族信托持有新闻集团约38.4%的B类股权,但只有默多克和前两任妻子的四个子女享有这些B类股权。通过这样的设计,新闻集团的控制权掌握在默多克和两任前妻的四个子女手中。在信托计划构筑的严密隔离下,14年后,他与邓文迪的婚姻结束时,邓文迪仅得到了位于纽约曼哈顿的一套豪宅,以及北京的一套四合院,他们的女儿也只能从信托中享有信托收益而非公司股权,而默多克依然坐拥约139亿美金的家产。通过对默多克两次婚姻的财产判决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信托对于财产的保护作用主要是体现在这些方面:(1)信托委托人可以通过信托把家庭财产和公司财产有效地分隔开,不会相互影响。这一点对于企业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进行家庭财产和公司财产的分隔,企业家的家庭一旦发生任何财产上的纠纷,都会轻易影响其公司的运转。(2)在传承方面,委托人可以将包括股权在内的资产通过信托传承给指定的继承人。默多克虽然有多个子女,但是拥有投票权的股权继承人只有他与前两任妻子的四个子女。他与邓文迪的女儿没有公司的投票权但享有信托的收益权,因此她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同时也避免了邓文迪借女儿的名义插手公司的运营。美国信托种类繁多,委托人可根据需求设立不同的信托,比如股权信托、人寿保险信托、房产信托等。目前中国的信托体系仍处于发展初期,但随着人们在财富管理和传承方面的意识越来越强,信托会成为各类高净值人士在资产传承规划方面的首选工具。由于设立信托需要涉及法律和税务等多方面的知识,建议高净值人士在设立信托之前,寻求有资质的律师、家族办公室进行咨询和辅助设计。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一切有关本文涉及上市公司的准确信息,请以交易所公告为准。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dianaxiao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本日热门资讯
一周热门资讯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美国富豪是怎么玩转信托的?
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在美国,却能有诸多屹立百年不倒的大家族,例如范德比尔特家族(Vanderbilt)、肯尼迪家族(Kennedy)、洛克菲勒家族(Rockefeller)。这些大家族代代皆有传奇人物,并且家族资产传承多代,却从未引发过争产的问题。这几个美国大家族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其秘诀就源于信托对资产的传承和保护作用。
美国的高净值人士建立信托有三种目的:
是财富传承,将资产转移给指定的受益人
资产保护和债务隔离,设立信托可以保护部分资产不被债权人追溯,同时,在很多离婚案例中,信托还被用于保护资产不因离婚而遭到分割;
税务规划,通过设立信托,可以减少资产增值或传承资产时可能产生的税务。
盖茨基金会
2000年,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及妻子梅琳达·盖茨创建了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2006年以前,基金会在开展慈善事业的同时也进行了投资。2006年,“股神”沃伦·巴菲特向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捐了巨款。同年,基金会的组织构架发生较大的调整,转变成双实体结构,包括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和比尔及梅琳达盖茨信托基金(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Trust)。盖茨基金会负责慈善项目的捐助,比尔及梅琳达盖茨信托基金负责运营信托资产,实现增值保值。基金会和信托基金是两个独立的法律实体,信托基金定期向盖茨基金会拨款以开展慈善项目。截止2016年第四季,信托基金的总规模达到了403亿美元,盖茨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已向社会捐赠超过410亿美元。
这是典型的“基金会+公益信托”的模式,在美国富豪圈中被普遍运用。那么,公益信托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富豪会选择这种形式?除了通过慈善事业实现更高的社会目标和造福社会,公益信托还能为富豪们带来什么?
公益信托是私人基金会的一种,负责管理捐赠人的财产资金,并根据捐赠人的意愿分配资产。一般来说,公益信托分为两种类型:公益先行信托(Charitable Lead Trusts)和公益剩余信托(Charitable Remainder Trusts)。公益先行信托是在一定年限内将固定年金或固定比例的信托资产交付给慈善机构。支付终止后,剩余资产转移给非慈善受益人。公益剩余信托则相反,先在一段时期内将特定金额支付给非慈善受益人,再把剩余资产永久性地交给慈善机构。目前较多富豪选择公益先行信托。
下图是公益先行信托的运作流程图。委托人先设立一个公益信托,并向信托捐赠资产。公益信托由指定的受托人管理和投资,为信托资产增值保值,并定期把固定金额或者固定比例的资产捐赠给慈善机构。在指定支付年限结束后,信托剩余的资产转移给指定的非慈善受益人(通常是委托人的后代)。
公益信托模式图
公益信托的一个显著优势是税收优惠,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富豪选择公益信托作为财富传承的手段。税收优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公益信托资产增值的部分免收资本利得税。
可获得部分所得税抵扣。
减免遗产税。富豪们在进行财富传承规划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规避高额的遗产税。在美国,美国税务居民享有549万美元的遗产税终身免税额度(2017年),超出549万美元的资产在传承的时候需要缴纳高达40%的联邦遗产税。通过设立公益先行信托,在支付给慈善机构的指定年限结束后,信托内剩余的资产分配给指定非慈善受益人,受益人无需支付遗产税。
默多克的两段婚姻
鲁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世界传媒大亨,美国著名的新闻和媒体经营者。他所创建的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传媒公司之一。除了新闻大亨的身份,默多克还有一个更为中国人所知晓的身份——邓文迪的前夫。
1999年,默多克与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离婚时,这位新闻大亨花了17亿美金来结束这段长达31年的婚姻,堪称史上最贵分手费。不仅如此,外界对于默多克资产分割的担忧,也使得默多克旗下的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和21世纪福克斯(21st Century Fox)的运营受到了影响。
默多克和邓文迪
吃一堑,长一智,这位新闻大亨随后立即将自己的大部分资产放入信托,实现了资产的隔离和保护。同时,在信托合约里明确规定了两类股权(A类和B类)——A类股权没有投票权,而B类股权拥有投票权。默多克家族信托持有新闻集团约38.4%的B类股权,但只有默多克和前两任妻子的四个子女享有这些B类股权。通过这样的设计,新闻集团的控制权掌握在默多克和两任前妻的四个子女手中。在信托计划构筑的严密隔离下,14年后,他与邓文迪的婚姻结束时,邓文迪仅得到了位于纽约曼哈顿的一套豪宅,以及北京的一套四合院,他们的女儿也只能从信托中享有信托收益而非公司股权,而默多克依然坐拥约139亿美金的家产。
通过对默多克两次婚姻的财产判决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信托对于财产的保护作用主要是体现在这些方面:
信托委托人可以通过信托把家庭财产和公司财产有效地分隔开,不会相互影响。这一点对于企业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进行家庭财产和公司财产的分隔,企业家的家庭一旦发生任何财产上的纠纷,都会轻易影响其公司的运转。
在传承方面,委托人可以将包括股权在内的资产通过信托传承给指定的继承人。默多克虽然有多个子女,但是拥有投票权的股权继承人只有他与前两任妻子的四个子女。他与邓文迪的女儿没有公司的投票权但享有信托的收益权,因此她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同时也避免了邓文迪借女儿的名义插手公司的运营。
美国信托种类繁多,委托人可根据需求设立不同的信托,比如股权信托、人寿保险信托、房产信托等。目前中国的信托体系仍处于发展初期,但随着人们在财富管理和传承方面的意识越来越强,信托会成为各类高净值人士在资产传承规划方面的首选工具。由于设立信托需要涉及法律和税务等多方面的知识,建议高净值人士在设立信托之前,寻求有资质的律师、家族办公室进行咨询和辅助设计。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富豪转移资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